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跟心理有什么家庭关系心理咨询吗

心理性口吃
心理性口吃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当前位置: &
  说到口吃我们都知道是什么,并且对于这种疾病我们也并不会觉得陌生,因为这种疾病会经常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这种疾病还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是一种不能忽视的存在。而口吃的人群可能有很多,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儿童口吃,其实引起儿童口吃可能与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那么儿童口吃都与哪些心理上的因素有关呢?
  也有的儿童因为受到家长、老师或周围一些人的严厉惩罚或训斥,使精神突然受到严重打击,由于这种恐惧的情绪或惊吓引起了口吃。
  有口吃的儿童,往往在心理上存在着恐惧或自卑感,因此在说话前,或在人多的情况下或在别人无意取笑时都焦虑不安,产生急躁情绪,因而使口吃加重。
  口吃虽然改起来不大容易,甚至到成年后仍有口吃的毛病,但只要患者不失去信心,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克服自卑感,是一定能矫正过来的。矫正口吃首先要 有坚强的意志,下定决心采取积极的办法。如古希腊天才演说家德蒙西尼斯口吃很严重,但他不气馁,在练习说话时嘴里含个小石子,或一边爬山一边朗诵,由于长 期刻苦锻炼,终于矫正了口吃,成为伟大的演说家。
  口吃者在唱歌时并不口吃。这说明口吃患者有意识地进行轻而慢、柔和而又连贯、有节奏的语言训练,是矫正口吃的好方法。加之说话时配合手势和表情,就更有助于矫正口吃。
  另外,口吃患者一定要努力克服在人多的环境中说话的胆怯心理,消除因自己口吃而不敢说话的紧张情绪,要不慌不忙地、心平气和地说话,时间长了,口吃自然而然就被矫正过来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周围同志要积极热情地支持和鼓励口吃患者矫正口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不嘲笑和讽刺他们,更不要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们口吃,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口吃就不难矫正了。
  以上的内容就是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儿童口吃与心理上一些有关的因素,相信朋友们在通过以上的阅读之后应该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那么接下来大家需要做的就是尽量的帮助孩子缓解一下这些心理上的负担,让孩子能够尽快的恢复健康。
专家视频解读
当季高发疾病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
长按上图保存二维码,使用微信扫一扫右上角的“相册”扫码,再分享好友或朋友圈微信扫一扫,
小孩有口吃怎么办
责任编辑:fanfu1发布时间: 02:48浏览6次
北京东方春光语言矫正学校,是北京东城区残疾人联合会批准成立的一所特殊语言矫正学校,由成立于2001年的北京春光语言培训中心发展而来,是中国首家语言矫正NGO公益教育机构。
[北京东方春光教育]◆24小时咨询热线:400-888-9073& QQ:◆北京东方春光语言纠正学校是一所为儿童 成人纠正语言不畅 大嘴巴 口吃 发音不准 手语技能等人群提供至上服务,以约束教师的举止言行,保护学员的切身利益。体验东方春光课程请电话预约或在线咨询值班老师!!!
东方春光多年来的发展,现已在北京、上海、河南洛阳、陕西西安等设立了多所分校。16年8月,被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市残联言语康复定点机构”。16年12月,东方春光“春语爱心公益语言矫正基金”正式启动,届时东方春光将以更大的公益心来服务于中国语言障碍贫困家庭。
以下为[东方春光儿童口吃矫正]课程介绍,更多有关口吃纠正 发音不准 手语技能 腭裂术后语音矫正等课程请电话400-888-9073咨询。
一、什么是口吃?
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常见的口语障碍。指一种由于语言障碍引起了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又影响语言障碍,语言和心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语言心理失调症。它一般表现为语言和心理两个方面。
1-6岁儿童由于心理上还没有成熟,因此主要表现在语言上,是一种语言障碍,和心理基本上没有关系。
二、1-6岁儿童口吃的特点
1-6岁儿童的口吃,相对于成人和中小学生而言,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全是一种语言障碍。
1-6岁的儿童,语言还处在发育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口吃,基本上和心理没有关系,完全是一种语言障碍。
2、常伴有神经质症状。
儿童口吃者常有神经质倾向,如情绪不稳定、多动(很少安静),性情急躁、好激动、易兴奋、胆小、敏感、睡眠障碍等。
3、说话努力性,用力现象很明显。
由于语言上说话不流畅,儿童会急于摆脱这种情况,本能地想通过自已的努力、用力想把话说出去。这样,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卡住时特别用力的不好习惯,使说话的努力性大大增强,这样就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
4、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很多1-6岁的儿童,口吃一段时间特别严重,一段时间又特别好。变化性非常强,总让家长摸不着头脑。
三、儿童口吃形成的原因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口吃的开始年龄往往在2至4岁之间。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发育不平衡
2、有意模仿
3、对孩子语言的过度关注、不正确提醒和消极的心理暗示。
4、过分惊吓
5、一些疾病有可能导致说话口吃。
四、矫正方法和对策
1-6岁的儿童由于年龄太小,实践中我们一般不直接进行矫正。我们学校目前主要采用教孩子家长矫正方法,让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进行语言训练的方法。具体情况,请家长咨询我们学校的专业老师进行咨询。
农村贫困中小学生、大学生和外出打工人员,有优惠。
  口吃的发展过程和阶段
  第一阶段,语言上出现大量口吃现象阶段。
  原因我们在上面刚刚分析过,主要是由于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发育不平衡和与别人模仿等原因造成的。这时的孩子还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只是语言上出现了明显的口吃现象,还不能算做真正的口吃者。只能称之为语言上有明显口吃现象的正常儿童。
  第二阶段,心理问题逐步形成阶段。
  处在第一阶段的儿童,说话开始口吃了,但他们还不在意,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后来由于以下原因,小孩的心理问题逐步出现了。
  1、家庭教育不当
  一个小孩刚开始说话口吃,如果能正确引导一般都会自然康复。
  但现在很多父母对口吃不太了解,当孩子说话刚出现一点口吃时,就天天对小孩说:你以后说话要慢点说,不能着急,不能出现口吃,要想好了再说等。
  殊不知,父母的这片好心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孩子刚开始说话口吃,自己也不知道,更不会在意,但父母这么一说,小孩便开始注意自己的说话了,一注意自己说话,突然发现自己还口吃,心里一下子就会紧张,一紧张口吃就更加明显了。
  长此以往,心理负担也就形成了,心里一有负担,口吃语言现象会更加明显。
  2、周围环境不好
  小时候偶然的一次口吃,却遭到周围人的嘲笑,造成了孩子心理阴影。由于心理原因,孩子后来就不断关注自己的讲话,产生了口吃预感,最终形成的心理问题。
  3、口吃者性格因素,如爱面子、脸皮薄、追求完美等。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口吃者小时候口吃很厉害,长大了却好了。
  原因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脸皮厚,不怕别人笑话,对什么事都大大咧咧的,不太在意一些细节问题。
  他们口吃以后,自己也不太在意,后来自己语言上控制了一下,说话就不太有口吃了。后来随着语言的发育成熟,很多人就自然的好了。
  但大部分口吃者却没这么幸运。他们很性格很敏感,很在意自己的说话,有些人还追求完美,这样却加重了自己对语言的关注,对说话产生了强迫心理和口吃预感,最终变成真正的口吃者了。
  第三阶段,心理问题和语言习惯最终形成阶段。
  由于长时间说话口吃,心理问题产生了,心理又影响了语言问题,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口吃者。
  口吃者的过度补偿心理
  阿德勒的自卑理论对心理学的贡献很大。他认为,一个人身体外形的畸形和身体机能的缺陷,必然会引起他自尊心的降低,使他产生自卑感,因而他就要为自我肯定而斗争。任何人在幼年时期都会产生自卑感,自卑感成为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为了使自己的自卑感得到补偿,就要超越自卑。
  在成年人的活动中,往往表现出想取得巨大的成就及个人的声望,目的在于提高个人自尊心,增强优越感,从而支配别人,防御心理危机等。这是人的心理本能。一个人为了战胜自卑感,求得个人的优越感,有两种可能的表现,达到两种可能的后果:
  一、实现补偿&&成功型。
  当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有着不足和缺陷时,他会接受现实,承认自己这方面不足和缺陷,并不断努力,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例如,很多残疾人在生理上有缺陷,但往往在某些方面比正常人取得的成绩还要大。
  二、过度补偿&&神经症型。
  当他出现某种不足或缺陷时,他没有从其他方面进行&补偿&,更没有接受现实,而是选择了&过度补偿&&&拒绝承认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向着更高的要求迈进。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神经症症状。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如果他总是给自己设定一个脱离实际的标准,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有满足感,永远也不会有幸福感。
  口吃者就是这种&过度补偿&&神经症型&的人。
  他不但不接受自己容易恐惧和恐惧后容易口吃这个现实,而且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绝对不要恐惧,永远不要口吃&&并用这种脱离实际的高要求来衡量自己。衡量的结果使他更加痛苦,他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并逐步变成一个口吃恐惧症者。
  口吃心理精神分析法理论介绍
  一、定义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二、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3.性欲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力为动力的。性心理的发展,依次通过五个阶段:
  (1)婴幼儿期性欲,包括口腔期和肛门期;大约在1-2岁
  (2)儿童期性欲,包括恋母期和恋父期;年龄在3-6岁
  (3)潜伏期性欲,又称少年早期;年龄在6-12岁
  (4)青春期性欲,通过正常的性行为求得满足。
  4.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
  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纪初,阿德勒和荣格修正的重点在于幼儿性欲学说;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为代表,创立了新弗洛伊德主义。
  三、辅导方法
  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2.辅导目标: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3.辅导关系:强调辅导员隐藏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身到辅导员向上。
  4.辅导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
  5.具体方法:一般采用自由联想、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释梦是精神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梦的工作&包括以下六种规律:
  (1)象征化:用一种中性事物来象征、替代一种所忌讳的事物,以减少或引起梦中自我的痛苦或创伤。
  (2)移置:在梦中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转移和投身于另一个对象方面去。
  (3)凝缩:在梦中将内心所爱或恨的几个对象凝缩成一个形象表现出来。
  (4)投射:在梦中将自己某些不好的愿望或意念投射于他人,以减轻对自我的谴责。
  (5)变形: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6)二次加工
  纠正孩子口吃的七个技巧
  1、从容不迫地说话,经常停顿,在你的孩子说话结束后,等上一些时间再开始说话。
  你的放慢的轻松的说话方式,比任何批评或建议,诸如&慢点儿说&或&慢慢地再说一遍&都要更为有效。
  2、减少你给孩子的问题。儿童在说出自已的想法时,更为自由,回答成人的问题时则非如此。不提出问题,而仅是对儿童所说的话加以评点,让他知道你听清了他的话。
  3、用你的面部表情,以及其他身体语言,向你的孩子表明,你是在听他说话的内容,而非他说话的方式。
  4、每天,在固定的钟点,用一些时间,给予你的孩子全部的注意。此时,让孩子自已选择他所想做的事。让他带你参加他的活动,让他自已选择是否说话。当你在这时候要说话时,要用慢慢的,平静的,轻松的,带有很多停顿的说话方式。
  对你的年纪幼小的孩子而言,这段从容的安静的时光,可以树立他的信心,让他知道,他的父母喜欢和他在一起。当这孩子长大时,这个时间内,孩子可以与父母自在地讨论他的感受和经历。
  5、让家庭所有成员学习如何轮流地说话和倾听。儿童,尤其是口吃的儿童,会发现当没有多少打断,且听众注意倾听时,会更加容易说话。
  6、观察你和你的孩子互动的方式。要增强这样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你让孩子明白,你在听他说话,而他有充分的时间说话。要减少批评,快速的说话方式,打断,和问题。
  7、最重要的是,要让你的孩子明白,不管他怎样,你都接受他。最强有力的力量,是你对他的支持,不管他口吃与否。
该内容系 fanfu1 分享发布,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通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本网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若该文章内容涉嫌侵权,请发邮件qq:。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4-today pxt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关系心理咨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