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掌骨间关节错位形成假性关节以后会怎么样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石波大夫本人发表
掌骨骨折错位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能手法复位吗不复位有啥后遗证
所就诊医院科室:
西宁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
检查资料:
&副主任医师
第四掌骨骨折。目前位置尚可。不复位,仅固定即可。不需手术。如果复位,可能位置更差
状态:就诊前
疾病名称:右腕下尺桡半脱位TFCC损伤,舟月分离&&
希望得到的帮助:预约手术。
病情描述:复诊,预约了左腕手术。
疾病名称:右手中指两根肌腱被刀割断&&
希望得到的帮助:中间被割开的肉是否能恢复感觉?手指肚是否能恢复感觉?第一节和第二节关节一点无法活...
病情描述:三个星期之前右手中指被刀在右手第二节关节下一直划刀第一节关节。整个右手第二节手指的肉被掀开。在第一节关节处两根肌腱全部割断,割断后手指第一节关节外侧一半手指肚包括指甲没有感觉。诊断...
疾病名称:手指再植半年后萎缩无功能&&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医生,有办法让我手指功能恢复吗
病情描述:当时被机器所伤,食指和中指离断,尺骨桡骨断裂三处
疾病名称:虎口处疤痕疙瘩&&
希望得到的帮助:方医生、麻烦你看看伤口怎么处理呢
病情描述:做完手术16天了、孩子虎口处有缝针处掉线、伤口没有愈合、大拇指侧面淤血已经发黑
方医生、就是画圈的地方没有愈合
疾病名称:指头被门夹了&&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医生可以怎么治疗
病情描述:昨天晚上手指头指甲根部被门夹了,早上就来就发乌了,里面胀痛,指甲里有淤血
疾病名称:骨折&&
希望得到的帮助:中指末端骨折
病情描述:2日前中指末端被门夹了,轻度肿胀当时以为没事干了点做饭家务,2日后肿胀未缓解,末端指节弯曲正常无明显疼痛但肿胀感,骨节左右2侧轻度按压没有明显疼痛稍感轻微涨痛,现在患指稍微一用力拿东西...
疾病名称:小拇指被割伤要打破伤风针吗?&&
希望得到的帮助:这样伤口要打破伤风吗?
病情描述:拖地的时候被桌子底下挂到,当时流了一些血,去小区医务室消毒处理了一下,贴了创可贴,这个需要打破伤风疫苗吗?
疾病名称:拇指骨髓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您好!医生我想知道这病情严重吗?需要怎么治疗?治愈的希望几率大吗?谢谢
病情描述:甲沟炎引起的,现再病灶流脓,本人有糖尿病
疾病名称:手腕割伤,肌腱接好一周后绷的厉害&&
希望得到的帮助:这种症状正常吗,会不会导致肌腱二次断裂
病情描述:手腕割伤,手术一周后出院,刚回家两天,躺下后手指处绷的厉害,且手臂肌腱跳动。坐起来一会后症状减轻,站起来后症状消失。
导致晚上睡觉不踏实,过一会就得疼醒。
疾病名称:陈旧性舟状骨骨折&&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的手不能屈伸,现在可以开始功能锻炼吗?如何做?
病情描述:摔伤,手术四十天了,伤口愈合了,但一直很不舒服,不能屈伸。和旋转
疾病名称:拳头撞击后局部肿痛,已拍片&&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可以不固定自行恢复
病情描述:是否可以不打石膏自行恢复,这个部位影响功能吗
疾病名称:左手腕舟骨骨折&&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给我一些治疗建议,谢谢
病情描述:请医生看看是否有错位,这属于腕舟骨腰部骨折还是近端骨折?目前石膏固定一周,需要固定多久?腕舟骨能愈合吗?如果愈合后是否会有后遗症??
疾病名称:手扭伤了&&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去门诊就诊
病情描述:不小心拉了一下宝宝的手,拉伤了·手腕能动,胳膊能抬起来·
疾病名称:摔倒手腕扭伤&&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何治疗,什么情况
病情描述:手腕变肿,疼痛
疾病名称:我问下我手昨天被打烂了,流很多血,怎么办&&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怎么控制住我的手流血的疼痛,需要哪些方法才能使手的伤口愈合
病情描述:问下我的手被打烂了,该用哪些药物才能愈合伤口,现在该怎么办?
疾病名称:肌肉扭伤&&
希望得到的帮助:想问一下是否需要去拍片子 或者别的治疗
病情描述:手掌发青的地方疼痛 手腕不能很用力 之前被车碰倒 手搓在地上了 去医院检查 医生说不用拍片子 就没有拍 现在已经十多天了 有好转但是很慢
疾病名称:拇指韧带断裂&&
希望得到的帮助:有没有保守治疗方法?
病情描述:右手拇指根部运动时扭伤,肿胀,目前诊断韧带断裂,活动受限。
疾病名称:左手小指近节指骨远端骨折&&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可以通过手术修复,那颗骨头
病情描述:在镇卫生院拍了片,医生让回家自已长好,现已愈合,但畸形,关节部位有块骨头感觉快顶破皮了
疾病名称:手背受伤,手握不住拳头&&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提方案和建议
病情描述:我想咨询一下我四个月半了手指还是握不住拳头,晚上一直僵硬,我想医生明确我的病情,我的手还能握紧拳头吗?
疾病名称:无名指再植后的护理方法&&
希望得到的帮助:再植手术20天后在家如何护理手指。现在没有拆钢丝。
病情描述:在家怎么处理手指,需要换药吗?怎么换?小指末节已经去掉,现在伤口已愈合需要怎么处理呢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石波大夫的信息
关节外科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关节外科、关节置换与翻修。尤其在髋膝关节、难治性关节疾病、骨关节炎、类风...
硕士研究生导师(关节外科)。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骨科脊柱党支部书记,外科部主任、外科党支部书记。...
石波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骨科可通话专家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郑大一附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当前位置: >>
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关节扭伤 关节扭伤 ?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 ?膝关节常见损伤 膝关节常见损伤 ?手部损伤 手部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 ?四肢血管损伤 四肢血管损伤 关节扭伤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 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 等发生撕裂,称为关节扭伤。 等发生撕裂,称为关节扭伤。 日常最为常见,其中以踝关节最多 踝关节最多, 日常最为常见,其中以踝关节最多,其 次为膝关节和腕关节。 次为膝关节和腕关节。 处理原则是制动和消肿散瘀,使损伤的 处理原则是制动和消肿散瘀, 组织得到良好的修复。 组织得到良好的修复。2/156 踝关节扭伤解剖概要、 解剖概要、损伤原因及病理踝部包括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 踝部包括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 内踝下有坚韧的三角韧带, 内踝下有坚韧的三角韧带,能限制足的过度 外翻活动。外侧韧带即腓跟韧带和腓距前、 外翻活动。外侧韧带即腓跟韧带和腓距前、 后韧带,较薄弱,限制足的内翻活动。 后韧带,较薄弱,限制足的内翻活动。3/156 踝关节内、 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 在过度的强力内翻或 外翻活动时, 外翻活动时,如行走 在不平路面, 在不平路面,高处跌 下或跑跳时落地不稳, 下或跑跳时落地不稳, 均可引起外侧或内侧 韧带损伤,部分撕裂 韧带损伤, 或完全断裂或撕脱骨 折。4/156 临床表现与诊断外侧韧带损伤 强力内翻引起。因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 强力内翻引起。因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内 翻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 翻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 外侧韧带部分撕裂,较多见,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 外侧韧带部分撕裂,较多见,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 肿胀、走路跛行;可见皮下瘀血;外侧韧带部位有压 肿胀、走路跛行;可见皮下瘀血; 使足内翻时,引起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 痛;使足内翻时,引起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 外侧韧带完全断裂:较少见。 外侧韧带完全断裂:较少见。 内侧韧带损伤 足部强力外翻引起,发生较少。 足部强力外翻引起,发生较少。表现为内侧韧带部位 疼痛、肿胀、压痛、足外翻时, 疼痛、肿胀、压痛、足外翻时,引起内侧韧带部位疼 可有撕脱骨折。 痛,可有撕脱骨折。5/156 治疗损伤较轻、踝关节稳定,可抬高患肢,冷敷, 损伤较轻、踝关节稳定,可抬高患肢,冷敷,2 ~ 3 天后理疗、封闭、外敷消肿止痛化瘀药物, 天后理疗、封闭、外敷消肿止痛化瘀药物,注意保护 踝部(如穿高统靴等 如穿高统靴等) 踝部 如穿高统靴等 损伤较重, 损伤较重,可用 5 ~ 7 条宽约 2.5 厘米的胶布从小腿 经过内、外踝粘贴于小腿外侧中部, 内侧下 1/3 经过内、外踝粘贴于小腿外侧中部,胶布 外用绷带包扎。 外用绷带包扎。 保持外翻位,韧带松弛,以利愈合, 保持外翻位,韧带松弛,以利愈合,固定约 3 周。 内侧韧带损伤,包扎固定位置相反。 内侧韧带损伤,包扎固定位置相反。6/156 关节脱位dislocation组成关节的各骨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 称为关节脱位。 称为关节脱位。 外伤性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 外伤性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四肢大关节 中以肩、肘脱位为最常见,髋关节次之, 中以肩、肘脱位为最常见,髋关节次之, 腕关节脱位则少见。 膝、腕关节脱位则少见。 分类按原因可分为外伤性脱位、病理性脱位、先天 按原因可分为外伤性脱位、病理性脱位、 性脱位及习惯性脱位。 性脱位及习惯性脱位。 按脱位程度可分为全脱位及半脱位。 按脱位程度可分为全脱位及半脱位。 按远侧骨端的移位方向,可分为前脱位、 按远侧骨端的移位方向,可分为前脱位、后脱 侧方脱位和中央脱位等。 位、侧方脱位和中央脱位等。 按脱位时间和发生次数可分为急性、陈旧性(如 按脱位时间和发生次数可分为急性、陈旧性 如 周以上而未复位者)和习惯性脱位 和习惯性脱位(一个 脱位 3 周以上而未复位者 和习惯性脱位 一个 关节多次脱位)等 关节多次脱位 等。 按脱位是否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可分为闭合性脱 位与开放性脱位。 位与开放性脱位。8/156 临床表现与诊断一般症状 疼痛明显,活动时加重。肿胀。功能障碍。 疼痛明显,活动时加重。肿胀。功能障碍。特殊表现 畸形:关节脱位后肢体出现旋转 关节脱位后肢体出现旋转、 畸形 关节脱位后肢体出现旋转、内收或外展和外观变 长或缩短等畸形, 长或缩短等畸形,与健侧不对称关节的正常骨性标志 发生改变。 发生改变。 弹性固定:关节脱位后 关节脱位后, 弹性固定 关节脱位后,未撕裂的肌肉和韧带可将脱位 的肢体保持在特殊的位置, 的肢体保持在特殊的位置,被动活动时有一种抵抗和 弹性的感觉。 弹性的感觉。 关节盂空虚:最初的关节盂空虚较易被触知 最初的关节盂空虚较易被触知。 关节盂空虚 最初的关节盂空虚较易被触知。 X线检查 正侧位片可确定有无脱位,脱位的类型和 线检查 正侧位片可确定有无脱位, 有无合并骨折。 有无合并骨折。9/156 合并症早期合并多发伤、内脏伤和休克等。 早期合并多发伤、内脏伤和休克等。 多发生在骨端关节面或关节边缘部。 骨折 多发生在骨端关节面或关节边缘部。 较常见,多因压迫或牵拉引起, 神经损伤 较常见,多因压迫或牵拉引起,如肩关节 脱位合并腋神经损伤,肘关节脱位引起尺神经损伤等。 脱位合并腋神经损伤,肘关节脱位引起尺神经损伤等。 如肘关节脱位,可有肱动脉受压。 血管伤 如肘关节脱位,可有肱动脉受压。 多见于肘关节和髋关节脱位后。 骨化肌炎 多见于肘关节和髋关节脱位后。 如髋脱位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缺血性坏死 如髋脱位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如脱位合并关节内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如脱位合并关节内骨折、关节软骨损 陈旧性脱位、骨缺血性坏死等, 伤、陈旧性脱位、骨缺血性坏死等,晚期都容易发生 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10/156 治疗原则:复位、固定、 治疗原则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手法复位,适当固定,及时活动, 手法复位,适当固定,及时活动,需用适当的麻醉以 使肌松和无痛;复位中切忌粗暴,防止附加损伤。 使肌松和无痛;复位中切忌粗暴,防止附加损伤。 复位成功的标志是复位时听到弹响,被动活动正常, 复位成功的标志是复位时听到弹响,被动活动正常, 骨性标志复原, 线检查已复位。 骨性标志复原,X 线检查已复位。 复位必须达到解剖复位。 复位必须达到解剖复位。 复位后固定2-3周 早期活动,以利功能恢复。 复位后固定 周,早期活动,以利功能恢复。 切开复位:对手法复位失败 关节内骨折、 对手法复位失败、 切开复位 对手法复位失败、关节内骨折、软组织嵌 入或陈旧性脱位应行切开复位。 入或陈旧性脱位应行切开复位。 开放性关节脱位:应 ~ 小时内进行清创术 小时内进行清创术, 开放性关节脱位 应6~8小时内进行清创术,在彻底 清创后,将脱位整复,缝合关节囊,修复软组织, 清创后,将脱位整复,缝合关节囊,修复软组织,缝 合皮肤,橡皮条引流48小时 小时, 合皮肤,橡皮条引流 小时,外用石膏固定于功能位 3~4周,并选用适当抗菌素以防感染。 ~ 周 并选用适当抗菌素以防感染。11/156 肩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shoulder最常见, 青壮年多、男性多。 最常见,占50% ,青壮年多、男性多。 脱位原因及类型 原因:骨性结构不稳定 韧带关节囊松弛、 骨性结构不稳定、 原因 骨性结构不稳定、韧带关节囊松弛、生理活动范 围大。 围大。 前脱位和后脱位。 前脱位和后脱位。 前脱位多见,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 前脱位多见,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 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 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 自肩胛下肌和大园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 自肩胛下肌和大园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 脱出,形成前脱位(盂下脱位 喙突下脱位、 盂下脱位)、 脱出,形成前脱位 盂下脱位 、喙突下脱位、锁骨下脱 位。 后脱位少见。 后脱位少见。 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 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12/156 肩关节脱位的类型盂下脱位喙突下脱位 锁骨下脱位 后脱位13/156 14/156 肩关节脱位15/156 临床表现及诊断外伤史 肩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肩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健手托患肢,头和躯干向患侧倾斜。 健手托患肢,头和躯干向患侧倾斜。 方肩”畸形。可摸到移位的肱骨头,关节盂空虚。 “方肩”畸形。可摸到移位的肱骨头,关节盂空虚。 Dugas 征:伤肢轻度外展,不能贴紧胸壁,如肘部贴于 伤肢轻度外展, 伤肢轻度外展 不能贴紧胸壁, 胸壁时,手掌不能接触对侧肩部(即搭肩试验阳性 即搭肩试验阳性)。 胸壁时,手掌不能接触对侧肩部 即搭肩试验阳性 。 直尺试验:上臂外直尺可同时触到肩峰与肱骨外上踝 上臂外直尺可同时触到肩峰与肱骨外上踝。 直尺试验 上臂外直尺可同时触到肩峰与肱骨外上踝。 X 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类型、有无骨折。 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类型、有无骨折。 合并症:大结节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大结节骨折、 合并症 大结节骨折 、 肱骨外科颈骨折 、 腋神经或臂 丛神经被肱骨头压迫或牵拉,也可以损伤腋动脉。 丛神经被肱骨头压迫或牵拉,也可以损伤腋动脉。 后脱位: 主要表现为喙突明显突出,肩前部塌陷扁平, 后脱位 主要表现为喙突明显突出,肩前部塌陷扁平, 在肩胛下部可以摸到突出肱骨头。 在肩胛下部可以摸到突出肱骨头。16/156 治疗足蹬法 、科氏法(Kocher’s 法)、牵引推拿法, 科氏法 、牵引推拿法, 悬吊2-3周 线片复查后 线片复查后) 悬吊 周(X线片复查后 手法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 , 选择适当麻醉 臂丛麻醉或全麻), 使复位在无痛下进 臂丛麻醉或全麻 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手法有三种。 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手法有三种。 足蹬法(Hippocrate’s 法) 足蹬法17/156 科氏法(Kocher’s 法) 科氏法一手握腕部, 一手握腕部,屈肘 到 90 度,使肱二头 肌松弛, 肌松弛,另一手握 肘部,持续牵引, 肘部,持续牵引, 轻度外展, 轻度外展,逐渐将 上臂外旋, 上臂外旋,然后内 收使肘部沿胸壁近 中线,再内旋上臂, 中线,再内旋上臂, 此时即可复位并可 听到响声。 听到响声。18/156 牵引推拿法伤员仰卧,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 住胸廓向健侧牵拉, 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 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 向外上方牵拉, 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 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 内收, 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 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 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 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 复位后处理:患肢内收内旋 患肢内收内旋, 复位后处理 患肢内收内旋, 腋部放棉垫,再用三角巾, 腋部放棉垫,再用三角巾, 绷带或石膏固定3 绷带或石膏固定 周。19/156 手术复位适应症: 适应症 肩关节前脱位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 碍手法复位者; 碍手法复位者;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 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 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 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 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 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 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 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20/156 肘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elbow肘关节由肱尺、肱桡和尺桡上关节组成,主要 肘关节由肱尺、 肱桡和尺桡上关节组成, 是肱尺关节进行伸屈活动(伸 度 是肱尺关节进行伸屈活动 伸180度,屈30度)。 度。 脱位原因及类型 后脱位最为常见,多见于青壮年, 后脱位最为常见,多见于青壮年,由传达暴力 和杠杆作用等间接暴力所致。 和杠杆作用等间接暴力所致。 肘关节前脱位很少见,多为直接暴力所致。 肘关节前脱位很少见,多为直接暴力所致。21/156 临床表现及诊断受伤史。 受伤史。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特征:肘部畸形 肘窝饱满, 肘部畸形, 特征 肘部畸形 , 肘窝饱满 , 前臂变短,鹰嘴后突, 前臂变短,鹰嘴后突,肘后空 关节弹性固定于半伸位, 虚,关节弹性固定于半伸位, 肘后三角失去正常关系。 肘后三角失去正常关系。肱骨 髁上骨折时三角关系保持正常。 髁上骨折时三角关系保持正常。 合并:尺神经伤 尺神经伤、 合并 尺神经伤 、 尺骨喙突骨 前脱位伴有尺骨鹰嘴骨折。 折,前脱位伴有尺骨鹰嘴骨折。 X线显示脱位类型,合并骨折。 线显示脱位类型, 线显示脱位类型 合并骨折。22/156 治疗多用牵引复位法(图 )。 多用牵引复位法 图 。 一人操作, 一人操作,可用膝肘 复位法或椅背复位法。 复位法或椅背复位法。 复位后:屈肘 屈肘90° 复位后 屈肘 °固定 3-4周(X线复查 。 线复查)。 周 线复查 逐渐练习关节自动活 动。23/156 髋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hip髋关节为杵臼关节,解剖特点 髋臼深 髋臼深, 髋关节为杵臼关节,解剖特点:髋臼深,韧带坚 肌肉肥厚,因此关节稳定, 强,肌肉肥厚,因此关节稳定,除非强大暴力 不易脱位,多见于青壮年。 不易脱位,多见于青壮年。 原因及类型 后脱位最常见。 后脱位最常见。 后脱位:髋关节屈曲、内收,受到股骨长轴方向 后脱位 髋关节屈曲、内收, 髋关节屈曲 的暴力,股骨头向后突破关节囊而造成后脱位。 的暴力,股骨头向后突破关节囊而造成后脱位。 合并髋臼后缘骨折、股骨头骨折。 合并髋臼后缘骨折、股骨头骨折。 中心脱位,少见。 中心脱位,少见。 前脱位:髋关节外展位 可发生前脱位。 髋关节外展位, 前脱位 髋关节外展位,可发生前脱位。股骨头 可停留在闭孔或耻骨嵴处。 可停留在闭孔或耻骨嵴处。24/156 临床表现及诊断后脱位 髋关节在屈曲内收位受伤史。 髋关节在屈曲内收位受伤史。 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 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 特征:髋关节弹性固定于屈曲 内收、内旋位, 髋关节弹性固定于屈曲、 特征 髋关节弹性固定于屈曲、内收、内旋位,足尖 触及健侧足背,患肢外观变短。腹股沟部关节空虚, 触及健侧足背,患肢外观变短。腹股沟部关节空虚, 髂骨后可摸到隆起的股骨头。大转子上移, 髂骨后可摸到隆起的股骨头。大转子上移,高出髂坐 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连线, 线(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连线,即 Nelaton’s 线)。 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连线 。 并发坐骨神经损伤。 线可确定脱位类型及骨折情况。 并发坐骨神经损伤。X 线可确定脱位类型及骨折情况。25/156 前脱位、 前脱位、中心脱位前脱位时,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 前脱位时,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 中心脱位畸形不明显, 中心脱位畸形不明显,脱位严重者可出现患肢 缩短,下肢内旋内收,大转子隐而不现, 缩短,下肢内旋内收,大转子隐而不现,髋关 节活动障碍。 线方能确诊。 节活动障碍。需 X 线方能确诊。常合并髋臼骨 可有坐骨神经及盆腔内脏器损伤, 折,可有坐骨神经及盆腔内脏器损伤,晚期可 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并发创伤性关节炎。26/156 中心脱位27/156 28/156 治疗后脱位的复位 问号法(Bigelow法) 。 ①问号法 法 腰麻,仰卧,固定骨盆, 腰麻,仰卧,固定骨盆, 髋膝屈曲90° 髋膝屈曲 °,术者一 手握踝部, 手握踝部,另一前臂放 N窝向上牵引, N窝向上牵引,先使髋 关节屈曲、内收、 关节屈曲、内收、内旋 , 然后一面持续牵引,一 然后一面持续牵引, 面将关节外旋、外展、 面将关节外旋、外展、 伸直、 伸直、使股骨头滑入髋 臼而复位。 臼而复位。 左侧后脱复 位时, 位时,股部的连续动作 如一个正“问号” 如一个正“问号”,右 侧后脱位为一反“ 侧后脱位为一反“问 号”。 29/156 ②提拉法(Allis 法) 提拉法仰卧, 仰卧,复位时术者先将患侧髋和膝关节屈至 90°,前 ° 臂套住膝后部向上牵拉, 臂套住膝后部向上牵拉,使股骨头向前移位接近关节 囊后壁破口,同时内外旋转股骨干, 囊后壁破口,同时内外旋转股骨干,使股骨头滑入髋 听到或感到弹响表示复位成功。 臼,听到或感到弹响表示复位成功。 复位后固定:髋人字石膏固定 髋人字石膏固定4~ 周 ③复位后固定 髋人字石膏固定 ~5周,以后架拐早期 活动, 月后, 线无股骨头坏死再负重走路 线无股骨头坏死再负重走路。 活动,待 3月后,X线无股骨头坏死再负重走路。 月后 手法复位不成功或脱位已超过三个月者应手术复位。 手法复位不成功或脱位已超过三个月者应手术复位。30/156 桡骨小头半脱位小于5岁小儿,环状韧带较松弛,当肘关节伸直位、 小于 岁小儿,环状韧带较松弛,当肘关节伸直位、 岁小儿 前臂旋前位纵向牵拉时, 发生脱位, 前臂旋前位纵向牵拉时 , 发生脱位 , 环状韧带嵌于 肱桡关节内形成半脱位。 肱桡关节内形成半脱位。 有提拉患儿手臂上楼梯或走路的受伤史。 有提拉患儿手臂上楼梯或走路的受伤史。 肘部疼痛, 患儿哭闹, 肘部半屈曲, 前臂略旋前, 肘部疼痛 , 患儿哭闹 , 肘部半屈曲 , 前臂略旋前 , 不敢旋后和屈肘,肘部无肿胀畸形,桡骨头压痛, 不敢旋后和屈肘,肘部无肿胀畸形,桡骨头压痛,X 线检查阴性。 线检查阴性。 复位不用麻醉,先将前臂旋后,伸肘稍加牵引, 复位不用麻醉,先将前臂旋后,伸肘稍加牵引,拇 指压肘前桡骨小头处,屈曲肘关节, 指压肘前桡骨小头处,屈曲肘关节,必要时前后旋 转前臂,可感到复位的响声, 转前臂,可感到复位的响声,复位后三角巾悬吊一 注意勿提拉小儿手臂,防止复发。 周,注意勿提拉小儿手臂,防止复发。31/156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半月形纤维软骨,叫半月板。外厚中薄,上凹下平, 半月形纤维软骨,叫半月板。外厚中薄,上凹下平 , 营养主要来自关节滑液,破裂后不能自行修复。 营养主要来自关节滑液,破裂后不能自行修复。 内侧呈 “C” 形,较大,前角附着于前交叉韧带附着 较大, 点前方的髁间窝, 点前方的髁间窝,后角附着于后交叉韧带止点前方的 髁间窝,中部外缘与内侧副韧带的深层纤维相连。 髁间窝,中部外缘与内侧副韧带的深层纤维相连。 较活动, 外侧呈 “O” 形,较活动,前角附着于前交叉韧带止 点前方的髁间窝, 点前方的髁间窝,后角附着于髁间嵴和内侧半月板后 角之前,外侧不与外侧副韧带相连, 角之前,外侧不与外侧副韧带相连,故外侧半月板的 活动度较内侧半月板大。 活动度较内侧半月板大。 伸膝时半月板向前移动,屈膝时向后移动。 伸膝时半月板向前移动,屈膝时向后移动。32/156 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结构33/156 致伤机理及分型生理功能:传导负荷 、 生理功能 传导负荷、 稳 传导负荷 定关节、润滑关节。 定关节、润滑关节。承受 重力,吸收震荡、 重力,吸收震荡、协同关 节屈伸及旋转。 节屈伸及旋转。 外侧损伤多。 外侧损伤多。 损伤四因素:半屈 内收、 半屈、 损伤四因素 半屈 、 内收 、 外展、挤压和旋转。 外展、挤压和旋转。 破裂的半月板如部分滑入 关节之间,形成“交锁” 关节之间,形成“交锁”。 十字韧带和侧副韧带可同 时损伤。 时损伤。34/156 半月板破裂类型纵裂―“桶柄样” 撕裂―体部撕脱 纵裂 “桶柄样” 、中1/3撕裂 体部撕脱、前角撕 撕裂 体部撕脱、 撕裂、 撕裂、 裂、前1/3撕裂、后1/3撕裂、分层破裂 水平破裂 撕裂 撕裂 分层破裂―水平破裂35/156 临床表现及诊断半屈曲位扭转外伤史。多见于运动员与体力劳 半屈曲位扭转外伤史。 动者,男多于女。 动者,男多于女。 膝关节肿痛,不能伸膝,尤上下楼、下蹲起立、 膝关节肿痛,不能伸膝,尤上下楼、下蹲起立、 跑跳时明显,屈伸功能障碍。 跑跳时明显,屈伸功能障碍。 关节疼痛、肿胀和积液,弹响。 关节疼痛、肿胀和积液,弹响。 部分病人有关节交锁,摆动小腿或膝关节, 部分病人有关节交锁,摆动小腿或膝关节,听 到弹响方能伸直。 到弹响方能伸直。 严重者可跛行。 严重者可跛行。 体征:压痛点固定 麦氏征,过伸、过屈试验, 压痛点固定, 体征 压痛点固定 , 麦氏征 , 过伸 、 过屈试验 侧压试验。 侧压试验。36/156 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压痛部位固定 股四头肌萎缩, 股四头肌萎缩,沿胫 骨髁的上缘, 骨髁的上缘,用拇指 由前往后逐点按压, 由前往后逐点按压, 在半月板损伤处有固 定压痛为诊断依据。 定压痛为诊断依据。 按压同时, 按压同时,被动屈伸 膝或内外旋转小腿, 膝或内外旋转小腿, 疼痛更为显著。 疼痛更为显著。37/156 麦氏(McMurray)试验 回旋挤压试验) 麦氏 试验(回旋挤压试验 试验 回旋挤压试验半月板旋转试验 (McMuray-Fouche试验 试验) 试验 仰卧,一手握踝, 仰卧,一手握踝,一手 扶膝,髋膝屈曲,小腿 扶膝,髋膝屈曲, 外展、外旋和内收、 外展、外旋和内收、内 逐渐伸直(图 出现 旋,逐渐伸直 图)出现 疼痛或响声即为阳性。 疼痛或响声即为阳性。38/156 检查方法过伸或过屈试验:过伸疼痛为前部半月板损伤; 过伸或过屈试验 过伸疼痛为前部半月板损伤;过屈疼 过伸疼痛为前部半月板损伤 痛为后部半月板损伤。 痛为后部半月板损伤。 研磨试验:俯卧位 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双手握住踝部: 俯卧位, 研磨试验 俯卧位,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双手握住踝部 下压+内外旋 半月板损伤、上提+内外旋 内外旋→半月板损伤 内外旋→侧副韧带 下压 内外旋 半月板损伤、上提 内外旋 侧副韧带 侧压试验:膝伸直位,强力被动内收或外展膝部,患侧 侧压试验 膝伸直位,强力被动内收或外展膝部, 膝伸直位 关节间隙处因受挤压引起疼痛。 关节间隙处因受挤压引起疼痛。 单腿下蹲试验:单腿持重从站立位逐渐下蹲 单腿持重从站立位逐渐下蹲, 单腿下蹲试验 单腿持重从站立位逐渐下蹲,再从下蹲 位站起,患侧下蹲或站起到一定位置时, 位站起,患侧下蹲或站起到一定位置时,因损伤的后 角半月板受挤压,可引起疼痛,甚至不能下蹲或站起。 角半月板受挤压,可引起疼痛, 甚至不能下蹲或站起 。 重力试验:侧卧位 抬起下肢作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 侧卧位, 重力试验 侧卧位,抬起下肢作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 患侧关节间隙向下时, 患侧关节间隙向下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而引起 疼痛;反之,患侧关节间隙向上时,则无疼痛。 疼痛;反之,患侧关节间隙向上时,则无疼痛。39/156 X线检查、膝关节镜检查 线检查、 线检查X线:正侧位片,关节造影。 线 正侧位片,关节造影。 正侧位片 MRI检查 检查 膝关节镜检查并可手术。 膝关节镜检查并可手术。40/156 关节镜―尽可能多保留半月板 尽可能多保留半月板41/156 治疗急性期关节积液(积血 无菌穿刺抽液加压包扎; 关节积液 积血) 无菌穿刺抽液加压包扎; 积血 手法解除关节“交锁” 手法解除关节“交锁”, 管型石膏固定于伸直位4周 管型石膏固定于伸直位 周。慢性期及早手术切除,以防创伤性关节炎。 及早手术切除,以防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镜缝合修复,通常行半月板部分切除, 缝合修复,通常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保留 未损伤的部分。 未损伤的部分。42/156 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内收肌结节, 内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内收肌结节 , 止于胫骨内髁内侧, 止于胫骨内髁内侧 , 外侧副韧带 起自股骨外髁外侧, 止于腓骨头。 起自股骨外髁外侧 , 止于腓骨头 。 膝关节完全伸直时, 膝关节完全伸直时 , 内外侧副韧 带均紧张, 带均紧张 , 维持关节稳定和控制 向侧方异常活动; 膝关节屈曲时, 向侧方异常活动 ; 膝关节屈曲时 , 内外侧副韧带均松弛, 内外侧副韧带均松弛 , 关节不稳 易受损伤。 定,易受损伤。 损伤原因及类型 膝伸直位, 膝伸直位,膝或腿部外侧受强大 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外展, 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外展, 内侧副韧带可发生部分或完全断 较多见。 裂,较多见。43/156 临床表现及诊断明显外伤史。局部剧痛、肿胀、 明显外伤史。局部剧痛、肿胀、皮下 瘀血,膝关节不能伸直, 瘀血,膝关节不能伸直,韧带损伤处 压痛明显, 压痛明显,内侧压痛点常在股骨内上 外侧压痛点在腓骨小头。 髁,外侧压痛点在腓骨小头。 侧压试验(分离试验 膝关节伸直, 分离试验):膝关节伸直 侧压试验 分离试验 膝关节伸直,一 手握踝, 手握踝,另一手掌顶住膝上部的内侧 或外侧,强力内收或外展小腿, 或外侧,强力内收或外展小腿,如内 侧副韧带部分损伤, 侧副韧带部分损伤,外展时因牵扯损 伤的韧带引起疼痛。反之, 伤的韧带引起疼痛。反之,如外侧副 韧带部分损伤, 韧带部分损伤,内收时因牵扯损伤的 韧带引起疼痛。 韧带引起疼痛。 X线检查 伤侧关节间隙增宽。不可进 线检查:伤侧关节间隙增宽 线检查 伤侧关节间隙增宽。 行关节镜检查。 行关节镜检查。44/156 治疗部分断裂 长腿管型石膏固定(不包括足踝部 , 长腿管型石膏固定 不包括足踝部), 不包括足踝部 一周后下地行走, ~ 周后去除固定 周后去除固定, 一周后下地行走,4~6周后去除固定,练习膝 关节屈伸活动,注意锻炼股四头肌。 关节屈伸活动,注意锻炼股四头肌。 应手术修复,术后用长腿石膏固定6 完全断裂 应手术修复,术后用长腿石膏固定 合并十字韧带损伤,应先修复十字韧带, 周。合并十字韧带损伤,应先修复十字韧带, 然后修复侧副韧带;如合并半月板损伤, 然后修复侧副韧带;如合并半月板损伤,应先 切除损伤的半月板,然后修损伤的韧带。 切除损伤的半月板,然后修损伤的韧带。45/156 十字韧带损伤(交叉韧带 十字韧带损伤 交叉韧带) 交叉韧带前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向后、 前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 向后、 外止于股骨外髁的内面。 上、外止于股骨外髁的内面。 后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向前、 后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向前、 内止于股骨内踝的外面。 上、内止于股骨内踝的外面。 不论伸直或屈曲,前后十字韧带均呈紧张状态。 不论伸直或屈曲,前后十字韧带均呈紧张状态。 前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移动。 前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移动。 后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后移动。 后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后移动。46/156 临床表现及诊断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关节松弛无力不稳, 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关节松弛无力不稳, 关节内积血,屈伸活动障碍。 关节内积血,屈伸活动障碍。 抽屉试验:屈膝 屈膝90° 固定股骨, 抽屉试验 屈膝 °,固定股骨,检查者双手握 住小腿上端,向前拉或向后推胫骨。 住小腿上端,向前拉或向后推胫骨。如前十字 韧带断裂,胫骨有向前异常动度; 韧带断裂,胫骨有向前异常动度;如后十字韧 带断裂,胫骨有向后异常动度。 带断裂,胫骨有向后异常动度。47/156 治疗十字韧带断裂,应 十字韧带断裂, 早期手术修复, 早期手术修复,术 后长腿石膏固定4~ 后长腿石膏固定 ~ 6周,并加强股四头 周 肌锻炼。 肌锻炼。 陈旧性损伤宜加强 股四头肌锻炼, 股四头肌锻炼 , 或 用附近的肌腱作韧 带重建术。 带重建术。48/156 手部损伤injury of the hand手的结构复杂而精细。 手的结构复杂而精细。 人手功能复杂而灵巧:捏 、 握 、 抓 、 夹 、 提等。 人手功能复杂而灵巧 捏 提等 。49/156 手的休息位腕关节背伸10° 腕关节背伸 °~ 15°,轻度尺偏。掌 ° 轻度尺偏。 指关节和指关节半屈 曲位,从示指到小指, 曲位,从示指到小指, 越向尺侧屈曲程度越 大,各指尖指向腕舟 骨结节。 骨结节。拇指轻度向 掌侧外展, 掌侧外展,其指腹接 近或触及示指远侧指 间关节桡侧。 间关节桡侧。50/156 手的功能位腕关节背伸20°~ 腕关节背伸 ° 25°,轻度尺偏。指 ° 轻度尺偏。 拇处于对掌位, 拇处于对掌位,其掌 指关节和指间关微屈。 指关节和指间关微屈。 其他手指略微分开, 其他手指略微分开, 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 半屈位, 半屈位,远侧指间关 节轻微屈曲, 节轻微屈曲,各指的 关节屈曲位置较一致。 关节屈曲位置较一致。51/156 手的解剖生理特点皮肤 手掌皮肤较厚,皮下有较厚的脂肪垫, 手掌皮肤较厚,皮下有较厚的脂肪垫,嗥 肤不易滑动,有利于捏、握动作。皮肤缺损时, 肤不易滑动,有利于捏、握动作。皮肤缺损时, 不易直接缝合,常需植皮或皮瓣转移。 不易直接缝合,常需植皮或皮瓣转移。 手背皮肤较薄,皮下脂肪少, 手背皮肤较薄,皮下脂肪少,仅有一层疏松的 蜂窝组织,有较大的移动性。 蜂窝组织,有较大的移动性。手背皮肤缺损也 应植皮或皮瓣覆盖。 应植皮或皮瓣覆盖。 手指和手掌的静脉及淋巴管经手背回流,因此, 手指和手掌的静脉及淋巴管经手背回流,因此, 手掌炎症时手背肿胀明显。 手掌炎症时手背肿胀明显。52/156 手的两点区别试验两点区别3~ 两点区别 ~5mm , 有良好的实体感觉, 有良好的实体感觉, 仅用手触膜, 仅用手触膜,可以识 别物体的形状, 别物体的形状,软硬 度及光滑与否。 度及光滑与否。53/156 手的正确切口皮纹是手部切口的 重要标记, 重要标记,切口要 与皮纹平行, 与皮纹平行,以防 止疤痕挛缩。 止疤痕挛缩。54/156 肌腱屈肌腱:指深、 屈肌腱 指深、浅屈肌分别附着于远节及中节指骨基底 指深 分别屈曲远侧指间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 部,分别屈曲远侧指间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 伸肌腱:手背伸肌腱。 伸肌腱 手背伸肌腱。 手背伸肌腱 手内肌:包括骨间肌 蚓状肌及大、小鱼际肌。 包括骨间肌、 手内肌 包括骨间肌、蚓状肌及大、小鱼际肌。掌侧骨 间肌使手指内收,背侧骨间肌使手指外展。 间肌使手指内收,背侧骨间肌使手指外展。骨间肌与 蚓状肌协同能屈曲腹亟冢煺怪讣涔亟凇 蚓状肌协同能屈曲腹亟冢煺怪讣涔亟凇4笥慵 包括(由浅入深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由浅入深)拇短展肌 包括 由浅入深 拇短展肌 、 拇短屈肌 、 拇指对〖 拇内收肌。小鱼际肌包括掌短肌、小指外展肌、 拇内收肌。小鱼际肌包括掌短肌、小指外展肌、 小指 短屈肌及小指对  短屈肌及小指对  腕管与腕横韧带:腕骨在掌部形成一条深沟 腕骨在掌部形成一条深沟, 腕管与腕横韧带 腕骨在掌部形成一条深沟,腕横韧带 横跨其上,形成一个骨性纤维管道,叫腕管。 横跨其上,形成一个骨性纤维管道,叫腕管。若腕管 内因滑膜水肿、增生等而压力增高, 内因滑膜水肿、增生等而压力增高,正中神经易受韧 带压迫而产生症状,称为腕管综合征。 带压迫而产生症状,称为腕管综合征。55/156 血管手部供血主要来自 桡动脉、 桡动脉、尺动脉及 掌侧骨间动脉。 掌侧骨间动脉。 尺动脉浅支与桡动 脉浅支构成掌浅弓。 脉浅支构成掌浅弓。 桡动脉深支与尺动 脉掌深支形成掌深 弓。56/156 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正中神经支配桡侧三个半手指。 正中神经支配桡侧三个半手指。57/156 骨关节及韧带桡腕关节由桡骨、舟状骨、月状肌及三角软骨盘构成, 桡腕关节由桡骨、舟状骨、月状肌及三角软骨盘构成 , 由桡骨 尺骨不直接参加,桡腕关节是个球窝关节, 尺骨不直接参加,桡腕关节是个球窝关节,能作多轴 向运动。 向运动。 腕掌关节中以拇指的最重要 中以拇指的最重要, 腕掌关节中以拇指的最重要,由大多角骨与第一掌骨 基部构成,是鞍形关节,关节囊较松弛,可作拇指屈、 基部构成,是鞍形关节,关节囊较松弛,可作拇指屈 、 内收和外展,是拇指对掌-外展运动的主要关节 外展运动的主要关节。 伸、内收和外展,是拇指对掌 外展运动的主要关节。 掌指关节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基部构成 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基部构成, 掌指关节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基部构成,每个掌指关 节由侧副韧带及掌侧韧带加强。关节屈曲时韧带绷紧, 节由侧副韧带及掌侧韧带加强。关节屈曲时韧带绷紧, 关节较稳定,伸直时韧带松弛。 关节较稳定,伸直时韧带松弛。伸指位固定可引起韧 带挛缩致屈曲受限,故手部外伤时应屈曲位固定。 带挛缩致屈曲受限,故手部外伤时应屈曲位固定。指 间关节只作屈伸运动,两侧也有副韧带加强。 间关节只作屈伸运动,两侧也有副韧带加强。58/156 手外伤诊断检查原因: 原因刺伤。锐器伤。钝器伤。挤压伤。火器伤。 刺伤。锐器伤。钝器伤。挤压伤。火器伤。诊断检查: 诊断检查创口检查:了解伤口的性质 ; 创口检查 了解伤口的性质; 皮肤缺损的估 了解伤口的性质 皮肤活力的判断。 计; 皮肤活力的判断。 血管损伤检查 肌腱损伤检查 神经损伤检查 骨关节损伤检查59/156 创口检查了解伤口的性质; 了解伤口的性质; 皮肤缺损的估计; 皮肤缺损的估计; 皮肤活力的判断。 皮肤活力的判断。 判断皮肤活力: 判断皮肤活力皮肤的颜色与温度; 皮肤的颜色与温度; 毛细血管回流试验; 毛细血管回流试验; 皮瓣的形状和大小; 皮瓣的形状和大小; 皮瓣的长、宽比例; 皮瓣的长、宽比例; 皮瓣的方向; 皮瓣的方向; 皮肤边缘出血情况。 皮肤边缘出血情况。60/156 肌腱损伤检查掌指关节背侧近端的伸肌腱断裂则掌指关节呈 屈曲位, 屈曲位, 近节指骨背侧伸肌腱损伤则近侧指间关节呈屈 曲位, 曲位,而中节骨背侧的伸肌腱损伤则手指末节 屈曲锤状指畸形 ⑴掌指关节背侧近端伸指肌 腱断裂 ⑵近节指骨背 侧伸肌腱断裂 ⑶中节指骨背 侧伸肌腱断裂61/156 ⑴指深屈肌腱检查法 ⑵指浅屈肌腱检查法 ⑶指深屈肌腱断裂 ⑷指浅屈肌腱断裂62/156 手部损伤的处理急救:止血、包扎、固定。 急救 止血、包扎、固定。 止血 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 早期彻底清创 正确处理深部组织损伤 一期闭合创口 正确的术后处理 。 步骤: 步骤 清创②修复组织③闭合伤口④包扎固定⑤ ①清创②修复组织③闭合伤口④包扎固定⑤ 止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抗感染药物。 止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抗感染药物。63/156 闭合伤口直接缝合:切忌张力缝合。跨越关节,与掌纹垂 直接缝合 切忌张力缝合。跨越关节, 切忌张力缝合 与指蹼平行的直线伤口, 形皮瓣。 直,与指蹼平行的直线伤口,要作 “Z”形皮瓣。 形皮瓣 游离植皮:骨质 肌腱没有裸露, 骨质、 游离植皮 骨质、肌腱没有裸露,可进行游离植 骨质、肌腱小片外露可用附近软组织(肌肉 肌肉、 皮,骨质、肌腱小片外露可用附近软组织 肌肉、 筋膜)或软组织瓣覆盖 再行植皮, 或软组织瓣覆盖, 筋膜 或软组织瓣覆盖,再行植皮,一般以中厚 皮片为好,指腹、手掌也可用全厚皮片。 皮片为好,指腹、手掌也可用全厚皮片。 皮瓣覆盖:骨质 肌腱有较大裸露需皮瓣覆盖。 骨质、 皮瓣覆盖 骨质、肌腱有较大裸露需皮瓣覆盖。64/156 局部皮瓣⑴指端三角皮瓣 ⑵ V-Y皮瓣 皮瓣 ⑶ 指背旋转皮瓣 ⑷指背双蒂推进皮瓣65/156 Z形皮瓣 形皮瓣66/156 推移皮瓣67/156 邻指皮瓣①游离植皮 ②指背皮瓣转移至指端掌侧后68/156 远位皮瓣⑴腹部皮瓣⑵臂交叉皮瓣69/156 手部骨关节损伤腕舟骨骨折 骨折原因:摔倒时 腕极度背伸,轻度桡偏位着地, 摔倒时, 骨折原因 摔倒时,腕极度背伸,轻度桡偏位着地,舟 状骨被桡骨背侧缘挤压而骨折。 状骨被桡骨背侧缘挤压而骨折。 伤后腕部桡侧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并受限, 伤后腕部桡侧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并受限,鼻 咽窝及舟骨结节处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桡偏, 咽窝及舟骨结节处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桡偏,沿Ⅰ、 掌骨长轴叩击或挤压时均引起骨折处疼痛。 Ⅱ掌骨长轴叩击或挤压时均引起骨折处疼痛。 石膏固定2周后复查照片 证实骨折后继续固定8-10周。 周后复查照片, 石膏固定 周后复查照片,证实骨折后继续固定 周腕舟骨的供血 及骨折类型 1.结节部骨折 1.结节部骨折 2.腰部骨折 2.腰部骨折 前臂石膏管型固定于功能位, 前臂石膏管型固定于功能位,石 3.近端骨折 3.近端骨折 膏范围应从肘下到远侧掌横纹, 膏范围应从肘下到远侧掌横纹, 拇指包括近侧指节。 拇指包括近侧指节。70/156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指第一掌骨基部1厘米处的骨折, 指第一掌骨基部 厘米处的骨折, 厘米处的骨折 向背侧桡侧成角畸形。 向背侧桡侧成角畸形。 局部肿胀、压痛, 局部肿胀、压痛,拇指对掌外展受 掌指关节及指关节仍可活动。 限,掌指关节及指关节仍可活动。 治疗:复位较易,一手牵引并外展 治疗 复位较易, 复位较易 拇指,另一手拇指加压骨折处, 拇指,另一手拇指加压骨折处,纠 正成角畸形, 正成角畸形,复位后前臂石膏固定 拇指于外展位4~ 周 拇指于外展位 ~6周,石膏应包括 近节指节, 近节指节,不稳定的骨折可行牵引 固定。 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部骨 折的牵引固定法71/156 第一掌骨基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 骨折) 第一掌骨基部骨折脱位 骨折拇指外展受轴向暴力, 拇指外展受轴向暴力,使基部尺侧斜 形骨折,骨折线通过腕掌关节, 形骨折,骨折线通过腕掌关节,近端 骨块呈三角形,远端滑向桡侧, 骨块呈三角形,远端滑向桡侧,再加 拇长展肌及大鱼际肌等牵拉而造成腕 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严重地影响拇 指外展和对掌活动。 线可确诊 线可确诊。 指外展和对掌活动。X线可确诊。 治疗:手法复位与单纯第一掌骨基部 治疗 手法复位与单纯第一掌骨基部 骨折相同,复位后不能保持者, 骨折相同,复位后不能保持者,可持 续牵引,石膏固定6周 续牵引,石膏固定 周。如不能保持 对位应手术复位, 对位应手术复位,用克氏针固定小骨 块,另一克氏针固定掌骨基部于第二 掌骨,保持复位,术后石膏固定4~ 掌骨,保持复位,术后石膏固定 ~6 周。72/156 掌骨、 掌骨、指骨骨折直接暴力。 直接暴力。 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压痛,异常动度,骨擦音, 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压痛,异常动度,骨擦音, 骨擦感,纵向叩击痛,活动障碍等表现。 骨擦感,纵向叩击痛,活动障碍等表现。 由于骨间肌牵拉,掌骨骨折及中节指骨基部骨折, 由于骨间肌牵拉,掌骨骨折及中节指骨基部骨折,骨 折端向背侧成角,而近节指骨及中节指骨指浅屈肌附 折端向背侧成角, 着点以远的骨折,骨折端向掌侧成角。 着点以远的骨折,骨折端向掌侧成角。 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治疗: 治疗: 闭合性、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 石膏固定4~ 周 手法复位, 闭合性、稳定性骨折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6周。 开放性、不稳定性骨折:开放复位 开放复位, 开放性、不稳定性骨折 开放复位,克氏针交叉或斜形 固定,外加石膏托固定4~ 周 固定,外加石膏托固定 ~6周。73/156 74/156 75/156 掌指关节脱位手指扭伤、 手指扭伤、手指极度背伸时发 拇指,示指最多, 生,拇指,示指最多,脱位后 指骨向背侧移位, 指骨向背侧移位,掌骨头突向 掌侧,形成关节过伸位畸形。 掌侧,形成关节过伸位畸形。 手法复位往往失败, 手法复位往往失败,如示指脱 位时, 位时,掌骨头从掌板近端穿破 关节囊, 关节囊,掌板嵌在两关节面之 间,掌骨颈两侧夹在屈指肌腱 及蚓状肌之间,造成复位困难。 及蚓状肌之间,造成复位困难。 治疗:先试行手法复位 先试行手法复位, 治疗 先试行手法复位,不成功 即手术复位, 即手术复位,牵开夹住掌骨颈 的组织,还纳掌骨头, 的组织,还纳掌骨头,屈曲位 固定3周 固定 周。76/156 手部肌腱损伤手部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伤较多, 手部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伤较多,常 合并指神经伤或骨折等,也可有闭合性撕裂。 合并指神经伤或骨折等,也可有闭合性撕裂。 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 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如指 深屈肌腱断裂,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 深屈肌腱断裂,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 伸肌腱不同部位断裂,其相应关节不能伸展, 伸肌腱不同部位断裂,其相应关节不能伸展, 并可出现畸形。 并可出现畸形。 只要条件允许,如伤口在12小时以内 小时以内, 只要条件允许,如伤口在 小时以内,伤口较 整齐,污染不重,肌腱没有或很小缺损等, 整齐,污染不重,肌腱没有或很小缺损等,都 应争取早期缝合肌腱。 应争取早期缝合肌腱。 肌腱手术的最大难题是术后肌腱粘连, 肌腱手术的最大难题是术后肌腱粘连,尚未解 决。77/156 肌腱缝 合常用 方法78/156 手部神经损伤的特点只要条件允许,应争取Ⅰ期修复。 只要条件允许,应争取Ⅰ期修复。 伤后6-8小时内,应清创同时修复神经。 伤后 小时内,应清创同时修复神经。 小时内 伤后8小时以上 污染较重, 小时以上, 伤后 小时以上,污染较重,清创后神经断端用 黑丝线做好标记, 周后伤口愈合再行二期手 黑丝线做好标记,2-3周后伤口愈合再行二期手 术。 神经修复应参照神经外膜的血管走行及神经束 断面进行精确对位, 断面进行精确对位,无张力下行神经外膜或神 经束膜缝合。 经束膜缝合。 术后固定神经于松弛位3周。 术后固定神经于松弛位 周79/156 拇指再造术拇指能外展,对掌,拇指约占手功能的 拇指能外展,对掌,拇指约占手功能的40% 。 处理好急症拇指外伤是挽救功能的关键,外伤性断拇, 处理好急症拇指外伤是挽救功能的关键,外伤性断拇, 应首先争取拇指再植,如无再植条件, 应首先争取拇指再植,如无再植条件,可采用吻合神 皮管包埋法再造拇指,即切除断指的皮肤、指甲、 经、皮管包埋法再造拇指,即切除断指的皮肤、指甲、 保留两侧指神经、肌腱、克氏针交叉固定骨骼, 保留两侧指神经、肌腱、克氏针交叉固定骨骼,吻合 神经、肌腱、锁骨下皮管包埋, ~ 周后断蒂 周后断蒂。 神经、肌腱、锁骨下皮管包埋,3~4周后断蒂。 拇指缺损的分类: 拇指缺损的分类 Ⅰ度:自近节指骨远端或指间关节缺损。 自近节指骨远端或指间关节缺损。 自近节指骨远端或指间关节缺损 自掌指关节缺损。 Ⅱ度:自掌指关节缺损。 自掌指关节缺损 经掌骨缺损。 Ⅲ度:经掌骨缺损。 经掌骨缺损 整个拇指连同大多角骨缺损。 Ⅳ度:整个拇指连同大多角骨缺损。 整个拇指连同大多角骨缺损80/156 拇指再造的方法指间关节缺损(Ⅰ度缺损 非特殊职业,一般不需处理。 指间关节缺损 Ⅰ度缺损) 非特殊职业,一般不需处理。 近节指骨中段缺损 1.虎口加深术 虎口加深术 2.帽状皮瓣提升法又叫脱套植骨术。适于残留 或 帽状皮瓣提升法又叫脱套植骨术。 帽状皮瓣提升法又叫脱套植骨术 适于残留1/2或 1/3近节指骨,拇指残端皮肤很松者。方法:在残端近 近节指骨,拇指残端皮肤很松者。方法 在残端近 近节指骨 厘米处环形切开皮肤, 侧3~4厘米处环形切开皮肤,向近端游离神经和动、 ~ 厘米处环形切开皮肤 向近端游离神经和动、 静脉。全层游离远侧皮瓣形成帽状皮瓣,指端植骨, 静脉。全层游离远侧皮瓣形成帽状皮瓣,指端植骨, 提升帽状瓣覆盖骨端,近端创面植皮修复。 提升帽状瓣覆盖骨端,近端创面植皮修复。可延长拇 厘米左右。 指1~1.5厘米左右。 ~ 厘米左右81/156 3.第一掌骨延长术 第一掌骨延长术 4.以跖底动脉为供血动脉的第二趾部分游离移植。 以跖底动脉为供血动脉的第二趾部分游离移植。 以跖底动脉为供血动脉的第二趾部分游离移植 掌指关节或部分掌骨缺损(Ⅱ 度缺损) 掌指关节或部分掌骨缺损 Ⅱ~Ⅲ度缺损 1.转移邻近残指再造拇指 利用功能不大的伤残邻指 转移邻近残指再造拇指 作拇指再造术,应为首选方法。要求转移的残指循环、 作拇指再造术,应为首选方法。要求转移的残指循环、 感觉良好,神经血管未受损伤。 感觉良好,神经血管未受损伤。设计利用适当长度的 残指,连同肌腱、神经、动脉、 残指,连同肌腱、神经、动脉、静脉及血管周围软组 一并转移至第一掌骨。 织,一并转移至第一掌骨。克氏针交叉固定骨骼于对 掌位,使之能与各指指腹接触。 掌位,使之能与各指指腹接触。此法不需切断神经血 可形成感觉、运动功能良好、外形较满意的拇指。 管,可形成感觉、运动功能良好、外形较满意的拇指。82/156 2.游离移植第二足趾再造拇指 游离移植第二足趾再造拇指我国杨东岳等于1966年创用,适用于拇指Ⅱ、Ⅲ度缺 年创用,适用于拇指Ⅱ 我国杨东岳等于 年创用 特别是伴有两指以上缺损者, 损,特别是伴有两指以上缺损者,四指缺损者亦可用 此法再造手指,游离第二趾也可为手再造提供手指。 此法再造手指,游离第二趾也可为手再造提供手指。 第二足趾较长,外形接近拇指, 第二足趾较长,外形接近拇指,切除第二趾及第二跖 骨头对走路功能外形影响很少。方法:如图切开皮肤 如图切开皮肤, 骨头对走路功能外形影响很少。方法 如图切开皮肤, 向远端游离足背动脉、大隐静脉、趾屈、 向远端游离足背动脉、大隐静脉、趾屈、伸肌腱及趾 神经并高位切断,离断跖趾关节或跖骨颈, 神经并高位切断,离断跖趾关节或跖骨颈,完全游离 足趾,移植于拇指处克氏针交叉固定骨骼于对掌位, 足趾,移植于拇指处克氏针交叉固定骨骼于对掌位, 分别与拇指屈伸肌腱、指神经及桡动脉、头静脉吻合, 分别与拇指屈伸肌腱、指神经及桡动脉、头静脉吻合, 一次完成再造手术。 一次完成再造手术。83/156 3.转移正常示指再造拇指 又称示指拇指化。 转移正常示指再造拇指 又称示指拇指化。 4.皮管加植骨法再造拇指 方法是第一掌骨残端植骨, 皮管加植骨法再造拇指 方法是第一掌骨残端植骨, 用皮管(如锁骨下皮管 包埋, 3 ~ 4 周后断蒂,形成拇 用皮管 如锁骨下皮管)包埋, 周后断蒂, 如锁骨下皮管 包埋 指用此法再造的拇指,循环感觉都很差,常冻伤或烫伤, 指用此法再造的拇指,循环感觉都很差,常冻伤或烫伤, 功能不好,现已基本废弃, 功能不好,现已基本废弃,仅在个别情况下应用为改善 感觉功能,可切取环指一侧带神经血管蒂的岛状皮瓣, 感觉功能,可切取环指一侧带神经血管蒂的岛状皮瓣, 转移至拇指皮管上(常转移至指尖及尺侧 常转移至指尖及尺侧), 转移至拇指皮管上 常转移至指尖及尺侧 ,使该区有良 好的感觉。 好的感觉。 用环指岛状 皮瓣重建拇 指感觉84/156 手的功能恢复对待手部损伤,应充分发挥伤员的主观能动作用, 对待手部损伤,应充分发挥伤员的主观能动作用,积 极地、长期地进行手的功能锻炼。 极地、长期地进行手的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 分主动及被动锻炼,应从早期开始,有计划地进行。 分主动及被动锻炼,应从早期开始,有计划地进行。 在石膏固定期间以主动锻炼为主, 在石膏固定期间以主动锻炼为主,积极活动未固定的 手指及上肢的各关节, 手指及上肢的各关节,固定部位亦可作肌肉静力收缩 练习(肌腱缝合术后早期不作 肌腱缝合术后早期不作)。 练习 肌腱缝合术后早期不作 。 去除固定后,仍以主动活动为主, 去除固定后,仍以主动活动为主,亦需逐渐作关节被 动活动。要求伤员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刻苦锻炼, 动活动。要求伤员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刻苦锻炼,从轻 到重、从小到大地活动每个关节。 到重、从小到大地活动每个关节。 积极使用患手是最好的功能锻炼方式。 积极使用患手是最好的功能锻炼方式。85/156 物理疗法及体育疗法理疗能促进手部循环, 理疗能促进手部循环,消 能促进手部循环 除水肿和软化疤痕等, 除水肿和软化疤痕等,有 利于手的活动, 利于手的活动,但不能代 替功能锻炼。体疗是在医 替功能锻炼。体疗是在医 生指导下, 生指导下,对患手作适当 的按摩活动, 的按摩活动,利用各种器 械练习关节活动。 械练习关节活动。 支具治疗 利用弹簧或橡皮筋的弹性 ?图掌指关节屈曲弹性夹板 图掌指关节屈曲弹性夹板 持续牵引,帮助关节主动、 持续牵引,帮助关节主动、 戴上夹板后, 戴上夹板后 被动活动, 被动活动,预防或纠正关 ?戴上夹板后,利用橡皮筋的弹 性拉力使掌指关节强力被动屈 肌腱、 节、肌腱、肌肉的粘连与 也可做主动的屈伸活动。 曲,也可做主动的屈伸活动。 挛缩。 挛缩。86/156 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解剖 周围神经损伤原因及分类 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与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的处理 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87/156 周围神经损伤最多见的为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 最多见的为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和 腓总神经,上肢神经伤较多,约占60~ 腓总神经,上肢神经伤较多,约占 ~70% 。 31对脊神经,由感觉、运动及交感神经组成。 对脊神经,由感觉、运动及交感神经组成。 对脊神经 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及轴突构成。 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及轴突构成。神经细胞只有 一个轴突,轴突分为有髓鞘及无髓鞘, 一个轴突,轴突分为有髓鞘及无髓鞘,运动和感觉神 经纤维属有髓鞘神经,较粗大, 经纤维属有髓鞘神经,较粗大,髓鞘由雪旺氏细胞所 形成,其外面有一层神经内膜。 形成,其外面有一层神经内膜。交感神经纤维属无髓 鞘神经,较细小,其神经轴突外面被以很薄的髓质。 鞘神经,较细小,其神经轴突外面被以很薄的髓质。 轴突最外层包绕神经内膜,若干轴突组成一个神经束, 轴突最外层包绕神经内膜,若干轴突组成一个神经束, 有束膜(Perineurium)包绕,若干神经束组成神经干, 包绕, 有束膜 包绕 若干神经束组成神经干, 外包的结缔组织膜称为神经外膜(Epineurium)。神经 外包的结缔组织膜称为神经外膜 。 内膜,束膜及外膜均有防神经受伤过度牵拉的作用。 内膜,束膜及外膜均有防神经受伤过度牵拉的作用。88/156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学 周围神经显微解剖若干轴突束膜神经束外膜 神经干轴突有髓鞘(雪旺氏细胞形成 有髓鞘 雪旺氏细胞形成) 雪旺氏细胞形成 无髓鞘89/156 颈丛的组成:C1 4 颈丛的组成:C1―490/156 臂丛的组成: 臂丛的组成:C5 ―8,T1 8,T191/156 腰丛的组成:L1腰丛的组成:L1-3,L4 部分92/156 骶丛的组成:L4, S1骶丛的组成:L4,5 ,S1-393/156 周围神经损伤的变性与再生神经的变性―瓦氏变性 (Wallerian 退化) 神经的变性 瓦氏变性 退化 1850年即发现蛙的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损伤后 年即发现蛙的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损伤后 有退行性变, 有退行性变,轴突和髓鞘的分解吸收以及雪旺 氏细胞增生等现象, 氏细胞增生等现象,称为瓦氏变性 (Wallerian degenration)在神经断裂后即开始,一般在神经 在神经断裂后即开始, 在神经断裂后即开始 伤后8周左右完成 周左右完成。 伤后 周左右完成。 神经的再生:一般认为神经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 一般认为神经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 神经的再生 一般认为神经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 而周围神经纤维可以再生,伤后7~ 天开始向 而周围神经纤维可以再生,伤后 ~10天开始向 远端生长一般生长速度为1mm/天。 远端生长一般生长速度为 天94/156 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和分类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 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 分类:1943年Seddon提出将神经损伤分为三种类型。 提出将神经损伤分为三种类型。 分类 年 提出将神经损伤分为三种类型 ?1.牵拉损伤如产伤等引起的臂丛损伤。 1 牵拉损伤如产伤等引起的臂丛损伤。 神经断裂:临床表现为完全损伤,处理上需手术吻合。 临床表现为完全损伤, 神经断裂 2.切割伤如刀割伤、电锯伤、玻璃割伤等。 临床表现为完全损伤 处理上需手术吻合。 ?2 切割伤如刀割伤、电锯伤、玻璃割伤等。 神经轴突断裂:神经轴突完全断裂 但鞘膜完整, 神经轴突完全断裂, 神经轴突断裂 神经轴突完全断裂,但鞘膜完整,有变。 ?3.压迫性损伤如骨折脱位等造成的神经受压 3 压迫性损伤如骨折脱位等造成的神经受压。 性改变,临床表现为神经完全损伤,多不需手术处理, 性改变,临床表现为神经完全损伤,多不需手术处理 , ?4.火器伤如枪弹伤和弹片伤。 4 火器伤如枪弹伤和弹片伤。 再生轴突可长向损伤的远侧段。 再生轴突可长向损伤的远侧段。 ?5.缺血性损伤肢体缺血挛缩,神经亦受损。 5 缺血性损伤肢体缺血挛缩,神经亦受损。 神经失用:神经轴突和鞘膜完整,显微镜下改变不明显, 神经轴突和鞘膜完整, 神经失用 6.电烧伤及放射性烧伤。 神经轴突和鞘膜完整 显微镜下改变不明显, ?6 电烧伤及放射性烧伤。 电反应正常,神经功能传导障碍,有感觉减退, 电反应正常药物注射性损伤及其他医源性损伤。 肌肉 ?7.药物注射性损伤及其他医源性损伤。 7 ,神经功能传导障碍,有感觉减退, 瘫痪,但营养正常多因神经受压或挫伤引起。 瘫痪,但营养正常多因神经受压或挫伤引起。 1968 年Sunderland 根据神经损伤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 五度。 五度。95/156 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及诊断临床检查 伤部检查:检查有无伤口及其范围和深度 检查有无伤口及其范围和深度、 伤部检查 检查有无伤口及其范围和深度 、 软组织损伤 情况以及有无感染。 情况以及有无感染。 肢体姿势:观察肢体有无畸形 桡神经伤有腕下垂; 观察肢体有无畸形, 肢体姿势 观察肢体有无畸形 , 桡神经伤有腕下垂 ; 尺 神经伤有爪状手,即第4、 指的掌指关节过伸 指的掌指关节过伸, 神经伤有爪状手,即第 、5指的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 节屈曲;正中神经伤有猿手;腓总神经伤有足下垂等。 节屈曲;正中神经伤有猿手;腓总神经伤有足下垂等。 运动功能:用六级法区分肌力。 运动功能 用六级法区分肌力。 用六级法区分肌力?0 级―无肌肉收缩; 0 无肌肉收缩; 无肌肉收缩 ?1 级―肌肉稍有收缩; 肌肉稍有收缩; 1 肌肉稍有收缩 ?2 级―不对抗地心引力方向,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 不对抗地心引力方向, 2 不对抗地心引力方向 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 ?3 级―对抗地心引力方向,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但不能加任何阻力; 对抗地心引力方向, 3 对抗地心引力方向 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但不能加任何阻力; ?4 级―对抗地心引力方向并加一定阻力,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 对抗地心引力方向并加一定阻力, 4 对抗地心引力方向并加一定阻力 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 ?5 级―正常。 正常。 5 正常96/156 临床检查感觉功能:检查痛觉、 触觉、温觉、 感觉功能 检查痛觉、触觉、 温觉 、两点区别觉及其改 检查痛觉 变范围, 判断神经损伤程度, 变范围 , 判断神经损伤程度 , 一般检查痛觉及触觉即 ?0 级―完全无感觉; 完全无感觉; 0 完全无感觉 可。 深痛觉存在; 深痛觉存在 感觉功能:六级法区别其程度 1 六级法区别其程度: 感觉功能 六级法区别其程度:?1 级―深痛觉存在; ?2 级―有痛觉及部分触觉; 有痛觉及部分触觉; 2 有痛觉及部分触觉 营养改变: 营养改变 ?3 级―痛觉和触觉完全; 痛觉和触觉完全; 3 痛觉和触觉完全 反射:根据肌肉瘫痪情况 腱反射消失或减退。 根据肌肉瘫痪情况, 反射 根据肌肉瘫痪情况,腱反射消失或减退。 ,且有 ?4 级 ―痛、 触觉完全 4 痛 触觉完全, 两点区别觉,惟距离较大; 两点区别觉,惟距离较大; 神经近侧断端有假性神经瘤,常有剧烈疼痛和触痛。 神经近侧断端有假性神经瘤,常有剧烈疼痛和触痛。 ?5 级―感觉完全正常。 感觉完全正常。 5 感觉完全正常 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在损伤平面或神经生长所达到 神经干叩击试验 征 在损伤平面或神经生长所达到 的部位, 轻叩神经, 即发生该神经分布区放射性麻痛, 的部位 , 轻叩神经 , 即发生该神经分布区放射性麻痛 , 征阳性。 称 Tinel 征阳性。通过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 电生理检查:通过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判断神 通过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97/156经损伤范围、程度、吻合后恢复情况及预后。 经损伤范围、程度、吻合后恢复情况及预后。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方案伤因、 伤因、伤部临床检查电生理检查速度,安培 速度 安培 九月 , EMG,伤肢姿势运动、 运动、感觉Tinel's 测试98/156 周围神经损伤的处理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 用修复的方法治疗神经断裂。 用修复的方法治疗神经断裂。 用减压的方法解除骨折端压迫。 用减压的方法解除骨折端压迫。 用松解的方法解除瘢痕粘连绞窄。 用松解的方法解除瘢痕粘连绞窄。 用锻炼的方法恢复肢体功能。 用锻炼的方法恢复肢体功能。99/156 ㈠非手术疗法目的是为神经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目的是为神经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解除骨折端的压迫:将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 将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 解除骨折端的压迫 将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以解除骨 折端对神经的压迫,观察1~ 月后 如未恢复再手术。 月后, 折端对神经的压迫,观察 ~3月后,如未恢复再手术。 防止瘫痪肌肉过度伸展:选用夹板保持肌肉在松弛位置 选用夹板保持肌肉在松弛位置, 防止瘫痪肌肉过度伸展 选用夹板保持肌肉在松弛位置, 如桡神经瘫痪可用悬吊弹簧夹板,足下垂用支架等。 如桡神经瘫痪可用悬吊弹簧夹板,足下垂用支架等。 保持关节动度:应进行被动活动 锻炼关节全部动度, 应进行被动活动, 保持关节动度 应进行被动活动,锻炼关节全部动度, 一日多次。 一日多次。 理疗、 理疗、按摩及适当电刺激 锻炼尚存在和恢复中的肌肉 改进肢体功能。 尚存在和恢复中的肌肉, 锻炼尚存在和恢复中的肌肉,改进肢体功能。100/156 神经转位术、肌肉转移术 神经转位术、 锐器伤应争取一期修复,火器伤不作一期修复, 锐器伤应争取一期修复,火器伤不作一期修复,待伤 口愈合后3~ 周行二期修复 周行二期修复。 口愈合后 ~4周行二期修复。 神经松解术:如神经瘢痕组织包埋应行神经松解术如骨 神经松解术 如神经瘢痕组织包埋应行神经松解术如骨 折端压迫,应予解除;如为瘢痕组织包埋, 折端压迫,应予解除;如为瘢痕组织包埋,应沿神经 纵轴切开瘢痕,切除神经周围瘢痕组织, 纵轴切开瘢痕,切除神经周围瘢痕组织,作神经外松 如神经内也有瘢痕粘连和压迫, 解,如神经内也有瘢痕粘连和压迫,需作神经内松解 术即沿神经切开病变部神经外膜, 术即沿神经切开病变部神经外膜,仔细分离神经束间 的瘢痕粘连。术毕将神经放置在健康组织内, 的瘢痕粘连。术毕将神经放置在健康组织内,加以保 护。㈡手术治疗:神经松解术、神经吻合术、神经移植术、 手术治疗 神经松解术、神经吻合术、神经移植术、101/156 2.神经吻合术 神经吻合术显露神经注意勿损伤神经分枝。 显露神经注意勿损伤神经分枝。 注意勿损伤神经分枝 切除神经病变部位先切除近侧段假性神经瘤 先切除近侧段假性神经瘤, 切除神经病变部位 先切除近侧段假性神经瘤 , 直至切 面露出正常的神经束,再切除远侧的瘢痕组织, 面露出正常的神经束,再切除远侧的瘢痕组织,亦切至 正常组织,但又不可切除过多。 正常组织,但又不可切除过多。 克服神经缺损游离神经近远两段并屈曲关节, 或改变 克服神经缺损游离神经近远两段并屈曲关节, 游离神经近远两段并屈曲关节 神经位置,使神经两个断端接近缝合处, 神经位置,使神经两个断端接近缝合处,必须没有张力 如断端间缺损较大,应作神经移植术, 如断端间缺损较大,应作神经移植术,在断肢再植或骨 折不连接时,可考虑缩短骨干。 折不连接时,可考虑缩短骨干。 ( 1 )环形切除神经断端的外膜 1 厘米 缝合材料和方法 缝合材料可用人发或 7 ~ 8 “0”尼 ” 分离两断端的神经束, ( 2 )分离两断端的神经束,切除神经束端瘢痕 龙线缝合方法有神经外膜缝合法和神经束膜缝合法。 龙线缝合方法有神经外膜缝合法和神经束膜缝合法。 ( 3 )缝合相对应的神经束,针线只穿过神经束膜 缝合相对应的神经束,( 4 )缝合完成102/156 3.神经转移术和移植术 神经转移术和移植术神经缺损过多,采用屈曲关节、 神经缺损过多,采用屈曲关节、游离神经等方法仍不 能克服缺损,对端吻合有明显张力时,应做神经转移 能克服缺损,对端吻合有明显张力时,应做神经转移 术或移植术,但神经移植的效果不如对端吻合满意。 术或移植术,但神经移植的效果不如对端吻合满意。 在手外伤, 神经转移术 在手外伤,可利用残指的神经转移修复 其它神经损伤。手指的神经(图 。在上肢, 其它神经损伤。手指的神经 图)。在上肢,可用桡神 经浅支转移修复正中神经远侧的感觉神经或尺神经浅 在臂丛根性损伤时, 支。在臂丛根性损伤时,可用膈神经转移修复肌皮神 颈丛运动支转移修复腋神经或肩胛上神经等。 经、颈丛运动支转移修复腋神经或肩胛上神经等。103/156 神经移植术首选自体神经移植,常用作移植的神经有腓肠神经、 首选自体神经移植,常用作移植的神经有腓肠神经、 隐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 隐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浅 支等。 支等。 数条大神经同时损伤时可利用其中一条修复其它重要 的神经,在上臂损伤时,如正中、 的神经 ,在上臂损伤时, 如正中、 尺、 桡及肌皮神经 均有较大缺损,不能作对端吻合, 均有较大缺损, 不能作对端吻合, 可取用尺神经分别 移植修复正中、肌皮和桡神经(图 。 移植修复正中、肌皮和桡神经 图)。 神经移植的方法: 神经移植的方法 ①单股神经游离移植法 用于移植的神经与修复的神 经应粗细相仿, 经应粗细相仿, 如利用皮神经或废弃指的神经修复指 神经,可采用神经外膜缝合法, 神经, 可采用神经外膜缝合法 ,将移植的神经与需修 复神经作外膜吻合。 复神经作外膜吻合。104/156 ②电缆式神经游离移植法 如用于移植的神 经较细, 经较细,则须将 数股合并以修复 缺损的神经先将 移植的神经切成 多段, 多段,缝合神经 外膜, 外膜,形成一较 大神经, 大神经,再与待 修复的神经缝合 (图),此法因神经 图, 束对合不够准确, 束对合不够准确, 效果不肯定。 效果不肯定。105/156 ③神经束间游离移植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操作技术与神经束膜缝 合术相同, 合术相同,即先将神经两断端的外膜切除 1 厘米,分离出相应的神经束, 厘米,分离出相应的神经束,切除神经束断 端的瘢痕至正常部分, 端的瘢痕至正常部分,然后将移植的神经束 置于相对应的神经束间作束膜缝合(图 。 置于相对应的神经束间作束膜缝合 图)。⑴环形切除断端神经外膜1 环形切除断端神经外膜1 厘米, 分离出各神经束, 厘米 , 分离出各神经束 , 切除神经束端瘢痕 ⑵ 将移植神经与相对应的 神经束作束膜缝合 ⑶神经束间缝合完毕106/156 ④神经带蒂移植法较细的神经移植后, 较细的神经移植后,一般不致发 生坏死粗大的神经移植, 生坏死粗大的神经移植,由于神 经的游离段缺血而发生神经中心 性坏死,导致束间瘢痕化, 性坏死,导致束间瘢痕化,影响 移植效果带蒂法移植可避免上述 情况发生。 情况发生。如将正中神经及尺神 经近段假性神经瘤切除并作对端 吻合, 吻合,再将尺神经近侧神经干切 断而尽量保留其血管, 断而尽量保留其血管,6 周后将尺 神经近端切断缝合于正中神经远 段(图) 图 ⑤ 带血管蒂神经游离移植法多用 带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作游离移 植 , 将小隐静脉与受区一知名动 脉吻合以使移植段神经获得血液 供应。 供应。107/156?⑴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 ⑴ ?⑵ 切除神经瘤将两近端吻合 , ⑵ 切除神经瘤将两近端吻合, 于近侧切断尺神经干, 于近侧切断尺神经干,保留营 养血管 ?⑶ 6 周后切断游离尺神经近 ⑶ 侧,带蒂移植与正中神经远端 吻合 4.肌肉转移术 肌肉转移术在神经伤不能修复时, 在神经伤不能修复时,施行肌肉转移术重建功能如桡 神经伤不能修复时,可转移屈肌属代替伸拇、 神经伤不能修复时,可转移屈肌属代替伸拇、伸指总 及伸腕肌;尺神经不能修复时, 及伸腕肌;尺神经不能修复时,可用指浅屈肌转移代 替骨间肌和蚓状肌;正中神经鱼际肌支不能修复时, 替骨间肌和蚓状肌;正中神经鱼际肌支不能修复时 , 膝 关节 吻 合坐骨 ⑴ 屈 曲 膝关 节 吻合 坐骨 可用环指浅屈肌、 可用环指浅屈肌、尺侧腕伸肌或小指外展肌转移代替 神经; 神经; 拇对掌肌;肌皮神经不能修复时, 拇对掌肌;肌皮神经不能修复时,可用背阔肌的一部 ⑵术后用石膏固定膝关 分或胸大肌转移代替肱二头肌等等。 分或胸大肌转移代替肱二头肌等等。 节屈曲和髋关节伸直位。 节屈曲和髋关节伸直位。5.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用石膏固定关节后屈曲位(图 , 制动(4-6周) 强迫位 用石膏固定关节后屈曲位 图),① 制动 周 康复治疗(体疗 体疗) 物理治疗(电刺激 电刺激) 或功能位 ② 康复治疗 体疗 ③ 物理治疗 电刺激 ④ 生物治疗(NGF) 生物治疗108/156 手术效果欠佳原因先决因素 损伤严重、性质复杂。 损伤严重、性质复杂。 年龄大。 年龄大。 错过手术时机。 错过手术时机。 &6 个月效果好。 个月效果好。 全身疾病。 全身疾病。 手术条件 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 缝合材料 体位、 体位、照明 伤口复杂,位置深。 伤口复杂,位置深。 神经手术操作不当。 神经手术操作不当。109/156 神经手术应遵循原则: 神经手术应遵循原则操作轻柔, 操作轻柔,锐性分离 神经瘤切除应彻底 选用适宜的缝线及缝合方式 无张力下缝合 修复后的神经床110/156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的特点: 臂丛神经损伤的特点: 1.多为牵拉伤 1.多为牵拉伤 2.损伤范围广(多神经损伤) 2.损伤范围广(多神经损伤) 损伤范围广 3.部分为不可逆根性撕脱伤 3.部分为不可逆根性撕脱伤 4.手术效果差 4.手术效果差 伸肘, C5 ―肩,C6 ―屈肘 , C7 ―伸肘, 肩 屈肘 伸肘 手部运动, C8 ,T1 ―手部运动,Honner's 征―根性 手部运动 根性111/156 上臂丛神经伤: 上臂丛神经伤:肩部及上臂瘫痪为主 手部运动、 手部运动、感觉基本正常112/156 男,44岁,左颈部砍伤10天入 ,44岁 左颈部砍伤10天入 10 院查体:肩关节运动障碍, 院查体:肩关节运动障碍,肱 二头肌0 二头肌0级,肱三头肌3肌前 肱三头肌3 臂肌,手肌群正常。 臂肌,手肌群正常。术中 见:C5大部断裂,C6完全断 C5大部断裂,C6完全断 大部断裂 裂。手术修复 C5,C6. 下臂丛神经伤: 下臂丛神经伤:肩部及上臂损伤轻 手部运动,感觉瘫痪重, 征阳性。 手部运动,感觉瘫痪重, Honner's 征阳性。114/156 上臂感觉分布115/156 肌皮神经损伤:锐器伤多见, 肌皮神经损伤:锐器伤多见,运动损害为主 肱二头肌瘫痪――屈肘障碍 肱二头肌瘫痪 屈肘障碍116/156 腋神经损伤:锐器伤、 腋神经损伤:锐器伤、肩关节脱位 三角肌、小圆肌瘫痪―肩外展受限 三角肌、小圆肌瘫痪 肩外展受限117/156 尺神经损伤损伤原因:在腕部、手指及掌部,尺神经易受割裂伤。 损伤原因 在腕部、手指及掌部,尺神经易受割裂伤。 在腕部 临床表现及诊断:①夹纸试验?②感觉消退或消失区?③ 临床表现及诊断 ①夹纸试验 ②感觉消退或消失区 ③ 爪状手畸形:环指 小指有爪状畸形, 环指, 爪状手畸形 环指,小指有爪状畸形,即环小指掌指关 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各手指不能内收外展。 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各手指不能内收外展。夹纸 试验阳性。拇指和食指不能对掌成完好的“ 形 试验阳性。拇指和食指不能对掌成完好的“O”形,此 两指对捏试验显示无力。尺侧一个半指感觉均消失。 两指对捏试验显示无力。尺侧一个半指感觉均消失。 治疗:根据损伤情况 作减压、松解或吻合术。 根据损伤情况, 治疗 根据损伤情况,作减压、松解或吻合术。118/156 尺神经伤运动障碍:爪形手畸形; 尺神经伤运动障碍:爪形手畸形;夹纸试验阳性 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尺侧掌面一个半手指119/156 尺神经运动、感觉支配 尺神经运动、120/156 爪型手形成机理: 爪型手形成机理:1. 环、小指指深屈肌腱功能正常 骨间肌、蚓状肌功能障碍―屈 2. 骨间肌、蚓状肌功能障碍 屈 MP、 PIP不能 MP、伸PIP不能 3.小鱼际肌瘫痪 小鱼际肌瘫痪―尺侧手掌扁平 3.小鱼际肌瘫痪 尺侧手掌扁平121/156 正中神经损伤损伤原因:火器伤、玻璃割伤、刀伤及机器伤较常见, 损伤原因 火器伤、玻璃割伤、刀伤及机器伤较常见, 火器伤 肱骨下端骨折和前臂骨折。 肱骨下端骨折和前臂骨折。 临床表现及诊断:腕部正中神经 运动:拇指不能外展 腕部正中神经:运动 拇指不能外展、 临床表现及诊断 腕部正中神经 运动 拇指不能外展、 对掌,大鱼际萎缩成猿手畸形。感觉:桡侧三个半指感 对掌,大鱼际萎缩成猿手畸形。感觉 桡侧三个半指感 觉障碍。营养改变:指骨萎缩 指端变小变尖。 指骨萎缩, 觉障碍。营养改变 指骨萎缩,指端变小变尖。肘部正 中神经:运动 拇指食指不能屈曲, 拇指不能外展、 运动:拇指食指不能屈曲 中神经 运动 拇指食指不能屈曲 , 拇指不能外展 、 对 感觉:与营养改变同前 桡侧三个半指感觉障碍, 与营养改变同前。 掌。感觉 与营养改变同前。桡侧三个半指感觉障碍, 正中神经伤后合并灼性神经痛较常见。 正中神经伤后合并灼性神经痛较常见。 治疗:早期手术缝合 早期手术缝合, 治疗 早期手术缝合,可行环指屈指浅肌或小指展肌转 移拇对掌成形术。 移拇对掌成形术。?⑴⑵拇指外展对掌正常。⑶⑷ ⑴⑵拇指外展对掌正常 ⑴⑵拇指外展对掌正常。 肘部正中神经伤后拇指不能对 中指不能屈曲。 掌 , 拇 、 食 、 中指不能屈曲 。 ⑸⑹感觉减退或消失区 ⑸⑹感觉减退或消失区122/156 正中神经损伤传教士手畸形机理:(高位 传教士手畸形机理 高位) 高位 1.拇长屈肌腱 食、中指指深屈肌腱瘫痪 拇长屈肌腱;食 拇长屈肌腱 2.环、小指指深屈肌腱正常 环 猿手畸形机理:(腕部 腕部) 猿手畸形机理 腕部 1.大鱼际肌瘫痪 大鱼际肌瘫痪――手掌扁平 大鱼际肌瘫痪 手掌扁平 2.拇长屈肌腱功能正常 拇长屈肌腱功能正常 3. 食、中、环、小指指屈深肌腱正常 感觉障碍:桡侧掌面三个半手指 感觉障碍 桡侧掌面三个半手指123/156 正中神经感觉分布124/156 骨折伴 正中神经伤腕管综合症 正中神经伤125/156 男性,20岁,尺桡骨 男性,20岁 骨折夹板固定, 骨折夹板固定,8小时 后前臂肿胀,36小时 后前臂肿胀,36小时 后行前臂筋膜间隙切开 减压图为伤后1 减压图为伤后1年,前 臂缺血挛缩畸形。 臂缺血挛缩畸形。126/156 桡神经损伤损伤特点:锐器伤、 损伤特点:锐器伤、嵌压伤 、 运动神经为主, 支配手外肌 、 运动神经为主, 损伤原因:肱骨中下 骨折。手术效果好。 肱骨中下1/3骨折 损伤原因 肱骨中下 骨折。手术效果好。临床表现及诊断:运动 垂腕 主要畸形:垂腕、 临床表现及诊断 运动:垂腕、 主要畸形:垂腕、垂指畸形 运动 垂腕、 垂拇、垂指畸形。感觉:手 垂拇、垂指畸形。感觉 手 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指、 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指、 上臂及前臂后部感觉障碍。 上臂及前臂后部感觉障碍。 治疗:神经减压 神经减压、 治疗 神经减压 、 松解或缝 合术。必要时用屈肘, 合术 。 必要时用屈肘 , 肩内 收前屈及神经前移等法克服 缺损, 缺损 , 如缺损多则作神经移 植术。神经吻合后效果较正 植术。 腕背屈、伸指( ⑴腕背屈、伸指(拇)正常 中神经尺神经为好。 中神经尺神经为好。 ⑵桡神经伤后发生腕下垂⑶感觉减退或消失区127/156 桡神经:在上臂后方紧贴肱骨干下行, 桡神经:在上臂后方紧贴肱骨干下行, 该处易损伤。在肘上分成骨间背神经和浅枝。 该处易损伤。在肘上分成骨间背神经和浅枝。128/156 肱骨中段骨折伴桡神经损伤129/156 腋部卡压引起桡神经损伤130/156 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患者张树平, 患者张树平,男,50岁,上臂外伤至肱 岁 骨干骨折,在外院手术,术后垂腕畸形, 骨干骨折,在外院手术,术后垂腕畸形, 术后4个月 上臂畸形, 线示内固定松 个月, 术后 个月,上臂畸形,X线示内固定松 骨不连,桡神经瘫痪。 动,骨不连,桡神经瘫痪。 术中见桡神经断裂,缺损4cm,桡骨不 术中见桡神经断裂,缺损 , 内固定松动。术中取出内固定, 连,内固定松动。术中取出内固定,换 用内锁髓内钉重新固定, 用内锁髓内钉重新固定,取自体髂骨植 桡神经修复。 骨,桡神经修复。131/156 132/156 133/156 患者王东华, 患者王东华,男,有上 臂刀伤,高位桡神经伤, 臂刀伤,高位桡神经伤, 伸肘、伸腕、 伸肘、伸腕、伸指功能 障碍。 障碍。 指神经损伤特点: 指神经损伤特点纯感觉神经 多伴有手部复合组织伤 神经修复后效果好135/156 坐骨神经损伤特点: 坐骨神经损伤特点位置高、 位置高、部位深 锐器伤、注射伤、 锐器伤、注射伤、髋脱位 膝以下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连枷足 连枷足、 膝以下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连枷足、 套式感觉障碍) 套式感觉障碍 手术效果 ?136/156 坐骨神经:出坐骨大孔经梨状肌下缘下行,在 坐骨神经:出坐骨大孔经梨状肌下缘下行, 臀部易因髋关节脱位和注射而致损伤。 臀部易因髋关节脱位和注射而致损伤。137/156 坐骨神经的感觉支配138/156 髋关节脱为引起坐骨神经损伤,足下垂畸形。 髋关节脱为引起坐骨神经损伤,足下垂畸形。139/156 股神经损伤特点: 股神经损伤特点:锐器伤、 锐器伤、嵌压 伸膝功能障碍 足底内侧感觉障碍 手术效果好140/156 股神经解剖141/156 腓总神经伤特点腓深神经 锐器伤、 锐器伤、压迫 足下垂畸形 腓浅神经 锐器伤、 锐器伤、压迫 足内翻畸形; 足内翻畸形;足外侧感觉障碍142/156 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易损伤神经损伤143/156 腓总神经感觉支配144/156 胫神经损伤特点: 胫神经损伤特点: 锐器伤、 锐器伤、注射伤 跟性足 足底及足跟感觉障碍145/156 胫神经解剖及感觉支配146/156 常见周围神经嵌压综合症胸廓出口综合症―臂丛 肩胛上N卡压综合症 胸廓出口综合症 臂丛N 肩胛上 卡压综合症 臂丛 旋前圆肌综合症―正中 腕管综合症―正中 旋前圆肌综合症 正中N 腕管综合症 正中N 正中 正中 骨间背N卡压综合症 卡压综合症―桡神经深枝 骨间背 卡压综合症 桡神经深枝 肘管综合症―尺神经 尺神经Guyon管综合症 尺神经 管综合症―尺神经 肘管综合症 尺神经 管综合症 股神经卡压综合症 卡压综合症―腹股沟韧带下方 股神经卡压综合症 腹股沟韧带下方 梨状肌综合症―坐骨神经 梨状肌综合症 坐骨神经 腓骨小头卡压综合症―腓总神经 腓骨小头卡压综合症 腓总神经 踝管综合症―胫神经 踝管综合症 胫神经147/156 肩胛上神经卡压 肩胛上N 肩胛上N148/156 旋前圆肌综合症 正中N(肘部) 正中N(肘部) N(肘部腕管综合症 正中N(腕部) 正中N(腕部) N(腕部149/156 肘管综合症尺神经(肘部) 肘管综合症尺神经(肘部) 尺神经Guyon管综合症 Guyon管综合症 尺神经(腕部) 尺神经(腕部)150/156 骨间背N卡压综合症 骨间背N 桡神经深枝桡N浅枝151/156 梨状肌综合症 坐骨神经股神经卡压综合症 股神经152/156 腓总神经卡压 腓总N 腓总N踝管综合症 胫后N 胫后N153/156 四肢血管损伤类型:切伤、刺伤、枪伤和炸伤等开放性损伤; 类型 切伤、刺伤、枪伤和炸伤等开放性损伤;闭合性 切伤 损伤较少见,如钝性挫伤,可引起血管栓塞或痉挛, 损伤较少见,如钝性挫伤,可引起血管栓塞或痉挛, 闭合性骨折和爆震伤等也可引起血管损伤。 闭合性骨折和爆震伤等也可引起血管损伤。 血管断裂[完全断裂、部分断裂(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血管断裂[完全断裂、部分断裂 假性动脉瘤、动静脉 瘘)]、血管痉挛、血管挫伤、血管受压 ] 血管痉挛、血管挫伤、鉴别要点 肿块 细震颤 杂音 压迫近端动脉 压迫远端静脉 患肢表浅静脉154/156假性动脉瘤 较大且紧张 收缩期 收缩期 血压脉搏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动静脉瘘 较小, 较小,不紧张 持续性,明显, 持续性,明显,收缩期加强 持续性, 持续性,收缩期明显 血压立即上升, 血压立即上升,脉搏变慢 升高 曲张 血管损伤的诊断受伤史与伤情:警惕血管伤可能性,清创时应探查血管。 受伤史与伤情 警惕血管伤可能性,清创时应探查血管。 警惕血管伤可能性 临床表现:出血 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或破裂。 出血: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或破裂 临床表现 出血 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或破裂。 休克:低血压并休克 四肢动脉损伤为35%~38%。 低血压并休克, 休克 低血压并休克,四肢动脉损伤为 ~ 。 如桡动脉、 肢体远端血供障碍 如桡动脉、足背动脉等搏动消失 或甚微弱,皮肤苍白、皮肤温度下降、 或甚微弱,皮肤苍白、皮肤温度下降、毛细胞血管充 盈时间延长及静脉充盈差均是血供障碍。 盈时间延长及静脉充盈差均是血供障碍。表现肢体疼 肢体呈套式感觉障碍和肌肉主动收缩差, 痛、肢体呈套式感觉障碍和肌肉主动收缩差,应排除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 动脉造影和其它检查:诊断 定位困难时可作动脉造影。 诊断、 动脉造影和其它检查 诊断、定位困难时可作动脉造影。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和B型超声波检查对血管伤的诊断 型超声波检查对血管伤的诊断,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和 型超声波检查对血管伤的诊断 , 准确性较高。 准确性较高。 手术探查155/156 血管损伤的处理治疗目的,首先是通过及时止血,纠正休克, 治疗目的,首先是通过及时止血,纠正休克,挽救伤 员的生命;同时力争恢复肢体血循环, 员的生命;同时力争恢复肢体血循环,完善处理好血 管伤及其合并伤,以保全肢体,减少残疾。 管伤及其合并伤,以保全肢体,减少残疾。 急救止血 血管伤的清创术 血管损伤的修复:血管部分损伤缝合术 血管部分损伤缝合术、 血管损伤的修复 血管部分损伤缝合术、血管对端吻合 自体静脉移植术。 术、自体静脉移植术。 血管痉挛的处理 血管结扎术 深筋膜切开减压术 合并伤的处理 晚期动脉伤及动脉伤后遗症的处理156/156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骶髂关节错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