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的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概念,中观概念以及宏观概念.

《治理的微观、中观与宏观》
本书基于我国保险业当前发展现状,对治理的微观、中观与宏观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给出了保险公司治理的定义并对其进行了拓展,首次提出保险机构治理和保险业治理两个新概念;同时对我国微观层面的保险公司治理实践、中观层面的保险机构治理实践和宏观层面的保险业治理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您所在的位置: &
网络安全应急三观(宏观、中观和微观)
网络安全应急三观(宏观、中观和微观)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战略执行官 潘柱廷
本文从“看应急”、“三观论”以及“从三观看应急”三方面阐述了网络安全应急的特性、实施理念及三观应急的原则。
本文从“看应急”、“三观论”以及“从三观看应急”三方面阐述了网络安全应急的特性、实施理念及三观应急的原则。文章首先介绍了应急在网络安全中的独特地位和复杂性,而“三观论”中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分别对应着从上到下的三个层面,顶层的决策层,包括决策支持、风险管理;中间的运营层,体现为对于安全产品和安全任务的管理;底层的实现层则体现为安全部件,即安全产品和规范化的安全服务。而安全应急问题必须突破微观局限,要有快速具体的行动落实到实现层,并且用对应层面的措施来解决与之对应的责任和问题,中观是应急实施的引擎。一、看应急1.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看应急是一个可以覆盖整个周期的事情。应急功能常常被看成PDR(保护、检测、响应)模型扩展为PDRR(保护、检测、响应、恢复)模型中的“恢复”。其实如果从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完整体系来看待的话,应急工作是覆盖类似PDR模型的整个功能域的。从开始的准备阶段,到检测以及之后的响应(抑制、消除、恢复、后续跟踪等)。由此可以看出,应急在网络安全中的独特地位,它是以一件覆盖整个网络安全过程的大事。2.从安全对象的角度来看人们应该如何分析问题,怎么去保护应急对象呢?现在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大家越来越重视业务在安全事件中是否受到影响。安全域方法也再次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它是一个分析和理解安全对象(资产和业务)的好方法。这里提到的一个“3+1安全域方法”是一种安全域简化设计方法。基本原理就是,网络不仅仅是由交换机、路由器、主机等设备组成,而是由网络构造组成;如果把网络设备理解成网络原子,一个网络构造就是一个分子;典型的网络构造比如,Client-Server结构、端到端结构等。从这个思路去分析网络就形成了“3+1安全域方法”。按照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将网络和系统分解成4类域:局域计算的接入域,局域计算的服务域,以及将他们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的互联域,另外还有一个是支撑域,所以称之为“3+1&安全域方法”。&如果用这种思维方式对应不同应急内容,来理解用户资产,可以很明显看出:在服务域,会有集中式计算恢复、分布式计算恢复以及存储恢复。在接入域,主要是对终端用户的恢复。在互联域,就有网络和链路的冗余备份问题。网络本身是具有弹性的,但当遇到破坏性比较大的问题时,就需要做网络备份。支撑域从形式上来说,是插入到网络的领域里,与接入和服务的连接方式不同,支撑域不直接影响核心业务,而是间接影响。支撑域常常是应急的指挥和协调中心所在地。&498)this.width=498;' onmousewheel = 'javascript:return big(this)' src="/files/uploadimg/0460.JPG">3.从威胁和风险的角度看风险管理是一个与影响力大小和可能性这两个要素密切相关的工作。从风险的两个要素看,应急工作所处理的事件的可能性一般会比较小,但是在影响方面会突然暴发出来。一般安全工作和应急工作,我们可以从风险管理和业务连续性管理这两套思路来解决分别对待。两套方法有不同之处,也有相通的地方,例如在风险管理中有资产分析和评估,在业务连续性管理中有业务影响分析(BIA)。4.资产-防护措施-威胁从资产、防护措施和威胁这三个不同的视角看安全问题,有利于更全面地看,就会利于把问题简化处理。针对不同的业务特征,应该有什么思路去看待出现的安全事件,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提供保护,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二、三观论对于应急这个问题,这里介绍一个独特的观察角度,即“三观论”。“三观论”是指对整个问题从宏观(Macro-view)、中观(Middle-view)、微观(Micro-view)三个层面来分析。“三观论”看上去是一个很虚的概念,其实它是一个大思路、大观点,这种思路不仅只存在于信息安全领域,在其他领域也都能够体现出来。&498)this.width=498;' onmousewheel = 'javascript:return big(this)' src="/files/uploadimg/0461.JPG">
首先,从范围大小来看,宏观、中观和微观分别对应着全局、局部及单点。涉及机构整体的问题是全局性的,属于宏观问题;局部问题主要涉及的是机构的一些部门或者业务;如果只是涉及单个或几个的个体或者业务的部件,这是微观范畴,就没有必要调动宏观资源来解决这些单点问题。为了能够用最少的资源达到理想效果,一定要在处理问题前分清事件的性质。其次,从实体化程度方面来讲,“三观”又有另外一种感觉。宏观比较务虚、模型化,而微观比较实在、物理化。从这个思路来看安全事件,如果问题发生在安全设备、检测功能、资源、系统等方面,是微观层面;如果是流程、制度、大系统等出现了问题,结构性就显现出来了,这些内容更抽象、更模型化,已经属于中观层面了;再向上就是宏观层面的价值观、使命和业务等。到这个宏观层面后,厂商就更需要从用户角度去看待安全事件。众所周知,安全永远存在潜在性,在没有出现问题时,安全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业务繁忙起来或许还会被放弃,用户在出现问题才想起应该重视安全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如果不能把要做的安全工作与决策和机构使命、业务价值连接起来的话,这个工作一定不会成功,如何上达决策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当然,还必须实现一点就是必须要下达到微观。不能只务虚,更不能只沉浸在微观,这样项目也将是非常危险的。作为一个策划人,要拥有更好地协调微观、中观和宏观资源的意识,在“三观”层次上,务虚、务实都要兼顾到。用“三观”的思路还可以分析很多问题,比如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ITIL体系,用“三观”思路去看其中的一个项目DD能力管理项目。ITIL能力管理中三个不同实体化的子流程:微观对应的是资源能力管理层面,它管的就是一些很具体的事情;再向上中观对应的服务能力管理层面,管理的内容就很流程化;而最上面一层就变成使命化,关注的是业务能力管理,对应的正是宏观层面。所以说不同的规范和不同的方法或多或少都有“三观”味道在里面。第三,如果从信息安全事件角度分析,对普通服务器的入侵事件就是一个具体、微观的事情,而蠕虫、洪流事件、破坏高影响服务器等事件已经上升到中观层面,全面/关键业务问题由属于宏观层面的事件。要能够及时判断出哪种事件属于哪个层次,才能够更快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第四,对于信息安全产品来讲,也可以从“三观”中看到其分布状况。像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加密等产品,实现的是某一具体功能,比如说防火墙实现网络防护功能,加密是解决信道加密、数据加密,实现保密功能,这些都是具体的微观方式。如果再上一个层次,把一些方式结合起来,比如安全运营中心SOC&(Security&Operation&Center)就将各种安全功能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组合、匹配已经具有结构性在里面。宏观层面的高层工具包括决策支持、风险管理系统,当领导关心某个具体数据时,要能够马上连到具体数据上,给领导正确的决策支持。实际上,现在业界的产品大部分处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的组合功能和平台产品也慢慢地受到关注,但宏观层面还远远没有实现。同样,对于信息安全服务,我们也可以将系统的评估加固这样的具体服务归结到微观层面;将安全域分析和整合服务、综合风险评估等服务理解为中观;而业务风险咨询、投资回报分析等决策支持服务就很显然属于宏观层次了。“三观”是一种思路、一种观点,三个层面的“味道”各有不同。如果从微观来说,单点、基层的、物理系统、局部、功能性、实现都是微观;而体系结构、中层的、具体化一些运行性的、制度化的东西是中观;宏观则表现在价值、使命、业务等方面。还应该关注的一点是“三观”的组织层次和责任,出现问题后,要由谁去负责任、谁去做。一般来讲,决策层是机构的高层领导,主要负责决策、战略制定;中间的运营层,体现为对于安全产品和安全任务的运作、管理、执行;机构基层负责的是实现、运行及具体操作。三、从三观看应急上面介绍了用“三观”思路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那么从“三观”来看网络安全应急会是什么样呢?很多情况下,人们会沉浸到微观里面去,而安全应急常常是宏观和中观的问题,必须突破微观局限;并且还要有快速具体的行动落实到实现层;要用对应层面的措施来解决与之对应的责任和问题;要通过运营层,协调、控制、反馈、管理实现层的安全要素,达成决策层的使命和决策。所以说,中观在整个应急体系内起到牵动作用,是应急实施的引擎。以上这些即为三观应急的基本原则,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如何才能突破微观的局限呢?要突破这个局限,首先关注的是怎样更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比如银行硬盘数据丢失、系统感染病毒或蠕虫等安全事件,人们经常会从微观上看待这些问题。银行硬盘数据丢失后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恢复硬盘中丢失的数据,而从另一个思路去看,硬盘只要备份,丢失数据可以很容易找回来,不需要投入过多精力在硬盘恢复上面。如果全方位看问题,从准备、检测、抑制、清除、恢复、后续跟踪等全过程考虑,问题会得到非常圆满地解决。而突破微观局限最好的方法就是:流程化、框架和最佳实践,这时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恢复问题。从“三观”看落实的过程,可以发现价值观处于最高层面,人员和组织介于宏观与中观之间,接下来是文档、流程,物理系统和实际的行动就靠具体的微观,即实现层了。那么安全问题发生后,应该由谁来负责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通常来讲,服务器被入侵就该用微观方法去处理,采取清除的方式;而网络感染蠕虫的话则用中观方法处理,不能仅仅持清除的态度,要抑制蠕虫出现,不同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应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价值的缺失决策,就是说要丢掉一些东西,这个决策由谁来做,如果涉及整个业务问题,只有领导可以决策,首先必须决定暂停或者是终止这件事情,然后再考虑丢弃什么、占有什么。而一些流程化的问题,运营层就可以处理,决定是忽略还是跳过;至于针对个别功能的问题,实现层就能够决定放弃或者是降低水平。现在应急的时间性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才能把握好什么问题需要上报?哪些事情必须马上自己做出决策?在应急预案中一定要清楚这些内容,让不同层面的人去做不同层面的决策,把应该上报的东西及时上报上去。从“三观”思路去看应急,就会有非常独特的思考方式,这样处理事情就会更加完备。从“三观论”来看应急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不同就是,给出了一个分门别类、区别对待的方法。而且三观还能够和组织结构及其责任结合起来。也许,各方面的问题和工作,通过宏观、中观、微观这个桥梁,和组织结构与责任的对应,才是最有价值的。
关于&&&&的更多文章
我们常用的网络基础协议非常多,本专题主要介绍一下BGP协议以及
网友评论TOP5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你应该知道这些。
高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近来
趋势科技诚邀各行业极富经验的CIO们参加本次“云计算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大家的
本书是在《网管员必读―网络安全》第1版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新版在保留第1版实用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新的实用内容,同时删除
51CTO旗下网站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05页)讲解.ppt 20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四、媒介多种经营管理办法出台,媒介管理政策规章日臻完善 198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报社、期刊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此后新闻出版署征得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同意,就这个《暂行办法》作了几点说明。这两个文件明确规定:报社可以开展国家政策允许的、与本身业务有关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文件还规定了报社开展多种经营的范围及有关政策。 媒介经营管理法规是“党和政府对新闻事业的宏观控制和直接管理” 是媒介经营管理的外部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期刊管理暂行规定》(1988)、《报纸管理暂行规定》(1990)、《关于报社、期刊社和出版社刊登、经营广告的几项规定》(1990)、《有线电视管理规定》(1994)、《出版物管理规定》(199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002)、《期刊出版管理规定》(2005)、《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2005)、《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2005)等。
事件述评:媒介多元化经营一直是媒介经营管理者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反复实践、反复思考的内容,从政策层面上看,198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报社、期刊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无疑是有着划时代积极意义的,是重大的“政策创新”。虽然这个《办法》从诞生之日起就曾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甚至存在着并非仅仅小范围的反驳之声,但正如任何的改革都会带来争议一样,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媒介多元化经营的确可以给媒介带来活力,只不过同时带来的还有对媒介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和魄力的挑战。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办法》保障了改革开放初期媒介经营管理改革的成果,用政策规章的形式保证了“有偿经营”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为后一阶段的改革做好了政策的准备与理念的铺垫,也为媒介经营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作了有益的尝试。
五、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问世,媒介经营管理结合他律与自律 1991年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次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媒介经营管理的自律条件进一步完善,媒介经营管理走上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道路。 事件述评:如果说市场经济是“看不见的手”可以通过供需调节和价格变化影响媒介,那么行政管理就是“看得见的手”,通过规章制度来直接调控媒介,实现对媒介的经营管理。但在这两只手之间还有“第三只手”,既有形又无形,既不像市场那样完全通过自发的、滞后的调整,也不像行政管理那样是刚性的、先验的。这就是以道德约束为主要手段的媒介自律,这也是媒介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问世是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创新”,媒介经营管理导入了“职业道德”、“伦理”等自律理念。对道德与伦理的重视,是全球媒介变革共同的必经之路。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来看,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媒介经营管理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媒介经营管理必须是他律和自律相结合,不能有“短板”。 六、央视广告招标,媒介经营管理手段进一步多样化、市场化 1994年,当时掌管中央电视台广告信息部的谭希松,在中央电视台投资的梅地亚中心商务宾馆,开始了中国媒介经营管理的创举——广告招标。这位女强人把中央电视台的黄金广告段位拿出来,在全国进行招标,招标时间定在每年的11月8日,谐音“要要发”。此举后来被誉为“中国经济晴雨表”、“市场变化风向标”、“品牌奥运会”,使央视广告飞跃性增长,确立了其在中国电视媒体界的巨无霸地位, 尽管央视的老大地位不可动摇,但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一些地方卫视已经开始在收视率上显示出渐渐超过央视某些频道的趋势。湖南卫视于日在北京举行了最后一场2006年广告招标会,广告招标也已经成为各地方卫视媒介经营和体现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事件评述: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发言人姚景源指出,广告是真正能够反映中国经济走势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央视广告招标的增长幅度总是与中国经济的三个指数紧密相关,一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一是企业景气指数,另一个就是企业家信心指数。央视招标的每年增长幅度,都反映了中国经济活力的这三个指数的走高。当我们把媒介经营管理放在更广阔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来研究就不难发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影响着媒介生态和媒介经营管理。央视广告招标的十四年历史伴随着广播电视媒介改革开放的步伐,媒介的作用进一步被企业和社会所客观、地认识,媒介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手段也日臻科学和完善,是积极有效的“技术创新”。回首走过的道路,媒介与广告主的关系、媒介自身价值的定位、招标技巧与广告价格等众多内容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七、上海东方明珠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人的属性是比较微观的概念。需要用宏观的概念来替换。
我的图书馆
人的属性是比较微观的概念。需要用宏观的概念来替换。
社会的历史、地理、阶层、事件是人的自然性的4个组成部分,对应物质的时间、空间、物质、运动。
人的理想性见上一篇博客。
人的社会性的内容改为了更宏观的概念。社会的组织方式对应人的社会性。组织方式的金字塔型(倾向于形成巨型机构、形成相互依附的关系)、平等合作型(社会化大分工,商品自由流通,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传播沟通型(印度,重视宗教传播)、条块分割型(非洲,一直部落战争)对应个体的结构、流程、开放、独立。
国家层面就是丛林层面,也对应人的利益性。国家的政治(包括外交、文化、管理)、军事、经济、社会(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对应群体的合作、竞争、发展、生存。
人的属性是比较微观的概念。需要用宏观的概念来替换。这样,在宏观层面,就用社会、文化、组织、国家来代替自然性、理想性、社会性、利益性。
从此,社会架构就完整了。
参考链接:
March 15th, 2010
&人的属性是社会架构的一部分。
人的属性包括: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理想性。
先说管理方法,据说对基层人员的管理方法是法家(也就是说强调纪律,以奖惩为主),这正对应人的自然性(人体、生物性、物质性)。对中层的管理用儒家(强调自觉性),对应人的属性的社会性(社会秩序、纲常伦理、上下级、各种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对高层采用道家(平等合作、各取所需、因势利导),对应人的属性的利益性(丛林法则,不讲规则,博弈,合作竞争)。 上面三种方法是从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既然人的属性有4个,那么需要找出第四种管理方法,那就是企业文化(针对人性提出很多理念,来凝聚人,催眠人。管理社会人则是宗教,在革命中则是思想政治工作,对应传统文化是不是应该叫做释家),对应人的理想性(也可以叫做精神性,意识性)。
人类社会的社会制度的发展阶段其实也是管理人的方法的改变,奴隶社会(体罚式的管理,肉体管理)对应人的自然性(法家), 封建社会(纲常伦理,强调秩序)对应人的社会性(儒家),资本主义社会(民主社会,讲究规则,讲究个人的自由,个人的私利,个人的权力,为个人利益物质利益而生活)对应人的利益性(道家,博弈),宗教社会(包括原始社会的祭祀, 包括将来机器全面代替人的劳动后的人道社会(见起点小说《人道天堂》,一种没有什么物质追求,而更多精神追求的社会))对应人的理想性(也叫精神性)。
现在发现人的属性对应于哲学架构的4部分,这也说明了人是小宇宙。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理想性分别对应哲学架构的物质、个体(个体也可以叫做整体)、群体(也可以叫做丛林)、目标(现在发现“精神”这个词比“目标”更贴切)。
社会类型(见参考)的控制型、服从型、内向型、外向型分别对应哲学架构的个体4个组成部分:结构(也就是金字塔结构,自顶向下的结构)、流程(服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叫做有合作精神,能够和上下游顺利合作)、独立(也就是内外分割,有自由精神),开放。 这样对人的研究就不局限于4部分了,而是可以继续发展为16部分。下面继续。
人的理想性也可以叫做精神追求,再广义来说,叫做精神活动,意识活动,思维活动。我从佛教的名词“唯识”受到启发。我们知道的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佛教说自己不是唯物主义、不是有神论,这样实际上就是唯心主义,佛教里面讲究修炼的部分有很多属于心理学的范畴,见心理学架构。唯物主义讲究实证,观察、实验、测量等方法来获得理论认识,实际上可以说是强调对外界的认识,因此对应哲学架构的目标(今后改叫做精神,包括内因、外因、目标、执行)的外因部分(精神领域的外因指心灵的窗户,能够感觉到的部分,外界的部分,而一般的外因则指外部环境,自己不能掌握的部分)。而唯心主义讲究先有理念、假设,然后去处处验证,讲究高度的抽象,等于是求诸内心,因此对应精神(原来的哲学架构的目标部分)的内因(精神领域的内部就是内心了,而一般的内因则指自己能够掌握的资源)。从佛教的和有神论以及唯物论的对比,则看出来宗教(有神论)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有神论通过神的崇拜,通过迷信,借主神的口来给人指出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因此对应精神的目标部分。其实人也可以不需要别人来指出目标,通过过问自己的内心,同时通过对外界机会的把握,通过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找到目标(这种说法好像是佛家的率性,本性,参考起点小说的《阳神》)。第四部分也很好找了,就是儒家的不讲物质、不讲神、不讲理念,只讲行为规范。儒家对应精神的执行部分(什么也不说,只是执行,好的规范得到幸福人生,幸福家庭,幸福社会)。
人的另外的8要素待今后感悟。
参考链接:
March 3rd, 2010
适合人群:计算机专业人员或者希望对编程深入研究的人。
表达能力强之一:具有强大的宏能力,能够生成各种方言。比如自己实现面向对象语言能力。
表达能力强之二:可以无限嵌套,没有表达式、语句的概念,都是函数,等于直接面对编程语言的编译器,也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表达能力强之三:数据和程序不分,能实现很多复杂的功能。
表达能力强之四:函数是第一类对象,实现严格的尾递归,具有基本函数语言能力。
语言规则简单,不需要去特意适应编程语言的种种特别的实现。
是古老的lisp语言家族的一员。经过长期历史考验。
标准化的语言。
有多种实现,能够被翻译成c语言、java语言,能作为解释语言直接执行,能编译成可执行文件,能编译成虚拟编码。
由于没有表达式和语句,因此相对表达比较繁琐。
实现的选择:
入门首选mzscheme
参考资料:
王垠的scheme介绍
March 3rd, 2010
适合人群:非专业程序员、希望快速开发的程序员。
最友好的语言:
默认安装有完善的入门文档、参考文档等文档。
默认安装有整理齐全的模块(因此号称充好电的编程语言)。能方便的网络编程、图形用户界面编程等。不需要四处去找模块,也不用担心模块不被新版语言支持,不用担心模块的完善和质量。
强制使用缩进作为语言格式,这样对程序阅读者非常友好。
函数作为第一类对象,对函数编程者很亲切。又有完整的面向对象的语言的特点。还有强大方便的文本处理能力。
默认安装有语法高亮的编辑器。
默认安装有调试程序等工具。也有文档测试、单元测试、编码内嵌文档等能力。
具有交互环境,每个语句都能马上看到结果,不用链接、编译等。也不用必须把程序语句放到文件里才能执行。
February 26th, 2010
@ruanyf 如果把程序当作一个作品,希望被更多的人看到和学习,那么,就采用BSD许可,这样学习者学到后能马上拿来使用,更有学习动力,并且BSD许可简单,而GPL总有很多法律的空子可以钻,比如android。尤其是开发人员只有一个人的情况,很多都是作者把程序当作作品来开发的。如果希望大家共同参与到开发中来,并且不希望有闭源的竞争者,那么GPL就是合适的许可证。如果项目以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开发为主,希望自己主导版权的选择,那么可以考虑象firefox那样的MPL、GPL、LGPL三许可,这样版权拥有者集中,便于版权的维权。FSF也是这样的,要求贡献者将版权拥有权授予FSF。象mySQL,我印象中是不接受外部贡献的(很可能是错误的),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主导版权的变更。
February 18th, 2010
@ruanyf 对阮一峰blog /blog/2010/02/revisiting_android_licenses.html 的回复有点多,放到这里:
1. 不能只看IP,这个blog光google订阅就5000多。2. 也不能把这里看作私人空间,这里的blog常常被转载,影响很大,从cnbeta的转载就可以看出来。3. 但blog毕竟是个人空间,允许错误,允许当作个人的学习空间,毕竟,blog坚持下来不容易,因此首先要有一个对自己有益的理由。这一点也请blog读者注意。网络是交互的,发表出来,有了评论的互动才能共同进步,也是blog相对个人笔记的优点。那些单纯的评价而不说出来道理的评论可以无视。4. 评论的不代表多数。只是很多人喜欢骂人、骂战。还有一些人智力有问题,认识错误也是允许的,毕竟很多人智力达不到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如果说有一些是不同利益者,我是想不出来在没有版权保护的地方,谁会和GPL有利益冲突(我力挺bsd license),只能说闲的蛋疼,乱喷。
5. 开源和封闭各有优点,没必要贬一个,挺一个。
6. 同意上面的评论,linux产生分支并不完全是坏事,还是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另外,不是说反对就能阻止的,首先要尊重现有存在。
February 14th, 2010
google 的缺点:
数据封闭,不能方便的导出数据。
轻易的推出和取消项目,没有服务的自觉,把用户当作试验品,让使用者没有安全感。
收购的项目不能持续改进。
推出很多失败的产品。
各个服务用户统一登录,带来的不只是方便更多的是隐私的暴露。
February 12th, 2010
测试从wordpress发布到twitter
February 5th, 2010
人的心理学包括思维、积累、理智、感情。
思维包括离散思维、树状思维、延伸思维、对应思维
积累包括见识、手段。观念、习惯。
理智包括注意力、反应力、决断力、意志力。
感情包括感觉、欲望、情绪、兴奋。
企业:资本、市场、管理、资源
人的基本特性: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和理想性。
政治:权力的产生基础,权力的实施对象,权力的保证,权力的执行
社会:阶层、活动、历史、地理
哲学分为形态和策略两部分
形态分为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四种形态。
物质包括物质、运动、时间、空间。
形式包括结构、流程、独立、开放。
系统包括存在、发展、竞争、合作。
目标包括目标、路径、外因、内因。
策略部分见“兵法”
哲学的重要阐述见“思维学”
思维只有四种形式:树状思维、离散思维、延伸思维、对应思维。
思维的开始是从信息进入意识开始的,首先要有一个控制器来控制思维的过程,不能没有目标的胡思乱想。这就是我说的“思路的方向控制”。思路的方向有线性、离散、检索、联想等。在有一个控制器的前提下,信息在意识中被进行了处理。处理的过程就是两个信息的相互作用,两个信息进行相互比较,比较出相同的地方,就产生了抽象的结果。比如人和鸟都能动,有这个相同点就得出了抽象的动物的概念。比较出的不同的地方就对两类概念进行了区分。比如鸟有羽毛,人有没有羽毛,就得出了鸟的一个特征。在比如如果人都是善良的,那么就不会产生人品这个概念。就没人去注意这个地方。就没有人用人品来描述人。通过比较出两个信息的不同的地方,就获得了对象的特征的概念。两个信息相互比较,通过“求差集”的方法就将整体分解为部分。比如,看人的第一眼,是一个全身的整体的图像,如果视线转移了,只看到人的手,人手的图像信息和人的全身的图像信息进行比较,就得出了手是人身体的一部分的概念。将手和身体建立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两个信息进行比较,通过求差集,还能获得因果联系。比如人首先观察到了打雷下雨的信息,后来又观察到了打雷的现象,因为头脑中有多次打雷下雨的信息,就将打雷和下雨两个概念建立了因果联系。比如看云识天气也是通过这个过程建立因果联系的。上面讲了四种知识处理的过程,也就是产生“知识”和“知识的联系”的过程。当然,建立了结构化的知识后,经过知识的检索获得的多个知识的相互组合等过程也是知识处理的过程。比如想象类似计算机三维渲染,是将一些概念组装起来,形成具体的东西。关于“想象”,我上面没有提到,它实际是“分解为部分”的反向处理过程。同样,其它知识处理的方法也有反向的另一个方法。经过了知识的处理,就获得了四种形式的知识的存储,离散存储、树状存储(整体和部分)、因果存储、对象和特征的存储。当下次有信息进入意识,就可以通过知识的检索得出结论。知识检索的方式早就说过了。就不说了。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这个过程是多线程的,就是进入意识的信息被传递到每个已有的知识存储结构之中,这些知识的存储结构都具有独立的处理能力,比如当外界输入的信息和存储结构中的信息有重合关系的时候,离散存储自动回馈整个信息,树状存储回馈信息的父信息和子信息、兄弟信息等,因果存储回馈结果信息或原因信息,对象和特征存储回馈特征或对象,比如看到羽毛回馈鸟,看到鸟回馈羽毛。如果没有重合的地方就不回馈,重合的程度越多,回馈越快,回馈越优先进入意识中(有点象google的搜索排名,比如越熟悉的,信号越强,记忆越强的,反复利用的信息越优先回馈)。思维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意识控制、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检索的回路。
今天有了一个想法,终于把思维和哲学统一起来了。哲学的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对应这思维的原因和结果、抽象和具体、整体和部分、对象和特征。
昨天还认为思维是主观的,数学、语义学、部分哲学是主管的,而哲学模型是客观的,而今天却把思维和哲学模型统一起来了。以后不分主观和客观了。主观是客观的抽象。上面所说得都是客观的抽象。思维学、语义学、信息学是研究的同样的内容,不过使用了不同的词,这些不同的词的区别就是和客观的距离不同。但三者实际是统一的。
更正:抽象科学包括哲学模型、认识论方法论、思维学、数学。其中整体和部分、基本和衍生、抽象和具体、对象和特征等概念属于思维学。思维学和人脑思维的不同是,它是严密的理论,是对思维的检讨和研究,认识思维中的规律。包括概念、逻辑等。语义学、信息学都属于对一个特定数据类型的规律的研究,属于数学
整体和部分、基本和衍生、抽象和具体、主体和客体(对象和特征)这些概念我认为也不能属于哲学模型的范畴。
兵法地各种方法实际上在棋牌等地方有明显地体现。
在围棋中,主要关注地问题是死活、价值、实地、全局和势。这种围棋地思路是哲学架构的“系统”地体现,死活就是“生存”,对价值地分析就是对“发展”地分析,对全局和势地重视就是体现了系统的“合作”关系,体现了系统内部的相互影响的特点,对实地的重视就是体现了系统的资源的有限性,体现了“竞争”的关系。
在象棋中,关心的是阵形、局部优势、子力调度、子力作用的发挥。正是哲学架构中“物质”的四个要素。阵形就是对“位置”的研究。局部优势就是对“物质”的重视。子力调度就是对“运动”性的重视。子力作用就是“作用”。
在麻将、桥牌中,体现了哲学架构的“活动”,在麻将中的思路就是研究自己的牌型,也就是研究自己的“基础”。然后努力掌握对方的信息,也就是对“环境”的研究。然后,根据双方情况确定这次牌的目标,如清一色等,这就是对“目标”的确定。并且这种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对行牌的顺序的设计来实现的,就是“计划”。
在足球等团体比赛中,首先演练的是阵形和配合,这就是哲学架构中的“结构”和“流程”,另外,重点是球队的所有人员能够贯彻教练指导,听从队长的指挥,这就是“独立”,也就是“团结一致,听从指挥,行动是一个整体”。并且,球队要有快速反应能力,这就是“开放”,也就是对外界的信息的消化能力。
社会科学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领域。这四个领域对应社会的四个层次:政治、企业、社会、个人。
个人的四个特性是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理想性。对应哲学的结构的:流程、结构、独立、开放。
企业有四个要素:资金、管理、市场、资源(技术)。对应着哲学的目的行为的四要素:目标、计划、外因、内因。
政治有四方面内容:权力的产生、权力的分配、权力的保证、权力的执行。对应着哲学的系统观点的:合作、竞争、生存、发展。
社会包括:历史、地理、社会阶层、社会风尚。这对应着哲学的物质的四要素:时间、空间、物质、运动。
现在人们常常提到“情商”的概念,实际“情商”经过概念细分后可以剥离出“心商”的概念(“心商”就是“心灵智商”,是借用李嘉诚的说法),“心商”很可能比“情商”更重要。“心商”是指价值观、品德等有具体内容的心理素质,“情商”指意志力等没有具体内容的心理素质。对“心商”进行细分可以有四个概念:见识、手段、观念、习惯。其中见识和手段属于意识领域,观念和习惯属于潜意识领域。潜意识就是不需经过大脑思考自动作出的反应。意识中的东西如果经过经常性的锻炼或者强烈刺激就会转化为潜意识,使人脑的注意力能集中到未知的或不熟练的事物上,来提高人脑的效率。在《第五项修练》一书中的四项修炼中“心智模式”、“个人愿景”属于个人的“见识”和“手段”(目标和手段使密不可分的)。“组织学习”、“共同愿景”属于组织的“见识”和“手段”。在这本书中提出的“组织的心理学”的概念也很有用。这本书也提到了潜意识,但论述不多。因此,如果把心理学的“观念”和“习惯”的概念使用到学习型组织中去,会更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
在我的社会模型中没有经济的概念,实际上经济的概念已经融于社会模型之中了。
经济包括:生产、消费、流通、分配。
从狭义来解释,经济学属于企业的范围之中,生产是“资金”的手段(资本家的工具),消费是“资源”的的目的(资源包括人,消费是人的消费),流通是以“市场”为载体的。分配是由“管理”来完成的。
从广义来解释,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消费是由“人”来完成的(消费只考虑人的自然性和利益性是不够的,应该引导和考虑人的社会性和理想性,社会性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分配(包括价格的操纵和国家的二次分配)的背后的机制是权力之争(“政治”),流通是在“社会”的范围中完成的(因此,贸易要研究地理和历史、研究阶层的组成,研究“活动”中的商机)。
思维机基本成熟,有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心理模型的“思维”部分成熟,有大量应用,“积累”部分推出时间不长,但看来很有用。其它两部分还没有多少应用。
哲学模型:成熟。
思维学:刚提出,但有很多应用,需要完善,但基本要点成熟。
社会模型:“人”和“企业”的部分成熟,另外两部分没经过检验。
我的理论《心理学的整体架构》、《哲学的整体架构》、《社会科学的整体架构》的目的是对这些模糊的人文科学总结归纳,变得象物理学等一样成为比较严格的规律,而不是各种模糊文字的描述。
首先,我得想法是在心理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也能产生牛顿的三定律一样的严谨的理论,非常明确、非常容易应用。现在人文科学的毛病就是理论描述,文章晦涩难懂,概念随意、重复,并且没有总结出严格的理论,因此非常难于应用。我的想法是理论一定要浅显易懂,并且容易应用,产生效益。
然后,这些理论应该不只是经验总结,应该是严密的。就是说,在总结出的这些要素首先是全面的,不能今天发现一些规律,明天又发现一些规律,应该避免随意性。另外,这些要素又是高度概括的,不能使两个要素所描述的内容重复。进一步说这些要素应该是全面概括的,在这些要素所描述的领域,如果发现了新的概念,这些概念或者是该领域之外的东西,或者是该领域这些要素下一级的东西,或者是原来的要素不具有概括性,需要重新归纳出更概括的要素来代替原有要素。总的来说,就是这些要素用来描述该领域的某一级概念,这些元素的数量几步能多也不能少。
第三点,这些元素既然是严格的,并且在架构中是分层次级别的,那么,这些元素一定能够依据在架构中所处的位置具有一一对应的相互作用关系。
先想到这三点。
在我得架构体系中会发现几乎所有要素都是以四个为一组。因此下面说说我得四分法的思考:
在哲学中,有二分法,对事物用二分法来思考常常能得出比较全面的认识。我的这些架构的理论依据可以说是四分法。用二分法常常把事情简单化,实际事物是复杂的,常常不能用二分法来解释。我发现用四分法往往能更全面的描述事物的复杂结构。我思考是不是因为除了两点外,还有联系两点的关系和两点所处的环境?
我得三架构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叙述,只是概念的堆砌,所有的概念都没有深入叙述,因此,让人看起来干巴巴的,不形象,要让人读懂很困难。这是文字是我在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害怕想出来的东西忘掉,写下的一些要点,根本不能算做文章。但要深入阐述这些要点,需要大量的时间。而我的性格比较懒惰,想起这么大的工作量就头痛。现在耽误了五年,总是在玩电脑,感到很惭愧。
我得这些想法是从初中就开始考虑的。那时,总听到“人脑是最大的奥秘”,而我认为人脑的思维的物理过程可能很难全部了解,但思维的过程应该是通过分析可以了解的。
同时,在分析思维的过程的时候偶然发分析各种结构的时候总会发现“四”这个数字。一分为二在很多时候会很难描述复杂的事物,而“四”却可以比较圆满地分析出结论。当时,我就想现在地社会科学中,研究问题总是一、二、三、四、五罗列出很多点,而那些是最重要地本质地东西,那些是次要地无关地东西却不能很好地阐述。一个人研究出的东西有五点,另一个人研究出就可能是七点,让人总感觉不是严密地科学,而只能说是阐述问题的文章,而不能说是严密的理论。并且,你也有长篇大论,我也有长篇大论,但那些是真正的要点,那些只是感想和感触,都埋藏在文章中,让人找不出来。每个人的用词和概念都是不同的,对同一个东西,有人叫“意识”,有人叫“主观”,有人叫“感觉”,有人叫“思维”,而同一个词在不同人的口中也是有许许多多的含义。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分析,一千篇文章,每个文章都言之成理,但这些文章中,对于这一个问题,那些是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那些是主干,那些是旁支,那些实际是讲别的问题,都说不清楚。这样,人文科学就给人以高深的感觉,好像要把所有的学术书籍都读过,所有的学术观点都了解才有发言权。实际,这就是不正常的现象。我不是说读书多了不好,只是如果说的是道理,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它说得是什么,每个人在自己的知识领域都能对它作出判断,通过和自己知识的碰撞,了解这个道理是不是正确。如果文章写出来让人读不懂,或读了,你说他的理解是错误的,那如果总是以深奥的形式而不是严格的形式来说明,那这个理论的应用价值肯定就不高。而在物理学和数学领域,理论总是那么严格,对一个问题总有一种结论,理论简单、明确、严格才容易应用到实践中去。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如果只是发表个人感受,或只是对现象进行描述,那它永远也不能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对于这种现象,我听到一个典型的话,一个对哲学感兴趣的人问我“你曾经在静夜里对着月亮沉思了吗?”,这样的人多了,社会科学就成了随便每个人发表个人感想的地方了,还不如叫文学算了。
象“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这样明确的理论才能称之为科学。我得“四分法”正是为了解决这种概念混乱的情况而提出的,希望对问题的分析能有一个明确的唯一的结论,在分析的时候不希望出现各种不同领域的各种概念的罗列,要求分析出的要点唯一属于一个问题,既没有冗余,也没有缺失,象元素周期表一样,每个概念放到唯一属于它的位置上。当然,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能正确解释“四分法”的道理,我想可能和“二分法”类似属于一个形式上的必然。“四分法”的意思就是,用“四分法”对问题的分析得出四个要点,既不会有更多的要点直接和这个问题相关,也不会遗漏和该问题直接相关的要点。就是说这些要点是既充分又必要的。
我从研究思维结构中发现了四分法,又用四分法来继续研究思维。得出了四种信息的储存形式(记忆),四种信息的检索形式(思路),四种信息的加工形式(思维),四种信息的处理形式(意识)。(当然,这里的意识和您所提到的意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为了达到“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这些元素被我反复思考过滤,我在整个中学主要在思考这个问题--思维(人的智力因素)。因为智力因素花费我得时间最长,所以它得因素分析应该是最准确得,其他如哲学等可能不是很准确。
人的非智力因素是我在大学读了弗洛伊德的书后思考出的。在研究了人的心理活动后,一鼓作气分析了哲学和社会科学。这个哲学得自物理、生物、博弈、兵法等科学。社会学得自政治学课本和一些杂书。我认为这种“充分必要”的思考方式对于人文科学来说是必要得。不知道您得看法如何。
这些都是我在大学思考出来得。毕业后开始喜欢电脑,就总在玩电脑,这些东西就没再考虑过。最近有时间把刚毕业时写得要点总结输入到了电脑里,就发到网上和大家讨论一些,以决定这些东西有没有价值,再决定是不是详细阐述这些理论,毕竟做学问是非常枯燥得事情。另外,讨论才知道别人得理解和看法,更容易明确写作重点,也更容易得出正确得结论。很多理论只有在辩论中才能逐渐明确。但,很可惜,把文章发到网上很多论坛,几乎没人认真去读,另外,我想现在有兴趣这些问题得人也非常稀有了。让朋友读,朋友没有这方面得思考,根本看不懂。因此冒昧给您去信,我们观点非常不同,但感兴趣得问题比较相同。越是观点不同,越容易辩论下去,才更容易碰撞出真理吧。
思维结构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调用、输入输出。 信息处理包括:想象、思路控制、分析综合、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信息存储包括:孤立存储、相关存储、逻辑存储、层级存储。 信息调用包括:逻辑调用、搜索调用、相关调用、层级调用。 输入输出包括:外部信号、描述、命令、控制信号。 思维的硬件条件:控制思维过程的控制器、载入信息的寄存器、信息处理的运算器、 信息输入输出的总线。
人的情感包括: 感受力、意志力、好恶、欲望。 情绪、兴奋
意识活动包括:收集信息、做出判断、提出方法、付诸行动。 提出方法:时间上的安排(计谋)、空间安排(阵)、保持最大的运动性、发挥部署的最大威力。 做出判断:防守(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缺点)、攻击(抓住对方的缺点、避开对方的优势, 即抓住机会)、胜负感(对成功失败的把握)、利益计算。 付诸行动:目标、计划、条件、手段。 收集信息:了解自己、了解对方、自己情况的保密工作、迷惑对方。
形式与形式的发展包括:形式的要素、形式的特点、发展的要素、发展的特点。 形式的要素:生存(和环境的对抗和适应)、作用(同时是其它个体的环境、通用性)、 独立性(封闭性)、开放性(交流性) 形式的特点:整体性(小而全)、特异性(分工)、层次、循环。 发展的要素:矛盾(竞争)、统一(适应)、继承、变异。 发展的特点:前进性、适应性、周期性、偶然性。
自然界的要素:物质、作用、体积(位置)、运动。 运动的分类:扩散、传递、流动、分配。 物质的规律:守恒、转化、 位置的特点:有序、相对、 作用的特点:对称、
人的心理学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 智力因素包括记忆、思路、思维、意识。 * 意识包括前进意识、并发意识、理解意识、整体意识。 * 思维包括比较思维、分析综合思维、想象思维、选择思维。 * 记忆包括因果记忆、分类记忆、积累记忆、分散记忆。 * 思路包括线性思维、索引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 人的非智利因素包括认知、理智、感情、本能。 * 认知包括表象、运动、评价、谋划。 * 理智包括注意力、反应力、决断力、意志力。 * 感情包括感觉、欲望、情绪、兴奋。 * 本能包括感受、活动、态度、性格。
社会科学分为经济和社会两部分。 * 社会包括人的基本特性、人的基本组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的基本组成 * 人的基本特性: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和思想性。 * 人的基本组成包括工作、交往、生活、娱乐。 * 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道德观念、社会结构。 * 社会基本组织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军队。(也可以说是民生、经济、政治、军事) * 经济包括宏观经济组成、宏观经济特征、企业的基本要素、企业的基本特征。 * 宏观经济组成包括:生产、消费、分配、流通。 * 宏观经济特征包括价格、国民生产总值、积累率、劳动生产效率。 * 企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资金、设备、产品、市场。 * 企业的基本特征为管理、经营、财务、技术。
哲学分为形态和策略两部分 * 形态分为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四种形态。 * 物质包括物质、作用、运动、体积四个概念。 * 形式包括存在、复制、独立、开放四种基本性质。 * 系统包括发展、适应、循环、扩散四种活动。 * 目标包括目标、计划、条件、手段。 * 策略分为行动、认识、战略、战术四个方面。 * 行动包括计谋、部署、运动性、发挥性。 * 认识包括评价、胜负、效率、规划。 * 战略包括总结、计划、丰富认识、提高能力。 * 战术包括分析、策略、经验、技巧。
社会包括:社会特点、社会统治、个人特点、个人要素。
社会特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意识(道德)、阶级构成(军事)。
社会统治:政治统治、经济统治、思想统治、法制统治。
个人要素:生活、娱乐、工作、交往。
个人特点:自然性、社会性、思想性、物质性。
最近在一本介绍scheme编程语言的书中读到这样的话:“象数学是一个研究数据和它们之间运算的学科,计算机软件也是进行一些数据和它们之间的运算。”计算机的现在是建立一些对象(对象可以看作特殊类型的数据),然后建立一些它们的操作(操作就是运算)。由此联想到目前很多学科都是研究特定类型的数据和它们的运算。数学就是抽取客观世界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然后研究这些特征和相关的运算。比如经济学研究货币和相关规律、价格和相关规律等。比如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等都是对某一方面的特征的研究。因此,一般的科学就是先明确研究对象,然后明确基本规律,然后推导出衍生规律。
再套用计算机科学中的类的概念,比如任何动物都属于动物类,它们都能动,都是获取外部生物能量,而不是依靠太阳能。在其它科学中应该也有类的概念,有些学科研究的是较具体的内容,有些学科研究的是较抽象的内容,在具体学科中可以找到抽象学科的所有特征,如果对抽象科学有深入的研究,它们的成果可以完全套用到具体的学科当中。因此首先要先分清那些学科的抽象的层次较高,哪些较低,然后努力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把抽象的规律努力应用到具体的学科中去。目前的情况,首先很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明确,其次对学科的抽象层次的定位不明确。
比如,哲学就是一个大杂烩,有些心理学的东西,有些逻辑的东西,有些客观的东西,有些人生观的东西,有些方法论、认识论的东西,很多不同抽象层次的东西混杂在一起,所以很多人至今仍然在问“哲学是什么”。
我的哲学架构很明确,就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最抽象的规律(因此,不涉及方法论、心理学、逻辑学),数学已经是客观世界的最抽象的特征了,因此,哲学首先排除数学,另外数学目前有很多模型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其实就是哲学应该研究的内容。这些最抽象的研究对象就是:物质、形式、系统和发展、有目的的活动。比如物质有位置、运动、守恒、转化、相互作用等规律,这些规律目前只作为明确的物理学的规律,其实物质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性,可以运用到社会、经济等很多方面,甚至用到数学。这些基本的规律可以通过相互影响、操作、运算、衍生,而产生很多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和数学的研究方法,和计算机的方法都是相同的。先明确对象,然后明确基本规律,然后搞明白那些是基本的,那些是衍生的,然后明确它的抽象的层次,然后努力把研究成果应用到能具体的层次,努力在研究成果中挑出更抽象的东西种分别研究。另外要努力搞清对象的相互关系,搞清它们的定位。最后,对具体的对象要学会分解和组合,搞清对象的基本特征值,就像关系数据库的思维方法一样。抽象和具体、基本和衍生、总体和部分、特征和对象的对应,这四个基本的研究方法实际是思维科学的四种思维方式(离散思维、延伸思维、树状思维、对应思维)的对应。(前面说的数据和相关运算实际就是对象和特征的对应)。
说到描述,文字、图形、数字等,都是客观世界的描述工具。每个学科都应该努力找到自己特殊的学术描述工具。比如数学、几何、集合、拓扑、博弈,比如计算机的流程图、UML、类和对象、图示、程序,比如《第五项修炼》的为了研究系统的现象而发明的“系统图”。有了特定的描述工具,某一领域的研究就会思维顺畅,表达清晰,有共同语言。
我想在计算机科学中更多体现了哲学范畴的概念,比如数学、语义学、思维科学、控制论、进化论、和各种其它客观的模式。这些都是较高抽象层次的,行而上的学科。对其它具体学科有指导意义的学科。而计算机能最全面的体现这些哲学概念。
(1)“明确研究对象”,一个开源软件的领导人总结软件开发的经验,认为程序和模块之间的接口的设计应该简单的、正交的。也就是用最简单的元素来完成所需求的全部任务,正交的意思就是各个元素之间完全没有功能重合的地方。他也说了,非正交的,繁琐的接口也是需要的,但应该以简单正交的接口为基础。现在动不动抛出来的论文和著作就是繁琐和非正交的表现,看起来解决了很多问题,而实际上由于和前人成果的重合,而造成了更多的困惑。科学研究还是应该以简单正交为原则,就是找出这个不重合的完整的最小概念集合。而不是随意的概念的堆砌。比如我的思维的四种形式就是以简单正交为原则的,并且明确研究对象就是“知识的检索形式”。遇到问题随时找到解决办法容易,找这个最小集合则比较困难。(2)“明确各个学科的地位”,也就是明确各个学科都处于哪个抽象层次,更高抽象层次的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更具体的学科有指导作用,而更具体的层次的学科的研究成果往往能成为更抽象的学科的研究素材,也能暴露抽象学科的理论的不足。象复杂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成果。为什么多学科的交叉能出成果呢?就是因为这种抽象学科和具体学科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当然,也有横向关系,但横向关系很好理解,就不用说了。现在的科学知识都是零散的,有很多细分的学科都研究某一方面具体的问题,却找不到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研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现,这些发现都看起来很有道理,也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获得一些结论,但却不能很好的和其他人的发现整合起来,看不清每个人的发现之间的关系。我们获得的只是一些论文、一些学术著作,而不是获得一个科学体系。找出这些孤立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建立完善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
今天有了一个想法,终于把思维和哲学统一起来了。哲学的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对应这思维的原因和结果、抽象和具体、整体和部分、对象和特征。
昨天还认为思维是主观的,数学、语义学、部分哲学是主管的,而哲学模型是客观的,而今天却把思维和哲学模型统一起来了。以后不分主观和客观了。主观是客观的抽象。上面所说得都是客观的抽象。思维学、语义学、信息学是研究的同样的内容,不过使用了不同的词,这些不同的词的区别就是和客观的距离不同。但三者实际是统一的。
更正:抽象科学包括哲学模型、认识论方法论、思维学、数学。其中整体和部分、基本和衍生、抽象和具体、对象和特征等概念属于思维学。思维学和人脑思维的不同是,它是严密的理论,是对思维的检讨和研究,认识思维中的规律。包括概念、逻辑等。语义学、信息学都属于对一个特定数据类型的规律的研究,属于数学。
我的文章的意思是把人文科学变得象数学,物理学那样严密、可操作。
比如我说得记忆包括因果记忆、积累记忆、分类记忆、分散记忆。对我们接触的网页来说,用搜索引擎查结构就是分散记忆、在一个网站逐级访问子栏目就是分类记忆、在一个文章下,比如王志东的文章,下面还有很多王志东的相关消息,就是积累记忆、从一个文章跳到另一个文章来了解不懂的内容就是因果记忆。
又比如形式包括存在、复制、独立、开放。比如编程序,开始用汇编编出的程序,它具有我们需要的功能,那么它存在,如果没用了,它就被放弃了,就不存在了。然后发明了函数,这样就实现了开放的功能,可以输入输出数据。后来编程有了面向对象的方法,这就实现了独立,本身又自身的比较复杂的结构,是相对独立的部分,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后来有了类的概念,可以继承父类,可以变异出一些子类。这就是复制。
我说这些的意思就是,有了我得架构,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发展处于什么地位,还缺什么,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另外,心理学架构,我认为把大脑思维的内部结构说明清楚了。 对思维的了解应该比现有的知识阐述的更明确和全面些了。
有这几方面素质:认真工作、维持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是能关心人)、办事能力、表达沟通能力。
这实际上对应了“心商”的几部分。表达沟通能力对应“见识”方面。维持人际关系对应“价值观”方面。认真工作对应“习惯”方面。办事能力对应“办法”方面。
《第五项修炼》是美国的一个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学著作,最近在中国很流行。
在这本书中对“系统”的思想提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概念:
“反馈”的概念:事情的发生都是环状的循环或反馈,主体对系统施加了影响,系统改变后的种种效果会反馈回主体,换句话说,系统对主体的种种作用很多实际都是主体活动后的结果。既然系统是环形结构的,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能是简单的条件反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对问题简单处理一般会产生更大的问题。《第五项修练》提出了对系统画环状图的方法。
“高杠杆解”的概念:系统的结构是环形的,并且存在不只一个环,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是一个,对系统的任何环节进行处理都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只处理系统中离问题发生最近的环节,这种解决办法叫“症状解”,采用症状解往往事倍功半,并且引起更多的问题或最终加重问题的发生。如果能够看清问题的系统结构,我们就可以深入寻找问题的“根本解”或叫“高杠杆解”,花费最小的代价来获得问题的根本性的解决。
本书总结了很多企业发展中可能发生的系统结构。如“成长极限”、“投资不足”、“舍本逐末”、“目标侵蚀”、“富者越富”、“共同资源悲剧”等。
另外本书提出了很多达成组织共识、形成组织共同目标的方法。方法很多,也很精彩,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在这本书中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很多概念。而在这三个方面我有很多想法。现在把我得想法和书中的内容作一下对照。或叫肢解。
现在人们常常提到“情商”的概念,实际“情商”经过概念细分后可以剥离出“心商”的概念(“心商”就是“心灵智商”,是借用李嘉诚的说法),“心商”很可能比“情商”更重要。“心商”是指价值观、品德等有具体内容的心理素质,“情商”指意志力等没有具体内容的心理素质。对“心商”进行细分可以有四个概念:见识、手段、观念、习惯。其中见识和手段属于意识领域,观念和习惯属于潜意识领域。潜意识就是不需经过大脑思考自动作出的反应。意识中的东西如果经过经常性的锻炼或者强烈刺激就会转化为潜意识,使人脑的注意力能集中到未知的或不熟练的事物上,来提高人脑的效率。在《第五项修练》一书中的四项修炼中“心智模式”、“个人愿景”属于个人的“见识”和“手段”(目标和手段使密不可分的)。“组织学习”、“共同愿景”属于组织的“见识”和“手段”。在这本书中提出的“组织的心理学”的概念也很有用。这本书也提到了潜意识,但论述不多。因此,如果把心理学的“观念”和“习惯”的概念使用到学习型组织中去,会更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
社会科学中对人的讨论,人有四种特性:自然性、社会性、利益性、理想性。奴隶社会利用了人的自然性,封建社会利用了人的社会性(现在中国和日本的很多管理方法都是从人的社会性着手),资本主义利用了人的利益性,现在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积极性和潜能空前重要,学习型组织正是利用了人的理想性。
顺便提一句,社会科学中对企业的研究概括为四个概念:资本、市场、管理、技术。管理是企业的四个驱动力之一。
哲学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概念有:发展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系统的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竞争和合作正是系统的资源有限和相互依赖的结果。《第五项修练》提出的环状的系统结构正是对系统的相互依赖性的描述和深化。另外,提出的几个系统结构模型讨论的是发展问题。
在其他的管理思想中还涉及了哲学的对个体的研究、对目标的研究等。如扁平化组织使用了个体的结构、流程、独立、开放的概念。《第五项修练》提出的愿景的实现最重要的是首先发现最真实的事实。这正是涉及了目标的内因、外因、目标、计划四要素。
人的心理学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包括记忆、思路、思维、意识。
意识包括前进意识、并发意识、理解意识、整体意识。
思维包括比较思维、分析综合思维、想象思维、选择思维。
记忆包括因果记忆、分类记忆、积累记忆、分散记忆。
思路包括线性思维、索引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人的非智利因素包括认知、理智、感情、本能。
认知包括表象、运动、评价、谋划。
理智包括注意力、反应力、决断力、意志力。
感情包括感觉、欲望、情绪、兴奋。
本能包括感受、活动、态度、性格。
详细说明:
人的心理学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包括记忆、思路、思维、意识。
智力的结构是有一个意识器接受外部信息,并容纳内部信息,这些存在于意识中的信息,可以被思维器加以处理,也可以被复制成多份,传到每个记忆体中。大脑中存在着大量的记忆体,它一方面可以按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储信息,另一方面,当意识中发出的复制的信息和记忆体中一致时,就可以激发记忆体按组织形式发出一系列的信息。记忆体即是一个记忆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处理单元。
加:人脑对信息处理的大概情况是这样的:信息首先被放到人脑的意识里,意识是容纳待处理信息的地方。然后,位于意识中的信息可以被进行各种处理和加工,这个过程可以被称为思维。外界信息并不能被平空加工,而是需要和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依据外界信息来检索大脑中已有信息的过程被称为思路。而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被称为记忆。
是外来信息和大脑产物存放的地方。包括前进意识、并发意识、理解意识、整体意识。
前进意识是指意识对一步步推理的容纳能力。这种容纳能力越强就可以多想几步推理。
并发意识是指对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的周到兼顾的内容的容纳能力。这种容纳能力将就可以兼顾各个方面利益而不失误。
理解意识是指对某一事件的各个方面的丰富的注解,这些大量的注解信息都联系在某一个主体信息上。而并发意识没有这种联系。
整体意识是指意识对于成为一个整体的大容量的信息的容纳能力。这种容纳能力强,就可以将将一个工作当作整体对待而达到熟练。
加:前进意识就是信息的处理速度(cpu速度)。整体意识就是能处理的单一信息的最大体积(内存大小)。并发意识就是信息的传输速度(总线速度)。理解意识就是能处理的信息的种类(cpu指令的种类)。
是对信息的种种加工处理过程。包括比较思维、分析综合思维、想象思维、选择思维。
比较思维是指两个信息比较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有利于抽象,不同点则抓住特征。
选择思维则是在一系列信息中找出和某一特征匹配的信息。
分析综合思维是指将一个信息分为几个部分,或是将几个信息合成一个。分析使问题得到详细的认识,综合则可以创造出新的信息。
想象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合成、变形、效果处理等过程。想象是一种虚拟现实。
是指信息的存储形式。包括因果记忆、分类记忆、积累记忆、分散记忆。
因果记忆是指记忆按因果关系组织起来的记忆形式,因果是指两个事物因为某种关系而联系在一起。
分类记忆是指对信息层层分类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因为信息分门别类各不相同,信息最后检索的结果是唯一的。这种方式有助于大量信息的组织。
积累记忆是指相似内容的信息被组织在一起,使人对特定内容的掌握越来越精细深入,可以从相似的内容中选出最精彩的最适合当前情况的内容。
分散记忆是对记忆的内容不进行组织,这样容易接受新知识,广泛收集各方面信息。
加:因果记忆实际是元信息记忆。分类记忆就是树状记忆。积累记忆就是集合记忆。分散记忆就是离散记忆。
是对信息的检索过程,包括线性思维、索引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线性思维是指根据因果关系步步向前的推理过程。
索引思维则是确定所需内容,根据分类层层检索而得到的所要的内容。
集中思维是指需要什么内容就可以根据平时的积累得到一系列相关的内容,从中找出最合适的内容。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某个问题时,就会检索出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信息,这使思路没有方向,但也有助于开阔思路。
信息即可以是一种描述,也可以是思路。对于不同领域往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思路的积累也很重要。
在这些要素之间有相互对应关系。
思维用来产生记忆。比较思维可以产生集合记忆。分析综合可以产生元数据记忆。想象思维可以产生离散数据(根据外部刺激产生实际的记忆信号)。选择思维(也就是排序思维)可以构造树状记忆。
意识用来实现信息检索。前进意识实现线性思维,整体意识实现索引思维。并发意识实现发散思维。理解记忆实现集中思维。
包括认知、理智、感情、本能。本能发生感情控制人的行为,而认知通过理智约束自己的行为。
是大脑所进行的活动及处理的信息。包括表象、运动、评价、谋划。
表象是大脑直接从外部接受的信息。
运动是大脑对肢体发布的信息。
评价是对外部信息进行的好坏优劣的主观判断。
谋划是进行某一个行动的一系列的计划。
这四种认知代表了四种行为类型:耽于享受的人、埋头苦干的人、有见识的人、工于心计的人。
是大脑的意识所要完成的活动。包括注意力、反应力、决断力、意志力。
注意力指对意识中内容的控制。
反应力是大脑对意识中内容的反应能力。反应力强的人往往可以对外部事件进行条件反射般的反应。
决断力是对头脑中各种想法的选择,是对认识的控制。有决断力的人往往能深思熟虑,作出正确的判断。
意志力是对行为的控制。意志力强则行动有目标,且容易完成计划。
是本能对行为的种种不同的作用。包括感觉、欲望、情绪、兴奋。
感觉包括冷热痛味等感觉,也包括自卑感、荣誉感等抽象的感觉。感觉是对认识的作用。
欲望是本能对行为的作用,也包括种种自然的和社会的欲望。
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等。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兴奋是进行不同的活动具有的不同的状态。
是遗传的或过去的人生经历在头脑中的存在及作用。本能解释了过去的精力对经来及现在的影响,正是弗洛伊德研究的内容。本能包括感受、活动、态度、性格。
感受是对外部事物的感觉,如从小缺乏爱的人长大后就缺少被爱的感觉。
活动是进行的种种不同内容的活动。如小时候的爱好往往持续到中年。
态度是指对人对物的态度。如乐观、敌视、合作。
性格指行为品质,如好强、倔强、孤僻等。
智商:发散型思维、系统型思维、模式化思维、推理思维。
科学:抽象、推理、知识、总结
情商:情感、欲望、注意力、意志力
心商:见识、手段、道德、习惯
思维科学包括知识的存储方式、知识的检索方式、知识的处理方式、思维的方向控制。
知识的存储方式有树状存储、联系存储(因果关系)、属性存储(关系数据库一样一个记录的多个域)、离散存储。不同的存储方式的在目前的计算机科学中的体现就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库。
知识的检索方式有树状检索、延伸检索、属性检索、离散检索。和上面的存储方式是对应的。目前的计算机科学也有很多的知识检索和挖掘的方式,比如目录结构,prolog类型的检索。
上面的存储和检索可以归入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的领域。不过,专家系统的概念太狭窄,应该将文章检索等部分也放进去。其它的人工智能的领域好像都和“知识的处理方式”有关。目前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都是属于“比较思维”,比较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识别出较抽象的知识。自然语言识别则属于“分析和综合思维”,将一个语句分解为主语、谓语等词。通过分析的方法,将输入的知识进行消化。三维图形学等属于“想象思维”(和分解和综合思维相近)。prolog的输入是建立联系的过程(联系思维),关系数据库的输入是填充属性值的过程(对应思维)。
目前的代数求解等人工智能问题和“思维的方向控制”关系很大。不过目前一般是“线性思路”,象围棋人工智能对棋谱的检索则属于“离散的思路”。
在现在人们还认为人脑的思维过程是神秘的。实际上,经过对信息处理机制的研究应该可以描述出人类智利思维的基本过程。我得《心理学整体架构》就是试图解释人脑对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和结构。当然这种研究和假设都不是物理上的,而是一种假设,但假设如果能解释的通就可以作为一种研究成果来应用。
人脑对信息处理的大概情况是这样的:信息首先被放到人脑的意识里,意识是容纳待处理信息的地方。然后,位于意识中的信息可以被进行各种处理和加工,这个过程可以被称为思维。外界信息并不能被平空加工,而是需要和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依据外界信息来检索大脑中已有信息的过程被称为思路。而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被称为记忆。
因此,人类的智力因素包括记忆、思路、思维、意识。意识是外来信息和大脑产物存放的地方。包括前进意识、并发意识、理解意识、整体意识。思维是对信息的种种加工处理过程。包括比较思维、分析综合思维、想象思维、选择思维。记忆是指信息的存储形式。包括因果记忆、分类记忆、积累记忆、分散记忆。思路是对信息的检索过程,包括线性思维、索引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具体解释见《心理学的整体架构》。
通过对人思维过程的分析研究,可以模仿人脑的思维结构来设计电脑软件以实现人工智能。现在的人工智能中只实现了人脑的局部功能。
比如prolog程序只是实现了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理的功能。这是信息检索中的线性思维。internet的搜索引擎实现的是发散思维。一本书或一个网站实现了索引思维,通过章节和栏目来展开知识。而论坛和知识库实现了集中思维,它们针对一个问题往往有大量的实际解决方案和例子以及多个文章和多个人的回答,在这些围绕一个问题的大量知识中,人们才会发现比较完美的答案。
人的意识的四要素在电脑结构也有体现,cpu体现了人的前进意识,实现了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计算量。内存体现人的整体意识,帮助人实现能处理更大的信息主体。总线体现人的并发意识,实现了在同一时刻可以处理更大的信息流量。cpu指令类似于人的理解意识,不但处理速度要快,还要能处理的数据类型要多。
3dmax做三维,photoshop做二维都是类似人的想象思维。数据的排序,比如按市盈率对股票排序,类似人的选择思维。数据库的输入输出相当于人的分析综合,分析成数据库的元数据,综合成报表等结果。磁条、条码、密码、帐号等都是用计算机来实现人的比较思维。
我的“记事本”和你的“人机对话”好像研究目标相同,下面说说我的“记事本”的构想,而构想的核心就是对“知识”的研究。
知识有两个粒度级别:
第一级是“词”,数据库就是把词作为存储对象,词典等也是数据库。对于人机对话来说就是从自然语言中抽取数据,人机对话并不能从对话中抽取“关系”,因为所有的语句中的词的关系都是程序事先预料到的,并且分别处理的,所以说人机对话是从语句中抽取“词”。从语句中抽取词的过程涉及到语义学: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助动词。另外,也要借助于“同义词”等语义学的概念。从语句中抽取词就是区分词的性质,然后获得所需要的词的过程。数据库就是存储的词和词之间的关系,数据库可以是关系数据库,也可以是prolog那样的有多种特定关系的可推理的数据库。我认为人机对话目前首要是具有能接受各种数据库数据的能力。数据库的形式有关系数据库、xml数据、RDF数据,这些以标准格式存在的的细粒度的知识是最有组织、最有语义概念的知识,应该是人工智能首要的消化对象。以网络形式相互联系的各个独立的数据库的联合是人类知识的最佳载体,这应该是目前最需要做的事。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呼吁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知识库,我认为应该从增强对现有的细粒度的知识的消化能力入手,一方面是消化现有的细粒度数据,另一方面是用网络的形式吸收人头脑中的知识。wordnet是一个吸收和存储人类的细粒度知识的尝试。象词典、输入法等也是以细粒度知识为基础的。我的记事本就是先从作为关系数据库的一个接口入手,比如一个通讯录。使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可以方便的输入数据,比如输入一句“某某的电话是XXXX”,而不用调出相应的输入界面,也不用被迫按照输入界面的顺序输入,并且能将多个数据库的输入混合在一起,不用考虑先后顺序。在“词”这个粒度级别中,语法分析是关键,而语法不外乎表现这四种关系:抽象和具体、整体和部分、基本和衍生、对象和属性,这正是四种思维形式的表现。
第二级是“语句群”,语句群的形式可以是论坛的一个帖子,FAQ的一个回答,howto的一个回答,或结构化文本的一个最小的单位,一个“小节”。就是由一个或几个段落组成的解决单一问题的语句群。这个语句群的概念比段落含义更明确。语句群的存储和检索就涉及到了思维的四种形式,一般的语句群的组织形式是以目录的形式出现的,比如结构化文本的“章”、“节”等,或网站的目录检索,或文件的目录,这就是“树状思维”。关键词的检索方式可以看作目录检索的一种比较灵活的形式,也可以看作“离散思维”的一种形式。象文章的属性,比如作者、语言、网站等,象“都柏林核心”,这种类似关系数据库的方式,属于“对应思维”的形式。象全文,标题的检索属于“离散思维”的形式。html、wiki、info那样的超链接的形式则属于“延伸思维”的表现,以一种延伸的形式找到最关心的知识。掌握了思维的四种形式,也就掌握了“语句群”级的知识的全面的检索方法。结构化文本是组织知识的工具,tex、html、xml、wiki等都是结构化文本。新闻组、论坛、RSS、BBS等都是对“语句群”级的知识进行组织的尝试。FAQ、howto、cookbook、归档网络也是知识组织的形式。研究怎样使知识更有组织,更容易检索,研究各种知识的组织形式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我的记事本就是想综合两个粒度级别的各种检索方式,作出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管理软件。这个软件要有网络和本机两种交互界面,要兼容各种数据形式和输入输出方法。但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最好有资金支持才好,否则就只能等待我花几十年的空闲时间慢慢来搞了。不知我所说的和你的项目的重合度如何。不知是否有人或有资金来实现这个构想。我想先用scheme搞一个原型出来,确实有必要再用c语言等更高效的语言来实现。原来我曾经用lisp编了一个超链接系统,架构比较乱,肯定要重新实现一遍,但这次我打算从一个“通讯录”这样的关系数据库入手,然后是一个类似wordnet的网络接口。现在已有的知识的组织方式很多,各有特点,只有先构思一个更先进的架构才有开发的必要,而这种架构只有在一步步开发中逐渐找灵感。
如果能确定这一点,那么人工智能的方向也就确定了。至少说知识组织的形式能够确定有四种组织形式。对知识的检索和挖掘有指导作用。
(我的用词总是在变化,请包涵)
现在说的“推理”就是衍生思维。而“联想”则有可能是离散思维,也有可能是对应思维,两者的区别是后者是永久联系,而不是临时联系。“分析”“综合”说的是树状思维,但“树状思维”用词更准确,因为前面的两个词太泛泛,所包涵的含义太多,不明确。树状思维处理的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离散思维也常常被人称为“放射思维”。
这四种是知识检索的方式,象“想象”等不是知识检索的方式,在“知识检索”这个层面上,只有这四个概念。
知识处理有四种方式:想象(分析和综合)、比较、理解、联系。
东亚人习惯于延伸思维
印度、阿拉伯人习惯于对应思维
欧美人习惯离散思维
非洲人习惯树状思维。
西方哲人的智慧体现在抽象思维上。与孟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首创研究无生命物质世界的构造、运动和原因的《物理学》,并提出自然科学中一系列最基本的概念:“物质”、“空间”、“时间”、“运动”。亚里士多德还首先提出《方法论》问题,总结出“归纳”与“演绎”两种逻辑推理方法。应该说亚里士多德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力”的抽象概念,并创立了力与运动关系的“运动定律”(后来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定律”发生疑问,提出了“惯性定律”)。在牛顿总结出著名的“力学三定律”后,宏观力学基本成熟,量子力学为代表的微观力学又开辟了新的时代。可以说没有“力”的抽象概念,就没有今天的自然科学。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竟然和我的哲学模型中的物质的组成部分完全重合,用词也完全一样。
归纳和演绎,请看我的“思维学”
与此相比,东方哲人的智慧体现在感性思维上。东方哲人虽不擅长提出抽象概念和创立法则定律,但却善于讲故事,把深刻的人生哲理用浅显的文学方式表达出来,中国古代哲学都寓于名人的教诲和故事般的寓言中。比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这三个寓言,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都一样,但中国哲人却无法把这些具体的寓言抽象升华为一个理性概念,洋哲学家则把中国哲人想要说而说不出来的内涵抽象概括为一个概念:“教条主义”。再比如“掩耳盗铃”、“疑人盗斧”、“罚人吃肉”三个寓言的意思也一样,中国哲人无法像西方哲人那样将这些寓言抽象为一个概念:“主观主义”。
另外,这里对东西方智慧的 比较说明的是两个头脑中信息的粒度的不同。在我的“记事本”项目中有详细的解说。
两种粒度的知识都是人类所需要的。
哲学分为形态和策略两部分
形态分为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四种形态。
物质包括物质、作用、运动、体积四个概念。
形式包括存在、复制、独立、开放四种基本性质。
系统包括发展、适应、循环、扩散四种活动。
目标包括目标、计划、条件、手段。
策略分为行动、认识、战略、战术四个方面。
行动包括计谋、部署、运动性、发挥性。
认识包括评价、胜负、效率、规划。
战略包括总结、计划、丰富认识、提高能力。
战术包括分析、策略、经验、技巧。
详细说明:
哲学分为形态和策略两部分
分为物质、形式、系统、目标四种形态。
包括物质、作用、运动、体积四个概念。
物质指世界的最基本组成,世界万物都是以物质为基础而存在的。
作用指物质对物质的影响,作用于物质就会产成反应。
运动是物质的时空表现。
体积是物质的存在玩味。物质之间只有体积接触才会发生作用。
物质是最低级的形态。物质设计时间、空间、能量、这些基本概念。对称是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是物质的高级表现,包括存在、复制、独立、开放四种基本性质。
存在是指形式为了生存而斗争。为了生存而具有的捕食、自卫等种种能力。
复制是高级的形式在世界上推广、普及、继承的能力。如果没有复制,形式也不能在更大的时空范围那存在。
独立是一个新形式产生的标志。作为一个形式,他的内部成分不是一盘散沙,可分可合,可以分别和外部交往。而是一个紧密的整体,不允许其它物质的侵入,保持其成分的纯洁性。是以整体和外界交往的。形式为了实现其独立性,也必然具有种种能力,如免疫、隔绝等。
开放性是指一个形式要维持其高级的存在,必然要不断地吐故纳新,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及其它交流,才能保持其活力。
独立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形式和环境之间地即斗争又依赖的关系,即矛盾对立统一关系。
相对于形式是一种松散的接合,包括发展、适应、循环、扩散四种活动。
发展是指在系统稳定、平静的总形式下,局部各自的不断的向高级形式的发展变化,是一种自变。发展产生了同类形式之间的竞争关系。
适应是形式由于其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变化。不适应环境的形式就会被淘汰。
循环是指形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往往成环形。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对其下面的环节发生影响。这种影响通过环形结构最终会影响到自身。由于这种环形依赖关系,要求各个成员都要把自己看作系统的一分子,系统好自身好,系统毁坏自身也毁坏。
扩散是指系统的某一个部分变化,连锁反应其它部分也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越传越远,其间可能减弱,也可能放大。扩散是一种单向的关系。
是一种唯一的在时空局部的存在,依赖其主体、客体而存在。也是一种很高级的存在。目标包括目标、计划、条件、手段。
目标是最主要的特征,也最重要。目标可能是一个明确单一的目标,也可能是一个综合的目标。
计划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对手段的组织。计划往往面临着多种选择,要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
条件是目标实现的客体,任何目标都应该是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计划。
手段是目标实现的主体,主体力量的大小,常常是决定因素。
分为行动、认识、战略、战术四个方面。
是指进行一次行动应该具有的品质。包括计谋、部署、运动性、发挥性。
计谋是行动在时间上的部署,只有巧妙的计谋才能达到更胜一筹的目的。
部署是行动在空间上的不知。也称阵形,是行动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扬长避短,发挥出整体的最大威力。
运动性是指任何行动硬具有的品质,应该是速度的较量。速度快才可以迅雷不及掩耳,防不胜防,才可以掌握主动,达到目的。
发挥性是指在注意整体阵形的同时也要发挥每个部分的最大威力,各个部分都有它发挥作用的最佳位置。只有调动了各个部分的作用,才能成功。
这种行动的四个品质最突出的体现是军事行动。
是对外界信息能充分作出各方面正确的反应。包括评价、胜负、效率、规划。
评价是对各部分价值及整体形式的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正确确定努力的方向
胜负制止具有牢固的战斗观。任何事情都可以看作一场战斗。其中有大量的导致失败或引发成功的因素。只有小心避开失败因素,抓住成功因素才能成功。
效率是指一件事是由一步步完成的。每一步都达到最高效率才能不导致资源及时间的浪费,每一步都有多种选择,要干最有效率的事。
规划则是要根据当时的情况确定长远的出路和努力目标。如果说效率是近期的高效率,那么规划则是追求长远的高效率。
这认识的四个方面在围棋中有典型的体现。
是指在长远的、全局的思维活动。包括总结、计划、丰富认识、提高能力。
总结是对过去所作的事情做一番反省。对做错的事今后改正,正确的事今后发扬。是一种反馈活动。通过总结使行动趋于正确。
计划是对今后所作的事做一番安排,也就是决定今后要干什么事。
丰富认识是指关心周围发生的事,对各种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使自己更有见识,对今后行动有很大的帮助。
提高能力则是在实践中做任何事都有一个从生到熟,干不好到干好的过程。能力是今后行动的资本。
是指对日常的、突发的、局部的事情的处理。包括分析、策略、经验、技巧。
分析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分析是一种对信息的消化能力。
策略则是指根据当前情况,确定一个最佳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
经验对于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很有用,有很多结论并不需要严格的推理也可以得出。这些经验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得出结论的一种途径。
技巧是指干事情中的种种讲究。只有具有大量的技巧才能将事情完美的完成。这种技巧的取得也要经过长期实践。
这战术的四个方面在玩牌中可以充分体现。
哲学分为形态和策略两部分
形态分为物质、形式、系统、活动四种形态。
物质包括物质、作用、运动、体积四个概念。
形式包括结构、流程、独立、开放四种基本性质。
系统包括存在、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