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米手机配件批发 不在美国开发市场

现在各大手机商争相推出自己的全面屏手机,正式宣告全面屏时代的…小米在美国艰难前行:啥都卖 就不卖手机
腾讯科技讯
中国一线手机厂商小米的高管,多年前就宣称要进入美国市场,不过据外媒最新消息,小米公司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仍然没有存在感,主要销售一些电子类杂货。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Verge报道,近日在美国市场,小米推出了更多电子产品,其中包括全景摄像头、移动电源等开始在网站销售。据悉,此前小米已经在美国市场销售互联网机顶盒、电视机,销售渠道包括遍布美国各地的沃尔玛超市,另外在美国官方商城,小米也在销售运动手环、移动电源、耳机等产品。由于性价比比较高,小米的电子类杂货在美国市场颇受欢迎,往往会在很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外媒指出,随着通过电子类杂货铺路,未来小米公司可能会把智能手机推广到美国市场。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和中国、印度等大不相同,运营商扮演着几乎是垄断者的角色,小米难以把在中国大获成功的互联网直销模式带到美国。腾讯科技在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报告中看到,今年二季度,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将近六成,被排名第一的和排名第二的所霸占。两大巨头的优势十分明显。排名第三的则是韩国老牌手机厂商LG,获得了15%的份额。幸运的是,中国的两大手机品牌进入了前五名,其中中兴通讯占据了11.5%的份额,使用阿尔卡特品牌的TCL公司获得了将近5%的份额。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兴通讯已经运营了多年,和四大运营商培养了一些合作关系,因此也是份额最大的中国手机品牌。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兴通讯主要销售中低价位手机,面向预付费等低端市场。据悉,随着美国移动运营商逐步取消了补贴制度,用户需要以全部价格购买新手机(比如苹果手机的购买成本从200美元增加到了650美元),这对不少消费者负担加重,他们开始寻找性价比更高的其他手机,这对中国手机品牌形成了利好。在上述市场研究公司的统计饼图中,摩托罗拉(隶属于)、HTC、华为、酷派等中国厂商也能够获得少许的份额,但是远远少于中兴通讯,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统计数据也显示,小米手机目前在美国仍然难寻踪影。此前,小米公司负责国际化业务的高管巴拉(早已经投奔了公司)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小米手机迟早会进入美国,公司正在做各种准备,包括建立售后服务、销售等设施等。只有在一切就绪之后,小米才会在美国销售手机。在高端手机被三星电子、苹果和LG垄断的背景之下,小米在美国的市场攻略,极有可能是依靠高性价比抢夺预付费低端手机市场,这将给中兴通讯带来威胁。不过,小米如果要建立和运营商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大量的合作时间积累。在过去一年中,小米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速。三季度在印度手机市场,小米已经名列第二,和第一名三星电子的差距已经十分微小。最新的市场报告也显示,小米进入了俄国手机市场前五名。另外,小米手机也进入了东南亚、非洲中东、拉丁美洲等市场。小米快速的国际化扩张,也蚕食了其他两家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手机厂商的份额,即联想集团和华为。有声音认为,小米对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市场采取比较慎重的策略,主要是担心遭遇专利诉讼的堵截。欧美市场是三星电子和苹果的“主战场”,如果小米依靠性价比带来巨大冲击,国外手机厂商势必通过专利诉讼向小米施压,而小米目前的专利库积累,还不具备开打“专利大战”的资本。(综合/晨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ungzh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小米终于要到美国去卖手机了,老美们会OK吗?根据彭博社报道,小米负责国际业务的副总裁Hugo Barra(雨果o巴拉)表示,小米很快会在美国开售智能手机,具体时间未定,可以明确的是,小米依然会沿用在线零售与社交网络营销结合的方式。小米之所以要去美国销售手机,用Hugo Barra的话说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在此之前,小米早已进入美国市场。早在2015年2月,小米就在美国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通过在线商城售卖诸如移动电源、小米手环、耳机等配件产品。不过小米一直没有将其最核心的产品即手机拿到美国卖,今年2月Hugo Barra还表示小米。(图片来源于:technobuffalo)而现在小米终于决定在美国卖手机,主要原因或许在于几点:一是小米在大本营市场即中国的增长压力越来越大。根据IDC的数据,小米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发货量暴跌38%,华为、OPPO、vivo已超过小米。小米正在中国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现其在海外最重要的市场是中国手机扎堆的印度,IDC报告显示印度市场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8%,“联想、vivo、小米、OPPO、金立成为关键驱动增长的力量”。小米正在印度之外寻求更多增长源,杀入最成熟的美国市场,看上去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二是小米过去半年未进入美国创造了不少条件。小米之前一直在美国卖配件,而不是手机的核心原因有两点,一是专利问题,小米无优势,去美国容易惹来官司,在印度市场小米就被爱立信的专利官司困扰;二是基础设施不够齐全,比如电商渠道、物流、售后诸多配套不全。,主要卖配件,但已在宣传Mi Phones过去半年,小米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今年6月,小米和微软达成多项合作,还从微软处收购了1500个技术专利。除此之外,小米还,在5月份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期间,小米在美国发布由Android TV支持的4K小米盒子,宣布与谷歌合作完成“Daydream”VR设备。美国市场看上去被围得水泄不通:这是苹果的大本营市场,三星知名度颇高,同时,Verizon等运营商把控着大部分销售渠道。过去,华为、中兴等玩家均曾尝试去美国市场捞金,不过均无功而返。也有取得成功的,比如一加手机,2014年其在欧洲和北美的销量占比分别为32%和22%,而一加手机之所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一是因为其整体销量不算高,二是其出众的设计迎合了部分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如果小米要杀入美国市场,其必须要“编”一个新故事。大家应该记得小米当初在中国市场讲的故事:我们的MIUI比原生Android更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小米现在杀回美国市场,会针对其MIUI进行特定优化以更适合美国人使用习惯吗?低价高质的性价比路线在美国市场不会受欢迎,小米需强调自己的个性、设计等非性价比元素,并且在定价上不要走“低利润”路线,这一模式是基于一定的用户量再通过广告之类的后向服务盈利,在美国市场很难实现数亿部销量,卖一部赚一部才是明路。小米还要学习美国社交网络营销的玩法,微博、贴吧和社区上这一套不一定适合北美用户,小米需要面对的是Facebook、Twitter这些平台,苹果、三星已在其上耕耘多年。还有,小米需要去与Amazon、Ebay等美国本土电商巨头打好关系。总之,小米手机要越过太平洋进入北美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6人已赞分享订阅Copyright&2014雷科技为什么小米华为在美国根本卖不出去?今天终于知道了!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美国市场一直是苹果和三星的天下,其余的市场份额由LG、摩托罗拉和中兴瓜分,在国内卖的风生水起的华米OV在美国的销量几乎没有。这到底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这几家厂商都还没有进入美国市场。但问题是,美国作为目前全球第二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咱们中国的企业,为什么不进入这一市场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几起新闻报道。日,HTC在美国正式禁售,理由是因为侵犯了苹果的专利。日,苹果再次起诉三星侵犯五项专利,索赔20亿美元,日,三星同意向苹果支付5.48亿美元的赔偿金!
大家发现没有,要想在美国市场混,专利是绕不过的坎,苹果是绕不过的坎。2012年正是HTC如日中天的时候,作为一家美国公司,苹果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一个外来户在美国本土发展壮大,怎么搞垮它呢?用专利,反正HTC确实是侵犯了苹果的专利,那就申请法院禁售吧。
HTC死了,三星又开始在美国蹦跶了,得,又把专利的矛头对准了三星,三星可不像HTC那么好欺负,这场诉讼,双方来来回回打了好几年,最后,因为三星确实是侵犯了苹果的专利,拉锯了好几年之后,三星还是败诉了。当年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谣言,说三星是用卡车装满了硬币拉到苹果总部,让苹果自己清点,就是想恶心苹果。
所以说,不是咱国内的手机厂商不想进入美国,实在是风险太高,你看小米,在美国什么都卖,就是不买手机,因为苹果敲着专利的大棒盯着你呢。
一旦进入美国,就等着收法院的传票吧,就算最后没被赔偿,可这诉讼官司的流程时间太长,苹果耗得起,小米可耗不起。再说了,咱国内厂商的手机,确实是和iPhone长得太像,之所以现在苹果没找你,或许是懒得搭理,如若真要跑到美国去,那苹果告你外观侵权,那一告一个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小米手机为什么要开拓海外市场
稿源:百度百家
&小米&将变成&国米&,这不是别人造谣,是雷军亲自说的。
雷军在接受《财富》杂志(Fortune )的采访时说,在成功进入了新加坡市场之后,小米手机还将进军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及印度等国家,从而&中国小米&将升级为&国际小米&。
为什么&小米&会变&国米&
很简单的理由,因为中国国内市场已经容不下&小米&了。
这当然不是说小米做了什么事犯了什么众怒,而是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目前已经趋于饱和,要想改变&中华酷联&为主体的传统市场格局,小米手机必须要在细分市场上有大的突破。虽然小米口口声声说要比肩苹果,但是我们认为在产品层面它连给苹果提鞋都不够资格,剩下来的唯一捷径就是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增加用户数,最简单的就是开拓新市场,在国内新市场和国外新市场两个选择中,雷军最后选择了国外这条路。
是什么促使雷军下定决心进军国外市场了?
我们知道,小米手机的发展轨迹在中国手机界来说是一个&神迹&,因为用&奇迹&来形容它已经不适合了。短短不到三年时间,从一个空壳公司到年销量1870万台以上,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那么小米的用户哪来的?
我们分析从小米手机上市之后的2012年到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销售的数据(艾媒咨询数据):2012中国市场全年累计销售智能手机的数量高达1.69亿部,三星以22.5%的份额独占鳌头,联想、华为、酷派、中兴分别以10.7%、9.9%、9.5%和8.9%占比紧随其后,而当年小米手机销量为712万台,占比达到了4.3%。根据IDC的数据,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的销量约为3.2亿部,相比上一年增长约一倍,而小米手机的销量达到了1870万台,市场占用率也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加上2012年的销量就超过2500万台,这些二千多万的用户哪里来的?
我们分析小米手机的成长历程,惊奇的发现这些年也国产手机迅速发展的三年,除了传统的四大支柱国产手机品牌,还涌现出像vivo 、OPPO、金立这样的旧瓶新酒式的智能手机厂商,也有像大可乐、小辣椒、阿里云体系等新兴的国产手机品牌,应该说竞争相比以前并没有降低反而是更激烈了,那这些用户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熟知手机市场的朋友肯定清楚,在这三年里,很多原来在深圳华强北市场活跃的小品牌不见了,还有就是诺基亚抛弃塞班系统的改弦易张却落得折戟沉沙的下场,再就是像摩托罗拉、索尼、LG等原先叱咤风云的国际手机厂商也变得萎靡不振,所以,大家也就不难想通了,为什么在以&中华酷联&为首的国产手机厂商团队集体雄起的这几年,小米手机还能以&神&的速度进行发展,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抓住了原来强大对手的衰弱期,趁你病要你命,小米真的很&神&。
那为什么现在又要转向开拓海外市场?很简单,国内的对手越来越难对付,当你的对手学会了你的营销推广精髓,又在产品上拉你几个身位,并且成本和质量控制又远胜你这个无厂代工模式的平台,受到的竞争压力就可想而知。
面对技术水平强大和已经明白过来互联网模式怎么玩的对手,加之IPO对各项运营指标的要求,寻找新的爆发点就成为了小米品牌当前的迫切需求,前期小米电源、小米电视、小米平板、小米路由器的面市可以看成是这种需求压迫下的一种战略部署,而落实到手机产品上,就是对海外市场的直接开拓。
相比于国内手机市场的红海竞争态势,海外手机市场就成为各家厂商蓝海战略的奠基石,小米也不例外。先前的新加坡只是小米开拓海外市场的试金石,接下来的美国、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及印度等国家才是决定小米手机能否再造辉煌的决定性战场。
小米海外战略成功的机率
这个命题有点空而大,依概率学而言就是五五开的比例,而各种外因的要素才是左右这五五比例偏差的根本。我们对小米手机成功经验的总结就三点:第一,超强性价比,它会用当时最好的硬件配置平台然后价格却是主流竞争产品中最低的,而且低得让人咋舌;第二,期货策略,就是这月发布半年后才全面上市,期间有少量的产品,顺理成章的就把这第三条抢购销售政策引了出来,就是我们常说的饥饿营销策略,你必须要抢,要有F码,完美地将中国人抢涨不抢跌的畸形心理牢牢的展现在大众面前,关键它还能把控得很好,这不得不让佩服,但洋人们吃这一套吗?
要说海外市场的先驱者,并不是小米手机,中兴、华为10年之前就已进入海外市场,酷派在2012年也已开始拓展美国市场,单款产品在美国单月销量超130万台,而深圳的很多中小厂商更是直接与海外客户(主要是东南亚、印度、中东、非洲等地区)做OEM产品服务。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中国国产手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都是采用与当地运营商联手的策略,借助当地运营商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产品销售,最多也就算是一个代工厂的角度,当然这不是小米愿意学习的榜样,因为他并没有代工厂,再给海外运营商代工,他就成了二道贩子了,这跟它谋求高利润高回报的市场目标并不匹配。
既然运营商不想傍,那就只能是通过品牌形象塑造来杀开一条血路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像OPPO当年的蓝光产品就在美国市场大放异彩,成为高档产品的代名词,而刘作虎也凭此接手OPPO的手机业务,所以说中国产品在海外不乏成功案例,但是具体落实到品牌实际运营,就显得有点难以判断,比如小米的三板斧。&
小米三板斧在海外市场能行得通?
小米手机照搬国内的经验就一定能成功?就着前面咱们说的小米三板斧,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产品,小米手机主要面向普遍大众市场,戏称为&屌丝专用&,其产品技术水准实际并不优秀,特别是与华为、酷派这些传统大佬相比差距明显,更别提与三星、摩托罗拉这些多年积累的国际性巨头,最直接的就是到目前都没有4G产品面市,跟不上行业热点技术。那么靠高配置的硬件能否吸引海外用户的眼球了?这个是当然了,但是低成本不是只有小米才能做得出来的,要比成本根本比不过深圳华强北的这些厂商,所以小米这个优势搬到国外并不明显,这个理由也很难让我们服气。
对于第二个期货策略,完全是为高配低价找回利润而生的,先发布然后没货,等上三五个月元器件不紧张了价格也下来了,当然成本也能控制了,于是大量上货,这个熟知小米的人都清楚。如果在海外还玩这一招,我只能说看谁来帮你收尸了,特别是诸如像MSM8974AB变身 MSM8274AB这样的事件,放在像美国这样的海外市场估计就是数额高得吓人的索赔了,不要把海外市场用户的智慧与中国屌丝的智商相提并论,特别是在一些重视合同效用的先进发达国家,搞不好就是&当内裤级别&的索赔诉讼。
至于第三点的抢购和F码策略,这个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在不同文化下的尝试,也许人性的共同点会让这种策略得到全球各地市场用户的认同。例如一加手机就在美国市场尝试通过邀请码来进行手机产品的销售,这种模式与小米的F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成效如何目前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数据来进行支持。
我们认为最有可能初见成效的是小米的粉丝营销模式,而这种模式最大的门槛就是产品体验对用户的影响,像MIUI这种适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界面真的能拼过风靡全球的CM,并在海外用户中形成影响力从而推动小米手机的销售,我表示怀疑!或者你说我针对的目标是海外华人,也许这真是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
失去了粉丝口碑相传的推广效果,你说小米还能剩下什么了?要知道小米在国内的这种营销模式最大的赢家不是用户,也不是厂商,是黄牛一党,当然也有人说小米公司就是小米手机最大的黄牛,不然怎么小米老是缺货而加钱在黄牛处就能随便买,没有内幕你们信吗?
但这种营销模式搬到国外,能行得通吗?我觉得最大的变数还是在于这位前谷歌全球副总裁雨果&巴拉(HugoBarra)的魅力,他能不能撑起来大局,决定了小米能否在诸如美国这样的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有人问为啥不是雷军,得了吧,那不还如罗永浩了,好歹他还是新东方出来的,英文演讲上手更快!&
小米试水海外市场背后的象征意义
对于小米手机进军海外市场的战略思路,我们认为试水的性质更大。
其一,表明自己是一个国际性品牌,有资格去跟苹果、三星这样的国际厂商真正站在同一个高度进行对比,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掩耳盗铃式的自吹自擂。
其二,试水海外市场,跳出国内市场竞争的红海态势,不再跟这些国内的手机厂商在价格上拼剌刀,希望能在俄罗斯、印度、东南亚这样的新兴地区打开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其三,又一轮融资即将开启,IPO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必须有一些让投资人感兴趣的成绩和市场表现来佐证这笔投资的正确性,开拓海外市场很贴合这样的需求。
第四,就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举动,就像你在珠峰顶上插上一个小旗表示你曾经来过,但至于你是被担架抬下去还是自己真的走下去的没人会关注,意义大于行动的本身,至于能卖多少?听天意,尽人事了。
第五,为国内产品树立一个标杆,涨价也是&有理&。当年华为的余承东就将荣耀X1在欧洲销售的产品定为399欧元,等于3353元人民币,而国内只要1799元。至于欧洲能卖多少台不是我们考虑的,但是对于国内的用户而言就是一种诱惑,你看在国外卖这么高的价格的产品在国内只要一半的价格,你还不买?说白了就是一种营销的手段,红米要涨价了?有可能哟!&
总之,小米手机进军海外市场,我们应该表示出来十分的尊重,必竟这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是一大步,为了&国米&,请鼓掌!
文/ CN314,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帐号:CN314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请小米账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