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氨氮高如何处理COD怎么去除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污水进水COD、氨氮偏高原因分析
  【摘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是保护水环境的重点,而水环境的污染现在日益加严重,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而乱排放污水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紧张局面。因此,分析污水进水COD、氨氮的浓度偏高的原因,加强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力度,并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方案。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4181828.htm  【关键词】进水COD;氨氮;原因分析   最近几年来,因为工业污染源治理的进程渐渐地加快,而生活的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凸出。因此,如何治理生活污水就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的问题。据了解,我国南方的城市污水中,COD的平均含量到达200ml/L,氨氮的含量也达到了每升20mg,数据显示我国的北方COD的含量达到400ml/L而氨氮的含量是每升30mg。很明显北方的污染程度比南方要大,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污水进水量COD浓度偏高,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污水的氨氮的含量增加?摸清COD和氨氮偏高原因是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COD的减排任务能否完成。   1氨氮升高的原因   因为污水的进水水量增加及工业废水影响使得进水固体悬浮物浓度也变得偏高,在我国对污水中氨氮的处理工艺的消除的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这主要是因为污水处理厂对控制氨氮的技术手段不高这样就使得绝大部分氨氮只能通过自然界的微生物进行硝化反应来分解含氨氮的物质,其硝化的效果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然界四季变换中温度的变化。由于一些污水处理厂只是为了提高硝化的处理程度而减少排泥及增加排气量,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彻底的优化也没有没有达到对污水完全的处理的效果。并且在污水厂创建之初,开始也没有把消化功能考虑在范围之内,也不过就用是简单的进行COD去除功能,和也就使得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氨氮较高。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曝气池容积较小,泥龄没有达到所需要硝化的标准;沉淀池容积偏小,无法适应硝化所需要的高污泥浓度;曝气设备简陋其运作的能力较低,供氧量不能达到硝化的要求。以下几点是分析进行氨氮的硝化反应的几点要求:   1.1F/M和SRT   在硝化反应过程中,生物硝化属于低负荷反,其负荷越低,硝化反应进行得越是完全,在转化效率方面也就变得越来越大。与低负荷工艺相搭配的的,就是生物硝化系统泥龄SRT,他的泥龄是需要较长,这样才可以进行消化反应。而造成这样的结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硝化细菌其生长增殖速度太较慢,世代期所需时间有很长,可是如果没有达到足够长的SRT,想要培养硝化细菌就会很困难,也就无法进行硝化反应,更看不到硝化效果。   1.2回流比R   生物硝化系统与活性污泥工艺对他们的的回流比进行比较,其生物硝化反应占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在生物硝化反应过程中,他的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已经存在许多的硝酸盐,回流比只有尽可能地大,在二沉池里的活性污泥的存在的时间才可能短,只有这样反硝化反应才不会发生,也不会使污泥上浮。   1.3水力停留时间Ta   生物硝化系统曝气池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水力相比停留时间Ta一般较长,这主要是因为硝化反应进行的硝化速率比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速率小得多,在进行硝化反应时需要时间很长。   1.4微生物活性   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微生物活性的好与坏是决定硝化反应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另外在活性污泥中的硝化菌数量的多少也是直接影响硝化速率。   1.5BOD5/TKN   越大,在活性污泥中存在的硝化细菌与BOD5/TKN的数量也决定着硝化速率,当BOD5/TKN在污泥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使得污泥硝化速率也就越小;与之相反,当硝化细菌所占比例越大,硝化效率也就越高。这个发现是众多污水处理厂在实践经验,并且BOD5/TKN值最适宜的范围为2~3。   1.6有毒物质   在进行反应过程中,如果遇到有毒物质像重金属粒子、络合阴离子以及一些有机物质都会对会细菌的正常生理活动进行干扰或者破坏。   1.7温度   微生物对温度都具有敏感性,硝化细菌也同样不例外。如果对硝化细菌进行培养的话,在准备工作中也要把温度考虑在内,他一般的适宜生长范围是在5~35℃,在这个的范围内,能够满足硝化菌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并且温度升的越高,它也就代谢越快,其生物活性也就变得越大。当温度低于15℃时,对生物硝化系统的产生影响,回事的硝化速率减慢并且温度在10℃以下时,硝化反应就会减慢直至停止,并且硝化系统的运行只能勉强维持。   2归纳和处理   在一些地区只是考虑到了工业污染是十分严重,但是对城市生活所产生的污染避而不见,城镇污水进水COD、氨氮含量逐渐升高只是做出了氨氮削减这并不能让环境功能区对氨氮分解处理使污水处理符合标准,想要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把所有的氨氮污染物的污染源逐步纳入控制。这对于污水进水COD是如此,同样对于氨氮污染防治也是必须考虑在内的。以下是通过对城镇、农村进行的分析,找出引起我国污水进水COD、氨氮浓度偏高的原因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人们的生活习惯各有不同,生活水准不一,致使城市的生活日常的粪便污水其成分性状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南北方来说,氨氮污染其尤为明显。   第二,对所有的大中小型餐饮、饭馆、美容美发等行业及各个居民小区进行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服务行业他们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到下水道,而各个小区也没有设化便池,而是所有的污水粪便都是用一个管道,因此,才使得污水进水COD、氨氮含量偏高。   第三,隐藏在居民小区内的小加工厂、小作坊,他们生产所产生的污水也是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到下水道,这样也就使得污水中氨氮含量浓度更高。   第四,在农村种地时,农民在不了解化肥用量滥用化肥,或者没有规章的胡乱开垦,这样就使土壤中的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影响,并且遗留在土壤中的话费随着地下水流动最终都会流进附近的河里。   近几年,国务院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的就是能够使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健全,并在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制度提出了的具体的要求,为了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提出实施大截污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在计划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这一系列的计划犯案的出台就是为了能减少污染,是污水进水COD及氨氮的排放量减少。在污水处理厂里,所需要处理污水不仅包含了城镇的污水也会有河水、地下水及其他水源,这样污水处理厂事实上处理的污水中就有一部分不属于污水,使得绝大部分污水都排进了河道里,污染河流也对我们日常饮用水的水源造成污染。这种现象使得污水厂对污水COD量减少,而河水的当中的COD及氨氮的浓度变大,在某种程度上,会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可利用的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   3总结   生活的污水中含有的大量粒及悬浮的粪便,而悬浮物的无力分散性很差,是造成废水耗氧量大的主要原因。因此,COD值偏高。此外,由于不同地方的用水量及排水量的差异也就使得进水的水质也存在问题。在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当遇到硝化细菌菌群在生长增殖方面逐渐变得缓慢并且其生物浓度有下降的趋势,在这时一定要将活性污泥和硝化液进行回流处理,另外为了防止反硝化进行必须加入碳源(例如甲醇)和碱,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培养硝化细菌前统一进行解决。具体措施是对老污水厂子进行技术改革,并更新新的器材,引进更好的技术来降低污水COD、氨氮含量偏高等问题。政府应鼓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较少污水的排放量,并在午睡的处理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化技术管理制度,大大降低在处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COD和氨氮去除率-学术百科-知网空间
COD和氨氮去除率
COD和氨氮去除率
利用活性污泥在污水中的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和沉淀等作用过程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AB法对BOD、COD、SS、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均高于常规活性污泥法。异重流射曝气活性污泥法以污水和回流污泥或混合液为工作液,通过喷嘴高速喷流吸入空
与"COD和氨氮去除率"相关的文献前10条
取吸附-生物降解(AB)工艺B段曝气池的进水,投加硫酸铝(AS)和聚丙烯酰胺(PAM)进行化学除磷小试研究,考察了不同絮凝剂投加量对总磷(TP)、COD、氨氮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
正 项目简介: 香菇多糖作为药用已有多年历史,现在临床上所用的香菇多糖是由香菇的水萃取物精制而得,主要是和化疗药物并用,治疗胃癌、直肠癌、肺癌,对晚期病人尤为有效,其抗肿瘤作用是
采用了O(好氧)/A(缺氧)/A(厌氧)三级组合式生物滤池,考察了在不同气水比(1∶1、2∶1、3∶1、5∶1、7∶1、10∶1)的条件下COD、SS、NH+4-N、TN、TP等
采用固定化包埋颗粒,借助气升式内循环好氧流化床反应器,对人工模拟低氨氮、低有机物的微污染源水进行处理。分别研究了DO和碳氮比对氨氮和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T=24℃,H
为解决传统工艺同步脱氮除磷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分段进水A/O工艺处理高氨氮浓度生活污水,考察了在低COD/TN值(平均为3.8)条件下曝气量和协同化学除磷对系统去除COD、氨氮、T
采用A/OMBR与BAF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首先用含苯酚和氨氮模拟废水对种污泥进行预驯化处理,然后切换实际垃圾渗滤液进行通水实验,在不同的进水渗滤液稀释比条件下,系统考察A/
采用以沸石为填料的新型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水力负荷和气水比的影响。结果表明,LBAF在最佳工况气水比10∶1,A、B段曝气量比1∶1,水力负荷0.43 m3/m
用充填陶瓷滤料的曝气生物滤池研究碳和氮代谢特性。曝气生物滤池进水氨氮为52 mg/L左右、COD为100mg/L左右和回流比为200%时,经过20多d的运行,出水氨氮小于0.05
探索短程硝化反硝化法处理焚烧厂渗滤液时的快速启动方法,考察水力停留时间(t_(HR))与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的关系以及进水w(C)/w(N)与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的关系,
采用微波-活性炭-Fenton催化氧化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D和氨氮去除率随活性炭用量、微波辐射时间和微波功率增加而增加;随F
"COD和氨氮去除率"的相关词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font color="#0-819-9993
<font color="#0-
<font color="#0-电氧化同步去除工业废水中的COD和氨氮--《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4年
电氧化同步去除工业废水中的COD和氨氮
【摘要】:正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12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为785亿吨,其中70%为工业废水。有机物和氨氮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质,也是对水体环境污染较大的污染物。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超标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使水质恶化,水资源的利用价值降低。同时,有机物和氨氮在迁移和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的物质,严重危害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对水体保护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X703【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排 起来的新方法,主要是高级氧化法[1]。电氧放量逐年增加。2012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 化法是高级氧化法中一种,在废水处理领域量为785亿吨,其中70%为工业废水。有机 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逐渐被用于处理多物和氨氮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运长龙;赵一聪;;[J];辽宁化工;201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施维;[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郭晓燕;[D];南京大学;2013年
蔡文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刘超;[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李大群;[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洪萍;[D];安徽大学;2014年
张英;[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王珊珊;[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孙灿;[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玉杰,崔玉虹,孙丽欣,刘峻峰,蔡伟民;[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林海波;伍振毅;黄卫民;徐红;张雪娜;;[J];化工进展;2008年02期
甘萍;;[J];江西化工;2006年04期
刘福兴,李义久;[J];四川环境;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吉林水利;2002年07期
魏宏伟,孙国强;[J];现代科学仪器;2003年03期
;[J];天津冶金;2006年02期
周秀艳;王艳;韩桂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宋朝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钟江涛;林介成;;[J];北方环境;2012年02期
白尔林;;[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07期
周广琨;;[J];科技创业家;2012年16期
孙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09期
罗海江;;[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晓娟;王梅;张鑫;;[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王瑞斌;王玉春;;[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王志;;[A];第一届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论坛论文集[C];2006年
邹叶娜;蔡焕兴;薛银刚;徐东炯;;[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覃洁;王贵明;宁玲;梁杰群;;[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6年
覃洁;王贵明;宁玲;梁杰群;;[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单学凌;孔泳;陈智栋;;[A];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王志霞;;[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邓立宏;李洁;;[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张志江;;[A];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夏卫红;[N];安庆日报;2006年
冯威力;[N];中国化工报;2007年
唐人;[N];昌吉日报;2007年
唐人;[N];新疆日报(汉);2007年
记者 符王润 通讯员 习文江;[N];广东科技报;2008年
高路;[N];蚌埠日报;2010年
徐锐 范秀蓉;[N];中国环境报;2011年
陈湘静;[N];中国环境报;2011年
常丽君;[N];科技日报;2012年
金亚飚;[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红;[D];吉林大学;2008年
保积庆;[D];中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向桃;[D];西南大学;2014年
郝继东;[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丁晓静;[D];东北大学;2013年
李昌斌;[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韩冰;[D];苏州大学;2012年
刘开强;[D];苏州大学;2005年
晏明全;[D];长安大学;2003年
蒋琴;[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曾丽华;[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韩利军;[D];青岛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污水回用中COD和氨氮去除方法探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污水回用中COD和氨氮去除方法探讨
&&污水处理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污水回用中COD和氨氮的去除方法
发布时间: 8:21:04&&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对回用于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的水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部分建议水质指标,对污水回用工程中涉及的COD、氨氮深度去除工艺进行了探讨,针对回用目标提出了建议处理方法。
  1、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迅速增加的用水要求,造成了工农业和居民用水的严重紧缺现象,国内外都在为解决这一矛盾开发新的水资源,污水回用也相应的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石化行业是用水大户,也是排水大户,具备污水回用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逐渐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企业也进行了很多试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行业内污水回用的时机也逐渐成熟,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迎来污水回用的大发展。
  根据污水回用的目的,有用作生活杂用水、生产直流冷却水和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等多种途径,从用水量上看,以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为最大,因此这一回用目标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国内多家石化企业已经对炼油污水回用于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进行了多年的试验,证明采用合适的水质稳定配方和合适的深度处理工艺,可以达到循环冷却系统的稳定运行。以下就生产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回用作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的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分析。
  2、污水回用水质指标
  污水回用作为循环冷却系统的补充水时,再生水水质指标应结合循环冷却系统的运行来考虑。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由于补充水水质的原因,通常会产生结垢、腐蚀和大量微生物繁殖的问题,其中腐蚀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又是关联的,对循环冷却系统水质的控制也是从解决这三个问题入手。目前各企业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基本上是采用清净地表水、地下水或自来水,而且各自都形成了较完善的水质稳定控制方法,将补充水更换为再生污水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补充水水质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得出。
  一般情况下,再生污水同其它清净水源相比存在以下特征:
  (1)总溶解性固体较高;
  (2)COD、BOD5浓度高;
  (3)氨氮浓度高;
  (4)细菌群落数量多,悬浮物浓度较高。
  总溶解性固体高时会使系统的腐蚀倾向增大,其中的钙、镁离子含量高时可能产生结垢;当补充水的有机物浓度(COD,BOD5)和氨氮浓度较高时,微生物可能在循环系统内大量繁殖,进而产生微生物粘垢,如粘垢粘附在管壁或换热器壁上,会产生局部的腐蚀;如补充水中异养菌群数量大,则相当于为系统中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接种菌群,为微生物粘泥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此在污水回用工程中应对上述指标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对于补充水总溶解性固体,各企业的控制标准不一,低者500mg/L,高者1000mg/L,石化企业一般控制在较低范围内,也有研究[1]表明,当总溶解固体在850mg/L左右时,循环冷却系统仍可稳定运行,建议循环系统补充水总溶解固体的上限值采用1000mg/L,超出此值应采取除盐措施。关于COD标准,美国水污染控制协会建议值为75mg/L,我国研究人员提出一类标准为40mg/L,二类标准为60mg/L,还有些企业提出20mg/L的指标。相关研究表明,石油化工二级处理的污水经深度处理后(COD平均为44mg/L)回用于循环水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状况与自来水相近,没有出现大量繁殖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回用水中有机物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即不能作为微生物代谢的碳源,因此不必对回用水的COD提出过高的要求,建议采用40mg/L。对于BOD5,由于可直接作为微生物基质,建议采用较低值5mg/L。关于氨氮指标,国内外有二种建议值,即3mg/L和1mg/L,建议采用1mg/L。研究表明,对于深度处理后的回用水,即使补充水中异养菌群数量很大,同自来水作补充水相比,并没有产生微生物的大量增殖,采用合适的杀菌剂完全可以控制,而且污水回用处理中,混凝沉淀+过滤作为最基本操作单元,在去除悬浮物的同时可以将大量的细菌去除,因此对异养菌数目不必提出专门的控制指标。
  3、污水回用处理方法
  在污水回用处理中,除盐工艺由于成本高很少涉及,此处不作分析,悬浮物、浊度和石油类可以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去除并达标,因此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COD和氨氮的去除,下面仅就这二个问题进行讨论。
  3.1COD的去除
  一般情况下,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中COD浓度已经降到100mg/L以下,BOD5浓度更低,针对这种水质特点,目前采用的深度处理方法有生化法、活性炭吸附法和臭氧预处理+生化法等。
  3.1.1生化处理方法
  采用生化处理方法时,由于基质的限制,微生物增长缓慢,如果采用普通的活性污泥工艺,生长很慢的活性污泥将随水流流出,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很低,达不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因此对二级生化出水一般不采用活性污泥法,而是采用对微生物具有较强固着能力的生物膜法。与普通二级生化处理中的生物膜法不同的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时对填料的选择应更慎重,主要考虑的指标是填料的挂膜性能,采用普通的软性、半软性塑料或纤维填料时,由于其挂膜性能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采用生物陶粒填料的接触氧化工艺可以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对于炼油污水,出水的COD可稳定在40mg/L以下。辽宁盘锦沥青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生物陶粒接触氧化处理生产污水并将处理后污水回用作循环系统补水已经成功的运行了近2年,效果良好。因此采用生物陶粒为载体的生物膜法是深度去除COD的成功工艺。
  应说明的是,生化方法所能够去除的主要是二级出水中可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对于生化难降解的有机物是不起作用的。
  3.1.2活性炭吸附工艺
  活性炭吸附法是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可行的物化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巨大的表面积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在国外已经有多年的生产应用实践,一般对活性污泥法二级出水先进行混凝沉淀和过滤,然后进行活性炭吸附,炭塔的出水的COD可达到10mg/L左右,吸附的COD同活性炭的重量比可以达到0.3――0.8,运行效果都比较理想,因此采用活性炭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从技术看是成熟、可靠的。
  但是,活性炭吸附处理二级出水也存在一些障碍,其主要问题是活性炭的再生。在运行过程中,活性炭的吸附容量会逐渐饱和,必须进行再生或更换。再生方法通常为热再生法,需要经过干化、有机物热解、活化三个过程,其中活化温度达到820℃以上,设备较为复杂,对于活性炭用量不大的系统,设置活性炭再生设备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在这种情况下,将饱和的活性炭运回活性碳厂再生更经济,国内一些活性炭生产厂已经开展了此项业务。
  3.1.3臭氧氧化+生化处理工艺
  对于可生化性很差的污水,单独采用生化处理方法达不到高的COD处理效果,因此出现了化学氧化+生化处理工艺,其中的氧化剂主要采用臭氧,由于臭氧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它可以将很多复杂的有机物氧化为简单的有机物,使不可生物降解的成分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成分,在这个过程中,臭氧被分解为氧,没有其它有害物质的产生。对于后续的生化处理单元,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生物活性炭工艺,一方面活性炭作为微生物载体用来生长生物膜,另一方面活性炭用来吸附难降解的有机物质,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COD。应用表明,该工艺对于污水中有机物的深度去除是有效果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活性炭仍然需要再生,如果不进行再生,饱和后的活性炭只能起普通生物载体的作用;如果进行再生,则前一阶段培养起来的生物膜将被破坏掉。第二个问题是经过沉淀、过滤处理的二级出水中仍然有30――40mg/L的COD,投加臭氧的浓度相应增大,运行成本增加。第三,国内目前还不能生产大容量的臭氧发生器,基建投资大,运行管理复杂。
  如果将这种工艺用于循环冷却系统的补充水处理,则未必能达到理想的运行效果。首先,当有机物种类不同时,微生物的生长状态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有机物成分中可以生化降解的比例高,微生物的基质浓度相应的高,微生物繁殖快,并最终导致微生物粘垢的大量产生。相反,如果有机物成分中可生化降解的比例小,则可以作为微生物基质的数量少,稳定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数量少。因此在补充水的COD组成中,对微生物繁殖起决定作用的是可生化降解的成分。经过充分的生化处理后,水中所含的绝大部分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已经被去除,在这种条件下,即使COD浓度较高,采取适当的措施后可以避免将其作为循环系统的补充水而产生微生物大量繁殖的问题。第二,投加臭氧后,难降解或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得到一定程度的分解,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使得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如果不进行进一步的生化处理,必将在循环冷却系统中引起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将投加臭氧作为后置的去除COD措施是不合理的。即使再经过生化处理,这部分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可以得到大部分去除,出水中的COD也相应的降低,但臭氧处理后的生化装置出水的BOD则不一定降低,根据前面的分析,将其作为循环系统补充水补到循环冷却系统后,微生物的繁殖程度不一定降低。第三,采用臭氧处理的基建成本和运行费用都很高,理论上去除1mg/L的COD需要3mg/L的臭氧,而根据相关试验,氧化1mg/L氨氮17――20mg/L臭氧,考虑到将有机物部分氧化时投加的臭氧数量可以减少,但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臭氧投加浓度应远远高于微污染给水处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都将很高。
  综合对比,采用生化处理进一步降解污水中的COD是最经济的处理工艺,其缺点是处理后出水的COD浓度难于达到很低的水平,当要求的COD值很低时,仍需要采取其它措施;活性炭吸附工艺是一项技术可靠、经济上可行的方法,出水的COD可达到10mg/L左右的水平,缺点是需要定期再生,如附近有活性炭生产厂提供换炭业务时,活性炭吸附工艺是一种较理想的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对于臭氧预处理+生化处理方法,虽然能够使出水COD达到较低的水平,但作为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不一定能够减少粘垢的产生量,同时采用臭氧处理还会大大增加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运转管理也将复杂化,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慎重考虑。
  3.2氨氮的去除
  目前含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有:生物硝化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液膜法、氯化或吸附法以及湿式催化氧化法等,对于氨氮浓度为几十mg/L的二级生化出水,以生物硝化法、吹脱法和离子交换法应用最多,当氨氮浓度不高时则宜采用氯化法。
  3.2.1生物硝化法脱氨
  生物硝化脱氨是利用硝化菌和亚消化菌在好氧条件下将氨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这两种细菌都是化能自养菌,在有氧条件下,亚硝化菌首先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硝化菌再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国内众多的污水处理厂都具有生物硝化功能来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对于专门考虑生物硝化的处理设施,可将污水中的氨氮脱除到2mg/L以下。实际工程中,生物硝化同深度去除COD是同一构筑物中完成的,相关研究表明,采用矿物质载体的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炼油厂二级生化处理出水,经过112h的反应,当进水氨氮为20mg/L左右时,出水氨氮可以达到3mg/L以下。
  应该说明的是,生物硝化脱氨只能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总氮量并没有减少,如果回用工艺对总氮有要求,应增设反硝化单元。
  3.2.2吹脱除氨
  氨吹脱是首先将污水的pH调节到10.8――11.5,再使污水以水滴的形式逆流同大量空气进行传质,进而将水中的氨氮以NH3的形式扩散到大气中的方法。这种除氨工艺简单,容易控制,但存在二个主要问题:
  (1)氨的吹脱效率随pH值的关系很大,为了达到较高的氨氮去除率,必须对污水的pH值调节到碱性,需要投加碱,原水中酸度越高,调节pH消耗的碱量越大;脱氨后的污水还要降pH调整到中性,需要投加酸或CO2,这将增加运行费用,同时还增加了污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含量。
  (2)氨吹脱的效率同水温、气温有很大的关系,温度越低,氨的脱除效率越低,20℃时,典型的氨去除率为90%――95%,而10℃时,氨去除率降低到75%以下。一般情况下吹脱的气水比在3000以上,对于敞开式系统,水温将同环境气温趋于一致,环境温度过低将大大影响吹脱效率,如果环境温度低于0℃,脱氨塔将不能运行。因此,对于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如果水中酸度不高,采用吹脱法脱氮是可行的,在北方寒冷地区,则不易采用吹脱脱氮。
  3.2.3离子交换除氨
  一般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对NH+4没有优先选择性,不能用来脱氨,但斜发沸石对氨离子具有优先选择性,可以用来脱氨,这种脱氨工艺在美国已经应用多年,效果良好。其主要工艺流程是:污水通过斜发沸石离子交换器的过程中,污水中NH+4同沸石上的Na+发生等当量离子交换,Na+进入到污水中,而NH+4则通沸石中的阴离子结合并固着在沸石中,这样在流经斜发沸石离子交换器的过程中,污水中氨得到去除。当沸石对氨的吸附达到饱和后,则停止进水,对沸石进行再生,再生后的沸石可以恢复交换能力,进入下一个周期的离子交换。这种工艺的出水中氨含量可以达到1mg/L左右。
  影响斜发沸石交换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pH值、污水中阳离子组成、沸石粒径及水力负荷等。铵的最佳交换pH值范围为4――8,运行证明,污水中阳离子组成不同会影响到沸石对氨的交换容量,在通常的城市污水阳离子浓度下,沸石对氨的实际交换容量约为总交换容量的1/4――1/5。此外,沸石粒径越小、水力负荷越低,铵的去除效果越好。具体参见资料或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3.2.4氯化脱氨
  研究表明,投加液氯可以去除氨氮,根据试验结果,当投氯量/氨氮量=7.6∶1时,全部氨氮被氧化,进一步投加的氯成为自由余氯。美国环保署的研究发现,氯氧化氨氮的最终产物除了氮气外,还有三氯化氮和硝酸盐产生。对于20mg/L氨氮废水,pH=6――8时,整个反应过程约1分钟。该工艺的特点是基建投资低,操作灵活。
  综合对比,由于生物硝化法脱氮同COD的去除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生物硝化法最为经济;对于水中氨氮浓度较高又地处南方的工程,吹脱除氨可能是经济的选择,北方地区则不可采用;离子交换除氨在国内尚无应用,同时其投资大、工艺复杂,应谨慎选择;当水中氨氮浓度较低时采用氯化脱氨可能更为经济,该方法也可同其它除氨工艺结合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污水处理氨氮高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