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会不会不会hiv能治愈吗

世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公认治愈的艾滋病人
为什么「柏林病人」的艾滋病能够治愈?
知乎用户,脑中有科学,心中有道义。
我希望你能明白什么是勇敢,一个手里握着抢的男人不是「勇敢」,真正的勇敢,是你在开始前就知道很可能会失败,但你还是去做,并且无论如何也要进行到底。 赢的几率很低,但偶尔,你还是能赢。——Harper Lee《杀死一只反舌鸟》
老子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放在 Timothy Ray Brown(封面人物)身上再合适不过了。Timothy(简称『T』) ,一个居住在德国柏林的美国翻译,他更为人熟知的称号是「柏林病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公认治愈的艾滋病人。
咱们就来讲讲这个传奇的「柏林病人」的故事,也顺便科普一下,到底为什么有且仅有 Timothy 的艾滋病情能被治愈?
1995 年,HIV 阳性
1995 年 3 月的柏林,T 刚参加完他一个同志好友的葬礼,这个朋友一年前诊断 HIV 阳性,在 T 的印象中,几乎所有圈内的诊断艾滋的朋友都过世了,他亦有所耳闻,当时的美国,艾滋病已经成为 25-44 岁的青壮年的首要死因。HIV 确诊报告几乎就是「死亡判决书」,柏林也不例外。某一任前男友中标的消息,最终促使 T 前往医院检查。
你能想象人们听到自己感染艾滋时会有哪些反应么?有些人看起来像早就知道一样,有些人则表示质疑,有些人能够清楚地回忆自己是何时何地被何人感染,有些人则表现得十分震惊,反复强调「这绝对不可能」。如同每一片雪花都有各自的形状,无论是崩溃抓狂还是冷静面对,病患确诊 HIV 时的反应真是千差万别。
当 T 得知自己艾滋阳性的时候,他选择告诉每一个他认识的人,T 不想保持安静,他需要他人的支持,他不想一个人面对这个消息。一次又一次地,T 反复向周遭的人重复医生告诉他的坏消息。他告诉了他的老板,他的同事,当然也包括他的朋友和亲人。所有这些人当中,T 第一个告诉的就是他当时的男友。男友得知后大哭着向他咆哮:「你最多只能活两年了!你完蛋了!」
2006 年,确诊白血病
1996 年,何大一提出「鸡尾酒疗法」,HIV 感染者的寿命得以显著延长。十年之后的 2006,艾滋已然成为一种可以有效控制的疾病,对 Timothy 而言,他不再需要担心他会因艾滋而死亡,但是命运还是没有放过他,而且这次的坏消息更糟。正如当初确诊 HIV 时那样,T 听到医生缓慢而轻柔的告知:「你得了白血病,没有治愈的办法。」
白血病也称作「血癌」。T 在 2006 年患上的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一旦诊断这种致死性的癌症,只有不到 1/4 的病患能活过 5 年。诊断白血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对于 T 而言,感染 HIV 同时又患上白血病更是雪上加霜。T 和其他肿瘤病人一样担心癌症治疗的副作用,但是他也担心为了治白血病,他得中断 HIV 治疗,这有可能导致体内的 HIV 病毒再次复制,甚至耐药。在这次的「坏消息」面前,T 选择了沉默。他拥有的只有阴暗狭小的病房、不离不弃的男友和医生。
医生随即安排了化疗,痛苦的检查和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让 T 每一次进医院都想打退堂鼓,3 个疗程下来,T 已经相当虚弱,但是更糟糕的是,化疗没能控制他的病情,他体内的白细胞依然疯涨。最终,T 不得不面对一个极度痛苦且有可能要他命的选择——骨髓移植。
「50% 的可能,你会死」
「骨髓移植」,顾名思义,就是把他人的骨髓,确切的说是骨髓里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病患。骨髓造血干细胞具有多重分化潜能,可以帮助重建病患的血液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尽管骨髓移植可能彻底清除 T 体内的癌细胞,但医生同时也提及了一个可怕的数字——50% 的失败风险,而失败即意味着死亡。
在进行骨髓移植之前,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彻底的「清髓治疗」——通过大剂量的化疗、放疗等措施把患者体内的「坏细胞」扫地出门,腾出骨髓里头的空间给即将移植进来的「好细胞」。清髓治疗在对癌细胞赶尽杀绝的同时,也会摧毁病患原有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这给患者造成的打击是相当大的,在新的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还未建立之前,患者对外界几乎没有抵抗力,一个小小的感冒就可以要他们的命。也正因为如此,不到万不得已,Timothy 并不想选择骨髓移植。
除了清髓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骨髓移植能否成功还取决于捐献者(供体)和病患(受体)基因的匹配程度。人体内掌管免疫系统的一组基因叫做 HLA,如果供体和受体的 HLA 基因不匹配,要么受体的免疫系统会把供体细胞当做异类杀掉,造血干细胞就无法「植活」;要么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成功存活,生成了全新的免疫系统,但这个免疫系统反客为主地把病患的其他组织器官当做敌人,疯狂攻击,产生「抑制物抗宿主病」,严重情况下亦可导致死亡。
只要配型条件适合,供者可以是患者自身、亲属甚至是陌生人,造血干细胞可以从供者的髋骨中抽取或是从外周血里头浓缩,也可以从脐带血中分离得到。而移植过程,并不是像许多老百姓想的那样直接打到患者骨头里,而是类似输血,输注到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会自己找到适合它们生长发育的「家」。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医生立即开始给 Timothy 找配型合适的供体。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供体是很难的,有些白血病患永远也找不到合适的配型,但 T 是幸运的,医生给他找到了 267 名合适的供体!这主要归功于德国完善的骨髓捐献体制,其骨髓库记录了超过 360 万名志愿者信息,每年有 3000 多例捐献,是全欧洲最大,世界范围仅次于美国的骨髓库。相比之下,截至 2011 年,中华骨髓库拥有 128 万份 HLA 分型资料,共捐献 2000 多例。
相对充裕的供体给了 Timothy 的肿瘤医生大胆想象的空间——既然骨髓移植会重建 T 的免疫系统,HIV 病毒主要存在于免疫系统当中,那是不是可以尝试一并把 HIV 清除了?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看起来天马行空的想法,有必要铺垫一些 HIV 和免疫系统的知识:早在 90 年代初,有一小部分男同发现,无论他们和感染者发生多少次无保护性行为,他们始终保持 HIV 阴性,为了搞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其中的 25 人专程跑到何大一的艾滋中心自愿协助研究调查。终于,96 年一份重量级的论文发表,科学家们发现这部分「HIV 豁免」的男同体内存在一种基因变异——Δ32 变异!
HIV 病毒之所以能够摧毁人体免疫力,是因为它能感染免疫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细胞——CD4 T 淋巴细胞。绝大多数 HIV 需要依靠 CD4 T 淋巴细胞表面的两种蛋白质才能成功入侵,其一是 CD4,其二是 CCR5(PS:少部分病毒的第二种蛋白是 CXCR4),人体细胞只有同时表达 CD4 和 CCR5 这两种蛋白才可能被 HIV 病毒入侵。Δ32 变异会导致 CCR5 蛋白的缺失,但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疾病,普通人不做专门检查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携带这种「基因缺陷」,但这种「缺陷」却成为了这些男同阻止 HIV 感染的天然抵抗力!HIV 无法入侵宿主细胞,慢慢就会被机体彻底分解清除,再不会造成伤害。
如果个体的和 CCR5 相关的一对基因两个位点上都发生了 Δ32 变异(纯合子),那这个人终生不会感染 HIV 病毒。如果只有一个位点发生 Δ32 变异(杂合子),少部分细胞仍然会感染 HIV 病毒,但是其疾病进程会大大减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欧洲人种中杂合子比例高达 14%,纯合子比例也有 1%!
正是上面这些研究,让 Timothy 的肿瘤医生想到,如果能找到一个带有纯合 Δ32 变异的供者,把其骨髓移植给 Timothy,新生的免疫系统不就能够免于 HIV 病毒的侵袭了?当检测到第 61 名供体基因时,医生终于找到了这个难得的供体!
「9-30 更新」
Timothy 的血液肿瘤科医生 Gero Huetter 终于在骨髓库里头找到一个和 T 匹配且带有 Δ32 变异的供者。
有时候,阻碍进步的并不在于知识或是技术的欠缺
Huetter 从没有想过,10 年前还是医学生的他偶然间读到的一篇论文,会对他乃至整个医学界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正是 96 年这篇描述 Δ32 变异可以保护人体不受 HIV 感染的论文,促使 Huetter 产生通过骨髓移植来清除 HIV 这个大胆的想法。
那时,Huetter 所在医院还没有给 HIV 病人实施过骨髓移植的先例。医院的管理人员否决了 Huetter 的提议,凭借艾滋流行早期早已过时的数据,医院高层认为,艾滋病患者死亡率相当高,给他们进行花销庞大的骨髓移植手术,即使成功,也只能延长其很短一段时间的寿命,一点都划不来。Huetter 据理力争,他向医院说明,给 HIV 病人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已不是新闻,HIV 感染不是拒绝给患者实施骨髓移植手术的正当理由。
和管理层的抗争只是 Huetter 为了给 Timothy 实施骨髓移植遇到的众多阻碍中的第一步。毕竟,年轻的 Dr.Huetter 没有任何把握和依据这样做可能会成功。他把这个想法和其他经验丰富的病毒学家、肿瘤学家沟通时,得到的几乎都是否定的答复,很多同僚会觉得 Huetter 是功利熏心,是为了赢得少有的几个 permanent faculty 职位而不择手段。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Huetter 坚信自己的猜想,为了避免其他竞争者的攻击,Huetter 悄悄的进行着自己的计划,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让自己的科主任知道。
有时候,这就是一个人的战争
纸是包不住火的,当其他医生特别是感染科医生知道 Huetter 的计划时,不难想象反对意见会有多么强烈。反对者的主要观点是:即使没有 CCR5,HIV 要入侵宿主细胞,还可以依靠 CXCR4(前文提到的另一种蛋白)。因此给 Timothy 移植Δ32 变异的造血干细胞,并不能够达到阻止 HIV 感染的目的。不同于 CCR5 的是,CXCR4 是一种很重要的蛋白,对于免疫细胞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尚未发现类似Δ32 这种导致 CXCR4 缺乏的基因变异。而且利用 CXCR4 入侵宿主细胞的这部分 HIV 病毒,致病性更强,如果给 Timothy 移植Δ32 变异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会有可能强行把致病性更强的这部分病毒筛选出来,从而让 T 的艾滋病情恶化。
在反对意见面前,Huetter 显得极为弱势,几乎没有什么研究支持他的理论,他连一个Δ32 变异可以保护机体不受 HIV 感染的动物实验研究都拿不出来。Huetter 心里偶尔也犯嘀咕,没有动物实验会不会是因为这些动物实验都失败了呢?Huetter 的核心论点毕竟不是来源于空洞的理论或是动物模型,不表达 CCR5 的个体确实对 HIV 有天然抵抗力,而此类案例少说有好几百人。
最终,Huetter 把想法告诉了医院的移植中心主任,尽管这项计划的前景看起来并不乐观而且开销巨大,主任还是批准了。主任确实被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激情打动了,他愿意给 Huetter 一个机会。
有时候,命运真的挺操蛋的
在 Dr. Hutter 的精心准备下,2007 年 2 月 6 号,Timothy 接受了第一次骨髓移植。医生的坚持没有白费,骨髓移植进行得十分顺利,术后 T 恢复得很快,移植后仅 2 月,T 体内任何可辨别的细胞都表达了Δ32 变异。更令人欣喜的是,术前 T 每毫升血液病毒量高达数十亿,虽然从手术当天 T 就中断服用抗 HIV 药物,但在移植后 3 月,T 血液中再也检测不到 HIV 病毒了!在没有任何外界帮助的情况下,Timothy 体内重建的免疫系统成功阻挡了 HIV 的感染,CD4T 淋巴细胞等反应机体免疫力的关键指标也持续上升。这样的消息,实在太让人振奋了!
Huetter 清楚现在高兴还太早了,他担心利用 CXCR4 的这部分 HIV 病毒会卷土重来。更让他担心的是 T 的癌症会复发。第一次骨髓移植,T 的五年生存率只有 25%,如果癌症复发,及时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T 的五年生存率也不会超过 11%。
有时候,命运真的很操蛋。07 年的圣诞节,Timothy 的白血病复发了。即使是 Huetter 也觉得,这次复发对 T 而言真的是凶多吉少了。
这一次,Timothy 还能不能挺过来?面对越来越少的生存机会,医院还会同意给 Timothy 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么?
第二次骨髓移植
前文提到,第一次骨髓移植之后,Timothy 恢复得很快。他重新开始工作,有精力去健身房练肌肉,甚至再次找回旧时的兴致去调戏那些「傻白甜」的直男们。正如文章开头提及,「柏林病人」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他的家人全在美国,T 虽然热爱柏林这座城市,但一到节假日他还是会尽量回美探亲。07 年的圣诞节,T 回到美国爱达荷与亲人团聚,但节日的喜庆氛围和家人的陪伴没法掩盖 T 内心重新燃起的担忧——他又开始拉肚子,而且出现了肺炎的症状。
T 孤单一人回到了柏林,Huetter 和其同事对其进行了血液检查,检查结果考虑「白血病复发」。这一次,无论是再次化疗还是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Timothy 的 5 年存活率都只有一成左右,因此许多医生都不建议对 Timothy 进行二次手术。最终,还是 Huetter 说服了反对者。医生再次从之前那名供者身上取得宝贵的带有Δ32 突变的造血干细胞,并在手术前,对 T 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清髓治疗」——在原来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全身放疗,希望能够尽可能的清除残存的癌细胞。
08 年 2 月,Timothy 接受了第二次骨髓移植。和第一次手术后的快速恢复截然相反的是,T 这次手术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不知道什么原因,T 变得神志不清,眼睛看不见东西,记忆力丧失,而且几近瘫痪。一定是哪里出错了!但是医生给 T 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也找不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检查结果几乎都是好的,除了一点,白细胞还在不停增长。
反转,再反转
面对 T 每况愈下的病情,Huetter 只有告知其亲属,「除非发生奇迹,Timothy 只有几周好活了」。
奇迹,真的发生了!
经过 Huetter 和其同事的仔细分析,他们出人意料地发现,T 体内那些快速分裂的细胞,这些曾被用来作为白血病复发证据的细胞,其实不是 Timothy 自己的!它们真正的来源竟然是给 Timothy 提供造血干细胞的那个供者!原来,这个精挑细选出来的骨髓供者,其实也得了白血病,只是在此之前一直没有被发现!
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个消息对捐献骨髓的供者无疑是个打击,但对 Timothy 而言却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和 HIV 不同的是,癌症在人类并不会传染,这些来自别人体内的癌细胞最终会被清除,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本文不表,总之大家记住,Timothy 的白血病其实并没有复发!
而导致 T 二次移植骨髓后出现许多难以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的原因,其实是一次「医疗事故」——医生在给 T 进行大脑活检时,无意中撕裂了他的脑膜,Timothy 的脑脊液通过这个小口子不断流失,脑组织也因此暴露而受到了严重损伤。
2008 年应该是 Timothy 人生中最戏剧化的一年:他被告知白血病复发,随后进行了第二次骨髓移植,然后又被证实是「误诊」;他出现了一系列难以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最后竟然是一次「医疗事故」导致,因此前前后后接受了三次脑部手术。经历了这一切的 T,彻底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躺在病床上的他甚至没法分辨自己的左右腿,近乎「植物人」的状态。
Timothy 的母亲说,「也许,这就是上帝的意愿吧。」
终于,等来了命运女神的垂青
当所有人都确信 Timothy 命不久矣时,T 奇迹般地开始恢复!脑膜修复手术后的数周,T 转入了康复病房,在医生的帮助下,他慢慢恢复了视力,也可以适度活动,一点一点,Timothy 努力找回那个差点完全丢失的自己。
在 Timothy 坚持不懈的复健过程中,Huetter 的研究小组,持续用最精密的检测办法对 T 的 HIV 病情进行检查,每一次的检测都带来了相同的结果:在没有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条件下,Timothy 体内持续检测不到 HIV 病毒,其 CD4 T 细胞也稳步上升至正常水平。
「柏林病人」的病例发表在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到 2010 年末,Timothy 决定向公众公开自己的姓名。2012 年 7 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艾滋病大会上,Timothy Ray Brown 宣布建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和全世界的科学家、研究机构、大学一起探寻 HIV 的最终治愈方法。
Timothy 表示,「我不想成为这世界上唯一一个艾滋被治愈的人,我希望其他感染者也能加入我的队伍,我会用我的余生去支持 HIV 的治愈事业!」
这就是截至目前,这个传奇的「柏林病人」的故事。
后记:很多人留言问,「柏林病人」案例是否可以复制,骨髓移植是不是可以作为通用的治愈艾滋病的办法?
其他科学家也尝试复制「柏林病人」的案例,很可惜目前都没有成功。Timothy 的案例之所以能够成功有三个关键影响因素:其一,是两次彻底的「清髓治疗」,大剂量的放、化疗可能杀死了所有携带有 HIV 的细胞,无论移植的骨髓是否携带Δ32 变异,T 的 HIV 病情都不会复发;其二,是 T 移植后出现了「移植物抗宿主病」,体内新生成的免疫系统攻击消灭了所有残存的携带有 HIV 的细胞;其三,就是骨髓移植本身,带有Δ32 变异的淋巴细胞成功的将 HIV 拒之门外。但具体是哪一种因素发挥了作用,科学家们还在进行研究。
普遍运用骨髓移植来治愈 HIV 的想法也并不实际,毕竟骨髓移植还是一个高风险的操作,不是每个人都像 Timothy 一样一样幸运,接受两次骨髓移植都能化险为夷。很多接受骨髓移植的病患在「清髓治疗」这一步,会并发各种致命性感染。如果有药物可以长期控制病情,谁也不会为了潜在的治愈可能而去承担高达 50%的死亡风险。也不是每个人都像 Timothy 一样,有条件和资源找到配型合适且携带有Δ32 突变的造血干细胞供者。
不过「柏林病人」的案例确实给 HIV 感染者以及众多研究艾滋病的科学家带去了希望,同时也拓展了视野:一个曾经确诊即意味着死亡的绝症,因为「鸡尾酒疗法」的成功,变成了一个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病。如今,第一个治愈病例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也许下一个 10 年就会有更多治愈病例出现。科学的进步确实需要一定的巧合和机遇,但正如文章开头的引文所述,若有足够的勇气,「 赢的几率很低,但偶尔,你还是能赢」。
————————————————
本文首发于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优艾」上,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搜索 youaihiv 并关注。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立删。
扫描二维码下载读读日报
发现更多新奇领域在读读日报,还有上万个主编与日报。关于HIV治愈,你需要知道的……
我的图书馆
关于HIV治愈,你需要知道的……
(图片来源于www.healthline.com)&科学家与HIV治愈之间有多远的距离?目前,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但HIV只能控制不能清除。人类一直在追求彻底治愈HIV。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各国不断涌现新的有关HIV治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但是,HIV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毒,尽管我们尚未找到明确清除HIV的方法,我们都从既往研究获取到许多有益的信息。虽然一种安全又有效的HIV治愈方法或许还需要很多年才能出现,但科学家们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有人被治愈过吗?截止到2016年,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被治愈了HIV。他的名字叫Timothy Brown(也被称为“柏林病人”,因为他住在德国柏林)。在查出被HIV感染超过了10年之后的2006年,他又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这时候起他开始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为了治疗白血病,医生给Timothy进行了骨髓移植。提供给Timothy骨髓的捐献者不仅配型非常吻合,而且骨髓中还有一种能天然抵御HIV病毒的变异基因。幸运的是,Timothy的身体接受了这些骨髓细胞,之后医生们就再没有在他的体内发现HIV病毒了。就这样Timothy被治愈,也是目前唯一确认HIV治愈的病例。(图片来源于earthsky.org)还有一个病例。2014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有一个HIV阳性的婴儿出生,这个宝宝从一出生就开始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通常不会那么早开始服用),直到她18个月大,家里人不再带她去复诊。当这个小宝宝几个月后重新回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发现她体内的HIV病毒不见了。整整28个月,宝宝体内都不能被检测出HIV病毒。但最终,HIV还是重新开始复制,小宝宝重新开始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虽然她没有被完全治愈,但这个病例还是带给人们不少希望。在法国,有一个756人急性HIV感染早期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试验。在年间的这段时间里,这756人都在感染HIV之后的六个月内开始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其中有14位病人在至少服用了一年的药物之后停止使用药物,并在之后平均7年的时间内没有继续服用ART。研究人员密切追踪他们体内的HIV病毒情况,发现虽然病毒仍旧存在体内,但病情没有恶化的迹象,即达到了“功能性治愈”。目前研究人员现在还在观察他们,看最终的结果如何。不过科学家们估计,在被感染后尽早开始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患者之中,85%的病人仍然会在停止服药之后很快出现病毒反弹。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是医学试验,并且属于非常特殊的情况。研究人员试图弄清这些情况是如何发生的,以了解更多关于如何治愈HIV的信息。感染者切勿擅自停止使用药物。&既然有人被治愈过,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被治愈?Timothy(“柏林病人”)的情况非常非常特殊。在Timothy被治愈之后,医生们又用同样的方法给其他HIV感染者进行治疗。在美国的波士顿,两名病人接受了同样的治疗,但是其中一名的HIV病毒重新出现,另一名却死于之后复发的白血病和感染。其中一个问题是,在Timothy的病例中,医生是试图为他同时治疗白血病和HIV。通常,医生只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白血病人进行骨髓移植,因为这个过程非常危险。所以Timothy所接受的治疗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是,研究者们希望能够了解Timothy体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寻找治愈HIV的办法。&为什么HIV很难被治愈?HIV病毒攻击的是本应保护我们不受细菌感染的免疫细胞。因为HIV感染者对其他病毒的抵抗能力更弱,所以会比大多数人都更容易生病。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是,这些病毒可能会在体内进入“睡眠模式”。一旦它们“睡着”,就不会释放出可以让药物找到它们的信号。科学家们在努力确保这些“睡着”的病毒被清除,或它们依旧待在体内但永远不会醒过来并攻击人体。不过,科学家们目前也不确定我们是否应该把它们完全清除。HIV的生命周期 (图片来源于www.tht.org.uk)&另外的一个挑战是,HIV对每个人的感染不尽相同。对孩子和大人来说,最终的治愈方法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科学家们不得不使用不同的策略去找到HIV治愈的方法。&HIV治愈研究的最新进展是什么?科学家们在做什么?科学家们目前在向着两种治愈进军:一种是清除性治愈,另一种是功能性治愈。清除性治愈是把HIV病毒完全清除出你的体内;功能性治愈指的是你不再需要服用药物,HIV病毒虽然还在你的体内,但不再活跃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方法一:“激活&消灭(Kick and Kill)”法 ,主要的目标是把已被HIV感染的“沉睡”的细胞唤醒,然后杀死它们;方法二:“基因疗法(Gene therapy)”,主要目标是改变我们细胞中的DNA,让HIV病毒无法侵入和感染它们;方法三:“干细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目标是做骨髓移植,给身体换上不会被HIV感染的新的细胞(即“柏林病人”的案例);方法四:“治疗性疫苗(Therapeutic vaccines)”,目标是让身体变得更强壮,可以去杀掉被HIV新感染的细胞。有可能我们需要把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去找到有效的治愈方法。&当研究者们在朝着HIV治愈努力的时候,我可以做些什么?你最该做的,是保证自己非常了解可能使你感染HIV的原因,如果认为自己被感染了,尽早进行检测,确诊之后马上开始服药。一旦开始服药,必须要按时按量地坚持服用,药物能使你最大程度地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以等待研究者们找到治愈HIV的方法。&资料来源: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正文
永久治愈艾滋病不再遥远
  今年,美国坦普尔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地把艾滋病病毒从培养的人类细胞中彻底清除。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戴维?库珀教授是知名的艾滋病专家。
艾滋病标志
在南非的一家医院,一位母亲获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回顾这几年的抗艾之路,虽然攻研过程艰辛,但却硕果累累。如果说去年艾滋疫苗的突破性研制重在对艾滋病的预防,那么今年在抗艾领域上的重大成就则在于接近治愈。骨髓移植手术治疗、基因组编辑技术清除病毒等方法纵使还面临诸多挑战,但科学家对这些方法的勇敢尝试让人们看到永久治愈艾滋病的曙光。
  十年前,人类在抗艾之路上“摸着石头过河”,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敢说,永久治愈艾滋病不再遥远。
  骨髓移植“移到”看不见艾滋病
  据澳大利亚媒体7月18日报道,两名澳大利亚病人在接受干细胞疗法来治疗癌症之后,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也被清除了。澳大利亚骨髓治疗研究的牵头人、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戴维?库珀教授在墨尔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开了这个案例的细节。他表示,两位病人仍然在接受抗逆转录治疗,作为“预防措施”,但是抗逆转录药物并不可能让他们体内的病毒达到如此低的水平。研究结果为艾滋病研究领域指明了新方向。
  在第一个案例中,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男子接受了一次成功的骨髓移植手术。他的骨髓捐赠者拥有一种能防止艾滋病病毒的基因。在第二个案例中,男子因急性髓性白血病接受骨髓移植。但捐赠者的骨髓不含有能防止艾滋病病毒的基因。不过由于复发的风险,库珀的团队并没有宣布他们的病人已经痊愈。
  这两个案例成功与否尚需时间来检验,而美国人蒂莫西?雷?布朗却是世上第一位经证明了的通过骨髓移植手术治愈的艾滋病患者。2007年他在德国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幸运的是,骨髓捐献者携带了天然抵御艾滋病病毒的变异基因CCR5,移植的骨髓细胞不断生成CCR5突变的造血干细胞,其再分化各类具有生理功能的淋巴细胞,最终布朗体内具有了艾滋病无处藏匿的抵御系统,并且七年来血液中也没有检测出病毒的迹象。
  专家表示,像布朗这样的例子很难复制,他的痊愈包括许多因素,比如布朗体内可能存在的某些基因变异正好配合了骨髓干细胞移植疗法,并发挥了抵抗病毒的积极作用。
  尽管库珀团队仍不能宣布已攻克艾滋病,但悉尼方面的研究结果意义还是非常重大。布莱根妇女医院的传染病专家蒂莫西?海因里希说:“我认为这项研究的主要成果是,进一步确认了骨髓移植能够让周围血液中的病毒减少到不可检测的水平。”
  目前,骨髓移植还不能作为艾滋病的常规治疗,因为其本身治疗过程中有高达10%的死亡率。库珀表示,下一个重要工作是,找到更多类似的案例来对照研究,从而确定艾滋病病毒的藏身之所。“这些病人都是珍贵的案例,以此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怎样来控制免疫系统,让艾滋病病毒的数量降到如此低的水平。”
  基因编辑“剪掉”艾滋DNA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处理基因材料,已有数年之久,是否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技术,终结艾滋病病毒呢?今年,美国坦普尔大学研究人员正是利用这种技术,首次成功地把艾滋病病毒从培养的人类细胞中彻底清除。
  这项成果发表在7月中下旬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当今的艾滋病治疗只能达到“功能性”治愈,但不能彻底治愈。因为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已经整合到病人细胞基因组中,因此一旦中断治疗,病人的病情就易于复发。
  “这是朝着永久治愈艾滋病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美国坦普尔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主任卡迈勒?哈利利教授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一项令人激动的发现,但不是说目前就能进入临床应用,它只是概念性地证明,我们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研究人员利用了近一年来极其热门的CRISPR/CAS9基因剪辑技术。因简便、价廉、多功能和高效率,这种技术也被誉为“基因组编辑的魔术手术刀”。这种技术就是通过RNA(核糖核酸)做向导,把CAS9酶带到相应的位置,然后用这种酶切割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
  他们将一种由两部分组成的HIV-1(潜在的艾滋病病毒)编辑器,放置在防止感染的细菌防御系统上。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1日报道,哈利利的研究室研制了一个含20个核苷酸链的gRNA,这个gRNA能够瞄准HIV-1的DNA并与CAS9配对。
  为了防止gRNA与病人的任何其他基因组合,他们选择了一个从来没有在人类DNA出现过的核苷酸序列,来防止脱靶和细胞DNA的后续损害。当使用这一分子工具时,核酸酶和gRNA可以共同追踪病毒基因并切除HIV-1的DNA。
  HIV-1编辑器在几种能感染HIV-1病毒的细胞上均成功地根除了潜在的艾滋病病毒,这些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
  此外,这种方法也有望应用于清除其他潜伏性感染病毒。
  不过研究人员指出,目前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还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如何把治疗物质输送到每一个感染细胞等。此外,艾滋病病毒易于变异,如何让治疗个性化,适应每个患者独特的病毒序列也是个问题。
  抗艾新药一用病毒浓度变小
  据英国媒体7月1日报道,3名在出生仅几小时后就接受一种突破性新药治疗的婴儿被宣布不再携带艾滋病病毒。还有一名婴儿在接受同样治疗后体内病毒浓度变得非常低。
  2014年国际艾滋病大会的主席之一莎伦?卢因教授说:“这一结果让我们很兴奋,因为4名婴儿都在出生后不久就接受了治疗,实际上在这些婴儿的身体系统内已找不到病毒了。这几名婴儿的病例,还有更多的成人病例告诉我们,如果治疗开始得非常早,我们是能阻止一些人体内的艾滋病的。但必须牢记,防止婴儿感染艾滋病的最好办法是在母亲怀孕时接受治疗。”
  这4名经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在加拿大出生的婴儿,接受了3种高剂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
  家猫全基因组测序或
  有助艾滋病治愈研究
  据英国媒体8月12日报道,目前,科学家首次对家猫进行DNA完全测序,猫自从进化以来其基因变化很少,这使得科学家对其特别关注,研究分析其DNA变化性。猫患有与人类相同的疾病,科学家认为通过研究分析猫基因,有助于医学专家更好地提出治愈白血病和艾滋病等疾病的方案。
  此前科学家进行了若干尝试,对家猫DNA进行排序,但这是首次成功绘制家猫完全的基因图。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对“辛娜蒙”进行基因排序,它是美国哥伦比亚密苏里大学的一只阿比西尼亚猫。
  “辛娜蒙”曾于2007年进行基因排序,但是当时的技术仅能采集60%的DNA。这支研究小组还对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鲍里斯”和欧洲野猫“希尔维斯特”进行了基因排序。
  目前,科学家希望将猫的基因与人类基因进行对比,观察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两者为什么都会患有类似的疾病。
  一项独立研究计划――“活猫创新完整基因组测序”,对全球各地的猫进行DNA采样分析,这项研究要求对绝育猫DNA采样,提取猫体内残留卵巢、子宫和睾丸中包含的DNA。
  他们希望完全绘制不同品种2万只猫的基因,从而有助于发现导致区别性标记的基因,例如:皮毛和眼睛颜色以及猫的健康问题。(轩哲)
责任编辑:hn_新闻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iv治愈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