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病人的护理PT和INR明显风险有哪些,如何规避风险

华法林停药后PT和INR值升高致严重出血 - 心脏和胸部外科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1300|回复: 0
华法林停药后PT和INR值升高致严重出血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 例心脏瓣膜置换术(CVR)患者
& & & & & & & & & & & & & & & &
  目前,因各种原因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日益增多,此类患者术后须长期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因抗凝治疗不当导致出血的时有发生,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本文介绍1例连续服用华法林3天后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升高,且停药后INR值持续偏高无下降趋势,并于停药后第10天出现腹壁血肿的患者,并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与讨论,希望对临床医师和药师有所裨益。
  主要治疗经过
  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成形+三尖瓣成形”术,术程顺利。术后静脉给予头孢呋辛1.5 g、每日2次(bid),同时予改善心功能、补液等治疗。
  术后第2天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455.1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756.3 U/L。
  术后第3天
  开始口服华法林钠片3 mg,每日1次(qd),并定期监测PT和INR值、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术后第6天
  PT为31.0 s,INR为2.64,停用华法林。复查ALT为203.1 U/L、AST为289.3 U/L、血红蛋白129 g/L。
  术后第8天
  停用华法林第3天,血红蛋白119 g/L;口腔内见较多,静脉给予氟康唑100 mg qd;下午突发,静脉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600 mg复律,且连续使用4天后改口服盐酸胺碘酮片200 mg bid继续治疗。
  术后第12天
  停用华法林第7天,ALT为237.3 U/L、AST为304.5 U/L、血红蛋白105 g/L。
  术后第14天
  停用华法林第9天,出现下腹壁大片血肿、淤斑,INR为3.47。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停用胺碘酮及氟康唑,予静滴维生素K110 mg,同时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当天再次复查INR值降至1.41。
  病例资料
  患者,男,75岁,身高172 cm,体重47 kg。因“活动后心慌、胸闷8年余,加重伴水肿1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心动图示:二尖瓣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增厚钙化伴轻中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
  入院诊断: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Ⅲ级。
  临床药师分析
  INR值的范围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心脏瓣膜疾病治疗指南(2008版)指出,对于所有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者,接受华法林治疗时INR值须维持在2.5~3.5(Ⅰ类建议,证据级别C)。
  国内研究多认为,国人在接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INR值控制在2.0~3.0为宜。众多研究认为,在华法林抗凝应用过程中患者个体差异大,发生抗凝过量出血概率较大。国外报告其严重出血发生率为每年3.0%;国内报告其出血率为每年0.7%~10.4%,且在我国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血栓并发症。
  目前,我院采用北京阜外心血管中心的抗凝标准,对于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临床医师将INR值控制在1.8~2.5。
  INR值持续偏高直至出血的原因
  华法林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干扰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活化,从而达到抗凝目的。该药起效慢,用药后20~30小时起效,停药后药效持续4~5天。
  本例患者在服用华法林3天出现PT和INR值升高,且停药后PT和INR持续偏高无下降趋势,并于停药后第10天发生腹壁出血,主要原因如下。
  肝功能低下导致华法林抗凝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肝脏是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合成的主要场所,而华法林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当肝功能低下时,维生素K合成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华法林作用增强。研究表明,严重肝脏疾病患者服用华法林后INR值较高。另一方面,机体凝血因子主要由肝脏产生,肝功能异常时自身凝血因子的产生受到抑制,亦可导致PT和INR值升高。本例患者在连续服用华法林3天后查INR值2.64,超出目标范围值,即予停用华法林,但因患者术后ALT 455.1 U/L、AST 756.3 U/L,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且此后一直偏高,导致华法林在体内代谢速度减慢,抗凝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药物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 ①患者术后一直接受头孢呋辛抗治疗。头孢呋辛在体内可抑制肠道细菌生长,使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明显减少,从而导致INR值异常升高,增加出血风险。②患者术后第8天(停用华法林第3天)开始接受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氟康唑为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作用于肝细胞色素P450系统,通过竞争抑制同源蛋白CYP2C9减少华法林降解速度,增强华法林抗凝效果,使INR值升高,从而增加出血风险。③患者术后第8天下午发生房颤,接受胺碘酮复律治疗。华法林与胺碘酮联合使用时,胺碘酮及代谢产物通过抑制CYP1A2和CYP2C9活性,导致血中S型华法林浓度升高。另外,胺碘酮还可降低华法林清除率,从而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并且该作用可自加用胺碘酮后4~6天,持续至停药后数周或数月。
  其他因素研究表明,全麻手术对70岁以上男性患者凝血功能有显著影响,患者通常在术后3天伴有出血倾向,主要原因为患者围术期处于高凝状态,体内内源性凝血因子被大大消耗,故患者在手术第3天后易出现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升高、INR值延长。
  本例患者男性,75岁,于全麻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凝血功能已处于低下状态,加之华法林抗凝作用,使患者更易发生出血。此外,患者心脏功能较差,血管弹性降低,易发生血管破裂。
  临床药师建议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心脏瓣膜疾病治疗指南(2008版)指出,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患者INR明显升高时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停用华法林;②当合并出血危险因素或有出血现象时,给予维生素K1和(或)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同时,该指南亦指出对于抗凝过量的逆转,当患者INR值为3~5,且无出血现象时,应停用华法林1~2天,对于是否应用维生素K1拮抗应视情况而定;如果患者INR值升高且存在出血倾向,推荐维生素K1(10 mg,静脉小壶推注),加或不加新鲜血浆或凝血因子Ⅶ(Ⅰ类建议,证据级别C)。
  该患者INR值最高为3.58,临床并未观察到明显的出血现象,故对于抗凝过量的逆转,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华法林,而未采取其他止血措施。
  术后第14天(停用华法林第9天)查体发现下腹壁见大片血肿、淤斑,结合近期INR值持续偏高,临床药师在进行详细分析后,建议予停用胺碘酮及氟康唑,静滴维生素K1止血,并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后查PT和INR。医师采纳建议。
  ■点评
  该病例提示,当患者停用华法林3天后PT和INR值仍无下降趋势且INR大于3.0时,应进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含量或活性测定等检查,并详细分析原因,评估其出血风险。同时建议即使无出血现象,亦应考虑使用维生素K1等药物进行拮抗,以避免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
  由于大部分腔隙内出血(如颅内出血、腹腔内出血)不易观察,故临床医师在应用华法林过程中,还应该检测血红蛋白等间接指标,以达到早发现和早治疗的目的。
Powered by璇峰嬀閫夋煡璇㈡潯浠跺悗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梗塞病人能活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