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mm耳机孔和3.5mm和莲花头音质耳机孔音质哪个好

有不少手机品牌,并没有去盲目跟风苹果,保留3.5mm耳机接口的手机其实很多,而这种手机显然在兼容性方面,更受到我们的欢迎
金立M6S Plus苹果取消3.5mm耳机接口后,大家仿佛像得到了圣旨一样,纷纷对这种设计进行跟风。3.5mm耳机接口的取消,确实对于手机的内部设计空间有所帮助,但它对于使用体验的改变,却显然没有什么帮助,至少你无法同时进行充电和使用耳机了。苹果取消3.5mm耳机接口,其实是为了卖AirPods罢了。对于消费者来说,显然是更欢迎具有3.5mm耳机接口的手机,毕竟绝大部分消费者手中的耳机,全都是这个接口的。虽说手机全都提供了转接头,但要随身携带个转接头,显然是不太方便的。好在有不少手机品牌,并没有去盲目跟风苹果,保留3.5mm耳机接口的手机其实很多,而这种手机显然在兼容性方面,更受到我们的欢迎。金立M6S Plus金立M6S Plus在底部扬声器接口旁边,保留了3.5mm耳机接口。使用该接口的金立M6S Plus并没有臃肿的感觉,在大尺寸屏幕下也实现了比较纤薄的机身来装下6020mAh容量的大电池。金立M6S Plus标准版(6GB+64GB)售价3499元,至尊版(6GB+256GB)售价4299元,目前该机已经可以在金立官方现货购买。购买链接:配置方面,金立M6S Plus搭载高通骁龙653处理器,配合Adreno 510 GPU显示芯片,性能强劲的同时拥有出色的图像显示效果。此外,该机采用6英寸三星AMOLED高清屏幕,内置6GB超大运行内存,配备前置800万+后置1200万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搭配F1.9大光圈、6P镜片、双核ISP,提供强大的采光能力和图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高达6020mAh,支持全网通4G+。续航方面,金立M6S Plus的超级续航体现在大容量高密度电池、快速充电、智能功耗管理等方面。该机除了配备6020mAh超大容量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容量密度比达700Wh/L之外,还采用双充电芯片方案,内置电能转化率高达95%的SMB1381芯片和一颗充分保障充电安全的电源管理芯片,配合QC3.0快充解决方案,智能调节充电电流。其智能功耗管理系统,支持包括应用冻结、GPU动图优化及省电管理模式,在保障流畅使用的前提下降低功耗。金立M6S Plus后置1200万像素摄像头,拥有F1.9大光圈,1.4μm大像素传感器赋予了其强大的采光能力,即使在夜晚依然能拍出让人尖叫的作品。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的运用,使其获得2400万个对焦侦测点,得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对焦。三星Galaxy S8三星Galaxy S8作为2017年的三星旗舰,并没有取消3.5mm耳机接口,它也是少有的保留该接口的旗舰机型。对于需要该接口的用户来说,是一款可以选购的高端机型。三星Galaxy S8具有目前最优秀的高屏占比设计,配合无边框的曲面屏幕,让其完全超脱了这个时代,称得上是次世代的手机设计。其屏占比高达84%,将一块5.8英寸的屏幕放进了手机之中,而其整体尺寸则与5.5英寸的Galaxy S7 edge相当。屏幕比例为18.5:9,分辨率,正面与背面均覆盖第五代康宁大猩猩玻璃,不过电池容量仅有3000mAh。三星Galaxy S8配置顶级,无论何种版本均采用10nm工艺制造的处理器,它会根据发售地区的不同,选择骁龙835处理器或是Exynos 8895处理器。存储方面为6GB RAM+64GB ROM,支持最高256GB的额外存储空间,而根据工信部方面所提供的信息,中国出售的国行版Galaxy S8会提供6GB RAM+128GB ROM的“皇帝版”高配版本。在拍照方面,Galaxy S8采用12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F/1.7大光圈,使用了全新的传感器,在暗光环境下的拍照效果更优秀。前置摄像头则是Galaxy S8系列的明显升级之处,其采用800万像素镜头,具有F/1.7大光圈,并支持前置智能对焦。三星Galaxy S8加入了智能语音助理Bixby,这项功能虽看起来与Siri、Cortana相似,但实际上Bixby要更加智能和实用。三星甚至在S8、S8 Plus机型上设置了独立的实体按键来启动Bixby,可见这项功能对于三星手机的战略意义。使用中可以采用三种方式唤醒Bixby,即左侧的实体按钮、手机中的APP以及语音指令。开启Bixby后,用户可以直接用语音与Bixby交谈,或者是输入文字。Bixby可以识别手机屏幕中的内容,来更真实的理解用户语音的真实含义,同时可以通过不断的使用,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最终方便用户的使用。三星Galaxy S8国行版本已经正式发布,该机售价5688元,目前已经开启了预售活动。OPPO R9S清新绿OPPO R9S设计纤薄,外观精美,配色时尚,不过这些并没有以牺牲3.5mm耳机接口为代价。当然OPPO R9S本身在接口的配备是就注重兼容性,除了耳机接口之外,其配备的USB 2.0接口也是为了兼容性所考虑的。OPPO R9S是一款主打拍照的手机,IMX 398这款镜头模组,有着1600万的高像素,6P蓝宝石镜头,F/1.7大光圈,并且有着媲美单反级别的双核对焦技术,这使得其有着绝佳的对焦速度,可以抓拍任何瞬间并保证照片不糊;大光圈让其进光量倍增,有效提高暗光环境下的画面亮度。OPPO R9S在配置上也进行了较大的改观,其配备了高通骁龙625处理器,4GB RAM+64GB ROM,3010mAh电池,支持VOOC闪充。Color OS 3.0能识别伪基站,在系统安全层面有了较大提升。在外观设计方面,OPPO R9S采用全金属机身设计,在天线方面采用微缝天线来回避隔离带,其在以往的隔离带位置,运用了三条微小的凹槽来进行隔离,同时其内部天线的布局也有所改变,配备的WI-Fi放大器也让信号强度不受影响。vivo Xplay6磨砂黑vivo作为一家传统的HI-Fi手机厂商,目前的旗舰手机无疑是vivo Xplay6了。这款手机配备了3.5mm耳机接口,毕竟作为卖点的Hi-Fi功能,若是没有个耳机接口,那就实在太搞笑了手机在配色上的变化可谓千变万化,在创新乏力之时,新的配色无疑就是吸引消费者的最好方式。这点从苹果手机中就能看出,每当推出新配色之后,均能引起消费者的争相抢购。不过目前手机的颜色虽然众多,但是绝大多数手机,均配备有黑色主题的配色,这就印证了黑色的经典。vivo Xplay6作为国产机型的佼佼者,自然也具有经典的黑色配色,vivo为其配备的是磨砂黑,与大行其道的亮黑色相比,磨砂很更具沉稳典雅的气质。目前vivo Xplay6磨砂黑配色正在vivo官网发售中,售价4498元。外观方面,Xplay6机身正面采用新一代5.46寸2K分辨率Super AMOLED曲面屏,采用U轨结构设计,屏幕整体为四弧面3D玻璃,左右弯曲半径5.92毫米、上下弯曲半径4.17毫米,并标配曲面防爆膜。此外还采用了超窄边框、零阶过渡、镜面喷砂后壳等先进工艺,整机宽度73.48毫米。拍照方面,vivo Xplay6后置双镜头,配备了索尼IMX362 CMOS,主镜头1200万像素,单个像素尺寸为1.4um,f/1.7超大光圈。并且还采用了2PD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对焦速度快至0.03s,并且还支持多轴光学防抖。另一个500万像素副摄像头主要用来支持景深虚化效果,特别定制,获取景深信息更精确,虚化更自然、艺术。配置方面,Xplay6搭载高通骁龙820处理器,6GB内存+128GB UFS 2.0的存储组合,内置4080mAh电池,HiFi方面首发ES9038芯片,并配备3个OPA1622音频芯片,支持硬解DSD无损音乐。系统方面,与X9、X9Plus均搭载全新的Foutouch OS 3.0系统,适配智慧引擎3.0。支持Signal+、GPS+等功能,导航信号方面也有提升。vivo Xplay6无疑是目前国产机型中的最高水平,磨砂黑配色更是经典,在其带来的优秀使用体验下,较高的售价自然可以带来物有所值的体验。魅蓝E2魅蓝E2作为魅族最新的中端主力军,经过了全方位的升级,保留了3.5mm耳机接口,3+32GB版本售价为1299元,4+64GB售价1599元。外观方面,魅蓝E2不光在手机的屏占比和厚度上有所提升之外,更是首创了闪光灯天线一体设计,这种设计是将闪光灯融入到了天线带之中。不仅如此,魅蓝E2还首创了冷+暖+冷+暖4LED流水灯设计,同时还是内置了智能LED编码芯片,能够定制电话、闹钟、短信等多种闪烁功能,魅族称之为会说话的闪光灯。除此之外,魅蓝E2还是在细节上做出了改变,使得魅蓝E2更薄更轻,同时背部打磨更加贴合手掌。这次魅蓝E2提供三种配色,分别是月光银、香槟金以及曜石黑。而在配置方面,魅蓝E2摒弃了一贯的联发科P10处理器,搭载了联发科Helio P20处理器,并配有3GB/4GB+32GB/64GB内存组合,在性能上提升了28%,功耗降低了20%。屏幕方面,魅蓝E2配备了5.5英寸1080P分辨的屏幕,支持湿手操作。魅蓝E2配有800万前置摄像头,并采用了f2.0的大光圈设计,单个像素面积增至1.4μm,大幅度提升了魅蓝E2的暗光拍照功能。而后置摄像头则采用了1300万像素,支持PDAF相位对焦功能,全新升级了ISP图像处理器,搭配4LED闪光灯,成像效果更加优异。在续航方面,魅蓝E2配有3400mAh的大容量电池,并配有18W mCharge快充功能,日常连续使用两天没有问题。而在系统方面,魅蓝E2搭载了基于YunOS深度优化的Flyme 6系统,除了流畅的操作之外,One Mind人工智能也让魅蓝E2更加轻快。值得一提的是,魅蓝E2拥有独特的游戏模式,可以智能的识别场景,除了优化优秀本身之外, 还可以有效的禁用通知功能,可以让游戏通话两不误。
热门文章排行
宽带山热帖排行3.5mm 耳机接口没了,手机会更好?说不定还会更麻烦今年 1 月初,外媒报道有多家供应链企业确定苹果将取消 iPhone 7 上的3.5mm 耳机接口,转而采用蓝牙耳机或 Lightning 接口耳机。这个消息曝光后,掀起了巨大反响,不仅各个媒体炸开了锅,果粉们也是众说纷纭。据《福布斯》报道,有超过 20 万网友在 SumOfUs.org 网上发起请愿书投票,反对苹果取消 3.5mm 标准耳机插口设计。看起来接受不了的消费者占据了大多数。(图片来源于:thesun)而就在几天前,乐视推出新款手机乐 2 / 2 Pro 以及乐 Max,这台手机上最引人注意的设计就是取消 3.5mm 音频接口,转而采用 USB Type-C 接口。贾布斯还声称除了干掉 3.5mm 音频接口,还将通过新的 CDLA 音频标准干掉 HIFI 手机!3.5 mm 接口是什么?干掉它是超前还是反人类,是实用还是噱头,今天就来认真研究一下。这些个接口到底是什么鬼?首先了解下 3.5mm 音频接口、USB Type-C 以及苹果 Lighting 接口的一些音频传输特点。简单的说,我们用耳机听歌的原理是手机先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把信号放大后,再通过耳机/音箱发声,我们才能听到声音。3.5mm 音频接口的作用就是传输模拟信号。但 Lightning 接口自身是不能输出模拟信号的,因此,就还要外接有DAC(数字模拟转换芯片)和运放电路的转接器,将模拟信号传输到耳机。当然这些东西也有可能集成在耳机,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采用 Lightning 接口耳机了。(图片来源于:Philips)USB Type-C 与 Lightning 接口,3.5mm 都有些类似。我们知道现在Type-C 接口的主要功能是充电/传输数据,但其实 Type-C 本身也是支持音频输出的。充当音频接口时,它可以和 3.5mm 接口一样直接输出放大后的模拟信号。但有一些厂商也会采用类似 Lightning 接口那样外置 DAC 和运放的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有不少 Micro USB 接口也能实现类似的功能,Type-C 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一件『新衣服』。早前就有不少手机采用过数据/电源接口的耳机,那时候那些手机被吐槽最多的就是不能用标准接口的 3.5mm 接口的耳机,看看下图那些转接头应该就能回忆起来,现在又来一遍,忽然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图片来源于:taobao)手机厂商为什么要干掉 3.5mm 音频接口?1、为手机腾出空间手机将 3.5mm 接口拿掉,将 DAC 等元器件外置之后,很有可能会在手机内部腾出一些空间, 这些空间就可以让厂商把手机做的更薄,或者增加电池容量。(图片来源于:ifixit)举个栗子,2014 年 OPPO 推出的 R5 就没有配备 3.5mm 音频接口,目的就是把 R5 做成厚度只有 4.85mm 的超薄手机。(图片来源于:gizmodo)目前不少厂商的手机扬声器和 3.5 mm 音频接口都是在手机底部的电源接口两侧,如果拿掉 3.5mm 接口,就在手机底部又腾出空间了,就可以做手机底部的对称双扬声器了。2、推进无线化进程“线”太多,估计是目前大部分小伙伴最不能忍的一件事。“无线化”也是目前多数厂商正在做的事情,无线充电就是其中一步。手机拿掉 3.5mm 音频接口后,有一些消费者嫌转接口太麻烦,就会转而使用无线耳机。要是以后无线充电能够普及开来,手机就有机会全面实现无线化。(图片来源于:elandroidelibre)3、把手机做的更美观少了耳机孔,手机机身就少了一个“洞”,就可以把手机做的更加美观,喜欢对称设计的厂商,也能往对称化再进一步。(图片来源于:express)4、手机又多了一个『逼格卖点』在手机都是『网红脸』的今天,干掉&3.5mm 耳机接口,让外观更加“不同”,新技术也能让手机受到更多关注,营销做得足够好,还能让用户感觉逼格满满,也就多了一个“卖点”,何乐而不为?5、发展『配件经济』由于耳机不能像之前那样使用通用耳机,厂商一方面可以借势推出自家耳机品牌,另一方面可以推出相应的“认证资格”,卖给第三方耳机厂商,就如苹果 Lightning 接口耳机,满足苹果的 MFi 认证(接头内有认证芯片)才能使用。再不济,厂商还可卖转接头。不少爱听歌的小伙伴,都会为手机搭配一条高端一点耳机,如果他们换了一台没有 3.5mm 音频接口的手机,又不想买非 3.5mm 接口的新耳机,就只能选择转接头,这同样也会为厂商增加收入。其实取消 3.5mm 音频接口对手机厂商而言并没有什么难度,解决方案现在也比较多。拿当下比较流行一款耳机 Sony MDR-1ADAC 举例,其在耳机内部就集成了DAC,针对某些前端自己就可以实现解码工作,并附有多种连接线(下表),未来再出一条 Type-C 的线应该也没什么问题。此外,随着近几年蓝牙技术的进步,不少声厂都加大了蓝牙耳机的研发力度,推出了许多声音表现不错的蓝牙耳机,即便手机没法直接使用 3.5mm 接口的耳机,消费者还是可以选择蓝牙耳机。取消3.5mm接口,用Type-C/Lightning会让手机音质更好吗?3.5mm 音频接口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而 Type-C 和 Lightning 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接口,总给人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因此有不少消费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采用了新的接口设备音质会变得更好吗?( 图片来源于:aloaudio)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取消 3.5mm 接口转而用 Type-C 或 Lightning,真的能让用户轻松获得好音质,那么几千上万 HiFi 播放器以及耳机厂商还要执着于3.5 mm 接口呢?其实,设备输出的声音好坏跟 3.5mm 音频接口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有时候声音做的不好只是厂商自己的实力不够,这口黑锅 3.5mm 音频接口不背!取消手机 3.5mm 音频接口后,会有什么麻烦?1、边充电边用耳机听歌会变得麻烦没有了 3.5 mm 接口,手机充电时,要用耳机听歌就会很麻烦。想边充电边用耳机听歌大致有三种解决方案:买一副蓝牙耳机,简单直接靠谱。手机支持无线充电,不过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没有 3.5mm 音频接口的智能手机通貌似不支持无线充电,短期内很难实现。出现一个带 3.5mm 音频接口和 Type-C 充电接口的转接头。不过这个短期也要实现颇难,要是可以的话苹果 12 英寸 MacBook 应该早就把 3.5mm 音频接口也拿掉了,这样官方转接口也更好卖了。2、购买耳机成本升高取消了 3.5mm 音频接口,转而用 Micro USB 或者 是Type-C 接口的耳机,如果手机有DAC、运放等芯片,仅仅只取消3.5mm音频接口,成本基本上只是多了一个转接头,可以继续用原来的耳机。如果手机3.5mm音频接口、DAC、运放都取消了,那需要将DAC等模块加入到耳机中,成本将明显升高,以的乐视CDLA耳机为例,其就号称拥有独立的ID、独立的CPU,以及多个元器件,149元的定价比之前的耳机高出一大截。如果iPhone取消3.5mm接口,Ligntning耳机同样也需要加入DAC、运放等元器件成本也会大幅增加。当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买一个可以转换信号的转接头,配合使用传统耳机,同样使得耳机的成本一下就增加了不少,况且苹果的Lightning 接口还有 MFi 这个『拦路虎』,价格肯定又会水涨船高。不论哪种方案,用户买耳机的成本都增高了。3、在不用转接口的情况下耳机选择少现在绝大部分有线耳机使用的还都是3.5mm音频接口,特定接口的耳机选择还是相当少的。这让笔者想起,读大学时买了一台没有光驱 MacBook Pro(暴露年龄了),当时有几门课需要用教材附带的课件,然而课件在书的配套光盘上……不过现在你看这个尴尬就不存在了。因此,除非大部分手机厂商都取消 3.5mm 音频接口,要不这个『尴尬』可能会长期存在。4、降低有线耳机耐用性采用 3.5mm 接口的耳机自由度通常都比较大,360°旋转都不是问题,但是像Micro USB、Type-C 以及 Lightning 接口那些耳机基本就没有自由度,插进去之后就不能动。把手机揣进兜里或者包里后,在耳机线的各种拉扯提高了损坏耳机接头和数据接头的概率。总结在笔者看来,当下厂商是否取消 3.5mm 接头影响并不大,买手机的时候也不用太纠结,不是还有转接头嘛,像乐 2 手机就有附带转接头,之前买的那些耳机还是能用的;如果是蓝牙耳机用户那就更不用操心了。对比来看,当下拥有 3.5mm 音频接口的手机反倒多了一个优势,那就是拥有更加实用、接地气的 3.5mm 音频接口。(题图来源于:lemall)12人已赞分享订阅Copyright&2014雷科技3.5mm 耳机接口,会从此销声匿迹吗?
还记得,在那个 iPhone SE 都还没出门的春天, iPhone 7 的消息就已经满天飞了。
其中,传得最火,说得最热闹的还是这一个:
苹果将会下一代 iPhone 上取消 3.5mm 音频接孔。
这听起来,可是一个“惊吓度”很高的消息啊。当耳机玩家在吆喝:“又可以换耳机”,当耳机小白要呐喊:“又要换耳机”时,当大家都在迷惑:
为什么要换接口?
3.5mm 接口哪里不好?为什么大家都要改 USB 或者是 Lightning 接口?
那换了接口之后,我自己的耳机还能不能用?
爱范儿就借今天的这个机会,跟大家谈谈:
为何大家都想取消 3.5mm 音频接口?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影响?
想砍掉 3.5mm 的,苹果绝对不是第一家
尽管,苹果这个“砍掉 3.5mm 接口”想法传得特别火,但第一个这么做的、想这么做的可不只有他们。
在智能手机还没有像今天普及的年代,诺基亚和索尼爱立信就已经开始尝试用数据接口来连接耳机。这个群体中,也不乏一些“强调音质”的音乐手机。其中,索爱的 Walkman W810 就是一款提供“数据接口 — 3.5mm 接口转换器”的音乐手机。
2011 年 6 月,OPPO 就推出了一款用 USB 作为音频接口的 Android 手机 OPPO Find。之后,他们在 OPPO R5 上也用了这样的设计。
不过,在这两个不强调手机音频解码年代,把 3.5mm 这个模拟信号输出接口换成数字接口的作用并不大。毕竟在那个年代,人们不会为了听歌而给手机上一个体积大两倍的耳放。走在路上,这也没有带个蓝牙耳机来得酷炫。
(插图来自:)
而到了 2013 年,vivo 推出了一款主打影音的的智能手机 vivo Xplay。这款手机抛开了“手机想提升音质,就该加特效”的不良传统,开始从解码、放大等音频的基本功中下功夫。
与此同时,vivo 这一举动,也让不少普通用户开始关注手机的音频听感表现,一些外置 DAC、耳放等小型“音质补品也应运而生。这除了有索尼、安桥、铁三角这个做便携耳放的传统品牌以外,森韵、阿斯翠 Astrotec 等国内音频厂商也开始推出相关的产品,也让这个话题重新热起来。
最后,来到了 2016 年初,自各家外国媒体不断地传“iPhone 要取消 3.5mm 音频接口”这个消息后,让这个话题再进一步升温。现在不仅仅是各家媒体都在关注,不少手机品牌、芯片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个领域。
(插图来自:)
最近发布的乐视超级手机 2 就是支持 USB Type-C 的手机产品之一,而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也在筹备相关的技术,准备进军这个“USB Type-C 音频圈”。加上市面上其他数字连接耳机产品,这个话题再一次火了。
所以,如果苹果真的要取消 3.5mm 转头数字接口的话,他们绝对不是第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当然,作为用户的你也不必担心,苹果或其他厂商在更换接口之后会没有耳机可以使用。因为现在已经不少的音频厂商开始跟进了,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产品供用户选择。
为什么都要向 3.5mm 接口开刀?
现在,大部分的手机、音频厂商都拥有了这个想法。但是,是出于什么理由,他们都想向这 3.5mm 接口动刀呢?主要的方向有两个:
化简机内结构,让手机变得更薄
在传出“苹果取消 3.5mm 接口”这消息的时候,就有人猜测苹果是为了厚度而动的刀。
从 iFixit 的拆解图看来,加入强化结构的 3.5mm 接口还是会比 Lightning 接口要厚一些,但并不会太过于明显。但是,在取消 3.5mm 接口之后,电路板上的相关结构也会减少,占据的相应体积也会减少,从而降低机身厚度。而 OPPO R5 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将机身厚度控制在 4.85mm。
如果苹果或今后其他手机品牌想这样做,这其中一定会有相似的考虑。
从模拟信号输出改为数字信号输出,为的就是音质
接口的改变除了能够影像机身厚度,还让传输信号发生了质的改变。通过 3.5mm 接口传输的是已经处理好的模拟信号,而通过 Lightning 接口、USB Type-C 等这类接口输出的则是未经过完整加工的数字信号。
当然,这样做最终还是为了音质。对比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具备更多的可塑性,为用户提供的可能性和玩点也会更多。具体的改变,会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让手机用上更加专业的外置解码
在 2013 年之前,很少 Android 手机厂商会去主动谈音质、谈听感。这里,主要还是跟手机本身有关。
手机这种移动性需求极高的产品,制造者无时无刻都想把它变薄。要在内部空间早“寸金尺土”的状态下,让手机塞下音频的专用芯片、专用电路的话,是一种不太现实的做法。
要不是屏幕尺寸持续飙升,要让手机吃上独立的音频模块这种想法,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够实现。
不过,如果手机只是作提供音频文件之用,将所有解码、放大等工作都移动手机外部去做,这个问题就能够好好解决。即便手机变得再薄,体内空间再小,它也能够“拥有”独立解码系统,还是能够提升音质的。
针对外置解码这个点,各家厂商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但整合起来,会有这三种常见的方式:
I. 索尼、飞利浦、JBL、乐视等:带解码芯片的 DAC 耳机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做法。将传统的耳机产品与一些小型的外置解码器相结合,变成一种能够独立处理音频文件的耳机产品。接上这类耳机之后,手机将不再接管音频处理的相关工作。通过数据接口将文件传输到耳机之后,让耳机去接管解码等后续相应的处理工作。
这样做,能尽可能减少手机内部电路对声音的干扰,同时也能够不再受内部集成解码芯片的限制,因而能支持更高规格的音乐。
毕竟,手机只是一个文件提供方,它不参与解码等处理工作,因此也无需考虑内部解码的问题。只要解码耳机能够支持,那么让手机用上 DSD 音频、Hi-Res 音频这种高规格音频,还是有可能的。
(插图来自:)
对此,传统的消费级耳机制造商已经推出了这方面的产品,包括索尼的 MDR-1ADAC、飞利浦 Fidelio M2L,这都是较为普遍的带 DAC 模块的耳机产品。
最近,乐视推出的 CDLA 耳机也是加入到这个战团当中。同时,近似 最新一代 EarPod 造型的乐视 CDLA 耳机打破了人对于 DAC 耳机的常规理解:DAC 耳机不一定是大型的头戴耳机,普通的小型耳塞也能够做到,这也算是一个进步。
另外,如果要在这几种外置解码方案中选一种,那外置解码的 DAC 耳机应该是苹果最容易实现,也是最可能实现的一种。
苹果在 2014 年五月份,用 30 亿美元收购了 Beats。那次收购的内容包括 2015 年 11 月推出的流媒体服务之外,还包括一些无线耳机的制造资源,但就没有谈及有线耳机、解码耳机的制造方案。
不过,按照苹果目前的做法和实力,再加上他们和音频芯片制造商 Cirrus Logic 的关系,要集合三者的技术制造出一款带解码的 EarPod 或者是头戴式耳机,这也不是难事。
II. 创新 Creative、森韵、阿斯翠 astrotec 等:小型 DAC 解码产品
当然,想外置解码的话未必一定要选择带 DAC 的耳机。之前,爱范儿就在中就已经提到了一款小型的外置 DAC 产品。
这种小型外置 DAC 未必能够达到“耳放”的需求,为用户驱动阻抗较大的耳机产品,但是要实现外置解码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类产品的体积相对较小,和手机“捆绑”起来也不会显得像传统移动式耳放那样累赘。所以,这也算是一种解决方案。
另外,它能够提供 3.5mm 音频接口。用户接上之后,就等于多了一个转换器,依然能够使用 3.5mm 的耳机。
III. 安桥、铁三角、OPPO HA 系列、索尼 PHA 系列等:传统的移动式耳放产品
如果要让上文提到的小型外置 DAC 更进一步,那应该就是目前常见的移动式耳放产品。
他们不仅仅是面对手机,同样也为一些音频播放设备提供支援。他们在解码等方面会更加专业,而且能够提供多种输出模式,可玩性也会比以上提到的两种产品要多不少。但是,碍于体积和价钱的问题,这类产品要在普通用户中普及,可能性不大。
2)确保解码能力的同时,也要提供稳定的供电与推力输出
除了提升解码能力,通过数据接口提供稳定的供电输出,能够确保其稳定的推力输出。
(插图来自:)
根据 ,英特尔在最新的开发会议展上展示了 USB-C 耳机插孔设计,用于取代传统的 3.5mm 耳机插孔。英特尔希望通过这种新技术,用 USB Type-C 接口直接为耳机通电和通信。实现外置解码的同时,也能够为耳机提供更稳定的供电,确保声音的质量。同时,耳机也可以再进一步压缩体积,无需再为内置电池考虑。
除了英特尔的技术,目前用数据连接的 DAC 耳机基本上都不需要考虑供电和推力等因素,内置电池已经能够解决这一部分的问题。这也是能够有效解决手机推力不足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
3)数字解码的后续:能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提升解码质量以外,数字输出至外部解码也能提供更多的可玩性。
例如,索尼的 PHA-3 能够在解码后实现“左右平衡输出”,将声音分离成左右声道输出到耳机当中。根据官方的说法,这样做能够为声音增加“空气感”,意思就是在扩大声场表现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其“宏伟感”。
尽管在专业发烧友面前,这只不过是一种数码味极重的修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算是一种解码后续的玩法。相信,大部分用户都不会抗拒这种后续的可能性的。在未来,相信这种“可能性”,将会更加多种多样。
以上提到的,基本上都是模拟接口转换到数字接口后的特点、优势。
如果今后的发展真的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手机上的音质比拼,将会由之前更玄学、更偏重结果的“听感大战”,变成更加实质、更加有针对性的“解码大战”。
改个接口,就能有这种效果?未必!
根据以上的分析,数据接口的确具有很大的潜力,也能够为手机音频等方向提供更大的提升空间。
但事实上真的能够有这种效果?具体能够换来的效益真的预想中大?
不,以上只是把手机也当作一款注重音频表现的移动产品去考虑。但如果考虑的手机的使用人群、使用环境等因素,就能够发现,其实这种提升其实并不明显。
1)去掉 3.5mm 接口,并不能变薄
按照 OPPO 的做法,通过取消 3.5mm 音频接口能够进一步压缩手机的厚度,这种做法在当年是可行的。毕竟,当时的手机还未达到今天这个水平,还是有足够的余量去压缩的。
(插图来自 Youtube)
但是,到了今天,手机的续航能力逐渐增大,而手机屏幕的尺寸也快到达了人能够单手操作的极限。在这种状态下,取消 3.5mm 接口的确能够通过节省内部空间来压缩体积。但是在屏幕不能再增大,电池不能再缩小的前提下,如果还要继续压缩,必定会影响到体验。
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去压缩厚度,相信收到的成效不会太大。如果单纯为了厚度而取消 3.5mm 接口,也未免太过武断了。
2)改了数字接口,换了外置解码就提升“听感”?未必
的确,从音频质量的角度去考虑,加入更加专业的外置解码的确能够提升音质。但是,这种音质的提升未必能够转换成听感的实际提升。而且,因为产生了不少附加问题,也会让不少的消费者却步。
I. 普通音频用户未必能够感受到听感的差异
对比专注于音频表现的发烧友,大部分被称之为“木耳”(就是指对音频差异没有太大感觉的用户)的手机用户,对解码这种更加专业的指标,他们并不敏感。要在现在这个年代察觉解码上的变化,其实并不容易。
之前,笔者在爱范儿进行了一次相关的测试,借此了解各类用手机听歌的用户对音频文件质量的感知。这次测试除了有普通的直接听感对比之外,还加入了飞利浦的 Golden Ear 金耳朵测试。而受测者有发烧级的音频用户,普通的音频爱好者以及对这方面没有太大兴趣的手机用户。
结果表明,用户比较容易发现区别的是三个阶段:
64kps 到 320kps 这个区间:这项是音频发展的早期,由于音频质量很低,因此每一步的提升,人都比较容易感知,只要是简单一听还是能够听出来的。
320kps 和普通无损 ape、FLAC 文件两者的区别:由于两者相差了还是有一个较大的距离,部分歌曲的损失会比较明显,所以普通的音乐爱好者还是能够听出区别的。
普通无损到 Hi-Res 规格音乐的区别:第三项对比,Hi-Res 会比普通无损高出 70% 的信息量,而同样在部分音乐中,Hi-Res 的高频延展会比普通音乐要明显不少,所以音乐发烧友、少部分的音频爱好者还是能够区别。
但是,这个测试只是一个“实验室型”的测试。意思就是让受测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带着当时最好的耳机坐下,认真去听得出的结论。如果要是走在路上,或者在户外、分心于其他活动时,这种区别感知就会下降,那么分别也就不明显了。
(插图来自:)
而大部分的手机用户都只是处于普通阶段,他们更注重的是歌曲的内容或当时渲染的环境,而不是歌曲的表现质量。所以从这几点总结下来,解码的提升对于用户,尤其是使用场景复杂的手机用户来说,提升真的不太明显。
II.设备购置成本,用户不愿接受
除了对普通用户的区别不明显之外,使用成本和购置成本增加也是其中降低成效的原因。目前,一副带 DAC 的耳机产品将大约在 1000 元到 2000 元之间,而一个简单的外置 DAC 产品也在数百元到千元左右,移动耳放就更加贵了。
(插图来自:)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他们并不会愿意去增加预算来选购这些设备。即便是全民取消 3.5mm 之后,他们也可能只是局限于官方的配塞,不会作其他改变,那么听感体验的提升也可能无从谈起。
III.改变现在的使用习惯而带来的不便
使用这些数据接口的耳机之后,部分使用方式会发生改变。例如:
你不能够一遍充电,一边打电话听音乐。使用蓝牙连接的话,也未必能够享受到有线外置解码提供的效果
不习惯给手机添加转换口、外置 DAC 的用户,会因为要“捆绑”(音频圈内对前端播放器连接耳放的说法)而感到使用和携带的不便
使用自供电的 DAC 耳机,也要考虑耳机的续航。不能忍受手表“一天一充”的用户,相信也更不能忍受“一天一充”的耳机吧
这些体验上的改变,也是这种革新的推进阻碍。用户得不到一个很好的体验,他们也不能够从这些牺牲中换来一定的成效,相信他们也不会愿意做出这个改变的。
IV. 数字输出的稳定问题
还有,数字输出并不是“绝对稳定”的代名词。模拟信号容易被干扰的同时,数字信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其中,时间抖动(JITTER)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简单的说,它会让声音出现一定、细微的延迟。
普通用户未必能够感觉到,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如果你要解决,可能就要像传统 Hi-Fi 一样加入一些相关设备去解决,这也是一个很麻烦并且很“吃力不讨好”的东西。传统 Hi-Fi 这样做可以,但是手机也这样弄,也未免矫枉过正了。
总而言之,数据输出也不是万能的,它的确能够带来音质的提升,但是它未必能够转化成你的听感提升。因为,听感本来就是一个很玄学的东西,它和你吃东西的味感差不多。除了菜本身好不好吃以外,还夹杂这你的味觉偏好,所以很难通过一个指标就能确切地提升的。
所以,如果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换了个接口,上了外置解码都不能大幅度提升听感的话,那还不如给手机加个音效来得简单粗暴了。
3.5mm 接口的退场,更像是一种大趋势的体现
如果只是把 3.5mm 接口的退场,只是看作一个让手机变薄的简单措施,或者是扩大手机音频的可能性的话,那样的效果未必能够达到效果。毕竟手机是一个移动性极强的产品,它面对的受众更是夹杂着普通用户和专业用户的混合群体。如果单凭这两点去就判断接口退场的意义,那也只能看到失败的片面,这样的评价也不太客观。
3.5mm 接口的退场,更多的是表现一种发展方向。这包含着,业界中盛行的“接口化简”的思维,用综合性较强的数据接口去取代 3.5mm 这种功能较为单一的模拟信号接口,这就是一种趋势。而 3.5mm 接口缺乏技术更新能力,这也是它消亡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这次转变也看到了大型设备制造商对移动音频、对手机通讯的一种新型的探讨。在未来,不仅仅在接口,他们可能会作出更多的尝试。
3.5mm 接口的轮换,只是一个开始。而这个开始,需要苹果、英特尔这些大厂的推动才能走下去。在未来,我们可能 USB Type C、以及新型音频接口 4.4mm 更多的可能性。
有好的产品或者项目希望我们报道,猛戳这里
1033文章总数
全新爱范儿 App 现已适配
Android 及 iPhone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爱范儿微信公众号
关注爱范儿微信号,连接热爱,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想让你的手机好用到哭?关注这个号就够了。
关注玩物志微信号,就是让你乱花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5mm和莲花头音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