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华为公司工作,可是我是文科生进华为,可以进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0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华为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下载积分:2088
内容提示:华为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107|
上传日期: 07:59:3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88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华为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关注微信公众号你知道吗 科技公司招聘的文科生比你想象中要多
稿源:创见
提到科技,大多数人都会将其与理科生联系起来,但事实却是科技公司招聘的文科生比你想象中要多很多。文科生思维更加多元,更加批判,能为科技公司带来不一样的活力和灵气。
众所周知,美国硅谷是世界上第一大科技圣地,其中自然充斥着各种科技人才。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硅谷人才都是书生气十足的程序员,他们或是刚刚走出校园,踌躇满志地想要成为才华横溢的工程师,亦或是更本就没读完大学。类似《社交网络》这种讲述Facebook创始人的电影更是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这一印象。此外,谷歌也以编程测试来选拔求职者而闻名于世。看起来科技公司就是文科生的天下,那么对于学习人文社科专业的文科生来说,是否有可能在其中一家公司求得工作呢?
事实上,答案是完全没问题,而且在科技公司工作的文科生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求职网站LinkedIn的一项分析表明,近几年文科生就职科技公司的比例相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增长显著。分析中还显示,每5个应届文科生中就有2个就职于互联网或软件公司。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大多数文科生会在做过一份其它的工作之后再进入科技部门,但是同样有大量的人是直接进入这一行业的。例如,有14%走出校门的文科生是在科技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很多科技公司曾一度因为缺少文化多样性而饱受批评,而只会埋头苦干的程序员形象造就的单一文化也阻碍了科技公司的创新和发展。这一新的数据显示,过硬的技术技能并不能成为科技公司招聘的唯一指标。
LinkedIn在总结自己调研结果的博客中写到:「文科专业背后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激发多元化的技能和灵活的批判性思维,这些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转移到工作中。」
虽然如此,但我们要认清的事实是,大多数的大学生会在学习编程中受益匪浅,因为我们的经济正变得越来越偏重于科技。鼓励更多的年轻美国人追求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一直都被白宫视为美国的重大优先事项。调查也显示,编程仍然是求职榜单上最热门的分类,这一类工作也是最受欢迎的。
尽管如此,也不要因为自己上大学时读了莎士比亚或霍布斯的文学名著就妄自菲薄,也许你的下一站正式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文科生能进华为这类的科技公司么?
可以啊,打扫卫生什么的,也不错
可以啊,打扫厕所,或者是没事被老板干
说一句废话,只要你足够优秀
华为光法务就有200 个 你说有没有文科生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高层管理,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行政部门
这类公司也是有财务工作的······我隔壁班一哥们放弃了保研去了华为······
销售啊
是吧
可以的,财务也要招人啊
销售一阿语的同学去年进了。
财务,行政,人力资源,门槛较高,但是你进去比理科生轻松的多。
引用@ 发表的:财务,行政,人力资源,门槛较高,但是你进去比理科生轻松的多。对啊,又不可能一进去就行政管理什么的,那么能做什么呢?基础的销售怎么样?
可以, 还有写文档的, 要招外语系的。
引用11楼 @ 发表的:对啊,又不可能一进去就行政管理什么的,那么能做什么呢?基础的销售怎么样?
一进去就是师傅带着做本专业工作了,即使让销售,也最多半年就回本岗位了。反正比理工科爽多了
引用@ 发表的:一进去就是师傅带着做本专业工作了,即使让销售,也最多半年就回本岗位了。反正比理工科爽多了师傅带?本岗位?求大神耐心指教,感激不尽
引用14楼 @ 发表的:师傅带?本岗位?求大神耐心指教,感激不尽
反正就是刚进去要不就是直接从事所学专业工作要不就是销售类干半年,调回专业工作岗位。总之会让你一年之内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不会让你一直打杂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709人参加团购429.00元&799.00元
1830人参加团购1229.00元&1399.00元
1730人参加团购755.00元&899.00元
125人参加团购386.00元&969.00元
108人参加团购146.00元&229.00元
370人参加团购568.00元&1099.00元
1184人参加团购488.00元&899.00元
892人参加团购119.00元&499.00元
1626人参加团购229.00元&699.00元
13人参加团购399.00元&799.00元
2674人参加团购269.00元&849.00元
171人参加团购69.90元&147.00元中国大学生就业
           
当前位置:
华为:三进三出 18:52
作者:李 湘 李红辉
讲述者:李宏&& 时间:日& 毕业时间:1999年&& 专业:工商管理
  1999年,在技术人才的眼里,华为就是他们的硅谷,想去华为的人多如牛毛。民间有个故事,不知道是真是假,说是人力资源部的有个头过年要花笔大钱,于是与一个搞现场招聘会的机构合计,说华为可以给一些职位通过现场来招聘,前提是要给点好处费。负责现场招聘的人二话没说,马上同意了,结果招聘会当天招聘会举办方狂收门票费。  1999年的华为招聘毕业生都是钦点的,很多通信技术类的学校成了“御膳房的供厨”,每年到了时候华为就去“收割”。其他非钦点的学校毕业生就很难进入。我所在的学校刚好是那些不被“临幸”妃子之一。更为不幸的是我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在以技术打天下的华为眼里,更是“不屑一顾”。  但我还是固执地把自己的简历发到华为的招聘信箱中去。很显然这纯粹是浪费上网费,99年的上网费是4元钱一个小时,而且网速超级慢。让我感到安慰的华为居然回邮件了:非常感谢您向本公司投递简历。非常抱歉的是,目前暂无适合您的职位,我们会保留你的简历,有合适的职位我们会及时跟你联系。  背景:  华为,中国最具争议于神秘色彩的高科技民营企业。1988年由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以2万元的资金创立,经过15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专门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固定网、移动网、数据通信网等设备。2003年的销售额超过300个亿,产品覆盖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  自成立之初,华为一直与高科技、全员持股、3G、民营企业等关键字紧密相随,在过去的10年中成为业界、媒体及外围人士的焦点。总裁任正非经常“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与言语”让华为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目前华为共有员工22000多名,在“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的号召下,奋斗在华为的城堡之中。看到这样的邮件,我想起了鲁迅在某篇文章里写的关于“乞丐与富人”故事:  乞丐说:本地最富有的人跟我说话了。  众人问:他跟你说什么了?  乞丐说:他说“滚出去”。
  99年毕业的我对华为是执迷的,执迷的原因与大家一样:高工资。据说毕业生刚进华为都有4000元以上的月薪,这是多么诱人的待遇。按照当时的行情,月薪2000元应该是个非常不错的待遇了。何况华为的福利很好,培训也很全面。但专业成为一条难以跨越的门槛横亘在我的面前,即使是销售助理类的职位都要求有相关技术专业毕业。  我想,也许今生注定与华为无缘了。  就象寄托了一种初恋情结一样,尽管我后来去了广东一家非常不错的大型家电企业,在整整的一年时间内,我还是时时关注着华为的招聘动向,只要有机会,就会登陆中国人才热线以及前程无忧的网站查看华为的招聘信息,并不断地发送简历。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没有接到华为的回复,心里总在担心是不是把自己的邮件当作垃圾邮件拒收了。  2001年的春天,华为做出了一个震惊业界的举动:垄断通信类技术人才,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将近5000名技术人才,与2000年的长虹垄断彩管的举动几乎如出一辙。与我同学校、同时毕业的两个技术类专业的同学一起进了华为。看到如此好的机会,我马上向好几个职位投出简历。  等待的依然是没有结果的等待。华为只要技术人才。  其实,我一直想向华为靠拢,但任何努力都是白费的。学文科的我几乎很难跨越这道技术门槛。在接下来的3年中,好像是某种力量在捉弄我,我试图从家电行业销售转入到其他技术类行业销售,一直未能如愿以偿。好在我凭借自己良好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在家电行业里做得风兴水起。  然而就在身边的华为依旧是自己难以释怀的眷恋。尽管这3年中,各种不同的声音依然在一直重复着华为的神秘与争议,也正是这样,更加吸引我总想进入这个城堡去看看。我目睹了在华为工作的两位同学在3年的时间内从一贫如洗到买房养家的巨大变迁。  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尽管这两个哥们在华为工作,我与他们也经常聚会,总是无法从他们的嘴里打听到任何关于华为本身的真实消息。只要一谈到华为,他们就会沉默,或者转移话题。倒是自2003年以来,从华为离开的人开始发表各种文章与书籍,一方面满足外界的窥探欲,一方面又赚取大量的稿费。这更为华为添加了神秘色彩。  这个带着浓厚的军队色彩的、富丽堂皇的、森严的城堡里面究竟藏着什么?  我在努力地向华为靠近。  2002年,华为国际市场开始升温,2003年全面飘红,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带来了对海外人才的需求,我身边一个学国际贸易的学弟进了华为国际市场部,5个月后派往海外。  2003年,华为放弃小灵通/市话通研发业务,豪赌3G。  2004年,华为大张旗鼓地推出3G手机,从设备供应商转向终端提供商,一步一步延伸自己的产业链――大众电子消费领域。…………  由于常年从事销售业务,天生对市场有很高的兴趣。几年来我一直非常关注着中国手机行业的发展:目睹了手机从贵族走向平民的过程,  亲历了手机从通讯工具到拇指文化的变更,也震叹手机从技术比拼到花样营销的速度,更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对手机有了更深刻的研究。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在发展自己的手机产业时,其最初的市场营销、渠道、人员几乎都是向家电行业学习的。  也就在这个期间,出于爱好我发表了好几篇关于手机市场的深度文章,加上自己长期在家电行业中滚打摸爬,无论是渠道还是终端,都有自己的方法与经验。  机会也就这样开始向我接近。一开始,我觉得我与华为就是两条平行线,不敢想象在什么时候能够交叉。就在华为宣布进军3G及手机业务时,我觉得这两条线开始拐弯、汇合……很快,就将在某个时候重合。
  2004年初,全中国的手机制造商开始了一场惨烈的人才争夺战:TCL、Utstocom、华为、中兴、康佳、联想……都在高薪寻找手机研发人才。最火暴的要算5月份,华为把招聘会开在TCL总部所在地――惠州,而提前知道了消息的TCL给华为唱了曲空城计:命令所有的技术骨干出去旅游。接下来的7月,TCL总裁李东生带领所有事业部的老总在广州高调亮相,宣布宏大的人才“掠夺计划”……争取到太多的份额,在技术上没有多少突破。而低端市场也因为过度投入,“叫好不叫卖”。“概念营销”始终左右着中国的手机产业――这是一把双刃刀,成就了中国手机产业,也将扼杀这个产业,尽管国产手机在市场上光鲜亮丽,但本质上我们依然是“手机代工场”,除了营销还是营销。如果说彩电、手机除了为中国平民带来了低消费时代,还有一个贡献就是培养了一大批敢拼敢打、但忠诚度很低、随时都可以另起炉灶的销售精英……顾经理对我的回答点头表示赞同,接着又问了一些关于销售渠道、终端建设、业务员管理、客户开发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对我已经不是什么难题,长年的一线滚打摸爬对这些已经熟谙在心。看得出来,顾经理对我的回答是很满意的。  他有点急切地对我说:我这一关基本已经通过了,接下来你还要过我的主管副总那一关,你准备好了吗?我很快回答说:准备好了。他有点不放心,迟疑了一下说:我们现场模拟一下。我们副总面试时会经常问到这样5个问题,你回答一下我看看。  这明显是一次作弊!而且是应聘者与面试官之间的串通。在我的面试史上这是第一次,让我有点受宠若惊,顾经理的直爽和诚恳除了让我感到意外外,更多的是感动。职场闯荡了5年,深深知道一个知遇之恩的上司或领路人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升迁机会或发展空间就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有了这样的开路人,一辈子都受用。如果我能顺利进入华为,以后的路就将很平坦了。
  于是我按照我的观点对5个问题进行了回答,顾经理显然感到不满意,他非常耐心地对5个问题的回答一一作了补充,并嘱咐我要记住了。稍事歇息后,顾经理把我领到副总办公台前。副总很高很瘦,40岁左右。初一见面,不苟言笑,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高鼻子和那张冷峻的脸。走进副总的办公室那一刻,我觉得象从三伏天走到了三九天,虽然外面阳光灿烂,但这个办公室里冰冷冰冷的。  我突然感到有点紧张。  副总没有说话,我把我的简历以及发表的文章一起递给他。他漫不经心的随手翻了一下,就把它放在一旁,一点表情都没有,与刚才顾经理的举动完全相反。我感觉有点不好,难怪副经理特地问我准备好了没有。  这样的面试不准备好肯定没戏!
  我首先简单地进行了自我介绍。副总没有就我的经历问什么,而是问起了关于品牌管理方面的几个问题,比较专业。他的这些问题按道理来讲应该是意料之中的,品牌管理部问品牌管理方面的问题很正常;可又在意料之外,因为刚才顾经理告诉我的5个问题一个也没有问到。好在我昨天对品牌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了些了解,基本能回答上来。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副总问起目前流行的品牌事业部的管理模式,我不能很好地做出回答,毕竟我一直从事的是销售工作。我只好硬着头皮搜肠刮肚,凭着自己以前的一点记忆和残存的知识积累来回答。自始至终,我的回答没有让副总紧绷得脸松弛下来。我知道这次面试很糟糕。  面试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十分钟面试一个人意味着这个人“完了”。我走出副总办公室时发现顾经理正在外面等我,看见我出来了就赶紧问:怎么样?看他的样子很急切。我尴尬地对他笑了笑,说不怎么样。顾经理从我的脸上已经知道了答案。
  顾经理直接送我出了办公楼的大门,一路上我感觉很对不起他,总想对他说些什么,可是找不到话题。分开时顾经理特别叮嘱我不要去踏大门前的草坪――那是块平整的青草地。走出华为,我就像一只斗败得公鸡,没有勇气回头――这是我第一次在面试中感觉到沮丧,也许是我太看中这次机会了。  没想到第二天,我在办公室又接到了华为打来的电话,让我有点惊喜若狂,第一反应就是我又有希望了。然而打电话的不是品牌管理部,而是海外市场部,搞得我一头雾水。电话那头问我英语怎么样,我说还可以,接着又问我去外国工作有没有问题,我说没问题。对方就说,如果我有时间就过去看看,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与联系人。  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欣喜若狂,感到咸鱼翻身的机会来了。到华为去海外工作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除了可以公费出国外,关键是每天能挣若干美元的出差补贴。我现在华为的那几个哥们都在华为海外市场部,尽管都去了第三世界,安全感不是很好,但是华为人到了第三世界那都是贵族了。  说到英语,我自己知道几斤几两,尽管在大学过了国家六级,可过去的5年基本上是哑巴有嘴――用的多说的少。这几年也没少去外企面试,那也是临时“进补”。看来这回也免不了要“大补一回”了。  在接到面试通知的时候,我卖了个关子,说要过3天才有时间,其实我想给自己留点时间去补习英语。当天下午,我就跑到华强北买了部复读机和一些面试英语CD,临阵磨起枪来。为了不让工作打扰我,干脆请假3天,闭宫修炼。
  二进华为  三天后,我如约二次前往华为应聘。  接待我的是负责华为海外市场的单副总――如此规格的人物直接面试,足见我第一的面试效果在某些层面已经达成共识了,所以才如此轻松地见到“魔头级”人物。  相比第一次面试的那位副总,海外市场部的副总显得随和多了,跟这样的人面谈,压力自然要小一点。副总姓单,他问的还是关于我以前以及现在的工作情况,诸如为什么要选择手机行业以及对手机行业前景的看法,为什么要离开现在的公司等等。  单从这些问题,我知道面试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接下来的问题让我深感头痛。他对我说:从你的经历看,你一直是做大众消费品的,经验以分销和零售居多。华为海外市场部主要是做行业销售的,面对的是国外的通信类行业客户,属于直销性质的,你对行业直销接触不多。对方不愧是老总,问的问题直击我的要害。正如单总所说,大众消费品的渠道与行业产品的渠道不同,华为的产品直接面对电信运营商,中间没有环节。而电信部门基本是国有部门,政府攻关是华为市场的核心任务。在中国市场上,最初华为正是依靠“利益共同体”的销售方式打开电信大门的。在国外市场,华为基本上还是这样的套路,从华为代表频频随国家领导出访就可以看到。  如何回答我没有底,但是不能就干在那儿。我说:无论是行业直销,还是分销,从业务性质上看都是一样的,做销售最主要是要具备自信、勤奋、吃苦,承受超凡的抗压力品质。我对自己做直销同样充满信心。华为的海外销售是团队作战,需要不同能力的协同作战。我恰好是具备这种品质的人选。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除了表达信心外,没有更好的言辞。单副总不置可否,接着说:海外市场人员需要很好的外语水平,你的英语水平怎么样?我于是把我三天来英语修炼的成果用背诵的方式展示了一番,做了一个流利的自我介绍。单副总没有用英语提问,也没有表态,始终是一副温和的表情。看不出满意还是不满意。面试就这样结束了。走出华为的大门,心情不像第一次那样糟糕,多了一些憧憬。  果然,第二天下午我又接到了华为公司打来的电话,是个女的。我以为她会通知我准备上班了。来电的小姐说要对我的英语水平进行电话测试!  这无异于半路杀出程咬金!昨天单副总没有现场考试我,我还以为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居然杀我的回马枪。事到如今,只好霸王硬上弓了。  正如我担心的那样,电话测试的英语难度大大超出了我三天修炼的范围。问题的内容与语速让我无从应对。她大概问了我10个问题,我能完全听懂的只有6个左右,而我能用英语圆满回答的不到4个。她当时提的问题有: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情况;你现在的工作单位及你的职责;你为什么要来华为公司应聘;你有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吗;你认为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是什么;你能讲一下你每天的工作情况吗……等等。电话测试的过程是难受的,很多问题一次听不懂,听懂了问题又回答不出来,英语单词就像羊拉屎似的,一个一个往外蹦,心里那个抓狂呀!好在对方很有耐心,留足了时间让我回答。但一切都于事无补,简直是糟糕透了。我的心也沉到了底,多好的机会就这样被我糟蹋了。接下来的两天我都在懊悔中度过,第一次对我的业务员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就在我对华为不再抱有信心时,华为却没有放弃我。电话测试后的第三天,我又接到了华为的电话,难道还有什么奇迹发生?  这回给我电话的是华为的国内市场部经理,他看到了我的简历,想与我见面。我的希望又重新枯树逢春。就这样我第三次踏进华为总部的大门。
  三进华为  按照对方电话约定的时间,我在11点整赶到华为总部国内市场部。  国内市场部经理也是个直爽的人,一见到我就开门见山地说:我看了你留下来的几篇文章,也从别的面试部门了解了你的一些情况,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不知道你对华为国内市场部有没有兴趣。我说:我这是第三次进华为面试,我一直在等待能有机会加入华为。他接着与我聊起来一些关于手机的事情,很快就到了午餐时间。他说:你中午先到我们食堂吃个中午饭,下午我将安排你见见我们分管国内市场的高副总。  又是一个魔头!说实在的,经历了前两次面试,我几乎害怕见华为的副总,总觉得这一关就像个门槛,故意横亘在我进入华为的路上。可是我又安慰自己:好事多磨。都到了这个地步了,还是没有机会,那只能怪自己太点背!  市场部经理带我进入了华为的员工食堂――传说中的可以吃免费午餐的地方。如果不是我事前已经知道这是华为的员工食堂,肯定会以为是进了哪家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厅。餐厅干净整洁、宽敞明亮,食物花样十分丰富,几十个菜式,南北风味都有,点心、粥汤、生果一应齐全……  我不想为了这顿午餐就为华为唱赞歌,可事实是这样,我还没有在哪个公司看到如此丰盛的员工餐饮。“敢花钱”是华为的信条,员工出差在外必须住4星级以上酒店,有飞机不坐火车,有的士不坐公交……这些我都从华为的哥们中得到证实。  吃完中午饭,我在会客室里休息了一下,下午2点被安排去见高副总。  高副总与我前两次面试见过的副总相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肥胖,不过总的感觉还是很随和的。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我现在服务的公司,其他的问题基本没有离开前两次面试的范围。我的回答也就没有什么差错。  高副总问了我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你毕业5年时间,换了3家公司,是什么原因?  这又是我的一个软肋!目前这个公司是我服务时间最长的,将近2年半,而前两家公司每家都只有1年多时间。这样的经历在人才高速流动的深圳是很平常的,但是在许多大公司里面是很忌讳的。我不得不给他讲述我离开每一家公司的具体原因,想竭力说服他,我不是那种朝三暮四、没有忠诚度的人,我的一切都是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最重要的是我现在做得很好。
  高副总最后的问题是关于工作地点和待遇的,这也是我所关注的。高副总问我是否愿意接受外派?  我犹豫了一下反问道:一般都外派到哪些地方?是出差还是长驻?之前我通过在华为的哥们了解到,华为外派有两种,一种是出差形式的,属于总部;待遇比较好,差旅费也比较高,另一种是驻办事机构的,待遇就相对低一些。  高副总回答说:任何地方都可能,一般都是省会城市,主要是内地。  我接着问:我这个职位的待遇怎么样?  高副总说:任何人刚进华为都要从基层做起,你以后的发展要靠你自己的表现。目前这个职位的月薪是3500元,你能接受吗?3500元!与我理想中的及坊间传闻的月薪相差甚远!这只是一个刚入华为的毕业生的待遇,而我是已经有5年工作经验的人才!3500元的月薪对我不是一种肯定!不及我现在工资的一半。我还是不太相信这个说法,因为华为有很多其他的收入,如年终奖、员工持股、福利工资、保险等。  于是我接着又问:都还有哪些补贴吗?  也许正是这句话彻底断送了我三次面试的努力。高副总显然看出我的想法:收入落差太大。他一下子神情严肃起来:看样子,你还没有做好来华为工作的准备。我们的这些情况你再考虑一下,回头我们再联系。  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我看着华为离我远去,想抓都来不及。愕然得不知所措,像做了个梦,一切又回到了起点,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等待了5年,等来的就是这样的不欢而别!  其实华为的哥们告诉过我:刚进入华为的员工首先是将近半年的脱岗培训,各方面待遇都比较低,情况好转要等到第二年。华为内部的岗位调动相对比较灵活,一段时间后可以轮岗的。事实上,我其中的一个哥们刚进去时做售前支持,直到2年后转到海外部。  不能说华为没有给我机会,三进三出,都快赶上“三顾草庐”了。不过我回头又想,我在现在的岗位上基本得心应手,待遇不错,发展空间也可以。之所以想去华为,其实还是5年前的那种情结:华为在一些人的心中成为了图腾。我就是那种人之一。  错过了这次机会,不知道下一次会在哪儿相遇。不过我相信,我不会因为要进华为而无条件地放弃我已有的一切,毕竟生活不是图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期刊定阅 | 理事会 |
主办单位: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权所有:中国大学生就业 中国教育在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科生进华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