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田三七图片有一年了,怎样从那移植或取种

媒体说三七:三七粉有望纳入医保
核心提示:  在文山召开的三七产业发展大会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政府相关部门,与三七企业、专业合作社、专家学者、种植大户齐聚一堂,共话三七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机遇。记者从大会上获悉,《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七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意见》(讨论稿)正处于意见征求阶段,其中提出,“积极推动三七粉作为全国基本药物和医疗保险报销药品”。
  在文山召开的三七产业发展大会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政府相关部门,与三七企业、专业合作社、专家学者、种植大户齐聚一堂,共话三七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机遇。记者从大会上获悉,《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七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意见》(讨论稿)正处于意见征求阶段,其中提出,“积极推动三七粉作为全国基本药物和医疗保险报销药品”。
  企业扫描  三七价格暴跌暴露产业问题  文山州委书记纳杰介绍,2012年至2014年,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以每年平均净增10万亩的规模迅猛发展,三七种植盲目跟风现象突出,导致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市场价格暴跌,至今仍处于低迷状态。“以30头三七为例,当前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74元,比2013年下降62%。”  除了种植面临严峻形势,纳杰认为目前文山州三七产业仍处于原料销售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占比过大、加工业和服务业占比太小等因素也是需要正视的产业发展问题。  市场低迷时,正需要企业发挥带动效应。可喜的是,苗乡三七、金华信、高田等一批三七种植基地公司、合作社日趋成熟;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登高片区初步建成,国内一大批知名制药企业即将入驻,使三七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不仅具备了条件,也迎来了最 佳时机。  三七产业支撑平台欲建成网络化  文山市市长李成明介绍,近年来文山市全力打造“中国三七之都”,在加快完善三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将重点打造面向全国的三七种植网络信息平台、三七质量检测认证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展示平台、运输物流平台、金融扶持平台和科研试验平台等,使之形成三七产业强有力的平台支撑网络。  据悉,未来《三七产业发展条例》有望上升为省级条例,并设立省级三七产业发展资金。力求引进中国医药百强、世界制药领军企业参与三七产业发展,在文山州培育规模以上企业60户以上,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0户以上,新上市企业1~3户。  推动三七粉成为医保报销药品  目前,《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七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意见》(讨论稿)正处于意见征求阶段。《意见》中提到,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实现三七种植在地面积25万亩左右,标准化种植基地占80%以上,建设三七标准化种植和科技示范基地50个以上。  《意见》中还提到,优化三七产品结构,以方便服用为目标,鼓励支持三七粉二次开发,积极推动三七粉作为全国基本药物和医疗保险报销药品。纳杰对此表示:“未来有望实现在所有药店刷医保卡买三七粉。”  会上还透露,将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二次开发药物、提取物、饮片、化妆品等新产品,研制3个以上三七创新药物,培育5个以上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单方和复方中药品种,争取三七食品的开发。  此外,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参与三七产业发展、支持建立国 家级的三七质量检测中心等措施将提上日程。  苗乡三七:构建新型三七产业链模式  “30年,三七产业历经几起几落,整个产业虽然在发展,但文山真正因三七而发展起来的企业和老百姓其实很少,特别这次三七价格暴跌之后,甚至找不出几个因三七富裕超过30年的从业者。”在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育启看来,这是三七产业的悲哀。  种植世家:3代三七人的坚持  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起源于3代三七种植世家,1946年开始,余和谦先生在文山喜古乡种植三七,总结出了三七人工规模化种植的经验和技术。1965年,余和谦之子余子畏先生将三七栽培发展出规模化种植技术,走出喜古乡在文山老君山山脉一带开展最初的三七基地建设。2001年,余子畏之子余育启先生创立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开始三七种植农场化、品牌化建设。通过15年的发展,公司目前有600多人,形成集三七种植、加工、流通、终端市场、科研为一体的全三七产业链集团化公司。  科技创新:选育出三七新品种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产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余育启说,历年来科研投入近亿元,近5年就投资超过8000多万元,其中一些成果已经为大家所用。  2003年,发明了太阳能大棚干燥三七技术,改善了过去三七初加工干燥房前屋后、马路边不规范、不卫生、不安全的状况。目前三七产业90%以上三七干燥使用该技术。  2005年,开发出了新型三七专用遮阳网及搭建技术,改变了三七栽培历史上用树枝树叶、杂草搭棚建园的传统,为三七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基础。  2014年,通过12年的三七新品种选育研究,“苗乡三七1号”、“滇七1号”两个品种通过了三七新品种登记,结束了三七人工种植600多年没有品种的历史。  院企合作:工程平台的科研模式  余育启告诉记者,三七在种源-田间-车间-用户的不同环节,涉及不同学科领域的科技问题。公司采用了工程平台的科研模式,投资8000多万元打造了文山三七科技示范园,通过硬件建设,满足了不同科研领域的硬件条件,吸引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苗乡三七共同解决技术瓶颈。例如,三七种植包含病害学、营养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工程平台的科研模式可以把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分解到每个学科领域,再找到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进行试验,进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企业降低了科研成本,保持了技术领先。如今,平台作用已得到充分体现。  质量可控:扫二维码全程追溯  苗乡三七的所有业务板块都是专注三七产业,建设科研、种植、初加工、精加工、国内外原料销售、连锁专营、电子商务共7大业务拉通了三七全产业链,构建从一粒种子开始到消费者口中每一粒产品全程可控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记者在苗乡的生产加工车间看到,苗乡三七的产品包装上都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即可查看产品相关信息,全程追溯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也是通过该体系建设,确保了三七进入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赢得高端市场,并为各大国内医药企业出口提供优质的三七原料。苗乡三七自2005年开始至今一直保持三七出口量全国最 大的市场份额。  业界声音  三七价格预计有四至五年下行周期  文山三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中坚:目前三七价格呈下行趋势,预计有4~5年的下行周期,老百姓及三七种植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有质量监测的需求,价格下行期间也会促进三七仓储的发展,对质量检测也很迫切。建议政府高度重视文山三七质量检测中心的重建工作,除了能完成传统的检测外,还能为三七种植户提供三七种子种苗检测、病害检测诊断、营养检测诊断。  给予文山本土企业公平营商环境  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育启:三七是文山富民的第 一支柱产业,政府帮助扩大三七知名度就是帮助扩大三七市场,有足够大的三七市场,三七才可能成为大产业。近年来,文山对外加大进行三七产业招商,促进了三七产业的良性竞争,加快了三七产业的发展速度。不过,文山本土企业在三七产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希望能在各种招商引资政策方面能给以平等待遇。  “各吹各打”导致价格大起大落  文山金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高明海:三七价格大起大落除了盲目种植、供大于求外,最直接的原因是“各吹各打”,不注重市场的拓展。合作社的成立改变了原本散乱、各自经营的生产销售状况;与云南白药集团、广东康美药业等大型企业联姻,走活了三七大品种、大市场、大流通这步棋,解决了三七对外交易散、乱、杂的问题。  建立三七战略收储体系快速稳定价格  文山三七产业协会会长曾立品:建议建立以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白药、昆药、植物药业、文山九州通等骨干企业联盟为主体的三七战略收储管理体系,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议价、统一销售。要稳定三七市场,需要形成上游原料战略收储机制,发挥省内三七企业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作用,根据企业相关产能预估,形成领军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引领的三七资源收储模式。  热点追问  在昨日下午举行的文山三七产业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文山州委书记纳杰、文山三七产业协会会长曾立品、文山州生物三七局局长郑代卹等就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出解答。  Q:栽种过三七的土地必须经过至少10年的休整才能够再次种植,如何合理布局规划引导七农和企业的种植?  A:三七种植上的最 大问题就是连作障碍,轮作年限至今尚无定论,若再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确会影响到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苗乡三七科技示范园搭建了攻关三七连作障碍平台,已有国内外20余家科研院所连年攻关。可以说,目前相关研究攻关取得了一定进展,只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距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Q:三七价格暴涨暴跌,政府将怎样合理规划?  A:加强三七种植面积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引导七农合理规避种植风险。加强园区建设,强化加工消耗。积极推进三七作为新食品原料和进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的申报工作,如三七可作为食品开发,能够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三七的销售、消费模式将会发生重大突破,消费量会急剧上升。  Q:近年,三七在药食同源申报上屡屡碰壁,今后如何推进药食同源申报工作?  A:进入食品对三七产业而言意义重大。韩国人参如此,我国吉林省人参也如此。韩国人参大部分被加工为食品,大量出现在超市及街头自动售货机里,食品占整个产业链利润90%以上。三七茎叶和花相关基础研究和申报工作已结束,并已通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力争在今年10月申报进入新食品原料。三七地下部分申报进入食品工作,也在积极着手开展研究。主要思路是借签吉林人参进入食品、普洱茶产业开发的经验。  Q:云南与珠三角合作建设三七、天麻、灯盏花等名贵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基地,这对三七产业走出去有什么特别意义?  A:不仅限于珠三角,近年来,通过参加南亚博览会以及每年一届的昆交会、上交会、泛珠洽谈会等展洽会,大力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开拓欧美、日韩、东南亚、南亚等国外市场,成效是显著的。三七产品由原来主要出口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现已远销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遍及121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Q:是否考虑出台政策让云南三七产业在下游发力?  A:文山即将出台《关于推进三七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意见》,将对三七产业发展中加工业短板的问题进行布局,破解难题:积极创建国 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三七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国 家级千亿级产业园区,加强投融资能力,重点按照扩展产业链要求引进中国医药百强、世界制药领军企业等进入文山投资发展,建立三七初加工、原料药提取、三七相关品种生产的三七产业链发展模式,努力形成以三七生物制药为主导、三七相关产品为支撑,上下游产业配套齐全、管理运作规范、环境和谐友好、链条延伸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域,带动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参与三七产业发展,形成大、中、小、微企业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态势。
盘龙云海三七粉,由优质的三七主根研磨而成,细腻均匀,无杂质,极大程度保留了三七本身药效成分。三七粉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降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盘龙云海三七粉主要成分是三七皂苷等,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大可放心服用,基本上百无禁忌。
现代科学和临床观察长期使用三七粉均未发现三七粉的副作用。三七粉每人每天不要超过10克,一次不要超过5克,外用止血除外
三七粉的正确吃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病。但是治疗不同的疾病,服用的量有所不同
这个情况是属于高压偏高的情况,多数是由于血管功能或心脏功能不足导致的情况,是需要做降压治疗的
盘龙云海超细三七粉您当前的位置:
三七种植技术规程
第1部分:良种生产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良种定义、选择方法、生产管理、果实采收和分级、良种贮藏、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良种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 第3部分:大田栽培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5部分:主要病害防治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6部分:害虫及有害动物防治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7部分:施肥
三七良种Sanqi seed
千粒重达到100克以上(含100克)的三七成熟种子。
4 三七良种的选择方法
三七生产用的良种应采用&集团选择法&进行三七种子生产。
4.1 良种选择
从三七长势良好、健康的三年生三七园中挑选植株高大、茎杆粗壮、叶片厚实宽大的三年七为留种株,并做好标记,精心管理,至11月上旬左右待种子成熟时分批采收。
5 生产管理
5.1 种源选择
5.1.1 用种按附录C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要求的种子。
5.1.2 用苗按附录D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要求的种苗。
5.2 环境要求
5.2.1制种田的大气、水源、土壤环境质量按GB 3095、GB 3838和GB 15618执行。
5.2.2制种田要求在相对隔离的区域,与其他三七园间隔距离至少500米以上。
5.3田间管理
5.3.1制种田二年生三七的管理
按DG第6章执行,并于三七现蕾时期摘除花蕾。
5.3.2制种田三年生三七的管理
5.3.2.1 调节荫棚透光度
制种田三七对透光度的要求较低,应将荫棚透光度调整为10%-13%。
5.3.2.2 摘除弱、病植株的花蕾
6月以后三七进入现蕾期,期间需将弱、病植株花蕾摘除。
5.3.2.3 保持田间湿度
8月-9月是三七的开花期,此时应保持田间空气湿度在75%-85%之间,以利于开花。若空气湿度不够,应在田间进行人工喷水;湿度过大则通过打开园门通风排湿。
5.3.2.4 吸引昆虫授粉
于三七盛花期喷施1次-2次0.1%-0.5%的食糖或蜂蜜溶液于三七花蕾上,吸引昆虫前来授粉。
5.3.2.5 降低农药的使用浓度
三七花序对农药较敏感,易产生药害,在制种田三年生三七花期使用农药必须谨慎,使用浓度应为常规用量的2/3。
5.3.2.6 病虫鼠害防治
按DG、DG执行。
5.3.2.7 追肥
按DG执行。
5.3.2.8 叶肥及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在三七展叶期、现蕾期分别选择复旦复农、螯合态多元复合肥、叶菜速收、绿源4+4、叶子美或云大-120等叶面肥其中之一喷施2次-3次。
6 果实采收和分级
三七果实于11月上旬开始陆续成熟,应对色泽鲜红有光泽的成熟果实分批及时采收,并分批贮藏供生产使用;种子分级按附录C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的种子。
7 良种贮藏
挑选出的三七果实经过搓揉洗去外皮后得到种子,通过&湿沙层积&方法贮藏45天-60天,以促使三七种子通过休眠期完成其生理后熟作用。具体方法:准备含水量为20%-30%的细河沙,将洗去外皮的三七种子与河沙分层置放于竹制容器中,并贮藏于洁净、通风的环境,保持河沙的含水量为20%-30%;每间隔15天检查一次,以清除腐烂、霉变的三七种子或观察湿度以控制种子发芽。种子经过后熟作用后,视种子萌芽情况适时下播。
8 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
8.1基础资料
三七制种田大气、水源、土壤的质量检测结果;制种田的施肥种类、施用量、次数;制种田病虫防治的用药种类、施药方法、时间、次数;制种田的各种农事管理措施;种子的采收批次、时间,贮藏方法、时间等均应作详细的生产记录。
8.2档案管理
所有基础资料及生产管理资料均须建立档案并由专人保管,保存期不得低于10年,具备条件的应建立计算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第2部分:育苗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种苗定义、育苗生产环境、适宜条件、育苗技术、起挖、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育苗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5部分:主要病害防治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6部分:害虫及有害动物防治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7部分:施肥
三七种苗Sanqi seedling
指一年生三七的地下部分,包括主根和休眠芽。
4 生产环境
三七的生产区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三七种苗生产应选择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并按集中连片、规模生产的基地化原则,建立种苗生产基地。
4.1.1最适宜区
北纬22&40&~24&28&和东经103&35&~106&11&之间,海拔1200米-1600米,年均温15℃-17℃,最冷月均温8℃-10℃,最热月均温20℃-22℃,&10℃年积温4500℃-5500℃,年降水量1000 毫米 -1300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土壤地质背景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型的黄红壤。
4.1.2适宜区
北纬20&~22&40&,24&28&~25&和东经95&~103&35&,106&11&~115&之间,海拔800米-1200米 和1600米 -1800米,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6℃-12℃,最热月均温17℃-23℃,&10℃年积温4200℃-5900℃,年降水量900 毫米 -1300毫米,无霜期280天以上。土壤地质背景为碳酸岩红壤。
4.2 大气环境
按GB 3095规定的二类区以上标准执行。
为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按GB 3838规定的二类以上标准执行。
不能使用沉积淤泥污染的土壤,土壤农残和重金属含量按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执行。
1200米-1600米中低海拔地区需自然光照的8%-10%,1600米-2000米地区需自然光照的10%-12%。
三七出苗期最适宜气温20℃-25℃,土壤温度10℃-15℃。生育期适宜气温20℃- 25℃, 土壤温度15℃-20 ℃。
5.3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要求保持在25%-30%之间。
6 育苗技术
选择中偏酸性砂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坡度不得大于15度),6年内未种过三七的地块。
播种前需进行三犁三耙,第一次耕作时间为11月初,以后视天气情况每隔15天左右耕作一次,耕作深度为30厘米。
6.3土壤处理
为预防根部病害,当土壤pH值在5.5-7.0时,在播种前,结合土壤翻犁过程,每公顷施用750公斤-1000公斤熟石灰或选择附录E和附录F中允许使用的农药进行土壤处理。
造园分为专用遮阳网荫棚和和传统荫棚2种形式,荫棚必须做到透光均匀一致,透光率为8%-12%之间。建议用三七专用遮阳网与传统荫棚相结合方式,即按2米-4米间隔交替建盖荫棚。
6.4.1 专用遮阳网荫棚
专用遮阳网荫棚的建造材料按附录A执行。按1.95米&1.95米打点栽杈,沿地块的坡向用10号拉大线,并用地锚桩固定。用16号线将大线固定于每棵七杈距地面1.8米处;再沿与大线方向距大线3厘米-5厘米处拉抬膜线,并用16号线固定。然后,先拉顶层网,再拉二层、三层遮荫网,拉平固定。荫棚顶层遮阳网拉好后,用专用普通围边网或使用过的顶网进行围边。为改善三七遮阳网荫棚的通风性,应适当增加园门,每间隔4个-5个排水沟留出1米作为园门,园门设置为对开。
6.4.2 传统荫棚
传统荫棚的建造材料按附录B执行。按1.7米&(1.7米-2.0 米)打点栽杈,铺上大杆(或铁线),固定,每空放置4根-5根小杆,铺盖顶棚草(或作物稿杆,最好不要用玉米杆),加2根-3根压条,调光,固定,做到荫棚透光度均匀一致。
6.5.1 规格
平地、缓坡地墒高为20厘米-25厘米,坡地墒高为15厘米-20厘米。墒宽为120厘米-140厘米。
墒面做成板瓦形,墒土做到下松上实,以提高土壤通透性。
6.6.1播种时间
11月中旬至翌年1月间。
6.6.2种子选择
按附录C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要求的种子。
6.6.3种子处理或包衣处理
选用附录F规定的1种-2种杀菌剂进行浸种处理,或采用三七专用包衣剂进行包衣后再播种。
6.6.4播种密度
采用4厘米&5厘米或5厘米&5厘米,每公顷播种量270万粒-300万粒。
6.6.5播种方法
用自制打穴器在墒面打出浅穴,人工点播或三七专用播种机机播。
6.6.6施肥或覆土
每公顷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7500公斤或细土将三七种子覆盖,以刚好见不到种子为宜。
6.7 盖铺墒草
用松毛或将山草、作物稿杆等切成5厘米-10厘米长均匀铺盖于墒面,以墒土或基肥不外露为原则。干旱地区或冷凉地区可采用地膜覆盖。
三七下播后,须视土壤墒情及时浇水,确保土壤水分保持在25%-30%左右,直至雨季来临。
6.9 田间管理
用人工方式每7天-10天除草一次,保证园内清洁无杂草,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
6.9.2修补荫棚
荫棚出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保证三七荫棚透光适宜和均匀。
6.9.3病虫鼠害防治
按DG、DG执行。
按DG执行。
雨季来临应随时检查七园,出现土壤水分过多应及时排涝。
可根据移栽时间而定,一般为12月至翌年1月间。
用钉耙或自制竹条、木棍削尖后从墒面一端向另一端顺序采挖。如土壤过于干燥板结,应浇一次透水后视墒情适时起挖。起挖时应避免损伤种苗。起挖后,要及时对种苗进行分拣分级,清除不宜栽种的烂苗、病苗、弱苗等并单独存放处理。
8 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8.1 基础资料
包括育苗基地的大气分析资料、水源分析资料、土壤分析资料、种子来源及种子质量检测报告等,均应有详细记录。
8.2 生产管理记录
每公顷播种量、播种规格、播种时间、种子处理方法;基肥和追肥的施用时间、施用量、种类、次数;农药的使用种类、浓度、次数、防治对象及施药方法;浇水时间、方法和用水量,杂草的防治方法、时间等等各种农事操作措施,均应有完整记录。
8.3 档案管理
所有基础资料及生产管理资料均须建立档案并由专人保管,保存期不得低于10年,具备条件的应建立计算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第3部分:大田栽培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定义、大田三七生产环境、适宜条件、生产基地栽培技术、采挖方法、包装和运输、生产管理记录、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大田栽培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5部分:主要病害防治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6部分:害虫及有害动物防治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7部分:施肥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其异名有田七、山漆、金不换、人参三七等。
4 生产环境
三七的生产区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商品三七的生产应选择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并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生产的基地化原则,建立商品七生产基地。
4.1.1 最适宜期
北纬22&40&-24&28&和东经103&35&-106&11&之间,海拔1400米-1800米,年均温15℃-17℃,最冷月均温8℃-10℃,最热月均温20℃-22℃,&10℃年积温4500℃-5500℃,年降水量1000 毫米 -1300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土壤地质背景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型的黄红壤。
4.1.2 适宜期
北纬20&-25&和东经95&-115&之间,海拔1200米-2300米,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6℃-12℃,最热月均温17℃-23℃,&10℃年积温4200℃-5900℃,年降水量900 毫米 -1300毫米,无霜期280天以上。土壤地质背景为碳酸岩红壤。
4.2 大气环境
选择大气环境无污染的地区,空气环境质量达GB 3095规定的二类区以上标准。
为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达到GB 3838规定的二类水以上标准。
不能使用沉积淤泥污染的土壤,土壤农残和重金属含量按GB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执行。
1200米-1600米中低海拔地区需自然光照的12%-15%,1600米-2300米地区需自然光照的15%-20%。
三七出苗期最适宜气温20℃-25℃,土壤温度10℃-15℃;生育期适宜气温20℃- 25℃, 土壤温度15℃-20 ℃。
5.3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含量要求保持在25%-30%之间。
6 生产基地栽培技术
选择中偏酸性砂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坡度不得大于15度),6年内未种过三七的地块。
在移栽种苗前需进行三犁三耙,第一次耕作时间为10月底,以后视天气情况每隔15天左右耕作一次,耕作深度为30厘米。
6.3土壤处理
为预防根部病害,当土壤pH值在5.5-7.0时,在移栽前,结合倒土,每公顷施用750公斤-1000公斤熟石灰或本标准操作规程中允许使用的农药进行土壤处理。
6.4.1专用遮阳网荫棚
三七专用遮阳网荫棚建造材料按附录A执行。按1.95米&1.95米打点栽杈,沿地块的坡向用10号拉大线,并用地锚桩固定。再用16号线将大线固定于每棵七杈距地面1.8米处;再沿与大线方向距大线3厘米-5厘米处拉抬膜线,并用16号线固定。然后,先拉顶层网,再拉二层、三层遮荫网,拉平固定。荫棚顶层遮阳网拉好后,用专用普通围边网或使用过的顶网进行围边。为改善三七遮阳网荫棚的通风性,应适当增加园门,每间隔4个~5个排水沟留出1米作为园门,园门设置为对开。
6.4.2传统荫棚
三七传统荫棚建造材料按附录B执行。按1.7米&1.7米打点栽叉,铺上大杆(或铁线),固定,每空放置4根-5根小杆,铺盖顶棚草或作物稿杆(不能用玉米杆),加2根-3根压条,调光,固定,做到荫棚透光度均匀一致。
平地、缓坡地墒高为20厘米-25厘米,坡地墒高为15厘米-20厘米;墒宽为120厘米-140厘米。
墒面做成板瓦形,墒土做到下松上实,以提高土壤通透性。
6.6 移栽定植
6.6.1 移栽时间
12月至翌年1月间。
6.6.2 种苗选择
按附录D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要求的种苗。
6.6.3 种植密度
按10厘米&12.5厘米或10厘米&15厘米,每公顷种植密度为39万-48万株。根据种苗大小、气候条件,土壤质地等不同情况可作相应调整。
6.6.4 种苗处理
移栽时,按每百公斤三七种苗用4%甲霜灵(有效成分)4克-6克 +1.5%多抗霉素(有效成分)3克-4克+50%福美双(有效成分)7.5克-12克拌种移栽(注:当天拌药种苗必须当天移栽完成)。
6.6.5 种植方法
放置种苗时要求全园方向一致,以便于管理。坡地、缓坡地由低处向高处放苗,第一排种苗的根部向坡上方,第二排开始根部向坡下方,芽向坡上方,墒面两侧的根部朝内,芽朝外方放置。
6.6.6 施肥和覆土
每公顷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7500公斤或细土将三七种苗覆盖,以将整个种苗盖完,根、芽不外露为宜。
6.6.7 盖铺墒草
用松毛或将山草、作物稿杆等切成5厘米-10厘米长均匀铺盖于墒面,以墒土或基肥不外露为原则。干旱地区或冷凉地区可采用地膜覆盖。
6.6.8 浇水
栽种结束后,应视土壤墒情立即浇一次透水。
6.7 修补荫棚
荫棚出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保证三七荫棚透光适宜和均匀。
雨季来临应随时检查七园,出现土壤水分过多应及时排涝。
6.9 田间管理
6.9.1 抗旱浇水与防涝排湿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视土壤墒情每7天-10天及时浇水1次,使土壤水分一直保持在25%左右,直至雨季来临;地膜覆盖栽培仅需浇1次-2次水。雨季来临应随时检查七园,出现土壤水分过多应及时排涝。
6.9.2 病虫鼠害防治
按DG、DG执行。
6.9.3 追肥
按DG执行。
6.9.4 调整荫棚
根据三七生长的季节不同应作适时调整。三年生三七在采挖前2月&3个月可适当加大荫棚透光度,一般中海拔地区不宜超过15%,高海拔地区不宜超过20%,对提高三七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6.9.5 摘蕾
商品七生产大田应在7月中下旬三七花蕾生长到3厘米-5厘米时用人工将其摘除。
7 采挖方法
从墒头开始,朝另一方向按顺序取挖。采挖时应防止伤根、伤根茎,保证三七块根的完好无损。采挖时将机械损伤三七或病三七和健康完好三七分开存放。
8 包装和运输
根据包装袋的大小进行定量包装,并在包装袋上标明重量,标签内应包括采挖地点、时间、品名等。
采挖的鲜三七及时运往加工场所,运输时不得与农药、化肥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混装。
9 生产管理记录
9.1 基础资料
包括商品七生产基地的大气分析资料、水源分析资料、土壤分析资料、种苗来源及种苗质量检测报告等,均应有详细记录。
9.2 生产管理记录
种苗来源、质量、处理方法、每亩移栽量、种植规格、移栽时间,基肥和追肥的施用量、种类、次数,除草的方法、次数,农药的使用种类、浓度、次数、防治对象及施药方法,浇水的时间、方法等;三七采挖时间、鲜产量、初加工方法等各种农事操作措施均应有完整记录。
10 档案管理
所在基础资料及生产管理资料均须建立档案并由专人保管,保存期不得低于10年,具备条件的应建立计算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第4部分:农药使用准则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农药使用有害生物防治原则、病虫害防治农药选用、农药使用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农药使用管理。
2 有害生物防治原则
2.1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的环境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
2.2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认真选地、培育壮苗、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等。
2.3尽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如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释放害虫天敌,机械或人工除草等。
2.4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如没有足够有效的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在确保人员、产品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低风险的农药。
3 三七病虫害防治农药选用
3.1 所选用的农药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获得国家农药登记许可和农药登记规范的农药产品。
3.2 应选择对主要防治对象有效,对三七生长低风险农药品种,提倡兼治和不同作用机理农药交替使用。
3.3 农药剂型宜选用悬浮剂、微装悬浮剂、水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水分散位剂和可溶性粒剂等环境友好型剂型。
3.4 优先选择使用的植物源、微生物源药剂按附录E执行。
3.5 在附录E所列农药不能满足有害生物防治需要时,可适量使用的农药按附录F执行。
3.6 三七种植生产管理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农药按附录G执行。
4 农药使用规范
农药的合理使用,就是要求做到用药少,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残留毒性小,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对作物无药害,能延缓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等,以切实贯彻经济、安全、有效的&保益灭害&的原则。要从综合防治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使用农药。
4.1 选择适当的农药品种和剂型
首先,农药化学性质不同,防治对象和效果也不一样,即使防治范围比较广的农药,也不是对所有的病虫害都有效,因此要正确选择农药种类。其次,各种农药对人、畜的毒性,在田间的残效期的长短,防治病虫的作用方式等差异很大,使用时也要根据作物和病虫特点选择农药。再次,农药剂型不同、使用方法和防治效果也不同,必须根据用药环境及病虫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4.2 适时用药
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应该找准最佳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农药的效力。一般在病虫发生初期施药,时机最佳,收效最大。若防治过迟,不仅病虫已造成损失,而且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但过早用药,待病虫大量发生时药已失效,又会造成浪费,还会加重污染环境等。
4.3 准确掌握用药量
准确控制药液浓度、每亩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应当使用最低有效浓度和最少次数,符合经济、安全、有效要求,避免对作物产生药害,减轻对天敌的危害,及减少残留量。
4.4 讲究施药方法
首先,凡种子处理、土壤处理、性引诱剂和毒饵诱杀等方式有效的,应尽量采用;其次,采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法,或撒施颗粒剂法,防治效果较好且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而大田喷撒农药中如喷粉法、喷粗雾法、撒毒土法及泼浇法等,防治效果较差,且污染环境,一般应尽量避免使用。
4.5 看天气用药
气候条件的变化既影响药剂的理化性也影响防治对象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如气温高一般可以提高药效,但也易产生药害,施药量就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施药;刮风下雨可使喷施的药液很快流失,降低药效。而雨水多、湿度大又有利于大多数病害的发生,故要注意抢在雨停或下雨间隙及时用药,最好施用内吸杀菌剂;乳剂抗雨性也较强,而水剂等水容性大的药剂则最好不要使用。
4.6 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农药
不同农药交替使用可提高药效和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合使用既可同时兼治几种病虫害,并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第5部分:主要病害防治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主要病害防治原则、防治方法、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主要病害防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7部分:施肥
3 防治原则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预测预报、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三七生长发育,不利于各种病菌繁殖、侵染、传播的环境条件,控制其发生危害,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 防治方法
4.1 种植生产农业防治
4.1.1种源选择
4.1.1.1 用种按附录C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要求的种子。
4.1.1.2 用苗按附录D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要求的种苗。
4.1.2清除病残植株,减少病原数量
三七生长期间要勤检查,及时清除发病植株,集中销毁处理,减少田间病原数量和传染。
4.1.3 合理施肥
按照DG执行,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性。
4.1.4 加强田间水分管理
旱季要勤查土壤水分,合理灌溉;雨季保证排水通畅,加强防涝,并打开园门通风排湿,以保持土壤合理水分,减轻病害发生和危害。
4.2 药剂防控
4.2.1 生物防治
4.2.1.1 三七立枯病
每平方米可用枯草芽孢杆菌(10亿孢子/克)2克-3克或2.4%井岗霉素水剂有效成分0.05克-0.1克浇灌。
4.2.1.2 三七根腐病
在根腐病发病初期,每平方米可用枯草芽孢杆菌(10亿孢子/克)0.5克 +哈茨木霉制剂(3亿CFU/克)0.1克-0.2克 +复合放线菌制剂(2.4亿孢子/克)0.5克-0.7克拌有机肥使用。
4.2.1.3 三七黑斑病和灰霉病
可用2%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80克-120克/公顷或哈茨木霉制剂(3亿CFU/克)150克-200克/公顷兑水喷雾防治。
4.2.2 化学防控
4.2.2.1 三七根腐病
为细菌、真菌复合侵染所致,药剂的选用应考虑对两种病原均有控制效果。配方可用:(1)每平方米用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1克+ 50%多菌灵(有效成分)0.3克+三乙膦酸铝(有效成分)1.0克兑水灌根;(2)每平方米用72.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16克+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15克+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05克兑水灌根。
4.2.2.2 三七黑斑病
在三七发病期间选择治疗剂和保护性药剂配合使用。(1)治疗剂:每公顷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有效成分)45克-56.25克;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有效成分)45克-67.5克;或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克-60克;或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有效成分)70克-100克。选择上述药剂其中之一使用。(2)保护剂:每公顷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00克-500克;或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50克-60克;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500克-700克。选择上述药剂其中之一使用。
4.2.2.3 三七疫霉病
每公顷可选用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800克-1000克;或25%甲霜灵?霜霉威盐酸盐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0克-600克;或64%噁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000克-1500克;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50克-200克;或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200克-1500克。发病期间使用,选择上述药剂其中之一使用,当选择烯酰吗啉时每公顷还应添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800克-1000克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200克-1500克。
4.2.2.4 三七圆斑病
每公顷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有效成分)45克-56.25克;或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克-60克;或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50克-60克;或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有效成分)70克-100克。选择上述药剂其中之一使用。
5 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5.1 文件记录
三七生长不同时期所发生的病害种类、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使用的农药种类,施药时间、次数、浓度及方法,防治对象等,均应有完整的记录。
5.2 档案管理
所有原始材料必需存档,并由专人保管,建议保存期为10年。
第6部分:害虫及有害动物防治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害虫及有害生物防治方法、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害虫及有害动物防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1部分:良种生产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2部分:育苗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3部分:大田栽培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3.1.1种源选择
用种、用苗分别按附录C和附录D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的种子和种苗。
3.1.2 生产管理
按DG、DG和DG执行。
3.2 物理机械防治
对地老虎、蛞蝓等可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地老虎成虫可采用灯光诱杀。
3.3 药剂防控
3.3.1生物防治
根据地块内害虫发生情况,选择附表E中相应生物源药剂进行防控。
3.3.2害虫化学防治
根据地块内害虫发生情况,选择附表F中相应药剂进行防控。
3.3.3 有害动物化学防控
蛞蝓的防治可利用其日伏夜出的活动特点,用蔬菜叶于傍晚撒在七园中,次日晨收集得蛞蝓后集中杀灭;或用石灰沿墒边及墒沟撒施,每公顷用石灰225公斤;或在蛞蝓发生期间用20倍茶枯水喷洒;还可6%四聚乙醛颗粒剂按有效成分360克-490克/公顷均匀撒施。
3.6.2 鼠害防治
以溴敌隆按有效成分5克拌1公斤玉米或其它材料制成毒饵诱杀。
4 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4.1 文件记录
三七生长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害虫和有害动物的种类、主要种类及其发生规律,防治其所用的农药种类、施药时间、次数、浓度及施药方法等,均应有完整的记录。
4.2 档案管理
所有原始材料必需存档,并由专人保管,建议保存期为10年。
第7部分:施肥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肥料定义、自制有机肥无害化处理、三七种植施肥、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施肥管理。
三七种子播种或种苗移栽时施用的肥料。
三七齐苗后的整个生育期间所施用的肥料。
2.3 根外追肥
施用于三七地上部分的叶面肥。
2.4 配方施肥
根据三七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和种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状况,将施用N、P、K和其它中微量元素进行一定比例组配的施肥方式。
3 自制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
自制有机肥的原料主要是羊粪和油枯,在进行施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否则施用后的发酵会对三七造成烧苗。
3.1 羊粪的无害化处理
将收集的羊粪,晒至三层干时,按照1公斤-1.5公斤发酵菌与1吨羊粪充分拌匀后堆制,用塑料布覆盖发酵,堆高不能超过1米。20-25天时(发热后出现降温5天左右),再进行翻混一次,再次发酵。总发酵时间60天左右,扒开晾晒,备用。
3.2 油枯无害化处理
将发酵菌与油枯(经过粉碎)的比例为1:500拌匀,按照一层细土(5厘米-8厘米厚)一层油枯(4厘米-5厘米)进行堆制,堆高不能超过50厘米,覆盖塑料布发酵,20天-30天翻混一次(根据发酵情况定)。待油枯充分发酵完全(呈灰白色)后,过筛备用。
4 三七种植施肥
于三七种子播种或种苗移栽前,按每公顷1500公斤钙镁磷均匀撒于墒面再打穴,再进行播种或移栽。
4.2.1 种苗追肥
4.2.1.1 展叶肥
4月-5月为一年生三七的展叶期,按每公顷600公斤有机肥+磷酸二铵90公斤+硫酸钾45公斤+适量细土,充分混合后施撒。4月、5月各施撒1次, 施撒后必须将叶片上的肥料清扫干净,防止烧苗。
4.2.1.2 生长肥
6月-9月的施肥,按每公顷600公斤有机肥+N:P:K为1:1:1型复合肥(以纯氮量30公斤-35公斤计算,并施肥前的苗生长情况适当增或减量)复合肥量,每40天-45天施用一次。9月下旬必须停肥。
4.2.2 成品七生产追肥
4.2.2.1 二年生三七的追肥
4.2.2.1.1 展叶肥
与种苗展叶期施肥相同。
4.2.2.1.2 生长肥
大量元素(N、P、K)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与种苗展叶期施肥相同。进入7月后每次每公顷需添加5公斤-7.5公斤硫酸钾,施用频率为每40天左右一次。
4.2.2.1.3 冬芽肥
按每公顷600公斤有机肥+磷酸二铵90公斤,施用时间为1月-2月上旬。
4.2.2.2三年生三七追肥
4.2.2.2.1 展叶肥
与种苗展叶期施肥相同。
4.2.2.2.2 生长肥(非留种田)
与二年生三七的生长肥相同。
4.2.2.2.3 促花肥(留种田)
在7月现蕾期间增施一次中微量肥,按每公顷增施20公斤-30公斤硼酸(硼肥)和40公斤-45公斤硫酸锌(锌肥),其它营养元素及肥料种类、用量与二年生三七的生长肥相同。
5 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5.1 文件记录
三七基肥的种类、用量、施用时间次数;追肥的种类、用量、施用时间、次数;叶面肥、微肥及生长调节剂的施用种类、浓度、时间及次数等,均应有完整的记录。
5.2 档案管理
所有原始材料必需存档,并由专人保管,建议保存期为10年。
(规范性附录)
建造一亩三七专用遮阳网荫棚所需材料表
&4 厘米&8厘米,长2.0米&2.2米
&7 厘米-14厘米,长2.3米
撑杆、横杆
&4 厘米&8厘米,长2.0米&2.2米
10#或12#铁线
压线、抬线
16#铁线或塑料线
遮阳网 顶层网
遮阳网 二层网
围边遮阳网
5厘米-10厘米
(规范性附录)
建造一亩三七传统荫棚所需材料表
&5 厘米-8厘米 长1.8 米-2米
大杆(可以用铁线代替)
&4厘米 -6厘米&3米-3.5米
&1.5厘米&3米
&2厘米&3米
&1.5厘米&3米
天棚草或作物稿杆(干燥)
周边草(干燥)
5厘米-10厘米
0.008厘米-0.010厘米
(规范性附录)
三七种子分级标准表
    等 级 指 标
成熟度(%)不低于
净度(%)不低于
生活力(%)不低于
含水量(%)不低于
100克-105克
95克-100克
三七种子为黄白色,圆形或近圆形,种皮有皱纹,种子长5毫米-7毫米,直径4毫米-6毫米。
(规范性附录)
三七种苗分级标准表
单株重(克)
外 观 形 态
休眠芽肥壮,根系生长良好,无病虫感染和机械损伤。
休眠芽肥壮,根系生长良好,无病虫感染和机械损伤。
休眠芽生长一般,根系生长一般,无病虫感染和机械损伤。
(规范性附录)
三七种植中优先使用的药剂
每公顷用量 (有效成分克/公顷)
植物和动物来源
楝素(苦楝、印楝素)
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
9.375克-11.25克
黏虫、菜青虫、蚜虫、红蜘蛛
7.5克-10.5克
半知菌引起植物病害
300克-360克
氨基寡糖素
微生物来源
球孢白僵菌
夜蛾科、蛴螬、棉铃虫
15-21亿孢子/平方米
哈茨木霉、木霉菌
立枯病、灰霉病、猝倒病
喷雾0.03-0.04亿/平方米,灌根12-18亿/平方米
淡紫拟青霉
37.5克-45千克制剂
苏云金杆菌(16000IU/毫克)
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鳞翅目
1500克-2250克制剂
枯草芽孢杆菌 (1000亿芽孢/克)
白粉病、灰霉病
300克-600克制剂
蜡质芽孢杆菌(20亿芽孢/克)
细菌性病害
400克-600克制剂
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10亿PIB/克)
夜蛾科幼虫
1200克-1500克制剂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00亿PIB/克)
45克-60克制剂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300亿 OB/毫升)
375毫升-450毫升制剂
多杀霉素(10%)
蝶、蛾类幼虫
18.75克-26.25克
乙基多杀菌素(60克/升)
蝶、蛾类幼虫、蓟马
春雷霉素(2%)
半知菌、细菌
多抗霉素(1.5-10%)
链格孢、葡萄孢和圆斑病
80克-100克
多抗霉素B(10%)
127.5克-150克
宁南霉素(2-10%)
75克-112.5克
中生菌素(3-5%)
37.5克-52.5克
硫酸链霉素(72%)
80克-100克
生物化学产物
香菇多糖(0.5-2%)
12.45克-18.75克
几丁聚糖(0.5-2%)
10克-12.5克
石硫合剂(29%)
杀菌、杀虫、杀螨
0.5克-1Be(波美)
波尔多液(80%)
75克-100克
(规范性附录)
三七种植中允许使用的化学农药
农 药 名 称
含量与剂型
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
年使用最多次数
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挖间隔期(天)
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
菜青虫、地老虎等
9.37克-12.5克
吡虫啉imidacloprid
70%可湿性粉剂
蚜虫、蓟马、白粉虱等
吡蚜酮pymetrozine
50%可湿性粉剂
蚜虫、蓟马、白粉虱等
抗蚜威pirimicarb
50%可湿性粉剂
蚜虫、蓟马、白粉虱等
阿维菌素abamectin
1.5%水乳剂
蚜虫、线虫、菜青虫、地老虎等
8.1克-10.8克
炔螨特propargite
噻虫嗪thiamethoxam
25%水分散粒剂
红蜘蛛、蚜虫、介壳虫
15克-22.5克
氟硅唑flusilazole
白粉病、黑斑病、圆斑病
45克-56.25克
腈菌唑myclobutanil
40%可湿性粉剂
白粉病、黑斑病、圆斑病
戊唑醇tebuconazole
430克/升悬浮剂
白粉病、黑斑病、圆斑病
70克-100克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
10%水分散粒剂
白粉病、黑斑病
45克-67.5克
甲基硫菌灵hiophanate-methyl
70%可湿性粉剂
黑斑病、圆斑病、灰霉病
300克-500克
嘧菌酯azoxystrobin
250克/升悬浮剂
黑斑病、圆斑病、灰霉病等
腐霉利procymidone
50%可湿性粉剂
灰霉病、黑斑病、圆斑病
200克-300克
异菌脲iprodione
50%可湿性粉剂
灰霉病、黑斑病
250克-550克
嘧霉胺pyrimethanil
400克/升悬浮剂
300克-400克
霜脲&锰锌cymoxanil 8%,mancozeb 64%
72%可湿性粉剂
疫霉病、猝倒病
500克-650克
三乙膦酸铝fosetyl-aluminium
80%可湿性粉剂
疫霉病、猝倒病
1200克-1410克
噁霜&锰锌oxadixyl 8%,mancozeb 58%
64%可湿性粉剂
疫霉病、猝倒病
1650克-1950克
烯酰&锰锌dimethomorph 9%,mancozeb 60%
69%可湿性粉剂
疫霉病、猝倒病
1035克-1552.5克
丙森锌propineb
70可湿性粉剂
多种病原保护
1575克-2205克
叶枯唑bismerthiazol
20%可湿性粉剂
细菌性病害
300克-375克
注:本附表参照最新版农药使用规范,以每公顷有效成分量计算;1公顷=10000平方米=15亩。
(规范性附录)
三七种植中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
农   药   名   称
禁 用 原 因
有机氯杀虫剂
滴滴涕(DDT)、六六六、林丹、甲氧高残毒DDT、 硫丹、艾氏剂、狄氏剂
有机氯杀螨剂
三氯杀螨醇
工业品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滴滴涕
有机磷杀虫剂
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甲基异柳磷、治螟磷、氧化乐果、磷胺、地虫硫磷、灭克磷(益收宝)、水胺硫磷、氯唑磷、硫线磷、杀扑磷、特丁硫磷、克线丹、苯线磷、甲基硫环磷
剧毒、高毒
氨基甲酸酯 杀虫剂
涕灭威、克百威、灭多威、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
高毒、剧毒或代谢物高毒
二甲基甲脒类 杀虫剂
慢性毒性、致癌
卤代烷类熏蒸 杀虫剂
二溴甲烷、环氧乙烷、二溴氯丙烷、溴甲烷
致癌、致畸、 高毒
有机砷杀菌剂
甲基砷酸锌(稻脚青)、甲基砷酸钙(稻宁)、甲基砷酸铵(田安)、福美甲砷、福美砷、退菌特
有机锡杀菌剂
三苯基醋酸锡(薯瘟锡)、三苯基氯化锡、三苯基羟基锡(毒菌锡)
高残留、慢性毒性
有机汞杀菌剂
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赛力散)
剧毒、高残毒
取代苯类杀菌剂
五氯硝基苯、稻瘟醇(五氯苯甲醇)
致癌、高残毒
二、四&D类 化合物
除草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苯醚除草剂
除草醚、草枯醚
植物生长调节剂
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各类除草剂
以上所列是目前禁用或限用的农药品种,该名单将随国家新规定而修订。
第1部分:良种生产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良种定义、选择方法、生产管理、果实采收和分级、良种贮藏、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良种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 第3部分:大田栽培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5部分:主要病害防治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6部分:害虫及有害动物防治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7部分:施肥
三七良种Sanqi seed
千粒重达到100克以上(含100克)的三七成熟种子。
4 三七良种的选择方法
三七生产用的良种应采用&集团选择法&进行三七种子生产。
4.1 良种选择
从三七长势良好、健康的三年生三七园中挑选植株高大、茎杆粗壮、叶片厚实宽大的三年七为留种株,并做好标记,精心管理,至11月上旬左右待种子成熟时分批采收。
5 生产管理
5.1 种源选择
5.1.1 用种按附录C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要求的种子。
5.1.2 用苗按附录D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要求的种苗。
5.2 环境要求
5.2.1制种田的大气、水源、土壤环境质量按GB 3095、GB 3838和GB 15618执行。
5.2.2制种田要求在相对隔离的区域,与其他三七园间隔距离至少500米以上。
5.3田间管理
5.3.1制种田二年生三七的管理
按DG第6章执行,并于三七现蕾时期摘除花蕾。
5.3.2制种田三年生三七的管理
5.3.2.1 调节荫棚透光度
制种田三七对透光度的要求较低,应将荫棚透光度调整为10%-13%。
5.3.2.2 摘除弱、病植株的花蕾
6月以后三七进入现蕾期,期间需将弱、病植株花蕾摘除。
5.3.2.3 保持田间湿度
8月-9月是三七的开花期,此时应保持田间空气湿度在75%-85%之间,以利于开花。若空气湿度不够,应在田间进行人工喷水;湿度过大则通过打开园门通风排湿。
5.3.2.4 吸引昆虫授粉
于三七盛花期喷施1次-2次0.1%-0.5%的食糖或蜂蜜溶液于三七花蕾上,吸引昆虫前来授粉。
5.3.2.5 降低农药的使用浓度
三七花序对农药较敏感,易产生药害,在制种田三年生三七花期使用农药必须谨慎,使用浓度应为常规用量的2/3。
5.3.2.6 病虫鼠害防治
按DG、DG执行。
5.3.2.7 追肥
按DG执行。
5.3.2.8 叶肥及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在三七展叶期、现蕾期分别选择复旦复农、螯合态多元复合肥、叶菜速收、绿源4+4、叶子美或云大-120等叶面肥其中之一喷施2次-3次。
6 果实采收和分级
三七果实于11月上旬开始陆续成熟,应对色泽鲜红有光泽的成熟果实分批及时采收,并分批贮藏供生产使用;种子分级按附录C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的种子。
7 良种贮藏
挑选出的三七果实经过搓揉洗去外皮后得到种子,通过&湿沙层积&方法贮藏45天-60天,以促使三七种子通过休眠期完成其生理后熟作用。具体方法:准备含水量为20%-30%的细河沙,将洗去外皮的三七种子与河沙分层置放于竹制容器中,并贮藏于洁净、通风的环境,保持河沙的含水量为20%-30%;每间隔15天检查一次,以清除腐烂、霉变的三七种子或观察湿度以控制种子发芽。种子经过后熟作用后,视种子萌芽情况适时下播。
8 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
8.1基础资料
三七制种田大气、水源、土壤的质量检测结果;制种田的施肥种类、施用量、次数;制种田病虫防治的用药种类、施药方法、时间、次数;制种田的各种农事管理措施;种子的采收批次、时间,贮藏方法、时间等均应作详细的生产记录。
8.2档案管理
所有基础资料及生产管理资料均须建立档案并由专人保管,保存期不得低于10年,具备条件的应建立计算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第2部分:育苗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种苗定义、育苗生产环境、适宜条件、育苗技术、起挖、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育苗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5部分:主要病害防治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6部分:害虫及有害动物防治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7部分:施肥
三七种苗Sanqi seedling
指一年生三七的地下部分,包括主根和休眠芽。
4 生产环境
三七的生产区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三七种苗生产应选择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并按集中连片、规模生产的基地化原则,建立种苗生产基地。
4.1.1最适宜区
北纬22&40&~24&28&和东经103&35&~106&11&之间,海拔1200米-1600米,年均温15℃-17℃,最冷月均温8℃-10℃,最热月均温20℃-22℃,&10℃年积温4500℃-5500℃,年降水量1000 毫米 -1300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土壤地质背景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型的黄红壤。
4.1.2适宜区
北纬20&~22&40&,24&28&~25&和东经95&~103&35&,106&11&~115&之间,海拔800米-1200米 和1600米 -1800米,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6℃-12℃,最热月均温17℃-23℃,&10℃年积温4200℃-5900℃,年降水量900 毫米 -1300毫米,无霜期280天以上。土壤地质背景为碳酸岩红壤。
4.2 大气环境
按GB 3095规定的二类区以上标准执行。
为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按GB 3838规定的二类以上标准执行。
不能使用沉积淤泥污染的土壤,土壤农残和重金属含量按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执行。
1200米-1600米中低海拔地区需自然光照的8%-10%,1600米-2000米地区需自然光照的10%-12%。
三七出苗期最适宜气温20℃-25℃,土壤温度10℃-15℃。生育期适宜气温20℃- 25℃, 土壤温度15℃-20 ℃。
5.3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要求保持在25%-30%之间。
6 育苗技术
选择中偏酸性砂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坡度不得大于15度),6年内未种过三七的地块。
播种前需进行三犁三耙,第一次耕作时间为11月初,以后视天气情况每隔15天左右耕作一次,耕作深度为30厘米。
6.3土壤处理
为预防根部病害,当土壤pH值在5.5-7.0时,在播种前,结合土壤翻犁过程,每公顷施用750公斤-1000公斤熟石灰或选择附录E和附录F中允许使用的农药进行土壤处理。
造园分为专用遮阳网荫棚和和传统荫棚2种形式,荫棚必须做到透光均匀一致,透光率为8%-12%之间。建议用三七专用遮阳网与传统荫棚相结合方式,即按2米-4米间隔交替建盖荫棚。
6.4.1 专用遮阳网荫棚
专用遮阳网荫棚的建造材料按附录A执行。按1.95米&1.95米打点栽杈,沿地块的坡向用10号拉大线,并用地锚桩固定。用16号线将大线固定于每棵七杈距地面1.8米处;再沿与大线方向距大线3厘米-5厘米处拉抬膜线,并用16号线固定。然后,先拉顶层网,再拉二层、三层遮荫网,拉平固定。荫棚顶层遮阳网拉好后,用专用普通围边网或使用过的顶网进行围边。为改善三七遮阳网荫棚的通风性,应适当增加园门,每间隔4个-5个排水沟留出1米作为园门,园门设置为对开。
6.4.2 传统荫棚
传统荫棚的建造材料按附录B执行。按1.7米&(1.7米-2.0 米)打点栽杈,铺上大杆(或铁线),固定,每空放置4根-5根小杆,铺盖顶棚草(或作物稿杆,最好不要用玉米杆),加2根-3根压条,调光,固定,做到荫棚透光度均匀一致。
6.5.1 规格
平地、缓坡地墒高为20厘米-25厘米,坡地墒高为15厘米-20厘米。墒宽为120厘米-140厘米。
墒面做成板瓦形,墒土做到下松上实,以提高土壤通透性。
6.6.1播种时间
11月中旬至翌年1月间。
6.6.2种子选择
按附录C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要求的种子。
6.6.3种子处理或包衣处理
选用附录F规定的1种-2种杀菌剂进行浸种处理,或采用三七专用包衣剂进行包衣后再播种。
6.6.4播种密度
采用4厘米&5厘米或5厘米&5厘米,每公顷播种量270万粒-300万粒。
6.6.5播种方法
用自制打穴器在墒面打出浅穴,人工点播或三七专用播种机机播。
6.6.6施肥或覆土
每公顷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7500公斤或细土将三七种子覆盖,以刚好见不到种子为宜。
6.7 盖铺墒草
用松毛或将山草、作物稿杆等切成5厘米-10厘米长均匀铺盖于墒面,以墒土或基肥不外露为原则。干旱地区或冷凉地区可采用地膜覆盖。
三七下播后,须视土壤墒情及时浇水,确保土壤水分保持在25%-30%左右,直至雨季来临。
6.9 田间管理
用人工方式每7天-10天除草一次,保证园内清洁无杂草,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
6.9.2修补荫棚
荫棚出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保证三七荫棚透光适宜和均匀。
6.9.3病虫鼠害防治
按DG、DG执行。
按DG执行。
雨季来临应随时检查七园,出现土壤水分过多应及时排涝。
可根据移栽时间而定,一般为12月至翌年1月间。
用钉耙或自制竹条、木棍削尖后从墒面一端向另一端顺序采挖。如土壤过于干燥板结,应浇一次透水后视墒情适时起挖。起挖时应避免损伤种苗。起挖后,要及时对种苗进行分拣分级,清除不宜栽种的烂苗、病苗、弱苗等并单独存放处理。
8 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8.1 基础资料
包括育苗基地的大气分析资料、水源分析资料、土壤分析资料、种子来源及种子质量检测报告等,均应有详细记录。
8.2 生产管理记录
每公顷播种量、播种规格、播种时间、种子处理方法;基肥和追肥的施用时间、施用量、种类、次数;农药的使用种类、浓度、次数、防治对象及施药方法;浇水时间、方法和用水量,杂草的防治方法、时间等等各种农事操作措施,均应有完整记录。
8.3 档案管理
所有基础资料及生产管理资料均须建立档案并由专人保管,保存期不得低于10年,具备条件的应建立计算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第3部分:大田栽培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定义、大田三七生产环境、适宜条件、生产基地栽培技术、采挖方法、包装和运输、生产管理记录、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大田栽培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5部分:主要病害防治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6部分:害虫及有害动物防治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7部分:施肥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 H. Chen。其异名有田七、山漆、金不换、人参三七等。
4 生产环境
三七的生产区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商品三七的生产应选择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并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生产的基地化原则,建立商品七生产基地。
4.1.1 最适宜期
北纬22&40&-24&28&和东经103&35&-106&11&之间,海拔1400米-1800米,年均温15℃-17℃,最冷月均温8℃-10℃,最热月均温20℃-22℃,&10℃年积温4500℃-5500℃,年降水量1000 毫米 -1300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土壤地质背景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型的黄红壤。
4.1.2 适宜期
北纬20&-25&和东经95&-115&之间,海拔1200米-2300米,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6℃-12℃,最热月均温17℃-23℃,&10℃年积温4200℃-5900℃,年降水量900 毫米 -1300毫米,无霜期280天以上。土壤地质背景为碳酸岩红壤。
4.2 大气环境
选择大气环境无污染的地区,空气环境质量达GB 3095规定的二类区以上标准。
为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达到GB 3838规定的二类水以上标准。
不能使用沉积淤泥污染的土壤,土壤农残和重金属含量按GB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执行。
1200米-1600米中低海拔地区需自然光照的12%-15%,1600米-2300米地区需自然光照的15%-20%。
三七出苗期最适宜气温20℃-25℃,土壤温度10℃-15℃;生育期适宜气温20℃- 25℃, 土壤温度15℃-20 ℃。
5.3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含量要求保持在25%-30%之间。
6 生产基地栽培技术
选择中偏酸性砂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坡度不得大于15度),6年内未种过三七的地块。
在移栽种苗前需进行三犁三耙,第一次耕作时间为10月底,以后视天气情况每隔15天左右耕作一次,耕作深度为30厘米。
6.3土壤处理
为预防根部病害,当土壤pH值在5.5-7.0时,在移栽前,结合倒土,每公顷施用750公斤-1000公斤熟石灰或本标准操作规程中允许使用的农药进行土壤处理。
6.4.1专用遮阳网荫棚
三七专用遮阳网荫棚建造材料按附录A执行。按1.95米&1.95米打点栽杈,沿地块的坡向用10号拉大线,并用地锚桩固定。再用16号线将大线固定于每棵七杈距地面1.8米处;再沿与大线方向距大线3厘米-5厘米处拉抬膜线,并用16号线固定。然后,先拉顶层网,再拉二层、三层遮荫网,拉平固定。荫棚顶层遮阳网拉好后,用专用普通围边网或使用过的顶网进行围边。为改善三七遮阳网荫棚的通风性,应适当增加园门,每间隔4个~5个排水沟留出1米作为园门,园门设置为对开。
6.4.2传统荫棚
三七传统荫棚建造材料按附录B执行。按1.7米&1.7米打点栽叉,铺上大杆(或铁线),固定,每空放置4根-5根小杆,铺盖顶棚草或作物稿杆(不能用玉米杆),加2根-3根压条,调光,固定,做到荫棚透光度均匀一致。
平地、缓坡地墒高为20厘米-25厘米,坡地墒高为15厘米-20厘米;墒宽为120厘米-140厘米。
墒面做成板瓦形,墒土做到下松上实,以提高土壤通透性。
6.6 移栽定植
6.6.1 移栽时间
12月至翌年1月间。
6.6.2 种苗选择
按附录D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要求的种苗。
6.6.3 种植密度
按10厘米&12.5厘米或10厘米&15厘米,每公顷种植密度为39万-48万株。根据种苗大小、气候条件,土壤质地等不同情况可作相应调整。
6.6.4 种苗处理
移栽时,按每百公斤三七种苗用4%甲霜灵(有效成分)4克-6克 +1.5%多抗霉素(有效成分)3克-4克+50%福美双(有效成分)7.5克-12克拌种移栽(注:当天拌药种苗必须当天移栽完成)。
6.6.5 种植方法
放置种苗时要求全园方向一致,以便于管理。坡地、缓坡地由低处向高处放苗,第一排种苗的根部向坡上方,第二排开始根部向坡下方,芽向坡上方,墒面两侧的根部朝内,芽朝外方放置。
6.6.6 施肥和覆土
每公顷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7500公斤或细土将三七种苗覆盖,以将整个种苗盖完,根、芽不外露为宜。
6.6.7 盖铺墒草
用松毛或将山草、作物稿杆等切成5厘米-10厘米长均匀铺盖于墒面,以墒土或基肥不外露为原则。干旱地区或冷凉地区可采用地膜覆盖。
6.6.8 浇水
栽种结束后,应视土壤墒情立即浇一次透水。
6.7 修补荫棚
荫棚出现破损时应及时修补,保证三七荫棚透光适宜和均匀。
雨季来临应随时检查七园,出现土壤水分过多应及时排涝。
6.9 田间管理
6.9.1 抗旱浇水与防涝排湿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视土壤墒情每7天-10天及时浇水1次,使土壤水分一直保持在25%左右,直至雨季来临;地膜覆盖栽培仅需浇1次-2次水。雨季来临应随时检查七园,出现土壤水分过多应及时排涝。
6.9.2 病虫鼠害防治
按DG、DG执行。
6.9.3 追肥
按DG执行。
6.9.4 调整荫棚
根据三七生长的季节不同应作适时调整。三年生三七在采挖前2月&3个月可适当加大荫棚透光度,一般中海拔地区不宜超过15%,高海拔地区不宜超过20%,对提高三七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6.9.5 摘蕾
商品七生产大田应在7月中下旬三七花蕾生长到3厘米-5厘米时用人工将其摘除。
7 采挖方法
从墒头开始,朝另一方向按顺序取挖。采挖时应防止伤根、伤根茎,保证三七块根的完好无损。采挖时将机械损伤三七或病三七和健康完好三七分开存放。
8 包装和运输
根据包装袋的大小进行定量包装,并在包装袋上标明重量,标签内应包括采挖地点、时间、品名等。
采挖的鲜三七及时运往加工场所,运输时不得与农药、化肥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混装。
9 生产管理记录
9.1 基础资料
包括商品七生产基地的大气分析资料、水源分析资料、土壤分析资料、种苗来源及种苗质量检测报告等,均应有详细记录。
9.2 生产管理记录
种苗来源、质量、处理方法、每亩移栽量、种植规格、移栽时间,基肥和追肥的施用量、种类、次数,除草的方法、次数,农药的使用种类、浓度、次数、防治对象及施药方法,浇水的时间、方法等;三七采挖时间、鲜产量、初加工方法等各种农事操作措施均应有完整记录。
10 档案管理
所在基础资料及生产管理资料均须建立档案并由专人保管,保存期不得低于10年,具备条件的应建立计算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第4部分:农药使用准则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农药使用有害生物防治原则、病虫害防治农药选用、农药使用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农药使用管理。
2 有害生物防治原则
2.1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的环境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
2.2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认真选地、培育壮苗、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等。
2.3尽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如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释放害虫天敌,机械或人工除草等。
2.4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如没有足够有效的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在确保人员、产品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低风险的农药。
3 三七病虫害防治农药选用
3.1 所选用的农药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获得国家农药登记许可和农药登记规范的农药产品。
3.2 应选择对主要防治对象有效,对三七生长低风险农药品种,提倡兼治和不同作用机理农药交替使用。
3.3 农药剂型宜选用悬浮剂、微装悬浮剂、水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水分散位剂和可溶性粒剂等环境友好型剂型。
3.4 优先选择使用的植物源、微生物源药剂按附录E执行。
3.5 在附录E所列农药不能满足有害生物防治需要时,可适量使用的农药按附录F执行。
3.6 三七种植生产管理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农药按附录G执行。
4 农药使用规范
农药的合理使用,就是要求做到用药少,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残留毒性小,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对作物无药害,能延缓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等,以切实贯彻经济、安全、有效的&保益灭害&的原则。要从综合防治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使用农药。
4.1 选择适当的农药品种和剂型
首先,农药化学性质不同,防治对象和效果也不一样,即使防治范围比较广的农药,也不是对所有的病虫害都有效,因此要正确选择农药种类。其次,各种农药对人、畜的毒性,在田间的残效期的长短,防治病虫的作用方式等差异很大,使用时也要根据作物和病虫特点选择农药。再次,农药剂型不同、使用方法和防治效果也不同,必须根据用药环境及病虫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4.2 适时用药
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应该找准最佳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农药的效力。一般在病虫发生初期施药,时机最佳,收效最大。若防治过迟,不仅病虫已造成损失,而且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但过早用药,待病虫大量发生时药已失效,又会造成浪费,还会加重污染环境等。
4.3 准确掌握用药量
准确控制药液浓度、每亩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应当使用最低有效浓度和最少次数,符合经济、安全、有效要求,避免对作物产生药害,减轻对天敌的危害,及减少残留量。
4.4 讲究施药方法
首先,凡种子处理、土壤处理、性引诱剂和毒饵诱杀等方式有效的,应尽量采用;其次,采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法,或撒施颗粒剂法,防治效果较好且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而大田喷撒农药中如喷粉法、喷粗雾法、撒毒土法及泼浇法等,防治效果较差,且污染环境,一般应尽量避免使用。
4.5 看天气用药
气候条件的变化既影响药剂的理化性也影响防治对象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如气温高一般可以提高药效,但也易产生药害,施药量就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施药;刮风下雨可使喷施的药液很快流失,降低药效。而雨水多、湿度大又有利于大多数病害的发生,故要注意抢在雨停或下雨间隙及时用药,最好施用内吸杀菌剂;乳剂抗雨性也较强,而水剂等水容性大的药剂则最好不要使用。
4.6 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农药
不同农药交替使用可提高药效和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合使用既可同时兼治几种病虫害,并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第5部分:主要病害防治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主要病害防治原则、防治方法、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主要病害防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7部分:施肥
3 防治原则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预测预报、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三七生长发育,不利于各种病菌繁殖、侵染、传播的环境条件,控制其发生危害,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 防治方法
4.1 种植生产农业防治
4.1.1种源选择
4.1.1.1 用种按附录C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要求的种子。
4.1.1.2 用苗按附录D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要求的种苗。
4.1.2清除病残植株,减少病原数量
三七生长期间要勤检查,及时清除发病植株,集中销毁处理,减少田间病原数量和传染。
4.1.3 合理施肥
按照DG执行,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性。
4.1.4 加强田间水分管理
旱季要勤查土壤水分,合理灌溉;雨季保证排水通畅,加强防涝,并打开园门通风排湿,以保持土壤合理水分,减轻病害发生和危害。
4.2 药剂防控
4.2.1 生物防治
4.2.1.1 三七立枯病
每平方米可用枯草芽孢杆菌(10亿孢子/克)2克-3克或2.4%井岗霉素水剂有效成分0.05克-0.1克浇灌。
4.2.1.2 三七根腐病
在根腐病发病初期,每平方米可用枯草芽孢杆菌(10亿孢子/克)0.5克 +哈茨木霉制剂(3亿CFU/克)0.1克-0.2克 +复合放线菌制剂(2.4亿孢子/克)0.5克-0.7克拌有机肥使用。
4.2.1.3 三七黑斑病和灰霉病
可用2%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80克-120克/公顷或哈茨木霉制剂(3亿CFU/克)150克-200克/公顷兑水喷雾防治。
4.2.2 化学防控
4.2.2.1 三七根腐病
为细菌、真菌复合侵染所致,药剂的选用应考虑对两种病原均有控制效果。配方可用:(1)每平方米用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1克+ 50%多菌灵(有效成分)0.3克+三乙膦酸铝(有效成分)1.0克兑水灌根;(2)每平方米用72.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16克+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15克+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0.05克兑水灌根。
4.2.2.2 三七黑斑病
在三七发病期间选择治疗剂和保护性药剂配合使用。(1)治疗剂:每公顷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有效成分)45克-56.25克;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有效成分)45克-67.5克;或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克-60克;或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有效成分)70克-100克。选择上述药剂其中之一使用。(2)保护剂:每公顷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300克-500克;或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50克-60克;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500克-700克。选择上述药剂其中之一使用。
4.2.2.3 三七疫霉病
每公顷可选用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800克-1000克;或25%甲霜灵?霜霉威盐酸盐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0克-600克;或64%噁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000克-1500克;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50克-200克;或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200克-1500克。发病期间使用,选择上述药剂其中之一使用,当选择烯酰吗啉时每公顷还应添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800克-1000克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200克-1500克。
4.2.2.4 三七圆斑病
每公顷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有效成分)45克-56.25克;或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5克-60克;或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50克-60克;或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有效成分)70克-100克。选择上述药剂其中之一使用。
5 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5.1 文件记录
三七生长不同时期所发生的病害种类、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使用的农药种类,施药时间、次数、浓度及方法,防治对象等,均应有完整的记录。
5.2 档案管理
所有原始材料必需存档,并由专人保管,建议保存期为10年。
第6部分:害虫及有害动物防治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害虫及有害生物防治方法、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害虫及有害动物防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1部分:良种生产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2部分:育苗
DG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规程第3部分:大田栽培
3 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3.1.1种源选择
用种、用苗分别按附录C和附录D执行,选择达到一、二级质量标准的种子和种苗。
3.1.2 生产管理
按DG、DG和DG执行。
3.2 物理机械防治
对地老虎、蛞蝓等可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地老虎成虫可采用灯光诱杀。
3.3 药剂防控
3.3.1生物防治
根据地块内害虫发生情况,选择附表E中相应生物源药剂进行防控。
3.3.2害虫化学防治
根据地块内害虫发生情况,选择附表F中相应药剂进行防控。
3.3.3 有害动物化学防控
蛞蝓的防治可利用其日伏夜出的活动特点,用蔬菜叶于傍晚撒在七园中,次日晨收集得蛞蝓后集中杀灭;或用石灰沿墒边及墒沟撒施,每公顷用石灰225公斤;或在蛞蝓发生期间用20倍茶枯水喷洒;还可6%四聚乙醛颗粒剂按有效成分360克-490克/公顷均匀撒施。
3.6.2 鼠害防治
以溴敌隆按有效成分5克拌1公斤玉米或其它材料制成毒饵诱杀。
4 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4.1 文件记录
三七生长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害虫和有害动物的种类、主要种类及其发生规律,防治其所用的农药种类、施药时间、次数、浓度及施药方法等,均应有完整的记录。
4.2 档案管理
所有原始材料必需存档,并由专人保管,建议保存期为10年。
第7部分:施肥
本规程规定了三七肥料定义、自制有机肥无害化处理、三七种植施肥、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三七种植施肥管理。
三七种子播种或种苗移栽时施用的肥料。
三七齐苗后的整个生育期间所施用的肥料。
2.3 根外追肥
施用于三七地上部分的叶面肥。
2.4 配方施肥
根据三七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和种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状况,将施用N、P、K和其它中微量元素进行一定比例组配的施肥方式。
3 自制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
自制有机肥的原料主要是羊粪和油枯,在进行施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否则施用后的发酵会对三七造成烧苗。
3.1 羊粪的无害化处理
将收集的羊粪,晒至三层干时,按照1公斤-1.5公斤发酵菌与1吨羊粪充分拌匀后堆制,用塑料布覆盖发酵,堆高不能超过1米。20-25天时(发热后出现降温5天左右),再进行翻混一次,再次发酵。总发酵时间60天左右,扒开晾晒,备用。
3.2 油枯无害化处理
将发酵菌与油枯(经过粉碎)的比例为1:500拌匀,按照一层细土(5厘米-8厘米厚)一层油枯(4厘米-5厘米)进行堆制,堆高不能超过50厘米,覆盖塑料布发酵,20天-30天翻混一次(根据发酵情况定)。待油枯充分发酵完全(呈灰白色)后,过筛备用。
4 三七种植施肥
于三七种子播种或种苗移栽前,按每公顷1500公斤钙镁磷均匀撒于墒面再打穴,再进行播种或移栽。
4.2.1 种苗追肥
4.2.1.1 展叶肥
4月-5月为一年生三七的展叶期,按每公顷600公斤有机肥+磷酸二铵90公斤+硫酸钾45公斤+适量细土,充分混合后施撒。4月、5月各施撒1次, 施撒后必须将叶片上的肥料清扫干净,防止烧苗。
4.2.1.2 生长肥
6月-9月的施肥,按每公顷600公斤有机肥+N:P:K为1:1:1型复合肥(以纯氮量30公斤-35公斤计算,并施肥前的苗生长情况适当增或减量)复合肥量,每40天-45天施用一次。9月下旬必须停肥。
4.2.2 成品七生产追肥
4.2.2.1 二年生三七的追肥
4.2.2.1.1 展叶肥
与种苗展叶期施肥相同。
4.2.2.1.2 生长肥
大量元素(N、P、K)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与种苗展叶期施肥相同。进入7月后每次每公顷需添加5公斤-7.5公斤硫酸钾,施用频率为每40天左右一次。
4.2.2.1.3 冬芽肥
按每公顷600公斤有机肥+磷酸二铵90公斤,施用时间为1月-2月上旬。
4.2.2.2三年生三七追肥
4.2.2.2.1 展叶肥
与种苗展叶期施肥相同。
4.2.2.2.2 生长肥(非留种田)
与二年生三七的生长肥相同。
4.2.2.2.3 促花肥(留种田)
在7月现蕾期间增施一次中微量肥,按每公顷增施20公斤-30公斤硼酸(硼肥)和40公斤-45公斤硫酸锌(锌肥),其它营养元素及肥料种类、用量与二年生三七的生长肥相同。
5 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
5.1 文件记录
三七基肥的种类、用量、施用时间次数;追肥的种类、用量、施用时间、次数;叶面肥、微肥及生长调节剂的施用种类、浓度、时间及次数等,均应有完整的记录。
5.2 档案管理
所有原始材料必需存档,并由专人保管,建议保存期为10年。
(规范性附录)
建造一亩三七专用遮阳网荫棚所需材料表
&4 厘米&8厘米,长2.0米&2.2米
&7 厘米-14厘米,长2.3米
撑杆、横杆
&4 厘米&8厘米,长2.0米&2.2米
10#或12#铁线
压线、抬线
16#铁线或塑料线
遮阳网 顶层网
遮阳网 二层网
围边遮阳网
5厘米-10厘米
(规范性附录)
建造一亩三七传统荫棚所需材料表
&5 厘米-8厘米 长1.8 米-2米
大杆(可以用铁线代替)
&4厘米 -6厘米&3米-3.5米
&1.5厘米&3米
&2厘米&3米
&1.5厘米&3米
天棚草或作物稿杆(干燥)
周边草(干燥)
5厘米-10厘米
0.008厘米-0.010厘米
(规范性附录)
三七种子分级标准表
    等 级 指 标
成熟度(%)不低于
净度(%)不低于
生活力(%)不低于
含水量(%)不低于
100克-105克
95克-100克
三七种子为黄白色,圆形或近圆形,种皮有皱纹,种子长5毫米-7毫米,直径4毫米-6毫米。
(规范性附录)
三七种苗分级标准表
单株重(克)
外 观 形 态
休眠芽肥壮,根系生长良好,无病虫感染和机械损伤。
休眠芽肥壮,根系生长良好,无病虫感染和机械损伤。
休眠芽生长一般,根系生长一般,无病虫感染和机械损伤。
(规范性附录)
三七种植中优先使用的药剂
每公顷用量 (有效成分克/公顷)
植物和动物来源
楝素(苦楝、印楝素)
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
9.375克-11.25克
黏虫、菜青虫、蚜虫、红蜘蛛
7.5克-10.5克
半知菌引起植物病害
300克-360克
氨基寡糖素
微生物来源
球孢白僵菌
夜蛾科、蛴螬、棉铃虫
15-21亿孢子/平方米
哈茨木霉、木霉菌
立枯病、灰霉病、猝倒病
喷雾0.03-0.04亿/平方米,灌根12-18亿/平方米
淡紫拟青霉
37.5克-45千克制剂
苏云金杆菌(16000IU/毫克)
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鳞翅目
1500克-2250克制剂
枯草芽孢杆菌 (1000亿芽孢/克)
白粉病、灰霉病
300克-600克制剂
蜡质芽孢杆菌(20亿芽孢/克)
细菌性病害
400克-600克制剂
甘蓝核型多角体病毒(10亿PIB/克)
夜蛾科幼虫
1200克-1500克制剂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00亿PIB/克)
45克-60克制剂
小菜蛾颗粒体病毒(300亿 OB/毫升)
375毫升-450毫升制剂
多杀霉素(10%)
蝶、蛾类幼虫
18.75克-26.25克
乙基多杀菌素(60克/升)
蝶、蛾类幼虫、蓟马
春雷霉素(2%)
半知菌、细菌
多抗霉素(1.5-10%)
链格孢、葡萄孢和圆斑病
80克-100克
多抗霉素B(10%)
127.5克-150克
宁南霉素(2-10%)
75克-112.5克
中生菌素(3-5%)
37.5克-52.5克
硫酸链霉素(72%)
80克-100克
生物化学产物
香菇多糖(0.5-2%)
12.45克-18.75克
几丁聚糖(0.5-2%)
10克-12.5克
石硫合剂(29%)
杀菌、杀虫、杀螨
0.5克-1Be(波美)
波尔多液(80%)
75克-100克
(规范性附录)
三七种植中允许使用的化学农药
农 药 名 称
含量与剂型
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
年使用最多次数
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挖间隔期(天)
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
菜青虫、地老虎等
9.37克-12.5克
吡虫啉imidacloprid
70%可湿性粉剂
蚜虫、蓟马、白粉虱等
吡蚜酮pymetrozine
50%可湿性粉剂
蚜虫、蓟马、白粉虱等
抗蚜威pirimicarb
50%可湿性粉剂
蚜虫、蓟马、白粉虱等
阿维菌素abamectin
1.5%水乳剂
蚜虫、线虫、菜青虫、地老虎等
8.1克-10.8克
炔螨特propargite
噻虫嗪thiamethoxam
25%水分散粒剂
红蜘蛛、蚜虫、介壳虫
15克-22.5克
氟硅唑flusilazole
白粉病、黑斑病、圆斑病
45克-56.25克
腈菌唑myclobutanil
40%可湿性粉剂
白粉病、黑斑病、圆斑病
戊唑醇tebuconazole
430克/升悬浮剂
白粉病、黑斑病、圆斑病
70克-100克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
10%水分散粒剂
白粉病、黑斑病
45克-67.5克
甲基硫菌灵hiophanate-methyl
70%可湿性粉剂
黑斑病、圆斑病、灰霉病
300克-500克
嘧菌酯azoxystrobin
250克/升悬浮剂
黑斑病、圆斑病、灰霉病等
腐霉利procymidone
50%可湿性粉剂
灰霉病、黑斑病、圆斑病
200克-300克
异菌脲iprodione
50%可湿性粉剂
灰霉病、黑斑病
250克-550克
嘧霉胺pyrimethanil
400克/升悬浮剂
300克-400克
霜脲&锰锌cymoxanil 8%,mancozeb 64%
72%可湿性粉剂
疫霉病、猝倒病
500克-650克
三乙膦酸铝fosetyl-aluminium
80%可湿性粉剂
疫霉病、猝倒病
1200克-1410克
噁霜&锰锌oxadixyl 8%,mancozeb 58%
64%可湿性粉剂
疫霉病、猝倒病
1650克-1950克
烯酰&锰锌dimethomorph 9%,mancozeb 60%
69%可湿性粉剂
疫霉病、猝倒病
1035克-1552.5克
丙森锌propineb
70可湿性粉剂
多种病原保护
1575克-2205克
叶枯唑bismerthiazol
20%可湿性粉剂
细菌性病害
300克-375克
注:本附表参照最新版农药使用规范,以每公顷有效成分量计算;1公顷=10000平方米=15亩。
(规范性附录)
三七种植中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
农   药   名   称
禁 用 原 因
有机氯杀虫剂
滴滴涕(DDT)、六六六、林丹、甲氧高残毒DDT、 硫丹、艾氏剂、狄氏剂
有机氯杀螨剂
三氯杀螨醇
工业品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滴滴涕
有机磷杀虫剂
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甲基异柳磷、治螟磷、氧化乐果、磷胺、地虫硫磷、灭克磷(益收宝)、水胺硫磷、氯唑磷、硫线磷、杀扑磷、特丁硫磷、克线丹、苯线磷、甲基硫环磷
剧毒、高毒
氨基甲酸酯 杀虫剂
涕灭威、克百威、灭多威、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
高毒、剧毒或代谢物高毒
二甲基甲脒类 杀虫剂
慢性毒性、致癌
卤代烷类熏蒸 杀虫剂
二溴甲烷、环氧乙烷、二溴氯丙烷、溴甲烷
致癌、致畸、 高毒
有机砷杀菌剂
甲基砷酸锌(稻脚青)、甲基砷酸钙(稻宁)、甲基砷酸铵(田安)、福美甲砷、福美砷、退菌特
有机锡杀菌剂
三苯基醋酸锡(薯瘟锡)、三苯基氯化锡、三苯基羟基锡(毒菌锡)
高残留、慢性毒性
有机汞杀菌剂
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赛力散)
剧毒、高残毒
取代苯类杀菌剂
五氯硝基苯、稻瘟醇(五氯苯甲醇)
致癌、高残毒
二、四&D类 化合物
除草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苯醚除草剂
除草醚、草枯醚
植物生长调节剂
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各类除草剂
以上所列是目前禁用或限用的农药品种,该名单将随国家新规定而修订。
国家级网站
中央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
砚山县政务网
砚山县人民政府 主办 砚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砚山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制作及维护
地址:砚山县江那镇龙头街24号 电话:3122894
欢迎使用“中国三七之乡”网络实名访问本站 砚山县电子政务QQ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三七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