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怎么看待小角缱STAP 学术论文造假事件

[中国新闻]全球快报 日本“学术女神”论文造假事件调查:“STAP”细胞确定不存在
24小时排行榜
编辑:刘一 医学会议频道
聚焦转化医学和多学科融合
MedSci梅斯医学APP下载
大家还在关注:
315 特辑:盘点那些著名的学术造假事件
作者:佚名&&&来源: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接下来,我们看看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学术造假事件。学术女神 STAP 细胞造假事件2014 年 1 月 29 日,两篇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引发了全球学界的关注。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细胞再造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小保方晴子,在论文中她表示发现了一种能更简便培养多能(STAP)的方法,这预示着未来像更换零件一样简单的器官移植成为可能,一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日本媒体的炒作下,小保方晴子被视为“国宝”,甚至被追捧为有望冲击诺贝尔奖的“日本居里夫人”。但是很快,有科学家指出论文有造假嫌疑,4 月 1 日,调查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论文确实存在数据造假问题,论文的共同作者也纷纷表态支持撤回论文。在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论文造假的同时,小保方晴子仍然坚称 STAP 制取方法真的存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同意小保方晴子自证清白,从 7 月 1 日起在实验室 24 小时监控下进行验证实验。同时,委托另一名科学家在另一间实验室独立验证。8月5日,小保方晴子的导师、也是论文的共同作者笹井芳树顶不住舆论的压力自缢身亡。11 月 30 日,STAP 验证实验提前结束。12 月 19 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布声明:“验证未能确认 STAP 现象,所以验证计划终止。”同一天,小保方晴子辞职,这桩萦绕了 2014 将近一年的科学丑闻终于尘埃落定。在这之后,小保方晴子便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今年,她在中透露,已经收到美国和德国的邀请,可以出国继续研究。布朗洛和 N 射线闹剧继伦琴发现 X 射线后,1903 年,法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布朗洛宣布他发现了 N 射线。法国科学院公布了这一“惊人发现”之后,兴起了一股研究 N 射线热潮,仅法国科学院院刊在 1904 年上半年就发表了 54 篇有关 N 射线的论文,这些论文煞有介事地介绍 N 射线可以穿透纸、木头、薄铁、石英等光线穿不透的物质,只有水和岩盐能阻挡这种射线的穿透力,还有论文指出人的肌肉、神经和脑也可以发出 N 射线。为了表彰布朗洛的“开创性”研究,法国科学院在 1904 年向布朗洛颁发了 5 万法郎的奖金。然而,按照布朗洛所提供的实验,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发现 N 射线。英国物理学家伍德为了弄清真相,亲自跑到法国,请布朗洛为他当面做实验。伍德就像着“皇帝新衣”的孩子,直言不讳地讲他看不见 N 射线,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观点。但是人们迷信布朗洛的权威,不相信他会蒙骗大众。在伍德的建议下,《科学评论》编辑部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两个同样的木盒中,一个装有发射 N 射线的回火钢片,一个装有不会发射 N 射线的铅片。两盒外观一样,完全封闭。他们让布朗洛判断哪一个盒子会发射 N 射线。结果这难住了布朗洛,因为他根本不曾观测到 N 射线。所谓的发现 N 射线不过是他的想像。这一发现 N 射线的闹剧,成为科学史上一桩著名的伪造案例。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造假风波2004 年和 2005 年,时任首尔大学教授的黄禹锡,领导研究团队先后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成功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和患者匹配型干细胞。但是,2005 年底,有关黄禹锡干细胞学术造假的丑闻逐步被揭露,在世界学术界引起震动。韩国文化广播公司新闻节目《PD 手册》报道黄禹锡在研究过程中“取用研究员的卵子”的丑闻。首尔大学随后的调查证实,黄禹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有。黄禹锡本人也被首尔大学解除职务,并因涉嫌侵吞经费、违反伦理、通过非道德手段获得人类卵子等等题遭到起诉,韩国政府决定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免去他担任的一切公职。在韩国失败后,他转移到了中国,继续他的相关研究。舍恩事件德国科学家舍恩 1998 年加入美国新泽西的贝尔实验室,工作期间,先后与 20 多位研究人员合作,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他一口气在《科学》、《自然》和《应用物理通讯》等全球著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 90 篇论文。2002 年,他通过伪造数据,用所谓的“分子晶体管”糊弄了包括权威期刊编辑在内的许多人,过于嚣张的他甚至在不同的学术论文中使用一样的数据。他的实验结果,在其他科学家随后进行研究时却根本无法重复,因而遭到一些同行的质疑。 贝尔实验室组建了针对他实验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在为期 3 个月的调查中,委员会发现舍恩至少有 9 篇论文存在数据问题,舍恩在被指控的 24 处地方至少存在 16 处学术行为不检。舍恩的学术造假事件震撼了整个科学界,成为了物理学史上最大的丑闻。之后,贝尔实验室解雇了舍恩,他带着耻辱回了德国。他在德国的单位——马普研究所也撤销了给他的聘书。康斯坦茨大学则收回了他的博士学位,而各大期刊也将他的论文整批整批地撤销。他的名字在学术界销声匿迹,除了在提及丑闻之时。
“汉芯”事件2003 年 2 月,当时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的陈进,从美国一家公司买来 MOTO-freescale 56800 芯片,雇人将芯片表面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再加上自己的 LOGO,“研制”成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借助“汉芯一号”,陈进接连当选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第八届科技精英、上海 IT 青年十大新锐等称号,并出任上海市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还获得了过亿的基金。2006 年 1 月 17 日,有人在清华大学水木清华 BBS 上,公开指责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后来经过多方介入、追索和求证,终于在 2006 年得出汉芯造假的结论。随后,陈进被撤销各项职务和学术头衔,国家有关部委与其解除科研合同,并追缴各项费用。一夜之间,四年来头顶光环的陈进,如流星般一闪而过又迅速坠入谷底。中国亟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梦想。陈进利用这种期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两起精心制造的化石骗局考古史上,有一个时期,“辟尔唐人”被认为是类人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过渡性生物。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大骗局,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段耻辱。1911 年,英国的陶逊律师声称,他在辟尔唐发现了一个猿人头盖骨的破片和半个下颌骨,他把这两样东西送给了当时有名的人类史学家、大英博物馆博士伍德华进行考证。伍德华接到陶逊的报告,来到辟尔唐,和陶逊一起在砾石坑中进行挖掘。1913 年,他们又在那里发现了动物化石、石器以及人类的犬齿化石。如果他们如实地报告发掘结果,也许在考古和人类学史上不失为有一定的意义。然而他们被利欲所驱使,竟然宣布他们发掘出了一种半猿半人的生物头盖骨,并说这种生物生活在大约 50 万年以前。由于伍德华的权威地位,他的宣布就成为一时定论,他们的发现在人类学上被命名为“辟尔唐人”。而这种“发现”又被当作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一个有力证据。一时陶逊由一个不出名的律师而成为闻名遐迩的伟大发现者。科学必须经得住推敲。有的科学家对”辟尔唐人”那似近代人的头骨、似猩猩的下颌表示了怀疑。这场争论一直多年不休。1928 年科学家采取了用含氟量测定古化石年代的办法,从而查出“辟尔唐人”的头盖骨不早于新石器时代,下颌骨乃是属于一个未成年的黑猩猩的,他们还发现头盖骨、下颌骨全经过了染色处理。一场精心制造的骗局终于真相大白。密立根的“辉煌”与小动作1910 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进行了一项世界知名的“滴油实验”,第一次测出了氢比一个电子重 1836 倍。与此同时,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学家埃伦菲尔德也在进行相同的实验,但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密立根实验所得出的数据实在太漂亮了,任何一个从事过物理学实验的人都有体会,理论上计算出的数据和实验中测量出的数据,一般不会那样近似。为此,埃伦菲尔德曾提出疑议,并由此而引发了物理学的一场论战。 密立根在论战中获胜了, 还获得了科学界的最高奖赏 ---1923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事隔 60 年后,一个偶然的发现揭穿了密立根所谓的实验结果,这个结果来自密立根的笔记和手稿,是一位史学家发现后公之于众的。密立根发表的 58 次观测结果,并非如他信誓旦旦所说的那样是“没有经过选择的”,而是从 140 次观测中挑选出来的!他将实验的数据大动干戈,只采集那些对他有利的漂亮数据为“我”所用,对于不利的数据则一概删去,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一发现震动了物理学界,密立根的小动作和他给出的实验结果一样漂亮。科学家由于受骗而成了大骗子有些欺骗、作伪事件并不是科学家本人有意造成的,匈牙利的尤斯特博士就曾上了助手一当。1916 年 5 月,尤斯特向世界宣布他发明了铁碳极干电池。这种干电池是分别以铁和碳为两个电极,以有机物为电解物。当电解物用尽后,可用空气中的氧进行更新,所以可常用不衰。尤斯特声称此电池将带来电学的一场新革命。尤斯特为当时有名的电学化学家,人们对他的宣告深信不疑。于是投资者想购买专利权,准备大量生产这种干电池。一家公司派人与尤斯特洽谈。尤斯特很高兴,他叫助手领客商到实验设备前参观。客商十分赞赏,并要求 * 近观察,尤斯特欣然同意。客商好奇地用手撩开电极旁的土,突然发现铁碳两极连接着许多个干电池。他再取小电池匣,发现底层为空室,也装有若干电池。客商发现大科学家的发现竟是个骗局,便不辞而别。而尤斯特几乎比客商更吃惊,他也是第一次才发现这种情况。原来他过分相信了助手,竟没有像那个客商那样亲自动手检查一下助手的工作,结果竟被助手愚弄,而自己也成了一场大骗局的宣布者。权威的包庇——作弊者的保护伞科学研究中欺骗作假行为是违背科学道德的,应受到公众尤其是科学界的谴责,然而遗憾的是,一些科学家出于各种利益考虑,却对这种作弊行为进行包庇,这从另一方面助长了作假的风气。巴尔的摩事件则是著名的一例。
1986 年 4 月,美国学术刊物《细胞》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文,论文所阐述的新发现令许多生物学家感到不可思议。论文的作者之一,是大名鼎鼎的大卫·巴尔的摩 ---1982 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然而这一次,巴尔的摩却翻了船。原来论文所依据的实验是巴尔的摩最信任的合作者特里萨·嘉丽一手制造的骗局,而巴尔的摩完全被蒙在鼓里。可悲的是,在长达 5 年的调查过程中,巴尔的摩始终利用自己的声望公开威胁调查者,反对外界的干预。巴尔的摩和嘉丽的所作所为在美国公众面前造成极坏的影响,动摇了人们对科学和科学家的信赖。可惜在美国科学界不止一个巴尔的摩。著名美国科学院院士雷默奇尼有一个学生叫约翰·朗,负责对试管中的霍奇金氏病的肿瘤细胞进行培养。别人培养都未能成功,他却一下子搞出了 4 个永久性细胞系,成为了唯一成功地培养出永久性霍奇金细胞系的人。这是 1970 年的事,10 年以后他的作假才被揭露出来。原来他的 4 个细胞系全和霍奇金病的肿瘤细胞无关。那么为何 10 年后才发现约翰作假呢?原因就在于他的老师是他的保护伞。雷默奇尼虽然没有像巴尔的摩那样明显地为自己的学生辩护,但是他对学生利用自己的声望不严肃对待科学研究,也有推卸不掉的责任。而 20 世纪最具影响的包庇作伪案,莫过于持续 8 年之久的争夺艾滋病发现权风波。艾滋病是当今最令人恐怖的不治之症,谁能在征服病魔的征途上取得重要性进展,无疑将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1983 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蒙特尼尔教授从一名患淋巴结病变的同性恋患者身上提取了一种病毒,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事隔一年,1984 年 5 月,《科学》杂志上又发表了一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研究员盖洛的文章。文章称盖洛等人首次从 48 名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出了大量的病毒,并强调他们是独立发现的。蒙特尼尔马上发表声明,认为盖洛研究艾滋病病毒的血样是他寄给盖洛的,并指责盖洛剽窃他的科研成果。由此一场争夺艾滋病发现权之战拉开了序幕。到了 1987 年,法美两国科学家的争论达到白热化地步,两国领导人也亲自出马参加斡旋。经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和法国总理希拉克双边调停,达成两国共享优先发现人体艾滋病毒的权利。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论坛报》进行了 3 年的调查,证实盖洛所发表的论文依据是法国送的血样,但是盖洛的作假行为却一直受到美国政府的庇护。1991 年 1 月,美国国立卫生院和美国科学院联合进行了为期 10 个月的调查,但调查结果却秘而不宣。最终,《科学》杂志不再保持沉默,宣布盖洛论文中照片显然是法国蒙特尼尔所拍的照片。1991 年,法国几个研究所的联合调查结果公布:盖洛的病毒样品品种与蒙特尼尔送给盖洛的病毒样品是一模一样的。盖洛最终不得不向世人承认:他分离的文滋病病毒来自蒙特尼尔送给他进行辨认的病毒样品。至此,艾滋病病毒的发现权所属才最终有了结果。
小提示:78%用户已下载,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踏踏实实搞好科研
无处不在的幽灵
实事求是至理名言呀
路过。。。。。。
哈哈哈哈,和输出
历害啊!名利之祸拫那!
厉害了,长见识了
很好的学习资料,谢谢了。
相关资讯:
猜你感兴趣
资讯分类阅读
关注Medsci
免责声明:MedSci(梅斯医学)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专业医生学习,不可替代医师诊断或处方,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专科医生,本站不承担由此导致的相关责任。
MedSci备案号
扫码领取IF曲线
IF连续增长的期刊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作者:Vincent文思先森
来源:新浪微博/Vincent文思先森
关键词:小保方晴子,STAP,学术造假
AP)就可以获得下一个诺贝尔奖的著名学者。而STAP其实并不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他对这个方向并不是很在行,和整个项目的关系有多大,很难说清。国内外同行也都清楚,G井芳树其实就是所谓的“大老板”,管理着整个课题组的所有项目。对于其中个别项目,他是不可能细致到去查晴子的数据真实性的。这里并不是替G井芳树打抱不平,只是死者为大,更何况他死的很冤。
在整个事件中,G井芳树之前的着作毫无疑问的被无数人用放大镜翻看,而没有任何人能够提出任何一个学术不端的污点。可见G井芳树除了STAP之外,极为“干净”,没有任何的问题。
G井芳树的死毫无疑问的改变了整个事件的进程。首先是舆论哗然,这简直是爆炸性的新闻,在学术造假也不算很少见的时代,居然以死谢罪实在是过于残酷。然后是学术圈里翻了天,美国那边之前猛烈抨击那两篇文章的“怪蜀黍们”彻底傻眼。估计大家的想法是,我擦,你们日本人真心玩不起啊,这就自杀了?!当然了,这话没法说出来,只能是全体沉痛哀悼学术界重大的损失。
而有一个细节很值得玩味,在G井芳树给晴子的那封遗书里,他说“小保方博士,这一切不是你的错。一定要坚持下去,用事实证明STAP确实存在。”也就是说,G井芳树至死依然坚信STAP方法确实存在,只是目前暂时没能成功罢了。
而反对的人士则认为G井芳树的死是给这个事件盖棺定论的最后一根钉子。这说明小保方晴子和G井芳树团队就是数据造假,而G井芳树的死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就是所谓的“畏罪自杀”。
就在人们还在争论这个事情的时候,又出来一组消息,在目前已经进行10次STAP实验中,有8个实验室表示按照晴子的实验方法什么也出不来,1组表示我们还正在做。但是有意思的是,有一组表示,我擦,我们好像做出来了,但是信号很微弱,方法不像晴子说的那么简单(原文里的说法是“简单的步骤 simple procedure”),细胞死的一片一片的,存活率极低。问题又出来了,做出来的人是这位仁兄,v由行, 关西学院大学的一位老师。和RIKEN这种举世闻名的研究组织相比,关西学院大学一共没几个人的生物系实在是低了不止一个层次。而日本这个也很崇洋媚外和非常看脸的社会,舆论普遍表示米国那么多大牛学者都没做出来的东西,这个二流学校的年轻人,怎么看都像银座陪酒牛郎的哥们儿真的做出来了么?
图13。“小人物”v由行
不管v由行是否真的做出来了,他提出了一点,就是晴子在论文中提到的方法似乎并不全吧,是不是有些她在论文中没有写出来的步骤,甚至是她根本没有察觉到的步骤才是真正只有她自己能做出来,别人做不出来的原因呢。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日,如果真的如v由行所说的那样,那一个多月之前自尽身亡的G井芳树真的能再气死一回。
而说到底,唯一能给G井芳树一个或有或无的“清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正在RIKEN被全面监视中的小保方晴子。只有她,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是真还是假。也只有她成功复制这个实验,并给出信服的解释让别人也能复制这个实验,才能给整个生物界甚至是学术界一个交代。当然,另一条路就是彻底低头认罪,承认自己的学术不端。
而她的时间是有限的,RIKEN给她的时间是到2014年11月,RIKEN没有说到时间做不出来是什么结果,但是无外乎是永远的开除和彻底的身败名裂。
更令人担心的是晴子现在的心理状态,对于一个一辈子都这么顺风顺水的女人来说,她到底还能撑多久?她会不会也和G井芳树一样走上自杀的不归路。而日本这种好脸面而轻性命的社会,在这种事情上,从来不以有同情心而着称。
在G井芳树死后,在日本不少的部落格上纷纷出现了,“小保方晴子为什么到现在还不以死谢罪”这样令人齿寒的言论。如果你觉得这样也就够了的时候,有着深厚日本黑帮背景的AV行业居然在上周宣布,愿意以1亿日元的出演费邀请小保方晴子出演无码爱情动作片,还暗示她如果出演的话,必须穿着实验室里的工作制服。还会找一个男优“复原”当初的实验室性爱不轨行为。这种无耻的伤口撒盐的行为,已经不能仅仅用“出离愤怒”这四个字表示了。
图14。日本小报正把晴子往死路上逼(图中女子不是晴子)
事情到了这个程度,不得不说我已经被自己的同情心所战胜,衷心的希望被整个世界遗弃的晴子能够复制出这个近乎天方夜谭的方法,告慰枉死的G井芳树。但是内心里的理智也告诉自己,这种希望十分渺茫。无论如何, 答案终将揭晓,而揭晓这个答案的人似乎也只有小保方晴子她自己。()</P&&&[2]&
(责任编辑:yixin.zhang)
小编提示:87%用户都在上阅读,扫描立刻下载!
您还可以这样阅读微信扫一扫,体验新式阅读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生物谷微信账号:bioonnews 我们提供多种阅读途径供您选择,随时随地掌握医药生物领域最新资讯。
立足行业,提供求职招聘,中高端人才搜索,人才培训及对接等服务 Ta的文章
欢迎行业评论、发现、小道消息、官方爆料、采访约稿
订阅我们的资讯
关注我们新浪微博
中国的市场的确存在很大的隐患,干细胞行业是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行业
个体化医疗是未来医学研究与应用的趋势,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在基于生物分子标志物的诊疗策略
中国疫苗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世界排名最领先的跨国疫苗制造巨头前来淘金。论文造假重创日本学术信誉-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8版:国际新闻
&& 往期回顾 & && &
论文造假重创日本学术信誉
&&&&今年1月29日,一篇关于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的学术论文刊登在国际权威的《自然》杂志上,其中所论述的“划时代的研究成果”迅速引起全球瞩目。一时间,该论文的主要作者——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小保方晴子也成为日本全民热捧的学术明星。&&&&年仅30岁的小保方晴子拥有姣好的面庞,在聚光灯下时常展露出邻家女孩般的亲切笑容。她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日本民众长期以来对于科研人员所抱有的严肃、刻板和清高的印象。随着日本各大媒体对于小保方晴子的科研成果及其个人生活的全方位报道,“STAP细胞”这一极为深奥复杂的专业名词竟成了近来全日本老幼妇孺竞相热议的谈资。&&&&2012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凭借“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研究而荣获诺尔贝生理奖。此后,日本的再生细胞研究备受关注。安倍政权也将利用再生细胞的再生医疗视为“安倍经济学”的重要支柱之一。而“STAP细胞”的出现更被认为是颠覆生命常识的重大成果。与已知的“iPS细胞”和“胚胎干细胞(ES细胞)”相比,“STAP细胞”的制作方法更为简单,使用安全性也较高,完全有望应用到再生医疗的各个领域。因此,日本从政府到企业都希望尽快将这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运用,为日本的经济复苏作出贡献。&&&&然而,就在论文发表两周之后,有专家指出,论文中的图像不自然,疑似经过人为加工。同时,一些国外同行用论文介绍的方法重复实验,却无法再现结果。对此,日本理化学研究所随即对小保方晴子等人的研究过程展开调查。4月1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对小保方晴子等发表的“STAP细胞”论文的最终调查报告,认为该论文中存在着捏造和篡改图片的违规行为。同时,对于到底是否存在所谓的“STAP细胞”这一问题,该调查委员会仅表示“需进行科学的研究”,但并没有做出判断。为此,包括小保方晴子在内的4名主要作者中的3人同意撤回论文。但小保方晴子当天通过律师发表声明称,“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和愤慨,无法接受论文存在篡改、捏造的结论”。&&&&4月9日,小保方晴子再次在新闻发布会上声称,“‘STAP细胞’是经过反复确认的真实现象”,“成功复制出了200次以上”,强调了其研究的正当性与真实性。然而,不少日本学者纷纷对小保方晴子发言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由于截至目前,小保方晴子仍未能拿出“STAP细胞”真实存在的具体根据,所以不仅未能消除外界对其学术造假的怀疑,反而给外界留下了科学研究不严谨、学术态度不端正的印象。&&&&据日本媒体报道,为了彻底解开“STAP细胞”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人为虚构的谜团,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已经专门组建了一个将小保方晴子排除在外的“再现实验小组”,并已于本月开始实验。该实验预计将耗时1年左右。但是不管结果如何,小保方晴子学术神话的破灭已是不争的事实,日本科研工作者多年来在国际学术界所积累的良好学术信誉也将无可避免地遭到重创。&&&&&&(本报东京4月12日电&本报驻东京记者&谢宗睿)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亲!自日起,浏览龙腾网评论区必须要,并且哦!注册即送金币!为保障帐号使用通畅,请务必填写正确的邮箱并认证!为保障您在评论区的发贴权益!可直接通过龙腾网答题得积分的任务,获得500积分!
站长推荐 /1
评论区浏览消耗金币模式将暂取消,参与所需的相关权限组维持不变!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术论文造假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