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劝导一个人活着的意义认为活着没有意义的人

5个抑郁症者真实讲述:如果活着让你感到痛苦,你还会活着吗?
5个抑郁症者真实讲述:如果活着让你感到痛苦,你还会活着吗?
你知道什么叫抑郁症吗?你相信抑郁症就在你的身边吗?抑郁症不是“情绪低落”,抑郁症是一种病。人们常常把“抑郁症”和“抑郁”、“悲观”、“难过”混淆,但实际并非如此。抑郁症患者会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失去兴趣,丧失活力,甚至连吃饭,他们都会想食物得切、得咀嚼、得吞咽,就像是耶稣受难一样。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他们自己也会觉得很荒谬,但他们已经被它掌控。他们的身体里会有另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否定、批判自己,他们变得焦虑,会感到全身多处不适和难以名状的痛楚。他们有的会出现幻听、幻觉,呕吐、恶心,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在逐渐压垮他们。自杀,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所以,如果你的朋友跟你说“他很痛苦,觉得做什么都没劲,想要自杀”的时候,能否请你先别急着骂他矫情、懒惰、懦弱,更别说出“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过段时间就会好”的话,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为了活着都经历了什么?请你先听听他的痛苦?因为或许,他已经独自努力了很久很久,因为或许,你就是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会让他找到活下去的信念。①“我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开,终于抑制不住开心”——匿名用户我在高一不幸患上抑郁症,那时的自己,情绪低落,浑身无力,对社交恐惧,常常出现幻听和幻觉,严重时甚至身体出现莫名刺痛,眼睛常常自动放空,无法对焦,外面的世界一片模糊,脑海里常常会有另一个我绝望地嘶吼,不停地讽刺我,告诉我是那么孤独而无助。我那时候不知道是抑郁症,听都没听过,和朋友提起,可如同现在大多数依然会这么回应的一样“心情不好?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的,过段时间就好了”但他们压根不知道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可从此我再没向任何人提及,因为我知道他们不能体会。抑郁症自杀,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仿佛是在失落的荒野里奔跑,直到精疲力尽,声嘶力竭,歇斯底里,仿佛死亡就是终于可以躺下的那一刻,终于将这一切画上圆满的句号。农药的滋味你们品尝过吗?并不好受,很腥,塑料味很重,难以入嘴,刚喝就想吐,胃里非常不舒服,但不是疼,也没有难受。我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开,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开心,长久以来,才那么彻底地开心过一次,神经病一样地开始哭泣又大笑。那种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似乎是那一瞬间,天地变幻,黑白颠倒,我的灵魂漂浮了起来,看着无知无畏的蝼蚁在畏惧,在恐惧,愚蠢而又懦弱地活着,我看到他们对神灵的敬畏,他们跪在地上求饶,而我就是那个觉醒的人,灵魂在与天地融为一体。时至今日,我仍然庆幸,我终究还是有那么几个朋友,他们在紧要的时候,挽回了一条生命。他们在我身旁一直跟我说,“你还没有完成你的心愿啊,你喜欢玩战争模拟游戏,说好以后我们要做出来这样的游戏啊!”我哽咽得说不出话,头一次心中有了这样一个信念:“不能死,我还要做我想做的事”。这是一个强大到我后来都再也没有动摇过的念头。仿佛我历经辛苦,就是为了找到这样一个信念,甚至是信仰。抑郁症剥夺了我很多,给了我很多,让我明白,所谓人生,无奈是常态,那一句“我得到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这句话里的沧桑,像极了大话西游最后,夕阳武士和他喜欢的人抱在一起,孙悟空转身离去的场景。也许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什么也不是,但在我自己的世界,我是自己的英雄。②“如果活着让你感到痛苦,你还会活着吗?”——NISS“我希望父母能够看到我过得还不错,然后让他们感到放心。我希望我的朋友们能够看到我过得还不错,然后让他们不要担心。我其实一直在假装,只是为了让你们觉得我过得还不错”“如果活着让你感到痛苦,你还会活着吗?”“就像一个癌症晚期,每天都遭受着癌痛的患者,你是让他生不如死地活着还是让他安静地死去呢?”“你知道癌痛吗?那种痛就是深入骨髓的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生理上的痛觉都还好,你能感受到那种心理上的痛吗?根本没有想做的事情,根本没有活着的想法,每一天都是没有希望的,只能让自己像一个机器一样完成一个个任务,每天因为一些放不下的事情而痛苦纠结……我现在活着的唯一原因就是不想让朋友和父母难受。”以上这些话,我的好兄弟和我说了至少10次。每次他说他想要自杀,我都是劝他,开导他,试图说服他,然后每次他都会说“这种感觉,你是不会懂的”。直到日,一位叫乔任梁的歌手离我们而去,我想到了我的好兄弟。他和我说过很多负能量的话,但是我却一度认为那是矫情、懒惰……③“如果自杀了,就连痛苦都感受不到了。”——高冉Gr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90后,表面看我们这代人拥有了更多自由和选择,其实,这个时代的大背景在暗地里对这些独生子女施加了太多的束缚,思考和取舍的机会成本都太高,脆弱的小心脏负担不起。对我而言,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一不小心忽然就上身了。对于稍严重的抑郁症病友来说,从楼上跳下去远比面对生活的绝望以及绝望背后的无力感来得痛快。在抑郁症最艰难的时候,我也曾想过应该选个什么样的死法,但我从未真正做过。因为我觉得,自杀之后,就连痛苦都感受不到了。我特别特别感激我的朋友们,一开始我跟谁都没讲,什么事儿都想自己扛着,也觉得这事儿没人能懂,这也是抑郁症最孤独和绝望的地方。后来,我实在扛不住了,才跟好友讲了,中间我接受治疗来来回回,状态起伏,好多次都坑了我最亲近的人、最好的朋友,就连我自己都没法相信自己的时候,他们依然相信我,他们让我感受到的,就是希望。④“自杀是另一种选择,遗憾的是选择的权利不在他们手上,而在所有人手上。”——王帅我的哥哥就是死于抑郁症自杀的,永远停留在了十四岁的年龄。他死后,班主任曾说过一段话:“自杀的都是脆弱的人,就算不死将来也一定会为别的小事去死。”直至今天,我还是感到揪心的痛。你们自以为看透了所谓虚妄的情感,自以为领悟了生活的真谛,你们亲眼见证过死亡的力量吗?你们真的以为自杀是一种懦弱者的逃避吗?但凡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能感觉到世界上哪怕还有一个人在乎他们的话,他们很可能就不会做出这个选择。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如果下一个情绪崩溃自杀的人是你的至亲呢?你是选择继续漠视、无动于衷,还是去关心一下身边的这个人,也许你就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⑤“让我真正感到恐惧的是我听到‘自杀’的召唤”——昵称如故我很开朗,精力充沛、情感丰富,我很喜欢自己的专业,在生活中,我有很棒的亲人、朋友、师长,经常能碰到好心人。但我也是个抑郁症病友。当我说出抑郁时,他们会觉得我在矫情;当我说出自杀时,他们会觉得我在夸张。幸运的是,我总能找到相信我的人,但我也经常经历失望。其实我不知道其他抑郁症患者是怎样,对我来说,即使还没想清楚活着的意义这种人人生难题,我也不会因此自杀。让我真正感到恐惧的是我听到“自杀”的召唤。当你一切如常地生活,努力地跟困难斗争时,你的脑海中不断地有一个声音在对你说,“去死吧。我想去死”。我很害怕,因为我根本不想死,我觉得这个声音在控制着我的大脑,仿佛接下来会控制住我的身体让我纵身一跃。这种“死亡的召唤”有时强烈,有时轻微,但它似乎总在潜意识中跃跃欲试,不断地召唤我,那种密集的关于死亡的指示让我崩溃。一个“不速之客”的室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给了我足够的空间,让我可以沉默而不尴尬,可以选择是否倾诉和外出吃饭,她给我的理解和包容让我对人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很温馨,充满善意。后来,我接受了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抑郁症的存在,它是病理性的,是可以通过药物解决的。如果你愿意信任一段亲密关系,愿意求助,对方的正反馈会让你获得极大的力量。这就是抑郁症痊愈的希望。结语:抑郁症不全是心理疾病,也不是只有受过重大刺激才会得抑郁症,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也可导致抑郁症,抑郁症的成因非常复杂,任何人都有可能患此病。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靠责骂劝导或者强制就能治愈的,更不是一句“想开点”就能痊愈的,它是需要配合药物治疗的。如果你不了解,请别轻视它、蔑视它,更别指责抑郁症的病人们自卑、懦弱、胆小、无知。请给他们多一点包容,多一些倾听,多一份支持,别再让他们独自与死亡斗争。本文由保爱出品|原创精品|转载注明出处内容推荐投稿新媒体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人体美学,相学知识分享。
作者最新文章8被浏览692分享邀请回答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浅谈余华《活着》的生命观及“活着”的现实意义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浅谈余华《活着》的生命观及“活着”的现实意义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29|
上传日期: 14:10:5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浅谈余华《活着》的生命观及“活着”的现实意义
关注微信公众号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新!变现功能上线
现在,只要登录微口网账号,点击“我要变现”,就能领取任务,轻松推广商品,坐收丰厚佣金,只要一分钟操作,就能获取50%超高提成!
合适的商品更容易推广,你可以根据公众号定位,选择调性最适合推广的商品;如果没有公众号,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或者符合自己品味的商品。
优秀的产品文案能让我们赚更多钱,你可以直接使用我们平台提供的文案素材;如果你不想用,那么你可以自己随心撰写合适的产品文案。
关于购买链接
你可以将购买链接粘贴在“阅读原文”处;或者分享购买链接/二维码至社交平台或社交群内。只要有用户通过此链接购买了商品即可获得丰厚提成!
转藏至我的藏点您现在的位置:
人为什么活着(日本佛教大师的入世智慧)
&&&&《人为什么活着》出版以来在日本已经销售近70万册。本书以朴实的语言、佛家的智慧,唤起了无数人生存的力量与希望。
&&&&全书既有散见全篇的箴言偈语,又有珠玉般的佛家典故,轻松而又风趣地解答了“人为什么活着”的人生命题,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切合了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人们返璞归真、寻求真我的愿望。
&&&&本书由高森显彻,明桥大二,伊藤健太郎所著。
&&&&“人生到底有没有目的?”&&&&“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也是怀着同样的疑问,开始探究人苦恼的根源及获得幸福的真实之路。人生究竟有没有永远不会背叛自己、值得一生追求而无怨无悔的幸福呢?&&&&《人为什么活着》透过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之语,日本佛教大师、净土真宗创办人亲鸾圣人的语录,以及无数文学家、思想家对生命的解读,回答这些让我们困惑不已的人生命命题――&&&&“在不自由的世界中得以尽享自由,这‘无碍之一道’才是所有人追求不已的终极目的。”为此,无论遭遇多大的痛苦,我们都要顽强地活下去,直至达成这个目的。&&&&《人为什么活着》由高森显彻,明桥大二,伊藤健太郎所著。
第Ⅰ部&&人,为什么活着第一章&&世间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幸福如此轻易地崩溃&&任何行为都有目的&&没有终点的圆形跑道&&明确了人生目的,一切就都有了意义&&人生的大原则:活着=好事&&顽强地与病魔斗争是为了得到幸福第二章&&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存在的空虚&&轻视人命的社会病&&自杀人数日益增加&&渴望人生目的的心灵会饥不择食第三章&&“忍耐着活下去”是人生目的吗&&“为活着而活着”――不知所云的回答&&如果没有生命的喜悦和满足第四章&&兴趣爱好是人生目的吗&&痛苦的新鲜期叫做“快乐”&&逃避的瞬间&&追求的过程就是快乐吗第五章&&工作就是人生目的吗&&成功者的苦恼&&“出售”生命&&不论怎么工作,也得不到回报&&人生最悲惨的时刻第六章&&隐藏在幸福之中的陷阱&&一旦心爱的妻子死去&&幸福同时也是不幸的根源&&曾经沧海难为水&&寻找不会毁灭的幸福第七章&&褪色的梦想&&遥望富士何其秀,近观不过亦如此&&冠军心中的伤痕&&如此巨富究竟有何用处&&“人生目的”既不会褪色,也不会淡薄第八章&&岿然不动的死亡之墙&&死亡会突然降临&&人无法漠视生的意义&&灵魂深处的低语&&人类痛苦不安的根源&&正视死亡,才能明确真正的人生目的&&泪水化成珍珠的时刻第Ⅱ部&&亲鸾圣人的回答&&亲鸾圣人简介第一章&&人类永恒的课题&&物质丰富的社会&&爱因斯坦的呼唤第二章&&人生目的就是乘上“渡难渡海大船”&&弥陀誓愿的大船&&人并非为了痛苦而生第三章&&当务之急――查明苦恼的根源&&翻过这道山坡,会有幸福在等待吗&&我很早以前就_直在椰子树下午睡&&为什么戴安娜王妃也会五次自杀第四章&&诊断――苦恼的根源是“无明之暗”&&苦斗烦恼二十年&&邂逅法然上人第五章&&无明之暗――不知死后去向的心&&前往冥土的旅客&&濒临死亡时&&“死后将会如何”才是最大的问题第六章&&为什么无明之暗是苦恼的根源&&“死后将会如何”的不安&&人生目的就摆在眼前第七章&&“王舍城的悲剧”与人生目的第八章&&“诚哉!”完成人生目的的宣言&&惊天动地的世界&&闪耀着幸福光辉的“乘船记”&&苦海人生有大船第九章&&为什么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始于“庆哉”,终于“庆哉”&&生命的大欢喜第十章&&关于有无人生目的的激烈冲突&&终生求道是美好的吗&&不要让人生留下后悔第十一章&&开启人生目的之门的钥匙’&&“一念”与“二种深信”&&所谓“深信”第十二章&&自我――以为知道,却一无所知&&认识你自己&&在斯芬克斯面前第十三章&&真正的我在哪里&&“别人”是自己的镜子吗&&自己能找得到自己吗&&真正的自己隐藏在深不可测的心底&&“一心求佛道,我心成核心”第十四章&&亲鸾圣人与刀叶林地狱――机的深信&&爱欲广海&&爱憎之心第十五章&&名利的冷血兽&&虚伪的名誉&&心口各异&&欲壑难填&&释尊的叹息第十六章&&潜在的凶恶本性&&死亡对任何生物都是痛苦的&&钓鱼之人救海龟――做善人的局限性&&人心的真相第十七章&&希图回报之心&&杂毒之善&&“为别人”而行善第十八章&&与真实的自我会而&&谁会认为自己坏到一无是处&&在x光机面前,所有人都是丑陋的骨骼第十九章&&现在是打开过去和未来的钥匙&&永远的“现在”&&后生也许就在下一瞬间&&“恶人”――人的代名词第二十章&&《叹异钞》中的“往生极乐之道”――法的深信&&“不顾身命”,只为往生净土&&怀疑消失的时候&&今生、后世弥陀两次拯救(二益)&&唯有本愿才是真实第二十一章&&知晓未来的智者&&智者与愚者的分界线&&如何才能成为智者&&易往而无人&&未能过足下小溪,焉可渡前方大河第二十二章&&心灵无法想象、语言无法表达的世界&&“百思不得其解”&&不可思议的信乐&&与幸福永远无缘之人得到无上的幸福第二十三章&&人生目的一旦完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心如悠游于净土&&无欲无求就是幸福吗&&烦恼即菩提第二十四章&&《叹异钞》与人生目的&&摄取不舍之利益&&“欲念佛之心”发起之时&&弥陀所赐的“他力之信心”&&唯“他力之信心”至关紧要&&恶人为什么能成为无上的幸福者&&超越了善恶的世界第二十五章&&人生目的是“无碍之一道”&&“不自由,毋宁死!”――真正的自由在哪里&&“雨不要停,山再荒凉些,路再远些……”&&在不自由的世界中尽享自由第二十六章&&“如众水入海一味”――人生目的万人皆同&&所有人共同的误区&&“人生目的,亲鸾与法然上人完全相同”&&“自力之信心”因人而异&&“他力之信心”万人皆同第二十七章&&人生日的与生存手段的分水岭&&极速圆融的“一念之拯救”&&荷花凋落时,即是浮起时&&明辨真假是在同一时刻第二十八章&&实现人生目的后的亲鸾圣人&&少有人知的一面&&一向专念无量寿佛&&痛斥外道邪教&&独自勇往直前的亲鸾圣人后记
&&&&我列出一张单子&&&&左边写着活下去的理由&&&&右边写着离开世界的理由&&&&我在右边写了很多很多&&&&却发现左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写的&&&&……&&&&是的&&&&比起任何一个还要忍受饥饿、干渴、瘟疫的同龄人&&&&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福,但这是相对的&&&&二十年回忆中真正感到幸福的时刻屈指可数&&&&……&&&&如果人死的时候可以许一个一定会实现的愿望&&&&我也许会许下&&&&让所有人更加快乐吧&&&&这是一名跳楼自杀的北京大学女学生留下的遗书。正值青春飞扬的年纪、身处名牌大学的校园,她却为何感受不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甚至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二十八万人死于自杀,而在15岁至34岁这个年龄段,自杀处于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自杀人群的增加正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现代人享受着几百年前无法想象的丰富的物质生活。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增强了改善生活环境的能力,平均寿命也得以延长。然而,人们因此变得更加幸福了吗?事实上,现代社会为恐怖主义、杀人、自杀等诸多问题所困扰,迟迟找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案。&&&&科学的进步固然使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真正持久的幸福和发自内心的满足。相反,现代生活往往只是加深了人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和空虚。&&&&身体健康,生活富裕,为什么心灵却得不到满足呢?&&&&两千五百多年前,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佛)也是怀着同样的疑问,开始探究人苦恼的根源及获得幸福的真实之路。&&&&悉达多身为太子,自幼才华出众,文武双全。长大后又娶了全国第一美女为妻,生活安定而富足。但是他并未因此而感到快乐和幸福,反而终日闷闷不乐。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尽管此刻自己的确拥有健康、财产、地位、名誉、家庭、才华……然而终有一天,这一切都将会失去。这世界上的任何幸福,都无法战胜衰老、疾病和死亡。&&&&知晓了人生的这个“实相”,悉达多再也无法感受到任何的安心和满足。为了追求真正的幸福,他在29岁的时候悄悄离开都城去山中修行。六年之后,他终于彻悟了所有人痛苦的根源以及获得永恒幸福的真实道路,成为佛陀。&&&&释迦牟尼佛的答案是超越时代的真理。无论什么时代的人,都会遭遇自己或者亲人突患急病的悲剧,即使拥有热衷的事业或爱好,也会由于年老力衰而无法继续下去。面对死亡的时候,更是不得不和所爱的一切分离。人生究竟有没有永远不会背叛自己、值得一生追求而无怨无悔的幸福呢?&&&&释迦牟尼佛明确指出了什么是永恒的幸福,并终其一生教导我们――唯有这永远不会崩溃的幸福才是人生的目的,无论多么痛苦,直到达成这个目的为止都要顽强地活下去。将这一教义之精髓在日本发扬光大的,正是开创了净土真宗的亲鸾圣人。&&&&然而今天,又有多少人明了这人生的目的呢?人们仍然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不明白生命的意义,不知道人生有必须完成的目的。人们苦苦追寻“活着的意义”、“再苦也要活下去的理由”,却由于找不到答案而陷入深深的困惑与焦虑之中。战争、杀人、自杀、暴力、虐待等一切悲剧,追根究底,不正是源于这种困惑与焦虑吗?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不懂得“生命的尊严”、“人生的目的”,如果这个得不到明确的回答,恐怕任何对策都是徒劳无益的。
&&&&“人生到底有没有目的?”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一片沉寂之中,唯有亲鸾圣人如此明确地揭示出了人生的目的,并劝导我们一定要实现这个目的。
&&&&“人生有目的,有一个万人皆同的目的。那就是斩断苦恼的根源,获得‘生而为人真好’的生命喜悦,活在未来永恒的幸福里。为此,无论遭遇多大的痛苦,都要顽强地活下去,直至达成这个目的。”
&&&&这就是亲鸾圣人90年生涯中始终一贯的思想。它恰似一束亮光,照亮了茫茫黑暗中的人类世界。
&&&&作为一名亲鸾学子,笔者将在此书中通过亲鸾圣人的教导阐明人生目的的真实存在。
&&&&在第Ⅰ部中,将通过列举一些文学家、思想家的话语,揭示人生的实态。
&&&&第Ⅱ部将通过大量引用亲鸾圣人的语录,阐述亘古不变的所有人共同的人生目的。由于文中多处出现古文原文,恐晦涩难懂,所以逐一用现代文加以解释。
&&&&衷心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
&&&&2011年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轻视人命的社会病&&&&轻视人命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日本爱知县的一个高三学生残忍地杀死一名65岁的家庭妇女,对其连刺四十多刀。第二天他去自首,说杀人的动机只是为了想体验一下杀人的感觉,毫无反省之意。在美国,学校枪击犯罪事件不断发生。200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成为这种枪击事件牺牲品的未成年人每天竟达14人。&&&&2004年,中国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从云南省某大学学生宿舍的衣柜里发现了四具大学生的遗体,而凶手则是这些遇害者的同班同学。经查,犯罪的起因是打扑克的时候别人说他做手脚。这样的小事,为什么会导致其有预谋地杀死自己亲密的同学呢?各界专家都在分析其中的原因。但最后犯人被执行死刑了,其真实原因依然不明。&&&&据了解,犯人曾对他的姐姐说:“现在我对你讲一次真心话,我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100年后,早死迟死都是一样的。”在拘留所里,记者问他:“你对生命有过敬畏感吗?”他回答说:“没有。没有特别感受。我对自己都不重视,所以对他人的生命也不重视。”&&&&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可贵,也就不会尊重别人的生命。“死了也不在乎”的无知,往往会转化为“杀人也无所谓”的谬论。&&&&“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即使试图用这句话来唤醒他们对生命的重视,也是无济于事的吧。因为只要对方反问一句“为什么重于一切?”恐怕谁都难以回答,就连哲学家们也无言以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菲利帕?福特在《道德的相对主义》一文中说,在他所知道的哲学家中,没有一位能够阐明“生命为什么宝贵”这个道理。可见,即使读几百本哲学书籍,也无法找到答案。&&&&&&&&自杀人数日益增加&&&&长期以来,日本一直保持着平均寿命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日本每年的自杀人数却超过三万,自杀率在发达国家中居于首位,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六倍。1998年自杀人数的急剧增加甚至造成了男性平均寿命的下降,成为一种社会异常状态。当然,这还不能轻率地归咎于长期经济萧条的缘故。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通过对各种统计数据的分析,认为越是有钱人自杀率越高,这说明越是经济富裕的人,其精神上的痛苦就越严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认为,如果不知道人生目的,无论生活多么奢华享受,也不会获得内心的充实感。自杀的根本原因也在于不知道“人生目的之重要”、“生命的尊严”。如果对人生的根本意义一无所知,选择死亡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张中了500万元奖金的彩票被当做宝贝,是因为它具有大多数人工作一辈子也无法获得的价值。而那些没有中奖的彩票,会被毫不犹豫地扔进垃圾箱。如同破碎的杯子、修不好的电脑一样,没有价值的东西会被扔掉。&&&&如果知道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就不会像扔掉没有中奖的彩票那样,抛弃自己的生命,或者视他人的生命为蝼蚁而加以残害。&&&&近年来,未成年人的自杀与杀人事件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家庭问题、教育失败、法制的不健全、社会的弊病……众说纷纭。但是,不论多么痛苦都要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撇开“人生目的”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使争论得再激烈,也不会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因为人生有一个必须达成的目的,所以不论多么艰难,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只有明确知道了人生的目的,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尊严。&&&&&&&&渴望人生目的的心灵会饥不择食&&&&1995年,东京发生了日本现代史上最严重的恐怖主义事件,造成了巨大的混乱,令人不寒而栗。奥姆真理教的五个成员在东京的五条地铁车厢里洒下致命性的神经毒气,致使12人死亡、五千多人受伤。后来,一个年轻信徒这样叙述他人教的原因:“对于自我存在的意义,只有麻原教主从正面给了我回答。”&&&&渴望知晓人生目的的心灵往往会饥不择食,饮鸩止渴。&&&&这五个罪犯中,还包括笔者的母校等日本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最高学府的教授们,对于本校毕业生滥杀无辜的事件,究竟感觉到什么责任呢?课堂上笔者竖起耳朵想听一听他们的意见,然而,每一位老师都继续着与平日毫无二致的授课。只有一位老师说道:“为什么要跟着那样一个看上去脏兮兮的教主啊?”我不禁大失所望,如此极为拙劣的评论难道就是今天的知识分子的真实水平吗?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不论科学如何进步,-都不能阻止迷信和邪教蔓延的一个原因。&&&&人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宝贵呢?P13-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