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围棋的好处到底好不好

您未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4661|回复: 11
一个棋童母亲的困惑 学围棋的真正出路究竟在哪
TA的每日心情微笑 00:53签到天数: 1336 天[LV.10]以坛为家III
一个棋童母亲的困惑 学围棋的真正出路究竟在哪&&日09:29&&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体育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棋”实不懂我的心》,分为《一个棋童母亲的困惑》、《一个冲段少年的博弈》和《一个基层教练的呼吁》。本报记者先后采访学棋的孩子、棋童家长、冲段少年、升入职业初段的孩子家长、北京几大围棋道场教练以及围甲教练。一圈采访下来,一个家长的话让记者印象深刻:“学棋就像一层窗户纸,现在似乎谁都不想捅破它。”这话什么意思,您看完系列专题就明白了。
  棋下好了,出路在哪?
  棋下不好,学习也耽误了,还有出路吗?
  一个棋童母亲的困惑
  家长回顾
  在潘家园的一个社区门口,记者见到了6岁棋童文文的妈妈王女士。
  回顾这两年多的经历,文文的妈妈感慨地说:“儿子是真心喜欢下棋,我作为家长当然要支持,但现在确实越来越困惑了,这下棋真下好了,出路在哪里?下不好,学习也耽误了,还有出路吗?如果学围棋不能学出来,不能拿到一个相应的证书(如业余6段证书),反而因为学围棋占用其他‘热门’科目的学习时间,最后两头都没捞着,这是几乎所有棋童家长最痛苦最担心的事。”
  孩子学棋这2年
  文文的妈妈王焕奇女士说,文文4岁多上幼儿园小班时,有一次姥姥接他回家,带回一张围棋班招生广告,考虑到文文从小喜欢动脑筋的游戏,幼儿园下课后时间比较充裕,再加上费用不高就给他报名了,从此开始了围棋学习。
  每周三、周六去两次,一次两小时,每个月400元。学了半年,到了暑假,老师又办了一个集训班,每天120元,共学了五天,然后参加考级比赛,从业余15级打到了业余10级。之后,又学了一年半,中间参加了两次考级比赛,从业余10级打到了业余5级。
  一晃孩子6岁了,文文换到了海淀的围棋学校,一周两次,周三晚上2个半小时,周日下午3个半小时,一周加起来共6个小时,一个月24个小时420元。自从进了这个班后,孩子进步比较明显,中间参加过四次考级比赛,从业余5级打到了业余初段。
  老师说法
  “如果孩子没天赋,就赶紧转型”
  海淀棋院的张意舟老师在培养少儿围棋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当记者将王女士的困惑说完,张意舟老师肯定地说:“这是很多家长都产生过的问题。”张意舟老师非常诚恳地说:“我们要求教课老师在第一次课上讲的就是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学棋这件事,一定要从孩子长远发展考虑,切不可急功近利。具体地说就是一句话,一定要看清楚孩子在下棋这方面的能力。如果孩子确实有潜力,考级成绩突出,家长和孩子可以选择去冲段,走职业棋手的路子。如果不行,就赶紧转型,转变思路,该干吗干吗去。”
  走访几个围棋班过程中,记者看到围棋班外,几十个家长一等就是三四个小时,聊天的、看书的、趴着睡觉的。听家长反映,有时晚上回到家大人小孩像散了架似的。而从孩子开始学棋到打到一定段位,没几万元下不来,这还是属于“业余玩票”性质的。
  付出这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果孩子还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那还能有什么回报呢?有家长去问老师,老师反问道:“围棋这么高雅,干吗想那么多功利的东西?”
  家长感言
  “教棋是条路,但我不想让孩子走”
  当下,更多的孩子走的是业余围棋道路,利用课余时间来学围棋,打的也是业余级、业余段。棋童家长包松奇见到记者就“倒苦水”:“我儿子喜欢围棋,但并不知道他将来能不能走专业道路,咱谁也不敢冒那个险。但业余围棋的出路何在,先不说打到业余5段、6段有多难,就算费尽千辛万苦打到了,又能干什么呢?”在包先生看来,出路只有一条,当围棋老师,教人下棋。
  棋童家长贾婷婷的看法印证了前面包先生说的话:“现在学棋孩子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业余5段,几乎没有再高的了。这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因此,我从心眼儿里不想让我孩子将来教棋。”
  另一名棋童家长窦女士说:“一般业余学围棋的孩子到了业余3段以后再往上走就比较困难了,有的孩子连续打一两年都晋不了业余4段,不少孩子就放弃了,即使有幸冲上4段,甚至5段,但6段又是坎儿,特别是业余5段打业余6段,难度之大近乎万里挑一。”
  家长困惑
  “两头没捞着是最大的担心”
  不少学校都有这样的说法,小学毕业=结束下棋。这是为什么呢?
  方天丰围棋教学科学实验班带头人方天丰老师告诉记者,孩子读小学时,业余时间比较充足,等升入初中,功课一下子多了,要想再考段基本不可能了,一般家长都不再让孩子继续学围棋,所以,5年级以上的棋童都很少。
  曾获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的方天丰是职业八段,在谈到学好围棋是否对孩子在将来升学考试上有所帮助时,方天丰告诉记者,几年前,北京教委有文件说棋类可算是加分项目,但现在取消了。
  采访中,王女士多次提起自己的困惑。她说:“你说要是小升初时,人家问我儿子要证书,咱什么都拿不出来,跟人家说,我们一直学围棋,打到3段了,正冲4段,将来也许能打到5段、6段,人家能答应吗,肯定轰一边去。”
  棋童家长贾婷婷说了一句让记者至今记忆犹新的话:“有时我看着儿子兴高采烈地奔向围棋教室,我就在想,儿子,将来哪天妈真不让你再学围棋了,你可别怪妈!” 本报记者 田伟 文并摄
  家长来信
  晚报编辑:
  您好!
  我是一个6岁棋童的妈妈,今天给您写信,是想把我的困惑说一下。因为我感觉在儿子学棋这件事上,我越来越不知怎么办。
  我儿子现在6岁,从4岁开始学围棋,中间的艰辛一两句话很难能说清楚,每每看到儿子参加考级比赛,每每看到考场外挂着密密麻麻的考生名单,一想到每次能顺利晋级的没几个,我的心情就特别的忐忑和无助。
  我周围有些人的孩子已经不上学了,一门心思下棋,将来去做棋手。我实在没有这个信心,我不知道别的家长是不是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反正在我周围不少家长在一起话题就一个:我们大人孩子付出这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回报在哪里?孩子课余时间就这么一点,几乎全花在学棋这件事上,值得吗?孩子小,只管自己喜欢就去学,可作为家长,不能不为长远打算啊?现在,光是陪着孩子上围棋班、做围棋作业、看围棋光盘,我这个大人就已经吃不消了,何况一个6岁的孩子呢?我一想到这里就有点想哭。现在,哪家孩子不是参加个奥数、英语的学习班啊,我儿子反而没时间学了,你说要是小升初时,人家问我儿子要证书,我可怎么办啊。我还听说,如果学棋学得确实好,拿过好成绩,将来升学考试还有加分照顾。这到底是不是真的?请晚报的同志给核实一下吧。
  总之,我儿子越喜欢下棋,我作为母亲就越纠结。编辑老师,您说,我儿子这样的棋童有出路吗?我这样的棋童家长能不能放心让孩子学围棋。求教于您!谢谢!
  纠结的棋童母亲
  王焕奇
  伟伟道来
  谁乐在“棋”中
  读完王女士这封情真意切的来信,记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看得出,王女士十分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孩子真心喜欢下棋,希望在此有所建树;另一方面,又纠结于下棋占用过多孩子的业余时间而耽误学业,导致孩子无法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这位母亲的困惑的确代表了很多棋童家长的想法,记者这些天深入到海淀、朝阳、东城等多处学棋培训点调查,调查结果让记者吃惊,这里面的门道真不少。现在北京的大大小小的围棋初级培训中心恐怕不下500家,从各个区县的棋院、少年宫,到有些学校开设的兴趣班,每年走进黑白世界的小朋友数以万计;围棋冲段市场也非常火爆,聂卫平、马晓春两大道场以及葛道、野狐的冲段班人满为患。表面看来,我们的围棋普及发展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然而这其中有很多问题,诸如业余棋手如何确定自己的方向?冲段少年多半是退学来京的,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此次报道力求给大家呈现一个公正真实的场景,是非曲直由大家去评判。我们的最终目的希望棋类运动发展得越来越好,能够使每一位与棋有关的人都能够乐在“棋”中。
TA的每日心情聆听 17:18签到天数: 227 天[LV.7]常住居民III
浮躁的社会,培训班都是为了赚钱,围棋能出尖的能有几个,学一下,知道怎么回事就可以了,只是兴趣
TA的每日心情微笑19&小时前签到天数: 1613 天[LV.Master]伴坛终老
棋校功利还好,希望家长少些功利,让孩子多些娱乐。
TA的每日心情微笑 00:53签到天数: 1336 天[LV.10]以坛为家III
浮生半日闲
  这位母亲的困惑的确代表了很多棋童家长的想法,记者这些天深入到海淀、朝阳、东城等多处学棋培训点调查,调查结果让记者吃惊,这里面的门道真不少。现在北京的大大小小的围棋初级培训中心恐怕不下500家,从各个区县的棋院、少年宫,到有些学校开设的兴趣班,每年走进黑白世界的小朋友数以万计;围棋冲段市场也非常火爆,聂卫平、马晓春两大道场以及葛道、野狐的冲段班人满为患。表面看来,我们的围棋普及发展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然而这其中有很多问题,诸如业余棋手如何确定自己的方向?冲段少年多半是退学来京的,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此次报道力求给大家呈现一个公正真实的场景,是非曲直由大家去评判。我们的最终目的希望棋类运动发展得越来越好,能够使每一位与棋有关的人都能够乐在“棋”中。
作者田伟邮箱:
该用户从未签到
非要在棋与学习之间,非黑即白么?
把下棋当作锻炼脑力,思维的方式,不就没这个烦恼了嘛!
TA的每日心情微笑 17:04签到天数: 8 天[LV.3]偶尔看看II
把下棋当作锻炼脑力,思维的方式,不就没这个烦恼了嘛!&&我们小树根现在下快乐围棋
仅作一项爱好足矣!
TA的每日心情聆听 15:28签到天数: 5 天[LV.2]偶尔看看I
还是以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为好
TA的每日心情微笑19&小时前签到天数: 1613 天[LV.Master]伴坛终老
老树根说得在理
TA的每日心情微笑 00:53签到天数: 1336 天[LV.10]以坛为家III
学棋系列报道二:职业再无回头路 棋界“小丁”难当&&日18:48&&   日前,本报报道了《一个棋童母亲的困惑》,很多读者来电,表述自己的观点。听罢,记者由衷感到孩子学棋不容易,不同年龄段家长的困惑也不一样。像棋童母亲王女士的孩子学棋2年多,她的困惑属于“入门级别”的,而用一个冲段少年(棋龄在10年左右)家长的话说:“这才刚开始……”那么,“更高级别的困惑”又是什么呢?请看记者接下来的一番调查。
  一群冲段少年的博弈
  “爸,我通过了。”简短的5个字短信发送到了于子墨(化名)父亲的手机上。今年8月,22名棋手获得了本年度专业围棋定段资格,于子墨是其中之一。在北京的围棋道场里,有像于子墨的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放弃学业,专心下棋,被称做“冲段少年”,大约有一千来人。
  6年+60万 冲段方成功
  于子墨,今年16岁,北京孩子。性格温和,胜不骄败不馁,被学棋同仁称为淡定哥。6岁开始学棋,今年8月升到职业初段。于爸爸说,“整整10年了,总算有点安慰。”
  从10岁开始,于子墨闯荡马道(马晓春道场)、葛道(葛玉宏道场)以及野狐围棋道场等北京各大围棋道场。于爸爸告诉记者,冲段这6年,每年花费不下10万元。这其中包括请老师讲课的费用、到全国各地打比赛的差旅费(一般家长有一人要全程陪同)。
  于爸爸说,钱是小事,反正都是给自己孩子花了。问题的关键是,回头看看这10年,于爸爸深有感触地说:“学棋这条路,家长孩子哪个不坚持到底都不行!”
  走上职业 再没有回头路
  早在小学5年级,于子墨就离开了学校。很多老师不理解,纷纷劝说于爸爸不要走“不上学”这条路,可于爸爸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子墨的父母明白,走上了职业围棋这条路,也就没有回头路了。“这条路真是挺难的!”于爸爸说。
  每年,全国有400多人参加定段赛,而通过的只有二十几个,残酷程度可想而知。这400多人绝大多数是外地棋手,携家带口来北京道场学习。于子墨爸爸告诉记者,不参加道场学习,考定段赛报名都是个问题。他说:“我们孩子开始没报上,后来托了道场的关系报上的。”这一细节也反映出,冲段少年很多时候除了进入道场,别无选择。
  采访最后,于爸爸对记者说:“我特别希望这些冲段少年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比如像中专、高职也能接受这些冲段的孩子。冲不上段位的孩子年龄大了路就很窄了,最多就去教棋,可是业余五段的水平在北京这个地方你教谁去?我们孩子是冲段成功了,可是初段之后还能提高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真要上不去了,也得自己想出路,但现在一个大学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一个学棋的,可能只有小学文化,又怎能在社会上立足呢?”
  冲不上段 将来就教棋吧
  就围棋而言,目前我国走的是专业和业余双轨制同步发展。
  专业围棋选手能靠打比赛赚取奖金而生存下去,常昊、古力、孔杰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做职业棋手最好是“找到组织”,想办法进入围甲或围乙。这样,水平一般的棋手一年挣个十来万问题不大,高水平的就更不用说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孩子要冲段的重要原因。
  现在学围棋的孩子很多,“打级”(专业术语,就是考级)必不可少。每年中国棋院的围棋入段名额只有20个上下。每年的定段赛堪称围棋“高考”。就拿今年来说,2011年定段赛共分为U17组、U25组和女子组,吸引了400多名青少年棋手参加,他们之中仅有22人能够“升学”,其中17岁及以下年龄组有17名定段、18至25岁年龄组有2名定段、女子组有3名定段。这是真正的“独木桥”,是当职业棋手之前必须经历的残酷的选拔之路。
  因已彻底放弃学业,冲不上去也没有回头路。而冲段难度又太大,拿个业余五段就算不错了,可出路就只有一个:教棋。围棋老师并非不好,做得好的一个月能拿个万八千甚至更多,但谁当初学棋时不是奔着职业棋手去的呢?从现实角度看,如果你挂靠在棋院下属单位做老师,还比较稳定,但大多数围棋老师都是个体户,完全靠撞大运似的个人打拼,收入不稳定,想来也不是他们学棋人的初衷吧。
  围棋界“丁俊晖”不好当
  “冲段少年”何培源(化名),14岁,出生在南京,4岁来北京,从兴趣班开始接触围棋。何培源的爸爸告诉记者,小何已冲段3年,今年运气不佳冲段未果,不过进了前50名,明年还要继续冲段。
  记者了解到,13岁到18岁是学棋升段的关键年龄,这个时候家长孩子“不抓紧”提高棋力,前途就“白瞎了”,但“抓紧”付出的代价就是“辍学”。一位行内人士透露,小棋手一旦决定冲击职业段位,再想通过半读半棋的方式来提高棋力,几乎是不现实的。在道场学一整天,回到家里,还要打谱、复盘,哪有精力再学别的课程?
  在谈到自己孩子如果不上学是否会影响将来前途时,何爸爸对记者说:“首先,孩子喜欢,做家长的就要支持。第二,学棋的孩子没有傻的,脑子不好使的也到不了冲段这份上;第三,现在上海好多大学都挺看重特长生的。我认识的好几个下棋的孩子都被招进大学了。我跟孩子说了,再练几年,不行的话回去把功课捡起来再参加高考去!”
  有些省份有政策:围棋职业初段以上,可以在高考中加分,甚至可以直接招收成大学体育特长生。而且,在职业围棋高手高额奖金的诱惑下,围棋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壮大,谁都希望自己成为围棋界的“丁俊晖”,但围棋界“丁俊晖”好当吗?
  本报记者 田伟 文并摄 J206& &
  极端做法不可取
  多年以前,11岁男孩杨振哲欲停止学业专攻围棋的想法,曾引起教育部门和不少学生家长的热议。如今,为下棋而辍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这种做法对吗?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鞠静告诉记者,让孩子退学潜入“黑白世界”,是拿孩子一生做赌注的冒险行为,这是不可取的极端做法。适龄儿童至少要上完小学和初中,这有社会学、教育学上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脱离学校教育单独成长,一是孩子获得的知识不全面,二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团队和社会,必然缺乏合作精神、团队意识,这不利于孩子心理甚至是身体健康。离开校园对孩子来说也是残酷的,一个孩子的童年里如果没有阳光、草地、小伙伴,有的只是太多的孤独和赞誉,他的童年是不快乐的。
  鞠静语气坚定地说,孩子能否成才是个未知数,因退学而失去了学习文化课的机会却是明摆着的,如果类似杨振哲这样的棋童将来在围棋方面无所成就,父亲和孩子的努力前功尽弃事小,但孩子因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识而很难生存事大。如果孤注一掷的结果是孩子一事无成,做父亲的就悔之晚矣了。&&本报记者 田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平静地静下来好好想想,让孩子努力地冲就是了,目标是让孩子的思维更好,这样就会相对好一些,如果目标是职业棋手,那么可能会非常的累!
TA的每日心情微笑 00:53签到天数: 1336 天[LV.10]以坛为家III
华以刚:缀学学棋对孩子没好处 切不可“拉壮丁”日10:11&&  已经从中国棋院院长职位上退休的华以刚八段,退休后的生活并不平静,他自己笑称是“退而不休”。62岁的华以刚,讲起棋来,深入浅出、绘声绘色,还不时地加入一些古典故事,棋迷们听得津津有味。走下台来,听说记者要采访他,华老笑道:“好啊,我可以继续跟你聊,不过,你要先拿瓶水给我润润嗓子。正所谓,日出千言不损自伤啊,你看我刚才说了多少话?”聊到兴起时,手上也加了动作。他还笑着阐述了个人观点:生命在于脑运动!
  在沈阳奉献“精彩一讲”
  昨天,华以刚特意推掉了在杭州举行的国际城市围棋赛,来沈出席“沈阳国际软件园杯”围棋邀请赛暨“昂立信息杯”围棋邀请赛,并为沈阳的棋迷们讲棋。能够在现场听到华老讲棋,对很多人来讲是难得一遇的良机。
  尽管在围甲联赛中有辽宁的队伍,但目前在围棋界却没有辽宁籍的国手,华以刚想了想,笑道:“还真是这么回事。”不过,华老始终认为,围棋是没有地域性差异的运动项目,“只能说,辽宁选手的火候还未到。”
  女性与围棋没有必然的鸿沟
  从中国棋院院长职位退休后,华以刚经常会在电视上或是各种邀请赛中为棋迷们讲棋。棋迷们都认为华老讲棋的风格很吸引人,深入浅出、绘声绘色,还不时地加入一些古典故事。当记者问及讲棋是否成为了他退休后重要的工作时,华以刚道:“我要纠正你,因为,我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讲棋了,那时候我还在工作岗位,当时,还有人对我提出过质疑,问我讲棋是否会影响到我的工作。显然,并没有影响。”而在退休后为大家讲棋,华以刚认为这是宣传围棋的方式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人适合下围棋呢?华以刚大笑道:“这个问题,你绝对难不倒我!很多人都认为小孩子才能学棋,我可不支持这个观点,作为业余棋手,只要你有时间,都可以去学棋,重要的是你要懂得,下棋可以使头脑更加灵活,还有就是以棋会友的益处。”
  在这其中,华以刚提到了两个很重要的人群女性和老年人。首先是在性别中,华以刚肯定了女性学棋对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围棋发展的重要性,“我向来就认为,女性与围棋没有必然的鸿沟,而简单地说,就是女性爱好下棋,也就会更加支持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孩子去学棋,所以,我反而觉得女性学棋对围棋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另外,华以刚对记者说:“年轻人可以建议父母去学棋。在老龄化快速走来的今天,老年人学习下棋大有益处。”
  华以刚说:“大家都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但我更加支持生命在于脑运动。”
  学棋不能“拉壮丁”
  在本次邀请赛中,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是12岁的吴嘉龙,下了七盘输了四盘的吴嘉龙小朋友告诉记者:“在日常学习中,我就可以体会到,是围棋让我的思维更加开阔。”如今,很多家长都会让小孩子学习下棋,但华以刚坚决否定了“让孩子缀学学棋”的做法,“小孩子还是要接受义务教育的,要彻底放弃学业、追求职业路线,这样对孩子发展没有好处。”
  孩子从几岁开始学棋最好?是很多家长的问题。华以刚告诉记者:“我曾经在日本听说,3岁的孩子就会下棋了,但我从实践中发现,小孩子4岁开始学棋就可以,但切忌去勉强,不能强硬、逼迫学。”华老说,学棋讲究“自愿军”而不是“拉壮丁”。华以刚强调,孩子学棋最好要有环境,周围的大环境可以培养孩子从心里真心喜欢学棋。就好像吴嘉龙,他的父亲吴钧就是从小好棋,虽说自己从小喜欢的是象棋,但他让孩子尝试接触各种棋类运动,最终发现了吴嘉龙在围棋方面的天赋。
  最后,华以刚强调:“作为老师,教棋也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我还是那句话:不能硬来,不能强迫,要从心里、从感情上培养孩子的兴趣。懂得孩子自己喜欢最重要的老师,才是一位好的围棋老师”。听了华老的一席话,那些正准备培养孩子学棋的家长,是否受益匪浅呢?“我还是鼓励孩子学棋的,这不仅是一项健脑的运动,而且也是一项活到老、学到老,陪伴终身的兴趣爱好。”本报记者 丁瑶瑶
TA的每日心情微笑 00:53签到天数: 1336 天[LV.10]以坛为家III
国际象棋发展还靠政策扶持 好苗子难留成老师心病&&日16:02&&
“棋”实不懂我的心
  去年侯逸凡拿到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时,曾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学习国象的热潮。但记者在下到第一线实地采访时发现,虽然我国国际象棋项目在专业层面上有许多优秀人才,但在基础层面、在普及层面上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个基层教练的呼吁
  孙旗男,金马国际象棋俱乐部教练,从事少儿培训工作20余年。孙老师讲,国象目前在北京的培训市场形势虽然不错,但是,比起前几年还是“差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呢?
  指挥棒 教委出政策 培训生意火
  这“差一点”究竟差在哪里?孙旗男老师很坚定地说出两个字:“政策”。
  记者了解到,2007年市教委曾下发了一个文件,包括航模、棋类在内有特长的学生,3年之内考试有加分的政策,但3年之后就废除了。正是由于有这个威力巨大的“指挥棒”的存在,在2007年前后的一段时期,也是棋类学校“生意最好”的阶段。孙老师告诉记者,那时,俱乐部里孩子家长一大片,9成以上的家长都是冲着这个学校重视的“特长”来的。3年之后,情况突变。政策没有了,加分取消了,家长的积极性丧失了,孩子当然也不来了。
  同一个项目,北京开展得不好,上海却开展得很好,原因就是上海教委有“政策”扶持。教育部有一个“8+2”政策,“8”指奥运项目的体育特长生,“2”是由各地方出台政策,上海市的地方政策里把棋类特长归在这个“2”里面了,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也盘活了整个上海市的国象培训市场。
  后遗症 政策没了 学棋“劲头不足”了
  孙老师所在的金马国际象棋俱乐部是一家在北京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名的培训国象的俱乐部。没有了政策的扶持,孙老师发现,学国象的人数却没少,但整体年龄明显呈下降趋势。以前有政策时,五六年级的孩子居多,为什么?很简单,为了升学考试加分。而现在,学习的主要群体是一到三年级孩子。
  这一点在海淀棋院张意舟老师那里得到了印证。每月平均大约有300人次的孩子在海淀棋院学围棋,大多数是一二三年级的孩子,甚至是学龄前孩子,初中高中的很少,年龄的下降背后暗示着家长从为升学、为加分而学转变成为培养兴趣和开发智力而学了。虽然改变有其好的一面,但是,用张老师的话说,相比前几年,有些“劲头不足”了。
  为啥学 八成为锻炼 一成为出国
  孩子学棋,家长抱有什么目的?
  第一,培养素质、开发智力。目前学棋家长80%是出于这个原因。第二个原因,为出国准备。猛一听起来,学国象跟出国有什么关系?孙旗男老师说:“只要你看是初中生或者高中生在学国象,十之八九是在为出国做准备。”这类学生大约占10%的比例。
  孙老师介绍说,欧美有些发达国家国际象棋很流行,如果中国的小孩子能在去国外之前掌握一门对方国家流行的“技能”,那还是很吃香的,尤其是棋力出众的孩子在出国读书、申请学校时往往更受青睐。我国第一位国际象棋女子特级大师刘适兰的外甥女曾蓓就是这种思路最成功的践行者。这位清华大学的才女下棋非常有天分,后来放弃了成为专业棋手的机会,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如今,不到30岁的曾蓓是多伦多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苦恼事 好苗子留不下来
  经过一番深入的了解和调查,记者发现了基层教练困惑的问题——学棋孩子不算少,但有了好苗子,想领进专业大门,孩子和家长却都不愿意在这方面过多花时间。
  如今,北京有二三十家幼儿园开设国象兴趣班,还有20多所小学也开设国象课程,还有少年宫以及退役甚至现役专业棋手个人开办的俱乐部、培训中心。表面上看很热闹,但真正有潜力的好苗子却不愿意花时间继续学下去,很多也就荒废掉了。这是最令孙老师感到痛心的。
  孙老师说,培养一个有潜力的孩子要很多年,花费无数的心血,但很多好苗子最终不练了。上不去的原因,第一,学业压力大,没时间摆棋。第二,即便在国象上特别有天分,但你让孩子不学习,将来走专业道路,家长也不干,理由就一个:“看不清前途,怕耽误孩子。”
  老师心声
  摒弃“英才模式”
  聂卫平围棋教室的洪波老师在看了本报特别报道《“棋”实不懂我的心》前两期后,对记者大诉衷肠。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和棋童以及家长打交道,明显感到一个“不好的趋势”——大多数家长一开始为帮助儿童开发智力而来,但慢慢地就走进了功利世界,不断冲段,不断竞争,忘了当初学棋的初衷。
  如何看待当前围棋培训市场良莠不齐的局面?洪波老师认为,目前大量非专业的围棋培训机构,基本由围棋爱好者任老师,他们目标不清晰,也不懂儿童教育,把围棋培训当成围棋技术培训,以培训出高手作为招生的资本。殊不知,这样就走入了教育最可悲的“英才模式”——“只培养特定的孩子”,而不是“让所有孩子都能得到培养。”
  洪波老师认为,孩子学习围棋,目的只有一个: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希望让整个社会能慢慢认识到,围棋对儿童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而绝不是要误导家长耽误孩子。
  现身说法
  “学习还是学棋……”
  袁烨 11岁 江苏人
  10岁组全国女子冠军
  认识袁烨很偶然,去年12月28日,新科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从土耳其回京抵达首都机场之前,记者在欢迎的小棋迷中看到一个面容清秀的女孩子手捧鲜花不住地张望。她就是袁烨,在光彩体育馆附近学棋。
  11岁的袁烨在北京这拨学棋的小棋手中颇有名气。去年8月,在第18届“李成智杯”全国青少年儿童国际象棋冠军赛中,袁烨拿到了女子10岁组冠军。
  袁妈妈告诉记者,袁烨独立性很强,因为爸爸妈妈都在外经商,年幼的袁烨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小学就读于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在那时,她就对国际象棋的王、后、马着了迷。后来,袁烨来北京学棋。因为学棋,耽误了不少学业,和袁烨一起学棋的十多个孩子都不上学了,家长跟到北京,全职辅助孩子学棋。因为学棋占用大量时间,小袁烨去年没有上学,学业都靠自学。好在袁烨天资聪明,功课没有落下多少。
  袁妈妈告诉记者,她们马上就要回江苏老家了,因为袁烨要上中学了。当记者问起,有没有想过让袁烨向职业棋手方面发展时,袁妈妈沉默了好久,然后只说了一句话:“让孩子自己定吧!”袁烨到底是“学习”还是“学棋”,袁妈妈似乎有些纠结……。
  本报记者 田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学围棋三年放弃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