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有“刻板,沉闷”的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
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
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
简介:本文档为《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可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主题内容包含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持久的符等。
侵权或盗版
*若权利人发现爱问平台上用户上传内容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时,请按照平台要求书面通知爱问!
赌博犯罪类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1.点击网站首页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帐号充值
2.可选50.100或500的充值金额,充值后按篇按本计费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文章或杂志的电子版
4.购买后文章可打印,杂志可在个人中心的订阅/零买找到
5.登陆后可阅读免费专区的精彩内容
对青少年的刻板印象调查及思考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人们对青少年的刻板印象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人们对青少年的刻板印象都是像媒体所描述的那样消极吗?笔者对青少年的刻板印象分为42项,并把它划分为八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法对156名研究生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发现,人们对青少年的印象有所转变,大都是积极向上的。尤其是在研究生群体,媒体的一些对青少年不良形象的夸大渲染也会理智对待,不会盲目的信从。(剩余2011字)
(欢迎:,,)
畅销排行榜
登录龙源期刊网
邮箱/用户名
还没有龙源账户?
对青少年的刻板印象调查及思考
文章价格:1.00元
开通文章会员,49元300篇文章超值畅读。1篇文章低至0.16元。
对青少年的刻板印象调查及思考
文章价格:1.00元
开通文章会员,49元300篇文章超值畅读。1篇文章低至0.16元。
对青少年的刻板印象调查及思考
您目前是文章会员,阅读数共:0篇
剩余阅读数:0篇
阅读有效期: 0:00:00
确定是否阅读此文章?
9:00-18:00刻板印象-百度贴吧
刻板印象专题刻板印象相关贴子原地址:http://www.guokr.com/article/51168/ 刻板印象看似一个不错的“大脑app”,可以让我们更容易与人打交道译/冷门的少年 什么是“文化刻板印象”?比如,“九零后”都很自恋,科学家都很“极客”(geeky),男人都喜欢体育,这些就是“文化刻板印象”。 无论日本动漫(指代acgn)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女权主义者对媒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通常也是持有批判的态度。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批判主要是女性主义的传统批判和男权话语主导下的女性形象一楼祭天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上海SMG新闻频道的《案件聚焦》节目。
    其实我平时非常愿意接触这一类的栏目,从中也可以获得许多社会人文的很久没发过贴了显得我很高端 【注:这是发在女权主义者吧的帖子,在这里留个备份,免得看吵架心烦意乱误删了帖】   个人以为,男人?经济?风景?东西部差异?欢迎吐槽! 狼图腾拍摄地镇楼 肝论文的时候恰好肝到了这两个理论,加上很多人来洗白或者平时辩解某些事情的时候总喜欢提这两个东很多来自英文国家的人,缺乏和法国人接触了解的机会。 但是英文国家的人, 通常对研究法国人, 有着我们知道佛法并非与佛教宗教学完全相同,佛法不带有伦理判断,也并非人生哲学,更不用说一定要带有有很多人觉得巨蟹的特质是恋家 恋母 保守 复古有母性 软弱 迷糊 娘炮 但我想说这是偏见是刻板印象 其实指的是我们对某人进行知觉时,可能会依据一些明显的特性,先对某人进行归类,再根据这群人已有的固定形象作为判断某人的依据。
大家普遍认为英国人持关于刻板印象和装弱势能给你带来的好处的一点见解,对刚踏入社会和心机不深的有好处,大家可以学习星座配对 谈择偶 通常人们择偶都会定一些标准,但标准并没有眼花缭乱的那么多,是否自己定的标准就一定适合自己,就一定会让自己喜欢。答案一定是否定关于男性和女性所拥有的特质的刻板印象,这使男性和女性两性别互相区别。 中文名 性别刻板印象 外文 作者:Carlos Welch 刻板印象是我们在社会中容易轻视一些东西,而且还说的出理由。但是使用不恰当的话,Perspective taking can increase stereotyping: The role of apparent stereotype confirmation山东:帅哥,高大,海尔,蓝天碧海,豪迈。。。。。。 浙江:矮小,丑陋,山越猴子,假货,地摊,洗头房,无德。。。。。。 不玩游戏的人对于游戏玩家的生活方式总有很多误解,认为游戏玩家浪费了大把时间蜷缩在被窝中或者孤不玩游戏的人对于游戏玩家的生活方式总有很多误解,认为游戏玩家浪费了大把时间蜷缩在被窝中或者孤所谓刻板印象就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很多人在小时候 接触一些黑明的东西 比如黑明的小说 黑明的电视剧 他们就会形成一仔细一看,新.....疆人不会随便街头砍人,北京人也有不会随便打官腔的,有些河南人手也挺干净的,有些东北人也很细心,上海人也有从来不认为自己高大蚌埠:帝都,老工业城市.京沪枢纽. 合肥:暴发户县城 阜阳:河南弃子,哎滋村,要饭的,民工输出地,各种丑闻. 亳州:河南弃子,皖S专修平房补漏,中药材 芜湖:奇据美国中文网援引NBC新闻报道:当罗莎·陈第一次被大学同学问到她家里是不是很有钱时,她没太理解这个想法是怎么冒出来的。“我身边的所有人都跟我们看见几个贴的描述都涉及到了 对男女性角色和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刻板印象 因此而对女性化特征强烈的G群不玩游戏的人对于游戏玩家的生活方式总有很多误解,认为游戏玩家浪费了大把时间蜷缩在被窝中或者孤 你也许会说,就是个游戏,何必当真呢? ——但是这恰恰就反映了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大部分人在小时候,就会被外界灌输以不同性别的概念。大人总是认 目前机器学习还不具有类似人类的智能在日本的很多动画里出现的死宅形象都非常脸谱化,其中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喜欢穿格子衬衫。这种刻板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刻板印象反映了大脑对巨量山东:帅哥,高大,海尔,名牌,.物产富饶,.蓝天碧海,文化圣地,东夷国.豪迈。忠厚。。。。。 浙江:矮小丑陋,猴子,人种差..假货,地摊,洗头房,污大家可以去看以前的博文:华裔女子在美国“被同性恋”的乌龙事印象十:中国人讲关系不信法律。美国人最难理解为何关系对于中国人那么重要,其实这是华这是我几年前在某论坛参赛时所写的JOJO同人 虽然之前就一直想转来这 但因为担心会有敏感词而迟迟没动手 不过这回总算是找到解决办法了~ 这篇小说是以由于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从地区差异过渡到地域歧视,则存在一个“刻板印象”的构建过程。所谓“社会刻板印刚刚在网络看见的一片文章,挺搞笑。。。85别手滑! 1.我们反男性。   经期里食物中毒——这就是我对此观点的感受。总有人认为,女权主义者都希望看到 比如,女人抗议男人对女人【太感性,不讲逻辑,不理性】的刻板印象,那女人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是讲逻春天,是女生们用来扮靓的最好季节。尤其是年轻的女孩子,本身就活力无限,在融入明媚的春色中,真是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可是,也有这样一群不善于打引导关注商务学习 出国留学,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的投资。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资金刻板印象有其存在基础, 因为是经由长期观察而形成的样态, 人们容易辨识. 但任何人事物虽有其主要面貌, 但也必有其大量例外, 甚至例外可能才是主要面貌3月10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 就像好莱坞式东方文化一样,充满廉价塑料感的模仿 @伦理丧失血亲控因为红吧里关于尤二姐的辩论,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经常以一种特性来囊括所有的女性,比如【女的心胸就是狭隘】,【女的就是比男的容易嫉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刻板印象相关最新回复贴子热门贴子贴吧热议榜184.56万279.00万378.14万475.04万573.42万673.35万772.82万872.82万972.81万1072.81万专题推荐最新专题贴吧推荐刻板印象专题频道,为您提供优质的刻板印象帖子,在这里您可以找到关于刻板印象非常实用的相关信息及问题,您还可以在刻板印象专题频道进行讨论及网友间的互动。刻板印象!你太不了解我们了!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刻板印象!你太不了解我们了!
别被刻板印象欺骗了
本文作者:Keledoll
刻板印象看似一个不错的“大脑app”,可以让我们更容易与人打交道(详见
)。而且多年来被用户使用,具有庞大的粉丝群。不过刻板印象可是有不少 bug 的,认真看来,毛病还真不少。
黑熊和白熊的漫画影射了一些人对黑人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原罪
第一个问题就是刻板印象很容易“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早年研究刻板印象的心理学家就有一派认为刻板印象根本就是对于一个群体的人的有偏差的“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也就是明明人家不是的,却因为属于某个群体而把人家硬生生地打上这些烙印。就是因为“广州人=什么都敢吃的人”,我每个月都要回答数次“我不吃也不敢吃老鼠”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读心理学=懂心理咨询”这种错误的概括,每一个心理学的老师和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澄清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领域很广的科学这样的问题。估计如果搞个刻板印象控诉大会,每个人的冤情都可以写成长长的卷牍,这种简单的概括归类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依据,只是一直以来人们都会被以讹传讹的说法、媒体报道以及自己与个别这一群体的人的亲身接触而强化了这种错误,逐渐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甚至认为是这个群体的人具有的特定性格。
第二个问题就更严重了,刻板印象有时候会引起种族仇恨, 甚至导致战争甚至大屠杀。斯特老太(刻板印象)内心住着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当它所描述的一个群体的特征是负性时,它心里的魔鬼就跑出来了。而这个魔鬼有两个臭名远播的近亲,一个叫偏见,一个叫歧视。偏见就是指对他人的一种负性的态度。而歧视就更过分了,不仅心里想想,还上升到行为层面上。说到这里,我们又要扯回最爱说民主人权的美国佬啦。美国由于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因此自立国以来,歧视与偏见所引发的冲突就一直不断。这个自诩是“人人生而平等”之邦却有着一段长期歧视黑人的历史,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种族隔离政策还尚未解除。学界却掀起了一波研究美国的种族偏见的热潮。而社会心理学大牛Allport则是先行者,他在1954年出版的《偏见的本质》(The Nature of Prejudice)到如今依然是研究刻板印象与偏见的必读书。利用前面提到的形容词描述、问卷还有媒体资料分析等方法,靠刻板印象混饭吃的这帮人已经逐渐发现刻板印象在对不同群体的群体知觉上都存在的。在美国,有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好像我们对别人的刻板印象减轻了,歧视变少了,空气也变清新了。真的是这样吗?
寻找“无意识”的斯特老太(stereotype)
到了二十世纪后期,心理学家认为对某些群体的偏见并没有从美国社会中消除,只是表现得不那么露骨而已。拿奥斯卡电影《撞车》的故事来做例子,苏珊桑德拉(白人)扮演的的参议会候选人妻子在和丈夫(白人)参加圣诞酒会的路上看到了一对黑人青年,她虽然没有明显地避开他们,却突然抓紧她的丈夫的手,瞳孔放大,感到惊恐。尽管她克制自己的表现,内心对这一群体的负性念头却是在她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研究者认为这种无法控制的、迅速的不自觉的对一个群体的看法叫做内隐刻板印象(implicit stereotype)。
讲到这里,终于又到了心理学最神秘莫测的部分了:这种内隐刻板印象实际上就是你所不知道的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为了探索这种现象,早在1989年,就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如何测量这种内隐的或者是说无意识的刻板印象。他们最先想到的方法是语义启动任务(Dovidio, Evans, & Tyler, 1986),还有在人格测试中常用的投射测试(Winter, John, Stewart et al., 1998)也有人采用,不过最火力强大的武器莫过于内隐联想测试(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Greenwald, McGhee & Schwartz, 1998)。
由华盛顿大学的Greenwald教授等人(1998)提出的这种新型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神经网络的学说基础上的,Greenwald和Banaji认为刻板印象是一个自动化加工的过程,因此当加工的特征与相应的群体特征是一致时,个体的反应会更快。他们发明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测试,来测量人们对某个群体的态度。
曾经盛极一时的美剧《Lie to me》第一季第5集就用到了这种玄乎的技术。这一集是说在一个消防局中有一个黑人小伙子可能被同事谋杀了,在第25分钟左右,他们认为在消防局中有人对黑人有种族歧视,但是你问他们当然都说对黑人没偏见啦。接着Lightman就让他们做了个测试,尝试找出其中的种族主义者。看样子有点忽悠,这个测试是你尽可能快地将一些词语和图片进行相应的归类,一共有2种类型的词语:积极词(如喜悦、美好)、消极词(如恶魔、痛苦)和2种类型图片(黑人的脸与白人的脸)。
首先,你会先练习一下,知道看到不同的图片或词语时应该怎样反应(如Block1、2);
然后,这个按键游戏就会升级,4种类型的东西会交替出现,你要尽快做出正确的反应(如Block3、4);
接下来,就会让积极和消极词位置互换,再给你一个block的机会练习一下这种新位置;
最后两个blocks,就是重复block3、4的步骤,不过这时候好和坏的位置换了一下。
研究者认为一个人如果对黑人有偏见/不好的刻板印象,那么当“黑人”和“坏的”是要按同一个键的时候,他们的脑子就会自动化加工这个信息,反应就更快;但是在按“黑人”和“好的”这两个键一起的时候,因为不符合自己心里的想法,所以可能反应更慢。由于测试本身要求人们要尽快地做出反应(有人可能会这个按键按得慢会不会是说我智商低呢),所以他们一般都没时间深思熟虑自己的答案,而是无意识就做出反应。所以这个测试被认为是用来探测你对某个群体“无意识”的看法的杀手锏,无论是对同性恋、种族、性别、肥瘦还是其他方面的刻板印象,都可以被暴露无遗。
还是没搞清楚?那就最好了,花上15分钟时间到哈佛大学的网站(见文末延伸资料)上做一次,你不但可以了解过程,而且最后电脑会根据你的结果在测试群体中的分布,告诉你的刻板印象更偏向于积极还是消极。一般来说,IAT的测试会跟传统的问卷结合起来,IAT进行的研究发现如果让参加研究者填问卷问你觉得黑人怎么样,出来的结果大多是比较正面的,都尽说些场面话。但是内隐测试的结果却跟他们的自我陈述有所不同,甚至在某些研究中,是完全相反的(典型的口是心非?)。也就是说,有可能有些人口里说着自己是多么的友爱,多么的崇尚人权平等,心里却还是保留着对这个群体不好的刻板印象。
拿什么来改变你?
既然有些刻板印象那么糟糕,而且又是那种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念头,那我们能否改变它呢?
还是有办法的,下面就给大家三条心理学研究者总结出来的小贴士:
贴士1:直接找个来交往!
如果你对某个群体有刻板印象,那么就试试跟那个群体的成员交往看看吧。直接接触在过去半个世纪已经被大量心理学研究证实过是有效改变刻板印象的靠谱法儿。说到这儿我们又要提到大牛Allport,他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想到“接触应该可以改变偏见和刻板印象”,不过认为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交往双方地位平等,高度自主性,群体间合作与共同的目标。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很多实证研究证明他的观点。还好他有个统计学得很不错的直系弟子Pettigrew,他用了一种叫元分析(meta-analysis)的统计方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之前所有关于“接触”和偏见的文章整理一下,分析一下究竟接触对偏见的效应有多强。结果是发现甚至在不满足这四个条件的情况下,跟外群体的人交往都会大大改善他们对外群体的看法。比如你多要多认识几个广州人,就可能慢慢发现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是乱吃东西的,好像我这种听到老鼠两个字都要跳上凳子上的广州人,又怎么会吃呢。
贴士2:第三类接触
要是你没有机会认识广州人,也没关系。你只要找个跟广州人接触很多的人交往看看就知道啦。Wright等人的研究发现,通过朋友间接了解到外群体的信息也能够大大改变对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一个认识不少同性恋者的朋友要是跟你常常说说他的那些朋友的故事,或许你对这一群体也会有了不同的观感。当然这种改变可能有好有坏,如果朋友说的净是这个同性恋朋友的坏话,估计你可能对对方的刻板印象会更根深蒂固。
贴士3:奥巴马效应
奥巴马手按圣经,宣誓成为第44届美国总统的这一刻,除了改写了历史,甚至还可能改变了不少人对黑人的偏见与刻板印象。有好事者(Plant, Devine & Cox et al, 2009)就在他当选后没多久做了个实验,让大学生先想想奥巴马,再来做之前提到过的那个黑人-白人的内隐联想测试,结果发现那些想一想奥巴马的光辉形象的学生,在测试中的内隐偏见得分明显低于那些没被提示关于奥巴马的学生。研究者戏称这叫做“奥巴马效应”。尽管一个研究并不足以说明奥巴马对美国人的刻板印象有多大的影响。但这种重大的历史性事件对改变刻板印象或许真的有不少帮助。比如《断背山》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还有李安导演那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的流行,也可能让不少原来对同性恋抱有偏见的人,更多地认识这个群体,减少偏见,降低了对他们不好的刻板印象。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的一些身份属性可能可以让你更快地了解他的特点,但是我们也要提防斯特老太心中的小魔鬼,不要生搬硬套哦。
请继续阅读
参考文献:
李春凯.杨立状.罗娇.刘燕吉.唐菁华.郭秀艳.(2009).上海人刻板印象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22(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40-144.
Allport, G. W. (1954). The nature of prejudice, In Brigham, J.C.(1971), Ethnic stereotyp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76(1), 15-38.
Amodio, D. M., Devine, P. G.(2006). Stereotyping and evaluation in implicit race bias: Evidence for independent constructs and unique effects on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1(4), 652-661.
Brigham, J.C.(1971). Ethnic stereotyp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76(1), 15-38.
Dovidio, J. F., Evans, N. & Tylers R. B. (1986). Racial stereotypes: the contents of their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2, 22-37
Gilbert, G. M. (1951). Stereotype persistence and chang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 245-254
Grant, P. R. & Holmes, J. G. (1981). The Integration of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 Schemas and Stereotype Images,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44(2), 107-115.
Greenwald, A.G., McGhee D.E., & Schwartz J.L.K. (1998). 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cognition: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
Karlins, M., Coffman, T. L., Walters, G.. (1969). On the fading of social stereotypes: Studies in three gener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3(1), 1-16.
Katz D. & Braly, K. W. (1933). Racial stereotypes of 100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Abnormal Social Psychology, 28,280–290.
Tajfel, H. (1969). Cognitive aspects of prejudic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5, 79-98.
Winter, D.G., John, O.P., Stewart, A.J., Klohnen, E.C., & Duncan, L.E. (1998). Traits and motives:Toward an integration of two traditions in personality research. Psychological Reviews, 105, 230-25.
Wright, S. C., Aron, A.,McLaughlin-Volpe, T.,& Ropp, S. A. (1997). The extended contact effec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3, 73–90.
Plant, E.A., Devine, P. G. Cox, W.T.L. Colum, C. Miller, S. L. Goplen, J. & Peruche, M.B.(2009).The Obama effect: Decreasing implicit prejudice and stereotyp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5(4), 961-964.
延伸资料:
原文已发布在
你可能感兴趣
嗯,刻板印象啊,一刀切,很不客观啊
不能随便给人贴标签
很真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偏见
有时候能看见能知道的东西是有限,所以问题不是很好解决嘛
很靠前啊!
学计算机每次都被叫修电脑又修不好的含泪飘过。。。
新疆人木有都是小偷啊
心理学硕士
下了功夫啊,好多参考文献。。。“说这些话的人有个共同特点,他们没有一个这样的朋友”这句话让人很费解啊,尤其还在导语里。
临床本科生,动漫控
表示有河南的同学他自己也在郑州火车站被骗过(他还是郑州本地人)好吧
这也是个案
刻板印象形成原因还不是因为事实大多如此?为什么没人说上海人骗子多?北京人小偷多?东北人爱吃老鼠昆虫?
理论物理学士,金融博士生
引用CoSmoS的回应:表示有河南的同学他自己也在郑州火车站被骗过(他还是郑州本地人)好吧
这也是个案有个中国的同学,在中国的火车站被骗了好吧,这也是一个个案
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师
唉,一直被当成修电脑的···学软件的孩纸伤不起啊
是overgeneration而不是over generalization吗?
引用qsbhhhhh的回应:刻板印象形成原因还不是因为事实大多如此?为什么没人说上海人骗子多?北京人小偷多?东北人爱吃老鼠昆虫?所以才说是“大脑app”,因为确实是有点用的嘛。但文章接下来分析了刻板印象的好多严重问题……也就是说,按照许多现代人的观点,这个“app”有严重弊端,还是要想办法克制的好。
我想斯特老太一下斯特老太。。真形象
引用qsbhhhhh的回应:刻板印象形成原因还不是因为事实大多如此?为什么没人说上海人骗子多?北京人小偷多?东北人爱吃老鼠昆虫?我认为不能说明事实如此,只能说明你接触到的个别人这样,还有媒体的宣传,人们以讹传讹等。比如很多人说河南人不好,但我接触过的河南人,真没觉得他们怎么不好了。难道是仅有的几个好的河南人都被我碰上了?再比如,曾经有个福建朋友在东北呆过一年,我发现她把小白菜等青菜拿起来就生着吃了,我很惊讶(我都习惯做熟了吃),问她“福建都喜欢生吃蔬菜吗?”结果她也很惊讶的问我“你们东北人不都是生吃的吗?”原来,她看了《乡村爱情》里面生吃大白菜的镜头,以为东北人都生吃蔬菜,事实上,我周围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生吃大白菜……还有,我刚到重庆时,同事问我“东北男人是不是都打老婆?”“东北女人是不是都地位很低,吃饭的时候不能上桌?”前一个问题,我只能说世界各地都有家暴;后一个问题,我还真没见过不能上桌吃饭的女人。我当然不能代表所有东北人,但是,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生活的圈子肯定也不是个另类吧?
大学的时候学传播学还专门有这么一段呢。学新闻、学传播的,总被人问是在报社工作吗,做记者的对吧;做PR的,朋友就常打趣说是不是总是吃吃喝喝出去玩呀什么的,真是冤枉呐......
引用尹词的回应:我认为不能说明事实如此,只能说明你接触到的个别人这样,还有媒体的宣传,人们以讹传讹等。比如很多人说河南人不好,但我接触过的河南人,真没觉得他们怎么不好了。难道是仅有的几个好的河南人都被我碰上了?再比如,曾经有个福建朋友在东北呆过一年,我发现她把小白菜等青菜拿起来就生着吃了,我很惊讶(我都习惯做熟了吃),问她“福建都喜欢生吃蔬菜吗?”结果她也很惊讶的问我“你们东北人不都是生吃的吗?”原来,她看了《乡村爱情》里面生吃大白菜的镜头,以为东北人都生吃蔬菜,事实上,我周围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生吃大白菜……还有,我刚到重庆时,同事问我“东北男人是不是都打老婆?”“东北女人是不是都地位很低,吃饭的时候不能上桌?”前一个问题,我只能说世界各地都有家暴;后一个问题,我还真没见过不能上桌吃饭的女人。我当然不能代表所有东北人,但是,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生活的圈子肯定也不是个另类吧?同意!我是河南人,自己先不说了,朋友呀亲戚的同学呀真都不是骗子,不是坏人的说。不得不说,太多时候我们总是容易刻板印象,或是被刻板印象。
中国-美国内隐联系测验你的结果是:你对中国和美国存在一点或没有自动化偏好。谢谢你的参与。许多来自中国的参与者更容易把中国和好,美国和坏联系在一起。我不爱国了?
相对于肤色白的人,你对肤色黑的人有强烈的自动化偏好。= =。难以理解
就像每年我都重复N遍地回答一个问题:法国人是不是很浪漫的?其实,法国人听到这个命题一般都挺郁闷,心里狂搜索:浪漫?什么叫浪漫?我很浪漫吗?不过,这应该是全世界人民对法国人的一种”刻板印象“,当然,这种印象也没有什么坏处。
好像不是很准诶
接触之前我是容阙待议的状态,接触之后,随着人数的增多,时间跨度的增大,我的刻板印象越发固定了。
引用jefflee755的回应:中国-美国内隐联系测验你的结果是:你对中国和美国存在一点或没有自动化偏好。谢谢你的参与。许多来自中国的参与者更容易把中国和好,美国和坏联系在一起。我不爱国了?这个测试好几年前的吧?我记得我是十分偏好老年人,稍微偏好白人,对中美的偏好一样。前两个自己本来就很清楚,后面的出乎意料,我对美国的评价一直都是尖酸刻薄的,还号称自带干粮..
引用聊逸的回应:嗯,刻板印象啊,一刀切,很不客观啊
大家不但以为我会修电脑
还以为我会搭建网络
反正跟电脑相关的感觉我都应该会才是学计算机的!!!!
恩。可是有时候就是改不了...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心理学硕士
“是谁在说河南人不诚实,新疆人偷东西”个人觉得完全可以选取一些其他同样有趣而且有争议的例子作为论证。地域歧视很容易引起负面联想,而且很容易导致跑题……
看图想起来舍友他们团队做了一年的模糊图片。。。疯了。。。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存道义传统文化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