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细节决定成败英国留学的成败:为什么迟交作业是中国

英语写作决定英国留学的成败:为什么迟交作业是中国留学生的常态
赵刚Andrew
在英国大学,即便老师准许迟交作业,对中国同学来说也并不轻松。中国留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从“改编原著”开始的,后来过渡到写中文后“翻译”成英文,用英文思维去“创作”在很长时间内仍是可望不可及的。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里,英语写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英国留学,大量的笔头功课让人喘不过气。2003年我到英国留学后才发现,即使是MBA这样与时俱进的时髦专业(至少在当时这个专业很时尚),理论性也很强,而且课业负担在商科里是最重的。一年的学制,需要完成12门课程,平均每三周要完成一个小论文(paper)。在英国留学时,可能是英语沟通上的优势,我被推选为班代表(course representative)之一,负责亚洲同学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类似于班长,偏工会职能,反映所代表人群的愿望和呼声。说来有些难为情,而这个愿望和呼声竟然更多的是推迟交作业!以中国留学生为主导的“亚洲诉求”,其实也有难言之隐。MBA经常要同时上几门课,两三个作业一起压过来,就不好应付了。况且,作业与学位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一般来说,作业成绩占到专业课成绩的60%,考试占到40%,作业一旦有失,学位不保。此时班代表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尽管我过去的工作经历是围绕商务谈判展开的,但与任课教师、教授谈判,难度比较大。商务方面讲对等,而师生之间很难在一个水平线上对话。英国的老师大都态度温和,但对学生的要求也大都严格,原则问题很难让步。有时我还要拉着另一个班代表——美国人Daniel——一起去谈判,造成“全世界”(不仅仅是亚洲,还有欧美)共同的呼声,这样力度才大些。即便老师准许迟交作业,对中国同学来说也并不轻松。在英式教育的逻辑中,没有大量研究而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因此,每一门课的老师都会布置长长的参考书单,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找到现有的论点和论据,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证新的观点或阐述其中正确的观点。英语阅读相对还好,在国内的训练强度很大,对付起来不会太难。英语写作,特别是学术写作,确实挺要命!英语写作决定英国留学的成败:为什么迟交作业是中国留学生的常态,救命神药何处寻,tokyo hot n0625_金海岸文化艺术新闻网
英语写作决定英国留学的成败:为什么迟交作业是中国留学生的常态
来源:金海岸文化艺术新闻网
原标题:英语写作决定英国留学的成败:为什么迟交作业是中国留学生的常态
在英国大学,即便老师准许迟交作业,对中国同学来说也并不轻松。中国留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从“改编原著”开始的,后来过渡到写中文后“翻译”成英文,用英文思维去“创作”在很长时间内仍是可望不可及的。
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里,英语写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英国留学,大量的笔头功课让人喘不过气。
2003年我到英国留学后才发现,即使是MBA这样与时俱进的时髦专业(至少在当时这个专业很时尚),理论性也很强,而且课业负担在商科里是最重的。一年的学制,需要完成12门课程,平均每三周要完成一个小论文(paper)。
在英国留学时,可能是英语沟通上的优势,我被推选为班代表(course representative)之一,负责亚洲同学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类似于班长,偏工会职能,反映所代表人群的愿望和呼声。
说来有些难为情,而这个愿望和呼声竟然更多的是推迟交作业!
以中国留学生为主导的“亚洲诉求”,其实也有难言之隐。MBA经常要同时上几门课,两三个作业一起压过来,就不好应付了。
况且,作业与学位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一般来说,作业成绩占到专业课成绩的60%,考试占到40%,作业一旦有失,学位不保。此时班代表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尽管我过去的工作经历是围绕商务谈判展开的,但与任课教师、教授谈判,难度比较大。商务方面讲对等,而师生之间很难在一个水平线上对话。英国的老师大都态度温和,但对学生的要求也大都严格,原则问题很难让步。
有时我还要拉着另一个班代表――美国人Daniel――一起去谈判,造成“全世界”(不仅仅是亚洲,还有欧美)共同的呼声,这样力度才大些。
即便老师准许迟交作业,对中国同学来说也并不轻松。在英式教育的逻辑中,没有大量研究而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因此,每一门课的老师都会布置长长的参考书单,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找到现有的论点和论据,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证新的观点或阐述其中正确的观点。
英语阅读相对还好,在国内的训练强度很大,对付起来不会太难。英语写作,特别是学术写作,确实挺要命!
中国留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从“改编原著”开始的。把阅读中发现的重要观点和论据摘抄下来,然后换成其他句型,把原意表达出来。
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英国对论文的抄袭和剽窃监督严格、惩罚严厉,即使是平时作业也不例外。即使阅读了很多,引用了很多,也要把握引用与抄袭的界线。就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也一定要注明观点的出处。
慢慢过渡到凭自己的理解,先写中文论文,再“翻译”成英文。
在很长时间内,用英文思维去“创作”仍是可望不可及的。有时候,憋半天写不出一百个字,写出来的这一点点也总要反复修改才像个样。
这个时候总希望能得到一些启发,向老外借作业看总有些难以启齿,此时咱们中国人自发组成的学习小组就发挥作用了。
大家私下里会彼此“借鉴”一下,看看自己的同胞是如何“应付”的,得到思路或“羡慕妒忌恨”所燃起的斗志,再投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放心,没人会傻到去相互抄袭,因为相似的“作品”最终都会被当成“赝品”而封杀,损人不利己的事是没有出路的。
确实有些时候一早起来,满脑子还是作业的事,交作业就像“交租子”一样难,仿佛回到了“旧社会”。当年在这些挠头的作业中到底写了些什么,现在几乎一点儿都记不起来了。但在痛苦中养成的习惯却是记忆犹新的:做事要有依据。我现在倒是很少“拍脑袋”决策了,而是调研为先,找到佐证后再发表议论。要感谢英国的教育,感谢那些曾经很难缠的、枯燥的阅读和作业。
推荐文章:
留学英国后才明白,中国人因为“顺应”而不成功!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国际教育知名专家,现任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传播工作,著有《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等;资深自媒体人,获评搜狐“2016年度留学类自媒体人”,同时得到腾讯教育、新浪教育、一点资讯教育频道、网易自媒体平台的关注和支持。
联系我们:QQ:
Power by Copyright新闻中心News
英语写作决定英国留学的成败:为什么迟交作业是中国留学生的常态
来源:临江教育资讯网&&&作者:admin&&&发布时间: 07:58 &&&点击数:
原标题:英语写作决定英国留学的成败:为什么迟交作业是中国留学生的常态
在英国大学,即便老师准许迟交作业,对中国同学来说也并不轻松。中国留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从“改编原著”开始的,后来过渡到写中文后“翻译”成英文,用英文思维去“创作”在很长时间内仍是可望不可及的。
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里,英语写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英国留学,大量的笔头功课让人喘不过气。
2003年我到英国留学后才发现,即使是MBA这样与时俱进的时髦专业(至少在当时这个专业很时尚),理论性也很强,而且课业负担在商科里是最重的。一年的学制,需要完成12门课程,平均每三周要完成一个小论文(paper)。
在英国留学时,可能是英语沟通上的优势,我被推选为班代表(course representative)之一,负责亚洲同学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类似于班长,偏工会职能,反映所代表人群的愿望和呼声。
说来有些难为情,而这个愿望和呼声竟然更多的是推迟交作业!
以中国留学生为主导的“亚洲诉求”,其实也有难言之隐。MBA经常要同时上几门课,两三个作业一起压过来,就不好应付了。
况且,作业与学位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一般来说,作业成绩占到专业课成绩的60%,考试占到40%,作业一旦有失,学位不保。此时班代表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尽管我过去的工作经历是围绕商务谈判展开的,但与任课教师、教授谈判,难度比较大。商务方面讲对等,而师生之间很难在一个水平线上对话。英国的老师大都态度温和,但对学生的要求也大都严格,原则问题很难让步。
有时我还要拉着另一个班代表――美国人Daniel――一起去谈判,造成“全世界”(不仅仅是亚洲,还有欧美)共同的呼声,这样力度才大些。
即便老师准许迟交作业,对中国同学来说也并不轻松。在英式教育的逻辑中,没有大量研究而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因此,每一门课的老师都会布置长长的参考书单,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找到现有的论点和论据,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证新的观点或阐述其中正确的观点。
英语阅读相对还好,在国内的训练强度很大,对付起来不会太难。英语写作,特别是学术写作,确实挺要命!
中国留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从“改编原著”开始的。把阅读中发现的重要观点和论据摘抄下来,然后换成其他句型,把原意表达出来。
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英国对论文的抄袭和剽窃监督严格、惩罚严厉,即使是平时作业也不例外。即使阅读了很多,引用了很多,也要把握引用与抄袭的界线。就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也一定要注明观点的出处。
慢慢过渡到凭自己的理解,先写中文论文,再“翻译”成英文。
在很长时间内,用英文思维去“创作”仍是可望不可及的。有时候,憋半天写不出一百个字,写出来的这一点点也总要反复修改才像个样。
这个时候总希望能得到一些启发,向老外借作业看总有些难以启齿,此时咱们中国人自发组成的学习小组就发挥作用了。
大家私下里会彼此“借鉴”一下,看看自己的同胞是如何“应付”的,得到思路或“羡慕妒忌恨”所燃起的斗志,再投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放心,没人会傻到去相互抄袭,因为相似的“作品”最终都会被当成“赝品”而封杀,损人不利己的事是没有出路的。
确实有些时候一早起来,满脑子还是作业的事,交作业就像“交租子”一样难,仿佛回到了“旧社会”。当年在这些挠头的作业中到底写了些什么,现在几乎一点儿都记不起来了。但在痛苦中养成的习惯却是记忆犹新的:做事要有依据。我现在倒是很少“拍脑袋”决策了,而是调研为先,找到佐证后再发表议论。要感谢英国的教育,感谢那些曾经很难缠的、枯燥的阅读和作业。
推荐文章:
留学英国后才明白,中国人因为“顺应”而不成功!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国际教育知名专家,现任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传播工作,著有《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等;资深自媒体人,获评搜狐“2016年度留学类自媒体人”,同时得到腾讯教育、新浪教育、一点资讯教育频道、网易自媒体平台的关注和支持。在英国大学,即便老师准许迟交作业,对中国同学来说也并不轻松。中国留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从“改编原著”开始的,后来过渡到写中文后“翻译”成英文,用英文思维去“创作”在很长时间内仍是可望不可及的。
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里,英语写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英国留学,大量的笔头功课让人喘不过气。
2003年我到英国留学后才发现,即使是MBA这样与时俱进的时髦专业(至少在当时这个专业很时尚),理论性也很强,而且课业负担在商科里是最重的。一年的学制,需要完成12门课程,平均每三周要完成一个小论文(paper)。
在英国留学时,可能是英语沟通上的优势,我被推选为班代表(course representative)之一,负责亚洲同学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类似于班长,偏工会职能,反映所代表人群的愿望和呼声。
说来有些难为情,而这个愿望和呼声竟然更多的是推迟交作业!
以中国留学生为主导的“亚洲诉求”,其实也有难言之隐。MBA经常要同时上几门课,两三个作业一起压过来,就不好应付了。
况且,作业与学位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一般来说,作业成绩占到专业课成绩的60%,考试占到40%,作业一旦有失,学位不保。此时班代表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尽管我过去的工作经历是围绕商务谈判展开的,但与任课教师、教授谈判,难度比较大。商务方面讲对等,而师生之间很难在一个水平线上对话。英国的老师大都态度温和,但对学生的要求也大都严格,原则问题很难让步。
有时我还要拉着另一个班代表——美国人Daniel——一起去谈判,造成“全世界”(不仅仅是亚洲,还有欧美)共同的呼声,这样力度才大些。
即便老师准许迟交作业,对中国同学来说也并不轻松。在英式教育的逻辑中,没有大量研究而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因此,每一门课的老师都会布置长长的参考书单,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找到现有的论点和论据,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证新的观点或阐述其中正确的观点。
英语阅读相对还好,在国内的训练强度很大,对付起来不会太难。英语写作,特别是学术写作,确实挺要命!
中国留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从“改编原著”开始的。把阅读中发现的重要观点和论据摘抄下来,然后换成其他句型,把原意表达出来。
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英国对论文的抄袭和剽窃监督严格、惩罚严厉,即使是平时作业也不例外。即使阅读了很多,引用了很多,也要把握引用与抄袭的界线。就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也一定要注明观点的出处。
慢慢过渡到凭自己的理解,先写中文论文,再“翻译”成英文。
在很长时间内,用英文思维去“创作”仍是可望不可及的。有时候,憋半天写不出一百个字,写出来的这一点点也总要反复修改才像个样。
这个时候总希望能得到一些启发,向老外借作业看总有些难以启齿,此时咱们中国人自发组成的学习小组就发挥作用了。
大家私下里会彼此“借鉴”一下,看看自己的同胞是如何“应付”的,得到思路或“羡慕妒忌恨”所燃起的斗志,再投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放心,没人会傻到去相互抄袭,因为相似的“作品”最终都会被当成“赝品”而封杀,损人不利己的事是没有出路的。
确实有些时候一早起来,满脑子还是作业的事,交作业就像“交租子”一样难,仿佛回到了“旧社会”。当年在这些挠头的作业中到底写了些什么,现在几乎一点儿都记不起来了。但在痛苦中养成的习惯却是记忆犹新的:做事要有依据。我现在倒是很少“拍脑袋”决策了,而是调研为先,找到佐证后再发表议论。要感谢英国的教育,感谢那些曾经很难缠的、枯燥的阅读和作业。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国际教育知名专家,现任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传播工作,著有《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等;资深自媒体人,获评搜狐“2016年度留学类自媒体人”,同时得到腾讯教育、新浪教育、一点资讯教育频道、网易自媒体平台的关注和支持。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赵刚Andrew其它文章
图片1:为乡村教育慷慨解囊的马云近期,一掷千金的马老板也让上百位乡村教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每人1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而就在此时,被媒体曝光的云南昭通的一个“冰花男孩”还在徒步近10里山路辗转到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上课,在寒冷的冬季,滇东北地区潮湿的
图片1:施一公教授最近媒体一直在关注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教授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一职,全心投入西湖大学建设的消息。在“学而优则仕”的中国社会,50岁黄金年龄的海归科学家、副部级名校副校长的头衔,无论怎么看都是官场得志、仕途亨通的节奏。偏偏要走出体制、放弃优厚待
图片1:苹果CEO获得格拉斯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出名”还是需要很多“名头”来衬托。教育方面的名头有名誉博士、名誉教授等等,不过大学授予的这些“虚衔”更多是锦上添花,在国内尤其“不值钱”,毕竟是个“名誉”的,在这个大学参加个活动人家叫一声“博士”,出了校门
图片1:神秘幽静的苏格兰城堡作为游历的行者,我的归属感在空间上渐渐模糊了,影像和声音中的触碰也有些磨损、混淆,心海的波浪随着纷扰的世界起起伏伏,周而复始,锈蚀了曾经乘风破浪的一叶扁舟,搁浅在没有生气的沙滩,记忆遮上了一层混沌的迷雾。不过,所幸自己还保留
图片1:英国人彬彬有礼的微笑背后,内敛、沉默、不冷不热留学英国的一大收获就是了解到英国人的秉性。他们彬彬有礼的微笑背后,内敛、沉默、不冷不热,他们是“西方人里的中国人”,常常不动声色,善于“打太极”。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那天,美国人和中国人的眼睛紧紧地盯
图片1:英国大学校长的名头好复杂2016年,为了我所工作的英国大学校长拜访中国教育部和中方合作院校的事,我与国内相关机构的邮件往来不断。有院校问:“Andrew,你们学校代表团的名单上怎么没有校长啊?好像只有Vice Chancellor。”显然,中方机构误把Vice Chancellor理
在英国的学习和工作,对我启发很大的一点是,英国人有时比咱们中国人的头脑还要复杂,更善于绕圈子、“打太极”。中国人愿意说“听话听音”,习惯于揣摩说话人的“弦外之音”,其实英国人也是如此,而且更上一层楼,说者“有”心,听者有意!英式英语学习中,常常渗透着
国内的很多“节日”号称“国际”,而在英国时却没见到当地人有任何反应,官方更没有任何举动,比如国际妇女节、国际劳动节、国际儿童节等等,估计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问题。不过“世界读书日”倒是与国际并轨。这个名称应该是中式叫法,原本是World Book Day,世界图书日
苏格兰真的很不一样除了学术文化的洗礼,留学英国其实又是一次社会文化的熏陶,其中有很多颠覆性的认识,不亲身经历,还真不知道呢!这其中,苏格兰与英国的关系最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去英国留学以前,我一向把苏格兰仅仅当成英国的一个地区,相
“脱欧”的分手费——英国人为什么开始抠门?如今到英国留学,已经不能享受免费的“医保”了。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相当于英国医保机构)向外国留学生收取一定数额的医疗保险费,人们印象中的福利社会已经开始缩手缩脚了。导致英国人“抠门”的始作俑者很容易
穆里尼奥的胜利北京时间日凌晨5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欧联杯决赛中,曼联队2∶0战胜阿贾克斯队夺冠,并取得了进军下赛季欧冠的资格。颁奖典礼上,有一个场景让人动容:当曼联主教练穆里尼奥率领球队走上红毯时,5名拄着双拐的队员,也踉踉跄跄地上台领奖
中国很多学校大刀阔斧的教育地产使硬件设施提升了档次,而云南昭通的这个希望小学竟然还没有取暖设备。希望小学解决的还仅仅是教育准入问题,相当于教育界的“低保”,“吃低保”在经济界、教育界都属于贫困,应该制定消除教育贫困的中长期规划。“冰花男孩”的造型近期
中国人太重视分数,他们的留学从来都不会轻松。在学习方面,中国人太早认识到了生活的残酷,于是也就太早丧失了浪漫的诉求,转而专攻表面文章了。有时作业或考试成绩不高,我还是挺别扭,但这次来英国我抱定不想当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好学生”了。连载《留学的逻辑》未删
学习最终留给我们什么呢?高考虽然解决了中国人的学位问题,但很难填补分数与能力之间的空白。有时能听到一些求职面试的海归,操着一口蹩脚的英语,总给人一种错觉,心里会问:“你是去英国留过学的吗?”残酷的现实是,追求分数拿到的学位,连我们自己有时都不大好意思
用一个真实的英国教授的课堂讲座,来分享如何通过看懂PPT达到适应英国教学的目的。学会用英语思维上课,这是最关键的、最深层次的留学训练。连载《留学的逻辑》未删节版24。在英国留学能否听懂课,是出国成败的关键,“生死攸关”的大事。不仅仅与英语能力有关,其实也能
中国出国留学市场出现了短期波动、甚至放缓,体现出理性焦虑对市场的反作用。无论是政策层面的“紧缩”还是实践中“投入产出”的计算,都是发展过程中正常的回调与反思。如果真要仔细算算留学这笔账,倒应该把教育和就业放在全球维度中去审视。中国出国留学市场的发展存
思辨意识的核心是独立思考,而“中国式辩证法”的本质则是偏听偏信。当然,破解“中国式”谜团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英国老师提到的博览群书。通过大量阅读,从不同角度观察、读解、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这才是在英国读学位的方法论!连载《留学的逻辑》未删节版23。2003年
你知道英国留学与《三国志》之间的联系吗?我喜欢三国历史,在阅读相关史书的过程中,重点研究了诸葛亮游学的经历,诸葛亮堪称博古通今的“学霸”,他在青年时期锻造的思维意识,与当今英国留学的轨迹不谋而合。成才的路径可谓中西合璧、一脉相通。连载《留学的逻辑》未
2017年中国城市的“渔樵闲话”里少不了这些人的兴风作浪:东野圭吾、吴清友、王小波、周梅森、陈冠希、冯小刚……生活离不开商业,更离不开文化。《时生》、诚品书店、《黄金时代》、“达康书记”、奶奶庙、“中国制造”、《芳华》这些文化热点串联出2017年的都市话题。
在英国,平均成绩达到70分以上,可以获得本科阶段的一等学位、硕士阶段的“优秀生”,这样才可以认定为“学霸”,并不能认为进了名校就是“学霸”。连载《留学的逻辑》未删节版21。图片1:英国戏剧电影艺术的代表人物——罗文·阿特金森英国戏剧、电影、电视剧在世界上占
赵刚Andrew英语写作决定英国留学的成败:为什么迟交作业是中国留学生的常态
来源:网络转载
责任编辑:张俊
默认中大特大
宋体黑体雅黑楷体
在英国大学,即便老师准许迟交作业,对中国同学来说也并不轻松。中国留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从“改编原著”开始的,后来过渡到写中文后“翻译”成英文,用英文思维去“创作”在很长时间内仍是可望不可及的。
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里,英语写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英国留学,大量的笔头功课让人喘不过气。
2003年我到英国留学后才发现,即使是MBA这样与时俱进的时髦专业(至少在当时这个专业很时尚),理论性也很强,而且课业负担在商科里是最重的。一年的学制,需要完成12门课程,平均每三周要完成一个小论文(paper)。
在英国留学时,可能是英语沟通上的优势,我被推选为班代表(course representative)之一,负责亚洲同学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类似于班长,偏工会职能,反映所代表人群的愿望和呼声。
说来有些难为情,而这个愿望和呼声竟然更多的是推迟交作业!
以中国留学生为主导的“亚洲诉求”,其实也有难言之隐。MBA经常要同时上几门课,两三个作业一起压过来,就不好应付了。
况且,作业与学位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一般来说,作业成绩占到专业课成绩的60%,考试占到40%,作业一旦有失,学位不保。此时班代表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尽管我过去的工作经历是围绕商务谈判展开的,但与任课教师、教授谈判,难度比较大。商务方面讲对等,而师生之间很难在一个水平线上对话。英国的老师大都态度温和,但对学生的要求也大都严格,原则问题很难让步。
有时我还要拉着另一个班代表――美国人Daniel――一起去谈判,造成“全世界”(不仅仅是亚洲,还有欧美)共同的呼声,这样力度才大些。
即便老师准许迟交作业,对中国同学来说也并不轻松。在英式教育的逻辑中,没有大量研究而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因此,每一门课的老师都会布置长长的参考书单,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大量阅读,找到现有的论点和论据,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证新的观点或阐述其中正确的观点。
英语阅读相对还好,在国内的训练强度很大,对付起来不会太难。英语写作,特别是学术写作,确实挺要命!
中国留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从“改编原著”开始的。把阅读中发现的重要观点和论据摘抄下来,然后换成其他句型,把原意表达出来。
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英国对论文的抄袭和剽窃监督严格、惩罚严厉,即使是平时作业也不例外。即使阅读了很多,引用了很多,也要把握引用与抄袭的界线。就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也一定要注明观点的出处。
慢慢过渡到凭自己的理解,先写中文论文,再“翻译”成英文。
在很长时间内,用英文思维去“创作”仍是可望不可及的。有时候,憋半天写不出一百个字,写出来的这一点点也总要反复修改才像个样。
这个时候总希望能得到一些启发,向老外借作业看总有些难以启齿,此时咱们中国人自发组成的学习小组就发挥作用了。
大家私下里会彼此“借鉴”一下,看看自己的同胞是如何“应付”的,得到思路或“羡慕妒忌恨”所燃起的斗志,再投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放心,没人会傻到去相互抄袭,因为相似的“作品”最终都会被当成“赝品”而封杀,损人不利己的事是没有出路的。
确实有些时候一早起来,满脑子还是作业的事,交作业就像“交租子”一样难,仿佛回到了“旧社会”。当年在这些挠头的作业中到底写了些什么,现在几乎一点儿都记不起来了。但在痛苦中养成的习惯却是记忆犹新的:做事要有依据。我现在倒是很少“拍脑袋”决策了,而是调研为先,找到佐证后再发表议论。要感谢英国的教育,感谢那些曾经很难缠的、枯燥的阅读和作业。
推荐文章:
留学英国后才明白,中国人因为“顺应”而不成功!
不是说留学中介会消失吗?怎么还在主导中国出国留学市场?
海归的归宿:吸雾霾来北京,想装逼去上海
“国考”的冷遇与热捧:大学毕业前你考几个证儿才踏实?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国际教育知名专家,现任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传播工作,著有《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等;资深自媒体人,获评搜狐“2016年度留学类自媒体人”,同时得到腾讯教育、新浪教育、一点资讯教育频道、网易自媒体平台的关注和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温馨提示:您还可以点击下面分页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
24小时热评
热点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决定创业成败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