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六岁儿童睡眠时间晚上睡不安宁,老说怕怎么办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看看人家是怎么教育小孩子的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看看人家是怎么教育小孩子的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38|
上传日期: 10:43:4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看看人家是怎么教育小孩子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六岁孩子用多大被子
孩子晚上总踢被,用了睡袋也不行,还有啥好办法不?问题详情:天气冷了,闺女晚上总踢被子,第二天就感觉鼻子难受,有啥好办法,能让她老实睡?推荐回答:孩子踢被子很正常,大人也不可能晚上睡觉不翻身的。要孩子少踢被子,首先保证不要盖得过厚,太热会直接导致孩子踢被子。其次,可以给他穿上连体睡衣,肚子部分可以视情况戴肚兜,保证踢了被子不至于凉了肚子。再有,可以试试分腿式的睡袋,就如同盖了被子,随便踢翻。不穿睡袋的话,也可以结合一层棉的毛巾被,加上一床较大较厚的被子,大被子被踢了,毛巾被还是裹着。大被子够大的话,应该翻身也不至于全踢开。供您参考。孩子经常踹被子怎么办啊?问题详情:孩子经常踹被子怎么办啊?推荐回答:你好,你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1.夹子固定被子宝宝睡下后,用平时晾衣服的夹子夹住被子的4个角,分别与宝宝垫的床垫或毛巾夹在一起。用被夹固定被子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孩子翻身,否则孩子会睡得不舒服。2.选择好睡袋把宝宝装进睡袋就不用担心他踢被子了。建议妈妈们买那种袖子可拆卸的睡袋,可以随时改装成背心式睡袋,以适应各种睡眠习惯的宝宝使用。此外,别忘了检查领口看是否有细致的小护垫包住拉链,可避免拉链接触宝宝皮肤引起不适。3.大被窝套小被窝让宝宝睡在妈妈身边,为了避免不卫生,用一条小薄被子给宝宝准备一个小被窝,再盖上妈妈的大被子。和妈妈睡在一起,宝宝一有风吹草动,妈妈马上就能知道,照料起来很方便。4.枕头来保卫在宝宝的小床边塞上1—2个枕头,一来宝宝不能在床上打转翻跟斗,不容易踢掉被子,二来就算踢了被子,还有一层保护,不至于太冷。为了安全起见,宝宝的小床最好紧靠着妈妈。如果宝宝太小,还需预防宝宝的鼻子被枕头堵住。孩子晚上为什么老是踢被子?问题详情:孩子晚上为什么老是踢被子?推荐回答: 有的妈妈因为担心孩子着凉而给孩子盖得过厚过重,结果孩子睡得闷热、出汗,自然会不自觉地把被子踢开来透透风。  应该给孩子选择轻软的被子,特别是开着暖气睡觉时。  ★睡衣  “给孩子穿多些,就是踢了被子也不容易受凉”这样的做法并不好。穿得厚,不舒服,而且还容易感到热,就更可能踢被了。还有的孩子穿的是化纤面料的睡衣,面料不透气,孩子也容易踢被。  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穿透气、吸汗的棉质内衣睡觉。  ★睡姿  孩子睡觉如果喜欢把头蒙在被子里,或将手压在胸前,很可能会因过热或做噩梦而把被子踢掉,所以最好让孩子养成侧睡的习惯。  ★盖被方法  在为孩子盖被子的时候,不妨让他露出小脚丫,这样可以使他感觉比较舒服。如果他觉得凉的话,他会自己把脚缩回去。  ★睡眠环境  晚饭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入睡前,不要让孩子做剧烈的活动,也不要把他逗弄得很兴奋。在他睡觉时,要调暗房间的灯光,保持室内安静。不然,孩子会睡眠不安,手脚乱动,从而把被子踢掉。  ★特别提醒:及早治疗有关疾病  有些时候,孩子是因为某种疾病的影响而睡眠不安,进而踢被子的,比如患蛲虫病时,孩子睡觉时会因肛门瘙痒而不安,手脚乱动而蹬开被子;患佝偻病的孩子可能夜惊、睡眠不安及踢被。如果怀疑孩子患有这些疾病,父母应及时带他们去医院治疗。  如果睡眠中的不安定因素都已排除,可孩子还是顽固地踢被子,那么妈妈们不妨来点小技巧。  1.用被夹固定被子  被夹是一种带环套的夹子。用夹子夹住被子的角,将环套固定在床柱上,被子就不会被踢开了。注意,用被夹固定被子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孩子翻身,否则孩子会睡得不舒服。  2.松紧带固定法  取4根松紧带,分别缝在被子的4个角上,松紧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床栏的适当位置。这样,孩子即使将被子踢开,被子也会因为松紧带的弹性作用,马上又回复到原位,重新盖在孩子的身上。  取4根橡皮筋(或松紧带,有洞的),具体步骤见下图:  1)取一条橡皮筋    2)这样缝上    3)被子盖在脚的位置取两点缝上纽扣    4)完工,如图效果    有不少妈妈说屡试不爽哦!  3.使用睡袋  让孩子睡在睡袋里面,拉上拉链,孩子怎么动也不会把睡袋踢开。  4.将大毛巾裹在孩子的胸腰部  将大毛巾或浴巾折叠起来,裹在孩子的胸腰部,也可以用专门的护腹带。这样,万一孩子将被子踢开了,肚子也不会着凉。  5.使用踢被提醒器  有一种踢被提醒器,是专为家有踢被孩子的父母设计的。让孩子睡觉时戴上它,当被子被踢掉时,它会及时地感应到并发出报警声,提醒父母为孩子盖好被子。  防止宝宝踢被子,父母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在睡前不要过分逗引宝宝,不要恐吓宝宝。白天也不要让宝宝玩得过于疲劳。否则,宝宝睡着后,大脑皮质的个别区域还保持着兴奋状态,极易发生踢被子现象。  ②宝宝睡觉时被子不能盖得太厚,要少给宝宝穿衣服,不要以衣代被。  ③要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把头蒙在被里,手不要放在胸前。  ④蛲虫病也是引起宝宝踢被、睡眠不安的原因,一经发现,应立即治疗。  如果以上办法行不通,父母可以为孩子缝制睡袋。孩子睡着以后为什么总蹬被子?问题详情:一点也不热啊,被子就是盖不住,怎么回事呢?推荐回答:小孩子睡觉时,都有一个坏习惯———喜欢踢被子。有时候一整夜要为孩子盖被几十次,严重影响了父母的正常休息。每年冬季更令父母不安,生怕小儿因踢被后着凉感冒。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牵在此介绍一种简易的方法: 取一米长的橡皮筋(或松紧带),缝在棉被上端的两侧,缝制宽度与枕头相同,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床头螺丝扣上。这样小孩睡着后,翻身依旧自如。即使将被子踢开,由于橡皮筋的弹性作用,棉被马上又回复原位,重新盖在小孩身上。年轻的父母们不妨一试。 不少宝宝站不会站,走不能走,但是,晚上踢起被子倒是动作干净利落。而1~2岁的宝宝,运动机能已经发育,踢起身上的被子更是没商量。 上海桃浦新村幼儿园亲子班的一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宝宝好像孙悟空转世,晚上明明是头朝西睡下,早上起床,宝宝已经是180°的大调头,被子全压身下。这样能不感冒?她和老公只能夜里轮流“值班”,时不时地起来给儿子盖被子。好辛苦! 宝宝为什么踢被子? 白天玩得太厉害了,或者临睡前玩了刺激的游戏之类,睡觉也不肯安宁喽; 晚饭蛋白质吃得过多,食物太腻太油,肠胃负担重,不舒服,孩子就睡不安稳了,不断翻身。 盖得太热太重。 有的宝宝天生睡相不佳。 宝宝的床太大。 妈妈的误区1——让宝宝穿衣睡觉。 “就算宝宝踢光被子,也还有衣服保护着,就不怕他着凉了。”大多数妈妈都有这样的想法。一位儿保医生曾告诉我,最厉害的一位妈妈竟让宝宝穿3件毛衣睡觉。 上海市儿童医院前院长孙惠女士,是我国著名儿科护理专家,曾长期担任该院的儿科护理部主任,她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说: “对待宝宝踢被子,妈妈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让宝宝穿衣睡觉。据我的观察,越是让孩子穿衣睡,孩子越要踢被子,太热、不舒服是宝宝踢被子的第1原因。” 你想,且不说冷热,穿这么多衣服睡觉多不舒服,宝宝不会述说,只能本能地动来扭去,衣服是扭不掉的,倒把被子蹬掉! 穿衣睡觉不符合科学,弊端多多—— 1. 非常不舒服,孩子会睡不安稳,不信的话,妈妈自己穿上睡一晚试试。 2. 穿厚衣、紧身衣、不合体的衣服睡觉,会影响血液循环,身体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宝宝的发育。 3. 容易使皮肤的抵抗力减弱,增加感染皮肤病和感冒的机会! 4. 不利于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关键词:应该让宝宝脱衣睡觉。 妈妈的误区2——被子盖太多,温度过热。 怕宝宝着凉,妈妈的心理状态总是宁可给孩子盖厚一点、盖暖一点。少盖会冒着凉的风险,妈妈不敢。而实际上,恰恰是因为被子又热又重,宝宝才踢被子。 中福会托儿所的沈一平老师,多年带寄宿制小班,对婴幼儿睡眠问题颇有研究心得,富有实际经验,她认为: “孩子晚上踢被子的主要原因是太热。” 在中福会托儿所,寄宿制班的孩子们晚上踢被子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老师都是根据季节气温决定孩子盖被的厚薄。在中福会托儿所,冬季晚上的室温一般保持在15℃左右,孩子们盖1条中厚被子,加1条薄的晴纶小被。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一般还开着窗。 不过,同样的被子、同样的室温,班上有2的孩子却还是要踢被子,老师手一摸,发现孩子满头是汗。这2个孩子白天也比其他孩子穿得少,容易出汗,原来他们是属于那种特别怕热的孩子。晚上就让他们比其他孩子盖得更少,问题马上解决,踢被子的情况不再发生了。 关键词:太热是孩子踢被子的主要原因。 不妨参考一下其他妈咪的心得 上海和田路王旭(宝宝3岁):大被窝套小被窝 我是老辈传授的经验。让宝宝睡在我身边!为了避免不卫生,我用一条小薄被子给宝宝准备一个小被窝,再盖我的大被子。和我睡在一起,宝宝一有风吹草低,我马上知道,照料起来很方便。 上海建德花园钟蜜(宝宝2岁):开空调睡 我的办法很简单,晚上开空调睡觉。屋子暖和,宝宝盖不盖被子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然也有另外的麻烦,空气太干燥了,宝宝大便成问题。无奈之下,我只能再开一个增湿机,平时注意给宝宝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家人老是拿这事讽刺我,可是,我觉得,只要大人孩子能睡安稳,别的也顾不多了。 上海永嘉路黄翎纹(宝宝5岁):大人宝宝睡一个被窝 惭愧,我没有更好的办法,就让宝宝和我睡一个被窝。省事,简单,还其乐融融。2岁以后孩子很自然就自己睡了。现在孩子大了,好像也没有因此而变得粘人,老师也夸她挺独立的。 上海宜山路庄晓娴(宝宝2岁):小床边塞枕头 先声明,这不是我的发明,是同事教我的。在宝宝的小床边放上1~2个枕头,一来宝宝不能在里面打转翻跟斗,不容易踢掉被子,二来就算踢了被子,还有一层保护,不至于太冷。另外,宝宝的小床最好紧靠着妈妈。 专家推荐:给爱踢被子的宝宝用睡袋! 选择或自制宝宝睡袋的要诀—— 宝宝睡着舒服,能舒展双手; 大人照料方便,上下要有开口; 面料轻软,宽松适当,翻身自如; 避免过厚,薄睡袋外加1条薄被子比较合适。 市售宝宝睡袋的种类 1. 脱卸式:袖子可拆,随时改装成背心式睡袋以适应各种睡眠习惯的宝宝使用。 2. 背心式:符合宝宝的心理和习惯,能让宝宝舒展双手,同时保护了腹部。 3. 前开拉链:领口有很细致的小护垫,避免拉链小扣接触皮肤引起不适。孩子几岁可以自己盖被子?问题详情:孩子总踢被子,有的时候睡的比较沉,没给孩子盖上,起来发现孩子自己冻得缩个小团,孩子几岁开始会知道冷了自己盖被子?推荐回答:我是四个孩子的妈妈,大的闺女和儿子是龙凤胎,现在四岁了,小的双胞胎女儿才两个月,他们两个大的现在都是单独睡,自己盖被子,而且挺好的,我觉得习惯最重要,婆婆一开始不愿意怕冻着她的孙子,可是我不乐意让孩子给他们睡,公公还吐痰,所以我就让他们两个自己睡,现在挺好的,我和老公晚上管两个小的!!!冬天用什么被子好?推荐回答:首先感谢邀请!我们小时候盖的就是棉花做的普通棉被;虽然现在各种被子盛行,但是棉花被由于透气性好、可翻新、贴身舒服等优点,受到大家特别是老年人的喜爱。冬天盖上棉被感觉踏实,也有种怀旧情结。除了棉被以外还有人造棉被,这种人造棉被要轻的多,松松软软的,但是不大好洗,质量也不一样。价格高的自然质量就好,而价格低的自然质量也就差点,一些黑心老板用劣质絮状纤维造成的黑心棉,虽然价格较低但对人体呼吸道,皮肤有很大的刺激,所以购买被褥千万不要贪图便宜。另外,市场上还有羽绒被和蚕丝被,质量上乘的羽绒被蚕丝被蓬松柔和、触感非常好,但是价格较贵;一床被子三五千元,甚至过万也屡见不鲜,消费群体一般是高端人士,不过虽说价格高,但是性价比也高,年轻人比较喜欢。成都9岁女孩用学校教的方法火海逃生,父亲跳窗死亡,你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吗?问题详情:成都金堂县金龙镇街道上一处民房突发大火,房内一个9岁女孩“照老师教的”躲进湿被子,隔绝了大火产生的有害气体,为自己争取了获救的机会,随后被进屋营救的消防员救出火海。小女孩说,用湿被子盖头的方法是学校老师教的。其所在小学的老师说,该学校开设了安全教育培训,其中包括火灾逃生培训。推荐回答:极度重视,我家闺女(8岁半)按她姑姑的话说就是她把她的小命不知道看的多金贵。因为我自身的工作关系,我对火、电、人三方面的安全极度重视,大概是2011年,我在郑州万达广场的店开业,时值万达广场消防演练,带着员工体验了一把(后面每年都参加了,同时也要求全体员工必须参加),当时消防真的在广场内放烟雾弹,突感闺女也必须了解保命的基本技能(当时她2岁),后期就开始有意识引导她重视安全性,一开始是在幼儿园时期去参加消防活动,然后逐渐拓展到电、刀、行、人等多个方面。看到这个问题,我回忆了一下她目前安全意识的状态和技能,基本上总结如下:1.懂灭火知识,知道油锅着火,电着火处理步骤和原理,这些是消防队参加活动学的。2.知道火灾逃跑路线、方式,会看逃生指示标志,小时候带她旅游时在酒店玩过找出口的捉迷藏游戏3.会使用灭火器材,知道家里灭火器放置位置(家里有个地方放有灭火器、面罩、手电和毛巾),两年到期后灭火器没有补粉而是去野外实验使用了,目前用了2次,好玩啊(不过她捏不动,负责拉保险和提管子)。面罩就不谈了,当初刚学会时碰到一个来家里的好朋友就拿出来带上显摆一次,知道吗?这东西可以防止咳嗽和烧头发。等她没兴趣显摆后,已经学会了。4.知道火盆、土灶(老太爷家有,过年回去体验过)的危险性,知道一氧化碳中毒5.知道车里的消防用具在哪,理解车落水是打不开车门的原因(虽然没有落过水),知道被困要从天窗或者救生锤脱离6.在任何交通工具上都会主动全程系安全带后面的就比较奇葩了7.走路无意识会避开井盖,并且会指责我踩井盖,有时我也会无语8.走路不会走到马路上(怕车撞),不走房檐下(怕坠物),不走马路沿边(怕车冲上来),只走人行道路中央9.会用电,知道拉总闸,会用试电笔和万用表,拉闸后会先测量再触摸。这是跟我学的,我做她看,久而久之就习惯了10.会用刀具,知道有跌落风险11.过马路必须红绿灯,而且,不跟我在一起时她会左右换边,这是有次她和我表姐出门时我表姐发现的,然后问她为啥一会左一会右?,她说:爸爸说了,万一有个车撞过来,旁边的人可以挡一下。当时把我表姐气的无言语了,回来把我嚼了一通。12.弄丢父母时她不会大哭,更不会跟人走,会不动声色找穿制服的,现在进化到会借别人电话打电话给我最后一点估计最奇葩会急救(可能现在力气不够),我要她护士长姑姑教的,知道如何探颈动脉,看口腔异物,知道胸压手法和频率,知道压哪,知道人工呼吸说了这么多,明白为啥她姑姑说她,她把她的小命不知道看的多金贵了吧,因为有个奇葩的爸爸,不过,也许有时真有可能救她一命呢,不是吗?
郑重申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抓取筛选后自动生成,非人力所为,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点击右上角[侵权举报]按钮维权,我们将立即进行处理。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高宁大夫本人发表
6岁的孩子了很难入睡
状态:就诊前
给孩子补充点鱼肝油试试。送货员J0430手机
高宁大夫通知通知:大家好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高宁大夫通知通知:湿疹该如何护理?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高宁大夫通知通知:预防疾病,走在前面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疾病名称:6岁孩子入睡难&&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需要带到医院去看吗?
病情描述:近期我孩子(6岁)睡觉前脑子一直自我编故事或不停的说话,有时说动画片,有时是自己想的事情,有时是以前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根据我孩子自己的意思就是脑子停不下来,思想非常活越,入睡很困难。...
疾病名称:6岁的孩子了很难入睡&&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宝宝现在5周岁半,越来越难自己入睡,昨天晚上没去管他,2点钟了还没有入睡。平常活动量都是很大的。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因这方面的问题目...
疾病名称:入睡困难&&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1.小时候睡眠时间就比较短。从5岁开始入睡时间就越来越长。现在晚上经常要到11点后才能睡着,经常我们都睡着了他还没睡着,即使提前到...
疾病名称:胃口小,大便干燥,容易感冒咳嗽&&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孩子6周岁,从两岁开始大便基本都是干燥颗粒状的,吃饭跟吃药似的,吃两口就不想吃,指甲有白痕,黑眼圈严重,入睡困难,容易感冒咳嗽
疾病名称:孩子入睡困难什么原因&&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医生帮助孩子怎么样百很好入睡是不是有神经有问题
病情描述:孩子每次困了都很难入睡~睡着之后都哭很难入睡
疾病名称:抽动症&&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有办法缓解一下抽动症入睡困难?
病情描述:男,6岁4个月。十二月初去您那里看过,开的智力口服液和硫必利等药物,最近晚上孩子入睡困难,身体仍然不由自主抽动,非常急躁。请问入睡困难是否有办法缓解一下,感觉孩子特别痛苦
疾病名称:入睡困难,,精力难集中,学习下降&&
希望得到的帮助:病情是否严重,该怎么治疗?
病情描述:医生好,患者 从小就瞌睡少,入睡困难,小时候冬天易发烧,感觉身体弱,平时不吃零食,就吃主食米饭面条,九岁左右,身高130厘米,体重24千克,偏瘦,性格内向胆小,和其他同伴玩不到一起,但对...
疾病名称:晚上入睡难&&孩子11岁入睡难&&入睡难&&
希望得到的帮助:能否看心理解决
病情描述:男,11岁。孩子从今年过完年开始入睡难,做过脑部检查没问题,建议看心理,现在正在找心理老师做沙盘辅导,从做沙盘后按老师要求那天晚上读书陪伴可以在半小时内入睡,但是只要家长不陪伴还是睡不...
疾病名称:入睡困难&&咳嗽&&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孩子刚6岁,最近一周入睡非常困难,而且基本都是上床要1、2个小时才能睡着,胃口一般,翻来覆去的,而且非常容易醒,不知道是习惯问题还是有些病理上的问题,有点愁人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高宁大夫的信息
新生儿母乳喂养指导,0—1岁婴幼儿辅食的添加;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保健及系统管理,对溢奶,惊厥,婴幼儿便...
高宁,女,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学士学位,从事儿童保健专业十余年,完成复旦大学护理研究生课程班。先后工作...
高宁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小儿营养保健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儿童保健科
副主任医师
儿童保健科
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
中铁四局集团中心医院
儿童保健科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
副主任医师
西安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共11590个阅读者,15条回复 |
发表时间: 20:34
强烈推荐教育父母专用书籍:《赏识你的孩子》 &&
九五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60-1.html
你是否曾经抱怨父母对你的方法不好?
但你是否想过,这些是可以改变的?
父母可以教育孩子,教孩子怎么成为好的孩子。
孩子为什么就不可以教育父母,教父母怎么成为好的父母呢?
我们是头一次跨越20岁,
而父母一样是头一次跨越50岁。
大家都没有经历过,都在学习嘛!
那么,就让我们来教会自己经验不足的父母吧:
一位心理学家到一所中学做调查,他让学生每人说出自己的优点。想不到谁也说不出来。这位心理学家以为孩子是不好意思说。再三启发动员,孩子们还是说不出。当然孩子不可能没有优点。心理学家换了一种做法,让同学们互相说他人的优点,果然就说出了不少条,问被说的同学,大体上也能得到认可。为什么他们自己说不出呢?这位心理学家找同学个别了解,他们说,平常听见父母说的话净是:“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都不会?”“你看某某的孩子那一点多好!”“我小的时候比你强多了!”还有一些更难听的话。很少或者基本上没有听到过父母说孩子有什么优点。在一片责怪、不满之声中,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想不到自己还有什么优点了。
一般来说,父母没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对孩子的指责、不满主要是从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又对自己的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开始的。人各有长短,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可能有某些方面的短处,也必然有某些方面的长处。要把所有的长处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是不切实际的、做不到的。即使是长处的那一点,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也总有可能有人更胜一筹。永远绝对的世界冠军、世界纪录也是不存在的。可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人人都想“出人头地”,别的人怎么办7他们也想“出人头地”,结果还是同别人差不多。在中国的传说中,龙生九子,九子也各有不同的形象和能力。有的能呼风,有的能唤雨,有的力大无比,有的食量惊人。如果对这九个龙子各以它们不具备的本领要求它们,责怪它们,而不发挥它们的特长,这九个龙子也都不能成材,何况我们的家长们多数自己也还不是“龙”。
现在大家重视教育,这是好现象。但是人们对教育有种种误解,其中之一就是以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出被教育者的不是,就是不断地敲打。所谓“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其实只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在大自然中,人同其他动物相比,没有马跑得快;没有鸟的翅膀,不能高飞;没有鱼的腮,难以持久潜水自由游泳;负重能力不如蚂蚁;皮厚不如牛,嗅觉不如狗;视觉不如猫;爪牙之利更不如虎豹豺狼,弱点可谓多矣。如果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天天自责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认定自己是最劣等的生物,人早就完蛋了。所幸从我们的老祖宗开始就不是这样做的。人发挥了自己制造工具的能力,从而发展了思维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群的能力,终于成为万物之灵,成为主宰地球的主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会责怪牡丹为什么不香,梅花为什么不如牡丹花朵大,葡萄藤上为什么不挂西瓜,荷花为什么不能长在陆地山冈,而是各尽其天性,发展它们的长处,于是才有这万紫千红的世界,百花争妍,美味纷呈。惟独轮到看自己的孩子,总觉得他处处不如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期望值过于单一,要求每一朵花都开成牡丹,自然多数的花朵都成为不合格产品。再有就是期望值过高,要求达到目标的速度过快。小草不能成为参天大树,大树也难以速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只能扼杀正常生长的生机,从而往往断送可能达到的辉煌。周弘的不幸在于他的女儿聋哑,周弘的成功在于他不轻言放弃,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前进,克服一切困难地前进,不断地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他把这个方法推广到教育其他的孩子,也同样取得了成功。
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分寸应当适度,实事求是,不宜过分夸大,尤其是不可只讲这一个片面。孩子的成长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缺点和弱点的克服,只有调动和依靠孩子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点和弱点的目的正是为了发扬长处和优点。忘记了这个目标,孩子就会感到一无是处,失去前进的信心,结果是缺点和错误也难以得到克服。
实际生活是十分复杂的。有些缺点和错误之中往往包含有合理的内核。有时长处和优点,可能暂时未能找到正确的表现形式。这些都要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细心地加以体察。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如果目标不可能达到,或者孩子自认为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努力的动力。所以,赏识孩子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为孩子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而目要善于将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可实现的目标,以保持孩子的自信力。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励,加以强化。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障碍的强大动力。人生的道路充满着各种艰难险阻,“不如意事常八九”。应当帮助孩子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人才的成长更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是人生又应当是快乐的,不能以吃苦为目的。片面地强调苦读、苦学、苦干,不容易为孩子接受,更不可能有持续的动力。重要的是使孩子从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的愉悦、收获的愉悦、达到新境界的愉悦、战胜自我的愉悦。奋斗本身就是其乐无穷。有了这样的感受,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各种艰难困苦就都不在话下了,就都会成为“玉汝于成”的条件。能够笑迎困难,笑迎挑战,含笑去克服自身的弱点和缺点,自然能够勇往直前地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普通的凡人,不是神仙,也不可能超凡入圣。其实所谓的圣人也不过都是凡人,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比较杰出的成就而已。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赏识,可以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创造条件使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被扼杀,从而达到一般情况下似乎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但是绝不是无限夸大孩子的潜力,为孩子设置“超凡入圣”的目标,更不是为了让孩子付出太苦太累的代价来给家长的脸上增光。因此,赏识也应当恰如其分,有多少说多少。更要注意到,在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同时,让他看到新的目标,产生征服的愿望,让他来不及骄傲。我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们顺其自然,让这些“材”长得好,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够发挥的一份作用,他在社会上就会有自己应该占有的一席地位。每一个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融入到社会整体的努力之中去,就会汇成历史前进的浩浩荡荡洪流,人类的幸福就会与日俱增,这是确定无疑的。
当今中国,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世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时代、远离了大自然……学校本应是知识的海洋,学校生活应使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有智慧之光,而现实的学校生活却往往导致: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上学前个个都有“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上学后却往往被“坏孩子”的自我感觉替代了。求知本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多数上学后的孩子却感到学习是一种无尽的苦难。结果是,在独生子女本应享受最美好的童年的岁月里,却演绎着一幕幕人间悲剧。浙江金华的徐力弑母事件仅是一例典型的例子罢了。
有没有一种让所有孩子像追蝴蝶一般,如痴如醉、留连忘返的教育方法呢?有!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更有趣的是,它是所有家长本来就有,却未曾发现,都本能地使用过,却又无意中遗忘了的教育方法。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个家长都曾经是追蝴蝶教育的大师,每个孩子都有着一段如诗如画般的追蝴蝶的成长经历。我――一个普通聋童的父亲,就是发现这种教育方法后把我那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说,震耳雷声都听不见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并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聋童。更令人鼓舞的是,把这种方法引入健全儿童的教育实践后,让许许多多所谓“差生”、“后进生”的命运产生了飞跃的变化。
经过18年的生命体验,我们已把追蝴蝶的教育方法提升为赏识教育,它的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家长却一味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形势一年一个样,而家长的教育观念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样,能培养出面对 21世纪激烈竞争的新型人才吗?!时代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已显得刻不容缓。心灵饱受创伤、在分数线上苦苦挣扎的孩子多么渴望父母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与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幼小的生命中。不会开发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和人类自身的遗憾。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孩子的成长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父母应该为他们多喊“加油”、高呼“冲”,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科学的成才观,不是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而是给孩子一个更加美好、充实和难忘的童年,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来越坏。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小题大作、无限夸张,逐步形成燎火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这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这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这是让所有孩子欢乐成长的教育,这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自然的教育。
说到这里,许多家长大概已渴望知道这“追蝴蝶”式的教育方法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家长都曾经拥有,应该如何运用等问题了吧?此时,我多么希望你也能化作一只美丽蝴蝶,在我――一位普通父亲心路的花草丛中翩翩起舞,分享我生命成长的无限欢乐。
第一章 面对生命,讲述一个故事
残酷的诊断书
周婷婷生于日,迎接她的世界是有形无声的半个世界。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世界却死一般地沉寂。婷婷的耳聋是先天性的,一岁半时因发烧打了一针庆大霉素,犹如雪上加霜,导致双耳全聋。当时我站在女儿的背后,无论怎么大声呼喊:“婷婷,婷婷。”喉咙喊哑了,双手拍红了,她都没有任何反应。为了治疗,我背着女儿到处寻医找药,都说是不治之症。最后拖着一丝希望,来到上海一家著名的耳科医院,病历我至今还保留着,上面写着:脑干电位检查显示:双耳全聋。一个上午检查的另外十几个孩子都有一点残余听力,惟有婷婷双耳全聋。“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我想从一缕温暖的阳光中得到一丝安慰。“没有办法。”医生斩钉截铁地回答,黑暗吞没了一丝光亮。“针灸行不行?”我不想放弃。“只会增加无谓的痛苦。”“我女儿的出路在哪里?”“双耳全聋的孩子在全世界都属康复禁区,她今后推一的出路只能是上聋哑学校!”我感到最后一道防线沏底崩溃了,天昏地暗。医生的讲话像一道无情的利剑,把我们这个年轻的家庭逼到绝望的悬崖边。天地茫茫,路在何方!没有灵魂支撑的天空寂静无声,失望挫平了我敏锐的心灵,在上苍面前我低下了头。由于做父母的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女儿3岁前的时光是在孤独和泪水中泡大的。
“哑巴”白雪公主
当时,幼儿园里别的孩子嬉笑欢闹,婷婷却无法与他们交流,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一边,看着小朋友玩,一心盼望着爸爸早点来接她。在接送女儿时,许多孩子只要看到我这个心事重重的爸爸,都会一个声地喊道:“小哑巴的爸爸来了。”这八个字像冬天里呼啸的寒风一样刺耳尖锐,令我心如刀割。女儿小时候长得漂亮,幼儿园老师给她起了个美丽动听的绰号――‘白雪公主”,但加了一个令人心酸的定语――“哑巴白雪公主”。我想呐喊,但微弱的声音淹没在世俗的空气中。
幼时婷婷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很自卑,在幼儿园里想小便也不会表达,憋不住时就尿在裤子上。春夏秋的季节比较温暖,到寒冬腊月,我上班时忧心如焚、担惊受怕,挂念着可怜的女儿。下班后我冲刺似地奔出厂门。接到女儿的第一个动作:先摸女儿的裤子,如果裤子湿了,我的心也湿了。骑车带她回家的路上,我泪如泉涌,寒风吹在女儿蜷曲哆嗦的身上,仿佛万箭穿心。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抹眼泪,女儿不小心从车上掉下来,头栽地,满身泥,哇哇的哭声引来路人的侧目观望。路人哪里知道我们的真实情况,一起围过来嘲笑我这个糊涂愚钝的父亲。当时,悲伤、孤独、无助、羞愧交织在一起,不知是什么滋味,仿佛掉进冰窟,没有依靠,没有温暖。回家后,我脱掉女儿的衣服,把她浑身上下洗干净,没有暖气,就用我的身体给她取暖。辛酸的眼泪一滴一滴掉在女儿娇嫩的小脸上,女儿用一双无比困惑的眼睛看着爸爸。
人生之苦,莫过于看不到一丝希望。无尽的苦难把婷婷妈妈的身体也拖垮了,长期病倒在床上。于是,异常沉重的担子压在我一个人肩上,精疲力竭的我在苦苦寻找着精神支柱。
渴望女儿喊"爸爸”
我曾经对我最要好的朋友说,哪怕一把大火把我的家烧得精光,只要女儿能喊我一声爸爸,我就心满意足了。夜晚睡不着觉时,我就坐在女儿床边,默默地欣赏着女儿美丽动人的小脸。看着看着,脑海里就浮现出婷婷化成嫦娥奔向寂静无声的月球,她想返回到充满生命力的蔚蓝色地球,想感受风的呼唤、鸟的呢喃、树的喧哗,但没有回应……月球虽美,却浮在太空中。她不能脚踏在大地生活,被抛入另一个世界,孤寂、凄凉的无声世界会陪伴她一辈子!我怎么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所以,我经常做的梦是女儿张开小口喊我“爸爸,爸爸”, “婷婷,婷婷”我热烈地回应着,一阵惊喜,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然后紧紧地和女儿拥抱在一起……我知道梦不是真的,但我希望梦能长一些,因为在梦里我流下了欢乐的眼泪。虚幻有时会化解冷酷现实的压力。
我要做中国的“大岛茂”
就在我们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之际,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幸子因患不治之症离开人世,但她不是痛苦而是含笑离开人间,圆满地走完了人生之路。她的父亲大岛茂坚强而勇敢地面对考验,对女儿付出了无尽的父爱。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抱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边看边流泪,渐渐地感觉到有一股力量在涌动,在凝聚,在升腾。幸子的父亲大岛茂付出了感天动地的爱。我想女儿虽失去了听力,可我珍惜女儿的生命,生命是最可贵的,最美好的,世上还有比生命和爱更宝贵的吗?我发誓要用自己沸腾的父爱,为婷婷打开有声世界的路!即使不能成功,女儿长大后也不会抱怨我――这个为她历经磨难的老爸。
从此我带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路,一条充满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路很长很长……
记得有一次,在为女儿寻医找药的路上,大雨滂沱,寒风呼啸。我肩背着虚弱的女儿,手提着沉重的行李,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每一步都异常沉重、艰难,脸上流下的连自己都分不清是汗水、雨水还是泪水?身后的脚印,仿佛记载着人生的悲壮。从婷婷三岁开始,我带着女儿定期到上海一家部队医院治疗,用针灸电疗的方法试图让女儿复聪。在耳朵周围十几个最疼痛的穴位,如听灵、听宫、听会、耳门等扎了近万针。当十几枚银针扎进耳穴一寸多深时,难以忍受的剧痛使女儿在我怀里拼命挣扎,我不得不用双手紧紧箍住女儿的双臂。看到女儿痛苦的表情,我心如刀割。只有单腿跪地,以求苍天动容。谁能救救我可怜的女儿,听障儿童的出路在何方?
一天临睡前,婷婷妈妈把女儿搂在怀里边用手比划着说:“婷婷,明天的针灸不能动!再动的话,针就扎不准,耳朵就治不好,那爸爸妈妈多着急啊。总这么心急,就容易得病离开人世。那时,你一个人就要像三毛哥哥一样到处流浪,多可怜啊!”婷婷听了这话,挣脱妈妈的怀抱,一头扑倒在床上,嚎陶大哭。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擦干眼泪:“爸爸妈妈,明天针灸我保证不哭。”
一个孩子的誓言能当真吗?
第二天奇迹出现了,轮到她扎针时,她把我推到一边,自己坐到椅子上。而以往都要我拉她半天,才肯坐上去,当银针一根一根地扎进去,婷婷用手紧捂着嘴巴,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只见两行热泪籁籁地往下流。房间里静得听得见心跳,所有的人包括医生都被感动了。扎完针,她一头扑到我的怀里。“爸爸,我有没有动?”
“没有。”“我有没有哭?”“也没有。”“爸爸妈妈,那你们不会死了吧?”“不会!”“那这是什么?”她抹了一把眼泪。“好孩子,这不是泪,这是水! ’此刻我已是泪如雨下。
非凡的毅力没有让梦凋谢。终于,女儿恢复了一点听力。与正常孩子相比,微不足道,而且这点听力无法持续,过段时间又逐渐消退,但在五年的针灸过程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耳朵虽未治好,无意中却让我找到了一个教育宝藏,女儿从此踏上了一条我们为她铺设的教育之路!
第二章 十年一剑,踏出一条足迹
每一个发音都要千锤百炼
心中的源泉,眼里的泪水,泪水中闪烁着平凡人的期冀和渴望。自从女儿诞生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婷婷成了生活的中心。我成天在失望中追求希望,在痛苦中追求快乐。婷婷那天真无邪的笑容曾化解了我心中无比的痛苦,清澈明亮的眼睛透出智慧的曙光。当她胖乎乎的小手在空中晃动飞舞时,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犹如呼吸一样实在。
生命的残缺,更衬托出生命的可爱。我经历的挫折、苦难、失望,在可爱幼稚、生机勃勃的生命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我愿付出我的一切,为我的女儿!女儿的启蒙教育分为三个阶段,起步、追赶、超越。在起步阶段我与其他聋儿家长一样,采取强化的办法,教女儿发育。说话是女儿的弱项,就弱补弱,何其艰难!
我们教她喊“爸爸妈妈”,教了成千上万次,可婷婷还是只会嘴巴乱动。听到女儿喊爸爸的梦,让我苦等了许久。当时婷婷奶奶的家住在火车站旁边,奶奶一见火车开过就教她发“O”。数不尽的列车南来北往,可从停停嘴里发出来的却还是“e”。傍晚我从奶奶那儿接婷婷回家,骑着车我反反复复指着路灯,一路走一路在女儿耳朵边上喊“啊,灯……”,骑 40分钟喊40分钟……茫然、沮丧、焦急盘踞在心里。有了一点听力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婷婷终于会开口说话了。女儿每发一个音,都极其艰难,要历经千锤百炼,正常孩子轻而易举就能发出哥哥的“哥”字,女儿却苦练了近三年时光。
一声“饼干”带来智力曙光
当婷婷含混不清地说出“鼻子、嘴巴、耳朵”等最基本的词时,早已错过了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段,并且已经习惯于使用手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样用手比划一个圈,早晨表示鸡蛋;中午表示饼干;晚上表示豆沙包。她不知道说话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样下去,她只能永远是个哑巴。于是我们决定采用“食物刺激法”,也就是用不说话不给食物的方法来刺激她说话。一天中午婷婷午睡后,习惯性用手比划一个圆,要吃饼干。奶奶就是不给她吃,抱着饼干筒坐在孙女的对面。“饼干!婷婷说饼干。”奶奶想让婷婷开口。婷婷就是不说,喂喂呀呀地抗议着。“不说就不给吃。”奶奶固执地一遍遍重复着“饼干、饼干”。于是,一老一小便‘对抗”起来。奶奶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遍……二遍……二十遍……三十遍……婷婷是欲哭无泪,奶奶是老泪纵横。奶奶多想把饼干递给可怜的孙女,可一想到她的将来,手又缩回去了。整整对抗了40分钟,婷婷的喉咙里终于发出了两个含混不清的音“布――单”。石破天惊!奶奶立即递给她一块饼干,婷婷的眼睛一亮,一连串地发出“布单,布单”。奶奶激动地把孙女搂在怀里,给了她一堆饼干。“眼睛一亮”在教育学上称为智力曙光,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开窍”了。女儿终于开窍了,她朦胧地意识到了用口语交流的意义。
至此,女儿终于迈出了通向有声世界的第一步,犹如春天里破土的一株嫩芽。半年后,她由一个字不会说发展到了会说“阿姨再见”。
“母语玩字法”
几年前我曾经想过,如果女儿哪一天喊我一声“爸爸”,我能高兴得满地打滚。如今,女儿不仅会喊爸爸,还能完整地说四个字的短句了,天下还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吗?和她的过去纵向比较,我们全家欢欣鼓舞;但和同龄孩子作个横向比较,我们的心又悬在了半空。同龄的健全孩子,不仅口齿清晰,而且能说会道,可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了。我的女儿按照现在的速度,老牛拖慢车,何年何月才能赶上正常孩子的水平啊?!如果就说话教说话,即使24小时不睡觉,女儿在口语上也只能永远是个弱者!
新的焦虑孕育着新的企盼。我觉得有一双无形的手,推动我不断地向前。“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人有时就是不知足,总是在不停地为自己提升目标,而社会的进步都缘于这种个体的提升。因此,我领着女儿走入了教育的第二个阶段:追赶同龄小伙伴。我从女儿明亮的眼睛中得到启发。口语不行,为什么不能先发展书面语言。语言除了口语,还有书面语。我想女儿耳朵听不见,眼睛却看得见。因为医学上的代偿功能,聋人的眼睛往往特别敏锐。为什么不能用书面语与口语、说话与识字同步的方法来教育婷婷?于是我把这一想法付诸实践,并称之为“母语玩字法”。我的做法是:把对女儿说的话随时写在墙壁上、地上、纸上,甚至女儿的手心手背上,并且始终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像春风吹过大地,永不回头。我把女儿带到了大自然中,带到了生活中,对她感兴趣的事物,我把该说的话都写给女儿看。她笑我们就写“笑”,她哭我们就写“哭”。她看星星我们就写“星星”,她指月亮我们就写“月亮”。语言直接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并且从来都不强迫女儿非得把那个字认会。也正是这种无为的状态,使得女儿对文字发生了兴趣。每次带她出去玩,她和我的手心手背直至胳膊上,都是“披文戴字”。
记得有一次,婷婷母亲出差,我们去车站送行。火车起动时,婷婷喊着“妈妈,妈妈”,边跑边挥手,眼里闪着泪花,我不失时机地抓起她的小手,写下“依依不舍”四个字。这个成语会定格在她的潜意识中,一辈子也无法忘记。
为纠正女儿的发音,盛夏酷暑的天气里,我为女儿赶制了一套卡片式正音词典,有一千四百多个词汇,每天都纠正她的发音,从而使女儿掌握了发音的规律,终于说出了一口别人能听得懂的普通话。孩子的潜能真是大得惊人,六岁时,女儿已经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能读一般的儿童读物。她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她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女儿终于在书面语言上成了强者,她以强者而不是弱者的姿态回归到了有声世界。实践使我坚信,在生活中、在说话中“玩字”,每个孩子在学龄前都会像学说话一样轻松地学会阅读。
“大老虎”来了
女儿在玩字中,曾经发生过一个小故事。一天早晨,我和婷婷的妈妈晨练回来。走到家门口,听见婷婷在屋子里哇哇大哭,我们大惊失色,匆忙掏钥匙开门,才发现忘带了。如何打开一个聋孩子的房门呢?喊叫,她听不见;砸门,又当心吓着她,不知所措时,想到了婷婷亮晶晶的眼睛。于是,汉字改变了尴尬的局面。房门打开后,一家三口相拥而泣。
后来,婷婷写了一篇《童年的回忆》的作文:我五岁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天早上,我被噩梦惊醒了,起来东张西望,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我又跑到别的房间去看,爸爸妈妈还是不在。我吓得哇哇大哭,边哭边喊:‘爸爸,妈妈!”忽然发觉有“咚咚咚”的敲门声,我以为大老虎在敲门,更加惊慌,哭得更厉害了,还一边哭一边喊:“大老虎来了!大老虎来了!”接着又发觉“哗啦”一声响(原来是爸爸把玻璃打碎了),我以为大老虎从窗户上窜了进来,吓得急忙躲进棉被里。我扒开一个小洞偷偷地看,发现大老虎没进来,就爬起来继续哭,哭得精疲力竭,泪流满面。这时,突然看见墙边伸进一根竹竿。竹竿上挂着一张纸条,我以为大老虎衔着竹竿进来了,又仔细一看,纸条上有字。只见上面写着:“婷婷,外面不是大老虎,是你的爸爸妈妈。请你下床开门好吗?”我看后半信半疑,就悄悄地探头一看,果然是爸爸妈妈站在窗外。我急忙穿上妈妈的拖鞋,跑去开门,门前的地上全是碎玻璃,就小心地去开了门。爸爸妈妈走进屋里,扑上来和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大家都激动得哭了。但这时流下的不是酸楚的泪水而是欢乐的泪水。
在寂寞的无声世界和快乐的有声世界之间,连接着一根知识和文字缆绳,女儿顺着这根缆绳,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终于来到一个充满光明和欢乐的有声世界。女儿在文字世界里,汲取着养分,发展着思维与想像力。方块字的神奇与奥秘,极大地开发了女儿的心智。回顾对女儿的这段教育历程,至今仍令我有一种生命升华的激动。
赏 识 你 的 孩 子
(国家教科所特聘家庭教育专家,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
序 赏识的学问
第一部 面对生命讲述一个故事
第二部 十年一剑踏出一条足迹
第三部 无心插柳发现一个宝藏
第四部 快乐成长出现一个奇迹
第五部 解开谜团悟出一个原理
第六部 渴望拥有满足一种需求
第七部 心态回归需要一种反思
第八部 雨过天晴走出一种误区
第九部 一通百通达到一个目标
尾声 穿越生命的历程
把作者放在最后,是不想给这么好的文章套上官方的印章。并非对作者不敬,希望作者能谅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1:12:01编辑过]
----------------------------------------------你好,我叫刘鑫。
――O(∩ ∩)O... ... 向奋斗在生活第一线的兄弟姐妹们致敬!
回复时间: 20:35
父女命运变奏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年时间转瞬而去。命运变化的结果是――应该百分之百上聋哑学校的婷婷,不仅没有上聋哑学校,而是进了普通小学,而且连跳两级,成为全国十佳少年。而我――一个老三届毕业生,工厂技术员,一个与特殊教育学校毫不相干的父亲,却调进南京聋哑学校当了副校长。父女命运产生戏剧性的变化!为什么父女命运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呢?因为我在教育上开窍了,对女儿刻骨铭心的爱使我经常思考女儿的教育问题。
传统的家长制方法,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再加上应试教育空前残酷的竞争环境,我发现许多健全儿童已经给压得奄奄一息,喘不过气来。我双耳全聋的女儿用这种方法,肯定是死路一条!我绝对不愿意以牺牲我女儿童年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她的所谓成功。我多么希望女儿在成功的同时,有一个幸福、美好、欢乐、难忘的童年。每个人只有一个童年。我想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方法?在浩瀚无边的丛林里,我仿佛在寻找传说中的蝴蝶。辛勤的汗水滴在茫茫土地上,青山绿水伴随一颗痴迷的心。终于,在丛林里踏出一条足迹,看见了蝴蝶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在爱的海洋里,在和女儿学习、游戏的天伦之乐中,我发现了我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方法,用这种神奇的教育方法,我把女儿由哑女培养成所谓的“神童”。教育女儿的传奇经历,令我激动,生命像火一样燃烧,后来我把这段教育历程概括成两句话:不幸跌了一跤,有幸拉了一宝。即不幸生了一个残疾女儿,有幸发现了一个教育宝藏。
大家肯定关心,是什么灵丹妙药让一个听障孩子成为正常孩子也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童”?我讲了以后你们一定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是一种最神奇、也是最普通的方法,一种最新鲜、也是最古老的方法,是我们家长本来就有、却没有发现,本来使用过、却无意中又遗忘的方法。所以,我经常对家长讲“父母曾是教育家,捡回您遗忘的宝藏”。从你自己身上挖掘你曾拥有的宝藏,你的孩子一定会有欢乐、美好的明天。
第三章 无心插柳,发现一个宝藏
父母用爱“摧残”孩子
经过起步和追赶阶段的实践,我对教育着迷了。迷到什么程度呢?吃饭在想,走路在想,连睡觉都在想,一想到好的方法就马上把它记下来。我思考着一个永恒的主题:怎么把学习变成玩?怎么使学习比玩更有吸引力?因为孩子最爱玩!每当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取得成效后,随之而来的念头往往是尽快把它推翻,用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取代,往往学习效率能提高许多倍。在不断地寻觅、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推翻的过程中,我渐渐地萌发了一个念头:世界上有没有最好的方法?
命运青睐坚韧不拔的人,一本毫不起眼的书改变了我的一生,也使女儿的教育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超越。1987年我在上海买了一本极其普通的书,《幼儿才能开发》,仅有6万字,6角钱,作者是日本护理学家多湖辉。书的第一段话就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难以置信的震撼。它写道:“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尽管在他们双亲无限的爱的摧残之下,仍然有些孩子成了才。”请注意作者用“摧残”两个发人深省的字。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仿佛是农民在盐碱地上种庄稼,尽管盐碱地的条件非常恶劣,但仍然有些庄稼不屈不挠地长出来了。不是盐碱地好,而是长出来的庄稼生命力强,命硬,就是死不掉!就像电影《白毛女》女主角所说:我不死,我要活!悲剧在于糊涂的家长还愚昧地站在家庭教育的盐碱地边,面对孩子抱怨,别人是人,你也是人,别人都长出来,你为什么长不出来!
家长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拔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亮丽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多湖辉的开场白写得太好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书中写道:“假如我们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方法(好比农民都知道改变土壤,把盐碱地改良为肥沃的土地,庄稼都能茁壮成长)那么,所有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才。”最后的结论:“所以说,孩子能力的幼芽正是被他们的爸爸妈妈亲手掐掉的。”书上的每一句话、每个字撞击着我的心灵。一股新鲜、清爽的气息沁入了我的心扉,我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 看来孩子教育出了问题,做家长的上不要怪天,下不要怪地,既不要怪老师,也不要怪孩子,应该眼光向内,想想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与众不同的父亲
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一口气读了十几遍,全身的感觉像过电。这本书是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思想。铃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大教育家?因为他小时候有一位与众不同的父亲。铃木上小学时,日本的升学竞争很激烈,所有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铃木的爸爸对他的成绩要求却不高,每门功课只要考60分就行了。“60分怎么行?”儿子不解地问,分数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60分怎么不行?”爸爸反问道。“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出厂了。既然你已经合格了,儿子,你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争名夺利上。考第二名非要争第一名,考九十多分非要争一百分,一次一百分不够,非要次次一百分。儿子啊,儿子啊,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那么,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吗?”铃木父亲一语道破了求学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儿子陡然觉得身轻如燕,兴奋起来了。但转念一想,不对,忍不住问道:“爸爸,这样学习就太轻松了,空闲时间做什么?”“你永远记住爸爸的话,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老爸的话深深地印在铃木的脑海里,铃木使劲地点了点头。
从此,铃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导,在功课上花的时间不多,学习成绩中等,而读过的课外书是全班同学的十几倍,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他在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后,感觉到应该还要读每个生命――这本无字的天书,读大自然――这本无字的百科全书。
假如没有生命力,地球早已一片荒凉
大自然激发了他无穷的幻想,也给了他无尽的灵性。有一天,他在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中,发现一个亘古不变的现象。地球上有那么多的灾难:风灾、水灾、旱灾、地震、火山爆发,为什么世上万物还是显得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这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他在寻根求源,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人的顿悟现于瞬间,大自然生生不息靠的不就是生命的力量?!假如没有生命力,我们的地球将会一片荒凉。从此,铃木的人生哲学发生了转变--衡量任何事能不能干好的关键,就是看它有没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事就是再弱小,也会强大起来,变成滚滚洪流。而缺乏生命力的事必然会逐渐衰弱,走向死亡。接着他到德国学小提琴,结识了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受到爱因斯坦的巨大影响。
孩子爱学习,不爱上学
几年后他回到日本教孩子学小提琴,真是不教不知道,一教吓一跳。他陷入思索,结果发现日本的学校教育出了大问题。铃木发现了什么呢?婴儿的眼睛总是充满了灵性,闪闪发亮,透着智慧的光芒。家长逢人便夸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天才、神童,“这时家长眼里的孩子是天使。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孩子经常询问家长,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口气能问很多个为什么,问得许多家长都吃不消了。有位母亲说得好:“孩子,你问得太好了,太妙了,问得妈妈都不知道了。但是你不要难过,这个世界有一个叫学校的地方,那里可是知识的海洋,你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学校找到答案。”从此,儿子整天在求妈妈:“妈妈,我什么时候上学?妈妈,我什么时候上学?”可怜儿子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终于长大到能上学了,便欢天喜地,在全家人的祝福中背着书包跨进小学大门。哪知不到两个月就回家求妈妈:“妈妈,我再也不想上学了,原来学习是这么痛苦的事,我提出的问题得不到解答,整天让我对着书抄字。抄啊抄,抄不好就罚啊罚,不是5 0遍,就是100遍,我的手指都磨出老茧了。抄了100遍后,原来认识的字都不认识了。”
铃木先生感到纳闷,学校应是知识的海洋,孩子在学校读书,眼睛应越来越充满智慧的光芒,而现实情况是上学后一些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连一个为什么也提不出来,上学前个个认为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上学后却往往被坏孩子的感觉所替代了。灿烂的夏之花没有在静美的秋天结果。问题出在哪里?他用生命力的观念来衡量日本的学校教育,认为症结在于日本当时教育缺少生命力,缺少人情味。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而日本的孩子感到的是无尽的苦难。要否认这种教育容易,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
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同学,刚走到同学家门口,屋内传出朋友的训斥声,夹杂着拍桌子打板凳的响声,隐约听见孩子抽泣道:“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本来会做的题目,一到考试就全忘了。”铃木的手已伸到门铃上,听到孩子的话又缩回来了。心想来的不是时候,他转身想走,但老同学愤怒的话语一字一句地传到门外:“你还嘴硬,你还嘴硬,你看你嘴巴能说会道,怎么一到学习就傻眼了,犯死相了……”这几句话像一盆水冲洗去镜子上的灰尘,让他苦思冥想的问题渐渐清晰地映现在镜面上……成年人都知道口语是最难学的,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口才这么好呢?铃木认为这里面一定有无穷的奥秘,于是他找到一些学习糟糕但口才很好的孩子,问他们是怎么学的,孩子回答说:“不知道,好像是爸爸妈妈教的。”他又赶紧把孩子的父母请过来:“你们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口才却这么好,你们是怎么教的,能不能介绍下经验?”这些家长疑惑地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憋到最后还是三个字“不知道”。铃木先生眼前一亮,无比高兴。看来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太好了,好到家长都不知道了。于是他讲了一段充满哲理的话。
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简捷
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简捷,真理往往平凡得像阳光、空气和水。找不到的时候,觉得真理那么神秘,那么奥妙,那么高不可攀。一旦找到时,就会觉得真理是这么亲切,这么平凡,时时刻刻就在你的身旁。就像海里的一条小鱼问一条老鱼,海在哪里?老鱼笑了,海不就在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这些都是海啊!对生命来说最宝贵的恰恰是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毫不夸张地讲:没有空气,十分钟生命就会消亡。铃木发现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是人世间最好的学习方法,他就是用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一年培养出七百名达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我就是看到这本书开窍的。我想铃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双耳全聋的哑女培养成神童呢?前方的道路无比广阔。此时此刻,婷婷还是原来的婷婷,没有变;可读过这本书后我对她的看法完全变了。过去认为双耳全聋的女儿长大后有饭吃,有衣穿,我这个做父亲的临终也能安心闭目了。现在我坚信宇宙的潜能既蕴藏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也一定会蕴藏在女儿的生命中。于是我决定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当作我的第一块试验田。
第四章 快乐成长,出现一个奇迹
海伦•凯勒“转世”
为唤起女儿生命中的无限潜能,我教育女儿的第一招是找感觉。我相信她是天才还不够,关键的是让她自己找到天才的感觉。
崔健唱过一首歌,我记得其中两句: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我的毛病是找不到感觉。感觉对了,才会跟着感觉走,生命在好感觉中提升,才会越走越顺。你有了天才的感觉,你会成为天才;你有了英雄的感觉,你会成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我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深深体验到给孩子塑造好孩子的感觉,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受铃木镇一的启发,为树立婷婷的自信,我首先塑造她是天才的感觉。怎么塑造呢?除了平时不断地在她幼小的心灵播撒天才的种子外,有一个戏剧性的故事让女儿真正找到了天才的感觉。
美国19世纪有一位又盲又聋的女伟人――海伦•凯勒。六岁半一个字不会说,18岁会五国语言,全世界轰动。我对她的事迹很感兴趣。有一天我看《海伦•凯勒传》,无意中发现海伦的生日是日,我女儿的生日是日,看到这里我脑子一闪,精神为之一振,天下竟有如此巧合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箭一般地冲回家,兴奋地抓住婷婷:“婷婷,太好了,天大的好消息被老爸发现了。我一直在纳闷,你为什么这么聪明,这么有灵性,原因终于找到了,搞了半天原来你是海伦的转世啊!”“怎么证明?”婷婷不解地问。“你看,你的生日跟海伦相差整整一百年,一天不差。”“真的吗?”婷婷瞪大了眼睛。“白纸黑字,一天不差。”我把书递给婷婷。婷婷连忙凑过来,一看,有点失望。“她是6月27日,我是6月29日,相差两天。”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据我了解,一天不差,海伦妈妈生她时是顺产,你妈妈生你时难产,刚好耽误了两天。”顿时,婷婷两颊飞红,两眼放光,仿佛海伦的血液在血管里奔腾,海伦的灵魂在脑海里游荡,感觉找到了!
许多年后,婷婷自己讲,海伦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小时候做事遇到困难时,就想象自己是海伦•凯勒。
“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为了保持婷婷的感觉,我抓住每个学习和生活的细节,让她时时体验到,她当时的行为就是天才的行为。由于早期识字,女儿特别喜欢读书,如痴如醉,爱不释手。女儿是个听障孩子,比健全孩子更需要自信、更需要坚强。为了强化她是天才的感觉,我在女儿的玻璃台板下,压了一张美国的《天才儿童行为表》,表上第一条就是看起书来废寝忘食。我有意将女儿的行为与《行为表》联系起来。每当女儿因看书而耽误了吃饭睡觉时,我并未将书没收,而是欣喜地把女儿拉到写字台前,无限激动地对女儿说:“婷婷啊,婷婷,你看,《天才儿童行为表》第一条写的是什么?看书时津津有味,忘记了吃饭睡觉,你第一条就符合,你说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女儿眼睛一亮。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女儿越来越坚信自己是个天才,她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婷婷的故事也许对许多家长有所启发。为什么现在有的独生子女学习成绩不好,许多家长百思不解,彻夜难眠。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找不到感觉。什么感觉?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学习天才的感觉!由于应试教育衡量孩子的标准只有一个,分数,因此家长互相攀比,恨不得自己的孩子都是第一名,最起码也是前三名。而第一名只有一个,绝大多数的孩子达不到,于是好孩子的感觉渐渐减弱了,甚至消失了。就是偶尔脱颖而出,也战战兢兢,担心万一掉下来怎么办。我认为孩子与孩子之间不是不能比,而是要看怎样比,有的家长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比,比来比去把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比没了。这对孩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背国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
为强化女儿天才的感觉,在婷婷八岁那年,我做了一个实验,对女儿,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一天,我郑重地问女儿:“你想不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会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的孩子?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别说残疾孩子,就是健全孩子也没有人会背!你敢不敢背?”此时的婷婷已有了强烈的自信心,她很干脆地回答:“好!”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可能24小时不吃饭不睡觉,经历千辛万苦,也未必能背得出来。而我就是用教孩子说话的方法,让女儿快乐,让女儿陶醉,让女儿狂欢,把她的潜意识充分调动起来。我把1000位编成一个惊险荒谬离奇的故事,她一天背 100位,十天就背完了。刚开始时,背一次需要20分钟,到后来5分钟就够了。背出小数点后一千位,创造了世界之最。生命的潜能令人叹为观止,我激动地对女儿说:“太了不起了!婷婷,别人能做到的,你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你也能做到,爸爸真是太高兴了!”这件事还轰动了中国残联。残联主席邓朴方专门接见了我和女儿,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此为“爱和教育创造的人类战胜自我的奇迹”。
太好了,只少数了两个
我教女儿的第一招是尝甜头,让女儿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失败的苦头。传统的观念认为,努力导致成功。而我认为往往是成功诱发动力。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积累小的成功才能化为大的胜利。怎么让孩子尝甜头呢?
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换了其他家长两记耳光早就过去了。错一道题还情有可原,错九道题那就不可饶恕。而我看到对的这道题,脑海里涌现出美国电影《师生情》里那位优秀的白人教师,他在给一名长期受到种族歧视的黑人孩子上课时,耐心地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手指?”那孩子缓缓地抬起头,涨红了脸,盯着老师的五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三个。”“太好了,你简直太了不起了!一共就少数两个。”老师的鼓励像久旱的土地遇上甘霖,孩子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电影《师生情》这个片断,令我永生难忘,也给我莫大的启示。面对十道应用题,做错的题我没有打叉,做对的题打了大大的勾。而现在有的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孩子做对的题目只打小小的勾,生怕学生骄傲。做错的题目却打一个大大的叉,有时把纸都给戳穿了。
婷婷做对了一道题,我想到的是鼓励,想到的是她小时候蹒珊学步,我欢欣鼓舞的情景;想到的是她第一次喊爸爸,我泪流满面的情景。于是,我满怀深情地对她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婷婷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爸爸,你小时候,会不会做?”“我肯定不敢做,像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婷婷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数学课程。
儿子成了凯旋的英雄
数学如此,作文呢?
我曾去过一个三口之家。孩子愁眉苦脸地坐在桌前,作文本上只有几行字。爸爸、妈妈斜倚在沙发上,眉头紧锁,脸上阴云密布。孩子一会挠挠耳朵,一会抓抓头发。手里的笔握住又放下。“写了几句?”爸爸终于打破沉默。“七八句了,妈妈,下一句该写什么?”孩子忐忑不安地问。“一个下午,就写了七八句,还有脸问下一句。”爸爸忍无可忍,提高了嗓门,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我连忙把做父母的拉到另一房间。“孩子的作文怎么样?”我关切地问他们。“头发都烦白了,哪是他写作文,简直是我们在写作文。”做父亲的正在气头上,直摇头。“你们平时怎么辅导?”“买《优秀作文选》给他看。”我注意到桌上《优秀作文选》参考书堆得老高。“请问,看的效果怎么样?”“一本也没看完,每次看都怒火中烧,气不打一处来。”“为什么?”“每次给儿子读《优秀作文选》时,刚开始心情蛮好,读着读着,一股无名之火就往上冒,最后总是忍不住对儿子说:‘人家是人,你也是人;人家一个脑袋,你也一个脑袋;人家能写那么好,你为什么写这么糟?!’”
家长的心态似乎失衡了,眼睛都盯在孩子身上,为什么不能想想自己?我为孩子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忿忿不平。“你自己能写这么好?”我不禁问道。“我也写不出来。”男主人的进攻停止了,说话音调降下来了。我继续乘胜追击:“你也写不出来,硬要让孩子跳三尺高,你不是硬要破坏孩子的感觉吗?”男主人一怔,心想难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他不愿把火引到自己身上,但又觉得我讲的话有道理,不禁问道:“那你说怎么教孩子写作文?”“和教孩子学说话的原理一样。孩子开口说话时,你们都是天才的赏识教育家,本能地把要求降到最低、最低。当孩子第一次能够说出喝水的意愿时,哪怕只讲一个字‘水’,甚至‘水’都讲不清楚,讲成‘堆’( d ui)时,你都会激动得忘乎所以。唉呀,不得了!儿子会说水了,赶紧打电话告诉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七大姑八大姨听。一个‘堆’,传遍了整个家族;一个‘堆’,儿子成了凯旋归来的英雄,尝到了学说话的无限喜悦。所有的孩子不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学会了人世间最难学的口语吗?!”
父亲听得入神了,身子向前倾了倾,面部表情放松了些,拍着脑袋说:“对了,有道理,可是口语毕竟与书面语言不一样啊!”男主人的疑惑还未完全消除,他想知道具体的方法。“其实本质是相同的,假如你孩子学说话,第一次表示要喝水时,开口便说:‘爸爸,请给我喝一杯水,好吗?’你保证吓一跳,认为这孩子有毛病。为什么?因为那时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是异常的,说一个字反而是正常的。”男主人听得津津有味,眉开眼笑了。
我继续剥茧抽丝:“首先心态要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的状态,孩子的作文刚开始写不好是正常的,写得好反而不太正常,再不好的作文里面总有几个通顺的句子吧。作文里头的好句子,难道不就是学说话的‘堆’字吗?”我轻车熟路地讲述了婷婷的故事:“女儿刚写作文时,我们都在作文的好句子下画出红色的波浪线,再好一点,双道波浪线。吃晚饭时,就让女儿读好句子给全家人听。她读得摇头晃脑,我们听得如痴如醉,然后热烈鼓掌。她读完后,我再发挥我朗读的优势,念得抑扬顿挫,富有美感,然后对女儿说:‘婷婷,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能想出这么好的句子,爸爸小的时候怎么就想不出来,能不能给爸爸介绍介绍经验?”
“她每次介绍经验,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有好句子。最后,做梦都梦到好句子。好句子越来越多,作文就越来越好了。十岁时女儿就与我合写一本书《从哑女到神童》。婷婷六万字的科幻小说写得十分精彩,好多孩子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也要看。”
男主人完全被折服了,脸上已是晴空万里。他找到了通往彼岸的船,而以往他连码头在哪里都不知道。
“差远了”与“强多了”
通过上面婷婷的两则故事,但愿家长能走出家教的一种可怕误区。当今中国,许多家长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感到自己这一辈子被耽误了,不行了,就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强烈的补偿心理使得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这样抱怨孩子:“你啊,你啊!瞧你这副窝囊样,和老爸小时候比,可差远了。”孩子静下心来盘算,不由泄气了,心想:“你们现在都不行了,我和你们小时候比还差远了,我将来不是全完了吗?”而我在教育女儿时经常讲:“爸爸是了不起的爸爸,但和你小时候相比,可差远了。”婷婷浑身是劲,对未来充满信心。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孩子一旦出了问题,家长往往把责任怪在孩子身上:“你怎么了?你又怎么了?”而我女儿出了问题,我总是反省自己:“我怎么了?我又怎么了?”我认为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庄稼长势不好,我们从未看到一位农民双手叉腰,怒不可遏地站在田边抱怨:“我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仁至义尽了吧!你们为什么长不高?!”农民都懂得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好时,我们为什么要一味指责孩子呢?
常有这样的情况,家长在辅导功课时,孩子遇到难题,家长就说:“这么简单的题,你一定会做。”其本意是为激励孩子不怕困难,然而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做出来了是因为这道题太简单了;没有做出来,孩子会想,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难免更加自卑。如果家长换一种说法:“这道题的确很难,但老爸相信你也许能行。”成功了,孩子会想,瞧,我多棒!失败了,的确很难,也有台阶下。家长还可以比较一下,“你一定要成才”与“我看你准能成才”,哪句话更适合孩子听呢?
“谁说了算”与“够朋友”
我坚信最重要的家教观念是家长和孩子人格平等。我和女儿之间绝对是朋友关系,而现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我常听一些家长边打孩子边说:“我倒要看看,到底谁说了算,到底谁说了算!”真是怪了,孩子都十几岁了,谁说了算的问题还未解决,好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有位父亲形象地比喻,如今与孩子的关系好像是阶级斗争――我们松一松,阶级敌人就攻一攻。
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似乎该永远象征着一种权威,若孩子胆敢向权威挑战,结局往往是一顿臭打。“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家长总想维持在孩子面前的优越感。一位母亲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父母打骂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不服气没用,你想拿石头砸天啊!”一位父亲讲:“打别人的孩子不行,打自己的孩子却是‘官’的(南京话意思是‘应该的’)。”言下之意打子女仿佛是做父母的专利,这倒一点不假――大街上有人在打架时,人们会上前劝阻;如果换成父亲打儿子,大家便习以为常,无人过问。
我与女儿之间最频繁的口头禅是三个字:够朋友。按北方话说:哥儿们!记得小时候经常与婷婷开玩笑说:“如果你是男孩的话,老爸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与你结拜兄弟。”一句“够朋友”,任何矛盾都烟消云散;一句“够朋友”,远胜空洞的说教;一句“够朋友”,父母与孩子结成知己。够朋友,是孩子的呼唤,是时代的呼唤,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必然。正如黎巴嫩一位诗人所说:您的孩子并不是您的孩子,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他们通过您来到人世,却不是您的化身,他们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但并不属于你。
竖大拇指还是竖刀子
我身上其他肌肉不发达,惟有大拇指的肌肉很发达。女儿从小到大,只要在我身边,我的大拇指总要在她眼前晃来晃去。我曾经对婷婷开玩笑说:“爸爸的大拇指总是这样翘着,早晚有一天要抽筋。”不同的手指不同的含义。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用食指指着孩子的脑袋:“你这个小傻瓜,咋这么笨啊?”我对女儿使用最多的手势就是竖大拇指,在女儿心中,大拇指就是“你真棒”“你真行”,就是一道金色的阳光。如今,在南京婷婷聋童学校里,每个老师都学会了对孩子竖大拇指,两三岁的孩子学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竖大拇指,向同伴表达自己的爱。每位老师,给学生批作业的时候,总要划个神采飞扬的大拇指,赐予孩子力量。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家长根本不会对孩子竖大拇指,结果大拇指的肌肉也随之萎缩了。
一次我在一所少年工读学校作完报告后,一位母亲满面羞愧地站在我身旁,泪痕还挂在脸上:“周老师,你千万别走,听我说两句心里话,好吗?”“怎么了?”我同情地问。“如果早几年听您的报告,儿子就不会进工读学校了,我那时不知道翘大拇指。”母亲的眼泪已流出来了。“你翘什么?”我追问道。“为了让儿子专心做作业,我们哄吓诈骗什么招数都用过了,就是没办法。只有最后一招,儿子做作业时,我和他父亲轮流拿一把刀在他面前晃来晃去,以此为逼,哪知学习不但没有逼上去,反把儿子逼进了工读学校。现在真是悔恨交加。”
一个动作胜过千言万语,不同的动作,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十几年前,我从书上读到美国的一种自然教学法。只要是孩子乐意做的事,家长老师的评价永远是两句话:“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太好了,只少数了两个;太好了,只错了九道题;太好了,只不过把水讲成了堆(dui)。”当时我百思不解,如今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为什么“太好了”的评价对孩子有着如此神奇的魔力呢?其原因在于不管孩子表面上多么骄傲,内心都是脆弱的,弱小的生命常常担心自己不行。一个“太好了”,仿佛是春雷一声响,孩子吃了个定心丸,情感闸门一下全部打开。你接着乘虚而入――“除了不对的地方”,孩子就听得进去,容易接受。此时孩子的生命处于一种舒展开放的状态。“太好了”,今天美好,明天更好。生命在这种状态下茁壮成长。
而现在有些家长,就怕孩子翘尾巴。他们受文革影响,喜欢空洞的说教。教育孩子时第一句话往往是:“妈妈不得不承认,你的优点还是有一点点,但是……”
一个“但是”,后面全是缺点,滔滔不绝,仿佛在介绍系列产品,潜台词就是“太糟了”,除了对的那一点点。孩子一听这种话,情感闸门全关。难怪孩子嫌父母唠叨,孩子此时的生命处于封闭状态,就像小乌龟一下把头缩了回去,刀枪不入。家长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耳旁风。多少家庭教育的误区就是从这个不当的评价开始的。
我的手边有一封家长来信,这位家长写道:“我以前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打骂是我的惟一手段,导致孩子离我越来越远,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听了你讲的十道题只对一道题的例子后,对我触动很大,并照此去做,果然有效。“前几天,我检查孩子的作业,发现五道题仅有一道题做对了,我又情不自禁地举手挥向孩子,突然,周弘老师关于‘抱怨只能使得孩子变得越来越坏’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于是,我放下手,立即转换话题。‘孩子啊,这道题很难呀,你竟能做出来,真不简单。我相信你后四道题也能做出来。’孩子在我信任的目光中,信心大增,很快做好了其余四道题。”
----------------------------------------------你好,我叫刘鑫。
――O(∩ ∩)O... ... 向奋斗在生活第一线的兄弟姐妹们致敬!
回复时间: 20:36
“考了多少分”与“心情好不好”
南京有的家长下班回家,见了孩子面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考了多少分?”考得好,“肯德基”;考不好,“皮带炒肉丝”(即惩罚孩子)。美国家长见到孩子第一面,常用语是:“宝贝,今天有什么发明?”于是孩子滔滔不绝地讲起,也许只是学会了一种搭积木的方法,也许只是知道了一种昆虫的名字,在大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事,在孩子的心目中却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聪明的美国家长在倾听中塑造了孩子对于创造的快感。
我见了女儿,第一句总是问她心情好不好,感觉怎么样。如果女儿心情不好,说明她的无形生命有结,我会千方百计地帮她解开。孩子有形生命划了一道口,会引来家长关注的目光,心痛得不得了,而孩子无形生命受伤的时候,家长更应该小心呵护。我始终让女儿觉得心里热乎乎、甜丝丝的。孩子的心结打开了,心灵舒展了,她就会欢乐而轻松地飞,否则就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关注孩子的心情,孩子才会把你当做真正的好朋友,愿意和你分享欢乐,分担忧愁。
请看我1989年 10月 31日写的“教子日记”:再过几天就要期中考试了,小婷婷突然愁眉苦脸地说:“爸爸,说句心里话,我发现童年太没意思了。”我一惊:“为什么?”“一天到晚考试,总是在分数上比高低,失去了欢乐,多悲伤。”原来婷婷语文只考了75分,心里不好受。每个孩子都会遇到考不好的时候,我是怎样对待的呢?
晚饭后,我和女儿边散步边交谈:“婷婷,不要难过,你是个很了不起的孩子,爸爸非常喜欢你。 你从当年的聋哑孩子学会说话,上普小,又跳级,多不简单啊!不要总为75分而忧虑。婷婷,你过去不是最爱考试的吗?像打仗一样,多好玩啊!”“现在总怕考不好,对不起爸爸、妈妈。”婷婷说。我恍然大悟,这正是孩子忧伤的原因。孩子心里压力巨大,需要理解和宽容。我接着诚恳地说:“好朋友,今后不管遇到什么考试,如果考得好,爸爸为你欢呼;考不好,你难过,爸爸也为你分担忧伤,你的痛苦是不是马上就减去一半啦!”婷婷顿时喜形于色:“爸爸,你真是天下最好最好的爸爸。你这样够朋友,我还怕什么呢?”接着,我就针对这张75分的试卷,与女儿共同探讨,如何考出好成绩。
再请看我在日写的“教子日记”:今天女儿飞奔回家,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她语文考了全班第一名――94分,并激动地向我介绍她是怎样运用那些经验的。听完后,我忍不住欢呼起来,并在“成功奇迹簿”上写道:上普小――跳级――自学――第一名!真是罕见的奇迹!最亲爱的女儿,你太伟大了,爸爸太佩服你了。你幸福吗?!自豪吗?!婷婷看着看着,在我耳畔响响轻语道:“童年真是太美好了,我太喜爱考试了! ”
“好消息”与“烦死了”
好奇是儿童最珍贵的感觉之一,失去好奇心的孩子就会对一切感到平淡而麻木。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时,就会对生命充满激情,激发和唤起孩子好奇心是提高孩子兴趣的好方法。
然而家庭经常出现的镜头是:父母正忙着烧菜做饭,孩子总是在面前问个不停:“爸爸,这是怎么一回事啊?”“妈妈,那是为什么?”这时家长往往不耐烦,皱起眉头:“烦死了,去去去,大人忙小孩不要打岔!”把孩子的求知欲全破坏了。当父母忙完家务来教育孩子时,孩子的疑问已经消失了。这时家长却来一番“激励”:“你看,隔壁的东东会背那么多古诗;楼上的莉莉已会加减连算;楼下的艳艳电子琴弹得多好,而你呢?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长大能有什么出息?!”孩子此时能有多少兴趣学习呢?每个儿童的脑海中都有着无数个不断变化的问题。同样一个问题,在孩子感兴趣时,几分钟就能教会,而孩子毫无兴趣时,往往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也教不会。为了使女儿天天生活在无限新奇、激动和喜悦之中,我又告诉女儿一个哲理:“对于一个聪明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以唤起女儿对生命的热爱。难怪婷婷常常充满深情地说:“爸爸妈妈,我多么感激你们生下了我,给了我最美好的生命。”
1987年初,我们乘轮船去上海,婷婷第一次坐轮船,好奇不已,在轮船上跑上跑下,嘴里不停地问为什么。午饭后,我带婷婷到船尾观看长江景色,几百只江鸥在船尾飞翔盘旋,姿态万千,悠然自得。婷婷乐得手舞足蹈,我趁机让女儿仔细观察,把此情景画下来给爸爸看,女儿满口答应。回去后,婷婷的创作激情就上来了,很快画了一幅《轮船江鸥图》。轮船画得一般,江鸥可画活了,姿态各异,用婷婷的话来说:有的江鸥在天上飞,有的江鸥在喝水,有的江鸥在捉鱼。儿童那种强烈的兴趣所爆发出来的能量真令人惊讶不已。怎么抓住时机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怎么鼓励孩子的创作热情,是不是值得家长们认真反思一下呢?
跳一跳,够得着
一只苹果挂在孩子的头顶上方,挂得太高时,孩子有没有信心摘?没有。因为拼命跳也够不着。挂得太低,孩子有无兴趣?也没有。因为随手可拿到,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没吸引力。如果放在“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孩子有无信心和兴趣呢?肯定有。
女儿三年级的时候学珠算,首先要过的是打百子关。女儿打算盘的速度是全班最慢的。每次打百子就提不起精神,找不到感觉。怎么办?孩子自己都觉得慢,这时候你再说她不行,她肯定会想:“连爸爸妈妈都说我慢,看来我是真的不行了。”我要让她找到打算盘的感觉,让她相信自己行。我对女儿说:“爸爸相信你打算盘是绝对会快的。”“爸爸,为什么说我会快呢?”女儿不解地问。“你想一想,你小时候有没有上幼儿园?”“没怎么上。”“对啊。别的孩子小时候都受过一系列的手工训练,而你没有受过训练,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比你还慢。我们来做个试验,爸爸拿表给你看时间,爸爸不相信你会慢。”女儿跃跃欲试。
为了保证女儿的成功。我把加到整十数的答案都写在旁边。婷婷打得很慢,可答案绝对是正确的。她每加十位,我就为她欢呼:“对了,又对了。”“爸爸,慢不慢?”女儿望着我的眼睛寻找信心。我激动地说:“不得了,第一次就全对,我小时候练五六遍都没打对,还弄得满头大汗。”女儿兴趣越来越高,本来最怕打百子的她现在却不愿停手:“爸爸,我还要打,我还要打。”第二天,动作快了;第三天,又前进了一步。就这样动作越来越快。不到40天,居然从20多分钟发展到1分30秒打完。
许多人认为人的成功是从失败走向胜利,而我认为从胜利走向胜利,也是一条成功之路,尤其对孩子是如此。孩子在不断的成功中增强了信心,在愉快的情绪中动作自然加快了。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婷婷打百子,偶尔也会打慢一次。若马上指责她,会破坏她的情绪。而手表掌握在我的手中。比如她明明超时了,我却真诚地撒了个谎:“早呢,请放心,来得及。”打完之后,如上一次是十三分钟,我就故作轻松地说:“十二分五十秒。”女儿天真地说:“爸爸,我以为今天肯定不能达标了。”我鼓励她:“你想一想,你认为绝对不行时,还提前了十秒,你感到行时,效果不更好了吗?!”就这样女儿以最好的成绩通过了珠算考试。
我认为称职的家长应该给孩子不断地蓄电充电,孩子看见他们时仿佛看见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著名足球明星贝利,篮球明星乔丹,初上赛场时,他们的父母起了很大的作用。每逢比赛,父母都坐在第一排,为自己的孩子欢呼助威,做热情的啦啦队员。他们偶尔感到胆怯时,只要看一眼父母,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泼冷水”与"发动机”
孩子在什么状态下学习效果好呢?人脑好比一台发动机,学习前,应该让孩子的大脑进入发动状态――兴奋愉悦的情绪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神安宁 睡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