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武器和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哪个贵

科学家必须清楚他们的工作对于支持和发展人道法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那些其工作与《生物化学武器公约》和《化学武器公约》相关的科学家们。
Scientists must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own work in upholding and developing in particular, the BWC and the CWC.
其中战争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又可根据战争使用武器的性质分为常规武器、生物化学武器、以及核武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The three periods are preparation, wartime, and postwar.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the wartime were depicted in reference to the types of weapon being used.
当他的妻子打来电话宣布和他离婚的警告时,他还在查看一台数码计数器核对数据,以对一种生物化学武器的理论框架做出评估。
When his wife rang him up to declare her divorce alarm, he was still scanning a digital counter to check the data so as to give an assessment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 biochemical weapon.
印度陆军已经获得第一辆国产无人地面车辆,据悉,该车辆将用于监视和侦查核、生物、化学武器和地雷。
NEW DELHI - The Indian Army has received its first homemade unmanned ground vehicle, which will be used for surveillance, and to detect nuclea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weapons and mines.
这些讨论所凭借的是反对生物和化学武器的社会准则历史,这些历史可以追溯到比《日内瓦公约》更早得多的时代。
These discussions take place against a history of societal norms against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weapons that reaches back much further than the 1925 Geneva Protocol.
在二十世纪中,许多国家都不断地扩大生物和化学武器储备。
The 20th century witnessed a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of potential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weapons in many nations.
Stryker车辆携带通用动力公司的一个105mm坦克加农炮,并与探测器一起操作核、生物和化学武器。
The Stryker vehicle carries a General Dynamics 105mm tank cannon and operates with detectors for nuclea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weapons.
美国认为他早已拥有了生物和化学武器,并且正在研发核武器,他的行为必须受到遏制。
America argues that he already has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weapons and is trying to develop nuclear ones, and must be stopped.
现在引发极度危险的是核武器,但不久后生物或化学武器会带来更严重的威胁。
For the present, it is nuclear weapons that cause the gravest danger, but bacteriological or chemical weapons may, before long, offer an even greater threat.
透气透湿、耐脏,柔软、耐撕裂、耐磨损;防颗粒飞溅;防静电,可防核辐射、生物和化学武器。
Air and moisture permeable, dirt resistant, soft, tear resistant, particle splash resistant, anti-static, nuclear radiation and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resistant.
他们利用生物,化学武器和不明确的威胁世界和平。
They use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unclear weapons to threaten world peace.
这项政策也适用于化学和生物武器攻击,但有一些保留。
That policy includes instances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ttack, but with some reservations.
联合国秘书长关于指称使用化学和生物武器的调查机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适用范围。
The Secretary-General's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for alleged use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eapons was established against uniqu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has specific scope of application.
举办一个旨在将武装的自主机器人与化学和生物武器合在相同框架内的峰会将会是一个良好的起点。
A good starting point would be to convene a summit to consider armed, autonomous robots in the same framework as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gents.
这显然是走回布什时代的宣言,强调了美国可能会使用核武器如果它受到了化学或生物武器的袭击的可能性。
This apparently walks back from a Bush-era declaration that underscored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United States might use nuclear weapons if it suffered a chem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可能不可将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特定产品或技术(如加密技术、核武器、化学或生物武器、或导弹)售出或提供给规定名单中的国家/地区。
Certain products or 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national security, such as encryption, nuclear, chemical or biological warfare, or missiles, may not be sold or shipped to a prescribed list of countries.
与之代替的是,奥巴马政府表示将只响应以“一个毁灭性的常规军事反应来回击化学或生物武器的袭击。”
Instead,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is saying it will respond to chemical or biological assaults only with “a devastating conventional military response.”
精神控制实验与放射实验化学和生物武器的研究交织在一起。
The mind control experiments were interwoven with radiation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on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eapons.
比如日本没能清理好自己的化学和生物武器垃圾。
For example they have FAILED to clean up their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eapons waste.
中国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坚决反对此类武器的扩散。
China stands for complete prohibition and thorough destruction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weapons and firmly opposes proliferation of such weapons.
许多战争,他们将使用生化武器(化学和生物武器),它会破坏环境。
Many war they will use CBW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eapon), it will havoc the environment.
他对伊拉克化学、生物武器项目的了解听起来很真实。
His knowledge of Iraq's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eapons programmes sounded true.
公开处决已经被拍摄下来,一些逃离该国的人供诉说曾遭酷刑折磨、强迫堕胎甚至囚犯成为化学武器或生物武器的试验品。
Public executions have been filmed, and some who have fled the country have made allegations of torture, forced abortions and even the testing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weapons on prisoners.
他说,保证这些武器的安全非常重要,这些武器中有肩射式导弹和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
The secretary-general say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ecure stocks of shoulder-fired missiles and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eapons.
与此同时,以色列正在进行长达五天的后方演习,检验以色列是否对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导弹袭击作好了准备。
At the same time, Israel is conducting a five-day home front exercise to test preparedness for missile attacks with nuclear, chemical or biological weapons.
有些问题甚至比金正日掌握大量化学武器、生物战剂的制作方法和核设施更加令人不安。
Some thoughts are even more disturbing than the idea of Kim Jong Il's controlling an arsenal of poison gas, germ-war cultures and nuclear devices.
有些问题甚至比金正日掌握大量化学武器、生物战剂的制作方法和核设施更加令人不安。
Some thoughts are even more disturbing than the idea of Kim Jong Il's controlling an arsenal of poison gas, germ-war cultures and nuclear devices.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化学武器:无声杀手(组图)_网易新闻
化学武器:无声杀手(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英国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毒气战。比利时清弹队冒险清出一战化学弹药。俄罗斯萨拉托夫地区的一个化学武器销毁工厂,身穿银色防护服的消防员。李大光  新闻背景
  2013年,叙利亚“化武疑云”险些酿成战争。如今,尽管叙利亚承诺将按要求销毁化学武器,但是,如何将“化武”安全运出叙利亚?在哪里销毁?谁来为销毁买单?直接关系到整个销毁计划的成败。本月10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总干事尤祖姆居代表该组织在挪威奥斯陆领取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尤祖姆居当天表示,叙利亚化学武器可能在明年初展开销毁。
  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核武器一起并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武器号称“无声杀手”,主要是用化学工业合成的毒剂侵入人体,引起各种伤害。由于化学武器杀伤性强,杀伤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中毒者后遗症严重,而且对环境破坏也很厉害,因而多次被国际条约所禁止。
  古人受浓烟攻兽启发
  将毒气用于战争
  远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利用燃烧未干的木材、湿草所产生的浓烟攻击野兽,依靠浓烟的刺激作用,将逃避洞内之兽逐出捕获。后来,古人又将这种浓烟攻兽的办法,用于两军交战之中。最早记录使用毒气的战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29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在雅典和斯巴达之间。据记载,斯巴达人曾将沥青和硫磺制成抛射物,燃烧后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在围城战斗中攻击雅典人,使雅典人毫无办法,终于投降。稍晚的罗马-波斯战争中,波斯曾直接往地道中灌这种烟,熏死突袭的罗马士兵,这是最早的“窒息性毒剂”。
  我国古代也有过不少这样的战例。《左传》中曾记载,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时,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即在中国春秋时期的战争中,秦军也曾在河水上游下毒,毒死前来进攻的诸侯联军。公元1000年有个叫唐福的人,把他所制的毒药烟球献给大宋朝廷。毒药烟球有点像雏形毒气弹,球内装有砒霜、巴豆之类毒物,燃烧后烟雾弥漫,能使敌人中毒,削弱战斗力。宋初《武经总要》里,不仅描述了这种武器,而且还记下了当时的配方。
  毕竟,古代的“化学武器”是原始的,不仅使用方法简单,而且杀伤作用也很有限。因此,化学武器作为作战辅助手段,在当时没有被人们重视。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武器才开始显示出它的威力。
  “化肥之父”
  打开“潘多拉魔盒”
  近代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孕育了生产化学武器的温床。
  现代意义上的化学战和化学武器,应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算起。1914年10月,德军和法军在战场上开创了使用刺激性毒剂的先例,标志着化学武器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从历史上来看,化学武器取得了空前的战场效果,所以当时有人把化学武器叫作“终极武器”。
  一战期间,1915年德军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施放的氯气,是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化学武器。虽然此时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清氯气的性质,却把它带进了战场。由施放氯气肇始的化学战,很快演变出许多的“花样”,光气、双光气和芥子气等毒气,纷纷在交战双方野心的催化之下粉墨登场。
  研制化学武器的居然是具有“化肥之父”称号的德国化学家弗莱茨·哈伯。1919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大会上,主席宣布:“德意志帝国化学博士弗莱茨·哈伯因成功地解决了‘氨’的合成,而获得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顿时,镁光灯齐聚到了一位体态修长,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的学者身上。次日,欧洲各大报都刊载了他的照片,顿时引起一片哗然。有的科学家直接说:“这一决定玷污了科学界,哈伯不仅没有资格获得这一最高荣誉,而且还应该下地狱。”更为甚者,哈伯美丽的妻子因丈夫对人类犯下的罪行而含愤自杀。
  原来,哈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很快成为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并把自己的智慧用于战争。1915年l月,他向德军总参谋部提出建议:生产氯气,用于作战。德军最高统帅部马上批准了他的建议并任命哈伯为A10局局长,专门成立了进行氯气袭击的秘密机构。哈伯很快研制出来了氯气,并用羊做试验取得了成功。于是,德军迫不及待地将氯气用于实战。
  化学武器杀伤率
  是高爆性弹药的2.3倍
  化学武器自20世纪初出现在世界军事舞台上,从最简单的诸如氯气的化学毒剂发展到复杂的液态、气态和固态化学毒剂,化学武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进化。
  在一战结束后,化学武器的研发不仅仍在继续,而且因为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6类毒剂的庞大“家谱”。其中,神经性毒剂以沙林、梭曼等为代表,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瞳孔缩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症状,重者可迅速致死;糜烂性毒剂主要代表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它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侵入人体后,破坏肌体组织细胞,造成呼吸道黏膜坏死性炎症、皮肤糜烂、眼睛刺痛畏光甚至失明等;窒息性毒剂包括光气、氯气等,能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造成窒息死亡;全身中毒性毒剂包括氢氰酸等,主要通过呼吸道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氧,产生恶心、头痛、呼吸困难等,重者迅速死亡。以上四种都是致命毒气,不仅杀伤力大,而且令受害者非常痛苦。另外两种毒剂通常不会致死,刺激性毒剂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使人流眼泪或打喷嚏;失能性毒剂让人暂时性头晕眼花、思维混乱、运动迟缓。
  据测算,化学弹药的杀伤率是高爆性弹药的2.3倍。化学武器还具有多效性,使用不同的毒剂品种,通过呼吸道中毒和皮肤渗透中毒等不同的生理反应,可以产生不同的战略战术效果。同时,化学武器还具有大面积的杀伤和渗透效应,可以使地域内的大面积目标或是隐秘目标,产生中毒效应。另外,化学武器具有生物的专一性,它只杀伤生物,而不损坏建筑物和技术装备。
  “失能性”毒剂危害大
  全球禁用化武呼声高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化学武器的研究向非致死性的武器转变。常在电影中出现的“催泪弹”,里面装填了可以让人涕泪横流,却通常不会致死的西埃斯(CS)气体,这种“刺激性毒剂”的代表,成为军警镇压骚乱和特种部队突袭恐怖分子的好帮手。而以美国1962年研制的“仁慈毒剂”毕兹为代表的“失能性毒剂”,则可以让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暂时发生障碍,从而失去作战能力,却同样难以致死。尽管如此,非致死性化学武器的出现,仍然传递出一种信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化学武器的残忍之处。它的直接受害者大多是一线士兵和无辜百姓。
  随着禁用化学武器的呼声越来越高,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由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并于日生效。《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全称为《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公约。
  美国是化学武器大国,截至日美国只销毁了46%的化学武器。美国现存化学武器及制剂3000多吨,存储在科罗拉多州和和肯塔基州,预计再用10年才能全部销毁。
  俄罗斯1993年通报存有39967吨化学武器,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规定,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缔约国必须在日前销毁全部化学武器。截至日,俄罗斯已销毁超过2.9万吨化学武器,约占所有库存的73%。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中国人很多人不知道战争的残忍!看恐怖生化武器
慎入!残忍恐怖的生化武器有人说为了胜利,人类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也有人说,在自相残杀时人类永远不缺乏智慧。在这里我还要加上一句,那就是“人类同样不缺乏残忍”,而这种残忍地终极体现就是核生化
  慎入!残忍恐怖的生化武器
  有人说为了胜利,人类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也有人说,在自相残杀时人类永远不缺乏智慧。在这里我还要加上一句,那就是&人类同样不缺乏残忍&,而这种残忍地终极体现就是核生化武器的发明和应用。那么这种该死的恶梦到底有多恐怖呢?
  生化武器,即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一部分。生物武器比化学武器更早应用于人类战争,生物武器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甚至更早,当时的人们就已经会使用尿液来浸泡箭头以达到使伤者感染细菌而死亡的目的。在蒙古西征中蒙古军队也似乎在战争中使用过鼠疫。相比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的使用和出现则晚的多,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化学武器实是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国使用氯气对协约国军队发动攻击,造成数万人伤亡,这就是现代化武的第一次实际应用。图为鼠疫感染者。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生物武器研究
摘要:本文回顾了二十世纪生物武器战例,结合文献分析了生物武器的技术特点、综合成本、费效比,得出了生物武器技术性能不稳定,综合成本过高,费效比低的结论。本文指出生物武器在二十世纪历次战争中表现平平的原因是自身性能不稳定和费效比低,更是不适应二十世纪战争形态的结果。综合考虑国际环境,生物技术对生物武器战力的有限提升和生物武器不能适应新军事革命和基因武器的空想性等因素,论证了在未来二十年内生物武器的地位会愈来愈低,但不会马上退出历史舞台。文章在第四部分简要的讨论了生物恐怖恐怖主义。最后本文分析了各国生物武器政策,指出科学的生物武器计划应有的要素,强调了健全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计划 生物战 & 技术特点 & 成本 生物恐怖主义 新军事革命 &
战争形态 生物武器政策 军备控制 & 费效比 & 基因武器 & 公共卫生 疫情防控
本文考虑的生物武器(BW)是指利用细菌或病毒等致病性生物作为战斗部的武器,使用生物武器的目的就是&蓄意疾病&,但诸如仿生学,生物医学等科学理论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不属于生物武器范畴。生物武器包括针对植物的杀伤剂(Anticrop BW )、针对动物的杀伤剂(Antianimal BW )、针对人的杀伤剂(Antipersonnel BW )。其中以针对人员的杀伤战剂为主。在二战以前,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并无太大区别,但在二战后,生物武器渐渐与化学武器剥离。鉴于生物武器的费效比、各国政策、和军备控制等都与化学武器有很大区别,所以本文只讨论生物武器问题。
一、生物武器在二十世纪的应用概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利用间谍撒播马鼻疽杆菌及炭疽杆菌感染对方的骡马。这是二十世纪生物武器的第一次应用。1917年德国用飞机在罗马尼亚上空撒播过污染细菌战的水果、巧克力和玩具。但德国更信赖化学战。由于德国的大力发展化学武器和一战的失败,德国放弃了生物武器计划。
但生物武器的发展却进入了一个世界性的繁荣时期,各个大国都制定了生物武器研制计划,进行生物武器研制,并且还公开或秘密的应用于实战。
1916年,英国于波顿 (Proton Down)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武器研究基地。此后波顿成为了全世界最权威的生物化学武器研究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顿基地的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下事实可以印证,1942年英国曾计划并生产500万块的混有炭疽杆菌的饲料饼,准备投放到德国居民点,但该计划取消。1941年10月,英国军情五处在 &类人猿&计划中,用肉毒素刺杀了德国纳粹头目赖因哈德&海德里希。但是随着欧洲战场吃紧,英国放弃了巨大的生物武器研发计划,转为和美国、加拿大共同研发生物武器。
1935年,在哈尔滨建立细菌战研究所,名称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代号&731&,附设监狱和实验场。731部队进行人体的活体试验,遭杀害者达3 000人。年日军在我国浙江、湖南、河南等地空撒布伤寒杆菌、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致使霍乱流行,仅感染鼠疫致死者达700多人。日本在承德撒布霍乱弧菌导致万余人死亡,而且也导致1700日本士兵死亡。&731&部队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突破,比如发明了装有活体跳蚤的陶瓷炸弹。此外,日本还在战俘营中用霍乱弧菌进行屠杀。尽管日军屡次应用,生物武器在战争中的效果甚微。战败后,日军大规模的生物武器计划终结。后来美国以包庇战犯为条件,获得了日军的技术成果。而且,美国的生物武器投送技术受到731的巨大影响。
前苏联曾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使用土拉弗朗西斯氏菌,但战果不祥。苏联在冷战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生物武器研究和储备,这可以从以下事件中得到验证。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被怀疑使用BW;1979年4月,前苏联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生物武器工厂发生一起炭疽芽孢杆菌气溶胶外逸事件,导致上千人死于肺炭疽。1982年,苏联援助越南在柬埔寨战争中曾使用过镰刀菌(TS)毒素黄雨。80年代,苏联还制定了针对美国的大规模生物武器袭击计划。而且,前苏联生物武器储备,全球第一。
其他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南非在生物武器研究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未有大规模应用。伊拉克、古巴等后起国家也大力发展生物武器,其中伊拉克的生物武器计划完全得到核查和证实。
但在冷战期间,生物武器的发展却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只有美国的生物武器政策实现了转变;而且美国生物武器发展最为完善,资料最为公开,生物战实践充分,生物武器决策最为理智,所以详细介绍美国的生物武器发展和政策的变化。
美国的生物武器发展和应用
美国在一战后发展开始发展生物武器,而且也参与针对生化武器的军备谈判,这些都是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日,美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但《日内瓦协定》只能在禁止生化武器的首次使用方面发挥作用,在以&防御&为目的的研制和储备不违反这一协定。
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新型的生物武器,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德国或日本可能发动的首次生物武器袭击&,属于防御性质。在1941年,美国开始和加拿大、英国合作研究和生产炭疽炸弹,并进行肉毒素的野外散布实验。英国此时因为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开始与美国合作研制生物武器,并派出生物武器专家常驻美国,指导美国生物武器的研制,1942年,美国认为其生物武器的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二战后,美国俘获&731&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大大的增加了生物武器的经费投入。
1952年初,美军向朝鲜的朔宁、平康等地投放了带有细菌的苍蝇和昆虫,2月美机对铁原地区的志愿军阵地投掷了大量的昆虫,此后发生了著名的宽甸事件和甘南事件,这两起在中朝边境的平民区投放细菌容器的军事行动被&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证实。这一事件表明美国在放弃了报复原则,并且已经制定了 &总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全权支配生化武器的使用&的原则。
在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美国对朝鲜平壤市、江原道、咸境北道、黄海道,对中国的抚顺、新民、安东、宽甸、临江多次发动了轰炸,轰炸中使用了生物武器,就对美国空军飞机出动的架次、轰炸后发现的各类昆虫的详细调查研究和细菌学实验鉴定后表明,这些昆虫带有鼠疫、霍乱以及其他传染病菌。详见《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对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进行细菌战的事实,美国政府迫于压力始终没有承认。
1962年1月美军在新竹布洒了1000加仑的落叶剂,日到10月11日,在金
欧半岛布洒橙剂,美军对越南使用的6种植物杀伤剂给越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但使越军不能得到粮食,生存变得困难,而且使25000平方公里的森林遭到破坏,13000平方公里的农作物被杀死,153.6万人中毒,死亡3000余人,其中包括平民。
1969年,美国即于以下三个理由对生物武器的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1、由于尼克松主义的收缩战略,美国大力削减军费,2、生物武器耗资巨大,但性能不稳定,作战效果差; 3、美国急于改变政府形象和国家形象,而生物武器的使用已经泛化为道德问题,社会意识形态成本太高。美国生物武器政策改变表现为,1、重视化学武器,轻视生物武器;2,重技术储备,轻装备部队;在研究中重防御技术和探测技术,3、将生物武器泛化为道德问题,制约他国。
70年代,鉴于苏联生物武器的巨量储备,美国相应的提高生物武器军备,但未到达收缩前水平。美国一方面保持对苏联的威慑平衡,另一方面进行军控谈判,并在舆论上对苏进行制约。
1972年4月在美国、前苏联、英国的首都公开签署了《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1981年5月,美国在经历了5年时间、终于在取自柬埔寨的一个植物样品中,发现了三种真菌毒素。于是美国分别于1981年9月在西柏林和9月14日联合国上正式对前苏联和它所支持的军事力量违反《日内瓦协定》和《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使用真菌毒素提出了指控;导致西方的新闻媒体对苏联大加谴责。
在里根执政时期,中央情报局获得了前苏联进攻性生物战计划的确切信息,美国大大加强了对生物武器的研究,以对抗前苏联所谓的即将到来的&生化威胁&。但是美国此时的重点是二元化学毒剂;在生物武器领域,美国只是进行生物武器基因化的技术储备。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伊拉克的生化武器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查。并以之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而且对伊朗、利比亚、朝鲜、古巴等国家进行指控;还和前苏联国家展开军控合作。尽管美国在这一时期主要挥舞道德大棒,但美国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还是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美国提出了生物恐怖袭击、基因武器、人种炸弹等诸多概念。
在遭受炭疽袭击后,美国将生物武器的军事用途向国土防御和公共安全领域倾斜。现在美国提出建立全国性的预警系统的概念。
生物恐怖事件
从年,全球共发生生物恐怖事件121起。其中利用生物因子直接进行有预谋杀人的有60起,其余的均为恐怖行为。1984年9月,美国的Oregon发生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中毒事件,引起751人感染疾病。同年11月美海军一基地和一艘执行任务的核潜艇,同时异地发生了一起肉毒毒素中毒的事件,海军基地有50人中毒,40人死亡,潜艇有13人发病,10人死亡。中毒事件发生24h,有一恐怖组织声称对这一事件负责。但这些都未得到官方证实。
1995年,日本奥姆真理教计划进行贝氏柯斯体和肉毒毒素等生物战剂的研究,基地组织也进行了生物武器试验,但他们的水平比较低劣。
9.11后的炭疽袭击利用邮件系统,而且炭疽孢子是粉末状,各个孢子团带静电,撒播技术水平高。但无人宣布为此负责。
关于生物恐怖主义问题,本文在第四部分单独讨论。
二、生物武器的技术特点和成本,并分析其费效比
二十世纪有限的几次生物武器攻击都没有达到作战目的:德国的攻击目标只是牲口和罗马尼亚这些次要目标,说明德国不相信生物武器,属试验性攻击;日本的生物武器杀伤人员较多,但对战局没有影响,而且在承德还给自己造成1700人的损失;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生物攻击的军事效果不大,而且在政治上陷入被动。二十世纪比较成功的生物武器应用是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使用土拉弗朗西斯氏菌和美国在越南的生物战;前者使德军大大的减员,后者使越南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的境地。
生物武器的效果不理想在于生物武器的诸多特点,分析之:
一、二十世纪的生物武器技术特点
1、 & 二十世纪的生物武器主要依赖的细菌或病毒
& 炭疽芽孢杆菌炭疽&&第一位的战略武器
炭疽芽孢杆菌生存在土壤之中,高度耐热,耐受性高,容易生产,容易保存,容易施放。是第一位的战略性生物武器。炭疽的大面积污染极难清除,遗留问题难以解决。
& 鼠疫耶尔森氏菌鼠疫
鼠疫主要以啮齿动物疾病的形式,在啮齿动物和其寄生的蚤类间循环传播。鼠疫生产容易,但储存和施放较为困难,使用的方式有喷洒、释放感染的鼠类和昆虫等。鼠疫一旦施放之后,作战的后果特别不易掌握,鼠疫有可能在当地的啮齿动物中固着下来,不仅给敌方带来很大麻烦,也可能由于啮齿动物的迁徙,把鼠疫传回己方区域。鼠疫作为生物战剂的历史悠久,许多国家实际保存着菌种,鼠疫的疫苗效果至今仍不理想。
& 土拉弗朗西斯氏菌
这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细菌,主要存在于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之中,可在外界环境中存在较长时间,对施放的要求较低,传播途径通过接触捕食、螨和其他昆虫媒介、动物排出物污染的杂物和灰尘等,可以使用多种形式施放。虽然它的致死率不高,但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发病。更重要的是,许多国家对该病人间感染报道不多,一般均没有装备疫苗。相反,在准备进行生物战争的国家,已经研制出相当有效的疫苗,在美、俄等一些国家中,这种细菌属于制式装备的骚扰性生物战剂。前苏联解体时的混乱时期内,可能已经造成了这种生物武器和技术的流散。
& 肉毒毒素
这是一种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外毒素,这种细菌生活在土壤中,细菌必须在厌氧的环境中大量繁殖,产生高浓度的毒素,才能产生致命的毒害作用,腐败的肉类中最容易造成这种细菌的繁殖环境。毒素生产出来后,较易保存,也易于施放。不是细菌本身,而是毒素才能作为生物战剂,由于杀伤作用不是来源于细菌,抗生素无效,如果无法得到特异性抗血清,中毒的病人基本上无法救治。肉毒毒素也是现代生物作战的武器库中的制式武器。
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日军和美军分别在二战和朝鲜战争中使用。
一些其他细菌和病毒也有可能作为生物战剂,如细菌类的布氏杆菌等;病毒类的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等;立克次体类的Q热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性伤寒立克次体等;衣原体类的鸟疫衣原体;毒素类的葡萄球菌肠毒素等;真菌类的球孢子菌等,此外一些除草剂等植物激素也投入了应用。比如橙剂;
含有245-T或245-三氯苯氧乙酸的除草剂,曾在丛林战中用作脱叶剂,英国在马来亚和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都使用过。名称来源于在越南所用容器涂有橙色环。因为含有微量二戴奥辛英,可引起严重的皮疹〔氯痤疮〕,以及胎儿畸形和癌症,而且可以产生长期的环境遗留问题。
2、二十世纪生物武器的投送方式
早期的生物武器投送主要依靠间谍、或受沾染的日用品和食品的播撒;在二战中,731部队开始试验空投活体带菌跳蚤。据史料记载,731部队用飞机空投陶瓷炸弹,活体跳蚤就储于螺纹陶瓷罐中,炸弹落地碎裂后,跳蚤被释放。但日军主要还用空投污染的粮食的办法杀伤平民,用食物投毒的方法杀害战俘。
空投活体带菌昆虫的方法在朝鲜战争中被美军大量使用,美军使用了陶瓷,纸质等容器空投了苍蝇和其他昆虫,或活体贝类。美国空投活体生物的技术达到了极致。详见《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
60年代以后,苏联等国先后发展出以气溶胶投送方式。生物武器的投送才达到了化学武器的投送水平。
在八十年代后,尽管生物武器的投送手段并没有发生突破,但伊拉克对投送平台做了大规模的探索&&利用导弹、火箭、炮弹、无人机等运载工具进行撒播,但没有投入实际应用。
3,生物武器的攻击方式和特点
生物武器攻击其实就是利用致病战剂感染对方人畜或作物,达到杀伤对方人员或影响对方生产生活的军事行动。它可以分为战术性攻击和战略性攻击,前者主要针对武装人员,比如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使用土拉;后者主要针对平民和农业生产部门,比如美国播撒橙剂。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骚扰性攻击,比如美国的炭疽攻击。
攻击方主要采取在敌占区大规模撒布生物战剂的方式进行疫病传播或损毁植被,撒布方式有特工投毒,空投毒性活体或带菌物品生物空投,气溶胶撒布等等。
生物武器特点
攻击的时滞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生物战剂不像物理武器攻击有立时的摧毁效果,也不是化学武器的立即杀伤。从战剂投送到感染人畜,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从感染到大规模的疫情爆发,又有一定的周期&&各种战剂的时滞周期不同&&所以生物武器的时滞性是隐蔽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武器在释放时一般不会有爆炸声和刺激性气味,这是隐蔽性的另一方面。
但是,生物攻击的隐蔽性是相对的,特别是撒布昆虫。大量非本地种昆虫的不合物候的出现或在某一地域富集,就是暴露;空投物品也是一样,气溶胶法是最隐蔽的。但如果对方有比较健全的疫情报告制度,则对方可以在疫情大规模暴发之前就发现生物攻击。
生物武器攻击的时滞性构成隐蔽性的同时也给了对方比较充分的反应时间,只要对方在疫情暴发前发现就可以展开防疫,造成攻击失败。
攻击目标的局限性。
生物武器的撒布&&感染&&发病模式不适合攻击运动目标,本来撒布就不精确,而且感染对方要有浓度和时间上的保证,所以二十世纪的生物战没有攻击运动目标的战例&&暗杀除外。
生物武器攻击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比如低温、大风、风向、物候等因素的强烈影响。攻击效能既不稳定,比如美国在朝鲜空投的昆虫由于低温没有从容器中扩散,从而被杀灭。
但利用好自然条件会有助于生物武器发挥效能,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就是利用严寒中德军免疫力下将,实行细菌战。
由于生物武器的使用一般是大规模的撒布,所以可能会导致自伤。如日军在常德。
4,生物战探测和防御技术
生物武器的防御在早期依赖卫生防疫体系,在中国东北则采取全民防御。这种防御体系对空投昆虫和带毒物品是有效的,据《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所载在美军一次炭疽攻击后,中国死亡五位平民。但是如果没有防疫体系则后果严重,比如日军的对华细菌攻击,因为防疫不力,军民伤亡惨重。
早期的对生物攻击的探测技术主要采取群众报告,和疫情报告制度。具体的防御装备是防毒面具、防化服、疫苗。
在气溶胶撒布法成为生物战主流时,尽依赖于疫情报告的防御是脆弱的。因为在第一例疫情报告时,生物战剂可能早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扩散。一些国家随之开发出可探测悬浮生物战剂的雷达、激光雷达等;单克隆抗体技术、PCR技术也都被用于探测生物战剂。现在,美国科学家有提出悬浮微探测网络概念。但这些都是战术型装备。
总体来说,现代生物武器的防御体系包括预警体系、防控体系、疫苗库。而且各国对生物武器的防御能力都不强。
二、生物武器成本综合分析
生物武器的成本包括研发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生物武器的生产看似低廉,但实际上是昂贵的。
1、 生物武器的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战剂研发成本、投送方式研发成本、安全防护成本、生产存储设施成本。尽管战剂本身比较廉价的,但相关设施比较昂贵。比如实验室的安全等级应该在P4,而且大规模的菌种、病毒选育和试验动物的培养则要求试验室的规模必须很大;生产厂也不能直接从啤酒厂等民用工厂转产&&不但要防止泄漏,还要远离城市,水源,交通要冲&&这样它的生产成本就会远远高于民用工厂;生物武器的存储难度也很高,不但要考虑安全问题还要防止战剂失效,要给战剂营造一个封闭的人工恒定环境;如此以来生物武器的现实成本很高。
生物武器并不是廉价的武器,不是&穷国的原子弹&。虽然没有国家解密生物武器的研制生产费用,但费用昂贵的事实可以从以下文献和事件得到验证。
1951年,在美国国会的某次听证会上,乔治&马洪(George &Mahon)的报告表达了在当时大多数国会官员的观点:去年我们在公开生物武器研制计划的规模方面陷入了困境,国防部让我们将花费在生化武器方面的费用公开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它太庞大了,即使花费在日常的对生化实验的检查的费用都超出了日常军费预算,同时我们看不到任何有用的目的被实现了。
1969年11月初,美国108位国会议员联名起草报告,呼吁尼克松政府重新考察现存的生化武器计划。报告略。
2、生物武器的使用成本
生物武器的生产成本主要是经济和人力上的,一般不会承担政治成本。但使用生物武器的成本却主要是政治成本。在日内瓦条约后,国际法已经把首次使用生物武器定位为非法,同时赋予各国报复权利。所以,首先使用生物武器的国家不但会受到国内、国际的舆论压力,而且会遭到各种报复。尽管生物武器的攻击效能不稳定,但这只是生物武器本身的缺陷,既不能说明生物武器毫无杀伤力,也不是防御体系的胜利。同时,拥有生物战能力的国家众多。使用就要冒被攻击的风险,而且各国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去防御生物武器,&&这进一步的加大了使用生物武器的政治成本。
美国在生物武器计划收缩后,为了对抗苏联强大的生物武器计划,借助反战和军控力量,将生物武器问题泛化成意识形态问题;在海湾战争后的对伊制裁和核查,以及伊拉克战争,生物武器问题更是美国的最主要借口。美国从生物武器意识形态化中收取巨大利益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增加了使用生物武器的政治成本。现在,美国在反恐和指控流氓国家的时继续以生化武器为主要借口,鉴于西方媒体的威力,使用生物武器的政治成本会继续升高。
此外,一些有核国家可能会改变核战略,把生化攻击等同为核攻击。所以,生物武器的使用成本将会更加高昂。
三、生物武器费效比分析
生物战剂可以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前者理论人畜致死率在50%以上,炭疽等战剂的理论致死率一般在90%以上;后者的理论致死率在10%以下,但会使人畜丧失战斗力。但是只有敌方感染后才会达到理论致死率,生物武器的实际致死率受诸多因素影响。生物武器的实际战场效能必须加以综合考虑。
1、20世纪战争形态限制生物武器效能发挥
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在二十世纪登台的背景是,一次大战的军事力量平衡,壕堑战久拖不决,各国除了投入新式武器外,还有打总体战、消耗战的倾向。这样,生物武器被交战国认为可以在战场上突防和在战略上消耗敌方战争潜力的武器,于是各国便投入了相当的力量以发展生物武器。
但是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坦克和自行火炮为代表的机动和火力革命,以飞机和航母为代表的维界革命,将战争领入了一个全新的形态。历史证明在这种条件下,壕堑战和总体战已经落伍,进攻和防御都有了新的战略战术方法,比如集中兵力,闪电战,空地协同,纵深防御等。在这个领域中,战争的时空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尽管二战打了六年,但是每次战役发起都很突然,持续时间都很短,比如德军闪击波兰,战争突然发起,而且在六天之后,战局已定。在这种条件下,生物武器很完成一次攻击。
在二战中,轰炸敌方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的攻击效果比生物攻击的效果好;因为前者是切切实实的摧毁和瘫痪,而生物攻击的成效却很不稳定,而且其大规模的生产、存储、应用的成本高昂,是对国家战力的消耗,所以生物武器在战略层面的地位也日益下降。
二战之后,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不断的影响战争,战场不在是陆海空的三位战场,而是陆海空天电的五维战场。战争模式进一步的强化火力和机动,强化空天电维界控制权的争夺,鉴于生物武器的技术特征,它只能杀伤人畜、毁坏植被,既不能提高火力,也不能参与争夺维界空间,所以生物武器的地位日落西山。具体分析见以下几点。
2、生物武器可进攻的战场目标越来越少 & & & & & & & & & & & & & &
在一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阵地战罕有出现,大部分的军事目标都是高速移动的,比如飞机,导弹。战争真正进入到机械化战争阶段,而此时的战争讲究物质和能量、强调运动和摧毁。由于生物武器即不能攻击高速目标,又不能毁伤对方装备,所以生物武器的战场实用性下降。
在20世纪后期,袭击往往从战区外发起,生物武器必须有中远程的投送工具才能完成攻击,而且还要考虑袭击目标所处的气候差异和物候差异;这都在无形中提高了生物武器的使用成本。
3、战术层面,生物武器达不到理论效能
生物武器在20世纪的诸次战争中表现不佳,在投送,杀伤力,迟滞和阻遏等战术层面上漏洞颇多;在对方拥有较强的防疫体系的情况下,生物攻击往往不奏效,而且也容易暴露攻击行为。在打击消耗对方战争实力方面建树也不多。而且自然因素对生物武器的性能影响极大。生物武器不能达到理论效能,是不可靠的武器。尽管生物武器在战术上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国家是理性行为体,不会在战前就冒政治风险动用生物武器。
4、总体战条件下的生物武器效能发挥
生物武器只有在总体战的条件下才是进攻和防御的一个方面,它可以在通过攻击平民和食物链,造成疫情大规模爆发;从而造成恐慌和消耗对方社会资源&&有模型表明,当一个城市有10%的病患者,该城市的卫生系统就会崩溃。但在总体战中,瘫痪信息流和物流,远比生物武器攻击有效,盟军轰炸德国交通线成功的遏制了德国军工生产。大规模的打击敌方工业中心效果也明显。但是sars和炭疽热对中美的战争实力影响不大。而且只有在世界大战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总体战,但这种情况罕见。
二战后,精确打击方式和电磁压制能更有效的瘫痪和瓦解敌方,其成本比地毯式轰炸还低;这些新兴的方式成为主流的战略打击方式,生物武器的战略打击地位到此时基本丧失。
5、生物武器威慑的费效比
核生化武器一直有着巨大的威慑作用;但是由于国力限制,只有前苏联和美国真正把生物武器作为威慑武器。
但在冷战期间,核生化武器是国家威慑力量的代表,其中核威慑是国家威慑力量的根本,化武倾向于实战,而生物武器威慑和战术能力均不足,是配角。而且生物武器威慑也耗费了巨大的国家战略资源。但是生物武器并没有使核威慑水平提高多少,而且使国家承担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如果采取小规模的生物武器计划,效果会更好。
以下文献可以证实上述论断。
莱尔德,美国任国防部长,他是第一个真正呼吁美国在生化武器计划方面做出决策的人,在对生化武器的再决策方面他提出了自己的几个理由,就是主要罗列了在生化武器方面的经费增长的问题:
& & 60年代的研究和发展已经要求国会提供了太多的经费,
& 他们(军方)告诉我们他们需要更多的经费来同苏联在生化
& 武器制造能力方面的增长相抗衡。
同时他也从政策的角度游说政府对生物武器的计划进行重新的裁决。他看到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劣势,这对尼克松政府的对外政策和政治地位产生了牵制作用和不良的影响,他呼吁美国结束植物杀伤剂和刺激剂在东南亚的使用,同时他认为如果美国的声誉继续这样狼藉下去,将给社会主义力量以可乘之机,美国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战略地位恐怕没那么容易稳定的住。他说:
& & 我看到了一面红旗,我感到是时候该采取行动了。
在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秘密讨论中,莱尔德同其他高官达成了一致,列举了重新审定美国生化武器计划的几点原因:
& & 一个广泛的对生化军备的裁减是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安全
& 的,虽然苏联有一份激进的生化武器计划对我们构成威胁,
& 但是在苏联的威胁没有解除之前我们可以继续我们防御性生
& 化武器计划的秘密发展,同时保持我们在化学战方面的能力,
& 我们相信凭借美国现在的生化武器的库存和能力,美国完全
有能力抵御来自苏联的生化袭击和常规战争。
历史证明了莱德尔判断的正确,也证明小规模生物武器计划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综上所述,20世纪的生物武器的实际效能不高。而且,生物武器的研发、使用中的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过高,所以生物武器的费效比很低。可见,美国的生物武器政策的调整是理智的。
三、今后二十年生物武器的命运
今后二十年,世界范围内的军事革命将会初步完成;而且这二十年的国际关系也会保持稳定,不会出现新的战争,但战争形态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且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也一定会取得突破。这三点决定了生物武器在今后二十年的命运。其中新军事革命在诸因素中占主导地位。
首先,考虑二十年内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突破对生物武器的影响。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生物武器会得到以下改进:一、优化已知生物战剂的攻击能力或制造特别适合军事目的的生物战剂;二、增强微生物毒性或改变病毒表面蛋白,是疫苗失效。而且,生物武器的防御技术在战场探测技术领域已经有了突破,比如美国继续开发单克隆抗体、PCR和基因探针诸技术,而且在一些国家在远红外雷达探测生物战剂领域也有了突破。
但是,生物武器的攻击模式不会发生太大改变,还将是运载平台的撒播,战剂扩散,感染客体,导致疫情爆发。生物攻击的相对隐蔽性和时滞性不会改变。疫苗开发和疫情防控的难度却上升了,加之现代恐怖主义猖獗,所以各国生物武器防御不会达到令决策者放心的地步。
至于针对某个种族基因特征的&人种炸弹&,纯粹是天方夜谈。首先从技术上看:一、基因控制是多基因控制,单一的基因特征不足以区别人种和种族;二、基因测序的样本来自标准人,而种群是基因库,单个样本不足以代表这个种族,所谓的基因特征不具有说服力。所以该基因特征不可以作为基因武器攻击的靶标。三,人类具有同源性和变异性,而且,各种族民族混居,基因武器的敌我识别不可能做到精确,会出现滥杀和自伤。其次,全世界都明确反对种族屠杀,发展这种武器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而且,基因生物武器计划肯定耗资巨大,一般国家难以承担。最后,基因武器是无限杀伤的军事思想的产物,而无限杀伤被历史证明是无益于国家利益和军事胜利的&&核武器小型化就是要避免无限杀伤。
所以,生物科学和产业革命不会给生物武器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其次,考虑国际环境对生物武器的影响。
未来二十年的国际格局是一极超强下的多极力量的互相制约。在产业革命和全球化的条件下,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新的国际体系逐渐形成。但在这过程中,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逐渐达到平衡。这就意味这军备控制和军事革命同在。这一时期裁减和销毁的武器,实际上是各个军事大国的自身调整和互相制约,裁减的主要是过时且无法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武器,性能不稳定的武器和双方都拥有但都难以防御的武器。其中生物武器是裁减的重点,比如1972年的《禁止生物武器》条约。由于恐怖主义的威胁和生化武器具有的道德泛化趋势,关于生物武器的军控行动一定还会有进展。这也预示,生物武器的政治成本不会降低。
最后,考虑新军事革命的选择
新军事革命就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在工业时代,军队的构成、作战方式,都是和机械化大生产、流水生产线相适应的,讲究在作战方式上的重兵集团互相对抗,强调火力、武装力量的规模。作战力量构成要素原来是物质和能量,表现形式是机动和火力。
而在信息时代,物质和能量还是重要要素,但是信息是战斗力构成要素中的主导要素。在信息战的条件下,信息的获得、传输、压制、迷惑是战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此时的机动和火力都是在信息指导下的机动和火力。信息时代代表性的军事技术是精确致导武器、隐形和反隐技术、战场实时监测系统(C4IRS系统)、电子战技术、自动化技术、敌我识别技术;这些技术的意义是支持火力的精确投送、武装力量的快速反应。信息时代代表性的战争形态是空地一体化、控制权在陆海空天电的全维争夺和保障、精确打击。此时的战争特点是系统的对抗、模糊了前后方战场空间无限扩大、时间短、烈度大、消耗大。
工业时代的武器和战斗平台如果想适应信息时代的战争,就必须实现信息化改造。实现信息化改造的标准是,可以和其他战斗单元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实时反应,将时间缺口降至最小;可以实现精确打击和有效摧毁;具有一定的信息对抗能力;纳入C4IRS系统;有敌我识别能力,减少战场误伤;有能力组取得维界综合控制权,特别是战场电磁空间的控制权。
如果对生物武器进行信息化改造,只能改进其投送工具;战斗部基本上无改进余地;其作战效能不会得到质的改进,注定不适应信息化的战术要求。
但是生物武器不会马上退出历史舞台。首先,世界军事力量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而且由于生物武器有一定的威慑性和隐蔽性,它对中小国家还是吸引力的。但这些国家的生物武器计划大多是小规模的,而且大多用于讹诈和遏制大国威慑。这些国家的生物武器计划一般是虚虚实实,官方肯定不会承认有生物武器计划,但会不断的新闻传出。此外,美国等大国还在不断的发展针对生物武器的防御和探测技术,不断积累生物武器技术。
由此可见,生物武器不符合新军事发展的趋势,而且生物武器的军事效能会不断下降,但生物武器不会立刻退出历史舞台,围绕生物武器的斗争是讹诈和制裁,生物武器问题渐渐会泛化为意识形态问题,围绕生物武器的军备控制会取得局部进展。
四、生物恐怖袭击
国家是理性行为体,在发展生物武器时要考虑费效比和国家整体战略,要按军事规律办事。因此国家发展生物武器是可测的,而且有政策上的连贯性,可以分析出生物武器发展的趋势。
但是,恐怖分子背景多种多样,要达成的目标各不相同,很随意的选择目标和攻击手段。学术界还没有找到恐怖活动的规律性。但是,恐怖分子不止一次的试图获取生物武器和策划生物攻击却是事实。
尽管恐怖袭击没有规律性,但是不能排除生物恐怖袭击的发生;生物恐怖袭击的方式可能是以下几种,
1、 投毒,主要在公共设施中大规模释放生物战剂,比如在地铁站释放炭疽,在自来水场投毒等。
2、 引入有害外来种。比如引入某种物种,造成人为的生物入侵。
3、 攻击农业,比如扩散口蹄疫,在外贸产品中释放毒剂以影响外贸等。
从恐怖袭击的几种方式分析,如果排除舆论的夸大和群众的恐慌,恐怖袭击无异于突发性的公共安全事件。只要国家防疫体系健全、高效、反应灵活,一定可以应付生物恐怖袭击。
生物恐怖分子巧妙的甚至是独具匠心的攻击一定会给暮气沉沉的生物武器注入活力,但恐怖分子不给生物武器带来革命性的突破,所以本文略略涉及。
五、评析二十世纪生物武器政策得失和当今应有的政策
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力发展生物武器的政策无可厚非;而且英美以防御为目的的生物武器计划起到了战略威慑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但在二战后,在生物武器的效能明显不能适用机械化战争时,美国仍然投巨资发展生物武器是不明智的。而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发动生物武器攻击不但没有影响战局,而且还造成外交危机;这次生物攻击的失败就是美国11年生物武器计划的失败。同样,苏联在核力量超过美国时制定庞大的生物武器计划也是国力的浪费。伊拉克的生物武器讹诈政策惹火上身,同样失败。
相反,英国在国力不足是适时退出是一种明智选择。而且,尼克松政府的适时生物武器计划调整&&压缩经费、维持最低的生化武库、以军控谈判制约苏联、把生化武器泛化成道德问题以打压苏联和其它国家。事实证明,这样的政策及其明智,而且效果非常好。
美国之所以有如此出色的决策是基于以下几点:一、做出了科学的判断,把握军事革命的趋势;二、议会制约,决策民主;三、有足够的国家威慑力量为后盾;四、政治指导军事,武器计划服从于国家大战略。
现在生物武器计划要吸取以上各国政策的得失,结合生物武器发展趋势和本国国情,科学决策。首先,要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和疫情防控体系&&这两个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现代国家基本特征&&它们对防控恐怖袭击也有重大作用。其次,要有足够的威慑力量,相适应于国力的核武库和最低限度的生化武库,要保证自己有生物攻击能力;在发展生物武器技术中,要轻进攻技术,重视防御技术的发展,关注生物技术领域的突破,防止科学领域的突破扭转生物武器衰落的进程。最后,用好生物武器这根道德大棒,推动军控谈判,参与全球反恐,把生物武器攻击的可能降至最低。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