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20毫升至脑室做脑室穿刺引流术不超过大概多久可以恢复意识

【科普:脑室穿刺外引流】
我的图书馆
【科普:脑室穿刺外引流】
脑室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或锥孔行脑室穿刺后,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前端置于脑室内,将脑脊液或血性液经引流管流出,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急救手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段,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护。一、观察要点:1.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要牢固地固定于患者头皮,防止引流管与头皮接触处发生摩擦,并且可适当延长引流管的长度,以免变动体位或更换引流瓶时拉出。护士应随时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扭曲或受压应及时纠正。一旦引流管脱出切不可将其插回脑室内,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 2.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在引流通畅状况下,脑室引流调节瓶内玻璃管中的液面可随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上下波动,波动不明显时,可嘱患者咳嗽或按压双侧颈静脉使颅内压力暂时升高,液面即可上升,解除压迫后液面随即下降,证明引流通畅。如波动停止,则表示完全不通,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向外捏挤至引管通畅。3 .详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及引流速度:正常脑脊液的分泌量是0.3ml/min。每24h分泌量400—500ml 。在颅内有继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环受阻时,其分泌量将增加。因此必须每24h测量一次并准确详细记录于病历中,并进行对比,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正常脑脊液是无色、清亮、透明的,若脑室内出血或正常脑室手术后,引流初期为暗红色并混有血凝块,逐渐转为淡红色。若突然转红伴患者烦躁不安,昏迷加深及脑疝前兆,或一向通畅,突然血块增多或引流流量增多,说明有再出血 。此刻在保持引流通畅的同时,应尽早行CT检查以查清病因,脑室调节引流瓶悬挂的高度可控制脑脊液的流速。此外,更换引流瓶和引流调节瓶高度时应避免引流瓶大幅度升降,以防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4. 预防颅内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颅内继发感染的关键。5. 防止颅内再出血5.1 控制引流速度:控制引流速度可避免颅内压急剧降低而诱发颅内再出血。引流装置应位于穿刺部位以下,引流管最高点应高于侧脑室水平10—500px,使颅内压维持在20.0—26.7kPa,引流速度不可过快,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防止颅内压急剧下降导致再出血。并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速度变化,及时调整引流瓶高度。5.2 监测并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再出血的重要诱因,所以术后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健。因此术后应将血压控制在患者基础水平上,避免血压激烈波动。若血压控制不满意,持续升高,有颅内高压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护士在为患者做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医源性过度刺激和连续护理操作,以免造成血压波动。二、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1.颅内感染 严密观察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若患者出现头痛、呕心、呕吐,体温在38℃左右,有时伴寒战、厌食,引流液稍混浊,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搬动患者时暂时关闭引流管,避免引流液反流,头皮切口处敷料随时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细菌从切口处移位感染;各项操作严格无菌,当引流液变清、每天2.颅内出血 术后3天内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清醒的患者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勿使用刺激性语言导致患者情绪激动;烦躁不安者应及时给予镇静;癫痫患者按时给予药物;大便秘结患者开塞露纳肛、按摩腹部、食粗纤维食物等方法以保持大便通畅。高血压患者应随时调整降压药物的滴速,血压控制在135— 150/70 —80mmHg,引流速度控制在3—6滴/分,以预防低颅压引发的继发性出血。3.低颅压 脑室引流速度不可过快,对于梗阻性脑积水病人一般引流量维持在15 ml/h左右为宜,引流量过少.不能达到减压目的,过多过快,又会导致低颅压而引起病情恶化4、气颅 引流装置要始终保持密闭、无菌、通畅,各接口衔接牢固,引流管保持在侧脑室水平上150~180mm,防止过度引流。若引流管近端有较多气体时,可先关闭引流管,再由近端向远端轻轻挤压,使气体离开引流管近端。双侧脑室引流时需要注意观察两侧引流速度是否一致,若快慢不等应及时查找原因,避免慢侧反流。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qnr.cn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立体定向下双靶点穿刺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研究--《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5年04期
立体定向下双靶点穿刺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立体定向下双靶点穿刺引流微创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从2008年10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8例丘脑出血(10~30ml)破入脑室患者行穿刺体外引流微创手术治疗。A组:行单纯侧脑室体外引流术73例;B组:立体定向下侧脑室+丘脑血肿双靶点穿刺引流术65例;随访2组的疗效。结果立体定向下侧脑室体外引流+丘脑血肿穿刺引流组(B组)经过10~14天的治疗后血肿消失,平均住院时间是(16.6±2.1)天;单纯侧脑室体外引流组(A组)需要3~4周治疗后血肿消失,平均住院时间(28.3±4.1)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CSS评分是(16.7±1.2)分,而B组(28.7±1.6)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3个月,B组的ADL评分明显好于A组。结论立体定向下双靶点穿刺体外引流微创手术治疗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佳,具有微创伤、高疗效、短时间的特点。
【作者单位】:
【分类号】:R651.1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专业学组;[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6期
;[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12期
;[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4期
;[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01期
;[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年01期
;[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01期
S.B.BD.D’AL.LD.GE.BE.A.M许玉峰;;[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年03期
魏祥品,凌士营,汪业汉;[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田增民;[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傅相平;李安民;梁树立;;[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高书景;郑志鹏;郝响勋;;[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许克;刘玉国;孙世财;;[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宋剑;梁强;侯凯;刘建峰;;[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叶金练;胡伟鑫;翁挠南;陈建才;陈龙钦;吴文彬;沈清芳;陈文杰;李绍熹;苏志民;;[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王洪伟;张剑宁;;[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罗毅男;付双林;陈大玮;葛鹏飞;孟繁凯;邬巍;洪新宇;陈儇;;[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2年
刘冬莲;;[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惠瑞;王亚明;;[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伍国锋;;[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马晓林;[N];大众卫生报;2003年
瞿剑;[N];科技日报;2004年
田仁碧;[N];贵州日报;2009年
衣晓峰;[N];健康报;2005年
农晓峰;[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姜慧仁;[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葛素红;[N];医药经济报;2002年
初霞;[N];哈尔滨日报;2005年
本报记者 朱平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本报记者 张蕾;[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春春;[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王跃;[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祝子峰;[D];吉林大学;2012年
徐岳峰;[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魏书航;[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胡国章;[D];吉林大学;2008年
张秋建;[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刘建鑫;[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官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吴勤奋;[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脑出血颅钻孔脑室穿刺引流术的护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脑出血颅钻孔脑室穿刺引流术的护理
&&探讨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方法:对49例脑出血患者采取脑室穿刺引流手术治疗,术后做好密切的病情观察,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并给予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术后46例,死亡3例。获随防42例,GCS评分,良好19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即本组优良比例31/49,死亡6/49,。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位置: &
立体定向下双靶点穿刺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室穿刺引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