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工作久了 懈怠 知乎懈怠领导怎么想

股票/基金&
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类型分析
作者:李耀奎
  精神懈怠一般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背离使命,失去应有的信仰、目标和斗志,缺乏动力,不思进取。领导干部精神懈怠不同于常人意义,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及其群体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偏离了领导使命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工作撤出。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固然同信仰动摇、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发生不良变化有关,但我们应具体分析这些不良变化的表现及其成因,唯有如此,相应对策才能在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同时更具实践意义。  一、自我迷失型  自我迷失型精神懈怠是指领导干部在领导职位上以“官”自居,自以为超乎常人,忘记了“从群众中来”,更忽视了“到群众中去”,进而背离领导使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思想上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摆不正自身位置。二是忽视领导素养,自视“常人”。工作与生活中不能起到领导模范作用,凡有利之事,与民争利;凡无利之事,推卸责任。三是一心“为官”,乱发指令,脱离实际工作。  自我迷失型精神懈怠主要与领导干部角色认知不到位以及缺乏群众监督密切相关。一些领导干部,受“官”特权思想的影响,太把自己当干部,或是昏庸糊涂,或是利欲熏心。2011年年后发生在辽源的“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事件中,当事者把领导职务演变为特权资本,是精神懈怠的典型体现。防治自我迷失型精神懈怠主要应从强化领导干部角色认知入手。强化角色认知,就必须让领导干部自身利益和群众满意结合起来。让他们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才能确保从思想、心理和行为上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改变因忘记“我是谁”而导致的精神懈怠。  二、“自我实现”型  “自我实现”型精神懈怠可简单描述为“一心一意谋"发展"”。作为领导干部,对私利的过度关注,就意味着对工作的懈怠。“自我实现”型精神懈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一心一意谋取自身政治利益,投机钻营,不择手段,沦为纯粹的政客。二是放弃责任,公权私营。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官霸”,以市井伎俩玩弄公权,致使公共权力尊严丧失,行政事务无法正常进行。三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些领导干部,违背相关干部条例,在自身管辖或相关领域进行商业经营,借助公权为自身经营项目开拓社会资源,充分享用领导职位“附加值”。  “自我实现”型精神懈怠与领导干部职业定位不良以及干部选拔把关不严密切相关。一些领导干部进入领导领域的初衷就是看到了领导职位的潜在利益,就是为了升官发财。显然,这个群体能进入领导行列与领导干部选拔把关不严有关。如果脱离群众、忽视职位要求,凭关系和金钱选拔干部,选拔本身就偏离领导使命,被选拔的干部也会把领导职位作为谋取私利的平台。“自我实现”型精神懈怠的防治应从淡化领导职位利益以及领导干部选拔程序再设计入手。让群众参与决策、执行、监督等各项领导活动,通过权力运行公开来淡化领导职位利益,使逐利者远离公共领域。另外,领导干部选拔应以群众需要为基本导向,确保领导权力及其利益来源与群众高度相关。  三、避实就虚型  避实就虚型精神懈怠是指一些领导干部整天忙于宏观指导,疏于微观管理,夸夸其谈,脱离实际。避实就虚,实为背离领导使命,也是精神懈怠的一种表现。  究其原因,一些领导干部错误的认为只要传达了上级指示,就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政治立场坚定。殊不知,只有脚踏实地为人民谋利益才是最大的政治。防治避实就虚型精神懈怠,关键在于设计科学的领导干部绩效评价体系。要注重实绩,不光看做了什么,还要看留下了什么。为此,应逐步完善以利益相关者为主要评价主体的领导干部绩效评价体系。  四、独断专行型  独断专行型精神懈怠是指一些领导干部自以为能代表领导群体、能代表相关公众群体,甚至以弄权为职业,把领导的功能理解和实践为赤裸裸的权力行使。具体表现为:一是独断专行、强势决策,甚至权力滥用、随心所欲;二是只管决策,不管后果。近年发生的恶意拆迁事件,大多与相关领导“替群众下决心”的决策密切相关。总之,脱离群众还自以为是应该是最大的精神懈怠。  这种现象的存在与一部分领导干部封闭的管理理念有关。当前,社会各阶层间信息传播渠道较为畅通,所谓精英阶层的神秘性已逐渐淡化,公民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步提高,民主意识增强,领导干部领导理念的封闭性与当代公民的开放意识之间已形成一种新的治理矛盾。领导理念封闭实质上是信息互通渠道的封闭,这无疑会造成领导职能链条的断裂。只有开放式的领导体系才能回应公民诉求。开放式的领导体系能够把可能的领导绩效相关者都纳入到领导活动中来,有助于领导绩效的实现和提升。  五、群体驱动型  群体驱动型精神懈怠是指一些领导干部对自身在领导群体中的角色不满,即由于领导群体动力的驱动而导致领导个体意识、心理以及思维的转变,进而导致心理和行为上的工作撤出。在组织中,这类领导干部往往作为一个旁观者存在,得过且过,消极应付,规避责任,工作上不合作甚至故意拆台。  群体驱动型精神懈怠的根源主要在于权责不一。现实中,党委领导往往被曲解为党委书记领导,“一言堂”作风使得“一把手”在工作中脱离了同事,领导班子中的其他成员由于感觉受到挤压而导致精神懈怠。群体驱动型精神懈怠的防治要从规范权责配置着手。在现实中,存在着权力高度集中与责任高度分散的现象。权责不一,既挫伤了低层领导的工作积极性,又助长了高层领导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的思想和行为。权力有多大,责任就应该有多大。事实上,绩效相关的整个领导群体就是一个绩效共同体,领导绩效不佳,每个人都有责任。只有做到权责一致,才能更好地规范领导群体的活动秩序,才更有利于领导干部的自我保护和健康发展。  六、制度驱动型  制度驱动型精神懈怠是指由于相关行政制度以及干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约束力,导致领导干部思想和行为过度“自由化”,甚至脱离领导使命。主要表现为“依法腐败”和领导“免管”。  “依法腐败”是因为领导干部自由裁量权过重,在看似不违法的情况下背离了公共权力初衷。领导“免管”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领导干部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领导干部管理体系中,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作用还不够重视,容易导致代理机制下的责任主体虚置,主体虚置则约束乏力,约束乏力则容易导致精神懈怠。制度驱动型精神懈怠的防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自由裁量权应有明确规范的指导性细则,进一步细化分级,使得相关规定更具操作性和约束力。二是健全领导干部管理体系,让利益相关者群体参与到领导干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事实上,我们在实践中也重视群众参与,但参与者的相关性程度往往不够。实践中的群众含义应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利益相关者或绩效相关者。  七、社会资本驱动型  社会资本驱动型精神懈怠是指一些领导干部把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作为谋取私利或者无所作为的资本。  因为有某种强势社会资本的存在,他们不惧怕不正常行为可能带来的惩罚性后果,由此而陶醉其中,使自己处于典型的“温水煮青蛙”状态。主要表现为整天忙于“编织”“圈子”,江湖心理严重。认为有了“圈子”就有了利益,就有了安全保障,过于社会化、世俗化,心理上和行为上都撤出了工作。  社会资本驱动型精神懈怠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一是领导自身有逐利意图;二是无监管压力而导致无事可做或者有事也不愿意做;三是陷入人情漩涡导致领导行为背离领导使命。防治社会资本驱动型精神懈怠应该强化领导干部职责的落实。为此,就要建立起完善的领导干部绩效管理体系,使得绩效相关的各个主体都能够参与到各项领导工作中,进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可以使领导个体的惰性消融在其中,促使一些领导干部的关注点从私人关系领域转移到公共事务领域。  八、组织整体型  领导干部作为组织的“掌舵者”,过于追求部门或组织自身利益,背离社会使命,是公权变私器的一种体现,也应属于精神懈怠的范畴。组织整体型精神懈怠主要表现为把组织自身的公共权力作为追求部门利益的工具,甚至不惜牺牲公共利益。一些监管部门利用自身的特殊权力,以各种名义向监管对象收取不合理费用为自身牟利,放弃了监管使命,导致公共利益受损。近年来,食品领域乱象频发,与食品监管部门不作为密不可分。  组织整体型精神懈怠主要与监管不力有关。当前,公共部门运行绩效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在让渡自主管理权的同时,绩效监管不力或滞后,特别是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五千人算一票”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导致相关部门公权私用。因此,防治组织整体型精神懈怠应强化部门绩效监管。通过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的部门绩效监管体系,把领导的关注点转移到公共利益上来,从而使公共部门回归本位。  综上所述,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心理和行为上脱离群众。脱离群众,情就不会为民所系,权就不会为民所用,利就不会为民所谋,就会背离领导使命。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领导干部精神懈怠问题,就必须解决好如何确保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只有构建绩效相关群众参与的领导干部工作与管理机制才会形成强大的工作动力,才会逐渐消融领导干部的精神懈怠。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商学院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领导干部不能有丝毫懈怠 - 中国军网
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领导干部不能有丝毫懈怠
多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懈怠和懒惰是领导干部工作的大忌。有的同志平时不想事、不专注,对本单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准,在决策中草率行事,结果造成工作失误;有的对部队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摸得不清,困难和风险认识不足,思想麻痹,最终导致事故苗头演变成事故案件,教训深刻,发人深省。
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是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平时静下心来多想事,想一想本单位还有哪些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想一想哪些困难是制约部队发展的瓶颈,想一想哪些是敏感的人、敏感的事、敏感的岗位,不断增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增强寝食不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尽可能地把困难和风险估计得充分些,把应对问题的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关键时候才会不出事、干成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见性意味着思路的前瞻性、工作的主动性和方法的科学性。有的同志存在这方面的缺陷,工作上不愿多思考,主要是过于依赖上级,认为上级都已把工作规划好了,自己遵照执行就行了。抱着这一想法,就会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心中无数,工作的过程比较盲目,工作方法不太讲究,这样一旦出现情况和问题,就拿不出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还有的凭工作经验办事,认为自己是老基层了,管理工作就那一套,闭只眼睛都能干,用不着考虑太多。须知,一切都在发生变化,老基层也会遇到新情况,不能一旦冒出事儿来便大叹意外。基于此,只有平时多想事,勤思考,经常分析部队建设形势、特点规律,及时发现掌握部队建设存在的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和可能性的问题,知晓每个人,清楚每件事,做到“一叶落知天下秋”,才能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拿出新思路,面对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这一关键时期,工作头绪比较多,官兵思想变化大,职位、岗位、利益调整考验着每一个人,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懈怠,不能为个人进退去留问题所干扰,要以坚强的党性,以对改革负责任的态度,昂扬精神状态,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Copyright (C).cn All Rights Reserved13,368被浏览2,586,904分享邀请回答
https://v.qq.com/x/cover/ow/ow.html
ReferenceJackson S. E, Schwab R.L, & Schuler R. S. (1986).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urnout phenomen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 630-640.Lee R.T., & Ashforth B.E. (1996). A meta-analytic examination of the correlate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job burnou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1, 123-133.Maslach C, Schaufeli W.B., & Leiter M. P. (2001).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 397-422.Schwab R.L, & Iwanicki E.F. (1982). Perceived role conflict, role ambiguity, and teacher burnou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8, 60-74.Westman M, Etzion D., & Danon E. (2001). Job insecurity and crossover of burnout in married couple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2, 467-481.相关阅读:1.6K19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6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该栏目下无二级栏目
&-&&-&&-&&-&&-&年底了,你的工作是否有所懈怠呢?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年底了,你的工作是否有所懈怠呢?
&&眼瞅着春节假期降至,很多还在上班的白领们总是觉得懒洋洋的,工作什么的也没法上心,心里就期盼着可以早日放假。其实,这就是“年终懈怠症”在作怪。某项调查显示:此时从事贸易工作的员工表现出懈怠的比例高达48.19%,营销人员懈怠的比例也达到了40.34%。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作风懈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