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腿脚麻木软痛是什么情况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表现,动脉硬化导致的斑块附着于动脉管壁,突起于动脉管腔,随着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使动脉变得狭窄,血液流速减慢,血流量减少。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甚至可以完全阻塞动脉管腔&。
&& 该病的早期表现为患者步行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肌肉的酸痛感,此时如果病人坐下小憩片刻,酸痛感可缓解或消失,但再复行走一定距离后疼痛又会加重,这就是所谓的“间歇性跛行”。这是由于行走时下肢肌肉对氧的需要增加,但由于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这时就会发生无氧代谢,生成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神经而出现患肢,尤其是小腿肌肉的酸痛感...
& 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蛋黄等。提倡每周至少吃2次鱼,海产品如海带、海蜇、紫菜等含有丰富的碘、铁、钙、硒和不饱和脂肪酸,被公认为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30分钟的活动。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
&&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除了按时服用降糖药、降压药和降血脂药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外,对于跛行症状较重的患者,还可以使用动脉扩张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疾病的继续发展、改善肢体缺血、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但至今尚无一种药物能使病变动脉恢复弹性和再通...
& 老年人患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固然麻烦,但也不必过分忧心烦恼,现代医学技术和药物的快速发展已经使患者肢体的症状改善率和保肢率大大提高,只要注意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相信老年人同样会有年轻人一样的轻松步伐。&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备案编号:29
好大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8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殷敏毅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老年人腿脚酸痛并非都是骨质疏松
老年人腿脚酸痛并非都是骨质疏松
发表时间: 17:36
& & & & 行走后腿脚酸痛是很多中、老年人经常遇到的情况,也许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年岁大了嘛!可是你知道吗?这种酸痛现象可能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该病的特点是早期起病隐匿,而一旦到中、晚期,会因为肢体重度缺血,造成患肢剧痛甚至坏死,相当部分的病人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更因本病经常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伴发,故有较高的死亡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表现,动脉硬化导致的斑块附着于动脉管壁,突起于动脉管腔,随着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使动脉变得狭窄,血液流速减慢,血流量减少。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甚至可以完全阻塞动脉管腔。& & & & 要提高对此病症状的认识,中、老年朋友可以在早期进行自我诊断。该病的早期表现为患者步行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肌肉的酸痛感,此时如果病人坐下小憩片刻,酸痛感可缓解或消失,但再复行走一定距离后疼痛又会加重,这就是所谓的“间歇性跛行”。这是由于行走时下肢肌肉对氧的需要增加,但由于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这时就会发生无氧代谢,生成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神经而出现患肢,尤其是小腿肌肉的酸痛感。随着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患者能耐受的行走距离越短,直至最后丧失行走能力。如出现经常走几百米后小腿肚子就疼,或者脚发凉,那么就应在早起和晚睡的时候看看自己的脚部皮肤颜色,下肢缺血时脚部皮肤颜色往往是发白的,或者是紫红色,还可摸摸脚的温度,有病的脚会比较凉。并可摸一摸足背动脉有没有搏动,如果动脉搏动正常,即可排除动脉闭塞症,如果足背动脉搏动很弱或消失,患此病的可能性就很大。此时患者就必须到医院就诊去进行治疗了。因为到疾病后期,动脉甚至可能从硬化狭窄演变为完全闭塞,这时即使在休息时肢体亦处于极度缺血状态,神经末梢产生剧烈的疼痛称“静息痛”,尤以夜间和春、冬季气温较低时症状严重。同时皮肤、肌肉组织缺血使其活力逐渐丧失,最终会出现患足特别是脚趾溃疡或者发黑坏疽,坏死部位的反复感染用一般药物常无法控制,产生所谓的“老烂脚”,此时再去医院就诊,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虽能部分改善残余肢体的血流,但已经发生坏死的那部分肢体已丧失正常活力。& & & &前面提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弥漫性病变,往往涉及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动脉,因此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蛋黄等。提倡每周至少吃2次鱼,海产品如海带、海蜇、紫菜等含有丰富的碘、铁、钙、硒和不饱和脂肪酸,被公认为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30分钟的活动。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对预防、锻炼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调节、调整血脂代谢等都会有所帮助。此外戒烟非常重要,及时发现和治疗也都有助于防止本病的发展和恶化。& &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一经诊断,就要尽早开始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除了按时服用降糖药、降压药和降血脂药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外,对于跛行症状较重的患者,还可以使用动脉扩张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疾病的继续发展、改善肢体缺血、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但至今尚无一种药物能使病变动脉恢复弹性和再通。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只有一部分重病患者,如严重跛行影响生活质量,出现“静息痛”,甚至肢体溃疡坏疽的患者需要采取腔内治疗和手术治疗。腔内治疗也被称为介入手术,是指选择人体相对表浅没有病变的血管,如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肘部的动脉等,用特殊的穿刺针穿一个小眼,从这个穿刺眼放入一些特殊的导丝和导管,在X线的监视下,到达病变血管,用特殊的球囊扩张狭窄动脉,然后用特制的金属支架支撑狭窄部位,达到扩大动脉管腔的治疗目的。腔内治疗不是开刀,治疗后只在人体上留下一个穿刺的针眼,对血管以外的任何组织都不造成伤害,患者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但腔内治疗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患者,有些病变严重无法通过腔内治疗器械的患者仍然需要开刀手术,疏通狭窄的部位,有时需使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搭桥”,将血液通过新建的“桥”重新输送到病变远端的血管。& & & &老年人患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固然麻烦,但也不必过分忧心烦恼,现代医学技术和药物的快速发展已经使患者肢体的症状改善率和保肢率大大提高,只要注意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相信老年人同样会有年轻人一样的轻松步伐。&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22:43
殷敏毅大夫的信息
殷敏毅大夫电话咨询
殷敏毅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殷敏毅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殷敏毅大夫提问
殷敏毅的咨询范围: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血管炎,动脉瘤,深静脉血栓形成,颈动脉狭窄闭塞
殷敏毅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血管外科中心好评科室
血管外科中心分类问答老年人会腿疼到底怎么回事?
核心提示:俗话说,人老腿先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方面的功能都在逐渐退化,原本灵活协调的双腿变得笨拙迟钝,走路时稍不留神,不是踩空就是磕绊。一份调查显示,腿部疾病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的大问题!本期名医谈病,就让专家出招!
  您是否经常感到四肢无力、容易或出现四肢冰冷和麻木的感觉?您是否有小腿肚或足部乏力、酸胀、疼痛的感觉,休息后疼痛又会消失。是否在不运动的情况下,您的足趾、足部或小腿肚也出现持续性的疼痛,到了夜里更为剧烈,常常在床上抱足而坐,痛得彻夜不眠?如果您回答“是”,那有可能是“它们”在作怪——
  间歇性跛行:腿痛的“头号嫌疑犯”
  陈老伯是一位退伍军人,身体一直很好,可就在1年前,腿脚开始不利索了。说也奇怪,陈老伯腿不红不肿,坐、蹲,骑自行车都没问题,但站着或走路最多能坚持10分钟,需蹲下去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走,晚上睡觉只能弯曲双脚。到过多家看过,但都没确诊是什么病。
  很多老年人都有与陈老伯相似的经历,平时站着一段时间或行走一段路程后,腰背部出现“下沉感”,双侧小腿发胀,无法继续站立或行走。需要蹲下来或身体前倾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行走。最短只能连续行走几十米或站几分钟,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之为“间歇性跛行”。造成间歇性跛行的原因可以是由于腰部腰椎管内神经受压迫,也可以是由于下肢的血管病变所引起,临床上分为神经间歇性跛行和血管间歇性跛行。
  神经间歇性跛行
  如果把椎管比作房子,造成神经间歇性跛行的原因不外乎两个,要么是椎管这个“房间”变小了,要不就是“房间”内的东西多了。
  “房间”变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椎管前方的椎间盘失水退变后膨隆,甚至突出,从前方向椎管内挤入,后方的黄韧带和小关节囊增生、肥厚,同时小关节也增生肥大得像拳头一样,从后方和侧面压向椎管。还有一种椎管狭窄来源于脊柱畸形,常见的是椎体之间的不稳定甚至出现明显的滑移,使得连续平顺的椎管出现扭曲或转折。
  “房内杂物”多罕见的情况是性的,椎骨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向椎管内生长,或者椎管内脊髓或马尾神经本身长了肿瘤,或者椎管内的转移性肿瘤占据了椎管。
  血管间歇性跛行
  血管间歇性跛行与神经间歇性跛行的表现有点相似,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前者属于血管疾病,后者属于范畴。由于两者的发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变可以同时存在,所以发病表现相似,不易区别。
  血管间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与运动有关,而不是和脊柱姿势的变化有关。其好发单侧,伴有冷感,一般没有感觉麻痹,步行停止症状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为动脉闭塞,这一侧的足背动脉搏动一定减弱或消失。
  预防治疗间歇性跛行
  目前为止,还没有预防椎管狭窄的方法。对轻度的腰椎管狭窄,可以采用短期卧床休息、理疗、、注射等保守治疗。同时,可通过锻炼腰背肌和腹肌的力量使脊柱获得稳定,减轻椎体间和关节突之间的压力。还可以通过腰围等支具以及锻炼减少腰脊柱的前突和过伸状态,保持腰椎前屈的姿势,以减少疼痛。
  中重度的椎管狭窄需要通过手术把椎管后侧的椎板、黄韧带以及增生的关节突切除,以使脊髓和马尾神经获得足够的空间。
  骨性关节炎:反反复复惹人烦
  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增生为病理特点的关节病变,大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最突出的症状是关节酸痛,其特点是:疼痛-缓解-再疼痛,反复发作。清晨起床时疼痛较剧,稍活动后疼痛即缓解,活动过频疼痛又再起,休息后可再度缓解。若处于某位置过久或活动多时,疼痛又起,可听到关节粗糙摩擦声。随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增重,还可影响其他关节部位。
  判断骨性关节炎主要依靠X线,关节间隙不等宽或狭窄、关节处的、骨质增生或关节膨大乃至变形、软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赘形成等,是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特征。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腿痛与气候变化有关。寒冷(包括受凉)时腿痛加重,温暖时则缓解,同时患者膝部步行乏力,上下楼时疼痛明显加重。对骨性关节炎,最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早期物理治疗早期骨性关节炎,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尤其适用于对药物不能耐受的患者。急性期以止痛、消肿和改善功能为主;慢性期以增强局部循环,改善关节功能为主。根据需要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照射、离子导入、中药熏蒸、水疗、蜡疗等,对缓解疼痛和伴发的肌肉痉挛,维持及恢复关节功能有一定帮助。
  早期锻炼疗法早期锻炼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首先应通过锻炼减轻体重,多做增强肌肉力量的锻炼,同时避免爬山等运动。但要注意的是,在急性炎症期,应禁止锻炼,少走多坐。待炎症消退后,可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柔和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改善关节功能、促进康复。
  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措施,如及拐杖等,还可以穿吸收冲击力的鞋子,使用内低外高的鞋垫和使用膝关节内侧支具,配合适宜的锻炼,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晚期防止致残发展到后期可致残,防止骨关节炎致残的主要方法有:
  预防扭伤与过劳,调控避免体重过胖,防寒保暖,避免某个关节负担过重的姿势;
  在适当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肌力及关节稳定性)基础上进行理疗、按摩(关节肿痛时不宜按摩)、封闭、药物(含中药)等治疗;
  关节变形时,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仅靠补钙是不够的
  有人说,“骨质疏松,补钙就行。”这其实是不对的。患了骨质疏松症,并不是平时多补补钙就行,须根据不同的病因和证型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原发性I型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使骨吸收增强引起骨量丢失所致,因此应选用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激素、降钙素、钙制剂等药物治疗。
  原发性II型骨质疏松症其病因是由于年龄老化,导致激素自身调节失衡,使骨形成低下,应选用骨形成促进剂,如活性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氟化剂和维生素K2等药物治疗。
  当然,日常补钙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首先以提高中的钙含量为主,若食物中所进钙量不够,则需用含钙制剂补充。但若已形成骨质疏松症,单纯靠多吃含钙食物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服药期间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可增强疗效。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骨质丢失,使骨骼开始变脆,此时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能防治骨质疏松,降低发生率。因此,雌激素为防止妇女绝经后骨质丢失的首选药物,但单独使用雌激素有可能增加患和的机会,故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辅以适当的孕激素。使用雌激素治疗的妇女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和乳腺检查。
  中药治疗,补肾为本
  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骨痿、骨枯”范畴,认为其发病是由于所致。使用补肾法治疗肾虚症可使骨质疏松症状明显改善,骨密度平均值回升,骨钙含量、骨密度等均可得到提高。
  中医运用补肾法治疗时分成肾阴虚和肾阳虚两型,并分别用左归丸补肾阴及右归丸加减补肾阳治疗(参见本刊第10期25页“经典名方”栏目——编者注),加减补肾药物,如淫羊藿、杜仲、巴戟、续断、紫河车、女贞子、旱莲草、泽泻、龙骨、熟地等(具体药方根据病情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从而调节骨代谢平衡,促进骨生成,提高骨密度,从源头上施治。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预防骨质疏松,平时多注意合理饮食、定期运动。
  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取足够的钙质及,如高钙低脂的鲜奶及芝士、鱼类及深绿色的菜都是好的选择。根据体质的阴阳偏颇,定期选服补肾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稳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应戒烟及避免过量饮酒,及时防治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如、病、等。
  坚持适当运动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如游泳、保健操、太极拳、散步等,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明显提高骨盐含量,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但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尤其是引起肌肉过度酸痛的运动。打拳、跳舞时转身、转颈及弯腰动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做一些负重的运动,如爬坡、上楼梯等,帮助建立骨骼的钙质储备。工作、活动或休息时,均不要长时间处于同一或姿态,要经常进行动作位置的变换调整。
  下肢:老寒腿的病因
  冬季将至,很多老年人就开始腰酸、腿疼,“老寒腿”发作。这“老寒腿”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就是每年随着气温的下降发作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向血管内增生、突起,随着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使血管变得狭窄,血液流速减慢,血流量减少,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甚至形成管腔闭塞时,供给下肢的血流量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下肢就会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
  提高警惕,自我检查
  一般来说,早期患者可自觉足部、腿部发凉、怕冷,或有轻度的麻木感,走路等活动后容易感到腿部疲劳、沉重无力。
  如果病变继续发展,患者通常会出现如下情况:行走时,由于足、腿部缺血缺氧,较易发生小腿肌肉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如再行走一段距离,上述症状又重复出现。患者自己可以试着触摸位于足背弓的中点偏内的足背动脉,如果搏动较自己手腕处的正常搏动弱,同时脚出现发凉、苍白等情况时,可初步判断患有下肢动脉硬化。此时应立即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否则会延误治疗时机。
  注意饮食,预防病发
  日常生活中,通过摄入以下一些,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降低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的可能。
  牛奶含有一种因子,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牛奶中还含有大量的钙质,也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大豆含有一种皂甙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生姜含有一种含油树脂,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蒜含挥发性蒜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具有明显的降低有害血脂的作用。
  洋葱在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肌梗塞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茄子含有较多的维生素P,能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溢血有一定的作用。
  木耳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可减肥和抗癌。
  燕麦具有调节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常食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山楂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脏收缩幅度及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调节血清中的胆固醇。
  蜜橘多吃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的转化,调节血清胆固醇和降低有害血脂的含量。
  注意小细节,避免大麻烦
  老年腿痛非常麻烦,但也不是不能预防的。生活中注重一些小的细节,可有效防止腿痛的发生。
  情绪平和老年人生活并非都是安逸清闲,那些受情绪影响和过分操劳者,会发生心身疲劳,出现腰酸、四肢痛软、精力不佳、失眠等症状,其中,腰酸腿痛较为明显,这是由于老年人肌肉过久处于紧张状态,新陈代谢加快,代谢物乳酸在血液中浓度升高所致,这就需要老年人调节情绪,减少劳作。
  慎穿平底鞋人上了年纪后,足底肌肉和韧带会发生退行性衰老变化,足弓弹性也逐渐丧失,负重能力大大降低。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年人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容易发生足、踝、膝、髋及腰部疼痛。若经常穿平底鞋,就会加速足弓弹性的丧失,更易引起脚和腿部疼痛。
  选择合适的座椅老年人由于关节、韧带老化,柔韧性大大下降,长时间地坐低矮凳和沙发,一方面由于极度的屈髋和屈膝,关节面之间的压力增加,使本已退变的关节受损伤而出现疼痛;另一方面起立时由于有明显的姿势和位置的改变,使腰椎之间的关节产生异常活动或使腰部过伸,从而出现。所以老年人适合坐高一点的带靠背的板凳,使髋、膝自然屈曲90度,并上身坐直,同时坐的时间也不宜过长,要适当起来活动一下腿脚和腰部。
  注意保暖大多数疼痛喜热不喜冷。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或轻或重的骨性关节炎。热可以增加血液循环,消除炎症,而冷刺激正好相反。所以老年人为减少疼痛的发生,肢体保暖十分重要。在高温天气里,使用空调很容易受到冷的刺激,应特别注意采取防范措施。
  预防腿部衰老5法
  1、以手扶墙或桌子,分别用单足站立10秒钟,左右交替20次。
  2、以手扶墙或桌子,抬起脚后跟,然后下蹲5秒钟,使胸部尽量贴近大腿,反复做15~20次,注意蹲下起立时动作要慢。
  3、扶墙或桌子,用脚跟踢自己的臀部,左右交替20~30次。
  4、坐在沙发或椅子上,压膝压髋,用双手把持住小腿中上段,使大腿分开、合拢,使髋部尽量外展,做10~20次。
  5、平卧床上,左腿尽力屈髋屈膝,双手抱住下肢使膝关节尽量贴近同侧肩部,停留3~5秒钟复原,左右交替,20~30次。
(责任编辑:杨淼)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风险】即可测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百岁老人们都经历过生活艰苦的岁月,年轻时很少吃精白米面,如今即使生活条件改善了,喜欢吃粗粮的习惯没有变。
茶虽然有一定的功能作用,但对老年人而言,饮茶需讲究一定的原则。例如,饮茶不宜过浓,浓茶所含咖啡因往往过量,造成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生活质量提高了,平均寿命逐年增加,想要保持这状态,老年人就要懂得如何进行健康养生,别让健康的身体因为不正确的保健措施而受到伤害。
六一儿童节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一个节日,它的专属性会…… []
饮茶也是一门学问,不仅要分季节饮茶,还要依据个人…… []
肺功能失常是一种很常见的健康现象,肺功能失常引起…… []
夫妻性生活的时间有讲究,这5个时段切勿“亲热”!…… []
每年11月中旬左右,北方地区都会开始室内供暖,但随…… []
自立秋以来小编跟大家介绍过几道关于胡萝卜以及山药…… []
本期是由三公仔小儿七星茶联合39育儿为您推出的参与…… []
运动前没有好热身运动,跑步时候运动量过大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小腿肌肉损伤,让人在跑步时候出现小腿疼痛情况。那跑步小腿疼要怎么办?老人腿没劲发软怎么回事_养老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老人腿没劲发软怎么回事
养生之道网导读:老人腿没劲发软怎么回事?对老年人而言,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很多时候会出现身体不适。双腿无力就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那么,老人腿没劲发软怎么回事?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老人腿没劲发软怎么回事1、脑血管病变导致的急性发作对于下肢无力首先要考虑的是单肢还是双侧,如果是突发的单肢无力且不伴有疼痛,则要排除是否由脑血管疾病引起,因为脑血管疾病可能出现偏瘫。2、腰椎管狭窄引起的伴腰腿疼老年人腰腿病是常见病,腰椎病也可能是慢慢突出的腰椎压迫到神经,伴有肢体麻木,最后也出现疼痛。3、颈椎脊髓病变引起的踩棉花感有的感觉双下肢没劲,走路像踩棉花,深一步浅一步的。坐时间长了或站的时间长一点,就会觉得吃不消,好像随时都可能瘫倒。这时候要留意是不是颈椎的问题,需要到医院做一个霍夫曼征检查。4、帕金森病引起的笨拙僵硬病还可能表现为行动迟缓,患者也会感觉走路没劲,其实是迈不开步。这其实是由于帕金森出现的僵硬感,肌张力增高,走路不灵活。5、走路腿发软并不一定缺钙腿发软是指正常行走或上下楼梯时,突然觉得使不上劲,腿也发软,并伴有剧烈的疼痛,有种想跪下或摔倒的感觉。专家提示,中老年人出现腿发软的症状,可能是周围的软组织受到疼痛刺激时突然发生的痉挛造成的,引起痉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5.1、关节运动损伤所致:如果运动不当,半月板就会出现损伤,如果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膝关节微屈时,就会引起半月板撕裂的现象。半月板损伤后就会出现腿发软、膝关节疼痛的等症状。5.2、关节慢性疾病所致:如果膝关节受到外伤或长期摩擦后就会引起膝关节脂肪垫充血、肥厚或并发生炎症现象,从而使膝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引起腿发软的现象。5.3、关节退行性改变:中老年女性朋友容易患膝关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骨刺。当炎症刺激膝盖周围的软组织时,肌肉就会出现突发痉挛的现象,从而导致关节发软、疼痛的症状。老人双腿无力该如何缓解1、干洗腿可缓减老人双腿无力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直至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再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遍,可使关节灵活,步行能力增强。每天坚持做此项运动,还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下肢书肿及肌肉萎缩等。2、甩腿可缓减老人双腿无力一手扶树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伸直。两条腿轮换甩动,每次甩动以80―100下为宜。此法可防下肢、软弱无力,或麻木、下等症。3、揉腿肚可缓减老人双腿无力以双手紧挟肚子,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两腿交换6次。此法能疏通血脉,加强腿部力量,防止腿脚乏力和酸痛。4、扭膝可缓减老人双腿无力两脚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扭动树十次,然后再逆时针扭动。此法能疏通血脉,治下乏力、膝关节疼痛。老人双腿无力吃什么1、生姜粥:生姜6,大枣10枚,大米100克,洗净一起入锅中,加水煮粥服用。适用于关节疼痛痛势剧烈、得暖则减者。2、薏苡仁粥:60克,大米200克,洗净一起入锅中,加水煮粥服用。适用于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者。3、南蛇汤:南150克,5克,黄酒、油、盐少许。将南蛇肉洗净切块,入煲中,加清水适量,放入生姜及调料,先用大火煲煮,再改用小火慢火煮至蛇肉熟烂,即可食肉及汤,每日一次。适用于关节热痛、血淤者。4、红枣龙眼粥:红枣10克,龙眼20克,米200克。将红枣洗净,龙眼去壳,大米淘净一起入锅中,加水适量,用中火煮至红枣、龙眼熟烂粥成,即可食用,每日服2次。适用于病久神疲乏力、腰酸腿软、面色萎黄者。
01/1701/1701/1701/1701/1701/1712/2612/2612/2612/26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01/15
养生之道网春节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春节习俗、春节吃什么、春节饮食养生、春节饮食禁忌等与春节有关的饮食养生文化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春节有关的饮食养生文化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春节养生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腿脚无力吃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