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不是小红做的不对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大全

“你赞成,我不赞成”改成反问句_百度知道
“你赞成,我不赞成”改成反问句
“你赞成,我不赞成”改成反问句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不赞成”改成反问句:“你赞成?”分析,难道我就赞成吗“你赞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神奇魔术师. (1)仿写句子. 首都北京是我国的心脏. (2)改写句子. ①他上课玩东西.这是事实. 改成反问句 改成双重否定句 ②小明对小红说:“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 改为转述句 ③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改成“被 字句 (3)用“大方 造三个句子. ①对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②举止自然.不拘束 ③不俗气 (4)给下面的句子加不同的标点.使它们表示不同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神奇魔术师。(按要求写句子)&&&(1)仿写句子。&&&&&&&& 首都北京是我国的心脏。 &&&&&&&&&&&&&&&&&&&&&&&&&&&&&&&&&&&&&&&&&&&&&&&&&&&&&&&&&&&&&&&&&&&&&&&&&&&&&&&&&&&&&&&&&&&&&&&&&&&&&&&&&&&&&&&&&&&&&&&& (2)改写句子。&&&&&& ①他上课玩东西,这是事实。&&&&&&& 改成反问句&&&&&&&&&&&&&&&&&&&&&&&&&&&&&&&&&&&&&&&&&&&&&&&&&&&&&&&&&&&&&&&&&&&&&&&&&&&&&&&&&&&&&&&&&&&&&&&&&&&&&&&&&&&&&&&&&&&&&& &&&&&&& 改成双重否定句&&&&&&&&&&&&&&&&&&&&&&&&&&&&&&&&&&&&&&&&&&&&&&&&&&&&&&&&&&&&&&&&&&&&&&&&&&&&&&&&&&&&&&&&&&&&&&&&&&&&&&&&&&&&&& &&&& ②小明对小红说:“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 &改为转述句&&&&&&&&&&&&&&&&&&&&&&&&&&&&&&&&&&&&&&&&&&&&&&&&&&&&&&&&&&&&&&&&&&&&&&&&&&&&&&&&&&&&&&&&&&&&&&&&&&&&&&&&&&&&&&&&&&&&&&&&&& ③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改成“被”字句&&&&&&&&&&&&&&&&&&&&&&&&&&&&&&&&&&&&&&&&&&&&&&&&&&&&&&&&&&&&&&&&&&&&&&&&&&&&&&&&&&&&&&&&&&&&&&&&&&&&&&&&&&&&&& &(3)用“大方”造三个句子。 &&& ①对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 &②举止自然,不拘束&&&&&&&&&&&&&&&&&&&&&&&&&&&&&&&&&&&&&&&&&&&&&&&&&&&&&&&&&&&&&&&&&&&&&&&&&&&&&&&&&&&&&&&&&&&&&&&&&&&&&&&&&&&& && &③不俗气&&&&&&&&&&&&&&&&&&&&&&&&&&&&&&&&&&&&&&&&&&&&&&&&&&&&&&&&&&&&&&&&&&&&&&&&&&&&&&&&&&&&&&&&&&&&&&&&&&&&&&&&&&&&&&&&&&&&&&&&&&&&& &(4)给下面的句子加不同的标点,使它们表示不同的意思。&& &①你同意他不同意。&&&&&&&&&&&&&&&&&&&&&&&&&&&&&&&&&&&&&&&&&&&&&&&&&&&&&&&&&&&&&&&&&&&&&&&&&&&&&&&&&&&&&&&&&&&&&&&&&&&&&&&&&&&& && &②你同意他不同意。&&&&&&&&&&&&&&&&&&&&&&&&&&&&&&&&&&&&&&&&&&&&&&&&&&&&&&&&&&&&&&&&&&&&&&&&&&&&&&&&&&&&&&&&&&&&&&&&&&&&&&&&&&&&&&
(1)海南岛是祖国的南大门。&&(2)①他上课玩东西,这不是事实吗?他上课玩东西,这不可能不是事实。&&&&②小明对小红说,明天,他请小红去公园玩。③我被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了。&&(3)①他家很有钱,因此出手大方。&&& ②站在舞台上表&&演时动作要大方自然。&&& ③这件衣服穿在身上显得她很大方。&&(4)①“你同意!”“他不同意。”&&&&&②“你同意他?”“不同意。”(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写句子
神奇魔术师(按要求写句子)&&&&1.人们激情满怀地举起捕获物。&&&&&&&&& 改为“把”字句:&&&&&&&&&&&&&&&&&&&&&&&&&&&&&&&&&&&&&&&&&&&&&&&&&&&&&&&&&&&&&&&&&&&&&&&&&&&&&&&&&&&&&&&&&&&&&&&&&&&&&&&&&&&&&&&&&&&&&&&&& &&&&&&&& 改为“被”字句:&&&&&&&&&&&&&&&&&&&&&&&&&&&&&&&&&&&&&&&&&&&&&&&&&&&&&&&&&&&&&&&&&&&&&&&&&&&&&&&&&&&&&&&&&&&&&&&&&&&&&&&&&&&&&&&&&&&&&&&&&& 2.缩句。&&&&&&&& &(1)千姿百态的各式彩龙在江面游弋。 &&&&&& &&&&&&&&&&&&&&&&&&&&&&&&&&&&&&&&&&&&&&&&&&&&&&&&&&&&&&&&&&&&&&&&&&&&&&&&&&&&&&&&&&&&&&&&&&&&&&&&&&&&&&&&&&&&&&&&&&&&&&&&&&&& &&&&&&&&&&&&&&& &&&&&&& &&&& (2)那些抢到鸭子的勇士们高高地举起了手中的猎物。&&&&&&&&&&&&&&&&&&&&&&&&&&&&&&&&&&&&&&&&&&&&&&&&&&&&&&&&&&&&&&&&&&&&&&&&&&&&&&&&&&&&&&&&&&&&&&&&&&&&&&&&&&&&&&&&&&&&&&&&&&&&&&&&&&&&&&&&&&&&&&&&& &&&&&&&&&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优秀作文《修改反问句》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修改反问句》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修改反问句》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反问句修改练习》300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第一步:去掉语气词(难道、怎能、怎么、哪能等)
第二步:去掉句末的语气助词(吗、呢) 第三步:改问号为句号
第四步: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第五步:改通顺
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作文二:《反问句修改方法》600字反问句: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就是用疑问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义。(只问不答)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怎么会(能),,,,呢?难道,,,,吗?
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问号别忘末尾处。
例:他是个好人。
难道他不是个好人吗?
他怎么会不是个好人呢?
※陈述句改反问句。
1、我们不会忘记几年来老师对我们的教诲。
2、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3、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4、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5、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6、这幅画是我们班小贡画的。
7、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感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8、同学们能做到的事,我也一定能做到。
9、多得些知识绝不是一件坏事。
10、这种想家的感觉,我怎么能忍耐?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4、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5、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6、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7、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8、 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作文三:《四年级上小练习(修改病句,反问句)》1800字四年级上小练习:修改病句(1)  班级       姓名        学号
1、昨天,刮了一夜的大风。
2、我好久没有听到小明清脆的歌声和高兴的笑脸。
3、全校所有的师生基本上都参加了“六一”晚会。
4、我即使这么用功,但成绩还是不如你。
5、夏天的兴安岭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6、张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7、妈妈从菜场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8、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9、我们上街买了许多东西,其中有铅笔、笔记本、橡皮、文具及水彩笔等等。
10、近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1、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12、我们从小要不吃零食的好习惯。
13、这是一艘最大的我国制造的远洋轮船。
14、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15、经过老师的教育,终于认识了错误。
16、李明学习很刻苦,因为成绩优良。
17、她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帮助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同学。
18、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桃子。
19、我认真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20、她的家乡是北京人。
四年级小练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2)
1.      小明的爸爸穿了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2.      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3.      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4.      他很果断,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5.      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读二遍课文和四道数学题。
6.      星期天,我们来到刚建成的、崭新的儿童公园。
7.      我的家乡是青岛市人。
8.      这家电冰箱厂生产的冰箱质量一年比一年进步。
9.      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和暖的春风中迎风飘扬。
10.  放学回到家,小华喝了一杯牛奶和一块蛋糕。
11.  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运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12.  再过整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就毕业了。
13.  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14.  刘小刚第一次出席市里举行的作文竞赛,他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15.  我们要学习张大伟同学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16.  因为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所以要虚心听取。
17、春天,公园里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和鲜艳的花朵。
18、今晚夜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19、今天很冷,气候达到-6℃。
20、他说起话来模模糊糊的,写的字也是含含糊糊的。
四年级上小练习: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1)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5、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6、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7、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8、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9、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0、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1、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12、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3、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14、这本书真好看,叫人喜欢。
1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16、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17、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18、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19、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20、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不能参加祖国建设。
四年级上小练习: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6.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7、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8、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9、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10、你怎么能这样做?
11、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12、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13、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14、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1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6、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7、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
18、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作文四:《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题训练大全(反问句、转述句、修改病句)》9900字白竹小学四年级地狱式训练卷——修改病句
一、 病句的几种类型:
1.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 例:受到影响,考试没考好。
2.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 例:郭敬明穿上衣服和帽子,离开了房间。
3.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例: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意思重复: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 例: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对的错误想法。
5.概念不清:即句中的意思含糊不清,令人不解、混淆。 例: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6.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 例: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7.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 例: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
二、改病句的三个步骤: ①读句子、理句意 ②查排审、找病因  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
二. 例题——修改病句:
1. 金华双龙洞的奇特风景,真值得我们欣赏和访问。
“和访问”去掉,应改为:金华双龙洞的奇特风景,真值得我们欣赏。
2. “六一”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兴奋”前应加“怀着”,应改为:“六一”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3. 老师和我们在操场上做老鹰捉小鸡。
“小鸡”后加“的游戏”,应改为:老师和我们在操场上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4. 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风气。
“风气”改为“习惯”,应改为: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5. 他在回忆着过去的往事。
“过去的”应去掉,应改为:他在回忆着往事。
6. 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把功课学好。
“就”改为“才”,应改为:我们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把功课学好。
7. 朝霞被大地映得一片金黄。
“朝霞”和“大地”互换,应改为:大地被朝霞映得一片金黄。
8. 王雨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
“和”应改为“,养成了好的”,应改为:王雨明确了学习目的,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9. 在联欢会上,小月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声”去掉,应改为:在联欢会上,小月演唱了动听的歌。
10. 我欣赏了这幅草原风景画册。
“册”去掉,应改为:我欣赏了这幅草原风景画。
11. 昨天傍晚刮了一夜的风。
“傍晚”去掉,应改为:昨天刮了一夜的风。
12. 猴子拿的帽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
“的”改为“着”,应改为:猴子拿着帽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
13. 妈妈从菜场上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猪肉、苹果”去掉,应改为:妈妈从菜场上买回了青菜、黄瓜等蔬菜。
14. 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脸上露出了胜利和喜欢。
“喜欢”改为“喜悦”,应改为: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脸上露出了胜利和喜悦。
15. 近两年来,电视机的质量增加了。
“增加”改为“提高”,应改为:近两年来,电视机的质量提高了。
白竹小学地狱式训练——修改病句练习
1、看了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开运动会那天,校园里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3、我们要尽快改正、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
4、全班同学和少先队员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5、他时刻经常注意关心国家大事。
6、她的家乡是湖北武汉市人。
7、他穿着一件灰布上衣和一顶蓝帽子。
8、我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悦耳的歌声。
9、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的主题班会上,李华首先第一个发言。
10、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11、我爱看《中国少年报》《小学语文报》《儿童文学》等报纸。
12、学校开设了语文、数学、音乐和很多专科课程。
13、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14、金黄色的稻田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15、这一大片菜地里,种着各种蔬菜:黄瓜、西瓜、茄子、扁豆、桃子西红柿。
16、地面部队击落了敌人的飞机和坦克。
17、这件事大家一定要认真,尽量防止不出错误。
18、全体师生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19、小红一直是三好学生,只有这个学期不是。
20、我们从小要养成讲卫生、懂礼貌。
21、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只有小艺在写作业。
22、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学校交给的植树任务。
24、我买了书包和文具盒,妈妈说它比它漂亮。
25、我们要运用和理解所学过的知识。
26、星期三下午,我们全校同学和少先队员都去看电影。
27、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28、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9、下课了,同学们一窝蜂似的有序地走出教室.
30、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不断富强起来。
31、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改正了困难。
32、陈爷爷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33、我喜欢打蓝球和足球。
34、菜市场真丰富:有黄瓜、西红柿、蔬菜、菠菜,,,,
35、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36、下雨了,五颜六色的红伞成了一道风景线。
37、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38、我们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39、在小组讨论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
40、平静的湖面上,有一艘船迎着狂风向对岸驶来 。
41、我在文具店里卖了铅笔、橡皮、笔记本和文具。
42、大扫除开始了,少先队员和男同学抢着干重活,让女同学干轻活。
4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44、现在我的作文水平提高进步了。
45、《忆江南》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写的。
1、看了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开运动会那天,校园里飘着五颜六色的(彩)旗。
3、我们要尽快(及时发现、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4、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5、他经常注意关心国家大事。
6、她的家乡是湖北武汉市。
7、他穿着一件灰布上衣和(戴着)一顶蓝帽子。
8、我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听到)悦耳的歌声。
9、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的主题班会上,李华第一个发言。
10、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11、我爱看《中国少年报》、《小学语文报》、《儿童文学》等报刊。
12、学校开设了语文、数学和 (很多专科课程)。
13、 (我对语文)特别感兴趣。
14、金黄色的稻(谷)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15、这一大片菜地里,种着黄爪、西爪、茄子、扁豆、桃子、西红柿等。
16、地面部队击落了敌人的飞机和(击毁)坦克。
17、这件事大家一定要认真,尽量不出错误。
18、全体师生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19、小红一直是三好学生。
20、我们从小要养成讲卫生、懂礼貌 (的习惯)。
21、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
22、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学校(完成)的植树任务。
2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24、我买了书包和文具盒,妈妈说(书包比文具盒)漂亮。
25、我们要 (理解和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26、星期三下午,我们全校同学都去看电影。
27、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曲)
28、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
29、下课了,同学们一窝蜂似地走出教室
30、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不断(富裕)
31、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克服)了困难。
32、陈爷爷经常回忆往事。
33、我喜欢打蓝球和(踢)足球。
34、菜市场真丰富:有黄瓜、西红柿、菠菜,,,,
35、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36、下雨了,五颜六色的伞成了一道风景线。
37、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
38、我们要不断地(改掉)自己的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39、在小组讨论会上,他第一个发言。
40、(宽阔)的湖面上,有一艘船迎着狂风向对岸驶来
41、我在文具店里卖了铅笔、橡皮、笔记本(等)文具。
42、大扫除开始了,男同学抢着干重活,让女同学干轻活。
4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44、现在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
45、《忆江南》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
白竹小学地狱式训练——反问句与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一些语气词,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 “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问号变句号。
4、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改成陈述句) 答案: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
2、大冷的天,你竟不穿棉衣?(改成陈述句) 答案:大冷的天,你应该穿上棉衣。
3、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改为陈述句) 答案:不耕耘就没有收获,不学习就没有知识。
4、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改为陈述句) 答案: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
5、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改为陈述句) 答案:字典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
6、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 答案: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7、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改为陈述句) 答案:当农民也需要文化知识。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陈述句)答案: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9、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改为陈述句) 答案: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改为陈述句) 答案: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1、小红在做作业。(改为反问句) 答案:小红在做作业吗?
解析:陈述句改为疑问句方法是:在陈述句句末加上“吗”和问号。
2、这是伟大的奇观。(改为反问句) 答案: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解析: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是:将陈述句中表示肯定的词(是、能、会)改为否定的词(不是、不能、不会)。反过来把指陈述句表示否定的词语改为肯定的词语,句末加上语气助词(吗、呢),再加上问号。为了加重语气,一些反问句一般用“难道”、“怎么”等词语。如:“老虎我都不怕,我会怕老鼠吗?”如果把语气加重,可以写为:“老虎我都不怕,难道我会怕老鼠吗?
3、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改为反问句) 答案: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解析: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4、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答案: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解析:,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5、这幅画是我们班胡慧画的? 答案: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胡慧画的吗?
解析:句首加上“难道”,改(肯定‘是’为否定‘不是’),在句末添上‘吗’还是‘呢’?读一读,发现‘吗’比较通顺。
6、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答案: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解析:前面照抄,在要改的句子前面添上“怎么”,(改否定‘不能’为肯定‘能’),句末天上‘呢’。  也可以改为“难道、吗”
7、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答案: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难道不是他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解析:添“难道”,改“是”为“不是”,结尾添上“吗”。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6、我们怎么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呢?
7、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8、我们遇到困难时,怎能退缩呢?
9、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吗?
10、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1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的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陈述句改反问句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小李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5、这件事我不会忘记。
6、给予是快乐的。
7、少先队员不能向困难低头。
8、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9、上课时不能吃东西。
10、我做得对。
11、这是一棵木棉树。
白竹小学地狱式训练——转述句
直接叙述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说话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说话人所说出的说话内容,用引号引起来,表示直接引用说话人的说话内容。比如:妈妈笑着说:“我今天很高兴。”   间接叙述是说话人转述别人的话给听话人听。说话人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因为是转述别人的话,不是说话人本人的说话内容,所以不能用引号引起来。比如:妈妈笑着说,她今天很高兴。
如何才能做好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相互转换呢?我们应该掌握“两改一查”的方法,即改标点、改人称,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
一、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
1.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
2.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
一种特殊情况:说话内容中有连用同性别或同音第三人称的,须指明其中一个,否则,就会造成对象不清。比如: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这里。我去把它叫醒。”
这里如果改成“他去把它叫醒”,就会让听话人不明白对象。那么,转换后的句子就应当是: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那里。他去把老虎叫醒。
3.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
比如: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你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个句子如果改成: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我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这样表述就显得不连贯,应作适当调整: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要我们寒假里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再如:叙利奥说:“爸爸,我来替您写。”应改为:叙利奥说,他来替他爸爸写。
二、将间接叙述转换为直接叙述
将间接叙述转换为直接叙述,跟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的思路差不多。
(1)改标点改逗号为冒号,添加引号。
(2)改人称如果转述内容中是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应改为“我(们)”;如果在转换时遇到一个句子中有两个第一人称“我”时,应改后面的一个“我”为第二人称“你”。
比如:姐姐说,她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这个句子如果改成“我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显然就不对,应改为:姐姐说:“我明天送给你一件生日礼物。”
(3)检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
比如: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不是常对她说吗?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母亲要知道那时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他哪能离开呢?
改换后的句子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人物对话内容(直接引用)改为第三者转述(间接引用)的形式,归纳起来,人称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说:“我,,,,。”
如: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转述时,只要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去掉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即可。 改成: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2、×××对×××说:“我,,,,,你,,,,。”
如:张明对王强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强。
在转述中,把“我”改成“他”、“你”指王强,可去掉,改成:
3、×××对×××说:“我,,,,,你,,,,,他,,,,。”
如: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亦可把语句稍作改动,改为:
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下午不要等他了。
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4、×××对×××说:“你的,,,,,我,,,,。”
如: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
由于句中“你”不是侧重描写的对象,它是用来限制书包是谁的。句中侧重描写的对象是物——书包,因而句中的你不能去掉,应改成提示语中的第二个人明即小芳。
改为:小明对小芳说,小芳的书包非常漂亮,他非常喜欢。
5、提示语在中间或在句末的句子,把提示语调整到句首可按以上方法进行陈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一、改变人称;二、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改为逗号;三、看句子前面是谁对谁说话。
练习题一: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7、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我帮你一起找,我找得见。”
1、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2、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4、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6、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7、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8、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9、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0、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12、你都是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13、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14、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15、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6、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7、 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18、难道这活泼的小孩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19、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难道不好看吗?
20、难道顽强拼搏的运动员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21、现在的条件这么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22、难道这件事大家都不同意吗?
23、别人能做到的事,难道我们不能做到?
24、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25、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
1. 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赵王告诉蔺相如说,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
2.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她来主持。
4.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5. 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她深有感触地说,她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6、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7. 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8、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9. 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10. 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
11. 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爸爸让小红告诉妈妈,今天他不回家吃饭了。
12. 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13. 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他讨厌了,他觉得倘若他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14. 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15. 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见过电灯没有。
16、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他看看。
17. 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老师傅说,好吧,把我收下了。
18. 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他轻轻地说,他买不起,先生,他的钱不够。
19. 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他说,他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20. 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父亲说,他早已不管那个人了。
2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他微笑着说,他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22.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3.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24.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秦王看。
25、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他就把璧交给秦王。
26. 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参考答案:
1、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叫我自己做饭吃。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冤枉了小红。
3、鲁肃对我说,都是我自己找的,他怎么帮得了我的忙?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小宁到哪里去了?妈妈找了他一整天。
5、妈妈说,她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叫我先睡觉。
6、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7、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8、妈妈对我说,下午她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她答应把我的借给许小燕。
9、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她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10、老师对王小宁说,老师有事,叫他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11、王明再也忍不住了,抢着对老班长说,他帮老班长一起找,他找得见。
参考答案二
1、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2、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都会向四面八方望一望。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
4、海边上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5、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6、说出的话不可以不算数。
7、这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8、不是自家人,也应该互相关心。
9、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是真理。
10、当农民,也需要文化知识。
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不会惧怕反动军阀。
12、你都是老头子了,不要订这些东西了。
13、 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14、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15、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16、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都可以解决了。
18、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19、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很好看。
20、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1、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22、这件事大家都同意。
2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24、这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25、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作文五:《句式练习(反问句与陈述句、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缩句、修改病句)》3200字句式训练
一、 反问句与陈述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 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1、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对话与转述的互换
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缩句
1、 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 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 都可以缩去。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1、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________________
4、 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 成分残缺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成分赘余
1、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表意不明
1、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只有张刚没有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搭配不当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序不当
1、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2、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 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他很果断,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3、 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读二遍课文和四道数学题。
4、 星期天,我们来到刚建成的、崭新的儿童公园。
5、 这家电冰箱厂生产的冰箱质量一年比一年进步。
6、 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和暖的春风中迎风飘扬。
7、 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运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8、 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9、刘小刚第一次出席市里举行的作文竞赛,他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10、因为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所以要虚心听取。
作文六:《反问句常识》1400字反问句
起人们的思考。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
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明知故问)。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反问句,疑问句四种当中的一种,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子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强调要珍惜时间,突出时间的重要性。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强调要保护环境。
7.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8.你们怎么能不回家呢?——强调不能不回家。
9.在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这篇文章中“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意思就是说同死人待在一起不行,感叹号表示极度强调。
10.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强调我再没迟到过。
11.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城南旧事》(林海音)
12.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的吗?
13.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诲啊!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吗?
14.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强调上课不认真你就不会做作业。
15.为什么不去问问神奇海螺呢?——强调你应该去问神奇海螺。
16.你是笨蛋吗?——强调你是不是笨蛋。
17.报纸有这么大的魔力吗?——回答是肯定的。
18.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吗?——强调我们该去学习他的精神。
19.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强调当农民也需要文化知识。
20.这不是呆气的表现吗?——说明这就是呆气的表现。
21.难道他们真心相爱?——强调他们不是真心相爱的。
通常反问句是陈述句的改版,是为了强调语气。
如:那怎么是一样的呢?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那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前一个句子语气就强烈多了。
除此之外,一些反问句还要有反问词,如:难道 怎么 这么…… 除了反问词,还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如:呢 吗…… 而且为了表示与陈述句的区别,还要在最后加上问号(?)。
且通常都要把句子(判断句)的意思倒过来后,再加上反问词。
反问和设问的区别: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目的:加强语气,更明显的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
人际交往:经常使用反问句的人语言攻击性较强,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烈。这可能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在与异性的交流中显得尤为突出。这在择偶过程中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频繁使用反问句。
反问就是通过思考使自己的思想更确定。
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的思想不确定,还需要思考,还可以反驳,还有转机。
所以,人们都说反问是不自信的表现。
可如果都自信了,那就没思考了,没反驳了,没转机了。
作文七:《反问句大全》300字反问句大全
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
作文八:《反问句教案》4700字疑问句  设问句  反问句
一、疑问句
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它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是向别人询问一件事,解除自己的疑团的,它是有疑而问,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即:由一方发问,由另一方作答,回答句紧跟在疑问句的后面)。
二、设问句
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做设问句。其实提问者本来完全知晓问题的答案,是明知故问且又自问自答的一种问句形式,它不需要别人来回答,它只是作者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或者引发读者思考而故意提问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在设问句的后边,紧接着的是作者本人的答语。这种修辞效果不是肯定的句式所能及的。如:
1、“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2、“什么是生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
3、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4、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5、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三、反问句
反问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反问句是作者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某种语气、强调某种确定的意思而有意采用的一种问句形式。是无疑而问,作者自问自答,答在问中。
5.“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末尾用的感叹号。
总之,疑问句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已经暗示了出来;设问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
如何区别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
有一天,寓言作家伊索在乡间的路上走着,一个过路人向伊索打听前面的村子还有多少路,要走多久。“你往前走吧!”伊索对他说:“我当然知道要走,我是想请您告诉我,①还要走多少时间呢?”“你就走吧!”伊索还是这样回答。“这个人大概是疯子。”问路人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他走了几分钟以后,听见伊索在后面叫他,他站住了。伊索对他说:“两个钟头以后,你就能到了。”②“您为什么不马上告诉我呢?”过路人不满地问。“当初我不知道你走的快慢,③我怎么回答你呢?”伊索回答说。
这个故事中,①②两个打横线的句子是疑问句。有事情不明白,就提出来,希望别人回答,句子本身是没有答案的。在疑问句是十分常见的。例如:
老山羊问:“你是谁?为什么跑到陷阱里去了?”(《会摇尾巴的狼》)
故事中第③个打横线的句子就是反问句。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 没有疑问而问,答案就暗含在句子之中,再不需要另外作答。(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我怎么回答你呢?”意思就是“我没有办法回答你”。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能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这样的句子,在我们的课本中,也是十分常见的。例如: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林海》)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很爱钓鱼。一天,他正在江边钓鱼,一个陌生人走来问他:      “怎么,你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答道,“今天钓了半天,没见一条鱼,可是昨天在这里却钓了十五条啊!”
“是吗?”陌生人问,①“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地方专门检查钓鱼的。这段江上严禁钓鱼。”说着,他从衣袋里掏出发票,准备罚款。
狄更斯反问道:②“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作家狄更斯。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事业。”
在这个故事中,①②两处打横线的句子都是设问。问自答”,也是一种“明知故问”,先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或思考,然后再把答案告诉人家。这种修辞手法,在我们的课本中,用得也不少。例如:
1.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给自己写信的人》)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一个问题,并马上作了回答。这个设问,不仅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故事。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世界》)
这个设问,用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开头,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而且在结构上起到了过渡、启示下文的作用。
疑问 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是向别人询问一件事,解除自己的疑团的,它是有疑而问,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 设问 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反问 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就是把句子换成另外一种说法,但是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1:把句子改为相反意思。一般情况下,无“不”加“不”,有“不”去“不”。总之,把句子总体大的意思改为相反。有些句子不用加上或去掉“不”也能改为相反的如:第8题
2:在改为相反的词语前边加上反问词。反问词一般有:难道.....吗    怎么.......呢  怎能......呢或者有时候单单只有 难道  怎么   呢   吗这些词。
3:把句号改为问号。
例子:李晓在比赛中为班级争了光,我们应该为他庆功.
1:改为相反的词语是:“应该”改成“不应该” 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2:一般情况要在改为相反的词前边加上反问词,随便选择一个反问词,如选择难道.....吗,也可以选择其他反问词,句子变成:李晓在比赛中为班级争了光,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他庆功吗。
3:最后不要忘记把把句号改为问号。最后句子变成反问句是:李晓在比赛中为班级争了光,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他庆功吗?
*注意这是一般的方法,具体到每个句子,就要先理解透彻句子的意思。
1)      我们劝阻同学吵架是对的。
2)      失败了还得干,不能知难而退。
3)      晓彬是我的好朋友。
4)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5)      看到你有苦难,我必须帮助。
6)      毒性拷打不算什么。
7)      听了他的感人事迹使我感动得流泪。
8)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爬不上这样的陡坡。
9)      我们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
10)  看着游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特别喜欢。
11)  我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感到骄傲。
12)  我们是小学生,要好好学习。
13)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14)  黄山的云海令人流连忘返。
15)  我们不被困难吓倒。
16)  为了使西安四个现代化,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17)  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18)  如果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19)  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里最会长蛔虫。
20)  登泰山看日出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
21)  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22)  对这种坏人环视,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23)  没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24)  你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不会忘记。
25)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手术台。
26)  我们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27)  植物学研究的对象在自然界,我不能离开这个对象。
28)  许多亲爱的勇士再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29)  没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火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了。
30)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31)  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以下的答案都是选用 难道.....吗    怎么.......呢  怎能......呢其中一个来反问词来做的,选用另外一个也可以。
1)      我们劝阻同学吵架难道不是对的吗?
2)      失败了还得干,难道能知难而退吗?
3)      晓彬难道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4)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5)      看到你有苦难,我难道不必须帮助吗?
6)      毒性拷打难道算什么吗?
7)      听了他的感人事迹怎么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8)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难道爬得上这样的陡坡吗?
9)      我们难道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吗?
10) 看着游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难道不特别喜欢吗?
11)  我怎么不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呢?
12)  我们是小学生,难道不要好好学习吗?
13)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14)  黄山的云海怎么不令人流连忘返呢?
15)  我们难道被困难吓倒吗?
16)  为了使西安四个现代化,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17)  巍巍高山难道不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吗?
18)  如果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难道会这样湿吗?
19)  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里怎么不会长蛔虫呢?
20)  登泰山看日出难道不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吗?
21)  四周围黑洞洞的,难道不容易碰壁吗?
22)  对这种坏人环视,我们难道能不闻不问吗?
23)  难道有比锻炼身体,争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吗?
24)  你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呢?
25)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
26)  我们怎么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
27)  植物学研究的对象在自然界,我怎么能离开这个对象呢?
28)  许多亲爱的勇士再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难道不是一个罪人吗?
29)  难道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火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了吗?
30)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难道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吗?
31)  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难道不赞叹不已吗?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1、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怎能不高兴呢? 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很高兴。
2、难道你的爸爸不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吗?
你的爸爸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
3、同学们怎能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呢?
同学们不得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
4、要想取得好成绩,怎能不刻苦学习呢?
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不行。
5、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不是打败了吴王夫差吗?
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打败了吴王夫差。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1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15、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1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7、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
18、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
19、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20、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作文九:《简短反问句》9400字一.本课要点及示例
在这一课里, 我们学习用简短的反问句,比方用在陈述句后面的
F: Hello, Bob. How was your summer? You studied Chinese this summer, didn't you?     M: Yes, Jenny. I finished my summer school class.
F:  Well, how was the course? Chinese is pretty difficult, isn't it?
M: It seemed that way at first. But after a while it became easier.
F:  I'll bet you were the best in the class, weren't you?
M: Well, I did get an A. But how about you? You were going to travel, weren't you?     F:  Not this summer. I worked to save money. I'm going to Europe next summer.     M: I'm going to China. I guess we'll have lots to talk about next year, won't we?
现在我们听老师用慢速度把对话再念一遍, 请你注意听.
F: Hello, Bob. How was your summer? You studied Chinese this summer, didn't you?     M: Yes, Jenny. I finished my summer school class.
F:  Well, how was the course? Chinese is pretty difficult, isn't it?
M: It seemed that way at first. But after a while it became easier.
F:  I'll bet you were the best in the class, weren't you?
M: Well, I did get an A. But how about you? You were going to travel, weren't you?     F:  Not this summer. I worked to save money. I'm going to Europe next summer.     M: I'm going to China. I guess we'll have lots to talk about next year, won't we?
下面我们再听老师把对话里有简短反问句的句子念一遍.
F:  You studied Chinese this summer, didn't you?
F:  Chinese is pretty difficult, isn't it?
F:  You were the best in the class, weren't you?
M: You were going to travel, weren't you?
M: We'll have lots to talk about next year,won't we?
二.简短反问句
听了上面的句子, 你对简短反问句的用法或许已经有些概念. 简单地说这种反问句有三个规则, 第一点就是当前面的陈述句是肯定的时候, 反问句就是否定的;  而前面的陈述句是否定的时候, 反问句就是肯定的;   第二点就是这种简短反问句是用两个字构成的,    第一个字一定是在前面陈述句里出现的动词或是助动词;    第二个字一定是代名词而且指的就是陈述句里的主语;    第三点就是反问句和前面陈述句的时态必须一致. 好了, 现在我们按照规则作练习, 第一组练习是用 is 或是 are 作否定的简短反问句, 请你注意在否定反问句里动词或是助动词一定要跟 not 连起来说,  比方is not 说成 isn't, were not 说成 weren't 等等.   现在请你注意听男老师念一些跟刚才那段对话有关系的句子, 然后跟着女老师把句子重复一遍.
M: Bob is a university student, isn't he?
F:  Bob is a university student, isn't he?
M: Jenny is in the same university, isn't she?
F:  Jenny is in the same university, isn't she?
M: They are talking on the campus, aren't they?
F:  They are talking on the campus, aren't they?
M: The campus is big, isn't it?
F:  The campus is big, isn't it?
M: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raveling, aren't they?
F: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raveling, aren't they?
下面我们用代换方式练习用 will not 也就是 won't 作简短反问句,  练习的内容是说到鲍勃要到中国去旅行的事情,  比方他要坐飞机去,  要带旅游指南去等等.  老师念一个句子, 接着老师念一个词组, 学生就把词组代换到原来的句子里. 在学生作练习的时候请你也一起作.
M: Bob will fly to China, won't he?
M: take a guide book with him
F:  Bob will take a guide book with him, won't he?
M: take a Chinese dictionary with him
F:  Bob will take a Chinese dictionary with him,won't he?
下面老师换了一个句子, 练习用 should  not 也就是 shouldn't 作反问句, 说明鲍勃去中国应该有护照和旅游签证等等. 请你跟刚才一样作练习.
M: Bob should have a passport, shouldn't he?
M: have a tourist visa
F:  Bob should have a tourist visa, shouldn't he?
M: take enough money with him
F:  Bob should take enough money with him, shouldn't he?
下面老师又换了一个句子, 练习用 cannot 也就是 can't 作反问句说明鲍勃到中国去能作什么. 请你跟刚才一样作练习.
M: Bob can go sightseeing, can't he?
M: take pictures
F:  Bob can take pictures, can't he?
M: chat with Chinese
F:  Bob can chat with Chinese, can't he?
下面我们练习在现在完成式句子后面用 hasn't 或是 haven't   加上主语代名词作否定反问句. 练习里的句子有些谈到珍妮决定到欧洲的事情,有的谈到珍妮和鲍勃在大学里的生活. 练习的作法是由老师念一个陈述句,学生就把句子重复一遍, 并且在句尾加上适当的反问句. 在学生作练习的时候请你也一起作.
M: Jenny has decided to go to Europe.
F:  Jenny has decided to go to Europe, hasn't she?
M: Jenny has saved some money for the trip.
F:  Jenny has saved some money for the trip, hasn't she?
M: Jenny and Bob have taken many interesting courses.
F:  Jenny and Bob have taken many interesting courses, haven't they?
M: Jenny and Bob have learned a lot.
F:  Jenny and Bob have learned a lot, haven't they?
一般现在式句子的否定句是在动词前面加上 don't  或是 doesn't.  所以一般现在式句子的否定反问句就是在句尾用 don't 或是 doesn't 加上主语代名词.  现在我们来作代换练习,学学这种说法.请你在学生作代换练习的时候也一起作.
M: Bob and Jenny need education, don't they?
M: knowledge
F:  Bob and Jenny need knowledge, don't they?
M: advice
F:  Bob and Jenny need advice, don't they?
M: skills
F:  Bob and Jenny need skills, don't they?
下面老师换了一个句子作代换练习, 内容是说鲍勃在开学之前需要作些什么.现在请你跟学生一起作练习.
M: Bob needs to get a school catalogue, doesn't he?
M: register
F:  Bob needs to register, doesn't he?
M: pay tuition
F:  Bob needs to pay tuition, doesn't he?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作简短的反问句. 用 There is 或是 There   are 开头的句子在句尾加上否定反问句的时候必须用 isn't there 或是 aren't there. 现在我们来作一组练习,  谈谈美国教育.   练习的作法
是先由老师念一个句子,学生重复一遍,并且在句尾加适当的反问句. 请你还是跟学生一起作练习.
M: There are a lot of universities and community colle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F:  There are a lot of universities and community colle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n't there?     M: There are adult education programs as well.
F:  There are adult education programs as well, aren't there?
M: There are a lot of foreign student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F:  There are a lot  of foreign student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aren't  there?
刚才我们作的练习都是在肯定的陈述句的句尾加上否定的反问句,   下面我们要练习在否定的陈述句后面加上肯定的反问句.   下面这组练习的内容都是有关鲍勃到中国去的事情.   练习的作法还是由老师念一个句子.   学生在重复句子的时候在句尾加上适当的反问句, 在学生作练习的时候还是请你一起作.
M: Bob hasn't been to China yet.
F:  Bob hasn't been to China yet, has he?
M: He won't go by boat.
F:  He won't go by boat, will he?
M: He cannot get there by train.
F:  He cannot get there by train, can he?
M: It isn't dangerous to fly.
F:  It isn't dangerous to fly, is it?
M: He shouldn't worry about flying.
F:  He shouldn't worry about flying, should he?
M: Bob doesn't plan to stop over in Hong Kong.
F:  Bob doesn't plan to stop over in Hong Kong, does he?
下面一组练习是把被动语态跟反问句配合起来.练习的做法是老师念一个被动语态否定句, 学生跟着重复一遍, 并且在句尾加上适当的肯定反问句.这些句子都是说到游客到中国旅行应该注意的事情,   比方他们不应该用美元, 不应该跟私人换货币, 有些历史古迹还不开放等等.   请你跟学生一起作练习.
M: U.S. dollars aren't used in China.
F:  U.S. dollars aren't used in China, are they?
M: English isn't commonly spoken.
F:  English isn't commonly spoken, is it?
M: Dollars cannot be exchanged with private citizens.
F:  Dollars cannot be exchanged with private citizens, can they?
M: Some Chinese historical sites haven't been opened to the public.
F:  Some Chinese historical sites haven't been opened to the public, have they?     M: Pictures shouldn't be taken in some museums.
F:  Pictures shouldn't be taken in some museums, should they?
刚才我说过反问句的时态必须跟前面的陈述句一致. 在下面一组练习里, 陈述句都是过去式句子, 所以句尾的反问句也必须是过去式的. 练习里的句子都是说到珍妮和鲍勃夏天里的活动, 有些句子是肯定的, 有些句子是否定的,   你听了老师念的句子之后请你把句子重复一遍, 并且在句尾加上适当的反问句. 每作一句就请你听老师念正确答案.
M: Bob took Chinese in summer school.
F:  Bob took Chinese in summer school, didn't he?
M: He finished the course.
F:  He finished the course, didn't he?
M: He was the best in his class.
F:  He was the best in his class, wasn't he?
M: He didn't have much free time.
F:  He didn't have much free time, did he?
M: Jenny worked in the summer.
F:  Jenny worked in the summer, didn't she?
M: She had a good time in summer.
F:  She had a good time in summer, hadn't she?
M: She saved some money.
F:  She saved some money, didn't she?
M: She wouldn't waste her money.
F:  She wouldn't waste her money, would she?
M: She couldn't go traveling.
F:  She couldn't go traveling, could she?
三.听短文回答问题
我们今天要听的文章就是介绍什么是简短反问句.   文章里除了谈到人们在什么场合用反问句,    还详细说明了用这种反问句的几个规则.  这些规则我刚才已经用中文说明过了, 我们也按照规则作了不少练习,  现在请你听听英文说明, 看看是不是听得懂.
Tag  questions  are  commonly  used  in   conversations  by  American English speakers.  Tag questions are short questions which are added to the end of
statements.   A  person uses a tag question because he isn't sure of what he has
said.  He   adds a  tag question to his statement to make the listener talk. The listener may agree with the speaker  or  he may correct the speaker.  Tag questions have two words.  The  first  word is   always a  helping  verb such as
question.   Most  languages  have  expressions  like  tag   questions.   But  English  tag  questions are more difficult  than  those of  other  languages.   Each  tag question must agree in tense and
subject  with  its  preceding  statement.  However,   when  the  statement  is positive, the tag question  must  be negative; and  when  the   statement  is negative,  the  tag question must be positive. Tag questions in English are very difficu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