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昔(),()里填什么

由于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无法正常使用本网站功能,
其它关键字
作 者 推 文
[收藏此章节] [下载]&&
  吴戈一拳过去打到脸上可不只是破相这么简单,就在闻昔要出声阻止时,邱晨一个闪身躲了过去,身手敏捷一看就是练家子,吴戈闪了一下,忙转过身再次出招,他练过跆拳道,却不知道邱晨的来历,不知道邱晨练过什么,但是显然比他的跆拳道黑带厉害的多。    吴戈脸上挨了一拳,邱晨一个踢腿扫过来,闻昔尖叫:“别——”  可还是晚了,邱晨踢中吴戈胸口,吴戈一个闪避不及摔到地上,闻昔跑过去:“你没事吧?感觉怎么样?”    吴戈捂着自己胸口,就是不看她。  闻昔站起来,怒视活动手腕的邱晨:“邱晨!我不欠你什么,你也不欠我什么,你这是什么意思?”  邱晨无所谓:“没什么意思,他要打我,我不可能等着乖乖被他打。”    闻昔脱下羽绒服,扔还给他:“谢谢你的好意,我们谁也不欠谁了!”  没了保暖,冷气瞬间袭遍全身。闻昔和他冷冷对峙。    吴戈站起来。从她脖颈绵延进胸口的吻痕被曝光在阳光下,狠狠刺痛着他的眼睛。  邱晨捞住扔过来的衣服:“你随意。”  闻昔抱住手臂,邱晨看了眼吴戈:“放心,我没有下多大力气,你的肋骨断不了。”  吴戈坐在地上,难堪地别开眼睛。  邱晨转头,对闻昔略一点头:“后会有期。”    电梯门打开,邱晨头也不回地走了。    吴戈握紧拳头,闻昔上前想扶他,被他挡开:“我没那么脆弱。”  闻昔无力地重复:“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什么都不要说。”吴戈躲避着她的眼睛,“我给你拿钥匙。”  吴戈一手撑住地站起来往家走,闻昔猛地扯住他:“别走。”    吴戈挣开她的手,重复:“我给你拿钥匙。”    从玄关的柜子里拿钥匙出来,吴戈沉默着递给闻昔。他的左半边脸肿了,可是他漠不关心,他把外套脱下来给她披上,闻昔摸上他的左脸:“还疼吗?”  吴戈神色淡淡说:“我没事。”  闻昔踮脚,吻上他的唇,吴戈愣怔一秒,旋即回吻,辗转厮磨,唇齿间有血腥味,不知道破的是谁的嘴唇,可两个人的嘴唇都痛。    闻昔用力推开他:“吴戈!”  吴戈满眼悲伤,他轻声问:“闻昔,你有爱过我吗?”    他的眼里盈着水光,闻昔:“什么?”  吴戈眨着眼睛转移视线:“没什么。”  他转身往回走,闻昔叫住他:“吴戈。”  吴戈停住。  闻昔攥紧手里的钥匙,轻轻说:“我们分手吧。”  没等回答,她转身离开。    她没看到,背对她的吴戈,已经泪流满面。  “不好,不行,我不同意。”他的声音很低,他攥住拳头抵住自己嘴唇,“每次都是你选择,你从来没有问过我……”    ——  邱晨回到家,接到皮子的电话。皮子是他酒吧的一个服务生,年轻但是老实。  “晨哥,我在卫生间里捡到一个钱包,钱被拿走了,但是里面的证件还在,是一个叫闻昔的女人,里面有她的身份证还有名片还有……喂?”    邱晨挂掉电话把手机扔进沙发。跟他又没关系了,操这门子心干什么,丢钱包的多了去了,不可能每个都找回来。    一晚没睡又搅进烂事,他整个人开始暴躁。  他脱掉大衣走进浴室,两分钟后他赤着脚走到沙发边从沙发里掏手机。    “钱包留着,别扔了,也别联系,晚上给我。”    ——  闻朝快要开学了,周二正式开课,闻昔要上班,没法送她。  回校前一晚,闻朝开始收拾行李,闻昔不放心,想请假送她,闻朝从行李箱里抬头,说:“姐,你就放心吧,我自己可以的。”    收拾完,闻昔还是木木地坐着。闻朝问:“姐,你和吴戈还没有和好啊?”  闻朝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闻昔简单回应:“我们分手了。”  “啊?”  闻昔不想多谈:“你别多想,我们和平分手。”    闻朝还在挣扎:“怎么分手了呢?”  闻昔揉揉自己的鼻子:“怎么就不能分手?”  闻朝抱着抱枕做到她身边:“我见过分手了就大哭的女孩,还有分手了就要死要活的人,可是没见过你这么平静的。”    闻朝倚着她,头枕在她肩上。闻昔顺着她的头发,说:“可能还没到我的阈值吧。”  闻朝一激灵爬起来,认真看着闻昔的眼睛:“姐,你一定不要想不开,你想想我,想想以后,不要轻生。”  闻朝的表情执拗又认真,闻昔淡淡笑着:“我知道了,我不会寻死的,我怕死怕的很呢。”    闻朝放开抱枕抱住她,强势而坚强的女人在她怀里不过是瘦削的一个可人儿,闻朝说:“姐,你一定要好好的,就算所有人都离开你,你还有我呢。”  “我小时候打过你你忘了?”  “姐!”    闻朝一走,家里突然清净了下来。闻昔收拾着桌子上的零食,把闻朝留下的本子放进抽屉。明明才走了一天,可是已经开始想她了。  她找出闻朝洗的一袋照片,里面有她,有闻朝,还有很多老建筑。  有一张照片里的她开怀地笑着,那是闻朝讲了个冷笑话,闻朝抓拍。    补办了手机卡,闻昔又去买了新手机。  中午和王舰吃饭,王舰问钱包找回了没,闻昔说没有。    “怪我,应该提早跟你说里边挺乱的。”  闻昔摇头:“我知道,不乱也就不去了,我没怪你。”  王舰发觉她的情绪不正常:“怎么了?你这几天好像心情不好。”  闻昔戳着盘子里的菜点头,她实在是没胃口。  “不是因为手机吧?”  闻昔摇头:“我和吴戈分手了。”    王舰很震惊:“怎么这么突然?吵架了?”  “算是吧。”  “谁提的?”  “我。”  她的态度有点过于轻松,王舰放下筷子:“你怎么想的?”  闻昔表情淡淡:“很悲哀的是,我没有痛彻心扉的感觉。”  不太正常,王舰问:“你是说气话么?”  闻昔摇头:“我是认真的,我信他,他却不信任我,就算我们两个都忘记这件事,以后肯定有更多的事,如果他一直不相信我,我觉得没有继续这段关系的必要。”    王舰点头:“可能这段关系中,他是付出比较多的一方。”  思考几秒,闻昔表示同意:“然后呢?”  “你把人家伤死了,我告诉过你的,这种人很纯洁。”  闻昔拧眉看她:“纯洁?”    王舰摆手:“我的意思是,这种人对谈恋爱这种事是很认真的。”  “可是当初他答应的很随便,事实上我们的恋爱关系也开始的很随便。”    “因为他爱你更多,”王舰放弃和她争论这一话题,“我们就是这样的人,更爱自己。”  “什么意思?”  王舰说:“投入最少换得最大的回报,可是离开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无恙。但是你跟我又不一样,你比我更美,可是也更果决,甚至还有点绝情,这意味着你会得到比我更多的回报。”    听完她的话,闻昔质疑:“你把爱情当回报?”  王舰说:“我已经没法和二十岁的姑娘比硬件了,我能比的,只有脑子,我爱的人得不到,追求最大回报就是最划算的事。”  “你不相信爱情吗?”  王舰开心地笑了:“我信,我怎么不信。”    王舰低头吃饭,闻昔看着手中的杯子说:“我爱过他,不是出于凑合的心里,而是真的心动过。”  王舰抬头看她。  “我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如果他不放弃,我还是可能会心动,然后可能再次爱上他,可是我实在厌恶透了这种不信任的感觉。其实我们都有错,可是谁都没有好好道歉。”    “我很高兴听你说这样的话,这至少说明你是清醒的。如果还爱,去道歉吧,遇到一个爱的人不容易。”    两人吃完饭往公司走,闻昔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  “喂?”  “您好,请问是闻昔小姐吗?”对方是一个陌生的年轻男音。  王舰看过来,闻昔和她对视一眼:“我是,怎么了?”  “是这样,您在我们酒吧丢的钱包已经找到了,请问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来取一下?”    “手机找到了吗?”闻昔问。  “抱歉,手机没有。”  “哦,我知道了,谢谢,我今晚过去取。”  “好的。”    等她挂了电话,王舰问:“丢的东西找到了?”  闻昔把手机放进口袋,说:“钱包找到了,手机没有。”  王舰心里过意不去:“我今晚陪你去吧。”  闻昔摇头:“不用了,你今晚不是还有约会么?”    “那天晚上我走了你喝醉了被偷了?”  想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闻昔呵了口气:“自作孽。”  “忘了问,你醉了怎么回去的?”    “我被人抱回去的。”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修了一下。笔记本没电了,明晚更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读点击:
晋江APP→右上角人头→右上角小框
↑返回顶部
第46章 第 46 章
作 者 推 文
更多动态>>
地雷(100点)
手榴弹(地雷×5)
火箭炮(地雷×10)
浅水炸弹(地雷×50)
深水鱼雷(地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Battleheart Legacy《战斗之心:遗产》评测:昔日结伴走 今朝我独游
很多时候,如果一个系列的游戏作品以数字序号来标识时间顺序,那么其核心的内容大抵一脉相承。比如 Battleheart 《战斗之心》、 Battleheart2 《战斗之心2》,当然,这是臆想。而如果新的续作以词语注释的方式来揭示主题,通常便意味着一定的进化和新鲜的演绎,如
《战斗之心》和 Battleheart Legacy 《战斗之心:遗产》,显然,事实如此。
《战斗之心:遗产》和前作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故事从王国边缘的新兵训练营开始,主人公正在接受简单的操作指导。
1、遇到NPC时,点击屏幕下方中部的表情图标进行交谈;
2、点击地面进行移动,敌人进入攻击范围以内则自动攻击;
3、点击屏幕下方的技能图标,对选定的敌人施放技能;
4、受伤状态下,点击药水图标回复生命。消耗的药水会在每次进入新场景时补满;
此后,玩家还会在Dunshire的街道上遇到一位热心的路人,他将告诉玩家一些关于操作的秘密。
5、三个手指点击屏幕可以取消已经选定的目标,这在敌人众多和出现误操作时十分重要;
6、双击屏幕并按住不放,玩家角色将会朝手指所在的方向持续移动,以便穿过少数大跨度的场景;
而在系统菜单中,还有“自动锁定目标”和“自动移动”两个选项。
7、前者会在交战时自动锁定附近的敌人,并在当前敌人死亡后自动切换目标。这可以有效避免非指向性技能放空,只是在操作上需要玩家自行移动,以保证目标在攻击范围以内;
8、后者将会在玩家指定目标后自动移动,直至将敌人纳入自身攻击范围以内开始发动进攻。如果未指定目标或者当前敌人死亡则角色呆立当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需要玩家不断下达指令以确保持续战斗;
玩家可以视个人习惯单选或者双选,大体来说仅勾选“自动锁定目标”不利于按预想顺序击杀敌人,仅选“自动移动”又必须频繁重选目标容易贻误战机,因此双选可能是最为省力的方式。
掌握了基本操作之后,玩家扮演的角色便起身前往小镇 Eston ,孤身开始自己的冒险旅程。
孤身二字,很直接地道出了《战斗之心:遗产》与前作的不同。没有了数人组团,也不再多职业协同,取而代之的是一人双脚走遍天涯,将多种艺业融会贯通。主人公既是不羁的游侠,闯荡四方;也是称职的雇佣兵,贴补家用。同时,多方汇集的动态将主人公的行止和危难的王国牢牢绑定在一起,这个刚刚迈出训练营的新锐武士,何去又何从?
两年磨剑,精雕细琢。《战斗之心:遗产》的3D画面在45度俯视视角下表现惊艳,一看就是慢工细活。人物造型精美,线条流畅柔和,变装丰富多样,各有一番风色。对于场景的描摹更是经得起嘉许,青石板、绿草地,小镇路边的花丛随风缓缓摇曳;红地毯、木桌椅,王宮宴会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战斗时的画面表现到位而华丽,刀剑与铁盾,法术和咒语,光影波动中杀戮渐起。不惜笔墨不吝色彩,战得爽快看得舒心,酣畅淋漓。
游戏的音乐不算震撼也不浮躁,或许能算轻舞悠扬。节奏适中的乐音中充满了正能量,始终萦绕在玩家耳旁,恰到好处的音效伴随着角色的举动,时不时传来回响。一路上的剧情和战斗并没有太过紧张,激烈精彩又不至疲于奔命,音乐便是应景的情绪释放。
在启蒙教官的指引下来到小镇 Eston ,玩家开始遇到旅程中的第一波 NPC ,几个粗浅的任务也随之到来。而后的冒险逐渐发散,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更大的舞台。《战斗之心:遗产》的游戏过程高度自由,剧情并没有明显的线性指引,玩家可以按照遇见的顺序一一完成任务委托,也可以不受约束凭自己的意愿扫荡地图。
手绘的王国地图上数十个场景等待探索,只是需要根据等级警示谨慎选取。接到任务后目标地点会在地图上高亮显示,一旦任务多了难免有些混乱,不太便于记忆。游戏中剧情和战斗的比重虽然拿捏恰当,但是杂乱的安排和无序的穿插总感觉缺少了条理。不过首都王室寻找“ Solar Crystal ”的任务赏金高达2000000金币,一下子就发挥出无穷的凝聚力,将所有的旁枝内容淡化,作为陪衬与其捏合在一起。
“ Solar Crystal ”任务的三个遗迹碎片分别散落在王国版图的西、北、东角落,主人公也必须跋山涉水游历全境才能见到最后的结局。在漫长的旅途中,玩家可以从形形色色的旅人口中获得广为人知抑或隐晦机要的信息,这种种线索交织在一起,如同拼图一样,最终拼凑出这个危难中国度的深藏之秘。
唯一困难的是,逻辑顺序略显混乱的剧情在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下铺陈,不读有些可惜,读了难免吃力。很多时候,玩家必须在剧情中做出合适的抉择,不同的选择自然也会导致不同的终局。一般来说,用黄色表情回复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气魄,蓝色表情则体现出少许事不关己的自私伶俐,红色表情毫无疑问充满了挑衅和杀意,需得三思而行否则追悔莫及。
无论是冒险启航的 Eston 小镇,还是地图中心的王国首都,都是玩家角色的后勤基地。三大核心建筑各司其职,提供必要的支持。
“书本”图标的学院,是角色选择职业学习技能的地方。
“锤子”图标的铁匠铺,是购买装备及出售战利品的场所。
“啤酒”图标的酒馆,是遭遇各色旅人,打听消息触发剧情的所在。
此外,玩家还有可能在民宅内或者街道上偶遇各种过客,从而接取短暂的雇佣任务。
《战斗之心:遗产》初始可选的职业有5个,玩家进入 Eston 小镇门口的学院后可以看到猎人、骑士、战士、法师和刺客5位导师依次排列,通过简单的对话了解职业特性后拜师学艺即可。其实游戏中的职业选择远不止如此,其余的职业导师隐藏在不同的场景内,需要玩家完成特定的任务或者满足相应的条件才会显露真身。
比如沉溺在 Eston 酒馆里略显癫狂的吟游诗人,比如隐居在2级任务场景 Gobwood 的女巫师,再比如首都酒馆里被醉汉调戏的女武僧。
因此玩家需要留意身边每一个看起来不那么简单的人物,本着宁可抓错也不放过的原则,将12位职业导师集齐再说。
比较欣喜的是,玩家角色的能力培养不必从一而终,导师对学员也没有什么门户限制。一个角色既可以学习法师技能,也可以学习战士技能,甚至可以全职业兼修。不过介于升级的艰难程度和越后期的技能越强大的事实,专一为主适当兼顾才是正途。
《战斗之心:遗产》的战斗是游戏的主要玩点,采用了简明的即时战斗体系。游戏初期战斗以技能为主平砍为辅,各职业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战斗风格。战士的终极目标是视伤害如无物,刺客习惯于隐身下黑手而后等待下一次出手时机,远程职业需要和敌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多输出少挨揍才是真理。
相对于前作来说,没有了团队作战(其实个别任务的时候还是有的,只不过队友无法控制),也就没有了手忙脚乱,但是眼疾手快依然是动作类RPG的基本功底。无论对于哪个职业来说,Hit & Run 都是相当重要的操作技巧,跑位放技能等CD,如此循环能够减少很多损耗。能否保持安全距离,使用技能和药水的时机,面对多个敌人的击杀顺序,分别体现出玩家的作战能力()。
游戏的难度可以在系统菜单中设置,最低难度时药水无限,最高难度下敌人生命和攻击都有大幅加成,玩家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以取得最满意的体验。至于菜单中的疯狂模式,是一种杀红了眼的全民皆兵状态,没疯的时候还是不要自找麻烦。
《战斗之心:遗产》战斗的爽快感和打击感十分到位,无论是动作硬直还是碰撞反震都分寸适度。技能的特效和协同的音效营造着华丽而流畅的战斗感官,想来游戏后期角色的移动速度和攻击频率大幅提升后,应该能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与之相应的,自然是更刺激的战斗画面。
初入游戏时创建角色,玩家只能通过头像简单地选择性别和外观。而在不断的战斗成长之后,便可以分化出多样的培养路线。
在《战斗之心:遗产》中,玩家角色可以通过即时战斗获得经验、金币和装备作为战利品。角色每次升级后,会有3个属性点供分配至以下六项。
STR(力量):提升近战攻击
DEX(敏捷):提升弓系攻击、闪避和近战轻武器攻击
INT(智力):施放法术和使用魔法道具的关键
SKI(技巧):提升暴击概率
END(耐力):提升生命上限和穿戴重甲的能力
CHA(魅力):在买卖交易和学习技能时享有价格优势
其实在游戏中,加点并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因为每一项技能的学习都以两项属性为先决条件,在多职业兼修的情况下可选的技能颇多,玩家只需要按照心仪的技能去分配属性点即可。属性点数总是显得捉襟见肘,也就暂时遇不到加点路线的困扰。
学习技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按照导师提供的顺序逐个学习,还必须支付越来越高昂的费用。对于一个角色来说,有一个主职业能够保证快速学习到数种强大的后期技能,其余的辅助职业则可以弥补主职业的不足,增加作战手段的多样性。整个游戏中共有12个职业和150余种主被动技能,有耐心的玩家可以尝试打造一个全职业无死角的角色,应该需要不菲的时间成本。
注意:同一时间至多只有8项主动技能可用于实战。
购买装备是游戏金币的另一个去向,玩家可以在铁匠铺中买到武器、护甲和护符类装备,用以填充自己的5个装备栏位。这些装备能够提升角色的攻击、防御和法术强度,也会带来一些附加的增加效果。游戏内有多达200余件装备等待收集,各式各样的形象变装也让人充满了期冀。
需要注意的是,《战斗之心:遗产》没有任何内购,金币的获取也并不容易。早期击杀一个怪物只有个位数金币掉落,而装备售价动辄成百上千,实在有些差距。怪物掉落装备是玩家收集装备最为廉价的方式,而将重复的装备出售至铁匠铺又要遭受大幅的盘剥,不禁让人唏嘘。
每隔一段时间,铁匠铺中出售的装备会有所更新,玩家可以保持关注,以便了解最新的行情。
不受限制的自由探索,丰富的职业、装备等RPG元素给了玩家相对开放又足够持久的精彩游戏。数十个小时不见得足够,重复着把玩也不会轻生厌恶。即便情节画上了句号冒险也未必就此结束,收藏的欲望和全技能的追求是几无止尽的旅途。
游戏支持iCloud存储共享进度,随时随地都可以延续未完的事业,直到满足。
创造的事物惊艳观众,需要良好的天赋;呈现的作品细节完美,首重用心和付出。无论从哪个角度,《战斗之心:遗产》都是近期极为优秀的动作RPG游戏,以孑然一身的游侠视角,仗剑行遍脚下危难的国度。3D画面处处可见精细的渲染,人物形象英姿飒爽变装丰富。多样的职业可融于一身,可近可远兼具诸家长处;大量的装备供搜集收藏,或攻或防品类不一而足。游戏中交织着一些突发的遭遇,从不轻易拒绝送上门的收入;上架后两天便迎来首次修复,开发者的态度值得肯定钦服。除了还可以加入中文方便大陆玩家,除了会期待更广阔更厚实的游戏内容,实在没有太多可挑剔之处。两年多的等待便在此时圆满,没有什么遗憾,亦无辜负。
热门搜索:
广东任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AppGam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61号丽丰大厦31楼
电话:020-&>&&>& > 正文
长篇连载:《邓华上书荐良策·开国第一战(31)》
作者:双石
发布时间: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第三十一章
审时度势 邓华上书荐良策扼险筑垒 金雄浴血洗甲兵
凡战,            所谓守者,          知已者也。              知已有未可胜之理,              且固守以待敌之有可破之势,   而出兵以攻,         无有不胜。        
               ——《百战奇略·守战》  
  中朝方面对“联合国军”再次动武是有所准备的。  说实话,李奇微不动手,彭德怀也要动手。  当第五次战役刚一结束,彭德怀就在策划第六次战役。    7月2日22时,停战谈判前夕,彭德怀致电各部:    美帝决议授命贼酋李奇微代表联合国向我提出和谈建议,这是我军8个月来奋战的结果,也是和平民主阵营声势浩大的具体反映。敌虽急于求和,但不会改变其帝国主义侵略本质,可能玩弄种种花样与欺骗阴谋,亦可能乘我麻痹之际突然袭击,我全军必须提高警惕,望转饬所属,加强战备工作,准备掌握情况,对进犯之敌,在充分准备下予以沉重打击。须知,惟有经过坚决激烈的斗争,才能换得和平。也惟有持久作战的充分准备,才能获得较速的胜利。望各级首长深刻领会,坚持执行之。    同日24时,毛泽东也对志愿军发出了同样内容的指示。  根据这些指示,中朝联合司令部为配合停战谈判,开始着手拟定和准备第六次战役计划。联司拟定,如果美国拒绝以三八线停战撤军,中朝军队则待敌进攻时全线发起反击,以军事斗争的胜利来取得政治上的有利地位,促成以三八线为界实现停战。即使“联合国军”不进攻,中朝军队也拟于9月主动发起战役反击。  战役计划为:  以志愿军13个军在朝鲜人民军4个军团配合下,分两步作战,歼灭敌军两个师左右,将东线之敌打到三八线以南地区,同时出动志愿军炮兵、装甲兵支援步兵作战。  志愿军空军也拟出动22个航空兵团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整个战役作战时间计划在两个月左右。    7月8日,志愿军总部下达了战役准备工作指示,要求各部队作好阵地攻坚和连续纵深突破的战术准备。  谈判果然如中朝统帅部所估计的那样,进展得极不顺利。美方顽固地拒绝讨论从朝鲜境内撤退一切外国军队的问题,也拒绝把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问题列入谈判议程。  7月19日,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还专门发表声明,拒绝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  直至7月24日,半个月过去了,停战谈判竟然连一项议程协议也没有达成。  按捺不住的彭德怀此时已有战意,当天便致电毛泽东:    我再有几次胜利的战役打到三八线以南,然后再撤回三八线为界进行和谈,按比例逐步撤出在朝外国军队,坚持有理有节。经过复杂斗争,争取和平的可能仍然是存在的。如果经过上述一切办法而不能达到和平,则继续打下去,在持久战中,我虽有许多困难,但可克服,最后赢得战争胜利是肯定的。从全局观点来看,和的好处多,战亦不怕。……我于8月中旬争取完成战役反击准备,如敌不进攻,则至9月举行。最好待敌进攻,我则依托阵地出击为有利。  妥否?盼示。    7月26日,毛泽东回电指出:    7月24日电收到,敌人是否真想停战议和,待开城会议再进行若干次就可判明,在停战协定没有签订,战争没有真正停止以前,我军积极准备9月的攻势作战是完全必要的。    在停战达成议程协议并进入分界线谈判后,美方的态度更加傲慢,将中朝代表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的让步视为软弱可欺,得寸进尺咄咄逼人,丝毫也没有表现出要在公平合理的原则上达成协议的诚意。  这下把参加谈判工作的邓华、解方也惹火啦!  妈那个×,不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他妈的得意得要忘形了!    7月31日,志愿军谈判代表邓华、解方致电彭德怀司令员:    谈判需要战斗胜利配合,并须作破裂之军事准备,……战役准备,争取8月15日以前完成,准备破裂后的反击以8月内动作为宜,……如谈判仍在持续,最好是乘敌进攻时予以有力地打击……或者我举行地区性的主动攻击敌人。总之,谈判需要政治攻势,特别是战斗胜利相配合才更为有利。    这正中彭德怀的下怀。  “打的坚决打,谈的耐心谈。”  他对打的和谈的说。    8月8日,志愿军总部将第六次战役的意图和部署电报毛泽东。  8月10日,毛泽东指派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召集总部有关人员对第六次战役问题进行研究,并拿出具体意见。    这个时期,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形成了相互对峙的态势。  至8月中旬,中朝军队与“联合国军”对峙在西起临津江口,向东经高浪浦里、涟川、铁原、金化、登大里、月山里、沙泉里至东海岸一线。  中朝军队第一线阵地西起土城里,经松岳山、五里亭、平康、登大里、艾幕洞、西希里、沙泉里至东海岸之高城,东西延绵250公里的防御工事已经全部完成。并在西起南川店,经市边里、安峡、玉洞里、新城山、云磨山、乍德山、昌道里、龙门山、竹叶山、国士峰至东海岸高城,构筑了第二线阵地。熙川、孟山至阳德之中间运输线,佳丽州至昌道里、法洞里至淮阳两条东西运输线,以及阳德、成川、遂安地区,新溪、伊川地区的4000多个仓库设施亦按照计划完成。同时,中朝联合司令部对中朝军队部署亦进行了调整:西线以第四十七军第一三九师、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一个师进入开城及其以南地区,保卫开城谈判会场区域;中线第二十七军接替第二十军防务;原在西线的朝鲜人民军第六军团调至东线化川里地区,以加强东线防御力量。至此,全军已获得1~2月的休整时间,补充了10多万兵员,储备了一个月的粮食与弹药。  中朝联合司令部还在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各部队中抽调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都较强的侦察骨干于6月中旬组成中朝联合游击支队。志愿军共抽组4个中队,即第三、第九、第十九兵团各抽组一个中队,原第十三兵团各军合组一个中队。游击支队以志愿军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为司令员,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副师长茹夫一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朝鲜人民军派出政治委员和副司令员各一人,并抽组两个中队,游击支队共组建6个中队共2 050人,于7月中旬集结完毕,准备在战役反击发起前后深入三八线以南开展游击活动。  中朝军队第一线展开兵力为志愿军8个军,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共11个军;第一梯队展开8个军,第二梯队为3个军。第二线包括担任东西海岸防御的兵力,志愿军为9个军,朝鲜人民军为4个军团,共13个军。志愿军入朝兵力已达77万人,朝鲜人民军亦整编补充至34万人。  中朝军队总兵力为112万人。    与此同时,“联合国军”亦在双方接触线已方一侧建成了3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即与中朝军队的接触线,名曰“耳明线”;  第二道防线,西起铁原西南的263.3高地,东经读书堂、地境洞、大成山到北汉江西岸之小高云飞伊,全长60公里,为中间了阵地,名为“怀俄明线”(距第一道防线10公里);  第三道防线西起临津江口之鳌头山,沿江而上,经积城、道城岘、华川湖南岸、杨口、兜率山、山头谷山至东海岸杆城以北之马达里一线,全长220公里,名为“堪萨斯线”(距第二道防线20~30公里)。  各道防线均构筑了坚固工事,设有大量的地雷和铁丝网。另外,“联合国军”还积极扩建金浦、水原、大邱等原有机场,新建了瓦草里、东豆川、永平、麟蹄等18处前沿机场,增辟了原州、镇海、群山、济州岛等14处海、空军运输补给基地。在此期间,美军有6个师、韩军有4个师先后撤至二线,进行了1~2个月的休整。美军及其他“联合国军”部队亦补充、轮换了19万余人。同时,还扩建了3个韩军师,并将空降第一八八团和两个轰炸机联队由美国调至日本,增加了其机动力量。  为了统一指挥,英步兵第二十八旅、第二十九旅和加拿大步兵第二十五旅等英联邦国家军队于7月28日合编为英联邦第一师。  至此,“联合国军”第一线兵力为14个师又两个团,第二线兵力为4个师又一个旅又一个空降团。全军共计69万人,计有火炮3 560门,坦克1 130辆,飞机1 670架,舰艇270艘。
  此时,中朝军队在兵员数量上与对方形成了1.6:1的相对优势,但在技术兵器、坦克和炮火方面仍处于绝对劣势,制空权、制海权均操于“联合国军”之手。  而且从这时的战场态势来看,“联合国军”相对来说要主动一些。  在谈判期间,“联合国军”虽未实施大规模的进攻,却仍然保持着相对持续的局部攻击态势,其目的显然是企图消耗当面的中朝军队,以不断施加的压力与谈判桌上的无理要求形成呼应之势,并准备视对中朝军队的消耗情况,随时恢复全面攻势作战——也就是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制定的向平壤、元山——朝鲜蜂腰部推进的所谓“势不可挡的行动计划”。  这种战场态势,是彭德怀、邓华等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    彭德怀、邓华也在准备以打来争回主动!  8月17日,为动员全军,积极准备作战,中朝联合司令部向全军下达了战役预备命令。计划分两步作战,第一步突破敌当面阵地,第二步再向南推进,如第一步进展不顺利或打不动,则各个轮番撤退,诱敌深入而后反击,将敌赶过三八线以南。  这个时期,中朝军队虽然已确定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但对在敌人猛烈火力下实施阵地坚守作战还缺乏信心和把握。防御作战思想还被局限于“运动防御与反击相结合的拉锯战形式,亦即积极防御与短促突击的作战方式。”  所以这个计划总的思路是打小歼灭战和稳步前进。  但总的设想仍是打运动战。    同是主张打,邓华却与彭德怀的思路不同。  虽然在参加谈判,但身为军政全才的百战名将邓华仍然时刻关注着前线的情况,并且一直在根据对情况的直接了解,盘算着怎么动手才最为有利。  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分析,邓华认为,如果仍按前几次战役的方式向敌人发起攻击,必将付出很大代价,而且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战果。从第三次战役以来,中朝军队的几次战役一次打得不如一次,正面攻击伤亡巨大,取得成果又难以巩固。这说明,在这种技术兵器远不如敌人,又没有足够的海空军支援的客观现实基础上,再发起规模巨大的攻势,与“联合国军”打堂堂之阵,很可能还是象前几次战役一样,得到的是事与愿违的结果。  再象前几次那样打大规模的进攻战役,的确是困难重重。    不光是敌人,自然条件现在也在与中朝军队作对。  7月,朝鲜北部出现了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从7月20日起,朝鲜北部连降大雨,山洪暴发,河水漫溢,泛滥成灾,一般河流水位上涨3~4米,最高达11米。水流速度达到每秒4~6米,最高达7米。洪水所至,交通中断,堤防溃决,房屋坍塌,物资冲走,装备毁坏,人畜伤亡,其水势之猛、之急,持续时间之长,危害范围之广,为朝鲜近40年来所罕见。    这是志愿军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将军记录的文字。  最惨重的是洪水淹了志愿军后勤部的主要物资集散地三登。  三登的仓库、医院和高炮阵地全在洪水之下变成一片泽国,大量库存物资被冲走,有些待避的汽车也被冲走,露天存放的物资几乎全部被冲。保卫三登的高炮营所有高炮均被冲走,被逼上高压线的指战员们未能及时疏散,在压断了高压线后,纷纷坠入水中,被淹死了167人。  交通也被中断。  后方几乎所有的公路路面都被冲坏,路基被冲塌,205座公路桥梁全被冲垮,无一幸免。  铁路桥也一样。  不少桥梁修好了又被冲毁,冲毁了又被修好,反复多次,比敌机轰炸还麻烦。主要铁路桥如京义线上的大宁江、西清川江、南大同江桥;满浦线明文桥;平元线东大同江,东沸流江桥均被冲毁,每座桥平均被冲4次,东清川江桥先后被冲垮竟达9次。  而前方部队储存的粮弹只够维持一个月,前方少数部队已发生断粮现象,只能以野菜充饥。  进入8月后,“联合国军”又发起了所谓“空中绞杀战”,出动其空军力量的80%,投入了几乎全部的战斗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企图在3个月内全部摧毁朝鲜北部的铁路系统。在这个节骨眼上,原来寄予厚望的苏联空军又不愿前出,只肯掩护鸭绿江至清川江这一段后方交通线,志愿军空军部队又因准备不充分,要迟至11月份才能投入战斗,致使前方交通线仍处于无空军掩护的状况。  运输困难仍然无法解决。  真是雪上加霜!    而当面的“联合国军”也是今非昔比了。  由于屡遭中朝军队运动战的打击,原来不喜欢构筑工事的“联合国军”部队也改掉了不少大少爷脾气,花了很大力气来改进工事,由上一年秋冬简单的方形坑掩体(俗称“狐狸窝”),发展成为普遍构筑钢筋混凝土的永备工事,前沿还敷设了大量地雷和铁丝网。至8月中旬,已完成了纵深达30~40公里的3道防线。而面对这种前所未遇的坚固阵地和立体防御,中朝军队在火力处于绝对劣势,又缺乏攻坚经验的情况下贸然发起进攻,显然是把握不大而胜算不多的。  邓华认为,大举进攻,不如以守为攻。守住现有阵地,大量的消耗敌人并粉碎敌人的进攻,同样可以达到“在军事上打击敌人配合停战谈判的目的”。  但这样就必然涉及到战略方针的调整。  也就是说,要改变中朝方“以三八线为界停战”的目标函数。    深思熟虑后,邓华毅然上书中央军委。  8月18日,在中朝联合司令部发出战役预备命令的第二天,邓华致电毛泽东,正式提议改变“以三八线为界”的停战条件。  邓华提出,实现就地停战,虽然“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北占领的面积要大一些,但从双方位置上来看中朝方并不吃亏。依据充分调研的论据,邓华建议,与其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来发起大规模的新攻势,还不如把力量花在巩固现有阵地的上,这样可以让“联合国军”不断在徒劳的进攻中消耗的自已远较中朝方更为稀有的有生力量。  出于高度的政治责任心,邓华还建议,对中朝方的战略方针进行重大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重新把握主动权。  邓华,真不愧是胸怀战略全局的百战名将。
  邓华的建议得到了响应。  聂荣臻等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有关人员与邓华产生了共鸣,他们认为,倘再以原有的运动战方式发动攻势,还会象第五次战役那样推来推去,对于机动能力远不如对方的中朝方来说反而不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战略格局和双方态势问题。本来机动力非凡是中国军队的传统优势,但那是徒步机动力,你就算是神行太保飞毛腿,怎么也比不过人家的汽车轮子呀。再说,人家白天有行动的自由,而咱们却被人家的飞机大炮压得动不了窝。  情况变了,环境变了,对手变了,昨日之长,变成了今日之短。  那就得敌变我变,改变思路与对策。  “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    毛泽东非常认真地考虑了邓华的意见。  8月19日,中央军委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权衡利弊,对第六次战役提出了具体的参考意见并电告彭德怀。  中央军委的电报在分析了敌我双方战略态势后着重指出:    为使休战谈判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并准备谈判不成破裂的责任落在敌人身上,……在作战上我们也应与谈判的要求相配合、相适应。在9月份如果我们预拟的战役计划,确实能做到歼灭美三师、伪二师及其他敌人一部或只歼敌一个师,同时又能迅速推进至涟川、铁原、金化地区,或只推进一个地方,而不致为敌赶回原阵地甚至侵入我阵地,那么整个战役尚是有意义的。但从现在具体情况看来,不仅空军在9月不能出动,并也不能掩护清川江以南的运输,而且其他方面也不易使我们这个战役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朝鲜雨季8月底才能结束,清川江、大同江、新在川、富城几座桥梁尚未修通,清川江以北堆积的粮车最快恐须至8月底才能倒装完毕,因之连续作战一个月的粮食在9月份得不到完全保证。弹药从现在前方储量计算,可供一个月作战消耗,但雨水浸的程度不知检查结果如何,有些仓库离前线较远,尚不能供应及时,且战役发起后,不论胜利大小,均有使战役继续发展可能。我们粮弹储备只有一月,而后方运输又未修场,设敌人窥破此点,我将陷入被动。次之,从战术上看,……我军出击必须攻坚,而作战正面不宽,敌人纵深较强,其彼此策应亦便,我第一线只能使用8个军突入,敌人则除麟蹄以东外,有16个师旅可供呼应。即使我在战役开始时,歼敌一部,突入后迂回渗透、扩张战果及推进阵地则须经过反复激战,时间拖长可能性极大,结果对谈判可能起不利作用。现在我们重兵在手,空军、炮兵逐步加强,敌人在谈判中对此不能不有顾虑。设若战而不胜,反易暴露我弱点。如谈判在分界线及非军事区问题上,在9月份尚有妥协可能,亦以不发起战役为能掌握主动。    这和邓华的建议是完全一致的。    8月21日,毛泽东再次电告彭德怀,要求考虑将9月份战役计划改为加紧准备而不发动,尽可能做战术性的反击。    8月26日,邓华再次向毛泽东和彭德怀提议不再举行第六次战役:    当前敌人已有强大纵深的强固设防,而又是现代化的立体防御,是不可小视的,如我以现有力量和装备进行攻击,其结果有三:一是攻破了敌阵,部分歼灭了敌人;二为攻破了敌阵,赶走了敌人;三为未攻破敌阵,而被迫撤离战斗。不管哪一结果,伤亡和消耗均会很大,尤其后者对我是很不利的。相反的,如敌离开他的阵地,大举向我进攻,我以现有力量装备是可以将其打垮,而求得部分歼灭的,代价也不会很大。    毛泽东、彭德怀都对邓华的建议予以首肯。  但因为“联合国军”乘中朝方洪水泛滥补给困难之机,率先向中朝军队发起夏季局部攻势,中朝方又不能表现出在敌人压力下屈服,故而已经准备打出的“就地停战”牌也就没有打出。  第六次战役计划也未予以正式取消,只是改为准备待发状态。  因为中朝军队是否顶得住“联合国军”进攻,还有待于实践检验。  东线朝鲜人民军的防御作战,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机会。    东线朝鲜人民军阵地处于“联合国军”猛烈进攻的惊涛骇浪之中。  这次进攻,“联合国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为中北汉江以东至东海岸朝鲜人民军防守正面约80公里的阵地,其战略上的目的是以军事压力迫使中朝方在其强大军事压力下屈服,从而接受“联合国军”所谓的“海空补偿”方案。而其直接的战役目的,则是夺取东线突出部阵地,拉平登大里、五味里至芦田坪地段战线,与其中部战线取齐,改善防御态势,遏制中朝军队随时可能发起的战役反击。  其实“联合国军”的攻势在刚进入分界线谈判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从7月26日起,美步兵第二师即在美空降第一八七团的配合下,每天以团以上规模的兵力轮番向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扼守的大愚山阵地发起了猛烈冲击。  激烈争夺5天后,美军以伤亡2 200余人的代价攻占了该高地。  虽然的损失惨重,但“联合国军”既得寸,就要进尺。    8月18日,“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全面展开。  扼守该线的是朝鲜人民军前线总指挥金雄中将指挥的第二、第三和第五军团。  金雄,中国名字王信虎,是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二团任参谋长,当时的第三师参谋长洪学智、第八旅政治委员吴信泉都是他的上级,对这个打仗既勇敢又肯动脑筋的参谋长有很好的印象。  进军东北后,金雄曾任著名的李红光支队的支队长,参加过解放东北的各次大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也跟随洪学智、吴信泉等百战名将一起经历过许多严酷的战争考验,其战略战术的素养受讲求实效灵活机动的中国军队的熏染很深,非常重视发挥步兵火器和轻便火炮的作用,远非那些从苏联归来的食洋不化只知摆开阵势打堂堂之阵的刻板人士可比。  在这次带坚守性质的防御战中,金雄把步炮协同组织得很好。  他为中朝军队带坚守性质的防御作战,吃了第一只螃蟹。    跟金雄较劲的,是美第十军军长克洛威斯·巴亚斯少将。  在朝鲜人民军防御阵地的西段,方虎山中将指挥的第五军团正面顶岭至第二军团右翼之后顶谷15公里地段上,刚接替晋升为中将的爱德华·阿尔蒙德就任美第十军军长的克洛威斯·E·巴亚斯少将使用了美步兵第二师4个营、韩军第五师、第七师各一部共3个团,在4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向朝鲜人民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在这个地段上打得最残酷最激烈的是983.1高地。  983.1高地位于大愚山(亦称1179高地)和白石山(亦称1142高地)之间,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沿水入川和西川北上的两条公路。地势虽然不太高,但却能控制通往杨口和麟蹄的补给道路,而且还能引导炮火对设在谷间的山谷内的美军炮兵阵地和指挥所进行准确的射击。“联合国军”发动进攻以来,崔忠国少将指挥的朝鲜人民军第十二师团在高地上设置的观测哨就没少给巴亚斯添堵,他们不断呼唤来的炮火使占领杜密岭(亦称788高地)东西高地线的美步兵第二师部队死伤累累,寸步难行。  983.1高地,巴亚斯很是头痛。  983.1高地,巴亚斯势在必得。
  巴亚斯瞅着的是983.1高地,想着的是“亥安盆地”。  所谓“亥安盆地”,是指华川湖东北的近40公里处的一个圆形山谷,周围群山环绕。山谷东、西、北3个方向的制高点均为朝鲜人民军控制,983.1高地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直瞄火炮可威胁到“联合国军”的防线和部队机动,范佛里特将一直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取之而后快,所以进攻的计划就是首先拿下盆地西面的制高点。  巴亚斯想得很简单,“联合国军”有炮火优势,拿下983.1高地不成问题,得手后可顺势卷击,控制这个盆地。  美步兵第二师师长拉夫纳少将在4公里正面集中了全师7个炮营榴炮126门和中、重型火炮72门,平均每公里近50门。  这在当时,是一个罕见的炮位密度。    攻击部队是黄烨上校的韩军第五师第三十六团。  黄烨也想得很好,18日6时开始进行30分钟的炮火准备,第三营冲击983.1高地,第二营夺取940高地和773.1高地。第一营为团预备队。  “从正面进行出其不意式的突袭式攻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应付的时间。”  黄烨如是解释他的设想。    战斗起始确实是按黄烨的意图进行的。  7月18日6时,200门火炮一起开火,虽然由于天降大雨预定的空中支援没有来,但由于拉夫纳少将有“这次攻击弹药没有限制”的豪语,所以炮兵们都非常卖力地拼命把炮弹往炮膛里填。  9天后统计,消耗了36万发炮弹。  也就是说,198门火炮平均每天发射炮弹4万余发。  第一天炮火密度达没达到这个数字不知道,反正目力所见的朝鲜人民军阵地完全被滚滚烟火所笼罩,腾起来简直就是原子弹蘑菇云的那种感觉,那架势谁都认为上面绝对不会再有一个活人了。  所以韩三十六团的士兵们向人民军阵地冲击时表现都很勇猛。  可也就是冲得很勇猛的士兵们要漫上山顶的当口,轰轰隆隆一连串分不出点的爆炸声把拉夫纳和黄烨的梦给炸飞了。  正得意洋洋的黄烨慌忙举起望远镜一看。  望远镜里一片浓烟烈火,耳边传来的是毫无节奏此起彼伏的频频巨响,烟里火钻出来的韩军士兵们正在连滚带爬地往下跑。  地雷!  黄烨是行家,一眼就看出,往回跑的连上去的一半都不到。  这“地雷战”是金雄的拿手戏。  金雄没有依照阵前带状布雷的惯例,而代之以大纵深不规则布雷,不光是在阵前,而且在各个可能的通路上也布上了雷,“联合国军”的炮火诱爆地雷开劈通路基本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都是中国造的那种防步兵的小型地雷,当年炸鬼子的那种。  这一招,金雄在中国当新四军反鬼子清乡的时候就练得烂熟。  黄烨期望的一举成功泡了汤!    次日,黄烨集中第二营的两个连分别向940和773.1高地冲击  这回更惨!  几乎在“联合国军”的炮火刚一停息而韩军士兵刚一跃起那一瞬间,手榴弹就在阵地前张开了一道道弹幕,轻重机枪火力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最要命的是迫击炮,全部隐蔽在反斜面开掘的洞穴式工事中,一到这个时候就从工事中钻了出来,雨点般地砸向蜂涌冲击的韩军士兵群中。  朝鲜人民军第十二师团的官兵们表现出非常良好的战术素养。  他们的阵地都构筑在接近山顶的反斜面上,而在正斜面上只构筑假阵地和警戒阵地。在“联合国军”进行炮火准备时,守备分队全在反斜面的掩蔽部待机。一俟“联合国军”炮火停止或延伸,就冲上阵地用步兵火器和迫击炮火打击敌人。  金雄还在纵深保持了强大的预备队,适时进行猛烈的反冲击。    这天从这两个高地站着走下来的韩军士兵每个连都不足40人。  第三天韩三十六团还算运气,利用朝鲜人民军的疏忽,在人民军部队从反斜面向山头运动的时间差内,冲上了773.1高地。  21日——也就是攻势发起的第四天,韩三十六团倾尽主力,数度与人民军守备部队进入“战史上也很少有类似的先例的凄惨的白刃突击”,终于占领了940高地。  22日中午,黄烨又利用朝鲜人民军火力部署的死角,夺占了983.1高地。  可在当天,攻占高地的韩军部队就在朝鲜人民军迫击炮火的反击下伤亡惨重。  一天下来,黄烨已经没几个兵了。  目睹当时惨烈战况的美联社记者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声:  “Bloody Ridge!”  那意思是“血染的山岭”。  美国人就怕见这个。    黄烨压根儿没来得及高兴。  8月27日,金雄调集预备队第五军团第六师团和第十二师团各两个团,反击进占杜密里以北地区之地,以第二军团第二十七师团在第五军团第六师一部配合之下,反击大愚山之敌。  反击杜密里以北地区的人民军部队进展非常顺利,除对大愚山的反击因敌夺占时间较久,已形成了坚固的永备工事,防守兵力较大,反击部队激战一夜仍未得手外,其余983.1高地、773.1高地、752.1高地、三台洞、陈岘、鸠岘等阵地均于当夜予以收复。  气急败坏之下,美国兵上了场。  克拉克·拉夫纳少将派出手下的美步兵第二师第九团进行增援,但激战至月底,仍然无法夺回朝鲜人民军夺得的阵地。    30日,美步兵第二师向朝鲜人民军发起连续反扑。  因为联司有“凡属不易夺回之阵地,暂不必强求,以免伤亡过大”的指示,攻击大愚山的朝鲜人民军部队在大量杀伤敌人后,于31日主动撤出战斗。  经此一战,美步兵第二师和韩军第五师的士气降到了冰点。  师长拉夫纳少将离任,由谢·德佐少将代理师长。  谢·德佐少将也没干几天,师长就换成了罗伯特·扬格少将。    东段丁字峰战斗的残酷程度较之与“血染岭”有过之无不及。  这里靠近东海岸,进攻的韩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白善烨少将所指挥的首都师、第八师和第十一师部队得到了美海军第七舰队战列舰上400毫米舰炮和巡洋舰上200毫米舰炮的火力支援,对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左翼芦田坪至第三军团右翼新炭里13公里地段发起了猛攻。  战斗的过程与西段杜密岭几乎一模一样。  先是韩军们被地雷炸得一塌糊涂,然后被步兵火器和迫击炮火大量杀伤,然后是你来我往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在高地上反复争夺,甚至发展到互相用石头交战的程度。  朝鲜人民军的夜间奇袭特别让韩军头痛,往往白天花费很大代价夺得的阵地,一个晚上就被夺了回去。其中884、965等高地都经过3次以上的易手。  白善烨指挥的韩军也表现出罕有的顽强,一波一波不顾死活地在炮火和飞机掩护下往上冲,打到8月底,付出重大伤亡后,才将战线向前推进了2~6公里。  从进攻大愚山开始,这一阶段作战,美韩军伤亡达24 000余人。  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比例!    美第十军军长巴亚斯少将没咽下这口气。  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中将也不满意。  基于对中朝军队“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的机动防御思想的认识,他总以为集中这么多的炮火,攻击地域又那么集中,一举拿下这些小山头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所以发起攻击前,他给部队下达的指示口气也很轻松:  “为了掩护堪萨斯线,增大防御纵深,必须夺取983高地。另外为了完成对‘亥安盆地’的大包围,和威胁文登里以扰乱敌人后方,也必须夺取成为其门户的这个高地。虽然敌人的阵地可能很坚固,但只要是集中炮兵予以打击,就不会有多少困难了。”  他期望“通过获得辉煌的战果来得到自信”。    可一打起来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档子事儿。  朝鲜人民军的抵抗出乎意料地顽强,与两个月前那种且战且走完全不同,每一个山头,都要经过反复争夺,付出重大消耗和人员伤亡,才能夺占。  而且还不一定能守住。  这种损失和收获不能相抵的有限作战简直无法忍耐!  范佛里特哪里知道,自从双方开始停战谈判以来,人家金日成就发出号召,在朝鲜人民军全军开展“祖国的高地运动”,口号是“用鲜血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想想,那是人家的国土,争一分算一分,哪能随便让你占了去?  范佛里特决定再赌一把!    9月1日,巴亚斯少将部署调整完毕,将正在洪川休整的美陆战第一师调至第一线,接替韩军第八师加田里以西部分防务,韩军第八师则向北延伸至松支谷一线,加上该师原配属给美步兵第二师的一个团,接替美步兵第二师大愚山地区的防务,加大了主要进攻方向的兵力密度。  金雄也没闲着。  早在巴亚斯发起第一阶段攻势时,金雄就就将朝鲜人民军第六军团调至一线,接替了通川、高城至新炭里第三军团两个师的防务,第三军团则西靠接替了新炭里至西希岭第二军团两个师的防务,也缩短了第二、第三军团的防御正面,加大了防御纵深。  两边都憋足了劲儿,决心大打一场!    按范佛里特原来的策划,口气更大,目标函数订得更高。  计划的主旨,是在中、东部战线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将朝鲜人民军主力压迫到金刚山脉予以歼灭,“以图使其解体”,“将战线推进至金化——金城——金刚山——长箭一线,从根本上改变中、东部战线”。  还要在元山附近发起登陆作战,迂回中朝军队后方。  计划称为“猛禽之爪”。  这已经是一次战略行动了。    李奇微一看这个头就痛,他可不敢陪着范佛里特玩。  再说就是他想陪,华盛顿的杜鲁门也不会让他陪。  这道理其实仔细一想就明白,倘若这样一打,战争肯定升级,谈判肯定泡汤。真要把中国人惹火了,再派几个兵团到朝鲜来,那是完全办得到的。到时候,美国上哪去找那么多兵力来陪着他们练?  所以范佛里特的计划被李奇微大打折扣后批回。  登陆作战被划掉,只保留了地面作战的内容。    倔头犟脑有点象沃克的范佛里特还是没有死心。  他觉得这样的仗打得太窝囊,太难受,太没脾气。半个月的仗打下来,给予朝鲜人民军的损失是估计,但“联合国军”的的兵员损失和弹药消耗却是实实在在在那儿摆着的。试想,仅攻击几个小山头就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那么被划掉了登陆作战的“猛禽之爪”不知道是这个数字的多少倍?为了拉直弯弯曲曲战线的这种战术目的,反复攻击了有限目标,每次都付出巨大代价而效果很小的作战是不能令人容忍的。  必须进行扭转战局的作战!  他再次将包含有登陆行动的计划上报“联合国军”总部,只是将登陆点换成了通川,而且地面作战的规模更大了。  范佛里特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正在犯与麦克阿瑟同样的错误,不是就非,非此即彼,小的不行,就来大的。  且不说在兵员众多意志顽强的中朝军队面前能不能达到所想象的“扭转战局”的效果,即便能达到这个目的,推进到平壤——元山一线甚至推进到鸭绿江边,你怎么就能保证中国军队不在一个晚上再推回来?而且就算是人家不推回来,美国也得在朝鲜保持强大的兵力以抵御这种可能卷土重来的强大势力。  这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吗?  甭说别的,兵员损失上美国就拖不起?    你说李奇微能给范佛里特什么好脸色?  计划中登陆内容又一次被划掉,地面作战目标也被缩小。  范佛里特这下没脾气了。  他只好委委屈屈地在地面上发展他的进攻,命令巴亚斯少将指挥美第十军从全线进攻转入重点进攻,夺取血染岭正北方的851-931-894高地群。  巴亚斯的分工是韩军第五师夺取1211高地,美步兵第二师夺取931高地群,韩军第七师夺取白石山东麓棱线,韩军第八师攻占加田里以北5公里处的黄基至松鱼月4公里的地段,美陆战第一师攻占道味岘到松鱼月12公里地段。  然而,这一轮交手,范佛里特又碰了一鼻子灰!    9月1日起,“联合国军”重新发起攻势,不断以营、团兵力向朝鲜人民军阵地发起攻击,而以顶岭地区,杜密岭以北773.1高地地区,大愚山以北加七峰、1211高地地区及加田里以北地区战斗最为激烈。战至9月8日,敌军占领朝鲜人民军部分前沿阵地。  9月9日,巴亚斯少将被迫转入重点进攻。  重点进攻的攻势首先从加田以北5公里的黄基至松鱼月4公里地段开始,韩军第八师每日均以一个多团兵力进行连续攻击。驻守该地段的朝鲜人民军第三军团第十三师团第二十一团顽强抗击,昼失夜返,给韩八师进攻部队以重大杀伤。12日,第二十一团向松鱼月南无名高地之敌反击,一举歼灭韩军一个营大部。  韩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白善烨中将气得不行,4天竟然1寸也拱不动!    巴亚斯少将决定加大重点进攻力度和范围。  13日,“联合国军”的重点进攻正面开始由黄基向西延伸至道味岘。美陆战第一师也投入战斗,先后集中4个多团的兵力,在大量飞机和猛烈炮火支援下,向道味岘至松鱼月12公里地段连续猛攻。与此同时,其左翼韩军第七师、美步兵第二师、韩军第五师亦各以1~2团的兵力向杜密里以西581.7高地及其以北三台洞、894.3高地、930.6高地、加七峰以北高地群进行连续猛攻。  道味岘以东朝鲜人民军第三军团的防守地段上,战斗最为激烈,每一阵地均击退敌6~8次冲击,有的阵地击退敌人的冲击达18之多。  “联合国军”还是拱不动。    巴亚斯少将决定将进攻重点再次集中。  14日,“联合国军”之进攻重点集中在道味岘至芦田坪4公里地段,每日以4~5个营的兵力进行轮番冲击。  又过去了4天,仍然寸土未进。  只有美步兵第二师和韩军第五师在“血染岭”一线的进攻有了些许进展,相继占领了581.7高地和894.3高地,  但在杜密岭以北的851高地和加七峰以北的1211高地,“联合国军”却怎么也无法越雷池一步。在851高地一线朝鲜人民军第六师团阵地,美步兵第二师倾尽全师之兵力和火力,反复组织进攻,打得精疲力竭,伤亡极其惨重,那个在砥平里守备得逞的美步兵第二十三团光后送伤员就花了整整10个小时。  一直到10月中旬,新上任的罗伯特·杨格师长指挥美步兵第二师部队在大量飞机和坦克掩护下,发起了“结束伤心岭战事”的最大攻势,可仍然被“步枪和手榴弹挡回”。  从此,851高地被称为“Heart Break Ridge”(伤心岭)!  韩军第五师进攻的1211高地也是如此,“联合国军”在这里的进攻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仍然还是不得越雷池一步。  战至9月18日,除851和1211高地外,“联合国军”的攻势被迫停止。  这一阶段作战,美韩军共伤亡22 000余人。  巴亚斯少将非常败兴,怎么想怎么心里也不能平衡,想想费时一个多月,损兵折将数万之众,第一阶段打出了一个“血染岭”,第二阶段打出了一个“伤心岭”,再打下去还会出些什么吞食着大量美韩青年的什么岭?  巴亚斯不敢也不愿再想下去。    当金雄浴血苦战的同时,中国军队也没闲着。  在东线朝鲜人民军部队粉碎敌人夏季攻势的过程中,志愿军第一线各军为打击敌人,推近接触线,配合朝鲜人民军作战,积极地进行了战术性反击作战。    9月1日至3日,彭德清军长指挥第二十七军3个团,在地面炮兵5个营的火力支援下,向金城以南的注坡里东西一线地区之敌7个阵地实施反击,包括打敌反扑,共歼敌1 900余人。    9月5日至6日,第六十四军、第四十七军、第四十二军、第二十六军各一部,分别向当面之敌发起反击。  第六十四军第一九六师第五七四团向涟川以西10公里德寺里的美骑兵第一师第五团两个连发起攻击,第五七五团阻击援敌4个营,共计毙伤俘敌660名;  第四十七军第一四一师则向338.1高地之敌发起攻击  第二十六军第七十六师第二二六团和第二二七团在炮兵8个连的火力支援下,歼灭美步兵第二十五师第三十五团两个步兵连和一个火器连,计毙伤俘敌440人,占领了西方山、斗流峰一线,改善了志愿军在平康地区的防御态势。  只有第四十二军向中马山的攻击失利。  共计歼敌2 000余名。    至此,范佛里特抱有极大期望值的“联合国军”夏季攻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联合国军”全线兵员损失为78 000余人,其中美军22 000余人,“联合国军”在东线部分地段突入中朝军队防线2~8公里,夺占土地179平方公里。  这账一盘下来,真是太划不来了!  无怪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莱德雷上将也说:  “这次攻势是没有选好时机,没有选好地点,没有选好敌人的败仗。”    而对于中朝方面来说,这次防御作战的却具有重大的意义。  夏季防御作战的胜利,是在中朝军队刚转入阵地防御,工事不坚,经验不多,粮弹供应不足和部队疲劳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正好为中朝军队战略指导思想的转变进一步提供了依据。朝鲜人民军防御作战经验也说明,在具有现代化技术装备的敌人的进攻面前,完全有可能保证防御的稳定性。关键在于要有坚固的阵地工事,彭德怀要求全军必须把进一步加强防御阵地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当夏季作战正在进行的9月4日至10日,志愿军党委在志愿军总部驻地空寺洞召开党委扩大会,对夏季作战进行总结。  彭德怀说:  “自8月18日开始,敌人向东线人民军进攻,20天内前进了5公里,伤亡至少有5000人。这仅仅是我整个前线的1/3的地段。目前从前沿至黄川有120公里,我们又有3道纵深防线,即需要480天时间及30多万人的伤亡。范佛里特吹嘘其东线攻势,要让我们在开城会议上去想一想,那末,这也要范佛里特去想一想,看他有没有本钱来干!”  “朝鲜战场上阵地战的战争形式一天一天的明显,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的机会已日益减小。我们必须学会阵地攻坚与阵地防御,坚持持久作战。”  志愿军的“零敲牛皮糖”式的小型攻歼战的成功,也使他们对以小型歼灭战挫败敌人更具信心。  著名战将、时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的陈赓将军说:  “在目前情况下,我供给困难,与其勉强去进行大的战役,倒不如这样小打,虽然是小的歼灭战,但可积小胜为大胜,逐渐削弱敌人,打其士气,造成大战役的基础。”  会议正式决定:将第六次战役时间再次顺延至11月举行。  同时,提出了今后中朝军队的作战指导方针:    在防御作战中应是积极防御、节节抗击,对每一阵地必须进行反复争夺,不得轻易放弃阵地,采取不断的阵地反击及小出击,歼灭出犯或突出部之敌,以求得多杀伤敌人,争取时间。在进攻中,如无特别有利的时机,技术条件还未得适当解决前,不宜进得太远……必须稳扎稳打。    会议还作出加强防御阵地的部署,要求全军为随时防范与还击敌人从正面进攻和在东西海岸登陆,把进一步加强防御阵地作为战略任务,并着手构筑东西海岸纵深工事和第三线(西起海州,东经麟麒里、南川店、市边里、伊川、洗浦里、淮阳至化川里)阵地的永备工事。  李奇微、范佛里特偷鸡不成蚀把米,帮了彭德怀一个大忙。  后来的事实证明,打阵地战,“联合国军”更没便宜占。
    下一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无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昔日朝外大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