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化学怎样才能学好 陈二喜

&p&&b&【多图预警】&/b&听说要写在前面?(????)&/p&&p&&br&&/p&&p&&b&【干货满满】&/b&充满诚意的回答(????)&/p&&p&&br&&/p&&p&想要笔记的可以私戳我了?o??o??&/p&&p&&br&&/p&&p&&b&【禁止任何形式转载,谢谢】&/b&&/p&&p&&b&高中物理篇:&/b&&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提高高中物理成绩?有哪些较好的方法? - Shelia 的回答&/a&&/p&&p&&b&高中生物篇&/b&:&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提高高中生物成绩?有哪些较好的方法? - Shelia 的回答&/a&&/p&&p&&b&高考必读:&/b&&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应试必备技巧&/a&&/p&&p&(后续更新也会贴链接在这里的~)&/p&&p&&b&总套路篇:&/b&&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的高中学习有哪些套路? - Shelia 的回答&/a&&/p&&p&&b&小故事篇:&/b&&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高中时代有哪些一辈子的感动细节? - Shelia 的回答&/a&&/p&&p&&b&小故事篇:&/b&&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是什么支撑你走过高三? - Shelia 的回答&/a&&/p&&p&&br&&/p&&p&希望大家关注一下公众号:博物馆星球&/p&&p&谢谢大家(*^__^*)&/p&&p&&b&emmm最近突发奇想要抽奖,公众号正在举办抽奖活动,来玩么?&/b&&/p&&p&&br&&/p&&p&-----------------------8.27更新---------------------------&/p&&p&&br&&/p&&p&看了我其他回答下面的评论,发现好像是我说的不太清楚还是怎样,有一些普遍存在的误会。可以跳过,干货在下面。&/p&&p&&br&&/p&&p&&u&1、是否是课堂笔记?制作时间?&/u&&/p&&p&&br&&/p&&p&答主发出来的并不是课堂笔记,而是基于一定做题数量上对考试难点考点及易错点的总结。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薄弱点,所以答主仅提供方法和针对答主个人薄弱点的总结。&/p&&p&这些东西的整理时间是在答主高三中后期,建议高一高二不要尝试,学好基础知识即可。高三开始做综合题以后,按照这种方法结合自己情况总结常考点易错点难点,会有不一样的发现。&/p&&p&&br&&/p&&p&&u&2、本来就没有技巧?&/u&&/p&&p&&br&&/p&&p&化学的回答下有人问答主化学方程式怎么背,答主回复说“硬背,不过你到最后就发现自然就会了。”于是有人看到这条回复后表示本来就没什么技巧,看了答主这条硬背的回复后更加这么认为。&/p&&p&应试教育就是有技巧有规律的呀,而且答主最开始背方程式的方法确实是硬背,不过发现背不下来,后来做题多了自然就会了。不过排除铜和稀硝酸的反应系数38324这种好记的?(? ? ??)&/p&&p&&b&答主给出的技巧是,多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以及自己易错点。&/b&当你整理到一个页面的时候,下一次做题回看这些总结就会发现,很多考点都在自己的总结里。本来,答主当时是想做一个类似表格一样的东西,记录各条考点的出现次数。但由于太复杂,高三后期也没有精力做这么多,就放弃了。&/p&&p&高一高二学好基础就好,高三你会发现新世界。&/p&&p&&br&&/p&&p&-----------------------8.26更新---------------------------&/p&&p&&br&&/p&&p&整理一下大家的问题:&/p&&p&&br&&/p&&p&1、答主理综答题顺序?&/p&&p&答主是先答生物,因为生物简单好拿分。再答物理,最后答化学(因为答主化学最差- -)&/p&&p&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建议在模拟考试时尝试多种顺序,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p&&p&&br&&/p&&p&2、答主理综什么卷?&/p&&p&当时答主理综是全国二卷。但是毕竟答主是14年高考的,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改革,所以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p&&p&&br&&/p&&p&&br&&/p&&p&&br&&/p&&p&-----------------------以下为原答案---------------------------&/p&&p&&br&&/p&&p&先说下背景,答主高中化学一直是一个大难题,理综化学都放在最后做。高三学年同统一系统复习以后,就开始寻找规律总结考点。好像我的高考经验就是做题和考试后总结规律,总结考点然后就只看这些总结出来的东西。&/p&&p&&br&&/p&&p&&b&当然,有个好老师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节约很多自己归纳总结的精力。&/b&&/p&&p&&br&&/p&&p&化学部分,大题解题经验很重要。时间太久也不记得选择题怎么答,只记得当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在大题上,因为每次大题都分析不出。&/p&&p&&br&&/p&&p&记得多做题,多总结。你会发现其实考的都是那些东西,比如实验题答题都是有规律的。&/p&&p&&br&&/p&&p&下面上干货:&/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891cf423cef23c035f03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891cf423cef23c035f03b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ce0b1cdffbdc164e2c71d2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9ce0b1cdffbdc164e2c71d2d_r.jpg&&&/figure&&p&&br&&/p&&p&&br&&/p&&p&&u&如何检验元素或者根据现象判断含有某种元素:&/u&&/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3c74f0a606b459ec0f9d6ea2a442099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3c74f0a606b459ec0f9d6ea2a4420991_r.jpg&&&/figure&&p&&br&&/p&&p&&br&&/p&&p&&u&当时一个经常出现的反应类型,下面是可能的情况以及反应方程式:&/u&&/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e62d70c9a0db81f7b901f842a4add4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e62d70c9a0db81f7b901f842a4add43_r.jpg&&&/figure&&p&&br&&/p&&p&&br&&/p&&p&&u&离子共存一般在选择题中出现的较多?&/u&&/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1b18c67e63ddab5211fb7cff751edb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1b18c67e63ddab5211fb7cff751edb8_r.jpg&&&/figure&&p&&br&&/p&&p&&br&&/p&&p&当时选修学校有学3-3和3-5&/p&&p&&br&&/p&&p&模拟考试一直认为3-3比3-5简单,但是好像高考自己答的是3-5 T^T&/p&&p&&br&&/p&&p&&u&所以自己总结的都是3-3的内容:&/u&&/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c0e10f8e04c5d06e36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c0e10f8e04c5d06e36e_r.jpg&&&/figure&&p&&br&&/p&&p&&br&&/p&&p&&u&下面是实验题相关:&/u&&/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95f32ffd988ea3615a0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95f32ffd988ea3615a0f_r.jpg&&&/figure&&p&&br&&/p&&p&&br&&/p&&p&当时除了自己总结,学校还有统一印制被称为“学案”的一种东西,都是知识点的总结。&/p&&p&&br&&/p&&p&&u&下图这是最后一轮复习得精简版,之前有超厚的一堆。&/u&&/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c2be8a39f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c2be8a39fb_r.jpg&&&/figure&&p&&br&&/p&&p&&br&&/p&&p&其实自己还有一份最后总结的秘籍,由于后期时间紧,整理的有些乱就不发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f1f0f38dde0fb4ff015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f1f0f38dde0fb4ff0158_r.jpg&&&/figure&&p&&br&&/p&&p&&br&&/p&&p&&br&&/p&&p&&br&&/p&&p&最后还是要推荐一本书&b&《试题调研》&/b&&/p&&p&&br&&/p&&p&后悔自己没有早点知道这本书,等到出到最后才开始买。&/p&&p&&u&尤其是最后的&b&考前抢分系列&/b&和&b&高考押题&/b&必买!!!&/u&&/p&&p&&u&超有用!!!&/u&&/p&&p&&br&&/p&&p&&b&有问题可以私信,要是喜欢值乎也可以,链接贴下面了~&/b&&/p&&p&&br&&/p&&p&&br&&/p&&p&&b&祝大家学习棒棒哦!&/b&&/p&&p&&br&&/p&&p&&br&&/p&&p&&br&&/p&&p&&br&&/p&&p&&b&我也是一个有公众号的人呢!&/b&&/p&&p&&b&公众号:博物馆星球&/b&&/p&&p&&b&值乎贴一下:&/b&&a href=&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435264?qrcode=1&utm_source=qrcode_zhihuapp&utm_medium=qrcode_button&utm_campaign=qrcode_zhi_three& class=&internal&&有什么其他想知道的也可以点这里来问我&/a&&/p&
【多图预警】听说要写在前面?(????) 【干货满满】充满诚意的回答(????) 想要笔记的可以私戳我了?o??o?? 【禁止任何形式转载,谢谢】高中物理篇:…
&p&谢邀,单词,看这一篇就够了。&b&全文手码5000字,被收藏30000次了,所以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真的有用,请不要只收藏不点赞,不为自己求赞,只为认真的答案能被更多人看到。&/b&&/p&&p&&br&&/p&&p&我在大学本科的四年间,完成了从语言“低能”到多语种使用者的转变,英语到达了雅思8分,西班牙语达到C1,日语达到中级。也因为多语言学习带来的成长和机会,参加全英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受邀参加英国国会晚宴,入选联合国全球青年论坛并在联合国大会用西班牙语演讲。语言学习是我的兴趣所在,也是我改变人生轨迹的杠杆点。因为融会贯通语言学习摸索出的学习方法,我取得了学术上的一些成功,也借此获得通往世界舞台的门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fa14ee7b7ffafb2477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fa14ee7b7ffafb2477e_r.jpg&&&/figure&&p&&br&&/p&&p&&br&&/p&&p&在这篇攻略中,我总结自身之前英语,西班牙语,以及日语三门语言的单词学习经验,从&b&词汇的思维,实践细节以及如何使用词典等工具&/b&三个方面来分享高效地学习单词的打开姿势。&/p&&p&&b&(更多语言学习笔记见公众号 潇峰学长,输入“语言学习笔记”即可获取)&/b& &/p&&p&&br&&/p&&p&同系列二: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2280&/span&&span class=&invisible&&8635/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同系列三:.有哪些提高英语听力的经验和诀窍?&/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1956&/span&&span class=&invisible&&6985/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同系列四: 如何有效提高英语写作?&/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2072&/span&&span class=&invisible&&7479/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同系列五:自学考雅思 7.0,要做到些什么?&br&怎么学?&/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2016&/span&&span class=&invisible&&6937/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同系列六:有哪些易读的英文著作?&/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2432&/span&&span class=&invisible&&719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同系列七: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怎么样的体验?&/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3845&/span&&span class=&invisible&&5082/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同系列八: 哪一句日常用的英语很简单但是格调和品位很高?&/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2888&/span&&span class=&invisible&&9256/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同系列九: 如何提高学术方面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论文写作?&/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2951&/span&&span class=&invisible&&9513/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大家感到最头疼的地方。词汇量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太多人抱着单词书从abandon背起,背了又忘,忘了又背,到了应用的时候,手心出汗,头脑一片空白,就是出不来。&/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50a60f4c23e3d82d03ce651abec559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422& data-rawheight=&1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2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50a60f4c23e3d82d03ce651abec559b_r.jpg&&&/figure&&p&&br&&/p&&p&&b&思维:&/b&&/p&&p&&br&&/p&&p&要做到高效地学习单词,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语境”和“周期”的重要性。&/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a3a5a21084dbd86a837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a3a5a21084dbd86a8371_r.jpg&&&/figure&&p&&br&&/p&&p&&b&语境:&/b&单词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其所在的语境非常关键。在学习单词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把它单独剥离,机械性地记忆。&/p&&p&&br&&/p&&p&语境(context),指的是单词所在的场景,可以是一个词汇,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篇文章,更深层的是一个文化背景。比如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拼写,用法,发音都存在着差异。比如单词颜色美式英语是color, 在英式英语则被拼写为“colour”。英国人经说“Brilliant”和“Cheers”,美国人则经常说“Cool”和“See you”。不同的表达和用法都体现着其背后的语境。不同的句子中,单词的意思也会有所改变。比如“Blue”单单指蓝色也可以在“He looks blue”表示一种低落的情绪。&/p&&p&&br&&/p&&p&&b&当我们谈学习单词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时刻联系其背后的语境,在语境中学习单词,记录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用法。&/b&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学活用。同时,学习单单不仅仅是记住它的拼写还有意思,我们要从听说读写全方面认识它(例子在下文“精记”中会解释)。&/p&&p&&br&&/p&&p&听:我们要从语音中认识单词,要熟悉它的声音。&/p&&p&说:我们要在表达中认识单词,能够说出这个发音和恰当表达。&/p&&p&读:我们要在文章中认识单词,理解它在上下文的作用。&/p&&p&写:我们要在书面中认识单词,熟悉它的拼写。&/p&&p&&br&&/p&&p&&b&在拥有“语境“思维的同时,我们需要建立“周期”思维。&/b&&/p&&p&单词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对应着不同的语言能力。高效学习,要了解自己整体语言学习所处在周期,有节奏感地学习,而不是揠苗助长,盲目追求词汇量。在刚入门的时候就背诵复杂词汇往往会起到反作用,与整体语言能力不协调,反而让自己的信心受挫。就像我在《英语的道与术》第一篇中提到的,英语学习是有周期的,分为&b&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b&,不同的阶段有着对应的特点和词汇量。&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潇峰学长: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a&&/p&&p&&br&&/p&&p&学习单词要结合整体英语学习周期的进度和情况来选择词汇进行学习。&b&假设对照下来,你发现自己综合来说B1阶段的英语能力使用者,但是你发现自己在工作这个场景的词汇还有很大的欠缺,那么你可以根据这个情况,集中提高工作主题的词汇以及他们在这个场景的专门表达。&/b&&/p&&p&&br&&/p&&h2&&b&实践:&/b&讲了“语境”和“周期”思维,下面我们来谈谈实践。&/h2&&p&&br&&/p&&p&&b&1. 重复!重复!重复!是高效学习单词的关键。&/b&&/p&&p&这里主要介绍一种方法叫&br&“Spaced Repetition“,我的理解是有距离的重复。&/p&&p&&br&&/p&&p&根据Alan(1997)的著作“&Human Memory: Theory and Practice”中介绍:&/p&&p&Spaced repetition is a learning technique that incorporates increasing intervals of time between subsequent review of previously learned material in order to exploit the&br&psychological spacing effect. Alternative names include spaced rehearsal, expanding rehearsal, graduated intervals, repetition spacing, repetition scheduling, spaced retrieval and expanded retrieval.&/p&&p&&br&&/p&&p&在我实践中,&b&我会定期回顾单词库中的资料,有距离地重复,忘了就翻翻。&/b&这里要与大家熟悉并经常使用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区别开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主要是基于人对无意义,无规律内容新事物的记忆,主张记忆的间隔是刚记完,20分钟后,1小时后,8-9小时后,1天后,2天后,以此类推。&/p&&p&&br&&/p&&p&&b&而语言其实是有规律又意义的内容。在我看来,每个人学习语言遗忘间隔因人而异,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定期回顾复习,确保自己仍然记住就好,不必严格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时间间隔。&/b&&/p&&p&&br&&/p&&p&&b&2.词库!词库!词库!单词学习的大本营&/b&&/p&&p&&br&&/p&&p&要做到定期回顾,单词库的作用就非常关键。从学一门语言开始,单词的学习就不会停止,不管你最终到了哪个等级。单词库是词汇升级迭代,不断积累的一个基础。下面我来谈谈如何建立单词库。这里继续推荐在微软的 Onenote上建立单词库,免费支持云端存储和手机端打开。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用 Ononote建立一个笔记本,命名为单词库,&b&同时在不同的子页面设置词库的类型:如生词,易错词,经典表达,雅思核心词,托福核心词,俗语表达,词根等等&/b&。将单词分类整理,并定期回顾。&/p&&p&&br&&/p&&p&&b&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单词尽量养成随时随地入库的意识&/b&。比如看美剧,觉得非常地道的表达,可以马上拿出手机打开Onenote记录到“经典表达”里面。&/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a4e4d1e84e31a250b842b3b01e1ce2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a4e4d1e84e31a250b842b3b01e1ce29_r.jpg&&&/figure&&p&&br&&/p&&p&有了单词库,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每次都从头开始背单词了。&/p&&p&&br&&/p&&p&那么如何记单词呢?下面我来重点介绍一下&b&精记和泛记&/b&两种方式。&/p&&p&&br&&/p&&p&&b&3. 精记!精记!精记! 词汇的深度&/b&&/p&&p&&br&&/p&&p&因我们学习语言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不能做到每一个单词都全面学习。于是&b&有区分有策略地学习单词&/b&就显得尤其重要。&/p&&p&&br&&/p&&p&&b&在真实的表达场景中,词汇和句型的复杂性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活用才关键。&/b&举个例子,大家听美国总统 Trump演讲时候是否觉得“我是不是遇到了一个假总统,说的假英语“,自己以四级词汇居然能完全听得懂,比如用来用去”Great great man, I like him,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他用的都是简单到极致的语言,据不完全统计,川普的演讲长达千多句话,却只用了&b&480&/b&个单词!美国有个用来界定文章难度的Flesch-Kincaid测试。经测试,特朗普的语言大概就在&b&小学四年级&/b&吧。&/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148ddf99cea65e03de3e6a6220eba0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39& data-rawheight=&5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9&&&/figure&&p&
(图摘自网络,侵删)&/p&&p&&br&&/p&&p&哲学中说“大道至简”,其实日常交流中也是如此,能简单的表达一般不用长篇大论,文绉绉,当然学术和商业场合对语言的精致程度要求比较高。&b&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受之前应试教育的一些影响,说的时候往往想找到最漂亮的词汇和句型(高考作文中就是好词好句的堆积)和最完美纯正的发音,而忘了其真实作用在于最快最高效表达那一刻的感情。很多口语其实是不符合严格的语法的,为表达而生,成为习惯用法。&/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cabb5d05dbae8d496a52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cabb5d05dbae8d496a529_r.jpg&&&/figure&&p&&br&&/p&&p&&br&&/p&&p&&br&&/p&&p&对于核心常见词汇,我们不光光要认识它,还要掌握它的核心用法。从听说读写中全面了解。不同英语等级阶段的核心词汇都有无数的单词书圈划,这里因为篇幅不做展开,重点谈谈怎么学。我们要学习核心词的&b&发音,拼写,常见词组,同义词,反义词以及掌握一些例&/b&句。比如以下这个我的笔记中的单词”lapse”:&/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daa4da2b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15& data-rawheight=&3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5&&&/figure&&p&&br&&/p&&p&当我们把核心词的核心用法记入单词库后,我们要尽量能在接下来的口语表达和写作中应用出来。比如“a lapse of time”(时间的流逝)就很常用,也是一首歌的名字。这样有深度和广度地精记一个单词带来的应用能力立竿见影。 &b&顾名思义,精记单词不求多,但求深度和理解。&/b&&/p&&p&&br&&/p&&p&&br&&/p&&p&&b&4. 泛记!泛记! 泛记! 词汇的广度&/b&&/p&&p&&br&&/p&&p&当然我们无法做到,也没有必要做到每个单词都精记。&b&对于非核心词和生僻词,我们可以采取泛记的策略,做到不求甚解,广泛涉猎。&/b&在阅读中遇到,尽量避免直接查单词,而是联系上下文推测。泛记单词,我们只需要阅读中遇到认识它,而不是深入了解,甚至不需要知道准确的发音,比如很多GRE词汇,医学的术语,专有名词等等。&b&之后如果反复遇到,我们可以再转入精记模式,深入了解。&/b&&/p&&p&&br&&/p&&p&&br&&/p&&p&&b&5. 词根!词根!词根! 泛记的法宝&/b&&/p&&p&&br&&/p&&p&最后说说词根,很多学习攻略也都提到了词根词缀的用法。词根是单词的构成部分,作用类似汉字的偏旁,很多单词可以根据它的词根来推测意思。&b&常用的总共200多个,我会把它们放在单词库的词根库中&/b&。&/p&&p&&br&&/p&&p&关于词根的参考书很多,这里不做展开。&b&我在使用词根的时候,不是去死记硬背这些词根,就像我们学中文的时候不会死记所有的硬背偏旁。&/b&在单词库的词根库中,我会有意识地记录下泛记库中当时无法推测的单词,分析它的词根组成。&b&慢慢地形成一种推测能力,泛记的时候可以快速结合上下文和词根来进行推测。&/b&&/p&&p&&br&&/p&&p&&b&精记和泛记的结合可以很好在词汇的宽度和深度上取得一个平衡。&/b&&/p&&p&&br&&/p&&h2&&b&字典推荐: &/b&&/h2&&p&&br&&/p&&p&最后谈谈字典的用法。&/p&&p&这里推荐3个我用得比较多的:&b&欧路词典&/b&;&b& Cambridge D Word R三款词典各有优劣,容我一一解读。&/b&&/p&&p&&br&&/p&&p&以单词-企业家“entrepreneur”为例。&/p&&p&&br&&/p&&p&首先是欧陆词典,主要方便在手机端使用,安卓和苹果都可以下载。&/p&&p&包含单词的等级,拼写,音标,英音,美音,形容词,名词,近义词,习惯用语,以及常用例句库。&b&如下图所示,优点是使用很方便,基本精记需要的内容都有了,缺点是缺乏单词的英文解读。&/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9ca55cb6c5e03c1c1780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7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9ca55cb6c5e03c1c1780f_r.jpg&&&/figure&&p&&br&&/p&&p&当我们需要对单词更加深入了解时,我们需要剑桥词典&b&Cambridge Dictionary。剑桥词典的优势是更加全面,包含英文解读,不同场景的用法以及更多鲜活的用法。缺点是没有移动端APP,不是那么方便,主要在PC电脑端使用,不要翻墙。&/b&&/p&&p&&br&&/p&&p&网站是dictionary.cambridge.org.&/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7f94a10f9d001a720af85bd566ef3f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7f94a10f9d001a720af85bd566ef3fa_r.jpg&&&/figure&&p&&br&&/p&&p&&b&单词的内容会丰富很多,更重要的是给出了不同语境下的意思,包含英式,美式,商务三种用法。&/b&&/p&&p&&br&&/p&&p&英式:&/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1fcb46b3d017caa366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05& data-rawheight=&2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5&&&/figure&&p&&br&&/p&&p&美式:&/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0c2d001b88dfc445cacd8e7a59568f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69& data-rawheight=&4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9&&&/figure&&p&&br&&/p&&p&同义词:&/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2f355dfe1cd35079d8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21&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2f355dfe1cd35079d86_r.jpg&&&/figure&&p&例句:&/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a8a2ac27c38c22c04dd02de7fea5c1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42& data-rawheight=&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a8a2ac27c38c22c04dd02de7fea5c12_r.jpg&&&/figure&&p&&br&&/p&&p&&br&&/p&&p&最后谈谈&b&Word Reference, 多语种词典。优点顾名思义,可以实现多语种之间互相查询,英英,英西,英日,中英,英中,是一个比较全能的字典。缺点也是没有APP,适合在PC端使用。特别适合多语种的语言学习者。&/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273577cac49ede81f6b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273577cac49ede81f6bf_r.jpg&&&/figure&&p&&br&&/p&&p&让我们同样搜entrepreneu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8bf4bbd496b8b969475d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8bf4bbd496b8b969475db_r.jpg&&&/figure&&p&&br&&/p&&p&搜索支持西班牙语,法语等其他语言中的解读,同时支持一键到Collins字典。&/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7dbf9fa415f751d1712f7cda555a04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7dbf9fa415f751d1712f7cda555a04c_r.jpg&&&/figure&&p&&br&&/p&&p&三种字典各有优劣,大家可以根据情况三种结合来使用。&/p&&p&&br&&/p&&p&&b&平时使用欧陆词典,深度了解使用剑桥词典,多语种学习使用WordReference。&/b&&/p&&p&&br&&/p&&p&&br&&/p&&p&&b&结语:&/b&&/p&&p&&br&&/p&&p&单词学习非一日之功,重在坚持和积累,融会贯通,伴随着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要建立“语境”和“周期”意识,打造体系化的词库,不定期地复习回顾,同时采取精记和泛记,打开词汇的深度和广度。单词学习没有“最科学的”学习方法,每个人可以找到他适合的方法。以下是我与英日西三门语言单词战斗的总结,希望对苦于单词的学弟学妹们有些帮助。&/p&&p&&br&&/p&&p&更多语言学习笔记见
&b&微信公众号 潇峰学长,ID:xuxiaofeng600&/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154e89b3a2dd42b48cbe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154e89b3a2dd42b48cbe7_r.jpg&&&/figure&&p&回复“语言学习笔记”即可获得。&br&专注语言学习和青年成长,追求真知,让每一篇掷地有声。&/p&&p&&br&&/p&&p&&b&良心码字,如果你觉得本文有帮助,就点赞分享给更多爱好语言的小伙伴哈~谢谢!&/b&&/p&
谢邀,单词,看这一篇就够了。全文手码5000字,被收藏30000次了,所以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真的有用,请不要只收藏不点赞,不为自己求赞,只为认真的答案能被更多人看到。 我在大学本科的四年间,完成了从语言“低能”到多语种使用者的转变,英语到达了雅思8…
【“科研君”公众号初衷始终是希望聚集各专业一线科研人员和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释和普及生活中的 一些现象和原理,展现科学有趣生动的一面。该公众号由清华大学一群在校博士生发起,目前参与的作者人数有10人,但我们感觉这远远不能覆盖所以想科普的领域,并且由于空闲时间有限,导致我们只能每周发布一篇文章。我们期待更多的战友加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每个人都是科研君,每个人都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期待大家的参与,如果你想加入我们,欢迎私信~】&br&&br&======================================================================&br&&br&&p&要想解决如何恢复自己的记忆力,我觉得应该先简单介绍下记忆分类以及记忆产生的生物学机制。&/p&&p&&b&记忆的分类&/b&:学习是获得新信息和知识的过程,那么记忆则是对所学信息的保存过程。记忆有很多种分类,而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时间长短,我们将记忆分为长时程记忆(long-termmemory)和短时程记忆(short-term
memory)。&/p&&p&&b&短时程记忆(short-term memory&/b&&b&)&/b&:也称为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当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程记忆经常需要理智地保留信息,比如说美女告诉你她得电话号码,你可能反复默念,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能记住它,但是如果这个号码太长,可能就很难记住了。而我们通常就是衡量一个人的数字广度来研究短时程记忆(数字广度:一个人听到一串随机组合的数字串后能重复念出的数字的个数),一般人正常的数字广度是7±2个数字。&/p&&p&我们知道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记忆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外界刺激后,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释放神经递质到后一个神经元树突上,而轴突末端的突触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联系的形成和强化就生成了记忆。&/b&所以说&u&&b&记忆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突触传递强度的改变&/b&&/u&,而短时程记忆的形成主要是对已存在的突触蛋白进行修饰,短时改变突触连接强度。现在一般认为,海马、杏仁、间脑、前额叶皮质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了短时记忆回路,其反馈为正反馈,随着研究的越来越深入,小脑、大脑皮质、丘脑等脑区对短时记忆的作用也逐渐被发现。&/p&&p&&b&长时程记忆(long-termmemory&/b&&b&)&/b&:指几天、几月或者几年前储存的信息仍能再现的记忆。短时程记忆的内容可以逐渐通过一个记忆巩固(memory consolidation)的过程而转变成永久存储的形式,但是记忆巩固过程并不一定需要短时程记忆作为中介,长时程记忆和短时程记忆可能同时平行存在。&/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8cea61ba0f4c6cbfdae3_b.pn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8cea61ba0f4c6cbfdae3_r.png&&&/figure&&br&&p&根据研究,长时程记忆的机理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改变有关,如果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则需要启动基因的表达和翻译,需要蛋白的合成。通过短期记忆强化,中间神经元释放更多血清素,促成感觉神经元长出新的突触,谷氨酸的的释放量也相应增加,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更加强化。举例子说,你重复单词的次数越多,或者练习弹钢琴的次数越多,相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会越强。目前认为,丘脑、下丘脑和乳头体在形成长时程记忆的过程中很重要,而大多数长时程记忆最终储存在大脑皮层中。&/p&&p&从记忆形成的生物学机制上来看,如果想提高记忆力,可以&/p&&p&1.
保障神经系统的健康。神经系统就像是硬件,是提高提高记忆的基本,除了保护你的脑子不被撞伤撞脑残,保障脑子的营养供应是非常重要的,待会我再讲怎么“保养”脑子。&/p&&p&2.
让神经元之间联系的活性突触数量增加(实际效果是记忆加深)。神经元之间联系的活性突触数量越多,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越强,记忆的效果就越好。那么理论上能使神经元之间连接增强的方法对记忆力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p&&p&所以,结合以上两点,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切实可行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有哪些。&/p&&p&&b&1.
&/b&&b&从保障神经系统的健康的角度出发&/b&&/p&&p&&b&饮食&/b&。没错,想也想得到,营养不好皮肤都会变差,何况是工作量那么大的脑子!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饱和脂肪不利于脑子的保养,研究表明长期喂食高饱和脂肪食物的小鼠在学习和记忆测试中表现更差,所以这类食物为主食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有所增加。而我们常吃的一些食物:奶油、肥猪肉、动物皮(鸡、鸭皮等)、火腿、培根、香肠、油炸食品、西点、糕点类……都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酸,而且一般动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更多,很多垃圾零食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也就是说,好多好吃的东西都可能会让你变笨。。。。。&/p&&p&不过,大脑的大部分组织都是由脂肪构成的,所有的细胞膜和鞘膜都需要脂肪酸,所以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ω-3类的脂肪,对脑子比较好,所以推荐食用含这些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鱼类、坚果和植物种子。当然你要买鱼肝油吃也可以咯。&/p&&p&另外,水果和蔬菜也是大脑的健康美食。所以我又要老套的提醒大家多吃水果和蔬菜。什么,你问我吃哪些蔬菜?十字花科食物含有的硫糖苷具有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的功效,长期食用这些蔬果可减少体内乙酰胆碱流失,像什么卷心菜、甘笋、辣椒、胡萝卜、菠菜、紫菜等都有助于增强记忆力。英国最新的一项研究也证实,花椰菜、马铃薯、柳橙、苹果和白萝卜等蔬果含有硫糖苷,可以帮助增强记忆力,甚至可预防老年痴呆症。&/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68dfd863d7fae_b.png& data-rawwidth=&556& data-rawheight=&2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68dfd863d7fae_r.png&&&/figure&&br&&p&值得提出的是,&u&&b&吃夜宵会影响记忆力&/b&&/u&。最近刊登在eLife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指出,养成深夜吃零食的习惯可能会导致大脑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缺失。所以&u&饮食上不仅食物要选的好,时间也要选择好&/u&,千万不要养成坏得进食习惯,不然“上去的是体重,下来的是智商”。呵呵。&/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9fd17945b62dae1394a2dab81877f7a_b.pn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9fd17945b62dae1394a2dab81877f7a_r.png&&&/figure&&br&&p&&b&2. &/b&&b&从让神经元之间联系的活性突触数量增加的角度出发&/b&&/p&&p&1)&b&睡眠&/b&。没错,这个不得不提,大家可能都有感受,但是我依然要拿出科学证据来说明睡眠有多重要。关于睡眠可以增强记忆的观点有着很长的历史,但是也只是在最近20年来才渐渐出现了可靠的实验数据证明。很多报道也都显示出睡眠对记忆的作用,比如睡眠对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有帮助,而2014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揭示了睡眠与记忆之间的关系:&b&当我们进入深度睡眠时,大脑神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并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从而巩固和加强记忆。&/b&&/p&&p&所以说,在你睡觉的时候大脑并没有休息,而是非常活跃的,不过做梦的睡眠对记忆并不重要(做梦都是在快波睡眠的阶段中发生),重要的是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属于深度睡眠的阶段,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新陈代谢、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的修复都是在这个阶段中进行的),在慢波睡眠过程中,原来学习时活跃的那些细胞,重新活跃起来,从而长出新的突触。刚才上文也说过,神经元之间联系的活性突触数量越多,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越强,记忆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好好睡觉确实对增强记忆力有帮助。&/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1ef23ddcbd48f47129bbe2_b.pn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1ef23ddcbd48f47129bbe2_r.png&&&/figure&&p&说到睡眠,我顺便解释下题主提到的熬夜和睡眠之间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说明几个观点:&/p&&p&&b&&i&1&/i&.“&/b&&b&睡不够8&/b&&b&个小时会伤身体”&/b&&b&的观点是错的!是错的!&/b&&b&比起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以及良好的生物钟节律更重要&/b&。&/p&&p&适当削减不必要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后是完全可行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将睡眠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6小时甚至是更短是完全可行的,对健康不会造成大影响。&/p&&p&当你了解好自己睡眠时间,计算出自己平均睡眠时间,以30min为为单位晚睡,第二天按时起床(注意:一定是按时起床);或者按时就寝,早起半小时。当然开始适应期很困难,也会出现睡眠不足的反应,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午睡来弥补,但午休以10-15min为好,不要超过90min(这是REM和NREM睡眠的最少单位时间),否则会影响到生物钟节律。&/p&&p&所以说,如果训练的好,根据自身情况缩短睡眠时间,你晚上熬夜是完全ok的。但问题就出现在,大多数人并不是“合理而规律的熬夜”,也并非在通过掌握了自己睡眠时间后科学的缩短自己的睡眠时间,再加上传统的错误观点的影响,另外还有加上不舒服的适应期,导致觉得晚睡很糟糕。比起晚睡熬夜,生物钟节律的紊乱、睡眠质量的降低才更危险。&/p&&p&2.&b&治疗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比如睡眠时相延迟综合症,即睡眠时间带向后大幅度偏移)的最简单最现实的方式就是:不管你什么时候开始睡觉,一定要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起床。&/b&&/p&&p&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物钟正常运作,也是拥有高质量睡眠的前提条件。如果觉得困,可以通过午休方式补充睡眠,但是绝对绝对不能根据前一天的睡觉的时间决定起床时间。&/p&&p&&b&3.&/b&&b&利用生物钟规律可以提高睡眠质量。起床不精神,很可能是你选择起床的时机不对!!&/b&&/p&&p&睡眠时,快速动眼睡眠(REM,也叫快波睡眠)和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也叫慢波睡眠)反复进行,平均90分钟一个单位。REM是大脑适应清醒的状态,因为这时身体充分休息,但是大脑状态比较活跃,在这个阶段醒来,我们更容易感觉精力充沛。相反,如果在NREM中被吵醒,大脑很难短时间内转换状态,人们就会感觉晕晕乎乎,睡眠朦胧,所以很多时候早起感觉意识模糊,精神不振,出现像题主说的“呆滞,麻木”,很可能就是因为“醒来的时间不对”。&/p&&p&那么,我们如果想起来后感觉神清气爽,那么就要争取在REM阶段醒来,所以在睡着后4.5小时、6小时、7.5小时后起床,精神会更好,再加上我们的入睡时间,就能合理的提高睡眠质量了。&/p&&p&比如:&/p&&p&我每天要8点起床,我要睡7.5小时,但是我需要30min才能入睡,那么我晚上就要在12点睡觉。&/p&&p&如果我熬夜到凌晨3点,我睡4.5小时,加上30min入睡时间,我明天早上依然在8点按时起床,虽然只睡了4.5h,但是还是会感觉很精神。&/p&&p&&b&运动!运动!运动!重要的事说三遍&/b&。&/p&&p&有研究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对短时程有影响,对长时程记忆影响显著。&/p&&br&&p&第一,有氧运动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经常在转轮上跑步的小鼠,其海马体神经元数量会有所增加,它们在学习和记忆测试上的表现也相对较好。&/p&&p&第二,有氧运动能使大脑获得更多地氧和营养物质。大脑重量虽然只占体重四十七分之一,但是耗氧量却占人体耗氧量的四分之一,在记忆和思考问题时,大脑需要的氧更大。而有氧运动能提高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机能,提高肺活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从而提高氧运输能力,改善大脑供血情况,保证脑在记忆时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p&&p&第三,有氧运动促使脑内RNA含量增加,RNA的增加有利于记忆过程中所需蛋白质的合成的增加,而记忆的存储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p&&p&最后,有氧运动能提高人体各感觉器官功能。“记忆的存储分配于全部感觉系统之中”,所以感觉与记忆有密切关系。因为有氧运动中每个动作都依赖于各种感觉器官来实现,使大脑皮层反应速度加快,视觉变更敏锐,听觉中枢兴奋性集中,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功能加强,促进记忆力的提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记忆时用多感官结合记忆会比较好,比如说记单词时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写比光默默的看着单词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p&&p&&b&最后我们做一个总结:&/b&&/p&&p&1. 调节和恢复生物钟的节律,在REM阶段醒来,通过提高睡眠质量来提高记忆力;&/p&&p&2. 注意饮食,鱼肉蛋奶制品、坚果水果和蔬菜有利于大脑的保养,尽量远离含饱和脂肪酸较高的垃圾食品。&/p&&p&3.离不开的运动。想想你身边很多跳广场舞、打太极的大爷和大婶,是不是一个二个都依然思维敏捷,谈起小区里八卦新闻毫不含糊,并且记得小区里每一个到了年龄却还没对象的单身小孩。。。。。⊙﹏⊙b汗&/p&&p&&b&Reference&/b&&b&:&/b&&/p&&p&1
Euston, D. R. & Steenland, H. W.
NEUROSCIENCE Memories-getting wired during sleep. &i&Science&/i&&b&344&/b&,
, doi:10.1126/science.14).&/p&&p&2
Yang, G.&i& et al.&/i& Sleep promotes
branch-specific formation of dendritic spines after learning. &i&Science&/i&&b&344&/b&,
, doi:10.1126/science.14).&/p&&p&3
Loh, D. H.&i& et al.&/i& Misaligned
feeding impairs memories. &i&eLife&/i&&b&4&/b&, doi:10.7554/eLife.0).&/p&&p&4
Mark F. Bear, Barry W. Conners, Michael A. Paradiso. 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 [M].U.S.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7.&/p&&p&5
孙晖,林源.睡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p&&br&&br&【“科研君”公众号初衷始终是希望聚集各专业一线科研人员和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释和普及生活中的 一些现象和原理,展现科学有趣生动的一面。该公众号由清华大学一群在校博士生发起,目前参与的作者人数有10人,但我们感觉这远远不能覆盖所以想科普的领域,并且由于空闲时间有限,导致我们只能每周发布一篇文章。我们期待更多的战友加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每个人都是科研君,每个人都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期待大家的参与,想加入我们,进QQ群吧~:】&br&&br&&br&&br&&br&&p&【非常高兴看到大家喜欢并赞同我们的回答。应许多知友的建议,最近我们开通了同名公众号:&b&PhDer&/b&,也会定期更新我们的文章,如果您不想错过我们的每篇回答,欢迎扫码关注~ 】&br&&/p&&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5zsuNoHEZdwarcVV927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5zsuNoH&/span&&span class=&invisible&&EZdwarcVV927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科研君”公众号初衷始终是希望聚集各专业一线科研人员和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释和普及生活中的 一些现象和原理,展现科学有趣生动的一面。该公众号由清华大学一群在校博士生发起,目前参与的作者人数…
有一篇学习笔记是量身定制的回答!曾经翻译过一篇论文《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英文题目为《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该论文是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的成名作,畅销书《异类》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等观点,就是以该论文为原型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反复看了几遍后实在心痒难搔,这么好的论文居然没有译文,学术控是可忍孰不可忍,就翻译并整理成了这篇文章,我想论文本身就能准确回答题主的问题!&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afcaeecfa184a607f7ed99_b.png& data-rawwidth=&1309& data-rawheight=&4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afcaeecfa184a607f7ed99_r.png&&&/figure&&br&&b&《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b&&br&&blockquote&In most domains of expertise, individuals begin in their childhood a regimen of effortful activities (deliberate practice) designed to optimize improvem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even among elite performe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ssessed amounts of deliberate practice&br&&/blockquote&&br&简言之,就是&b&即使是天才,也是拿时间砸出来的&/b&,但仅仅用时间是否就能够砸出天才,回答是不够,还需要“刻意训练”,也就是这篇文章介绍的学习技巧,另外也是我对题主的回答:&b&要想成就卓越,脱颖而出,仅仅时间远远不够,还需要辅助必备的学习方法,时间+方法必将会无往而不利!&/b&&br&&br&&p&论文分析了取得优异成就的必备条件,如动机限制、外部限制等,全面论证了刻意练习与卓越表现的正向关系。另外,论文肯定了“天赋”在开启刻意练习方面的启发性作用,但打破了传统对“天赋制胜论”的误区。论文将能力提升分为三个阶段:&/p&&br&&p&1)启蒙学习阶段,初步掌握基础能力,在正式开始刻意练习之前;&/p&&p&2)非全职的刻意练习阶段;&/p&&p&3)全职的、全身心的刻意练习阶段,达到领域内的专家级水平;&/p&&p&实际上还有第四阶段(见下图),就是超越专家级表现之上的“天才”表现,是一个领域的最顶尖表现。如何达到卓越?首先要达到专家级水平,并对行业带来创新性、突破性贡献。&/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6e159eebe271_b.pn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6e159eebe271_r.png&&&/figure&&p&&b&一、传统误区&/b&&/p&&p&&b&1&/b&&b&、量的叠加并不意味着能力提升&/b&&/p&&p&仅仅是简单的量的叠加,技能难以提升到更高水平,即使是天天从事的业务、任务,个人能力不会自然提升,而是在某个瓶颈处滞留,主要原因有三个:&/p&&p&1)需要提升的技能太多;&/p&&p&2)不知道正确的提升方法;&/p&&p&3)不在乎技能是否提升;&/p&&p&单纯的重复练习并不会提高技能水平,但通过刻意练习,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技能水平。&/p&&br&&p&&b&2&/b&&b&、天才不需要刻苦训练&/b&&/p&&p&天才在掌握基本的技巧后,不需要刻苦练习也能达到专家级水平,这是一个传统误区,研究表明,“10年原则”在各个领域被普遍支持、验证,仅仅极个别特例会少于10年,但也不会少太多,以音乐家为例,仅少1-2年时间。另外以高中的例子,学习成绩越好的人越是勤奋努力,没有例外,小学、初中或大学之所以有所谓的“聪明人”,是因为这些时期的课程任务简单、没深度,不需要时间和汗水的沉淀。&/p&&br&&p&&b&二、刻意训练理论&/b&&/p&&p&&b&1&/b&&b&、刻意练习的特点&/b&&/p&&p&&b&保持清醒&/b&。根据是否有意识的学习、提高区分三种行为:工作(例行公事)、Play(娱乐性质)和刻意训练。工作是为了外部奖励,外部动力不足就没有改善提高动力,刻意练习和Play是因为行为本身,即内部奖励,Play是为了享受行为过程,而刻意训练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克服不足提升能力,是有意识的训练、提高过程。&/p&&br&&p&&b&及时反馈&/b&。任何训练行为,如果只是大量的重复,没有及时反馈或有意识的自我反馈,即使动机再强烈,能力提升效果也不明显,甚至会南辕北辙,此外,即使有提高也属于野路子,无法确保准确性、可重复性、可移植性、可推广性。&/p&&br&&p&&b&提炼、改进、更替方法&/b&。刻苦努力却没有成效,就要考虑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记忆效果,于我而言,不仅要相信潜意识的穷力量(正确方法之一,基础),还要找到其他的招式性方法,总结、提炼已有方法,尝试、更换新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能力,打破瓶颈。&/p&&p&挑战“学习区”:普通运动员喜欢练早已掌握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p&&br&&p&&b&有监督的专业指导&/b&。对于复杂的项目,刻意训练不仅需要及时反馈,还需要针对性的指导,以及时纠正训练行为,尽管有组团学习、讨论等其他方式,但是有监督的指导效果更佳。此外只在学习区练习,是一个非常强的要求。一般的学校课堂往往有几十人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某些同学来说是舒适区根本无需再练,而对某些学生则是恐慌区。科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小班学习,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授。真正高手训练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傅带学徒。&/p&&br&&p&&b&总结:&/b&刻意训练,是指有教练个性化指导的有监督训练(理想条件),寻找正确、高效的训练方法,不断挑战“学习区”,并获得即时反馈和即时纠正,不断延伸现有能力水平。&/p&&br&&p&&b&2&/b&&b&、刻意训练理论框架&/b&&/p&&p&&b&核心理论:&/b&个人能力与训练时间成正比,个人要取得更好的能力表现,必须争取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刻意训练。驳斥了先前的理论:优异表现前提是天赋,其次是练习,并且练习刻苦程度与表现关联较弱。&/p&&br&&p&&b&3&/b&&b&、刻意训练限制因素&/b&&/p&&p&&b&一是资源限制。&/b&亦即家庭、学校对某个学生能提供的资源、机会是有限的,通常独生子女、富裕家庭能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提供更多的多样化选择;&/p&&br&&p&&b&二是努力限制。&/b&&/p&&blockquote&A number of training studies in real life have compared the efficiency of practice durations ranging from 1 -8 hr per day. These studies show essentially no benefit from dura-tions exceeding 4 hr per day and reduced benefits from practice exceeding 2 hr (Welford, 1968; Woodworth & Schlosberg, 1954).&br&刻意练习时间内,整个人都需要全神贯注,每天的有效刻意练习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劳逸结合。调查显示,超过2小时后训练效果逐渐递减,超过4小时后再训练就根本没有效果(边际效应递减),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长时间的无效率学习会让人心生厌恶。&br&&br&one would expect that the level of practice an individual can sustain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is limited by th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recover and thereby main-tain a steady state from day to day. After the individual has slowly adapted to a constant level of practice, increases ought to be possible. In contrast, if an individual cannot recover each day from a given level of practice, sustaining that level will lead to exhaustion and mental fatigue. &br&要想长期能够保持稳定的训练,就不能一次过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确保每次训练前,精力都能够恢复。一旦过度训练,不仅会造成效率低下,甚至带来精神疲劳,削弱动机和坚持动力,很多少年天才通常过于急功近利(或被迫),致使兴趣、动机被消耗干净,最后不得不离开这个领域。&/blockquote&&p&对于长期的任务,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工作时间,避免精神疲劳或逆反心理。较好的做法可参考独立撰稿人:每天早上的高效能时间撰写4小时,剩下时间就是休息、调整。总而言之:&/p&&p&1)短期内,要合理调配好训练与休息,避免训练过度损耗兴趣;&/p&&p&2)长期看,长时间的刻意训练,能够让身心能逐步适应渐进的训练强度,可逐渐增加训练量和训练强度。&/p&&br&&p&&b&三是动机限制&/b&。刻意训练不是娱乐性的,相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刻意训练就是为了提升技能,要想坚持刻意训练,个体必须深刻认识提升技能的意义和吸引力。&/p&&br&&p&&b&三、“天赋”作用:开启“刻意训练”的先决条件&/b&&/p&&p&&b&1&/b&&b&、传统天赋观&/b&&/p&&p&在正式从事、学习某个特定领域之前(刻意训练),所谓的“天赋”并不可靠,通常更像是一种臆测,一个许诺,一个希望,而不是客观的、可以证实的事实,所谓的天赋表现一般只是优于同龄人(时间推移几年,天赋只是普通表现),比如2岁开始背唐诗等。&/p&&p&天赋一般在小范围、短期的实践、训练等中有用,但多数人通常误以为天赋在任何情况,哪怕是长期的刻意训练中同样有效,但传统对天赋的观念非常固执,即使实践证明“天才”没有取得优异表现。&/p&&br&&p&&b&2&/b&&b&、“天赋”只是开启“刻意训练”的钥匙&/b&&/p&&p&所谓的天赋是否有用并不清楚,但“天赋”(自我实现预期,父母、教练重点投入,孩子自己的领先优势)确实是开始刻意训练的先决条件,孩子优于同龄人的表现,吸引家长等注意,并给孩子尽早接触、训练的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本文观点:&/p&&p&1、强调动机和兴趣在开始和维持刻意训练方面的作用;&/p&&p&2、某个方面的才华(知觉到的)会让孩子更早的开始刻意练习;&/p&&p&3、初始的优异表现并不代表固有的天赋差异&/p&&p&4、拥有杰出能力的人都维持一个高水平、高强度的练习&/p&&p&“早熟”孩子(优于同龄人)家长要有清醒认识:孩子的优异表现是来源于系统性的刻意训练,而不是固有的天赋,家长主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兴趣动力,卓越天才们的“天才”特质是后天刻意训练的结果。&/p&&br&&p&&b&三、“天赋”的自我实现过程&/b&&/p&&p&父母察觉到孩子的某个天赋,真实且信心十足地传递并感染给孩子,孩子也因此认为自己很特别,会更加自信、努力,更有兴趣、动力在某个领域开始系统学习,父母(信心十足地)期望的影响已经被大量实例证明。&/p&&br&&p&夸奖能够提升信心,但过度夸赞也会降低孩子坚持学习意愿,毕竟“高智商+坚持&&&鬼才+缺乏毅力”,另外研究证实,学习能力(聪明者愚蠢)主要和情绪相关,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而消极的情绪则会起到抑制的负面效果。&/p&&br&&p&&b&四、论文结论&/b&&/p&&p&&b&天才与庸才核心区别是“刻意训练”时间&/b&,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天生缺陷的人取得卓越表现,比如小儿麻痹症患者拿到田径、自行车冠军,反驳了天赋致胜论),固有的天资(天赋)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修正、提高的(符合自我暗示规律,人的潜能与可塑性是无限的)。&/p&&br&&p&环境(何以诗书传家,或者将门虎子)和天赋(自我实现的兴趣),一般充当开始刻意练习的诱因,审视天才时,不仅仅关注他在某个领域的天才表现,还要研究他如何保持训练、提高。&/p&&p&虽然论文不认可天赋的决定作用,但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达到优异水平,分析当代卓越人士案例得出,早期来自父母和环境的支持、启发,个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刻意训练,能够避免意外和疾病等等,诸多限制因素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p&&br&&p&&b&刻意训练较为辛苦,而Play轻松写意,如何能够在别人游玩时我们坚持刻意训练,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分,动力、动机如何形成、如何维持,这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也是关键问题。&/b&&/p&&br&&p&——————————&/p&&p&公众号搜「高太爷」,做高效的学习者!&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LzmJkRrEr0fQrV7y92w9&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LzmJkRr&/span&&span class=&invisible&&Er0fQrV7y92w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p&
有一篇学习笔记是量身定制的回答!曾经翻译过一篇论文《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英文题目为《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该论文是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的成名作,畅销书《异类》提出的“一万…
&p&长文预警!&/p&&p&前两天写了物理和化学,这次准备玩个大的。&/p&&p&我们学习数学,其实就学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数学知识,一个是数学方法。&/p&&p&我们考数学,其实就是在考不同题型下,利用恰当的数学方法把你学到的数学知识组合起来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p&&p&所以,学好数学有三点:&u&&b&学习知识,把握题型,提取方法&/b&&/u&。&/p&&p&关于基础知识,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主要是通过具体例子,来让大家感受一下本文的核心思想:&u&&b&不同题型对应不同方法。学数学就是一个归纳出题类型和解题方法的过程。&/b&&/u&&/p&&p&按照惯例,开始正题前先扯点废话。扯废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学习某个课程的时候,明白自己到底在干嘛。比如,学习物理就是学习人类如何通过受力控制世间万物的运动。&/p&&p&好了,下面是扯废话时间,着急的同学迅速撤离,跳到下一分割线。
================================================================&/p&&p&对于每一个考上高中的人来说,你的智商水平足够应付高中各科的学习,足够应付高考。考上名校的途径有很多,有的靠努力,有的靠运气……归根结底,我认为,靠的是现在职场上混了几年的叔叔阿姨整天挂在嘴边上的“&u&&b&情商&/b&&/u&”。&/p&&p&我本人极度讨厌听到情商这个词,感觉都被用烂了,为什么我会如此讨厌这个词。
别人一听说我是P大的,第一反应就是:哇,学霸,哇,智商很高吧,哇,你情商很低吧。
别人一听说我是理科生,第一反应就是:哇,你情商很低吧。
别人一听说我在读博士,第一反应就是:哇,学历好高,哇,你情商很低吧。
这就是我讨厌情商这个词的原因。&/p&&p&按照目前大多数人对于情商的理解和认知,我姑且给出情商的定义:“把一件事做的漂亮的能力”
那么,&u&&b&智商就是你能不能做这件事。情商就是你能不能把这事做漂亮。&/b&&/u&&/p&&p&前面已经说过,能考上高中,你智商真的足够了,学不好,就是没有把学习这件事给做的漂亮。
情商体现在学习上是什么样的呢?我来示范一下哈。&/p&&p&我如何考到700分?数学145,英语140,语文135,综合280.
我如何达到这个分数?学会,做对,做题快。
我如何学会?学会数列,学会……
我如何学会数列?学会基本知识,明白如何考察
我如何才能知道高考是怎样考察的呢?分析高考题,把握出题老师的意图
最终,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p&&p&我不敢说考上名校的都有个好脑子,但是至少他们都有个清晰的严密的聪明的逻辑。高考这件事真的不难。拿出任何一道高考题,给你点时间你都会做。&/p&&p&其实,生活中做事也一样。&/p&&p&如何在职场中混的如鱼得水?自己NB,人脉
如何让自己NB?专业知识要玩的666,玩不6就去学,学不会就去问……
如何让自己人缘好?让老板欣赏你,让同事喜欢你。
如何让老板喜欢?分析老板的为人性格,对症下药,工作勤恳努力……&/p&&p&
总结一句话,就是:&u&&b&根据目标制定路线,实施路线的时候缺啥补啥&/b&&/u&&/p&&p&所以,高中生要明白一个事:你的智商不会阻碍你上好学校。&/p&&p&好了,来聊聊数学。
数学的属性是工具,解决科学以及工程问题的学科。&/u&&/b&&/p&&p&&b&&u&数学的核心是思想,比如有些时候需要换元,有些时候需要数形结合……&/u&&/b&&/p&&p&&b&&u&高中数学就是先让你学一些简单的知识素材,然后通过这些素材考察你数学思想的应用。&/u&&/b&&/p&&p&仔细想想,学习与生活是一样一样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一些专业技能和做人原则,然后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面对的人,选择一些策略来实现自己人生目标。&/p&&p&首先翻开课本,把书看一遍,读懂原理,该背的公式都背过。&/p&&p&然后拿出练习册,把题目做做。练练手。顺便对基础知识有进一步了解。&/p&&p&最关键的步骤是通过这些题目你要问问自己,解这个题的时候,&u&&b&你用了什么策略,以及你什么时候应该用这种策略。&/b&&/u&&/p&&p&好了,上面是泛泛之谈。&/p&&p&按照惯例,先讲讲高中数学在讲什么。&/p&&br&&br&&p&&b&&u&高中数学到底在讲什么?&/u&&/b&&/p&&p&如果我回答高中数学讲了集合,逻辑用语,算法初步,函数(指数,对数,三角……),导数,向量,解析几何(直线、圆、圆锥曲线),立体几何,计数原理,概率统计,数列,不等式,虚数你肯定极度不满意。因为我们学习高中数学最大的困惑不在于到底讲了什么,而在于学这些内容到底TM有什么用。&/p&&p&以至于某些人就会说:我上街买个菜又不会用得到三角函数,我学这个有什么用?&/p&&p&我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先说一句:我们拼命学习,是为了发现真理,征服世界,征服昔日看不起我们的人,我们不是为上街买菜而生。只要你足够厉害,根本用不着上街买菜好嘛。&/p&&p&好了,正式回答这个问题。&/p&&br&&br&&p&&b&&u&那么,高中数学到底有什么用?&/u&&/b&&/p&&p&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都在讲一个故事,高中数学其实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p&&p&我们小学数学学到的东西都是类似于:总数=平均数X个数。
电学告诉你电功=电功率X时间。
力学告诉你动量变化=力X时间。&/p&&p&然而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数量都是变化的,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答:微积分。&/p&&p&微积分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一个不规则形状分成无数个无限小的微元。然后再把这些微元相加,得到总量。&/p&&p&好了,你想学好微积分,必须学会第一步:微分。即高中学的&u&&b&导数&/b&&/u&。导数的研究对象是函数。所以,得学会各种&u&&b&函数&/b&&/u&。函数的众多极限的性质都是通过数列获得的,得学会&u&&b&数列&/b&&/u&。准确表达一个函数的时候,得需要定义域和值域,所以,得学好&u&&b&集合&/b&&/u&。当自变量不止两个时,得学习更高维度的微积分,得学好&u&&b&立体几何&/b&&/u&。有时候微积分求解特别困难,利用欧拉公式求解可以大大简化,为了理解欧拉公式,得需要知道&u&&b&虚数&/b&&/u&。&/p&&br&&br&&p&&u&&b&直线,圆和圆锥曲线&/b&&/u&都是从物理上挖掘出来的。所以也要学好。&/p&&p&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不过多解释。
。。。。。。。。。。。。。。
(以上的例子不够形象具体,待更)
。。。。。。。。。。。。。。。&/p&&p&总之一句话:学好高中数学,对于大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先别问为什么,学了高等数学你就该庆幸自己当年没有白学了。&/p&&p&数学很有用。数学的本质是工具,人类想定量控制世间万物为自己服务,各个领域的专业课都是告诉你最本质的规律,比如欧姆定律,动量定理,即如何控制这个世界,但最终落脚点在于数学,因为仅仅需要控制是不够的,还得定量。定量的过程就是使用数学的过程。&/p&&p&================================================================&/p&&p&拿出高考卷来,看看后面六道大题。分别是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数列,圆锥曲线,函数与导数。&/p&&p&每个题都有对应的出题套路,每一种套路都有对应的解题方法。&/p&&p&一,三角函数&/p&&p&这个题,总共有两种考法。大概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概率考解三角形,百分之八九十的概率考三角函数本身。&/p&&p&1,解三角形。不管题目是什么,你要明白,关于解三角形,你只学了三个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所以,解三角形的题目,求面积的话肯定用面积公式。至于什么时候用正弦,什么时候用余弦,如果你不能迅速判断,都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p&&p&2,三角函数。套路一般是给你一个比较复杂的式子,然后问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频率单调性等问题。解决方法就是首先利用“和差倍半”对式子进行化简。化简成&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f%28x%29%3DAsin%28%5Comega+x%2B%5Cvarphi+%29%2BB& alt=&f(x)=Asin(\omega x+\varphi )+B& eeimg=&1&&形式,然后求解需要求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98de7c13ef38cad4b68a8c_b.png& data-rawwidth=&1047& data-rawheight=&7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98de7c13ef38cad4b68a8c_r.png&&&/figure&&br&&br&&p&掌握以上公式,足够了。关于题型见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f267ba54deee3da0548e7e_b.png&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6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f267ba54deee3da0548e7e_r.png&&&/figure&&br&&p&二,概率统计。&/p&&p&我总感觉,这块没啥可说的。&/p&&p&三,立体几何&/p&&p&这个题,相比于前面两个给分的题,要稍微复杂一些,可能会卡住某些人。这题有2-3问,前面问的某条线的大小或者证明某个线/面与另外一个线/面平行或垂直,最后一问是求二面角。&/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b3e1eb964a893e97acad2bb270756be_b.png& data-rawwidth=&995& data-rawheight=&6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b3e1eb964a893e97acad2bb270756be_r.png&&&/figure&&br&&br&&p&这类题解题方法有两种,传统法和空间向量法。各有利弊。&/p&&p&向量法:&/p&&p&使用向量法的好处在于没有任何思维含量,肯定能解出最终答案。缺点就是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p&&p&应用空间向量法,首先应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结束后,根据已知条件可用向量确定每条直线。其形式为&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AB%3D%28a%2Cb%2Cc%29& alt=&AB=(a,b,c)& eeimg=&1&&。然后进行后续证明与求解。&/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cc4eb4dd248_b.png& data-rawwidth=&1205& data-rawheight=&6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cc4eb4dd248_r.png&&&/figure&&br&&br&&p&箭头指的是利用前面的方法求解。如果你觉得乱乱的,那我再贴一张无箭头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a6fade6882f8dead588dd6_b.png& data-rawwidth=&1211& data-rawheight=&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a6fade6882f8dead588dd6_r.png&&&/figure&&br&&br&&p&传统法:&/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04dff604c84_b.png& data-rawwidth=&1248& data-rawheight=&7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04dff604c84_r.pn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4c288c93bd23ed837da62_b.png& data-rawwidth=&1109&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54c288c93bd23ed837da62_r.png&&&/figure&&br&&br&&p&你们在学立体几何的时候,讲了很多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但是针对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而言,解题方法基本是唯一的,除了6和8有两种解题方法以外,其他都是有唯一的方法。所以,熟练掌握解题模型,拿到题目直接按照标准解法去求解便可。&/p&&p&另外,还有一类题,是求点到平面距离的。这类题百分之百用等体积法求解。&/p&&p&四,数列&/p&&p&从这里开始,就明显感觉题目变难了,但是掌握了套路和方法,这题并不困难。数列主要是求解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p&&p&首先是通项公式。&/p&&p&看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的形式。不同形式对应不同的解题方法。&/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8bf5dc4b37f3e7cdf1dc_b.png& data-rawwidth=&1425& data-rawheight=&8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2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8bf5dc4b37f3e7cdf1dc_r.png&&&/figure&&br&&br&&p&通项公式的求法我给出了8种,着重掌握1,4,5,6,7,8。其实4-8可以算作一种。除了以上八种方法,还有一种叫定义法,就是题中给出首项和公差或者公比,按照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求解。鉴于高考大题不会出这么简单的,以及即使出了,默认大家都会,我就没列出这种方法。&/p&&p&下面说说求前n项和。求前n项和总共四种方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裂项相消法。以后求前n项和,就只需要考虑这四种方法就可以了。&/p&&p&同样的,每种方法都有对应的使用范围。&/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dc7f54ede61c_b.png& data-rawwidth=&1038& data-rawheight=&7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dc7f54ede61c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e30d38eb7ebb6aa1d00a9_b.png& data-rawwidth=&848&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e30d38eb7ebb6aa1d00a9_r.png&&&/figure&&br&&br&&p&当然,还有课本上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的方法。在此就不列举了,请大家不要忘记。&/p&&p&五,圆锥曲线
高考对于圆锥曲线的考察也是有套路可循的。一般套路就是:前半部分是对基本性质的考察,后半部分考察与直线相交。如果你做高考题做得足够多的话,你会发现,后半部分的步骤基本是一致的。即:设直线,然后将直线方程带入圆锥曲线,得到一个关于x的二次方程,分析判别式,韦达定理,利用维达定理的结果求解待求量。&/p&&p&所以,学好圆锥曲线需要明白三件事。&/p&&p&1三种圆锥曲线的性质&/p&&p&在此不列举,请大家自行总结。&/p&&p&2求轨迹的方法&/p&&p&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有7种。下面将一一介绍,不过,作为前半部分,求轨迹方程不会特别难的,如果前面就把学生卡住了,那后面直接没法做了。我们幻想,并没有如此变态的出题老师。&/p&&p&a)直接法(性质法)&/p&&p&这类方法最常见,一般设置为第一问,题干中给出圆锥曲线的类型,并给出部分性质,比如离心率,焦点,端点等,根据圆锥曲线的性质求解a,b。&/p&&p&b)定义法&/p&&p&定义法的意思呢,就是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其实是某种我们学过的曲线的定义,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题目描述,确定曲线类型,再根据曲线的性质,确定曲线的参数。各曲线的定义如下:&/p&&p&到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圆;&/p&&p&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椭圆;&/p&&p&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双曲线;&/p&&p&
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圆锥曲线,根据比值大小确定是哪一种曲线&/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b5aff3b45ba5fcac8eeb4_b.png& data-rawwidth=&1043&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b5aff3b45ba5fcac8eeb4_r.png&&&/figure&&br&&br&&p&c)直译法&/p&&p&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翻译题目中的条件。将题目中的文字用数学方程表达出来即可。&/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6d2aeb2ff45a682a965e4a4_b.png& data-rawwidth=&1031& data-rawheight=&2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6d2aeb2ff45a682a965e4a4_r.png&&&/figure&&br&&p&d)相关点法&/p&&p&假如题目中已知动点P的轨迹,另外一个动点M的坐标与P有关系,可根据此关系,用M的坐标表示P的坐标,再带入P的满足的轨迹方程,化简即可得到M的轨迹方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ba6e233ff2b093bf369_b.png& data-rawwidth=&875&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ba6e233ff2b093bf369_r.png&&&/figure&&br&&br&&p&e)参数法&/p&&p&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可以先找到x、y与另一参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轨迹方程。&/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eee99a9e2737_b.png& data-rawwidth=&1029& data-rawheight=&4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eee99a9e2737_r.png&&&/figure&&br&&br&&p&f)交轨法&/p&&p&若题目中给出了两个曲线,求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时,应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d4dfbe7b7a4be8cc56a8ac7ba5bc8d0_b.png& data-rawwidth=&832&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d4dfbe7b7a4be8cc56a8ac7ba5bc8d0_r.png&&&/figure&&br&&br&&p&g)点差法&/p&&p&只要是中点弦问题,就用点差法。&/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6b1e9ba8b_b.png& data-rawwidth=&827& data-rawheight=&4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6b1e9ba8b_r.png&&&/figure&&br&&br&&p&3与直线相交&/p&&p&这题啊,必考。而且每年形式都一样。基本长这样:有一条直线,与这个圆锥曲线相交于两个点A,B,问巴拉巴拉……我先从理论上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步骤。&/p&&p&步骤1:先考虑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求结果。(此过程仅需很简短的过程)&/p&&p&
步骤2:设直线解析式为&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y%3Dkx%2Bb& alt=&y=kx+b& eeimg=&1&&(随机应变,也可设为两点式……)&/p&&p&
步骤3:一般,所设直线具有某种特征,根据其特征,消去上式中k或b中的一个。&/p&&p&
步骤4:联立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得到:&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ax%5E%7B2%7D+%2Bbx%2Bc%3D0& alt=&ax^{2} +bx+c=0& eeimg=&1&&&/p&&p&
步骤5:求出判别式&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5Ctriangle+& alt=&\triangle & eeimg=&1&&,令&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5Ctriangle+%5Csucc0& alt=&\triangle \succ0& eeimg=&1&&(先空着,必要时候再求&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5Ctriangle+%5Csucc0& alt=&\triangle \succ0& eeimg=&1&&时的取值范围)&/p&&p&
步骤6:利用韦达定理求出&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x_%7B1%7D+x_%7B2%7D+& alt=&x_{1} x_{2} & eeimg=&1&&,&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x_%7B1%7D+%2Bx_%7B2%7D+& alt=&x_{1} +x_{2} & eeimg=&1&&(先空着,必要时再求&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y_%7B1%7D+y_%7B2%7D+& alt=&y_{1} y_{2} & eeimg=&1&&&/p&&p&)
步骤7:翻译题目,利用韦达定理的结果求出所求量。&/p&&p&我随便找一道典型的题,先给大家演示一下万年不变的步骤。&/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eed71de677ba4f047e40_b.png& data-rawwidth=&942& data-rawheight=&2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eed71de677ba4f047e40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e2d9edb933f48b60747ca_b.png& data-rawwidth=&744& data-rawheight=&8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e2d9edb933f48b60747ca_r.png&&&/figure&&br&&br&&p&计算量最大,最消耗时间的地方我都是先不算,立上flag,因为在高考的时候,花费很长时间最多丢两三分,不太划算。当然,有时间一定要算啊。&/p&&p&六,函数与导数&/p&&p&我高考的时候,这块知识还只是求导,据说后面加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所以我不太清楚这块应该如何考察。估计还是以求导然后分析函数为主吧。那我就仅说说我知道的。导数这块的步骤也是固定的。&/p&&p&导数与函数的题型,大体分为三类。&/p&&p&1,关于单调性,最值,极值的考察。
2,证明不等式。
3,函数中含有字母,分类讨论字母的取值范围。&/p&&p&无论是哪种题型,解题的流程只有一个。如下图所示。&/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f90807a_b.png& data-rawwidth=&1205& data-rawheight=&6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f90807a_r.png&&&/figure&&br&&br&&p&例题比较简单,但是注意两点:一是任何导数题的核心步骤都是以上四部,二是时刻提醒自己定义域。&/p&&p&以上例题属于第一类题型。&/p&&p&第二类题型,证明不等式,需要先移项,构造一个新函数,可以使不等号左边减去右边,构成的新函数,利用以上四个步骤分析新函数的最值与0的大小关系,可以得证。此为作差法。还有一种方法叫作商,即左边除以右边,其结果与1做对比。不过此方法不建议使用,因为分母有可能为0,或者正负号不确定。&/p&&p&还要注意逻辑。如果证明&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A%5Cleq+B& alt=&A\leq B& eeimg=&1&&,新函数设为&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A-B& alt=&A-B& eeimg=&1&&,那么,需要&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A-B& alt=&A-B& eeimg=&1&&&/p&&p&的最大值小于等于0.&/p&&p&第三类问题。求字母的取值范围。先闭着眼睛当成已知数算,算完以后列表,针对列表中的结果进行分情况讨论。(一般,题目都会写明字母不为0)&/p&&p&我并没有把所有的题型总结完,我只是提出一个思路,给一个示范,大家课下去自行总结。
最后,重申三点:&u&&b&记住基础知识素材,总结题型,提取解题策略&/b&&/u&&/p&&p&评论区的小伙伴强烈建议我把所有东西都总结出来。哎,怎么说呢,我也就最近寒假期间有点时间。打公式打到手软啊。我给你们提供这个思路,你们用心去感受,或者你们参考书上应该都会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总结。你们自己去搜罗一大批资料,挑出你自己还没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学好初中化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