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来淮师图书馆的我一句话建议,可以吗

淮师附小:名校做足服务区域教育大文章
您的位置:&
淮师附小:名校做足服务区域教育大文章
●&& 本刊记者 南 阳
&&& 一所名校在构建和谐教育、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上该有怎样的作为?安徽省淮南市师范附属小学近几年来以无私的精神、开放的胸怀、扎实的作风做足为区域教育示范和辐射的大文章,较好地显示出名校热情回报社会、主动服务教育、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风范。
&&& 第一篇:热心示范,校园办成“百家讲坛”
&&& 早从1999年起,每年的11月、12月的双休日,坐落在淮南市龙湖公园右侧的淮师附小便像过节一样热闹起来。每到这时,附小都要举行几次面向全市小学的大型教学观摩活动,由名师展示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兄弟 学校教师提供观摩、研讨的教学现场。从2002年起,随着校园网、闭路电视网的建成使用,随着教师整体素质的再度提升,附小的这种被同行誉为“免费大餐、无价盛会”的大型教学观摩活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层次,进一步发挥出名校示范的综合效应。
&&& ——观摩人数激增。这些年,附小的大型示范教学,由过去的一次性接待300人次提升到场均1300多人次——除了阶梯教室开课现场容纳300人外,还现场直播,好让来自全市各小学的1000多位教师分散在各个教室同时听课。这些年,每逢附小面向全市开课,校园就像“庙会”一样。有的规模不大的小学全体教师都赶到附小。由于听课人数爆满,有的区不得不限制听课人数。7年来,附小已举办展示观摩课30多场次,听课教师达8000多人次。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办一个教师培训班,以这样的规模办到现在,仅经费投入就是100多万元;如果这些老师全部外出听课,再节省恐怕也得花上400多万元。
&&&&——开课教师队伍扩大。附小“百家讲坛”的“讲师”由最初的二三位扩大到近40位。“讲师”中,既有早享盛名的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也有获得省市教坛新星的中年教师,更多的是在省市和全国性的学科教学大赛中获得大奖的青年教师、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这些优秀青年教师,基本上是本科学历,教龄在10年左右,有几位还是毕业才三四年的新教师。开课教师构成的这些要素,无论名气大的特级教师,还是刚刚成名的青年教师,他们的专业成长经历,对听课教师本身就有一种示范、引领意义。
&&& ——开课品种齐全。这几年,附小的各类展示教学学科齐全,彰显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正确导向。所开的课中,不仅有所谓的“主科”数学、语文,有比较热门的英语和信息技术课,更有音乐、美术、思品等。
&&& ——开课内容有针对性。附小的每次展示课都涉及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既有从实践层面印证诠释新课改理念的宏观课题,又有某个学科如何具体落实教学新理念的中观课程,更多的则是一线教师最迫切希望解惑的具体课程:如学科之间的整合,一节课如何体现学生自主、促进探究等。
&&& 现在,淮南市不少小学校长和教师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墙内开花分外香。听名师讲课,就去附小,完全不要舍近求远到外地奔波,也不必耗费人力、财力延请国内名师到本地来示教——多听淮师附小这样的“百家讲坛”,够了。
&&& 其实附小的“百家讲坛”不只是设在校园。仅近几年来,附小还先后派出20多位名师在本市小学教育系统讲新课程,展示获奖课,介绍班主任及学校管理经验。他们到“手拉手”学校去讲,到市区、农村小学去讲,在全市大型培训会上讲,在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学员讲。
&&& 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张茂钱、教务科长黄良春介绍说,附小多年来无私地为进修学校提供了教育干部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继续教育教师培训的各种优质课200多节。附小不仅在校内热情地为各类培训教师上观摩课,7名受聘教师还针对听课对象的特点,花出很大精力研究培训教师、确定讲课内容。令进修学校领导印象尤深的是附小的每位授课教师都特别负责,特别投入,他们到遍布全市城乡的教学点授课,不问路程远近,也从不讲条件,不计较报酬;有的教师本身工作量大,特别是有些女教师家务又很多,但老师们这些年没有误一节课,一上就是半个多月。
&& &黄良春科长特别提到,在全市每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附小教师表现都极佳;前一阶段,附小有14位教师参加培训,到课率最高,无一人无故旷课。黄科长认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名校教师的素质。
& & 第二篇:全心帮扶,城乡弱校获益良多
&&& 教育,在素以“百里煤城”著称的淮南市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优质资源基本集中在建市之初设立的田家庵区;淮师附小则是这些优质资源的佼佼者之一。这几年,作为名校的淮师附小与其他名校几乎都在思考实践一个共同的课题:如何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力量,支持、带动城乡薄弱学校的发展?
&&& 2001年以来,淮师附小在大开校门开设“百家讲坛”式的示范教学展示、培训的同时,又把目光投向另一个层面:与若干城乡薄弱学校建立稳定长久的“手拉手”带动关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和良好服务,为这些学校由弱而强做实事。
&&& 近些年,淮师附小在市、区、县教育部门的支持协助下,先后选择了11所“手拉手”学校。这些学校分别是:田家庵区(原属长丰县)曹庵镇大树小学、第七小学(原市纺织厂职工子弟小学),谢家集区第七小学,八公山区第七小学,潘集区平圩镇中心小学,大通区洛河镇刘郑小学、九龙岗镇第四小学,市辖凤台县米窑小学、闪冲回民小学、毛集区乔口小学和孙台小学。
&&& 这些学校或处城中之乡,或在偏远的工矿区、闭塞的农村,但校领导班子都有不甘落后的进取心态,教职工都有敬业爱岗、团结互助、全心育人的精神。他们不仅希望尽快改善办学硬件条件,更需要名师面对面指点,渴求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 “你的需求就是我的工作。”这是淮师附小与对口学校常说的一句话。几年来,在认真调研对口学校的基本需求基础上,淮师附小认真分析对口学校自身资源条件,实施了一系列帮扶计划。
&&& 每帮扶一所学校,淮师附小都签订一份帮扶协议书。协议书不仅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和义务,而且反映了双方的合作诚意、互助精神,更表现了淮师附小无私支教的情怀。淮师附小每签订一份“手拉手”协议书,都要在对口学校举办一个简朴的仪式。沈建山校长认为,将其承诺通过仪式的形式公布于众,目的是约束自己,说到做到,不走形式,不放空炮。
&& 近几年来,淮师附小付出相当的人力、精力、物力为对口学校做了大量的实事:
&&& ——财物支援。近6年来,捐助课桌凳900余套、投影仪30台、电脑20台、多媒体教室一座、学习用品上万件、各类书籍2万余册、现金万余元。几年来,附小通过捐书方式已帮助三所村小建起了图书室。
&&& ——“三请进”。凡学校举办优质课公开教学,优先请对口学校教师观摩;凡学校举办教研培训活动,主动请对口学校教师参加;凡对口学校需要培训教学管理骨干,热情接待安排。近几年来,附小已为对口学校培训4名教学管理骨干,周期为一个学年;邀请对口学校接受专家短期培训150人次。2005年暑假,附小专门安排部分对口学校教师来校集体备课。每学期开学前,附小均安排优秀教师为对口学校新任年级学科教师进行新教材教学现场培训。此外,凡是学校出台的各种规章制度,均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对口学校。
&&& ——“四上门。”为了满足对口学校的教研需求,几年来,附小教师先后有近60人次走进对口学校。无论工作负担多重,家务多么繁杂,无论路途远近交通如何,老师们都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坚持送教上门、指导上门、培训上门、送资料上门。
&&&&淮师附小通过“手拉手”活动,不仅使对口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有了改善,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对口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和办学管理水平。
&&& 谢家集区七小徐凌梅、武强、龙洪俊,八公山区七小陈强四位老师曾到附小现场研学一年。徐凌梅在附小不仅天天听三位名师的精彩课程,每周参加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还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课件制作;有时,徐老师也登台试教,经附小名师面对面指点,然后再回到本校上同样的课。经过一年的研学,徐老师不仅熟练了课件制作,还参加了全市“最满意的一堂课”教学评比活动,获得了市教坛新星称号。2006年,她撰写的一篇论文参加北师大课改中心组织的评比,获得了三等奖。2007年底,她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徐凌梅深有感触地说:“在附小学的不只是教学方法,更难忘的是老师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集体备课、分享成功的欢乐。”现在,徐凌梅也学着附小老师的样子,去帮助别人。她已两次到偏远的农村去送课。龙洪俊、武强现已成为本地有名气的老师,武强、陈强还分别担任了一所中心小学的校长。
&&& 田家庵七小这几年在“手拉手”活动中获益最多。过去,七小教师很羡慕附小,但又觉得附小离自己太远。两校“手拉手”后,七小先后派出10余位教师观摩附小的多层次示范课、公开课,零距离地学习附小教师的教学理念、进取精神、教学方法。校长姚素华在听课之余,潜心研究附小的管理经验、育人理念、创新思维和扎实作风。附小在热情接待七小教师听课教研的同时,先后派出特级教师常秀兰、代红以及优秀青年教师黄丽娟、刘书侠、徐伟莉等深入七小跟班听课,并现场授课、共同反思。在双方同心共育下,七小教师迅速成长,语文教师葛小星获区“教坛新星”称号,数学教师岳粹余跻身市“教坛新星”行列,并被推荐为角逐省“教坛新星”人选。七小的办学声誉也大了起来。这两年,每届都招收新生90多人,而过去每年仅招到20 — 30人。姚素华校长认为,“手拉手”对七小这样薄弱学校的示范、辐射、带动效果已初显;其影响是长远的,是多方面的,是潜移默化的。
&&& 大通区洛河镇刘郑小学是一所村小,地处偏远,规模很小。与附小“手拉手”后,附小凡有大型教学活动,都及时通知刘郑小学派教师观摩;同时每学期附小派几位优秀教师去授课。刘郑小学校长方龙年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不知道怎样使用新教材,有的教师很难说能上好一节像样的课。现在,老师们视野扩大了,新知增多了,教法也变了。”“手拉手”几年来,附小每学期还安排一批学生到刘郑小学去体验生活,吃农家饭,与农家孩子交朋友;刘郑小学则组织学生到附小当一日学生。两校师生亲如一家,其乐融融。
&&&& 第三篇:潜心“整合”,洞山校区别有洞天
&&& 在淮南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风景秀丽的洞山;洞山之麓,有一所办了多年的市直机关小学。机关小学在历史上曾经书写过辉煌的一页,但在跨进本世纪门槛之后,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学区生源流失,办学规模缩小,教师队伍不稳,教学改革步履艰难,教学质量徘徊不前。
&&& 2004年6月,淮南市政府第50次市长办公会议作出决定:将机关小学更名为淮师附小洞山校区,两校资源进行整合,人财物暂时相对独立,由淮师附小校长担任校长,实施一体化管理。那么,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淮师附小,是否有能力将相对薄弱的洞山校区纳入名校的轨道,助其快速发展呢?
&& &洞山校区挂牌三年半的实践证明:淮南市政府的决策是科学的。两校整合之后,洞山校区这株老树已长出新枝绿叶,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 &如今,人们来到洞山校区,宛如走进与其相隔两公里之外的淮师附小本部:它的校门格局,教学大楼外墙色调,校园文化橱窗,甚至墙壁的书法绘画布局,皆与本部一样风格。
& & 这种变化仅仅是外在的。洞山校区在淮师附小的全面引领下,内质也出现一系列可喜变化。
&&& 变化之一:常规管理上层次了。洞山校区引进本部多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从基础抓起,从常规入手,既抓课程设置安排、德育管理、教学“三率”(合格率、提高率、优秀率),更抓教师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科研、教学评价等制度的建立和落实。现在的洞山校区管理井然有序,校风、教风、学风焕然一新,受到市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在2005年淮南市教育行风评议中,本部蝉联第一,洞山校区名列第四,并被评为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 变化之二:校园活动真正动起来了。现在的洞山校区学生与本部一样,人人有机会通过参与课内外各种有益有趣的活动,享受快乐的校园生活。在本部的“金太阳电视台”节目中,在本部的科技、艺术、体育展示舞台上,在本部的校园网络中,都不乏洞山校区学生的身影或声音。为了鼓励洞山校区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性的校园科技、文体活动,本部还专门针对校区学情制订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保证基础不同的校区学生能与本部学生同步活动,也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该摘的桃子。
&&& 变化之三:校园网络沟通了。两校整合之时,洞山校区信息技术教育刚起步,教师中鲜有会做课件的。整合之后,本部迅速扶助校区启动信息化工程,课余对校区教师进行每周2—3次强化培训。现在,洞山校区教师有95%以上都学会了制作课件。此外,两区共同成立了教科研信息化中心。现在,洞山校区教师不仅学会了利用网络进行备课、上课或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而且还学会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进行一日常规评比管理以及与家长、学生沟通;不少教师通过校园网家校互动平台与学生、家长对话,拓宽了家校合作教育的领域。
&&& 变化之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近几年来,本部先后派出15名优秀教师到洞山校区任教,短则一年,长在三年,洞山校区也相继选出5名骨干教师到本部任教锻炼。教师普遍认为,这种“换教”方式是提高两区教师整体素质的最好校本培训。近几年来,洞山校区已有5名教师入党,4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名教师获市“红烛杯”奖,1名教师在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美术课大赛中获两个一等奖;31篇教师论文获市级一等奖。
&&& 变化之五:社会声誉好起来了。现在,洞山校区与本部一样,在淮南市的名声越来越大。整合之前,洞山校区虽然也是就近入学,但好几年招生总是热不起来,2003年只有70名新生入学,有的学区内适龄儿童竟舍近求远挤入其他名校。如今,洞山校区招生红火,2007年入学新生达150多人,因教室偏紧,不得不控制班额。整合之后,洞山校区借鉴附小的做法,以“放心在附小”为题进行每月一次的家长问卷抽查。每次抽查结果,家长对校区教师、学校满意度均在98%以上。
&&& 淮师附小校长沈建山在谈到学校上述作为时说了这样几句话:一是名校的发展倾注了社会和教育各个方面的心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回报社会、促进教育均衡做点实事;二是作为名校,必须强化自身,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势头,而示范、服务的一系列作为,正是保持这一势头的重要环节;三是名校在这些作为中锻炼了队伍,学到了很多在本校学不到的东西。他认为,如果自己关门办学,孤芳自赏,只讲自强,不讲共进,这种名气恐怕也会慢慢淡去的。诚哉斯言!实哉斯言!
【相关链接】安徽省淮南市师范附属小学创建于1950年,位于该市田家庵区龙湖北路,曾在1992年被评为省首批实验小学,199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评定为省特色示范小学,并连续7届获得省文明单位殊荣。淮师附小现有在职特级教师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40人,其中省市教坛新星10人。近5年来,附小教师在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评优中,共获得9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转自《教育文汇》2008/2)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新闻点击排行榜
新闻发布排行榜
备案号 : 皖ICP备案号
主办单位 :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
技术支持 : 安徽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1号教科大楼 邮政编码 : 230061一鸣102的贴吧
晓松奇谈1已经看了好多次,视频和文字都不止看一次,特别是朝花夕拾2,想买书给我爷爷...各位大神请不吝赐教:本人新练一个小号圣骑士,想弄一套T10套装,请问需要正义点数购...好久不玩贴吧,今天看看wow吧,偶然看了一下私信,发现以前那个骂我是败类的人网民叫“...&&&&&&&&&&&&学术交流&&&&&&&&&&&&&&&&&&&&&&&&&&&&&&&&&&&&&&&&&&&&&&&&&&&&&&&&&&&&&&&&&&&&&&&&&&&&&&&&&&&&&&&&&&&&&&&&&&&&&&&&&&&&&&
哈工大吴从炘教授来淮师作学术报告
记者&王晓晶 )4月16日下午,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吴从炘教授应邀到淮师进行学术交流,并为该院09级学生作了题为&从两道极限题谈起&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院长柏传志教授主持。
&&&&&&吴从炘教授以两个典型极限题开始,引出对称导数的定义,利用定义,吴教授给出了一系列精彩的命题,吴教授精辟的分析深深吸引在场的师生。最后,他给在场的同学提了许多宝贵建议,他鼓励大家多查文献、多做研究,鼓励大家时刻保持学习的劲头,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研究的能力。
吴从炘教授是我国著名泛函分析专家,主要从事泛函分析和模糊数学研究。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数学学会理事长。是《模糊系统与数学》副主编,《数学研究与评论》、《J. of Fuzzy Math.》等刊物编委。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学成果奖1项、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部、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4项、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先后在《中国科学》、《数学学报》、《J.Functional Analysis》、《J.Math.Anal.Appl.》、《FuzzyuSets and System》等刊物发表论文发表论文240余篇,被SCI收录近百篇,出版专著9本,另有教材《微分几何讲义》和译著2种。2001年,吴从炘教授获得&第二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吴从炘教授两次获得首批黑龙江省及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技能实训中心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 电话:3 / 电子信箱:hnuzzb@hytc.edu.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淮师附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