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规律后发现注册建筑师师还是很好欺负的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磁悬浮洗手盆——唐恩设计(惠达卫浴)
&&来自&&的投稿
【我的职业生涯】:从工程师—设计师—知名外企市场策划的故事(建议对自己职业规划迷茫的同学阅读)
【致设计】
&这样一种职业,既能让你体会到创造的成就感,又可以体现你的深沉思维和个人情感,是多么的让人兴奋和向往。& && 刘人杰
第一部分 非典型工科男
(一)设计启蒙:IKEA情结&10年前就注定了我是个工科男,而且是一个在当时冷门的几乎无人问津的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但这样的专业也是有它的好处的,那就是找工作很方便。我们所有的同学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纷纷进了不错的大型国企,我也便是其中一位。工作稳定,衣食无忧。
图:2007年笔者于上海某船舶制造公司&与外人想象的国企生活是不一样的,因为这里的项目都巨大无比,技术含量也颇高,所以虽然是国企的节奏,却也是忙碌的有声有色。我是一个从事重工业行业的机械工程师,自从我踏上这个岗位的时候起,我就没有想过要换一个行业,尤其在工作流程都得心应手了之后。工程师,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职业,看着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在自己的手中一点一滴的搭建起来,很有一些成就感。但作为一个非典型工科男&&所谓非典型工科男,要么是工科类院校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要么是工程师,但与大家想象的工科男生的形象不同,他们在某些方面或许很跳跃很活泼很清新很潇洒,有些人文情怀,有些忧郁&&我依稀觉得自己似乎还有没有完成的梦想。与大部分刚出校门的小上班族一样,我一方面沉浸在工程师的角色中,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未来的前途感到迷惑和不肯定。但人的命运有时候就是很奇怪的,在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就闯进了你的生活。2006年底的一次偶然机会,我第一次走进充满北欧设计作品的IKEA,依稀还记得当时的感受,那些简洁的产品设计似乎一下子点燃了我心里包裹着的儿时才有的激情和躁动。回到家之后,我便开始在网上了解更多的与IKEA及设计有关的资料。隐隐的,我开始觉得,或许我真正向往的是与现在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加上我一直对汽车的喜爱,于是,成为一名设计师的想法浮现了出来。但是,我毕竟有一份安稳的前途不错的工作.我开始纠结和犹豫起来&&
(二)走还是留?
&&年轻人,当你每天早上起床上班都犹豫的时候,当你过得很舒服很安逸的时候,就到了应该作出改变的时候了。&我真的那么喜欢设计吗?还是需要再考虑一下?现在的我,工作稳定,衣食无忧。而且按部就班的继续下去,在上海买房买车混个小康应该没有悬念。但我却还犹豫,其实励志故事听过很多,但是真的轮到自己来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却异常纠结。直到春节之后,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来上海看我。他是在广州一家大型国企工作,两个月前因为看不惯老外客户欺负厂里的民工跟外国人打了一架,然后主动提出辞职。他在我这里住了2 天,我们通宵聊,从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到女人事业人生理想。最后,他跟我说:你过的真TM安逸啊,看你胖的~&安逸&&富足&& 我突然豁然开朗。第二天,我做出了决定。
第二部分 继续深造&
【叙】:记得本科大三的时候,我本可以获得一个保送本校本专业研究生的名额,但我放弃了,至今我都很惊叹当时自己的智慧:我当时的理由是,我认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要在那个专业一辈子走下去,我不想浪费读研这个机会。如果我今后后悔了,我还有机会再读研换个专业;而如果我现在就读研了,就再没有机会了。
(三)找一个老师
毕竟是要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我知道我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我几乎要重新开始。所以我决定考研。记得在本科大三的时候,我本可以获得一个保送本校本专业研究生的名额,但我放弃了,至今我都很惊叹当时自己的智慧:我当时的理由是,我认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要在那个专业一辈子走下去,我不想浪费读研这个机会。如果我今后后悔了,我还有机会再读研换个专业;而如果我现在就读研了,就再没有机会了。所以说冥冥之中还是命运的。我选择了同济。虽然很危险很不靠谱,但既然要重新开始,就应该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所以手绘成了我最大的挑战,因为我毫无基础,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椭圆都画不出。跟很多人一样,我开始也是自己练习手绘的,买了一些教材,下载GNOMON的教学光碟,每天对着Scott Roberson的作品临摹。但是一个多月过去后,效果不是很好,而且有很多困惑。于是我觉得应该去找一个老师。我开始上网找了很多教学机构,打电话去问过,也有的自己就跑过去问的,发现都不理想,才发现2008年当时一个诺达的上海,竟然找不到专门培训工业设计的地方。所以,迫于无奈我只得选择了一个远在千里之遥的地方找到了对我影响深刻的老师。后来想想,其实远离上海也是好的,因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人认识我,更清净。一个人跑到遥远的地方去求学,想想也挺酷的~反正都决定了,剩下的事情,就是辞职,然后跟兄弟们喝喝酒。&
有时候解决问题很简单:做个决定,然后去做就是了。
(四)我最差
记得第一次上课是在6 月8 号,一起上课的还有3个女生,看到她们的作品后,我受到了巨大打击,因为我差的很远&&老师说,你基础太差,比例和透视都不准,要从头练起。很难想象,一个几乎没有基础的人怎么快点跟上一起的同学。从6 月到8 月,我每天手绘超过12 个小时,3 个月用掉了整整2包A3 的白纸,用掉了80支中性笔芯。尽量的多画一些,周末拿给老师看的时候,老师会更仔细的看,我的错误也更多的暴露出来,才能得到指正。也只能这样了。事实证明,汗水总是可以换来收获的。
每当翻看自己上个星期的作品,觉得那简直就不堪入目,那么恭喜自己一下,这个进步是非常可观的。
(五)写一本日记,找一个研友&
&无论多少困难和艰险都,我都可以去克服去挑战,但是到了最后,当我发现真正站在面前阻挡自己的,是我自己的时候,我束手无措了。&
上海ID设计坊这是我日记里的一段话。其实,最困难的不是手绘,而是自己心理的变化。因为在开始的几个月几乎没有朋友,每天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画画然后默默的去食堂买跟昨天一样的饭吃。唯一的好处是,可以下午去打篮球。你可以坚持3 天5 天一个月,但是,你一定会感到孤独和烦恼,还有偏执。这不是一个好的状态。你的内心会逐渐的崩溃,你会越来越苦闷越来越烦躁。写一本日记,把每天的计划安排,把每天自己想的都记下来,烦恼的时候就翻一翻,看看自己前几天的想法,感受一下自己当初的激情,会清醒很多。另外,我还需要一个研友。我搬去了一个考研的人聚集的地方,和另外两个研友合租了一个房间,尽管很拥挤很昏暗很潮湿,但每天早上有人叫你起床一起上自习,每天晚上回来有人听你牢骚吐槽,你会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心情平复了很多。&
(六)英语
&我们的英语考试就是这么奇怪,你叫一个英国人过来做这些题目,他百分之一百是要挂掉的。&9 月份开始正式为考研做准备,距离考研有4个月时间。如何分配这4个月的每一天至关重要。对我来说,每天下午手绘4 个小时是雷打不动的,然后上午3 小时做英语,晚上4 小时学政治和设计史。这样每天从早上7 点到晚上12 点半差不多就安排满了。9 月10 月基本上用于做英语阅读和背单词,英语基础不好的兄弟尤其重要。首先把最近2 年的真题拿来完整的做一遍(用铅笔做,因为以后还要再做的),看看自己的底子,然后开始训练阅读。找一本大家推荐的阅读专题训练,每天一个单元。做了仔细改,错了的一定要弄懂,文章不明白就一直看,看到明白为止。这个月很重要,因为这一个月的训练,可以让自己适应英语阅读,同时记住很多高频的单词。要知道,并不是英语水平高的人就能在考研英语阅读中得到高分,我们的英语考试就是这么奇怪,你叫一个英国人过来做这些题目,他百分之一百是要挂掉的。这里的诡异原因是考研英语的阅读命题有着命题组特定的逻辑,必须是掌握了这种命题思路了才能提高正确率。阅读能够搞定,考研英语基本上可以放心了。当然,如果你还想要高分的话,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作文。网上有很多英语写作模板和范文。千万不要用那些,否则你一定会为走了那么点捷径而付出代价。我个人推荐的方法是,找到自己惯用的长句子表达方法,比如我当时偏爱用强调句式,就是it is & that &句式,这个句式很容易套成长句子,而且老师也很喜欢这样的句式,很English。接下来做套题吧。依稀记得我当时做的是张剑的模拟题,题目很难很打击人,但是很有帮助。他的题含金量很高,很值得做。我基本上是2 天完成一套题:一天花3 个小时做题,第二天花3 个小时批改。把他的题完整的认真的做完,你的英语阅读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据说是因为张剑的命题思路以及设置陷阱的方式跟命题组非常接近,做了他的题你会养成一种很适应考研英语阅读的思维方法。完成了这些套题,最后再把真题再拿出来做一遍找点自信吧。
&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很多不起眼的绊脚石,要克服它其实不难,但关键看你在不在意。英语就是其中一个。&
(七)关于梦想
看了一本书,叫做《炼金术士》,这是一本很薄但是很好的书。里面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
&每个人生来都背负自己的命运和梦想,可悲的是很多人不敢去追求它。其实,当你一心一意的向着那个梦想的时候,整个宇宙会协同起来帮助你。而这,是一个预兆,它告诉你应该时刻记得自己的命运和梦想。&
&&《炼金术士》12 月31 日那天,我将要乘晚上的火车回上海。最后这一天,我认识的新朋友来送我。他帮我拿了大箱子一路赶往火车站。由于堵车,我们几乎就要误点,最后,在那位朋友的帮助下,在我刚刚踏上火车车厢的时候火车就开了。我浑身大汗的坐在座位上,感觉很幸运。突然想起来那句话,想到了那个预兆。我笑了,顿时觉得对一个星期之后的考研充满了信心。最后初试复试,我的运气都是不错的。我最终如愿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同济。只想说,似乎那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这也是一个预兆,告诉我,做一个设计师,路漫漫,今后的日子,还要一心向往,坚持到底。&
第三部分 又到十字路口
(八)设计改变世界?
&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我这样的人返回学校读研,与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的同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似乎我的目标异常的明确。尽管我成功的进入了同济设计学院,但我的设计能力和设计理念依然还很不成熟。我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我开始大量的接触各种做设计的机会。参加比赛,红点、IF、IDEA;给导师做项目;自己再在外面联系接活做产品设计。。。。我像是在完成作品集一样在不断的高强度的做着我的设计。很快一年过去了,这一年,设计费赚了一些,咖啡喝了无数,脖子一直酸痛,作品攒了厚厚一本。但我又忧郁了,像一个非典型工科男那样。我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想要的仅仅就是做这些吗?我们为什么而设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我结束了一年的奔波,开始稳定在导师的工作室里工作,开始静下心来做一些看上去简单的事情。后来伴随着Apple的崛起、Muji在上海的热潮,&设计师改变世界&论调的流传,我觉得自己又充满了要做点事情的冲动,尽管我并不知道当下的我需要做些什么。&
(九)设计跟商业才是好基友我曾遇到这么一件事情:我需要搬家,另一边是在5楼。我的行李很多,书很多,所以很重,装了好几个大箱子。我试了一下,我能搬一个箱子上去,还要大口喘气。当然,我是请了搬家工人的。那两个工人个子不高也不是很壮,他带来一块一张很大的正方形的帆布,铺在地上,将4个箱子一起放在布上,然后将布包裹起来,一下子扛到了肩膀上,蹭蹭蹭就上楼去了。1个小时功夫,东西都搬上去了。我很凌乱。我突然觉得,在当下这个事情面前,我就是个废人。每个人都要经历搬家这个过程的。但是很难想象,没有这些搬家工人,情况会多么糟糕。或许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职业,但他们的存在,至少在这个事情上,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了一点点,不是吗?
我们这些标榜着要&改善人们生活&的设计师情何以堪啊!
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这些设计师在与艺术家划清界限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跟真正的消费者划清界限?当我们在抱怨天天加班收入不够的同时,市场上大部分产品却依然缺乏设计粗陋不堪,那我们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又是一年过去了,这一年略有不同,我得到了一个去德国HPI Design Thinking School学习的机会。在欧洲4个月,我抛开了项目、导师、各种繁杂的事务,一心一意的体会城市和这里人们的日常生活。渐渐的我意识到,设计从来都不能独立存在的,而且我开始关注另一个领域:商业。我必须要承认,无论之前作为工程师,还是现在作为设计师,我都不了解商业,从心底里也不愿意去过多了解商业,想到写字楼里的保险公司和银行,多少有些抵触。但当我真正保持宁静的状态去观察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与商业结合,设计才能为惠及所有的人。这正是我之前所不愿意认同的。就这样,在我执拗的心里,分道扬镳了许多年的设计和商业,终于又成为了一对好基友。
(十)再来一次:我依然热爱设计
&对我而言,设计开始从一个过程,变成了一种思维方式。&回到上海之后,我决心致力于将自己向商业领域转变。当然,有必要说明的是,我所指的商业,不是制作商业广告、做商品造型等等这么简单,而是去了解商业的核心精神: 市场营销。我并不是频繁的改变志向,喜新厌旧。我依然热爱着设计,只不过,对我而言,设计开始从一个过程,变成了一种思维方式。我很清楚的明白,我没有偏离自己当初的梦想,相反,我正在更加的接近她。这一次,我把目标放在了Marketing,选择了快速消费品行业。如下是我的理由:快速消费品行业门槛低,因为他们的产品都是日用品、食品这些,这就意味着他们会面临着大量的市场竞争压力。在这样的行业成长无疑需要付出比垄断行业更多的商业智慧和努力。所有这些快速消费品的跨国巨头,无一不是&经营&的顶尖高手,而他们的核心部门正是Marketing。也正是这个原因,快速消费品公司的市场部被称为市场营销行业的&黄埔军校&。
所以,理由非常充分。如果要培养自己的商业精神,去这样一个地方无疑是最合适的。还是那句话,事情已经变得很简单,既然做出了决定,剩下的就是去做。整个过程,就是不断的面试、面试、再面试。应该说,细节难以描述。我想说的是,很久之前,当我还在上大学本科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觉得是一部不错的片子,但仅此而已。这次,当我拿到这家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的Marketing的Offer之后,我再一次温习了这部电影,当看到Will Smith拿到Offer走在人群中为自己鼓掌的那个镜头,我自己的眼眶也不禁湿润。好吧,情操掉了一地。。。&
(十一)上海ID设计坊
图:【上海ID】2012workshop夏季设计挑战班全体成员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那些有梦想的人,能够鼓起勇气去追求;让那些迷茫的人,找到自己的梦想。"
&&【上海ID】设计坊从德国回来后,我与好友秦玉龙兄详细的谈及了我在欧洲的思考。在面对设计与商业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一拍即合:只有让设计能够直接的惠及大众,设计才有价值,设计师才能有真正的成就感!
图:【上海ID】2012夏季设计挑战版小组成果汇报现场【上海ID】设计坊就这样诞生了。要转变设计孤立的境况,将商业思维引入,并将与设计相关的内容,如手绘、模型制作、企业合作等进行改进,在加入Design Thinking的思想之后,我们明确了【上海ID】的核心精神,致力于帮助那些抱着对设计满腔热情的同学找到今后的方向,同时鼓励对梦想的追求。上海ID的核心课程内容也逐步完成,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Design Thinking的精神全面展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写在最后:再叙梦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者至少曾经有。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设计有着浓烈的冲动和向往,但至少你应该找到一样能让你为之放弃其他东西的事情。或许,你会发现你现在做的事情,数年前根本想象不到,而且数年之后也同样会发生一些难以预计的变化。但我们的梦想是存在的,所有的一切,无论直接还是间接,最终都要作用在这个梦想之上。现在的我,并不是像当初设想的那样成为一名职业设计师,虽然我可以。但我清楚的知道,我从来都没有偏离自己的梦想。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设计&以及&我需要做的设计&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而已。也正是这一点,我与Tony兄能够一拍即合,创办了【上海ID】设计坊,尽管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与诸位共勉。&刘人杰于上海ID设计坊&
ID-School of Design Thinking, Shanghai, CHINA
www.idxschool.com&【Tips】:更多关于梦想、关于设计的话题,请关注上海ID设计坊官方微博:@上海ID设计坊
从“造物”转为“谋事”的思维方法——柳冠中教授北大演讲内容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非常高兴今天到兄弟院校北大给同学们介绍我自己的一些学习或者研究的心得。工业设计在北大已经有了设计研究院的雏形,正在筹备,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这也是咱们国家最晚要成立工业设计这方面学科的一个大学,真正的大学。现在全国这样的学校有一千多所了,都有工业设计的专业,北大到现在正在筹备,马上就要出台了。
中国这也是很快,像大跃进一样,中国的农学院、医学院,没有一所大学没有工业设计专业,咱们北大是最后的,但是我相信正因为它起步晚,但是可以总结很多经验,少走很多弯路,步子能够迈得更加坚实,有机会跟大家在这儿交流,非常荣幸。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一种思维方法,我并不是来讲技巧的,我也不是来讲知识点的。这也是我认为非常悲哀的,大家现在关注的都是技巧、知识点,大家有一个说法好像很对,少一点空谈,多干点实际的,什么叫空谈?不谈怎么会清楚,方向没有。我今天还是要谈工业设计到底是什么。
大家知道工业设计,马上联想,我84年从德国回来以后,当时学校讲工业设计,当时成为效谈,你还能搞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有重工业,有轻工业,有家电工业,有家具工业,你到底搞哪门子设计?咱们一理解就从字面上,工业的设计,工业还要你设计,这就荒唐了,所以这就是我们现在整个这一代人或者这几十年的,甚至上百年的认识上的误区,太务实了。发工资,说没有拿到手不认,都讲究拿到手了才是钱。说句难听的,人和动物的区别在哪儿?我们有脑子,大家关心都是科学的思维、艺术的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我觉得这都很荒唐,这是我的看法,大家可以批判。
一说我是学文的,我有艺术思维,我有工科思维没有,我学艺术的,我没有思维细胞,学工科的没有艺术细胞,要不然就是懒汉,要不然就是糊涂虫,每个人脑子都有。我们整个民族这么几十年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好像对,怎么结合?这一结合设计的艺术和科学结合,这一结合设计就是漂浮了,空洞的概念,什么都没有,科学那么强大,艺术那么绚。设计算什么东西?我们要纠正一些观念,我们用5000年的文明,咱们都关心造物,大家有没有想为什么要造物?所以整个都在追求物质享受,物欲,房子、车子、票子,没有这些就结不了婚了。
50、60年代是三转一滴溜才能结婚,文化大革命讲究48条腿,没有48条腿的家具没有想结婚,现在行市更涨 了车子、票子。这个民族怎么了?我们的祖先不是这样,我们口口声声要继承传统,我们的传统是什么?我们的传统不是这个,我们把传统都给物化了。
大家都关注的是点、物,忘掉了系统,忘掉了整体,忘掉了结构。整个都追求这个东西,要时效。老百姓房子、车子,票子,上面要你的数据量化,所以出现学术界为了量化,要论文,一个学期一年至少50篇论文发表,什么论文?论文这么容易写,那就没有观点,东抄西抄,都追求数量,要数量就不要质量,最后就要做假,你有你的办法做假,我有我的办法去投机取巧。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做事,做什么事,做中国人自己的事。不要物,在做事的前提下去选择物,去创造物,这才是创造。中国说设计创新,设计不创新就不叫设计创新。即便加上了又能创新吗?所以要把这个观念纠过来,从造物转为谋事的思维。做事要工具,做不同的事要不同的工具,今天在这儿你们坐这个椅子舒服吗?不舒服,但是这是课堂,必须这样,你们才思想集中,让每个人舒服了,团团转,你们就开始开小会,你们扯破嗓子也没有用。给你们一个沙发,一个躺椅,舒服吧,一会儿就打呼噜。这就是设计,不能是舒服,&舒服&这个词是不对的。我们初一、初二学了两年汉语,现在通过学英语学语法。
物是名词,名词是形容词。相比较在这儿不能让你舒服,让你思想集中,让你不能轻易走出来,否则一会儿这个上厕所,那整个课堂就乱了,所以要考虑这儿坐的很紧。这就是设计,设计人的生活方式的,设计你的行为方式。
设计是无言的服务,无声的命令。设计是引导你健康合理公平的生存方式,不是好看。而中国把设计当做好看,要漂亮,要时尚,要奢侈。刚才有一个同学讲得很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的更高,其实有一个前提,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往脚底下看,我们没有往远看。看的都是钱、欲。我们站在巨人肩膀没有往远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往远看了吗?没有目标能往高处走吗?目标错了越走越远,这就是我们讲的做事。做什么事?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要问外国人,中国简直没有外国人就活不了。
很多学术会议一见外国人来了,简直中国人就趋之若鹜,跟着外国人思维走了,就没有办法了。我们也请了外国人,英国设计委员会的主席,决定英国设计战略的,请他给中国人讲。马上中国人就提问,习惯性的,我们中国设计怎么做?问外国人,外国人回答的非常坚决,这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你不要来问我。
第二句话,接着底下问,中国怎么能够成为世界一流?这老外说,你们中国人自己的问题,你们所遇到的问题,你们的发展阶段跟我们欧洲不一样,我们欧洲经历的时代,经历的发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们没有遇到的,你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们就是一流。为什么要跟外国人爬?什么叫做追一流,追上就是二流。所以这些问题我们脑子里,说是我们改革开放了,说是我们年轻一代,你们脑子里面有没有想这些问题,中国人未来在你们身上。不能光考虑这个小圈子,自己手下这点事。
一,工业设计怎么产生的?工业设计是大生产,大生产产生的工业设计,并不等于以前没有设计活动,有,只不过不叫设计。但是工业设计的矛盾尖锐了,为什么?过去是一个师傅带着一帮徒弟,一个作坊进行创造,进行设计。是一家人或者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工序没有分开,所以随时可以调整,做一个,两个不成功,顶多损失了。所以过去不叫设计,叫意匠,把自己意念通过匠人做出来了,实现了,叫做意匠。大生产用了蒸汽机、流水线,所以生产东西不是一个,十个八个,一出来就是几千、几万、几十万。所以这样带来了过去的分工是一个人做到底的,现在必须分开,这一拨人专门选料,这一拨人冲压,这拨人组装,那拨人销售。这样分工之间带来隔阂,分工带来效率。所以打工仔进工厂一个礼拜就是熟练工种,过去是三年都学徒。现在一个礼拜就是熟练工种,因为就只拧螺丝钉,所以根本不知道下一个工序是什么,做的东西没有标准,下面就麻烦了。所以必须要有一种人想好了再上流水线。不能走哪算哪儿。这就是大生产带来分工,分工带来了问题。而设计生来就是解决问题,就因为分工带来隔阂,最后撺不到一块儿。现在必须有人事先想好。
要懂得材料,懂得销售,懂得人们的喜爱,要懂得市场,这就是设计师生来是干这个事的,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把这个造型弄美化了,那是一个结果。所以这个民族都愿意看结果,而过程当中、本质的东西我们全部没有看到,只看到最后的东西,闪亮的东西,表面的东西。工业设计本质就是分工机制带来的,所以设计看上去能挣钱的,我们现在把设计当做挣钱工具,其实不是,它是一个上层建筑,它是一个生产关系,它不是生产力。现在国内很多的学者绝大部分把设计当做生产力,他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一个革命。
之所以产生工业设计,在德国成为一个包豪斯的里程碑。德国当时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后进国家,因为德国历史是一个封建国家,他发展最晚。德国派一些学者到英国学,但是最关键的不仅仅派学习,关键是组织者,管理者。不是站在狭隘的技巧、专业的角度学这门学科。所以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回来组织大辩论。为什么?德国当时跟中国一样是落后的,当时&德国制造&是一个耻辱的标志,是英国人在德国建厂,利用德国的土地,格林童话那个卖牛者,都是打工仔。所以英国的东西在德国做的,德国必须强迫打上德国制造,强调是二等品,三等品。德国制造最早是这个。他看到英国工业革命一些现象和规律,以及看到当时英国所提倡的手工业运动,整个对工业革命是一个否定,认为大生产,英国纺织工人行业协会,组织工人大罢工,为什么?机器抢了他的饭碗,砸机器。学者们骂工业,造出来东西因为批量,粗制滥造,哪像贵族,我们看到皇家里面的东西用得那么精致,上面镀金,镀银,那么多纹式。
整个中国大陆跟着欧洲走,手工业运动。英国大陆就是新艺术运动。在这样情况下德国看到事物的本质,回过头来在德国组织两年大辩论,到底德国走哪条路,走英国的工业革命路,还是回到享受着工业美术实在。而组织参加讨论的官员、银行家、工程师、企业家、艺术家、建筑师,甚至还有工匠。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还只有行业协会,都是纵向的。德国的做法第一次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打破了纵向的隔阂。过去都是工匠。现在学科分类,都是拿工作对象分类的,拿工作用的材料、技术分类的。就像祖先一样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现代的工业革命最大带来什么?由于是一条流水线,他所需要的知识要产生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不是一个某一个专业连接,需要协同。就像我们说协同创新,整合创新,创新最大效益是协同集合创新,而不是某一点。我们现在还都是纵向的,现在没有一个横向的,就是德意志指导同谋。第一次从组织上奠定工业发展的基础,而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明白,我们看到都是那些包豪斯的艺术作品。实际上没有制造同谋,不可能在德国出现包豪斯,不可能有现在工业、设计是讲关系,讲结构的,还是专门技巧,铁路警察管的这一段。
为什么改大部制,就是过去小部制带来隔阂,我是我的利益,你是你的利益,谁也不能干涉,阻碍社会的进步。工业设计本身出生开始就是协调关系的一门学问,而不是我们看到的结果,一个好卖的产品,一个时尚的什么装饰,不是那个,那是结果。西方经历了德国这个,大家慢慢明白了,资本主义社会或者工业发达国家最重要的是把这个产业链建起来。整个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所以在中国当设计师很累,必须全套东西自己干。西方分的很清楚,所以是一个整合的,大家互相协助,靠契约解决很多矛盾问题。而中国不行,所以西方完成了工业化。
我们解放前面有工业,半殖民半封建。解放后开始建自己工业,改革开放30年我们也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工业,但是我们走了一条捷径,捷径好不好,但是捷径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忽略了最根本问题。我们国家从晚清开始派出多少人出洋留学,现在还在继续派。很多精英回来了,救国也好,扶持民族工业也好,有的起来了,有的没有起来。但是日本怎么做的?我们回来就是空降部队,你空降下来的,周围这个班组的集体你是出国回来,你干吧。你的思路不用我接受,我是土八路。
结果他再先进也没有人配合好,所以绝大多数并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的学科回来两三年不行,没有试验设备,一跺脚又走了。有的可能回来解决了一些问题,有的回来最后同流合污,在那一块混了。所以我1981年到了德国,我参观奔驰汽车,1982年日本的TOYO??还不行。当时我问他这是什么人派的,他说是TOYO??拍的,他说允许每年拍1003人,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专业背景,遍布所有流水线的电子厂商。第二年换一班,整个执行了五年。人家是培养团队,培养结构,不是培养尖子,而我们整天讲尖子。所以TOYO??起来了,90年代去我又到德国去参观奔驰,带着国内代表团去参观,发现每个地方还是黄种人,我说怎么TOYO不走了?他说不是,这是韩国现代。我们哪一个企业这么派,哪一个大学这么派,都是派尖子,钱没有少钱,人没有少派,最后结构没有形成,所以整个国家现在意识形态还是落在一个小生产时代,小农经济的意识,光是要尖子,光要点,没有结构,就像十个前锋打出来的球,绝对打不过配合好的一个足球队。没有配合,没有团队的概念。
1995年我们是工业美术并到清华,感到很光辉。走到汽车系,说培养人才在美国有多少,多少到高级位置上。他讲完了,我说你67年没有造出一部中国车来,你培养人是给美国人打工去的,你为什么不建平台?我们只讲点,你只能给别人看。现在回忆一下,现在还是这个。
我们都说我们是工业化了,我的看法中国的工业没有完成,工业化没有完成。我们有了加工工业,我们都说我们是制造大国。大家想想我们改革开放引进的,解放后引进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解放牌汽车。57年引进建成的,当时这个厂的产量是全亚洲最大的,引进的苏联老大哥的设备,苏联老大哥的流水线,他的模具,整个技术人员来辅导,我们一下子建成了。我们出了那么多的劳动模范,那么多先进工人,那么多技术骨干,到现在我们中国的三大车厂,主要技术骨干主要是长春培养出来的。又怎么样?到了87年我们改革开放,解放牌仍然是那个轴距,从设计角度一点没有往前走,因为设计是苏联设计的,我们根本没有这个精力,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设计,我们只知道做,加工,我们劳动力便宜,我们可以提供质量,我们可以降低价格,但是我们逐年做的是四吨半。
我们总结过这个经验没有?到了87年以后我们要引进,要引进5吨、10吨、50吨、100吨的,所以说起来真是笑话。解放牌苏联二战拉炮的车,根据这个作为参数,我们把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技术是干什么的?他的技术是高,是解决拉炮的,随时转移炮兵阵地,我们拉来运输。我们居然30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没有人想过。就是忘掉了设计是干什么的,技术是干什么的,我们要运输,不是为了解放牌。
这些问题,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末,中国八个兵强代表团,到日本引进电冰箱,因为老百姓要。引进了松下电冰箱,卖给他了,八个生产线,按照性价比。大家一比较都买了这条线,松下的老板坐在这里大声骂中国,我没有看过一个国家这么搞引进的。你为什么不买一个松下的,买一个夏普的,买一个澳大利亚的,买一个法国的,买一个英国的,买一个美国的,过五年中国冰箱就出来了。我们引进就是这样引进的。
30年还是如此,杭州一个城市,80年代末有130家冰箱厂,现在有几个,哪来生产线,全是引进的,现在没有了。所以引进不解决问题,我经常说吃鸡不变鸡,吃狗不变狗。要消化,我们消化做了多少?因为引进以后马上赚钱,大家马上追钱了,追眼前利益,谁去做深入细致,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人去做。
这些问题就说明,你说我们完成工业化了,我说没有完成。工业化不是这样的。工业化是一个整体,要有协调,要配合,而我们只是一手强,最后靠我们的廉价劳动力。所以这是有名的微笑曲线,我们这30年来,我们为什么挣的GDP高的,靠的是什么?这条产业链,上端、下端、末端,我们都不具备优势,我们只是中间这一端加工制造,我们劳动力便宜,资源不值钱,污染无所谓,所以我们挣了第一桶金。以后第二桶金不能这么干的,中央提出要转型,转变发展方式。但是很难,广东改革开放第一线,我这些年去广东,毕竟还有新生的东西,但是广东企业家说,转型好,但是今天转型今天死,明天转型明天死,慢慢转型慢慢死,那我宁愿慢慢死。
转型意味着什么?我不能再生产某一个产品了,我必须要考虑配套的,配套只是一个加工厂,不是一个完整的工业。后续力没有,只有加工技术人员。销售总监只是拿最高工资的,他点票子回来,企业家都重视这个。至于开发研究谁做?费力不讨好。所以中国工业体系,这个生态链没有完成。所以现在要转型,但是做起来很难了。
企业创新活动,我们只看见外表实体产品创新,但是从内部原理来看,企业是生产型资源管理,嵌入设计评价和优化,必须要有设计创新的机制,来实现管理方法的创新,是企业的优化,现有市场的能力和定义新市场的能力,这个第二核心竞争力,我们企业注意的太少了。
咱们北大也好,清华也好,国内多少将企业管理的,我也看了这个教材,绝大部分不讲设计管理。讲的都是生产管理,因为设计管理跟生产管理完全是两码事,生产管理一条线下来,下一步是什么,下一步是什么,清清楚楚,没有风险。设计下一步可能是陷阱,谁也不愿意掉下去。
我们讲设计管理,企业管理,创新管理了吗?都一带而过,没有支撑点。讲了半天是生产管理,加工管理。这些问题最核心的,一个企业能不能重新定义市场,才有创新能力,在企业里面肯定得不到巩固,连风险投资都不会投,绝对是明天挣钱我再头。根本不担风险的,实际上实践产品增值的结构,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中国的工业,中国的企业没有完成。而我们讲创新城市,我们现在大部分讲的设计创新,到现在中国专利局到全国去介绍工业设计,都是外观专利去介绍。鼓励你变花样,意味着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只是形容词变了,我们中国认为的设计就是变变形容词,这个设计肯定被外国人甩在后面。
第二城市使用新事物,只是使用层面上的差异,原来是全有,现在变成推拉钮,或者是电子按钮。
第三种我们说发明专利,完成委员解决问题产生的。我解决声音的传播,我不用麦克风了,一个全新的原理,这是发明专利,中国就很少很少了,我们祖先有,我们现在没有。外国有的我们有,外国没有的我们永远没有。
第四种我们更没有了,整个商业模式的创建,就是集成层面的创新。我拿出来的不是产品,我是服务,就像我们说干吗每家买一个汽车,中国就疯了,每家要汽车。如果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搞好了,不用每家汽车,解决交通出行就完了。我们一阵风造车,现在又抓地铁,所有城市全在干地铁,是不是该做?大中小城市全在搞地铁,又疯啦。
西安这个城市底下宝藏,西安中轴线在挖地铁。这恰恰是中国创新的机会,西安这么一个城市要解决交通问题,别的城市搞地铁还凑合,西安不能,西安底下全是宝,而我们盾构式挖掘,不知道什么宝都挖没有了,别搞。这恰恰是我们创新的机会,我们解决交通问题,不用地铁行不行,我觉得完全可以,怎么不可能。我们都拿现成的,省心、省事,没有风险。都要业绩,所以这怎么可能创新。
咱们中国是茶的祖先,全世界茶叶我们大量出口英国的袋泡茶,不好喝。但是全世界茶叶的基本上都用英国的袋泡茶。而我们艺术家成为做茶道,摆一个桌子在那儿享受,帮一个美女在沏。中国文人什么心态?摆这个成为艺术,摆这个成为至高无上的,认为这是设计。
所谓发明专利或者是商业模式就是这个,麦当劳,咱们都说垃圾食品,谁能拒绝?你拒绝不了。鼓浪屿那么美的一个岛屿,你上岛第一个大牌子就是麦当劳。
迪斯尼厉害不厉害,它是一个商业模式,它把整个美国文化传播给你,所以中国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动画片,灰太狼喜羊羊,美国人花60亿买断,给他的迪斯尼乐园增加一对演员。咱们所谓创新没有真正创新,我们喜羊羊灰太狼的逻辑是猫和老鼠的翻版,是抄袭的。生活当中老鼠都是弱的,但是猫和老鼠在一起,老鼠是强势。就是满足人们的强势,我们灰太狼和喜羊羊就是这个逻辑。并没有真正创新,只是一个造型,一个演员的创新。所以他要买断,跟迪斯尼乐园是配套的。
这方面问题我们要想想,我们这么大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历史,我们为什么在这方面我们没有。所谓商业模式不光是一个物,是一套东西,你回避不了,你躲不开的,而这个利润是最大的,而我们说经济增长方式,我们到底靠什么?我们现在靠的是传统要素,就是硬的。顶多一个软的劳动力,土地、原材料,是靠所谓的知识来,就是现在所谓的技术、知识,是能创新,但是已经远远落后。现在整个市场追求打破生产规则。而我们所谓生产已经定了外国的流水线,外国引进的原理我们打不破。国际上整个是重新定义,不是生产规则定义市场,而是靠生活方式定义市场,就是老百姓的潜在需求定义市场。要去创新,要去重新定义市场。
我们这方面意识的企业太少了,太薄弱了,没有这个意识。这就是设计要培养的人才,要研究使用者,而研究使用者不是根据使用者后面跑。大家都在做用户调查,而用户调查我们要做的是用户说不出来的东西,而这个是挖掘潜在需求,绝对听不见,看不见,要分析才能细出来。
在座的,问明年你们洗衣机流行什么颜色?大部分是白色的或者苹果绿。50%、60%的人说洗衣机是白色的,也有10%、20%说是苹果绿的,如果按照这个调研,出不了新产品。而流行色研究恰恰是找到未来得可能性。我研究的不是洗衣机,而是厨房,你的衣服怎么换,天花板怎么换,我根据这个推断洗衣机怎么可能变化。这才能自由,才能力引潮流,中国从来没有这种想法,没有这种机制,只是统计,哪一个好卖做什么,怎么可能走在前面,怎么可能创造市场,定义市场。我们整个这套程序思维没有,方法也没有。怎么让用户生活方式定义市场?你研究用户生活方式是什么?绝对不是一件东西,是一个完整的,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所以在我们问的问卷当中,我了解摩托车的销售。在问卷当中,摩托车这三个字绝对不能出现。绝对不是干什么吆喝什么,我们恰恰干什么不吆喝什么。我才能够细出来他对摩托车到底是要还是不要?而我们都希望开门见山。那你只能获得假信息,现在问卷为了保持回收率,要一个问卷给你一个纪念品,全是乱七八糟的。我们都追求表面量,追求物。
&这几年,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海尔拥有非常出色的市场敏感度和资金链,技术专利数量也一直位于国内企业前列,并且也参与了多项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但依然无法制造出提升品牌价值的突破性产品。&《海尔德的高度》&&张瑞敏访谈
一个企业到底要做什么,可以到外国挣钱去。请外国设计师设计外国市场的,起了一个美的那边都叫外国名字,咱们自己呢?咱们13亿人的大国。到底中国要什么冰箱?没有想法,所以99年我到日本参加亚太设计会议,在会议上三个人在台上,一个是东京大学的材料专家,还有松下洗衣机的设计部部长,还有一个是我。论文发表完了就提问题,因为论文过程中松下接受很多21世纪松下洗衣机怎么样,人家当然反过来问,柳先生中国21世纪的洗衣机有什么举措?我又不是搞洗衣机的,他是一个企业的,我是一个教授。我一句话说了他们全哑了,中国21世纪淘汰洗衣机。我说为什么?我说你们日本爱干净,洗衣机在你们家里面利用率多少?大家算了半天,5%到7%。大家想想洗衣机是一种干净衣服的方式,一个载体,不是一个永恒的。100年前没有洗衣机,搓板、棒槌、手搓,现在有洗衣机了,再过100年、50年非要洗衣机吗?这就是设计师的思维,他是想着技术。我想的是干吗用洗衣机,洗衣机浪费水,把淡水污染了,淡水是最珍贵的资源。
老百姓要的不是洗衣机,90%时间是闲在那儿,工厂每天生产洗衣机的能源产生废品,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中国人应该想中国人要什么,要13亿人衣服干净的办法。这是设计师要思考的。当时我就给搞材料东京教授出一个难题,你在实验室里面金属抽丝能抽多细,如果支撑纺织能够跟绸缎媲美,我借你这一句话,我们未来的衣服不再是化纤,而不再是棉花,而是用金属丝,就是铝美合金做的,整个浪费少,如果拿金属抽丝做纺织品,我还洗吗?我就不要洗了。我设计一个小电炉,脏了,无非了有机物,放在这个小的流里面,电一通,脏的十秒,不脏的三秒钟,这就是新的洗衣机,这叫烧衣机。衣服干净了,连艾滋病也没有了。这就是设计师要做的事,不是技术专家做的事。我这个提出来要给技术专家出题目了,要给他项目,给他施加压力,你完不成炒鱿鱼。
而现在设计师跟着设计专家屁股后面爬,他说不能做就傻眼了。我们要提出一个方案来,这是我们想着突破性产品,希望中国未来你们在成长的时候应该出现一些中国性产品,就是世界上没有的,不是外国能造的,我们要造出来外国人没有的东西,我觉得完全可能。
所以产品服务性价值,产品最终目的是服务。我买洗衣机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洗衣机,是要干净衣服,这是什么思维?这是抽象思维,绝对不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那是改不清楚的,抽象思维的本质,这是哲学当中知道的,怎么能够由此及彼,就是抓住了本质。我们大学要学思维方法。咱们都知道我们要学怎么打猎,可是事实上我们在这样做吗?
增加服务性价值是我们企业,我们设计师要想的,到底服务要什么?我们要的不是产品,你们在座有搞设计的,我给你出一个题目,你给我设计一个杯子,你5分钟、5小时、50年也好,你给我答案还是杯子。还是杯子,没有杯子能渴死人吗?我要的根本不是杯子。
宇宙飞船能用黄金喝水吗?用黄金做也要渴死的,为什么?外部因素坏了,不是形容词能解决的了。这是我们设计师的关键词,我们要的是解决问题,是衣、食、住、行、用、交流。不是我们看到手机、桌子、椅子、电风扇,不是这个东西。所以这是我们要削弱弱指标,增加服务性的成本比重。服务性成本的核心在于设法增进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自身定义市场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
这是我在清华美院讲课的时候,然后学生画了两张漫画。我们习惯左边这边图,我们都是这样引进,马上就会有了,什么都有了。但是右边这个办法我们谁也不愿意做,这才是真正的创新,我要研究广东鱼为什么好吃,他的水土,温度,他的饲料,特点,以及这个鱼种或者是DNA,我到北京来以后,我把北京当地的人给它改进了,让吃到当地鱼的改良,也好吃。这是创新,我们谁也不愿意这样做了,都是拿现成的,我们有了。
下一步怎么办呢?因为引进的人两三年肯定退化,因为水土不服。又要重新引进,右边这个可以不断的进行繁殖。这是设计的思路,就是研究这件事的完整,不是一件物。而大家关注都是物,急功近利。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大学生,就是培养这种人才的,否则还要大学生干吗?我举一个例子,94年我到德国参观,当时80年代还是一个普通的专科学校,到了他们那边变成普通高等学校,不叫大学。毕业设计12个学生,两个学生做了两个非常时尚的,企业反映很好,市场反映很好,就是IT产品,就像电脑或者是手机,非常好。最后连模型都是自己做的。大家看了都很好。还有几个同学没有结果,中国就是不及格的,那两个学生肯定打上优秀设计,要获奖的。他只拿出从这儿到这儿,整个思考过程,探讨过程,跟哪一个专业结合的了,提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又有什么问题,又换另外一种角度去看。最后教授委员会答辩,不给学问,只给毕业,那几个学生给毕业,给学位。我问完了以后,我出了一身冷汗,我说为什么?这两个学生浪费了我们纳税人的钱。我们德国人纳税人钱拿出来培养大学生,是培养德国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人才,这两位学生浪费了大学的座位、机会,他这四年到技校里面或者公司里面,设计公司里面同样拿出这个产品,因为他做的是现在进行时。你干吗要上大学?你在企业里面干四年,同样能够做出这个东西来。这就是人家对大学的定位,我们定位什么?就业率,我们大学生实际上是技校。这四个同学学会思考问题,学会跟别人合作,学会探讨,他将来出去不管干什么他都行,他说这是德国的未来。
你们听了有什么感想?你们是在这么学吗?所以大家想想,我们怎么可能追上人家?我们说我们是制造大国,我不认为,制造制造,顾名思义,制什么?制是标准,是工序,而我们都是引进的。这不是我们的,所以解放牌汽车这是苏联的,二战拉炮的车,我们做了30年没有明白,因为制是人家的,我们只是造。造就是按照已有的参数,已有的流程,已有的标准,就花劳动力造。
所以我们是制造大国吗?我认为不是,我们是一个加工大国。我并不是要诬蔑我们国家,大家要冷静下来,要有一点自强的意识,不要满足于制造大国,咱们做的东西最多了,我们是做出来的,我们并没有制,制是人家的,引进人家现成的。我们关心利用现有的技术、工艺、流程、规范,我们特别喜欢引进技术,讲究技术第一。没有技术就引进,不用动脑子,花钱就行了。
追求效率,追求速度,追求定单,追求量,追求GDP,追求规模效益,推销能力,自然关注价格、广告、销售网。他就是只关心造,这是问题的症结。我们打造产品链,看到都是物,我只想整合推行一个研究服务链,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产品支持市场化,生产规则定义市场,关注是产品创新,就是出现一些涂脂抹粉、穿衣戴帽。
最后关注是中国学会外国的笨办法,中国马上全国普及,头脑风暴。你们在座的也都学过,我说头脑风暴是一个笨办法。一下午三五个人,说了一堆你可能成功的,有用的没有几个,效率极低,没有明白,在胡说。而研究中国的需求,老百姓不一定要车,把交通出行问题解决了,不需要每家一个车,就不会出现拥堵,这是系统解决方案。
关心的是用户的潜在需求定义,要把这个挖掘出来,是一种服务,靠服务来解决问题。是创造市场不是满足市场,是一种服务链的创新,关心主语&用户&,以及动词&行为&,我们就把这个描述出来,最后才会出现定义,而不是上来就关心定义。
这样思维方法就是我根本不需要用头脑风暴,在头脑里面可以自己完成头脑风暴,而且非常有序,非常理性,非常扎扎实实,因为都是实实在在,实事求是。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观念体系方法和产业链,这就是创新和转型的关键,我们要转型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你的心只是花色品种,没有根本性的。
现在都讲品位,北大也讲品牌战略,我听过,但是觉得很遗憾。什么叫做&品&?咱们现在讲牌不讲品。大部分人是在牌上。中国人三个口作为一个品,第一个是饿慌了,怎么会有品,像刚刚解放,引进总比没有强,当时解决问了。第二阶段我们解决第一桶金了,这个民族有一点晕晕乎乎了。两口像暴发户,吃东西摆一桌。到广州顺德,盖的市政府跟白宫一样,到处如此。农村为什么?好像那是现代化,那是表现富强了,关键错了,炫耀技术、炫耀地位。第三口,我们才知道是品,我们吃健康食品,我要减肥,吃一点素,还要考虑还有大多数人没有吃饱饭。全世界还有15%的人在饥饿情况下,现在70亿人,再过30年到50年,将达到150亿人,大家想没有想这个事,你们都没有想过。今天一碗饭一个人,到50年以后一碗饭两个人分着吃。我查了一个数据,英国做这么一个统计,英国生活水平是全世界平均生活水平至上的,属于中上等,全世界70亿人,如果都能像英国人这么生活水平,要5个地球。为什么大家要讲可持续发展?我们吃了祖宗还要吃子孙,子孙的生存权力我们现在都要耗尽。所以这叫品,这才是品。不是摆排场,不是炫耀,恰恰是中国人的传统的精神,这是我们要继承的,适可而止,要节制,要品鉴生存,也就是学艺术要艺术修养,要追求美,不等于要去看歌剧。不在那个,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可以找到美。美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不是我去看美术馆了,听大师音乐那叫美,那叫作秀。
美不是生理器官的快感。我们说饭后一支烟,那是美吗?那是生理的满足。就跟冬天的猪吃饱在猪圈里晒太阳一样。那是生理器官的快感,而我们当做它是美。
这是中国传统精神,怎么听话,怎么听课,怎么听讲课?要用耳朵,不光是是要用耳朵,耳朵只是一个传声筒,传到大脑里面。而我要辨别你讲的是否在忽悠我,你们的眼睛要横过来,要打量我,你在骗我吧。我不能全听你的,我要思考。这叫听,不是充耳不闻,过目等于没有。听是怎么听?要用心去听,用你的知识,用你的理解能力,要你去辨别,要你去思考,你来听。这是中国人的哲理,这是要继承的,我们现在扔掉了。
简化字讲的更精道,怎么听,你们老师说,听完要做作业。我要讲的东西你要记什么,你不同意的,你要记我讲到一个石头,你想到一朵云,讲你的反馈,讲你消化的东西,如果你每天这么记笔记,我相信你到年底365天里面有多少闪光的东西,你要写论文还怕什么,题目有的是。所以要消化,用嘴来听。嘴是发声的,恰恰说明你听进去了,你抓住了听的本质。
祖宗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现在只是利其器,追求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干什么?中国人讲善其事,杀鸡不用牛刀,为什么?解决问题就行了。我们才可能多快好省。我当时说了一句话,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如果把中国引进所有设备跟基础的钱加在一起的数字,那就相当相当可观。我们的胃是有消化的,我们牙齿咀嚼,分开了,通过是细,通过唾液出来味道,到了胃里面,各种营养细出来,到小肠吸收了。所以吃狗不变狗,吃鸡不变狗。而我们脑子同样有这样的功能,只不过我的吃的东西不是鸡鸭鱼肉。
物永远是工具,虽然有利是达到目的的保证,技术、造型都是实现目的的保障,永远是被选择,被组织的。所以中国的设计讲不清,大家都不理解,因为都是当做挣钱的工具,而正向反,设计是一种关系,调整组织关系,调整结构关系,这就产生了效益。改革开放前还有这么多人,这么土地,我们大家吃粮食要票,穿衣服要票。而我们调整生产关系,我们还是这个土地,这个人,什么原因?是生产力吗?是技术吗?主要是生产关系调整了,这样技术是无穷的,而大家现在看到都是生产力的东西,要占有,要技术,要材料,要钱,而关系是最重要的。
马克思讲唯物辩证法,我们不能光看到物质,要看到精神的反作用,这一点是了不起的。辩证唯物主义跟机械唯物主义的目的就在这儿,我们目的是做事,是做什么事?因此设计本质是关系脉络里面研究、发现、理解需求,才能创造出合情合理的物,所以我们提倡实事求是。
&事&是塑造、限定、制约&物&的外部因素。因为设计的过程应该是研究事情,然后再去求事,所谓设计关键是探索什么,或者不同人,甚至是同是你,由于你今天的教室,明天在旅游路上,后天回到自己家里,你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即便同一个人,由于时间、条件不同,需求需要我们发现,去创造新的东西。这是我们设计的阵地,所以实事是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大夫要验血,要做CT,做B超,判断了以后再给你开药,对症下药。三个人都来讲头疼,一个人三个礼拜没有睡觉,头疼。还有是昨天跟人打架。还有一个脑子里面长瘤。必须把事情弄清楚才开药,可是我们做的时候谁都找捷径。所以设计是在讲故事,编剧一幕一幕生活的戏剧,我们想到操作者怎么打开,怎么操作,下一步是什么,你的脑子都要过,你都要有策划,有交代。不是光看第一眼,所以设计不是看的,设计是用的,而我们经常只是看,看到一个新东西叫做酷、时尚,马上回来抄。设计不是看的,物只是当中一个道具,目的是为了故事顺畅、有趣、合理,有意义,设计看起来是在造,其实是叙述、讲理。其实是在&祈使性的叙事&,在讲理,也在抒情。
设计是要跟消费者互动以后叫做主体找到未来需求,更合理,我们必须带有设计师的眼睛。我们必须要引导,这就是祈使句,不是叙述句。说白了还可以夸张点,命令句。这样咱们国家才能健康。
事理学中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时间流和空间场。他研究时间是过去、现在、未来,研究的空间是一个厂子,不光是一个长、宽、高,这个空间是教室,还是一个运动场,还是一个卡拉OK厅,是带有目标性的,这是事物的两个纬度,也是背景,也是物存在的原因,他一定要依附于这个。
所以你问我同样是好不好,不知道。这个产品号不好?不知道。我首先问谁用,在哪儿用。绝对不能简单说你,技术可以说这个速度快,那个速度快,但是对设计来说,快的未必是好的,慢的未必不好。你追求技术肯定哪一个最新就用哪一个,那个有用吗?解决什么问题,问题性质没有弄清楚,你要他干什么?所以事情在时间当中展示过去,也预示未来。所以传统习俗,文化、历史、经验都是曾经的过去,如果设计师不理解。跟事情讲的时间流和空间是惊人相似。我们经常说传统不是继承的,继承传统在座都得到树上去。你下来了,下来第一个肯定被掐死的,但是我们下来了。昨天对今天来说,昨天是历史,咱们今天对明天来说,今天也是历史。我们回到一老一少那里面去了,那今天还有吗?今天是没有了。今天必须要创造,那么明天才被称作历史的一部分。
我们都是模糊的,好像说出来很有道理,振振有辞,我爱国,不然你是什么?民族惜物主义。你要客观的认识这件事情。传统是创造出来的,绝对不是继承的。我们每一代祖先都在创造新传统,我们才有今天5000年的文化积淀,如果都继承,我们就是祖宗的东西。
特定的人物,特定布景、道具,氛围构成了不同的空间,人们的行为被空间规范。
空间是被人赋予了目的,形式与意义的。人们需要在空间与行为之间找到合适的关系。在不同的空间下上演不同的人间戏剧。
毛主席纪念堂里面的毛主席遗体,毛主席脸上也不是化妆出来的,那是靠光线打出来的色彩,你看不见泛光照,跟人的视线设计是平的,让色温跟人的眼睛是一样的。
动作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内部操作决定外部动作,为什么你这样动?现在教室里面黑了,你拿按钮开关。我们这个年纪70年代、60年代,我们进到空间绝对不会只找按键开关,我们找拉绳,当时经验决定,我们找不到灯了,找拉绳。在山区农民天黑了是找曲灯,这些东西都是延续,都是过去的行为,内部的操作,内部的信息决定了他的外部环境。所以创新的时候必须要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这个行为不是外部的东西,而内部的思想活动,就是信息交换。要研究这个,这个东西绝对不是外观可以解决的。
在日常生活当中研究时间轴,我们眼前流动,外部空间是一系列人、物、事件、话语、行为、意义。
也就是意识里的世界和环境里的世界,每一个时刻都进行交换、打散、重组,我们每一刻都在进行适应性的选择、决策、行动以及学习。为什么老乡进到城里面说话哇啦哇啦,因为习惯在农田里面哇啦哇啦,人家听不见,所以中国人出国,老远听见哇啦哇啦,就是中国人。因为你习惯了,这是你的行为,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要慢慢改造。
而改造就是要创造环境,就像我们三字经,这是我们的传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什么是习,是后天的,是环境造成的,是接触的人造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空间,城市的建设是干什么的?你引导你奢侈,引导你摆排场。所以我们造成老百姓把钱看成第一位。所以我们创造环境是引导人们行为的。所以地铁站,里面有装饰的壁画,最早弄壁画是80年代初,农了很多壁画在里面,科学的春天,中国的四大发明,都跟讲故事一样。我们自己弄得很好,艺术家在这面墙上充分表现自己的技巧。错了,由于环境关系,你画的越好,越吸引人,大家停下来看,欣赏,就越糟糕。跟美术馆不一样,美术馆就是让你欣赏的,地铁站是给你一个标识,我看到这个到了东直门了,我到了五道口了,我该下车了,我不要看这个,是一个提示。真弄了一个社会主义教育,幼儿园老师带着小孩儿在社会主义教育,你阻碍交通,地铁站是尽快疏散,尽快进车里面走人。你要停留,你要欣赏,正向反,这就是设计和艺术的差别。设计有没有艺术?有,但是他的艺术性不是一样,艺术要追求的是个性、个人,而设计是考虑别人,所以艺术跟设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设计是为别人想,艺术光想自己,不想自己没有特征,谁承认他,他必须追求个性,而设计是为别人想的。立场完全不一样。
所以这是我们设计所研究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事和结构内,外部环境世界,空间场和时间流,通过信息进入人的意识世界。主体内的意识世界通过行为影响改变外部世界。
我们通过行为互动,信息交流在做事情。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我们设计师必须要物到这个东西。这样才能物和他人、社会在特定的时间流和空间场发生特定的关系。设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但又是人类最本质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一系列的信息、动作和互动、认知和反馈的过程。
事后沉淀下来一种意义和价值管,主体价值的原因和目的。任何具体行为都是可见得,外显的,这仅仅是行为的一部分,我们还必须了解行为的意义。而这些包含着情绪价值观的非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的成本,往往让我们难以理解。因此我们对人类行为的研究需要沿着收入学、心理学、文化社会学的路径逐步深入,去深描外显行为的内在规律,发现问题背后的意义。所以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沿着时间的流动意义会产生,就会沉淀下来,产生价值的判断,因此在事的意义当中包含了情感的产生和价值的判断,设计是要引导这个的。
事件总是蕴含意义的,有时候我们为了强化意义,所以我们在婚丧嫁娶,节假日做夸张,做仪式,让他能够记住。强调他,就是重复强调,这就是说我们经常说的过大节的事情,而我们这个民族好像这几年不过节就不行了,全靠过节吃起来的。人们生活当中大部分还在生活,不能全是过节。非得用过节显示。
这两个东西,沙发好还是马扎好?大家肯定说沙发好。但是说明天让你去上海看世博会,你能扛着沙发去呢?评价点不一样。日本天皇前面大臣的座椅什么样的?坐的极考究,极细致,但是座椅坐上去以后屁股是出的,后面比前面底两公分,天皇面前就得俯首帖耳。不能让你舒服,要做仪式,这就是舒服还是便鞋,这是两个概念,这是由于做的事不一样,评价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把事情弄清楚,我才决定我的定位、设计做什么设计。
四合院这好不好?我说这是博物馆的东西,就跟大熊猫一样,只能保护起来,出来就死。13亿人谁能住四合院?我们研究它干什么?研究它的目的是什么?绝对不可能我们每家一个四合院,13亿人,我们研究它要了解为什么四合院好,是在当时好,它解决了一个大家庭当中叔嫂妯娌之间的矛盾,说白了,一个老爷三房姨太太住四合院,省得打架。我们研究四合院我们很多学历史的研究它,研究的目的不清楚,研究半天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中国住房问题吗?看看中国房地产涨的这么高,什么东西,这儿多年房地产。我住在清华的宿舍里面,我对面的邻居住了6、7年了,他姓什么,叫什么,哪一个系,我现在都不知道。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安居。
经常有人死了三个月了,臭了,才发现。我住过大杂院、筒子楼,当时我上班根本不用锁门,晚上你们家吃饺子,我也能吃上饺子。现在没有了。这种生活引导我们在哪一个方式走,人家外国不这样了,我们还在这样做。而装欧式的,尽搞表面的东西,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在这样的场所里面,消费观会侵蚀掉。
是器物、社会组织、观念,这三个层次交织于此。这都是没有创造性的表现,只是在里面材料豪华了,弄一个欧式、中式,没有展现出中国21世纪未来我们的居民应该怎么生活。厨房什么?过去刚刚开放的时候我们装修,弄吊顶,明明很矮弄吊顶。现在不用吊顶,放在厕所和厨房里面,这厨房花了20多万,现在中国人大城市里面一个星期几天晚上在家里吃饭,最后发现这个厨房给同事、邻居显摆用的。意大利厨房能够包饺子、弄面条吗?都不行。全是追求外国方式,把中国自己真正传统扔掉了。中国吃饭,一家人是大家一块儿交流的场合,是相夫教子的过程。全没了,丈夫在看电视,一个电话来了,出去应酬了。老婆做了半天饭没有人吃。小孩儿在电脑房里不出来,揪着耳朵出来了的。这是中国家庭的景象。中国厨房要不然成为一个操作间,要不然成为一个摆设。所以中国生活厨房、家庭,到底该什么样,我们这么多年,我们建筑业发展这么快,谁在做这个事情?谁也不做。平方米挂帅,卖房子,卖了多少套。
明明是一个卢浮宫旁边弄一个玻璃金字塔,大家都说好,为什么?并没有继承传统啊。因为金字塔是一个符号,地下宝藏。卢浮宫收藏很多宝藏,现在展出不到15%,大量藏在地下,就把底下弄一个展览场所,把光线引到底下,底下是柔光,这是一种意义。而我们只看表面。所以这个东西我们往往不去研究,不去思考,光是说要像,像完了就是假古董。中国人一搞什么就是拯救如新,外国人你这不是古董,你们都拯救如新了。这些观念都搅在一起。
我在80年代初就说,设计不是技术,是一种文化,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设计不创造根本不叫设计,是创造一种更加合理的生存方式和使用方式,这是设计的定义。当时大家说你说的太抽象了,而我们这个民族就不喜欢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
小孩儿生下来他爸爸也抱着,妈妈也抱着,姐姐有抱着,邻居大叔也抱着,最后小孩儿眼里沉淀一个共性的东西,男人、女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举一反三。家里有一个自行车,邻居有一个汽车,还有卡车、火车,汽车,他明白了车。最后看到飞机、轮船,他知道交通工具的概念。这是思维科学。
我们就不喜欢,就喜欢要硬的。要看得见摸得着的,最后追名逐利,不知道最后方向是什么。
冰山之所以好是因为底下那块,如果没有底下那一大块,上面根本没有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文化。
我们说文化都是看海平面上面那一块,器物层,我们看到市场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其实仔细看,大同小异。好像很丰富,但是都是一样,只是涂脂抹粉的关系,而难就是难在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目标是什么,观念是什么,你追求什么,而这个主张或者观念或者价值观,你怎么实现,要靠一个组织层,就是机构、组织、机制,你才能够实现。就像毛主席说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没有这一层你的目的不可能实现,这就是设计要解决的事情。
所谓事情不光是工具,而是背后人的目标是什么。你将来想当学者还是当一个司机,还是当一个航天员。你当航天员,没有一定的保证措施或者路径,你能做到吗?那是说梦话的。所以我们说设计表面是一个产品。所以我特别反对叫做产品设计,叫产品设计就完了。产品主要解决制造当中的矛盾。
叫商品设计最后就腐败了,就好卖钱了,就骗钱了,怎么好卖怎么说。
我们还是用品,最后生产出来不是目的,我要去卖,卖完了以后,让老百姓再买,必须用的合适,最后我们强调回收,要再利用。所以设计一个杯子,一个瓶子,老百姓约定俗成叫的很俗,但是有四个社会概念,大概念,产品、商品、用品。包含了整个产业链、制造、流通、使用、回收。设计怎么可能就是一个造型,怎么可能就是好卖,怎么可能就是好做。往往我们强调你不懂工艺就不能设计,是不好,但是光懂得工艺就能设计吗?还要知道怎么流通,还要掌握怎么使用合理。还要回收,这是设计要研究的。所以你说设计这个学科是什么?
而设计一旦被一个物的设计的限制了。下面举一个例子,名词思考和动词思考的差别。
墙,每个建筑都有墙。对一个搞工程的,搞技术的,石头墙,木板墙,砖墙,帖大理石的,画画的墙。这是工程、技术、工艺材料的人,我们首先想的是墙可以做任何事情,任何东西可以拿来做墙,就看墙要做什么,是保护还是隔绝,还是纪念,还是象征,还是挑战,还是生活气息。我必须把这个目标弄清楚,我再来选择墙的材料、技术、工艺、原理,我甚至不用墙可以制造一个墙。这是设计师的思维,绝对不是技术思维,绝对不是工程思维。而我们现在基本上国内不讲这个,上来就讲具体的用什么材料,用什么造型,用什么软件画效果图。整个误区是中国创新不了。
这是墙,以前是表示抵御匈奴,现在是友谊的桥梁。时代变了,现在再盖万里长城也可以盖起来,但是没有任何意义,时代变了。
这是有名的大师设计Le corbusier的廊香教堂。元素在他手里可以捏成这样,做成那样,这种跳跃是一种理解抽象思维的前提下,如果没有抽象思维,你根本不可能这么做,你永远只是做墙,永远是做哥特式高耸的空间,永远不可能创新。
中国的园林,墙是墙吗?墙不是隔绝,墙是引到你到下一个空间,下一个园林的指示牌。并不是我们概念当中墙的意义。苏州园林墙是告诉你,墙外有墙,别有洞天。在游乐场,墙是引导小孩儿沟通交流的群体。
我们设计师头脑,创造性不是头脑风暴,是理解了本质以后就能够天马行空了。它是飞跃,是解脱,是抛开所有,是一种压抑,可以开怀,可以释放,可以做一切,就看你怎么想了。
这是我们脑子里面物、工具、技术,在我们脑子里面展开,我们靠头脑风暴吗?不是,靠我的理解,靠我的破译。所以在我们头脑里面,这个破墙对我们来说也可能很美很美,不要修一个大理石的墙,恰恰要这个墙,这个墙还可以闻到阳光的味道,那是什么境界?靠技术能解决吗?你靠美化,涂脂抹粉能解决吗?不是,是设计师的特定场合,了解了消费者需求研究以后,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去创造。
墙为我们遮风避雨,给我们提供了物质的保证。给我们划分空间的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歇息、往前继续走的一个保证,不可否认,墙是跟文静违背了,隔断了我们和大自然。正因为有了墙,才有了门和窗的设计。正因为有了车,我们要修路,正因为有了路,所以我要造车。所以动物里面有轮子吗?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只有人有。因为动物不可能先修路,而人要修路,所以要用轮子。这就是对立统一,这就是矛盾论,这就是我们设计的哲学。设计不是一个技巧,不是一个技能,而是一种思维,一种认识。我们说工业设计是本质,回过头来不是我们看到的物,要提高,我们要重新组织结构,你们学什么知识没有关系,我把知识重组。
是组织新的产业链,不是现在进入家具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产业,过去没有,这才能够真正的产业调整,所以产业结构调整不是完善机械制造业,完善家电业,而是创造全新的,没有过的产业,新产业诞生,整合资源,创造创新产业机制,引导健康合理可持续合理。这是华为大概在90年代我们设计,设计完了给老板很满意,一块儿聊天,他是内务部的背景,所以他说我的打工仔,我的工人都是大学生,全国学通讯技术的95%以上的博士生、硕士生都在这儿,我引进英国、德国、美国、法国的通讯设备,我现在不知道下民怎么办了。他有钱,有势,有设备了,怎么办?我给他讲一个道理,你怎么不知道怎么办呢?你好好把这三个座标研究透了,需要通讯的人可以列一大堆,需要通讯的目的又可以列一大堆,是对话的,开会的,是聊天的,是隐秘性的,目的不同。第三个坐标轴,环境场合的变化。在矿山里面还是在高空里,还是在水下,还是在教室里面,还是在什么地方。把三个坐标轴建立起来,任何在一个轴上选一点,跟其他相应的点连接起来,这就是一个设计定位,这个定位可能很荒唐,你列几十种、几百种,跟你引进的技术,资金能力,可以把这些题目排队,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哪些有,哪些没有,我可以再去补充或者是研发,这样科研规划就有了,还说不知道怎么办了。
其实咱们企业谁都应该掌握,每一个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规划,自己的技术该引进什么,该开放什么,你就有目标了。就是使用者需求跟外部因素限制。
而市场上狂欢的商品刺激着过渡的消费河北商业集团,定制的幸福模式,而孕育着奢华追求。沉溺于工业文明表现现象,辐射人家的道德原理。
前年范冰冰跟CGCCI搞了一个见面会,一个礼拜,花了800万,摆了不到12个小时全拆掉了。这已经成为惯例,不光是中国,从国外学会了,全世界时装发布会全这样,这合理吗?明显不合理,只用了20分钟,花了800万,动了那么多的人工和物力,一拆掉,中国现在多少展览都是如此。现在看车展是看车吗?全都异化了。而大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这都有问题,这恰恰是我们设计师的责任,我们要去创新。所以现在中国整个审美是被腐败了,以多为媒,以大为美,以奢为美,感官刺激代替了所有的东西。
古罗马的某位哲学家说过,人们并不被事物所扰乱,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看法所扰乱。同以事物,关于观察者的立场不同,过程、结果、观念、方法、技术、共、影响等不同,其结论完全不同。
你成才的路跟他成才的路不一样,我反对套用,必须自己创造,他人的经验只能参考,找出核心,你的情况不一样,这是抄不来的。
手机对老百姓说是一个手机,是一个时尚的,是一个技术产品,但是站在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它只是当时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也就是说这个手机过了5000年,我们后代挖出来,可以破译整个时代。我们的东西就要反映这个东西,我不可能要求这么高,但是要奔着这个方式去解释,去理解,你的设计才能完整,有代表性,才能够被传下去,所以搓板、洗衣机,笤帚、吸尘器,保洁服务,这都不一样,但都是为了保洁。
这一点设计师必须要明白,技术可以不明白,造型可以不明白,搞设计必须明白。这就是我们说存在,这个存在就是确定了这个意识。人类以后还需要干警衣服,清洁,我们不断适应和创新,所以我们不可能继承传统,我们必须创造传统。
恩格斯说的好,批判的继承,不能用现在说继承传统,好像很革命,其实在骗人。我们祖先讲这句话绝对不是保守,而是讲到了真谛,万变不离其宗,抓到时物的本质,才能够以不变应为变。这个变不是形式,而是本质造就的。而这是核心。
所以工业设计是人类总体文化对工业文明总体修正,工业文明带来很多东西,但是有副作用,每个东西都差不多,因为批量,必须按照规模,我们设计恰恰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说工业设计是掘墓人。工业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历史阶段,这是人的设计、思考方式,由于工业文明的局限性刺激了新的思维方式,而知识经济到来给了工业设计新的创新灵魂,所以设计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
大家看看现在社会,右下角现在所谓信息社会,个人的电脑,过年过节包括圣诞节,中国春节回到家里面个人抱着自己的东西在看,也不交流了,也不沟通了。我们看到中间下面这个,我们解放前三毛流浪记看到的,有钱人让自己儿子踩那个,让擦鞋的给儿子擦皮鞋。
左边大杂院,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的情节没有了。
左边那个,中心是火塘,一个大家庭在火塘前面相夫教子,没有了。我们看到现在住在中间上面的,属于现代化的住宅,到处高楼大厦,跟鸽子笼一样,我们少数民族风雨桥这么跟大自然杰出的东西将逐渐消失掉,所以我们城镇化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城镇化评价目标,评价体系。我们既要思考,也要研究问题,社会当中观察发现问题,看到问题的本质,以便提出系统解决的概念、方法、组织管理、基础管理。不能仅仅在于发明新技术、新工具,而更加应该有了新工具、新技术,带来我们的视野和能力纬度提高了,所以可以调整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开发我们的理想,提出全新的概念和理论,我既然站在巨人肩膀上,我应该看的远,而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我们看不到这些东西,急功近利。
并没有利用巨人,就是视野的问题。所以工业设计需要一种社会化的循环性的产业机构,光靠个人不行,设计必须靠团队,有一个社会的组织。就是我们经常在80年代初的时候搞工业设计,大家都有一个埋怨,说我干工业设计,那有人吃工业设计,有人管设计,有人玩设计,心里不平衡,现在回想不对,正因为有人管,有人吃,有人玩,才有你设计的价值,这是相互依存的。是一个植物群落,光是一种树木的树林病虫害非常多,有乔木、灌木、植被,这个树林才能够生存。工业设计是诞生大生产的,在社会化大分工,大生产机制下对资金、资源、市场、技术、环境、价值,社会结构,文化和人类理想之间的协调和修正。
设计必须要创造这么一种平台,就是我们现在企业都在各自干自己的事情。中小企业占大部分,他没有能力建自己的设计机制,他一开始就是引进的,他只是生产、加工,设计创新没有这个精力和意识,我们现在要转型怎么转?大企业像海尔、联想自己可以转,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创造一个社会的分工,就是政府责任,这是我们说家长的责任。
让你把资源、人才、信息汇集实验平台,替你服务。这个服务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提高生产,解决产业发展方向以后,给国家交更多税,国家钱自然有了回报,而不是要钱去买。在我们地区政府,北京海淀,我们必须具备这么一个中心,有一个战略智库,把这个管理机构推行,主要搭建四个平台,一个是设计战略平台,一个是产业平台,一个是设计情报平台,一个是产业设计协会,各个方面资源人才汇集,服务于当地甚至服务于大北京范围的企业群,利用我们海淀区中关村的高校优势。但是我应该感觉很遗憾,这样的事已经三年了跟海淀区谈这个事,就是没有结果。他们理解逻辑是,你能给我们挣多少钱?马上就是回报,这怎么可能马上回报?马上回报当然不要搞设计,那就引进,就扩大销售队伍。所以这种观念有了,所以建立一种国家性、区域性的集成式的设计产业研究结构迫在眉睫,不然转型很难转。慢慢转咱们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怎么解决,我们是加工型的,优势没有了,资源匮乏,污染现在治理。这个问题解决怎么办?中国目前正是需要这个设计,需要把工业设计作为一个新产业结构创新,建设可持续发展核心社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链的火车。我们现在北大要搞工业设计研究院,正逢好时机,怎么扣准这个需求,怎么搭建这个平台和结构,绝对不是简单弄一些其他院校搞的事情,那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研究型的设计,不能光研究技术,必须研究使用,研究产业,所以设计是科学艺术之外的另一种智慧和能力,我们说的很客气,是第三种,其实是第一种。没有科学之前就有设计了。之所以有了科学艺术,把设计给淡化了,给飘浮化了,空洞化了,因为设计讲的是人类合理的生存方式,而不是艺术为少数人讲的,科学是无止境的追求速度。
现在分类是有问题的,理科、对不对?好不好,是发现解释真理的需求。工科是解构、建购的技术。文科是是非与道德的判断。艺术是品鉴自然、人生、社会的途径。一个桌子四条腿,桌面是设计,要做事,这是我们设计这个专业或者这个学科的责任和荣誉,我们要在四个支撑下解决问题,要整合这个上面的四个因素,去创造人类合理健康的思维方式。
最后拿这句话结尾,&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我不识庐山真面目,我在庐山里面,只有离开庐山,看了喜马拉雅山,再看庐山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超越看到的,摸得到的东西,学会从物到事的思维方式,学会抓本质才能超越。所以我们现在都把作业看的很重,把分数看的很重。都没有明白老师布置作业是借助作业的平台或者是借助作业这个机会训练你的能力。作业不是目的,能力是重要的。所以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专业,不是学知识,是学扩展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的能力。咱们学校到处要回炉的,再有半年或者一年不工作,就到大学回炉,我认为这是大学教育的失败,大学学好了根本不可能回炉,每天都可以从社会大学学到东西。大学最基础是学方法,借助一个专业,借助一个知识作为平台,来学会扩展知识的能力,这样你根本不需要再回炉,而这是我们真正的教育之道。
徐林恩:柳教授讲主题的是工业设计,但是远远超过工业设计的本身,他广度、深度远远超过了工业设计的本身。可以说设计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种设计的思想,下面北大同学对柳教授的讲座做一个小结。
北大同学:大家好我是09级本科生,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讲台上为大家做柳教授今天精彩演讲的总结,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一下今天的讲座,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点,一种方法,今天教授给我们讲了从造物到谋事的思维方式。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都追求的是造物,追求赚钱的捷径,忽略了质量,设计沦为哗众取宠的手段,不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方式。柳教授所讲的思维方式转变,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国家工业发展都是有启发意义的。
第二,两个意识,首先是反对意识,我国工业化没有完成,大部分集中在加工制造上,我们缺的不是单个技术,也不是精英和尖子,有了尖子没有团队,导致我国工业难以有竞争力。第二就是创新意识。要创新就要重新定义市场,真正赢家是能够创造市场,引领潮流的。
第三,三个特性。首先设计师是要有引导和启发性的,不应该有滞后性。第二,设计应该从目的出发,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所以设计是应该带有目标性的。第三,设计与艺术不同,设计不能追求个性,他是为他人存在的,所以应该带有他性。最后我以一段话作为结尾,真的设计有时候可以融入生活中,是为人们服务的,而不是用来哗众取宠的。设计不是美丽,不是奢侈,引领生活潮流,改善生活质量,才是设计真正的意义。
最后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感谢柳教授今天为大家带来的精彩演讲。
提问:柳教授您好,感谢您今天这么激情澎湃的演讲。不管从潜在需求还是事物内涵还是外延来看,研究创新本身是一个必要过程,但是实际上市场是不是有一点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从这个需求上设计一个新产品,我们肯定需要好好做研发,做技术,然后做调研,最后再形成一个产品。这为跑得很快,追求外型的企业追赶。哪怕熬过这十几个年头,更多情况是被模仿,被一些廉价产品挤下去。我们到底应该用哪种方式去平衡和取舍。刚才提到政府需要引导,但是现在情况是政府不能引导,我们又应该怎么走?只有靠个人觉悟才能进行更本质的设计,还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保护这种行为。
柳冠中:你的问题问了这么长,也不能概括出到底问什么。实际上就是问中国创新怎么做?不管专利也好,政府投入也好,或者是其他模仿也好,这恰恰是我说的,中国现在工业化的基础没有达到。所以很多都是个别问题,整个体系没有弄好。
另外,你如果真是研究型创新,有了自己知识产权东西,开发了三年、五年,你摔了跟头,你最后做成了,别人能仿制吗?只仿制表现,我们还有一个胸怀,并不是反对专利,我的老师说了一段非常有哲理的话。我的讲课永远是公开的,谁抄都可以。我研究这个东西是有根的,我摔了十个跟头出来了,你抄了,你倒是跟我一样了,但是我有根,我还可以上第二层,第三层,你第二层上不去了。中国引进效率很高,但是我们后续没有。所以还需要第二次引进,第三次引进,你可以抄,但是你真有实力怕抄吗?所以当时我的老师就是说,你做的东西你不要怕别人抄,如果你真是强者,他抄不了你的。所以我们还是辩证的看知识产权,专利是保护,说老实话是保护什么?是商业利益,而遵从全民族,全世界来看,恰恰应该是推广。所以真正我们中国具备这个能力,你怕什么抄?根本不怕抄。一个大企业,除了开发这个东西,小企业只能是模仿这个东西,品质也不如你。你怎么怕抄呢?怕抄本身说明你还不行,这是一个辩证的,所以你真正去研究,去创新的话,你不会怕抄。只是你半抄半开发,那你怕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要想明白这个,所以你永远现在困境当中,我花这么多时间抄了,我就不开发,你还噎着怎么办。
不要怕抄,抄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要脱离现在困境,必须有第一口吃螃蟹的人,抄本身也在学习,问题是抄了以后创新不创新,是不是消化。硅谷的抄只是看到现象,他们并不是简单的抄,开始可能是模仿,但是最后自己研发了,出新东西了。苹果也是抄吗?但是他重新整合了,他整个的东西不是抄的,某一个技术是人家的,他出现全新形态了,全新产品出来了,这将是设计的魅力。
提问:哪怕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先去抄别人的东西,但是我们抄了之后把冰箱下面的东西自己画出来。
柳冠中: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们冰箱是引进的,现在我们有哪些创新?问题是如果我们真是坚持抄,我们去研究,我们去开发也行,问题我们大部分就停在那儿,刚才说解放牌30年,没有任何动作,产量提高了,质量提高了,还是四吨半。问题是不是真正思考了,抄并不可怕,问题是第一步得让我吃粮食。我吃进去能够慢慢消化,小孩儿只能吃奶,慢慢开始吃别的东西,然后最后吃我们说现在五谷杂粮了。抄并不可怕,问题系抄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抄的目的是为了挣钱,眼前的东西。这些就要转过来,而这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光一两个人没有用,必须整个社会的体系要改变,大家都来参与到这里面,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必须要走。我们要想办法,中国人很聪明,就是系统的解决。你有你的政策,我有我的对策,聪明才智都放在这上面,不能捏起拳头里做系统的事,整体的事。就是现在企业里面的创新或者设计的标准没有,只是加工的管理,加工的体系。这个很清晰,马上绩效,马上算你的工资,都是量化的东西。咱们现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依据是什么?就是按照工作对象来统计,都是家居厂,你是做家具的,都是做小家电的,最后统计都是你的生产规模,你的产值,你的厂房多大,人员多少。这个统计出来意义在哪儿?最后只能引导越做越大,人越做越多,设备越来越多,厂房越来越大,但是创新不创新,没有任何数据表明创新。
这就是根本性的东西,就是我的引导,政府拿什么引导,我要去引导你的质的变化,这个统计数据没有,我们跟工信部做了第三年了,我们拿出这个东西来送上去了,没有任何反应,我们觉得很伤心,我们国家建议不光是统计数据,要统计创新的能力,另外建立一套指标体系。这是我们的基础建设,也就是我很上进,我们中国把设计工业当做一个技巧,当做一个知识,当做专业开了30多年。但是没有把它当做一个学科来认识。所以我们设计只是一个技巧,而任何一个学科有什么?有他的基础,有他的战略,有他的管理,而设计没有,设计只是一个专业。而现在教育部已经把设计当作一级学科,叫做设计学,设计是一门科学,不是一个技巧,一个知识,不是一个专业。现在缺的是什么?就是配套。
提问:一定要有一个系统化的配套过程。
柳冠中:有时候中国和印度几乎是同时政府层面提倡设计,而我们一上来就是大家关心怎么给设计公司免税,减税,怎么增加设计人员的工资,大家都马上想到具体利益了。这30年来,大家都在谈论这个,因为世界调查,你需要政府增加,给我设计公司免税减税,不是不对,印度怎么搞?印度上来不做这些东西,成立一个研究院,印度国家研究院,去研究整个配套的系统。咱们上来就是急功近利,解决眼前的问题,细节的问题。人家上来当做科学研究,再去做配套的设施、政策、机制。而大家所有注意力都关注在收入,我能不能评上职称。整个公信力都跟着在研究这个,然后组织大赛。全国大赛已经滥掉了,深入的东西没有人做,都是急功近利。这个问题要解决不是一年、两年,一是一年两年,是小生产意识太强了。都是小农的东西,没有一个规划,没有一个长远打算,印度上来做这个,不做这些具体东西,国家成立一个设计研究院,专门研究这个,然后政府拿出政策,这个政策不光是增加工资的事,而是依靠配套社会产业链的结构,咱们是治标。这些问题都是系统问题,你刚才问题也是一个系统问题,系统问题不解决,你说的问题解决不了,你不能光埋怨社会说别人抄,你自己做的怎么样?你做成人家抄不了,行吗?你看咱们经常发牢骚,提问题,咱们现在要转过来,你是集体的一分子,你再提问题,你就不光是发牢骚骂娘的,跟你有关,你也有责任。那就要提建设性意见。在我们中国经常是发牢骚,老百姓都会发牢骚,你当了官腐败不腐败?我相信咱们在座当官我相信90%也是腐败。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放在这个机制里面,放在这个系统里面,我们再来提问题,就有方向性,不光是发牢骚,没有用。
我们都当学生出来了,经常给班长、班主任提问题,往往站在一个对立面角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随机数能找到规律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