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后,走路可以正常吗

84岁阿婆髋关节置换后5小时即可行走
市第一人民医院率先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伤筋动骨一百天成历史
  市一院骨科团队合影。
钟浩博与国际著名髋关节置换大师为骨科同行演示并同步直播DAA手术。
钟浩博医生指导术后患者做功能锻炼。
近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钟浩博副主任医师及骨科团队为53岁的陈女士成功实施了前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简称DAA入路)。陈女士接受了一个半小时的DAA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消退后,她就能进行坐、站立的体位转换,并且无需手扶助行架下地走路了!
据悉,DAA入路是微创髋关节手术病例。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5年就开始采用这种手术方式,该院钟浩博副主任医师能够成熟、熟练地实施这种微创入路手术,从而使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惠州首个能够开展和实施直接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医院。
传统关节置换术术后三个月不能深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进入加速期,遭受髋关节及膝关节疾病困扰的患者越来越多。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关节,人体重量的支撑要靠它,下肢运动要靠它,人体做蹲,跑,跳,跪,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向前弯曲与向后伸展等动作都离不开髋关节的活动,如果一个人髋关节有疾患,轻则影响行走,重则使人丧失工作能力,给家庭带来困扰。
关节置换术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名,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名左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及手术技术的进步,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有望达到30年甚至更长。目前经常采用的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等术式,虽然可以获得较为肯定的远期疗效,但也有不少弊端,例如术中需要患者侧卧体位摆放,X光透视结果不佳,影响医生看准对合位置。术中需要对患者臀中肌进行剥离,损伤后造成患者术后跛行,并且影响关节旋转、屈曲功能。同时还有患者康复周期长、活动范围受限等。据了解,术后患者三个月内不可做深蹲、翘腿坐等,否则会增加人工关节脱位的风险……
DAA入路术后可立即下床活动  “采用DAA入路,可完全通过肌间隙完成手术,无需切断任何肌组织,将手术创伤和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降到最低,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入路。”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孙春汉介绍说,DAA入路是从肌间隙进入的微创入路,不损伤肌肉,完全避免了传统手术入路对臀中肌剥离损伤后造成的术后跛行,并且关节旋转、屈曲功能更好,可以达到快速康复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能在术中很好地透视,保证人工关节安放位置的准确,能更好维持人工关节使用时间。DAA入路使 “术后无需留置引流、次日即可行走、无需限制关节活动”成为了现实。
记者了解到,DAA入路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真正从肌间隙进入的微创入路,不损伤肌肉,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更重要的是术后髋脱位风险极低 (脱位率是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的十分之一),术后无任何避免下蹲、翘腿等体位禁忌,可以更快更好地回归正常工作及生活。且还兼顾美观,斜行切口的手术疤痕极小,女性患者穿比基尼泳衣甚至看不到手术切口疤痕,所以DAA入路也称“比基尼切口”。
一院骨科引进高难度手术  因为DAA入路有着明显优点,在欧美地区逐渐成为主流。其中美国是最早推广DAA入路的国家,目前DAA入路已是该国髋关节疾病患者的首选。记者了解到DAA入路的学习曲线较长、手术时间长等因素,国内少有开展此类手术,广东省内也仅有些知名医院开展了这项手术。
孙春汉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及久坐、肥胖、运动过度等因素,惠州各医院关节专科门诊量及住院患者量都在迅速增加。如何满足关节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成了该院骨科发展方向。在了解到前DAA入路的各种优势后,2013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派钟浩博副主任医师分别到奥地利维也纳关节中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骨科创伤中心、加拿大东安大略大学医院关节中心进修,学习DAA髋关节置换术,并于2015年开始在惠州地区率先开展该项技术。
钟浩博副主任医师介绍,目前愿意学习DAA入路的医生均为中青年人才,因为这一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难度非常大。医生必须在具备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全新的学习。如传统的手术位置为侧位,而DAA入路则改为正位,因此许多医生需要将过去3~5年学习的手术习惯舍弃才能接受这个新型手术。最为重要的是,DAA入路手术时间比传统手术时间要长20分钟,这对于医生来说,也是一个工作量的增加。“改变总是痛苦的,因为初期增加手术时间,不同的手术铺单,不同手术器械,不同的股骨假体柄,或者仰卧位,术中影像学摄片。”钟浩博对记者说,但是改变也可以带来乐趣,如熟悉之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效率提高,稳定性更高,术中实时影像学调整,手术精准度提高,患者能快速康复满意度提高等。
84岁阿婆成DAA入路成功案例  84岁的孙阿姨,在家中不小心摔了一跤。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后发现:骨股颈骨折。医院建议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这个手术,孙阿姨的儿子很是担心。他说,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除了并发症风险外,手术对老人影响最大的就是长时间卧床、漫长的康复期。“妈妈年龄大了,全家人都和我说不要做手术了,因为进行髋关节置换术风险太大。”
就在孙阿姨儿子犯纠结的时候,他从医生口中了解到刚引进的DAA入路,于是孙阿姨成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DAA入路之后,第一例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为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钟浩博和手术团队术前缜密设计、反复讨论,在手术室的大力配合下,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顺利完成此复杂病例的DAA入路手术治疗。
孙阿姨在手术之后5个小时,就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坐、站位的体位转换,并手扶助行架下地走路及功能锻炼了。她笑呵呵地对医生说:“就怕给孩子们找麻烦,这个手术完全颠覆了传统‘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说法,我很开心!”
钟浩博表示,看到84岁高龄的病人手术后能快速恢复感到欣慰,对科室整个团队付出的努力感到高兴,如此高龄患者术后5小时无痛,无辅助下即刻行走,这样的术后效果无疑是非常震撼的,同时大大增强了骨科医师的信心,也是患者新的福音。
一院骨科成功进行20例DAA入路  孙春汉告诉记者说,世界各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关节外科医生开始采用DAA入路进行初次髋关节手术。国内真正开始接触并开始此类手术不过四、五年,各家医院采用此微创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关节外科医生也很少,不足1%。但迄今为止,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成功进行了20例DAA入路,都取得优良的效果,他希望团队能再接再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市民。
据了解,微创技术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项新的外科技术,与基因生物工程、器官移植技术并称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三大主流,由此可见,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骨科微创手术已经成为骨科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像DAA术这样具有创口小,恢复快,出血少等特点的微创术更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据悉,我国每年约有30万例关节置换手术,并呈现上升势头。实现病人关节置换后得到一个“无痛、无栓、无菌、无血”的快速康复效果成为近年来关节外科医生研究的新课题。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DAA入路虽然先进,但也有禁忌,如骨质疏松、肥胖患者不宜进行此手术,因为在牵拉过程中肌肉强大骨质疏松病人不容易显露,骨质疏松病人有一定的骨折风险。
孙春汉  副院长,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州名医”称号获得者。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创伤外科主任;现任国际矫形与创伤学会(SICOT)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疾病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分会常委;广东省骨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委员、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脊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惠州市委保健专家、惠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于脊柱、关节疾患的诊治,尤其是颈腰椎退变性疾病及脊柱脊髓损伤的救治,率先在惠州地区开展了多项脊柱新手术,能完成各项高难度的颈椎手术:环枢椎骨折脱位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前后路手术;脊柱畸形的矫形手术,复杂脊柱骨折脱位的脊柱重建手术,重度腰椎滑脱的治疗。擅长于髋、膝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及各类复杂的四肢骨折创伤的手术治疗。
钟浩博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任外科教研室秘书。是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委员会青年委员、全国肩关节脱位laterjet小组成员。广东医学会、广东省医师学会运动医学委员。广东中医学会运动医学委员。
多次到北医三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多次去英国、美国宾州、奥地利等地医学院进修学习。成熟并广泛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包括髋膝关节初次、复杂置换,部分髋关节翻修手术。作为运动医学学术带头人,率先在本地区开展肩、踝、肘、髋关节镜微创手术,填补本地区的多项关节镜技术空白。
钟浩博副主任医师自2013年起开始学习DAA髋关节置换手术,并率先在惠州地区开展DAA髋关节置换手术,革新部分手术步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院DAA技术获国外专家认可  日,由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团队主办的惠州国际DAA(DirectAnteriorApproach)髋关节置换学习班在该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惠州地区及周边近百名骨科同道参加。本次大会邀请了国际著名髋关节置换大师、意大利都灵大学整形外科和创伤学第一临床中心主任AlessandroMassè教授莅临指导。AlessandroMassè教授就近年来日益普及的微创髋关节直接前侧入路(DAA)术式进行了两台手术演示并大会同步直播。一台手术为国外专家主刀,一台为一院钟浩博主刀,国外专家辅助指导,全程由钟浩博在术中同声传译并辅助讲解。
术后围绕DAA技术适应人群、手术技巧、假体选择、术后康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演讲及答疑。AlessandroMassè教授精湛的手术演示及学术讲座让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及其他医院骨科医生受益匪浅。该次学术活动也受到国内的广泛关注,这也是惠州地区首次邀请顶尖国际专家进行手术指导,也体现国际专家对市第一人民医院专业的技术团队给予了充分认可。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田东梅通讯员郑海燕
相关阅读: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第六天,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才能走路啊
提示: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擅自治疗存在风险。
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第六天,患者可以下床站一会儿,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才能走路啊?(女,51岁)
骨水泥的还是生物的关节?
不明白我的问题吗?
额。钴合金材质
不是,我是问用骨水泥了吗?
确实不太明白您问的啥
有片子吗?
现在发给您
术后的,发上来!我一看就明白了!
图片因隐私问题无法显示
生物固定!
片子不太清楚!
是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音频因隐私问题无法播放
音频因隐私问题无法播放
术后多长时间了!
图片因隐私问题无法显示
今天第六天
一般是双腿双腿中间放置枕头,不是膝关节下面!
音频因隐私问题无法播放
音频因隐私问题无法播放
垫到哪里?
膝关节下面绝对不能垫枕头!
垫了六天了
今天发现取了特别难受
就垫在膝盖下面了
标准是一个整条腿都垫起来的一个脚最高的,海绵的斜垫!
膝关节下面垫的话,会压迫腘窝处的神经血管,发生意外!
谢谢新生都应该告诉你啊!
下地的问题,选择上一般三天就可以下地了,到我们一般等到一周左右,别着急,防止意外发生,但是三天也没错,有的地方拔了引流管就下地!
医生什么都没有说,术后恢复期 是要卧床多久呢?
现在要扶步行器练习走路了!
在哪做的手术?
在新疆这边县级医院
请专家来做的
医生 这种手术一般多久能恢复正常?
她现在站立有点困难,左侧腿使不上劲
这就是没法说了,其实这种手术是要一个团队的,包括医生护士换管床大夫,
手术只占一般,另一半是康复!
否则康复和功能都会大打折扣的!
1周下地,2周走出院。3月正常腿!
前提有人指导康复!
踝泵,股四头肌锻炼做了吗?
没有!医生没有说
术后关节功能锻炼做了吗?
要不你找主刀医生来指导一下吧?
不过手术做的不错!
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了,我明天找主任问一下吧,谢谢您了!这么晚打扰了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您麻烦一下给我个好评。也方便我给您发优惠券,方便您下次问诊!如果赠送心意,我将赠送您一折优惠卡,为您服务!
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第六天,患者可以下床站一会儿,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才能走路啊?(女,51岁)
分析及建议
一般是双腿双腿中间放置枕头,不是膝关节下面,膝关节下面绝对不能垫枕头,标准是一个整条腿都垫起来的一个脚最高的,膝关节下面垫的话,会压迫腘窝处的神经血管,下地的问题,选择上一般三天就可以下地了,到我们一般等到一周左右,别着急,防止意外发生,但是三天也没错,有的地方拔了引流管就下地,手术只占一般,另一半是康复,1周下地,2周走出院。3月正常腿。
微信关注医生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已有 46 人关注
截图或保存上方二维码图片至手机相册 > 打开微信扫一扫 > 点击右上角“相册” > 选择本图片当前位置:股骨头
> 髋关节置换后每天最多走多少路好 > 正文
髋关节置换后每天最多走多少路好
来源:寻医问药网 时间:
11:41:44 发布者:
对于患有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来说,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伤害。那股骨头坏死会影响走路吗?这也是很多的患者朋友想要了解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下面股骨头坏死治疗专家就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走路对于我们人来说是很重要,可是对于患有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来说,很是担心股骨头坏死会影响走路。那股骨头坏死会影响走路吗?股骨头坏死影响患者行走,因为会出现股骨头软骨破碎不光滑,在走路时髋关节摩擦力加大,髋关节滑膜充血滑膜渗出液体,造成髋关节积液,形成髋关节滑膜炎,这一时期同时股骨头内部产生高压,在重力压迫下疼痛难忍,根本无法走路瘫痪在床。
一般来说,在这个时期是股骨头坏死早期,股骨头塌陷刚刚开始,通过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症消失,髋关节内积液吸收,来自髋关节关节囊的压力消失,通过治疗股骨头内部血管血栓溶解血管畅通,股骨头内部压力消失。
当早期股骨头坏死治愈后,由于股骨头外形变化大小,患者行走会受股骨头坏死影响。股骨头医院专家告诉我们,中期股骨头坏死病人,即使治愈病情不发展,每次行走500米或1000米髋关节不疼痛,但是超过这个距离髋关节还是要有疼痛症状的。
晚期股骨头坏死病人,治愈后每次只能走300米或500米髋关节没有疼痛症状,股骨头坏死患者走路超出这个距离髋关节还是有疼痛的。股骨头坏死影响患者行走,如果情况恶化,严重破坏髋关节的走路功能。
以上就是关于股骨头坏死会影响走路吗的介绍,希望以上的介绍会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还有就是希望患有股骨头坏死的朋友,一定要积极的治疗,这样才会减轻伤害。还有就是,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髋关节置换后为何要病人早下地走路?
编辑:柴晶晶 来源:人民网 时间: 15:09 []&[
小丽从外地赶来医院看她奶奶。奶奶70多岁了,因为走路时髋部疼痛在两天前接受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到了医院小丽发现奶奶正在护士的搀扶下练习走路。哎呀,这么大的手术,伤口还没有长好就走路,多痛呀!小丽赶紧跑过去对护士说让奶奶回到床上躺下,等恢复得差不多了再下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主任医师史占军表示,老人做完手术后不但要活动,还要早些下地走路,这是康复程序的一部分,必须这样做。
髋关节置换后为何要病人早下地走路呢?
史占军解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是单纯身体的恢复,更需要预防并发症。大手术给病人体力带来很大消耗,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以恢复体力,但卧床太久会产生褥疮、肺炎、诱发心脏病,一旦出现这些并发症则严重影响整体的康复。另外,缺乏运动时肢体血流会减慢,血流缓慢的时候血管内的血液容易发生凝固,造成血管栓塞,堵塞血管的栓子如果脱落,顺着血液流到心脏进一步流到肺脏则会堵住肺脏的大血管,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手术后要早些下地运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结束后越早恢复运动越好,但由于伤口一般放有将伤口内的淤血引流出来的管子,在引流管拔出之前不方便下地行走,所以手术当天一般只能在床上做被动的运动,如按摩下肢,这样可以促进下肢血流加快,预防血管的栓塞。他称,其实手术后第一天就可以把引流管拔除,拔除引流管后就应该下地练习行走了。年龄太大的病人,比如90岁以上的老人做了手术是不是可以酌情考虑晚几天下地呢?恰恰相反,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手术后卧床并发症,就越应该早下地行走。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选择何种运动较好?
史占军表示,这个没有统一的意见。应该因地制宜,但有统一的原则,那就是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比如手术当天可以帮患者按摩下肢的肌肉和关节,术后第一天上午可以增加床上运动,让患者自己练习在床上屈伸下肢关节,主动抬高下肢,下午就可以练习下床站立,如果病人体力允许,除了站立之外还要增加逐渐练习行走。术后第二天开始逐渐增加练习行走的次数和行走距离,术后5-7天就要开始练习上下楼梯、登自行车等运动,增加运动的协调性。术后两周,如果病人体力较好,在能站稳不摔倒的情况下可以逐渐放弃助行器练习行走。
所以,患者术后选择何种运动,要根据患者本身的情况及医院的条件来定,注意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注意不要摔倒,上下床时预防关节脱位。为了预防并发症和增加康复速度,髋关节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应该能走的时候不要站,能站的时候不要坐,能坐的时候不要躺。
史占军提醒,如果运动后感觉伤口疼痛加重或者夜间疲劳感很重,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适当减少运动量。
有些情况下
史占军称,只要患者没有感觉到手术部位的疼痛,就可以完全负重,除非手术中因为患者骨头结构缺损比较大进行了重建,则能在术后一到两天内恢复下地行走。他介绍,手术中如果重建了骨头,也应该早些下地,但医生可能会告诉病人手术侧的肢体不能负重或者不能完全负重,需要拄拐来代替患侧肢体的负重。(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李晓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德州新闻网 电话: 电子邮件:
&&& 您可以用智能手机扫描左侧的二维码,直接打开本网页
招商合作:为服务广大网友丰富网站内容,频道对外招商合作:人才 供求 娱乐 女人 亲子 旅游 餐饮 培训 书院,联系方式: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6]16号 鲁ICP备号-1
主办 电话: 邮箱: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屏幕分辨率调为以上老人髋关节置换术后 越早下地走越好
11:05:00来源:羊城晚报
  小丽从外地赶来医院看她奶奶。奶奶70多岁了,因为走路时髋部疼痛在两天前接受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到了医院小丽发现奶奶正在护士的搀扶下练习走路。哎呀,这么大的手术,伤口还没有长好就走路,多痛呀!小丽赶紧跑过去对护士说让奶奶回到床上躺下,等恢复得差不多了再下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主任医师史占军表示,老人做完手术后不但要活动,还要早些下地走路,这是康复程序的一部分,必须这样做。
  髋关节置换后为何要病人早下地走路呢?
  史占军解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是单纯身体的恢复,更需要预防并发症。大手术给病人体力带来很大消耗,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以恢复体力,但卧床太久会产生褥疮、肺炎、诱发心脏病,一旦出现这些并发症则严重影响整体的康复。另外,缺乏运动时肢体血流会减慢,血流缓慢的时候血管内的血液容易发生凝固,造成血管栓塞,堵塞血管的栓子如果脱落,顺着血液流到心脏进一步流到肺脏则会堵住肺脏的大血管,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手术后要早些下地运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结束后越早恢复运动越好,但由于伤口一般放有将伤口内的淤血引流出来的管子,在引流管拔出之前不方便下地行走,所以手术当天一般只能在床上做被动的运动,如按摩下肢,这样可以促进下肢血流加快,预防血管的栓塞。他称,其实手术后第一天就可以把引流管拔除,拔除引流管后就应该下地练习行走了。年龄太大的病人,比如90岁以上的老人做了手术是不是可以酌情考虑晚几天下地呢?恰恰相反,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手术后卧床并发症,就越应该早下地行走。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选择何种运动较好?
  史占军表示,这个没有统一的意见。应该因地制宜,但有统一的原则,那就是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比如手术当天可以帮患者按摩下肢的肌肉和关节,术后第一天上午可以增加床上运动,让患者自己练习在床上屈伸下肢关节,主动抬高下肢,下午就可以练习下床站立,如果病人体力允许,除了站立之外还要增加逐渐练习行走。术后第二天开始逐渐增加练习行走的次数和行走距离,术后5-7天就要开始练习上下楼梯、登自行车等运动,增加运动的协调性。术后两周,如果病人体力较好,在能站稳不摔倒的情况下可以逐渐放弃助行器练习行走。
  所以,患者术后选择何种运动,要根据患者本身的情况及医院的条件来定,注意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注意不要摔倒,上下床时预防关节脱位。为了预防并发症和增加康复速度,髋关节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应该能走的时候不要站,能站的时候不要坐,能坐的时候不要躺。
  史占军提醒,如果运动后感觉伤口疼痛加重或者夜间疲劳感很重,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适当减少运动量。
  有些情况下
  要用拄拐
  史占军称,只要患者没有感觉到手术部位的疼痛,就可以完全负重,除非手术中因为患者骨头结构缺损比较大进行了重建,则能在术后一到两天内恢复下地行走。他介绍,手术中如果重建了骨头,也应该早些下地,但医生可能会告诉病人手术侧的肢体不能负重或者不能完全负重,需要拄拐来代替患侧肢体的负重。(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李晓姗)
手术;下地;全髋人工关节置换
印度一对连头双胞胎有望获资助手术分离,印度一对连头双胞胎有望获资助手术分离
停心脏大脑止供血,医生"深低温停循环"摘除主动脉瘤,武汉一位患者因降主动脉人工支架置入术后,再发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入左上肺。
“海航光明行”走进云南 为2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20日,2017年“海航光明行”团队走进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丽江市,预计将为当地200名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复明手术。此次活动由海航集团、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联合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迪庆藏族自治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丽江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云南祥鹏航空有限公司、海航教育医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丽江市人民医院承办。
视频推荐
点击排行
老人髋关节置换术后 越早下地走越好
老人髋关节置换术后,越早下地走越好,患者术后选择何种运动,要根据患者本身的情况及医院的条件来定,注意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注意不要摔倒,上下床时预防关节脱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