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中荆条花和茵陈同时熬制可以吗?

茵陈是中草药里面必不可少的一味中药
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作者:www.21nx.com
发布时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三月已到,转瞬便可见到百花争妍,再过一两周,若能找个公园、湿地转上一转,便能见到人间最美的&生机&。
伴随着这&生机&的,必少不了陪伴我们的中草药,草药汇集天地间精气,更有些草药应运时节而生,过时便没了那神奇的疗效,比如说茵陈。
古人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同是一种植物,仅仅因为采摘月份的不同而有这么大的区别?
这得从东汉末年说起。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尸骨遍野,连年欠收,民不聊生,于是乎天行疫疠,瘟病四起。
有年初春,华佗收治了一位女病人。这位女病人骨瘦如柴,面似妆金,两眼杏黄,腹涨呕恶,华佗知道她得的是&瘟黄病&,尽心调治了月余,也不见好,反而有愈延愈重之势。华佗没有办法,只好交代她回家准备后事。
没想到一年之后,华佗又碰见了她,见她的病全好了,还保养得白白胖胖的,就感觉到很奇怪。于是华佗就问她的病是谁治好的,这位女病人告诉华佗,既然神医华佗都没有办法能治好她的病,她就没有再去找其他的医生了,也没有吃什么药。华佗就更是奇怪了:&没吃药,这病怎么就能好了呢?难道你吃过一些什么特殊的东西吗?&女病人说:&也没有吃什么,这几年闹灾荒,连饭都吃不饱,我们就是上山采野蒿当饭吃。&华佗恍然大悟:&哦,原来野蒿可以治疗瘟黄病。&
从此以后,华佗每每遇到生瘟黄病的人,就告诉他们去采野蒿吃。可有的人吃了就见好,有的人吃了好几个月病情也不见回转。病人把这个情况反馈给华佗,华佗也感觉挺纳闷:&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缘故吗?&他又走访了很多的群众,包括那位女病人,才发现原来野生的蒿类有两种,一种是翠绿发青的青蒿;一种是暗绿发灰的,叫灰蒿。瘟黄病病人要吃了这种颜色发灰的灰蒿才有效。
可又经过一两年的观察与实践,包括病人反馈回来的情况,华佗就又发现,这种灰蒿必须在清明前后二三月天气、万物生发三寸长短时采摘才有效,而一过三月进入初夏,万物发叶生枝,力量分散,就没有药效了。此外,华佗还发现,那种翠绿发青的青蒿,却有清退虚热,截疟凉血的作用。于是,华佗就给这种能治瘟黄病的灰蒿另外起了一个名字DD&茵陈&,以区别于那种清退虚热,截疟凉血的&青蒿&。
为了让老百姓们都知道并且都能记住这个特殊的现象,华佗还编了一句顺口溜:&三月茵陈四月蒿&,以利老百姓们牢记相传。这就是&三月茵陈四月蒿&的来历。
故事讲到这基本就结束了,但是有个地方怕大家弄糊涂了&&这茵陈和青蒿到底有何关系?
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性味苦寒,归脾、胃、肝、胆经,主要的功效就是清利湿热,消退黄疸,亦可用于湿疮瘙痒、浸流黄水等症。
而青蒿却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青蒿和黄花蒿的全草,而以黄花蒿为最多见、最普遍。性味苦、辛、寒,归肝、胆、肾经,主要的功效为清退虚热,凉血截疟,解暑解热等。这其中更为值得一提的就是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黄花蒿中制取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特效,是一种享誉世界的中药现代化产品。
到这里,大家也基本了解了茵陈的作用与性味归经,现在咱们来聊聊这&茵陈&两个字的前世今生。
有的教材中把茵陈称作茵陈蒿,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把&蒿&字删掉了,只留茵陈。并且在《神农本草经》中也是没有&蒿&字的。在明清以来的文献里,一般都称为茵陈蒿,最早的本草叫&因陈&,唐代的《本草拾遗》中就讲过这个药为什么叫&因陈&,这种草本植物它是&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就是说它是多年生的草本,上一年的地上部分枯萎了,但是地下部分的根还是存活的,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它在前一年旧有的根上再长出幼苗来,所以&因旧苗而生&,此所谓&陈&。
另外,茵陈的植物来源有茵陈蒿与滨蒿两种,可以等同于同一种药物来使用,关于茵陈的采收,在唐代时期或者唐宋以前,是在花期采收。到了明代有人提出来,茵陈要用幼苗,也就是刚刚生长出来不久采收,这幼苗采收晒干后,很柔软,叫绵茵陈;长熟了以后再采收,叫茵陈蒿。
从明代至现代,茵陈一般都是用的绵茵陈,就是用幼苗。
而近些年来的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茵陈中有利胆退黄作用的&香豆素类成分&在花期前的含量最高。
茵陈是中草药里面必不可少的一味中药,尤其是在治疗黄疸病中,是一味君药,不可或缺。尤为可贵的是,茵陈也经常作为&野味&出现在大家的餐桌上,在这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两种可口小吃。
&【凉拌茵陈】
茵陈蒿嫩茎叶250g,白糖、麻油各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此菜碧绿清香,甘甜爽口,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两目昏花,夜盲等病症。
【茵陈麦饭】
1.茵陈精拣细择,除去黄叶败叶,剪掉根部;
2.用清水淘洗七八遍之后,平摊在竹筐里沥去水分;
3.叶子湿漉漉的时候就开始筛入面粉,不多不少,刚刚能薄薄裹上一层即可;
4.放入食盐、花椒面、葱花搅拌均匀;
5.大火蒸8到10分钟出锅;
6.剁一些蒜苗或榨点蒜汁,淋点芝麻油,最好再掰几段干辣子,油泼之后即可食用。
你不知道,茵陈好吃的不得了,笔者也馋了,最后跟大家再絮叨一句,这里的三月与四月是农历,大家知晓便好。
猜你感兴趣
中医认为, 气与血休戚相关, 血载气、 气推动血行 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叶天士治呕吐的常用方剂《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记录我国清代著名 医家叶天...
黄精自古就是养生家眼中的延年益寿之品 有久服成仙之说...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许多不是中医的朋友,可能不了解中医,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可以辩别中医大夫是庸工还是良工的办法,中医常规用药讲究的是三副药,一剂知,二剂已,三剂退!而且药费即便宜还没有副作用!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剂立即就有效果,主要症状,立即有变化,人体感觉舒服了点!第二剂的时候,病症是停止了,第三剂是除根,这是普通的病!这里有一个最明显的感受,一是虽然难受却舒服,二是身体其它部位没有受到损伤!庸医可能要七副,十副,但无论开多少副,第一要务就是第一剂,能感受到效果,如果感觉不到这个效果,就说明药开错了!或者第一剂其它部位受到损伤,都是说明开错药了!  西医打个比方,做个化疗,头发立即白了,掉了!肾之华在发,发之生在肝!头发变白了,就说明肾和肝受到严重伤害!本来肝和肾还挺好的,做个化疗,速死而已!本来能活个二十年,一做化疗能活五六年,到十年!能不知五六年的,十有八九是叫西医的病名,吓死的!西医治不好病,所以起个吓人的病名,来多捞钱,看到许多朋友们,把自己一生的积蓄都交给西医了不说,还把命也送给了西医,本来是小病治成了大病,本来是一般的大病,硬是治成死症,每每看此,深表痛心,特写此帖,希望广大网友不要在如此枉送性命!
  中西医之辩(修改稿) ( 21:59:49)转载▼  标签: 杂谈   前言:所谓中西医理论考察和思辨,不过因当下所发生的事件给我一个思考的契机而已。撇却括号里的(医)字,也不妨碍阅读。在处理中国思维传统和西方思维传统,处理文化和科学,出来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时,我认为是很有意思的考察。  我把激烈言辞隐去,以飨读者,抛砖引玉。文字散乱,见谅之。
  中医和西医首先只是作为“单纯性的理论”来看。  不管是哪种医学,最终指向实践经验。  这也是作为医学的要旨之一:  西医注重一般性的规律,虽然也强调个体差异,但毕竟是作为一般之外的规律;  中医则相反,注重个体化原则更甚,甚至是以此为中心思想。  各种奥妙,只有对西学思维历史熟悉的,才能领悟。  而对中医,诚然与那些八字五行术数有联系,但非条条框框西学式理论模式能涵盖的全和清楚。  我认为,明清以来,名医很多,且中医得到长足发展。  后来西学东渐,民众对中医文化渐渐远离,去学习西方科学传统了。  及至现当代,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西学思维模式。  都学习中医来说,缺乏必要的体制、方法和文化土壤。  这说明两点:  1,作为教育的中医理论,是否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教育系统;  2,作为教育的西学体系,是否可以与中医教育系统发生联系;  我们因为西学思维模式浸淫日久,有点没有发言权了。
  中国思维传统,过分注重人的作用,在形成主体—客体关系的思维模式上,  物自体的位置始终是模糊不清的。  所以伦理学发达。  这自然对作为当今自然科学的纯客体研究的模式有很大影响。  或者说,以作为“我”的出发点的客观唯心主义深远影响的中国科学思想,  即便作为当代的我们,也不好进行完善的剥离。  双盲实验的广泛应用,说明检验学有一定的普遍性。  但针对任何一种检验对象,都必须设计。  这个对象,又是医学(被检验者所在的)本身理论体系决定的。  这其实就是站在学科之外看待这个学科的问题。  就想早期哲学和科学不分家,互根互种,最后还是因为实践的发展,不得不分出来。  这样自然科学就避免了哲学那些原始本原之类的争论了。  但是也一样,后来科学的发展,也证明了哲学的某些观念。  看来,只是靠说理,靠逻辑什么的,也不是多么好的办法。
  关于数据意义:  我举一个不精当的比拟:  比如,对待一个运动的物体,  甲理论可能只是就物体质量和形状来检测和获取数据;  乙理论可能把目光针对的是该物体的动量和速度;  虽然甲和乙肯定有联系,但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中,都成立,  反应在事物上,经验事实上,也成立;  速度是属性,那么作为速度和质量的乘积的动量是属性吗?  因此,数据不是用来反应的属性的,  数据的意义取决于被检测对象在一个理论中的地位。  可能是单一元素出现,也可能是复合形式出现。  这关键要看这个理论模型是怎样构建的,怎样的作用机制的。  再举一个例子。  比如,光子理论和光弦理论。  光谱理论就是以光原子为基本元素展开。  你要是因为弦理论去否定光原子理论就不靠谱了。  且撇开原子本身不谈,  单单的各自理论要求和设计就不一样。  但他们都能把握关于光的某部分现象。
  我的观点是:  1,首先,在中医理论自身的体系里是顺畅的,不矛盾的;  2,其次,在医药治疗的外部操作上,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因此,实践是成立的;  3,方所含糊的是,中医没有提出相应的数据来,  4,等级算不算数据?  5,中医只不过没有像西医的传统做法那样,弄个分级罢了  有了分级,自然数据就出来了。  到最后,也是一堆数据连环证明,  这就代表科学了?  如果中医只能在哲学方面,或者艺术,文化方面实践,那就真的不具备医学意义了。  但是事实是,他还能出力。  我们要尽人事,如果说以后真的走进了死胡同,  那么民众自然就对他有博物馆的态度。  但现在是,我们能让别人专制强横的强加吗?  更广泛的说,任何一个东西退出历史舞台,都不是强加。  而我的态度是,我们要以理性的方式看待中医或者西医。  对的错的,先进的落后的观念,无所谓。  但不能专制的否定和肯定,甚至有一点到全面。  一点谨慎说话的心态都没有。  一种理论的着眼点不同,模式不同,相应配套的逻辑检验和获取数据方法就不同。  这就是隔行如隔山的原因。  但我们普通民众看什么?  看结果,看这个方法应用之后的结果如何。  民众也能分清主次先后之序,也能分清决定和被决定的因果关联。
  我们不是生气在方的观点如何如何,毕竟那是人家的权利。  我们生气在:  1,信口开河,论证过程视同儿戏;  2,完全不讲究科学方法,包括观点本身的取证方法;  3,一味辩护,为自己  4,乱扣帽子。  最担心方舟子混淆视听,漫天过海。  所以我们不得不把科普的过程在演练一遍。  中医当代面临以下问题:  1,中医理论缺少相辅相成的明晰的操作练习理论解释,导致我们对中医理论入行难,掌握难,解释就更难了;  2,基于第1点现实,我们对中医——所谓的感觉和体悟——就更知之甚少了,更别提描述和掌握了;  3,在哲学层面上,还不能很好的判定中医理论属于怎样自给自足的理论模式。  因为没有这个哲学解释,导致中医理论无法和西学思维相衔接——毕竟我们习惯于西学思维思考;  4,中医理论需要一套相辅相成的解释和检验系统。  5,至于用西学检验方法检验中医理论,也可以,但是系统把握上,数据获取上,切忌强制性的分割。  我再举个简单的知识:  牛顿的经典力学知识,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经典力学应用广泛,易于检验;——我指实验室手段,微积分的诞生。  相对论应用狭窄,不易于检验;——我依然指实验室手段,数学的发展。  但是两者都一定程度上符合事实。  现在问题是,如何检验中医理论的问题,  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和方法检验中医。  这是几乎所有称之为理论的命运。
  作为个性色彩的理论体系,与作为群体思维模式的关系:  一方面,作为体系模式的理论独立于群体思维模式和群体语言之外,甚至高高在上;  一方面,作为交流和给予的体系模式,又不得不以世俗的语言迁就群体,服从群体;  与其说,高高在上的理论体系被支离破碎的解读,  不如说,群体思维模式规范了理论体系,把他拉回到作为诞生理论的群众思想事实上。  这种说法不仅仅是形式规范内容。  那样就太小看民智了。  (其实我在阐述理论体系时,你何尝不是民智的代表?)  我是想说,民智的经验事实,他们是决定个性的理论体系的存活和性质,  而任何一个作为概念演绎的体系,  一旦脱离经验事实,一味沿着自己所谓发现的逻辑思路走下去,  就会发现,极端且本身悖论了  撇开作为中医本身的方法和体悟,  单单就作为所有事实和所有理论之间的联系,  作为有哲学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知识分子,  应该知道,理论之于事实,理论之于语言的关系。  理论作为思维产品,绝对只是代表了可以用语言描述的部分。  就像学校教育之于全部人生教育一样。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经验科学。  医学最终指向实践和经验。  这有更深层次的历史原因。  因为医学这门学科,从希腊时期,就是独立与一切哲学和自然学科之外的。  而哲学与自然学科的关系,医学向来傲然独立。  外围扩展衔接,既给民智以创造力的启动,又对中医本身做到仁至义尽。  我的底牌是:  1,我向来不认为理论这个东西有多大的奇特功能,我只是把他当作书本,条理性的东西;  2,我认定作用于民智,以及民智本身的进步,不能单纯依赖于理论;  3,由此,消解作为规范性质的学科分类,还原出作为科学词语的想当然的独断性质;  4,那么,从哪些方面来支持中医的合理性那?就在这里,就在还原出的原始要义;  5,所谓检验性,数据,实验室,实在性,可表述性,可因循性,可实证性,全部是作为理论的特性,他们之于中医的关系,也像之于西医,之于理论(社科的,自然的)一样,全部是方法设计的要求;  6,换句话说,因为所有理论都不是自明性的,因此我们总能找到可以证明(实证)的方法,数据和逻辑当然更不在话下。  7,这也可以从所谓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相反思路找到凭证。  8,这是基于对人类思维能力的肯定,也是基于“道可道,非常道”的阐述。
  一直被英国殖民统治,美国人极限变态.美国男人勃不起,女人骚无边.为了解决这矛盾,美国大量引进性功能强,大脑迟钝,满身膻味的黑人.当然黑人为美国的未灭种做出了区大贡献.  美国建国后,大量引进国外科技人才.这时,一位名叫习艺祖的中国医生来到了美国.习艺祖在多年观测美国牛群时发现美国公牛吃了一种草,性功能特强,阴茎整天基本是勃起来的.习艺祖把这草带回家,熬成汤药给美国男人喝,美国男人马上就勃起来了!美国人不习惯养蜂,自然蜂蜜缺少,没法制成中国的中药药丸习艺祖就把草药熬成的汤中加入淀粉,制成万可艾.这样的万可艾,一百颗也就不到一美元!  习艺祖就教会美国制药公司大量制造万可艾.自此后,美国男人终于可以真正的交配了!  万可艾好像很完美了.但吃多了就软不下,美国牛都被万可艾刺激得发疯(一天到晚交配,公牛受不了,母牛也受不了啊).美国男人和女人也受不了,都疯了!
  一直被英国殖民统治,美国人极限变态.美国男人勃不起,女人骚无边.为了解决这矛盾,美国大量引进性功能强,大脑迟钝,满身膻味的黑人.当然黑人为美国的未灭种做出了区大贡献.  美国建国后,大量引进国外科技人才.这时,一位名叫习艺祖的中国医生来到了美国.习艺祖在多年观测美国牛群时发现美国公牛吃了一种草,性功能特强,阴茎整天基本是勃起来的.习艺祖把这草带回家,熬成汤药给美国男人喝,美国男人马上就勃起来了!美国人不习惯养蜂,自然蜂蜜缺少,没法制成中国的中药药丸习艺祖就把草药熬成的汤中加入淀粉,制成万可艾.这样的万可艾,一百颗也就不到一美元!  习艺祖就教会美国制药公司大量制造万可艾.自此后,美国男人终于可以真正的交配了!  万可艾好像很完美了.但吃多了就软不下,美国牛都被万可艾刺激得发疯(一天到晚交配,公牛受不了,母牛也受不了啊).美国男人和女人也受不了,都疯了!
  转贴]西药为什么90%以上被淘汰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从西药产生到现在总共生产了10000多种西药,现在用于临床的西药仅有1000种左右,有9000多种西药已经被淘汰退出历史舞台,而且这种被淘汰的西药还在不断的增加。  西药被西方宣称经过严格的动物和老鼠实验并能迅速消除症状的产物,为什么要以如此快的速度、大量地被淘汰呢?原因就在于西药有非常严重的毒副作用。  西方社会每年因服用西药导致失明、失聪、诱发脑中风、心脏病、器官功能衰竭、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和死亡的患者数以100万甚至1000万计,特别是肥胖,现在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的社会问题,国家总统亲自走上街头号召减肥,在学校强制学生进行减肥。肥胖虽然与生活习惯相关,但服用西药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4月27日全球200多位科学家联合发表声明称化学制剂是导致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的主要原因。生物化学家布鲁斯.布隆伯格撰文称“化学制剂是致肥因子”,具体内容在我的博客中都已经进行了阐述。中国社会也有不少服用西药导致的恶果,大家都对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表演应该记忆犹新,所有参加表演的儿童都是服用西药后导致失聪的聋哑儿童,她们象花朵一样可被西药无情的夺去了听取世界美好声音和说话的权利,这就是西药之害。也正是西药有如此多的毒副作用的原因,绝大部分西药被西方国家下令淘汰,退出历史舞台。据墨西哥报道,仅美国社会每年因服西药死亡的人数就达到12万多人,不包括服药后导致失明、失聪、诱发脑中风、心脏病、器官功能衰竭、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病人,要算上服西药后毒副作用的影响,数字应该在数百万或千万。  现在用于临床的1000多种西药还在不断的淘汰。西方人对西药的毒副作用的认识太深刻了,因此他们在寻找治疗不用西药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又被他们称着“替代医学”或“替代疗法”,现在西方赞同和认可“替代医学”或“替代疗法”治疗的人数在迅速增长,并有不少的西方国家立法如法国、德国等将“替代医学”或“替代疗法”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美国的部分州也将“替代医学”或“替代疗法”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
  转贴]西药为什么90%以上被淘汰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从西药产生到现在总共生产了10000多种西药,现在用于临床的西药仅有1000种左右,有9000多种西药已经被淘汰退出历史舞台,而且这种被淘汰的西药还在不断的增加。  西药被西方宣称经过严格的动物和老鼠实验并能迅速消除症状的产物,为什么要以如此快的速度、大量地被淘汰呢?原因就在于西药有非常严重的毒副作用。  西方社会每年因服用西药导致失明、失聪、诱发脑中风、心脏病、器官功能衰竭、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和死亡的患者数以100万甚至1000万计,特别是肥胖,现在已经成为西方社会的社会问题,国家总统亲自走上街头号召减肥,在学校强制学生进行减肥。肥胖虽然与生活习惯相关,但服用西药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4月27日全球200多位科学家联合发表声明称化学制剂是导致肥胖和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的主要原因。生物化学家布鲁斯.布隆伯格撰文称“化学制剂是致肥因子”,具体内容在我的博客中都已经进行了阐述。中国社会也有不少服用西药导致的恶果,大家都对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表演应该记忆犹新,所有参加表演的儿童都是服用西药后导致失聪的聋哑儿童,她们象花朵一样可被西药无情的夺去了听取世界美好声音和说话的权利,这就是西药之害。也正是西药有如此多的毒副作用的原因,绝大部分西药被西方国家下令淘汰,退出历史舞台。据墨西哥报道,仅美国社会每年因服西药死亡的人数就达到12万多人,不包括服药后导致失明、失聪、诱发脑中风、心脏病、器官功能衰竭、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病人,要算上服西药后毒副作用的影响,数字应该在数百万或千万。  现在用于临床的1000多种西药还在不断的淘汰。西方人对西药的毒副作用的认识太深刻了,因此他们在寻找治疗不用西药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又被他们称着“替代医学”或“替代疗法”,现在西方赞同和认可“替代医学”或“替代疗法”治疗的人数在迅速增长,并有不少的西方国家立法如法国、德国等将“替代医学”或“替代疗法”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美国的部分州也将“替代医学”或“替代疗法”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
  本草纲目·水部  露水   释名 在秋露重的时候,早晨去花草间收取。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   白花露:止消渴。   百花露:能令皮肤健好。   柏叶露、菖蒲露:每天早晨洗眼睛,能增强视力。   韭叶露:治白癜风。每天早晨涂患处。   明水   释名 名亦称方诸水。方诸是一种大蚌的名字。月明之夜,捕得方诸,取其壳中贮水,清明纯洁,即是方诸水。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用以洗眼,可以去雾明目,饮此水,还有安神的作用,亦去小儿烦热。  冬霜   释名 取霜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饮冬霜可解酒热,凡酒后面热耳赤者,饮之立消。伤寒鼻塞,饮冬霜亦可通鼻。   暑天长痱子及腋下红肿,用冬霜和蚌粉涂敷,有效。寒热疟疾,可秋后霜或冬霜一崐钱半,热酒送下,亦见效。   腊雪   释名 取雪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腊雪用瓶密封贮存,放阴凉处,数十年也不坏。腊雪有益于菜麦,又能杀虫蝗,用以浸五谷种,则耐旱而不生虫,洒家具上,能驱苍蝇,淹藏一切水果和食品,崐可免蛀害。春归有虫,雪水容易腐败,不能入药。
  夏冰   释名 亦名凌。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去热烦,熨乳石发热发肿,解暑毒和烧酒毒。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用冰一块放在胸部有效。冬天掘冰窖藏冰,备夏日之用。 身上瘢痕,用夏冰时时熨抹,能消去。   半天河   释名 亦称上池水。指取自竹篱头或空树穴的水而言。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鬼疰(疰,音住,意亦同住。鬼疰,是病人感到自己体内有“鬼”居住。现认为是肺结核之类的疾病),扫邪气、恶毒、蛊疾(“心志惑乱之疾”,神经失常,大便时常拉出鸡肝样的血块。现认为是“虫积”之症)等。洗各种恶疮、疥痒,亦有效。 身上长白斑,可取树木孔中的水来洗,捣烂桂末和唾液敷上,有效。   流水   释名 亦名劳水、甘烂水、扬泛水。取江水或河水二斗,置大盆中,用一个瓢,舀水高扬倒下,如此重复许多遍,直到水。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治目不得瞑(阻虚阳盛,睡不着,眼睛闭不住)。用劳水五升、高粱米一升、半夏五合,小火慢煮,煮到只剩一升水时,去滓,饮汁,每饮一小杯。一日三次。   治汗后奔豚(误服发汗药,引起小肚子胀痛,有气上冲,“如豕之奔突”,故名奔豚):
  井泉水   释名 井水因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几类:远从地下泉来的,水质最好;从近处江湖渗进来的,属于次等;有城市沟渠污水。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酒后热痢,洗目中翳障,除口臭,镇心安神。   醴泉   释名 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腹痛,疰忤(即鬼疰,见“半天河”条下),消渴,反胃,霍乱等。治病以新汲水为好。   《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说: 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   温汤   释名 亦名温泉、沸泉。种类甚多。有硫磺泉,比较常见;有泉砂  泉,见于新安黄山;有矾石泉,见于西安骊山。   气味 辛、热、微毒。  主治  筋骨挛缩,肌皮顽痹,手足不遂,眉发脱落以及各种疥癣等症。
  盐胆水   释名 亦名卤水。煮盐初熟时,槽中沥下来的一种黑色浓汁。味苦,不能吃。可用它做豆腐。   气味 咸、苦、有大毒。   主治   各种虫蚀病,颈瘘(颈部淋巴结核),疥癣,痰厥等。   阿井泉   释名 阿井泉也是一种井水。   气味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   逐痰下降(即治逆痰),下胸胃淤浊,止吐。   地浆   释名 掘地,达到黄土层,约三尺深,用新汲水灌入,搅浊,等水沉清后,取消水用。这就是地浆,亦称“土浆”。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解中毒烦闷,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例如吃花椒、胡椒过多,吃没有煮熟的野芋,误吃砒霜等,都会中毒,饮地浆可解。有些病人,在服人含有荆芥的药剂后,如吃黄鱼,也会中毒,用地浆做解药,有效。  得“干霍乱”症(欲吐吐不出,上膨下胀,闷苦万分)的人,饮地浆三至五杯,禁忌米汤,可以治好。   热汤   释名 亦名百沸汤、麻沸汤、太和汤。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霍乱转筋(以器装汤熨烫患部,又把足底汤热,汤冷须换热),冻疮,  痈肿,火眼赤乱,蝎虿咬伤等。   浆水   释名 亦名酸浆。粟米煮熟后,放在冷水里,浸五、六天,味变酸,面上生白花,取水作药用。但浸至败坏,则水有害。   气味 甘酸、微温、无毒。   主治   上吐下泻(浆水煎干姜饮用),过食腊肉,致筋痛肚闷(浆水煎粥吃,加少量老鹰屎,效果更好),手指肿痛(浆水加盐泡患处,水冷应换热),脸上黑痣(每夜用热的浆水洗脸,再用布揩红,以白檀香磨汁涂擦),骨鲠在咽(慈石经火煅醋淬后,加焙过的陈橘红和多年浆水脚,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   浆水还能调中引气,开胃止渴,解烦去睡,调理脏腑,利小便。
  本草纲目·火部  炭火  释名 炭能生火,但治病用的是炭或炭灰,并不是直接用炭火。   气味  主治  木炭可治以下诸病:   1、误吞金、银、铜、铁入腹。用炭烧红,趁热捶成细末,煎汤喝下。如无效,便刮取炭末三钱,井水调服,无效再吃,终能把误吞之物排出。  2、咽头突然作梗。用木炭末和密做成丸子,分次含着并喝下。   3、白虎风病(骨节象被什么东西咬碎似的,痛的地方,游走不定)。用炭灰五升、蚯蚓屎一升、红花七捻(一捻, 是两个指头捏到的), 合起来熬,熬后,用醋拌过,以旧布包好,趁热熨痛处。   4、肠风下血。用紧炭三钱、枳壳烧灰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五更时服,米汤送下,天明再服一次,当天见效。忌食油腻。   5、汤火灼伤。用炭末和香油调涂。   6、白癞头疮。用木炭烧红,投入开水中,温洗有效。   7、阴囊湿痒。用麸炭和紫苏叶,研末擦患处。
  艾火  主治   主治艾火可灸治许多病。先点好麻油灯,取艾茎一条,沾油烧燃,在疮肿上方徐徐照射,有效。如治风湿痛,则取艾叶加少许硫磺,用纸包成捻子,沾油点燃,在患处照射。
  针火  释名 名亦名燔针、淬针、烧针、煨针。   气味  主治   火针,用的是钢针,是烧过的钢针。方法是:在灯盏里,放二十七茎灯草,注满麻油,把灯草点燃。然后把针不断沾油,不断持向灯火里去烧。  要烧到通红才能用,用时须按穴道针刺。或针末烧红或是冷针,那不但不能治病,而且于人有害。   火针,“乃为筋寒而急者设”。所谓筋寒而急,指肌肉受寒,猛缩不已。  这是火针自古的用途。以后,又有人用以刺积块,又有人用以刺痈疽。  以后,还有人用以治伤寒症。那就不免要出些副作用了。总结火针的用途,行之有效者,约有下列四项:   1、治风寒筋急挛引痹痛,即所谓急抽筋。   2、治瘫痪不仁。   3、治症块、结积(腹中结块)。   4、治痈疽发背,有脓无头。   前两项,按穴刺,拔针要快。拔针后,急用指头按穴孔,否则痛甚。第三项,针刺入,可转动,拔针要慢。第四项,要让脓流出来,所以不宜按穴孔。“凡用火针,太深则伤经络,太浅则不能去病。”应当进针适当。  针后如有发热恶寒,这是对了症的表现,是好现象。据《灵枢经》讲:刺到病人内部如有知觉,就行了,刺到病人叫痛,就不算好。   病在脸部以夏天在湿热在两脚时,都不可用火针。
  灯火   释名 指用胡麻油或苏子油点燃的灯   气味  主治  其他如鱼油、禽兽油、菜子油、棉子油、桐油、豆油、石脑油(即石油原油)等所点燃的灯火,都对眼睛有害,不能用来治病。   小儿的凉风、昏迷、搐搦(抽筋)、窜视(眼珠隐在上眼睑里)等症及头风胀痛等,都可用灯火治疗。在小儿诸惊中,病孩仰向后者,以灯火照灼其囟门和两眉间的上下方;眼睛翻上不下者, 应照灼脐的上下;不省人事的,应照灼手足心和胸部;手紧握、目往上翻者,应照灼囟门部位和两手心;口吐白沫者,应照灼口部和手足心。头风胀痛,可用灯心蘸麻油在头额太阳穴处照灼。外痔肿痛,则照灼患处。   婴儿初生,因冒寒,气断欲绝,这时勿剪断脐带,急烘絮把婴儿包好,同时烘热胞衣,又将灯盏放在婴儿脐下来回移动,令热气进入腹内,自然气回苏醒。 灯入亦治搅肠沙(手足冷,肚子痛,身上出红点)。用灯草蘸油点火灼触红点,有效。
  神针火   释名 把桃树枝削成针状,如鸡蛋大,长五、六寸,放干待用。用时以棉纸三、五层衬于患处,将针蘸麻油点着,即刻吹。   气味  主治   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附骨阻疽等。凡在筋骨隐痛者,针刺后,火气直达患处,疗效显著。
  本草纲目·土部  白垩   释名 亦名白善土、白土粉、画粉。白垩,到处都有,入药须用白色者。先研捣极细,然后放到盐汤里,浮在水而上的,   气味 苦、湿、无毒。   主治  1、流鼻血。白恶二钱,井水调服。二付断根。   2、水泄。煅白恶、炮干姜各一两,楮叶二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3、反胃。白垩煅红,放在一升米醋中浸过,再煅再渍,直到醋干为止。取这样处理过的白垩一两,加炮干姜两钱半, 共研成末,每服一钱,最后连服到一斤以上。   4、突发咳嗽。白垩、白矾一两,共研为末,加姜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临卧时,服二十丸,姜汤送下。   5、风赤烂眼。白垩一两,铜青一钱,共研为末。每次取半钱,用开水泡容后洗眼。   6、小儿热丹。白垩一分,寒水石半两,共研为末,用新水调匀涂敷。   7、痱子痒。白垩灰末扑之。   8、指头肿痛。白垩调猪油擦涂。   9、臁疮(下腿前面的疮)流水。白垩煅过,研成末,调生油搽。   黄土   释名 入地三尺以下的黄土,勿沾污物,可作药。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赤白痢,腹内热毒绞痛,下血。取干土,水煮开三五遍,沉淀去滓,暖服一二升。   黄土又解诸药毒。如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等。   治小儿乌纱惊风(惊风一种,全身现乌黑色)。用黄土一碗、陈醋一杯,同炒。炒热后,用布包好,熨小儿全身,直达脚下,刺破为宜。   眼睛突然看不见东西。用黄土溶水中,取上面清液洗眼。   肉痔肿痛。用向阳的黄土、黄连、皮硝各一两,调猪胆汁,同研如泥,做成枣大团丸,塞进肛门里。过一夜,团丸随大便排出。用药时,须内服乌梅黄连二味丸。   跌打损伤。用黄土五升,蒸热,分两包轮换熨伤处。勿使包冷,但也不宜太热,恐烫伤皮肉。此方神效,跌至气绝欲死者,往往可以救活。   蜈蚣或其他毒虫螫伤。取黄土掺敷或用醋调土涂擦。
  东壁土   释名 古旧房屋东边墙上的土,叫东壁土。   气味 甘、湿、无毒。   主治  1、突然心痛。用陈年东壁土、枯矾各二钱,共研为末,制成密丸,艾汤冲服。   2、吐泻烦闷,药物中毒,中乌头毒等。用陈年东壁土煮汁饮下。   3、目中翳膜。用东壁土细末每日点膜上,以泪出为好。   4、脱肛。用皂荚磨粉,和东壁土细末,炒热,装入布袋,趁热熨肛门突出部。   5、痱子痒。用东壁土干粉末扑之。   6、耳疮唇疮。用东壁土和胡粉敷上。   7、瘰疬流水。用老茅屋厨房里土墙上的土,研末,加轻粉调敷,半月可愈。   8、各种恶疮。用东壁土、大黄等分(即一半即一半的意思),滴井水调匀,搽疮上,干了再擦。   9、背痈。用烟熏的东壁土,加黄等分,用蚬壳粉(蚬,一种小螺,生湖沼泥地,通称砚子)加东壁土末涂敷。   胡燕窠土   释名 胡燕窠土,就是屋梁上构成胡燕窝的土。燕子选土,既粘又细,其中还加了燕子的唾液,能作药用。   气味  主治  1、湿疮(音瓜,是一种疥疮,常从两手开始)。用燕窠土研末涂搽。搽之前,用淡盐汤洗疮,拭干后再搽药。   2、黄水疮。用燕窝土一分、麝香半分,研末涂搽。   3、口角烂疮。用燕窠土敷上。   4、白秃头疮(疮色白,使发脱头秃)。先剃头后,用燕窠土、(细腰蜂)巢,共研为末,加麻油调匀涂搽。   5、疽恶疮(生在脚手肩等处,累累如赤豆)。先用热醋和米泔(淘米水)洗疮,然后用燕窠土加百日男孩粪涂搽。   6、风瘾疹(突出皮肤外的小疹子)。用燕窠调水搽。   7、小儿丹毒。用燕窠土和鸡蛋清涂搽。   8、一切恶疮。用燕窠土和窠内外燕粪,加油调搽,或加黄末调搽。   土蜂窠   释名 巢,即细腰蜂巢。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难产。用土蜂窠泡开水,稍冷饮之。   2、肿毒痛如火烧。用土蜂窠调醋涂之。又法:用川乌头和土蜂窠等分。肿毒未成脓则消,已成脓则早破。   3、疔疮。用煅过的土蜂窠和烧过的蛇皮等分,酒冲服。每服一钱。   4、咽喉乳蜂(小舌两侧红肿)。先用楮叶擦舌,擦到出血,然后用醋调土蜂窠末,以鸡毛蘸取点在患处,令痰涎流出为好。   5、蜘蛛、蜂虿螫伤。用醋调土蜂窠末涂搽。   6、小儿吐泻。用土蜂窠灸研,乳汗冲服。每服一钱。
  蜣螂转丸   释名 蜣螂,俗称推屎虫。蜣螂转丸,亦名土硝。   气味 咸苦、大寒、无毒。   主治  伤寒时气、黄疸烦热、吐泻、项瘿(甲状腺肿)以及一切瘘疮等。   ]蚁垤土[/color   释名 垤,音迭,土堆之意。蚁垤土,又名“蚁封”。   气味  主治   治孤刺疮。取土七粒和醋涂搽。   死胎在腹,或胞衣不下。取蚁垤土三升,装布袋中,拓在产女胸下,死胎或胞衣自出。   白蚁泥   释名 用松土上的白蚁泥,同黄丹一起炒,炒黑后,研细,和香油涂搽恶疮肿毒,有效。   气味  主治  用松土上的白蚁泥,同黄丹一起炒,炒黑后,研细,和香油涂搽恶疮肿毒,有效。   蚯蚓泥   释名 名亦名蚓蝼、六一泥、蚯蚓粪、地龙粪   气味  甘、酸、寒、无毒。   主治  1、热疟(恶寒轻,发烧重)。用蚯蚓泥和面,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丸子做成,在朱砂中滚一下)。每服三丸。忌食生冷。在蚯蚓泥里,加菖蒲末和独蒜做成丸子,亦有效。   2、伤寒谵语。用蚯蚓泥,凉水调服。   3、小便不通。用蚯蚓泥、朴硝等分,水调成膏,敷在脐下,即通。   4、小儿吐乳。用蚯蚓泥一两,研成末,空腹服,米汤送下。每服半钱。两三次后有效。   5、小儿阴囊肿大。用蚯蚓泥,调薄荷汁,敷患处。   6、妇女吹乳。用韭菜地里挖来的蚯蚓泥,研细,筛过,用醋调,厚铺乳上。干了就换,三次即愈。用凉水调亦可。   7、腮肿。用柏叶汁调蚯蚓泥敷患处。   8、一切丹毒。用水调蚯蚓泥敷治。   9、脚心肿痛(站久了,走路多了,易得此病)。用水调蚯蚓泥厚敷,一夕即愈。   10、漏耳诸疮。用蚯蚓泥,烧过,调猪油敷患处。   11、耳内诸疮。用蚯蚓研末吹耳内,敷耳疮。   12、牙龈露出(一种疳疾)。用蚯蚓泥,如水捏成团,烧红,研末,调腊猪油,涂牙龈上。一天涂三次。   13、咽喉骨鲠。取韭菜地里的蚯蚓泥,每次用少许搽喉外,骨自消去。  14、蜈蚣咬伤。用蚯蚓泥敷伤口。   15、严重刀伤。冲服蚯蚓泥,每次一小杯。一天三次。   16、吐血不止。取石榴根下的蚯蚓泥,研末,新汲水送下。每服三钱。  17、解射网毒(射网是用草乌头制成的毒药,可以治疮根结核、瘰疬等症)。用蚯蚓泥末,井水调服,喝二小酒杯即可。   18、反胃。用蚯蚓泥一两、木香三钱、大黄七钱,共研为末,每服五钱, 清水送下。忌食煎炒酒醋椒姜等热物。   19、小儿头热、鼻塞不能。用湿蚯蚓泥研磨作饼,贴囟门上。一天要换几次。   20、臁疮。用韭菜地里的蚯蚓泥,研细,加轻粉、清油,调成膏状,贴在患处。   21、处肾生疮。用蚯蚓泥二分、绿豆粉一分,加水研成膏状涂搽,随干随换。   22、赤白痢。用蚯蚓泥炒干,倾入温水里,澄清后取上层水饮之。   23、蛇犬咬伤,包括狂犬咬伤。用蚯蚓泥加盐研细,敷伤口。
  乌爹泥   释名 亦名孩儿茶、乌垒泥。制法:用细茶末装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出,捣汁熬制,即成乌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1、鼻渊(鼻孔里常流清涕)。用乌爹泥末吹进鼻孔。   2、牙疳口疮。用乌爹泥、硼砂等分,研末搽患处。又法:用乌爹泥、雄黄、贝母等分,研末,米泔洗净患处后涂搽。   3、下疳阴疮。用乌爹泥末,米泔洗净患处后,涂搽。又方:乌爹泥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共研为末,涂搽。   4、痔疮肿痛。用乌爹泥、麝香,共研为末,和唾液涂搽。   5、脱肛气热。用乌爹泥二分、熊胆五分、片脑一分,共研为末,调人乳搽肛上。此方亦可治痔疮。   此外,乌爹泥还有化痰生津、生肌定痛、止血收湿等作用   伏龙肝   释名 指灶里正对锅底的黄土,亦名灶心土。   气味  味辛、微湿、无毒。   主治  1、突然昏倒。用伏龙肝研末,一鸡蛋大的分量冲水服,引起呕吐。   2、中风口噤(口不能言,心神恍惚,手足不能随意运动;或腹中痛满,时而晕绝)。用伏龙肝五升,加水八升,搅清后取上层饮之。   3、神智狂乱,不能识人。用伏龙肝研末,水冲服一茶匙。一日服三次。  4、小儿夜啼水止。用伏龙肝二钱、朱砂一钱、麝香少量,共研为末,加蜜,做成绿豆大的丸子。每次服五丸,桃符汤送下。   5、舌头变硬,不能转动。用伏龙肝调牛蒡汁涂搽。   6、冷热心痛。用伏龙肝末一茶匙,是热痛则以热水湿烫后服,是冷痛则用酒冲服。   7、反胃。用陈年的伏龙肝,研末,米汤送下。每次服三钱。   8、突然咳嗽不止。用伏龙肝一分,加豆豉七分,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服四十丸。   9、吐血,心腹疼痛。用伏龙肝与多年烟壁土等分。每次取五钱,加两碗开水煮,煮成一碗时,等澄清,饮上层清水,空心服。另吃些白粥补身体。   10、妇女血漏,淋漓不止。用伏龙肝半两,阿胶、炒蚕沙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次服两三钱,酒送下,直到病痊愈为止。   11、妇女赤白带,日久黄瘁。用伏龙肝、棕榈灰、屋梁上尘,等分,各炒到烟尽,共研为末,加龙脑、麝香各少许。每服三钱,湿酒或淡醋汤送下。患赤白带有一年之久者,照此法治疗,半月可愈。   12、产后血气攻心,恶物不下。用伏龙肝研末和酒服,每服二钱,泻出恶物即愈。   13、子死腹中,母气欲绝。用伏龙肝末三钱,水调服。   14、横生逆产。用伏龙肝末,酒调服,每服一钱。同时,用灶土搽母脐。  15、胞衣不下。用伏龙肝,加醋调成小团,塞入产妇脐中。内服甘草汤三四合。   16、食物中毒。用伏龙肝末,如鸡蛋大小,水冲服,吐出便愈。   17、冷气入腹,肿满难当,以及男子阴部突然肿痛等。用伏龙肝调鸡蛋白涂搽。   18、耳内流脓。用棉花裹伏龙肝末塞耳内,一天换三次。   19、小儿脐疮。用伏龙肝末敷上。   20、小儿丹毒。用陈年伏龙肝末和屋漏水(亦可用新汲水、鸡蛋白或油)调敷。药干即换。   21、小儿热疖。用伏龙肝末、生椒末等分,和醋调敷。   22、臁疮久烂。用陈年伏龙肝末、黄、黄丹、赤石脂、轻粉等分,调清油,敷布上,贴患处。如发痒,须忍住,数日可愈。   23、一切痈肿。用伏龙肝加蒜捣粒成泥(加鸡蛋黄亦可)贴患处。干了就换。
  土墼   释名 墼,音急。亦名煤赭。这是烧石灰窑中流结的土渣。质轻,色  赭。   气味  主治  1、治妇女鳖瘕(肿起如盘,不能躺卧,好象有鳖伏在身上一般),头上诸疮,红肿痰核等。用土研成细末,调菜油涂搽。肿渐消去,或破口流脓,病自痊愈。   2、治头上白秃瘌痢。用土四两、百草霜一两、雄黄一两、胆矾六钱、榆皮三钱、轻粉一钱,共研为末,猪胆汁调匀,剃头后涂搽。   白瓷器   释名  气味   平、无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定州白瓷细末,吹少计入鼻,血立止。   2、吐血不止。用上等白瓷研末二钱,皂荚子仁煎汤送下。三付即愈。   3、小便淋痛。用真定白瓷,煅过,研末二两,生、熟地黄末各一两,  、每服二钱,木通煎汤送下。   4、目生翳膜。用细料白瓷盅一个,放入大火中煅过,研末,纸筛筛过后,只留筛下极细的粉子,加雄黄二分共为末,早晚各点少计,不可多用。能用牛角簪拨出翳膜最好。如眼发红,可将人退(头发)末点眼角即愈。   5、身上和脸上出白丹。用白瓷末和猪油涂搽。   6、赤黑丹疥,或痒或燥,不急治疗,遍身传播,可以引起死亡。用白瓷末和猪油涂搽。   7、汤火灼伤。用青瓷碗片为末,水飞过,和桐油涂搽。或用景德镇瓷器打碎,埋灶内,炭火铺上,一夜取出, 去火毒,研末,加黄丹少许涂搽。
  乌古瓦   释名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1、中暑骤死。急取两块古瓦,烧热慰心头,冷了就换热瓦。   2、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痛不可忍。在墙角人常便溺处,寻找碎瓦一片,洗净,火煅过,用醋浸渍五次,使瓦变黄色,刀刮细末,每服三钱, 好酒送下。伤在上部食前部,伤在下部食后服。这是理伤续断的要方,不能贱视。   3、汤火灼伤。取多年房顶上的古瓦刮取细末,调油搽伤处。   古砖   释名  气味  主治   1、寒湿脚气。用烧红的砖放入陈臭的淘米水中渍过,趁热布包,两膝夹住,上盖棉被,三、五次可愈。   2、臀部湿疮。每天坐新砖上,能去湿气。   3、白痢久不愈,烧砖,布包,坐砖上,令热气入腹,有效。   烟胶   释名 胶是熏消牛皮的灶上黑土及烧瓦窑上的黑土。   气味  主治  1、牛皮血癣。用烟胶三钱、寒水石三钱、白矾三钱、花椒一钱半,共研为末,腊猪油调搽。   2、消渴引饮。用瓦窑突上的干烟胶半斤研末,加生姜四两,共捣碎,装入绢袋,放进五升水里浸汁,日取水饮,每饮五合。   3、胞衣不下。烟胶三指撮,五更时和酒冲服。   墨   释名 亦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   气味   辛、湿、无毒。   主治   1、吐血。用墨磨汁同菜菔汁或生地黄汁饮下。   2、流鼻血。用浓墨汁滴入鼻中。   3、大小便血。用好墨细线二钱,阿胶化汤调服。   4、小便淋漓不通。用好墨烧一两为末,湿水冲服适量。   5、赤白痢。用干姜、好墨各五两,共研为末。中醋,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日夜服六、七次。   6、妇女崩漏。用好墨一钱,水冲服。一天服二次。   7、小产后血流不止。墨三两,火烧,醋渍,烧渍反复三次,加没药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醋汤送下。   8、胎死腹中。用新汲水磨金墨服之。   9、难产。用墨一寸,锉为末,湿水送下。   10、胞衣不下。用好墨二钱,湿酒送下。   11 、背痈。滴醋磨墨, 极浓,涂背周围, 中间涂猪胆汁,干了再涂, 一夜可消。   12、中恶(多见于路途中,突然心腹绞痛,胸满气冲,俗误传为中邪)。急捣墨二钱,水冲服。   13、产后血晕,心闷气绝。用人尿磨浓墨一碗服之。   14、飞丝或尘物入目。磨浓墨点之,即出。
  釜脐墨   释名 亦称釜月中墨、铛墨、釜煤、釜、锅底墨。   气味   辛、湿、无毒。   主治  1、突然心气痛。用釜脐墨二钱,热尿调服。   2、中恶。用釜脐墨五钱、盐一钱,研匀,热水调服。   3、上吐下泻。用釜脐墨半钱、灶额墨半钱、百沸汤一碗,急搅上千遍,一次服下。   4、吐血咳血。用釜脐墨炒过,研末,每次用井华水冲服二钱。连吃三付。   5、产妇只流血,婴儿生不出。用釜脐墨二钱,热酒送下。   6、舌头突然肿大如猪尿泡。用釜脐墨和酒涂搽。   7、鼻中生息肉。用釜脐墨一钱,水送下。连服三、五天。   8、耳里流脓。用釜脐墨吹满耳,脓尽,药自出。   9、小儿口疮。用釜脐墨时时涂搽。   10、手搔疮肿,出脓。用釜脐墨研细,清油调搽。
  百草霜   释名 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火从灶里出来的必经之路。  因之,灶门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   气味   辛、湿、无毒。   主治  1、流鼻血不止。用百草霜末吹入鼻孔,血立止。   2、吐血。用百划霜末二钱,糯米汤送下。又方:百草霜五钱、槐花末二两,共研细,每服二钱,茅根汤送下。   3、齿缝出血。用百草霜末涂搽,有效。   4、妇女血崩。用百草霜二钱,拌狗胆汁,分二次服,当归酒送下。   5、孕妇胎动下血或胎已死。用百草霜二钱、棕灰一钱、伏龙肝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白开水加酒或童泉送下。   6、胎前产后虚损、胎儿逆生横生、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等症。用百草霜、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童便、醋各少许调匀,热汤送下。二服有效。   7、妇女白带。用百草霜一两、香墨半两,研细,每次取三钱放在一片猪肝里,纸裹煨熟,细细嚼食,湿酒咽下。   8、脏毒下血。用百草霜五钱,米汤调匀,放在外面露一夜,第二天早晨,空心服下。   9、突然泻痢。用百草霜二钱,米汤调服。又方(铁刷丸):百草霜三钱、墨一钱、半夏七分、煮熟的巴豆十四粒, 研匀,加黄蜡三钱、香油少许, 做成丸子,分次吞服。视丸子大小,每服三、四丸至四、五十丸,姜汤送下。   10、小儿积痢。服“驻车丸”, 即百草霜二钱、煨去了油的巴豆一钱,研匀,稍加面粉,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汤送下,是白痢,则用米汤送下,兼有赤、白痢,则用姜汤送下。  11、热痢脓血。用百草霜、黄连各一两,研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2、疟疾。用百草霜、黄丹,等分为末,取三钱于发病日空心服,米汤送下。二服可愈。   13、昏厥不醒,但脉搏未停。用百草霜和水灌之。同时,针刺百会、足大趾中趾甲侧。   14、咽中结块,水食难下。用百草霜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险者不过二丸,即见效。此方名“百灵丸”。   15、鼻疮脓臭。用百草霜二钱,冷水冲服。   16、白秃头疮。用百草霜调猪油涂搽。   17、头上诸疮。用醋汤洗净后,在百草霜内加少量腻粉,以生油调匀涂患处。   18、瘭疽(手足肩北等处的肌肉里生出许多米粒般的疖子,疼痛钻心)。用百草霜、釜脐墨、灶屋尘,合研,加水一斗,煮至三沸,取汁洗疽。一天洗三、四次。
  锻灶灰   释名 指煅铁炉中的灰,含有铁的作用。   气味   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症瘕结块。苏恭指出:治突然长起来的结块有效。   2、产后阴脱。用紫色锻灶灰,加羊脂,充分和匀,布包好,在火上烘热,熨患处,推纳使上。   梁上尘   释名 指古屋里的倒挂尘,亦名乌龙尾、烟珠。同时,要烧领烟尽,筛取末入药。   气味   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   1、反胃。用梁上尘调黑驴尿服之。   2、吐泻。用梁上尘,滚汤泡过,澄清后饮之。   3、小便不通。用梁上尘二指撮,清水送下。   4、脱肛。用梁上尘和鼠粪烧烟,放在桶内,人坐桶上熏之。熏数次可愈。   5、喉痹乳蛾。用梁上尘、枯矾、好皂荚(以盐炒黄),等分研细,或向蛾吹去,或点在蛾上,都有效。   6、牙痛。用梁上尘,盐炒,研细。左牙痛,吹械鼻中,右牙痛,吹右鼻中。   7、鼻中息肉。用梁上尘吹鼻中,有效。   8、噩梦至死。不要用火照,急以梁上尘塞入鼻中,可以救活。   9、缢死。用梁上尘,团成豆子那样大,放在筒子里,共作四筒,由四个人同时极力吹入两耳及两鼻孔。如人死不久,可望救活。   10、月经流血不止。用梁上尘半两,炒至烟尽,加荆芥穗半两,研末。每服二钱,茶送下。   11、胎动。用梁上尘、百草霜等分,酒送下。   12、横生逆产。用梁上尘、酒送下。   13、妒乳(乳汁流不出,乳房肿痛)。用醋调梁上尘涂搽。   14、石痈( 痈硬如石,不作脓)。用梁上尘、葵根与茎( 化灰)等分,醋调敷患处。   15、发背肿痛。用厨房内梁上尘,和生葱嫩心共捣成膏子敷患处,须留顶。一日一换,干则加水润湿。   16、无名恶疮。用梁上倒挂尘一条、韭菜地蚯蚓泥少许,加蜂蜜,捏成小饼,阴干。用时以蜜水调敷疮上。   17、小儿头疮。用梁上尘和油瓶底渣,以皂荚汤洗疮后涂搽。   18、小儿丹毒。用梁上尘和腊猪油涂搽。
  豆蔻   释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 (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   1、心腹胀满,气短。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2、胃弱呕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两,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汤中煮熟,空腹吃下。   3、霍乱烦渴。用豆蔻、黄连各一钱半,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4、虚疟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连面研细,加平胃散二钱,水煎服。   5、瘴疟(热少寒多,或单过时冰热。或虚热不寒)。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枣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汤” (因豆蔻一名草果)。   6、赤白带下。用豆蔻(连皮)一枚、乳香一小块,面裹,煨至焦黄,同面一起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7、脾痛胀满。用豆蔻仁二个,酒煎服。   蓬莪茂   释名 述。   气味 (根)苦、辛、温、无毒。   主治  1、心腹冷痛。用蓬莪茂二两(醋煮)、木香一两(煨),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淡醋汤送下。   2、妇女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用蓬莪茂、干漆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如是腰痛,则用核桃酒送下。   3、小儿气痛。和蓬莪茂炮熟,研细,热酒送服一钱。   4、上气喘急。用蓬莪茂五钱,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5、气短不接(兼治滑泄及小便热)。用蓬莪茂一两、金铃子(去核)一两,共研为末,加蓬砂一钱,炼过,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或盐汤送下。此方名“正元散”。   6、婴儿吐乳。用蓬莪茂少许,加绿豆大的一粒盐,放入乳一合中煎开几次,去掉渣滓,再加两粟米大的牛黄一块,给病儿服。很有效。   荆三棱  释名 京三棱、草三棱、鸡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症瘕鼓胀,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显成膏,浓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  又方: 荆三棱、青皮、陈皮、木香各半两,肉豆蔻、槟榔各一两,硇砂二钱,共研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2、痃癖(胁下坚块如石)。用荆三棱(炮)一两、川大黄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汤送下。   3、小儿气癖。用三棱煮汁给授乳的母亲吃,也把少量给小儿吃。小儿新生百日及十岁以下,无论热痃癖等,服此药都有效。   4、反胃恶心,药食不下。用荆三棱(炮)一两、生丁香三分,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5、乳汁不下。用荆三棱三个,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为度。   6、浑身燎泡(状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荆三棱、蓬莪茂各五两,共研为末。分三次服,酒调下。连续服完。
  莎草香附子   释名 雀头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结, 夫须、续根草、地毛。   气味 (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黄,加茯神( 去皮)四两,共研为末,以炼蜜调末为丸,如弹子大。每晨服一丸, 降气汤送下。降气汤是用香附子(如上法处理)半两、茯神二两、炙甘草一两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还能治胸痞、拒食、虚冷遗精等症。   2、偏正头痛,热气上攻,头目昏眩。单用香附子一味,经过去皮、煮、捣、晒、焙之后,研为细末,加炼蜜调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药至八成服下,妇女用醋汤煎服。此方名“一品丸”。   3、一切气病(胸腹胀满、恶心、气逆、翻酸、烦闷等)。用香附子一斤、缩砂仁八两、炙甘草四两,共研为末,盐开水送服。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此方名“快气汤”。   4、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两、乌药十两、甘草(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5、心脾气痛(胸膛软处有一点作痛、俗称心气痛,实乃胃脘有滞所致,或起因于气,或起因于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为末;另用高良姜酒洗几次,略炒,也研为末。两工分别收存,治病时,起因于寒者,姜二钱、附一钱;起因于气者,附二钱、姜一钱;起因于气与寒者,姜、附等分。三种情况都以热米汤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盐把药送下。服药七、八次后,病根可除。   6、心腹诸痛(心气痛、腹痛、小腹痛、血气痛等)。用香附子二两、艾叶半两,蒸日上在醋汤中蒸煮熟,去艾叶,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7、湿肿虚肿。用香附子、艾,加醋煮干,焙三工业区末。以醋、糊调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肿水从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干研细,加糊为丸。每服四、五十丸,  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8、疝气痛。和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9、月经不调及其他妇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酽醋浸,一份盐水浸,一份童便浸。几日后,取出香附子,洗净,晒士,捣烂,微焙为末, 加醋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泽新天兰、赤茯苓末二两;气虚,加四君子料;血虚,加四物料。此方名“四制香附丸”。   10、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带。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为末,热酒冲二钱,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钱,米汤送下。   11、安胎顺气。香附子炒后研细,浓煎紫苏汤送服一、二钱。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铁罩散”。   12、妊娠恶阴( 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起坐不便,饮食不进)。用香附子二两,藿香叶、甘草各二钱,共研细。每服二钱,开水加盐送下。此方名“二香散”。   13、临产顺胎(怀胎九月或十月时服此,自然顺产)。香附子四两、缩砂仁(炒)三两、甘草(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14、产后狂言(血晕妄语。烦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细。每服二钱,姜、枣煎汤送下。   15、气郁吐血。用童便调香附末二钱服。又方:香附子一两、白茯苓半  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粟米汤送下。   16、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钱,研细,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   17、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另煎汤。先服香附汤在口,后服地榆汤至尽。发吵见效,可照此再服。   18、各种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捣碎,醋拌,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为末,加黄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又方:香附子末二钱,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许同服,见效很快。   19、脱肛。用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后,淋洗患处。   20、气郁头痛。用香附(炒)四两、川芎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茶汤调下。常服可防头痛,又可明目。   21、肝虚目痛(冷泪,羞明)。用香附子一两、夏枯草半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茶汤送下。   22、突然耳聋。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钱,萝卜子煎汤送下。药忌铁器。   23、牙痛。和香附子、艾叶煎汤漱口,同时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两,青盐、生姜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日擦牙。   24、长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陈粟米汤送下。每天服二次。   25、蜈蚣咬伤。嚼香附涂搽,立效。
  藿香   释名 兜娄婆香。   气味 (枝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   1、霍乱吐泻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2、暑天吐泻。用滑石( 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二钱,淘米水调服。   3、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用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加一点盐,以开水调下。   4、口臭。用藿香洗净,煎汤,随进嗽口。 烂疮。用藿香中、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片贴疮上。   薰草(零陵香   释名 蕙草、香草、燕草、黄零草。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伤寒下痢。用薰草、当归各二两,黄连四两,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   2、伤寒狐惑(按:狐惑症象是:虫蚀下部,痛痒不止,脉数而无热,汗出不止。病初起时,目尽赤,七、八日后,四角变黄黑)。用薰草、黄连各四两,咬细。在白酸浆一斗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   3、头风旋晕(痰逆、恶心、懒食)。用真零陵香、藿者叶、香附子( 炒),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4、小儿鼻塞头热。用薰草一两、羊髓三两,慢火熬成膏,去滓,以膏揉摩背上。每天三至四次。   5、头风白屑。用薰草、白芷等分,加水煎成汁,倒入鸡蛋白调匀,搽头几十次,以后永不生屑。   6、牙齿疼痛。用薰草叶煎水含漱。   7、梦遗失精。用薰草、人参、白术、白芍药、生地黄、茯神、桂心、炙甘草各二两,大枣十二枚,加水八升煮成三升,分二次服。此方名“薰草汤”。   8、节育断产。用薰草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连续服五次,可保一年不孕。   9、赤白痢。用薰草去根,在盐酒中浸半月,取出炒干,每一两加广木香一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冷水送下。三、四次以后用热米汤送服一钱半,即可止痢。用药期间,忌食生梨。此方名“返魂丹”。   兰草   释名 (闲)、木香、香水兰、女兰、香草、燕尾香、大泽兰、兰泽草、煎泽草、省头草、都梁香、孩儿菊、千金草。   气味 (叶)辛、平、无毒。   主治   除胸中痰癖,治消渴,消痈肿,生血、调气,煮水,可以洗风病,可以解食牛马肉中毒。  泽兰   释名 水香、都梁香、虎兰、虎蒲、龙枣、孩儿菊、风药。根名地笋。  气味 (叶)苦、微温、无毒。   主治   1、产后水肿,血虚浮肿。有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醋酒送下。   2、小儿蓐疮。由大人嚼泽兰心把疮周围封起来。很有效。   3、疮肿初起。把泽兰捣烂封住,有效。   4、损伤瘀肿。治法同上。   5、产后阴翻(产后阴户燥热,变成翻花状)。用泽兰四两,煎汤薰洗。二、三次后,再加枯矾一起煎洗。   马兰   释名 紫菊。  气味 (根、叶)辛、平、无毒。   主治  1、诸疟寒热。用马兰捣汁,再加一点水,发病日早晨服。药中高精亦可加沙糖。   2、绞肠痧。用马兰根叶在口中细嚼,将汁咽下。   3、打伤出血。用马兰、旱莲草、松香、皂树叶(冬日无叶,可用树皮)共研细,搽入伤口。   4、喉痹口紧。用马兰根(或叶)捣汁,加几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喉中,痰邮,口自开。   5、水肿尿涩。用马兰、黑豆、小麦,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药一杯,饭前温服。   6、丹毒。用马兰、甘草,磨醋搽患处。   7、痔漏。春夏取生马兰,秋冬取干马兰,白水煮食,连汁喝下。又方:马兰,酒煮,焙、研后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米汤送下。另用马兰煎水,加一点盐。每天熏洗患处。
  香薷   释名 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1、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  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 可用黄连( 姜汁炒)代替。   2、水肿。用干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  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3、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4、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假苏   释名 姜芥、荆芥、鼠萤。   气味 (茎、穗)辛、温、无毒。   主治  1、风热头痛。用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茶调下。   2、风热牙痛。用荆芥根、乌桕根、葱根等分,煎汤随时含漱。   3、小儿惊症。用荆芥穗二两、白矾(半生半枯)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姜汤下。一天服二次。  4、一切偏风(口眼歪斜)。用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烂,取汁浓煎成膏。加将药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晒干为末。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5、中风口噤。用荆芥穗研细,取二钱,酒送服。此方名“荆芥散”。   6、产后中风(手足抽筋,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每服三钱,酒或童便送下。口噤则挑齿灌入,齿紧则由鼻灌入。此方名“华陀愈风散”,还有“如圣散”、“举卿古拜散”(亦即荆芥散之意,因举卿切音为荆,古拜切音为芥。这是用切音隐语来为药方名)等名。  7、产后血眩(精神昏冒)。用荆芥穗一两三钱、桃仁五钱(去皮尖,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钱。   8、产后下痢。用荆芥穗四、五枝,烧存性,不能触油火。烧好后加麝香少许,以热开水调下。   9、口鼻出血如泉涌。用荆芥烧存性,研累。每服二钱,陈皮煎汤送下。二服可愈。   10、吐血不止。用荆芥连根洗过,捣汁半碗服下。服干穗末亦可。又方: 荆芥穗为末。生地黄汁调服二钱。   11、尿血。用荆芥、缩砂,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12、血崩。和荆芥穗在麻油灯上烧焦,研细。每服二钱,童便送下。   13、痔漏肿痛。用荆芥煮汤,每日洗痛处。   14、大便下血。用荆芥(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妇女用酒送下。又方:荆芥二两、槐花一两,同炒,研细。每服三钱,茶送下。   15、瘰疬溃烂(牵连到胸前两腋,结块大如茄子)。用荆芥根下段剪碎, 煎汤热洗。洗后,见破烂处有紫黑点,以针刺破,让恶血流出。另用樟脑、雄黄,等分为末,麻油调匀扫烂处出水。次日洗过又扫,直至病愈。  16、疔肿诸毒。用荆芥一把,切细,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为两次冷饮。  17、各种疮疥。用荆芥研末,加地黄自然榨汁熬膏,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18、脚丫湿烂。用荆芥叶捣烂敷上。   19、头目诸疾(眼疾,风气头痛,头昏目眩等)。用荆芥穗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0、小腹急痛,癃闭不通。用荆介、大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水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内用量减半;大便不通者荆芥用量减半。此方名“倒换散”。   薄荷   释名 菝活、蕃荷菜、吴菝活、南薄荷、金钱薄荷。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1、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风热)。用薄荷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沙糖调丸亦可。   2、眼睑红烂。用薄荷在生姜中浸一夜,取出晒干,研为末,泡热激发洗眼。   3、瘰疬。用新薄荷二斤,捣烂取汁,皂荚一个,水浸去皮,黑牵牛(半生半炒)各一两,皂荚仁一两半,一起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连翘汤送下。   4、鼻血不止。用薄荷汁滴入鼻中,或以干薄葆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5、血痢不上。用薄葆叶煎汤常服。   6、火毒成疮。用薄荷煎汁随时涂搽。  水苏   释名 鸡苏、香苏、龙脑薄荷、芥苴。   气味 (茎、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  1、漏血,用水苏煮汁一升服。   2、吐血、下血。用水苏茎叶,煎汁服。   3、吐血咳嗽。用水苏焙干研细,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4、鼻血不止。用水苏五合,香豉二俣,同捣烂,搓成小团,如枣核在、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苏二两, 防风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同时以水苏叶塞鼻。又方:水苏、生地典,等分为末,  冷水送服。   5、鼻渊(按:鼻渊俗名脑漏,鼻中不断流水、流脓,或脓中带血)。用水苏叶、麦站科、川芎、桑白皮、炙黄芪、炙甘草、生地黄(焙),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参汤送下。   6、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用水苏叶五两、皂荚( 炙,去皮,去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荆芥汤送下。   7、突然耳聋。用水苏叶生捣,棉裹,塞耳内。   8、头生白屑。用水苏煮汗或烧灰淋汁洗头。   9、蛇虫咬伤。用水苏研末,酒冲服。并以敷伤处。   菊   释名 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阴成、周盈。   气味 (花)苦、平、无毒。   主治  1、风热头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2、膝风痛。用菊花、陈艾叶作护膝。   3、病后生翳。用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末,每用二、三钱,加蜜少许,水煎服。   4、妇女阴肿。用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   5、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红椒(去目)六两,共研为末。加淅地黄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临睡时茶送下。
  野菊   释名 苦薏。  气味 (根、叶、茎、花)苦、辛、温、有小毒。   主治  1、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又方: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加入酒一碗,绞取汁取;仍以药渣敷患处。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苍耳叶,秋日  采野菊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淹闾   释名 覆闾。  气味 (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   2、月经不通。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一天服三次。   3、产后血痛。和淹闾子一两,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艾   释名 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1、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2、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   3、中风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头插入耳内。   4、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   5、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   6、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减。   7、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8、肛烂(病人齿失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虫蚀,烂见肠了,便难救。此病古称狐惑)。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处。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效果更好。   9、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10、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11、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 炮) 三两,共研为末, 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2、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13、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   14、妊娠下血。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胶艾汤”。   15、胎动(或腰痛,或抢心,或下血,或倒产,子列腹中)。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16、妇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团,如鸡蛋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药汁,加阿胶化开,分三次服,一天服尽)。   17、产后下血。用干艾叶、老生姜各半两,煎浓汤服。   18 、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团, 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烧灰。取二钱,水送服。   19、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诚,临时温服。   20、水眼肿痛。用艾烧烟,将碗盖住,过会,刮取碗内烟煤,以温水调匀洗眼,水中加一点黄连汁更好。   21、脸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程式,淋水循环几次取汁,浓煎成膏。常取少许敷痣上,能使痣烂脱。   22、鹅掌风。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水冷,热后再熏。极为有效。   23、小儿烂疮。用艾叶烧灰敷搽。   24、背疮初发。在患处先贴上湿纸,先变干的地方是疮头,用艾烘灸,不计次数。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内攻了。此方被赞为神方。   25、虫蛇咬伤。用艾灸几次,有效。   26、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   茵陈蒿   气味 (茎、叶)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  1、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2、遍身风痒。用茵陈煮浓汤洗浴即愈。   3、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用茵陈蒿两把,加水一斗五程式,煮成七升,先以皂荚汤洗,再以茵陈汤洗。隔一天洗一次。   4、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5、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6、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青蒿   释名 草高、方溃、牵、狈蒿、香蒿。   气味 (吐、茎、根、子)苦、寒、无毒。   主治   1、痨病。用青蒿锉细,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时及临星时各用温酒送下。   2、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参末麦站冬末各一两,熬至能捏丸时,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米汤送下。此方名“青蒿丸”。   3、疟疾寒热。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捣汁服。   4、温疟(只热不冷,痰多)。用青蒿二两,在童便不浸过,焙干,加铅丹半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调下。   5、赤白痢。用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用饼,晒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碗半煎服。此方名“蒿豉丹”。   6、酒痔便血。用青蒿叶或青蒿茎,研为末。便前用冷水,便后用水酒调服。   7、刀伤。用青蒿捣封伤口,血止即愈。又方:用青蒿、麻叶、石灰等分,一起捣烂晒干,临用时研成末搽伤处。   8、牙齿肿痛。用青蒿一把,煎水嗽口。   9、耳出脓汁,用青蒿末棉裹塞耳中。   10、鼻中息肉。用青蒿灰、石砂等分,淋汁熬膏点息肉上。
  白蒿   释名 由胡、蒌蒿、蘩。   气味 (苗、根)甘、平、无毒。   主治  风寒湿痹、恶疮癞疾、夏月暴痢等。能杀河豚鱼毒。   茺蔚(益母草)  释名 益母、益明、贞蔚、推、野天麻猪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  草、土质汗。   气味 (子)辛、甘、微温、无毒。   (茎、叶)辛、微温、无毒。   (花)微苦、甘、无毒。   (根)甘、无毒。   主治  1、妇女胎前产后各种疾病。用连根收采的正在开花的益母草,阴干后,取叶及花、子,碾为细末,加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不限丸数,以病愈为度。如做成梧子大的丸子,则每服为五十至七十丸。服药时,随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汤汁送下:  (1)胎前脐腹前或作响,用米汤;  (2) 腹痛胎动,下血不止,用当归汤;  (3) 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横生倒产,用炒盐汤;  (4) 产后晕眼黑。发狂或不省人事,用童便和酒;  (5) 产后腹痛,时发寒热,出冷汗用童便和酒或薄荷自然汁;  (6) 产后痢疾,用米汤;  (7) 产后月经不调,用温酒;  (8) 产后中风,半身不遂,用童便和酒;  (9)产后气喘咳嗽,面目浮肿,用温酒;  (10)产后流鼻血,舌黑口干,用童便和酒;  (11) 产后大小便不通,烦躁口苦,用薄荷汤;  (12)妇女久无子息,用温酒。此方名“济阴近魂丹”。   2、产妇诸疾及内脏受伤瘀血等下。用益母草全草洗净,竹刀(忌铁刀)切为小段,不中煮烂,去草取汁,约得五、六斗。澄清半日后,滤去浊渣,以清汁在慢火上煎成一斗状如糖稀。收存瓶中。每取一杯,和酒内服。一天两次,此方名“益母膏”。   3、尿血。用益母草捣汁服一升。   4、赤白痢。用益母草(晒干)、陈盐梅(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痢以干姜汤、赤痢以甘草汤关定。此方名“二灵散”。   5、小儿疳痢。用益母草嫩叶同米煮粥吃。到病愈为止。常服嫩叶汁亦可。   6、痔疮下因。用益母草叶捣汁服。   7、各种痈疮(妇女乳痈、小儿头疮,黄烂熟疮、疥疽阴蚀等)。用益母草切五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头号,分几次洗名贵怍。   8、各种疔疮。用益母草捣烂封疮,另取益母草绞汁内服。又方:益母草,烧存性。先用刀划破疔根,挤出血,然后挑药入疔内,疔深者,用捻子把药送入底部。过一会,有污血流出,拭净,再次上药,直到看见红血乃止。一、二日后,根烂出,以针挑去,再敷上药,不久,合口自愈。   9、喉闭肿痛。用益母草捣烂,加新汲水一碗,绞出浓汁一次饮下。冬  月用益母草根。   10、耳。用益母茎叶榨汁滴耳内。   11、作洗婴汤。儿将生,先取益母草五两煎汤,儿生下后,即用此汤洗浴,可预防生疮生疥。   夏枯草   释名 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 (茎、叶)苦、辛、寒、无毒。   主治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刘寄奴草   释名 金寄奴、乌藤菜。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大小便血。用刘寄奴研末,茶调匀,空心服二钱即止。   2、打伤瘀血,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加水二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温服。   3、霍乱转痢用刘寄奴草煎汁内服。   4、汤火伤。用刘寄奴捣末。先以鸡毛沾糯米资浆扫伤口,然后把药末敷上。   5、赤白痢。用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多、加乌梅;白多,加姜。
  旋夏花   释名 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 (花)咸、温、有小毒。   主治   1、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2、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   3、耳后生疮(月蚀疮)。用旋复花烧过研细。以羊油调涂患。   青葙   释名 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 (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茎、叶) 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  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鸡冠   气味 (苗、子、花)甘、凉、无毒。  主治  1、吐血不止。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2、便血。用鸡冠花、椿根皮,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痔久转瘘。用鸡冠花、风眼草,各一两,加水二碗煎汤多洗。   4、下血脱肛。用白鸡冠花、防风,等分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又方:白鸡冠花(炒),棕榈灰、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月经不止。用红鸡冠花一味晒干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酒调下。忌食鱼腥猪肉。   6、产后血痛。用白鸡冠花,酒煎服。   7、白带。用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钱,酒送下。如是赤带,可用红鸡冠花。   8、白带兼沙淋。用白鸡冠花、苦壶芦等分,空心服,酒送下。   9、赤白痢。用鸡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   红蓝花   释名 亦名红花、黄蓝。   气味 (花)辛、温、无毒。   主治  1、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2、一切肿疾。用红花熟捣取汁服。   3、喉痹壅塞。用红花捣烂,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为止。冬月无花,可用干花浸湿压汁煎服。   4、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红花煮酒服。   5、产后血晕。用红花一两研细,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   6、耳出水。用红花三钱半、枯矾五钱,共研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净,然后把药末吹入耳内。无花则用枝叶为末亦可。有的处方只用红花一味, 不用枯矾。   番红花   释名 亦名消夫蓝、撤法即。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亦治惊悸。
  燕脂   释名 亦名赦。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为末。嚼汁点小儿眼内。   2、痘疮倒陷。用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胡荽煎酒送下。服两次即可见效。   3、漏疮肿痛。用猪胆七个、燕脂子十个,洗水和匀,搽患处,几次即愈。   大蓟、小蓟   释名 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  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2、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3、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经过五天,取酒常饮适量。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蓟捣汁温服。又方:小蓟茎、叶,洗净,切细,研汁一碗,加生地黄汁一碗,白术半两,共煎到五成汁,温服。   4、小产流血过多。用小蓟根、叶,益母草各五两,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5、刀伤流血不止。用小蓟苗捣烂敷伤处。   6、小便热淋。用蓟根捣汁服。   7、疔疮恶肿。用大蓟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以出汗为见效。   续断   释名 亦名属折、接骨、龙豆、南草。   气味 (根)苦、微温、无毒。  主治  刀伤、痈疡、折跌、能续筋骨。亦治妇女崩中漏血,破症结瘀血。   1、妊娠胎动。用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等分为末,加煮烂了的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产后诸疾(血晕、心闷、烦热、气接不上、心头硬、乍寒乍热等)。用续断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   3、打伤,闪了骨节。加续断叶捣烂敷伤处。   漏卢   释名 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 (根、苗)咸、寒、无毒。   主治   1、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2、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3、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4、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5、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6、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同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7、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名“漏卢汤”。   8、白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荆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