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App怎么怎样上传网络作文作文

&blockquote&&b&&i&本文里的亲身经历,包含了全部的方法和细节。&br&每个普通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之路,都是史诗。只不过,相当部分都是壮烈的悲剧,我这个经历算是经历曲折的正剧。&/i&&/b&&/blockquote&&br&&p&这篇文章写到一半儿的时候,我发现,这简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血泪纵横史,跌宕起伏的投资逆袭史,外加言情小说,差点写到职场。写得再细致一些可以变成爱情小说了。算了,不要写言情,还是当成史诗吧。&/p&&br&&p&只要想一下,从接触英语以来,每个普通的青年所有用过的英语书、辅导资料、做过的卷子、课外读物,摞在一起会有多高(我估算了一下至少两米),然后就会发现:每个普通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之路,都是史诗。只不过,相当部分都是壮烈的悲剧,我这个经历算是经历曲折的正剧。&/p&&figure&&img src=&/v2-807bd119e9d9ef1aed45e4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807bd119e9d9ef1aed45e4d_r.jpg&&&/figure&&p&大多数人都会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经历那些典型的桥段,比如中考、高考、考研、出国、就业,等等。英语是噩梦,还是成为人生资本,在很多时候就差那一点点儿。然而这一点点儿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包括人生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还有你的收入水平。&/p&&br&&p&回顾这个漫长的英语学习经历,有下面几个教训:&/p&&blockquote&&ol&&li&&b&考试成绩好绝不意味着掌握了那项技能(不包括考试技能)。&/b&&br&&/li&&li&&b&掌握了一项技能考试成绩必然好。&/b&&br&&/li&&li&&b&学习一项技能并且在生活中运用那项技能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必然发生改变。&/b&是必然,不是也许、可能、大概,都不是。是必然。&br&&/li&&li&&b&是否掌握了一项技能是有客观标准的。&/b&内在标准是,你发现了其中的多少秘密,又在何种程度上运用了这些秘密。这就是专家与非专家的区别。自己都能直接感知到差别。&br&&/li&&li&&b&掌握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绝不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个谎言)。&/b&当没有掌握基本规律和技巧的时候,回报率令人沮丧,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放弃的根本原因,因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每个人自带学习动力。而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技巧之后,回报率高的连自己的不相信。&br&&/li&&li&&b&知识和技能是两回事儿。&/b&绝大多数人死在把知识当知识学,或者把技能当知识学,于是跌入一个又一个大坑和迷宫。我这里说的死,是指,放弃、半死不活、或者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比例的失败。&br&&/li&&li&&b&一个人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只要努力,包括动脑的努力,都会阶段性的感觉到有所进步和突破。&/b&问题是,这突破是真突破还是假突破?真正的突破有内在标准,永恒不变的标准。&br&&/li&&li&&b&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都隐含着秘密,关于学习本身的秘密。&/b&比如,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学习?一句话能说得清吗?说得清是顶尖高手,说不清的就是糊涂。&br&&/li&&/ol&&/blockquote&&figure&&img src=&/v2-b3eeb4bead5e156ffee080f1c026012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b&有网友在后台给我留言:&/b&&br&&/p&&blockquote&&p&&i&这两篇文章(欲罢不能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式),让我反思起正在自学英语的我,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拨开迷雾云淡风轻。&/i&&/p&&/blockquote&&br&&p&在我18岁的时候,甚至在整个大学期间都会时不时的想到这个问题。英语曾经是我学习中的难言之痛。&/p&&br&&p&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到工作,整个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的学习经历。在英语学习法满天飞的时代,无数方法曾经让我躺枪。好在,我活过来了。&/p&&br&&p&从性价比上来说,我和我周围的同学、朋友,乃至更多我认识的人,在整个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投入产出比低的离谱程度让人惊叹。&/p&&br&&p&我是很晚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回顾一下我的整个英语学习的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有些坑你可以避免,有些方法人人都可以借鉴。&/p&&br&&h2&&blockquote&&ul&&li&&u&考试第一又能如何?&/u&&/li&&/ul&&/blockquote&&/h2&&p&中学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应试,中考和高考,绝大部分的青少年都会经历的人生转折点。我在初高中的英语学习都是很老的套路:背单词,做作业,做卷子。当然也会把课文的发音模仿一下。模仿的像不像就很难说了。比较起来,我发音不是最难听的,也算不上顶尖。勉强过得去。总之,在整个的中学英语学习阶段,我从来没有很喜欢过自己的发音。&/p&&br&&p&到了初三的时候,我开始觉得奇怪: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觉得学英语是件愉快的事儿?事实上一点儿都没有。我学的英语,除了考试之外,有用吗?好像没什么用。后来我偶尔读到一篇课外的英语小故事,篇幅还是蛮长的,有3到4页的篇幅。那篇文章的难度刚好在我的词汇量以内。我发现,这文章我读得懂。这就是我整个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中最大的收获。可惜,同样类型的的文章,我没有找到很多。初中就过去了。&/p&&br&&figure&&img src=&/v2-7f4b1f598d674de5ef49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高中的时候,是紧张的应试学习。如从前一样,我从未感觉到英语学习是快乐的。但我知道,英语学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高考。英语是一门拉分的科目,因为有些同学英语是短板。比如说,我们隔壁班有个兄弟,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但是英语不及格。这位同学后来保送到了北大。所以,我的英语学习最低目标是绝不能往下拉分,最高目标是越高越好,150分的题目至少要到120。&/p&&br&&p&我们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其实他的英语真不怎么样,我从来没有喜欢过他的英语,无论是发音,还是讲课。上课就是讲课文,讲课后题,然后就是大量的讲卷子。讲课文的时候,会让同学们轮流读课文,然后翻译。我记得,有一次叫到我,读课文里的一句话,然后翻译成中文。那句话里面有这样一个词,Beautiful girl。我读完之后,翻到这里,我顿了一下。我刚刚想脱口而出,“一位漂亮的女孩”,但马上打住了。我在想,形容女孩子,这个beautiful不应该翻成“漂亮”,而是应该用“美丽”啊。就在我停顿的这一刻,英语老师替我补上了:“漂亮的女孩嘛”。然后全班哄堂大笑。我也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既然老师说漂亮了,我还能跟他争?这个必须翻成“美丽”?总之,老师没品,不跟他争了。&/p&&br&&p&为了学好英语,我买了各种参考书,包括好几本好玩儿的词典,还有几本流行的语法书。印象最深的是买了一本英语词根的单词书。当时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英语单词这么有规律啊。但新鲜劲儿一过也就彻底过去了。到了大学的时候,我也买过几本词根方面的书。但至今我都认为,词根对我背单词、学英语没起到过明显的作用。&/p&&br&&p&我的高中英语全都是在应试的套路里度过的。只不过我学的更努力,所以高考的分数不低。当然我也考上了一所很牛的大学。当然整个高中学习也是一个逆袭的过程,我虽然没有掌握英语的奥秘,但我发现了知识学习的秘密。这个故事太长,以后有机会说。&/p&&br&&p&回首高中生涯,我的英语水平实际上坑里,在下面的这个坑里。考试成绩好,只能代表掌握了考试技能,并不代表着掌握了英语技能。&/p&&figure&&img src=&/v2-9afc028cb1c5ef6c54f13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afc028cb1c5ef6c54f130_r.jpg&&&/figure&&p&成绩考得好,当然有他的好处,这个无需多说。但是,即便如此,我的英语学习还是图中的二愣子。所谓二愣子就是简单的认为,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实际上,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不是这样。&/p&&br&&h2&&blockquote&&ul&&li&&u&以为在学,但不得其门而入 &/u&&br&&/li&&/ul&&/blockquote&&/h2&&p&大学阶段的英语还是应试。很牛的大学,老师的水平很高。无论是听力、精读、泛读,老师的水平比高中老师高太多。而且还有很美的女老师。非常有助于注意力集中。当时我们宿舍的兄弟们,给我们的美丽的英语老师起了个很有感觉的名字,叫“失恋者儿”。因为,她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淡淡的,她的课是带着感情的,当然有对英语的感情,对课文的感情,此外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我们这般兄弟很敏感的捕捉到了这一丝丝的忧伤,我们怀疑,她失恋了。所以,一旦我们中的某一个人在课堂上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课后,这都是我们在宿舍里会聊很久的话题。&/p&&br&&p&我顺利的考了四六级。还是应试的套路。&/p&&br&&p&但大学阶段和高中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大学的时间自由。关于英语,我读了很多课外的资料。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还有卖英文杂志,《疯狂英语》、《英语学习》之类的东西。当然也买一些按照难度分级的小丛书。这些东西对我的英语学习肯定有帮助,比如潜移默化的多学了一些单词,培养了语感,但是有帮助到什么程度,我真说不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学习模式,没有让我达到我向往的那种英语学习的境界:愉快、从容。&/p&&br&&p&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英语四六级就考完了。所以,后来的英语都是靠看杂志维持水平。没有花更多的时间。&/p&&br&&p&我埋首图书馆的时候,大家在学各种出国英语。我的不少同学在那时候都出国了。&/p&&p&然后,就进入了考研的阶段。&br&&/p&&p&我研究生考了两次,第一次没过。中间有个很长的故事。篇幅有限,这次不说了。所以,我从本科到研究生,中间有一年的时间在出版社兼职工作。&/p&&br&&p&回顾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我还在那个坑里。&/p&&figure&&img src=&/v2-d911ce72b8ca531b50ca152ffbbc62d3_b.jpg& data-rawwidth=&985&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5& data-original=&/v2-d911ce72b8ca531b50ca152ffbbc62d3_r.jpg&&&/figure&&p&只不过这时候,通过英文电影、歌曲、杂志等等,有增加了不少英语学习的新奇感和乐趣。所以,虽然是在坑里,但并不认为自己在这个坑里。 &br&&/p&&br&&h2&&blockquote&&ul&&li&&u&考研英语的逆袭 &/u&&br&&/li&&/ul&&/blockquote&&/h2&&p&考研英语的难度很大,尤其是要考很好的学校和很好的专业,英语还有单独的分数线,不但看总分。&br&&/p&&br&&p&但那个时候,我考虑的不是这个问题。我回顾了我整个青少年时代的英语到底是怎么学过来的。到底学到了怎样的水平?算一下时间,把自己吓了一跳。自从青少年以来,我已经至少学了十年英语了!即便从初中算起,初高中六年,再加上大学四年,总共学了十年。&/p&&br&&p&我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学了十年的英语,你能不能很流利的讲十句标准的英语?当然得是像样的英语。我发现,我做不到。然后,我立即发现,我问对了问题。这个就是关键,十年的学习不会讲十句标准的英语,这件事儿本身让我大卫震惊,久久不能退去的震惊。&/p&&br&&p&我很好奇其他人是什么情况。随后,我在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调查问卷,一句话的调查。就问这句话:学了十年的英语,你能不能讲出十句标准的英语?&/p&&br&&p&即便在火车上,遇到聊的很嗨的同龄人我也会偶尔问一下。让我吃惊的是,绝大部分人一听到这个问题,马上脸就红了,然后摇摇头。这种感觉我是很熟悉的,最初我问自己的时候,简直吓出了一身冷汗。十年时间啊,那是生命啊,人生总共有几个十年。虽然,没有人对我图财害命,但是自己在杀死自己的十年。用不恰当的方式学英语,就是在杀死自己的时间!不但如此,学了十年都不会讲十句标准的英语,简直就是耻辱!尤其对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来说,这种耻辱配得上任何糟糕的词汇,比如脑子进水、猪脑子等等。&/p&&figure&&img src=&/v2-61818bda212a9d729f8b22_b.jpg& data-rawwidth=&790&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0& data-original=&/v2-61818bda212a9d729f8b22_r.jpg&&&/figure&&p&于是,我下定决心,考研的过程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应试学英语。找回我的时间,找回我的生命,找回我的智力尊严!&br&&/p&&br&&p&&b&怎么学呢?我简单的算了一下。&/b&&/p&&p&如果我背文章,背了10句,那就踏踏实实的学了10句。如果说我踏踏实实的学上一天英语,比如牢牢的背下10句话,那么我多年来的目标,一天就实现了。一雪前耻。超过了99%的人。&/p&&br&&p&背了100句,就踏踏实实的学了100句。如果这样学上10天,果真掌握了100句英语,那么英语就应该突破了。当然,考研英语里面最难的是作文。最让人头疼的也是作文。填空、阅读理解,这些都是有技巧的。作文也是有技巧的,但是前提是你写出来的句子必须语法没问题,否则要扣分。如果按照背诵文章的方法,我的作文会达到什么水平呢?我算了一下,把自己吓了一跳。&/p&&br&&p&10个标准句子,如果排列成文章。其排列组合的数量是10的阶乘。10的阶乘等于多少?362万8800种。&/p&&figure&&img src=&/v2-449bc5fa0c298ffe87c0588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449bc5fa0c298ffe87c0588_r.jpg&&&/figure&&p&100个标准句子,如果排列成文章,会有多少种可能的文章呢?那是个天文数字,不知道要写多少行,估计要占满一页纸了。把其中糟糕的组合去掉,那么剩下来优秀组合形成的文章也会不计其数。世界上再打的图书馆都装不下。正是如此。不然,文学作品为什么会层出不穷,似乎永远都写不完呢?就是这个道理。就像棋盘里的棋子虽然有限,象棋才几十颗棋子,还必须马走日、象走田、卒子永远不回头,即便加上这些规则,还是能够产生近乎无穷种棋局。这些都是一个道理。&/p&&br&&p&算完之后,更加强了我的背诵文章学习英语的信心。&/p&&br&&p&&b&找什么文章呢?&/b&&/p&&p&随便找,听说别人背新概念,我就找新概念上的文章。从中挑选了一篇比较喜欢的,篇幅不长的,开始背。&/p&&br&&p&背之前,我发现这个想法有问题。我得知道,我的水平长没长。一旦水平不长,到考试的时候再发现,已经晚了。不仅晚了而且是悲剧。考研不是开玩笑,我花的是时间。考不过不但损失了时间,损失的东西太过了,还包括面子等等。&/p&&br&&p&所以,我得想办法检验学习效果。最简单的就是先做几套模拟题,测试当前的水平。连作了几套模拟题,测了之后发现,平均40多分。考研的同学都知道,40多分不算很低。成功考上研究生的,英语达到60分的不算多。我刚刚还查了一下,至今如此,比如“2016年考研英语是什么让他们难过60分-搜狐教育”。那么40多分就是我的基础水平。距离考上很牛的学校还有很大的距离。&/p&&br&&p&测完基础水平之后,我就开始背了。第一天,我就发现,这个方法有问题。理性上来看,这个方法很绝,简直滴水不漏。操作起来却是痛苦的。谁背谁知道。当然,最痛苦的不是背不下来。而是背下来之后,很快会忘掉。于是,就只能不断的重复。&/p&&br&&p&我决定,背完一篇文章,可以连续抽两支烟。在那之前,已经染上抽烟的恶习了。就这样,在我背英语的小房间,常常烟雾缭绕。切勿模仿。&/p&&figure&&img src=&/v2-fcefc7cda878b416aeeae5ad75eadac4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v2-fcefc7cda878b416aeeae5ad75eadac4_r.jpg&&&/figure&&p&一个月之后,我能背下4到5篇文章。为什么是4到5篇呢。因为4篇是背的很熟的,张口就来。而第五篇还没那么熟。不是张口就来的不能算数。因为,在写作的时候,你必须轻松的就能想到一个句子,否则你没有时间去设计标题、篇章结构、言之有据等等这些内容。所以,背下来,但不熟的句子,严格说来不算数。如果背英语,就必须学一句是一句。只有数到张口就来的程度,语感才能出来。看文章,一扫而过,迅速捕捉他的意思,还有考试中你需要捕捉到的东西。&/p&&br&&p&这样一个月算下来,平均每个星期背一篇。每篇文章的长度在20到30句之间。实际上,以那个时候的水平,每天背10句还真是挺困难的。因为还有其他的学习任务。&/p&&br&&p&对于准备考研来说,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因为通常大家都是用半年的时间准备考研的,我是用了4个月准备考研。一个月等于过去了四分之一。我必须马上检验这种学习方法到底是否是有效。于是拿出一个周末的时间,连续做了三套模拟题。我一看成绩,平均分50多。一个月已经提升十多分了。这里要注意,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没有背单词,也没有做卷子,也没有看任何有关考研英语的辅导书。顶多,偶尔看个英语小文章。比如新概念里的其他文章,背诵之余肯定会看一看的,但80%以上的英语学习时间都是在背文章。&/p&&br&&p&一个月提升10几分,即便线性增长下去,到考研的时候考70多分是没问题的。这足以让我坚定信心,英语就得这么学——背诵文章!&/p&&br&&p&当然,这一个月是最关键的。对于学习任何技能来说,尤其是发奋学习,那么第一个月甚至是决定性的。我已经看到希望了。回顾下来,关键是,方法是对的,肯定比以往我用过的任何方法都高明。&/p&&br&&p&另外一个关键之处是,我成功的度过了痛苦期。度过痛苦期有几条经验:&/p&&p&&b&第一,我想拿这个英语学习过程做测试&/b&。检验一下,这个方法到底可不可行。如果可行,它将彻底改变我的英语学习生涯。&/p&&br&&p&&b&第二,在背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能够品味语言的细节了&/b&。以前糊里糊涂的学的时候,注意不到语言的品味。背的过程中就会捉摸,这句话的意思为什么是这样表达的,而不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近义词、同义词有很多嘛,他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对语言的品味增加了乐趣。这些品味语言的乐趣,使得背文章的过程不是绝对的痛苦。&/p&&br&&p&&b&第三,咬牙切齿加抽烟。&/b&告别脑子进水式的学习,告别耻辱,给自己励志。&/p&&figure&&img src=&/v2-31e225c15f48dd667ece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当然,抽烟是个习惯问题,不值得模仿。如果大家在学一个不得不学,又想快速突破,但是又不得不面对人性的那种趋乐避苦、容易放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弱点,可以模仿一下罗永浩。&br&&/p&&br&&p&当年,老罗把自己关在西二旗的一个出租屋里练英语,准备去当新东方英语老师。&/p&&br&&p&闭关之前,他跑到中关村地摊上,买了一麻袋励志书。论斤卖的那种。老罗先后去了三次,总共买了一堆,放在门口,以备受不了煎熬的时候翻出来看看。&/p&&br&&p&凡事三天热度,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老罗平均苦读三四天的时候,就动摇一次。遥想城里的红尘滚滚。每当此时,老罗走到门口准备开门冲入红尘。恰在此时看到门口躺着的那堆书。随手翻开一本,李傲写道: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这样的句子让老罗立马关上门,一通撞墙打滚儿、掉眼泪、抽自己嘴巴。然后又能苦学三天。&/p&&br&&p&三天之后,在他准备放弃当英语老师的人生计划之后。走到门口,又看到这堆书,随手翻到另外一本儿没看过的书。翻不到三页,从书里劈头盖脸跳出这么一句: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老罗瘫倒在地,嚎啕大哭,冲到卫生间洗了个澡,出来继续背单词,做题目。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最后老罗干脆把光鲜一点儿的衣服全都用剪刀剪掉,只剩下秋衣秋裤。就这样,老罗过了俞敏洪那关,当上了新东方的英语老师。&/p&&figure&&img src=&/v2-deee0593d3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eee0593d32_r.jpg&&&/figure&&p&如果我早知道这个故事,说不定我也会弄几麻袋励志书,然后背单词。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我继续背英语文章。&br&&/p&&br&&p&我第一个月的英语背诵学习取得了空前胜利。简直是一个惊喜。最大的收获是,这个方法确实可行。用我的理工科思维,拿自己做了一个全面的实验。尤其是不用上辅导班,不用买很多参考书。这是我最得意的地方。&/p&&br&&p&下一步相对简单了。这个方法继续用,考研英语最低目标70分。但每天学英语的时间不得超出2小时。因为还有别的工作,我不是全天候复习考研的。&/p&&br&&p&另外一个要改进的地方是,不能学的太痛苦。我发现,新概念上的文章,不怎么好。大多数文章都没什么意义,都是在讲猫、狗啊,什么比赛啦,等等,反正跟我的生活没什么关系。我到网上去找,找那些有优美的发音,内容又好的文章。什么是好文章?打动我心、打动人性的文章是最好的了,最好还有实用功能。另外,有音频的文章,睡觉、走路的时候多听几遍,能够加深印象。&/p&&br&&p&我马上行动了。找了好几篇不错的文章。比如下面这篇罗素的《我为何而生》。&/p&&blockquote&&i&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有如阵阵飓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i&&/blockquote&&br&&p&文章的三种感情,前两种立刻打动了我,这不就是我的心声嘛。赶紧背下来。整篇文章也不长,总共才十几个句子。&/p&&figure&&img src=&/v2-6c23c54346c7bdf1d66fe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如此又坚持了一个月,功力大涨。&/p&&br&&p&在这期间,有几个哥们儿来过我宿舍,立即被这雾霭沉沉的小黑屋打动了。当然,我学的英语他们不感兴趣。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增加更多的烟雾。&/p&&p&如此,我每个月定期测试,有时候半个月也要拿模拟卷测试一下。证明水平确实有提高。然后我就放心了。成绩提升的步伐很稳定。我后来把更多的时间拨给了其他科目。每天学英语的时间保持在一个半小时左右。&/p&&br&&p&背了七八篇文章之后,我发现,我的听力大有长进。首先是我背过的文章。我平时走路听起来,不但觉得格外的流畅,而且能听到很多的细节。包括很细微的发音的细节,都会注意到。其次,对那些陌生音频的听力似乎也加强了。&/p&&br&&p&这个过程中我又发明了几种新方法来背诵。&/p&&p&比如,抄写是必要的。因为单词量是要增加的,另外写作文的时候不能有错字。抄写的时候,琢磨单词结构,句子结构,篇章结构。抄写的过程中容易容易缓解急躁情绪。因为,一旦决定背文章,而且发现了背文章的好处。那么这种心理就产生了:背的越快越好。但在朗读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没有想象的被的那么快。然后就急躁,急躁状态下,背的更慢。抄写的时候,这种情绪就不大容易出现。因为,抄写的时候很容易进入一种新的体验,比如体验单词结构的细节,语法的细节,篇章结构的细节,乃至文章的含义、逻辑,作者的心态等等。抄着抄着就不急躁了,甚至忘却了时间。或者抄写一两遍之后,再大声的诵读。感觉又有不同。&/p&&figure&&img src=&/v2-3f90ab8e2cbe4812ce37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读熟、背熟悉了之后,还有一道必备工序就是默写。默写是对单词的检验,也是对书写工整,书写速度的检验。当然在默写的过程中,还会体验到上面说的那些细节。&br&&/p&&p&越临近考试的时候,我的英语信心就越强。后来根本没有信心这回事儿了,我相信我的英语成绩肯定没问题。于是,我把大量的时间多放到政治和专业课上了。我是理工科,专业课是绝对拉分的。&/p&&p&考研那天的场景我至今记得。走出考场的时候浑身轻松。&/p&&br&&p&我的考研成绩是这样的:专业课是第一,总分第一,英语成绩没有达到80分,仍然是第一。当然,是在我所报考的学院和专业,很牛的学校。&/p&&p&就这样,我步入了我的研究生生涯。这段经历,如今回顾,仍然荡气回肠。&/p&&p&但后面我才发现,我的英语学习仍然没有完全突破。我仍然在坑里,只不过是在坑的比较靠右上方的位置。换句话说,已经接近突破了。&/p&&br&&h2&&blockquote&&ul&&li&&u&难忘的英语角还有英语角的女生 &/u&&br&&/li&&/ul&&/blockquote&&/h2&&p&按道理说,我可以高歌猛进、迈着欢快的步伐进入我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开启我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了。确实如此。但中间发生了一件事,给我带来不大不小的打击。&/p&&br&&p&刚刚入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是从东北的某大学保送过来的。他对科研很感兴趣。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在高中的时候看了一个外国人写的爱因斯坦传记,马上就对物理学感兴趣了。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一拍即合,聊的越来越频繁。&/p&&p&他对北京充满了好奇,在网上找了一圈学习资源。发现北京有不少英语角,海淀中关村周边好几所学校都有英语角,北大、人大、中央民族大学都有。然后,他鼓动我去英语角,结伴而行。我一开始不明原因,后来到了英语角,我马上明白了。&/p&&p&人大英语角是首选之地,据说人最多,而且女生多,最合适浑水摸鱼,滥竽充数。总之,我俩心照不宣。那个周五的黄昏,出发。&/p&&figure&&img src=&/v2-526b5f170fa94e44fef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骑着自行车10分钟就到了。在夜色降临之时,英语角已经人山人海。不知道大家怀着学英语的热情,还是别的,比如像罗素那样的,对爱情的单纯而又强烈的渴望。人大英语角果然名不虚传,最重要的是名副其实,除了人比我们想象的多意外,其他方面跟网上的描述一致,比如女生的确很多。&/p&&p&大家三五成群,虽然没有达到人声鼎沸的程度,但也绝不是叽叽喳喳,那种声响难以形容,却让人不能忘怀。英语角在人大主楼前的一个芬芳四溢的小广场,周围满是花木,但这些对我们来说毫不重要,我们要找的是人,绝不是什么花花草草。&/p&&p&人是三五成群甚至10多个人围在一起的。比较大的圈子,想加入都得挤进去。但是大家说英语的声音还是能听的到的。到了英语角,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英语。仅仅是在大中华区里,英语的语种简直可以用数不胜数来形容。以前听大学老师说过,有Chinglish,我一直以为这个描述有点儿道理,但是总觉得不大对头。原来Chinglish里还有如此多的语种,与英语角相比,从中学到大学,我们班上同学的各种Chinglish根本算不上什么了。在欢喜之余,我有点跃跃欲试了。准备扎到一个圈子里,拉个人聊。&/p&&p&正在我下定决心之时,我听到了,英语角里不但有Chinglish,还有很标准的英语。这个英语角有外国人,而且不只一位。我站在圈外听他们在说什么,基本全都听得懂。于是,我的耳朵开始留意标准的英语了。从这个圈,走到另外一个圈。然后发现,这里竟然有这么多标准的英语,英式的,美式的英语都有。&/p&&p&令我惊讶的是,有很多中国人讲的英语发音非常好,当然句子也好。侃侃而谈,运用自如,神态自然。我不再跃跃欲试了,而是心理打鼓,不敢张嘴了。也不敢到圈子里面去说了。我和我的那位哥们儿不约而同,做出了一个聪明的决定,看看散户吧,那些刚来的,还没来得及加入任何一个圈子的。或者是和我们一样在四下张望,还在犹豫要不要加入任何一个圈子。这样的人,往往跟我们的水平差不多。当然最好取交集,找女生聊,异性相吸,一箭双雕。想法很好,但是手心直冒汗。&/p&&p&眼看快到晚上8点钟了,再过一个小时,9点钟的时候,人群将散去。眼看第一次来英语角就要无功而返。我们哥俩儿不知道是谁先出手的,看着两个女生就过去开聊。还好还好,大家的水平差不多。那两位女生是坐公交来的,路上花了半个多小时。是大学生。第一次聊天,都是没话找话。好在是四个人,总能说出让对方听得懂的英语。这第一次聊天,我都不知道聊了什么。无非是,你上几年级了,在哪个学校,你的家乡在哪里,等等,说出来的全都是中学英语。后来发现,这两个女孩儿都是信基督的,后来还约了有机会去教堂,等等。时间很快就到九点钟了。两位女生准备回学校,我们就此道别。我们俩再到别的圈子凑了一会儿,然后就回学校了。&br&&/p&&br&&p&路上,我们谈笑风生。回到学校的时候,这哥们儿跟我说了一句:我还以为你的英语有多好呢,名校毕业的嘛,原来也不怎么样。当然关系好,有话直说非常好。但是,我当时还是很震惊。这哥们儿告诉我一件事儿,我的英语绝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他说完之后,我呆了半天。很受打击,很受挫折。等到我一个人儿的时候,我抽了时间,把我说的英语录了很长一大段,仔细听。果然,我发现我的发音真不行。很沮丧。有个直言相告的朋友真不错。怎么办?一个字,练!&/p&&br&&p&考研考过了,而且学习压力又不大。我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练英语了,照着音频里面的发音练。目标是什么?英语角。主要是英语角里的女生们。每周六天,每天至少拿出三个小时练发音,然后顺便听听各种英语对话。&/p&&br&&p&第二次到英语角。找不到之前的女生了,反正彼此印象平平,找不到就算了。这次的经历跟第一次差不多。不过这次,我俩决定单独行动。这样,彼此更能放得开。不然,对方的英语彼此都受不了。这次,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人大的女生。聊天开始了,她是四川人,我是哪里的,她在读经济,我在读理工。什么兴趣爱好,朋友多少,等等。每个想到的日常话题都聊一遍。连比带画,急了用中文,反正双方还是能听懂的。聊着聊着,就没什么话题了。然后彼此告别,再找下一个。偶尔也旁听一下别人的英语。&/p&&br&&p&这次回去之后。我二话没说,继续苦练发音。&/p&&br&&p&第三次到英语角。基本延续了上述过程。这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不那么紧张了。无论跟陌生人搭讪,还是开口说英语,都比第一次好上10倍。这次“遇到”的又是一位女生。起初的时候,她从远处走来,一身职业装。气质优雅,而是很美丽的职业装。趁着没人留意,我赶紧上前搭讪。搭讪是有风险的,就是被拒。拒就拒了吧,反正黑灯瞎火,没人看得见,脸红都没事儿。还好,这位女生很友好,聊了之后才知道,她也是人大的。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果然如此。我就问,那你为什么看起来像是在工作呢?其实我是想问,你为什么穿着职业装呢?可惜,职业装这个单词我不会。你看,这就是多学英语句子的好处,你可以换个句式、绕开不会的单词,却问了同样的问题。&br&&/p&&br&&p&她说她在兼职,在公司上班。才下班回来。我一看手表,8点半。下班够晚的。总之相谈甚欢,这种欢快是在心里的,不能表现出来。这位女生给我的感觉是很稳重,聊起天儿来很淡然,既不是生硬,也不是三心二意,总之就是淡淡的,谈起什么事儿都是波澜不惊,但确实又在很专注的聊天儿。&/p&&br&&p&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是经历过职场的从容,哪怕还仅仅是个大学生。她跟我说,兼职是为了增加收入,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我表示理解和认同,其实我根本不理解,这是多年之后我才发现的。聊着聊着,她把高跟儿鞋脱掉了。当时是初夏,而且是坐着。她跟我说,穿着高跟儿鞋很不舒服。我表示理解和赞同,其实女生穿高跟儿鞋到底有多难受,很多年之后我还是不能了解。总之,海阔天空,相聊甚欢。我发现,生命中遇到一个陌生人聊天,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不知不觉就到了忘我的境界。然后,9点钟到了。我们彼此告别。&/p&&br&&p&回学校的路上,我和我那哥们儿聊当天的“收获”。说到我的收获,我滔滔不绝。跟英语无关,聊的全都是那位女生。我一通摆货,说那个女生如何如何与众不同,无论是职业装,还是那气质,还有说话的语气。然后,那兄弟问我,你跟她要电话号码了吗。我愣了一下儿,没要。然后,后悔的直想跺脚。可惜跺不了,我们在骑车。我猛的拍了两下车把,开始埋怨我那兄弟。我说,你怎么不早跟我说呢。早说,我肯定要号码呀。他说,你跟这样的女生聊天怎么不叫上我呢,你叫上我,我肯定要号码呀。我说,我就知道你要号码,所以不叫你啊。......就这样回到了学校。&/p&&br&&p&下个星期再去的时候,我在人群之中找了很久再也没有找到那位女生。&/p&&figure&&img src=&/v2-3c3f2ecd37b009a36e024fd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h2&&blockquote&&ul&&li&&u&英语终于成为我所爱 &/u&&br&&/li&&/ul&&/blockquote&&/h2&&p&我依旧练着我的英语发音。进步有多大,并不清楚。总之,动力是充足的。直到有一天在英语角的人群中,听到了很漂亮的英语。像一个外国人在说话,是女生,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中国人。我在圈子之外等了很久,终于在人群将要散去的时候,开始与她对话。这一次,在分别的刹那间,我鼓起勇气,跟她要了电话号码。故事太长,此处省略2万字....&/p&&br&&p&总之她也已经大学毕业,正在应聘一所英语学校的老师,经历丰富。英语水平相当高。我写信给她...她每次都用英语回信,所以我逐渐也用英语给她写信。分享好的英语文章,分享好的英文歌曲...见面的时候,讲英语。&/p&&p&我赞美她的英语发音。我直接说,我很想学她的英语发音。她很愉快的答应了。在聊天之余的闲暇时间,她教了我几次,我的英语发音已经突飞猛进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事情,很重要的事情。&br&&/p&&br&&p&英语发音是有技巧的。比如说,rose(玫瑰),大部分人都读成了“肉丝”,但英文的R这个音,必须把舌头卷回去再弹开才能发的出来。发的出来的意思就是像外国人那样的发音,那种感觉绝不是“肉丝”。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注意音标了,我对音标辨识的还算清晰,知道差别、也能听出来差别,但是自己却发不出那种很地道的语音。与她相识之后,我才知道,这些发音在本质上需要口腔动作的配合才行,她还跟我说,英语发音有“口腔体操”等等。&/p&&figure&&img src=&/v2-f3e447ce5f6ebc8f8cccf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再后来的时候,我把这些发音做了一个总结。实际上中国人在学英语发音的时候有一个突破口,或者说是秘诀。这个秘诀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英文里面有的发音,中文里面也有,但是有些英文里面的发音,中文里根本没有对应!&/p&&br&&p&例如in的发音跟因为的“因”很接近,we的发音跟因为的“为”发音很接近,还有he的发音跟中文的“黑”很接近,接近到近乎没有差别的程度。但是,英文里面有些发音,是中文里面根本没有的。比如rose, rock, rise,这里面的R,在中文里面根本没有与之对应的发音。再如最常见的数字,two,绝大多数人都读成了兔子的“兔”,这样的发音听起来就很土,自己也觉得别扭,但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实际上,那个t的发音,在中文里面根本没有对应。正是这种没有对应,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发音障碍!这种障碍的最大原因就是,自以为知道,然而却是误读了!说出来的都是错的,很土的发音。&br&&/p&&p&我后来统计了一下:在中文里面没有对应的英语发音一共有多少个呢?总共不过十几个!&/p&&p&所以,我刚才说,我练了没多久就感到突飞猛进。正是因为,英语里面有而中文里面没有与之对应的基本音,总共就十几个。为什么仅仅这十多个的发音会造成巨大的差别呢?因为它们近乎无处不在。你听一个人的发音,不用听很复杂的,把从1到10的数字读一遍,就知道这人的发音水平了。&/p&&p&一段时间之后,我在电视上听很多各国政要、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的英语发音,我不禁一笑,我的发音肯定超过了他们。当然,他们都是非英语国家的。&/p&&p&又过了几个星期,我发现,我的发音已经超过了我的所有英语老师,除了她。她是太专业了,她已经是英语老师了,专门教发音。在几家很牛的英语机构。&/p&&p&再后来,我在研究生的讨论小组上做报告,文中大量的引用英文,也读英文。后来,我的一位老师跟我说,你的发音比很多在外国留学多年的人的发音还要好。他在美国做了十几年教授,当时在我们学校兼职。他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把我的大致经历告诉了他。他表示理解。&/p&&p&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掌握了技巧之后的刻意练习的结果。在没有掌握技巧之前,你投入很多时间,但就是没有明显的进步。咱们不是不努力,不上进,但有些窍门没有掌握,这些努力和上进的回报令人沮丧。相反,掌握了技巧,在加上勤于练习,就进入了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过程。&/p&&p&日新月异绝不是一个形容词,它是写实的。我的英语发音的突破,严格说来,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什么是突破?就是英语的学习再也不是枯燥的事情,再也不用坚持,而是成为一种乐趣。&/p&&p&乐趣到什么程度?见到英语资料就像读,不断体验那种读的很爽的感觉。这样,即便学同样的资料,会比其他人多学好几遍,而且兴味盎然。&/p&&p&如果掌握了这十几个基本发音的奥妙,在配上当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各种英语学习APP,比如我最喜欢的“英语趣配音”、“英语模仿秀”,那么英语的学习简直就是娱乐。而且,这些APP里面,有大量的好文章,背景音乐、画面多非常的优美,美到震撼。&/p&&p&在以后的日子里,英语水平的提高给我带来很多东西。比如研究生课程上如鱼得水。还有跟外国人对话的时候的自信。甚至当我看到很多明星讲英语的时候,都产生了一种优越感。更容易通过英语学到先进的知识,比如阅读援助,专业文献,外国网站上的最新动态。还有,英语增加了我生活中的乐趣。在研究生的时候我开始用英语写诗,后来跟我那两位可爱的国际友人交流的时候,老爷爷和老奶奶非常兴奋,跟我讨论了许多美国文化,还有分享了极为珍贵的人生经历。&/p&&figure&&img src=&/v2-06ccfac6ba658f02c727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当然英语技能也增加了我的收入,我兼职教英语的时候,一节课最多能赚1千块。被学生评价为,比学校里英语老师的发音好上100倍。当然,我没有持续去教英语,我的主业是科研。&/p&&br&&p&再比如,在今天,我做个人公号。我会从许多外国网站寻找素材。这就比英语水平差一些的人,有优势。等等。这种好处很多。&/p&&br&&p&但最大的好处就是刚才所说,英语的学习再也不是负担。我不能说,我的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实际上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的英语精进的进度,我是可以控制的。只要花一些时间,就会有不小的提升。只因为我掌握了其中的基本法则和技巧,同时,这种学习和精进,再也不是负担。从此,我的英语精进,进入了加速回拨的阶段,终于走出了那个大坑。&/p&&br&&p&当然,你们从这个故事中也得到了这样一个经验。无论英语处于怎样的水平,英语总能让你接近女生。当你的英语很烂的时候,你可以用请教的方式接近女生。当你的英语很好的时候,这样就会有女生靠近你......&/p&&br&&p&后来,我的那位美丽的英语发音启蒙老师远渡重洋,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学习、生活。我在一个称之为“中华”,曾经漫山遍野是鲜花的国度,继续致力于探索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以及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和学习法则。中间的过程省略100万字...&/p&&br&&h2&&blockquote&&ul&&li&&u&学习与精进之路 &/u&&br&&/li&&/ul&&/blockquote&&/h2&&p&回顾这个漫长的英语学习经历,只不过实现了3个突破。首先是背文章,代替了大量的无效学习,积累了预感、标准句式、好的篇章结构,真正奠定了语感;其次,英语发音的突破更重要,突破发音才开启了英语学习乐趣的大门;最后就在生活中不断应用,与人交流,口头书信,查找资料,翻译作品等等。当然现在我们还有英语趣配音、魔方秀这样的很好玩儿的APP。&br&&/p&&br&&p&这个漫长的经历,给我留下8个教训:&br&&/p&&p&&b&第一,考试成绩好绝不意味着掌握了那项技能(不包括考试技能)。&/b&&/p&&p&&b&第二,掌握了一项技能考试成绩必然好。&/b&&/p&&p&&b&第三,学习一项技能并且在生活中运用那项技能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必然发生改变。&/b&是必然,不是也许、可能、大概,都不是。是必然。&/p&&p&&b&第四,是否掌握了一项技能是有客观标准的。&/b&内在标准是,你发现了其中的多少秘密,又在何种程度上运用了这些秘密。这就是专家与非专家的区别。自己都能直接感知到差别。&/p&&p&&b&第五,掌握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绝不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个谎言)。&/b&当没有掌握基本规律和技巧的时候,回报率令人沮丧,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放弃的根本原因,因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每个人自带学习动力。而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技巧之后,回报率高的连自己的不相信。&/p&&p&&b&第六,知识和技能是两回事儿。&/b&绝大多数人死在把知识当知识学,或者把技能当知识学,于是,进入一个又一个大坑和迷宫。我这里说的死,是指,放弃、半死不活、或者投资回报严重不成比例以至于难以维系的失败。&br&&/p&&p&&b&第七,一个人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只要努力,包括动脑的努力,都会阶段性的感觉到有所进步和突破。&/b&问题是,这突破是真突破还是假突破?真正的突破有内在标准,永恒不变的标准。&/p&&p&&b&第八,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都隐含着秘密,关于学习本身的秘密。&/b&比如,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学习?一句话能说得清吗?&/p&&br&&blockquote&&p&学习的本质是基于大量练习的对模仿对象的模仿。如果你没选好模仿对象,没有进行大量模仿式的练习,那么你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产生打的跃迁。学习的第二个本质是创造,创造性的运用一项技能,创造性的精进,创造是人的本能。凡是符合这两个本质的学习,必然进入欲罢不能的学习阶段。&br&&/p&&p&学习是热情奔放、激情四溢的!&/p&&/blockquote&&br&&p&&b&==&/b&&b&核聚相关文章&/b&&b&===&/b&&/p&
&ol&&li&&a href=&/p/?refer=hejupai& class=&internal&&逆袭利器:自强学习法和进步本 —核聚专栏文章&/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是一种什么体验?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 知乎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碎片阅读如何形成知识体系?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样才能让学习体系化,效果更好?-核聚的回答-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对获取知识的方法论的疑惑?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每天坚持英语学习为什么还是学不好?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有什么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ol&&br&&p&知乎专栏: &a href=&/hejupai& class=&internal&&核聚&/a& &br&&/p&&p&微信订阅号: &b&核聚&/b&&/p&
本文里的亲身经历,包含了全部的方法和细节。 每个普通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之路,都是史诗。只不过,相当部分都是壮烈的悲剧,我这个经历算是经历曲折的正剧。 这篇文章写到一半儿的时候,我发现,这简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血泪纵横史,跌宕起伏的投资逆袭史,外…
&figure&&img src=&/v2-f6b5de8fdad2f47cf6108105bdf90b73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f6b5de8fdad2f47cf6108105bdf90b73_r.jpg&&&/figure&我考的是北大理工类专业。第一次考研失败了,惨败。第二次考研,专业课第一,英语第一,总分第一。&br&&br&我常常会想,为什么有些人考研能成功,有些人考研却失败了?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由于缺乏第一手资料,很难想通。即便亲身经历的这次惨败和成功,我却是几年之后才想明白成败的原因。&br&&br&下面直接说忠告,教训,供你参考。&br&&br&利弗莫尔,这位曾经近乎做空美国的华尔街投机之王说过:&br&&blockquote&“在所有游戏中,&b&唯一&/b&真正&b&需要&/b&在行动前做好准备的恰恰是&b&准备本身&/b&。有些人在用他一半的财产冒险时,用来准备的时间还没有买一辆平价汽车考虑的时间久”(《股票大作手回忆录》p99)。&/blockquote&要知道利弗莫尔所说的这句话,是经历过破产的惨痛教训总结出来的。&br&在所有的准备中,心理上的准备最重要。&br&&br&&h2&&b&1.给自己一个压倒一切的理由&/b&&br&&/h2&&br&90%的人在考研道路上,左摇右摆,犹豫不决。时而热情满满,时而懈怠如烂泥。因此,考不上的人大多是三心二意的。&br&&br&&b&决心是做任何事情最难的部分。&/b&&br&&b&决心不是空洞的,不是靠打鸡血能打出来的。&/b&&br&&b&决心来自一个明确、具体的理由。&/b&&br&&b&记住是一个理由,唯一的理由,不是许多理由。&/b&&br&&br&对于重要的事情,做或者不做,一个有力的理由已经足够。&br&&br&理由多了,只是意味着你完全没有把握住根本。&br&&br&学业、事业、爱情,莫不如此。&br&&br&比如我一兄弟本科北大,硕士保送本校,但高中时期的女友大学却在南方,两人长期分离两地。与许多小说不同,女生后来考上北大硕士了。在一起,就是压倒一切的理由。&br&&br&我在大学四年糊里糊涂的走过,放纵不羁爱自由追求自己的各种兴趣,大四了才想到很想做研究。于是考研,于是失败。第一次考研失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只有在北大我才能做我想做的研究。认识到这一点,考研的一切,都成了必须,是唯一。不是“或许”、“大概”、“可能”、“试试看”,而是唯一,是必须。&br&&br&如果唯一了,事情就简单多了。否则,就要面对大脑中理不清的各种混乱。&br&&br&巴菲特要申请哈佛,是因为他要结识精英。被哈佛拒掉之后,他申请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成功了。他的目标是师从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无论是哪一种,他的理由都足够清晰。&br&&br&产生决心的理由,跟崇高无关。即便一个人仅仅是为了面子而决心做一件事,都是令人尊敬的。因为,尊严是人性的刚需,且永远不变。&br&&br&当然,我并非建议你一定考研,有想法有魄力的人,无处不辉煌。号称亚洲电子大帝的孙正义在加州伯克利本科毕业之后立即返回日本,连毕业证都不拿,更何况读研。那是因为他有清晰的目标:成为日本第一的企业家。&br&&br&我有个读研的兄弟非常后悔,因为他考上北航本校研究生之后才发现读研并不是自己的必需。当然,网上随便搜一搜,会找到许多读研后悔人的故事。所以,无论是否考研,要给自己一个压倒一切的理由。&br&&br&如果没有,那么如果你成功了,说明你学习能力超强,失败了,也纯属正常。&br&如果没有,也可以走上考研之路,就当是人生的一段旅程。无论成败,都是经历,但一定记得汲取教训。&br&&br&&b&要知道,你的教训不是用时间换来的,而是用生命。&/b&&br&&b&要知道,任何人汲取自己生命中的教训都绝不是容易的事情。&/b&&br&&b&要知道,许多人即便后悔无数次直到老去,却仍然没有学会汲取教训。&/b&&br&&br&考研之所以比高考更难是因为,高考对于绝大多数人没有选择,方向是明确的。考研是在各种可能性下面做出的选择,或者考,或者不考,而且有退路。所以容易动摇。&br&&br&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压倒一切的考研理由,那么你已经抛却了90%的对手。赢得了90%左摇右摆中浪费的精力。&br&&br&记得利弗莫尔这段话:&br&&blockquote&“在我分析研究了自己做交易的结症之后,我懂得了自己需要做的不是去研读股市的行情走势,而是先要读懂自己。一番深刻的自我剖析之后,我终于得出结论,如果我不摆脱自己的忧心忡忡,就无法做出任何有意义的事情”(《股票大作手回忆录》p145)。&br&&/blockquote&人生中的许多时刻,你想兼顾,却只是作茧自缚。&br&给自己一个压倒一切的理由。&br&冲破一个缺口,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br&&br&&h2&&b&2. 知己知彼&/b&&br&&/h2&&br&那天,一群朋友在一起,有人在黑板上出一道挺难的微积分题目,其他人都在埋头演算,有的人在黑板上写写画画面对挑战。我有一个师弟,站在远处盯着这道题目嘴唇微动,然后报了个答案。其他人笔算验证他的答案是对的。&br&&br&我还有个师弟,考研那几天刚好感冒,到数学那科,头疼流鼻涕。他数学考了接近满分,149。&br&&br&后面我会告诉你,他们是怎样做到的。&br&&br&在此之前,你要明白:&br&想考一个很牛的学校,很牛的专业,说明你有雄心壮志,但要知道,你面临的是怎样的对手。&br&除了给自己一个压倒性的理由之外,你还需要做更多的准备。&br&&br&记住,&br&&b&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b&&br&&b&要不断问自己,“你究竟在干什么?”&/b&&br&你可以不断得到可疑的答案,肯定的答案,你不断有收获,但你永远得不到终极答案。&br&《点球成金》里有句名言,&br&&b&“我们对自己从事一生的事情之无知程度,是令人震惊的。”&/b&&br&你很快会发现,这句话是何等正确。&br&&br&&h2&&b&3.准备足够的资源&/b&&br&&/h2&&br&80%的人在资源上出了问题。&br&&br&要知道,在向每一个人生目标发起冲击的时候,都是一场战争。仅有战术上的重视是不够的,因为许多人在战略上已经输了。&br&&br&更多的时间,就多一分胜算。&br&多一些物质资源,就多一分胜算。&br&&br&利用时间的正确方式是,每一天都有具体目标,有一个Deadline,有个目标截止时间。如果你不懂得定一天的目标,不懂得如何达成一天的目标,你如何确定能达成考研目标,以及任何其他人生目标。&br&&br&努力达成一天的目标后,你会睡得香甜。回顾一天,感到愉悦。否则,可能会寝食不安,噩梦连连。&br&&br&多一些物质资源,最终也是为了赢得时间。如果资金储备不足,你行动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br&&br&《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大战不是火烧赤壁,不是长坂坡的横枪立马杀退百万兵。最精彩的是定军山之战。赵云和黄忠两元五虎上将奉诸葛亮之命,去烧曹操大军的粮仓。而曹操平生最善于断敌人粮草,最防备的就是被人烧粮劫粮。结果,曹操惨败,刘备自封汉中王。&br&&br&兵马未动粮草先行。&br&&br&否则就是悲剧。&br&&br&&h2&&b&4.不要跟难兄难弟闺蜜好友瞎聊,除非必要&/b&&br&&/h2&&br&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TED有个演讲,题目是“下定决心的目标可别告诉别人”,建议你看看。&br&&br&心理学测试证明,说出目标会降低你实现目标的行动力。因为你会提前感受到喜悦,所以你真的以为你已经实现了,起码在一短时间里。&br&&br&人就是这么奇葩的动物,没办法。&br&&br&关于人生目标,好朋友会鼓励你,一般的朋友会质疑你,还有不睬你的。&br&&br&质疑、不睬与不屑,都是负能量,你懂得。&br&&br&鼓励和安慰,有用吗?对于意志不坚的人,这些都令人泄气。这是你一个人的战斗。人生中的许多事都是如此。&br&&br&如果有亲人,有朋友,不对你加以任何评论和建议,只是用行动默默支持你。那么祝福你,这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br&&br&你的成功,容易找到人分享。&br&&br&你的失败,没人能抚慰,只能独自品尝。&br&&br&&h2&&b&5.不要看书&/b&&br&&/h2&&br&许多考研的人,时不时的抱着一本考研相关的书在看。每当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都在心里摇头。在我看来,处于这种状态,基本上是考不上的。因为他们从根本上不知道学习为何物,也不知道什么是努力。&br&&br&如果是我的兄弟在这么干,我会走过去,直接把他的书扔掉。你可能以为我疯了,实际上,我却在救他的命。因为,如此看书等于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改掉他看书的方式就等于救他的命。&br&&br&高二那年,我弄了一本新的参考书。我班学霸大威(大学时成了兄弟,后来读清华,后来去美国)从我这里把书借走。我当时倍感荣幸,这么牛的人看上我的参考书了,说明我有眼光嘛。很快,当他把书还回来的时候,我愣住了。书里面的题目上都写满了答案,空白处是密密麻麻的标注。对我来说,这本书算是废了。&br&&br&这个情景我念念不忘。起初第一个想法是,你老兄得学会尊重我啊,这是我的书哎。过了很久,我才明白,我实在应该好好珍藏那本参考书。&br&&br&许多人看过的书,居然跟新的一样。学习对他们而言,就是翻翻书、看看里面的文字图画。(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书籍保护的特别好,写满标记还是整整齐齐的。)但是,这位老兄不同。到了他手上的资料,终究会呈萎靡不振状,可以直接扔到垃圾桶了。仿佛书中的生命都被他吸走榨干一样。&br&&br&很久之后,我才知道还有更绝的。有些人不是读书,而是撕书。把一页书完全融入大脑之后,果断撕下来扔掉。那叫自信,也叫明志。对于这样的人,在撕掉一页书之前必定会不停的问自己这样的问题,“这页纸上的东西我都记住了吗?是不是不会再忘记了?是不是完全理解了?”撕书就是逼着自己对这样的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br&&br&再很久很久以后,我发现,“看书”是个害人的词儿。书是不能看的。绝大多数可以看看的书,是可看可不看的。消磨时间,看着玩儿,看哪一本都一样。&br&&br&真正重要的书,都是不能看的。因为仅仅是看,不解决问题,甚至是在浪费时间。因为,看书会给自己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在学习,但实际上却什么都没学到。&br&&br&重要的书可以画、可以标注、可以写、可以背、可以拆、可以撕、可以讨论、可以辩论、可以复述、可以评论、可以批判,但却不能看。&br&&br&最后要记住,对于考研来说,看书就是浪费时间。必须动笔!&br&&br&&h2&&b&6.慎选学习方法&/b&&br&&/h2&&br&许多人都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挂在嘴边,有些人把天道酬勤四字装裱的很漂亮贴在办公室墙壁上,显得很踏实、很勤奋、或者很有文化。而稍微动动脑子就会发现,这两个观点是何等的错误,且不知误导了多少人。&br&&br&想想看,任何你熟悉的事情,劳而无功不是很常见的吗?如果凭勤奋凭苦干就能如愿,那么这世界上的富豪、精英应该是农民、矿工才对。&br&&br&人生中的许多事情是没有苦劳的。&br&&br&所以,你必须慎重对待自己的学习方法。&br&&br&你要问自己,有没有用学习方法?如果你没有用学习方法,完全凭着自己感觉在学。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学习这件事儿上,你根本没找到门。对于农民,这意味着颗粒无收。对于矿工,这意味着葬身矿井。对于渔民,这意味着葬身大海。对于商人,这意味着倾家荡产。对于政客,这意味着身败名裂,深陷无妄之灾。&br&&br&如果你在用某种学习方法,那么你要问自己,凭什么认为这个方法有效,而且高明?如果你给不出任何答案。那你依然是糊涂的。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失败。如果你是商人,你会赔钱。如果你是政客,你会被虐。如果你如此考研,你该知道,你毫无胜算。&br&&br&那么,现在你已知道,你必须运用高明的学习方法。&br&&br&我们要问,什么是高明的学习方法?&br&&br&高明的学习方法,是符合规律的,经过高手检验过的学习方法。&br&比如下面这些。&br&&br&&b&(1)英语必背20篇文章&/b&&br&&br&我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弯路才发现背诵文章这个提分神技,不但对应试有奇效,而且对切实提升英语能力更加有效。我是理工科,高考的时候,英语在130分左右。刚刚已经说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在我所选专业排第一。&br&&br&准备研究生英语考试的时候,我只熟练的背下来不足20篇文章,并且只做了这件事,加上准备过程中做了不足10套模拟题。&br&&br&更详细的过程,我写在其它文章里了。供参考,供批判,供检验。其实这个方法,古往今来许多人已经发现,已经检验过了,比如辜鸿铭、丘吉尔、阿西莫夫、王强等等,我只不过是又踏踏实实的实践、检验、并总结了一遍。希望对你有用。&br&&br&至于实施这个方法的详细过程和有效的原因,我已经在其他文章里写的足够详细。&br&一句话,学习的本质是基于模仿的反复练习。学,即模仿;习,即是操练。&br&如此说来,这个英语学习神技并非神技,只是符合学习本质的正常的学习方式而已。&br&如果这些言语扔不足以让你踏踏实实的行动检验它,那么我再送你一句话。&br&毕加索和乔布斯不断重复的一句话,“优秀者模仿,伟大者剽窃!”&br&&br&&b&(2)考研政治&/b&&br&&br&政治可以当作小说看;做题可以当作脑筋急转弯;训练强度再大一些,可以当作阅读理解。总之可以用来当作专业课、英语数学这些内容学习的调节。&br&&br&关于政治,我能提出的最好的建议是,把它当作人生思维的练习。很多人以为政治的内容很荒诞,其实他们不知道荒诞的是自己。如果你曾带着逆向思维,严肃的想要驳倒其中的任何一个观点,你会发现很难、很难,甚至做不到。能做到的人,考研政治就不是问题了。那说明他的见识面和思维能力足够强。&br&&br&建议你读一本小说《天幕红尘》,可以当作考研政治的复习内容看,一天能读完。也许你会对考研政治的许多观点都会有不同以往的深入理解。&br&&br&&b&(3)专业课下狠功夫&/b&&br&&br&我没有提考研数学。因为我考的数学不是数一、数二、数三那种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很专业的数学。我的专业课考的是统计物理。二者属性一致,我就一起说了。我相信这样的课程,在所有专业里都是最难的。&br&&br&我的做法是把书里面所有能推导,所有能证明的题目都证明一遍。把10年内的真题,至少做五遍。遍数很重要,因为熟能生巧。遍数又不重要,因为目的是熟。熟到看到题目,然后就是写字的时间。如果熟练到这种程度,感冒又算得了什么呢。&br&&br&我的一位学弟 @童哲,福建省物理竞赛全省第一保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参加高考考进去也毫无问题,后来又在物理学院本科考到世界名校巴黎高师(全世界诺奖比例最高的一所大学),回国之后创建了一个网络大学,万门。下面是他写的努力过程。 &br&&blockquote&可能有人要说类似于我的家庭环境多么利于考上北大。其实根本不是,为了考上北大,我高中前两年做完了47本物理竞赛教材!47本!很多做物理竞赛的人可能会觉得全中国的物理竞赛教材加起来都没有47本。不好意思,我就是找到了47本!还是在2004年之前出版的竞赛教材(我2004年参加全国决赛保送)。我觉得努力到一定程度,普通竞赛题看起来就像是十以内的乘除法,当时就是练到这样的感觉。&br&&/blockquote&你会觉得他说的很狂,故意炫耀?其实不是,本质上是为了刺激读者。可是你看过之后可能越发绝望,47本,还是物理竞赛教材,我做不到。那你能否从普通教材刷起呢?47本太多,还是做不到。这些其实都是借口。可以从一本,一个章节,一道题目刷起啊。再牛的人也是人,题目都是一道一道做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他只不过胡思乱想的时间少,提高效率了而已。&br&&br&有朋友问我:很难的知识、理论、概念,看不懂,怎么办?答案是,纯属正常。上面我提到的那位师弟,没事儿就抄写定义。弄懂一个定义并不容易,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这样。只字不差的定义,加上刷题过程中的理解,二者反复迭代。你会不断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要记得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一次,都是一样的。你只需要不断重复那个过程。&br&&br&&h2&&b&7.把握住任何可以把握的点滴&/b&&br&&/h2&&br&人获得任何东西,都绝非易事。&br&看到一个事实,很难。&br&弄懂一个概念,很难。&br&理解一个道理,很难。&br&掌握一本书,很难。&br&练就一项技能,很难。&br&赚到一分钱,很难。&br&赢得一个人的尊重,很难。&br&维系一份感情,很难。&br&结识一个朋友,很难。&br&让我们所爱的人喜悦哪怕一次,都很难。&br&而相反的过程,却无比的简单。&br&记得利弗莫尔的这句话:&br&&blockquote&“一个人很可能把自己轻易得到的任何东西都花个精光”(《股票大作手回忆录》p157)。&br&&/blockquote&我把利弗莫尔的话改的更彻底:&br&&b&一个人很可能把自己得到的任何东西都花个精光,无论是轻易得来的还是历经艰辛。&/b&&br&&br&不然我们无法理解,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为何破裂,一个国家何以解体,一个帝国何以轰然倒塌,一个明文何以彻底消失。&br&&br&我在高中时,由于种种经历发现,真正获得一丁点儿进步是何等的困难。&br&&br&我用了很长很长时间的艰难思索才发现,学习目的本质是为了进步。为了强调这一点,为了让我记住。我再重复一遍。学习的唯一本质目的是进步,没有进步就没有一切。&br&&br&因此,凡是不能直接导向学习进步的一切行为都是假的。包括看书,听课,做题,做笔记,讨论,等等。&br&&br&我从那段经历中获得的收获就是,把握住任何可以把握住的点滴,不做幻想。踏踏实实的行动,这种把握点滴进步能力会与日俱增,终会有排山倒海的力量。否则,一切就都是空中楼阁。&br&&br&我高一的时候算半个学渣,总分距离学霸相差150多分,后来逆袭考入北大。中间经过了长期痛苦的思考,变革了整个的学习方法,以及努力的状态,直至把学习当成了玩耍。&br&&br&简要描述那个思维过程。从我的经验看,这个思维过程对于一切学习阶段,即便是工作之后的学习都是适用的。&br&&br&我当时冥思苦想,既然没有明显的进步,距离学霸相差150多分,那是什么原因?归结为智商,我不甘心。如果不是智商,那是什么原因?不努力,也不是。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我想不清楚。于是,我想,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考好成绩,考好的大学。当然了,简直是废话。谁不想考好成绩,好大学呢。这种愿望的剧烈程度,对于有强烈上进心的人来说近乎是一样的。那么,一天的学习是为了什么?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是为了进步。那么,我的一天的进步在哪里,有多少进步呢?我发现,我根本弄不清楚。于是,我发现以往虽然很努力的在学习,但完全是糊里糊涂的在学习。于是,这就是结症。&br&&br&所以,弄明白自己一天进步了多少,进步在哪里,就是唯一、必须做的事情。然后,我当天就开始做一个记录本。不是错题本,也不是课堂笔记。而是把一天所学的东西,无论是做错的题目,还是不会做但弄明白了题目,还有一些积累的零散知识点,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晚上清点战果,复习、重做,保证记忆和理解。然后周期性的复习,直到不忘为止。&br&&br&这个办法的精神就是以超越此前的自己为核心。&br&&br&这就是伟大的老子在《道德经》里早已告诫过我们的,&br&&blockquote&“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br&&/blockquote&超过别人只能说明你有力量,而力量可能并非来自于你,比如有个特殊的爹;&br&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br&&br&要超越自己,你必须跟各种不良习惯、人性的弱点、社会上流行的各种不太高明的观点作战!&br&人生是一场战争,这战争更多的发生在自己的意识空间,发生在内心深处。&br&&br&人生也是一场游戏,那是战争之间的休憩。&br&人生又是一场旅行,但你要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那一天。&br&&br&高中时代我曾孜孜以求中有所悟并贯彻到底的学习方法,后来我称之为自强学习法。&br&&br&&b&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不失当下。大丈夫,以一日论成败。&/b&&br&&br&就这样经过了一年多一点儿的时间,我完成了逆袭。以高于录取分数线60多分的成绩进入北大,获得新生奖学金。&br&&br&许多学校都主张学生们做“错题本”、“订正本”、“错题集”。做比不做好。但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不得要领,流于形式。当然,这些名字也是有问题的。错题、订正,这些不是根本,进步才是根本。而导向进步的又绝不仅仅是错题和错题的订正而已。导向进步的,是你所有的明确进步的汇集,还有它们的有效积累。&br&&br&从想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进步那天开始,遇到不会做的题,我都会记下来。无论是看参考书,还是问同学,搞明白了,就从头到尾记下来。做错了的题目,无论是因为粗心,还是因为知识点、解题方法,搞明白了,从头到尾记下来。新学到一个名言警句,记下来。起初是所有的东西都记在一个本子上,我称之为进步本。这跟现在流行的“错题本”、“订正本”、“错题集”,有本质的差别。&br&&br&我的进步本是记录我的所有具体进步的本子,包括搞明白了的错题、不会做的题、还有新学到的各种知识,还有关于学习的一切总结、思考。这样,一天下来,一看这个本子,一目了然。记录了多少,就是有多少进步。记录了什么,就是哪里有进步。&br&&br&但没过多久,我发现,记录下来,不等于进步。只有记在脑子里,不忘记,才是真正的进步。同样的错误再犯,同样的题型又不会了,同样的知识点下次遇到又模糊了,这些都不意味着进步。即便记到了本子上也没用。&br&&br&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每天抽出专门的时间,把本子上面的题拿出来重新做。仅仅是睡觉前看一遍是不够的,因为看一遍以为会了,以为掌握了,实际上不一定。很可能是自欺欺人。事实上,我常常发现,重做的时候,还是有些会做错。所以,在重做的过程中,会对相关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进行重新的标记。也会对原有的知识型笔记,进行更多的标注。所以,这绝不是机械式的学习,而是理解式的学习。不断迭代,不断深入的学习。&br&&br&这种方式的学习,一切参考书上的东西,只要是我没有掌握的,都是我模仿、研究的对象。&br&没过多久,我又想明白了一件事。进步本,不是快速进步的一种方法,而是快速进步的唯一的方法。因为,如果犯过的错误还犯,如果弄明白的题目,下次还错,那么这根本就不是学习。或者,是效率极差的学习。相反,保证出错的不再出错,搞明白了一劳永逸的明白,是学习的底线。于是,我就坚定不移的这么做了。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类似错误不犯第二次,是多么的难。&br&&br&就技术而言,这是学习的“独孤九剑”。&br&&br&&figure&&img src=&/v2-b90dbe155ad0ea8bd19df_b.jpg& alt=&用户上传的图片&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br&方法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会有三个阶段。&br&&br&第一个阶段,偶尔还是会陷入此前的论断自己、给自己施加消极暗示的思维程序。但意识到了之后,要立即跳出来。这就是古人说的,“念起是病,不续为药。”&br&&br&第二个阶段,逐渐形成了务实踏实的习惯。就事论事,不论断自己。把握住每个进步点滴,把握住能够把握住的进步,把握住能够把握的成就。胜不骄败不馁,因为没时间操这个心。俯拾即是,都是进步,赶紧像捡金子一样,到处捡吧。踏踏实实,心态越来越沉静,越来越乐观。逐渐不在意跟别人的比较。而是不断提升效率和效能。&br&&br&第三阶段,忘我。这个进步的过程变成了游戏,乐此不疲。到那个时候,我们就解放了。从自己的认知牢笼中彻底解放了出来。而且,一旦理性的认知到了这个思维过程,并形成习惯,那么我们就踏上了永无止境的进步之路。&br&&br&关于这段详细的经历,可以看我其他的文章。尤其是清北那篇“我的史诗般的考研逆袭路”。&br&&br&有个朋友问我:数学最崩溃的是一个题以为自己做了那么多遍懂了,也似乎认真的弄懂过,但一个偶然的重做居然发现又不会做,或者答案想不周到。怎么办?&br&&br&我的回答是,这种现象实属正常。再多做一遍。最好通过回忆及时发现这样的题目和知识。&br&即便我屡经沙场,经过多年刻意练习的磨炼,一个重要的知识,如果不写上七八遍,甚至包括给别人讲一遍,都会忘掉的。&br&记得利弗莫尔那段话:&br&&blockquote&“如果我们学会反思自己犯的错误,这会比我们分析成功的原因更有益处。但所有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遗忘不够光鲜的历史。当你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后,你不会想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第二次。所有在股市上犯的错误至少会在两方面带给你伤害:财产和自尊。但我想告诉你一些奇怪的事:交易商有时会在心里很清楚的情况下做傻事。犯了错以后他又会问自己为什么,痛定思痛之后,他可能会弄清楚自己是在何时、何地、用怎样的方式进行了愚蠢的交易,但他还是没有弄懂自己想要的答案——为什么?他最多骂自己一句,然后就置之不理了。当然了,如果一个人既有理智又有好运,他也许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但难保不在其他的地方栽跟头。&b&我们要面对的陷阱实在太多了,如果你停下来思考一下,你可能会发觉自己正在干着一份很没有前途的工作——做傻事。&/b&”(杰西·利弗莫尔《股票大作手回忆录》p97)&/blockquote&在学习这件事上,我曾无数次的做傻事而不自知。&br&&br&如今,我珍惜我的点滴进步,我重视我犯过的每个点滴错误,并尽一切可能榨干其中的教训。&br&&br&&h2&&b&8.打鸡血是有用的&/b&&br&&/h2&&br&当年,老罗把自己关在西二旗的一个出租屋里练英语,准备去当新东方英语老师。&br&&br&闭关之前,他跑到中关村地摊上,买了一麻袋励志书。论斤卖的那种。老罗先后去了三次,总共买了一堆,放在门口,以备受不了煎熬的时候翻出来看看。&br&&br&凡事三天热度,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老罗平均苦读三四天的时候,就动摇一次。遥想城里的红尘滚滚。每当此时,老罗走到门口准备开门冲入红尘。恰在此时看到门口躺着的那堆书。随手翻开一本,李傲写道: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这样的句子让老罗立马关上门,一通撞墙打滚儿、掉眼泪、抽自己嘴巴。然后又能苦学三天。&br&&br&三天之后,在他准备放弃当英语老师的人生计划之后。走到门口,又看到这堆书,随手翻到另外一本儿没看过的书。翻不到三页,从书里劈头盖脸跳出这么一句: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老罗瘫倒在地,嚎啕大哭,冲到卫生间洗了个澡,出来继续背单词,做题目。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最后老罗干脆把光鲜一点儿的衣服全都用剪刀剪掉,只剩下秋衣秋裤。就这样,老罗过了俞敏洪那关,当上了新东方的英语老师。如今有了锤子。&br&&br&我知道,许多人不喜欢他。但是,每个能干成事儿的人,总能给人以启发。&br&&br&&h2&&b&9.我凭什么值得自己想要的&/b&&br&&/h2&&br&上面的每一点都重要,每一点都有许多人做不到。&br&&br&做一个简单计算吧。第一点只有10%的人能做到,其余8点每一点只有20%的人能做到。如果一个人全都能做到,算下来概率是0.。也就是百万分之二到百万分之三。每年考研的人数也就几百万。&br&&br&这样,你应该知道你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你的潜力在哪里了。&br&&br&由此,你也会明白,有些人的考研科目分数为什么能接近满分。&br&利弗莫尔感慨,&br&&blockquote&“从出生到进入坟墓的生命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赌博,一段人生阅历”(《股票大作手回忆录》p157)。&br&&/blockquote&人与人的差别在于,有些人任凭自己的人生成为赌博,而有些人则是经过痛苦的深思和踏实的行动把握了自己的命运。&br&&br&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不及下面这个问题重要:&br&&br&&b&我凭什么值得拥有我所拥有的,我凭什么值得我想要的?&/b&&br&&br&人生万事皆有此一问。&br&&br&这个问题更彻底的问法是:&b&我凭什么领受这一切?&/b&&br&&br&成败都是暂时的,想明白这个问题比什么都重要。&br&多年后,你会感激自己曾经深切的思考,且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br&如果你经过冥思苦想,不得其解。&br&这里稍作提示,注意我签名上的三行字:&br&&b&不负生命,&/b&&br&&b&不负有情,&/b&&br&&b&不负天地。&/b&&br&&br&阅读类似文章,可关注我的微信公号:核聚(hejupai)&br&&br&许多网友评论我的其他文章时希望我写那段考研的经历。故事实在太长,写下来很花时间。上次我写“我的史诗般的英语逆袭路”用了整整24小时。写“我的史诗般的高考逆袭路”,不眠不休连续写了48小时。如果这个回答赞数足够多,也许我会运运气把那个故事写下来。&br&===我的相关文章===&br&&ol&&li&&a href=&/p/?refer=hejupai& class=&internal&&逆袭利器:自强学习法和进步本 —核聚专栏文章&/a& &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 &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 &/li&&/ol&
我考的是北大理工类专业。第一次考研失败了,惨败。第二次考研,专业课第一,英语第一,总分第一。 我常常会想,为什么有些人考研能成功,有些人考研却失败了?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由于缺乏第一手资料,很难想通。即便亲身经历的这次惨败和成功,…
&p&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是什么?&/p&&p&很简单,&b&选准教材,找对环境。&/b&&/p&&br&&p&沪江君分别从英语学习的六大模块(口语、听力、写作、翻译、词汇、语法)推荐了一些经典优质的英语学习书籍给大家。欢迎补充~~&/p&&br&&h2&&b&口 语&/b&&/h2&&p&&b&《走遍美国》 (Family Album, USA)&/b&&/p&&br&&figure&&img src=&/v2-aba4f658fe168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4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v2-aba4f658fe168_r.jpg&&&/figure&&p&《走遍美国》也是典型美语教材了,在全球35个国家同步使用。讲的是生活在纽约的Stewart一家三代的生活故事,通过教学节目中演员的表演,鲜活地展示了美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寓教于乐,妙趣横生。&/p&&p&这套教材是在数十位英语专家和作者通力合作之下,费时8年()制作完成。&/p&&p&它的内容编排也是一反套路,不讲单词语法,而是结合了文字、录音、录像、实景、卡通、广播、电视等方式,把它们都融汇到鲜活的故事当中,深入浅出。沪江君看来,这套教材的优点就是&b&发音清晰、体态语言丰富,而且语速适中,适合模仿。&/b&这套教材的主要目标是快速提高听说能力,同时在语法、阅读和写作方面起到辅助作用。&/p&&p&其最突出的就是“交际教学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尤其以“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和“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为其特点。&/p&&blockquote&&b&前者——非语言交际&/b&,即通过剧中演员们的演技,把表情和体态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学习者有交谈的“临场感”;
&b&后者——跨文化交际&/b&,则接着美国文化与生活的单元,细述美国生活,使学习者透过对美国文化和生活的体验,学到活生生的美国英语。&/blockquote&&p&很适合喜欢美式英语,并且有一定基础的人学习。&/p&&br&&h2&&b&听 力&/b&&/h2&&p&听力方面要提:&b&step by step 和 listen to this&/b&。也是不能再经典了&/p&&br&&figure&&img src=&/v2-b45b693fe2fcdd6b24e20d3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br&&p&Step一共四册,有无基础的小伙伴都适用。这套丛书按照初级、中级、高级的难度划分编写了有针对性的听力练习,要一步一个脚印,并且提供了详尽的解析,方便掌握听力技巧。&/p&&p&沪江君个人认为改版后的3000版没有2000版好用(仅代表个人观点)。&/p&&br&&figure&&img src=&/v2-0abbeab46f74_b.jpg& data-rawwidth=&277& data-rawheight=&3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7&&&/figure&&p&有点基础的可以用《listen to this》,这个系列语速相对快一点,听力难度也大些,英音美音都有,英音偏多。第二册来练耳朵,听完第二册差不多托福,雅思听力能应付。第三册主要是新闻听力,但是很多素材都已经过时了。&/p&&br&&p&不过沪江君了解到,在听力练习上很多童鞋不怎么会用教材。其实大家可以自己每天听听VOA、BBC、经济学人等听力材料。&b&尽量做到精听,泛听容易变成恶性循环。&/b&当然,在做别的事儿的时候也可以开着当背景音乐练练感觉~&/p&&p&&a href=&///?target=http%3A///new/zt/bbclearningenglish/%3Fch_campaign%3Dpd13298%26editorid%3Dfa8a55b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BC英语学习干货戳这里&i class=&icon-external&&&/i&&/a&&/p&&br&&h2&&b&写 作&/b&&/h2&&p&写作方面的书,沪江君要首推这本!——&b&【背最好的范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精品范文100篇】&/b&&/p&&br&&figure&&img src=&/v2-717daa61eafb444c1c193_b.jpg& data-rawwidth=&290& data-rawheight=&2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0&&&/figure&&p&备考过专八的同学一定知道这本,神器一般的存在~~~虽然书名写的专八,但&b&四六级专四专八考试的作文模板通吃&/b&!可以称得上是英文应试写作届的速效救心丸啊!&/p&&p&为什么这本书有这么好的效果?首先作者是两个人,中外合编教材。外国作者杜鲁门(Matthew Trueman),加拿大多伦多人,Matthew现居中国,在公司和企业担任高级翻译和英语文案策划。&/p&&p&这种合编教材有一个&b&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既遵循英语思路,又紧扣中国考试情况。&/b&&/p&&p&每一篇文章都不讲废话,思路清晰,言简意赅。重要的是传达出范文的思路考量,教会学生站在出题人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注意逻辑严谨。&/p&&p&备考应试作文,强推这本。&/p&&br&&p&接下来要推的这本是&b&《The elements of style》风格的要素&/b&&/p&&figure&&img src=&/cbee85a55c139add4643d_b.jpg& data-rawwidth=&288& data-rawheight=&4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8&&&/figure&&p&这本书是当前流传最为广泛的指导书籍之一。虽然很薄,但是非常有用!内容实用、语言简洁易懂、对于英文写作规范很有帮助。&/p&&p&&b&《The elements of style》&/b&一开始是美国常春藤盟校康奈尔大学英语写作教材,是美国康乃尔大学英文系教授威廉o斯托克(William Strunk Jr.)于1918年初版,其学生著名散文作家怀特(E.B.White)将师作重新编修、补充后出版;一上市便名列畅销榜,问世至今,历久不衰。&/p&&p&一个人必须首先了解规则才能够去打破它。这本经典的指导书是每个英语学生和写作者的必读之书,&b&包括11条“英语用法的基本规则”,11条“写作的基本原则”,写作格式的注意事项,一份“常被误用的单词和短语清单”。&/b&&/p&&p&这本英语写作手册在中国赴美国的留学生中享有广泛的声誉,几乎是每一个出国留学者必备的英文写作指南。&/p&&br&&p&这本是沪江君迄今为止读过最好的英文非小说类文学作品(non-fiction)写作指导!——&b&《On Writing Well》&/b&。该书远远超越单纯意义上的应试写作概念,想要了解真正意义上的英文写作一定要看哦~&/p&&figure&&img src=&/v2-4a7e311d9c07bad7dd88c_b.jpg& data-rawwidth=&294&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4&&&/figure&&p&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英文非小说类写作看重的是简洁地使用有自己风格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观点,并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文字的实际作用。&/p&&p&它还分别对&b&采访类、游记类、传记类、科学科技类、日常工作、体育、文艺批评与评论、和幽默类&/b&写作给出了十分具体的建议。&/p&&p&市面上大多是英文原版,但语言较为通俗。整体来说也比较容易懂。如果大家对写作有兴趣,并且希望改进自己的文章,On Writing Well是一本必读的书。它不仅可以给人关于写作(不只是英语写作)的启示,而且语言富含哲理性。曾被被《纽约时报》誉为“&b&写作圣经&/b&”。&/p&&p&当时纽约时报这么说:&/p&&blockquote&&i&“On Writing Well is a bible for a generation of writers looking for clues to clean, compelling prose.” — New York Times&/i& &i&《图书馆杂志》也称赞它是好看易懂的写作指南,字里行间充满对写作的热爱和尊重。&/i& &i&“Not since The Elements of Style has there been a guide to writing as well presented and readable as this one. A love and respect for the language is evident on every page.” — Library Journal&/i& &i&这是给几代美国人带来启发的写作经典,文风流畅,非常朴实。经典永不过时,值得反复阅读,可以通过它提升自己的写作。&/i&&/blockquote&&br&&h2&&b&翻 译&/b&&/h2&&p&翻译这块,&b&张爷爷的英译散文&/b&口碑一直很好,&b&专治文学翻译&/b&,学翻译的小伙伴应该都是人手一本!看完他这个系列中的两三本,国内各大英语考试中的文学翻译都不是事儿!&/p&&figure&&img src=&/v2-3bb968d1ab8f2fb18c76b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3bb968d1ab8f2fb18c76b8_r.jpg&&&/figure&&p&在内容编写上,书中各篇均附有作者与作品的简介以及有关译文的详细注释,对翻译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语言难点、翻译方法、历史背景等,均作了一些必要的分析讲解。&/p&&p&&b&看张爷爷这系列记得一定要做笔记&/b&,很好的句式表达和用词一定要记下来。当你完全看完一本后(记得回过头来看笔记),后面几册很容易就能看完,最后你会发现文学翻译也是有套路的~&/p&&p&&a href=&///?target=http%3A///zt/220/%3Fch_campaign%3Dpd13298%26editorid%3Dfa8a55b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张培基英译散文选读书笔记戳这里&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当然如果想要系统学习翻译技巧,&b&思果先生的《翻译研究》&/b&会是不错的选择。很薄的一本书,却很有料。如果你对翻译一窍不通,选择这本书作为启蒙书,整本书通俗易懂。&/p&&figure&&img src=&/v2-b79ca9d4c73f675c103be9b9cc25ddd2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思果先生认为翻译分三等:&b&像中文、过得去、不是中文。若想译文与原文如影随行,先把欧化中文的毛病去了。&/b&思果的这本书虽然有一些是自己的经验之谈,但可以帮助你树立正确的翻译观。&/p&&br&&p&此外,钱歌川的翻译系列书也很好用。他的&b&《翻译的基本知识》&/b&同样可以用作翻译入门。不过沪江君要说的是他的&b&《翻译的技巧》&/b&,这本书不仅适合英专学生,对于想要在翻译方面有造诣的同学也是可以阅读的。编写严谨,条理清晰,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辨析与讲解。&/p&&figure&&img src=&/v2-d80a8de78c05c4bfffb9fd_b.jpg& data-rawwidth=&264& data-rawheight=&3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4&&&/figure&&p&该书难得之处,层层深入,深浅共赏。&/p&&blockquote&第一部分系统的梳理了英语的各种句型;
第二部分是英文的惯用法和翻译,列出大量例句、用法和翻译实例,讲解十分细致。没有高深莫测而又晦涩难懂的翻译理论,大部分是实战演练,读起来却并不枯燥;
第三部分是长篇的中英互译材料,所选的主题很多样。附录部分是多篇英美名家代表作节译,每一部分还有大量习题供读者练习。&/blockquote&&br&&h2&&b&单词书&/b&&/h2&&p&“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语任何考试都离不开词汇的积累。除了我们常用的红宝书绿宝书之外,还有很多不错的词汇书哦!&/p&&br&&p&比如&b&韦小绿(韦氏字根词典)——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b&。扩充词汇量必备!!尤其是如同教科书一般到位的讲解以及精辟的例句,很受用!&/p&&figure&&img src=&/bcfdacee68bceaa1e880d3_b.jpg& data-rawwidth=&282& data-rawheight=&4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2&&&/figure&&p&韦小绿全书共30个unit,每个unit8个词根,每个词根下四个单词,加上每个unit最后8个words from mythology and history共40个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上传普法教育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