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ide转sata硬盘的笔记本光驱位硬盘托架架怎么样

笔记本光驱位转硬盘
&&&&&&&&&&&&&&&&&&&&&&
通用型 笔记本 光驱位硬盘托架支架SATA转sata 12.7mm厚 送螺丝刀
通用型 笔记本光驱位硬盘托架/支架 12.7mm厚SATA转SATA 送螺丝刀
通用 笔记本光驱位 IDE转SATA 硬盘托架 5年保 12.7MM 乾诚H1021
不影响,因为固态盘都不大 不过笔记本光驱的位置能接固态盘吗?
还有,固态盘不是一般的贵淘宝笔记本两硬盘,一个是原硬盘位的串口ata320G5400转的,一个是通过光驱位硬盘
可能是因为BIOS不支持,光驱位硬盘可以识别但不能单独启动做系统盘,只认原这个里面一般都是装SATA的硬盘,你这个价位应该也是,你只要拆开硬盘盒就能看到里面的SATA接口的2.
5寸的硬盘了,但是,拆开厂家就不给质保了,要三思。
ssd没有多神奇的,何必这么啰嗦呢,弄不好了还把电脑弄坏了没有不能拆,只有不会拆。
笔记本光驱可不便宜,三百来块哦。
,读取数据要快,对电脑的CPU要好你那个是光驱位硬盘托架还是说只是个硬盘减重装置?
前者的话直接插硬盘上去 后者是不能使用的 如果是硬盘光驱位托架 SATA口的话你就直接插
IDE口你就买个SATA转IDE转换卡你需要的几种东西淘宝上多的很,你只需要和卖家沟通好你的光驱接口类型,剩下的事他会教你的。
如果是转接型的光驱硬盘架大约要60块,sata直通的不超过30方案二好一点,整体的速度比方案一快多了,机械硬盘的速度比不上固态硬盘的,两个SSD效果比一个SSD+
HDD好的多,以前我的就是方案一,后来又买了一个SSD,现在就是方案二,接口就是sata2,速度没什么影响的,500G硬盘就当作移动硬盘是就好了,SSD有来做移动硬盘是不是有点奢侈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错误:您所请求的网址(URL)无法获取
您所请求的网址(URL)无法获取
当尝试读取以下网址(URL)时:
发生了下列的错误:
Connection Failed
系统返回以下内容:
(115) Operation now in progress
The remote host or network may be down.
Please try the request again.
您要连结的网络服务器或网络可能发生故障。请稍后再试。
本缓存服务器管理员:
Via:PSjsxzsxdy168:1 (Cdn Cache Server V2.0)
ERROR: The requested URL could not be retrieved
The requested URL could not be retrieved
While trying to retrieve the URL:
The following error was encountered:
Connection Failed
The system returned:
(115) Operation now in progress
The remote host or network may be down.
Please try the request again.
Your cache administrator is .
Generated Fri, 08 Dec :06 GMT by
(Cdn Cache Server V2.0)最近买了块ide/ATA的笔记本硬盘,但是本本是sata接口,我该怎么处理呀:-)评论评论
... ... 看帖回帖好习惯!纯手工灌水,只在论坛买东西,看上的会主动联系,没需要就当 帮顶.
路过... ... 谢谢!
~建议重新购买,ide的一般来说都是容量小,速度低的。如果一定要转接,就只有用光驱位置,买个sata转ide的设备(前提是有光驱位)
&发表于&23:15&~建议重新购买,ide的一般来说都是容量小,速度低的。如果一定要转接,就只有用光驱位置,买个sata转ide的设备(前提是有光驱位)
找我?你想找我??请按以下步骤操作:①请关注我②发站内信给我③留下你妹妹的电话号码给我。(如果联系不上我,请检查你的步骤是否都做了,尤其是第③步。)
有转接板的,不过加了就装不下去了.还是换新的吧
有些人你以为以后一定可以再见的,就没有放在心上,可是却不知道,也许永远也只是生命的过客;有些事,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做的,就没有在意,可是却不知道,也许已经来不及了.
ps:长风的府卧撑也被和谐了,大家看着办吧.
http://t.williamgates.net/image-9BC4_51592F1D.gif
&发表于&23:15&~建议重新购买,ide的一般来说都是容量小,速度低的。如果一定要转接,就只有用光驱位置,买个sata转ide的设备(前提是有光驱位)
电脑硬件diy群:
diy群不止聊硬件,只求积极发言,潜水者勿入 求懂硬件的diy sir加入,无广告,无商家,单纯的交流天地 只要求一点,务实求真(想装x装大神的获得优越感的勿入) ps:群里的朋友都很活跃的
现在那个硬盘是自己用还是可以转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查看: 6170|回复: 46
今晚对ide口硬盘托架(老本本)速度问题钻研了一下,结果喜人
签到天数: 62 天[LV.6]常住居民II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hellohello22 于
10:21 编辑
今天到手硬盘托架,
未标题-1.jpg (171.18 KB, 下载次数: 0)
23:32 上传
帖子永久地址:&<button type="submit" class="pn" onclick="setCopy('今晚对ide口硬盘托架(老本本)速度问题钻研了一下,结果喜人\nhttp://www.shoudian.org/thread--1.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推荐给好友
享有帖子相关版权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的同意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this.href);">论坛版权
签到天数: 16 天[LV.4]偶尔看看III
研究成果是无转换电路,接脚电气直通?
签到天数: 361 天[LV.8]以坛为家I
喜人之处在哪里?
签到天数: 62 天[LV.6]常住居民II
本帖最后由 hellohello22 于
23:44 编辑
因为系统盘用的小容量ssd还没买,故把移动硬盘1T先装到光驱位托架试试,结果一测就杯具了
读写仅有14M, 也难怪,光驱默认的就是Multi-Word DMA 2,也就是16MB/s, 厂家在bios给限定死了
托架0-默认.jpg (58.68 KB, 下载次数: 0)
23:37 上传
于是翻阅各种提速资料,发现有些方法无效, 后决定尝试修改南桥芯片的IDE寄存器值,这些寄存器涉及硬盘DMA模式,速度,特地从intel下载了南桥ICH8的datasheet,
先照搬网上曾介绍的修改寄存器值的办法
确有点提高,读的速度提升巨大,但写还仅仅在DMA33水平,偏慢
托架1.jpg (60.68 KB, 下载次数: 0)
23:42 上传
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
这个几米,我的也是ide接口的光驱。PM,谢了
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
本帖最后由 pandasoft 于
23:51 编辑
从重了,发个教程会火地
签到天数: 62 天[LV.6]常住居民II
之前查阅的网上资料,据反映有人和我的情况差不多,读基本可以了,但写一直提不上去,甚至更换硬盘托架都无效,看来和托架的转换芯片关系不大
于是仔细阅读datasheet关于dma速度的篇章,发现网上介绍的办法太保守,只选择了DMA33, 其实有DMA66的设置,然后就试试
惊人的发现,读速度保持,写速度一下子提高到56M, 对于光驱位这个写速度基本可以了,毕竟不能和原硬盘位(sata)比较
托架2.jpg (59.51 KB, 下载次数: 0)
23:47 上传
签到天数: 62 天[LV.6]常住居民II
本帖最后由 hellohello22 于
11:37 编辑
此外还有个DMA 100速度的设置, 决定再试试
结果读写都有小幅度提升, 到此速度问题基本就差不多到这水平了
最后读86, 写65, 山寨ide托架+未修改bios这种速度,很满意了
托架3.jpg (60.67 KB, 下载次数: 0)
23:51 上传
atto测试结果
托架3-.jpg (89.86 KB, 下载次数: 0)
23:52 上传
HDtune测试.jpg (111.79 KB, 下载次数: 0)
11:24 上传
签到天数: 7 天[LV.3]偶尔看看II
LZ辛苦了, 其实何必呢,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该换本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怎么修改呢?最近也有意要买个IDE的托架。
签到天数: 1082 天[LV.10]以坛为家III
被LZ的测试弄得心痒了,PM一下链接,先谢。
签到天数: 534 天[LV.9]以坛为家II
这个是IDE托架?明明写着SATA,难道是SATA转IDE?
签到天数: 11 天[LV.3]偶尔看看II
wczmj 发表于
这个是IDE托架?明明写着SATA,难道是SATA转IDE?
目测是的。。
签到天数: 534 天[LV.9]以坛为家II
mytomatoes 发表于
目测是的。。
签到天数: 62 天[LV.6]常住居民II
wczmj 发表于
这个是IDE托架?明明写着SATA,难道是SATA转IDE?
内sata外ide
签到天数: 22 天[LV.4]偶尔看看III
可能不同笔记本厂家设计不一样,,我前年也买了个托架,,,装了个5400转的日立,,没折腾过,读写速度和7楼相似,,,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我的也是读7,8十啊,没改东西。
签到天数: 1326 天[LV.10]以坛为家III
正好有个旧本本,看大家都在讨论ssd,也想发挥余热,来学习一下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到天数: 1290 天[LV.10]以坛为家III
分享一下如何做的呢?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与手电大家谈立场无关。
最佳浏览模式:IE8.0
Powered by【图】教你如何把光驱改成硬盘扩展笔记本的储存
我的图书馆
【图】教你如何把光驱改成硬盘扩展笔记本的储存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本友教大家如何安装华硕光驱位硬盘托架的使用教程,不得不说硬盘这个东东是永远不会让人满足的,并且对于大多数本友来说,如何最大限度的扩展笔记本的储存能力,让更多的数据能够随机器携带,是本友们一直希望实现的话题。所以今天就让这位本友细致的教教大家,怎样安装华硕光驱位硬盘托架。 不要让问号困扰你  首先说一下这篇文章的大致几个部分,便于大家阅读:  1.前言 2.背景知识简介 3.如何选择托架 4.安装步骤 5.托架简单拆 6.结语现在开始喽  【前言】目前笔记本出厂配置的硬盘容量已经以500G为主流,某些高端机型甚至SSD都上了数百G(眼馋),但是型号较老的机器仍然使用着320G,160G,120G甚至80G的机械式硬盘,应付目前主流的WIN7系统十数G,一部BDRIP或一个游戏几十G,高清剧集上百G的局面就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很多动手能力强的朋友已经自己购买大容量硬盘替换下了原来的配置,换下来的硬盘如何处理也成为了一个问题——即使是80G的容量那也是能储存一些东西的,浪费1M容量也是不可忍受的,笔者前一段时间也是苦于原配的硬盘容量太小,眼瞅着外接的仓库盘图标一个个由蓝变红,并且每次倒腾数据都要接硬盘底座,还得想着这个软件那个资料下一次用可能是什么时候,需要不需要放进仓库,于性入手了一块500G的笔记本硬盘作为主盘,原来的硬盘配了个光驱位硬盘托架继续发挥余热,正好最近华硕笔记本讨论区的很多朋友也跟笔者家有同样的想法,发帖咨询的也不少,于是就把从选到买再到装的全过程总结成一个帖子,希望对想安装硬盘托架的朋友稍有帮助。【背景知识简介】一般来说,大家采用内外两种方式来让老硬盘继续发挥余热。所谓内,就是在身内空间增加储存设备,或提高储存设备的容量,外是指外接储存设备。内部储存能力增加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对于一般的笔记本而言,内部扩展的储存能力对于笔记本的便携移动没有太大影响,缺点是能够扩展的空间不够,两个,至多三个可以增加储存设备的空间,基本上都只能容纳2.5英寸的硬盘,自然能够扩展的容量也受到限制;外接存储设备的优点是储存容量可以几乎不受限制,可以在多台机器上传输数据,但移动性稍差——即使是体积小巧的1.8寸硬盘,也是要单独占据一个空间的,并且使用移动硬盘盒有时候会出现比较尴尬的情况——程序没有响应,设备无法弹出,在这种情况下断电还是不断电,是一个需要消耗脑细胞的问题。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到底选择哪一种,还是要自己拿主意。 选择接下来说说内部增加储存设备,对于体积比较大的机器,例如M17X,G73等游戏本,内部一般都有预留的第二硬盘空间,随配置不同有的是空置,有的是直接装了两块硬盘组RAID。一般15寸以下的机器只有一个硬盘位置,另外一个可用的空间就是光驱,以咱家自己来说,光驱的使用频率非常小,只有在装系统的时候才用一两次,那么拆下光驱换硬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说到光驱换硬盘,不得不提的名词就是“光软互换”,当年IBM的 TP600是最早应用“光软互换”理念的机器之一,堪称一代经典,光驱与软驱可以互换的功能既保证了与当时尚在流行的软盘与最新的储存介质CD-ROM兼容,并且有效的降低机体重量,之后的ThinkPad系列就沿用了这一技术,周边产品越来越多,光驱位电池,光驱位减重模块等等相继而生,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周边产品系列。图似乎不太清楚  抛开TP专门设计的光驱位周边不谈,其他笔记本厂商一方面也为自己的部分旗下产品生产了一些可互换模块,为了节省部件与开发成本,除了某些比较特别的机型之外,更加倾向于采用统一外形,统一接口的光驱产品,即我们所说的“通用型光驱”,而与“通用型光驱”外形相同,可以接驳硬盘,使用光驱数据与电源接口的转接器,则可以叫做“通用型光驱硬盘托架”,也就是本帖的主角了。 【如何选择托架】在动手之前,进行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来看我们的硬盘,现在仍然在大量使用的笔记本硬盘有两种硬件接口形式,一种是44pin的ATAPI接口,即我们所说的IDE,另外一种是串列ATA接口,即SATA,当然两种接口都有升级换代,例如SATA-I与SATA-II,但其硬件接口外形是一样的,并且向下兼容,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硬盘托架的时候,只要根据自己的硬盘和笔记本光驱硬件接口进行选择即可,亦即根据接口外形选择自己想要的产品。  关于硬盘托架和笔记本自身能够支持的硬盘容量,一直是比较热点的话题,我翻了一遍945PM、PM965、PM45芯片组的datasheet,没有发现芯片组对于硬盘容量的限制,也就是说,只要硬件接口合适,目前的笔记本芯片组可以支持市面上已经有的全部硬盘,当然,这个结论仅对于芯片组而言,笔记本主板和硬盘的生产厂商很多,产品也是随批次随型号各不相同,不能保证从供电、元件等多方面都保证能够满足双方要求,本友会里也有一些更换硬盘失败的例子,大家可以搜索参考。一般来说,选择时下比较热门的硬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有些朋友说了,我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光驱是什么接口的,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硬盘托架,咱家昨天先给华硕客服打电话询问,未果,之后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对华硕F8机型采用的光驱接口进行了整理(很烦的工作),为什么只整理F8而没有华硕其他机型的呢?这是因为F8所采用的模具源于早期的华硕A8,小修小改制后沿用了A8-F8-N80-N81四款机型,从945PM一直到PM45,历经三代平台,硬件接口从IDE到SATAII,其散热能力比较受大家好评,F8也正好是光驱接口从IDE过渡到SATA的机型,比较有代表性,这样正好把A8-N81的机型也包括进去,对于使用这些机型的朋友们同样有参考价值。 我们来看一下华硕A8,F8,N80,N81各机型平台光驱接口,感谢lionamc的建议接口列表  需要说明的是,A8系列的机器基本上都是IDE的光驱接口,而F8V系列上市之后的机器,基本上用的都是SATA光驱接口,也包括华硕现在热卖的机器。  光驱对应的IDE和SATA接口长啥样?这里有两个图可以看一下IDE接口  上图是IDE接口的光驱(网络图片)SATA接口  上图是SATA接口光驱  通过图片和表格,应该能知道自己机器的光驱是什么接口了吧!下面我们来看硬盘的接口  硬盘接口也分为IDE和SATA两种,除特别情况外,用的都是9.5mm厚度,其中机械硬盘盘片直径尺寸为2.5英寸,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2.5寸盘,无论是SSD还是机械式硬盘,外形尺寸是一样的,即100.5mm长,69.85mm宽,9.5mm厚。与光驱的IDE接口不同的是,硬盘的IDE规格接口是44pin的针式结构,而硬盘与光驱的SATA接口规格是一样的。IDE硬盘接口(网络图片)上图是IDE硬盘接口(网络图片) 已经确定了硬盘和光驱的接口,我们就要选择硬盘托架了,需要说明的是,硬盘托架也可以起到转接桥的作用,可以把硬盘的SATA接口转为光驱的IDE接口,也可以把硬盘的IDE接口转成光驱的SATA接口,当然也能把硬盘的IDE接口转成光驱的IDE接口或者把硬盘的SATA接口转成光驱的SATA接口(绕口令啊),只需根据手里的硬盘和光驱接口去购买硬盘托架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硬盘和光驱接口不同,那么硬盘托架相应的也会贵一点点,原因我们在后面阐述,在这里先来看看几种转接方式的设备图——不一定是硬盘托架里面用的,但原理差不多。IDE转SATASATA转IDEIDE转IDE  最后,我们再来选择硬盘托架的外形尺寸,硬盘托架的截面尺寸跟光驱必须是一致的,对于F8和A8,N80,N81来说,选择厚度为12.7mm的“通用硬盘托架”即可。一般来说,市场上最常见的托架的材质有两种,一种是全ABS材质,另外一种则是铝外壳+ABS,前者稍微便宜一些,至于其他品牌的,例如TP的UltraBay能不能用,咱家只能说不知道了。这里是光驱的几个尺寸,游标卡尺忘在公司了,拿尺子凑合一下。长度 127mm 加上接口之后是128mm宽度 129mm厚度 12.7mm测量测量测量有个切进去的部位,几张细节尺寸图  OK,以上就是为F8选择的硬盘托架接口、尺寸等一系列的图和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需要说明的是,外部尺寸允许1%左右的公差,没有问题的。【安装步骤】前面废话了那么多,现在开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首先,强烈建议诸位一定要有一套好用的螺丝刀,至少需要十字0和十字00,一字3,3种规格的螺丝刀,不要用5块钱的地摊货凑数,螺丝拧花了就只有哭的份了。比如我这套就很好用 工具插播个广告,本套螺丝刀是本友会秒杀活动奖品安力精密螺丝刀,产地为日本,共有6把,端地是刀头规整,质地坚硬,实在是居家旅行,拆机卸件的不二之选,想要的话,请多多关注本友会,多发好贴,多参加活动,就有机会获得~~~。主角这就是本次行动的主角——光驱位硬盘托架,这次买的内含托架一个,劣质面板一块,螺丝4颗,除了面板之外都有用处。恩~~强扒干净了再来一张。卡口请注意这个小卡扣,后面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接口托架内部,接硬盘的SATA接口。原接口托架外部,接原光驱位的SATA接口。接口注意后面照和侧面照,注意螺丝孔,在下文中会有用处。螺丝孔正面照,共7个定位孔,5个有用。红圈首先拆卸机器的光驱,F8固定光驱的有两个螺丝,在红圈中,用十字0号螺丝刀拧下即可,一定记得保存好卸掉的螺丝。拆然后用指甲抠住缝隙,向外拉出光驱,需要的力度不是很大。出来啦就像这样!光驱被拆下来的光驱,先别收起来,我们还要拆卸两个零件下来。光驱光驱首先是定位用的一个零件,光驱就是靠这个零件与我们拆下的两个螺丝相连接的,该零件被4个螺丝紧固在光驱之上,螺丝拧得比较紧,拆卸时要用力且小心。捅用拉直的回形针或者细螺丝刀捅进光驱紧急弹出孔,轻轻按下,弹出光盘托架。出来就像这样!卡扣卡扣下面我们拆卸光驱面板,光驱面板共计有4个卡扣,其中两个是起到主要紧固作用,分别是上图的两个!卸光驱面板拆卸难度稍大,首先用一字3mm螺丝刀向内推这个卡扣,并向上顶,直至松脱。拆然后再去拆卸这里的卡扣。细节从细部图中可以看出,这里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不足以让卡扣产生足够形变,采用推顶方式比较难,不过没关系!撬我们用撬的,在卡扣右侧有一个大约4mm的空间,把螺丝刀伸进去,用杠杆原理轻轻的撬,让外壳产生一定形变,然后向外拉面板即可。搞定简单就是这么简单!定位把面板的卡扣对齐光驱位硬盘托架顶部的定位孔,按下即可,顺序无所谓,但要小心切勿折断卡扣。合适将拆卸下来的光驱固定件安在硬盘托架上,可以看到还是比较合适的。完成哈哈至此,硬盘托架准备完毕!材料下面开始硬盘的安装,这里是我机器的老160G日立硬盘,托架和4颗螺丝钉,都有用处!螺丝将四颗螺丝安装到硬盘上,不要拧死。螺丝孔这四颗螺钉是起到左右固定的作用的,看看硬盘托架里面对应的位置,有4个凸起(果然是山寨版,TP原装品可不是这种简陋的固定方式)准备装裁下一小块1.5cm见方,1mm厚的泡沫塑料,放在图示的位置,这里对应硬盘内部是磁头定位线圈的位置,不过无所谓,主要是为了垫一下硬盘,避免直接与硬盘盒接触,起到简单的减震作用。固定调整好螺丝的长度,最好不要让硬盘左右晃动,把硬盘放入托架中,向接口方向缓缓平推,把硬盘插入接口。快完工啦前面给特写的卡扣,安在这里固定硬盘,我们快要完工了。塞进去再就是把硬盘托架插回笔记本内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插回的过程中,由于形变与外形尺寸问题,可能会导致插不进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要用蛮力,多试几个角度和姿势,要温柔!老伙计好了,跟老光驱伙计合个影,说再见。BIOS现在就可以开机了,从BIOS里面可以看到两块硬盘,一块是新的5K500.b,500G。BIOS一块就是原来的5K250,160G。来看看简单的HD TUNE测试HD TUNE测试HD TUNE测试新买的5K500.bHD TUNE测试HD TUNE测试HD TUNE测试HD TUNE测试原来的5K250通过上面的图文,相信诸位朋友已经知道如何装硬盘托架了,比换显卡、换U容易多了,是不是? 【托架简单拆】在托架的选择部分,曾经提过不同接口之间需要转换的托架价格比较高一点,在本部分,我会拆开托架看个仔细。 从这张照片上看,托架上只有三个小固定螺丝,用十字00号即可拆开。三个小螺丝揭掉顶部的铝盖外壳把中间的ABS塑料部分拆下来,这里就是全部的东西了。接口看看最关键的部分,SATA转SATA的电路板,就这些东西,除了一个贴片电容之外,没有任何芯片,说白了这块电路板就是焊了两个SATA口的直连电路,简单的一塌糊涂,成本也就几块钱。电路板  再看看前面贴过的IDE转SATA的电路板,由于接口不同,有一枚控制芯片在上面,同时元件也更多一些,自然价格也就贵一点点,不过这块芯片的质量和效率会影响传输的速率,购买的时候了解一下用的哪块芯片,自己心里要有数。托架简单拆就到此结束,其实说白了托架里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以认为是需求和市场催生的产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总结】硬盘托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电脑配件,容易买,容易装,容易用,稍有动手能力的朋友就能买一个自己装上用,只不过在选择什么样的硬盘托架的时候,会有一些顾虑,希望看完这篇帖子,能够让有意向的朋友打消顾虑,买到合适自己机器的硬盘托架。 总结咱家虽然用了一段时间的F8,但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是很少,难免犯错,请各位朋友多多指正,特别是不同机型光驱接口的部分,不胜感激!在选购硬盘托架的时候,曾经向pixelshader朋友请教如何购买到合适的光驱托架,pixelshader很热心的帮助咱家提供了线索,这才有了这篇帖子的诞生,在写帖子的时候得到了华硕版版主lionamc的指导与帮助,在此特别向pixelshader与lionamc致以谢意。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驱ide转sat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