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一兰一竹松梅打一成语语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Footprint ink
Read rolls for 10000 ink and stroke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绘画深受沈周、陈淳、徐渭、石涛、朱耷等人的影响,注重个性发挥,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写出物象的形神,抒发情感,把传统的写意花鸟画发展到新的高度。
郑燮画竹因喜欢竹之气节,有题画竹句“屈大夫之清风,卫武公之懿德”。他画竹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用笔畅达遒劲,构图布局可谓“乱而不乱”,“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并举”。
他的特异之处还在于他作画全然体现了“书画同源”理念,可谓“一笔书,一笔画”。至于画面题跋的独特书体,则于隶书间极为随意地融入了篆、隶、行、楷笔姿笔意,由此他自己将他的书体称为“六分半书”,可谓一代高人,也是一代狂人。
观赏郑板桥绘制的《竹石图轴》,如坐春风《郑板桥集·题画》中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有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则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也是因为这点,他的绘画在那一时颇受士大夫,平民所喜爱。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签约作家或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一竹一兰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
&&&&&&&&&& ―― 板桥诗书画艺术特色探析
&&&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这是清代郑板桥写的一首咏竹兰石品格的题画诗。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历史上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的独特风格和杰出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有“板桥派”之称。史称“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
&&& 郑板桥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始终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要求自己“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出仕做官,要“立功天地,字养生民”。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在绘画中画的最多的是竹、兰、石,亦画松、菊、梅等,创作中尽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伦理道德的教育意义,这使他的画更具意趣与真气。在为后人留下宝贵艺术财富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三真”也正是他内心的表露,为人正直,心念百姓,不阿权贵,任山东潍县县令时,因荒年开仓赈济百姓和贪官发生争执,愤而罢官。除了曾在山东范县、潍县任十多年县官外,其余时间均以作画、卖画为生。
诗书画一体的艺术风格
&&& 在中国文人画的传统中,书画和诗文往往是密切的结合在一起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郑板桥几乎是每画必题以诗,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题画诗能充分体现“书画同源”、“用笔同法”
的艺术趣味,寓社会伦理教育于画中,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非常巧妙,其题画诗的字字句句, 托物言志,让人看后回味无穷。观其画与读其诗,使人既感受到画境、诗境的意境美,又能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给人以综合完美的艺术享受。
&&& 郑板桥为何喜画竹兰石?正如他所云:“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在他眼中,竹兰石象征着正直无私、坚忍不拔、光明磊落等品格。他画的竹子劲秀挺拔,兰花秀妍柔美,有时竹石相间,有时竹兰相伴,既深刻揭示竹兰石特征,又寓意高尚人品,无论哪幅画,都是充满“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气息,一如他的性格。
&&& 郑板桥一生中画的最多的是竹子。他为何如此爱竹?其一,松、竹、梅乃“岁寒三友”,有傲霜斗雪之志向,常被文人墨客称之为“君子”、“益友”;其二,竹笋年年发,有欣欣向荣、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其三,竹节挺直,节节相连,常被称为“劲节”,喻崇高气节;其四,枝干中空,竹叶低垂,比喻人有虚心求教的品质。
&&& 郑板桥画竹为何如此传神?因其爱竹,故在庭外种竹,一年四季,真可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了。当“风和日暖”之时,“一片竹影凌乱”,映照在窗纸之上,“岂非天然图画乎?”这就是他观赏和模拟竹子的一种特殊而巧妙的方式。他画竹遵循着“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创作原则,并说明其画竹过程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首先要对天然的竹子进行观察,这是眼中之竹;再进行绘画构思,在心里初步形成画稿,这是胸中之竹;最后把竹子画出来,就是手中之竹。他说道:“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他
笔下的竹子,以意取胜,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同样是数竿竹枝,却有新竹、老竹、晴竹、风竹、水乡之竹、山野之竹、庭院之竹、盆景之竹的区别;用笔时而中 锋,时而侧锋,时而中、侧锋兼用,墨色亦忽浓忽淡,结合所绘对象灵活运用,使刻画的竹子形神兼备,意象万千。他晚年写的一首诗生动地反映出他这种追求:“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删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他夜思日画,不断删除繁枝冗梢,保留能传达精神的劲节秀叶,待到画出新意而又感到生疏之时,那才达到了真正的成熟。
&&&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知县时,送给当时的山东巡抚包括一幅墨竹图《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上题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寥寥几笔竹叶,简练几句诗题,让人倍感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刻思想,使人联想到其人品。他身为知县,关心民情,从萧萧的风竹之声中能够听出百姓的疾苦,他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寄予了他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郑板桥罢官离开潍县时,可谓“一肩明月,两袖清风”,百姓们哭着挽留他,他给潍县的父老乡亲赠画留念,画上一枝瘦劲的竹子,傲然挺立,画上题诗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借竹抒发了他弃官为民、清正自守的心境。类似的还有,在《墨竹图》题云:“宦海归来两鬓星,春风高卧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江南一片青。”
&&& 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兰花秀雅天成、清香四溢,在我国古代以“兰蕙”堪称君子、雅士等。《孔子家语》中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由兰花使人联想,做人要象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
&&& 郑板桥所绘多山中空谷幽兰,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秀劲绝伦。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宁静淡远的胸臆,如他的一幅《画兰》题诗云:“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另一幅题诗云:“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知留与伴烟霞。”他还画了很多竹兰石图,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但能让人感到竹兰的勃勃生气,正如他的题画诗:“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他匠心独运,还常画峭壁兰、棘刺丛兰,如他画的一幅《峭壁兰图》,上面题诗云:“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有的则借画一丛丛兰花中穿插几枝荆棘的自然现象,寄寓深邃意境,“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
&&& 郑板桥画竹兰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以简劲之线勾出石的外貌轮廓,不施渲染,亦不作反复皴擦,呈峻实之质;石上多不点苔,认为“石不点苔,惧其浊吾画气”。他以淡墨作折带皱法画出了耸立的山石,有时配以兰竹,用淡墨简略挺拔之笔在悬崖上画出竹叶、兰草数丛,疏朗别致,栩栩如生,使人耳目一新,如临其境。
&&& 如他画的一幅《柱石图》中的石头,在画幅中央别具一格地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却有直冲云霄的气概,四周皆空没有背景,画上题诗云:“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诗点破了画题,一下子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起,借挺然坚劲的石头,赞美陶渊明刚直不阿的高尚人格,同时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样遭遇及气度的意思。画中的石头代表了人物形象,蕴藏着节操坚守、气宇轩昂的品质,使人感到此处画石揭示的深刻含义。
&&& 他的诗文也是别具风格,寓意深刻,言之有物,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是非的爱憎态度。他为仕志在清官良吏,曾写《君臣诗》:“君是天公办事人,吾曹臣下二三臣,兢兢奉若穹苍意,莫待雷霆始认真。”宣扬圣人敬天敬德、德配于天的思想,同时劝诫下属“漫道在官无好处,须知积德有光辉”。他还曾写了一首《七绝》以劝勉世人莫为名利所驱;“船上人被名利牵,岸上人牵名利船。江水滔滔流不尽,问君辛苦到何年。”
&&& 郑板桥以竹、兰、石之节、香、骨及其经得起考验之坚贞,作为自己修身的追求。对于恶势力,他以竹自况,大义凛然,“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他写画竹的气势,表现出人与竹的“择善固执”及不同流俗的个性,“雨晴风定亭亭立,一种清光是羽仪”,真可谓人竹相辉,肝胆相照。他宦海归来,一尘不染,写道:“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表现出和陶渊明一样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志趣。他不但以竹自况,还以“竹”待人。对于后俊,他乐于奖掖,尽力扶持,言传身教,寄予厚望,曾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板桥综合草隶篆楷四体的字形,再加入兰竹笔意,以兰草画法入书,形成有行无列、疏密错落的书法风格,自称为“六分半书”的书体,后人亦称之为“板桥”体。清代蒋士铨评道:“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翻;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兰竹入书,奇秀玉条,这段话将“书”与“画”在他作品中的关系说得非常透彻。《国朝诗钞小诗》也说:“燮雅善书法,真行俱带篆Q意,如雪梅风松,挺然而秀出于风尘之表”。其字体或如兰叶飘逸,或似竹叶挺劲,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高洁清远,飘然神逸。
&&& 他的印章也生动有趣,《桐阴论画》称他“善刻印,笔力朴古”。他曾刻了一方“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的图章,以明忧民、爱民之心迹。扶危济困是郑板桥的毕生追求,除赈灾之外,他还经常资助寒门学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平日也济人之急,乐于助人。他曾令其堂弟郑墨将他的俸钱分散给乡亲,“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相Q相恤,……务在金尽而止。”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题竹石》),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出竹之贞定,在“千磨万击”之中,“咬定青山”,毫不动摇;于霜欺雪压之际,守常有节,“挺直又婆娑”。这不正是他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气节的真实写照吗?这也是无数仁人志士、正人君子人格的写照!
(转于明慧wang)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2-05-23 23:14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发表于:12-05-24 10:19
哎呀,实在是太美了!!竹石图,竹兰图,兰石图,现在是竹兰石图,实在是太奇妙了~~
&&&&&&&&&&&&&&&&&&&&&&&&&&&&&&&&与真诚的朋友相知
&&&&&&&&&&&&&&&&&&&&&&&&&&&&&&&&与高尚的心灵相遇
&&&&&&&&&&&&&&&&&&&&&&&&&&&&&&&&与不朽的灵魂相伴
发表于:12-05-24 10:21
真心的喜欢,真的真的很喜欢~~
话说那张蓝衣服的图,最早看到是淘的一本书的封面,真不明白,什麽古人能活得这么有趣呢?
心向往之~~
&&&&&&&&&&&&&&&&&&&&&&&&&&&&&&&&与真诚的朋友相知
&&&&&&&&&&&&&&&&&&&&&&&&&&&&&&&&与高尚的心灵相遇
&&&&&&&&&&&&&&&&&&&&&&&&&&&&&&&&与不朽的灵魂相伴
发表于:12-05-24 10:26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洪微十方 的话:
一竹一兰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 ―― 板桥诗书画艺术特色探析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这是清代郑板桥写的一首咏竹兰石品格的题画诗。
&&&& 刚看到标题的时候看走了眼,“有节有香有骨”看成了“有节有香骨”,罪过罪过~~~
&&&& 话说,这题画诗,读来真是生香,齿颊生香~~
&&&&&&&&&&&&&&&&&&&&&&&&&&&&&&&&与真诚的朋友相知
&&&&&&&&&&&&&&&&&&&&&&&&&&&&&&&&与高尚的心灵相遇
&&&&&&&&&&&&&&&&&&&&&&&&&&&&&&&&与不朽的灵魂相伴
发表于:12-05-24 10:29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洪微十方 的话:
“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
&&&& 除了仰望,似乎别无他法~~
&&&& 古代的文人们似乎都追求返璞归真,要么端庄大气殊胜伟大,反正不是道家的真就是佛家的善带给人的感觉,没办法,或许当时就是那样的社会风气~~
&&&&& 同事去琉璃厂还是潘家园买了一幅字挂那儿,那字愁容满面看的我心里直纠结直发愁~~~~哎~~
&&&&&&&&&&&&&&&&&&&&&&&&&&&&&&&&与真诚的朋友相知
&&&&&&&&&&&&&&&&&&&&&&&&&&&&&&&&与高尚的心灵相遇
&&&&&&&&&&&&&&&&&&&&&&&&&&&&&&&&与不朽的灵魂相伴
发表于:12-05-24 10:54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洪微十方 的话: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 恩恩,本公子很喜欢王维的诗,还有孟浩然的时,总体来说按喜欢田园诗~~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洪微十方 的话:
郑板桥为何喜画竹兰石?正如他所云:“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
在他眼中,竹兰石象征着正直无私、坚忍不拔、光明磊落等品格。
他画的竹子劲秀挺拔,兰花秀妍柔美,有时竹石相间,有时竹兰相伴,既深刻揭示竹兰石特征,又寓意高尚人品,无论哪幅画,都是充满“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气息,一如他的性格。...
&&& 若有可能,俺也希望如超然兄所言休克一回,穿越过去跟老郑握握手,涕泪交加地说,“俺可找到您老人家了~~呜呜呜呜呜~~~~”
&&&&&&&&&&&&&&&&&&&&&&&&&&&&&&&&与真诚的朋友相知
&&&&&&&&&&&&&&&&&&&&&&&&&&&&&&&&与高尚的心灵相遇
&&&&&&&&&&&&&&&&&&&&&&&&&&&&&&&&与不朽的灵魂相伴
发表于:12-05-24 10:57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洪微十方 的话:
郑板桥一生中画的最多的是竹子。他为何如此爱竹?其一,松、竹、梅乃“岁寒三友”,有傲霜斗雪之志向,常被文人墨客称之为“君子”、“益友”;其二,竹笋年年发,有欣欣向荣、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其三,竹节挺直,节节相连,常被称为“劲节”,喻崇高气节;其四,枝干中空,竹叶低垂,比喻人有虚心求教的品质。
郑板桥画竹为何如此传神?因其爱竹,故在庭外种竹,一年四季,真可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了。当“风和日暖”之时,“一片竹影凌乱”,映照在窗纸之上,“岂非天然图画乎?”这就是他观赏和模拟竹子的一种特殊而巧妙的方式。他画竹遵循着“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创作原则,并说明其画竹过程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首先要对天然的竹子进行观察,这是眼中之竹;再进行绘画构思,在心里初步形成画稿,这是胸中之竹;最后把竹子画出来,就是手中之竹。他说道:“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他笔下的竹子,以意取胜,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同样是数竿竹枝,却有新竹、老竹、晴竹、风竹、水乡之竹、山野之竹、庭院之竹、盆景之竹的区别;用笔时而中锋,时而侧锋,时而中、侧锋兼用,墨色亦忽浓忽淡,结合所绘对象灵活运用,使刻画的竹子形神兼备,意象万千。他晚年写的一首诗生动地反映出他这种追求:“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删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他夜思日画,不断删除繁枝冗梢,保留能传达精神的劲节秀叶,待到画出新意而又感到生疏之时,那才达到了真正的成熟。...
&&&& 哎,完了完了,这篇文章已经没有办法引用了。。。。
&&&& 每字每句都心生喜欢,可怎么办呢?
&&&&&&&&&&&&&&&&&&&&&&&&&&&&&&&&与真诚的朋友相知
&&&&&&&&&&&&&&&&&&&&&&&&&&&&&&&&与高尚的心灵相遇
&&&&&&&&&&&&&&&&&&&&&&&&&&&&&&&&与不朽的灵魂相伴
发表于:12-05-24 11:00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洪微十方 的话:
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兰花秀雅天成、清香四溢,在我国古代以“兰蕙”堪称君子、雅士等。《孔子家语》中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由兰花使人联想,做人要象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
&&&& 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蕙质兰心,芝兰入室,竹兰相映,实在是太幸运了~~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洪微十方 的话:
郑板桥所绘多山中空谷幽兰,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秀劲绝伦。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宁静淡远的胸臆,如他的一幅《画兰》题诗云:“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另一幅题诗云:“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知留与伴烟霞。”他还画了很多竹兰石图,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但能让人感到竹兰的勃勃生气,正如他的题画诗:“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他匠心独运,还常画峭壁兰、棘刺丛兰,如他画的一幅《峭壁兰图》,上面题诗云:“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有的则借画一丛丛兰花中穿插几枝荆棘的自然现象,寄寓深邃意境,“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
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
&&&&& 恩恩,这首诗简直就是太好了!!
&&&&&&&&&&&&&&&&&&&&&&&&&&&&&&&&与真诚的朋友相知
&&&&&&&&&&&&&&&&&&&&&&&&&&&&&&&&与高尚的心灵相遇
&&&&&&&&&&&&&&&&&&&&&&&&&&&&&&&&与不朽的灵魂相伴
发表于:12-05-24 11:01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洪微十方 的话:
画石 郑板桥画竹兰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以简劲之线勾出石的外貌轮廓,不施渲染,亦不作反复皴擦,呈峻实之质;石上多不点苔,认为“石不点苔,惧其浊吾画气”。
他以淡墨作折带皱法画出了耸立的山石,有时配以兰竹,用淡墨简略挺拔之笔在悬崖上画出竹叶、兰草数丛,疏朗别致,栩栩如生,使人耳目一新,如临其境。
如他画的一幅《柱石图》中的石头,在画幅中央别具一格地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却有直冲云...
&&&& 嗯,三白应该快来看看哇,估计三白的体会更深滴说~~哇哈哈哈~~~
&&&&&&&&&&&&&&&&&&&&&&&&&&&&&&&&与真诚的朋友相知
&&&&&&&&&&&&&&&&&&&&&&&&&&&&&&&&与高尚的心灵相遇
&&&&&&&&&&&&&&&&&&&&&&&&&&&&&&&&与不朽的灵魂相伴
发表于:12-05-24 11:05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洪微十方 的话:
郑板桥以竹、兰、石之节、香、骨及其经得起考验之坚贞,作为自己修身的追求。对于恶势力,他以竹自况,大义凛然,“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 本公子对此文欲罢不能,於是刚刚去挂上了那幅吃饭时买来的《雪竹图》,立即蓬荜生辉,於是俺打算将办公室命名为“雅竹轩”了,哇哈哈哈~~~
&&& 希望不要气著老郑他老人家~~
&&&&&&&&&&&&&&&&&&&&&&&&&&&&&&&&与真诚的朋友相知
&&&&&&&&&&&&&&&&&&&&&&&&&&&&&&&&与高尚的心灵相遇
&&&&&&&&&&&&&&&&&&&&&&&&&&&&&&&&与不朽的灵魂相伴
发表于:12-05-24 11:06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洪微十方 的话: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题竹石》),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出竹之贞定,在“千磨万击”之中,“咬定青山”,毫不动摇;于霜欺雪压之际,守常有节,“挺直又婆娑”。这不正是他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气节的真实写照吗?这也是无数仁人志士、正人君子人格的写照!...
&&& 读罢此文,不由感叹,郑板桥真乃千古奇人~~~~~~
&&& 以前是徐霞客,现在可以再加上郑板桥了~~~感谢十方楼主~~
&&&&&&&&&&&&&&&&&&&&&&&&&&&&&&&&与真诚的朋友相知
&&&&&&&&&&&&&&&&&&&&&&&&&&&&&&&&与高尚的心灵相遇
&&&&&&&&&&&&&&&&&&&&&&&&&&&&&&&&与不朽的灵魂相伴
发表于:12-05-24 15:23
还是喜欢那个难得糊涂
我是blesseth(祝福),不来事的意思是,我不来,因为我有事。
发表于:12-05-25 01:07
品读了美文,再看了公子洋洋洒洒的跟帖,看来雅竹真是灰常痴迷于竹的神韵风骨的,真是人如其名,赞叹~~~~~
彩虹之巅,紫韵幽然!
心灵之约,一生守望!
发表于:12-05-25 10:29
被 雅竹公子 删除于: 10:30:37
发表于:12-05-25 10:31
以下是引用 第14楼 睿言梦语 的话:
品读了美文,再看了公子洋洋洒洒的跟帖,看来雅竹真是灰常痴迷于竹的神韵风骨的,真是人如其名,赞叹~~~~~ ...
,我是第一次见到竹子原来这么好,所以有些激动了。。。
我喜欢竹子的原因实在太简单,就是喜欢那个样子和声音带给的感觉,谁知道竟然有这么多说道~~
&&&&&&&&&&&&&&&&&&&&&&&&&&&&&&&&与真诚的朋友相知
&&&&&&&&&&&&&&&&&&&&&&&&&&&&&&&&与高尚的心灵相遇
&&&&&&&&&&&&&&&&&&&&&&&&&&&&&&&&与不朽的灵魂相伴
发表于:14-12-08 15:20
被系统删除于: 17:16:04
发表于:15-02-03 16:43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字字珠玑,简练优美,亦如竹如兰如石,实在板桥诗书画之知己。
豪颂咸熘校贡塾L,前身後事念g空。扭D乾坤血雨里,I染江t。
今世冻踔裕站o跟,返l大古今同。KK金ME,他日雄。
菏蓝玖髦校晷蕊L,pP石上月空。影影重重竹浪里,fGot。
身己不由衷,W上逐,是非善恶古今同。朵朵寒梅香oE,龠^英雄。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上联:一竹一兰一石 下联是什么_百度知道
上联:一竹一兰一石 下联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花一草一木
AL:开启学霸模式
来自:作业帮
心似浮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西东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白马西风赛上,杏花春雨江南 闲吟步竹石,长歌醉芳菲
一花一草一木
你看看对不
一花一草一木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相关信息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相关信息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具怀鸿鹄志,苦有 鸟 鸟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葺夷陵幽居 李涉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苦篁调啸引 李贺
谁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遗中分作十二。
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
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得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
玩友人庭竹 施肩吾
曾去旋州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题郑长侍厅前竹 贾岛
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
萧飒疑泉过,萦回有径同。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
竦影纱窗外,清音室瑟中。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
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露光怜片片,雨涧爱蒙蒙。
解谷蛮湖北,湘川霸水东。何如轩槛侧,苍翠袅长空。
官舍竹 王禹称
谁种潇潇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庭竹 释智圆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咏金竹 蒋堂
百镒先寒一径深,潜疑造化铸成林。贪夫或有凭栏者,不见修篁但见金。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紫竹 梅尧臣
西南产修竹,色异东筠绿。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种竹斋 司马光
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馀韵去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相关信息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庭竹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
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
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
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郑板桥竹子诗摘选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竹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君子之风,万古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
自古以来竹子一直是诗人、画家们笔下的题材。古诗中关于竹的诗句很多: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的句子;唐朝王维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唐 王维《鹿柴》
[今译]:空寂的山林看不到一个人影,只听得人讲话时的声音。
[赏析]:山中看不见一个人影,说明这是一座幽深的山林。“...
文化宫那里刚开的健身馆
答: 所谓“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实际上是研究人的健康问题的一种医学指导思想。该模式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健康或疾病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
答: 2008年4月在苏州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园艺与盆景艺术培训
一、培训班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主办,苏州市盆景协会和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承办...
答: 二是科学教育,让孩子认知大山的整体形象,大山与雨、雪、河流的关系,大山与阳光、泥沙的关系,大山与植物、动物、人类的关系等等
答: 只有把东西全记在自己的脑袋里才是最保险的
赞同!!!!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势一个竹打一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