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腰椎骨折的治疗里面的脊髓损伤了该怎么办

与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术相关的文献报道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23:05:52)[共2826字]摘要:
胸腰椎骨折或骨折脱位造成的脊髓功能障碍,除外力直接导致的原发性脊髓损伤和伤后迅速发生的脊髓中心性出血坏死的继发性损伤外,还存在有移位的椎体、压缩椎体的后上角、粉碎骨折片以及突入椎管内的髓核组织等压迫物所致的功能障碍,切除这些压迫物,仍可获得一定的神经功能恢复。
长期以来,大宗临床资料表明,闭合性脊柱复位和椎板切除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为20%左右,疗效不够理想。因为,椎板切除术是靠脊髓后移来缓解受压,而前方压迫物仍然存在并起压迫作用。故这种间接减压效果有限,而且也增加脊柱后突畸形。近年来许多作者经验证明,直接切除脊髓前方的压迫物,可获得更多的神经功能恢复。许多椎板切除减压后无效的截瘫病人,经切除脊髓前方的压迫物后,获得了神经功能恢复。
切除脊髓前方的压迫物是从20世纪40年代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50年代胸椎间盘突出切除术开始的,其疗效已为众所公认。而用于胸腰椎骨折截瘫病人是Tailor 1971年报告的,以后,Paul(1975),Larson等(1976)相继报告,许多截瘫病人获得了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段国升等于1976年唐山地震时在山东一些医院中开展了此项手术,获得较好疗效。目前,此项手术国内外开展更加普遍。尽管在手术入路名称上和切除骨质的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是从背部中线或中线旁做切口,由椎管后侧、外侧绕到椎体的后部即椎管的前壁,切除脊髓前方的压迫性组织,故均属于脊髓前方的减压。Schnee等(1997)和Resnic等(1998)的经验均证明此手术有较好疗效。在手术入路上,根据切除椎骨的部位和范围的不同,有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和经椎弓根入路等不同名称(图4.15.6-1A、B)。
相关文献:【摘要】目的了解陈旧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前路手术疗效。方法对37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经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平均随访48.1个月。结果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术后无明显感觉、肌力及膀胱功能恢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62.1%肌力改善,65.5%感觉改善,69.0%膀胱功能改善,92.1%植骨融合。单纯前路减压植骨难以矫正术后后凸畸形。结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存在椎【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PS)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68例病例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分离显露损伤椎体及上下各一个椎体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及横突间和椎间植骨融合的治疗方法。结果随访2~52个月,68例骨折均愈合,58例椎体高度完全恢复,压缩性骨折中6例残留10%~30%的压缩未能恢复,65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椎弓根【摘要】[目的]探讨后路Steffee钢板和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对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治疗,其中Steffee钢板治疗18例(A组),AF钉治疗28例(B组)。[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20个月。AB两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恢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均无伤口、深部感染【摘要】[目的]探讨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例(A组)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40例(B组)作为对照。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8个月。[结果]A组在术后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摘要】近年来,胸腰椎骨折的病人逐年增加。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手术操作技巧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务工作者对胸腰椎骨折的深入研究,胸腰椎骨折病人的后路手术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现就手术时机、后路器械和改良后路术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改良后路;伤椎;植骨Applicationsofdifferentmodifiedposteriorsurgeriesinthoracolumbarfr【摘要】探讨侧前方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根据胸腰段侧前方钉板内固定系统的内固定原理及植入要求在30例胸腰段椎骨标本上标出进钉点、进钉方向,并测量、观察其与周围易识别骨性标志的关系,为手术中测量、判断进钉点、进钉方向提供参考;根据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X线片及CT片,结合理论进钉点、进钉方向及内固定要求推算出螺钉、钢板长度、撑开高度及植骨块长度等指标的理论值作为术【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前路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患者。随访时间7个月~11年6个月,平均4年2个月。结果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随访时下肢运动评分平均提高0.86分,6例(27.2%)患者大小便功能好转;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随访时下肢运动评分平均提高13.00分,31例(59.6%)患者大小便功能好转,8例(15.4%)患者大小便功能恢复正常。【摘要】目的探讨胸背部骨折X线漏诊的有关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胸背部骨折漏诊病例,就其X线检查漏诊的有关因素及预防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肋骨骨折漏诊54例,胸椎棘突或横突骨折漏诊7例,肩胛骨骨折漏诊3例,胸骨骨折漏诊1例。漏诊原因有阅片不细致16例,摄片技术原因23例,骨折部位隐匿或骨折对位好而漏诊26例。结论摄片质量、阅片水平、机器设备等均可导致胸背部骨折的漏诊,对临床高度疑有骨折的病例【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8年9月~2006年1月本院采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32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1~78岁,平均53.8岁。发病节段:C3、42例,C4、59例,C5、611例,C6、710例。前路减压涉及一个椎间隙的4例,2个椎间隙一个椎体的12例,涉及3个椎间隙2个椎体以【摘要】评价手术治疗合并胸腰椎骨折的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7年7月,手术治疗合并胸腰椎骨折的多发骨折12例,共41处骨折。其中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有骨盆(髋臼)骨折3例,合并下肢骨折11例,合并上肢骨折6例。术中先行脊柱或骨盆损伤的处理,后行四肢骨折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情况;神经功能评价以Frankel标准判定。[结果]本组每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2±52)【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年1月~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手术。随访12个月~5年4个月(平均2年4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测量术前、术后后凸角度,椎体高度丢失的百分数,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按照Denis疼痛分级,P1级有61【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应用胸腰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结果]随访12个月~6年,平均51.4个月,260例中,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别于术后7个月、9个月、16个月、2年、3年因全身转移致呼吸衰竭死亡,其余255例患者,36例出现9种37例次(1例L4非何杰金式淋巴瘤出现神经根损伤和定位、置钉失误前路节段性融合手术后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28例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随访,通过复查颈椎MRI观察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其相邻节段的退变情况、颈髓受压及变性情况、生理曲度的变化及颈椎稳定程度等,并根据退变情况加以分型,对退变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且进行性加重及退变较重且神经受损症状明显患者3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骨成形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5年~11年6个月,平均5.6年。颈椎前路减压【关键词】骨折胸腰段骨折是骨科的常见损伤。胸腰段是指T11~L2这一节段。近年由于生物力学,材料学及多种内固定系统的应用,胸腰段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对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术式选择,及术后疗效的评价各家报道不一,在一些学术方面仍然存在争议和不同观点。有鉴于此,本文就胸腰段骨折治疗最近出现新的理论、技术和经验作一综述。1基础研究1.1脊髓损伤临床中除单纯稳定型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较少或无脊【摘要】[目的]探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及优点。[方法]2003年7月—2006年7月,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A、B型胸腰椎骨折(按AO分类)23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丧失均在40%以上;70%患者CT扫描椎管内有骨折块占位。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行横突间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术。评价骨折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骨折4例,根据Tile分型全部为A型[1],采用保守治疗,挤压伤1例,合并右下肢毁损伤1例,行右大腿中段截肢术;肋骨骨折6例,软组织伤18例,胸部外伤5例,膀胱破裂及尿道断裂1例,肠破裂1例;全部伤员中合并全瘫患者5例,不全瘫者23例,入院后无死亡病例;受伤部位:颈椎骨折2例,单纯腰椎骨折61例,单纯胸椎骨折21例,胸腰椎跳跃性骨折10例,均无瘫痪;按骨折类型分类:屈曲压缩骨折57例,爆裂骨折3【摘要】[目的]比较选择性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未融合胸弯术后自发矫正情况。[方法]1997年5月~2005年10月,共72例接受手术的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40例采用选择性前路手术(A组),32例采用选择性后路手术(B组),随访时间最少2年。[结果]末次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相关并发症,A组术前胸弯平均30°,术后平均16°;B组术前【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及实时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胸腰椎骨折手术的疗效和作用。[方法]2003年3月~2006年12月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18~56岁,平均35岁。损伤阶段:T1110例,T1213例,L121例,L29例,L33例。按Macffee分类,屈曲压缩型22例,爆裂型19例,Chance骨折4例,骨折脱位11例。按AO分类:A型骨折26【摘要】[目的]分析后前路联合手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本院5年来收治的21例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患者、共56颈椎节段,手术前后病情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颈椎后前路一期或二期手术治疗,15例采取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6例采取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前术后神经【摘要】[目的]总结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探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93例胸腰椎骨折(胸椎40例、腰椎53例,不同程度神经损伤7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前、后高度分别由术前平均42%、77%,增加到术后平均94.8%、98%。Cobb’s角由术前15~50°,恢复到术后0~9°,术后CT62例我院于1996年3月~2006年7月共收治了15例胫骨干骨折不连病人,利用手术内固定加植骨的方法治疗,治愈率为93.3%。本文就胫骨干骨折不连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手术治疗做详细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4~68岁(平均41.6岁),骨折部位:胫骨干上段1例,中段2例,中下段12例;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10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摘要】[目的]讨论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中采用有限切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严重的胸腰段骨折的患者不是常规采用高于伤椎二位肋骨的胸腹联合切口,而采用左侧经胸膜后,腹膜后入路椎管前方减压去除位于后纵韧带前方的致压骨折块及破裂后突的椎间盘组织。术前通过X线平片、CT和/或MRI扫描来确定骨折的类型、脊髓受压情况等,确认导致脊髓神经压迫或损伤的致压物来自硬膜囊前方的椎体碎骨折块及破裂的椎间盘组织【摘要】目的]探讨中上胸椎多节段骨折早期后路手术治疗的时机和外科治疗的方法,以便尽早恢复胸椎正常排列、彻底减压、重建胸椎即刻稳定性,解除对脊髓和神经的机械压迫,使患者能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及防止继发损伤,为脊髓神经损伤的康复提供有利条件。[方法]17例中上胸椎多节段骨折患者,均在全麻下早期行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及内固定术。本组男11例,女6例。年龄18~53岁,平均33.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7例,【摘要】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之临床效果。方法将以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为治疗组,对照以传统骨瓣减压术治疗的30例,比较两组疗效。两组术前术后均采用脱水、适度/过度换气、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良好56.66%,中残16.66%,重残6.66%,植物生存3.33%,总有效率83.33%,死亡率16.66%;对照组良好30%,中残13.33%,重残10%【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随访1~4年,平均2.1年。根据术后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佳2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症状持续时间、合并糖尿病、Pavlov值、椎管狭窄率、骨化物分型、CT双影征、脊髓高信号、手术范围以及骨化物处理对患者手术疗效【摘要】目的评估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3年5月—2009年8月我院诊治的40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病人,行前路手术者18例,后路手术者2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术式都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结果,术后随访除1例全瘫病人无任何恢复外,其他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及症状缓解,两种术式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和COB【关键词】X线 螺旋CT 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损伤是一种在临床中常见的后果严重的创伤,如不及时诊治,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及时明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关键,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平片和CT扫描。X线对脊柱骨折、椎体脱位、半脱位容易诊断,脊柱压缩性骨折尤其是爆裂性骨折,常发生于胸腰段。而螺旋CT能直观胸腰椎骨折的病理解剖全貌,为临床分类及诊断提供多方面有价值信息,是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检查方法。为了总结经:双下肢胫前肌、?母长伸肌、趾总伸肌及腓骨长短肌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腹壁反射减弱。术前观测其胸骨柄切迹平T3水平。于日经改良胸骨入路行T1、2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髂骨块植骨融合,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于C7~T3。术后6个月复查,疼痛消失,双下肢肌力V级,恢复教师工作(图1)。2.3手术途径2.3.1下颈椎低位前方入路本组经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入路共7例,病变部位T15例【摘要】目的分析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2004年10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192例,男129例,女63例;年龄14~61岁,平均43.6岁。骨折节段T1116例,T1269例,L167例,L228例,L312例。采用后路手术132例,前路手术60例。采用Fra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Cobb’s角的矫正【摘要】评价3种常用中医药疗法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方法]对93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并发后凸畸形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内服外用组(以下称中药组)、腰部垫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组(以下称垫枕组)、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组(以下称功能锻炼组),观察不同中医药疗法对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结果]随访14~39个月,功能锻炼组与垫枕组及中药组纠正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摘要】[目的]分析长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有限切开交锁髓内钉在长骨骨折翻修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4例长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应用有限切开交锁髓内钉治疗的长骨骨折翻修术病例中,股骨15例,其中股骨干骨折14例,股骨髁上骨折1例;男11例,女4例;左侧7例,右侧8例;接骨板螺丝钉折弯1例,断裂6例,普通髓内钉折弯1例,折断2例,螺钉并钢丝固定假关节形成1例,骨折不愈合4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前后路重建术临床疗效分析(pdf)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病例前后路重建的疗效。方法对58例胸腰椎骨折病例分别采用前后路固定,对治疗结果做出综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植骨融合率达100%,神经功能改善。结论对胸腰骨折病,术前进行正确的伤情评估,制定合理手术方案,可获得满意疗效。【关键词】胸腰段骨折;前路;后路Theanalysisofcliniccurative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11例临床体会(pdf) 电视胸腔镜及微创外科是现代胸外科技术发展的趋势。胸外科传统术式切口大、出血多、并发症多、恢复慢,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副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我们于2004年2月~2005年2月共进行了30例肺叶切除术,其中11例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肺部占位病人,【摘要】[目的]通过CT扫描,评价术中X线造影技术在确定颈椎前路安全减压范围时的应用价值和精确度。[方法]5具新鲜人C3-T1标本,行C4~6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减压槽内注入欧乃哌克,拍摄正位X线片,测量造影剂边缘距双侧钩椎关节连线的距离;然后CT扫描,测量减压槽骨性边缘距双侧横突孔内侧壁的实际距离。[结果]造影剂距钩椎关节连线的平均距离左侧4.7mm,右侧4.2mm,CT扫描显示减压边缘距横突孔【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疾病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4月~2004年10月,我院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和胸腺伴随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或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术后病理为良、恶性胸腺瘤和畸胎瘤。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36min,术中平均出血50ml,术后平均放置胸管时间48h,平均住院时间5天,平均随诊2.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胸腔镜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短期随诊疗效满意。【关【关键词】外科减压时间对脊髓损伤的作用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最近的统计学表明大约有28万例脊髓损伤的患者生活在北美洲。脊髓损伤的患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且大部分脊髓损伤的患者是年轻人,无论是近期的家庭和经济影响,还是远期的社会影响都是巨大的[1~4]。人们对脊髓损伤做了很多研究,并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的级联途径有了更多的认识,急性脊髓损伤后外科减压【摘要】目的为经胸骨劈开径路行脊柱上胸部等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例干燥胸骨柄标本和2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胸骨柄湿标本上测量胸骨柄的长、宽、厚度,在计算机上测定50例胸部X线片上胸骨柄颈静脉切迹和胸骨角所平对的脊柱椎体平面。结果30例干燥胸骨柄标本的平均长度为(50.98±6.21)mm,平均最大宽度为(63.82±7.04)mm,平均最小宽度为(22.37±4.12)mm,平均厚度为(1【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证和初步体会。[方法]选择21例单纯胸腰椎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无需行椎板减压的损伤,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行胸腰椎骨折上下位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采用棘突中轴线旁开2cm各做一个切口长3cm,固定和复位均在这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21例患者经术后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X线片示骨折椎体均获得良好复位及固定,患者腰部功能恢复良好。[结【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配合有限切开复位钛捆绑带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并股骨中上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21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并股骨中上段骨折的病人,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或配合行有限切开复位钛捆绑带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21例病人全部获得9个月~5年的随访,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均达临床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折断、松动、脱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大肌功能的肌电评估(pdf)[摘要]目的评价乳腺癌不同改良根治术后胸大肌功能的变化,并应用肌电对其进行评估,同时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从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46例,术后3个月以上应用肌电图对胸大肌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未完整保留胸前神经组患侧与健侧胸前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和传导速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患侧胸前神经动作【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GSS型椎弓根内固定系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对3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早期行后路切开复位GSS型椎弓根内固定,其中12例行半椎管切开减压,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4例病人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7个月,总优良率76.5%。影像学显示无断钉、无内固定松动现象发生。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骨髓损伤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微创脊柱骨折是继脊柱退行性疾病之后严重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的脊柱外科常见病之一。在所有的脊柱骨折中尤以胸腰椎区域的骨折发生率最高。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在最大程度保证胸腰段脊柱稳定性和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获得最好的临床转归。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因脊柱骨折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减少疼痛和痛苦,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神经功能。微创治疗方法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能【摘要】目的总结AF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恢复椎体高度和椎管容积的作用及其优点。方法采用椎管减压,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通过术前术后拍片、CT扫描、测量等方法,对比椎体前后高度和椎管容积的恢复情况。结果恢复椎体高度和椎管容积达90%以上,神经症状改善率100%。结论AF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可有效地恢复椎体高度和椎管容积,解除脊髓受压,损伤小,恢复好。关键词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椎管【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癌根治术中应用疗效。方法本组病例130例,男89例,女41例,年龄25~75岁,平均51岁,术前临床分期Ⅰa期12例,Ⅰb期15例,Ⅱa期60例,Ⅱb期40例,Ⅲa期3例。均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患侧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置硬镜,第4或5肋间前外侧胸行6~12cm小切口。结果肺叶切除101例,全肺切除27例,全肺切除+肺动脉成形2例,手术时间90~230min,【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后路减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对64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患者实施手术,45例获得Frankel1~3级以上的恢复,畸形基本纠正。结论对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截瘫后路效果良好。【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  为探讨肠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后路减压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回顾6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摘要】利用中药辨证施治并配合穴位针灸治疗,来解决胸腰椎骨折后所引起的腹胀便秘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心理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饮食、运动、心理护理基础上,单独使用桃核承气汤经煎服,每日2次,每次200ml;试验组42例,选用桃核承气汤加减煎服,每日两次,每次200ml,同时配合穴位针灸治疗,观察患者腹部症状、体征及排便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8.1【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8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患者应用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定期X线片等资料,并与同期自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的32例对照组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同种异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组与同期自体髂骨块植骨结合前路钢板组比较,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较后者显著减少(P<【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情况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发现骨折椎体后凸畸形角度术前平均为23.50°、术后6.40°;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例术前为40%、术后11%,神经功能改善。结论该手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约占脊柱骨折胸腔镜治疗自发性血气胸,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病例资料   我院自1999年6月~2000年5月共收治自发性血气胸患者35例,男28例,女7例,左侧12例,右侧23例,主要症状为突发持续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急诊数字胸部正侧位片检查和胸腔彩色B超及胸腔穿刺后确诊。平均胸内积血1250ml,部位胸顶部10例,下胸后部3例,后上胸壁2例。手术过程:本组均采用双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健侧卧【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F器械治疗严重腰椎骨折椎管狭窄的间接减压复位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AF器械治疗的39例严重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术后随访时受伤椎体的X线片及CT片椎体前后高度、后凸角度、椎管内径进行测量分析。结果AF间接减压复位治疗严重腰椎骨折的椎前缘矫正率为(80±10.5)%,后缘矫正率为(83±5.7)%,后凸矫正率为(89±12.3)%,椎管内径回复率为(88±第二节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在胸部伤中约占61%~90%。不同的外界暴力作用方式所造成的肋骨骨折病变可具有不同的特点:作用于胸部局限部位的直接暴力所引起的肋骨骨折,断端向内移位,可刺破肋间血管、胸膜和肺,产生血胸或(和)气胸。间接暴力如胸部受到前后挤压时,骨折多在肋骨中段,断端向外移位,刺伤胸壁软组织,产生胸壁血肿(图5-1)。枪弹伤或弹片伤所致肋骨骨折常为粉碎性骨折。在儿童,肋骨富有弹性,不易折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压缩性腰椎骨折的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