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烧药是不是从下往上开始退

小儿推拿,退烧有奇效!(附操作手法和图片)
我的图书馆
小儿推拿,退烧有奇效!(附操作手法和图片)
馆友“负鹏载舟”:&&&& &&&&你好!你的馆藏文章“”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教育”下“亲子”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你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oc个人图书馆小儿推拿,退烧有奇效
&&& 看到很多妈妈们,因为宝宝发烧常常来求助,其实每次都想帮助她们,但常常觉得好像不是一句两句能解释清楚的,所以今天特意开贴来讲一下我自己宝宝三次发烧的经历,我是怎样在家护理宝宝,没有经过打针吃药就使她退烧的,希望能对有需要的妈妈有帮助。
第一次发烧为 幼儿急诊& & 雨欣第一次发烧是在打完第二针百白破,她刚满四个月的时候。虽然有看过很多妈妈的帖子,知道很多宝宝打百白破都会出现发烧的现象,但雨欣第一次发烧是直到下午6点左右才发现的(因为之前一直玩的很好,没有什么异常)。这着实让初为人母的我有点紧张的。宝宝最开始的体温是38.4开始时,我也只是用物理降温的办法先控制温度,打电话给宝宝爸爸,让他下班回来的路上给宝宝买冰冰贴。& && 然后一直留心观察宝宝的反应和体温的变化,并不着急去医院。7点钟宝宝的爸爸回来了,给宝宝贴冰冰贴,可是人家不配合,每次贴都拿下来,后来没办法,我干脆贴自己头上了。到了晚上8点多,宝宝体温又升高了39.3,怕宝宝夜里难受睡不好,于是给宝宝洗了一个温水澡,洗好以后,开始给宝宝做退烧的按摩,有& & 1开天门200次& & 2推坎宫100次& & 3揉太阳穴一分钟(如果高烧,可以手法重一点,揉太阳可以发汗退热)最后捏脊,并在脊背上滴几滴水,从宝宝的腰骶一直吹到大椎穴,吹散、吹干。做完以后看着宝宝的体温在15分钟内,直线下降,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晚上宝宝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宝宝又有反复,不过温度还好38.4到38.7左右,主要是她精神很好,一直笑呵呵的,自己玩。我是当宝宝烧得比较厉害的时候再来按摩,反复了2、3天左右,出了一身疹子,所以我给宝宝自己的诊断是幼儿急诊。出了疹子宝宝倒是作了两天,估计是发疹子很难受。这是我经历的第一次给宝宝退烧的经历。&
第二次发烧为麻诊 & && & & 雨欣第二次发烧是10个月打麻苗时,因为她蛋清过敏,所以一直拖到10个月才打。这次是打好麻苗一周后,开始发烧,因为也是有心理准备宝宝中招的,所以这次没那么紧张,宝宝体温最高好像也在39度以内。基本遵循上一次的经验,还是小心观察,注意体温。如果温度太高,就帮宝宝按摩退烧,非常有效果,虽然有时烧还会再起来,但这个也是没办法的,记忆中也是2 3天的时间,宝宝这次是边发烧,边出疹,这次出疹子倒是没有怎么作。精神一直比较好。在平稳中读过了宝宝的第二次发烧!第三次属于无名烧雨欣第三次发烧,起初没有任何的征兆,好像是她13个月时候吧,我有点记不清了,最高温度也就是在38.7,早上起来发现有烧的,我当时都是给宝宝捏脊退烧,非常有效,后来一个白天都没有烧起来,到了晚上又开始发烧,这次我主要是重揉太阳穴,耳尖放血宝宝出了一身汗退烧了。一夜平安。第二天一早起来有开始有点发烧,温度也不是很高,推拿后退烧。总结这次发烧的原因,还是有点不明确,可能是宝宝出牙,还有可能是宝宝宝宝肠胃不适,因为第一天发烧时我发现有点泻肚,当然泻肚也给宝宝按摩处理了,
1逆时针摩腹、2按揉天枢穴、3推上七节骨、4揉龟尾。第二天除了一早有点发烧以外,泻肚也停了!
&&& 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烧也很神奇,这个方法我教过很多妈妈,她们跟我反馈的,这个方法退烧效果非常好。有一个来学习过的妈妈,她的宝宝自从开始按摩以后效果非常明显,无论从睡眠、饮食、便便的情况都得到显著的改善,她也有给自己的宝宝退烧的经历,因此出名,甚至被小区另一个妈妈请去,给她正在发烧的宝宝退烧,效果神速,据说是她们宝宝生病发烧以来,退烧最快,最没有痛苦的一次。清天河水如图所示,方向由腕到肘,直推300-500次。而打马过天河的方向和位置与天河水一直,不过操作手法是用我们的食指和中指两指蘸水然后从腕到肘方向在皮肤上敲打,其声音就像是马过河发出的响声,一边敲打,还要一边以同一方向吹气,因为是蘸有清水,所以有清凉的感觉,可以迅速带走体内的高温。一般打马过天河比清天河水清热力度强,用于一切实热症。
馆藏&7642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小儿推拿退烧手法
发烧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宝宝常见病之一。发烧有时成因简单,有时成因复杂,很多因素都会引起发烧,例如病毒感冒、幼儿急疹、麻疹、积食、秋季腹泻等,有时候就连长牙也会引起发烧。孩子一发烧,妈妈就如临大敌,想赶紧帮孩子降温。如果发烧时孩子精神状态好,做妈妈的就不需要太焦虑,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发烧本身不是病,它是体内正邪双方在“交战”的表现。中医的退高烧手法一般分为几类:一类是发汗解表的手法,一类是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的手法。病在表,往往是风寒束表,孩子着凉、感受风寒导致毛孔闭塞、寒邪不出,在体内与正气相争,所以导致发烧,此时用上可以发汗解表的按摩方法最为对症。1 推三关 300~500 次。 2 揉外劳宫 1~2 分钟。3 重揉太阳穴 1~2 分钟。4 拿风池 50 次。5 清心经 10 遍。6 掐揉二扇门 4~5 分钟。病在里,如咽喉红肿也会导致高烧不退,温度往往要超过39℃,此时用的手法不能只想着发汗,要用清热凉血的按摩手法。1 清天河水 300~500 次。2 打马过天河 20~30 次。 3 退六腑 300~500 次。另外,蘸水捏脊也是我给雨欣用过最有效的退烧手法。一般我会捏脊
20~30遍。捏脊具有双向调整作用,既能驱寒,又能清热凉血。反复蘸水捏脊20~30遍。捏脊时由于发烧散热快,后背的水会干掉,就反复再蘸水,最后一遍不等宝宝后背的水蒸发干,妈妈们要用嘴从下往上吹,直吹到大椎穴,把水汽吹散、吹干。这个手法也称为“脊背吹水”,这是北京一位非常德高望重的中医老师的心得真传,我在实际操作中做了一些手法上的改良,对退烧非常有效。用了退烧手法也不一定能一劳永逸,有时发烧会反复,尤其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往往温度高,而且会反复 3~5 天。邪气由盛转衰有一个过程,正气由弱变强也需要累积能量,所以这个反复过程也是免疫力系统被建立和完善的必经之路。摘自《小儿推拿专家教捏捏按按百病消》作者:缘缘
去搜狐新闻(资讯版)参与此竞猜
搜狐新闻资讯版
给你发了一个红包
下载搜狐新闻(资讯版),领现金红包
每天阅读新闻还能领取现金奖励哦孩子发烧,记住这13个立竿见影的退烧方法!孩子发烧,记住这13个立竿见影的退烧方法!金兰中医学社百家号 做为父母,最希望的恐怕就是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快乐成长了。而最担心、最令你抓狂的也一定数宝宝发烧了。宝宝发烧,可轻可重。每当看到宝宝小小的脸蛋被烧的红红的,做为父母的我们除了担心,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你可知道,发烧未必需要吃退烧药?你可知道有些方法比抗生素更合理?宝宝发烧时,看着他的小脑门被扎的到处是针眼,你是否想过学习一些痛苦更加小的方法?那么,现在就跟本文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医是怎样解决宝宝发烧的吧~ 1 孩子风寒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风寒发烧 风寒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 清鼻涕,清稀痰,淡红舌,不出汗。 判断孩子是否风寒发烧,一定要完全符合以上证型,才可以确定,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要继续辨证,比如说孩子的鼻涕、痰液不是清稀的,而是黄的,就说明是化热了;或者孩子的舌头是红色的,也说明是化热了;或者孩子老是出汗,也不是风寒发烧,家长一定得综合起来判断才行。 治疗孩子风寒发烧的食疗方: 葱姜豆豉汤 配方: 葱白1 段(留根须)、生姜2片(带皮)、淡豆豉(药店买)5 克。 用量: 三岁以内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 具体方法: 葱白切成3厘米长短的一小段,鲜姜切成一元硬币大小、薄厚的2片,放5 克淡豆豉,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2 孩子风热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风热发烧 风热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 黄浊涕,黄黏痰,红肿痛(舌头、咽喉、扁桃体、淋巴结),微有汗。 治疗孩子风热发烧的食疗方: 菊薄豆豉汤 配方: 菊花6克、薄荷6克、淡豆豉5克。 用量: 三岁以内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 具体方法: 菊花、薄荷、淡豆豉用水煮,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3 孩子气虚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气虚发烧 首先,就是感到非常乏力、倦怠。孩子可能不会说自己乏力,但如果孩子总喊累,玩一会儿就玩不动了,就基本可以判定他是气虚了。孩子还会经常地出虚汗——因为气虚,所以不能正常地收摄汗液,导致虚汗涔涔。 同时,因为气虚不能很好地推动血液到面部,所以孩子的面色也偏白,并且缺少光泽,就像扑了一层粉似的。除此之外,因为气虚发烧并没有热邪的困扰,所以孩子的舌头也偏淡,并且舌苔也发白。 气虚发烧最主要的表现是乏力、倦怠,并且舌头也比营卫不和型发烧要更淡一些,面色也偏白,缺少光泽。此外,气虚发烧和阳虚发烧也需要注意鉴别:阳虚发烧虽然也精神倦怠、乏力,但是不出汗,而气虚发烧则常常地冒虚汗。 治疗孩子气虚发烧的中成药方: 玉屏风颗粒 孩子阳虚发烧,还可以服用玉屏风颗粒。 具体用量: 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这个药比较好,如果孩子虽然没有发烧,但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发烧,也可以吃它,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玉屏风颗粒一定得是在孩子舌淡苔白、并且总是乏力、出虚汗的情况下才可以服用,如果孩子的舌头是红的,舌苔是黄的,或者并不乏力、冒虚汗,就不太适合了,否则容易上火。 其实,与其治疗已经形成的疾病,还不如在没有生病,或者即将生病时,就预先发现,并防患于未然,让它没有机会发展成疾病。事实上,这要比知道如何治病更加重要。预防孩子发烧,不外乎就是用中医理念去指导孩子的饮食起居、穿衣吃饭,等等。 4 孩子夹惊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夹惊发烧 夹惊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 惕哭闹,睡不安,手足动。 治疗孩子夹惊发烧的外用疗法: 菊花枕 用药: 100克白菊花、100克绿豆衣、200克蚕沙。正规中药店可买到。 菊花枕是治疗孩子惊吓上火的一个特别好的外治方法,源自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专门针对小儿容易化热生火的体质特点而制。 5 孩子积食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积食发烧 积食发烧的中医辨证要点: 不想吃,肚子胀,口异味,红厚黄,便不调,睡不香。 事实上,除了上边提到的三点之外,积食的症状还有:呕吐酸臭或不消化食物、口腔溃疡、手足心热、汗出以及过敏等,但这些都不是必然出现的,所以家长主要还是以上述三组症状作为判断证型。 治疗孩子积食发烧的食疗方: 山楂陈皮大麦汤 配方: 山楂8克、陈皮6克、大麦8克。 用量: 三岁以内的孩子,一次喝小半碗。三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喝半碗。六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喝多半碗或者一碗。酌量频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可。 具体方法: 山楂、陈皮、大麦用水煮,煮开锅后再熬5分钟即可。饭后半小时以上服用。 孩子积食发烧还可以食用葫芦中医山楂山药丸。山楂山药丸和普通的大山楂丸共同点是都有炒麦芽和山楂,区别在于没有神曲,而是加入了健脾的山药、茯苓、陈皮,在消食的同时,强健脾胃。山楂、陈皮、麦芽兼有行气疏肝健脾之效。山楂山药丸可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便溏泄泻等症,有健脾养胃、益气疏肝之效,后用于老年人保健,能养脾胃,久服轻身耐老。 平时脾胃消化不好的人,胃旺脾虚,有胃口但消化不良有肚子的人都可以经常食用,孕妇不宜。 6 孩子少阳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少阳发烧 首先是 往来寒热 ——孩子一会儿感觉到冷,一会儿感觉到热,或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又不烧了,这就叫往来寒热。除了往来寒热外,孩子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口苦、嗓子干或红肿、眼睛发红、发酸、看东西有黑影,或者常常流泪,以及耳痛、耳痒、耳聋、心烦哭闹、不想吃饭、舌边尖红、苔白微黄等症状 少阳发烧的症状比较多,也比较杂,不一定会全部出现。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发烧后,以上症状中有三个症状同时出现,比如往来寒热、恶心、口苦,或发烧、呕吐、嗓子干等,那么我们基本就可以判定这个发烧是少阳发烧了。 治疗孩子少阳发烧的中成药方: 小柴胡颗粒 和解少阳,可以给孩子服用小柴胡颗粒。 具体用量: 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7 孩子寒包火型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寒包火型发烧 一般情况下,孩子发烧的初期多是风寒发烧,但如果孩子的体质偏热或治疗不当,便可能很快转变成风热发烧,这个由风寒发烧向风热发烧转变的中间状态,就叫作“寒包火型发烧”,又称外寒内热型发烧。 “寒包火”,顾名思义,就是寒在外、火在内,内火被外寒给包住了。此时,孩子的皮肤肌表是风寒发烧的特点,表现为发烧、不出汗,但再往里走就表现为风热发烧的特点了,表现为鼻涕、痰变黄变稠,舌头变红,舌苔变黄。同时,咽喉、扁桃体、淋巴结也可能变得红、肿、痛,并且因为风寒邪气入里化热,所以孩子也可能会出现心烦哭闹等症状。 治疗孩子寒包火型发烧的中成药方: 麻杏甘石颗粒 孩子有寒包火型发烧,家长可选择麻杏甘石颗粒。 具体用量: 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服至微微汗出烧退后即可。 8 孩子寒湿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寒湿发烧 寒湿发烧,除发烧本身外,首先的表现便是头痛昏重。如果孩子在发烧的同时总是抱着头,或者总敲头,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发烧可能是寒湿发烧。 同时,孩子还可能会出现胸脘痞闷、不想吃饭、上吐下泻等症状,都是湿浊之气影响胃肠功能的表现。吐泻,是身体本能地想把寒湿之气排出去;不想吃饭、胸脘痞闷,也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也可以辅助家长判断孩子是否是寒湿发烧,比如身体倦怠、肌肉发疼、干什么都懒得动等。因为引起发烧的是寒湿性的邪气,并且孩子脾胃的阳气也比较受伤,所以寒湿发烧的舌象是偏淡色的胖大舌、白腻苔,并且水滑。 舌苔水滑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的体内有湿邪,那么,白腻是什么意思呢?苔白,说明体内并没有热,邪气是偏寒性的;苔腻,则是因为有湿浊之气盘踞在体内,所以在舌面上表现为厚厚的、非常致密的一层舌苔,就像奶油雪糕一样。 治疗孩子寒湿发烧的外用疗法: 藿香正气水贴肚脐 可以用卫生棉球蘸藿香正气水后,用胶布固定贴在孩子肚脐上。藿香正气水里有很多祛寒除湿的药物,寒湿之邪一除,则发烧、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等症状自然就好了。 用藿香正气水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藿香正气水里有酒精,孩子皮肤很娇嫩,尤其是肚脐则更为娇嫩,因此贴上去孩子可能会感觉到刺痛。所以,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藿香正气胶囊,把胶囊里的颗粒倒出来,用温水调匀以后贴肚脐。 二是贴到孩子微微汗出,不发烧就可以了,不可贴太长时间,否则容易上火。 9 孩子湿温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湿温发烧 湿温发烧的症状,基本上就是风热发烧、少阳发烧和寒湿发烧的结合,如往来寒热、微有汗出、流黄涕、头重如裹、胸脘痞闷、恶心、吐泻、倦怠身疼、口苦、嗓子干或红肿、眼睛发红、发酸、心烦哭闹及不想吃饭等。 湿温发烧后,因为邪气化热的缘故,所以虽然舌头也胖大,但却不像寒湿发烧一样颜色偏淡,而是要偏红一些,尤其是边尖较红。同时,舌苔也不再是白腻水滑,而是变为白中带些黄色发腻了。 治疗孩子湿温发烧的外用疗法: 用小柴胡颗粒、藿香正气水给孩子贴肚脐 孩子湿温发烧用小柴胡颗粒兑藿香正气水给他贴肚脐即可。如果孩子能口服这两味药,就更好了。 口服用量: 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10 孩子营卫不和型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营卫不和型发烧 事实上,还有一种发烧,也是流清稀的鼻涕,吐清稀的痰,舌头也是淡红色的,但是却会出汗,并且是时不时地出虚汗,出得还挺多,烧却怎么也退不了,同时,还伴有怕风、鼻子堵等症状。 治疗孩子营卫不和型发烧的中成药方: 桂枝颗粒 营卫不和型发烧,可以服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子桂枝汤做成的中成药——桂枝颗粒。 具体用量: 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喝完桂枝颗粒后,再喝点儿热大米粥,然后盖上被子好好睡上一觉,待周身微微汗出后,烧自然就退了。 11 孩子阳虚发烧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阳虚发烧 首先,孩子也发烧,并且像风寒发烧一样不出汗。同时,孩子还会表现得比较怕冷——虽然风寒发烧的孩子也怕冷,但并不像阳虚发烧这么厉害——总喜欢在暖和的地方待着,总喜欢用衣服或被子捂着身体以保暖。 此外,孩子的状态也会变得很“蔫儿”,面色也不是红扑扑的,而是有些淡白,没有光泽,甚至晦暗,而不像风寒发烧的时候,孩子的面色基本正常,精神也好,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 除此之外,舌象也很重要。风寒发烧的时候,孩子的舌象是淡红舌、薄白苔,但是阳虚发烧时,就一点儿也不红了。因为孩子的阳气偏虚,热量偏少,所以舌头的颜色也比口腔黏膜内壁的颜色要淡,舌苔也发白。 治疗孩子阳虚发烧的中成药方: 麻黄细辛附子颗粒 阳虚发烧的中成药可以选择麻黄细辛附子颗粒,也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 具体用量: 一般情况下,三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成人的三分之一量,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一次吃二分之一量,六岁以上的孩子按成人量服用。 12 生理性发热——变蒸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发烧在临床上往往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反应,它还存在着一种生理性的发热反应。 隋唐时期有个医家叫巢元方,他写了部医学著作 《诸病源候论》 ,其中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学术观点——“变蒸”。什么叫变蒸?变就是变化,蒸实际上就是发热,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成长变化当中的发热。 在古人的描述中,有32天一蒸的,有64天一蒸的,有72天一蒸的,不尽相同。很早以前听老前辈们讲过, 说小孩发一次烧是长一次脑子。不单是长脑子,还长个儿,不发烧长不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孩子,确实像老前辈们所言,变蒸发烧后,马上觉得她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前两天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发完烧以后就会叫了。看着孩子真的长本事了,心里非常高兴! 实际上这种变蒸发热的过程就像生豆芽。把一把豆子放在水里,天天用凉水泡它,它永远也长不成豆芽,要想它发芽,一定要有适当的温度,温度升高后它才开始生长、开始发芽。小孩在生长发育当中,有着类似的过程。 婴幼儿的“变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发热,对孩子的身体并没有害处,反而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变蒸”这一学说,在今天的医学界仍有很大的争议。 有的医生认为,只要发热就是病理性的,不承认有生理性的发热,然而,以我自身带孩子的经验以及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古人“变蒸”的说法确实是有道理的。 小儿变蒸的发烧,俗称“烧长”或“生长热”,是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该学说首见于西晋王叔和的《脉经平小儿杂病证第九》,曰: “小儿是其日数应变蒸之时,身热脉乱,汗不出,不欲食,食辄吐见者,脉乱无苦也”。 隋唐以降,众多医家对该学说多有阐发,内容不断补充,其说益繁,然亦存在相关争端。 浅析“变蒸”的生理现象 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主要是指精神发育;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主要指形体发育。 2岁以内的小儿,由于生长发育的旺盛, 其血脉、筋骨、脏腑、气血、神志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异, 蒸蒸日上,每隔一定的时间就有一定的变化,并且还可表现出一些症状,如发热、烦吵、出汗等等,但无病态,是小儿精神、形体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现象。 变者生五脏,蒸者养六腑,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小儿需得变一变、蒸一蒸,方能长一长。 临床上可据其症状,辨证治疗,亦有医家不主张治疗者。 生理性发热的特点 一是孩子发热后(以低烧为主,偶尔出现高烧 ),给他个玩具还能抓能玩,还能咿呀学语,跟你交流,依然有精神不打蔫; 二是耳朵发凉、屁股发凉; 三是上唇内侧出现“变蒸珠子 ”,即粟粒大小的白色泡珠。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发烧是正在“变蒸”的表现,建议家长不要着急,别轻易给孩子服退烧药。此时如果用药物来治疗,反而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 最好用毛巾浸温水拧干后,擦孩子的腋下、大腿根、后背、前胸等部位用物理方法帮他降温。 在饮食上,让孩子吃清淡一些。如果孩子正在吃奶,做妈妈的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发热程度。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帮助孩子把这一关渡过去。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了。 13 通用外治法 第一,少商穴放血、或十宣放血 我常用少商穴放血、或十宣放血的方法来退烧,即因肺主皮毛,孩子之哭及放血,都在刺激心、肺,加强血液循环,促使毛孔张开排汗,将热排出,烧即退而痊愈。 第二,大椎可刺血拔罐,退烧也快 第三,生姜汁液擦拭肺经与膀胱经 用生姜去皮掐出汁液擦拭肺经与背部膀胱经至发热后,再用大棉被将患儿身上闷盖,至全身大汗,即以热毛巾将全身汗擦干,喂食白粥,清淡饮食即可,体虚的小儿可适当进补,以补充营养与能量,促进其生长发育。 第四,小儿推拿退烧通道 这条通道的主干线其实就是我们的前臂中线。古传中医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肺经”的退烧方法。 我下面讲具体做法,大家对照着找这条通道及其支流。 1)左手握住孩子的右手腕偏上一点点的地方,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沿着孩子的右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连推49下或81下。 古人管这叫“清天河水”, 这个简单的方法能很快退烧。 2)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面沿着孩子左手前臂尺侧(小手指掌侧位),自肘关节推向 腕纹尺侧 ,连推49下或81下。注意次数与刚才推右手臂的次数最好一样。 古人管这叫“退六腑”。 3)左手握住孩子的任何一只手,让他的手心向上,您用右手大拇指的螺纹面从孩子的无名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推向指尖。也推49或81下。 古人管这叫“清肺经”。 力度不要太大,如果孩子皮肤太嫩,可以用鸡蛋清薄薄涂一下孩子的手臂再推。 平时不发烧不咳嗽时也可以如此做一做,但是次数不用太多,以7或9的倍数为佳。为什么非得是7或9的倍数呢?《黄帝内经》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说明“数”对人体有深刻的影响。7是转折之数,病了是不是期望有转机啊?9是变数,古人有“逢九必变”之说。 保养,膏肓穴艾灸、捏脊、揉腹 平时的保养,可在小儿背部 膏肓穴 艾灸,没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每晚临睡前给小儿 捏脊,揉腹 ,可保小儿平安,健康! 愿天下的孩子远离疾病,都能健康成长!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欲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金兰中医学社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在这里,遇见最美的中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退烧药有哪几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