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悉尼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排名好吗

澳洲留学丨听说这个工科专业,毕业后立刻会变成年薪百万的高富帅
想必大家都知道
在澳洲蓝领技工的薪资水平是相当高的
年薪百万都只是小case
尤其是电子电气方面的职位
在澳洲也是相当稀缺的
今天小澳就跟大家细说一下
关于电子电气专业的那些事儿
电子电气工程
职位:电子电气工程师
英文:Electrical(Electronics) Engineering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的职能:电气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管理,解决如:自动化、网络安全、能量转换、配电、电信和信息处理等系统实际问题。
电气工程师职能:是设计及创建一系列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复杂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
电子电气工程的专业方向
信号处理(Signal Processing)
信号处理是关于信息的生成、转化和编译的一门技术,主要研究领域有:图像和视频处理、语音识别与声音处理、成像系统、通信和信号处理等。
光电子学(Photonics)
目前光电子学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可是电子学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其实它已经偷偷渗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例如太阳能发电、激光的研究和应用、光伏发电及光纤传输(网络)领域等通信(Communications)
通信研究的就是通信过程中的信号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
研究领域包括:蜂窝通信网络、传感器网络和光通信系统。
通信属于热门专业,潜力的就业前景,日后可以在电信通信部门、电信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和电信管理部门工作。
电力/能源系统(Power Energy System)
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强电方向,研究方向集中在电力市场(偏经济学及商业)、保护和辨识相关研究、输配电!
电力工程师工作就是电力在钢铁、采矿、运输、化工、海洋和离岸等行业中使用的研究。这些专业人士推动了可持续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使用。
中国这些年燃料电池、光伏产业及其他的电池类新能源产业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更甚,光伏发电已经迈进世界前列。
电子电气工程就业方向
电信、生物医学、电力部门和大型私营工业集团(泰利斯、阿尔斯通、必和必拓、波音澳大利亚、霍尼韦尔、杜比澳大利亚、IBM和谷歌)
自动化、运输、制造、国防和计算机工业
国家、领土和联邦政府部门、电力供应商、咨询工程师
矿产、国防、电信、信息技术、钢铁、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公司
需要开发各种工业用途设备的私营工业
医院、广播和电视台、制造电子设备、
计算机领域
销售工程师
大学和学院从事研究和教学。
电子电气工程师可能被提升到高级管理职位,这在娱乐、交通和电信领域出现了新的工作机会。
澳洲各大城市开设电子电气工程的学校
澳洲国立大学 中央昆士兰大学
查尔斯达尔文大学
科廷大学 艾迪斯科文大学
詹姆斯库克大学 昆士兰科技大学
迪肯大学 莫纳什大学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
阿德雷德 :
弗林德斯大学 阿德雷德大学 南澳大学
布里斯班:
格里菲斯大学 昆士兰科技大学 昆士兰大学
麦考瑞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 纽卡斯尔大学 悉尼大学 悉尼科技大学 伍伦贡大学
塔斯马尼亚大学
澳洲各大城市开设电子电气工程的学校
阿德雷德:
阿德雷德大学 弗林德斯大学
墨尔本大学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 悉尼大学 西悉尼大学 伍伦贡大学
布里斯班:
昆士兰大学
关于EA工程师职业评估
EA(Engineers Australia)是大部分工程专业的指定评估机构,评估主要是基于申请者本科的工科学历或工学学位,而硕士或博士学历只能做为工作能力的参考因素之一。
语言要求:
雅思:单项不低于6分,A类或G类均可
托福:听力12分、阅读13分、写作21分、口语18分
(豁免语言的条件:完成澳大利亚大学工程类本科学历或者两年硕士/博士)
职业评估的专业及申请条件:
专业工程师:16年教育年限,其中包括4年本科工学学位
工程技术专家:15年教育年限,其中包括3年本科工学学位
工程助理:14年教育年限,其中包括2年高级专科工学学历
工程经理:该职业属于高管类职业,如果EA评估,要求有工学或者工学相关本科或者更高学历
工作经验要求:
专业工程师、工程技术专家、工程助理:不强制要求工作经验,但是工作经验有利于职业评估。
工程经理属于高级行政职位,涉及工程战略政策和规划的组织,要求至少三年管理工作经验,工作经验需要通过推荐信和组织结构图来证明。
职业评估的两种途径:
认可的学历:满足以下4类学历途径之一,提供学位证和成绩单来评估。
澳大利亚学历
华盛顿协议学历
悉尼协议学历
都柏林协议学历
非认可的学历:需要提供能力证明CDR来评估。(中国的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需要按照非认可的学历进行评估)
以上就是关于电子电气工程的详解
还有问题的朋友
添加好友后进行详细咨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摘要:西悉尼大学数学理科学士专业就业前景浅析---西悉尼大学的院系设置有农业和园艺学院、人文学院、航空学院、商学
西的院系设置有农业和园艺学院、人文学院、航空学院、商学院、传播、媒体和设计学院、工程、建筑和设计学院、环境科学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健康科学和护理学院、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学院、国际研究学院、语言学院、法学院、政策和犯罪学研究学院、心理学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等。下面为同学们介绍西理科学士()。
该专业是澳大利亚协会中的一员。该数学专业给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学术背景,学生将学习到数学分析技巧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于当代应用软件,如对数据的翻译和处理,全球变暖等现实问题的模型制作。该专业的学生可以专攻数学、统计学、或者两者相结合,将学习如何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此外,学生还可辅修其它理科专业,如计算机科学和物理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学、会计、经济和金融、艺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金融、信息安全、矿业、气象学、健康和遗传学等领域就业,也可成为数学家、统计学家、运筹学分析师、财务分析师、财务顾问、商业分析员等。
学术要求:
1、具有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大学一年级的成绩;或高考成绩达到80%以上。
2、或在澳大利亚完成12年级课程。
语言要求:
1.雅思6.5分,单项不得低于6分。
2.或托福575分,写作4.5分;托福机考232分,写作4.5分;或托福网考89分,写作21分,其它科目18分。
中国学生需有雅思成绩才可以申请签证。
3.无双录取。
授课校区:
坎贝尔敦校区(Campbelltown)、帕拉马塔校区(Parramatta)。
免责声明: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学校-影视表演、影视化妆、影视动漫专业院校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当前位置:
学科负责人:于海生&
于海生,博士,教授,博导,院长,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教育部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青岛市劳动模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项、横向科研项目17项;发表论文142篇,SCI、EI收录56篇。主持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国家级教研项目6项,主持省级教研项目5项,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位);全国高校教材二等奖(第1位);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第1位)、二等奖2项(第1位);山东省教材一等奖(第1位);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4位)、三等奖(第2位),山东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第2位)、三等奖2项(第1位);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位)。指导研究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4篇,指导本科生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4篇。研究方向:系统控制与优化、运动控制、计算机测控技术、智能控制与机器人。
方向一:复杂非线性控制系统
&&& 本方向依托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学科“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博士点、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复杂动态系统的分析与控制、复杂网络、鲁棒与自适应控制、复杂系统建模与智能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承担了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This research team focuses on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systems theory and control theory in n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areas cover a wide range of complex networks, cyber-physical systems, dynamic system analysis, modern signal processing, intelligent systems,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robust control. Recent research outcomes include two monographs, over 100 international journal papers with SCI citations more than 3000 times, and two patents. The research team has undertaken over 20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t all levels includi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provincial level research funds. Several projects are awarded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or above, including 1 first prize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2 second prizes issued by the Govern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
方向带头人:林崇
林崇,博士,教授,博导,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复杂动态系统分析与控制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各类纵向项目多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等期刊与国内外重要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10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在国际著名的Springer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2016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承担了《矩阵分析及应用》、《复杂系统的TS模型方法》、《现代控制理论》、《动态系统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介绍:
方向骨干:张嗣瀛,陈兵,段法兵,王镇岭,刘其朋,李长英,王娜&
方向二:先进控制与机器人
&&& 本方向主要研究面向智能制造系统的先进控制理论和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的基本规律等。
方向带头人:于金鹏
于金鹏,男, 1978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首届)、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首届)、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青岛大学一层次特聘教授,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ROCKWELL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信息物理系统控制与决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控系统与装置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2005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系统工程专业,毕业至今在青岛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任教。在《IEEE T IE》、《IEEE T FS》《IEEE T NNLS》、《IEEE T Cybernetics》、《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市厅级奖励2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指导学生获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挑战杯等国家级奖励20余项。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控制、交流传动系统的非线性控制、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方向三:面向CPS的智能制造系统
&&& 智能制造系统是由物理信息融合系统将智能制造系统的基本元素─智慧人、智能产品、智能物料、智能工厂,集成在一起形成的价值网络。目前,课题组已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网络化制造系统的集成优化、供应链协调、仓储系统优化、车间调度、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柔性制造单元的优化调度、生产系统监控与综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融合。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4项。经过五年的建设,将要在智能制造系统的协同技术、智能优化与调度、系统集成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取得一批优秀成果,力争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IMS) is one complex value network that combining Cyber Physical System (CPS) and the basic elements (Smart Persons, Products, materials and factories) of an IMS. Presently, the research team has conducted some elementary studies 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Our studies include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of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arehouse system optimization, job-shop scheduling,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supervisory control of production systems, information fus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方向带头人:张纪会
张纪会,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69年10月出生。1999年3月获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9月-2001年10月分别在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和法国昂热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系统工程、智能计算、生产系统建模与优化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EI检索论文近30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获得山东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成果奖2项、青岛市科技奖1项、青岛市青年科技奖1项。
&&& Dr. Jihui zhang was born in 1969. He received the B.Sc. degree fro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China, in 1993, M.Sc. degree from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China, in 1996, and Ph.D. degree from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China, in 1999, respectively. Dr. zhang was a postdoctor in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and University of Anger, France, from 1999 to 2001. Now he is a professor with the School of Automation & Electricity Engineering, Qingdao University, Chin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metaheuristics,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supply chain network,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etc. He has co-authored over 50 peer-reviewed journal and conference papers.&&
方向四:智能系统分析与控制
&&& 该方向依托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重点研究面向智能制造的 MES 的分析、优化与控制问题,开展智能系统的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智能决策调度优化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的研究。承担了 6 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 项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曾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经过 5 年的强化建设,能够应对工程上非线性、大时滞、变结构、无精确数学模型对象的控制问题,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Relying on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for automation,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control technology of Shandong province, provincial key disciplines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is research direction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problem of MES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aims at a series of key issues in the intelligent system for data acquisition, data analysis, intelligent decision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and so on. The direction has undertaken six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one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and has made important research results. The direction won the third prize of natural science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first prize of outstan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After 5 years of intensive construction, the direction can deal with nonlinear, large time delay, variable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no precis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control object, to achieve the domestic first-class level.
方向带头人:纪志坚
纪志坚, 男, 1973年6月生,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硕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出访过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圣母大学、英国布鲁内耳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是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特约评审员, 是首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的会议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多智能体网络系统、多机器人系统的分布式协调控制, 复杂网络的分析与控制等。是国内外二十多个期刊及会议的编委和审稿人,获得了国际控制界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授予的2012年杰出审稿人称号,2006年入围中国控制界的重要奖项《关肇直奖》。发表论文93篇,其中32篇被SCI收录,69篇被EI收录,有5篇第一作者文章发表在国际控制界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期刊《Automatica》和《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上,还有2篇长文发表在领域内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上。&&&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以第二负责人的身份与他人合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博士后基金2项、横向项目3项。以第一位次先后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两次获得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一次教育先锋称号。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机器鱼比赛的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方向五:电能变换与新能源系统
&&& 本方向依托山东省高校电能变换与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开展机电能量转换系统、电能变换系统、电力发输配系统与新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跟踪学术研究前沿,在深层次理论研究的同时,着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并已取得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曾承担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防工程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方向带头人:吴新振
吴新振,男,1964年生,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气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青岛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电能变换与先进控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大电机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政协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电机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近年来在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上发表论文15篇,论文被SCI、EI收录40余篇。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防重点预研项目子课题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电力公司委托项目4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军队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方向六:动力集成与储能系统
& 围绕节能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前沿,致力于动力集成与储能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高效节能技术及新能源转换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解决当前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理论。通过5年建设力争实现国家重大项目的突破,努力将动力集成及储能技术实验室建设成省级或国家部委级工程技术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引领我国节能和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方向带头人:李延辉
李延辉:教授,博导,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际化学与工业学会会员。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被SCI引用5500余次。年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方向七:先进纺织制造
&& 围绕纺织学术前沿、国家战略目标和我省创新驱动需求,依托解决制约纺织产业发展的应用基础类创新问题,开展纺织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新型纤维材料及非织造材料等纺织相关制造理论与技术攻关,纺织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研究纺织工艺理论及创新应用技术,在天然纤维加工机理与高值化技术、纤维集合体成型理论及调控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纤维材料及改性开展纤维新材料的基础理论、制备和应用研究。在海洋生物质纤维、纺织纤维改性、石墨烯功能纤维、植物源抗菌纤维等方面形成特色。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从事新型功能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技术、微纳米纺丝、医用、过滤等方面研究,在非织造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围绕印染工业清洁生产和品质提升的迫切需求,研究开发高效清洁的染整工程技术体系及绿色纺织化学品和生物制剂,促进印染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功能纺织品与服装贯穿纤维制备、纺织品加工及后整理技术全过程,开展功能纺织技术研究,实现功能纺织品及服装开发全产业链的整合与突破,形成了鲜明特色。提高科技创新对纺织传统优势产业的贡献率。经过建设,产出一批具有一定显现度的纺织科技创新成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并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使本方向对全国纺织行业,尤其是山东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产生很大推动作用和影响。
方向带头人:马建伟
马建伟,男,1959年8月生人,汉族,博士,教授,山东诸城人。94.05山东纺织工学院纺织系教师,97.11青岛大学纺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1998.12~至今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06.9东华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曾任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工程,纺织品检测与标准化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主持2008年青岛市科委“调压器用高性能橡胶膜片的研究开发”,经费38万元。2003年“复合纤维热熔定型技术研究及羊绒高档针织内衣、T恤产品的开发”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纳米抗菌整理剂卫生安全性及评价体系的研究”获青岛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08年为山东华兴纺织集团全面规划和开发了“海斯摩尔纤维”,目前该纤维已成为国内外最有影响的壳聚糖纤维。2009年“高性能纯壳聚糖纤维的研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先后横向合作30余项。2009年为泰安东升服饰有限公司开发了新型托车服护具,取得欧盟的CE认证。2016年与山东大正特纤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高性能海岛纤维及合成革基布开发”合作协议,协议金额55万,已到位10万元。2015年与宁夏如意时尚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现代纺织企业用工研究”合同,金额20万元,项目已完成,经费及全部到位。2016年与湖北立天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高性能壳聚糖非织造材料研发”,合同金额150万,已到位40万元。2016年与维柏思特(南通)有限公司合作的“电磁屏蔽粘合衬的开发”项目通过有院士参加的技术鉴定,评价为“国际领先”。2017年与南通丰裕公司宾馆配套装饰有限公司签订“酒店床品用新型面料及羽绒絮片的研发”和发明专利“一种多层复合定型羽绒絮片的加工方法”转让,共计50万元,已到位30万元。发表著作论文30余篇,主编的《非织造布技术概论》为中国纺织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2011年被评为部委级优秀教材。《非织造布技术概论》(第3版)列为“十三五”规划教材。授权发明专利(第一位)11项。
方向八:新材料与化学工程
&&& 目前本方向主要研究:(1)功能化微球材料:研发制备各种粒径、材质、功能的微球,可广泛地应用于:标准颗粒物质、血液纯化、药物缓释、平板显示、传感器、水处理、材料添加剂、色谱柱、脱色剂、化妆品、防伪等。(2)滤膜和中空纤维材料:研发制备各种材质、规格的高分子纳滤、微滤、超滤中空纤维和滤膜,可应用与海水淡化、热电厂、化工、食品、造纸、环保、生活用水处理等方面;也可用于气体分离,如空气、天然气、工业气体中O2/N2、CO2/N2、CO2/H2、CO2/CH4、C4H10/CH4、H2/N2、H2/CH4的高效分离制备等。(3)橡塑和涂层材料:制备各种功能性的橡塑材料和涂层材料,如超疏水、抗生物或蛋白吸附、保鲜、密封、隔热、隔音、绝缘、阻燃、光敏、热敏、防腐、耐磨、耐油、耐酸碱、减震、润滑、粘合和生物医用材料等。
1)Functional microsphere materials. This subject focus on the preparation of microspher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material types and functions. The as-prepared microspheres can be employed instandard particulate matter, blood purification, sustained release, flat display, sensors, water treatment, material additives, chromatographic column, decoloring agent, cosmetics, security, etc.
2)Filter membrane and hollow fiber materials.We aimed to develop nano-, micro-, ultra-filter hollow polymer fibers and membranesthat can be applied in desalination, thermal power plants, chemicals, food, pap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omestic water treatment, and high efficient separation of gas such as air, natural gas, and O2/N2, CO2/N2, CO2/H2, CO2/CH4, C4H10/CH4, H2/N2 and H2/CH4from industrial gas.3)Rubbers, plastics and coating materials. Another research field is about developing various functional rubbers, plastics and coating materials, including super-hydrophobic, anti-biological or protein adsorption, preservation, sealing, thermal insulation, acoustic insulation, electric insulation, flame retardant, photosensitive, thermosensitive, anticorrosion, and biomedical materials.
方向带头人:丛海林
丛海林,男,1978年生于山东聊城,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杰青,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教指委委员,山东省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崂山区拔尖人才,现任青岛大学一层次特聘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0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年在美国怀俄明大学和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德国美因兹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日本筑波大学做过访问学者。现任《纳米科技》编委、《分析仪器》编委、《Integrated Ferroelectrics》(SCI)编委、《J. Mater. Sci. Appl.》编委、《J. Mech. Autom. Eng.》编委、《Int. J. Nanomater. Technol. Med.》编委、《Frontier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编辑、《Letters in Health & Biological Science》编辑、《J. Phys. CS》(ISTP) 客座编辑、《Adv. Mater. Res.》(EI)客座编辑、雅典教育研究学会会员、国际顶尖与新兴材料科学家会议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等学术职务。&&& 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纳米材料、特种纤维及橡塑材料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的本科生课程《纤维生产原理》于2015年荣获青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质课程,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荣获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和2016年三次受聘担任学院研究生德育导师,2014年受聘担任担任首届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持和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青岛市科技计划等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至今已发表 SCI 收录论文 95 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61篇,包括《Chem. Soc. Rev.》(IF=30.425),《J. Am. Chem. Soc.》(IF=12.113),《Coordin. Chem. Rev.》(IF=12.098)等高影响因子期刊论文。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出版英文专著4部。研究成果2007年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年入选美国二十项能改变医学史的生物科技重大突破,2013年荣获青岛市青年科技奖,2014年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亚太材料研究学会IC-TEMS杰出成就奖,2015年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年荣获山东省杰青称号,2015年荣获崂山区拔尖人才称号,2016年荣获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称号。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召开新学期工作部署会
随着夏季学期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自...&
为庆祝建党96周年,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6月29日下午,自...&
山东省高等学校电工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于日至18日在我校举行。来...&
5月12日上午,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部署在全院广泛深入开...&
日,第四届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鼎阳杯...&
日下午,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在行思楼会议室召开了校友理事恳谈会...&
4月28日,正值张嗣瀛院士92岁华诞之时,学院领导一行三人来到张院士家,为张...&
学院获2016年度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综合奖、李学桂老师获教学管理先进工作者 青岛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悉尼大学翻译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