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贵黄的艺术签名怎么写写好看

作品中运用到的《汉语大词典》词汇已以连接方式标示出来。由于是电脑自动分析,词组划分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过岭(一作度岭舆)至崇安方(一字)之(一无)(元·萨都剌)间,历。须,逝难再。羁(一),迈。伟哉区,最。同,一岭界。度(一作云),手棹下。四山抱,如。叶飘,(一作面)盖。倏驰丹峰前,却在紫岭背。微云间①,疏雨洒松(一作杉)桧。归,会。雪瀑挂冰(一作水)帘,林(一作奏)。驾仙岩,在。石上生,市中(一作曹)卖。祠,祠。自,上接派。唤渡僧,貌古清。手把枝,罅(一作待)。危,插竹晒。山高人,舟。(一作狂)类飞鳅,乱石隘。尖,(一作磈埼)鼋首癞。(一作)激,如。(一作鼓)槌,泻。争,万。箭过风,咳。起,巨。山(一作上),岁久字刻坏。岂无存,载。览此踪,徒为慨。易,(一)倏。程,态。会登峰,大。少吐豪,(一)外。赠,留。
(1).没有方向、处所的限制。谓无所不至。:“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孔颖达 疏:“其施化之益,无有方所。” 晋
《南征赋》:“悲国步之未夷,仰夙兴而昧旦。括无方而大诰,集率土而贞观。”(2).无定法;无定式。:“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 郑玄 注:“方,犹常也。” 宋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天下之事,虽其变无穷,而吾所以待之者,其应无方。” 清
《寒夜听白三弹琵琶歌》:“我弹琵琶本无方,上穷寥廓下苍茫。”(3).没有方法;不得法。《谷梁传·昭公十九年》:“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 南朝
梁 刘协 :“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 宋
《劝学诏》:“若训授无方而取舍失实,亦将论其罚焉。”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教习无法,考察无具,奖劝无方,一旦有事,制造无人,则归咎于 华 人之不可用。”(4).犹言不拘一格。:“ 汤 执中,立贤无方。” 朱熹 集注:“方,犹类也。立贤无方,惟贤则立之于位,不问其类也。”:“前代立贤无方,如版筑之士,鼓刀之叟,垂光简策者不可胜计。”:“癸卯,谕曰:‘朝廷立贤无方,比来罢谴虽多南人,皆以事论斥,非有所左右也。’”(5).谓变化无穷。 晋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策出无方,思入神契。” 唐
《贺册尊号表》:“无所不通之谓圣,妙而无方之谓神。”(6).无与伦比。 汉 牟融 《理惑论》:“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焉能舍而不学乎?”:“观其才略,权智无方。” 唐
《进幽州纪圣功碑文状》:“陛下神武雄断,智出无方。”没有边际。:“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程颐 传:“广大无穷极也。”:“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分类:指乘船。 清
:“ 价人 欣然命棹,至 瑞洪镇 。”即之字路。 唐
逸句:“漆灯寻黑洞,之字上危峰。”分类:水名。在 福建 ,为 闽江 北源。其地产名茶,号建茶。因亦借指建茶。 唐
诗:“山浅忆 巫峡 ,水寒思 建溪 。” 宋
诗:“ 陆羽 旧《茶经》,一意重‘蒙顶’,比来唯‘建溪’,团片敌汤饼。”《能改斋漫录·方物》引 宋
张舜民 《画墁录》:“ 有唐 茶品,以‘阳羡’为上供……迨至本朝,‘建溪’独盛。”分类:(1).人出生;人类产生。:“人生十年曰幼,学。” 明
《医说赠马复初》:“天地辟而人生,蠢蠢焉;圣人出而后异于物。”(2).指人的一生。:“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 唐
诗:“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那。”亦指人。
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3).人的生存和生活。:“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唐
诗:“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 叶圣陶 《隔膜·苦菜》:“劳动是人生的真义,从此可得精神的真实的愉快。”分类:(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南朝
梁 刘协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唐
《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清
《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2).犹天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天地,犹天下也。” 元 辛文房 :“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3).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第六九回:“﹝ 凤姐 ﹞于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4).犹境界,境地。 唐
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
《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分类:(1).驱马疾行。:“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南朝
《杂体诗·效陆机〈羁宦〉》:“驰马遵 淮
泗 ,旦夕见 梁
陈 。” 沉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2). 孙权 时称小船。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孙权舸船》:“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言如龙之飞于天,如马之走陆地也。”分类:(1).大自然;大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成玄英 疏:“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 李善 注:“大块,谓地也。” 唐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郭沫若 《蜩螗集·题关山月画》:“大块无言是我师,陆离生动孰逾之。”(2).犹大片。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后, 日本 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更使已经变成半殖民地的 中国 的一大块土地沦为 日本 的殖民地。”分类:(1).消遣娱乐;游戏取乐。 汉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唐
诗:“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 明
《狮吼记·狭游》:“今日乘此春光,山川秀朗,约他同 琴操 行乐一番。”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用开水把人活活地烫死,做为自己行乐的手段。”(2).见“ 行乐图 ”。奏乐。分类:(1).逢时,谓得到有利时机。:“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晋
之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唐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2).适时。 宋
沉作哲 卷十:“吾自高曾世传种花,但栽培及时,无他奇巧。” 清
乔可聘 《苦雨》诗:“雨喜及时好,那堪云不开。”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四段:“这批东西来得很及时,正赶上过年,都分发下去。”(3).把握时机,抓紧时间。:“ 王剪 曰:‘为大王将,有功不得封侯……臣亦及时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明
《不伏老》第一折:“丈夫功业当及时建立,以垂不朽。”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姬见宦海风波,无端猝起,劝生及时引退。”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八:“批评要是及时的批评,不要老是爱好事后的批评。”(4).到时候。 唐
李复言 《杜子春》:“﹝老人﹞曰:‘明日午时,候于西市 波斯 邸,慎勿后期。’及时, 子春 往,老人果与钱三百万,不告姓名而去。”(5).:“《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召南 之国,被 文王 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 孔颖达 疏:“谓 纣 时俗衰政乱,男女丧其配耦,嫁娶多不以时,今被 文王 之化,故男女皆得以及时。”后因以“及时”指男女已到婚嫁之年。卷十一:“﹝ 焦大郎 ﹞内有亲女,美貌及时,未曾许人。”分类:(1).谓福泽流传至后世。《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宋
卷六:“若从 孔
孟 治地之法,则仁者必寿,善者必福,清明之志气如神,厚德之流光寖远。” 清
《太仆寺毕自严祖忠臣加赠大中大夫制》:“酬而劬后之劳,示我流光之报。”(2).流动、闪烁的光彩。 汉
《上林赋》:“应駍声,击流光,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时主夕卧,见流光相随,状若萤火。”(3).特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 三国
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唐
:“忽忆秦楼妇,流光应共有。” 清
《秋夜饮顾与治斋中》诗:“清晖在山川,流光及城阙。”(4).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唐
诗:“流光易去欢难得,莫厌频频上此台。” 宋
词:“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又是一年过去了,真是流光如驶!”分类:(1).劳苦不息貌。:“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宋
之四:“秋虫至微物,役役网自织。” 清
《广阳杂记》卷三:“今之读书学道者,皆卤莽灭裂以从事,何怪乎役役终身而无所得也。” 铁生 《敬告我汉族大军人书》:“役役焉执干戈卫他人社稷,已不免贻笑全球,况又杀同胞之光复军者乎!”(2).奔走钻营貌。 唐
《上考功崔虞部书》:“得一名,获一利,则弃其业而役役于持权者之门。” 清 唐甄 :“士志于学,而乃役役焉往来于名利之中,德尽丧矣。” 清
诗:“利名役役真成醉,只有先生是独醒。”(3).狡黠貌。:“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 成玄英 疏:“役役,轻黠之貌。”分类:(1).功业和名声。:“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成玄英 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于功绩,以留意于名誉!”:“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宋
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续范亭 《莫干山》诗:“宝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分类:(1).被判徒刑而罚作劳役的人。:“壬午,行幸初陵,赦作徒。” 颜师古 注:“徒人之在陵作役者。”:“赦作徒、系囚。”(2).泛指服劳役的人。 清
俞正燮 :“ 禹 行九州山川险阻八年之久,必不当与作徒同步行。”分类:(1).清晰貌。:“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唐
诗:“历历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宋
诗:“更登高处望,历历见湖山。” 清
:“景物历历,如在目前。”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六:“两岸的风物都历历如画。”(2).逐一,一一。 唐
诗:“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明
:“对案未能食,历历问桑梓。” 明
《四溟诗话》卷三:“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 南京 酒也,此 苏州 酒也。’” 清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同治壬戌十月初七日》:“计看此俱已三过,故历历翻去,殊不费目力。”(3).排列成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 汉
王逸 注:“蠡蠡犹历历,行列貌也。” 宋
诗:“聊窥碧甃缺,寒草生历历。”(4).犹历录。“约之阁阁” 毛 传:“阁阁,犹历历。” 马瑞辰 通释:“《传》云:‘阁阁犹历历’者,谓束板历录之貌。”参见“ 历录 ”。(5).零落貌。 清
诗:“招魂倘有 巫阳 在,历历残棋忍重看。”(6).象声词。 唐
诗:“穿厨历历泉声细,绕屋悠悠树影斜。” 元
《再用张敏之韵》:“悲歌声历历,雅调韵洋洋。” 明
《鹤瓢》诗之二:“醉听树头风历历,还疑秋傍九皋鸣。”分类:(1).山与水。:“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 吴
蜀 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唐
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2).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后 陈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窦 。”(3).山水画的简称。 唐
之二:“ 郑公 粉绘随长夜, 曹霸 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宋
《云谷杂记》卷四:“ 王象先 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 清
《忆书》六:“先曾祖母 卞孺人 幼时, 卞公 无子,深爱之,延师教以诗画,遂工山水,诗画外无他好也。” 张天翼 《新生》:“ 章老先生 总炫耀他家藏的东西, 吴昌硕 刻过一幅图章送他,他还藏了一幅 倪云林 的山水,上面有 张延济 的题跋。”(4).山中之水。:“山水暴出,漂溺宅舍。”:“ 咸亨 四年七月, 婺州 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馀人。”(5).犹山野。 宋
诗:“ 李子 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宋
:“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分类:(1).介于东与南之间的方位或方向。:“齐乎巽,巽,东南也。” 高亨 注:“又以八卦配八方,巽为东南方,故曰‘巽,东南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明
《胡应炎传》:“是城龟形也,东南其首,西北其尾。”(2).泛指国家领域内的东南地区。:“ 警 ( 沉警 )内足于财,为东南豪士,无仕进意,谢病归。” 宋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陛下据 钱塘 已耗之气,用 闽
浙 日衰之士,而欲鼓东南习安脆弱之众,北向以争中原,臣是以知其难也。” 明
《论时政疏》:“今国赋所出,仰给东南,然民力有限,应办无穷。”分类:(1).奇特险怪。:“ 芾 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 金
《文辨》:“凡为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始为知本。”(2).非常险要。 清
昭梿 :“两 金川 地势奇险,碉卡柴立,兵将未言色沮。”分类:(1).同“ 闽越 ”。:“ 吴王 子 驹 亡走 闽粤 ,怨 东瓯 杀其父,常劝 闽
粤 击 东瓯 。”(2). 福建 、 广东 两省。 清
《台湾行》:“亡 秦 者谁三户 楚 ,何况 闽
粤 百万户。”分类:(1).:“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谓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划一,天下一统。后因以“车书”泛指国家的文物制度。:“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唐
诗:“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已一家。” 清
《送肉户玑公使之燕京》诗:“ 唐
宋 时遣使,车书万里同。”(2).指推行制度。 宋
李杲卿 《孟邦雄墓志》:“朝廷得以车书 陇右 ,开拓 巴
蜀 ,皆公之力也。”分类:(1).古以 中国 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 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 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禹 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于 骊山 、 太行 而不能难,入于四海、九江而不能濡。” 晋
:“所谓抱萤烛于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鲉虾于迹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王侯。” 唐
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6).神祇名。:“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馀庙。”(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分类:(1).指空气和由空气流动而生的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吕向 注:“虽同托户穴,其于清浊亦殊矣。” 北魏 郦道元 :“西四十里有 风山 ,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 明
《送顾倅序》:“士之仕于外者,咸乐居之;以其风气清美,有山川台榭之胜,鱼稻茶笋之饶。”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但窟居者多在山谷之幽,风气不通,故于卫生不宜,太平极乐则居山顶,风气四通,故于养生最益也。”(2).气候。《尚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安息国 ﹞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与 乌弋 、 罽宾同 。” 宋 洪巽 《旸谷漫录》:“﹝ 周俊叔 ﹞得十二时竹一根于某州,植之家庭,非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也,久不笋。及笋矣,又多憔悴不茂。”《元典章·户部十二·和买》:“古人立法取赋,必因其土地所生,风气所宜以为之也。”(3).风尚习俗。:“ 琰之 虽以儒素为业,而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 关 西风气。” 宋
诗:“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 夏衍 《秋瑾传》第二幕:“我从 北京 到了 上海 就觉得风气有点儿不一样。”(4).谓某种时新的风尚习俗。 宋 陈亮 《量度权衡策》:“当是时,风气未开,人物尚朴,观象之妙,盖不必推数而后知也。” 元
《隐仙谷》诗:“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他还说,应该让 桂林 来开风气之先。它本身是一个画廊城。”(5).气氛情景。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西湖》:“竹篱傍水,家鹜睡波,宛然 江 南风气。”第七五回:“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凄惨起来。”(6).风采气度。:“ 陈郡 谢瞻 才辩有风气,尝与兄弟群从造 惠 ,谈论锋起,文史间发。” 清 王晫 :“ 许彝千 少便歧嶷,总角风气更进。”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康祺 以为 文敏 以院长之尊,督修书籍,不自断决,询及微僚,正前辈贵人风气也。”(7).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或气韵。 金 元好问 :“诗笔清峻,似其为人。字画楚楚有 魏 晋 间风气。” 元
卷九:“故能备 钟 张 诸体,于屋漏雨锥画沙之外,别有一种风气。” 清
十五:“诗之浅深,有在一两字内见者……不知一字之间,风气顿殊,妍丑迥别矣。”(8).指古代的一种占候之法。:“﹝ 吴范 ﹞以治历数,知风气,闻于郡中……每有灾祥,辄推数言状,其术多效。” 晋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占风气,布筹算。” 北齐
:“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参见“ 风角 ”。(9).病名。:“所以知 齐王 太后病者,臣 意 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湿然风气也。”:“﹝ 阳元景 ﹞后以风气弥留,不堪近侍,出除 青州 高阳 内史,卒于郡。”《元典章·刑部十六·违枉》:“令人邀请 肥乡县 复检官吏捏合尸状,定验作因风气病身死。” 分类:亦作“ 肩舆 ”。亦作“ 肩舁 ”。
(1).轿子。:“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 唐
诗:“翩翩平肩舁,中有醉老夫。”《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道:‘要往 江宁 ,欲觅肩舆一乘,或骡或马三匹,即刻便行。’”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一:“我只记得我们走旱路的时候,母亲乘着肩舆,我们兄弟两人是一人坐一个箩兜被一人担着。”(2).抬着轿子。谓乘坐轿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 谢中郎 是 王蓝田 女婿,尝著白纶布,肩舆径至 扬州 听事。”:“﹝ 叔明 ﹞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以见。”:“帝举族出 封丘门 ,肩舆至野。” 宋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益病,又求知 颍州 ,肩舁至 徐 ,遂不起。”分类:(1).高空。 晋
之三:“层霄映紫芝,潜涧汎丹菊。” 唐
《大猎赋》:“彼层霄与殊榛,罕翔鸟与伏兔。” 明 徐弘祖 :“东上入石峡,峡两峰中剖,上摩层霄,裂罅相距不及丈。” 郑泽 《读钝庵红薇感旧记作》诗:“金风吹素节,阴曀幔层霄。”(2).指云气。 宋
词:“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分类:(1).湍急的水流。 唐
诗:“急濑鸣车轴,微波漾钓筒。” 元
《西岘峰》诗:“层云抱春岑,急濑泄嵌窦。”(2).指急湍声。 宋
诗:“清似钓船闻急濑,悲于静院听繁砧。”分类:回旋或倒流的水。 晋
《南征赋》:“若溟海之引回流, 岱 灵之吐行云。” 唐
诗:“ 西陵 沙岸回流急,船底黏沙去岸遥。” 宋
诗:“回流如倦客,出门复还家。”亦作“回流”。
回旋或倒流的水。 南朝
:“坚崿既崚嶒,回流复宛澶。” 南朝
:“交枝隐修径,回流影遥阜。” 清
之八:“黄天讹立多新说,赤道回流有热潮。”分类:(1).围绕。 唐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宋
之一:“乱山环合疑无路,小径萦回长傍溪。” 元
《七曲文昌祠》诗:“楼殿参差云雨上,江山环合画图开。”(2).包围。:“始将兵时,涉寇境,遇游骑环合,乃规百步立表而射,每射破的。” 宋
《夷坚三志己·呼延射虎》:“道逢群虎下山,下令打围,甲士环合,各以神臂克敌弓射之,凡毙三十馀。”(3).如环之相联。形容机件组合精密契合。 元
《定光寺题经》:“此处有枢运而机旋,何事不规圜而环合。”分类:(1).整饰衣服。表示端庄。:“ 赤 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刘宝楠 正义:“带,系缭于要,所以整束其衣,故曰束带。”:“寡人束带听朝三十馀年,曾无闻焉。” 宋
诗之一:“束带趋祀房,瞽史巫纷若。”第十三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2).泛指装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掌灯时分, 萧队长 跟 郭
白 二人商量一会,又忙一阵,两个人束带停当,办好通行证和介绍信,又支了路费。”(3).指官服。引申谓公务。 唐
诗:“由来束带士,请谒无朝暮。” 宋
诗:“虽无束带苦,实惮把酒并。”(4).指腰带。《水浒传》第十三回:“﹝ 索超 ﹞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铠甲,腰系一条镀金兽面束带。”第七四回:“从 紫鹃 房中搜出两副 宝玉 往常换下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帔带。”分类:(1).古代传说中 华山 峰顶玉井所产之莲。 唐
诗:“ 太华 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钱仲联 集释引 韩醇 曰:“《华山记》云:‘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 华山 。’”又引 方世举 注:“古乐府《捉溺歌》:‘ 华阴 山头百丈井,下有泉水彻骨冷。’” 宋
之九:“不如玉井莲,结根天池泥。” 清
《刘东郊归自关中述华山之游为作诗纪之》:“仙人金液非我意,试看峰头玉井莲。”(2).喻坚贞高洁的妇女。《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回头恨骂 章台 柳,赧面羞看玉井莲。”分类:(1).谓仰慕高尚的德行。语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汉 班昭 《东征赋》:“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宋
《与定州韩相公启》:“虽未得就诸生之列,请益于诗书;犹足以闻长者之风,仰高于道谊。”(2).犹高攀。指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西游记》第六四回:“ 杏仙 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无俯就之急?如不见怜,是不知趣了也。”分类:犹天造,天生。谓自然形成。:“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毛 传:“作,生;荒,大也。天生万物于高山,大王行道能安天之所作也。” 唐
《燕喜亭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明
《雨颂》:“相彼物矣,既鞠既靡;自我天作,乃奋而起。”分类:亦作“烟霞”。
(1).烟雾;云霞。 南朝
《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唐 玄奘 :“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蹑烟霞,綵云捧足。” 明
《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 清
:“卷中烟霞缥缈,钩勒精严。”(2).泛指山水、山林。 南朝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唐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 魏特进 、 房仆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元
《绿幺遍·自述》曲:“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王维 继之以烟霞, 唐 诗之逸,遂成芳秀。”(3).指红尘俗世。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一会价鼓琴邀夜月,一会价看鹤舞閒云,不与那烟霞厮浑。” 清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二:“将母琴堂馔未奢,非关 陶令 弃烟霞。”(4).特指吸鸦片时喷出的烟团。《黑籍冤魂》第七回:“一班幕宾跟班、衙役皂隶,都是一榻烟霞,这个衙门,简直变做了一个烟馆了。”参见“ 吞云吐雾 ”。分类:茂密的树林。:“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唐
:“ 中岳 深林秋独往,南原多草夜无邻。”《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绕山走去,多是深林,仰不见天。” 叶圣陶 《倪焕之》五:“银杏和柳树都已绿叶成荫,树下有深林幽壑那样美妙。”分类:(1).打柴放牧。:“贼恃水,樵牧自若。” 宋
诗之二:“自我护樵牧,林光稍敷纷。” 清
《阮君墓志铭》:“祖墓之木,以岁久樵牧之不禁,渐至凋敝。”(2).樵夫与牧童。也泛指乡野之人。 唐
之五八:“荒淫竟沦没,樵牧徒悲哀。” 宋
诗:“樵牧相语欲争席,比邻渐熟约论婚。” 清
:“ 交河 城西有古墓,林木丛杂,云藏妖魅,犯之者多患寒热,樵牧弗敢近。”分类: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
宋 谢灵运 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诗之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落日横江老白苹,同乡停问一相亲。”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主人》:“落日的红光,把他的脸孔,照成了古铜色。”分类:(1).山神。:“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北齐 樊逊 《天保五年举秀才对策》:“山鬼效灵,海神率职。” 明
《陪临川公游天池》诗:“客来岂先知,定有山鬼报。”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九人为山鬼,女像,面色蓝,手执桂枝。”(2).山精。传说中的一种独脚怪物。 南朝
宋 郑缉之 《永嘉郡记》:“ 安固县 有山鬼,形体如人而一脚,裁长一尺许,好啖盐,伐木人盐辄偷将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于山涧中取食蟹。” 唐
诗:“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 清
《山斋访冒鸣茹寿衢两秀才》诗:“书声出户虫不鸣,山鬼一足深宵行。人头鱼身惯窥户,见惯不怪心能平。”(3).泛指山中鬼魅。 唐
诗:“卧病识山鬼,为农知地形。”卷七九:“山鬼哭于丛林,孤魂号于绝域。” 元
《过居庸关》诗:“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分类:指风声。 宋
诗:“醒时江月堕,摵摵风响变。” 清
《歌风台》诗之四:“击节三声风响变,停銮十日酒垆空。”分类:(1).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唐
《武陵北亭记》:“林风天籁,与金奏合。” 清
《宋遗民咏·吴子昭雯》:“尤喜诗与歌,声出似天籁。” 瞿秋白 《荒漠里》:“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2).指诗文天然浑成得自然之趣。 唐
:“唱既野芳坼,酬还天籁疏。” 清
卷五:“而近体之妙,须不着一字,自得风流;天籁不来,人力亦无如何。”分类:石级;石台阶。 唐
诗:“像阁与山齐,何人致石梯?” 唐
诗:“松飘晚吹摐金铎,竹荫寒苔上石梯。”《西游补》第十三回:“两个竟像相知,一头笑,一头走,走过一张石梯,忽见临水洞天。”分类:(1).常常。:“及如 荀卿 、 孟子 、 公孙固 、 韩非 之徒,各往往捃摭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 唐
诗:“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清
《菰中随笔》:“ 汉 之能吏多出掾史, 唐 节度所辟书记,亦往往入而为大官。” 巴金 《家》十五:“近来常常咳嗽,夜里往往失眠,心里总是痛。”(2).处处。:“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分类:犹遗骸。 汉
《列仙传·宁封子》:“铄质洪垆,畅气五烟,遗骨灰烬,寄坟 宁山 。”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见有光明,凿求得佛遗骨于石函银匣之中,光曜殊常。” 唐
诗:“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 清
《林君殉难碑》:“遗骨莫辨,蔓草茫茫。”参见“ 遗骸 ”。分类:(1).传说中的香草。 汉
《与友人书》:“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 唐
:“ 王子 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鲁迅 《坟·杂忆》:“我当时的意思……并不是从什么‘艺术之宫’里伸出手来,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来移植在 华 国的艺苑。”(2).泛指珍美的草。:“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 吕向 注:“瑶草、玉树,皆美言之。” 金
《春风来》诗:“春风来时瑶草芳,绿池珠树宿鸳鸯。” 明
《武当》诗之二:“ 秦 敦 汉 鼎存肤骨,瑶草琼枝作鬘鬟。”(3).被雪覆盖的草。 宋
诗:“三径瑶草合,一瓶井花温。” 清
《人日同诸子游平山堂大雪骤至》诗:“喜胜褰瑶草,狂思倒葛巾。”分类:(1).道教称用丹砂炼制的药物。 晋
:“又用五帝符以五色书之,亦令人不死,但不及太清及九鼎丹药耳。” 唐
诗:“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第五十回:“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 瑶池 脱旧胎。”(2).泛指丹丸药剂。 清
:“母病绵惙,下丹药,渐就痊可。”(3).牡丹与芍药之属。 明
徐弘祖 :“有蓬蒿菜黄花满畦,莺粟花殷红千叶,簇朵甚巨而密,丰艳不减丹药也。”分类:(1).崇高伟大。:“巍巍乎! 舜
禹 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何晏 集解:“巍巍,高大之称。” 汉 董仲舒 :“ 孔子 曰:‘唯天为大,唯 尧 则之,则之者大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明
《身修思永堂记》:“巍巍高出乎往古而开久大之业者,皆身修思永之明效,而百王之取法者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绪论》:“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2).形容词后缀。 明
《雁儿落·题刘伊坡寿域》套曲:“栽培的颤巍巍锦中花,摆列着酷烈烈香醪瓮。”分类:在今 福建
建阳 西南。相传 五代
南唐 时 黄子棱 筑以望其父(考)墓,因名 望考亭 ,简称 考亭 。 南宋
朱熹 晚年居此,建沧洲精舍。 宋理宗 为崇祀 朱熹 ,于 淳祐 四年(公元1244年)赐名考亭书院。此后因以“考亭”称 朱熹 。 明
《先府君行状》:“先君之学,明白纯正,以绍述 考亭 为己责,所志益深且远。” 清
《清溪钱先生墓志铭》:“ 考亭 于释老之学,亦必究其归趣,订其是非。” 姚莹 《论诗绝句》之十二:“ 考亭 异代真知己,特识曾推《感遇》工。”分类:(1).过路的客人;旅客。:“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 南朝
:“乌飞过客尽,雀聚行龙匿。” 元
《水木清华亭记》:“我犹以近城郭,过客伙,往往闻官府里巷事为可厌,别买小山 敖山驿 旁,筑亭其上。” 吴组缃 《山洪》一:“好像遇着一个横强的好汉:两手撑腰,仰面问天,有意伸出一只脚拦住去路,要和这远来的过客闹是寻非。”(2).拜访客人。:“然 嬴 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3).来客。 宋
《梦溪补笔谈·异事》:“过客中无朝官,唯有 陈秀公 时为大理寺丞,遂命同会。”分类::“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 、 武 ,使 孔 赐伯舅胙。’ 齐侯 将下拜。” 杨伯峻 注:“下拜者,降于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此为当时臣对君之礼。”后指跪下而拜。:“ 冯驩 结辔下拜。” 唐
:“万方俱下拜,相与乐升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 王伯丹 见是先生来了,倒也知道敬重,亲自迎了出来,先行下拜。”分类:指从山里流出来的水流。:“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广三十馀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诸军勒兵渡去, 桓 自断后。” 唐
诗:“ 少华 山云当驿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丁玲 《梦珂》:“从山顶流下许多条溪水,又清,又亮,又甜。”分类:(1).形成乐章、文采、文辞、礼仪等的总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韩诗外传》卷五:“若夫重色而成文,累味而备珍,则圣人所以分贤愚,明贵贱。”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 汉
《白虎通·情性》:“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 晋
《笙赋》:“迩不逼而远无携,声成文而节有叙。”:“自幼聪明,举笔成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2).现成的文章。 汉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 唐
:“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 丘明 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 清 金一 《文学观》:“夫谓语必己造,事不古同,诚不免以刻覈待古人,虽以《六经》之尊,除《大易》而外,若、、,类皆集成典成文而为书者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我国虽无‘散文诗’之成文,然如 屈原 《卜居》、《渔父》诸文以及 庄子 《南华经》中多少文字,是可以称为‘散文诗’的。”(3).用文字固定下来,成为书面。:“案如经礼,事无成文;即之愚见,谓不应服。”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适应了随时随地面对各种严格的要求,适应了多少条成文不成文的纪律规定。”分类:洙水 和 泗水 。古时二水自今 山东省
泗水县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时属 鲁国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间聚徒讲学。:“吾与女事夫子于 洙
泗 之间。”后因以“洙泗”代称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弘 洙
泗 之风,阐 迦维 之化。” 唐
诗:“人归 洙
泗 学,歌盛舞雩风。” 宋
《宋厩父墓志铭》:“余尝考次 洙
泗 之门,不学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接 洙
泗 之渊源,拟荷千秋之担。” 清
《仁学》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极崇 宋 儒,号为 洙
泗 之正传。”分类:(1). 周 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 黄帝 时所作。:“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郑玄 注:“此 周 所存六代之乐, 黄帝 曰《云门》、《大卷》。 黄帝 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 殷 之《大濩》, 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 章炳麟 《訄书·辨乐》:“古之作乐,各用其宫。”自注:“如《大司乐》:舞《云门》,则圜钟为宫。”(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章樵 注:“云门谓门第穹崇,上侵云汉。” 唐
《含元殿赋》:“玉宇璇阶,云门露阙。” 宋
《兰亭博议·御札一轴三纸藏右司黄荦家》:“珍藏既出于云门,传刻仅留于朔塞。”(3). 汉
云阳县 的城门。:“历 云 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 李善 注:“ 云阳 ,古县,在 池阳 西北,属 右扶风 。云门,即 云阳县 门也。: 左冯翊 有 云阳县 。”(4).山门。借指寺庙。 唐
诗:“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 唐
诗之一:“云门老僧定未起,白阁道士遥相迎。” 唐
诗:“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张铣 注:“言水自渠而灌田,故指渠口为云门,犹云来则雨至也。” 唐
诗之六:“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6). 蜀 的代称。 北周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烟沉冰井,雨歇 云门 。” 倪璠 注:“此以有云门,故以 云门 指 蜀 。” 唐
诗:“ 云门 一万里,应笑又担簦。”(7).指谷口。 晋 惠远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唐
诗:“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8).山名。在 浙江
绍兴 南。亦名 东山 。山有 云门寺 。 南朝
梁 处士 何胤 曾居于此。:“﹝ 王籍 ﹞除轻车 湘东王 咨议参军,随府 会稽 。郡境有 云门 、 天柱山 , 籍 尝游之,或累月不反。” 宋
词:“胸有 云门
禹穴 ,笔有禊亭 晋 帖,风露洗脾肝。秋入 紫宸殿 ,磨玉写琅玕。”(9).山名。在 山东省
青州市 南。一名 云峰山 。 清
《云门送胡元润还白下》诗:“屴崱君能到, 云门 得暂停。”(10).山名。在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连 乐昌县 界。山有 云门寺 。 五代
文偃禅师 居此。参见“ 云门宗 ”。(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宋
《请兴化禅师疏》:“某公尊者承佛受记为世导师,绍云门之正宗,分慧林之半座。”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至云门之诃佛,则非特破相,而亦破名。”参见“ 云门宗 ”。(1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素问·水热穴论》:“云门、腢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写四支之热也。” 王冰 注:“云门在巨骨下,胸中行两傍。”分类:(1).令人敬爱;令人喜爱。:“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汉
《神异经·东荒经》:“东方有人焉,男皆朱衣缟带玄冠,女皆采衣,男女便转可爱。” 宋
卷四:“﹝予﹞见荆棘中有崖石,刻‘树石’二大字,奇古可爱。” 明
词:“枫叶有霜才可爱,菊花无酒不须开。” 老舍 《骆驼祥子》三:“太阳似乎不象刚才那样可爱了!”(2).喜爱。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李 诗宛如 姑射仙子 ,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分类:(1).苍翠的松树。:“﹝ 秦 ﹞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唐
:“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二折:“你止不过掘黄精和土斲,砍青松带叶烧。”(2).喻指坚贞不移的志节。因松树四季常青,故云。 唐
之二十:“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宋
诗:“何以洗我心,望君青松姿。” 清
之二二四:“青松心事成无赖,只阅前山野烧痕。”分类:(1).盘腿端坐。 唐
诗:“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宋 费衮 《梁溪漫志·闲乐异事》:“迨夜入寝,有婢 杏香 奔告诸子曰:‘殿院咳逆不止若疾状。’诸子亟走,至,则已趺坐,而一足犹未上,命其子为收之,才毕而终。” 明
《明绍兴府同知致仕进阶朝列大夫陶公行状》:“尝读书 南禅寺 ,闭门诵习,趺坐中夜。” 沉钧儒 《趺坐》诗:“举世嚣嚣我适静,棕床趺坐作心观。”参见“ 趺跏 ”。(2).见“ 趺座 ”。分类:(1).溪流中的石头。 唐
诗:“压酒移溪石,煎茶拾野巢。”(2).指 端溪 砚石。 金
《学东坡移居》诗:“溪石含馀润,奚墨凝幽香。” 施国祁 注引《东轩笔录》:“ 端溪 砚石有三种:曰岩石,曰西坑,曰后历。”分类:亦作“ 悬厓 ”。
(1).高耸陡峭的山崖。 南朝
宋 鲍照 诗:“广岸屯宿阴,悬厓栖归月。” 宋
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清
《广阳杂记》卷三:“从 天门 小径附壁走木栈,为 贺老 避静处,悬厓奇险。”
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2).用以比喻险境。 巴金 《关于〈家〉(十版代序)》:“他当时自然不会看见自己怎样一步一步地走近悬崖的边沿。”分类:拱曲高悬的栈道。 元
《度岭舆至崇安命棹建溪》诗:“悬崖虹栈危,插竹渔网晒。”分类:捕鱼用的网。 宋
诗之十:“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桃。”:“一日,涂遇持火枪者,结队行,望见官至,悉没水中,命以渔网取之。” 严辰 《轻骑》诗:“月亮洒下了一片清辉,姐妹们早已把渔网晾起。”亦作“蚁旋”。
像蚂蚁一样回旋。形容焦急之状。 明
《游记·荷花荡》:“远方游客,至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岸上者。” 清
:“气渴犹蚁旋,局残屡鹤啄。”分类:(1).由高处往下看。:“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玑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2).轻视,看不起。 宋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分类:一粒芥籽。形容量小。《淮南子·说山训》:“君子之于善也,犹采薪者,见一芥掇之,见青葱则拔之。” 唐
诗:“廉不受一芥,其馀安可黩。”:“ 俨 素廉洁,一芥不取于人。”参见“ 一介 ”。分类:犹轻舟。:“轻舫还阙不得,此苦之深,唯愿矜怜。” 清
《发维扬》诗:“轻舫春流上,烟光净客衣。”分类:(1).随顺变化。:“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 成玄英 疏:“宛转,变化也。复能打拍刑戮,而随顺时代,故能与物变化而不固执之者也。”:“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转,祸福利害,不足以患心。” 清
《茶香室续钞·明人押字之式》:“故京师有卖花字者,随人意欲,必有宛转藏顿。”(2).回旋;盘曲;蜿蜒曲折。:“揄扬涤荡漂流陨往触崟石兮,龙邛脟圈缭戾宛转阻相薄兮。” 王逸 注:“言水得风则龙邛缭戾与险阻相薄,不得顺其流性也。” 明
诗:“杨白花,飞入深宫里,宛转房栊间,谁能复禁尔?” 清
《游黄山记》:“及入其中,则重垣复阁,宛转交通。” 冯至 《十四行诗》:“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也有一条条宛转的小路。”(3).谓含蓄曲折;委婉。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 范 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唐
《〈竹枝词〉序》:“其卒章激讦如 吴 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 淇
濮 之艳。” 清
:“凡人作文字,下笔须有轻重,论贤人君子,虽欲纠正其谬误,词宜宛转。若言小人奸贼,不妨直骂。”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时说些宛转的话,是姑且客气客气的,何尝想借此免于下地狱。”(4).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宋
词:“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 明 刘易 《吴姬年十五》诗:“当筵歌宛转,閒坐弄参差。”:“把玉笛《梅花》悠扬宛转,一声声吹断深更。” 周立波 《卜春秀》:“今年春天里的一天,歌喉宛转的阳雀子开始啼叫了。”(5).谓缠绵多情,依依动人。 唐
《莺莺传》:“天将晓, 红娘 促去, 崔氏 娇啼宛转, 红娘 又捧之而去。” 清
《桃花扇·传歌》:“养成一个假女,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 清 葆光子 《物妖志·赤蛇》:“公初不纳,后见丰姿艳冶,宛转依人,不能定情,遂与共枕。”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虽然也有着几分父亲的木讷,而五岁的年纪, 彬彬 已很会宛转作态了。”(6).谓使身体或物翻来覆去,不断转动。 北魏 贾思协 :“融羊牛脂,灌于蒲台中,宛转于板上,桵令圆平。” 宋
《与吴秀才书》:“留示珠玉,正快如九鼎之珍,徒咀嚼一脔,宛转而不忍下咽也。” 清
:“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 朱自清 《羊群》:“不幸的羊儿宛转钢刀下!羊儿宛转,狼们享乐。”(7).辗转。指经过许多人的手或许多地方。 宋
《归田录》卷下:“ 圣俞 在时,家甚贫,余或至其家,饮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皇亲家有好学者,宛转致之。” 明
《罗子木诗序》:“ 罗生 流离沧溟,宛转岛屿间,欲出奇计以救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 梅 或偶供廪给,必力辞不受;即强而后可,亦必宛转报复。”(8).指周折。卷三:“翰林道:‘我见师父藏头露尾不肯直说出来,所以也做哑装呆,取笑一回。却又一件,这是家姑从幼许我的,何必今日又要师父多这些宛转?’”第二十回:“﹝ 安老爷 ﹞自从见了 邓九公 ,费了无限的调停,无限的宛转,才得到了 青云峰 见着了这位隐姓埋名昨是今非的 十三妹 。”(9).犹通融或斡旋。 宋
《横浦语录》:“一士夫以改官,少一二纸举状,再三恳求宛转当路,其意甚切。因谓之曰:‘某平生不能为人宛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道:‘此纤芥之事,不必介怀,下官自当宛转。’”第九回:“如今又见他这番深心厚意,宛转成全,又是欢忻,又是感激。”(10).谓光阴流逝。 南朝
宋 鲍照 诗之一:“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唐
诗:“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明
《元夕行》:“年光宛转不相待,过眼繁华空自爱。”(11).缠弓的绳。“有缘者谓之弓” 晋
郭璞 注:“缘者,缴缠之,即今宛转也。” 郝懿行 义疏:“宛转,绳也。”分类:(1).高峻貌。:“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崒,金石峥嵘。” 李善 注引 郭璞 《方言注》:“峥嵘,高峻也。”:“披荒榛之蒙茏,陟峭崿之峥嵘。” 李善 注引《字林》:“峥嵘,山高貌。” 宋
:“龙楼凤阙郁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 巴金 《砂丁》二:“那两座大山,甚至在黑夜里也耸立在两边,摆出它们的峥嵘崎岖的样子。”(2).指高峻的山峰。(3).卓越,不平凡。 唐
《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卓荦文艺,峥嵘武节。” 宋
:“ 元龙 本志陋 曹
吴 ,豪气峥嵘老不除。”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抚青萍峥嵘壮志,肯教虚掷。” 清
《楚僧元瑛谈湖南事作四绝句》之三:“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嵘浩气多。”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那里啊,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4).兴盛;兴旺。 宋
:“方峥嵘焕奕于一时之盛兮,讵知夫隆栋必倾而华榱终折。” 清
《桃花扇·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5).形容植物茂盛。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嵘。”(6).谓仕宦得意。 宋
:“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峥嵘今鼎来。” 元 汤式 《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曲:“那生,可称。一峥嵘便到 文园 令。”《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 乔五太太 道:‘娘子说那里话,似大人这等峥嵘,也彀了!昨日老身听得舍侄女与府上做亲,心中甚喜。’”(7).高旷。 唐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举目四顾,霜天峥嵘。” 唐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仇兆鳌 注:“峥嵘,高旷也。”(8).形容岁月逝去。:“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 李善 注:“岁之将尽,犹物之高。” 唐
:“筑居仙缥缈,旅食岁峥嵘。” 宋
诗:“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 明
诗:“清世莫嗟人寂寞,中年惭怯岁峥嵘。”(9).深远貌,深邃貌。:“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云:“峥嵘,深远貌。”:“又有三池、盘石阪,道陕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嵘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 北齐
诗:“峥嵘下无地,列缺上陵天。”:“又溪谷峥嵘,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10).幽深阴暗;阴沉。:“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李善 注引:“峥嵘,深冥也。” 唐
《奉和鹘赋》:“野漭荡而风紧,天峥嵘而日曛。”(11).犹凛冽。 唐
诗:“ 南山 雪乍晴,寒气转峥嵘。” 宋
:“穷冬北上 太行 岭,霰雪糺结风峥嵘。” 金
《雪中》诗之三:“岁晏苦风雪,旷野寒峥嵘。”(12).枯槁貌;瘦削貌。 唐
诗:“楩楠枯峥嵘,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宋
诗之二:“心衰面改瘦峥嵘,相见惟应识旧声。” 清
:“三年皮骨走峥嵘,梦到春明身已轻。”(13).引申为潦倒。 清
《遣怀》诗:“乾坤极目不消愁,生事峥嵘祗敝裘。”(14).形容波涛汹涌。 唐
诗:“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 宋
诗:“残雪 楚 天寒料峭,春风 淮 水浪峥嵘。” 明
诗:“峥嵘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老残游记》第一回:“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15).形容泪流满面貌。 前蜀
:“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徒陟岗,泪峥嵘。”(16).犹狰狞。状貌凶恶。《西游记》第二二回:“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分类:(1).龙的角。:“﹝ 永明 ﹞五年, 鉴 献龙角一枚,长九尺三寸,红色,有文。” 唐
之八五:“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2).喻指龙角状的东西。 宋
诗:“孤高伏龙角,浮图刺云汉。” 金
《过晋阳故城书事》诗:“君不见 系舟山 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复没。” 郝树侯 注:“ 系舟山 ,在 太原市 北一百馀里。 北宋 统治者以 晋阳 为龙城, 系舟山 高峙其北,正是龙头。所以毁 晋阳 后,又把 系舟山 的山顶铲平,拔掉龙角。”此喻山峰。 元
诗:“竹园笋出穿龙角,松树年深长鹤孙。”此喻新笋。 宋
《云麓漫钞》卷三:“ 五代 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僭位之主各创新样…… 湖南
马希范 二角左右长尺馀,谓之龙角,人或误触之,则终日头痛。”此喻竖起的帽角。(3).龙角地。旧时堪舆家认为最吉的葬地。:“ 璞 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安龙头,枕龙角,不三年,自消铄。”参见“ 龙耳 ”。(4).犹日角。帝王之相。 前蜀
:“龙角日角,紫气盘屈。”(5).指东方苍龙星座。:“杓携龙角,衡殷南斗。” 裴骃 集解引 孟康 曰:“杓,北斗杓也。龙角,东方宿也。”:“阳气自明堂渐升,达于龙角,曰寿星。”分类:亦作“磊坷”。亦作“磥砢”。
(1).众多委积貌。:“ 蜀 石黄碝,水玉磊砢。” 郭璞 注:“磊砢,魁礨貌也。” 吕向 注:“磊砢,相委积貌。”一本作“ 磊珂 ”。 北魏 郦道元 :“巨石磥砢,交积隍涧。” 宋
卷五:“百川萃南州,水族何磊砢。” 清
《岍山招游云龙山用东坡答吕梁仲屯田韵》:“古藤倒垂猿狖挂,怪石磥砢熊罴蹲。”(2).指众多委积的石头。 宋
:“缘溪去欲远,磊砢忽碍行。” 清
诗:“披荆历磊砢,天地忽迫窄。”(3).壮大貌;高耸貌。:“万楹丛倚,磊砢相扶。” 李善 注:“磊砢,壮大之貌。” 隋
《老氏碑》:“雕楹画栱,磊砢相扶,方井员渊,参差交映。” 南唐
诗:“花宫磊砢 楚 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4).形容植物多节。亦喻人有奇特的才能。 晋 戴凯之 :“竹之堪杖,莫尚于筇,磥砢不凡,状若人功。” 南朝
宋 刘义庆 :“ 庾子嵩 目 和峤 :‘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作“磥砢”。 宋
《答丁彦良书》:“千丈松磥砢,不害他日为大器。” 元
《蟾宫曲·敬亭赠别丁太初宪使》曲:“映苍崖磊砢孤松,待树蕙滋兰,分付春工。”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 公度 之诗乎,亦如磊砢千丈松,郁郁青葱,荫岩竦壑,千岁不死。”(5).形容仪态豪放洒脱。 清
《李克用墓》诗:“旁有黄衣人,年少神磊砢。” 清 张惣 《万夫雄打虎传》:“亦曾亲见其人,短小精悍,与之语,意气慷慨,须眉状貌,殊磊砢不凡。”(6).形容心中不平。亦指郁结在心中的不平之气。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横胸磊砢谁消得?眼见垂杨冻春色。”分类:亦作“ 槎枒 ”。亦作“ 槎岈 ”。
(1).树木枝杈歧出貌。 唐
诗:“宝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宋
诗:“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俯噣如哺雏。” 明
《悼手植桧次匏庵先生韵》:“嗟哉古桧燬,仅见孤根存。槎岈插高空,突兀撑重门。” 清
《治圃》诗之二:“束缚少生意,卑枝自槎牙。”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白蒙蒙的晓雾笼罩着杨树的顶部,只见很模糊的稀疏而槎枒的枝痕,仿佛是用淡墨描的。”(2).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云、山、碑、石等。 唐
:“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宋
诗:“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宋
诗:“断碑槎牙弃道边,文字班班犹可读。”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西壁一门,高四五尺,阔二三尺,皆石槎牙而成。”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岁晚晴云烘笠屐,西风黄叶露槎枒。”(3).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人与动物。 唐
《病马》诗:“堕月兔毛轻斛蔌,失云龙骨瘦槎牙。”一本作“ 牙槎 ”。第五十回:“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以上形容瘦骨嶙峋。 宋
诗:“空肠得酒芒角正,肝肺槎牙生竹石。” 金
《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府肺槎牙倩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于人世务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以上多形容胸怀不平。(4).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形容语句不整饬。 宋
:“洪荒无传记,想像在 羲
娲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清
《履园丛话·书学·宋四家书》:“后见 冯定远 论 山谷 诗,以为 江 西粗俗槎枒之病,一入笔端,便九牛拔不出,必以 义山 、《西昆》诸体退之。” 清
《越缦堂读书记·赵昌父诗集》:“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閒适之趣,故笔墨间亦时觉萧然尘外。惟根柢太浅,语多槎枒,时堕江湖、击壤两派。”(5).指错杂不齐的山石树木等物。 宋
卷上:“然其路险绝,乱石当道,将至峡,必舍舆,蹑草履,经营跬步于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 宋
诗:“健犊破荒耕荦确,幽禽除蠹啄槎牙。”分类:惊叹;叹息。《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曹操 ﹞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西游记》第二五回:“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 清 褚人穫 :“美人对影暗嗟呀,决意为郎吹罢。”分类:1.向下流的水势。 北魏 郦道元 :“泉涌山顶,望之交横,似若瀑布,颓波激石,散若雨洒,势同厌源风雨之池。” 明
《送司封仲芎杨子赴留都》诗:“颓波无停留,灵耀亦西驰。” 清
卷下:“余不识 许中丞 ,即此一事,真颓波中砥柱也。”2.比喻衰颓的世风或事物衰落的趋势。 唐
诗:“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宋
《〈高士传〉序》:“惟其屹然立于颓波靡俗之中,可以为高矣。” 高旭 《自题〈未济庐诗集〉》诗:“岂真词笔挽颓波?侠骨行看渐折磨。”分类:(1).出现与隐没。:“至 顺帝 时, 张衡 又制浑象,具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列二十四气、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五纬,以漏水转之于殿上室内,星中出没与天相应。” 宋
诗:“立鹊低昂烟雨里,行人出没树林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镜里娇鸾,空中野马,氤氲出没又何殊。”(2).出入,不合事实。:“辞有出没,义有增损。” 唐
:“心挟爱憎,词多出没。”(3).出卖。:“常言‘食在口头,钱在手头’,费一分,没一分,坐吃山空。不上一年,又空言了。更无出没,瞒了老婆,私下把 翠叶 这丫头卖与人去。”分类:亦作“ 水怪 ”。
水中的怪物。 晋 木华 《海赋》:“其垠则有天琛水怪,鲛人之室。” 唐
:“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 明
《珍珠船》卷二:“若乃负秽临深,虚誓愆祈,则有海童邀路,马御当蹊,谓不忠信,则水怪必害之。海童、马御,水怪也。”分类:(1).犹远古。:“皆理定于万古之前,事徵于千代之外。” 晋
:“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明
《谒禹陵》诗:“万古终河洛,其咨永不忘。”(2).犹万代;万世。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 高洋 ﹞诏曰:‘朕以虚寡,嗣弘王业,思所以赞扬盛绩,播之万古。’” 唐
之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明
《与梅衡湘书》:“若我边彼边各相戕伐,则边境常态,万古如一,何足挂齿牙耶!” 艾青 《芦笛·笑》:“如能捡得那样的一颗泪珠藏之枕畔,当比那捞自万丈的海底之贝珠更晶莹,更晶莹而彻照万古啊!”(3).死亡的婉辞。 唐
诗之二:“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参见“ 千古 ”。分类:一种爆炸性武器,一般多埋入地下,装有特种引火装置。《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周围山上,多用柴草虚搭窝铺,内外皆伏地雷。” 明
:“地雷:埋伏土中,竹管通引,冲土起击,其身从其炸裂。” 清
《比目鱼·寇发》:“我已曾在总路头上,掘了深坑,埋下地雷飞焰,使他踏动机关,地雷自响。”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平射炮》:“同志们抬着笨重的机器和材料,踏着烂泥,隐藏好机器,在工厂的四周埋满了地雷。”分类:(1). 四川 、 湖北 两省境内, 长江 上游的 瞿塘峡 、 巫峡 和 西陵峡 的合称。 晋
《蜀都赋》:“经 三峡 之峥嵘,蹑 五屼 之蹇浐。” 宋
:“歌声哀怨传 三峡 ,行色凄凉带百蛮。” 明
《秋日巴中旅行》诗:“江险深 三峡 ,云寒暗 五溪 。” 陈毅 《咏三峡》诗:“少小出 三峡 ,风物昼夜看,总嫌太狭窄, 吴
楚 天地宽。”(2). 广东省
北江 自 英德 至 清远 间的 中宿峡 、 大庙峡 、 浈阳峡 的合称。见 清
屈大均 。分类:水声。亦用以形容波浪冲击。 元
《居庸关》诗:“危坡互交牙,寒溜泻泙湃。”《英烈传》第七五回:“桥下水势瀰天,泙湃若立。” 杨振声 《渔家》:“那时雨又下大了,泙湃之声与哭声相和。”分类:亦作“峰峦”。
连绵的山峰。 唐
诗:“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宋
《行香子·山水扇面》词:“树阴中、酒旆低悬。峰峦空翠,溪水青连。”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南面远处的 秦岭 ,始而 终南山 ,既而 太白山 ,还有好些个叫不出名儿的峰峦,一路上轮替送迎。”分类:(1).送往迎来。:“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踰阈。”:“ 信 尝过 樊将军
哙 , 哙 跪拜送迎,言称臣。” 宋
《默记》卷中:“两州送迎,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 陈毅 《泗宿道中》诗:“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2).指文笔的宕开与承接。 南朝
刘协 :“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回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分类:(1).急行。:“及下廷尉诏狱, 平原 吏人奔走诣阙讼之。”《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看日,夜乃观星,奔走不停,遂至 吴江 北岸。” 清
:“ 王 遂发狂奔走,直上山巅,虽涧壑荆棘不避。”(2).谓为一定的目的而忙碌。:“丁未,祀于 周庙 ,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 唐
《捕蛇者说》:“ 永 之人争奔走焉。”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去到处奔走事情是他最怕的事。”(3).逃走。:“斩首万馀级,馀众奔走,投 沁水 死,水为不流。” 元
《陈州粜米》第二折:“那 张良 呵若不是疾归去,那 范蠡 呵若不是暗奔走,这两个都落不的完全尸首。”(4).趋附;迎合。:“攻难之士,将奔走之。” 杜预 注:“奔走,犹赴趣也。” 唐
《平淮西碑》:“其告而长,而父而兄,奔走偕来,同我太平。” 清 陈康祺 卷三:“一时奔走声气者,遂先期辐凑于其门,场屋中多倖进者。”(5).驱使。:“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韦昭 注:“奔走,使令也。” 宋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臣子供奔走之职,何敢屡违?”《老残游记》第七回:“大约他只要招十名小队,供奔走之役。”(6).见“ 奔奏 ”。分类:(1).本谓马行疾速。引申指很快,立刻。 元
《黯淡滩歌》:“飞流宛转乱石隘,奔走千峰如马快。”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互助组马快要进山呀!”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章:“你是饿了吧!饭马快就好了。”(2). 明 水军中的一种快船。 明
《典故纪闻》卷十四:“邻近河道,南北往来,马快流船,昼夜不绝。”参阅 明
李昭祥 卷一。(3).亦称“ 马快手 ”。旧时官署中担任缉捕事务的役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拣个好日子, 元椿 打扮做马快手的模样,与 赛儿 相别道:‘我去便回。’”第五十回:“ 凤四老爹 一直到县门口,寻着两个马快头。那马快头见了 凤四老爹 ,跟着他,叫东就东,叫西就西。”:“凡衙署应役之皂隶、马快、步快……皆为贱役。” 巴人 《运秧驼背》:“ 阿三 本来是在城里当马快的,因为犯规斥革。”分类:听来生疏。与“耳熟”相对。如:这个名字耳生。(1).指食口,人口。:“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万户,为开口十万人。”(2).指说话。:“公子诚一开口请 如姬 , 如姬 必许诺。”卷十一:“ 满生 见他发出话来,又说得正气了,一时也没得回他,通红了脸,不敢开口。” 柔石 《二月》二:“当每次 陶岚 开口的时候,他立刻向她注意看着。”(3).笑。 唐
诗:“尘世相逢开口希,共论太古同流志。” 清
《九日颂嘉招同诸子饮黑龙潭得九字》:“大笑能几回,见此即开口。”(4).求助;告贷。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托朋友给找事,他以为,必须得投一点资:先给人家送点礼物啊,或是请吃吃饭啊,而后才好开口。” 茅盾 《子夜》四:“本来我不敢向 沧翁 开口,可是 三先生 的信里,口气十分严厉,我又凑不齐,只好请 沧翁 帮帮我的忙了。”(5).指开凿口子。:“惟新口外挑水坝稍短,清水盛旺,或恐溜宽,宜再筑长坝,不必仍旧开口。”(6).指为刀剪类刃具磨出刃口。分类:没有时间;来不及。:“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 北齐
:“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 宋
诗:“尝闻古者 禹 称智,过门不暇慈其孩。”《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果然得见,庆幸不暇,还有甚么见怪?”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他以为那两个家伙是谈不来诗歌的。第一是穷,谋生之不暇,怎么做得出好诗?”分类:陡削的山崖。 北魏 郦道元 :“其下层岩峭壁,举岸无阶。” 唐 刘禹锡 :“三休俯乔木,千级攀峭壁。”《老残游记》第九回:“北窗看着离山很近,一片峭壁,穿空而上,朝下看,像甚深似的。” 杨朔 《海市》:“特别是城北 丹崖山 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 蓬莱阁 更有气势。”分类:谓声由口出,连续不断。:“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怫郁冲流,参谭云属,若离若合,将绝复续。” 吕延济 注:“怫郁冲流,参谭云属,皆谓声多而相连貌。”(1).茫然。 唐
《玄怪录·岑顺》:“使者复命, 顺 忽然而寤,恍若自失。” 金
诗:“翛然自得天游趣,恍若那知地境灵。”(2).好像,仿佛。 唐
《答李秀才书》:“ 元宾 之面容,恍若相接。” 宋
诗:“一身尽异形质变,恍若土木徒人言。”《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刘白羽 《火光照红海洋》:“狂啸的海风与澎湃的海涛从几面袭来,使你恍若置身于海上悬崖。”分类:神话传说谓 渤海 之东有大壑,其下无底,中有五座仙山,常随潮波上下漂流。天帝恐五山流于西极,失群仙之居,乃使十五巨鳌轮番举首戴之,五山才峙立不动。见。:“鳌戴山抃,何以安之?”后以比喻负荷重任。 北周
《谢赵王赉犀带等启》:“花开四照,唯见其荣;鳌戴三山,深知其重。” 清
《石匠行》:“自吾祖父供此役,日往高岩新度量。车辇夫扛百不停,巍巍鳌戴万人仰。”分类:过去曾有交往;有老交情。:“ 俭 与 融 兄 褒 有旧。” 宋
《春娘传》:“居二年,会新守至,守与司理有旧。” 清
《吹网录·韦津误书死》:“及 洛阳 平, 高祖 与 津 有旧,徵授谏议大夫。”分类:(1).古人为纪念科场登录、旅游行程等,在石碑或壁柱上题记姓名。 唐
:“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前蜀 马鉴 《续事始》:“ 慈恩寺 题名:开游而题其同年姓名于塔下,后为故事。” 明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题名所以识岁月之久近,行役之劳勤,而寓感思于其中焉。” 郭沫若 《游西安》:“ 大雁塔 下多题名碑记。古时候有所谓‘ 雁塔 题名’,凡新登科的人要在 大雁塔 下集体树立题名碑。”(2).指为留纪念所题记的姓名。 清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 虎邱 旧多 宋 人题名,历久渐就湮没。”(3).借指科场登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但愿题名玉署,通籍金闺。”(4).指门额。 清
《浣纱溪》词:“败叶填溪水已冰,夕阳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5).犹命题;命名。 章炳麟 《辨诗》:“后世既以题名为异,《九歌》独在《屈赋》,为之陪属,此又以大为小也。” 沉钧儒 《洪深〈申屠氏〉序言》:“ 欧阳予倩 君采其事实,演为新剧,既博观者赏赞;同时 洪深 君复编作电影剧本,仍题名《申屠氏》。”(6).题目名称。 章炳麟 《论式》:“《别录》署亦有《通论》,不专以题名为质。”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拿着新杂志,看看封面,看看题名,全无心管它的内容。”分类:姓和名字。《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昔 曾参 之处 费 , 鲁 人有与 曾参 同姓名者杀人。” 宋
《送路都曹》诗引:“予幼时闻父老言,恨不问其姓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这少年也未详其为何省何府人氏,亦不详其姓名。”分类:亦作“ 彷髴 ”。 (1).依稀,不甚真切。 晋
卷一:“ 策 既杀 吉 ,每独坐,彷佛见 吉 在左右。” 宋
:“ 薳 兄 子硕 ,送客 馀杭 步伍亭 ,就观壁后,得淡墨书字数行,彷佛可辨,笔迹遒媚,如出女手。” 元 刘埙 :“ 陈叔向 受教于 魏益之 ,未久大悟,而洪纤高下皆若彷髴有见者。”(2).谓大体相似。 南朝 梁 刘协 :“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彷佛乎 汉武 也。” 宋
卷一:“ 兰亭 石刻,惟 定武 者得其真……今东南诸刻无能彷佛者。” 明 叶盛 :“近日之论,乃鉴其失,然犹未能彷佛古制也。”
《说舞》:“歌舞的尾声和第一折相彷佛。”(3).引申为大致情况。 宋
《答上官长官》:“所居临 大江 ,望 武昌 诸山如咫尺。时复叶舟纵游其间,风雨云月,阴晴蚤暮,态状千万,恨无一语略写其彷佛耳。” 清
:“郎垂死,无一言。械其婢略能道其彷佛。”(4).犹模糊。指颜色不鲜明。:“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分类:(1).年和月,泛指时间。:“至于序,则略无年月。”:“ 魏朝 之事,年月既远,一不须问。” 唐
:“君恩既断绝,相见何年月。”(2).时代。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这年月呀,女人尊贵啦,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3).岁月;日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他们共同爬大山,吃冰饭团,枪冻的拉不开栓,还在进行着惨烈的战斗!谁能忘记那些艰苦的年月呢!”分类:(1).从前的人。:“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 宋
诗:“愿君思前人,文雅庶未坠。” 毛泽东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2).前面的人。 宋 王谠 :“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恶前人唾而拭,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而自乾,何若笑而受之?” 清
《拓皋早发》诗:“后骑风相逐,前人影渐明。” 清
《连城璧》第三回:“ 太原 之人一来错认了前人之貌,二来误听了先入之言。起先既把假的当做真的,如今自然把真的当做假的了。”分类:(1).子孙;后裔。:“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蔡沉 集传:“而又旁求俊彦之士,以开导子孙。” 北齐
:“有 蜀才 注…… 王俭 《四部目录》不言姓名,题云 王弼 后人。” 清
《姑苏台》诗:“祖宗让德空嶙峋,乐事公然让后人。” 李季 《菊花石》诗:“ 洞庭湖 也没有这仇恨深,多少人家无后人。”(2).后世的人。:“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 孔颖达 疏:“我不用使后世人迷惑,故欲教之也。”:“此盖道术所以有补于时,后人所当取鉴者也。” 宋
《金山寺水陆堂记》:“夫废于一时,而后人不能更兴者,天下之事多如此。” 谢觉哉 《学人民的语言》:“可见很古的时候,就有用通俗易记的语言,把群众的经验,留给后人看。”(3).后面的人;后继的人。:“夫灶一人炀焉,则后人无从见矣。” 陈奇猷 集释:“旧注:一人炀则蔽灶之光,故后人不见之。”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 建 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百馀,士尽死,无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人无返意也。”第五十回:“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就是这句为首, 稻香老农 快写上续下去。”(4).谓后发制人。:“先人有夺人之志,后人有待其衰。” 杨伯峻 注:“ 贾公彦 《疏》引《左传注》云:‘待敌之衰乃攻。’”(5).谓居人之后。:“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 广 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司马贞 索隐:“谓不在人后。” 郭沫若 《文艺论集·文艺的生产过程》:“成功不必在我,协助不可后人。”分类:(1).古人指轻清之气。:“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2).泛指空气。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自传》:“鼻之呼吸,刻不能不与天气相通。”(3).天命,气数。 唐
《尉迟恭碑》:“ 刘武周 不稽天气,寔暗人谋。”(4).气候。 三国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宋
词:“正不寒不暖,和风细雨,困人天气。”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河中井》:“时天气炎热,游泳于河,竟失足堕下。” 丁玲 《阿毛姑娘》:“不怕天气已很冷,沿路上还是有不少烧香的客。”(5).时候。指某一时刻。《水浒传》第八回:“两个公人带了 林冲 出店,却是五更天气。”第五回:“莫如趁天气还早,躲了他。” 魏巍 《在风雪里》三:“吃过饭,天气已经不早了。”(6).指一段时间。 明
《挂枝儿·醉归》:“俏冤家夜深归,吃得烂醉……枉了奴对孤灯守了三更多天气。” 康濯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他并不是党员,快到六十岁,结婚才不过十年天气。”分类:(1).冷暖。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故喜怒哀乐,思虑必得其中,所以养神也;寒暄虚盈,消息必得其中,所以养体也。” 明
诗:“前日大热释我裘,昨日一雨凉如秋。寒暄倏忽反覆手,冰炭着体何由瘳。”(2).犹冬夏。指岁月。 南朝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木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唐
《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葭灰檀火,屡变于寒暄。”:“经历寒暄,耗费百万。” 明
《重游西涯次韵方石》:“流水平堤柳绕垣,重来又隔几寒暄。”(3).谓问候起居寒暖。《汉武帝内传》:“﹝ 王母 ﹞下车登床,帝跪拜,问寒暄毕,立。因呼帝共坐。” 唐
《传奇·裴航》:“后更不复见,但使 袅烟 达寒暄而已。” 清
:“忽有数人来,狐从容与语,备极寒暄。”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不用介绍呀,不用寒暄,听见呼吸声就知道你过去在哪团。”分类:(1).景象。 南朝
:“光阴非或异,山川屡难越。” 宋
诗:“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2).时间;岁月。 北齐
:“光阴可惜,譬诸流水。” 唐
诗:“光阴负我难相偶,情绪牵人不自由。” 明
《复邓石阳》:“年来每深叹憾,光阴去矣,而一官三十馀年,未尝分毫为国出力,徒窃俸馀以自润。”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序》:“这一个春天,在迷人的南国的古城里,我送走了我的一段光阴。”(3).光亮、光芒。 唐
王度 《古镜记》:“见龙驹持一月来相照,光阴所及,如冰著体,冷彻腑脏。”分类:(1).作梗,为难。《三国志平话》卷下:“倘取 西川 , 曹操 作景。”(2).作耍,开玩笑。 明
《玉环记·韦皋延宾》:“[外打跌丑介末]好好,天下只有你勇。怎么出来就被他跌了这一跌。[丑]他与我作景。”分类:(1).明暗;晴阴。 南朝 梁武帝 诗:“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悬。” 宋
《拟岘台记》:“若夫雪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清
《雁门关》诗:“岚光自摩荡,岩壑递明晦。”(2).人世与阴间。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免离,下视汤火,岂复低身而卧其间乎?且夫据其生死,明晦未殊,学仙成败,则无所异。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分类:(1).水壮阔貌。 晋
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郁苕峣。” 宋
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 清
《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 鸡头山 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2).广大旷远。:“登 昆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唐
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仇兆鳌 注:“浩荡,旷远也。” 金
《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 关 ,春风浩荡随金鞍。”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3).犹荒唐。:“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 校注:“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4).无常不定。 南朝
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分类:(1).三天。:“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分类:(1).应酬接待。:“ 客卿 幼而歧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 唐
诗:“老病忌拘束,应接丧精神。” 宋
诗:“晚扶衰惫寄人间,应接纷纷祗强颜。” 清
《抱灌轩杂兴》诗之一:“衰年疲应接,只合老江乡。”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老孙头 接二连三跟从 元茂屯 出来的赶车的招呼,问长问短,应接不停。”(2).接应;支援。:“旧 幽 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 青
冀 赋调二亿有馀以给足之。”:“ 襄城 控带 京洛 ,实当今之要地,如有动静,易相应接。” 元
刘埙 :“而 欧公 则以 元昊 犯边,欲于此聚餫,以应接西事。” 郭孝成 《江苏光复纪事》:“时新军屯地,距城尚有六十馀里,万难应接。”(3).照应。 唐
《书法·应接》:“字点欲其互相应接,两点如‘小’、‘八’,自相应接。”(4).应付,接受。 宋
词:“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 元
诗:“浩荡三日程,应接千万态。会登 天柱峰 ,一览宇宙大。”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有一道回廊隔着,让一部分景致留在想象之中,才见得繁简适当,可以从容应接。”分类:(1).形容数目极多。《商君书·定分》:“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 汉 王粲 之四:“连舫踰万艘,带甲千万人。” 唐
之三:“归还阅书史,文字浩千万。” 宋
诗:“当时迎 长卿 ,书史传未悉;车驰及襁负,千万今可诘。”(2).比喻极其纷繁。 三国
:“追念往古事,愦愦千万端。”(3).犹非常,十分。 五代
诗:“挥谈一无取,千万愧 生公 。” 元
散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4).谓差别极大。:“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国存者,有得人身危国亡者,得人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万也。”(5).指众百姓。 唐
《祈雨九龙神文》:“愿以小子 稹 为千万请命于龙。”(6).犹务必。表示恳切丁宁。 唐
《莺莺传》卷上:“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明
《复邓石阳》:“盖千古绝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教太太快收拾东西;别的都不要紧,就是千万带着小孩子的东西,和书房里那几张画,那几张画!”(7).决然。:“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唐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愈 既与为礼,发书云云,其末有复语千万永诀八字。”(8).谓确确实实。 沙汀 《淘金记》二二:“‘千万你的舅舅是一个穷舅舅,’他闭拢眼睛叹了口气,显得异常抱歉。”分类:(1).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地形训》:“昔者 共工 与 颛顼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神异经·中荒经》:“ 昆崙 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唐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诗:“党徒们呀,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碰坏!”(2).比喻负重任者。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3).耳的别名。卷三六六引《长沙耆旧传》:“太尉 刘寿 少遇相师,相师曰:‘耳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4).山名。在 山东
平度县 北。 清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莱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绝顶巉岩,耸立如柱。”(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汉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号为南岳,即此。:“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东,登礼 潜 之 天柱山 。”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 潜县 属 庐江 , 南岳
霍山 也。”(6).山名。在 浙江省
余杭县 北。 清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涤山 ﹞其右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为第五十七福地。”(7).山名。 陕西
岐山 的别名。 清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四·凤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8).星名。属于东方七宿中的角宿。:“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经》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近东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分类:(1).一看;阅读一遍。:“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 颋 字 廷硕 ,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 清
:“今始择其上乘者:古体则标其题,近体则摘其句。阅者可一览瞭如矣。”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七七:“必须在文辞的组织上有可以代替标点符号的作用,有可以代替分段分行写的作用,始能使人一览了然。”(2).举目纵观。 唐
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宋
诗:“此台一览 秦 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沙汀 《忆贺龙》三四:“依照 贺龙 同志的意思,这样捷便得多,而且可以一览初春的北方原野。”(3).用图表或简明文字写成的关于概况的说明,多用作书名。如:《北京名胜古迹一览》、《世界各国主要经济情况一览》。分类:(1).屋檐和栋梁。《淮南子·览冥训》:“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高诱 注:“宇,屋檐也;宙,栋梁也。”(2).天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淮南子·原道训》:“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 高诱 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唐
诗:“凶飙搅宇宙,铓刃甚割砭。” 宋
卷三:“ 豫章 之诗,包含欲无外,搜抉欲无秘,体制通古今,思致极幽眇,贯穿驰骋,工夫精到,虽未极古之源委,而其植立不凡,斯亦宇宙之奇诡也。” 清
《杂感》诗:“茫茫宇宙间,万事等儿戏。” 茅盾 《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宇宙的大风暴。”(3).犹言天下,国家。 南朝
梁 沉约 诗:“ 秦皇 御宇宙, 汉帝 恢武功。”:“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唐 王度 《古镜记》:“﹝ 苏宾 ﹞谓 绩 曰:‘……今宇宙丧乱,他乡未必可止。’”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臣则怕连累了 霍光 老幼,这厮每必反咱 刘 朝宇宙。这的是未来事微臣早参透。”(4).犹时代。 明
《书东莱先生手稿后》:“其前有 朱崇 者,自称为 宋 遗民,幸生于三、四十年之前,得以讲明诸老之学,因叹后生者视 咸淳 又隔一宇宙。”(5).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6).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分类: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于胸中矣。” 明
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分类:(1).谓形体不动而心神向往,如亲游其境。:“昼寝而梦游于 华胥氏 之国。 华胥氏 之国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迹屈岩廊之下,神游江海之上。” 宋
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元
《过岭至崇安方命棹之建溪》诗:“少吐胸中豪,神游八荒外。” 郭沫若 《水牛赞》:“你角大如虹,腹大如海,脚踏实地而神游天外。”(2).犹言神交。谓以精神相交。 南朝
《自序传》:“所与神游者,唯 陈留
袁叔明 而已。” 北魏 郦道元 :“ 阮嗣宗 感之,著《大人先生传》,言吾不知其人,既神游自得,不与物交。 阮氏 尚不能动其英操,复不识何人而能得其姓名。”(3).人死的讳称。 宋
《八月一日永昭陵旦表》:“率土方涵于圣化,宾天遽怆于神游。” 宋
诗:“先子神游今二纪,梦中挥泪溅松楸。” 明
:“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分类:(1).四方和四隅。:“王赫奋烈,八方咸发。”:“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浔衍溢。” 颜师古 注:“四方四维谓之八方也。”卷一:“登丘陵而盼八方,览参辰而见日月。” 清
《有客》诗:“喧阗声利场,八方聚才英。”(2).泛指各方。如:四面八方。分类:旧谓荒年将至,百姓饭量增大的现象。 宋
卷四:“岁将饥,小民餐必倍,俗谓之作荒。”分类:(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邻壁,甚佳。”(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分类:(1).山神。:“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李善 注:“山灵,山神也。” 元
《送王升卿》诗:“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清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郭沫若 《月蚀》:“我们 四川 的山灵水伯远远在招呼我。”(2).山间出产的珍异食物。 元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灵,陈水陆, 张君瑞 合当钦敬。”(3).昆虫名。彝族民间史诗《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幺’有三对,河坝‘山灵’有二对,人人见了都喊打。”原注:“伯幺、山灵,都是昆虫。”分类:(1).天空中清明之气。:“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王逸 注:“言司命常乘天清明之气御持万民死生之命也。” 宋 董弅 《闲燕常谈》:“天下清气,无南北之异。”《负曝闲谈》第十四回:“看那林木青翠,清气扑人,轮声历碌,鸟语繁碎,别有一番光景。”(2).引申为光明正大之气。 南朝
王僧达 诗:“崇情符远迹,清气溢素襟。”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可惜你腹中大才,胸中清气,都做了江山之秀。”(3).犹冷静,冷清。 明
《答周友山书》:“ 无念 已往 南京 ,庵中甚清气。”(4).犹清秀。:“公子便问:‘此女是那里来的?’酒保说:‘这是 一秤金 家丫头 翠香
翠红 。’三官道:‘生得清气。’”(5).犹闲气。《西游记》第十八回:“那人挣不脱手,气得乱跳道:‘蹭蹬!蹭蹬!家长的屈气受不了,又撞着这个光头,受他的清气!’”分类:亦作“胜槩”。
美景;美好的境界。 唐
《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此亭跨 姑熟 之水,可称为 姑熟亭 焉。嘉名胜概,自我作也。” 清
《武夷九曲诗》之三:“精舍第五曲,亦复少胜概。”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艺术签名怎么写好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