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新成立建筑公司简介一个建筑企业呢?5Fy

资料选录之七&&{五}&&(&杂文一)
&&&&&&&&&&&&&&&&&&&
8)& 李锐回忆毛泽东二三事
时间: 18:07:10
嘉宾简介:李锐,1917年生,湖南平江人,1958年8月至1959年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1958年1月后任毛泽东兼职秘书,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受到严厉批判,撤销一切职务,开除党籍。年任中组部副部长。中共12届中央委员,12、13届中顾委委员。
  凤凰历史:在见到毛主席之前,您对他是个什么印象?
  李锐:我在“一二·九运动”的时候,已经向往共产党的革命,抗战前入了党,但没有读过毛泽东的书,只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抗战初期才读到《论持久战》,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预言了抗战的整个过程:防御阶段、相持阶段,最后反攻阶段。我是1939年年底到的延安,对毛泽东当然是很崇拜的。那时候《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都出来了,整风运动后,毛泽东的威望是最高的。
  读中学时,母亲跟我讲过毛泽东。母亲在平江清末办的启明女校第一班的同学里,有李六如的原配夫人钟桓英。1920年前后在长沙的时候,毛泽东经常到李六如家去。钟桓英说,我给毛润之洗长褂子都不知道洗了多少次,因为毛不讲卫生。所以我很早就知道毛泽东这个名字。
  凤凰历史:您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什么时候呢?
  李锐:整风运动开始,我听毛泽东做“反对党八股”的报告。
1942年《解放日报》的改版座谈会上,面对面听他讲话。为什么开改版座谈会呢?因为《解放日报》的版面同一般报纸差不多:第一版是天下要闻,第二版是国内版,第三版才是共产党的新闻和文章,第四版是边区和文艺。所以毛泽东对《解放日报》很有意见,认为它不像共产党的报纸,于是就开了改版座谈会,到了三十几个人,我管评论,也参加了。
  那个时候《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由丁玲主编,登了她写的《三八节有感》;后来还登了王实味的《野百合花》,有“衣分三色,食分五等”之类的话,对延安的等级制度和不民主,都有些意见。1940年,大家在中央青委工作时,办了一个大墙报“轻骑队”,直言不讳地批评一些落后的或不顺眼的现象(我也是作者之一)。
  毛泽东在改版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还做了手势):“我晚上看书,点两根洋蜡;我穿斜纹布,吊口袋。”为什么他说要点两根洋蜡呢?那时候生活困难,大家都点的油灯,即菜油小灯,办公室有煤油灯。毛泽东说他点的洋蜡是进口的,斜纹布也是进口的,只有中央高层的人才穿着。我们的衣服都是土布。吊口袋是吊在衣服上面的口袋(编者注:即解放后中山装的式样),我们的口袋是钉在上面的。他的意思就是,我就是特殊化,你们能怎么样。他用这样的神态讲这话,我很不舒服。
  散会后,我对胡乔木说(胡当年已是毛的秘书):我们有些意见,是制度的问题,认为延安的等级制度在发扬民主方面不够,办“轻骑队”也是反映这些问题。整风运动发展到抢救运动,延安和边区打了一万五千个特务(其实一个打入党内的也没有),我被当作特务坐了一年半牢,受过严刑拷问等;以及江西时代打AB团等肃反大批杀人之事,也略知道一些,这里就不谈了。所以那时候我对毛泽东就有了不太好的印象。
  在延安的时候,虽然有看法,但是对毛主席还是非常尊敬的。在《解放日报》工作后期,我管社论,毛写的和修改的社论,都要经过我刊登。延安只有他用宣纸和毛笔写文章,都是一遍稿。离开延安时,我的任务是到冀热辽区负责办报,给了我半匹骡子带东西。我带的一半是《解放日报》,再就是在杨家岭的中央图书馆找到的一些解放区出版的书籍,另外我自己还有些书,合起来有一百多斤。我自己的东西中,最珍贵的是毛泽东的两篇社论手稿,其中一篇社论是谈生产运动,《毛选》中还没有收入。1949年后我在长沙时,我把这两篇社论,连同他写给湖南老朋友周世钊和彭友胜(编者注:在辛亥革命中,毛泽东曾参加长沙新军,彭友胜是当时他的副班长)的两封信,都装裱成册页,题名“当代墨宝”。《龙胆紫集》中有诗记述:“字若龙蛇笔有神,征途万里总随身。桑干河渡曾浸水,手迹珍藏见寸心。”
  凤凰历史:新中国建立后,您在什么情况下再次见到毛主席呢?
  李锐:1952年离开湖南省委宣传部长“坐而论道”的岗位,到北京负责水电建设。当时水利系统一些领导人建议快上三峡,解决长江洪水问题。1958年初,中央召开的南宁会议上,跟他面对面开会。这个会可说是“大跃进”的序幕,反对当时陈云和周恩来等人“反冒进”的思想,最后一个大问题是讨论三峡上马。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的意见,要立即上三峡工程。我是水电建设总局的局长,关于三峡问题,我早就写过文章反对。在会议上我讲了我的反对意见,毛泽东也接受了,而且最后要我当他的秘书。(编者注:欲了解李锐与林一山在南宁会议上关于三峡工程的辩论详情,请关注凤凰网历史频道后续推出的《对话李锐》专题。)那时候我搞水电,说工作很繁重。“那就兼职嘛”,毛泽东这么一说,我就没办法了。
  从南宁回来没几天,他要我晚上去跟他谈话。对国内外大势的一种议论,谈到9点钟,服务员进来准备晚饭。首先报菜单,第一个菜是什么你猜一猜?
  凤凰历史:红烧肉?
  李锐:熊掌,熊掌我都没有见过,他就问我:“你吃不吃啊?”我一听说是熊掌,就说“我吃”。
  那次是我第一次到他的房间里去。他住在中南海,睡的是双人床,比一般的双人床宽,是木板床,他不睡软床。床上三分之二的地方放的是线装书,房中的书柜里面也全部是线装书。大家知道,他最喜欢读的是《资治通鉴》,这是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丛书。不少学者认为,毛很喜欢研究帝王之术。
  过了几天,周恩来找我。当年为宣传水电,我在北海办了一个展览会,许多中央领导人去参观过。周恩来要我把新安江水电站的模型搬到西哈努克住的宾馆去,让他知道我们在搞这样的建设。我就照总理的意见,到西哈努克的宾馆把那个模型放好了。等到晚上7点多钟,周恩来才来,我跟周比较熟,可以随便一点。我因为没吃饭,就发牢骚:“总理啊,我肚子饿了。”你猜他讲了一句什么?他说:“我跟你还不一样?”接着又说了一句:“你看到了吧,穿着破睡衣,躺在床上吧。”这就说明,他们同毛的上下关系,跟我同他们的上下关系一样。毛一天到晚躺在他的床上,看书、吃饭、党内来人谈话,都不下床,除非要写文章或有外国人接见。
  周恩来他们对毛都了解,可说谁也不敢惹他。庐山会议原来是准备反“左”的,当时已经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了。结果彭老总一封信,最后尤其是张闻天带理论性的长篇发言,都惹动他了。
  凤凰历史:黄克诚曾经说毛泽东晚年因为失眠,所以脾气比较大,您有这种感觉吗?
  李锐:59年4月上海会议时,由于我向他写了三封信,谈“大跃进”的许多问题和不当之处,他是接受了的,于是大大地抬高我,讲了这样的话:“我是共产党感谢共产党。”
  到庐山会议,由于彭、张有反对的言论,就变得厉害了。毛泽东最后对我的态度什么样呢?通过《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文件时,决议稿的开始有这句话:“彭黄张周及其追随者……”。毛泽东就故意问周恩来:“这个追随者是哪个咯?”周恩来就讲是李锐。他又讲:“李锐,你来了吗?我不是瞧不起你,你不够格。”因为我不是中央委员,他说我不够格,只能当追随者。这种情况当年在党内都传达了的,我的老朋友黎澍后来见面时跟我说:“李锐是真完蛋了。”
  凤凰历史:还有什么例子呢?
  李锐:我在《庐山会议实录》里写了一件他当时对朱老总的态度。朱老总跟彭德怀是好朋友,他们两人是真正打仗的人。在常委会上批判彭德怀时,朱老总第一个发言,讲得比较温和。毛泽东把脚翘起来,做了手势:“隔靴搔痒。”朱老总满脸通红,再不讲话了。
  毛同朱老总的关系如何呢?朱老总的秘书沈毓珂,跟我一起工作过的,他告诉过我一件事情。1949年以后,实际上没有让朱老总管事情,只让他关心手工业。朱老总也住在中南海,闲了喜欢养兰花。兰花不能见太阳,必须在阴暗的地方才长得好。他就要办公厅,帮他盖一个遮阳棚。不知道毛怎么看到了朱老总的信,就批示:中南海不是朱家花园。(编者注:晚清长沙首富朱昌琳的私家园林,人称“朱家花园”)随后朱老总把他养的所有兰花捐给中山公园,不再养了。
  凤凰历史:请您谈一谈对毛泽东总的看法。
  李锐:由于自己在党内的经历,尤其是两次坐牢:在延安关了一年半,“文革”时在秦城单间关了八年。我在离休后的三十多年里,一直思考三个大问题:即人类社会进步靠什么?主义和理论是怎么回事?共产党的作为(即同上面两个问题的关系)如何?写了十几本书。关于毛泽东其人其事,写了五本书,都公开出版了。即《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早年毛泽东》、《大跃进亲历记》、《庐山会议实录》、《毛泽东晚年悲剧》。
  对于毛泽东这个人,我就讲了我经历的事情。他的早年就很独特、很了不起。他在第一师范当学生的时候,部队的枪他都敢缴回来,那么厉害。(编者注:1917年,毛泽东曾指挥“学生自愿军”,在长沙近郊迫使北洋军一支约三千人的队伍缴械。)他少年离开家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诗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他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也写过这样的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沁园春》那首词,有人说是胡乔木帮他写的,胡乔木没有那个气概。他早年的读书笔记中有这样的话:“我只对自己负责”。可以说,“自以为是”贯彻了他一生。他从早年起就有这种气质,把他放在中国古代来讲,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他把自己的思想、志向等等都公开讲过:“我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秦始皇杀的人没有我整的多”
, “我从马克思那里只取了四个字:‘阶级斗争’”。另外他还有一句话:“我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
  毛泽东去世前的遗言有这么两句话:我平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把蒋介石赶到台湾去了,第二件是搞了文化大革命。对第二件事他担心有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
来源日期:
&&&&&&&&&&&&&&&&
第一次反腐告诫
19493512“”“”“”“”
第一个反腐败机构
19491191119553“”“”197812100
向毛泽东直言反腐第一人
向毛泽东进言重视反腐的民主人士仇鳌
195130“将马恩列斯及你的著作深刻研究,大足以创造另一世界及另一国家之经济文化,这是无可置疑的。唯党一接近实际政治,最易停滞与腐朽。从来讲主义,谈政治,在宣传的革命时期,属于破坏方面,无所顾忌,易于成功;而革命胜利后,迄至掌握政权,进入主义的建设,千万头绪,学识不够,经验全无,不但难见成功,而且时有错误,遂不免自起怀疑,顿生停滞现象。在此期间,最宜鼓起勇气,克服此种困难,使既定政策能逐步实现。又,同志们在地下工作期间,正如孟子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此皆能忍受。一旦革命成功,上述各种情况忽然消逝,取昔日敌人之所有者而尽有之,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皆达愉快,不免在有形与无形之间,使革命的伟大前途,因腐蚀而发生障碍。此则当前未可丝毫忽略之问题。好在你党有一革命武器,即批评与自我批评。但须时时把握这个武器,不仅自己党员,就是党外人士,亦应争取共同掌握,相互运用,则一切难艰皆可克服。”“”
第一次轰轰烈烈惩治腐败的斗争
“”“”1951121“”1952126“”2“”195210“”“”“”994267422050
第一个被处死刑的高级干部贪污犯
19511119311933171.611“”492143.7830031“”221952210“20200200020000”
第一部惩治贪污的法律
1952418“”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第一宗反腐败案件
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准则
新中国历史上查处的最大一宗经济犯罪大案
199981996199953030050023023
第一部党内监督法规的出台
签署第一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第一次将临时巡视改为专门巡视
第一次在通报中公开表扬举报人
第一次明确改革“条条”监督中的“三个不再”
2003“”“”“”“”“”“”
752004“”
第一次把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明确为纠风的重点
“”1452677302289871223
中央第一次发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三个大活人看不住毛岸英的一封信?(转自关捷的博文)
<img TITLE="此博文包含图片" ALIGN="absmiddle"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资料选录之七&&{五}&&(&杂文一)" />&&&&&&&&&&
( 12:18:44)
惊闻在成都,有人刚刚弄丢了毛岸英的亲笔信。弄丢的这一珍贵文物的,是际华春秋拍卖公司老总马太平及其两位助手。
请看报道—— 
大约一个多月前,马太平从陈玉英的女儿孙燕那里借到了这封信,上周由马太平随身从北京带来成都,一直放在身边小心看护。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本来是希望能在开幕前布展完毕后,放在展厅里专用的展柜里,但因为展柜没有锁,只好带回酒店再赶在开幕前带来,放进展柜里。
  谁知,展览开始前发生了这场“意外”。昨日早上9点左右,马太平带着两个员工从他们下榻的成都城市理想酒店赶往四川省科技馆,做开幕前最后的准备。他们随身带着装裱成册页的书信以及两幅朝鲜画,装在一个鳄鱼牌的白色塑料购物袋里,看上去极不起眼。
  因为酒店离天府广场不远,车子几分钟就到了科技馆门口的那条大路上,三人匆匆下车,而那个装着珍贵文物的袋子,竟然没有一个人想起来拿。
马太平如上说法,有三大疑点。
&&&&一,拍卖公司的老总及其助手,其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视文物如命的特点,他理应有神经质般的警惕,怎么可能如此掉以轻心?
二、三人行的目的是什么?是拿着文物去参展。干什么去了不知道呀,不拿要命的东西其结果不要命吗?那在出租车上,这件毛岸英的亲笔信可能随便放在座席上吗?可能下车不拿吗?本应是紧紧拿在一人手上的呀。相当于说,带着新娘去拜堂,下了车,把新娘丢在了车上,旁边的两个伴娘也没想起来,自顾自地下了车。&
三,以老总为首的三人是死还是活人?三个大活人硬是看不住一件死物件,有多少可信度?理想酒店到四川省科技馆本来也没有多少路,三个人同时想了什么问题,就那一点路就那一点时间,就把活人的大脑想成了死人的大脑,以至于下车时,死人一样地就下了去?
从报道上看,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那位马总上的车及上车的时间都成了糊涂帐,这又是为什么?
而本博主的最大疑问是,三个大活人为什么看不住毛岸英的信?答案是,能看住,必需的。上文说过,职业人员的警惕、此行的目的、活人。那为什么就偏偏看不住就偏偏弄丢了呢?
问谁呀?谁能答呀?
&&&&切,问自己,自己答!
&&&&&&&&&&&&&&
附:成都中朝美术展开幕毛岸英亲笔信被遗失出租车
保存到相册
&这份毛岸英写给陈玉英的亲笔信,加封面一共6页,非常珍贵&[保存到相册]
中朝美术作品展昨开幕,参展的毛岸英亲笔信不慎遗失在成都出租车上了
  如果有人捡到这封信或者知道它的下落,请拨打成都商报热线电话与我们联系,有重金酬谢
  昨天上午10点,“中朝美术作品展”在四川省科技馆门口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作品中绝大多数出自朝鲜美术家之手,很受观众好评,但将这些作品带来成都的际华春秋拍卖公司老总马太平却满面愁容:他特意带来为此次展览添彩的珍贵展品毛岸英写给儿时保姆陈玉英的亲笔信,早上不慎遗失在成都出租车上了!
  一封珍贵的毛岸英亲笔信
  写给儿时保姆的信,字字恳切动人
  “毛岸英的亲笔信,今天早上给丢了!”这是马太平看到成都商报记者后的第一句话,让记者直接愣在当场。这份加封面一共6页的毛岸英亲笔信,记者虽然不曾亲见,但在8月25日晚上美术作品运到成都的时候,就听马太平骄傲地提到过。“此次展览的主旨是见证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我想到毛岸英是在朝鲜牺牲的,所以想展出一件关于他的文献,让展览更有意义。”马太平说。
  这封毛岸英写于1949年的信,是写给一位他十分敬重的老人家陈玉英。这封信字字恳切动人,毛岸英在信中亲切地称呼陈玉英“孙嫂”,并一再叮嘱她:“我们是劳动人民,我们永远是这世界上最忠实、最纯洁、最勤劳、最朴素、最刚强而又善良的人们,望你永远不失这种伟大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信末还加了一句“我父亲也问候你,并望你决不退步,跟着大众前进!”
  一个普通的白色购物袋
  除了这封信,还有两幅朝鲜画
  大约一个多月前,马太平从陈玉英的女儿孙燕那里借到了这封信,上周由马太平随身从北京带来成都,一直放在身边小心看护。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本来是希望能在开幕前布展完毕后,放在展厅里专用的展柜里,但因为展柜没有锁,只好带回酒店再赶在开幕前带来,放进展柜里。
  谁知,展览开始前发生了这场“意外”。昨日早上9点左右,马太平带着两个员工从他们下榻的成都城市理想酒店赶往四川省科技馆,做开幕前最后的准备。他们随身带着装裱成册页的书信以及两幅朝鲜画,装在一个鳄鱼牌的白色塑料购物袋里,看上去极不起眼。
  因为酒店离天府广场不远,车子几分钟就到了科技馆门口的那条大路上,三人匆匆下车,而那个装着珍贵文物的袋子,竟然没有一个人想起来拿。最令马太平绝望的是,他们也没有拿车上的机打小票,以至于无从寻找。马太平低声说,“这可怎么办啊,怎么给人家交代啊!这么珍贵的文献……”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是要忍住几乎涌出的泪水,眼神里全是后悔和焦虑。他说自己还不敢把消息告诉陈玉英的女儿孙燕,“我就想着全力以赴、最快速度找回来,不然没法跟人家交代啊!”
  一件不能交易的珍贵文物
  已经报了警,送还者定有重金酬谢
  “发现信件丢了后,我们立刻就报了警,待会儿就去看看能不能调到监控录像。”马太平继续向记者倾吐着:“这份亲笔信属于文物,是不能在市场上交易的,对于捡到它的人,没有一分钱价值,对于我们却是无价之宝。虽然希望渺茫,但我还是衷心希望如果有谁捡到了这封信,看到有关报道的话,麻烦他联系你们报社,送还我们,一定重金酬谢!”
  如果有人捡到了这封信或者知道它的下落,请第一时间拨打成都商报热线电话与我们联系。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这封珍贵的毛岸英亲笔信能够完璧归赵。成都商报记者乔雪阳摄影记者何彬
  幕后故事
  毛岸英儿时保姆 大家都喊“孙嫂”
  生于1897年的陈玉英在1926年给毛泽东、杨开慧夫妇当保姆,因为夫家姓孙,大家都喊他“孙嫂”,那时毛岸英才4岁。1930年,陈玉英与毛泽东、杨开慧一同被捕入狱,在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没有吐露任何有利于敌人的信息,深受毛家感激与敬重。毛泽东1951年12月写给陈玉英的信里说:“你过去在反革命面前意志很坚决,没有屈服,这是很好的。”陈玉英的女儿孙燕,也不止一次收到毛泽东寄来的亲笔信,还曾被毛泽东接去北京过春节。
  这些来自毛泽东父子的亲笔信,都被陈玉英珍藏起来,陈玉英去世后,就由孙燕继续保管。这次丢失的这封信,便是际华春秋从孙燕那里借来的,仅供展览。(乔雪阳)
  监控显示
  信可能丢在了一辆速腾出租车上
  马先生手机的通话记录显示,9点06分18秒,他在出租车上接过一个电话,之后就下了车。因此,他据此推测自己下车的时间是在昨晨9点07分的样子。昨晚,根据马先生提供的情况,成都商报记者查看了天府广场四川科技馆门口的天网记录。
  因为担心马先生提供的时间不够精确,成都商报记者一共查询了从9点05分到9点15分的全部记录。天网监控显示,这10分钟里,一共有5辆捷达出租车、2辆爱丽舍出租车和4辆速腾出租车在科技馆门口有过上下客。其中,与9点07分左右这个时间最为吻合的,分别有9点06分28秒的一辆捷达,9点07分28秒的一辆捷达,9点07分47秒的一辆爱丽舍。但遗憾的是,这几辆车都不能清晰地看到车牌号码以及所属公司。
  那么,马先生上车的地方,又是否可以找到一些信息呢?昨晚,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马先生一行人当时是在梨花街“城市理想”门口上的车。随后,记者在城市理想物管处找到了昨日早上的监控视频。视频显示,9点04分23秒,有一辆速腾出租车在此上客,但遗憾的是,这份视频的清晰度依然无法看到车牌以及所属公司,也不能确认马先生是否上了该车。
  但根据这份视频,反过来再看科技馆门口的监控记录,就会发现,也许马先生下车的时间并不是9点07分。因为当时在科技馆门口天网监控中的4辆速腾出现的时间分别为9点06分15秒,9点11分22秒、9点14分09秒和9点14分14秒。&&
成都商报记者蒋超
&&&&&&&&&&&&&&&&&&&&&&&&&&&
&&&&&&&&&&&&&&&&&&&&&&&&&&&&&
&刘道玉今何在?(胡纠赳的博文)
&&&&&&&&&&&&&&&&&&&&&&&
&最配当大学校长的人出局22年
77岁的刘道玉走在武汉大学校园里,仍然西装笔挺、头发一丝不乱。与22年前相比,他的步伐迟缓了许多。他的右手在一次中风后无法写字,但这并不妨碍他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时期,著述不断:《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大学的名片》、《创造教育书系》(5册)以及大量的学术随笔,无不指向中国高等教育的痛处。不再是所有学生都认得他了。22年前,学生们称呼他“刘道”或“我们的刘道”。那是他主政武大的黄金岁月,1981年至1988年间,学生们在路上可以轻易地拦住他们的校长,讨论问题。而这个有着外交官风度的校长永远面目和蔼、举止优雅。学生们形容他说,仿佛不是回家吃午饭,而是去赶一个外事会议。他被称为那个时代的改革派,甚至是激进派。即便今天看来,也没有一个校长比他做得更好。有学生记得,在开学第一天,校长就讲:“如果老师的课讲得不好,你们可以不听。”这些力排众议维护学生的立场,使得校长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成为响遏行云的一道风景线。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信念被点燃了,他们组成讨论会,在多学科前沿探讨问题。只要学生邀请,他一定参与讨论,这个被称为“快乐学院”的群体至今仍是刘道玉的骄傲。
“大学是干什么的?大学的目的是人类最高的理想:追求真理。哈佛大学的校训大家都知道,‘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我记得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与光明’,都是讲的这个问题。这无疑是人类最高也是最美好的理想。”多年后,刘道玉对大学精神的理解仍无半点动摇,这是他实行一系列改革的出发点。当年石破天惊的种种革新,使武汉大学成为最令人神往的校园:学分制主辅修制使学生可以自主形成知识结构;转学制让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插班生制、贷学金制为学生的学习广开“方便法门”;取消政治辅导员职务,开设导师制和学术假制则使得教师队伍形成学术至上的作风。原为武大教师的陈加宽现在是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所长,他说:“解放前的校长我最崇拜的是蔡元培和竺可桢,解放后的是匡亚明和刘道玉。”他撰文称:“刘校长的气节已经影响了一代武大人。”
当48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时,刘道玉传奇人生的序幕刚刚拉开。而在此之前他的种种“功勋”,似乎都是为了他“平步青云”于这个位置做铺垫:留校任教后于1961年赴苏联留学,因中苏关系恶化回国后成为“反修战士”典型;1977年被借调到教育部任高等教育司司长;此后,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筹备会议中,他起了很大的策划和推动作用。刘常对学生讲:“你们虽然不能改变保守的教育制度,但是你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设计者和实践者,路要靠自己走。”
在刘道玉的求学阶段,他一心想成为一名化学家、发明家,诺贝尔是他的偶像。而当他服从组织安排,成为一名大学管理者之后,他享受到另外一种乐趣:“培养出让自己尊敬的学生而骄傲。”珞珈山下、东湖水畔,刘道玉送走了8届近2万名当时的天之骄子。
“不客气说,80年代任职大学校长的人当中,没有谁像我一样呼吁教育改革了,也没有谁对中国的教育理解更深刻了。”刘道玉说到激动处,声音提高了许多,双手大幅摊开,碰到了茶几上的保温杯,又被他敏捷地接住。“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现在体会到了。我现在写东西思考问题,都是从心所欲。”
对于他1988年突遭罢免,离开武大校22年间,他在创造性教育和高校研究上,留下100多万字的著作,则是另一个高峰。
“刘道玉”在武大学子心目中是个传奇,每次演讲,听讲者数以千计。有时校方不批最好的会堂给用,但学生们自有学生们的办法,给看门的工人送烟递酒,遂放行。
刘道玉成为传奇,奇就奇在他始终与学生一个立场,赞成学生自治、实践唯才是举。他在书中说:“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名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学生成才为出发点。”
长一职,外界有很多说法。所有说法都集中于两个:一是他与教育部里不和,二是他与省里不和。
“不和”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性格在作怪。在刘道玉的少年时代,老师指出他的缺点是“个性强、自负、爱表现”。但刘道玉不认为这是缺点:个性强比没有个性要好,自负比自卑和自责要好,爱表现比不表现和无所作为要好。更重要的是,在几十年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刘道玉找到了“士”这种品格。“我记得王国维号早上,到别人家里借了两块钱,坐人力车到了昆明湖,穷到那个地步,后来自杀了。他的墓志铭我不全记得,但是有两句话:独立其精神,自由其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和市侩学者的区别,一个真正的追求美的学者和一个追求金钱的学者的区别。”
正是在这种品格的激励下,刘道玉未将大学校长当“官”来看,他也拒绝了去教育部当“京官”。但最后,学术逻辑还是输给了官场逻辑。他的学生们说:“我们是刘校长招进来的,但毕业证书上的校长却是另外的名字。”
官场逻辑的胜利,使刘道玉伤透了心。他拒绝了许多所大学出任校长的邀请,原因很简单,他还必然处在体制内的领导之下。这也是他人生认识上的一个分水岭:“如果说之前我还有愚忠的、作为工具的一面的话,之后我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
“武大的蔡元培”猝然谢幕。这位从不以权谋私的校长既不是博导,也没有任何“自留地”。在缺少科研经费,没有人援手的情况下,刘道玉写出了振聋发聩的一系列深刻剖析高校教育的文章。“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而他更是用创造之理念重新书写大学之精神。武汉大学不愧是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仙山琼楼绕上、玉树碧湖盘下。胡适当年赞道:“校址之佳,计划之大,风景之胜,均可谓全国学校所无。”至今,仍有学子自诩自己校园最美,而在参观武汉大学后噤声。武大有三宝:樱花、老图书馆、刘道玉。没错,武大学子从来没忘记过他们的老校长刘道玉,在樱园咖啡厅,刘道玉的著作《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被摆放在显著位置。如果说年主政武大是刘道玉人生的第一个高峰,此后22年间,他在创造性教育和高校研究上,留下100多万字的著作,则是另一个高峰。
“刘道玉”在武大学子心目中是个传奇,每次演讲,听讲者数以千计。有时校方不批最好的会堂给用,但学生们自有学生们的办法,给看门的工人送烟递酒,遂放行。刘道玉成为传奇,奇就奇在他始终与学生一个立场,赞成学生自治、实践唯才是举。他在书中说:“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名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学生成才为出发点。”
日,他关闭了讲座。“鉴于身体、年龄,我不适合作大范围的讲座。”每次外出,老伴高伟都很担心,刘道玉举着手机说:“这就是老伴呼唤我的通话器。”
当他最后一场公开演讲完毕后,学生们热烈的掌声长达半小时。所有学生都不退场,他只得穿过人群,但未料到1000多人尾随出来,他不停地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的讲座门关了,但我的家门没关,欢迎你们随时家访。”讲到这个场景,刘道玉脸上的神色豪情万丈,露出开心的笑容。一位听完讲座的学生在日记中说,得以近距离接触老校长,来武大几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老校长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校长,直到今天,老校长翩翩的风度,敏锐的思维,远瞻的眼光,和蔼的态度,可敬的人格,武大历史上无出其右者。”
时至今日,刘道玉仍能脱口而出至少200位学生的名字,他一直想把他的优秀
2008年3月22日,他关闭了讲座。“鉴于身体、年龄,我不适合作大范围的讲座。”每次外出,老伴高伟都很担心,刘道玉举着手机说:“这就是老伴呼唤我的通话器。”
当他最后一场公开演讲完毕后,学生们热烈的掌声长达半小时。所有学生都不退场,他只得穿过人群,但未料到1000多人尾随出来,他不停地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的讲座门关了,但我的家门没关,欢迎你们随时家访。”讲到这个场景,刘道玉脸上的神色豪情万丈,露出开心的笑容。
刘道玉今何在? 最配当大学校长的人出局22年
77岁的刘道玉走在武汉大学校园里,仍然西装笔挺、头发一丝不乱。与22年前相比,他的步伐迟缓了许多。他的右手在一次中风后无法写字,但这并不妨碍他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时期,著述不断:《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大学的名片》、《创造教育书系》(5册)以及大量的学术随笔,无不指向中国高等教育的痛处。不再是所有学生都认得他了。22年前,学生们称呼他“刘道”或“我们的刘道”。那是他主政武大的黄金岁月,1981年至1988年间,学生们在路上可以轻易地拦住他们的校长,讨论问题。而这个有着外交官风度的校长永远面目和蔼、举止优雅。学生们形容他说,仿佛不是回家吃午饭,而是去赶一个外事会议。他被称为那个时代的改革派,甚至是激进派。即便今天看来,也没有一个校长比他做得更好。有学生记得,在开学第一天,校长就讲:“如果老师的课讲得不好,你们可以不听。”这些力排众议维护学生的立场,使得校长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成为响遏行云的一道风景线。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信念被点燃了,他们组成讨论会,在多学科前沿探讨问题。只要学生邀请,他一定参与讨论,这个被称为“快乐学院”的群体至今仍是刘道玉的骄傲。
“大学是干什么的?大学的目的是人类最高的理想:追求真理。哈佛大学的校训大家都知道,‘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我记得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与光明’,都是讲的这个问题。这无疑是人类最高也是最美好的理想。”多年后,刘道玉对大学精神的理解仍无半点动摇,这是他实行一系列改革的出发点。当年石破天惊的种种革新,使武汉大学成为最令人神往的校园:学分制主辅修制使学生可以自主形成知识结构;转学制让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插班生制、贷学金制为学生的学习广开“方便法门”;取消政治辅导员职务,开设导师制和学术假制则使得教师队伍形成学术至上的作风。原为武大教师的陈加宽现在是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所长,他说:“解放前的校长我最崇拜的是蔡元培和竺可桢,解放后的是匡亚明和刘道玉。”他撰文称:“刘校长的气节已经影响了一代武大人。”
当48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时,刘道玉传奇人生的序幕刚刚拉开。而在此之前他的种种“功勋”,似乎都是为了他“平步青云”于这个位置做铺垫:留校任教后于1961年赴苏联留学,因中苏关系恶化回国后成为“反修战士”典型;1977年被借调到教育部任高等教育司司长;此后,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筹备会议中,他起了很大的策划和推动作用。刘常对学生讲:“你们虽然不能改变保守的教育制度,但是你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设计者和实践者,路要靠自己走。”
在刘道玉的求学阶段,他一心想成为一名化学家、发明家,诺贝尔是他的偶像。而当他服从组织安排,成为一名大学管理者之后,他享受到另外一种乐趣:“培养出让自己尊敬的学生而骄傲。”珞珈山下、东湖水畔,刘道玉送走了8届近2万名当时的天之骄子。
“不客气说,80年代任职大学校长的人当中,没有谁像我一样呼吁教育改革了,也没有谁对中国的教育理解更深刻了。”刘道玉说到激动处,声音提高了许多,双手大幅摊开,碰到了茶几上的保温杯,又被他敏捷地接住。“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现在体会到了。我现在写东西思考问题,都是从心所欲。”
对于他1988年突遭罢免,离开武大校一位听完讲座的学生在日记中说,得以近距离接触老校长,来武大几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老校长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校长,直到今天,老校长翩翩的风度,敏锐的思维,远瞻的眼光,和蔼的态度,可敬的人格,武大历史上无出其右者。”
时至今日,刘道玉仍能脱口而出至少200位学生的名字,他一直想把他的优秀学生作为创造性教育的案例来进行跟踪研究,这是他下一步的工作。他对教育的洞见,不避名贤,客观公正,他评论孔子:“孔子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他也有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但是他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论。”他评论蔡元培:“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基本上都是西方的,没有形成他自己的理论体系。”
武大毕业的主持人窦文涛在一次采访中说:“我想我们那时候要感谢校长刘道玉,开明。学分制,学生可以不上课,老师上课不点名,非常宽松。不爱读书你就去实习,考试时再回来。”这种影响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现为南方都市报视觉总监的王景春回忆说:“我经常去湖北美术学院听讲座,跨校也能算学分。”
作家野夫忘不了自己蒙冤在武汉坐牢的情形,老校长和同学李为去看他,监狱长得知是老校长来看学生时,将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任其长谈。刘道玉当年受聂华苓搞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的影响,率先搞起了作家班,与时任作协主席王蒙培养“学者化的大作家”的理念不谋而合。“野夫是作家班的学生,我很欣赏他的道德文章。”刘道玉谈起得意门生来时,仍是满脸动情。
刘道玉称:“大学之魂是创造。”他说:“我毕生研究创造教育,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物质文明,无不是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他将古往今来的人才观归结为五种:工具型、知识型、全面型、智能型和创造审美型。在上世纪学生作为创造性教育的案例来进行跟踪研究,这是他下一步的工作。他对教育的洞见,不避名贤,客观公正,他评论孔子:“孔子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他也有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但是他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论。”他评论蔡元培:“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基本上都是西方的,没有形成他自己的理论体系。”
武大毕业的主持人窦文涛在一次采访中说:“我想我们那时候要感谢校长刘道玉,开明。学分制,学生可以不上课,老师上课不点名,非常宽松。不爱读书你就去实习,考试时再回来。”这种影响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现为南方都市报视觉总监的王景春回忆说:“我经常去湖北美术学院听讲座,跨校也能算学分。”
作家野夫忘不了自己蒙冤在武汉坐牢的情形,老校长和同学李为去看他,监狱长得知是老校长来看学生时,将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任其长谈。刘道玉当年受聂华苓搞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的影响,率先搞起了作家班,与时任作协主席王蒙培养“学者化的大作家”的理念不谋而合。“野夫是作家班的学生,我很欣赏他的道德文章。”刘道玉谈起得意门生来时,仍是满脸动情。刘道玉称:“大学之魂是创造。”他说:“我毕生研究创造教育,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物质文明,无不是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他将古往今来的人才观归结为五种:工具型、知识型、全面型、智能型和创造审美型。在上世纪80年代,作家金马在自己所著的《生存智慧论》中引申和发挥了这一思想。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当刘道玉每到一处讲座时,都有当年的学生,拿着毕业证书恭恭敬敬地请他在校长一栏补签上大名。显然,官位与学位、权术与学术,在这种“待遇”上已有了分野。刘道玉,这位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中大学校长“路石”的原型,“隐居”武大22年,但却从未对中国教育置身事外。
80年代,作家金马在自己所著的《生存智慧论》中引申和发挥了这一思想。
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当刘道玉每到一处讲座时,都有当年的学生,拿着毕业证书恭恭敬敬地请他在校长一栏补签上大名。显然,官位与学位、权术与学术,在这种“待遇”上已有了分野。刘道玉,这位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中大学校长“路石”的原型,“隐居”武大22年,但却从未对中国教育置身事外。。&
&&&&&&&&&&&&&&&&&&&&&&&
&转载]年岁别称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2至3岁
  垂髫:童年
  髫年:女孩7岁
  韶年:男孩7岁
  黄口:10岁以下
  舞勺:13岁至15岁
  舞象:15岁至20岁
  豆蔻:女子13岁
  及笄:女子15岁
  弱冠:男子20岁
  而立:30
  不惑:40
  知天命:50
  花甲、耳顺:60
  古稀:70
  仗朝:80
  耄耋:90
  期颐:100
  部分农村地区在人死亡时称呼年龄
  0—20岁为夭折
  21—30岁为短寿
  31—40岁为强寿
  41—50岁为艾寿
  51—60岁为周寿
  61—70岁为稀寿
  71—80岁为耋寿
  81—90岁为耄寿
  91—100岁为期颐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X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
比国民生产总值,日本是世界第一
&&&&&&&&&&&&&&&&
&作者:唐淳风&&&&2011年1月27日
&&&&&&&&&&&&&&&&&
推荐:吴国发&&日
  吴国发按:今天我看到了商务部专家唐淳风的文章《比国民生产总值,日本是世界第一》。唐淳风曾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参赞,现在任职于商务部研究院。他是一个策划大师和日本问题专家。
  三十年来,中国各级政府把增加GDP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从十七大以来,强调经济发展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地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胡锦涛)。可是,许多省市自治区仍然把增加GDP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唐淳风的文章指出:用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科学的。因此,唐淳风的文章《比国民生产总值,日本是世界第一》现在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提要:商务部专家唐淳风的这篇文章指出:衡量国家经济规模的主要指标不是GDP(国内生产总值)而是GNP(国民生产总值)。他用GNP数据说明,国家经济规模日本第一,美国第二,中国第三;而且日本的GNP相当于中国的两倍。因此,中国的经济规模要赶上日本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关键词:经济&GDP&GNP&中国&日本&美国&唐淳风
  中国上周发表的经济数据,已然宣告日本坚守40余年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终告失守。不仅日本社会对此给予极大关注,国际社会也不断恭维中国。
  客观地讲,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扩大确实非常重要。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绝不是也不能是中国轻视日本的理由。首先,中国GDP所谓的“超越”,有西方压迫人民币升值的结果,我们“被有钱”了。2010年初,1美元兑人民币6.8282元,到统计局发布GDP总额的那天1美元只能兑6.5841元人民币,凭空就多了2161亿美元。如果没有人民币升值因素起作用,是否能超越也许还得另说。其次是中国的人均GDP尚排在世界百位之后,中国是10个人跟日本1个人比GDP。《日经新闻》称:“日本在2010年的人均GDP为4.2431万美元,中国是4412美元。中国的人均收入落后日本10倍,还停留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水准。”
  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再用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不科学的。早在25年前日元“被升值”以后,日本的经济重心就被迫转移到海外,由追求GDP(国内生产总值)改成追求GNP(国民生产总值)。目前GDP在日本经济总量中占比不足40%。在国内GDP保持增长的同时,日本海外经济的增长速度惊人。1983年到2007年,日本海外企业的销售收入由零增长到20903亿美元;海外总资产由2720亿美元增加到54025亿美元,增长近20倍;海外纯资产由373亿美元增加到22143亿美元,增长近60倍;外汇储备由244亿美元增加到9733亿美元,增长近40倍。其海外经济的规模相当于国内经济的1.58倍。中国有多少海外经济可拿来跟日本比呢?
  2002年日本的海外净纯资产达到16227亿美元时,就已相当于法德意对外纯债权总额的6倍;2004年日本海外纯资产达到18270亿美元时,已占到全球海外纯资产的90%以上。而美国2004年的海外纯资产是负38500亿美元,仅此一项就比日本少了56500多亿美元。单看GDP美国每年都超出日本一倍多,算起GNP,美国还不如日本。这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光看GDP,海外企业的收益和海外资产的收益也是重要指标。就像一户农民,你不能光看他田里种粮的收获,还得看他儿子在外打工、经商、办企业的收入。不能光看他乡下的土砖房,还得看他在城里买的小洋房、门面房和工厂厂房一样。
  如果中国自我陶醉在虚幻的强大之中,轻视“侵略者”的哀兵之计,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实在难以想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便中国GDP、GNP都超越了日本,我们也得戒骄戒躁,从军事、国防实力和其他方面去争当全方位的一流强国。
&&&&&&&&&&&
&&&&&&&&&&&&&&&&&&&&&
歪评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
作者:壮图山人)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并且由新华社转发,可见其影响之大、权威之重,不容小觑。但是在和谐社会,这种指责是否合理,我看一定有不同的意见。现在讲究言论自由,可以发表与主流声音不同的观点,虽说山人才疏学浅,冒称内行,但是也蠢蠢欲动,想冒昧对这十大语文差错进行点评。说得不当的地方,敬请方家斧正,同时提醒有关部门言者无罪,不要打击报复。
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见图),舆论哗然。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点评:故宫居然想撼动祖国的强盛,这不是汉奸行为么?怪不得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来被国家财政养着的文物保护单位,竟然做起复辟的春秋大梦来了。有这样的狼子野心,这还了得?怪不得故宫“出工不出力”,丢失文物不算,还别有用心的给北京市公安局送锦旗,企图拉拢政法机关,为他们保驾护航,这还了得?希望有关部门查一查,看看他们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点评:还原,这是很好的事情嘛!现在不是都讲原生态吗?可见过去的东西自然有它的好处。我们错就错在不知道历史,有位伟人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怎么能够随便否定这个字呢?我们的本意就是回到大家向往的原生态,让全国人民生活在没有杂音的世界里,只听一种声音,要么是鸟语,要么是狼嚎,多省事。前者可以让百姓活得有意思,后者是让那些随便捣乱的人悠着点,不准胡来。
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点评:“锤子”有什么用?四川话里是用来骂人没用的,肯定不能用在党旗上,这是站队的问题,还是“斧头”好。《水浒传》里的李逵就有两把板斧,所以做了人见人怕的梁山英雄不是很威风么?程咬金的三斧头不是也很有名么?还有上海的“斧头帮”,不是在电视剧里经常出现吗,威风得很。如果用“锤子”,哪里有这样大的影响?这不是试图否定党的领导吗?所以我们一定要站稳立场,端正态度。这样的错误可不能随便就犯,无论如何一定要改过来。有了错误就该,这才是好同志。
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泄露”。语文专家指出,“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而“泄漏”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点评:让小日本的机密泄露出来,我们好做对付的准备,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为什么要替日本鬼子保密,他们对我国造成的危害还少吗?所以要时刻绷紧一根弦,关注国际社会的新动向,防止西方国家的真实走狗日本的和平演变,他们的亡我之心不死。我们要提高警惕,随时准备消灭入侵之敌,为广大群众谋福祉。
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相声小品中也常说“别把村长不当干部”。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
点评:参谋不带长,打屁都不响。同样道理,村官不带长,打屁也不响。为了树立村主任在群众中的威信,不妨把“村主任”的官衔改为“村长”,多顺口,也让这些不带编制的干部风光风光。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两手都要硬嘛。这样做,不仅可以让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增加保障值,而且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须知村主任既是干部,但本质上更是人民群众的代表,这个很有说服力嘛。
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过分强行合拢”。事实上,“合拢”应作“合龙”。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
点评:“合拢”比“合龙”更实际。合拢,就是衔接的另一种说法。大桥施工前,要衔接,才能够拿到这个承包业务;大桥施工中,更要衔接,否则赚不了多少钱不说,还有不少部门来工地考察,那样麻烦就更多了;大桥垮掉了,自然要去与相关部门衔接,否则就要吃官司,这个谁受得了?只要有衔接,什么好商量。而“合龙”带有迷信的色彩,千万使不得。
最容易读错的金属元素名称是:“铊”。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中毒”。语言专家指出,“铊”是一个冷僻字,也是多音字。读tu&时,同秤砣的“砣”;读t&#257;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
点评:历来就是“秀才认字读半边”,也错不到那里去。不管读什么,反正都知道这两样东西,如今都不时兴。秤砣这东西早就被电子秤代替,没有了存在的空间,所以错了没有大碍,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至于铊中毒,这样的事情也只有中国矿业大学发生了一次,其他地方还没有听到类似消息,也不是很大的事,把学生送到医院去看病就行了。读什么音,丝毫不影响事情的定性,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更何况语言这东西,发音是什么,也不是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总会出现不同的读音,这是允许的。只要不影响国家稳定,管他读什么都行。而且当事人也不用担心,这一点绝不影响你的职称评定。
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度”,如“摄氏15度”“摄氏20度”。准确的说法应是:“15摄氏度”“20摄氏度”。摄氏度是法定计量单位,不能随意拆开。
点评:《三国演义》有句名言叫做“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的就是这码事。“摄氏”和“度”原来合在一起,总有点让人闹糊涂,所以就让他们分家。现在不行了,必须把它们合起来,这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因为大陆和台湾都要统一,更何况小小的“摄氏”和“度”,就更没有理由不统一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我们的干部政治觉悟低,在群众中没有起到带头作用。今后一定要注意,一切服从政治的需要。如果再出现类似错误,那就不是批判,可能就是立场问题了,我们就会用党纪国法来规范你的行为,勿谓言之不预。
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容易误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
点评:这些学生娃娃真是不懂事,他们只知道一年中间有一个季节叫做春天,不知道一年的计划就是如何把“春”做活。你看我们某些干部做得多好,他们不但在外养着大批的情人,有“性爱日记”,而且还不断地“买春”,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可见中国的教育还是有问题,改了这么多年,成果还是不显著。一定要进行整改。要让全体教育工作中清楚,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国家的兴衰就是他们的事情,所以要从学生抓起。
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见的差错是:“家具”误为“家俱”。
点评:有人就有世界。现在不是讲“人口红利”么?我们就相信毛主席说的“人多力量大”,所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不是人间奇迹,我们不是实现了这个目标吗。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干部不敢想,加上又闹民工荒,不改变生育政策,不发展人口,将来的中国就没有发展的后劲了。所以现在有些省市的领导就很英明,知道了人的好处,放宽了生育政策。想想在这种大背景下,“家具”没有“人字旁”,说得过去吗?(本文同步发布在各网站)()
【附录】《咬文嚼字》公布2010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新华网上海日电(记者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7日公布了2010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
  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江错写成“黄埔江”。
  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截止”的意思是活动已经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并非实写梨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这一差错在2010年出现频率较高。
  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常常被当成“每时每刻”使用。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
“公务员热”的背后
&&&&&&&&&&&&&&&&&&
覃彪喜 《 书摘 》( 日)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当历史的车轮碾过二十多个世纪的沧桑。这两句话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生机盎然了。“仕而优”的人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博士、硕士头衔,以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成为了一条匪夷所思的新闻,以致人大校长纪宝成惊呼“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一些在学术科研上稍有建树的人又纷纷往仕途靠拢,教授竟然要按行政级别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如果说这两个方面多少有些讽刺的意味,另一种形式的“学而优则仕”,则难免让人体会出一丝无奈——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选择报考公务员。&
&&&&赚得英雄尽白头:疯狂“考碗”为哪般
&&&&2003年,有“国考”之称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考试共有87000名符合条件的报考者,录用人数为5400,淘汰率为93.8%。2010年,审核通过的报考人数激增到了136万,是7年前的15.6倍,淘汰率达到了98.8%。厦门海关、天津海关等单位的多个职位供需比都超过了2000比1。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和国家司法考试都曾被人称为“天下第一考”,可是,这两个考试的难度跟公务员考试比起来,那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有一些单位虽然不是党政机关,但是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拥有一定的垄断性资源,有些职位虽然不能纳入公务员的正规编制,但好歹也是个“吃皇粮”的铁饭碗,它们照样能够在人才市场上呼风唤雨。广州市市容环卫局下属事业单位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13个环卫工职位,引来286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报名争抢。其中,一个要终日与病死畜禽打交道的职位居然引来19名本科生和7名研究生角逐。最终,应聘者中有1名博士、4名硕士和6名本科生被录用。2009年,在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过程中,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的“粪便清除工”这一岗位共招聘5人,结果有391人前来竞争,其中不乏大学生。该岗位的诱人之处在于:事业编制身份,月收入三千。
&&&&南京市殡葬管理处曾在人才市场公开设展,向社会公开招聘23名“编外员工”,岗位有驾驶员、引导员、业务员、水电维修工、土建工程师等。“虽然这次招聘的岗位不在编制内,但仍收到了千余份简历”。南京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通过初选参加笔试的270位应聘者的简历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超过了一半,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牌高校都有毕业生投简历,“其中不乏硕士学历的报名者”。
&&&&伴随着公务员考试不断升温,有两个词语逐渐流行开来:第一个是“考碗族”,指的是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考到“饭碗”不罢休的一群人;第二个是“考霸”,该词被列为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指的是频繁参加某一种或多种考试的人,以公务员考试为甚。
&&&&辽宁省有关方面做的一项调查表明,60%的大学生将公务员作为就业的第一选择。在我们对这一现象做出合理与否、适当与否的判断之前,有一个问题是不能不考虑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务员成为了大学生的就业首选?
&&&&虚荣的满足
&&&&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环境下,仕途所能带来的虚的利益恐怕比实的利益更为直接。官本位其实就是权力本位,权力作为最高层次的价值被顶礼膜拜。进入仕途虽然不能马上拥有权力,但至少有了这样一种预期。所以,考上公务员,尤其是考上中央各部委或经济发达地区热门系统的公务员,马上兑现的利益便是身份的改变和虚荣心的满足,颇能让人有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对于任何一个尘缘未了的凡夫俗子来说都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我一个老乡从长沙某高校毕业时进入了北京市劳教局,这顿时成为老家的爆炸性新闻,方圆数公里的人都在议论着某某家的孩子去中央当官了。据说这个人家里还为此大摆酒席,前来“攀附权贵”的远亲近邻自然不少,场面恐怕盖过了乡长大人为母亲办的八十大寿。
&&&&我刚来深圳时一个同事的丈夫是深圳某司法部门的公务员,每天上下班都有单位专车接送。有一天早上去上班的时候,一辆摩托车时不时超了他们的车,超车以后还故意东拐西拐地挡着他们的道。车上的几个公务员自然火冒三丈了,平日只有他们嚣张别人的份,哪能让一个骑摩托车的平头百姓如此放肆呢?他们有次进关的时候,检查站的武警没认出他们的车牌,要求检查边防证,硬是被车上的几个人狠狠教训了一顿。如今这个骑摩托的家伙又岂能轻易放过?到了一段路的外侧是个深坑的地方时,他们想方设法把那辆摩托挤到坑里面去了,然后得意地扬长而去。当我的同事向我们部门的几个人描述这件事情的时候,自始至终都是一种无比自豪的语气,她通过这样一种描述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而当时在场的大部分听众听完以后流露出来的并不是鄙夷或者愤怒,而是对她和她老公的羡慕以及对那个摩托手的幸灾乐祸。
&&&&当公务员这样一个身份足以成为炫耀的资本,当人们对这个身份的向往模糊了是非曲直的界限,大学生为了这个身份而趋之若鹜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实在的利益
&&&&如果说身份是虚的,对权力的崇拜和欲念也是虚的,那么,身份背后轻松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高收入、高福利则是实实在在的,公务员比普通百姓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是实实在在的。这些实在的利益是公务员考试大受追捧的根本原因。《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77.0%的人认为公务员热是因为公务员是“铁饭碗”,稳定;73.2%的人看中公务员福利待遇好,上升空间大;59.9%的人认为与其他职业相比公务员工作更轻松。正因为如此,一个新的群体被催生出来了——非公务员不嫁的“嫁碗族”。跟公务员的各种福利待遇比起来,虚无缥缈的爱情又算什么呢?
&&&&就目前的社会现实而言,公务员应该算是最稳定的铁饭碗。在企业里打工一不留神就被老板炒了鱿鱼,自己创业稍不注意可能就会损失惨重甚至关门大吉,而公务员只要不贪赃枉法、作奸犯科,基本上一辈子都不用担心失业。就算所有的企业都破产了,就算所有的白领都失业了,公务员的铁饭碗里照样有饭吃。2008年,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深圳的大批企业黯然倒闭,很多工业区简直是哀鸿遍野,写字楼里的白领也因裁员的压力人人自危,而就在此时,深圳市公务员的工资大幅上涨,平均涨幅超过2500元。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语出《论语·泰伯》。学习三年,还没有做官的打算,是很难得的)。
&&&&据人事部统计:1996年至2003年,全国共有5万公务员告别铁饭碗,其中超过60%的人是主动辞职的,也就是说,8年当中因为不合格而被辞退的公务员不足2万。2万人确实不是小数目,但是与我国这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公务员队伍相比,按708万机关干部(2000年统计数据)来计算的话,这2万人只约占其中的0.15%,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公务员这种近乎百分之百的稳定性,还有哪个职业能够望其项背呢?
&&&&公务员的工作环境也比企业界轻松得多。在企业里,尤其是在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里,老板不但要想方设法让员工在8个小时的上班时间里忙个不停,而且巴不得员工天天加班到深夜。我刚到深圳从事房地产策划工作的时候,因为要赶一个项目的投标方案,整个部门的同事连续几天加班到凌晨三四点。经理当时跟我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是企业的生存方式,我们没得选择。我原来最忙的时候曾经七天七夜呆在办公室里没有下楼,饿了就叫外卖,困了就躺在地上睡一会儿。”这样的工作压力恐怕绝大多数公务员一辈子都体会不到吧?
&&&&长江商报、扬子晚报、东方今报等媒体陆续报道过湖北、江苏、河南等地一些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在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看电影、炒股、上网聊天的现象,“一些部门单位把工作当游戏,把制度当废纸,把办公室当成休闲中心。特别是一些工作相对清闲的部门,更是人烟稀少、上班就是点卯。”某政府部门办公室的白板上赫然写着“公务员十不准——不准迟到、早退、无故缺岗、擅自离岗;不准工作时间打电子游戏和上网聊天、看电影、炒股;不准工作时间下棋、玩扑克、打麻将;不准工作时间随意串岗、扎堆聊天……”这些规定本身自然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为什么需要煞有介事地规定上班时间不能看电影、打麻将呢?肯定是因为那里的公务员存在上班看电影、打麻将的现象,至少他们在上班时间有时间、有条件看电影、打麻将。就算任正非明文规定华为的员工可以在上班时间看电影、打麻将,恐怕也不会有人那么做的。工作都要加班熬夜才能完成,谁还会有那份闲情逸致呢?
&&&&我有好几个朋友在企业界发展得都不错,有些甚至在世界500强企业里做到了中高层,但还是忍不住去报考公务员了。他们并不是对自己的收入水平感到不满,而是向往公务员那种轻松的工作方式。一个朋友辞职去考公务员的时候是这样解释的:“我这个人没有远大的抱负,对工作的期望值并不高,只想找一份每天工作八小时、下班能够按时回家、周末不用加班的工作。为了满足这个要求,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去考公务员。”
&&&&公务员的收入虽然谈不上是最好的,但就每个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而言,公务员的收入绝对是中等偏上的。上文谈到不少高学历的毕业生争相应聘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的23个驾驶员、水电维修工之类的编外职位,虽然这些职位都不起眼,但是年薪却有3万至7万元,而且这还只是基本收入。从2003年开始,殡葬业已经连续数次登上“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上述职位基本收入之外的收入恐怕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上海,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度职工平均年收入为39502元,而公务员的平均年薪高达10万。在深圳,根据官方2009年公布的工资指导价位,平均月薪为2750元,而公务员中职级最低的见习执法员起薪高达7000元。
&&&&在工作机会相对较少、社会平均工资较低的中西部,公务员在收入上的优势更为明显。《南方周末》曾报道过湖南浏阳一个公务员家庭在金融海啸下的生活状况。竟然用了一个相当惹眼的标题:生子当考公务员。这个小城上的公务员家庭买了栋70万元的别墅,开着私家车去邻省的温泉山庄过春节,对他们来说,经济危机只是电视里遥远的名词。当他们通过一个亲戚的遭遇认识到了“赚钱要求人,公务员从来都是被人求”的道理,更是坚定地认为“公务员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进而劝说全家唯一一个非公职人员去考公务员。
&&&&就业难催生“考碗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碗热”不过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缩影。就业难不只是导致公务员的铁饭碗变成了香饽饽,它还让企业的“泥饭碗”吃香了不少,几乎任何一家公司的任何一个职位都能轻而易举地从人才市场上收回大大的一摞简历。
&&&&大跃进式的高校扩招导致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按理来说,这些毕业生中的绝大多数应该在学术、仕途和商界这三条道路中选择其中一条,只有相应地扩大企业用人的需求量才能从根本上平衡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可是,这几年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但没能同比例地增长,而且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萎缩。
&&&&早在2005年8月,深圳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发布了一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报告,数据显示,当年上半年深圳市人才需求量同比下降了20%,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以后,这一趋势就更加表露无疑了。家乐福(中国)取消了全国范围内所有的招聘活动,金融、地产类的职位急剧减少,到中山大学参加校园招聘的证券公司仅有一家……根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深圳市人才市场2008年第三季度进场招聘单位数量明显减少,同比下降三成多,而求职人数却同比增长了近四成。另外,十大行业的岗位需求大幅下降,其中计算机下降五成。制造业、商贸、金融业等都下降四成左右。
&&&&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大量的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变得尤其谨慎。经济过热的时候,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让很多企业步履维艰;全球经济衰退的时候,更使大量的企业因为出口急剧减少、内需难以拉动而关门倒闭。当企业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政府部门的运转却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当写字楼里的白领每天都在担心被老板裁员、担心公司突然破产,公务员却照样可以稳当当地端着铁饭碗吃饱喝足,“考碗热”就不可避免了。
&&&&当然,另外一些因素也是导致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的原因,比如:羊群效应;公务员考试的内容没有太强的专业性,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穷经皓首挑灯夜读;考公务员与考研、应聘企业界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冲突,机会成本较小……所有这些因素形成了一股合力,将每年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武装成荷枪实弹的战士,冲向了各级各地公务员考试的战场。
&&&&(摘自《求职,从大一开始》,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5月版,定价:36.00元)
&&&&&&&&&&
李肇星:不必总谈大国崛起应低调做事
&&日05:35&&
  3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回忆起一件往事:欧洲一个发达国家的大使曾对他说,难以理解中国为什么坚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
  而在不久前,美国出版的一本新书《美国能向中国学什么:化敌为师的指导手册》上市不到一个月,就登上亚马逊网时事类图书榜榜首。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红墙金瓦的故宫与绿树掩映的白宫“平分天下”。美国学者还曾提出“G2”概念,即中、美两国成为一组,替代原有的八国集团(G8)。
  当时,赵启正这样回答那位疑惑的欧洲大使:“中国是有几件华丽的外衣,但如果看看里面的衬衣,可能是旧的,甚至已经需要更换了。”
  全国政协委员、曾担任中国驻瑞典大使的吕凤鼎也认为,当人们将中国捧到“异乎寻常的高度”时,我们自己更应该“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要看清自己的位置”。
  而曾任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的孙振宇委员则更加干脆地提出,在处理国际关系上,“我们要防止被捧杀”。
  外交家们的态度可以从数字中找到依据:
  尽管中国在2010年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就在那一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告诉媒体,中国人均GDP仍居世界百位之后。按照联合国一天1美元收入的贫困标准,中国大约还有1.5亿贫困人口,“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正因如此,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委员才提出,想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正确看待自己,“要用望远镜看,也要用显微镜看”。
  从望远镜里看,张蕴岭发现,这个国家正在崛起,经济连年增长,快速消灭贫困。
  孙振宇笑着回忆说,只要中国人在世贸组织大会上发言,全场都会安静下来,“因为我们的一个字、一句话,他们都非常重视”。在会场之外,各国也盼望与中国沟通,倾听中国立场。
  张蕴岭认为,中国对世界市场影响巨大,应该主动构建符合自身利益也符合大家利益的关系。
  这位学者还强调,对于一个“新强国”来说,中国应该建立信心。在不久前一次讨论中国公共外交与国际形象的圆桌会议上,一个韩国记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世界需要的是自信的中国。”
  “不能别人稍微说一点我们不行,我们就马上跳起来。”孙振宇边说边挥动了一下手臂。
  但在显微镜下,张蕴岭希望中国人看到发展起来的中国的“种种问题”。
  相对于某些“缺乏自信”的表现,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委员发现,也有相当一部分国人有着“盲目的自大”,而这种自大随着中国摩天大楼的增加而不断增长。“人们出国一看,国外的楼又矮又破,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矮楼里是有内容的。”
  他提醒道:“我们刚刚成为一个大国,还没发展几年就觉得自己了不起,那就很难再继续发展了。”
  实际上,“捧”中国的声音确实不少。媒体人舒泰峰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国拒绝捧杀》中梳理道,2006年中非峰会被认为是“北京令世界惊叹的开始”;2007年美国学者出书盛赞中国软实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惊叹这是“中国主导世界元年”;2009年,美国一位未来学家出版《中国大趋势》;2010年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出版《当中国统治世界》。
  “我们无法阻止别人说好话,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自持。一个不太妙的现象是,听了国外这些吹捧,国内某些人真患上了天真烂漫的幼稚病,自高自大起来。”舒泰峰这样写道。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说:“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时候,它的外交政策就会很强势,但这并不适合中国。”
  本届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曾任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不必总谈“大国崛起”,还是应该“低调做事”。
  而他的同行、本届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也表达了相似的意思:“不必过于计较别人说什么,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对取得的成就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盲目自大”。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img ALT="Rank: 6"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bbs.gmw.cn/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TITLE="资料选录之七&&{五}&&(&杂文一)" /><img ALT="Rank: 6"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bbs.gmw.cn/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TITLE="资料选录之七&&{五}&&(&杂文一)" />
一派掌门, 积分 37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8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bbs.gmw.cn/static/image/common/online_member.gif"
ALT="资料选录之七&&{五}&&(&杂文一)"
TITLE="资料选录之七&&{五}&&(&杂文一)" />
发表于 前天&20:19
敬爱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我是西部边陲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教书种地一辈子,自认为在社会这本大书里找到了可以消灭经济危机缩小贫富悬殊的剪刀差,真正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同时找到了如何结束官场腐败的历史,如何逐渐废除继承权,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方法和步骤。为了早日实现共产主义,于是把它和盘捧出,旨在为理论家们提供思路参考。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的研究、探讨、批驳为盼。
大概我们都是40至60年代出生的人吧。我想,在这些年龄段里出生的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艰难、困苦、困惑、求索的洗礼吧,基于这一点,都还或多或少心存那么一星半点如何尽可能消灭剥削条件,尽可能缩小贫富差别,如何尽可能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愿望和信念吧。然而,从实际出发,通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确实使我国步入了盛世中兴阶段,但是,由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所形成的剪刀差愈来愈大,大量的货币资本逐渐被少数人占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时有发生,拜金主义思潮有增无减,大有“有钱阶级”和“无钱阶级”逐步形成的趋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重大矛盾,为此,才冒昧、斗胆地将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研究成果和盘托出,就算是一个基层的普通党员为建党90周年献上一份小小的贺礼,表表自己的心愿吧。
&&&首先,人的自我向心是客观存在的,亘古不变的,要消灭人类个体的剥削心理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我们的党只能根据个人的向心心理要求因势利导地在现有经济社会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这个新的游戏规则就是要在货币金融制度上大做文章,通过实施“联谊储蓄进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方案,开创稳定、持久的融资渠道,逐渐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拥有等量的货币资本,从而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的再分配,极大地缩小剪刀差,使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处于和谐状态,才能使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得到有力的遏制,才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再有三十年,“8、4、2、1”的家庭结构就普遍成为现实,50至90年代出生的人将陆续走向8个老人和4个老人并存的老人家庭行列。工薪阶层和有钱的款爷们都好说,但四五亿没钱少款的老年农民他们的日子将怎么去过,夫妇俩要养12个老人1个孩子能行吗?用个人自愿参加养老保险的办法,以及国外用年轻人投入的养老保险金进行阶梯式的发放的办法,都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已经形成倒金字塔的格局,因而,只有从现在就开始采用“联谊储蓄法”才能解决未来庞大数目的养老保险金的发放问题。初步预计,从这一方案实施之日起,40年后我国将有二百多万亿养老保险储蓄金,有了这庞大数额循环稳定的金融周转资金,不但能解决所有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问题,而且还能活跃消费市场,有力促进生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有了这样的融资渠道,那些拥有巨大货币资本的款爷们的货币不是投入生产市场,就是用来高消费,或者用作货币的储藏手段不再生息了;原来既是生产手段,又是剥削手段的股票市场也就被这巨大的融资市场取代;原来由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所形成的剪刀差,却用“全世界无钱者联合起来!”实行“二友联谊”的办法给缩小了,化解了,用政治手段不能解决的社会矛盾问题却用经济手段给解决了,这是多么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啊!
&&&其次是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问题,根据现有的教育体制,使施教和受教双方都身心疲惫,既不能因材配师,又不能因材施教,极大地阻碍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进程。如果教师实行一本、一科、一级终身制的教育流水线作业,将会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能手,这是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就能实施的。而且是在任何一个县、市、乡都可以试点实施的。如果学生按成绩层次进行分类编班,就可以进行因材配师了,也就可能全面实行因材施教了。那时学生的潜能、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张扬,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但这是要有一定办学条件的。
&&&其三,关于共产主义现实社会制度问题,这是根据人的自我向心基本因素亘古不变客观存在的现实要求的情况来界定的。因为市场经济始终是发展经济的有力杠杆,符合人的自我向心心理要求,所以,分配制度也始终坚持各尽所能,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充分利用官文化的美学价值的积极因素,逐步使既无财产继承权,又无亲缘关系的人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从而逐步实现无精神血缘关系的家庭建构只有二人世界家庭结构的完全的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到那时,共产党组织将会发展成为集中反映人类善良愿望并不断实现的忠实的代表组织。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问题,这是一个常人认为不可跨越不可实现似乎不可思议的问题,也是一个最棘手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找到了实现在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又不急于求成,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形成,逐步影响,逐步完善,开了先河,形成制度的话,是完全可以很快达到预期目标的。如果把孤儿院的孤儿们集中起来,从小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结婚生子后就交给公家养育,自己只掏其子女一定数额的养育费,其余的钱除交保险金以外,全归自己个人消费,这些人一旦离开学校,都能优先进入公务员队伍,他们没有血缘家庭这个体现私心的物质载体后,既没有血缘亲情的困扰,又没有财产继承权的法人存在,自然就会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坚持20年,官场腐败的历史就结束了。要知道政治就是治理国家,治国就是治官,官清则天青,天青则民心归顺,民心归顺则社会和谐,国泰民安。这样一代代影响、扩散、发展、壮大,新观念,新文化就树起来了。回顾历史,如果汉朝初不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考官制度的话,儒家思想能全面推广开来吗?由此可见,具有美学价值的官文化的影响力和召唤力是多么的巨大啊!虽然人类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当时,真正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还是官人文化,富人文化和名人文化。
&&&以上三个问题中,金融改革是我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心问题,一旦实施,将会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起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作用,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形成的前奏,同时对世界经济也会产生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的。世界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只要解决了经济问题,和平永驻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但这种联谊储蓄的方法前人没有用过,在某一区域实施都是要受金融政策制约的;但是,如果在某一县市只要想法在现有银行利率的基础上自加压力,财政上出一点,社会福利给一点,个人捐资给一点,联谊储蓄资金诸如土地的,房产的,能源的,旅游的等实业开发挣一点,这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利息差额问题的。因而,金融政策就应该放一点权才能使这个方案实施开来。所以,希望能引起金融界的权威人士,权威专家,权威学者们关注、研究、论证、批驳,沿此思路最终形成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方案来,以达为民服务之目的。
&&&三方面构想都是在自我向心的哲学基础上,心系于民,立足现实,聚焦未来,集一生实践,一生的心劳和辛劳,逐渐形成出来的。2003年《自我向心的假说》刊在《求实》11期增刊102页中;《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点设想》获国际优先论文奖之后,北京文化市场的各种编委会都给予了很高评价,并连年都来信索要此文收编在他们的丛书中。今年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又将此文作为重大科技成果收编在《科学发展在中国》丛书中,并将在京举办该丛书首发式座谈会;《浅谈联谊储蓄法可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经济危机等问题》作为2009年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欧美同学基金会等单位在北京人大会议中心举办的五一座谈会发言稿,已收编在《劳动者之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和平崛起-------中国社会发展理论与探索文集》等书中。所有这些都是为如何实现共产主义提出的具体的实施方案,全部成因和全文都可在新浪网上“天山鉴客”30万字的《说句人间大实话》中找到,也可在搜索栏打上“范鉴山”三字直接搜索,从中可以找到以上那些奇思怪想的来龙去脉,其间全是说的人间实话,以供参考。我们这些40至60年代出生的共产党人还能给后代子孙留些什么呢?总不能把最棘手的问题留给后人去办吧。所以诚恳希望组织人员对我提出的问题给予研究、探讨,并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态度考虑为盼!&
&&&&&&&&&&&&&&
“作家富豪榜”怎能没有药监局副局长的位置?
近日,国家药监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敬礼因涉嫌受贿罪、诬告陷害罪、非法经营罪在市二中院受审。检方指控张敬礼的受贿额为117万余元;非法出售自己编著的书籍经营额达2300余万元,非法获利1600余万元;指使他人寄出1300余封诬告陷害他人的信件。(据11月21日京华时报)
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布的张敬礼“四大罪状”中,有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钱款;有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并获得巨额利益;捏造受贿事实诬告陷害他人;还有生活腐化问题。据悉,这位副局长还是臭名昭著的“天上人间”的常客,在药监局内部通报张敬礼的处理决定后,当场播放了一段张敬礼在“天上人间”被拍到的“精彩表演”,其“演技”堪与日本男优媲美。
但是,让社会大开眼界的还是这位副局长的“创作”和“营销”才能。在2006年至去年,张敬礼因为几家企业提供了帮助,就先后向这3家单位索要了1400套名为《寿世补元》的书籍,价值共计79万余元。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张敬礼正是这部《寿世补元》的作者。这似乎让人看不明白了,自己的“作品”出版了,样书肯定会有的。副局长大人怎么还让这些单位购买自己的大量“作品”再送给自己?就是自己需要样书或送人几本,哪里能用的了1400套?其实这里面的“小秘密”大家都心知肚明,买书不过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在那79万余元的购书款上。
自己的“作品”出版了,销不出去就没有利益可图,利用权势迫使一些单位大量购买,书店不仅把书卖出去了,而把买来的书再无偿送给自己。如此一个迂回。书籍甚至放在书店的仓库不要挪动,购书款就到手了。如果将此循环的买卖下去,就这1400套书,来回买进卖出,就足以敌其他作家毕生之创作了。难怪人家“作品”出版了三版一共才卖出4.3万余套,经营额就达人民币2300余万元,而其得到的“版税”就达人民币1600余万元。
回头我们再看看《华西都市报》刚刚公布的《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排在前三甲的是著名作家郭敬明、南派三叔、郑渊洁,分别以2450万元、1580万元、120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前三名。这点成绩和这位副局长比起来实在不足挂齿。张敬礼虽然不是什么知名作家,“作品”更是七拼八凑,但一套作品数百元的定价就足以让这“三甲”自愧不如的。就郑渊洁来说,他呕心沥血其《童话大王》更是热销1.8亿册。可是怎么样?一年下来区区1200万。而张副局长卖了4.3万,就净得1600万。如果张敬礼参加评比,“前三甲”里哪里还有郑渊洁的位置?但,副局长的大作到底有几个人真正当了读者,恐怕只有鬼知道了。
难怪现在不少官员都有业余时间写书的嗜好。而且不管水平如何,不管写的什么,“作品”不仅不愁出版,更不愁销路。原来他们还有这样一套“出版和发行”策略,有了销售的基数保证,出版社乐于帮忙。把官员的“作品”买过来,然后再送个官员,即达到了行贿的目的,更能够掩人耳目。买书的更是乐此不疲。而官员有此为动力,更勤于笔耕。于是大作不断出版,官员财源滚滚,上下各得其所,好不快活。可既然是这样,我们在评选作家富豪榜时怎么能把这样一股力量忽视?就像刚刚评出的这届富豪榜,所谓的“前三甲”被一个副局长就击倒倆,这样的评选不仅是不真实的,而把我们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创作”和“收益”都获得如此惊人“业绩”的副局长就这样遗忘了,更是不严肃的。
&&&&&&&&&&&&&&&&&&&&&&&&&&
两会代表=两会戴表?
昨日中午,网友“kmflash”在天涯论坛发帖称“国家级贫困县的人大政协会议纪念品=两辆校车”,并且贴出了一份云南省富宁县政府采购中心“上海牌手表”询价采购公告,引发网友质疑:“原来税收,都用来干这些事情了。”
不怪网友们质疑,这事情做得也太离谱了。两会年年开,一届代表委员就是四年。代表委员们参加两会既是职责也是工作,更肩负着地方老百姓的重托和信任。可现在会还没开,就花几十万元够买纪念品了,两会代表成了“两会戴表”。政府放着贫困县的实际情况而不顾,赐资60万购买手表分发代表委员,而且年年如此,已经形成惯例,这到底是“纪念”还是贿赂?两会年年开,用得着一年一“纪念”吗?
众所周知,不管是国家两会还是地方两会,除掉讨论地方政府的工作外,更有一种标志性的作用。两会代表参加两会,报告要讨论,决议要通过,人事任免更要代表们表决。每一项议程都需要代表们各抒起见,畅所欲言。这也是行使代表委员权利的重要时刻。而这种讨论和表决更容不得半点掺假兑水。会议没开,“纪念”先行。每一个代表委员先弄一块手表戴上,有这样一块手表在,看在“戴表”的份上必然就会对代表的权利有所顾忌。该说的可能就不会说了,不该举手的恐怕看在手表的份上也要举手了。总之,戴上了这块表,必然影响到那个代表。同时,两会上面都能堂而皇之的发放贵重“纪念品”,那么平时各部门各单位的大会小会自然可以大加“纪念”了。
有人算了一笔账,这60万元的两会“纪念品”钱足够购买两部标准的校车的。即使不买校车,这60万也够贫困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立三级建筑公司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