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的变奏曲体裁有什么特点点

导学案:寡人之于国也
第2课时(学生版)2003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导学案:寡人之于国也
第2课时(学生版)2003
&&寡人之于国也
第2课时(学生版)2003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寡人之于国也》文言字词句知识点归纳总结
14:44:25 来源:新东方网
动态:   
复习:   
  新东方在线高考频道整理《《寡人之于国也》文言字词句知识点归纳总结》,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不过 有的教科书“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收敛,积蓄,有的教科书认为这个字非通假字,直接解释为“约束,检点”  6: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 & “无”通“毋”,不要  古今异义  1.河内凶。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  2.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3.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也许)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5.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一词多义  1.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指打开粮仓 救济百姓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请以战喻】  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亦走也  这也是逃跑。  2、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3、非我也,兵也  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6)鸡豚狗彘之畜。  2、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3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省略句】  1、何也  省主语“此”。  2、弃甲曳兵而走  省主语“将士”。  新东方在线高考频道将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简章、等考生关注的热点资讯!
本文关键字:
新东方课程 全场买2赠1
一对一9折大促
2018高考数学一轮基础+强化班( 周帅 )
高一数学秋季同步提升班【人教全国通用...
高一物理秋季同步提升班【人教全国通用版】
高考数学期中点题冲刺班(周帅)
2018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强化班(国家玮)
高一英语秋季同步提升班【人教版】
高一寒假英语快速提分班【李冉】
高考语文期中点题冲刺班(国家玮)
高一寒假数学快速提分班【佟德尚】(一期)
高一化学秋季同步提升班【人教全国通用...
高一语文期中点题冲刺班(国家玮)
高考寒假英语快速提分班【黄薇薇】(二期)
高二物理秋季同步提升班【人教全国通用...
高考英语强化提升班 【人教全国通用版...
【2018高考英语】钦姐词汇(初级+中级+高级)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新东方在线"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其版权 均为"新东方在线"或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新东方在线"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新东方在线" 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 稿件来源:新东方 " ,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新东方在线联系。
高一网络课堂
实用 o 工具
交流 o 下载
高考课程排行榜
高考公开课
新东方在线高考微博自考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线索是
  A.移民、移粟B.民不加多
  C.以五十步笑百步D.王无罪岁
  答案:B
  2、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来阐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方法没有本质区别,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
  C.对比法D.类比法
  答案:D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C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D
  5、《寡人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答案:B
  6、孟子在论证如何实行王道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论证B.归纳论证
  C.对比论证D.类比论证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说理的主要特色有
  A.大胆犀利B.善用寓言
  C.抑扬兼施D循循善诱
  E.层层推进
  答案:CDE
  2、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属于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有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五十步笑百步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E.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答案:BE
  3、下列议论,包含对比论证法的有
  A.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E.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答案:BCE
  4、下列文章,以对话形式展开的有
  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
  E.《容忍与自由》
  答案:AB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有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E.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BCDE
  三、词语解释题(以红颜色标注)
  1、尽心焉耳矣哪
  答:焉:于是,作兼词用。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答案:凶:灾凶,此指饥荒。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答案:直:仅,只。
  4、谷不可胜食也
  答案:胜:尽。
  5、数罟不入闯
  答案:数:细密。罟:网。
  6、斧斤以时人山林
  答案: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答案:检:约束,制止
  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发:指开仓放粮以赈救饥民。
  9、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斯:这样。
  1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王:即称王天下,指以仁政来统治天下。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从来不曾有过。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罪岁:归罪于年成不好
  12、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答案:弃甲曳兵而走:丢弃铠甲、拖着武器而逃跑。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谨:谨慎从事,认真办好。申:重复,一再。这里有反复教导的意思。
  四、简析题
  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问:(1)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答:提醒梁惠王检讨自己,强调只有转变态度,才能真正实施王道政治。
  (2)这段话中运用了比喻,请写出本体和喻体。
  答: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本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痔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无憾,王道之始也。
  问:(1)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哪几句?
  答:中心论点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王道之始”的“始”字说明什么?
  答:“王道之始”的“始”字,说明这段话所提出的种种措施,还只是实行王道的初步措施,不过是“开始”而已。
  (3)这段论述在逻辑推理方面有何特点:
  答:这段论述在逻辑上是辟“民养生丧丧死无憾”的结论,第三句以“养生丧死无憾”为小前提,得出结论“王道之始”,实为演绎推理,省去了一个大前提,“王道要求两条:养民,教民”。演绎论证在这里起了验证、辅助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属于归纳论证。
  (4)这段论述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这里主要运用的是排比修辞手法。
第 1 页 [只有一页]
按考试时间查看
公共课试题
| 版权所有2013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寡人之于国也_中大网校
2013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寡人之于国也
发表时间:日17:0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
2013年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项,作家作品。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共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从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五、第六自然段。孟子具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便可以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全文的结构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五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五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孟子具体提出,要给民以五亩之宅,百亩之田。要使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之王,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六项,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有三点:
  第一点、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以为治国比邻国君主尽心,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方法。逼使自矜其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己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至此,孟子已掌握了论辩的主动权,梁惠王的自满情绪基本已被扫除。在论辩中已处于劣势,孟子趁胜追击,因势利导、循循善秀,提出了施行人道的具体措施。勉励他施行仁政。并为梁惠王描绘出一幅行王道的美好图景,这是应用扬的说理方法。然后以杀人怪兵器为喻,批评梁惠王没有对人民施行仁政,这是运用抑的方法,最后梁惠王只要不把责任归罪于荒年,则天下之民至焉的愿望定能实现,这又是扬。这是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点。第二个特点善用比喻生动形象,文中以战为喻的描写有声有色,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指出梁惠王的作法与邻国没什么区别,也抨击了他自诩有功的矜态,又用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的比喻,揭穿统治者惯于推卸责任的手法,议论尖刻、有力。第三个特点,文中的排比句:排比句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和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和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是三个排句。
  下面还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和第二个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三个句子也是排比句。
  第七项,疑难词句。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就是凶年,灾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是增加,更加的意思。
  (3)弃甲曳兵而走。兵,兵器。走,跑,这里指逃跑。(4)直不百步耳。直,仅,只。
  (5)数罟不入夸池。数,细密的意思。(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就是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者办丧死。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白,指须发花白。(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读望,用作动词,即王天下,以仁政统治天下的意思。(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怪罪。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斯,是这样。焉,代词,指梁惠王。
  第八项,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翻译:丢弃了盔甲,托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有的逃了五十步停下,那些跑了五十步的战士耻笑跑了一百步的战士行不行。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绵衣穿,有肉吃,老百姓不饥饿,不受冻,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3、狗彘食人食 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翻译: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加以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曾想到打开仓廪加以拯救。
  课程辅导:  2013年HD高清课件全新上线 多种辅导体系,满足不同需求 业内顶级名师聚首助你轻松拿证
  推荐新闻:  2013年  2013年成考考试指南  2013年试题及答案
(责任编辑:vstara)
共2页,当前第1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