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高中英语课文原文朗读专读英语的,也就是外语高中英语课文原文朗读

您现在的位置是: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与效率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来源:合肥新东方&作者:中学部&日期: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与效率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石家庄 050011
我们申报的《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与效率的实践研究 》课题,已被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批准,被列为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为 ky 。现根据《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开题论证,启动研究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阅读理解能力题占60%,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二、研究的意义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像和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乐趣,所以在阅读课堂上采用启发性的,积极的、活跃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三、课题的界定
提高高二英语阅读综合水平和技能提高并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借鉴,立足于实践性,应用性研究,旨在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想结合,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想结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想结合,与高中新课程标准相结合,强化英语学习的新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行动研究的方法,不断寻找和试验英语阅读策略,从而达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通过实践、反思、协同合作与改进,逐步加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五、理论依据
  我们以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六、课题研究的基础及可行性分析
1、我校是河北省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健全完善的科研制度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学校有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有课题研究的有关制度及奖励方案,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思路,大大激发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的课题研究十分重视,并全力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制度支持,保障研究的设备设施、时间、资料、经费。
2、该课题组是一个“素质好、水平高、功底厚、能力强”的科研集体。
介绍主要成员研究经历。
参与研究的其他人员都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朝气蓬勃、进取心强、勇于开拓,有奉献精神,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整个课题组是一个有识之士和有志之士组成的优秀团队,这些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七、研究内容
英语阅读技巧,方法与效率
1. 快速泛读:在原来一小时十分钟五篇文章的基础上,达到50分钟五篇
2. 计时阅读:8,9 分钟一篇文章
3. 精读训练:精讲精练
八、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2、 行动研究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并把经验指导实践。
九、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09年9月开始至2010年7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09.11)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有关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10.4)实验阶段。
具体步骤:
1. 个人参与。作为阅读主体——学生要使其心智全方位参与;作为实施教学的教师要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主体参与阅读活动。
2. 自我发起。就课堂上某一次阅读活动而言,学生可以借助外部的推动或刺激使其转化为自我阅读的需求,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活动从形式化的表面上升为阅读的本质——理解内容并伴随着各种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及阅读情感的实际体验与交流。
3. 自我评价。积极的阅读体验和自我评价是阅读主体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并获得更多实践的心理基础,也是阅读主体不断调整和完美自己阅读行为的动力源。因此,阅读体验的强烈程度和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具体体现。
第三阶段(010.6)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提交课题组鉴定、验收。
十、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研究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个案、教学课件等
2、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数学的喜爱、学生的数学品质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
3、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及成员分工
主研人:赵清
组员:王琦、唐世勇
《高中英语“线索型”阅读教学的案例研究》课题设计
19:10:16 阅读35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南京市2006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实施方案南京九中 英语教研组 储珊一、课题的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由此可见,高中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所学的阅读材料,而且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理解材料,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技能的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在目前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片面地追求高考升学率,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违背了现代阅读理论,忽略了阅读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忽略了让学生去体会英语原著的内涵,忽略了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丰富等特征。“线索型“阅读教学的提出就是要打破这陈旧的“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教师这个教学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能够做到遵循阅读教学本身的规律,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体裁把阅读文章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文章线索设计不同的阅读要求,给予学生必要的框架指导,潜移默化教会他们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从而发展英语思维及表达能力。二、课题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高中英语“线索型”阅读教学的内涵和特征、方法途径及其评价指标,试图运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解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重认知轻感知,重应试轻应用的倾向和忽视阅读本身的规律的问题,同时也为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提供典型的案例,为落实《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及科学阅读的过程做一些尝试。三、 理论根据英语,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是一门语言,语言就是工具,通过英语的学习最终是为了方便和母语是英语的人们进行交流以及获取有效信息。我国著名的英语教学法专家,中央教科所顾问,教育部特聘专家胡春洞教授说:中国人学英语首先应重视阅读,如果不重视阅读,不重视文化的内涵,我们只能学到英语的皮毛。从应试的角度来说,目前英语在我国是三大主课之一,它的掌握的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张150分的高考卷,有70分是测试阅读的能力。而且《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由此可见,高中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所学的阅读材料,而且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理解材料,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技能的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现代应用语言学关于阅读理论的研究表明:英语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它要求读者能排除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冗长度,越过一些结构词和传达辅助信息的词语来积极主动地寻找理解线索,获得感性认识。同样,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的表象,就要指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进行周密细致的整体观察,然后在观察它的各部分及他们之间的线索和联系,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在第一轮教改过程中,国内很多教育大省提倡了英语阅读的“五步教学法”。即:热身/导入; 快速阅读;细节阅读;总结;拓展。设计的过程是很有科学依据的,但由于多年来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很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运用了形式,却没注意内容的连贯。为完成五步计划而设置五步,忽略了文章的线索和内涵,最后还是有形而无神。近几年我们江苏包括全国的初高中优质赛课,采用的教材全是阅读材料,也就是说,最后一节课的好话,关键在于老师运用何种适合的阅读教学方法,在40分钟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对一篇原版英语文章的理解。往往一致受好评的优质课,都是老师能根据文章的条条内在线索,精心设计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进行理解。(wor words beyond the words)美国著名的阅读教学专家尼尔。J。 安德森在他编写的《积极英语阅读教程》这本书中,(由外研社和汤姆森学习出版社共同出版)设有“阅读技巧”、“词汇技巧”、和“实用技巧”等栏目,部分题目的设计肯定是遵循了现代应用语言学的规律,结合了其年龄层次学生的特征特性,讲授阅读技巧和策略。但是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就高中阅读教学进行系统的科学化的研究和设计,而随着优质课的推广以及各省市教学的观摩学习,运用正确的教学理念,结合科学的应用语言学概念,进行“线索型”的阅读教学将会推广和广泛应用。五.活动过程⑴课题准备1. 前期准备阶段:(06.4)搜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方案。2.实施研究阶段:(06.10)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在学生的最新认知区域范围内,针对课文的不同体裁进行不同的“线索型”阅读设计,进行研究和实践; 同时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对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文进行阅读的感知过程和理解过程。3. 总结,结题阶段: (06.12)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加工修改研究案例,完成结题工作。本课题研究可采取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法 2. 案例分析法3.行动研究法 4.学生实践⑵课题实施1.在不断汲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择性地收集一些优质课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类,整理笔记和感想。2.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力争高标准严要求备好每一节课,不同的题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寻找不同的合适线索,进行有效教学。3.在阅读理解习题的讲评时,也要贯穿这种理念,,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线索整理,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的正确率。而不是就题论题,就选项讲选项,甚至是从头到尾的中文翻4. 在学生养成进行阅读时可以自然而然寻找线索进行有效阅读时,可以找一些典型的阅读材料,进行英语有效阅读的比赛⑶课题总结师生协作,整理资料,完成课题结题材料。同学们完成各自工作后,由组长召集大家,并把所遇到的困难提出,集体研究解决。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全部材料,对不同材料进行分类汇总,比较研究,寻找材料的共同点和相异之处,精选与課题相关的材料,最后形成结题报告初稿,然后集体讨论修改,剪辑编写图片或音像等资料,写好结题报告,完成结题答辩。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学生研究成果:成果汇报这是研究性学习中较重要的一环,课题组的同学们完成研究工作后,应向全班作专题汇报。汇报方式包括对不同课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有效阅读方法,谈体会或举办论坛等。通过这些形式的交流,促进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当然结题时原则上要求选择最适合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格式要求规范,内容要具体,要有创新。教师研究成果:⑴研究论文、研究案例等:获奖或发表1-2篇。⑵公开课:市级以上公开课1-2节。⑶调查或研究报告一份。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化意识构建研究》
19:11:51 阅读4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
安徽 怀远第一中学 课题组
课题组长: 王玉峰 于君友
撰 稿: 王玉峰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化意识构建研究》是经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评审小组于2006年10月批准立项的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为JJWYYB2006070。本课题是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英语语言文化特点而进行的旨在提高中学生英语语言文化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英语教学尝试。根据《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资助课题管理办法》及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开题要求,经过课题组研究讨论,报请教科室和教务处批准,现提出研究方案,并正式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是互相依存的,只有学习了与母语和目的语相关的文化才是真正地学习了这种语言。从理论上年讲,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这种必要性,但是就目前高中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现状来看,对于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还远远不够。根据我校去年的调查研究看出,学生目前所具有的一点文化知识主要是与教材中的单元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而这些背景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学参考书,以及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尤其是做交际英语选择题中获得的。
高中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老师把过多的时间合格精力放在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上,以抓分数为主要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试题上。通过本课题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高中生对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匮乏问题,并根据研究成果进行深加工,结合我们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编撰校本教材。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以高中为主,同时兼顾初中,因此我们课题组专门吸纳了一位初中老师作为主要成员,以便更好的对高中起始年级研究。以高一、高二和高三三个年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每个年级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同时设置对应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对比班级。
课题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对于学生,同时把中高考试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从中寻找出对日常教学具有反拨作用的有关文化阅读的考点呈现的规律。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定义是包括四个方面: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以及意识和能力,这四个方面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具体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等。
研究内容一、渗透文化知识的课堂教学研究。
研究内容二、文化背景知识的梳理与衔接专题研究。
研究内容三、通过阅读理解提升文化意识。
研究内容四、高考试题对于文化意识的考查。
研究内容五、探索通过开展角色表演,模拟情景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跨文化语用意识。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首先整体设计出整个课题实验的过程。实验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之中,文化意识渗透于教学之中。
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语言文化的占有量。
设计前测试卷,测试文化意识占有量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之间的联系程度。
依据教材,根据单元话题进行文化意识渗透。
把电化手段被引入到教学中来,它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直观、方便地学习到外语文化背景知识。
先以讲义的形式编写与英语语言文化相关的阅历理解练习,通过一年的使用之后,对材料进行整理,编辑成册供下一年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使其更符合跨文化能力培养和高考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
举办讲座、进行角色表演比赛、文化背景阅读理解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以激发学生对于的兴趣。
实验采用调查法、实验法。
六、课题研究的计划:
第一阶段:06年7月--9月中旬
文化背景阅读材料收集整理;开题报告;问卷调查分析报告;阶段报告。
第二阶段:06年9月中旬--07年2月中旬
音像资料收集;文化阅读材料试题编制;阶段报告;实验教师个人小结。
第三阶段:07年2月中旬—4月中旬
英语文化知识讲座;文化阅读材料编写;课外活动开展,英语之角;英语之声。
第四阶段:07年4月中旬---5月底
阶段报告;跨文文化阅读材料试题编制化能力测试;文化阅读材料试题编制。
第五阶段:07年6月中旬---8月底
阶段总结报告;文化阅读材料试题编制。
第六阶段:07年9月---08年2月底
文化阅读材料再使用中的问题修订;整理材料初稿。
第七阶段:07年3月---08年4月底
《在阅读中培养文化意识》;《实验材料汇编》;结题报告。
七、课题需要的资源:
有关英语语言文化的书籍;网络提供的与英语语言文化有关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关于英语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的书籍;1994年以来的全国高考试题以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2000年以来各地市的质量检测试题;天利/天星各地试题汇编38套或45套试题;英语学科《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法的书籍;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试题;《英语奥林匹克》丛书高中版;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期刊书报杂志;有关高考阅读理解的分析报告。
八、课题成员的分工:
给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分发一份课题申报报告,让组员吃透本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操做过程。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如下:
王玉峰:负责课题的具体运作和指导工作,实验材料的筛选,实验报告、总结等的撰写,实验经费管理和使用及其高三年级教学实验工作。高考试题对于文化意识的考查。
于君友:负责高二、三年级教学实验工作。寻求学校在实验各个阶段的支持及与其它部门的协调工作,做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印刷工作。
滕 辉:负责高三年级教学实验工作。
崔云卉:负责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化意识与高中段的衔接研究。
宋家珍:负责高三年级教学实验工作,高考试题对于文化意识的考查。
李 伟:负责高一、二年级教学实验工作;课外活动对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英语之角,英语之声。
蒋凤军:负责高二、三年级教学实验工作。
九、课题预期的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开发出符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中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和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校本教材。改变我校目前英语教学重语法词汇教学,重知识传授,重阅读理解解题能力的偏颇现象,切实把语言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从而实现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与文化意识形成的培养达到和谐统一,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达到和谐统一。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我校英语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带动全校的教育科研发展,从而为把我校打造成皖北百年名校贡献力量。
十、完成课题研究的经济保障
作为一般课题课题组得到了5,000元的资助金,学校提供了相同数额的配套资金,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的差额部分由学校支出。作为学校的第一个国家级课题学校尤其重视,并且大力支持。本着厉行节约和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对于经费支出做出如下预算:
1)课题开题费: 500元 2)课题人员培训费: 5,000元 3)参观考察差旅费: 3,000元 4)专题研讨会费: 5,500元 5)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材料等文印费约:2,500元 6)课题研究参考资料:5,000元 7)音像器材和打印器材:5,000元 8)成果材料汇编:5,000元 9)校本教材:1,0000
预算合计支出: 41,500元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英文报刊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教学模式
1.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项目,做好阅读理解题是直接影响高考获得高分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依靠中学英语课本中有限的阅读材料,其可利用的资源十分贫乏,且内容陈旧乏味,跟不上时代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文章词语数量和内容也很有限,学生不能达到大量输入语言的目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过多地把学生禁锢在现有的课本知识中,使他们常常处于一个整体的被动环境中,学生对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多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影响其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校是一所二级达标校,学生生源素质比较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性较弱,学习基础较不扎实,相当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额外招收的“宏志班”的学生,多来自各县偏僻农村贫困的家庭,其知识面极其狭窄,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上,多方位知识的欠缺较为严重,基于这种情况,与重点中学使用同样一套教材,势必达不到提高效果,能不能有一套相关材料,既能调动我校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扩大知识面,来进行辅助教学,是我们一直苦苦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国家教委2000年新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毕业生,其英语运用的水平应达到七级要求,其中谈到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文报刊和杂志,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3万字以上。刘庆思教授也指出英文报刊的阅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报刊阅读又是当今全球第二语言习得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一大趋势。
基于多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以英文报刊阅读作为新开发的课程资源,利用其丰富的内容,以激发和培养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外部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听说能力,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其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把21st Century Teens(Senior Edition)引入课堂教学。
2、理论依据: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在EFL/ESL领域的兴起主要归因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的问世。学习者被认为是具有各自独特兴趣风格、需求和目标的独立个体。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和编写学习材料时应基于所教班级的具体需求,并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Krashen(1982)提出的“最佳语言输入”的条件中有一条,是语言输入要与学习者的需求密切相关,他的输入假说()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Brindley(1989)所强调的,使教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在课堂上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使他们对课堂教学感到满意的一项基本原则。Cunnings worth(1984)将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评判一本教材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可见,学习者对阅读材料的需求特点是选择适当阅读材料的基础,是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动最佳情感状态的根本途径之一。
3、英文报刊辅助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
如何为学习者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许多国外的研究人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Clarke &Silberstein指出应选择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相适合的阅读材料.其中兴趣是一个比语言难易度更重要的标准。有不少学者建议选择近期英文报刊文章,不进行任何加工直接提供给学生(Sternfeld 1989 陈凯2000) 陈琳(1996)提出了真实材料兴趣自读法SARP(Self-access Authentic Reading for Pleasure approach),认为应让学生以个人兴趣为导向,自己选择适合的真实材料,以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教师则应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针对这些理论,我们又对学生关于阅读材料选择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最能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最不堪忍受的是阅读材料的枯燥无味,他们认为最能吸引他们的阅读材料应该是有时效性,趣味性,知识性,篇幅适合,难度适中,生词较少,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而且可以是多种题材,标题本身要有吸引力,生动有趣。
3.2.以知识形成为取向的报刊阅读材料的选择.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把视线转向了英文报刊阅读进行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报刊教学有其显著的优势:
a. 时效性: 报刊杂志的内容时效性强,学生可以通过英语阅读了解当今国内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新闻时事;及当前世界的现状、世界形势的发展等。
b. 知识性:报刊杂志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报刊所体现出的内容涉及文化、科技、历史、地理、人文、娱乐、体育、环保及跨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
c. 趣味性:报刊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爱好差异决定了他们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的阅读兴趣,报刊也提供了许多“消遣性”的阅读材料可供选择。如:娱乐新闻,明星佚事,体育快讯,时尚热点等,阅读者根据兴趣选择阅读,符合需求理论的内涵。
d. 语言鲜活: 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报刊英语反映着日新月异的语言变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通过阅读,可以接触大量地道的、鲜活的、生动的语言。
e. 词汇丰富: 报刊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新鲜词汇,和层出不穷的新生词语,包括旧词新义、流行语、外来新词语等。如:双休日(the two-day offs);物质文明(material progress);跳槽(job-hop);缩略语的使用也是报刊语言的一大特点,像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 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ARS, 等等,这些在近年的报刊上几乎每日可见的新词及新缩略语还未来得及收入词典。
2001年10月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创办了我国第一份面向中学生的英语时事周报—《21世纪报-中学生版》。该报具有英文报刊的许多显著的优点,并以其独特的视角,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生机,妙趣横生,富有感染力的阅读空间。该报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难易程度适中,题材广泛,信息量大。文章涉及:热点新闻,时事之窗,校园生活、娱乐天地、明星聚焦等高中学生喜爱的栏目,丰富了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通过阅读英文材料,达到获得信息的目的。21世纪报色彩分层的版面设计,时尚的亮点,更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文章难易度的分级标示,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进行选择阅读。
4. 课题实施的研究方案。
4.1目标:本课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核心,以激发阅读的兴趣为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力求在理论与研究层面通过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取得新的突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4.2、本课题实施的对象:高二年级七个班、高一年级两个班
4.3、课题实施的研究方法:
a. 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关于阅读材料选择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了解影响他们阅读兴趣的因素及阅读习惯。
b. 分析研讨: 对学生关于阅读材料选择问题的问卷,进行了认真详细的分析,获得了一定的数据。
c. 技巧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新闻报道的阅读技巧、文章标题的解读策略、猜测词义的基本方法、概括文章中心的综合能力、对文章内容的判断推理、分类词汇的扩展记忆等,通过对报刊阅读技巧的指导,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英文报刊的语言基础。
5. 拟采取的措施及教学模式:
5.1、压缩教学时数、引入报刊阅读
针对传统实际教学现状,我们在需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大胆的尝试,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课内的总学时数进行压缩,不增加学生的课时负担,并且对学习上的时间和结构形式上进行优化调整,把报刊阅读引入课堂。(原每周五课时英语课语言知识讲解及练习讲评,压缩为三课时,两课时作为报刊阅读课),当然减少课内语言知识的讲解并非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我们在减少课业负担的同时,注重增加教学的内涵,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中的学习方式,学习的内容必须是高度概括性的,我们将相关的内容进行优化,大胆放弃某些机械的、不合时宜的课后练习,保证每次讲课内容既精讲多练又丰富充实。
5.2、精读新闻模式,巩固课堂知识
英文报刊的作用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基础,使他们掌握英文报刊的文体知识、阅读报刊的必要常识以及与报刊相关的国际知识等。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语言知识的重要性,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缺一不可,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扩展其词汇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根据报刊的特点,新闻具有新鲜时尚,语言真实、简练、内容广泛,题材多样等特点,英语新闻的许多新生词汇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新闻中大量长短句的使用也是新闻英语的一大特色。然而新闻时事报道往往生词较多,句式结构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对阅读新闻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对长短句子结构的分析,把握句子的主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句式结构的理解,例如:Gandhi is the granddaughter-in-law of India’s first Prime Minister Jawaharlal Nehru, who led the country for 17 years after it was given 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这个长句中包含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时间状语从句。这种精读英语新闻的教学模式与课堂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可以巩固课内语言知识。
5.3、丰富泛读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21Century Teens(Senior Edition)丰富的内容:“校园热点、明星聚焦、开心驿站、体坛快讯、科技生活、你说我说”等中学生感兴趣的版面,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这样的阅读材料很容易在中学生心里引起共鸣,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泛读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符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们根据报刊的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采取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丰富的教学模式:
a.话题演讲:引导学生模仿 “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模式,由教师就21世纪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给出话题,让学生自己准备,查阅资料,(如:Confidence is the key to success.) ,演讲课上,有话可说的同学踊跃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
b. 即兴演讲:“主持人”(学生)提出的有关报刊内容进行全班性的讨论,教师随时参与讨论,讨论后让每个讨论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参加即兴演讲。因为涉及的内容都是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如:How to deal with your “lucky money”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学生特别有话可说,气氛热烈。
c.主题辩论:例如 “Loving and learning”(北京一名教师把关系要好的男女同学编为同桌)一文,给出辩题“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to allow boyfriends and girlfriends in middle school to sit together?”, 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学生根据论题,自由结成辩论小组,互相交换信息,共同寻找辩论论据,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d.记者采访: 就报刊内容自设话题,例如:Do you have lucky birthday?让学生充当 “记者”进行“采访”,学生广泛参与,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表达欲望,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e. 短剧表演:根据报刊文章内容,学生自编短剧,例如“篮球明星乔丹来到中国一文(Touched by greatness)”,一个高大的男孩扮演Jordan,另5位学生分别是文章中的学生…英语课上男生的表现多不及女生,但乔丹是他们崇拜的人物,这类短剧的表演,他们的活跃远胜过女生。
所有这些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为了装饰课堂,而是具有实际的语言运用效果,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度,使他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5.4、延伸课外阅读,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开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空间。在课外学生能够选择难易适合自己程度、内容适合自己兴趣的报刊阅读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进程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我调节。兴趣和需要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因素,这种阅读兴趣的课外延伸,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了自学能力。同时英文报刊又是学习和掌握现代英语的有效手段,它促进学生涉猎课本以外的知识,更新、拓宽了学习领域,扩大了教材的外延,增加了语言运用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报刊阅读又是教师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的重要途径。
6、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
为使英文报刊阅读教学课题的研究卓有成效,使课堂教学有新的突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努力探索,力求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是一个包括很多变项的相当复杂的过程(桂诗春),针对教学法进行课题的研究过程,将触及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教师应向传统的教学思想挑战,在教学观念上勇于更新,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师生间可能因年龄、爱好、兴趣、价值观、世界观等就不同问题存在观念上的代沟,需要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学生,改变以往学生一味接受教师的传统模式。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会出现备课量明显增加、词汇量积累不足、新生词汇不断涌现、阅读报刊的技巧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对教师自身素养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自我完善,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注意时效性信息的获取,跟上时代,才能了解学生,贴近学生,才能在英语教学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我们将不断地探索总结,努力提高,使课题研究的教学法体系更加系统,更具科学性和富有成效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课题背景: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新课程标准》,式,采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合作式的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的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问题的发现
针对我们普通英语阅读的现状以及学生阅读水平不高的现象,加上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篇理解和交际能力,英语知识与语言能力紧密结合。高考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对文章整体掌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通过多年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语篇理解和整体阅读很重要。同时还必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的方式上,要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通过互动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语篇能力。
三、目的和意义
 阅读在英语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阅读欣赏)上得到提高。精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在阅读的选择上,要使所选择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事故、寓言、幽默小品、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度适中、生词较少。在阅读的较高阶段, 通过增加阅读量, 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学科性较强、富于哲理、异国文化较深层次的文章, 加深拓宽内容,使之“英语化程度”在两方面得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阅读指导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分析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断出现,反复循环,因而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记忆更加牢固了,同时学生从阅读中获得诸如语言背景、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摸索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直接应用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我们在实际中尽量做到课文阅读训练与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课外精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由于学生在阅读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英语知识水平得到了强化和巩固,进一步开发了智力,而智力的开发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意志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促使自己去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
四、内容和目标:
现代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生“学会”,而且还要生“会学”。要用各种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
五、问题的解决(案例)
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
1.学习阶段: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及研究的需要, 本组进行了两次学习关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标准》,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也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
2.制定课时计划与内容:
课时计划与内容的确定遵循“先总后分、由浅入深”“由学科内到跨学科的原则”。在学期初, 教师根据高中教材的特点,制定活动课程计划。
英语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安排
学习《新课程标准》,
阅读新的指导思想
内容和目标的确立: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
公开课Additional reading X-rays Penetrating a Century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公开课“The Office”和“What caused the fire ?
公开课different cultures,different colors
1. 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升。
2. 要搞好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直接着教育的成效。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获取新的信息,以完成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提高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能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使“改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等观念和意识更加深入教师的大脑,让教师不得不摈弃以往单纯以粉笔叫黑板、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方式。
3.  在阅读中,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法,将课堂引向激发——创造性模式。
阅抓住全文的主旨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弄清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阅读时,就能有的放矢,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
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 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型阅读能力培养课题实验报告*
代钊模(贵州省贵阳市教育局教科所,贵州 贵阳 550001)
一、课题的提出
2000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听、说、读、写综合运用,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使他们逐步获得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高考的大趋势表明,阅读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举足轻重,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都与阅读直接或间接相关,比例相当大。同时对阅读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1998年高考的阅读速度为49.9 wpm,1999年和2000年的阅读速度要求为54.7 wpm和54.6 wpm。2000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就更高:一级目标为50—70 wpm,二级目标为70—80 wpm。同时阅读的体裁和题材的选择也十分广泛。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的教学,比较注重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培养,注重文章的整体理解和篇章结构;而课外读物主要是带有理解性的练习题,无论什么时候给学生的感觉都是在进行考试或测验,只是按照要求完成阅读任务,或一篇两篇、或三篇四篇,甚至更多,没有选择的余地,更不用说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发展和潜力的挖掘了。
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探索出一条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开放型阅读能力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广价值。必须把教学中单纯的阅读训练转化为对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广泛的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阅读策略的形成,从而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觉的阅读加深对英语国家乃至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理解、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欣赏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于2001年9月开始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开放型阅读能力培养”的试验研究。
二、实验步骤及方法
(一)实验周期
第一阶段:2001年9月—2002年9月;第二阶段:2002年9月—2003年9月;第三阶段:2003年9月—2004年9月。
(二)阅读能力要求
高一年级:250篇,6万词,阅读速度45—50词/分;高二年级:250篇,6万词,阅读速度50—60词/分;高三年级:300篇,8万词,阅读速度60—65词/分。
(三)实验对象
分别在6所学校分6个小组进行实验,其中重点中学两所,普通中学一所,郊区中学一所,三县一市中学一所,企业子校一所,教师12人。6所学校分别在校内确定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涉及年级:高中三个年级。学生人数约300人。
(四)实验方法
1. 对比实验法,即参加实验的各个小组教师在本校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级,然后开始实验。2. 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选择阅读材料。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选用或向学生推荐阅读材料。3.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阅读理论和学习理论的运用,指导教学。4. 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修改—实践。5. 数据比较。
三、实验原则
(一)因材施教
实验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使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起其学习的兴趣,使其在积极参加课堂阅读学习的同时,激起他们进一步的求知欲望,把学习的兴趣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既达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又达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循序渐进
从阅读教学自身的结构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一开始就实现其开放性,这中间有一个过程。从我们的教学来看,学生和教师都习惯于在一种程序控制下来进行教学。这种程序教师熟悉,学生适应,很难改变。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寻找突破点。在教学当中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加以指导和疏导,使之对阅读有更深刻的认识,逐渐认识到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把一篇文章看懂然后做几个题目,而是通过阅读的过程,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知识乃至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达到拓宽知识面、丰富体验、促进自己知识丰富和能力提高的目的。其次,阅读内容的选择要由浅入深,遵循认知规律。第三,把精读和泛读区分开来。只有把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开放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适当控制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如何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对阅读有什么要求?要达到什么目标?阶段目标是否明确?阶段目标及总体目标如何实现?如何预计和处理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则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使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正确的指导,也就无法实现教学的目标。但若控制过多,则无法体现其开放性。
(四)体现开放
在阅读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构建阅读的图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之外,还要注意体现阅读教学的开放构建。(1)体现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取材不局限于教材内容,为学生广泛提供或鼓励学生主动寻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资源。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主去寻找一些符合个人兴趣或擅长的内容去阅读,阅读作业形式不强求一律,允许个性化。(2)体现课程目标的开放性。在实验中,阅读教学不局限于对理解题目的回答正确与否,而是注重学生通过阅读所体现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通过一篇文章的阅读,对文章特点的把握、对好词好句的欣赏、深层含义的把握,以及学过之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等,从而体现出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和方法。(3)体现课程资源的开放性。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很多,有报纸、杂志、网络、课外书籍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实际阅读的效果会远远超过课堂上使用的教材。(4)体现开放的评价方式。在教学中,考试的成绩不是评价学生阅读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阅读笔记的评阅和交流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教师通过笔记把自己对学生的看法和所关注到的不足传递给学生,提出下一步的建议和要求;反过来学生不仅仅是把他们的阅读情况反馈给教师,而且也把他们需要得到的帮助和对教学的建议提出来,这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要从教学中及时了解情况,使对学生的反馈成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从而体现教师的促进作用。(5)体现开放的教学观。在实验中,教师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一个组织者、倡导者、指导者、倾听者,甚至还是一个学习者。因为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范围广,极有可能接触到教师不了解、了解不多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五)策略形成
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良好的阅读方法、词典的使用、预读预测技能、猜测词义的能力、推断能力、快速阅读、分析能力等,都会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实施过程
1. 大致分段,不求一律。在实验进行的三个阶段中,原定第一阶段为学生阅读技能技巧的初步形成(2001年9月—2002年9月)、第二阶段为课堂泛读能力的初步形成(2002年9月—2003年9月)、第三阶段为开放型阅读能力的形成(2003年9月—2004年9月)。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学生、年级的不同,阶段的划分时间、阶段的侧重应该有所不同,不同学校就有不同的阶段划分。比如,有的学校把这三个阶段称为控制性阅读指导训练、控制性阅读向开放型阅读过渡、强化性的阅读训练;有的学校保持原定三个阶段不变;有的学校则分为初步探索开放型阅读能力的途径、进一步探索开放型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两个阶段。
2. 教师自主决定阅读选材和方法指导。在实验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定实验班级,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根据实验学校的实际情况,总课题组不可能要求选择统一的指导方式和阅读材料。因此,学校的大原则下有自主权。
3. 做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监控。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及时了解各个学校的情况,课题组在每一个阶段进行了检测,将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效果比较。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对前一阶段的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通报,将实施中的问题和成果提出来,互商对策和互相交流。
五、实验成果
通过课题的实施,各个学校都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且取得了多项成果。
(一)形成了构建图式网络进行阅读分析的教学模式
一位教师在教学高一(上)(SEFC B1A)第6单元的阅读材料Table manners at a dinner party时,设计了如下图表。
Read the text“Table manners at a dinner party”and then complete the following chart.
Western dinner party
Chinese dinner party
napkin, glass, two pairs of knives and forks, plates
a hot damp cloth, chopsticks, a bowl and a plate, etc
Serving order
starters: soup-main course
main course-staple-soup
white or red wine, take a lip
alcohol, finish at once
1. ask for a second soup
2. touch meat on bones
3. take more food than need
4. laugh all the time
5. touch each other’s glasses
6. drink too much
1. ask for a second soup
2. touch meat on bones
3. take more food than need
4. laugh all the time
5. touch each other’s glasses
6. drink too much
教师通过让学生从以上图表了解主旨大意,再通过中外信息对比了解事实细节,可引导学生逐层进入阅读状态,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当然这种图式的构建不是千篇一律的,根据实际情况有不同的构建方式。
(二)学生的阅读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兴趣得到了较大的激发
在阅读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推荐的、学生自主确定的阅读材料多达几十种,其中很多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难以涉猎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英语由惧怕、厌恶转为喜欢,这些从问卷调查和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可以看到。
(三)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使综合能力的正迁移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各校的结题报告中都提到了实验班的学生在毕业会考中的优良率、一次性合格率比对比班高;在期末统考、课题组的检测考试以及高考的成绩比对比班高。体现了该课题实验对学生的英语学科的综合能力提高起到了正迁移作用。
(四)促进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知识图式构建和背景知识的提高
在实验中教师都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刚开始时学生只是记生词,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开始记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有的到后来干脆用表格来记下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例如,一个学生的笔记中就有单词学习(Word study)、优美的句子(Beautiful sentences)、读后感(Feeling)、构建内容图式(Chart)这样四个方面。其中的Chart是这样记述的:
Main ideas of the paragraph
Main ideas
Paragraph 1
Paragraph 2
Paragraph 3
(五)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潜力得到了开发
课题的研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他们的潜力。在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实验班的学生自发编印了英语作文集,描述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感受;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网络和阅读收集了大量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资料,制成课件,在全校展示。
(六)教师在实验中得到了同步发展
主要体现在:1. 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师从单纯的知识讲解上升到对学生阅读能力、尤其是开放型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认知和元认知的角度去把握学生、把握阅读、以及把握整个英语教学;2. 教师在实践中增强了对教学的自我意识,构建起自己对英语教学的新的理解。一位教师在她的结题报告中这样写道:“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及调控自身的教学行为,既找到了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又发现了研究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阅读中教与学的相互适应、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相互适应、教师课堂管理控制和学生自主活动、语言知识输入和输出的相互适应等,为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总之,三种类型的学校通过课题实践,学生在开放型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由于学生层次和地域条件的不同,体现的开放性不一样,重点中学要强一些、普通中学要稍显弱一些。
六、问题反思
课题的实施取得了成果,但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处理充分体现开放性与高考的矛盾,虽然大家都尽力在开放性上下了很多工夫,但到最后都不得不回到高考上来,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阅读教学的开放性。因此如何处理阅读的开放性与高考的结合应成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的重点,一般认为,阅读量大、面广的学生知识面就广,如果高考重在考能力的话,两者是不会相悖的。二是教学中,教师如何处理批改学生的读书笔记、与学生对话中工作量大的矛盾。三是对阅读效果的检测,除了统考、会考和高考,尚需更为科学的评价手段。四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的需要如文理分科而造成学生变动,使教学缺乏连贯性。五是教师业务水平的不同、对课题的理解不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或片面地把“开放型”的外延扩大而放任自流,从而“失去控制”,或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占用,使课题的实施失去科学性。六是地域条件的不同,学生、教师获取的阅读材料就会受到量和面的限制,从而难以体现开放性。
浏览次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专业第二外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