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掩以万字开头的成语语有哪些

水开头的成语_水字成语_水字开头的成语 - 汉辞网
-& 水开头的成语、水字成语、水的成语、水字开头的成语:135条★
在水的成语中,有一些水字开头的成语,本站对水开头的成语进行了总结,供网友在线查询。
前一篇: 后一篇:
水开头的成语:
点击上述成语显示详细解释、典故等内容,简略示例如下:
【成语】:水碧山青
【拼音】:shuǐ
【简拼】:sbsq
【解释】:形容景色艳丽如画。
◆搜索更多:
常用成语分类:
大家都在看:
《汉语大辞典》成语词典大全(界面见下图),提供成语故事、成语接龙、成语游戏等等。
下载网址:
更多内容请查看【汉语大辞典】。关于水开头的成语有哪些,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Copyright(C)2017 汉辞网?版权所有 可搜索:微信公众号 hydcd_com 加入我们 Email:QQ邮箱 QQ:711778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备案号:沪ICP备号以墟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_百度知道
以墟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是真心实意。【虚气平心】虚:通“舒”,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虚室上白】祥见。虚与实失去平衡【虚受益:指心;白:指道,能容纳别人的意见。【虚幻无实】祥见。指被表面上的美好假象所迷惑,呼气。把枯的吹活,活的吹枯:有名无实【虚晃一枪】形容佯作进攻,以便退却。指大话。在外界有一个虚而不实的名声:穷竭。原比喻天地为风箱:空虚。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虚费词说】空费精神白说话。白白地度过年岁。形容口才极好。【虚名薄利】祥见。【虚废词说】空费精神白说话。【虚美隐恶】凭空加以赞美而掩蔽其过错。 【虚名在外】虚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名声;薰心:迷了心窍。【虚而虚之】虚,虽是气量小的人也不会生气。比喻虚心可以远祸。【虚构无端】假造没有根据的事。【虚怀若谷】虚:谦虚;室。【虚生浪死】谓虚度一生,高妙空洞的议论。亦作“高谈虚论”。【虚脾假意】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虚情假套】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使空虚:虚室生白【虚实失度】失度:失调。指说话不起作用。心平气和【虚声恫吓】祥见:虚声恐吓【虚声恐吓】虚张声势来吓唬人: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满招损】虚:虚拟的比方,愈空虚愈不穷竭;谷。多比喻愈虚心求知,知识就越丰富,浮夸的语言。【虚词诡说】虚。虚假不实的话。【虚度光阴】时光白白地度过。指没有好好地利用时间。【虚论浮谈】虚饰的言论。【虚而不淈】淈。指说话不起作用,不是真心实意。【虚情假意】虚:假。装着对人热情,意气用事。【虚己受人】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虚惊一场】指事后才知道是不必要的惊慌。【虚己以听】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虚枯吹生】虚:同“嘘”、空话。【虚论高议】不切实际。泛泛地讲空话。【虚船触舟】没有载人的空船碰撞了别人的船:好处;满:自满,愈推拉愈多排风:没有收获、成就:浮名薄利【虚美熏心】祥见:利欲熏心【虚美薰心】虚:虚假。【虚骄恃气】虚骄:虚浮而骄矜;恃气。【虚度年华】虚;益,终老无成。 【虚室生白】虚:虚心;受:得到:凭着意气。虚浮骄矜:虚假;诡:欺诈【虚比浮词】虚比
采纳率:95%
来自团队:
你好,没有以“墟”字开头的成语喔
比喻浅陋、片面的见识。华屋秋墟: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华屋丘墟: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成语大全之X字打头的四字成语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成语大全之X字打头的四字成语
&&成语大全之X字打头的四字成语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0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成语大全_四字成语故事大全及解释,学习有故事的成语!
分享次数:3809
X开头的成语★分类文章列表
X&&  点击查看:
虚与委蛇的意思:虚:假;委蛇:周旋、随便应付。随便应付一下。指对人假意接待,繁衍应酬。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虚与委蛇的故事:战国.庄周《庄子.应帝王》:“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虚与委蛇的近义词:心口不一、虚情假意、假意周旋、敷衍了事;虚与委蛇的反义词:真诚相待、开诚相见、真诚相见、心口如一、真诚相对、真心实意;虚与委蛇造句。
查看: 发布:日
| 成语分类:开头的成语 【X】
X&&  点击查看:
小丑跳梁的意思:指微不足道的坏人上窜下跳,猖狂闹事作乱,兴风作浪。作谓语、宾语;指坏人;小丑跳梁的故事:元.脱脱《宋史.张景宪传》:“元丰初年,知河阳。时方讨西南蛮,景宪入辞。因言:小丑跳梁,殆边吏扰之耳。”;小丑跳梁的近义词:跳梁小丑;小丑跳梁的反义词:谦谦君子;小丑跳梁造句。
查看: 发布:日
| 成语分类:开头的成语 【X】
X&&  点击查看:
狭路相逢的意思:狭:窄;逢:相遇。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偏正式;作谓语、定语;侧重于体现冤家,常与“冤家路窄”连用;狭路相逢的故事:汉.乐府诗《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狭路相逢的近义词:仇人相见、冤家路窄;狭路相逢的反义词:康庄大道;狭路相逢造句。
查看: 发布:日
| 成语分类:开头的成语 【X】
X&&  点击查看:
迅雷不及掩耳的意思:响雷声传得太快,来不及捂耳朵。比喻事情、事故突然发生,来势迅猛,使人不及防备。主谓式;作定语、分句;比喻来势凶猛;迅雷不及掩耳的故事:战国.佚名《六韬.龙韬.军势》:“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赴之若惊,用之若狂,当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迅雷不及掩耳的近义词:出其不意、突如其来、从天而降;迅雷不及掩耳的反义词:安步当车、蜗行牛步;迅雷不及掩耳造句。
查看: 发布:日
| 成语分类:开头的成语 【X】
X&&  点击查看:
行将就木的意思: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比喻将近死亡。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快要死亡;行将就木的故事: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行将就木的近义词:枯木朽株、气息奄奄;行将就木的反义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行将就木造句。
查看: 发布:日
| 成语分类:开头的成语 【X】
X&&  点击查看:
兴师动众的意思:兴:发动之意;众:大队人马;原指发动大批兵马出兵,后借以形容动用很多人力来办一件事。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侧重于大规模出动的意思;常与“如临大敌”连用;兴师动众的故事:佚名《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兴师动众的近义词:大动干戈、劳师动众、大张声势、兴兵动众、调兵遣将;兴师动众的反义词:按兵不动、小打小闹、偃旗息鼓;兴师动众造句。
查看: 发布:日
| 成语分类:开头的成语 【X】
X&&  点击查看:
徐娘半老的意思:徐娘:指梁元帝妃徐昭佩。形容年纪已大,但还有风韵的中年妇女。含轻薄意。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中年女性;徐娘半老的故事:唐.李延寿《南史.后纪传下》:“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与淫通。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徐娘半老的近义词:风韵犹存、半老徐娘;徐娘半老的反义词:风烛残年、人老珠黄;徐娘半老造句。
查看: 发布:日
| 成语分类:开头的成语 【X】
X&&  点击查看:
洗耳恭听的意思: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多用作敬辞。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或诙谐,侧重于恭敬;洗耳恭听的故事:元.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第四折:“小官闻知大王避难汉江,因风浪陡作,将夫人、小公子都送下水,可怎生又得完聚?敝国僻远,不知其详,请大王试说一遍,小官洗耳恭听。”;洗耳恭听的近义词:倾耳而听、倾耳细听、侧耳静听;洗耳恭听的反义词:充耳不闻、闭目塞听、言不入耳、东风马耳;洗耳恭听造句。
查看: 发布:日
| 成语分类:开头的成语 【X】
X&&  点击查看:
先发制人的意思:发:发动,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先发动进攻的就能取得主动权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采取措施制服对方。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常与“后发制于人”连用;先发制人的故事: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梁曰:‘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先发制人的近义词: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先下手为强;先发制人的反义词:后发制人;先发制人造句。
查看: 发布:日
| 成语分类:开头的成语 【X】
X&&  点击查看:
信口雌黄的意思: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可以做颜料的黄色矿物。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妄加评论,随便诬蔑、制造谣言;信口雌黄的故事: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信口雌黄的近义词: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胡言乱语、天花乱坠、无稽之谈、无中生有;信口雌黄的反义词:言之凿凿、一言为定、信而有征、守口如瓶、三缄其口;信口雌黄造句。
查看: 发布:日
| 成语分类:开头的成语 【X】
X开头的成语:首字字母X开头的成语,例如:学富五车、休牛归马、夏雨雨人、胸有成竹、心有灵犀一点通、先入为主、雪中送炭、先声夺人、相濡以沫、心腹之患、小鸟依人、心旷神怡、心血来潮、行尸走肉、小心翼翼、悬梁刺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笑里藏刀、下笔成章、心怀叵测等等。以X开头的成语!
作文素材分类:   浏览前页:   浏览后页:
儿童教育学习网址:
最受关注的成语:
最新成语推荐:
随机成语推荐:
热门成语标签:【掩】字开头的词语(共200个)_汉语大词典 cidian.wenku1.com
【掩】字开头的词语(共200个)
【掩】字开头的词语(共200个):掩蔼,掩藹,掩霭,掩暧,掩曖,掩败,掩敗,掩谤,掩謗,掩鼻...
掩蔼yǎn ǎi 1.
●汉徐干《哀别赋》:「秣余马以俟济兮,心儃恨而不尽;仰深沉之掩蔼兮;重增悲以伤情。」 2.
●北周王褒《关山篇》:「关山恒掩蔼,高峰白云外。」
●宋苏舜钦《猎狐篇》:「老狐宅城隅,涵养体丰大。不知窟穴处,草木但掩蔼。」 3.
艳丽超群。
●《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掩蔼」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参见:掩藹
★「掩藹」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藹yǎn ǎi(掩藹,掩蔼) 1.
? 漢徐幹《哀別賦》:「秣余馬以俟濟兮,心儃恨而不盡;仰深沉之掩藹兮;重增悲以傷情。」 2.
? 北周·王褒《關山篇》:「關山恒掩藹,高峰白雲外。」
? 宋·蘇舜欽《獵狐篇》:「老狐宅城隅,涵養體豐大。不知窟穴處,草木但掩藹。」 3.
艷麗超群。
? 《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帝內傳》:「視之,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掩藹yǎn ǎi 补证条目
1.艳丽超群。 ? 《魏书o李崇传》:「故西京有六學之美,東都有三本之盛,莫不紛綸掩藹,響流無已。」
掩霭云雾遮蔽貌。
●宋徐铉《题雷公井》诗:「掩霭愚公谷,萧寥羽客家。」
掩暧yǎn ài昏暗貌。
●南朝梁沈约《愍涂赋》:「日掩长浦,风扫联葭。叠云凝愤,广水腾华。听奔沸于洲屿,望掩暧乎烟沙。」★「掩暧」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参见:掩曖
★「掩曖」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曖yǎn ài(掩曖,掩暧)昏暗貌。
? 南朝·梁·沈約《愍塗賦》:「日掩長浦,風掃聯葭。疊雲凝憤,廣水騰華。聽奔沸於洲嶼,望掩曖乎煙沙。」
掩败yǎn bài 1.
●汉贾谊《新书o耳痹》:「君臣乖而不调,置社稷而分裂,容台榭而掩败。」 2.
掩盖败绩。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掩败为功似鲜于仲通。」
●明《见只编》卷上:「当事诸公,往往掩败为功,交相欺蔽。」★「掩败」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参见:掩敗
★「掩敗」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敗yǎn bài(掩敗,掩败) 1.
? 漢·賈誼《新書o耳痺》:「君臣乖而不調,置社稷而分裂,容臺榭而掩敗。」 2.
掩蓋敗績。
?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o禮部o議革張浚祀》:「掩敗為功似鮮于仲通。」
? 明《見隻編》卷上:「當事諸公,往往掩敗為功,交相欺蔽。」
掩谤yǎn bàng止息诽谤。
●《左传o昭公二十七年》:「戌也惑之:仁者,杀人以掩谤,犹弗为也。今吾子,杀人以兴谤,而弗图,不亦异乎!」★「掩谤」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参见:掩謗
★「掩謗」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謗yǎn bàng(掩謗,掩谤)止息誹謗。
? 《左傳o昭公二十七年》:「戌也惑之:仁者,殺人以掩謗,猶弗為也。今吾子,殺人以興謗,而弗圖,不亦異乎!」
掩鼻yǎn bí 1.
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
●《孟子o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江阴城陷时,一女子赴水死……时城中积尸满岸,秽不可闻。女子啮指血题诗云:‘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2.
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
●《晋书o谢安传》:「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o辨误一》:「安之所以答妻以不免之言,而推求所以掩鼻之意,盖畏温知之而不免其祸耳,非为不免富贵也。」 3.
《韩非子o内储说下》:「魏王遗荆王美人,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因为(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
●《战国策o楚策四》亦载此事。后以「掩鼻」为女子进谗离间之典。
●南朝梁简文帝《怨歌行》:「娥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虚。」
●《旧唐书o则天皇后纪论》:「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怨。」
●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拊心却笑西子颦,掩鼻谁忧郑姬谤。」★「掩鼻」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掩鼻」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99页★「掩鼻」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掩鼻」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鼻yǎn bí 1.
捂住鼻子。表示對肮髒、發臭之物的厭惡。
? 《孟子o離婁下》:「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江陰城陷時,一女子赴水死……時城中積屍滿岸,穢不可聞。女子嚙指血題詩云:‘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2.
遮掩口鼻低聲說話。表示謹慎小心。
? 《晉書o謝安傳》:「安妻,劉惔妹也,既見家門富貴,而安獨靜退,乃謂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宋·吳曾《能改齋漫錄o辨誤一》:「安之所以答妻以不免之言,而推求所以掩鼻之意,蓋畏溫知之而不免其禍耳,非為不免富貴也。」 3.
《韓非子o內儲說下》:「魏王遺荊王美人,荊王甚悅之。夫人鄭袖知王悅愛之也……因為(謂)新人曰:‘王甚悅愛子,然惡子之鼻。子見王,常掩鼻,則王長幸子矣。’於是新人從之。每見王,常掩鼻。王謂夫人曰:‘新人見寡人常掩鼻,何也?’對曰:‘不知也。’王強問之,對曰:‘頃嘗言惡聞王臭。’王怒曰:‘劓之。’」
? 《戰國策o楚策四》亦載此事。後以「掩鼻」為女子進讒離間之典。
? 南朝·梁簡文帝《怨歌行》:「娥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虛。」
? 《舊唐書o則天皇后紀論》:「昔掩鼻之讒,古稱其毒;人彘之酷,世以為怨。」
? 唐·長孫佐輔《古宮怨》詩:「拊心卻笑西子嚬,掩鼻誰憂鄭姬謗。」------------------------------掩鼻yǎn bí 补证条目
1.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 ? 宋辛弃疾《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词:「掩鼻人間臭腐腸,古來惟有酒偏香。自從歸住雲煙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朱光潜《文艺与道德(二):理论的建设》:「现在我们拿文艺和道德相提并论,仿佛自觉犯了替审定检查诸公张目的嫌疑,一般人也不免起‘掩鼻而过之’的态度。」
【掩鼻而过】成语解释: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掩鼻而过】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掩鼻而过】成语故事:【掩鼻而过】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孟子的成语,人物心理的成语,感受的成语
掩鼻歌yǎn bí gē犹拥鼻吟。
●明李贽《和壁间韵》之三:「不用登山屐,宁容掩鼻歌。」参见「拥鼻吟」。★「掩鼻歌」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掩鼻歌yǎn bí gē猶擁鼻吟。
? 明·李贄《和壁間韻》之三:「不用登山屐,寧容掩鼻歌。」參見「擁鼻吟」。
【掩鼻偷香】成语解释:捂住鼻子去偷点燃的香。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鼻偷香】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马颊本空禅师》:“师曰:‘节目上更生节目。’僧无语。师曰:‘掩鼻偷香,空招罪犯。’”【掩鼻偷香】成语故事:【掩鼻偷香】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欺诈的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闭yǎn bì 1.
●《后汉书o袁闳传》:「乃筑室,四周于庭,不为户,自牖纳饮食而已……母思闳,时往就视,母去便掩闭,兄弟妻子莫得见也。」
●《红楼梦》第八一回:「又来至蘅芜院,更是香草依然,门窗掩闭。」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左右二室后壁靠外侧均有门,左者开放,右者掩闭。」 2.
隐瞒,包庇。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管民官与按察司官递相照刷文卷,有道来那般照刷呵,递互厮掩闭者,罪过不交出来者。」★「掩闭」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参见:掩閉
掩庇yǎn bì庇护,包庇。
●《元典章·刑部十三·获盗》:「至于失过盗贼,过违三限,弓手依例断决;捕盗官止罚俸钞,任满给由,掩庇失过……赏罚无彰,何由激劝?」★「掩庇」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庇yǎn bì庇護,包庇。
? 《元典章o刑部十三o獲盜》:「至於失過盜賊,過違三限,弓手依例斷決;捕盜官止罰俸鈔,任滿給由,掩庇失過……賞罰無彰,何由激勸?」
★「掩閉」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閉」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閉yǎn bì(掩閉,掩闭) 1.
? 《後漢書o袁閎傳》:「乃築室,四周於庭,不為戶,自牖納飲食而已……母思閎,時往就視,母去便掩閉,兄弟妻子莫得見也。」
? 《紅樓夢》第八一回:「又來至蘅蕪院,更是香草依然,門窗掩閉。」
?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左右二室後壁靠外側均有門,左者開放,右者掩閉。」 2.
隱瞞,包庇。
? 《元典章o臺綱二o體察》:「管民官與按察司官遞相照刷文卷,有道來那般照刷呵,遞互廝掩閉者,罪過不交出來者。」
掩弊见「掩蔽」。
掩蔽yǎn bì 1.
●《后汉书o郎顗传》:「白虹春见,掩蔽日曜。」
●唐刘知几《史通o载文》:「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说所能掩蔽也。」
●宋梅尧臣《和端式上人十韵·天外峰》:「重云不掩蔽,万里见头角。」
●杨朔《风暴》:「赵区长赶紧吩咐谢三财掩上门,转身从炕上拿起一条紫花布棉被,掩蔽着纸窗。」 2.
指遮蔽之物或地方。
●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看见敌人飞机来临,他自会一面寻着掩蔽,一面持枪射击。」 3.
蒙蔽;隐瞒。
●《吕氏春秋o自知》:「今贤非尧、舜、汤、武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繇自知哉?」
●《礼记o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大史衅龟筴、占兆,审卦吉凶,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
●《后汉书o韩棱传》:「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隋书o炀帝纪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劫掠从官,屠陷城邑,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4.
引申为袒护。
●宋苏辙《论用台谏札子》:「钦等所言,皆掩蔽凤短,专攻帝失。」 5.
盖过,超过。
●《明诗纪事丁签·李梦阳》引王廷相《家藏集》:「李献吉以恢阔统辩之才,成沈博伟丽之文,游精于秦汉,割正于六朝。执符于《雅》《谟》,参变于诸子,用成一家之言,遂能掩蔽前贤,命令当世。」掩蔽(2)yǎn bì 1.
阻塞;埋没。
●《韩非子o说疑》:「进则掩蔽贤良以阴闇其主,退则挠乱百官而为祸难。」
●宋欧阳修《<苏氏文集>序》:「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2.
亦作「掩弊」。掩饰;隐瞒。
●《吕氏春秋o孟冬》:「于是察阿上乱法者则罪之,无有掩蔽。」
●《韩非子o外储说左上》:「掩弊微服,孔丘不知,故称犹盂。」★「掩蔽」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掩蔽」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99页★「掩蔽」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掩蔽」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蔽yǎn bì 1.
? 《後漢書o郎顗傳》:「白虹春見,掩蔽日曜。」
? 唐·劉知幾《史通o載文》:「國之得喪,如日月之蝕焉,非由飾辭矯說所能掩蔽也。」
? 宋·梅堯臣《和端式上人十韻o天外峰》:「重雲不掩蔽,萬里見頭角。」
? 楊朔《風暴》:「趙區長趕緊吩咐謝三財掩上門,轉身從炕上拿起一條紫花布棉被,掩蔽着紙窗。」 2.
指遮蔽之物或地方。
? 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四章:「看見敵人飛機來臨,他自會一面尋着掩蔽,一面持槍射擊。」 3.
蒙蔽;隱瞞。
? 《呂氏春秋o自知》:「今賢非堯、舜、湯、武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繇自知哉?」
? 《禮記o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大史釁龜筴、占兆,審卦吉凶,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 《後漢書o韓棱傳》:「事下案驗,吏以棱掩蔽興病,專典郡職,遂致禁錮。」
? 《隋書o煬帝紀下》:「區宇之內,盜賊蜂起,劫掠從官,屠陷城邑,近臣互相掩蔽,隱賊數不以實對。」 4.
引申為袒護。
? 宋·蘇轍《論用臺諫札子》:「欽等所言,皆掩蔽鳳短,專攻帝失。」 5.
蓋過,超過。
? 《明詩紀事丁籤o李夢陽》引王廷相《家藏集》:「李獻吉以恢闊統辯之才,成沈博偉麗之文,游精於秦·漢,割正於六朝。執符於《雅》《謨》,參變於諸子,用成一家之言,遂能掩蔽前賢,命令當世。」
掩蔽部yǎn bì bù军事上用以保护人员或物资免受敌方炮火损害的掩蔽工事。一般构筑在地下。
●鲁迅《伪自由书·「有名无实」的反驳》:「新近的《战区见闻记》有这么一段记载:‘……我军前在石门寨,海阳镇,秦皇岛牛头关、柳江等处所做阵地及掩蔽部……化洋三四十万元。’」
●杨朔《用生命建设祖国的人们》:「连队扎在山头上,战士们都住在临时新挖的掩蔽部里。」★「掩蔽部」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掩蔽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99页★「掩蔽部」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掩蔽部」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蔽部yǎn bì bù軍事上用以保護人員或物資免受敵方炮火損害的掩蔽工事。一般構築在地下。
? 魯迅《偽自由書o「有名無實」的反駁》:「新近的《戰區見聞記》有這麼一段記載:‘……我軍前在石門寨,海陽鎮,秦皇島·牛頭關、柳江等處所做陣地及掩蔽部……化洋三四十萬元。’」楊朔《用生命建設祖國的人們》:「連隊扎在山頭上,戰士們都住在臨時新挖的掩蔽部裏。」
掩膊yǎn bó即披膊。古时铠甲遮护臂膊的部分。参阅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卷十三。★「掩膊」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掩膊yǎn bó即披膊。古時鎧甲遮護臂膊的部分。參閱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卷十三。
掩捕yǎn bǔ乘其不备而逮捕。
●《汉书o韩信传》:「上使使掩捕梁王,囚之雒阳。」
●唐柳宗元《封建论》:「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明刘基《前江淮都转运盐使宋公政绩记》:「公至,督有司掩捕,获其渠魁。」
●清魏源《圣武记》卷七:「请兵掩捕皆不应,克捷乃捕李文成下狱。」★「掩捕」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捕yǎn bǔ乘其不備而逮捕。
? 《漢書o韓信傳》:「上使使掩捕梁王,囚之雒陽。」
? 唐·柳宗元《封建論》:「及夫大逆不道,然後掩捕而遷之,勒兵而夷之耳。」
? 明·劉基《前江淮都轉運鹽使宋公政績記》:「公至,督有司掩捕,獲其渠魁。」
? 清·魏源《聖武記》卷七:「請兵掩捕皆不應,克捷乃捕李文成下獄。」
掩藏yǎn cáng隐藏。
●宋刘克庄《浪淘沙》词:「叠嶂碧周遮,游子无家。掩藏白发赖乌纱。」
●鲁迅《集外集·<穷人>小引》:「但和他一生相纠结的却正是困难和贫穷……但他掩藏着这些事。」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她竭力掩藏着内心的痛苦,但是眼泪还是在眼眶里打滚。」掩藏(2)yǎn cáng掩盖,隐藏。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o教子》:「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掩藏」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藏」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99页★「掩藏」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藏yǎn cáng隱藏。
? 宋·劉克莊《浪淘沙》詞:「疊嶂碧周遮,遊子無家。掩藏白髮賴烏紗。」
? 魯迅《集外集o<窮人>小引》:「但和他一生相糾結的卻正是困難和貧窮……但他掩藏着這些事。」
?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她竭力掩藏着內心的痛苦,但是眼淚還是在眼眶裏打滾。」------------------------------掩藏yǎn cáng 补义条目
埋葬。 ?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君或留念幽魂,亦是陰德,使妾遣骸得歸泉壤……所聚十三萬,備掩藏固有餘也。」
掩踔yǎn chuō盖过;超越。
●《魏书o文苑传序》:「逮高祖驭天,锐情文学,盖以颉颃汉彻,掩踔曹丕,气韵高艳,才藻独构。衣冠仰止,咸慕新风。」★「掩踔」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踔yǎn chuō蓋過;超越。
? 《魏書o文苑傳序》:「逮高祖馭天,銳情文學,蓋以頡頏漢徹,掩踔曹丕,氣韻高豔,才藻獨構。衣冠仰止,咸慕新風。」
掩疵yǎn cī掩盖缺点。
●唐谢偃《高松赋》:「实未荣而先怠;宁泛驾而致疲。诚责躬而咎己,岂藏瑕而掩疵。」★「掩疵」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疵yǎn cī掩蓋缺點。
? 唐·謝偃《高松賦》:「實未榮而先怠;寧泛駕而致疲。誠責躬而咎己,豈藏瑕而掩疵。」
掩聪yǎn cōng闭塞听闻。
●《淮南子o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纩塞耳,所以掩聪。」高诱注:「不欲其妄闻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o日报上》:「奈何掩聪塞明,箝口结舌,坐使敌国怀觊觎之志,外人操笔削之权,泰然自安,施施然甘受他人之陵侮也?」★「掩聪」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参见:掩聰
★「掩聰」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聰yǎn cōng(掩聰,掩聪)閉塞聽聞。
? 《淮南子o主術訓》:「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纊塞耳,所以掩聰。」
? 高誘注:「不欲其妄聞也。」
? 鄭觀應《盛世危言o日報上》:「奈何掩聰塞明,箝口結舌,坐使敵國懷覬覦之志,外人操筆削之權,泰然自安,施施然甘受他人之陵侮也?」
掩地表亩yǎn dì biǎo mǔ按照耕地面积标明经界。掩,通「按」。
●《荀子o富国》:「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亩,刺屮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掩地表亩」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参见:掩地表畝
★「掩地表畝」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地表畝yǎn dì biǎo mǔ(掩地表畝,掩地表亩)按照耕地面積標明經界。掩,通「按」。
? 《荀子o富國》:「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畝,刺屮殖穀,多糞肥田,是農夫眾庶之事。」
掩夺yǎn duó盖过,超越。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矜嫚·桑悦》:「﹝桑悦﹞迁长沙倅,再调柳州。悦意不乐往。人问之,辄曰:‘宗元小生,擅此州名久,吾一旦往,掩夺其上,不安耳。’」★「掩夺」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参见:掩奪
★「掩奪」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掩奪yǎn duó(掩奪,掩夺)蓋過,超越。
?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o矜嫚o桑悅》:「﹝桑悅﹞遷長沙倅,再調柳州。
? 悅意不樂往。人問之,輒曰:‘宗元小生,擅此州名久,吾一旦往,掩奪其上,不安耳。’」
★「掩惡揚美」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惡揚美yǎn è yáng měi(掩惡揚美,掩恶扬美)見「掩惡揚善」。
★「掩惡揚善」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惡揚善」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惡揚善yǎn è yáng shàn(掩惡揚善,掩恶扬善)謂對待別人諱言其過惡,稱揚其好處。
? 漢·班固《白虎通o謚》:「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諡之者何?以為人臣之義莫不欲裒其君,掩惡揚善者也。」
? 唐·劉知幾《史通o雜說上》:「至於貨殖為傳,獨以子貢居先,掩惡揚善,既忘此義,成人之美,不其闕如。」
?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而小異於肇者,不書人之過惡,以謂職非史官,而掩惡揚善者,君子之志也。」亦作「掩惡揚美」。
? 《漢書o王商史丹傅喜傳贊》:「丹之輔道副主,掩惡揚美,傅會善意,雖宿儒達士無以加焉。」
【掩恶扬美】成语解释:见“掩恶扬善”。【掩恶扬美】成语出处:《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掩恶扬美】成语故事:【掩恶扬美】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恶扬善】成语解释: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掩恶扬善】成语出处:汉·班固《白虎通·谥》:“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谥之者何?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其君,掩恶扬善者也。”【掩恶扬善】成语故事:【掩恶扬善】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责人的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恶溢美】成语解释:溢:水满流出,宣扬。掩盖恶行,宣扬美德【掩恶溢美】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张魏公三战本末略》:“野史各有私,好恶固难尽信,若志状,则全是本家子孙、门人掩恶溢美之词,又可尽信乎?”【掩恶溢美】成语故事:【掩恶溢美】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遏yǎn è 1.
阻抑,压制。
●唐李商隐《有感》诗之二:「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清戴名世《答朱生书》:「独其胸中之思,掩遏抑郁无所发泄,则尝见之文辞,虽不求工,颇能自快其志。」 2.
●《宣和书谱o孔琳之》:「方时以刚正自力,不能阿谀当前者,故奄奄众人后。至于作字之工,人不得掩遏也。」★「掩遏」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遏yǎn è 1.
阻抑,壓制。
? 唐·李商隱《有感》詩之二:「蒼黃五色棒,掩遏一陽生。」
? 清·戴名世《答朱生書》:「獨其胸中之思,掩遏抑鬱無所發洩,則嘗見之文辭,雖不求工,頗能自快其志。」 2.
? 《宣和書譜o孔琳之》:「方時以剛正自力,不能阿諛當前者,故奄奄眾人後。至於作字之工,人不得掩遏也。」
掩耳yǎn ěr 1.
捂住耳朵不听。
●《左传o昭公三十一年》:「荀跞掩耳而走。」
●汉荀悦《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
●唐韩愈《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谒大尹,言语才及辄掩耳。」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西湖,望建业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刘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 2.
指不闻不问。
●清唐孙华《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傲吏,掩耳作家翁。」 3.
御寒护耳的用品。
●《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故揭一边。子丑时芒神全戴掩耳,为严凝时全掩也。」★「掩耳」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耳」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耳yǎn ěr 1.
捂住耳朵不聽。
? 《左傳o昭公三十一年》:「荀躒掩耳而走。」
? 漢·荀悅《漢紀o昭帝紀》:「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趨走。」
? 唐·韓愈《寄盧仝》詩:「勸參留守謁大尹,言語纔及輒掩耳。」
?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六:「一日游西湖,望建業五色雲起,諸君謂為慶雲,擬賦詩。
? 劉獨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氣也,後十年有英主出,吾當輔之。’眾皆掩耳。」 2.
指不聞不問。
? 清·唐孫華《哭曹九咸明府》詩之四:「折腰憐傲吏,掩耳作家翁。」 3.
禦寒護耳的用品。
? 《元典章o禮部五o春牛經式》:「釋策牛人罨耳……寅亥時為通氣,故揭一邊。子丑時芒神全戴掩耳,為嚴凝時全掩也。」------------------------------掩耳yǎn ěr 补义条目
「掩耳盜鐘」的略语。 ? 明史可法《请进取疏》:「當此而言恢復,不但寸土難圖,將見故疆日失。掩耳之譏,其何免之?」参见「掩耳盜鐘」。
【掩耳蹙頞】成语解释:蹙:皱起;頞:鼻梁。捂着耳朵,皱着鼻子。形容极其厌恶【掩耳蹙頞】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河间妇传》:“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掩耳蹙頞】成语故事:【掩耳蹙頞】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耳盗铃】成语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掩耳盗铃】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掩耳盗铃】成语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 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掩耳盗铃】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连动式成语,春秋成语,小学常考易错成语,为人处事的成语
【掩耳盗钟】成语解释: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掩耳盗钟】成语出处: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掩耳盗钟】成语故事:【掩耳盗钟】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大的成语,春秋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耳盗锺】成语解释:见“掩耳盗钟”。【掩耳盗锺】成语出处:【掩耳盗锺】成语故事:【掩耳盗锺】成语标签:
★「掩耳盜鈴」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耳盜鈴」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耳盜鈴yǎn ěr dào líng(掩耳盜鈴,掩耳盗铃)同「掩耳盜鐘」。 宋·朱熹《答江德功書》:「成書不出姓名,以避近民之譏,此與掩耳盜鈴之見何異?」清·李漁《玉搔頭o媲美》:「寡人為尋劉倩倩,借名討賊而來,只說掩耳盜鈴,假意要與真情互見。」
? 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閉上了眼睛,不要知道世界上的齷齪,覺得可以保住自己的清高,豈非掩耳盜鈴?」
★「掩耳盜鍾」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耳盜鍾(掩耳盜鍾,掩耳盗锺)見「掩耳盜鐘」。
★「掩耳盜鐘」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耳盜鐘」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耳盜鐘yǎn ěr dào zhōng(掩耳盜鐘,掩耳盗钟)亦作「掩耳盜鍾」。 捂住耳朵偷鐘。比喻自己欺騙自己。語出《呂氏春秋o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 唐·劉知幾《史通o書志》:「或以前為後,以虛為實,移的就箭,曲取相諧,掩耳盜鐘,自云無覺,詎知後生可畏,來者難誣者邪!」明·楊慎《希夷易圖》:「《後天圖》見於邵伯溫之序。
? 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諱之,殆掩耳盜鍾也。」
【掩耳而走】成语解释:掩:遮盖。捂着耳朵走开。指不愿听别人的话【掩耳而走】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宁喜以殖之遗命,告于蘧瑗,瑗掩耳而走。”【掩耳而走】成语故事:【掩耳而走】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耳偷铃】成语解释:同“掩耳盗钟”。【掩耳偷铃】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难道他掩耳偷铃,则待要见世生苗。”【掩耳偷铃】成语故事:【掩耳偷铃】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为人处事的成语,失当的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耳偷鈴」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耳偷鈴」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耳偷鈴yǎn ěr tōu líng(掩耳偷鈴,掩耳偷铃)同「掩耳盜鐘」。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四摺:「難道他掩耳偷鈴,則待要見世生苗。」
? 明·沈鯨《雙珠記o遇淫持正》:「空延頸,苟圖掩耳偷鈴。」
? 《天雨花》第四回:「姐姐何必問他,他自掩耳偷鈴,好似失心瘋的一般。」
参见:掩非飾過
掩非飾過 犹文过饰非。 ? 明张岱《徵修明史檄》:「《正德編年》,楊廷和以掩非飾過;《明倫大典》,張孚敬以矯枉持偏。」
掩伏yǎn fú埋伏;藏匿。
●清昭梿《啸亭杂录o孝感之战》:「余授以旗鼓,命掩伏山侧,余遂趋贼垒。」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你可以掩伏在近旁,听我们说些什么话,但不许有人露面。」★「掩伏」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伏yǎn fú埋伏;藏匿。
? 清·昭槤《嘯亭雜錄o孝感之戰》:「余授以旗鼓,命掩伏山側,余遂趨賊壘。」
?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你可以掩伏在近旁,聽我們說些什麼話,但不許有人露面。」
掩赴yǎn fù乘其不备而至。
●《后汉书o马援传》:「羌因将其妻子辎重移阻于允吾谷,援乃潜行闲道,掩赴其营。」★「掩赴」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赴yǎn fù乘其不備而至。
? 《後漢書o馬援傳》:「羌因將其妻子輜重移阻於允吾谷,援乃潛行閒道,掩赴其營。」
掩覆yǎn fù 1.
●《红楼梦》第四九回:「原来这芦雪庭盖在一个傍山临水河滩之上……四面皆是芦苇掩覆。」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潭的南沿是岩壁的高岸,有些地方有几株很茂盛的榕树掩覆着。」 2.
掩盖;掩饰。
●《三国志o魏志·曹衮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
●《旧唐书o德宗纪上》:「朕志在推诚,事皆掩覆,礼遇转厚,委任益隆。」
●《元典章·刑部十·诸赃三》:「取钱物之人惧罪,因而隐讳;其与钱之人惧罪,亦不肯说,而相互掩覆,人莫能知,难于败露。」 4.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 5.
倾覆,倒塌。掩覆(2)yǎn fù掩盖。
●宋司马光《论夏令公谥状》:「知竦平生不协群望,不欲委之有司,概以公议,且将掩覆其短,推见所长,故定谥于中,而后宣示于外。」
●《明史o杨士奇传》:「人有小过,尝为掩覆之。」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o谈艺五·方尔止》:「每见人诵诗者,辄为窜改,其人不乐,方亦不顾也。然退未尝不称其长而掩覆其短。」★「掩覆」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覆yǎn fù 1.
? 《紅樓夢》第四九回:「原來這蘆雪庭蓋在一個傍山臨水河灘之上……四面皆是蘆葦掩覆。」
?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潭的南沿是巖壁的高岸,有些地方有幾株很茂盛的榕樹掩覆着。」 2.
掩蓋;掩飾。
? 《三國志o魏志o曹袞傳》:「其微過細故,當掩覆之。」
? 《舊唐書o德宗紀上》:「朕志在推誠,事皆掩覆,禮遇轉厚,委任益隆。」
? 《元典章o刑部十o諸贓三》:「取錢物之人懼罪,因而隱諱;其與錢之人懼罪,亦不肯說,而相互掩覆,人莫能知,難於敗露。」 4.
? 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彼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窺避掩覆,以遂其嬉遊。」 5.
傾覆,倒塌。------------------------------掩覆yǎn fù 补证条目
1.遮蔽。 ? 《方言》第十三「翳,掩也」晋郭璞注:「謂掩覆也。」
掩盖yǎn gài 1.
●《荀子o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脩饰之,拊循之,掩盖之于府库。」 2.
●晋袁宏《后汉纪o质帝纪》:「三主崩没,臣子掩盖,日不移晷,旋受大祸,此天下之至忌,不可之至甚者也。」 3.
●明李贽《复焦弱侯书》:「此一等人,心身俱泰,手足轻安,既无两头照顾之患,又无掩盖表扬之丑,故可称也。」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妙在四行树接叶交柯,把苏堤笼成一条绿荫掩盖的巷子。」 4.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一二日后必复来,去土开棺,谛视其尸,重为掩盖。」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o语怪》:「见棺椁之暴露者,必为掩盖。」掩盖(2)yǎn gài掩盖。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o大学·传第六章六》:「况乎欺之为义,谓因其弱而陵夺之,非掩盖和哄之谓。」★「掩盖」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盖」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99页参见:掩蓋
★「掩蓋」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蓋」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蓋yǎn gài(掩蓋,掩盖) 1.
? 《荀子o王制》:「兵革器械者,彼將日日暴露毀折之中原,我今將脩飾之,拊循之,掩蓋之於府庫。」 2.
? 晉·袁宏《後漢紀o質帝紀》:「三主崩沒,臣子掩蓋,日不移晷,旋受大禍,此天下之至忌,不可之至甚者也。」 3.
? 明·李贄《復焦弱侯書》:「此一等人,心身俱泰,手足輕安,既無兩頭照顧之患,又無掩蓋表揚之醜,故可稱也。」
? 葉聖陶《游了三個湖》:「妙在四行樹接葉交柯,把蘇堤籠成一條綠蔭掩蓋的巷子。」 4.
?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一二日後必復來,去土開棺,諦視其尸,重為掩蓋。」
? 清·吳熾昌《客窗閑話續集o語怪》:「見棺槨之暴露者,必為掩蓋。」
掩:埋葬;胳:骨;胔:腐肉,统指腐烂的尸骨。指埋葬尸骨。
掩骼yǎn gé掩埋暴露的尸骨。
●唐陈子昂《窅冥君古坟记铭序》:「阳和掩骼,既服国典;至德埋胔,又在周令。」
●明陈子龙《封给谏歙姚公八十寿序》:「先生虽以魁垒闻天下,而好行其德,修掩骼之令,广祝网仁。」★「掩骼」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骼yǎn gé掩埋暴露的屍骨。
? 唐·陳子昂《窅冥君古墳記銘序》:「陽和掩骼,既服國典;至德埋胔,又在周令。」
? 明·陳子龍《封給諫歙姚公八十壽序》:「先生雖以魁壘聞天下,而好行其德,修掩骼之令,廣祝網仁。」
【掩骼埋窆】成语解释:见“掩骼埋胔”。【掩骼埋窆】成语出处:《后汉书·赵咨传》:“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掩骼埋窆】成语故事:【掩骼埋窆】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骼埋胔】成语解释:谓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为古代的恤民之政。【掩骼埋胔】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月令》:“毋聚大众,毋置城郭,掩骼埋胔。”【掩骼埋胔】成语故事:【掩骼埋胔】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攻yǎn gōng袭击,乘人不备而加以攻击。
●《三国志o魏志·齐王芳传》:「乙未,征南将军王昶渡江,掩攻吴,破之。」★「掩攻」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攻yǎn gōng襲擊,乘人不備而加以攻擊。
? 《三國志o魏志o齊王芳傳》:「乙未,征南將軍王昶渡江,掩攻吳,破之。」
掩顾犹包庇。
●宋岳珂《桯史o黑虎王医师》:「﹝继先﹞掩顾赇谢,攘市便腴,抑民子女为妾侍,罪不可胜纪。」
掩关yǎn guān 1.
关闭;关门。
●唐吴少征《怨歌行》:「长信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闲。」
●明刘基《辛卯仲冬雨中作》诗之一:「青灯无光掩关坐,饥鼠相衔啼过我。」 2.
坐关。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唐白居易《秋山》诗:「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清唐孙华《同友人游善果寺》诗:「客倦思寻榻,僧闲各掩关。」掩关(2)yǎn guān闭门上栓。
●唐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归来殒涕掩关卧,心之纷乱谁能删。」★「掩关」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参见:掩關
★「掩關」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關yǎn guān(掩關,掩关) 1.
關閉;關門。
? 唐·吳少徵《怨歌行》:「長信重門晝掩關,清房曉帳幽且閒。」
? 明·劉基《辛卯仲冬雨中作》詩之一:「青燈無光掩關坐,饑鼠相銜啼過我。」 2.
坐關。指佛教徒閉門靜坐,以求覺悟。為期至少七天,長則不限。
? 唐·白居易《秋山》詩:「何時解塵網,此地來掩關。」
? 清·唐孫華《同友人游善果寺》詩:「客倦思尋榻,僧閑各掩關。」
【掩过饰非】成语解释:犹言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掩过饰非】成语出处:李广田《〈散文三十篇〉序》:“他们想占有一切,他们的手不用以创造,而用以掩过饰非。”【掩过饰非】成语故事:【掩过饰非】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过扬善】成语解释:同“掩恶扬善”。【掩过扬善】成语出处:《汉书·丙吉传》:“[丙吉]于官属掾吏,务掩过扬善。”【掩过扬善】成语故事:【掩过扬善】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過飾非」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過飾非yǎn guò shì fēi(掩過飾非,掩过饰非)猶言文過飾非。掩飾過失、錯誤。
? 李廣田《<散文三十篇>序》:「他們想占有一切,他們的手不用以創造,而用以掩過飾非。」
★「掩過揚善」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過揚善yǎn guò yáng shàn(掩過揚善,掩过扬善)同「掩惡揚善」。 《漢書o丙吉傳》:「﹝丙吉﹞於官屬掾吏,務掩過揚善。」
掩骸埋胔 同「掩骼埋胔」。 ? 《北史o周纪上·世宗明帝》:「壬申,遣使分行州郡,理囚徒,察風俗,掩骸埋胔。」
掩函谓捕敌于陷阱。
掩汗yǎn hàn犹衬衣。★「掩汗」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汗yǎn hàn猶襯衣。
1. 一种军事设施。在掩体的近旁或堑壕、交通壕的一侧构筑的能防枪弹、破片的窄而轻的深壕。分露天掩盖壕和掩壕两种。
掩护yǎn hù 1.
保护起来不使人知;庇护。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摺:「子共母不能完聚,才分娩一命归阴,着程婴将他掩护,久以后长立成人,与赵家看守坟墓。」
●清归有光《与曾省吾参政书》:「仆非敢缘旧识,求门下有所掩护也。」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一:「汉口市区,因为有租界和敌产的掩护,始终不曾被炸。」 2.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你又来了!人家割竹子挣下钱,不还咱吗?’老婆掩护儿子说。」 3.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孝子》:「母创寻愈。周每掩护割处,即妻子亦不知也。」 4.
对敌采取警戒、牵制、压制等手段,保障己方部队或人员行动安全。
●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一幕:「小岳:‘上级命令你们营,一定要死打硬拼,守住渡口,掩护大部队过江,去和二、六军团会合。’」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里坚决阻住敌人,来掩护他们安全转移。」掩护(2)yǎn hù掩饰。
●明黄绾《明道编》卷一:「夫子之心,如青天之日月,或有过误,无小掩护,亦如日月之食于上,故人人皆得而见之。」★「掩护」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护」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99页★「掩护」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掩護
★「掩護」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護」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護yǎn hù(掩護,掩护) 1.
保護起來不使人知;庇護。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摺:「子共母不能完聚,纔分娩一命歸陰,着程嬰將他掩護,久以後長立成人,與趙家看守墳墓。」
? 清·歸有光《與曾省吾參政書》:「僕非敢緣舊識,求門下有所掩護也。」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一:「漢口市區,因為有租界和敵產的掩護,始終不曾被炸。」 2.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八章:「‘你又來了!人家割竹子掙下錢,不還咱嗎?’老婆掩護兒子說。」 3.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孝子》:「母創尋愈。
? 周每掩護割處,即妻子亦不知也。」 4.
對敵采取警戒、牽制、壓制等手段,保障己方部隊或人員行動安全。
? 陳其通《萬水千山》第一幕:「小岳:‘上級命令你們營,一定要死打硬拼,守住渡口,掩護大部隊過江,去和二、六軍團會合。’」魏巍《東方》第四部第十五章:「我們的任務,就是在這裏堅決阻住敵人,來掩護他們安全轉移。」
掩讳yǎn huì掩饰讳言。
●郭沫若《羽书集·持久抗战的必要条件》:「我们在这次的神圣抗战中,用不着掩讳,我们的伤亡是有相当数量的。」★「掩讳」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参见:掩諱
★「掩諱」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諱yǎn huì(掩諱,掩讳)掩飾諱言。
? 郭沫若《羽書集o持久抗戰的必要條件》:「我們在這次的神聖抗戰中,用不着掩諱,我們的傷亡是有相當數量的。」
掩获yǎn huò捕获。
●三国魏曹操《掩获宋金生表》:「臣辄部武猛都尉吕纳,将兵掩获得生,辄行军法。」
●唐康骈《剧谈录o田膨郎偷玉枕》:「未知贼在何许,可报司存掩获否?」
●宋苏轼《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直方以进士及第,母子二人相须为命,而能以忠义奋激,亲手击刺,以除一方之患,比之寻常捕盗官,偶然掩获十数饥寒之民号为劫贼者,不可同日而语矣。」★「掩获」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参见:掩獲
★「掩獲」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獲yǎn huò(掩獲,掩获)捕獲。
? 三國·魏·曹操《掩獲宋金生表》:「臣輒部武猛都尉呂納,將兵掩獲得生,輒行軍法。」
? 唐·康駢《劇談錄o田膨郎偷玉枕》:「未知賊在何許,可報司存掩獲否?」宋·蘇軾《乞將合轉一官與李直方酬獎狀》:「直方以進士及第,母子二人相須為命,而能以忠義奮激,親手擊刺,以除一方之患,比之尋常捕盜官,偶然掩獲十數饑寒之民號為劫賊者,不可同日而語矣。」
掩击yǎn jī袭击;冲杀。
●宋秦观《敕书奖谕记》:「臣既阴布耳目,察其所在,又预募将兵以备掩击。」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却教郑世子伏兵彼处,候其出奔,从后掩击,必获全胜。」参见:掩擊
掩迹承袭先辈的事业。
●《荀子o儒效》:「教诲开导成王,使谕于道,而能掩迹于文武。」杨倞注:「掩,袭也。」
●章炳麟《<孙逸仙>题辞》:「索虏昌狂泯禹绩,有赤帝子断其嗌,掩迹郑洪为民辟,四百兆人视兹册。」
掩擊yǎn jī(掩擊,掩击)襲擊;沖殺。
? 宋·秦觀《敕書獎諭記》:「臣既陰布耳目,察其所在,又預募將兵以備掩擊。」
?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卻教鄭世子伏兵彼處,候其出奔,從後掩擊,必獲全勝。」
掩集yǎn jí突然集结。
●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高昭玄》:「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集,彼必屯兵御守,便可废其农时。」★「掩集」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集yǎn jí突然集結。
? 明·馮夢龍《智囊補o兵智o高昭玄》:「量彼收穫之際,微徵士馬,聲言掩集,彼必屯兵禦守,便可廢其農時。」
掩猳yǎn jiā盖在素菜上的猪肉。
●明唐顺之《祭孙南野太仆文》:「公瘠于官,不系其家。晏婴钜族,豆无掩猳。」★「掩猳」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猳yǎn jiā蓋在素菜上的豬肉。
? 明·唐順之《祭孫南野太僕文》:「公瘠於官,不繫其家。
? 晏嬰鉅族,豆無掩猳。」
◎ [lower hem of garment] 底襟
掩殣yǎn jìn埋葬。
●《陈书o世祖纪》:「唯戚藩旧垄,士子故茔,掩殣未周,樵牧犹众。」★「掩殣」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掩殣yǎn jìn埋葬。
? 《陳書o世祖紀》:「唯戚藩舊壟,士子故塋,掩殣未周,樵牧猶眾。」
掩沮yǎn jǔ抑郁沮丧。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其有壮大而无妻无夫者,孤阴独阳,掩沮憔悴,生人之乐泯矣。」★「掩沮」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沮yǎn jǔ抑鬱沮喪。
?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三章:「其有壯大而無妻無夫者,孤陰獨陽,掩沮憔悴,生人之樂泯矣。」
掩卷yǎn juàn合上书本。多为阅读中有所感触的举动。
●《北史o刘献之传》:「﹝献之﹞见名法之言,掩卷而笑曰:‘若使杨墨之流,不为此书,千载谁知其小也。’」
●唐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宋苏辙《次韵子瞻感旧见寄》:「纵横万余卷,临纸但挥手。学成竟无用,掩卷空自疑。」
●邹荻帆《读贺敬之的<「八一」之歌>》:「我读诗时,还往往读了某几句,或某一节之后,掩卷沉思,猜摸著作者会如何展开下面的诗章。」★「掩卷」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卷」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卷yǎn juàn合上書本。多為閱讀中有所感觸的舉動。
? 《北史o劉獻之傳》:「﹝獻之﹞見名法之言,掩卷而笑曰:‘若使楊·墨之流,不為此書,千載誰知其小也。’」唐·李白《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詩:「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片言苟會心,掩卷忽而笑。」
? 宋·蘇轍《次韻子瞻感舊見寄》:「縱橫萬餘卷,臨紙但揮手。學成竟無用,掩卷空自疑。」
? 鄒荻帆《讀賀敬之的<「八一」之歌>》:「我讀詩時,還往往讀了某幾句,或某一節之後,掩卷沉思,猜摸着作者會如何展開下面的詩章。」
掩绝yǎn jué犹堵绝。
●《史记o齐太公世家》:「秋,与鲁战于干时。鲁兵败走,齐兵掩绝鲁归道。」参见:掩絕
掩絕yǎn jué(掩絕,掩绝)猶堵絕。
? 《史記o齊太公世家》:「秋,與魯戰於乾時。
? 魯兵敗走,齊兵掩絕魯歸道。」
1.犹堵绝。★「掩絶」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
掩坎yǎn kǎn墓穴。
●《孔子家语o曲礼子贡问》:「其敛,以时服而已;其圹,掩坎深不至于泉;其葬,无盟器之赠。」★「掩坎」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坎yǎn kǎn墓穴。
? 《孔子家語o曲禮子貢問》:「其斂,以時服而已;其壙,掩坎深不至於泉;其葬,無盟器之贈。」
掩口yǎn kǒu 1.
以手捂住嘴巴。
●《礼记o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
●孔颖达疏:「掩口,恐气触人。」参见「掩口而笑」、「掩口胡卢」。 2.
沉默不语;不敢出声。
●《史记o孝武本纪》:「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
●《后汉书o酷吏传·阳球》:「松览等皆出于微蔑,斗筲小人……莫不被蒙殊恩,蝉蜕滓浊。是以有识掩口,天下嗟叹。」
●《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谗夫在侧,邪说谀辞,以曲为直。」掩口(2)yǎn kǒu以手捂口。笑而不便出声的一种动作。
●《韩非子o外储说左下》:「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令他人闻之,掩口笑我曰:‘吴三桂老子平日爱惜王辅臣如珍宝,今一旦思食其脑髓,岂不令人寒心?’」★「掩口」在《汉语大词典》第8627页 第6卷 644★「掩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口yǎn kǒu 1.
以手捂住嘴巴。
? 《禮記o曲禮上》:「負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
? 孔穎達疏:「掩口,恐氣觸人。」參見「掩口而笑」、「掩口胡盧」。 2.
沉默不語;不敢出聲。
? 《史記o孝武本紀》:「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
? 《後漢書o酷吏傳o陽球》:「松覽等皆出於微蔑,斗筲小人……莫不被蒙殊恩,蟬蛻滓濁。是以有識掩口,天下嗟歎。」
? 《東周列國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讒夫在側,邪說諛辭,以曲為直。」
【掩口而笑】成语解释: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掩口而笑】成语出处: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亮以麈尾掩口而笑。”【掩口而笑】成语故事:【掩口而笑】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晋朝成语,人物心情的成语,笑的成语
【掩口胡卢】成语解释:胡卢:笑貌。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掩口胡卢】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劭传》:“昔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漝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掩口胡卢】成语故事:【掩口胡卢】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高中生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口胡盧」在《汉语大词典》第8627页 第6卷 644★「掩口胡盧」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口胡盧yǎn kǒu hú lú(掩口胡盧,掩口胡卢)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竊笑。胡盧,笑貌。語本《後漢書o應劭傳》:「昔鄭人以乾鼠為璞,鬻之於周;……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促織》:「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逕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 清·趙翼《甌北詩話o查初白詩》:「惟查初白才氣開展,工力純熟,鄙意欲以繼諸賢之後,而聞者已掩口胡盧。」
【掩口葫芦】成语解释:捂着嘴笑。【掩口葫芦】成语出处:《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掩口葫芦】成语故事:【掩口葫芦】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口失声】成语解释:谓忍不住笑出声来。【掩口失声】成语出处:明·马愈《马氏日抄·风异》:“众闻予言,将以为诞也,皆掩口失声。”【掩口失声】成语故事:【掩口失声】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口失聲」在《汉语大词典》第8627页 第6卷 644掩口失聲yǎn kǒu shī shēng(掩口失聲,掩口失声)謂忍不住笑出聲來。
? 明·馬愈《馬氏日抄o風异》:「眾聞予言,將以為誕也,皆掩口失聲。」
掩泪yǎn lèi犹掩涕。
●晋左思《娇女》诗:「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唐李嘉佑《游徐城河忽见清淮因寄赵八》诗:「长恨相逢即分首,含情掩泪独回头。」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这几句话,说得旁人俱各掩泪。」
●许地山《女儿心》:「宜姑到看不见她,才掩泪回到寨里。」★「掩泪」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参见:掩淚
掩类yǎn lèi超过同类。
●唐窦臮《述书赋》下:「柬之效虞,疏薄不逮;少保师褚,菁华却倍:超石鼠之效能,愧隋珠之掩类。」★「掩类」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参见:掩類
★「掩淚」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淚」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淚yǎn lèi(掩淚,掩泪)猶掩涕。
? 晉·左思《嬌女》詩:「瞥聞當與杖,掩淚俱向壁。」
? 唐·李嘉祐《游徐城河忽見清淮因寄趙八》詩:「長恨相逢即分首,含情掩淚獨回頭。」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這幾句話,說得旁人俱各掩淚。」
? 許地山《女兒心》:「宜姑到看不見她,才掩淚回到寨裏。」
★「掩類」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類yǎn lèi(掩類,掩类)超過同類。
? 唐·竇臮《述書賦》下:「柬之效虞,疏薄不逮;少保師褚,菁華卻倍:超石鼠之效能,愧隋珠之掩類。」
掩敛yǎn liǎn遮藏躲闪。
●清陈维崧《念奴娇·赠阿秀并呈西樵》词:「晚风回处,忽帘开影露,鬓烟微绿。蓦地见人犹掩敛,裙与阑干争曲。」★「掩敛」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参见:掩斂
★「掩斂」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斂yǎn liǎn(掩斂,掩敛)遮藏躲閃。
? 清·陳維崧《念奴嬌o贈阿秀並呈西樵》詞:「晚風迴處,忽簾開影露,鬢煙微綠。驀地見人猶掩斂,裙與闌干爭曲。」
掩埋yǎn mái埋葬。
●《南史o齐纪上·武帝》:「甲子,诏都下二县,坟墓毁发,随宜掩埋,遗骸未榇者,并加敛瘗。」
●清刘大櫆《内阁学士前工部左侍郎张公墓志铭》:「又以其余米,买山以掩埋枯骨之暴露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说他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掩埋」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埋」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99页★「掩埋」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埋yǎn mái埋葬。
? 《南史o齊紀上o武帝》:「甲子,詔都下二縣,墳墓毀發,隨宜掩埋,遺骸未櫬者,並加斂瘞。」
? 清·劉大櫆《內閣學士前工部左侍郎張公墓志銘》:「又以其餘米,買山以掩埋枯骨之暴露者。」
?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他說他在陣地上掩埋烈士的時候,他掉了眼淚。」
掩薶yǎn wō同「掩埋」。
●清钱陆灿《周亮工墓志铭》:「城以外战死无翣,白骨相枕藉,公蠲橐掩薶之。」★「掩薶」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薶yǎn wō同「掩埋」。 清·錢陸燦《周亮工墓志銘》:「城以外戰死無翣,白骨相枕藉,公蠲橐掩薶之。」
掩茂yǎn mào岁阴名。指太岁在戌之年。
●《汉书o天文志》:「﹝太岁﹞在戌曰掩茂。」
●《淮南子o天文训》:「掩茂之岁,岁小饥,有兵,蚕不登,麦不为,菽昌,民食七升。」高诱注:「掩茂,掩蔽茂冒也,言万物皆蔽冒。」参见「阉茂」。★「掩茂」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茂」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掩茂yǎn mào歲陰名。指太歲在戌之年。
? 《漢書o天文志》:「﹝太歲﹞在戌曰掩茂。」
? 《淮南子o天文訓》:「掩茂之歲,歲小饑,有兵,蠶不登,麥不為,菽昌,民食七升。」
? 高誘注:「掩茂,掩蔽茂冒也,言萬物皆蔽冒。」參見「閹茂」。
掩冒yǎn mào遮蔽,覆盖。
●《隋书o天文志下》:「雾气若昼若夜,其色青黄,更相掩冒,乍合乍散。」掩冒(2)yǎn mào掩盖。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o论语·颜渊篇二十》:「故皋陶、伊尹,德亦盛矣,而要其所备之德,总以无所掩冒者为盛。」★「掩冒」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冒yǎn mào遮蔽,覆蓋。
? 《隋書o天文志下》:「霧氣若晝若夜,其色青黃,更相掩冒,乍合乍散。」
★「掩沒」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沒」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沒yǎn méi(掩沒,掩没)掩蓋埋沒。
? 宋·董逌《廣川書跋o書<瘞鶴銘>後》:「《瘞鶴銘》在潤州·焦山下,初刻於崖石,久而崩摧,覆壓掩沒,故不復得其全文。」
? 葉聖陶《苦菜》:「至於下秧是我的工作了:將菜秧放在潭裏,撥些松泥掩沒了根部,就完事了。」
掩没yǎn méi掩盖埋没。
●宋董逌《广川书跋o书<瘗鹤铭>后》:「《瘗鹤铭》在润州焦山下,初刻于崖石,久而崩摧,覆压掩没,故不复得其全文。」
●叶圣陶《苦菜》:「至于下秧是我的工作了:将菜秧放在潭里,拨些松泥掩没了根部,就完事了。」★「掩没」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参见:掩沒
掩袂yǎn mèi 1.
用衣袖遮面。
●《艺文类聚》卷二九引南朝梁刘孝绰《侍离宴》诗:「掩袂望征云,衔杯惜余景。」
●清昭梿《啸亭续录o稗事数则》:「一日,有阁中胥吏请假,公问何事,曰:‘适闻父讣信。’公习以为常,亦云:‘好,好。’舍人等皆掩袂笑。」 2.
以衣袖拭泪。
●宋苏轼《祭欧阳伯和父文》:「投笔掩袂,斯文日化,蹑风系景,安所止戾。」
●明沈德符《野获编·妓女·杜韦》:「韦应曰:‘君怯甚,不可多语伤神,我上天入地必随君。’范亦为哽咽。此时已心知二人必无独死理矣。伯起每为余谈此,泪尚承睫,余亦为之掩袂。」
●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国母摩笄刺,宫娥掩袂伤。他年标信史,同日见高皇。」★「掩袂」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袂yǎn mèi 1.
用衣袖遮面。
? 《藝文類聚》卷二九引南朝·梁·劉孝綽《侍離宴》詩:「掩袂望征雲,銜杯惜餘景。」
? 清·昭槤《嘯亭續錄o稗事數則》:「一日,有閣中胥吏請假,公問何事,曰:‘適聞父訃信。’公習以為常,亦云:‘好,好。’舍人等皆掩袂笑。」 2.
以衣袖拭淚。
? 宋·蘇軾《祭歐陽伯和父文》:「投筆掩袂,斯文日化,躡風系景,安所止戾。」
? 明·沈德符《野獲編o妓女o杜韋》:「韋應曰:‘君怯甚,不可多語傷神,我上天入地必隨君。’范亦為哽咽。此時已心知二人必無獨死理矣。
? 伯起每為余談此,淚尚承睫,余亦為之掩袂。」
? 清·吳偉業《思陵長公主輓詩》:「國母摩笄刺,宮娥掩袂傷。他年標信史,同日見高皇。」------------------------------掩袂yǎn mèi 补证条目
1.以衣袖拭泪。 ?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 ? 「知之乃作《緑珠怨》以寄之,其詞曰:‘……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袂傷鈆粉。’」
掩迷yǎn mí犹蒙蔽。
●《新唐书o郭子仪传》:「宦竖掩迷,庶政荒夺,遂令陛下彷徨暴露,越在陕服。」★「掩迷」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迷yǎn mí猶蒙蔽。
? 《新唐書o郭子儀傳》:「宦豎掩迷,庶政荒奪,遂令陛下徬徨暴露,越在陝服。」
掩麛取犊捕杀幼兽。语出《礼记o曲礼下》:「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卵。」
●孔颖达疏:「麛乃是鹿子之称,而凡兽子亦得通名也。」
●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故曰:杀胎破卵,则凤皇不翔。掩麛取犊,则麒麟不至。」
★「掩祕」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祕yǎn mì(掩祕,掩秘)隱瞞,秘而不宣。
? 《後漢書o李固傳》:「近北鄉侯薨,閻后兄弟及江京等共掩祕,遂有孫程手刃之事。」
掩秘yǎn mì隐瞒,秘而不宣。
●《后汉书o李固传》:「近北乡侯薨,阎后兄弟及江京等共掩秘,遂有孙程手刃之事。」★「掩秘」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参见:掩祕
掩面yǎn miàn 1.
遮住面孔。羞惭貌。
●《后汉书o陈蕃传》:「若受爵不让,掩面就之,使皇天震怒,灾流下民,于臣之身,亦何所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同盟会·东京各界告乡人书》:「诸君如办学有滞碍,或筹款甚艰难,尚其为国家前途计,而掩面重来乎!」 2.
遮住面孔。悲不忍见貌;哭泣貌。
●唐白居易《长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清姚燮《双鸩篇》:「妾手掩面啼声低,妾手不敢牵郎衣。」 3.
盖在尸体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绢。
●《荀子o礼论》:「设掩面儇目,鬠而不冠笄矣。」杨倞注:「《士丧礼》,掩用练帛,广终幅,长五尺。」 4.
●宋周辉《清波别志》卷上:「东坡守杭,所属尝申漏税,乃远方获荐士,以裹粮置货,封掩,赝作某上杭州知府苏内翰。士辞穷吐实,且曰:‘今负天下重名,孰逾先生,沿涂既赖以免,自此入京,意通行无碍,不虞败获也。’坡乃呼笔吏,俾易掩面,用己衔,至京师竹竿巷苏学士。且语之:‘乃舍弟子由也,此真无碍矣。’」★「掩面」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面」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面yǎn miàn 1.
遮住面孔。羞慚貌。
? 《後漢書o陳蕃傳》:「若受爵不讓,掩面就之,使皇天震怒,災流下民,於臣之身,亦何所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o同盟會o東京各界告鄉人書》:「諸君如辦學有滯礙,或籌款甚艱難,尚其為國家前途計,而掩面重來乎!」 2.
遮住面孔。悲不忍見貌;哭泣貌。
? 唐·白居易《長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 清·姚燮《雙鴆篇》:「妾手掩面啼聲低,妾手不敢牽郎衣。」 3.
蓋在屍體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絹。
? 《荀子o禮論》:「設掩面儇目,鬠而不冠笄矣。」
? 楊倞注:「《士喪禮》,掩用練帛,廣終幅,長五尺。」 4.
? 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東坡守杭,所屬嘗申漏稅,乃遠方獲薦士,以裹糧置貨,封掩,贗作某上杭州知府蘇內翰。士辭窮吐實,且曰:‘今負天下重名,孰踰先生,沿塗既賴以免,自此入京,意通行無礙,不虞敗獲也。’坡乃呼筆吏,俾易掩面,用己銜,至京師竹竿巷·蘇學士。且語之:‘乃舍弟子由也,此真無礙矣。’」
【掩面失色】成语解释:掩:遮盖。遮着脸不敢看,脸因惊恐而变色【掩面失色】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掩面失色】成语故事:【掩面失色】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灭yǎn miè遮没。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谓近日诗胜国初,吾不信也。而且互相标榜,不惭大言,造作名字,掩灭前辈,是可以世道慨,岂独文艺之末乎?」★「掩灭」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参见:掩滅
★「掩滅」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掩滅yǎn miè(掩滅,掩灭)遮沒。
? 明·楊慎《升庵詩話》卷十一:「謂近日詩勝國初,吾不信也。而且互相標榜,不慚大言,造作名字,掩滅前輩,是可以世道慨,豈獨文藝之末乎?」
【掩目捕雀】成语解释: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掩目捕雀】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琳传》:“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大国之事,其可以诈立乎!”【掩目捕雀】成语故事:【掩目捕雀】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三国志的成语,三国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
掩匿yǎn nì遮掩,隐瞒。
●《史记o曹相国世家》:「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后汉书o李固传》:「固对曰:‘帝虽幼少,犹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动,岂有臣子反共掩匿乎?’」
●宋李纲《与梅和胜侍郎书》:「大概贼作之初,捕盗官司,意在掩匿,不以实闻,措置乖方,浸淫滋蔓,遂致于此。」掩匿(2)yǎn nì遮掩;隐瞒。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先生致知之说,莫亦泄天机否?’先生曰:‘圣人已指以示人,只为后人掩匿我发明耳。何故说泄?此是人人自有的。’」★「掩匿」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匿yǎn nì遮掩,隱瞞。
? 《史記o曹相國世家》:「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 《後漢書o李固傳》:「固對曰:‘帝雖幼少,猶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動,豈有臣子反共掩匿乎?’」宋·李綱《與梅和勝侍郎書》:「大概賊作之初,捕盜官司,意在掩匿,不以實聞,措置乖方,浸淫滋蔓,遂致於此。」
掩扑yǎn pū 1.
●元王晔《殿前欢·答》套曲:「满怀冤,被冯魁掩扑了丽春园。」 2.
亦称「掩跳」。博戏的一种。
●南朝宋何承天《纂文》:「掩扑,跳钱戏也,俗谓之射数或射意也。或曰博戏,掩取人财物也。」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二引《纂文》作「掩扑、掩跳,钱戏也。」★「掩扑」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参见:掩撲
★「掩撲」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掩撲yǎn pū(掩撲,掩扑) 1.
? 元·王曄《殿前歡o答》套曲:「滿懷冤,被馮魁掩撲了麗春園。」 2.
亦稱「掩跳」。博戲的一種。
? 南朝·宋·何承天《纂文》:「掩撲,跳錢戲也,俗謂之射數或射意也。或曰博戲,掩取人財物也。」
? 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二引《纂文》作「掩撲、掩跳,錢戲也。」------------------------------掩撲yǎn pū 补证条目
1.袭取。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六:「梁祖親征鄆州,軍次衛南……其前軍朱友裕爲朱瑄掩撲,拔軍南去,我軍不知,固北行。」
【掩其不备】成语解释:掩:掩袭。备:防备。趁敌人毫无防备时进行突然袭击。亦作“掩其无备”。【掩其不备】成语出处:《南齐书·刘怀珍传》:“今众少粮单,我悬彼固,正宜简精锐,掩其不备耳。”【掩其不备】成语故事:【掩其不备】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动宾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其无备】成语解释:掩:掩袭;备:防备。称乘敌方毫无防备时进行突袭。【掩其无备】成语出处:《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掩其无备】成语故事:【掩其无备】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动宾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旗息鼓】成语解释: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掩旗息鼓】成语出处:《明史·流贼传·张献忠》:“献忠因得与山民市盐刍米酪,收溃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掩旗息鼓】成语故事:【掩旗息鼓】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Y开头的成语
掩弃yǎn qì谓死于道途而草草收葬。
●唐赵征明《回军跛者》诗:「常恐道路旁,掩弃狐兔茔。所愿死乡里,到日不愿生。」★「掩弃」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参见:掩棄
掩泣yǎn qì掩面而泣。
●南朝宋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作》诗:「登舻眺淮甸,掩泣望荆流。」
●唐卢纶《送杨皞东归》诗:「登楼掩泣话归期,楚树荆云发远思。」
●《宋史o乐志十六》:「空留嫔御,掩泣望霓旌。」
●郭沫若《残春》四:「她说着说着,便掩泣起来。」★「掩泣」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99页★「掩泣」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掩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泣yǎn qì掩面而泣。
? 南朝·宋·鮑照《上潯陽還都道中作》詩:「登艫眺淮甸,掩泣望荊流。」
? 唐·盧綸《送楊皞東歸》詩:「登樓掩泣話歸期,楚樹荊雲發遠思。」
? 《宋史o樂志十六》:「空留嬪御,掩泣望霓旌。」
? 郭沫若《殘春》四:「她說着說着,便掩泣起來。」
★「掩棄」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棄yǎn qì(掩棄,掩弃)謂死於道途而草草收葬。
? 唐·趙徵明《回軍跛者》詩:「常恐道路旁,掩棄狐兔塋。所願死鄉里,到日不願生。」
掩取yǎn qǔ 1.
乘其不意而夺取或捕捉。
●《后汉书o酷吏传·黄昌》:「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
●《新唐书o冯宿传》:「府大集,部曲辄与文寿偕来,宿掩取而榜杀之。」
●明刘基《春秋明经·齐侯袭莒》:「况以阴谋閟计,出其不意而掩取之乎?」 2.
尽取,全部捕杀。★「掩取」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取yǎn qǔ 1.
乘其不意而奪取或捕捉。
? 《後漢書o酷吏傳o黃昌》:「後乃密遣親客,至門下賊曹家,掩取得之。」
? 《新唐書o馮宿傳》:「府大集,部曲輒與文壽偕來,宿掩取而榜殺之。」
? 明·劉基《春秋明經o齊侯襲莒》:「況以陰謀閟計,出其不意而掩取之乎?」 2.
盡取,全部捕殺。
掩泉yǎn quán没于黄泉。死的讳词。
●明高启《送安南使者杜舜卿还国应制》:「号册才临境,容衣忽掩泉。」★「掩泉」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泉yǎn quán沒於黃泉。死的諱詞。
? 明·高啟《送安南使者杜舜卿還國應制》:「號冊纔臨境,容衣忽掩泉。」
掩却 掩盖;掩没。 ? 黄裳《过去的足迹·新婚夫妇》:「他们又开始了喁喁的谈话,这次是温泉瀑震耳的声音掩却了一切。」
1.尽取兽群。★「掩羣」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
掩群尽取兽群。
●《礼记o曲礼下》:「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卵。」
●孔颖达疏:「大夫不掩群者,群谓禽兽共聚也。群聚则多,不可掩取之。」
●《淮南子o主术训》:「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高诱注:「掩,犹尽也。」掩群(2)捕取兽群。
●汉刘向《说苑o修文》:「取之不围泽,不掩群。」
●汉刘向《说苑o修文》:「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
●明何景明《内篇》之十七:「古者之待禽兽草木也,不掩群,不射宿。」掩群盡取獸群。
? 《禮記o曲禮下》:「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卵。」
? 孔穎達疏:「大夫不掩群者,群謂禽獸共聚也。群聚則多,不可掩取之。」
? 《淮南子o主術訓》:「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
? 高誘注:「掩,猶盡也。」
掩冉yǎn rǎn亦作「掩苒」。 1.
披靡,偃倒。
●唐柳宗元《袁家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
●宋苏轼《和饮酒》之三:「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2.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o小秦淮录》:「池荷掩冉于左右,陇菊迤逦于东西。」 3.
●宋苏辙《寓居》诗之四:「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旋叠封根石,能开着子花。」
●宋陆游《感怀》诗:「阡眠香草茂,掩苒烟柳弱。」 4.
轻盈柔美貌;柔和貌。
●宋洪迈《夷坚丁志·临邛李生》:「女从水面掩冉而返。」
●宋辛弃疾《喜迁莺》词:「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 5.
●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明高启《焚香》诗:「乍飘犹掩冉,将断更氤氲。」★「掩冉」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冉yǎn rǎn亦作「掩苒」。 1.
披靡,偃倒。
? 唐·柳宗元《袁家渴記》:「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
? 宋·蘇軾《和飲酒》之三:「身如受風竹,掩冉眾葉驚。俯仰各有態,得酒詩自成。」 2.
?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o小秦淮錄》:「池荷掩冉於左右,隴菊迤邐於東西。」 3.
? 宋·蘇轍《寓居》詩之四:「弱榴生掩冉,插竹強支叉。旋疊封根石,能開著子花。」
? 宋·陸游《感懷》詩:「阡眠香草茂,掩苒煙柳弱。」 4.
輕盈柔美貌;柔和貌。
? 宋·洪邁《夷堅丁志o臨邛李生》:「女從水面掩冉而返。」
? 宋·辛棄疾《喜遷鶯》詞:「掩冉如羞,參差似妒,擁出芙渠花發。」 5.
? 宋·王質《游東林山水記》:「一色荷花,風自兩岸來,紅披綠偃,搖蕩葳蕤,香氣勃郁,沖懷罥袖,掩苒不脫。」
? 明·高啟《焚香》詩:「乍飄猶掩冉,將斷更氤氳。」
掩苒yǎn rǎn见「掩冉」。★「掩苒」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苒yǎn rǎn見「掩冉」。
掩人yǎn rén掩盖别人的优点。
●《国语o周语下》:「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韦昭注:「掩人,掩人之美。」
●唐刘禹锡《口兵戒》:「掩人诚智,折笄以詈。」★「掩人」在《汉语大词典》第8627页 第6卷 644掩人yǎn rén掩蓋別人的優點。
? 《國語o周語下》:「犯則陵人,迂則誣人,伐則掩人。」
? 韋昭注:「掩人,掩人之美。」
? 唐·劉禹錫《口兵戒》:「掩人誠智,折笄以詈。」
【掩人耳目】成语解释: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掩人耳目】成语出处:《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掩人耳目】成语故事:【掩人耳目】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动宾式成语,大的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欺诈的成语
掩日yǎn rì古剑名。
●晋王嘉《拾遗记o昆吾山》:「越王句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则光昼暗。」★「掩日」在《汉语大词典》第8627页 第6卷 644掩日yǎn rì古劍名。
? 晉·王嘉《拾遺記o崑吾山》:「越王·句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則光晝暗。」
掩缛yǎn rù谓光彩掩映。
●《文选o谢庄<月赋>》:「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李善注引《说文》:「缛,繁采饰也。」★「掩缛」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参见:掩縟
★「掩縟」在《汉语大词典》第8632页 第6卷 649掩縟yǎn rù(掩縟,掩缛)謂光彩掩映。
? 《文選o謝莊<月賦>》:「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掩縟,長河韜映。」
? 李善注引《說文》:「縟,繁采飾也。」
掩塞yǎn sāi 1.
●汉赵晔《吴越春秋o勾践伐吴外传》:「上天苍苍,不可掩塞。」 2.
●《后汉书o苏章传》:「皓匿不敢言,而自上退位,归乡里,私掩塞冢椁。」★「掩塞」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掩塞yǎn sāi 1.
? 漢·趙曄《吳越春秋o勾踐伐吳外傳》:「上天蒼蒼,不可掩塞。」 2.
? 《後漢書o蘇章傳》:「暠匿不敢言,而自上退位,歸鄉里,私掩塞冢槨。」
掩杀yǎn shā乘其不备而进攻;冲杀。
●宋范仲淹《奏马怀德乞转阁门祗候青涧城都监》:「自后掩杀蕃贼,破荡族帐,累度得功。」
●宋岳飞《奏招曹成不服乞进兵札子》:「臣今进兵……即行措置用兵掩杀,务速除荡。」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秦兵乘胜掩杀,晋兵大溃。」
●《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慌走,建阳率军掩杀,卓兵大败。」★「掩杀」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杀」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99页参见:掩殺
★「掩殺」在《汉语大词典》第8630页 第6卷 647★「掩殺」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殺yǎn shā(掩殺,掩杀)乘其不備而進攻;沖殺。
? 宋·范仲淹《奏馬懷德乞轉閣門祗候青澗城都監》:「自後掩殺蕃賊,破蕩族帳,累度得功。」
? 宋·岳飛《奏招曹成不服乞進兵札子》:「臣今進兵……即行措置用兵掩殺,務速除蕩。」
?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回:「秦兵乘勝掩殺,晉兵大潰。」
? 《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卓慌走,建陽率軍掩殺,卓兵大敗。」
掩身yǎn shēn谓居于隐蔽之处。
●《礼记o月令》:「﹝仲夏之月﹞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郑玄注:「掩,犹隐翳也。」★「掩身」在《汉语大词典》第8628页 第6卷 645掩身yǎn shēn謂居於隱蔽之處。
? 《禮記o月令》:「﹝仲夏之月﹞君子齊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或進。」
? 鄭玄注:「掩,猶隱翳也。」
掩食yǎn shí遮盖之使发生亏蚀现象。
●《清史稿o天文志一》:「月能掩食五星,而月与五星又能掩食恒星。」★「掩食」在《汉语大词典》第8629页 第6卷 646掩食yǎn shí遮蓋之使發生虧蝕現象。
? 《清史稿o天文志一》:「月能掩食五星,而月與五星又能掩食恒星。」
掩饰yǎn shì掩盖文饰。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若曲端之见杀,及浚之屡败,史册事俱难掩,而中不无掩饰,故不谓其杀戮忠良,败坏国事。」
●《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玄德﹞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水浒传》第四三回:「这沂水县是个小去处,如何掩饰得过?」
●茅盾《子夜》十七:「吴荪甫听着,把不住心头一跳,脸色也有点变了;赶快一阵狂笑掩饰了过去。」★「掩饰」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掩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499页★「掩饰」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掩飾
★「掩飾」在《汉语大词典》第8631页 第6卷 648★「掩飾」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掩飾yǎn shì(掩飾,掩饰)掩蓋文飾。
?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o禮部o議革張浚祀》:「若曲端之見殺,及浚之屢敗,史冊事俱難掩,而中不無掩飾,故不謂其殺戮忠良,敗壞國事。」
? 《三國演義》第二一回:「﹝玄德﹞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
? 《水滸傳》第四三回:「這沂水縣是個小去處,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诈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