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指南 求解答

乙肝疫苗接种有必要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乙肝疫苗接种有必要吗?
乙肝能治愈吗?接种了乙肝疫苗就能不得乙肝吗?乙肝疫苗会导致新生儿死亡吗?
本文作者:健康朝九晚五
最近,乙肝疫苗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据媒体报道,湖南、广东、四川等地先后出现新生儿及幼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病例,一时间乙肝疫苗疑似导致新生儿死伤的各类报道吸引了公众视线,也引发社会对疫苗的担忧。
虽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化监管司司长李国庆在1月3日的新闻通气会上称,通过对深圳康泰涉湖南2个批次乙肝疫苗的检验和对企业现场的检查,以及对8批次产品检验结果回顾,未发现疫苗生产和质量存在问题。此次事件中涉及的17例死亡病例与乙肝疫苗接种没有直接关系。
但“有没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疫苗质量安全有无漏洞?”、“有关部门发现病例为何不立即叫停?”已经成为媒体公众非常关注的核心问题。先来看下这张解读乙肝疫苗的信息图示:
乙肝疫苗,接种有必要
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乙肝病毒携带者9300万人,其中2000万人为乙肝慢性感染患者。乙肝(HBV)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进行传播,很容易传染给家庭成员等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者。更为可怕的是,目前乙肝无法治愈,所有治疗手段都只是延缓病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进程,我国80%的肝癌都是由乙肝造成的。特别是儿童,由于对乙肝病毒缺乏抵抗力,1周岁以内的婴幼儿感染后,80%—90%会转化为慢性感染,而这些慢些感染者的15%—25%会在成年时死于肝硬化或肝癌。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主要方法,建议婴儿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目前已有约180个国家和地区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很多乙肝高发国家的儿童慢性感染率从之前的8%—15%降至1%以下。根据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全国累计预防92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减少肝硬化、肝癌导致的死亡430万人,儿童感染率从9.67%下降到0.96%,降幅达90%。不难看出,新生儿强制接种乙肝疫苗很有必要,不仅保障了接种者本人,对其周边人群的生命健康也是应尽的义务。
另外,不少国外经验表明,公众一旦因为误解抵制疫苗接种,极易引发公共健康风险。1974年英国有报道称接种白百破疫苗后发生36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导致白百破疫苗接种率从81%降至31%,随后发病率上升200倍,爆发百日咳疫情。日本也受到同样影响,白百破疫苗接种率从1974年的80%降至1976年的10%,导致1979年百日咳疫情流行,付出了1.3万病例、41人死亡的惨重代价。
疫苗质量安全有无漏洞?
疫苗接种确实在在不良反应,这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国家疫苗信息中心(National Vaccine Information Center)网站显示,1991年—2013年,美国有1259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其中3岁以内的婴幼儿有769人(年均30人),另外还有4万多人接种后不久有就医记录。尽管美国的医疗卫生和预防免疫水平是比较先进的,但也不能避免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因为针对最大人群的普遍方案,很难完全兼顾所有的个体差异。
根据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乙肝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类型很多,主要有:(1)不需要临床治疗的一般反应,占74.26%;(2)需要临床治疗的异常反应,占17.88%;(3)与接种无关的偶合反应,占4.76%;(4)其余较少情形是心因性反应、接种事故、不明原因等。
目前我国疫苗的生产工艺主要有3种——减活、灭活、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采用的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疫苗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对较高。对发此次乙肝疫苗事件,尽管还有4例需等尸检后再做最终诊断,但专业人士认为官方通报的13例死亡病例与疫苗接种无关的调查结果基本符合预期,可以初步判定与疫苗质量安全无关。
世卫组织认为以现在技术水平而言,如果因疫苗接种出现问题,极少是疫苗本身的问题,更多是冷链贮运以及注射器等环节的人为闪失所致。
如果因为上述因素导致疫苗产品或疫苗产品本身出了问题,那这种大批量生产的产品造成的后果,应该在时间或空间上呈聚集性的爆发,导致的症状也具有趋同性,而且涉及的品牌、批号也应当具有趋同性。而此次疫苗接种后导致死亡的病例并没有这种特点。
另外,疫苗引起死亡一般都是严重过敏反应,而此次媒体报道出来的病例的临床表现都与此不符,基本断定与疫苗无关。
有关部门发现病例为何不立即叫停?
监管当局在做出每项决策时需要权衡多种因素,不能让一方面的应对举措导致其他方面更大的系统危机。我国育龄妇女乙肝病毒携带率高达6.6%,母婴传播感染的风险极大。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阻断传染的成功率可达96%;如果超过24小时则降至80%。
疫苗的运输条件要求十分严格,如果出现一例疑似病例就立即叫停(康泰市场占有率65%),那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某些地区,特别是基层地区出现产品短缺,导致相当数量的新生儿无法在24小时内完成接种,造成一生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从上世纪50年代全面推行普种牛痘开始,中国的计划免疫走过了60年历程,尽管还存在着发展阶段的种种伴生问题,但预防接种切切实实给整个社会公众带来了巨大的健康收益。接种疫苗不仅能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同时也让我们周围的人免受很多传染疾病的困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彻底摆脱某些可怕疾患的威胁。
果壳网相关小组:
你可能感兴趣
我在约10年前接种过乙肝疫苗,3针,后来去医院查了一下,有抗体。听说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力,过一段时间就失效了,是这样吗?想要持续抵抗力,需要定期注射疫苗?
引用 的话:我在约10年前接种过乙肝疫苗,3针,后来去医院查了一下,有抗体。听说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力,过一段时间就失效了,是这样吗?想要持续抵抗力,需要定期注射疫苗?貌似不同人的免疫水平不一样,好像是检测抗体血液浓度低于某个值就最好加强。另外,有抗体的人经常接触疫苗对应抗原的话,抗体浓度都会较高。不过要是多时间内暴露在大量抗原面前(比如输入大量患者血液等情况),抗体也不一定可以保平安。
引用 的话:我在约10年前接种过乙肝疫苗,3针,后来去医院查了一下,有抗体。听说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力,过一段时间就失效了,是这样吗?想要持续抵抗力,需要定期注射疫苗?根据模糊的高中生物的记忆,有淋巴B细胞可以对抗原记忆,然后在抗原入侵的时候就可以很快进行战斗了。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引用 的话:我在约10年前接种过乙肝疫苗,3针,后来去医院查了一下,有抗体。听说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力,过一段时间就失效了,是这样吗?想要持续抵抗力,需要定期注射疫苗?It's too late to apologize...Welcome to
引用 的话:It's too late to apologize...What?
引用 的话:我在约10年前接种过乙肝疫苗,3针,后来去医院查了一下,有抗体。听说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力,过一段时间就失效了,是这样吗?想要持续抵抗力,需要定期注射疫苗?是的,抗体的效价会随着时间降低,但因人而异,你可以到医院抽血查一下乙肝定量。
新浪太无耻了图片去掉右上角的水印,然后打上新浪自己的水印,而且是 整个图片平铺水印。。。。图片最下边的出处、联系方式都 直接删除了
生理学博士
引用 的话:我在约10年前接种过乙肝疫苗,3针,后来去医院查了一下,有抗体。听说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力,过一段时间就失效了,是这样吗?想要持续抵抗力,需要定期注射疫苗?医院可以查抗体强度,我两三年就查一次。其中有一次查出来有点低了,打了一针加强。另外像破伤风(“百白破”)等也是需要过一段时间加强的,忘了多久了。我上次是让猫抓了感染了,去医院医生问我最近一次破伤风什么时候打的。我说可能是大学(话说那时候打了一堆疫苗,不过打得什么记不清了)?她就说那再开一支吧,这次虽然没事,但是以后也有用。
引用 的话:医院可以查抗体强度,我两三年就查一次。其中有一次查出来有点低了,打了一针加强。另外像破伤风(“百白破”)等也是需要过一段时间加强的,忘了多久了。我上次是让猫抓了感染了,去医院医生问我最近一次破伤风...我曾为了预防而打过破伤风针,但医院里说没什么用,真有了深的伤口还得打针,不能指望这一针预防作用。所以以后就不打了。
为啥我大学的时候接种过,但毕业一年后体检显示没有抗体呢来自
引用 的话:我在约10年前接种过乙肝疫苗,3针,后来去医院查了一下,有抗体。听说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力,过一段时间就失效了,是这样吗?想要持续抵抗力,需要定期注射疫苗?是的,一般成年后10年时间应该重新接种的,我就是的。
引用 的话:是的,一般成年后10年时间应该重新接种的,我就是的。我10年前打疫苗的时候就成年了,还用重新接种么?
引用 的话:我10年前打疫苗的时候就成年了,还用重新接种么?经常在外面吃饭了,最好加强一次吧
引用 的话:嗯。平时极少在外面吃饭,但有时候就长期出门在外,加强一针放心点。
引用 的话:根据的的记忆,有淋巴B细胞可以对抗原记忆,然后在抗原入侵的时候就可以很快进行战斗了。引用 的话:医院可以查抗体强度,我两三年就查一次。其中有一次查出来有点低了,打了一针加强。另外像破伤风(“百白破”)等也是需要过一段时间加强的,忘了多久了。我上次是让猫抓了感染了,去医院医生问我最近一次破伤风...破伤风疫苗有效期也就三个月左右。。。。。。一般距离上次注射超过2个月,并再次碰到深窄脏的创口时,必须补针。。。。开放面积较大或较浅的创口不用打 破伤风疫苗
生理学博士
引用 的话:破伤风疫苗有效期也就三个月左右。。。。。。一般距离上次注射超过2个月,并再次碰到深窄脏的创口时,必须补针。。。。开放面积较大或较浅的创口不用打 破伤风疫苗好吧。。。我也记不清打得啥了说实话,法语没怎么听懂,反正我理解是防止什么感染一类的,然后医生说小时候必须打的,我可能脑补成破伤风了引用 的话:我曾为了预防而打过破伤风针,但医院里说没什么用,真有了深的伤口还得打针,不能指望这一针预防作用。所以以后就不打了。
引用 的话:好吧。。。我也记不清打得啥了说实话,法语没怎么听懂,反正我理解是防止什么感染一类的,然后医生说小时候必须打的,我可能脑补成破伤风了百白破对于破伤风的预防效果是有争议的,多方各执一词,有说只能维持半年的,也有说能维持十几年的,我们学校老师的看法是半年到一年半左右,所以一岁半的时候要补针。。。。百白破是小时候必须打的基础防御针。。。。
生理学博士
引用 的话:百白破对于破伤风的预防效果是有争议的,多方各执一词,有说只能维持半年的,也有说能维持十几年的,我们学校老师的看法是半年到一年半左右,所以一岁半的时候要补针。。。。百白破是小时候必须打的基础防御针。。...晕,到底是几个月还是几年啊
引用 的话:晕,到底是几个月还是几年啊保险起见,按两个月计,特别是对成年人来说
以前接种的时候,医生说是保持三年,但是最好还是先验一下比较好。
“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全国累计预防92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减少肝硬化、肝癌导致的死亡430万人,儿童感染率从9.67%下降到0.96%,降幅达90%。”儿童感染率的统计数据能有这么大的差异吗?对于1992年之前9.67%的数据表示怀疑。注射乙肝疫苗的原理是用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出表面抗体,可是入托体检抗体阳性率与孕妇成人的抗体阳性率并无明显的差别。开始统计时是想着小朋友的表面抗体阳性率应该比孕妇的低,只有这样才符合免疫学原理。可事实并不这样,又重新考虑了一下,也许是统计出了偶然性,成人孕妇们可不是1992年后才出生的,显然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要是注射乙肝疫苗有效果,那么或许表面抗体阳性率应该是小朋友的高于成人孕妇的。后来又再次对比统计,结果仍然还是抗体的阳性率无什么差异。当时想着也许表面抗体也可母婴垂直传播吧。但事实却是发现了几例母亲无抗体但孩子却抗体阳性的案例。之后又转念想到只有注射乙肝疫苗无效果才是最好的解释。现实当中已经遇到少量注射过乙肝疫苗后复查两对半瞧抗体是否阳性的案例,结果表明没有一例证明注射乙肝疫苗可以产生出表面抗体或者对于抗体的量有明显的增强的作用。只能得出结论,乙肝疫苗无效果的案例将是普遍存在的,而注射有效的案例并不会如同医学主流专家们认为的这么普遍,也许只是个案。个案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但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无法大样本进行乙肝疫苗有效性的统计,因为很少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后再复查两对半的。可这不代表医学主流们做过相关统计。统计具有时程性,也许过了这村就再找不着庙了。由婚检统计得出平均结婚年龄是27岁。目前已经有不少90后成为了孕妇,而再不重视对比统计,再过五年,孕妇将普遍是注射过乙肝疫苗的了。此对比统计的大环境将消失。只是二十年来的乙肝疫苗预防的效果并没有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数量大幅降低。咱是1995年开始统计的,到目前仍然未见本地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有什么统计意义上的变动。这也可以间接证明乙肝病毒不会水平传播,只会母婴垂直传播。并且晚婚晚育才是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的真正原因。最重要的是完全可以证明注射乙肝疫苗根本就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疫苗使用的目的是预防病原体水平传播的,可是乙肝病毒并不水平传播。大量父或者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孩子没有抗体的保护却没被感染上乙肝病毒。否则獐感染率不可能是目前医学主流所统计出来的0.96%。
注明references就更好了
引用文章内容:我国育龄妇女乙肝病毒携带率高达6.6%真有这么高么?
引用 的话:我在约10年前接种过乙肝疫苗,3针,后来去医院查了一下,有抗体。听说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力,过一段时间就失效了,是这样吗?想要持续抵抗力,需要定期注射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存在验证方面的重大缺陷。一般注射过程是这样的,先化验两对半,看是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就是表面抗原是不是阳性,表面抗原阳性就被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注射乙肝疫苗是不可能导致表面抗原由阳性转为阴性的,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完全没有注射疫苗的必要性。其次再瞧表面抗体是否阳性,阴性者注射全套三针,阳性者注射一针也就是所谓的加强针,目的是让阳性状态可以长期存在下去。注射乙肝疫苗后,基本上没有人会再复查两对半,这个复查很重要,因为可以判断注射乙肝疫苗是不是具有成效,完成表面抗原刺激人体产生出表面抗体。  众所周知,注射疫苗是针对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打造人体的抗体盾,最终目的起到免除针对某一具体的病原体所导致的传染疫病的发生。只是乙肝病毒具有传染性吗?换句话来说,乙肝病毒是在特殊的环境下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颗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表现,还是如同细菌一样是一个生命体?就以脂肪为例来说明吧。脂肪是公认的有机化验物,它不是生命体。胖子与瘦子在人界大量存在,在目前流行减肥的大环境下,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脂肪是具有传染性是吧。再有葡萄糖也是有机化合物,与脂肪一样不是生命体,人体完全可以通过新陈代谢自我合成出来,只是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里不能类似细菌进行独立的繁殖,也不具有生命体才会具有的新陈代谢,因此葡萄糖也不会具有传染性,我们肯定不会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由葡萄糖所导致的传染病。只是对于表面抗原这种糖蛋白有机化合物阳性却会被描述成乙肝病毒携带,还会具有什么传染性呢?经血液传播完全等同与打吊瓶,吊瓶液有时会以葡萄糖为主要物质,之后抽血化验发现血糖偏高,只是我们肯定不会使用葡萄糖会传染来解释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的。即便血糖会有升高导致尿糖阳性,但持续的时间也是短暂的,不打吊瓶后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如此尿糖阳性诊断成糖尿病也是不会成立的。只是输注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液后,被输血者体内被化验发现原本表面抗原阴性的变成阳性的了,后续化验不存在,却简单的以乙肝病毒经血液传播成立而直接定案处理了。  可以说按照两对半化验的原理,即便是对于健康人输入十毫升大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输完后也不管什么时候进行化验,根本就无法化验出表面抗原阳性的结果来的。相对于什么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残留的那一丁点的血而言,十毫升与之相差的可是几百倍与上千倍的数量级。但是输入一个单位,大至四百毫升的血量,之后立即化验还是可以表现为表面抗原阳性的。只是此种阳性状态能持续多长时间?是一两天、一两个星期、几个月或者几年?没有这方面的定量研究,反正非一次性注射器上的残留病毒血量就可完成乙肝病毒的大规模传播,并且还导致中国成为什么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国了。更荒唐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可是也存在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的历史的,只是为何欧美国家却未何没有因此也被戴上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国的帽子哩?会传染的乙肝病毒为何对于感染目标具有了选择性?
引用 的话:  接种乙肝疫苗存在验证方面的重大缺陷。一般注射过程是这样的,先化验两对半,看是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就是表面抗原是不是阳性,表面抗原阳性就被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注射乙肝疫苗是不可能导致表面抗原由阳...多谢解释。看来这事情还挺复杂的。
引用 的话:“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全国累计预防92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减少肝硬化、肝癌导致的死亡430万人,儿童感染率从9.67%下降到0.96%,降幅达90%。”儿童感染率的统计数...终于找出儿童抗体阳性率与成人相同的统计偏差产生的原因了。由于咱抽血时便不操作ELESA,每星期轮一下。咱的操作与其它人要求不一样。现在看来,咱是抗体浓度达一比六十四也是会报阳性结果的,可是其它人则报阴性。科室进行操作的五个人,咱报的结果的比重只占百分之二十。只统计咱自已的结果表明,儿童抗体阳性率最多为百分之六十,孕妇抗体阳性率最高为百分之八十。这之间的偏差再乘以以前统计咱的结果所占的比重百分之二十,结果导致前期的偏差表现极不明显,最多只能达达百分之四。更何况,早前抽儿童血以咱为主,再有就是孕妇的生化检查做得比较多,这意味着咱报ELISA结果的比重完全低于百分之二十。同样的由于排班的原因,再加上试剂变更,也导致了儿童球蛋白生化与孕妇的差异有时特明显,有时却不明显。不过目前只统计咱自已的结果,儿童球蛋白比孕妇的差异达到了偏低百分之二十。并且由ELESA的表面抗体统计来看,儿童强阳性的少于孕妇。绝大多数儿童阳性属于弱阳性。只是这样的具体的统计咱没进行,也很简单,弱阳咱在登记本上是进行了标注D的,直接数一下就可得出结果来。以前统计的孕妇抗体阳性率达百分之四十,与现在的可达百分之八十相差至少百分之三十。再分析新生儿一出世在没有化验两对半的情况下就及时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来看,注射乙肝疫苗有效的表面抗体阳性率包括了不需要注射一出生抗体就是阳性的结果。因此就算乙肝疫苗无效果,在这种不合理的统计方式下也会变成注射有效果的证据了。况且存在的对于本单位十几位注射乙肝疫苗后复查抗体阳性的情况,没有一例证明疫苗的表面抗原会对于抗体的浓度增高有任何的帮助。表面抗体阴性的不管怎样加量注射乙肝疫苗也不会导致抗体转阳,表面抗体弱阳性的,不管怎样注射乙肝疫苗也不会使得抗体转变成强阳。原本表面抗体强阳的,不管怎样注射疫苗,强阳的颜色也不会有什么改变。由此超小样本的统计再加上针对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儿注射疫苗违反免疫学原理,可以看出注射乙肝疫苗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的推理成立。再有就是乙肝病毒应该是有机化合物在人体的独特内环境与其所生活的外环境下由自身自组织出来的,并被电子显微镜扫描到的一种微颗粒。它们不是生命体,不具有新陈代谢与自然界内独立繁殖后代的生命体才具有的二属性。再加之半世纪以来,用肝细胞培养不出一个病毒丹颗粒的客观实践也表明了乙肝病毒不具有传染性。对于不会传染的颗粒去注射疫苗防御不存在的传染病是另外一个违反免疫学原理的行为。在此意义上,不管乙肝疫苗有多么的安全,也不具有接种的免疫学方面的必要性。更何况注射疫苗防御传染病的免疫学原理与肾移植免疫耐受原理存在巨大的代沟。要是对于免疫系统还未发展成熟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导致免疫耐受的发生,也就是新生儿的免疫系统不再对表面抗原产生出表面抗体的事情发生,那么这是件好事情呢还是坏事情?幸好乙肝病毒不会那种与现代免疫学具有代沟的专家所论断出来的传染性,否则这种注射疫苗的违反免疫学原理的行为将导致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国的帽子越变越大,永远也无法扔进太平洋中去。
引用 的话:为啥我大学的时候接种过,但毕业一年后体检显示没有抗体呢来自果壳精选赶紧补针啊,不同人的免疫系统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一套乙肝免疫流程下来就可以产生很好的乙肝抗体浓度,甚至终生免疫(仅仅是一小部分人)。但很多人还是过几年后乙肝抗体浓度下来了要补针加强。也有的人一乙肝免疫流程也不能产生足够的乙肝抗体就要补打了,这类人即便产生足够浓度的抗体之后也要注意检查抗体浓度,过低要立刻加强。还有很少一类人因为先天的原因是产生不了抗体的,那就要时刻注意了。反正你赶紧补针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关于乙肝疫苗,求解答_百度宝宝知道
&&>&&帖子详情
早产儿守护
&发帖:9239549
关于乙肝疫苗,求解答
159*****795_Idi7
宝宝4岁10个月LV.1
宝宝检查身体,医生让打乙肝疫苗是怎么,?各位宝妈有没有知道的
楼主馨蕊小宝贝
宝宝4岁10个月LV.1
出生的时候已经打过了,现在还需要再打吗?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是什么?信息来源:发布日期:浏览次数:字号:[
]  &&& 乙肝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免疫程序为0-1-6个月,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于成人从未接种者/未全程接种或接种史不详者,建议接种20&g乙肝疫苗,并遵循&0-1-6个月&的接种程序。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的人群,建议增加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即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接种1针60&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 资料来源:《中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乙肝疫苗接种
求解答【信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2,998贴子:
乙肝疫苗接种
求解答收藏
大学体检老师说我的抗体没了,需要去打乙肝疫苗,请问需要带那些东西?
有经验的人麻烦告诉我下,谢谢你。
猎聘网为中高端人才提供超过500万条信丰人才网,找高薪上猎聘!48小时急速反馈,上猎聘,换更好的工作!
大家帮我解析下
大家都不接种的吗
是去人民医院 还是去防疫站
额,阳性血。。
只要钱…防疫站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前位置:&&&
乙肝疫苗接种问与答
时间: &&字体:
针对目前公众和媒体乙肝疫苗事件关注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乙肝疫苗接种问与答”。
1.什么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症状,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慢性HBV感染的发生与感染年龄有关。在1岁以内感染的婴儿中,约90%的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感染;在1~4岁感染的儿童中,20%~50%可发展为慢性感染;而成人感染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比例不足10%。在慢性HBV感染者中,有15%~25%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过早死亡。在世界范围内,约80%的肝细胞癌病例由HBV感染造成。
.乙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乙肝病毒(HBV)主要传播方式有经血(输血或血制品、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等)、母婴和性接触三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或手术、不安全注射、注射方式吸毒、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意外暴露、共用剃刀和牙刷等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无防护的性行为、多性伴及性乱者感染HBV危险性增高。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一般不会传染HBV。目前尚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
.容易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有哪些?
乙肝病毒(HB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感染HBV的高危人群有两类,一类是无免疫力的新生儿及儿童,尤其是母亲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新生儿;另一类是其他重点人群,包括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或分泌物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配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器官移植受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性乱或多性伴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如何知道是否感染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通过检测乙肝的血清学指标,可以判定是否感染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常用的乙肝血清学检测指标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c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HBeAb)等5项,俗称“两对半”。这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结果表示过去和现在均未感染过HBV;如仅抗-HBs为阳性,表明预防接种疫苗后产生保护性抗体;如仅有抗-HBc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HBV且现在已经恢复;如有抗-HBs和抗-HBc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HBV并恢复后产生保护性抗体;如果HBsAg阳性表示现在处于HBV感染状态,有可能是携带者或者是乙肝病人,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常见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下表。
常见乙肝血清学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过去和现在均未感染。
曾感染;急性感染恢复期。
既往感染,并产生保护性抗体;急性感染已恢复。
预防注射疫苗后产生保护性抗体。
俗称小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弱。
俗称大三阳。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强。
.我国乙肝的防控措施是什么?
我国对乙肝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预防方面主要是对新生儿和其他重点人群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策略。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程序为“0、1、6月”,接种3针次。首针乙肝疫苗应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尽早接种。除此之外,我国还采取了献血源筛查、控制医源性感染及对患者开展规范性抗病毒治疗等措施。
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有哪几种?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预防性生物制品,接种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分为: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3种。以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为例,该疫苗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质粒,植入酵母,酵母在繁殖过程中产生HBsAg,经破碎酵母菌体,经纯化,灭活,加氢氧化铝佐剂后制成。
乙肝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如何?
我国曾是乙肝感染高流行国家,1992年调查显示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9.75% ,全国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1.2亿,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每年有近30万人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癌、肝硬化等。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开始免费为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接种,并提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及时接种。
2006年,我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低于1%。据此估算,1992年以来,全国至少有80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至少保护了1900万人避免成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2012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乙肝防控工作综合评估,认为我国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提出的到2012年将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并提前实现了到2017年控制在1%以下的目标。
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易感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主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其他乙肝感染高危人群中的易感者。其他乙肝感染高危人群包括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或分泌物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配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器官移植受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性乱或多性伴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乙肝疫苗常规接种几次?婴儿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共需三剂次,按照0、1、6月免疫程序接种。对于新生儿,需要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剂乙肝疫苗,1月龄和6月龄时接种第2及第3剂乙肝疫苗。
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 (CHO) 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在哪里能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需到具有接种疫苗资质的医疗单位接种,住院分娩新生儿在医院产科接种首剂乙肝疫苗。
为什么新生儿要尽早接种乙肝疫苗?
对新生儿实施出生后24小时尽早及时接种的策略主要是因为乙型肝炎主要经母婴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乙型病毒感染后发生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感染乙肝病毒越早发生慢性乙肝的比例越多,新生儿时期感染更易发生慢性乙肝。研究数据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者,仅4%的不能阻断母婴传播,但在24小时之后接种者20%不能阻断,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越早,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越好。
根据2013年的统计,世界卫生组织195个国家中有181个国家已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其中107个国家实施了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
完成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免疫持久性如何?
按0、1、6月程序全程接种三剂次乙肝疫苗后,约95%以上的婴幼儿都可产生保护性抗体。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乙肝疫苗接种后具有很好的长期保护效果,目前尚不需考虑加强免疫。
乙肝疫苗的接种禁忌是什么?
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和汉逊酵母)的禁忌为:(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甲醛过敏者;(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3)妊娠期妇女;(4)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乙肝疫苗(CHO细胞)的禁忌为:(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以及该疫苗所含的抗生素过敏者;(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3)妊娠期妇女;(4)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乙肝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一同接种吗?
乙肝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接种乙肝疫苗后,少数受种者在24小时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72小时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一般可在2-3日内自行缓解,不需处理;接种部位可出现硬结,一般1-2个月可自行吸收。在极罕见情况下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局部无菌性化脓等,需及时就医。
是否可以先后接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
目前我国用于儿童常规免疫的乙肝疫苗包括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10μg用于常规免疫,20μg用于母婴阻断),这些疫苗在常规免疫中可替代使用。
错过乙肝疫苗接种程序的规定时间,怎么办?
乙肝疫苗按照0、1、6月三剂次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如未能按程序接种,后续接种只需补种未完成剂次,第二剂次与第一剂次之间间隔≥28天,第三剂次与第二剂之间间隔≥60天。
接种乙肝疫苗前后家长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前,家长需配合接种医生,做好对儿童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如实提供儿童健康状况等,以便接种医生正确掌握接种的禁忌证。儿童接种疫苗后须在预防接种点留观至少30分钟,如果出现异常,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治。
成人如何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成人可本着自愿的原则,对于易感者应到具有预防接种资质的医疗机构接种单位接种乙肝疫苗。
以下乙肝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中的易感者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包括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或分泌物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配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器官移植受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性乱或多性伴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我国是如何开展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的?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类型之一。我国2010年印发的《全国AEFI监测方案》对AEFI报告、调查诊断等监测流程和要求作了详细规定。当医疗机构、接种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等发现属于报告范围的AEFI后48小时内(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等在2小时内)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后者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对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的,由县级疾控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由市级或省级疾控机构组织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各级疾控机构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可通过网络报告系统对AEFI监测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评价。
如何鉴定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当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疾控机构组织专家做出的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可以向接种单位所在地的市级医学会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如果仍对市级医学会鉴定的结论有争议,可以向接种单位所在地的省级医学会申请再鉴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流程参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引起不良反应如何补偿?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因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因接种第二类疫苗(自费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图片附件:
文件附件:&
相关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乙肝疫苗接种地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