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患者有接触,怎么检查是否感

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支杆菌引起的发病率很低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是唯一的已知传染源;麻风病不致死,但发现晚了,或治疗不及时、不规则,或出现麻风反应处理不当,常常致残;麻风病的潜伏期较长,最长可达10余年,平均3~5年。
&&&&麻风病是如何传播的?目前对麻风菌在体外的生存情况和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但有证据表明,除直接密切接触外,飞沫的吸入和破损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是传染的主要途径,麻风菌是1873年由挪威学者韩森发现的,与结核菌是姊妹菌,是发现最早的人类致病菌…
麻风病基本常识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俗称"大麻风"、"癞子",国外也称为汉森氏病。它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严重的畸残。
麻风病是如何传播的呢?传染源:目前公认已知的唯一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具有传染性的麻风病人,特别是多菌型患者,其皮肤及粘膜损害处常含有大量的麻风菌,细菌常随破损的皮肤和鼻分泌物排除体外引起传播。传染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通过长期密切直接接触或经飞沫…
&&&&麻风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经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或经日光直射2小时即完全失去活力,但在碎冰中保存20天后或在室温(14-24℃)条件下保存2周,活力才完全丧失;麻风菌对热十分敏感, 60℃10-30分钟即完全失活。
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得麻风病吗?绝大多数人(约占95%)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使麻风杆菌侵入机体也很快会被消灭而不引起发病,只有很少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者才会导致发病。…
麻风病的危害性很大,彻底消除麻风病危害既是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
麻风病病症及诊断
&&&&麻风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诸省市区等。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着下降。麻风病是一种毁容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曾是一种常见的病,麻风杆菌进入人体的途径是破损…
&&&&麻风病要如何进行诊断检查诊呢?判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细菌检查和组织病理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对个别一时难以确诊的病例,可以定期复诊和随访,或请有关科会诊,给予排除或确诊。下面针对于麻风病如何进行诊断检查做如下介绍。一、体格检查要系统全面,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全身皮肤、神经和淋巴结等。二、检查神经时既要注意周围神经干的变化,又要注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变化…
麻风病传染方式与途径
&&&&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患者家属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那么接吻会传染麻风病吗?接吻会传染麻风病吗?想必很多情侣都有这样的疑问,虽然对麻风病并不感到陌生,但许多人对麻风病的传播途径的了解却很匮乏。专家提醒:接吻不会传染麻风病…
&&&&麻风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过治疗的病人,特别是双侧眉毛脱落、面部和四肢有弥漫性浸润的瘤型麻风病人。麻风病主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呼吸道吸入以及破损的皮肤接触致病的麻风杆菌而致。健康人吸入病人排出的含菌飞沫或与病人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可致直接传染。研究发现,未经治疗的瘤型麻风患者的喷嚏分泌物中含有上千万条麻风菌,如排出体外,将严重污染环境。另外,健康人如有破损的皮肤,反复接触含有麻风菌的污染物,有可能间接感染…
由于很多人对于麻风病并不了解,所以很多人对麻风病存在很大的误区,所以今天我们的小编就为你揭开麻风病病因...[]
麻风病如何防治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主要表现为神经破损、皮肤破损,那么如何做好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呢?这是一个世界课题,所以今天我们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麻风病查神经时既要注意周围神经干的变化,又要注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测试痛觉消失或迟钝;触觉检查可用毛或棉签的棉毛轻轻划触皮肤,让病人立即用手指出划触的部位,测试触觉丧失或迟钝…
&&&&因为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所以大家一定要减少感染,由于麻风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因此加强对新病人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最重要的一点。专家指出减少感染预防麻风病!麻风病人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和家属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人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病人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并注意自己身上可能出现的麻风症状,一旦出现可疑麻风症状即找专业医生就诊…
麻风病有哪些常见治疗方法?这是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麻风病虽然已经被遏制住,但是因为麻风病是一种慢性...[]
麻风病专家在线
  麻风病并非不治之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麻风病人,是控制传染、预防残疾的最好方法,只有乐观坚强地去面对,希望的曙光才会越来越大。您的位置: & 麻风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1麻风的症状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在典型症状开始之前,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四肢感觉异常等全身前躯症状。免疫力较强者,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发展。现根据五级分类法,对各型麻风症状特点分述:  1.结核样型麻风本型病人的免疫力较强,麻风杆菌被局限于皮肤和神经。皮肤损害有斑疹和斑块,数目常一、二块,边缘整齐、清楚、有浅感觉障碍,分布不对称,损害处毳毛脱落,为很重要的特征。斑疹颜色有浅色和淡红色,表面常无鳞屑。斑块的颜色常为暗红色,轮廓清楚,损害的附近可摸到粗大的皮神经。有时损害附近的淋巴结也变大。头发,眉毛一般不脱落好发于四肢、面部、臀部,除头皮,腹股沟,腋窝外,其他部位均可出现。本型的周围神经受累后,神经杆变粗大呈梭状、结节状或串珠状,质硬有触痛,多为单侧性,严重时因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可形成脓疡或瘘管。部分病人中人神经症状而无皮肤损害,称为纯神经炎。临床上表现神经粗大,相应部位的皮肤感觉障碍和肌无力。神经受累严重时,神经营养、运动等功能发生障碍,则出现大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形成“爪手”、“猿手”、“垂腕”、“溃疡”、“兔眼”、“指(趾)骨吸收”等多种表现。畸形发生比较早。本型查菌一般为阴性。麻风菌素实验晚期反应为阳性。  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本型发生与结核样型相似,为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褐黄,部分边界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央出现“空白区”或“打洞区”,形成内外边缘都清楚的环状损害,洞区以内的皮肤似乎正常。损害表面大多光滑,有的上附少许鳞屑。损害数目多发,大小不一,有的散在,以躯干、四肢、面部为多,分布较广泛,但不对称。除面部外,一般皮损浅感觉障碍明显,但较TT轻而稍迟。除非局部有皮损,头发、眉睫一般不脱落。神经受累粗大而不对称,不如TT粗硬而不规则。黏膜、淋巴结、睾丸、眼及内脏受累较少而轻。本型查菌一般为阳性,细胞密度指数2~3+。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为弱阳性、可疑。细胞免疫功能试验较正常人低下。预后一般较好。“升级反应”可变TT,“降级反应”可变为BB。麻风反应后易致畸形和残废。  3.中间界线类麻风本型皮损的特点为多形性和多色性。疹型有斑疹、斑块、浸润等。颜色有葡萄酒色、枯黄色、棕黄色、红色、棕褐色等。有时在一块皮损上呈现两种颜色。边缘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损害的形态有带状、蛇行状或不规则形,若为条片状,则一侧清楚,一侧浸润不清。若为斑块,中央有“打洞区”,其内环清楚高起,渐向外体面斜,外缘浸润而不清,呈倒碟状外观。有的损害呈红白的环状或多环状,形似靶子或徽章,称为“靶形斑”“徽章样斑”。有的病人面部皮损呈展翅的蝙蝠状,颜色灰褐,称为“蝙蝠状面孔”。常见一个病人不同部位的皮肤上存在似瘤型和结核样型的损害。有时可见到“卫星状”损害。有的病人在肘、膝的伸面和髋部可风由结节组成的厚垫状块片。损害表面滑、触之较软。损害数目较多,大小不一,分布广泛,多不对称。神经受损后,轻度麻木,比结核样型轻,比瘤型重,中度粗大,质较软,较均匀。眉睫稀疏脱落,常不对称。黏膜、淋巴结、眼、睾丸及内脏可以受累。本型查菌为阳性,细菌密度指数3~4+。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界于两极型之间。本型最不稳定,“升级反应”向BT发展,“降级反应”向BL发展。  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本型皮肤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损害大多似瘤型损害,数目较多,形态较小,边界不清,表面光亮,颜色为红或桔红色。分布较广泛,有对称的倾向。损害内的感觉障碍较轻,出现较迟。有的损害较大,中央呈“打洞区”,内缘清楚,外界浸润模糊。眉、睫、发可以脱落,常不对称。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弥漫性浸润也可形成“狮面”。中晚期病人黏膜充血、浸润、肿胀、淋巴结和睾丸肿大有触痛。神经受累倾向多发双侧性,较均匀一致,触之较软,畸形出现较晚且不完全对称。本型查菌强阳性,细菌密度指数为4~5+。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显示有缺陷。预后多数演变为LL,也可演变为BB型麻风。
2麻风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麻风病可分为5个逐渐移行的类型:由免疫力强的结核样型(tt)至细胞免疫力低的瘤型(ll),其间有免疫性不稳定的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中间界线类(bb)和界线类偏瘤型(bl)。此外,早期麻风皮损无特异性病理变化,称未定类(i)。  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报告(who trs 675,1982)将五级分型归纳为皮肤涂片细菌阳性的多菌型(mb,包括ll,bl,bb及部分bt)和细菌阴性的少菌型(pb,包括i,tt及部分bt)麻风。各型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见附录b。  4 治疗原则  为了迅速消除传染性、缩短疗程,防止耐药性和复发需要用多仲杀菌药物联合化疗(mdt,multidrug therapy),治疗方案见附录f。  部分患者在治疗的前、中后可出现免疫变化,临床上称麻风反应。对麻风反应及时予以抗炎症治疗,防止畸残,但不能停mdt。麻风反应的症状及处理见附录g。  5 停药后监测、临床治愈标准和复发判定  5.1 停药后监测  各型麻风在完成mdt疗程后,均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临床(包括附录d内容)和细菌检查;mb连续10年,pb5年。停药时应嘱患者在出现新皮损或原有皮损红肿、有外周神经疼痛或者麻木区扩大时应及早主动就诊,以便及时判断是否出现了麻风反应或复发,并予以适当治疗。  5.2 临床治愈(非活动)标准  mb完成疗程后,在监测期内活动性症状(皮损红肿、外周神经粗大、疼痛)消失,细菌指数持续下降,至阴转后再每三个月查菌一次,即在6个月内连续三次阴性;pb治疗后活动性损害消失,皮肤查菌仍为阴性者,即可判为临床治愈。对临床不活动者仍应完成每年一次的临床和细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麻风反应或复发。  5.3 复发判定  患者经治疗达到临床不活动后,又出现麻风病的活动性症状和/或皮损查菌又呈阳性(某部位皮损查菌又较停药时增加≥2+),或者皮损活检又重现特异性麻风病理改变时即为复发。当疑为复发时应核实服药是否规则,并应注意与i型麻风反应(见附录c),或与其他皮肤病鉴别。临床不活动的病例查菌阴转后又呈阳性时,必须认真核实前后查菌结果。  诊断复发须经省级皮肤病防治研究所进行临床、细菌和组织病理的检查,加以确认。如确为复发,应在重复mdt(mb重复三联,pb由二联改为三联)前做活检,并由指定实验室接种鼠足垫,以确定菌株是否对mdt中的某种药物耐药,然后再决定是否更换治疗方案,在活检后应立即开始mdt,判断复发前后仅宜做一次活检。  6 麻风畸残临床分级  麻风患者在外周神经受损的情况下,可出现相应部位皮肤麻木和肌肉麻庳,神经功能检查和畸残分级见附录c。对所有麻风患者均应进行眼、面、手、足自我保护,以及受损神经相应部位肌肉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  7 防治管理  为了早期发现病人,避免残疾发生,在各种体格检查中均应有检查麻风病的内容,即:在室内自然光线条件下,仔细检查全身皮肤有无麻木性皮疹和外周神经粗大等情况。如有可疑体征,应请皮肤科会诊。对可疑皮肤损害的边缘应刮取组织液,涂片做抗酸菌检查和/或做皮损的病理检查。  没有麻风专业机构的地/州和县应在防疫站内指定专人负责日常麻风防治工作(临床、细菌检查、组织活检、治疗、疗后监测以及接触者定期体检等),并向省或地/州上报流行病学统计、向基层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并对患者家属/接触者在治疗和监测期应每年查体一次。我国的麻风防治指标见附录e。  8 消毒方法  麻风菌尚不能在体外培养,其生长活力低于结核菌,勿需特别防护和消毒。检查病人后仅需用肥皂和流水洗手;污物可煮沸(30min)、曝晒(2h),常规消毒可与结核菌类似(用75%的酒精或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1~2h),只要尽早发现病人,予以联合化疗,即可立即阻断传染。
3麻风病的传播途径有哪几种
  麻风病的传播途径有哪几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麻风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引起的病因是麻风分支杆菌。正常人患上麻风会导致身体产生病变,更可能导致人体残废,使人丧失劳动力。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下该疾病的传播途径,从而预防它,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麻风病的传播途径,一起来看看吧!  麻风病的传播途径有哪几种  1、麻风直接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黏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黏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麻风间接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麻风其它传染方式  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黏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  以上就是关于麻风病的传播途径有哪几种的介绍了,相信通过以上的介绍,您对于麻风病的传播途径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了,如果您还想要了解其它知识,可以查询我们相关的文章,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4麻风病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1、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开始剂量每天50mg,4周每天100mg,连续服用。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连服3个月后停药2周。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性  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100 --200mg/日,口服。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3)利神平(RFP)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450~600mg/日,口服。
5接吻会传染麻风病吗
  虽然麻风病是一个有着很古老历史的皮肤病,但多数人并不知道麻风病的发生皆因麻风杆菌引起,由于许多人甚少了解麻风病的传播途径,对接吻会不会传染麻风病总是感到顾虑,在这里,慎重的告诉大家,接吻是会导致麻风病的!  我们知道,接吻时是会有唾液的交换的,但是,麻风病患者是该病的唯一传染源,而飞沫传播是麻风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一旦与麻风病患者接吻,或者说近期内与麻风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接吻,那么极有可能感染上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给流行区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那么,我们生活中应如何引起注意,到底麻风病是如何传染的呢?  麻风病的主要传染途径可分为两种,直接接触传染与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其它传染方式:从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的传染。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尽管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肯定什么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但要机体的抵抗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一个传染性患者的周围人群受到感染的机会虽然相似,但发生麻风的毕竟是少数。麻风院(村)附近的地区,麻风发病率也并不高,即使是麻风患者的配偶,患病率一般不超过5%。此外约有2/3的麻风病人并问不出麻风接触史。多数长期密切接触者并不发病。麻风病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呢
来源:健康一线日
麻风病发病时会有皮肤明显的斑疹,且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其颜色和表现也不一样。有的会出现靶形斑,有的在面部或出现蝙蝠状红疹,还有的可能在皮肤上出现类似卫星的疹块,发病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神经的损害,如果没有及时到医院做检查确诊并治疗,身体的其他部位可能出现炎症和骨骼畸形的情况。
 那么,假如我们要预防或者当发现有疑似麻风病患者时,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呢?
一、基础检查
基础检查就是身体的常见项目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全项等,如果患者有皮肤或者其他部位的损伤,也应该一一查看并且写入病例,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和淋巴系统也要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另外医生也会问病人近期的用药和吃饭以及作息等情况。
二、神经检查
神经检查时医生会重点关注如耳大神经,中神经等,这是因为这些神经最常受累,所以检查的时候必须认真查看神经的是否有变大,有没有压痛点等。另外还可以做组胺、毛果芸香碱和立毛肌功能测试等来观察皮肤和神经的反应。
三、麻风杆菌检查
因为当感染上麻风杆菌后,潜伏期特别长,如果曾经与麻风病患者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做麻风杆菌的检查实验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是一种将患者或疑似患者的皮肤或黏膜组织切开后刮取组织液来涂片镜检的方法。
四、麻风菌素实验
这种实验室在医院用得最多的检查方法,因为操作非常简单,就是将粗制的麻风菌素在手臂前屈内侧注射0.1毫升做皮试,但是注射后需要观察48个小时,看被注射部位是否有红斑出现,红斑的大笑直接反应患者是否患上麻风并和患病的程度,以此来做相应的治疗。
由于麻风病是一种漫长的不好治愈的传染病,主要还是预防和控制病情,所以当出现疑似麻风病时,就要立即做好全面的检查。麻风病根据患者的表现还可能会涉及到运动障碍的检查,假如患者已经出现关节畸形,还会涉及到骨关节方面的检查。如果医院要求检查,患者也应该配合,毕竟早检查好确诊,才更好用药。(实习编辑:张晓雪)
相关知识扩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麻风病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呢惊!原来这是麻风病早期症状
温馨提示: 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往往很轻微,患者皮肤有蚁走或灼热等异样感觉,也可出现一块或多块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具体可以看看下文的介绍。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根据阅读为你提供的用药资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婆婆在家里每天都会念叨的话,我知道,...
最原始的避孕方式就是古人采用的麝香避孕法,即将麝香......麻风病容易和哪些病混淆?真真假假傻傻分不清楚!
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很多人都不知道麻风病是啥
所以造成——
让小二给你说说我们的一个案例
陈大妈的左上肢近腕端内侧出现一块淡红色环形斑疹
然后在老家
辗转多家医院都没有得到明确诊断出来
然后就再!也!没!管!这事儿了
再后来,陈大妈的左掌
无法感觉温度变化
也无法感受疼痛呢
导致她经常烫伤、扭伤
简!直!苦!不!堪!言!
最后在深圳打工时找上我们
陈大妈才惊觉自己得的是真麻风
然而为时已晚,她的手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神经伤害
陈大妈的杯具告诉我们
不要小看麻风病
虽然它已经基本消灭
但麻风病还有些事儿,你不得不知道呢
“不痛不痒”易被忽视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因为临床早期表现只有单个或几个与皮肤齐平或边缘高起的皮疹、不痒不痛,所以经常被人们忽视。
不会遗传也不会导致死亡
麻风病的唯一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主要通过皮肤长期密切接触或经呼吸道飞沫传染,其次为间接接触传染。它不会遗传,也不会导致死亡。
95%的人都不易感染
95%的人对麻风菌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菌也不发病,少数免疫低下或缺陷者才会发病。麻风病发病缓慢,平均潜伏期3~5年。
麻风病容易跟哪些病混淆
由于麻风病的皮损呈多种形态,在诊断的时候容易与各种皮肤病及各类神经炎混淆。因此,麻风病在鉴别诊断时必须掌握它的皮损特点,皮损常伴有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粗大。
主要与各种皮肤病和神经炎混淆
麻风病各患部图片
各种癣病、银屑病、药疹及各种红斑性皮肤病的症状都容易与麻风病的皮肤症状混淆,因此在诊断的时候要加以鉴别。此外,麻风病还需要与神经炎如各种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经炎,或是神经通道受压迫而引起的神经症状等鉴别。
麻风病易被忽视
你更应重视以下可疑症状
①临床上见到慢性的浅色斑、红斑、丘疹、斑块、结节或弥漫浸润等皮损,同时不具备其他皮肤病的特点。
②皮肤出现红斑白斑、斑块、结节不痒不痛,久治不愈。
③面部或耳垂出现肿胀或结节肿块。
④酒醉面容,眉毛稀疏脱落。
⑤四肢局部皮肤感觉麻木或麻刺感或皮肤无汗。
⑥神经粗大、疼痛或触痛。
⑦ 手或足发生无痛性伤口、溃疡或容易烧/灼伤。
⑧ 闭眼不拢、口角歪斜、手掌指肌肉萎缩或出现爪型手、垂足等畸形。
目前没有预防麻风病的疫苗,服用有效的抗麻风药物或接种卡介苗(BCG)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总之,还是那句话——
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早诊早治可避免畸残
希望大家都能正确认识麻风病
虽然它看起来很可怕
但却事实没有那么可怕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风病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