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高中了,地理考试的时候还马马虎虎反义词是什么的,怎么办?

已解决问题
孩子总是做事情马马虎虎怎么办啊?
我家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发现他做事情马马虎虎,现在上小学了,还是很不认真,很草率,而且还经常出现许多失误。怎么办呢?
浏览次数:69
最满意答案
这样会对宝宝的成长有影响的啊,让宝爸千万不要总是对宝宝太声说话,否则容易使孩子胆小的!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当前位置: >>
地理老师必读(选于人教高中地理论坛)
高考地理复习必须知晓的九大锦囊锦囊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 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 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锦囊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 0,南北纬 60°的线 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 0 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 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 月初)时速 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 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 1°/日。 锦囊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 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 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 也可斜交; 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 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 平分赤道 (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 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 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 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 时、18 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 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 时、0 时或 24 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 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 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锦囊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 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 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 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 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 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 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 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 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 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 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 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 极点。 锦囊五: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 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 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 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 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锦囊六: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 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锦囊七: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 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 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 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 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 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锦囊八: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义 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 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 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 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 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 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 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
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
米。 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 4600 米,北坡雪 线则高达 5800 米 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 地貌 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方 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锦囊九: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 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 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里观测, 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 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 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6)人口密 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高考地理有些“永恒”的重点 ●通过读图整合知识 地理教材的体系结构决定了区域地理知识分散于各册教材,考前通过读图能够有效 地对这些地理知识进行整合。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另外,还要掌握重要经纬线所经过的地理事物以及重要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 ●精做习题 这个阶段,做题要精,选题要典型,并且要整理、归纳答题方法和思路。简答题最 好先做一遍,再对照标准答案,找出差距。 ●分析热点 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这就要求考生要对热点问题全面分析,掌握 相关知识。 地理学科的热点知识可能有: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南方 雪灾等自然灾害、 奥运相关、 南水北调、 能源问题、 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 三农问题、中国人口迁移、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关注重点 高考地理有一些“永恒”的重点,需要重点关注,如:地方时计算、日照图判读、 统计资料判读、曲线图判读、等值线图判读、气候特征分析、区域判定与分析等,在复习时 要有意识进行重点关注。 高考地理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拿着考纲看书 目前考生最应该做的就是回归教材,这个时候要仔细把书上的内容读一遍,地理书 的特点就是知识衔接紧密。新课改高考虽然注重考能力,但也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出题。考生 如果通读课本从时间上来看很紧张, 所以可以拿着考纲对照书本内容, 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 如果时间不够用也可以看课本的目录, 对于自己掌握得好的知识可以跳过, 重点看掌握得不 好的地方。这样整体知识就会在头脑中变得清晰,对答大题都有帮助。 答题时应画辅助图 地理学科几乎大部分试题都与地图有关,这段时间考生要加强对地图的复习,要拿 出地图册把它完整看一遍。不能只是手中有图,最终要达到心中有图,高考题当中以前曾经 考过没有图的题,考生自己需要构建一个图。考生在做题的同时还应把地图册拿到手里,而 高考答题时最好画辅助图,对答题非常有帮助。 高考前要坚持做题 高考前要做习题, 应一直坚持到高考前最后一天, 因为这样可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考生可多做一些精炼题,不要做难题和偏题,那样会影响心情,也可以把错题找出来,重新 做一遍。 选择题不宜二次检查 过去老师总倡导考试结束之后如果有剩余时间可以检查选择题,把当时做错的题改 过来。但从目前的高考来看,检查选择题不是最佳方法,因为选择题的容量特别大,如果第 二次检查会很匆忙,没有第一次答题的时候细致,所以容易把对答案改错。从这几年的命题 方式来看,选择题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建议考生最好按照顺序答,不要跳着答。 力争在选修题上多拿分 地理学科在文综合中相对较难,但从今年来看,地理学科的难度并不高,因为从选 修题来看,比以往的大题易答一些,这道 15 分的题,考生在模拟考试中都能得 8 分到 10 分左右,因此考生在答地理题时应力争把选修题答好,多拿分。请教各位老师:天体系统的级别怎样去界定 请教各位老师:天体系统的级别怎样去界定? 如一幅图中有太阳、木星、彗星,那么有几级 如一幅图中有地球、月球、嫦娥卫星,那么有几级? 好像越来越模糊,怎么回事?不同参考书上答案也不同,请教各位老师了,谢谢。 这个问题很简单 首先我们要把握住天体系统的概念: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 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 再引申一下,每个天体系统都有个质量最大的中心天 体!给你的答案如下:第一题是两级因为只有太阳和木星算的上中心天体!彗星只是太阳系 统中的附属天体! 第二幅图一级, 因为月球和嫦娥卫星都是地球这个中心天体的附属天体! 只不过一个是人造天体,一个是自然天体!回答高考地理简答题的步骤与技巧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卷和文科综合试卷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简答题,广东、江苏等省的 高考试卷中简答题所占份量越来越大, 2003 年时高考广东试卷中简答题的分值已达到 50 到 分!到 2004 年高考江苏卷简答题的分数几乎也达到这个分值,由此可见能否答好简答题已 成为地理高考成败的关键之一。通过平时的练习,笔者发现学生答简答题常由于答偏、答错 而失分很多,成为高考得高分的难点。如何对症下药答好简答题,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尽量 得高分呢?笔者总结了答简答题的几个步骤和一些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一、认真审题审图 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 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 中心词、 关键的修饰语。 如 2002 年高考广东卷第 35 题: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动,据此讨论 下列问题: (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2)若此角 度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好多同学没有看清条 件,把条件中的“此角度”错误地理解成了黄赤交角,结果整个题就全答错了。 又如 2002 年高考广东卷第 34 题第 (1) 小题: 图中用斜线标出的区域属于________ (自然带) ,该自然带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少学生没注意到中心词是“气候” ,答 出的是自然带的成因。 再如平时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鲁尔区二战后经济地位逐渐下滑的 内在原因是什么?据此应采取什么对策?结果好多学生没注意到修饰语“内在” ,而把所有 原因和对策都写上去了。 审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因为图中有可能就隐藏了应答出的知识点。如这 样一幅图:位于热带的海中有一小岛,岛上有温泉的符号,问岛上可开发哪些资源?有些同 学没注意到温泉的符号就漏答了地热资源。 二、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 认真思考答题的各个方面,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它可以防止漏答。 如题中要求分析原因的,就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如题中要求分 析对策的,则要对症下药。如由人为原因引起的我国南方山区恶性循环示意图,要你据图提 出对策,如何让此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此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 低,那么,对策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才是根据山区的特点进行农业资 源的综合开发,走立体农业的道路,等等。如要求对条件进行评价的,则注意既要讲有利条 件, 也要讲不利条件, 2004 年高考江苏卷就要求同学们对江苏经济发展的条件进行评价, 如 大部分同学只答了有利条件,而忘了回答不利条件。 三、答题用地理专业术语且条理清楚 题目审好了,回答问题的方面想全了,接下来就是要落实答题的知识要点。组织知 识要点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同时还要做到术语专 业。回答地理问题时有一大忌,就是不用专业术语,讲白话,这就违背了科学严谨的本质。 例如回答南昆线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就应该运用“把西南地区的资源优 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把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南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结合起来”等这些专业 术语,这样就不会答错,且给评卷老师一个好印象,从而提高得分率。 要回答好高考地理简答题,除了遵循以上步骤外,根据目前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 掌握以下技巧: 一是防漏答的技巧。回答简答题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隆5绻挥邪盐眨 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考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把把握性大的知识点 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识点放在后面。 二是模糊的技巧。回答地理简答题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 没有把握的话可以适当地模糊, 2004 年 12 月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了强烈地 如 震, 并引发巨大海啸。 如问苏门答腊岛为何多地震?如果你不清楚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 块与亚欧板块之间, 你可模糊解答: 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 地壳不稳定, 易发生地震。 千万不要答成: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 这样会自露马脚,影响得分值。 三是条理清楚的技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很多地理简答题中,凡出现问“什么 什么的原因” “什么什么优势” “什么什么问题的分析”等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基本上很稳 定,大多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去分析回答,自然方面有“位置、气候、地形、河流、 植被、土壤”等,社会经济方面有“工业、农业、交通、劳动力”等,一个方面答一段,这 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让评卷老师看不清你到底答了几 点,这样很容易造成有些要点你答到了却得不到分。 四是套用课本的技巧。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 这个时候你就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如遇到这样的问题:我 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有哪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措施?这类问题其 实只要想一想我们在高一地理下册学习传统工业区中的鲁尔区时, 就分析了其衰落的主要原 因,综合整治的措施,这时只要套用课本上的几点,基本上就是正确的。关于十五的月光直射点的疑问 2.对于十五的月亮而言,北半球的夏季的月光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冬季直射在南回归 线附近,请问在大气透明度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广东省八月十五的月亮比正月十五的月亮明亮 B.广东省正月十五的月亮比八月十五的月亮明亮 C.日本八月十五的月亮比正月十五的月亮明亮 D.澳大利亚正月十五的月亮比八月十五的月亮明亮 这个题目很容易找到,我的疑问不是题目,而是“十五的月亮而言,北半球的夏季的月 光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冬季直射在南回归线附近” ,我个人理解十五的那天应该是日地月 三点一线,日月正对,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对的月光似乎该在南半球。我手上也没相关 书籍能查,求高手解释。文综:记清概念解区位分析命题谈对策 区位选择与分析更多的是考查学生抓住主导区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区位因素 的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在高考中要做到少失分,在复习时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准确记住不同类型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这是进行人文地理成因分析的基本原 理和出发点。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 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地、土壤、水源、植被(畜牧业和 林业)。 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工业基础(机械)、农业历史、 食物偏好、科技等。 3.环境因素:绿色食品。 工业区位因素包括: 1.自然因素:水源、土地、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原材料、动力(能源)、劳动力、市场、交通、信息网络、政 府政策、技术、国防安全、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农业基础等。 3.环境因素:风向、水源、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生态环境。 二、理解每个区位因素对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因为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 区域的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理解 区位因素的影响原理。 三、弄清以下几个概念,是理解题意,解答问题的关键。 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试题要求分析 某种人类活动主要区位因素, 答题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 素。 主导因素: 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 也就不可能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 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黄淮海 平原农业的三大障碍,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气象等自然灾害也都是农业发展 的限制性因素。 区位条件:提取区域或材料提供的相关的地理信息,分析具体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 条件,也可以说是评价区位因素的优劣。其又可分为有利条件、优势条件、不利条件、限制 性条件。 解题技巧―答题的条理性与完整性 问题一 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 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 特征等) 、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等) 、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 气温成因、土壤成因等。 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问题二 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 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 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 。例如:迁出 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 、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 、输出地和输入地(天 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 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三套系统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 逐一对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 常见问题例如: 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 害措施 4、规律问题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 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③面:形状、大小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 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技巧一:审题慎重,注重信息获取。 试题信息可分为: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了解试题 信息的呈现方式,快速获取、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技巧二:注意比较,甄别筛选最优答案。 在对客观题的答案设置中,往往按照思维定式、答题细节、主要地理知识误区、主 干考查设置考查内容和答案选项,一些试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两个答案之间差别不大。 因此,在做客观题时,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思维尽量开阔一些,思考问题时辩证一些、 全面一些,在比较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技巧三:准确空间定位。 地理试题以地图为载体,定位是入图解题的关键。掌握正确的定位方法,有助于理 解题意,进一步解题。常见的定位方法有:经纬网定位法、自然人文特征定位法、特征地理 事物定位法、特殊注记定位法等,关键是灵活使用。 技巧四:训练思维能力,实现问题归类。 地理客观题强调对知识理解层面上的能力考查,注重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地理 主观题更能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设问大体分为以下几类:①就图填空:在区域定位基础上的地理 事物的再认,主要从图或材料中获取信息;②原因类问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回 答;③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④环境问题分析:从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角度考虑;⑤措施类问题:主要从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 四个方面结合实际考虑。 技巧五:答题列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 列出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是针对具体答题而言的,是要落实在卷面上的,是要答 题者将自己的思维表现在规定空间内。我们的答题必须按要点体现在卷面上,分出层次,而 且要将重要的观点写在最前面, 在书写时还要注意字间距和行间距, 语言表述要准确、 简约、 到位。 技巧六:适当研究分值,确定答案要点。 高考地理试题各题目分值设置一般是按要点给分。基于此,可以通过研究分值,结 合问题的设问,估测答案要点数目。当然为避免失分,可多个方面去答,这样失分的几率会 相对小些。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生态环境专题 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⑵火地岛(新西兰南北 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⑶赤潮问 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洋流缓 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 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 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易发生赤潮的时间: 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 5~10 月。带来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繁盛,使鱼类窒息、 中毒死亡;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⑷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 影响:①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 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⑸酸雨带来的影响:①酸雨使河湖水酸 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 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⑹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 物的排放。⑺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 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 开矿时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高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注意及方法 第一、在审题方面要特别认真,就审题来讲,对于选择题,首先审主题干,因为我们地 理的试题往往叫做串题,由一个主题干,下面可能带着两三个小题,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审 主题干的时候,要看主题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这是第一个。 第二、要看这个题目所给的文字材料和图形材料,要认真地来审查,它里面所给的 信息。 第三、这一组题当中,相关的小题有哪几道,就是这个主题涉及到的是第几道到第 几道小题,要先审主题。第二就是审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当中的内容,关键词、时间、空 间、数据,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特别仔细的,因为这些我们会从中提出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 关键的信息。 第三, 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 所以图形是试题当中非常重要的解题的一个要素, 所以审图形,在审图形的时候,包括图名、图例、经纬度、纵横坐标、数值、图中的注记, 比如说像统计值当中的数值大小的变化,如果是分布图,像地理事物里面所包含的内容、特 点、相互关系等等,这些都要认真地从图当中一一解读出来。第四,要审小题的题干,因为 它是有几个小题组成的, 小题的题干内容和主题当中主题干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和材料和 图象之间的关系, 题目所考察的问题, 另外这个问题的限定条件有哪些, 解题的了解有哪些, 这需要通过审题逐一把它提取出来。 另外,就是审选项,在审选项的过程中大概有这么几个步骤:比如说首先,排除明 显错误的选项,等于是缩小正确答案选择的范围。第二个,排除叙述正确,但是和题干的设 问没有关系的选项。 第三个你要排除与限定条件不符合的选项。 第四个你要分析选项和材料、 图象之间的关系, 哪个对于解题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第五个, 可以根据解题的条件进行比较、 分析、计算、绘图、推理和判断,然后进行选择。第六个,选择最符合试题设问和所给条件 的选项,最后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将所选的选项一定要再和题干对比一下,然后检查确认你 的选项准确无误。 因此我们说在审题过程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把握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全面性。 要全面审题。第二、准确性,要认真仔细地,或者说经常跟我们的学生说你在做选择题的时 候,要如履薄冰,要非常仔细。第三、关键性。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关键词是主题词。第四、 针对性。一定要针对他的设问的意图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于选择题通常也是有一些解题的方法的,比如说有的是直选法,一些比较明显的 答案,我们直接就可以排除错误,选出正确的选项来,而有些就是排除法,是我们经常应用 的方法,有些还可以用反证法,也就是反推的方法,通过证明拟命题是错误的,然后从而得 出命题的正确性, 就是通过反推的方法。 第四就是推理法, 用我们所学的地理的规律和原理, 逐步地逻辑分析去推理,另外还有信息转化法,这个对于一些隐藏的信息,我们可以把它转 换成我们比较熟悉的信息,然后来解答这个问题。 还有一些方法,比如说主导因素的分析法,因果关系的分析法,变化的过程的分析 法,这些我们都可以在平时的复习当中,在做题当中自己逐步摸索,并且总结出比较适合自 己的解题的一种方法。地理备考:用理科思维复习自然地理 地理是让很多文科生头疼的功课,因为它经常需要理科的思维来学习,眼下第一轮复习 刚刚开始,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就是典型的例子。正定中学的地理老师李巧娥分析,地理的 第一轮复习一般是从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开始, 而这一部分宜采用理科的思维来解释。 因为 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仅凭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联 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思想上重视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可以称之为整个地理这门课程的纽带和桥 梁,通过对区域地理的把握达到对自然地理的理解,最后上升到人文地理的高度。通过对历 年文综地理部分试题的分析, 可以发现自然地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今年的高考题也不例外, 选择题中的 3-8 题涉及到自然地理的方方面面,9、10 题的阳光房问题也提到了自然条件, 11 题也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在思想上对自然地理采取重视的 态度。 第二,把握地理原理图。俗话说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那么在学习自然地理这部 分时原理图就成为了灵魂所在, 对原理图进行解读成为答题的关键。 那么在平时同学们应该 如何去做呢?一是平时就要养成画图的习惯, 课本中各种原理图的绘画是同学们不得不进行 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所提到的重点图的绘画;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 骤―――对原理图的分析和理解。 如果题本身没有给出图, 那么自己去建构原理图也是必须 去掌握的,而这项技能完全依托以上三个步骤。 第三,掌握地理原理。在自然地理这一部分,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它包含有众多的原 理, 而对这些原理的理解和记忆也就成为同学们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所在。 必须从推导此 原理的技巧开始, 或是对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进行单纯的记忆, 再结合大量的关于这部分真题 的训练,从而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原理。比如今年高考单选题的 6-8 组题考查的就 是晨昏线和纬度最高点此原理的用途,同学们需要做的就是从题干中将隐含信息提取出来, 最后结合所学原理回答此问题。 第四,树立良好心态。有些同学认为此部分内容相当难,考试成绩往往达到历史最 低点, 还有的同学认为这简直就是理科学生所学的知识。 因此往往对此部分内容产生惧怕心 理。这是大可不必的,不要过于关注结果,只把它当成众多地理知识中一小部分运用理科思 维解决的知识即可,克服怕的心理,当同学们把原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做题时自然会 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太阳视运动轨迹平面与地平面的夹角?(来谈谈) 1.太阳视运动轨迹平面与地平面的夹角等于 90-当地纬度 这个结论当然是正确的是如何 证明的? 2.我觉得可以确认春秋分,肯定以上结论正确,而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太阳视运动轨迹 平面与地平面夹角一年四季是固定的, 因为这相当于是黄道平面与地平面的夹角, 所以一年 看来太阳视运动轨迹平面必然是相互平行的,所以证明了春秋分,就等于证明了四季,以上 推理是否正确?1.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有哪些?怎么解释西南季风不能给这里送去降水? 2.宁夏平原属什么气候类型?在初中教材里,以贺兰山为界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可在气 候分布图里,又把宁夏平原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怎样向学生讲? 3.墨尔本是什么气候?如果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怎么解释它的成因? 第一题 1、副高作用强 2、西南季风弱 3、地势平坦,难以形成地形雨 第二题 1、宁夏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2、以贺兰山为界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只是大致 第三题 墨尔本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 气候类型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地球上的其它自然要素有着密切的 联系,同时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每年的高考卷中都涉及到该知 识点,而且出题的角度越来越富有新意,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应予以高度重视。突破气候难点 的瓶颈,关键在于对气候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气候类型的判读技 巧与方法。 一、根据气候成因判读气候类型 气候的形成有四大因子,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 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 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 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 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 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 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沿海与内陆、副热带地 区的大陆东岸与西岸、 高原山地与平原、 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 裸地、 植被覆盖地与水面等。 人类活动则通过影响下垫面和对大气成分的改变来影响气候要素的变化。 现从大气环流角度 来说明据此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见下表) 除此之外,还应掌握各种气候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纬度位置)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 候(气压带、风带单一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 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季风)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海陆位置) ;高山、高 原气候(地形) 。 例 1: (上海地理卷,第 16 题)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两因 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海陆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从而引起海陆间风向的 季节变化,季风气候都与此相关;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会导致气候类型的干湿变化,热 带稀树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都与这种原因相关。正确答案为 D 项。 二、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二是 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 ;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全球气候模式图 确定气候类型。判读前提:要求熟记全球 13 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见下表) 气候类型的分布还有一些重要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气候类型的准确判读很有帮助, 这些规律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 球) ;三种季风气候只在大陆东岸分布;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 布在大陆西岸) ;北美洲(11 种) ,亚洲(10 种) (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 ;地中海式气 候和高山气候(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类型,除南极洲以外六大洲都有) 。 非地带性分布:如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 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 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 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地势较 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温 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 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 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 ; 性气候(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 候只分布于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 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 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 新西兰南北二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另外,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 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 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 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例 2: (天津文综卷,第 36 题)根据图中地理信息,回答问题。 请比较 A 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全文 WORD 下载】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西北地区 (1)概况 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 30%,人口占全国 4% 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新疆北部的哈萨克族。 读图,熟悉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草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昆仑山,阿尔金山,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天山,吐鲁番盆地,阿尔泰山。 (2)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吐鲁番盆地――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 (3)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沙漠广布, (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草原到荒漠的 景观变化――距海洋远近,降水减少――经度地带性。 (4)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防止沙漠化扩大和草 场退化,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是本区的主要任务。 (5)灌溉农业 灌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著名农产: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 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6)矿藏和工业 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塔里木盆地勘探出储量丰富的油气田。 包头的钢铁工业, 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 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 酒泉的航天工业。 水能资源丰富,仅次于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居第三位――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7)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交通:古代丝绸之路,现代的公路和兰新、包兰铁路干线,南疆铁路。 基础设施建设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加快西 部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实施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 (8)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灾害、自然灾害频繁。 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草,沙漠化,流域内调水。 (9)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食:牛、羊肉和乳制品最常见食品 住:向定居方向发展 关注点: 1、西北内陆大陆性特征显著: ①气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②深居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2、新疆的黑白战略: “黑”――石油 “白”――棉花:光热条件好,绿洲灌溉水源条件好,较适合棉花生长,棉花质量高。 3、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保护水源;防止沙漠化(保护草场,植树种草) 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水源。根本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牧,退耕 还林。 5、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动能资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特 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以及农牧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劣势: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风沙大,盐碱重,水土资源分配不均衡;交通不便,经 济、文化、技术落后,信息较闭塞;生态环境脆弱。 青藏地区 (1)概况 位置和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面积和人口:面积 25%、人口 1% 民族:藏族主要聚居区 读图,熟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雅鲁藏布江,黄河,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 ,三江并流(金沙江、怒 江、澜沧江) ,柴达木盆地,青海湖。 (2)世界屋脊与高寒气候 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盛夏气候最低的地区。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 (3)高原农牧业 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环境) 。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日照时间长,蛋白质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 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风小,气温较高,地形平坦) 气候严寒――高寒牧业、河谷农业、地广人稀 地势高 多雪山冰川――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大河源头 太阳能丰富 发展交通 水力发电 (4)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光城” 地热能: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羊八井有地热电站。 水能: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有察尔汗的钾盐(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 、冷湖的石油、 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 (5)交通 公路运输为主:青藏(承担进藏物资的 85%) 、川藏、新藏、滇藏、新藏公路海拔最高。 铁路:兰青、青藏铁路。 航空:有拉萨――北京、成都、西宁、广州等航线。 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我国面积最大、 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 自然保护区, 长江水量的 25%, 黄河水量的 49%,澜沧江水量的 15%来自三江源地区,这里又有“中华水塔”之称。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交通。 进藏铁路的几个方案中,选择青藏铁路的原因:投资少,工期短,地形较平坦,地震、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较少。 重要意义: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 族团结等。 台湾省 (1)台湾省概况 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 面积:3.6 万平方千米 (2)台湾岛――我国最大的海岛 四周的海洋和海峡:西面台湾海峡(属东海)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山多而高:几列南北走向(东北――西南)平行山脉组成、玉山最高 多火山地震,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河短、水急,水能丰富。最长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降水量最多――火烧寮。 (3)资源丰富的宝岛 森林:亚洲有名天然植物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产量世界首位。 农产:西部平原是水稻产区,甘蔗、蔗糖产量大。亚热带水果之乡。 矿产:金、铜、煤、石油、天然气、天然硫磺。 水产和海盐(祖国东南盐仓) :布袋盐场――北回归线西侧,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 晴朗少雨,加之位于台湾山脉背风坡西部平原地带,为晒盐提供便利。 (4)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5)人口、民族、城市 人口:人口密度超过 500 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 民族:汉族最多(97%) ,原籍与广东、福建为主。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 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台北人口最多,高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香港和澳门 位置: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深圳 组成:香港岛、九龙、 “新界”三部分及周围岛屿组成 面积、人口:总面积 1000 平方千米。人口 570 万,祖籍广东最多 国际海洋、航空运输枢纽和信息贸易中心 工业:原料燃料进口,产品出口外销为主。有成衣、电子电器等部门 自由贸易港,对外贸易是本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旅游业发达,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香港澳门位置:珠江口西岸,毗邻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与香港相望 组成:澳门半岛和凼仔和路环两岛组成 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经济 成衣、玩具等工业兴起,产品出口到美国、香港和西欧 高中地理知识复习-季节对全球影响及季节现象 高中地理知识复习-季节对全球影响及季节现象 学习好季节知识的要害: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 于差别的季节。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挪动偏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日夜的位置瓜葛;日夜长短的变 化; ③北半球的四个首要骨气:三月 21 日春分,六月 22 日夏至,九月 23 日秋分,十 二月 22 日冬至 1、四序的果断 天文方面: 从光照图上判读: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晨昏线与经线和日夜的位置瓜葛; 日夜长短的变化; 从天文征象上判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极光的涌现的半球。 天气方面:气团运动;锋面运动;特别气候的发生;气温中心的变化;气压中心的 隆替;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偏向的变化;干湿季节;等温线的曲 折;气压带的断裂等。 河海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河流封冻、解冻的时代及冰期、凌汛的涌现;季 风洋流等。 生物方面: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迁移、繁殖等 农业方面:作物生长、黄熟、收摘;植树;鱼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原的 水盐活动特性;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稼穑运动等。 其他方面:雪线起落;爬山佳期;极地考查;海岸晒盐 2、常考的季节征象 北半球春天的地舆事物或征象: 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黄河在 1 年中第一次涌现凌讯; 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佳)华北平原涌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 我国北方涌现大风或沙暴气候长芦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高,蒸发年夜) 北半球夏日的地舆事物或征象: 尼罗河处丰水期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代(冰川熔化)教材精讲:高中地理大气垂直分布知识点 教材精讲:高中地理大气垂直分布知识点 (一)对流层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因此,离地面越高的大气,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 0.6℃/100 米。 2、对流运动显著。 在对流层中,由于空气上冷下暖,使得热的地方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容易产生空 气的上升运动,冷的地方因有空气流向热的地方,从而产生下沉运动,这样就形成了大气的 对流运动,所以,对流层是以对流运动为主。 对流层的高度因时因地而异。不同的纬度对流层的高度不一样(见表格) 。低纬地 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动旺盛,因此,对流层的高度高,可达 17~18 千米;而高纬地区, 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对流层的高度低,一般只有 8~9 千米;中纬地区则适 中。 不同的季节对流层的高度有不一样,夏季对流旺盛。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由于对流层大气最靠近地面,几乎集中了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在大气对流过程中, 容易形成云、雨、 雪等天气现象, 因此, 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二)平流层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平流层大气中,由于含有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 上升。 2、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3、与人类关系: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且水汽和杂质极少,故云、雨现象近于 绝迹,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三)高层大气 1、大气上界: 千米高空 2、电离层:地球外 80DD500 千米的大气层,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处于高 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 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RS、GIS、GPS 是什么样的技术 RS 、 GIS 、 GPS(简称 3S 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科学体系的三个核心组成方 面,它们分别表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高中地理备考:如何安排地理首轮复习 高中地理备考:如何安排地理首轮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着重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品质,需要提高的能力主要包括:地 图基本技能;时间计算;等值线判读;地形剖面图绘制;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圆形百 分比图的阅读与绘制;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图表分析;原理示意图、景观图分析;分布 图阅读与分析;资料阅读与信息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技能;简明推导或说明地理规律和 原理的能力;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 理事物,并尝试创造性的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 是对已知知识的加工和重组, 需要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联系途径和方向,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方能提前应用。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 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 例: 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或对比联系,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块的分布―――世 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年轻的褶皱山脉的分布―――年轻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 色金属矿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与冲击平原有关大 河的分布。 地理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联系,如: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气压带风 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自然植被的分布―――自然带的 分布―――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农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分布。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晨昏线移动―――地方时不同―――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 地球运动在远日点附近―――7 月初―――北极附近为极昼―――晨线在北极圈内。 地理事物间平行并列关系的联系,如: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各种工业部门,组成同 一地理事物的各种要素(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共同影响或共同作用于同一地理事物的各 种因素(如影响气候的因素), 形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多项条件(如土壤形成的条件、 形成大气环 流的气压带风带、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 地理事物间主次从属关系的联系,如:气候要素与其所包含的气温、降水、气压和 风;外力地质作用与其所包含的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自然资源与其 所包含的土地资源、大气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地理事物间大小包含关系的联系,如:总星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太阳 系及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统; 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陆地水――― 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及地下水(潜水、承压水)等;农作物―――粮食作物――― 稻谷、小麦、玉米等;能源资源―――常规能源―――矿物能源―――煤炭、石油等。记清概念解区位分析命题谈对策 区位选择与分析更多的是考查学生抓住主导区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区位因素 的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在高考中要做到少失分,在复习时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准确记住不同类型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这是进行人文地理成因分析的基本原理 和出发点。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地、 土壤、水源、植被(畜牧业和林业)。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 工业基础(机械)、农业历史、食物偏好、科技等。3.环境因素:绿色食品。 工业区位因 素包括:1.自然因素:水源、土地、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原材料、动力(能源)、 劳动力、市场、交通、信息网络、政府政策、技术、国防安全、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农业 基础等。3.环境因素:风向、水源、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生态环境。 二、理解每个区位因素对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因为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 域的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理解区 位因素的影响原理。 三、弄清以下几个概念,是理解题意,解答问题的关键。 主要 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 若试题要求分析某种人类活动 主要区位因素, 答题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 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可能 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限制性因素: 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 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 制性因素。 特别要注意的是黄淮海平原农业的三大障碍, 荒漠化、 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气象等自然灾害也都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区位条件: 提取区域或材料提供的相关 的地理信息,分析具体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条件,也可以说是评价区位因素的优劣。其又可 分为有利条件、优势条件、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高中地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高中地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 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 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 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 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 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 2007 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 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 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 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 质的循环, 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农业的区位因素; 工业的区位因素; 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 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 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 整理, 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 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 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 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 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 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 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 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 往往把地图 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 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 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 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 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 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 练 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建议考生将对图表的复习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 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 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考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 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 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 再联系所学过 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 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 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本轮复习,考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 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 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 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只有通 过各种读图、 填图、 绘图、 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 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尽早训练答题规范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考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 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 养。 其次,考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 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 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 热点、 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 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 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 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北京绿色奥运、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考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 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 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做专题式“问题化”处 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 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 知识也要掌握。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 高中地理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 一、经纬位置空间定位法: 地理位置和地理事象的分布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区域经纬位置是近几年 高考的热点之一。 这些试题解题门槛在于空间定位和区域识别, 如何进行空间定位和区域识 别可以按以下方法逐渐培养: (一)粗化阶段--选取重要经纬线: 感知区域的空间跨越范围,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粗略的心理地图。 2、世界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 30°、40°、南北极圈。经线: 20°W、160°E、0°、75°E、105°E、120°E、180°、75°W 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地 球仪。 (二)细化阶段--明确具体位置: 细化阶段是在粗化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各主要经纬线穿越区域的具体位置, 以达到明确化。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定点法,点可以是主要经纬度的交点,也可以是经 纬线与疆域边界的交点。 这里需要借助地理要素也相对位置定位, 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相对 位置的分布,如点--山峰、城市、矿产、港口、旅游点相对位置的分布:线--山脉、河流、 地理界线、交通线、人口迁移方向等分布走向;面--地形区、气候类型区、自然带、重要国 家、农业区、工业区等区位分布。二是经纬线穿越法。观察和识记主要经纬线穿越了哪些行 政区和地形区,也包括前面提到的点、线、面等各种地理要素。经纬网的知识在高考解题中的应用 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地球上实际并没有这些线 和网, 是人们为研究地球上的地理事物而人为规定的, 主要目的是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 地点的位置。因此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十分有用。 经纬网不仅可以 确定地面上每一个点的位置, 而且还可以确定方向和推算时间。 本文试图探计经纬网在确定 位置、方向和时间上的应用。 一、利用经纬度网确定地理位置(区域) 从近几年的高考不难看出,区域地理的考查往往是以经纬网之类的地图为切入点进 行的, 根据经纬网准确确定地理位置和区域是解题的关键。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主要是 根据经线、 纬线的度数变化确定该地图所示地区的经纬度, 进而由经纬度确定地图所示区域。 【例 1】 (2001 年高考地理广东河南卷第 35 题)右图中虚线内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 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 (2)这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风越过山地,到达平原地区时,温度上升,变得干燥。 (3)由于 100 多年前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才使该地区的沙尘暴日益频 繁。 【简析】此题首先要读图判断出该图所示的区域。从纬度来看,南小北大为北纬, 位于北半球; 从经度来看, 东小西大为西经, 位于西半球。 由此可以得出该地区为美国本土。 联系相关知识得知:美国西部为落基山脉,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虚线所示地区为落基山 脉以东的美国中南部地区, 此地冬春季节受西风带控制, 西风越过落基山脉后沿山坡下降形 成有名的“焚风” 。本来气候就干燥,加上人为的滥砍滥伐,使得该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 产生沙尘暴。 【参考答案】 (1)冬、春季节; (2)西、落基山; (3)草场(植被)破坏。 二、利用经纬度网确定方向 看地图时学会定方向是很重要的。最常见的定向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 般定向法。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在根据“指向标指北”来定方向。而经纬网定向法是最精 确的定向法。 经纬网图的类型很多,常见的主要是方格状经纬网图和弧线式经纬网图两种。因为 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确定方向比较简单,可以采用一般的“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方法来定向。而在经线或(和)纬线为弧线的经纬网图上定方向就要根据经线 和纬线来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因此位于同一条经(纬)线的两点 只有南北 (东西) 方向。 确定南北方向时要注意南极点和北极点。 东西方向的确定要应用 “劣 弧定向法” :①若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则经度数值大(小)的一点在东方;②若两地分 别位于东西经度,两地经度数值之和大于(小于)180°,则位于东经度的一点在西(东) 方。 三、利用经纬网推算时间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回归线之间 有规律地来回移动。 不同时间太阳直射在不同的纬度, 因此可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确定 大致的时间。但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如太阳直射赤道(0°)时大致是 3 月 21 日或者 9 月 23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时大致是 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 26′S)时大致是 12 月 22 日。 地方时和区时是与经线密切相关的,因此根据经度可以推算出比较准确的地方时和 区时。 在推算时间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①正确确定东西方向, 因为在时刻上采用 “东加西减” (即每向东或西前进一个时区,区时就要加或减一个小时;每向东或西过 15 个经度,地方 时要加或减一个小时) 。在日期变更时采用“东减西加” (即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 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上一天) 。②找准关键时刻所在的经线。如太阳直射的经线 地方时为 12 时,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6 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 的地方时为 18 时,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0 时)等。 四、利用经纬网比较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所表示的地区范围和内容详略有密切关系。图幅大小相同 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其内容越简略,比例尺也就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其内容越详 细,比例尺就越大。而范围的大小是可以根据经纬线组成的网格进行大致判断的。因此比例 尺的大小与经纬网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 就越小,纬度越低,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在图幅大小相同、纬度大致相同时,经纬度间隔相 等的网格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高三学生:关键时刻学习效率的提高方法 全面分析是高考的预备前提 在我与很多高三家长和考生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在面临高考时都普遍关心这样的问题, 那就是当前在预备复习时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才能保证高三学习的高效性? 对于高三这一年来说,时间过得很快,正式进入全面复习的时间仿佛是转眼就到。在这 种情况下, 始终保证学习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全面分析则是启动高考的前 提。 俗话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全面了解自身的问题,并有条不紊地进行巩固、 调整、弥补和纠正,才能快速有效地逐步提升自己的实际水平。这方面有以下几点要提醒大 家: 1、全面分析涵盖范围广阔,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都要做到。例如:从较大的方面来 讲,及早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提前进行心理咨询,解决考试紧张问题,不要把问题留到考 前; 明确孩子的偏科情况以及形成的原因, 迅速调整学习计划和状态, 做到早动手、 早修复; 针对当前困扰孩子的情感问题、网络依赖问题,尽快帮助孩子做到收敛心神、稳定心态,从 迷茫中摆脱出来,不要造成带着问题举步维艰的状况。从较小的方面来说,孩子各种学习的 具体问题要明确,其实,影响孩子的学习问题并不多,也许十个八个,也许二十个三十个, 但是,搅在一起就感觉一片混沌,这时,只要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逐个明确和解决,局面 就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简单。 2、分析的时间安排要做到和阶段考试完美结合。针对高三考试多的特点,建议家长们 在孩子每次考后,都能够针对性进行分析。分析考试中所暴露的学习盲点,对于下一阶段的 学习和备考非常重要。在考后分析中,要结合错题本,及时将问题明确化、题型化。 3、分析之后要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找出孩子的学习问题后,只有制定出具体行动计 划,所作的分析才是切实有效的。针对每个问题,给出具体的学习安排和调整,一定要做到 问题和方案清晰量化。 4、建议家长们抽一点宝贵时间,学习一些关于分析的技术和处理的方法,例如:列表 清晰法、结构回顾法等等。郁闷,被她(三圈环流)欺骗了十几年! “她”就是三圈环流。 题目有些吸引眼球,这里不是风花雪月的地方,只是借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这段时间,一直被大气环流的问题困饶,总想在头脑里形象、清晰地构建一个大气环流 的三维结构,始终有些无策。这几天事情多,睡不好,展转中,今日终于豁然――可以借助 水流来理解,水流比气流直观得多,道理却是一样的:河流横断面上有极弱的环流,但谁也 不会说河水是在两岸之间流动! 大气环流的主流是叠加了涡旋波动的纬向运动,两个厚实贯穿于地面和高空,一个单薄 局限于低空,即三个风带: 1、赤道及其附近:地面和高空都是东风,高空有东风波动,地面即信风带; 2、中、高纬度地区:地面和高空,整个对流层都是西风和西风波; 3、极地东风带:局限于近地面层,高空是西风。 为什么中纬度地区地面和高空都是西风控制?为什么气象卫星云图的云系都是向东移 动?道理就在这里。 可悲的是,一直以来,三圈环流――主要指极弱的经圈环流,除了低纬度的哈得莱环流 圈,其他两个弱到几乎可以忽略的东西,却招摇过市,次要的三圈环流被我们当成了大气环 流的主流; 或者至少是当成同等强度的运动形式, 享受了同等地位的待遇――就象傻到把后 宫的婢女当成皇后来伺候! 说欺骗有些过分,被蒙蔽误解却是普遍的,几乎是所有地理教师,说 99%还有些保守, 999.999‰也不过分。我们被蒙蔽得执迷不悟,她却风姿绰约得喧宾夺主!能不郁闷吗?! 那么多人的智力和眼睛被愚弄,问题出在哪里? 就是普遍出现在中学教材中的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地面的三风四带没问题,主要是侧 面图中的三个环流圈,表达示意高空气流的几个箭头有必要改过来:长度短一些,采用虚线 表达,或者索性只保留地面的三风四带。 大学的气象气候教材堆砌了过多的专业术语,地理系学生大都是一头雾水,到了中学教 学又停留在教材的浅显层次, 能不被蒙蔽?此文之所以用如此轻佻的文字也是迫不得已, 准 备写篇严肃点的东西去投稿,但估计说服力会大打折扣。 明明有非常成熟的表达形式,却为了照顾中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给大家的科学素养留 下了极大的障碍:婴儿的学步车,却要被我们成人当成出行的交通工具,这个问题是不是很 严重? 还有多少人要被蒙蔽?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教学评价反映了人们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对今后的课堂教学起着指引和导向作用。 我们对课堂教学评价中产生的一些教与学的认识、观点以及做法,需要加以冷静的辨析,理 性的思考,科学的选择。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体现新课程理念不能迷失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过度强化,某些人产生了一些认识 上的误区。凡课一定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就一定是好课。结果造成了努 力体现新课程理念,但却迷失了教学目标这种“流行病”的蔓延,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 低效化的现象。事实上,有些课表面上看着热闹煽情、活动丰富,但细细体会,不难发现它 的“浅薄” ,教学中的关键和重点没能突出,难点也没能很好地突破。我们可以追问一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什么收获,学生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思维得到了多大程 度的提高和增长。 无论我们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一堂课的 起点和归宿,这是千万不能忘记的。 过程以形式为载体,形式以结果为目标。一堂好课形式可以是朴素不花哨的,但效果必 须是扎扎实实的。有一种课,也许并不热闹,也许挺沉闷, 也许很平淡,但学生学到了东西, 学生有收获,学生在一点点地进步,这是否比起那表面看去热闹的课更有效。所以,花里胡 哨的课未必就是好课,热热闹闹的课未必就是好课,活动频繁的课未必就是好课。一堂真正 的好课,应该是扎实有效的,甚至是优质高效的。我们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以教材为载体 进行有效的教学。 细细揣摩, 书本上的教材编排、 活动安排都有他们的科学严谨和精妙之处, 因此,教学中重视课本,钻研教材无可厚非。 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新变化也带来了新问题,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 念及其实质,既要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又要有自己对教育信念的坚持,在实践中形成和发 展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育智慧。教学不但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更要回归到教学目标,让学生 在享受过程的快乐的同时,能够有所发展。 二、 “引导” “讲授”等教学方式还要不要? 自新课程实施以后,很多老师对“引导”“讲授”等教学方式产生了一种排斥和恐惧心 、 理, 避之犹恐不及。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还要不要教师的讲授和引导, 我想打个比喻进行说明, 比如,一个牧羊人在放牧一群羊,他知道哪里有丰美的水草,那么他会怎样做呢?他是由着 羊自己走到哪里就放牧到哪里,还是有意识地把羊“引导”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牧羊人没有 什么牧羊的理论, 但他知道把羊引领到水草丰美的地方是他的责任, 因为只有这样羊才能很 快吃饱喝足而得到“发展”长大。 其实相对于“闻道在先”的老师来说,在对知识学识的拥有方面“闻道在后”的学生本 来就是处于 “弱势” 的一方, 与羊有相似的地方。 尽管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到了 “后喻时代” , 年长者反过来要向年轻人学习,但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说,其 思想和思维远没有达到成年人那样深刻成熟、 智慧圆满的高度。 只有及时有力的讲授引导才 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知识与能力得到丰富和增长,激发起学生更深刻的思考, 从而完成对知识的个人建构, 这也是高效率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记得当年自己做学生时, 就 曾被 老师讲课时清晰系统的条理、准确精炼的表达深深折服。 所以, 谁说教师讲授的课就不一定是好课?教学并不反对讲, 不该讲的时候讲了是多余, 该讲的时候不讲也是教学的失误。我们在听一些名家大家上课总感觉轻松,意犹未尽。细想 来,这也是好课的魅力吧。有经验、有素质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讲得清、讲得好,三言两语 切中要害,且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他们驾驭课堂游刃有余,使课堂充满趣味,能让学 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有意义的启迪。在保证目标到位的前提下,把课上得轻松、自然、亲切、 有感染力,这也是衡量一堂好课的一个尺度。 三、 真正的“活动” ,在于学生思维的“灵动” 有些公开课的表演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欣喜之余也有几丝忧虑:是不是热闹得 有些沸腾了?耀眼得有些眩晕了?新颖得有些让人不知所措了?分组学习、 匆忙讨论、 角色 表演、假问题充斥课堂,新八股再次上演。公开课的最大特点是示范性,公开课的成功不仅 仅在于它迷人的外衣, 更要有既渡师又渡生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所以公开课应显示它的常 态性和实用性,而不是一时的作秀。 记得多年之前听一位老先生的示范课, 既没有什么花哨的手段, 也没有多少热闹的讨论, 可至今我们谈论起来仍记忆犹新,津津乐道。而今,一些公开课,除了热闹留下来了多少值 得回味的东西?在此,笔者决不是否认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公开课,而是主张应坚持因材 施教,既推陈出新,又讲究实效,不能走向极端。正像搞艺术的人如果太注重技巧,往往就 会忽视主体内容的体现,从而削弱艺术作品的魅力那样,过犹不及。 不是所有的活动情境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也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适合沸沸扬扬的活动, “活动”有时也会干扰学生的学习。 当然,一堂成功的课一定是动态的,但这种动态,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活泼,而更在于 学生思维的灵动。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的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它需要教 师首先要设计好问题,并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 梳理,抓住和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一个人的质疑、深思、感悟,其外在表现也 许就是深沉、恬静。不要经不住课堂上的沉默,有时学生在宁静的氛围中用心感受,形式上 表现为 “静态” ,但他们的体验是丰富的, 他们的思维也是活跃的, 能说这样的课堂不是 “活 动” 的吗?只有气氛活跃, 而没有屏神凝思和思维交锋的课堂, 又能算是 “动态” 的课堂吗? 所以,学生喜欢的课并不一定是一堂好课,师生互动、学生活动量大的课也不一定是一 堂思维活动总量大的好课。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只有学生的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 动他们智力的发展。 热闹有热闹的乐趣,寂寞有寂寞的收获。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指出做学问的三个境界,即 “昨夜西风凋碧树, 望尽天涯路” ,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怎样的一个静思寂寞的状态啊,丝毫看不出有半星 的浮躁。我们不是说要达到这种境界,但至少也应该好好学学这种学者的心态,对心智已渐 趋成熟的中学生,更应注重培养他们静思默想的精神气质。 希望听课与评课教师不要仅以热闹花哨、学生讨论的热烈度来衡量一堂课的好坏,多一 点宽容,允许一些涵盖传统的课型。这样,听课教师的心态平和了,就会留给授课教师施展 才华的更为广阔的空间。每个教师的个性品质不同,教学风格肯定也有差异。不要一味地强 调活动, 课堂教学不是电视中的作秀娱乐类节目, 华而不实的教风对教学上尚未成熟的年轻 教师是一种误导。高中地理复习指导:多练题多读书 高中地理复习指导:多练题多读书错题再分析真题再感觉 一方面,就是把你前面做过做错的题重新拿出来整理,再做一遍。分析当时出错的 原因,错题反映出来自己哪些知识薄弱,从错题中分析一些我们应该有的答题思路,领悟答 题的方法和技巧。 另一方面,就是真题再做。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省市已经实行了新高考,考生要 把宁夏、 海南、 东北三省、 安徽等近三年来的试题做一次。 因为你最后要去答的是高考真题, 回归高考试题,有利于你把握方向,找到感觉。 其实高考的命题在 3 年、5 年之中是有连续性的,客观上看命题的这些主导老师是 没有太大变化的,命题的思路和印记也会延续下来,如城市热岛的试题。做题结束,重点思 考自己的答案与高考答案的异同,从条理性、层次性、完整性、科学性思考;同时搜索回答 问题的关键角度在哪里,试题是如何要求的;用标准答案的语言去回答问题,得分就高。建 立适应高考的答题模式,如地形特点、水文特征、成因分析、影响因素等有利于思路流畅。 回归原理找到知识的联系 读课本,学生可以选择教材、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等多种渠道。目前考生还应该做 的就是回归教材, 这个时候要仔细把书上的内容读一遍, 地理书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和区域性 强。如果考生通读课本时间很紧,可以拿着考试说明对照书本内容,建立起一个知识体系。 也可以对照课本复习平时上课记录的笔记,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思路就会变得清 晰,对答综合题很有帮助。总之课本再读,就是回归原理,找到知识的客观联系点,纵横知 识网络,便于能力迁移,完成高考创新试题的回答。 例如地球运动:在近几年高考卷中每年都出现,表现为:由静态考察向动态考察变 化,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从全面向局部的变化,即呈现材料不是以完 整的一幅光照图来呈现, 而是注重局部和细微处的信息呈现, 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由面到线和点的变化,重点关注切点、交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交点,晨昏 线与经线的交点)及这些点的空间运动变化的规律;由光照图到模拟图变化,不再以学生熟 悉的图形作为命题背景,而是另辟蹊径,抽象出一种变式图式来考察。 重读课本就是要建立联系,找到要点,缺图补图、变式图还原,努力实现图图转换 和图文转化或文图转化, 把所给图形或文字用自己熟悉的侧视图方式表达出来, 变不熟悉为 熟悉,问题就会解决。 重视区域地图实现空间定位 后期复习对区域地图应有足够的重视,重要的(世界和我国)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要通过利用经纬线、河流、区域轮廓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参照体系,强化空间概念的培养, 并以区域为中心把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加以综合整理。 实现空间定位:一是利用经纬网穿过的大洲、海域、岛屿、国家(地区)、地形区、 河流、湖泊、城市、工业区、农业区等进行定位。二是根据自然、人文地理特征进行区域定 位,如地势起伏、水系形状、自然带分布和更替、气压带风带位置、气候分布、人口、民族、 风俗、国家轮廓、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征等进行定位。三是综合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区 域定位,如河流流向、盛行风向、洋流流向、地质构造、气候要素分布、等值线分布规律等 来判断定位。 关注区域,完成定位,是实现区域问题解答的关键。一个区域就是一个综合体,可 以对自然、人文优势进行分析,从而制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方案;也可以就本区域限制性 因素,提出改造利用的措施,实现人地协调发展。地理复习指导:紧抓基础知识 注重能力提升 首先,要制定详尽复习计划,强化复习针对性。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行模块教学,内容比较多,在后期复习进程中,应以考试说明为 依托,注意考试说明的变化,据此划分知识专题,整理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系列,将每个专 题系列的复习时间、内容等制作成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计划,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 地复习迎考。 其次,要重视知识梳理,突破重难点。 近两年安徽地理高考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与能力并重,然而能力是建立 在基础知识上的.对地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就谈不上运用这些知识去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后期复习时学生自己一定要将所学的一些分散在各章节中的、 零碎的 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归类、串联,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模块化,理清基本的地理概念 和地理规律,在较深的层次上来同化这些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要重视地理图表分析,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后期复习时,对区域地理图表应有足够的重视,重要的(世界的和我国的)地理事物 的空间位置,要通过利用经纬线、河流、区域轮廓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参照体系,强化空间 概念的培养, 并以区域为中心把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加以综合整理。 特别注意世 界区域的小比例地图和中国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的空间定位。 第四,要建立高效的复习模式,注重复习效果。 地理复习备考中学生需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基础知识的复习,越是到后期,越不 能放松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高考试题中考查基础知识的分值还是比较高的;综合知识的归纳总结,特别是一些 热点问题,结合区域地图,更需要重点复习。针对这两个复习重点,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需 以自主学习为主,将学习时间划分成三部分,自我回顾基础知识,查缺补漏;归纳整理章节 复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破重难点; 做适量典型题目,检测复习效果,不遗漏任何知识点, 确保每一次的复习内容充实,复习效果最佳。 第五,要牢记答题模板,注重知识迁移。 高考试题虽然不会考到教材相同的案例,但一般会考到相应的模式,注意建立正确 的答题思维模型,注意不误答,漏答。如原因(自然、人为)、条件(有利、不利)、影响(正面、 负面)等等,按模板归纳答题要点,答题才做到有的放矢,克服不得要领的叙述,并注重课 本知识迁移,规范使用所学的地理术语,注意科学的语言表述及其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 坚决杜绝使用“大白话”式的语言答题。 第六,积极进入考试角色,进入规范实战训练。 后期复习备考期间, 考试会频繁一些, 尤其是最后两个月, 一些仿真模拟训练较多,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是非常有效的。 因此, 对于这样的考试, 学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无论是从时间把握、答题规范上,还是从考后分析、补救训练等方面,都要一丝不苟,严格 要求自己,特别做好每次模拟和检测的试卷分析,总结优势,找出不足,建立自我诊断手册 (如错题本),紧紧抓住错题不放过,纠错到底,找出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一定要深刻剖析自 己在平时做题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在高考考场上不再出现。对复习遇到的疑难问题不回避, 静心思考,分析出题者的意图、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或原理、题中需要提取的信息等,形成科 学的思维方法和答题技巧,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不能凭感觉随意发挥。只 有把平时的测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马虎虎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