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村长把我按在玉米地一长10个村长把我按在玉米地一,是真的吗

玉米最高能长多高啊?我在单位种的玉米到现在已经有一颗大约已经长到4.5米高了,大家说说算高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玉米最高能长多高啊?我在单位种的玉米到现在已经有一颗大约已经长到4.5米高了,大家说说算高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0m。春播区大都高于上述数值。但是本人没有见到过长到4.5m的玉米高,实在是高,先玉335一般为2!一般在黄淮海夏播区郑单958株高为2.5-2.6m.8-3
是不是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呵呵,谢谢啊
采纳率:86%
生产种植的玉米一般都是2-3米高,长到4米已经是很高了,4.5米高的玉米应该是特高杆玉米啊!当然高拉!
我的意思是 玉米长这么高正常吗?是不是在你们那里很长见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玉米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我一个月长了10斤是怎么会事,我这个月就是吃的甜玉米每天吃两个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一个月长了10斤是怎么会事,我这个月就是吃的甜玉米每天吃两个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应该是吃甜的吃多了,而且冬天容易长肉,要注意运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您所在的位置: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今年玉米价格 就是这10个原因砸下去的!
14:01:21   来源:中国农业网   【
  的价格主要通过供求平衡关系决定。
  一般而言,当玉米供给大于需求时,玉米价格将会下跌,而当玉米供不应求时,玉米价格则会上涨。在国际玉米市场中,美国的产量占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近20%,南美的产量大约占10%,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产量和供给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玉米的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最重要的因素。
  美国、中国、欧盟、巴西、日本、墨西哥等是世界上玉米消费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玉米需求的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玉米价格对我国玉米价格的影响将十分明显。
  今年我国玉米价格,将承受10记重击
  1、玉米的进出口
  对国内而言,玉米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总量,玉米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玉米的出口对我国玉米价格有一定的拉升作用,但今年以来我国玉米出口有逐步减少的趋势,我国玉米的进出口政策变化,对我国玉米的进出口也有较大的影响。
  对国际市场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美国、中国、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国的玉米出口情况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主要进口国家地区的玉米进口情况。
  2、玉米库存的变化
  玉米结转库存包括政府(含期货交易所)和民间的结转库存。一般来说,如果玉米库存增大,供给宽松,价格将下降;而如果玉米库存减少,供应紧张,价格将上升。
  3、天气的变化
  作为三大农产品之一的玉米,影响其供给方面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气候条件。如果种植季节降雨过多或生长季节降雨不足,都可能明显地降低玉米产量,由此可能引起玉米价格的上涨;反之如果风调雨顺,则玉米将丰产丰收,可能导致玉米价格的下跌。重点需关注美国和我国每年4-9月玉米播种和生长期间的天气变化情况
  4、牲畜和家禽的饲养量
  玉米的消费主要来自饲料、口粮和工业加工,其中饲料占到70%以上。由于牲畜和家禽饲养是玉米最大的用途,因此如果牲畜和家禽饲养量上升,则玉米价格看涨;反之则看跌。
  5、玉米投入与产出价格的相对关系
  玉米的投入与产出比,会影响到农民的玉米种植季节性,进而会影响到玉米的种植面积与产量。玉米的生产成本主要由、、机耕、、灌溉、脱粒、送粮、人工、农业税、(乡村)统筹提留款等构成,上述价格的变化也会对玉米的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6、玉米价格与其他谷物价格之间的关系
  包括玉米与的消费比价关系和玉米与的种植比价关系。玉米与小麦的消费比价关系,它可以通过小麦/玉米价格比率来表示出来。玉米和小麦都可以作为饲料,消费替代关系明显。
  小麦价格倾向于保持在玉米价格的115%左右,但该比率的变动幅度较大。而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和玉米的主产区,农民一般通过比较两者的种植比价关系,来选择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
  一般来说,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比价在3:1左右,近几年来尤其是去年,由于大豆玉米比价上扬,农民种植大豆效益明显高于玉米,所以今年黑龙江省许多农民纷纷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转而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
  7、玉米产业政策的影响
  玉米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政策对玉米的价格也有一定影响。如今年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免征农业税试点、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扩大良种补贴品种、对土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和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等重大政策,将大大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因而未来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将保持稳定。
  8、经济周期的影响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周期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组成,玉米的价格也会随之而波动。
  9、市场投机因素的影响
  在玉米市场尤其是在玉米期货市场上,由于多空双方对未来价格认识的分歧,玉米价格的变动通过心理的预期得以体现出来,市场的投机因素对玉米价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0、其他因素的影响
  玉米替代物的发展情况、玉米以及以玉米为原料的产品的生产方法和消费结构的长期变化、国际汇率尤其是美元汇率的变化、利率的变化、运输的成本与难易等其他因素的变化,也会对玉米价格的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农业网)
? ( 13:58:43)? ( 14:01:06)? ( 14:08:32)? ( 10:57:04)? ( 13:50:18)? ( 13:44:09)? ( 7:25:37)? ( 11:44:40)? ( 13:43:08)? ( 12:00:12)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金农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农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玉米10大问题,国家玉米专家,为你解答!(上)
玉米10大问题,国家玉米专家,为你解答!(上)
北方农村网专访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博士生导师李少昆先生作者:李月锋 王智广李少昆博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耕作与栽培中心主任、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玉米首席专家、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全国作物科学科普首席专家、全国玉米栽培学组组长,他长期在一线从事农业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作物生态生理与栽培,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玉米生理生态学基础及生产技术推广、科技服务与科普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发表论文17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3项,出版《玉米生产技术创新·扩散》、《玉米高产潜力·途径》、《玉米抗逆减灾栽培》、《玉米病虫草害诊断专家系统》、《玉米田间种植系列手册与挂图》等专著15部。一、玉米籽粒收获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缺少真正适合的品种记者:关于玉米籽粒收获问题,很多专家已在媒体上作了提醒和分析,有的种子公司开始推广销售能够籽粒收获的种子,请问李老师,当前有真正适合籽粒收获的品种吗?李少昆博士:玉米机械收获起源于国外,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就开始全面推广这项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从目前来看,籽粒收获有很多优势,不但能节省收获的成本,减轻劳动力投入,而且还能改善玉米品质。因为人工收穗在堆放过程中,容易出现发霉等现象。我们团队2010率先在全国开展籽粒收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每年组织60多场的演示和示范,受到农民普遍欢迎。由此可见,从“收穗”到未来的“收粒”是一个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种子企业打着“籽粒收获”的招牌宣传他们的品种,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实际上,有些企业宣传的品种并不适合籽粒收获。当前,真正适合籽粒收获的品种,我们国家非常紧缺,主要原因是,我们国家原来的玉米育种目标是基于人工收穗,而玉米收穗对于脱水、早熟等指标要求不是很高。适合籽粒收获的品种需要具备几项重要的指标,特别是籽粒破碎率,要求的指标比较严,原来的一些品种脱水慢、含水量高,如果进行籽粒收获,破碎率太高、损失较大。其次,水分大,难以储存,容易发霉。过去,我国基于传统收穗的方式,育种上走的是高产路线,对品种的后期脱水重视不够,也缺少这种(育种材料)资源。因此,下一步育种工作要转型,但培育一个适合粒收的品种没有七八年时间很难育成,而生产上需求又非常迫切,所以,育种方向正在往这方面靠拢,但现状是种质资源匮乏。美国的品种适合籽粒收获,但引进过来之后,在黄淮海地区抗病性往往“过不了关”;在黑龙江第三、四、五积温带和新疆地区,德国KWS公司的“德美亚”等早熟耐密脱水快的系列品种发展很快。近几年黄海地区的老百姓要求很迫切。但总体缺少很好的适合黄淮海地区籽粒收获的品种。对此,国家非常重视,2015年、2016年在东北、黄淮海这两大区,连续两年进行适合籽粒收获品种的区试,表现好的品种有望通过审定。但在这些品种没有出来之前的现在状况下,我们现在整个的形势是这样,在有些年份、有些区域,热量资源条件好的条件下,现在的一些品种也可以进行籽粒收获,比如:河南的南部的热量资源好,郑单958也可以籽粒收获——但是,这些品种要“后期站的住”。因为,籽粒收获最适合的时间是生理成熟后2周到4周,它要“站在地里头”自然脱水。再比如,在我们河北,春玉米后期热量资源比较好,可以籽粒收获。磁县天道益农的马总去年试验,“半春播”的郑单958后期也可以籽粒收获。只要“能站得住”,肯定就能籽粒收,这是没有问题的。总体来讲,还是缺少适合籽粒收获的品种。这和我们原来的育种方向有关系,和我们缺乏(早熟、脱水快、适合籽粒收获的种质)资源有关系。但是,应该会很快就有相应的品种。当前,品种是制约我们籽粒收获的主要问题。目前,一些种子企业宣传的籽粒收获品种,并不完全适合籽粒收获。主要缺点是后期的脱水问题。玉米籽粒收获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是收获的时候含水量低,破碎率降低,烘干的成本也低,籽粒含水率20%左右收获破碎率最低。脱水快慢和苞叶性状有关系,比如郑单958的苞叶太紧,所以脱水就慢;脱水快慢,品种是主要影响因素,成熟脱水快慢的差异,其实在乳熟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了。成熟期含水低的品种,收获时候含水一般也低。第二个是后期“能站得住”,后期抗倒伏能力强。第三个抗病能力问题,比如茎腐病,你玉米秆子倒了、穗子掉了,机械收不了,你雇人到地里捡,我们测试过10几块地,捡的玉米还不够人工钱,所以说“倒伏掉穗就是损失了”。第四个是抗穗腐、粒腐的能力。有发霉的籽粒混在一起,影响籽粒品质和价值。二、产量高低、脱水快慢与红白轴没有关系,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记者:近年来,一些红轴品种在河北及周边省份炒的火热,老百姓常说“红轴的脱水快”,“白轴的脱水慢”,白轴品种有明显的退市现象,是“红轴”好,还是“白轴”好?李少昆博士:究竟“红轴好”还是“白轴好”,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其实,产量高低、脱水快慢,与“红轴”“白轴”没有关系。为什么老百姓出现这个误区?这和当前的主要栽培品种有关,因为过去栽培的郑单958和“类958”品种普遍脱水慢,恰好是白轴品种,而335和“类335”品种都是红轴,脱水较快。所以,老百姓就认为白轴脱水慢,红轴脱水快,而在别的地区这个观点有可能是相反的。总之,产量高低、脱水快慢跟品种有关系,跟是不是“红轴”“白轴”没有关系。客观地讲,郑单958从2004年面积排到全国第一到现在已经10几年了,脱水慢是不争的事实,不适合籽粒收获,未来种植面积下降是肯定的。三、玉米生产的方向是增加密度,但密度增大又受到很多因素制约记者:当前,一方面有人提倡种玉米“高密度”和“超高密度”,另一方面有人反对高密度,提倡“中等密度”,甚至个别品种提出亩密度3300株或3700株的种植密度。李老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李少昆博士:总体上说,玉米增产增效的方向是增加密度,但增加密度又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第一个因素是“光照条件好不好”。我们在西北灌溉地区最高密度敢种植到8000株,大面积推广的密度是株,为什么新疆的种植密度比黄淮海地区高很多?主要是因为新疆西北的光辐射量强。第二个因素是降雨。我国60%多的地区靠的是“雨养农业”,地区之间降雨量大小的差距很大。降雨量小的地区,如果种的密度高了,水分不够,受旱了,就会影响玉米生长,产量也就上不去了。第三个因素是跟品种有关系。有的品种耐密性强,密度可以高一些,比如,我们推广籽粒收获,就需要增加种植密度,因为籽粒收获的品种成熟期要短。生育期短的话,生物量小,它要通过增加密度来提高产量。比如,2016年在山东省试验耐密型“迪卡517”,在5000株条件下产量略低,需要增加到6000株才较为理想(体系报告数据)。第四个因素与地力水平以及土壤耕作有关系。对于地力偏瘦的地块,肯定要降低密度。土壤耕层深厚的可适当增加密度。当前,为什么出现 “高密度”和“不要高密度”的分歧,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一个品种的合理密度”的问题(晚熟大穗的要稀一些,早熟小穗的要密一些)。今后,随着籽粒收获的推进,总的方向是增加密度,因为黄淮海地区的密度从2009年到现在的8年间,收获密度没有增加,就是株,我们产业技术体系每年有5000多农户调查样本的数据,西南地区也没有增加。种植密度增加比较快的是东北地区,比如,黑龙江的第三、四、五积温带,每亩种植5000多株近6000株;还有新疆灌溉地区也增加了,主要跟他们选用“适合籽粒收获的品种”有关系。制约“不敢增加密度”的原因,除了以上因素外,还有,就是种植户的管理水平问题,比如,有的种植户管理水平不高,增密后造成产量不高,反而出现倒伏的问题,风险也就出来了,如果管理水平跟不上,出现了倒伏、空秆,还不如不增加密度。同时,增加密度要有配套的品种、配套的技术跟上。关于密度问题,各方面的说法很多,比如一些“高秆、大穗品种”应稀植一些,种密了反而会减产,甚至还会倒伏。有人提出“密度不能增加”,是因为农民种植的品种和管理水平没有跟上。但是,不能因为管理水平这个因素,就否定发展的方向。这些年来,一些地区的密度没有增加,主要原因是没有合适的品种。因为过去958这个类型的品种“一统天下”,从2004年种植密度排第一后,大面积生产上一直没有再增加,这说明我们当前没有更好的耐密性品种。未来的发展,特别是适合籽粒收获的品种,适当早熟,密度还是要增加。另外,耕作层太浅,也制约了密度的增加。现在一年种两季,大部分是旋耕,耕作层就在十几厘米上下,耕作层浅,而且两茬作物的秸秆都在里面,很疏松,玉米的根扎不下去,容易出现倒伏,这也是制约密度增加的一个方面。最好深松、深翻,让玉米根系扎下去,抗倒伏能力也就提高了。总的来说,美国的玉米密度是5500株,我国黄淮海地区仅接近4200株,这个密度的差距意味着产量的差距。未来几年,我们的品种、配套技术、种子质量等方面都要相应提高才行, 如果密度增高之后,种子质量不好的话,发芽势不好,带来空秆、小穗,农民也不愿意啊。当前,在没有特别合适的耐密品种等客观条件下,黄淮海地区一般种植4500株左右,偏西的区域适当高一点,偏东的地区降雨多、灾害多,要适当低一点。一些“高秆、大穗”品种种植3000多株至4000株也可行,没有必要追求高密度。四、增加密度要注意地力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记者:李老师,我们手头的资料表明,美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高,我国的偏低,这跟种植密度有关系吗?李少昆博士:有关系。增加密度不仅是一个品种耐密性的问题,它和种植技术、管理水平、地力条件都有关系。土地瘠薄,地力越瘦的地块密度肯定要降低。同时,跟降雨也有很大的关系。美国玉米种植带降雨条件非常好,玉米生长季节每个月降雨平均100毫米左右,很均匀,但是,我国季节性干旱严重的地区、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密度越高,就会减产越多。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土壤条件,你土壤深厚、肥力好,耐旱条件也强啊。如果耕层10几厘米,一受旱表层就是干土啊,这也严重影响玉米。五、任何一个品种不可能“什么都抗”,品种之间的耐高温性有差异记者:2016年,河南省南部、山东省德州地区、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出现美系玉米不耐高温的情况。河北省农科院杨利华研究员呼吁进行耐高温鉴定。请问李老师对玉米品种的耐高温性,有什么看法?李少昆博士:高温天气主要影响授粉和结实,造成减产,有些品种反映敏感。而郑单958类型的品种本来是一个面积下滑的品种,由于去年罕见的高温天气,它的耐高温性表现出来,就把958退出市场的期限延后了。品种之间的耐高温性是有差异的。现在比较复杂的问题是,高温在黄淮海地区时有发生,但不是每年发生。黄淮海地区有几个问题:阴雨寡照是一个大问题,8月份授粉期的时候,遇到阴雨寡照天气,对结实的影响很大;阶段性干旱也是一个大问题,还有风灾倒伏,特别是石家庄周边地区每年都有倒伏现象出现。再一个就是苗期涝害。总之,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灾害很多,每年都不一样,品种的选择难度比较大,一个品种不可能“什么都抗”。今年由于这个因素,“趴下一批”品种,明年有可能因另外一个问题,又趴下一批。比如,1998年种植面积最大的“掖单13”,由于遇阴雨寡照造成结实不好,第二年农民都不种了。(未完待续)下期刊发:青贮玉米问题、转基因玉米、玉米品种抗病性问题、玉米减肥还是增肥、种田大户种玉米怎样提高效益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天道财经(macd289)各大财经网站名博!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长把我按在玉米地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