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贷款买车注意13大陷阱都有哪些陷阱

大学生频落消费贷款陷阱_新浪新闻
  原标题:大学生频落消费贷款陷阱  只需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即可零首付分期付款快速拥有高端手机或笔记本电脑。门槛虽低,但违约后果却很严重——每逾期一天要额外支付总欠款1%的滞纳金。30天后,不但要收总欠款30%的滞纳金,还要每天支付总额2%的违约金。这个被忽视的陷阱让西安很多大学生不堪重负。
  如果说,不需要任何担保,只需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即可零首付分期付款快速拥有最新潮的手机或电脑,你会动心不?今年下半年开始,类似广告在西安各大学大量分发。门槛虽低,违约后果却让很多学生难以想象——每逾期一天要额外支付总欠款1%的滞纳金。30天后,不但要收总欠款30%的滞纳金,还要每天支付总额2%的违约金。这个被忽视的陷阱让很多学生不堪重负。
  亮一亮学生证身份证 智能手机就能到手
  西安白鹿原上一家职业学院,今年上大二的李照,来自汉中。
  12月17日,坐在冷清茶馆里的李照显得有些焦躁,不断变换着坐姿。李照大二第一学期过得“相当艰难”,他年初办了部零首付的苹果手机,因为有一期逾期还款他被追债半年多,最后家里支付了12000多元、退了手机才算完事。
  “那手机当时外面才卖4000多元,我当时觉得24个月分期还款应该没事,谁知道合同里还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办理分期付款之初,李照并没有仔细读合同的违约条款,结果被他称之为“讹上了”。
  零首付,每月还229元拿到iPhone5S
  李照来自汉中一个普通公务员家庭,2014年秋季入学到白鹿原上一所民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读管理专业。父母指望他用功几年,争取考研,以提高求学履历。李照说自己一直在努力,很少和同学出去玩,打交道的多是高年级的学长。
  学长们的风格做派让李照心生羡慕,尤其是大家坐在一起玩手机时,自己近千元的手机怎么看都有些土。
  一天,有个学长说帮他换部苹果手机,一个月只要按期还229元,连续还款24个月就没问题。李照爽快地答应了,学长约定第二天给他办,让他准备学生证和身份证以及复印件。李照专门问是不是要准备点钱,但学长说不用。
  日,周六。中午,李照和学长约定在学校食堂见面,学长还带了三个学生。学长打了一辆黑出租车,领着几人直接到西安南二环雁塔路立交北侧的电脑城。路上闲聊时,李照确认另外几个学生都是大一新生。
  当时,手机店主拿出一摞手机盒子,介绍手机功能。几番推荐后,店主建议几个同学选择16GiPhone5S。学长帮着压价,价格最终确定为低于正常售价的3989元,做24个月分期付款,需要每个月还款229元。
  “24个月,一个月还229元,总价格其实是5496元,也不便宜。但5000多元,我一下子拿不出来,可一个月还款229元,还是能应付得了的。”李照说,同去的几个学生都答应做分期付款,各自提供了证件和复印件。店主还让大家签了商品销售合同,合同上详细地介绍了还款细则和时间表等,还有逾期还款的注意事项以及滞纳金违约金等,密密麻麻五六页。有的人看得快,翻到最后一页就直接签字了。有些心急的李照也赶紧签了合同,并按要求登记上辅导员、家长的姓名以及手机号。新手机马上被奉上,证件也很快还了回来。
  店主说,每一部手机都是正规渠道来的,并嘱咐大家记好还款日期,每个月11日前还款、连续24个月,最好不要逾期,否则很麻烦。
  办理过程出乎意料得顺利。对于每月11日的还款,李照没有遗忘,按照店主帮着复印的一页合同备注里,他每月往指定账户里还款229元,并加上“李照转账还款”的备注。李照每个月的生活费是800元,除了饭费,别的支出并不多,紧一紧还款229元,压力不是很大。
  一次逾期面临大额违约金
  前几个月,李照感觉压力并不大,可有一个月自己手机流量超了,因此多支出了百余元的话费。
  问题在暑假出现。7月份还款时,李照曾想一次性把8月份的款也付了,但当时没有多余的钱了,回家的汽车票钱还是从宿舍一个同学那里借的。
  8月11日还款日之前,在汉中老家,李照和几名高中旧友一起吃了饭,结果钱就不够了。加之父母曾数落他花钱太多,这让李照跟父母要钱还贷款的想法不能实现。忐忑中,李照8月份的还款逾期了。好在没有电话或短信催促,李照感觉有些侥幸,并想开学后一次性把两个月的贷款都还上。“开学后我爸会给钱,一起还也就500元到头了。”
  开学后,李照在9月11日之前就给指定账户存了458元,并编写了8、9月的还款备注。李照想着没事了,可一个星期后麻烦来了。一个显示甘肃兰州的座机打通了李照的电话,对方称自己是给李照办理分期付款的网络贷款公司工作人员,并告知李照除了此前支付的分期付款,还需要支付因为上次逾期而产生的25天滞纳金和违约金,总金额为4122元。
  电话里,贷款公司工作人员口气强硬,并提醒李照已经涉嫌诈骗,最好尽快还款,否则公司会报案,而且每一天的滞纳金和违约金会按照164.88计算。“凭什么呀,怎么算出这么多钱。”李照提及此事总是情绪激动,认为自己被讹诈了。
  随后十几天时间里,贷款公司每天至少两通电话,双方因为滞纳金和违约金的数额在纠缠,此前欠下的违约金和滞纳金每天还在增加。“我走投无路了,开始失眠。”国庆假期里,李照索性把对方公司的号码拉入了黑名单,但很快又来了催款短信。
  假期结束后,学院辅导员找到李照,询问情况,建议报警。第二天下午,没去上课躺在宿舍玩手机的李照被父亲揪了起来,因为父亲也接到了网络贷款公司的催款电话,称其子涉嫌诈骗。
  父子俩找到了当初办理分期付款业务的手机店。工作人员说,自己代理了十几家网络贷款公司的业务,每办一笔,扫描合同传过去后,网络公司会立即付款下单,学生拿走手机后手机店会用快递将合同邮寄回各家公司,自己不承担任何责任。李照只好和自己对应的网络贷款公司联系,要求看看当时签署的合同。对方很快将合同扫描件传到李照QQ上。
  忽视“合同陷阱”陷入完全被动
  华商报记者在这份合同上看到,甲方为网络贷款公司的实际名字——甘肃某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乙方为李照。合同违约协议写在倒数第二张合同页的下方。第一条写道:“如乙方未按合同约定期间向甲方按期、足额支付每月还款,则按该分期商品售价×1%×实际逾期天数的计算方式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乙方逾期支付所约定的款项超过30天的,除应支付滞纳金外,还应从逾期支付之日起计算,按每天2%比例支付违约金。甲方有权将乙方记入系统黑名单,在网站公布乙方逾期信息及相关资料,并录入全国征信系统,供有关部门查询,甲方及甲方网站不承担因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
  直到这时,李照和父亲才搞明白,滞纳金和违约金,是按照商品总额也就是当初全额定价5496元算的。每天1%就是54.96元,违约25天则是8月11日逾期到9月6日的间隔天数。每天的滞纳金和违约金是各自计算的,简单说,就是每天的滞纳金和违约金总额是5496元的百分之三,也就是每天需要支付164.88元。“这个合同还不是民间借贷,利率的界定和定性的确不好说,这就是一个合同,一个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署的,所以当事人的违约维权有些难度。”华商报记者询问多位律师,大家看法基本一致。
  因为存在合同异议,李照父亲也曾托在西安的朋友找人帮忙。只是连续几天,网络贷款公司的催账电话不但打给李照父子,还有李照的辅导员以及所在学院的院办。但李照按照对方座机号联系所谓的外地公司,却总也打不通。当初领李照等人办理手机分期付款的学长好不容易联系上了,对方也称自己只是提供了信息,没有其他瓜葛。
  经过多方咨询和沟通,李照父亲按照网络贷款公司的建议选择私了。“不但有这些钱,还有随后的还款,统统打包,花了一万多才结束这个事情。他那手机我也给包起来邮回去了,就是甘肃兰州那家公司。”李照父亲说,手机还回给网络贷款公司也是合同约定的。
  按照李照父亲的说法,甘肃那家网络贷款公司始终没有派人和他们当面沟通,只是通过电话和网上银行接触有关善后协议。“不好再拖,按他们那个算法,拖不起了,就稀里糊涂地了结了。”李照父亲没多说什么,他只是希望李照能记住这件事情,吸取教训。在处理事情过程中,他发现和儿子有一样遭遇的学生还有几个,都没啥好办法。
  事情最后虽然算是了结了,李照却一直没有走出阴影,周围同学则是见怪不怪,也有人继续分期付款买手机和电脑,也在逐月还钱。目前已经上大二的李照在采访结束前,询问华商报记者当初带他去办理分期付款的学长“那样做算不算犯法?”但还没等记者回答,他却说,自己其实也可以介绍同学或低年级新生这样做,因为电脑城手机店主曾透露说,介绍成一单生意,中间人可以获得总额一定比例的提成,显然李照记住了这些。
教唆别人自杀也好,帮助别人自杀也好,这绝不应该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言论自由”,而是必须严加管控并追究责任。
构成了商人与商业的最大困境:介入政治,有风险,绝缘政治,则不可能;关心政治,政治会反咬一口,不问政治,政治则紧追不舍。两难之下,商人该何去何从?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火拼,往往是因为觉得“我的不幸是你造成的”。可是,老北京人家乡的沦陷,外地人的“入侵”最多算是表面原因,深层的原因大家不仅知道而且知道“无解”,所以常常避而不谈。
奥巴马没有向叙利亚派出地面部队。但是奥巴马也曾经承诺要推翻阿萨德政权,这与布什很像,他们都想在中东扮演“革命性”的力量。这种“政权更迭”的理念,本身就是美国的最大战略错误,但遗憾的是现在美国人几乎没有什么反省。“贴春联、吃饺子、看春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过年的“标配”。央视春晚永远是是除夕夜
48小时点击排行榜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逾80家P2P参与大学生消费贷 揭三大常见陷阱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陈周琴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逾80家P2P涉足校园贷。大学生普遍面临费率高、审核不严、催收不文明等陷阱。
近两年来,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高速发展,也纷纷涉足校园行业。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超过80家的P2P平台参与到业务,消费分期平台近三成资金来自P2P。 然而,记者注意到,不少大学生产品有限,有近八成的平台费率不甚明确,而且大学生消费贷的监管存在空白。有业内人士建议,成立行业协会,备案平台信息,将各家平台借贷信息共享,以避免大学生过度信贷。
部分平台信息透明度低 逾80家P2P参与校园贷
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居全世界第一,全国各类高校达到了2852所,居世界第二。2015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预计2016年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4400亿,大学生消费分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千亿元。 在越来越缺乏、业务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当下,大学生消费贷款出现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使得众多P2P平台看到了商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超过80家的P2P平台参与到大学生消费贷业务,其中有近六成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成立于2015年。据业内机构统计,以P2P平台为借贷资金来源的消费分期平台占比为28%,以自有资本或融资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消费分期平台占72%。 与目前尚缺乏监管细则出台的一样,这些消费分期平台的贷款产品信息透明度也堪忧。据业内机构调查,从平台上产品的分期类别、申请条件、需提交的材料、额度、期数、费率和违约处罚等方面来看,信息透明度最低的三家平台,分别是瓜牛分期、购潮分期、淘分期。 三大常见陷阱:借款费率高、审核不严、不文明
目前,校园,出于抢占市场和竞争的需要,普遍存在虚假、片面宣传,比如,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违约金等。大学生在办理借贷过程中面临不少“隐形陷阱”。 首先,最常见的暗藏陷阱是借款实际费率普遍很高。以趣分期平台的产品“趣白条”为例,借款3000元,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应的年分别为24.0%、17.5%、15.4%、13.5%。另外,湖北武汉一家名为“”的平台,其“爱学宝”项目给的在20%左右,借款学生要付的年利率至少在25%以上。 其次,是学生贷款的审核门槛普遍不严,容易诱导学生过度消费。“凭学生证即可在线办理”,诸如此类的宣传标语在很多平台均可见,而各校园贷平台之间对同一的借款信息没有数据共享,如果同一借款人在多家平台同时借款,多重负债的情况容易出现,给学生将造成较大经济压力。 最后,不文明的催收手段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目前,很多都存在不合理的催收现象,而多数资金来源于P2P的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也会采取不文明的催收手段,比如“关系催收”,学生借款时被要求填写数名同学、朋友或亲属的真实联系方式,如果学生不能按时还款,其相关亲友都会知道其情况。 业内建议:成立协会 各家平台借贷信息共享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家监管层面对于校园的态度不明确,对于的运营资质、类是否等内容并无具体规定,造成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缺乏门槛、不透明等问题。 “建议明确大学生分期平台主要监管机构并对分期平台进行适当监管,成立大学生分期平台行业协会,备案平台信息,将各家平台借贷信息共享,避免过度信贷,同时将借贷信息数据接入央行平台。”业内分析师尹江宁表示。业内分析师李先瑞认为,校园贷必须建立在大学生合理需求之上。如果诱导学生过度消费,只顾短期商业利益对学生竭泽而渔,终会造成严重后果并影响自身发展。尹江宁提醒:“在办分期贷款前,学生要仔细对比各家平台产品信息,以及所有附加费用,在签订合同之前,要看清利率和违约条款以及条约,同时对由于商品的退换货导致的分期还款和保修等问题需要咨询清楚。” 李先瑞表示,大学生消费贷业务,做到利义兼顾才是长远发展之道,平台应找准自身定位,才能做能帮助学生的业务。比如,开发帮助学生发展的业务,很多大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或者创新创业,平台可针对他们的学费需求或创业资金需求开发相应借贷产品。 相关阅读:
《》显示,目前90后大学生存在4方面财商特征:财商观念存在明显误区;消费社会化和消费无计划性并存;勃发和财商素养欠缺;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大学生贷款都有哪些陷阱? 一定躲开这五类_股城理财
大学生贷款都有哪些陷阱? 一定躲开这五类
发布:股城理财
大学生贷款都有哪些陷阱?一定躲开这五类。大学生,作为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一向是备受呵护和期待的,但是由于长期在象牙塔里待着,人际关系、社会阅历简单,很容易掉入别人精心设立的骗局。
大学生贷款有哪些陷阱
这里盘点了大学生贷款常见骗局,也借此提醒广大的学子们,千万小心要保护好自己。
骗局一:兼职时身份证泄露遭遇被贷款
找兼职应该是每个大学生都做过的事情,有人做家教,有人发传单,总之,利用自己的学识和空余时间赚钱,是许多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之一。许多骗子就看中了大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兼职为诱饵,让大学生代为购物或是刷单获取佣金,然后骗取大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等个人资料,等回过神来的时候,你可能就背上了巨额贷款。
骗局二:贷款时掉入网贷陷阱
有些大学生一时急缺钱用,不好意思找父母开口要钱,于是去网上寻求贷款渠道,但由于大部分银行或金融机构不贷款给非工薪人士,他们就会病急乱投医。最典型的骗局是:网上那些只需身份证就能贷款的小广告,打着贷款的旗号,收你一堆手续费、担保费、介绍费,由于大学生缺乏甄别的知识,很容易就掉入这种网贷陷阱之中。
骗局三:分期购物或是以贷还贷陷入高利贷陷阱
如果说骗局二是贷款骗局的基本款,骗局三应该就属于进阶款。骗局二是在放贷之前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稍有常识的人可以自行认定,那骗局三则包裹着一层普通人难以辨别的外衣。你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贷到款、可以分期购物,但是付出的代价是高额的利息,有些细算下来年利率超36%,可直接划入高利贷范畴,但是不懂精打细算的人,却很难发现其中的骗局。1
点击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大家都在看
|||||||||||||||
版权所有:广州齐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股城网消费贷款陷阱,专坑大学生?
只需提供学生证、身份证,即可零首付分期付款快速拥有高端手机或笔记本电脑。门槛虽低,但违约后果却很严重——每逾期一天要额外支付总欠款1%的滞纳金。30天后,不但要收总欠款30%的滞纳金,还要每天支付总额2%的违约金。这个被忽视的陷阱让西安很多大学生不堪重负。(《华商报》12月14日)
有道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些大学生痴迷于超前消费,热衷于使用消费贷款,问题到底出在哪?是学生太单纯,还是商家太会算计?高校是否应该袖手旁观?相关部门又该如何发挥监管职责?以下三篇文章各有侧重,希望能给读者朋友一些启发。
学生消费前先想想父母的钱包
作为喜爱新鲜、追求刺激的一个群体,大学生通过网贷可做的事不少,比如购买手机、电脑,以及旅游、出国学习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超前消费的欲望。这其中既有大学生高估了自己挣钱的能力和缺乏生活经验的原因,也与一些学生过盛的虚荣心不无关系。据媒体报道,某大三女生通过网络分期贷款买了一台新款苹果手机,在各个宿舍转了一圈后,“她是土豪”的说法就传遍了同学们的朋友圈。这种超前消费行为,明显带有追求时尚和个人炫耀的色彩。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同群效应”,即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水平,受到周围同学尤其是室友的重要影响。问题是,在收入缺乏、周围同学家庭经济状况各异、父母给的生活费也高低不一的情况下,为了强行融入某一个圈子,或是为了证明自己有钱,就带着攀比之心,用网络分期贷款来购买一些奢侈品,虽长了面子,却可能如新闻中报道的那样掉入陷阱,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财务上的困境,致使求学之路蒙上阴影。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升,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也从过去的温饱型转向交往型和发展型,消费方式变得多元。但稍微有点生活和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支出应该以收入为前提。其实,国内正规商业机构,往往会限制大学生的借贷行为,一般的贷款对大学生的通道是关闭的。只有助学贷款和创业贷款,在具备相关证明的情况下才予以审核放贷。大学生通常也很难申请到银行信用卡,因为他们不符合“具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按期偿付贷款本息的能力”的规定。
作为缺少收入来源的一个消费群体,大学生在超前消费前,要先摸摸自己的钱包,尤其是父母的钱包。
(作者系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研究人员)
高校要伸手拉学生一把
先消费后还款、循环利用,这些针对大学生的贷款产品的确十分诱人。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额的违约金往往让学生不堪重负。如果学生不能按期还款,便会“债务转嫁”,由家长埋单。
正如商家所言,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完成学业是第一位的,“不管什么事,一闹到学校,学生受不了,家长也就慌了”。因此,只要学生在学校,跟学生要钱就不是难事。遗憾的是,在相对封闭的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并不理解签署一份合同意味着什么,不能准确判断合同背后的利弊得失。有的学生虚荣心过强,明知存在的风险却管不住自己,以为让父母为自己埋单乃理所应当。更有甚者,吃亏上当之后,不去自我反省,反而去做代理进行坑蒙拐骗,以弥补自己的损失。那么,是什么助长了大学校园超前消费之风?学生个人的理念、家长管教的不当和学校教育的缺失恐怕都负有一定责任。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家长、学校的理财教育往往付之阙如,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财富观念。而部分高校对此类事件的失察,乃至听之任之,也在无形中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理性消费。
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出现偏差,存在过度负债、多重负债现象,给当下高校管理提出新挑战。今天要做的工作,是为昨天的教育缺位埋单,实为“亡羊补牢尤未晚”也。高校必须正视新时期学生思想行为的新变化,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着力强化法治教育,适时开展财商教育,教育引导学生辨别、规避合同欺诈陷阱,树立正确财富观、消费观。高校辅导员活跃在校园工作第一线,是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教师群体,尤其要树立创新意识,认清超前消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创新工作方法,给予学生科学指导。大学生对许多新生事物的认识难免片面,消费理念也难免存在一些误区,辅导员们应当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积极教育引导他们全面认识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的弊端,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理念。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应严管针对大学生的商业网贷
网贷公司将手伸进校园,表面上属于正常的经营活动。但是,刚刚取得“独立开支权”的大学生,在法律上虽有了完全民事责任能力,但大多并不具备理性的理财意识和节约消费意识。因此,如果手上所掌握的资金额度过高,或者有提前消费的机会出现,出现不理性消费行为几乎是必然的。
网贷公司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事实上它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并知道最终会由家长来埋单。它们不是信任学生的消费能力,而是信任家长对学生的感情;网贷并不是没有抵押,而是学生本人就是“抵押”。这样的商业行为,形式上看是合法的经营活动,其实质却是利用相关对象的天然缺陷,来达到目的。这种利用行为对象的天然缺陷来牟取利益的商业行为,在道德层面值得诟病。
商业原则固然是“愿打愿挨”,但同样有着道德约束。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在校读书的大学生只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却依然还是不能完全自我负责的“学生”,因为他并没有独立生存,而是主要依靠父母的供给。设置相应陷阱,将手伸向这部分人,自然应当面对道德诘问。
网贷公司分期付款消费及部分银行大力向大学生推广的可透支信用卡,使学生获得了不受家长控制的“财权”,不可避免地刺激了学生的额外消费,使家长因孩子的不理性消费而增加了负担。现在大学生中“寅吃卯粮”的不在少数,一到开学,许多学生就将家里给的生活费拿来偿还上学期欠下的债务。而一些陷入分期付款消费陷阱中的大学生,他们所受到的煎熬和刺激,绝不是“花钱买教训”一句话所能化解的。
培养学生的各种社会生存知识技能当然很重要,但不能寄希望于个别网贷公司的商业行为。学校、家庭可通过相应形式进行提醒,增强学生的消费风险意识,提高相关能力。而对于金融机构针对学生设置事实上的消费陷阱的行为,相关部门应当严格监管,对在学生中推销分期付款产品的行为进行限制,比如达到一定金额必须由学生家长同意。这不是限制学生的权利,也不是把他们放在温室里生长,而是在保护其合法利益的同时让他们健康成长、成熟的必要措施。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文章来源:12月16日《中国教育报》评论版,编辑:焦以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关注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博客
关注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头条自媒体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购车贷款合同有何陷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