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痛怎么治疗方法疼痛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用什么最快最好的方法治疗足跟痛_百度宝宝知道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脚跟痛的五种中西治疗方法
核心提示:脚后跟痛在生活中很常见,医学上称其为“跟痛症”。很多人都以为脚跟疼痛是穿鞋不合脚或者是扭伤所致,其实,造成脚后跟痛的原因有很多种,运动不当,骨刺也可能导致脚后跟痛。那么,脚后跟痛该注意些什么,如何治疗缓解呢?针对这种疾病,中西医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西医:脚跟痛可用毛巾拉伸做锻炼
  美国脚踝外科医生学会建议,健身时穿上合适的运动鞋,有利于保护足弓和脚跟。穿上运动鞋的时候,脚的这两部分都要感觉舒适。如果感觉不合适,那么可以垫上合适的鞋垫。脚后跟疼痛一旦发生,可在上床前,用冰块冰脚底。然后每天拉伸运动2~3次:席地而坐,光脚,膝盖绷直,用毛巾挂在脚趾上,后拉,每组10下,动作可反复。  为了避免健身导致跟腱疼痛,最好对健身计划作适当调整,运动量安排应该一张一弛,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相结合。一旦跟腱疼痛发生,可采取让患处休息、冰敷、压迫绷带包扎和高举患处四步疗法。  中医:治疗脚跟痛四大验方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采用中药方: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外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作用。  中药泡洗方  组成: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寻骨草、、当归、白芥子、牛膝、皂角刺、没药、玄胡、各30克。  用法:上药纱布包裹。用水3500毫升浸泡30分钟,上火煮开,改用小火10分钟。取出药包,用药水趁热浸泡足部,早中晚各1次。用后药包和药水均保留可反复加热后使用2~3天,再次使用时将药包放入,适量加水,以前法再次煎煮。两周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即肿消痛止,重者坚持用药2~3个疗程。  醋盐泡洗方  组成:500毫升,100克。  用法:将醋和盐混合,加水至60℃(注:患者家人代试或用体温计测水温,避免烫伤)。趁浸泡患脚,水凉为止。每日1~2次,1周为1个疗程。1周换药1次,可持续1个月。  药垫方  组成:白芷、制草乌、防风各100克,0.5克。用法:将上药分别研细末,混匀。用布做成与足部大小相应的布袋,将上药分成两份,分别装入布袋内,缝好封口,制成药垫。把药垫放入鞋底后部,每周更换1次。  食疗方  组成:鸡肉50克,50克,淫羊藿9克,子15克,黑豆60克,红枣5枚。
  用法:鸡羊肉洗净切块,与其他药物放入陶瓷锅吗、内,加清水适量,小火煮2小时,至鸡、羊肉烂熟为度,调味即可。上药分为两天食用,每日早晚各1次。此方对伴有糖尿病者尤宜。  另外,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女人除了怕不孕之后更怕的是一身妇科疾病缠身,怀孕的就那……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宝宝哭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莫名地哭泣,…… []
轻度脂肪肝一般多坚持一定量运动,少食动物内脏等过油食物…… []
经常跑步的人容易遇到脚跟痛的问题,有时候跑步前热身,或跑步后稍微按摩就能缓解。脚跟痛就是医学上的“足跟痛”,在中老年人群比较常见,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很多,但多与跟腱周围炎、跟腱周围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等慢性劳损有关。治疗足跟痛最省钱,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跟痛症是指跟骨结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所致的疼痛,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中包括跟骨结节骨刺、跟底滑囊炎、跟底脂肪垫炎、跖筋膜炎等。
一、病因与病理
本症与劳损和退行性变密切相关,足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足底是三点负重,站立时人体的重心主要在足跟,跟骨近似长方形,后方跟骨体的后面呈卵圆形隆起,分上、中、下三部, 中部为跟腱抵止部,跟腱止点的上方有滑囊,下部移行于跟骨结节,跟骨结节内侧突的前方是跖筋膜的起始点,跖筋膜呈三角形,后端狭窄,向前逐渐增宽、变薄,止于既骨头处,起维持足弓的作用。
长期站立工作或行走,足跟下受压或摩擦,形成慢性损伤性炎症。对跟骨骨剌的形成原因,大多认为是跖腱膜伸缩牵拉造成跟骨附着点处损伤,韧带和腱膜的纤维在跟骨附着点不断钙化和骨化而形成。跟底结节骨刺生长的方向与跖筋膜近似平行向前而不是向下,有骨刺不一定发生疼痛。跟骨结节缺血性骨坏死、骨内压增高是疼痛的主要原因。跟腱止点滑囊炎主要因摩擦所致,反复摩擦导致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 使滑囊增大, 囊壁增厚。跟骨下脂肪垫炎大多与局部外伤史有关,造成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厚。跖筋膜炎与职业有关,长期的站立行走,既筋膜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或反复牵拉,造成慢性损伤,扁平足更容易出现此类损伤。
二、临床表现
(一)跟骨痛起病缓慢,多见40岁以上的患者,以跟底部疼痛为主,疼痛特点是起步痛,行走片刻后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又加重。跟部滑囊炎在跟骨结节周围有压痛,跟骨骨剌的压痛点比较固定,在跟底结节的前端。
(二)跟腱止点痛跟随附着处肿胀、压痛。走路多时可因鞋的摩擦而产生疼痛。(三) 足心痛跖筋膜炎以足心疼痛为主要表现, 足趾背伸时疼痛明显, 跳跃时足底有胀裂感 。
(四)跟下脂肪纤维垫炎疼痛特点是跟下疼痛,局部可有肿胀,压痛表浅 。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査比较容易作出诊断。但应注意与跟骨骨髓炎、跟骨结核及跟骨骨骺炎鉴别。跟骨骨髓炎也有跟痛症状,但局部可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急性感染的征象,严重者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査和 X线检査可确立诊断。跟骨结核多发于青少年,病程长,全身情况差,并有低热、盜汗、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局部症状明显,肿痛范围较大,实验室检査及X线检査可鉴别。跟骨骨骺炎只发生于跟骨骨髓尚未闭合期,属于少年生长发育期的慢性损伤。多见于6~14岁的儿童。跟骨结节后下部疼痛, 局部可有轻微肿胀,运动后疼痛加重。X线片显示跟底结节变扁平,密度呈不均匀增高,外形不规则,呈波浪状或虫蚀状,骨髓线可增宽。
(一)一般治疗注意适当体息,减少负重,避免剧烈运动。
(二)药物治疗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缓解疼痛,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内服以及外部热敷、熏洗、浸泡等可以缓解症状。
(三)针刀治疗
(1)体位 俯卧位
(2)体表定位 跟骨结节前下缘和内缘。
(3)在施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巾。
(4)麻醉 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①第一支针刀松解跟骨结节前下缘跖腱膜中央部 从跟骨结节前下缘进针刀,刀口线与跖腱膜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针刀经皮肤、皮下、脂肪垫到达跟骨结节前下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在骨面上向前下方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②第二支针刀松解跟骨结节内缘跖腱膜内侧部,在第一支针刀内侧2cm的压痛点定位 从跟骨结节内缘进针刀,刀口线与跖腱膜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针刀经皮肤、皮下、脂肪垫到达跟骨结节内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在骨面上向前下方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四) 物理治疗各种物理疗法,如红外线、直线偏振光、磁疗等均有一定抗炎止痛的作用。
五、针刀术后手法治疗
针刀术毕,嘱患者仰卧位,医生双手握足底前部,嘱患者踝关节尽量背伸,在背伸到最大位置时,术者用力将踝关节背伸1次。
1、按摩、热敷等康复理疗
2、口服活血化瘀、镇痛消炎的中药
针刀术后康复
明确术前诊断,完善相关检查
准确体表定位,规范针刀操作
加强组织修复,减少足部受力
针刀术毕,嘱患者仰卧位,医生双手握足底前部,嘱患者踝关节尽量背伸,在背伸到最大位置时,术者用力将踝关节背伸1次。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足跟痛用什么膏药治疗效果好及最佳治疗方法
来源:网络日
足跟痛(calcanodynia),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 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足跟痛的常见病因包括:
1、跖筋膜炎;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2、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3、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临床上怎样来区分是哪种原因造成的足跟痛呢?一般来讲,除了借助于相应的辅助检查如X光片外,主要由专业的足科医师,经过临床查体,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也可以应用治疗性手段来区分,例如老年人由于足底脂肪垫萎缩引起的足跟痛,当应用局部封闭治疗时,是没有疗效的。
传统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颓&,书云:&脚根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称之为&足跟痛&,必须使用桂附膏。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 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中医治疗以治根为主,西药只能起到抗炎的作用,跟腱炎是严禁按摩的,按摩后炎症会扩散.建议用中医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药贴膏圣古追风贴,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
1、尽量避免穿戴一些软的、薄底的布鞋;
2、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3、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4、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5、 急性发作期间宜少走,忌久站。
相关知识扩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足跟痛用什么膏药治疗效果好及最佳治疗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脚后跟痛怎么治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