最强大脑中德pk赛直播职业教育哪家强?

提供的收费外语毕业论文都可通过查重网站!不通过,免费换,换,换!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几点比较探讨及启示[德语论文]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德国,尤其是“双元制”模式的巨大成功,推动了德国经济的腾飞。我国起步晚,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拟通过职业教育的略论得出,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经验。 外语论文网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
  2017年10月,,笔者参加了由教育部职业教育司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赴德国的培训,培训时间为两个月,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公司参观。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较深的认识和感受,开阔了眼界,观念和信息得到更新,并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   1.重视职业教育立法。德国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立法。《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最权威性的法规,它规定了职业训练内容、措施、期限,以及培训公司与受培训者的关系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资格、实施培训的监督和考试、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的等等,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影响。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是依照有关法学,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有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构建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违法必究的法制体系。   2.学生学习目的性强。学生先选定公司及岗位,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同时公司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公司所需求的人才。并且学生在就业前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才能成为正式员工。   3.公司积极参与。德国大公司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和培训人员。没有能力的中小企业,如手工业,可通过手工业协会下属的培训中心对所需求的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公司会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岗位进行实践性操作。学生在公司跟着师傅参与一线岗位的工作,接触的是公司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实践教学由公司内部具有很高技能且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成为指导学生实训的师傅担任。在公司接受培训的受训生毕业后可以留在该公司工作成为正式员工,也可以自由选择其他公司工作。   二、我国的职业教育   1.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基础知识较薄弱,对所学的专业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毕业后在哪个公司工作、从事什么样的工种都不了解,学习没有动力,学生难学,老师难教。   2.缺乏公司参与。在我国真正有行业和公司参与办学的校企合作模式为数很少,从而使得公司很难找到想要的学生,学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公司。由于教学结构不合理,办学模式单一、不灵活,培养目标不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学生的培养很难做到适销对路、缺乏与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的沟通,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造成了办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滞后性,缺乏超前性的结果,学生培养效果与公司要求不符。   3.教师教学措施单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大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教,学生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以课堂为主要场所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取,轻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教学措施单一。   三、提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建议   1.借鉴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课程开发的经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运用,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2.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观,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活动。我们国家的教育历来比较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影响,这种教学观念从小学、中学一直延续到大学。而德国的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已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我们应该彻底打破“我讲你听”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放下罗嗦,把时间交给学生;(2)放下直白,把思考留给学生;(3)放下架子,把交流让给学生;(4)放开手脚,把机会交给学生。   3.借鉴德国“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有效实施自主学习(SOL)。 在德国的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我们在德国培训的主要课堂形式。合作学习的核心是交流,通过老师与小组、老师与学生个体、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实现全渠道互动。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做中学”的措施由学生展开自主的学习与研讨,老师完成由全程知识灌输者向平等参与者、语言提炼者、学生背后的支持者的角色转变。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关于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关于实现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关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要采取重要举措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以提升教师质量。通过加大投入“使教师成为一种有挑战性但是性价比高的职业”,可以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我国的整体教师质量。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费论文题目:
国内唯一专门提供(英语,日语,韩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越南语,泰语)论文资料网站您的位置: &
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之比较
优质期刊推荐中德三方深度合作  让职业教育“香”起来
来源:石化工业学校&&&&
作者:石化工业学校&&&&
发表时间: 09:42&&&&
浏览次数:127 次&&&&
字号:&&&&
1月11日,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国际化实施研讨会举行。巴斯夫全球副总裁Mr Jens Bechtold、人力资源经理吕锵,德国东北部培训中心(BBZ)总经理Mrs.Ines Kramer、专家Mr. Steffen Kr&mer、专家Mr.Benjamin Ottmers,学校校长高炬、副校长黄汉军等领导参加研讨。
企业高度认同 &职教学生成了&香饽饽&
学校与巴斯夫的合作历史已有十多年。双方在学生的定向培养、教材教法的研讨交流、师资培养等方面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容。2016年暑期,校企双方合作成功举办了巴斯夫员工夏训营。2015年,巴斯夫企业从学校挑选了21位学生组成了第一届巴斯夫班,在经历了一年的培养后,第一届巴斯夫班学生于进入巴斯夫实习,而今,实习已过半年。巴斯夫全球副总裁Mr Jens Bechtold高度评价了第一届巴斯夫班学生,他说,学生们的表现得到了企业上下一致的肯定,他们努力工作,追求上进,表现优秀,符合巴斯夫企业技能人才用人标准,21位学生将全部录用为巴斯夫正式员工。
基于对学校培养的学生高度认同,Mr Jens Bechtold提出,希望与学校继续开展良好的合作,保证每年学校都有优秀学生进入巴斯夫,满足巴斯夫企业对化工操作工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此,巴斯夫希望2017年学校组建两个巴斯夫班级,一个班级培养期为一年,一个班级培养期为两年。希望通过两年的培养,国际化的专业教学标准可以得到更好的实施,培养出更加优秀、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中德共拟标准 &&双元制&成功本土化
第一届巴斯夫班培养成功是学校与巴斯夫、BBZ三方共同合作结出的硕果。第一届巴斯夫班采用了学校与BBZ共同开发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标准。
2010年,学校与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携手德国丽莎-迈特纳学校、德国东北部培训中心以及德国东北部化工雇主联合会签署了多方合作意向书。2012年,中德双方联合,开发了8门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涵盖职业通识教育、化学基础与分析检测和工艺基本操作等多个方面。2013年以来,中德双方开展互派交流、培训,确保标准实施的高质量;学校多次派出教学团队赴德,进行课程具体实施及教学方法的交流和培训;与此同时,学校特别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做好现有设备的能级提升,并添置多项新的实训装置及设备。
课程开发完成后,目前已在第一、二届巴斯夫班、15级、16级化工国际班开始实施。Mrs.Ines Kramer十分关心新标准的实施,当前正值期末考试阶段,Mrs.Ines Kramer特意不远万里,带着她的团队来到学校,了解学生情况,同时研讨双方进一步的合作。
发挥学校优势 &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
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高炬在研讨中谈到,希望学校和巴斯夫不断深入合作,巴斯夫公司在员工培训及学生培养方面提出好的建议,以促进学校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为进一步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2016年,学校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办事处签订协议,在机电、化工、数控专业中引进AHK证书,高炬提出,希望在这一项目上与BBZ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为更多的企业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Mrs.Ines Kramer表示,很高兴与学校开展进一步合作,欢迎学校派教师到德国参加培训。
黄汉军就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发、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实施等具体合作内容与BBZ领导与专家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责任编辑:金山教育
&&热点排行榜
-区县教育网站-
-本市教育网站-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教育科研网
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网
上海市教师教育网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上海市学前教育网
上海市职成教育在线
上海市语言文字网
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网
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
上海教育新闻网
上海教育资源库
上海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专题网
-其他教育网站-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信息网
中国基础教育网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师报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之家
-本区优秀校园网站-
学校新网站链接地址
地址:金山区金一东路2号 &&
200540 &&&&电话: &&邮箱: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 版权所有 && 经意实业 承制维护 &&&& 沪ICP备 号 &&&& 沪教 Z6-号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弘扬工匠精神&&中德职业教育年会在沪召开
日23:10&&来源:
人民网上海12月25日电 以“聚焦内涵建设重点 提升社会服务发展能力”为主题的首届中德职业教育年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于12月22、23日在同济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10家院校、500余位校领导及职业教育专家出席了此次年会,本次年会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所、同济大学主办,中德职业教育联盟、中德(上海)职教示范基地、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共同承办。
开幕式上,中德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为本次中德职教年会致开幕辞。在致辞中,吴校长首先就中德两国政府共同发布《中德合作行动纲领:共塑创新》及德国联邦教研部制定了《中国战略》、中国科技部发布的《德国战略》做了解读,并重点介绍了中德职教联盟的发展和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强调了搭建中德职教年会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的重要性。还就“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新的使命和内涵,以及同济大学在职业教育及中德合作中所做的工作做了阐述。
中德职教联盟理事长吴志强教授、中德职教联盟秘书长王继平教授分别为中德职教4家省级示范基地、26家成员单位授牌。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德职教联盟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潘家俊研究员发表了主题为“中德职教联盟平台建设与发展的思考”的演讲,中德职教联盟秘书长、中德(上海)职教示范基地副主任、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王继平教授则以“挖掘合作潜力 促进持续性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演说,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微创中国董事长、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著名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唐骏,从企业的视角发表了主题“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的主旨演讲。
在主题分论坛环节,与会者分别围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的转型与思考”、“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业4.0智能制造背景下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质量保障”等主题,以报告和圆桌论坛的形式展开。苏州工业园区职业学院院长单强、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李春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俊平、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黎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许可、苏州健雄职业学院副院长陈志强、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斌、邯郸学院校长马计斌、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校长周进、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院长冯晓,以及来自德国SIEMENS、ABB和FESTO的企业专家分别做了交流发言。
(责编:潘华、轩召强)当前位置:
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
来源: 联系QQ: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16/05/17
网学网为需要教育论文的朋友们搜集整理了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相关资料,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本人有幸参加了教育部职成司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德培训,深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点和我国校企合作存在的不足,在此想借鉴德国的成功模式,探索我国职业院校创新校企合作的办法。  一、我国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颈  我国的校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采用的模式较为单一,虽然也有“订单式”、 “2+1”、“工学交替”、“实训D科研D就业”一体化等各种模式,但大部分职业院校还是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校内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并结合实习经历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题目,在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2+1”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占主导地位并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居次要地位,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消极被动。由于企业的不配合或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使得技能人才的培养效果不理想。第一,部分院校存在实习专业不对口现象。如有的学校让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但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有些专业生源较多,而企业能够接收的学生人数有限,岗位有限,结果很多学生只能去那些需求量大、但专业并不对口的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第二,部分院校实践教学和企业工作环境脱节。第三,部分院校实习岗位单一化。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固定在某个岗位,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其他部门轮岗锻炼,导致学生见识少、目光短浅、管理能力差,职业通道上升的机会少。第四,部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第五,学生第三年在企业实习期间,由于学校监管不到位,导致学生因种种原因不能顺利完成实习而不能按时毕业。  “2+1”人才培养模式虽然也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导向,但是这种校企合作方式目前还有很多的困境或瓶颈:一是企业在职业培训中没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一头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比较消极被动;二是顶层设计不完善。国家尚未在法律层面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和约束机制,使校企合作缺乏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而且出台的职业教育法律条文大多为原则性的规范,缺少可操作性,另外政府缺位,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校企合作发挥居中协调作用;三是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现有的行业协会不能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充当桥梁和纽带,不能发挥应有的行业指导作用。  二、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  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上,我国是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而德国是企业主导、学校为辅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双元制,一元是职业学校,一元是企业,企业主导、学校为辅。德国双元制的实施方法为:首先企业选拔有资质并且体检合格的学生,和学生签订合同,规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然后把学生送到相关的职业学校进行理论培训,在企业内部接受实践培训。在学校的培训期一般为3年,短则2年,长则3.5年。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约70?时间在企业,30%时间在学校。学生既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训,学生基本上都会留在企业工作,而且由企业给学生发放工资,并逐年增加。  德国以企业为主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和我国以在校学习为主的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完全不同,它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由企业主导招聘和培训学生,并以在企业学习为主,让学生学习期间就已经熟悉了企业真实的职业情境和工作流程,无须进行从学校到企业过渡的岗前培训,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也让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融为一体;第二,企业就是学生的实训场地,省去了一大笔国家财政专门拨给职业学校建设实训场地的经费投入;第三,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并自始至终贯穿职业技能培训这条主线,学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到了工作岗位可以迅速上手。第四,企业在学生学习期间给学生发放工资,既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压力,也减少了国家的失业率。第五,学生在被企业招聘之后就开始由企业为学生量身定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学习动机和主动性非常强,毕业时基本上都是非常专业的职业技能人才,大大提高了职业人才的培养效率。第六,企业全程参与并发挥主体作用。企业主导招聘和选送学生到职业学校;企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内容、掌握程度都由企业决定。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顶层设计方面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保障和约束机制,建立了完善而严密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德国政府颁布了严密的《职业教育法》、《手工业法》、《企业基本法》、《职业教育促进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等等,建立了完备的校企合作的机制和制度。  此外德国校企合作非常融洽还得益于行业协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每个行业协会都应设立一个职业教育委员会。其职责包括:组织职教机构、制定规章制度、认定培训资格、审查培训合同、决定培训时间等。德国的行业协会是一个带有强制性的组织,在职业培训的过程中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职业技能考试,在“双元制”职业培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德国双元制的优缺点也是同样明显的。其缺点:培训岗位的提供主要由企业决定,即依赖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是根据青少年的教育需求。对于学生来说,培训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变动缺乏灵活性,培训具有明显的瓶颈。
  三、 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径思考  对比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中国“2+1”校企合作模式存在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办学主体上,应逐步改变目前校企合作中学校为主体和主导的局面,应进一步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作用。  一方面,政府应该建章立制,完善顶层设计。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以法律形式强制企业和学校一起参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按照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让企业承担起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的任务。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制定出让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培训的利益驱动机制。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用工数量、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满足。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行业的指导作用。  而作为职业院校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第一,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上不要拘泥于一种模式,学校应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如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可采用 “2.5+0.5”模式;服务性的、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专业,如旅游、文秘,可采用“2+1”模式;需求量不大、但专业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如软件开发、动漫专业,可采用“订单式”模式;技术含量比较高、学生需要较长时间实践才能掌握得专业,如汽修、机械制造,可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专业技术更新比较快的专业,如电子通信专业,则大胆采用“实训D科研D就业”一体化合作模式。  第二,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头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第三年才随机安排到企业去实习,不利于学生趁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应该在学生入学时就让口碑好、规模大、实力雄厚、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校园宣讲,由各企业安排管理人员或人事部经理向学生介绍各自的企业情况、发展前景、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以及员工的福利待遇等。让学生一进校就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和学习目标,从文化基础、服务意识、服务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各方面主动培养和提高自己,大大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  第三,在班级的编班和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该和国内外的大品牌企业主动洽谈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些以企业名命名的特色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学生毕业后直接去该企业就业,以此作为学校的就业亮点,借此塑造和提升学校的品牌和社会效应。  第四,学校应该主动和资金雄厚的企业联姻,组建职教集团,搭建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可以和企业成立职教集团董事会,制定章程,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建立一种“行业主导、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学校和企业共建共管校内的实训场所和企业内的顶岗实习现场教室,并在教学、育人、就业、科研、管理、技术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科研力量,信息咨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设备、真实的教学平台、科研课题及适当的经费支持。两者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共同组织实训教学,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共同组织和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双向交流机制。  第五,学校主动选择行业内有实力、品牌好、管理先进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与之接洽,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校企理事会年会并成为定式,确定各企业接纳的实习生人数、岗位及用人要求,使理事会成员成为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并优先满足这些企业的用人需求。
上一篇资讯:
下一篇资讯:
文章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德职业教育联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