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全景 球形云台 模型云台可以拍拱形银河星空吗

星空摄影入门教程
我的图书馆
星空摄影入门教程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器材 机身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单反或者微单基本为全画幅和C画幅,两者都可以拍星空,只是全画幅拥有更好的高感性能和画质,相同焦段可以取得更广的视野,所以推荐使用全画幅相机进行星空摄影,在此只说一下三大相机厂商全画幅相机拍摄星空的优劣。另外,类似于佳能尼康旗舰系列相机的使用人数极少,所以本文也不做说明。佳能:因为很多星空照片都需要对地景以及天空暗部进行提亮,所以很多佳能相机低宽容度的CMOS在拍星方面处于劣势,暗部提亮以后大量底噪便会显现出来。不过佳能6D是佳能全幅相机中高感不错且价格相对便宜的一款,再加上佳能丰富的镜头群,所以用佳能6D拍摄星空的也不在少数。&尼康:尼康D610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较高。D750高感效果不错,但是近几年闹出了一些负面消息,让很多购买者望而却步。如果想兼顾高画质的风光摄影,则可以考虑D800,D810。而且尼康出了一款天文专用的全画幅相机——D810A,其增大了对发射星云所在的Ha波段的透过率,拍摄含有大量发射星云的冬季银河效果尤为明显。索尼:索尼近几年全画幅微单高产,其中A7S系列的高感效果优异,但是像素较低,可能有些买家不能接受,不过,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高感和像素本身就是相悖的东西,具体取舍因人而异。索尼的微单的小巧便携也为其吸引了很多用户,但是星空摄影经常是整夜的拍摄,索尼微单较差的续航能力便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往往需要多准备几块电池才能满足拍摄需求。 镜头 什么焦段都可以拍星空。&广角可以固定拍摄、交代环境,如果有赤道仪,则可以用中焦拍摄广域星野,用长焦拍摄星云。如果没有赤道仪跟踪,选择镜头的基本原则便是广角大光圈,各大厂商的原厂镜头不必多说,在这里说几个副厂牌子。&三阳:手动定焦头居多,有些做工不是特别精细,但是性价比较高。特别是14mm F2.8定焦镜头,二代全新也只有两千多元。适马:适马ART系列定焦镜头做工画质没的说,甚至超越原厂,但是有的可能会有跑焦问题,需要校准。适马20 F1.4,24 F1.4,35 F1.4,都是拍星利器。&腾龙:腾龙出了一款15-30 F2.8镜头,画质还不错,而且带有光学防抖,平时拍手持夜景也基本可以满足。&图丽:C画幅相机用户也可以考虑使用图丽11-16 F2.8镜头,C画幅中的广角大光圈,在全画幅相机上16mm焦段依然可用。至于鱼眼镜头,上面的厂家基本都有生产,再加上原厂镜头,总共也就那么几个,根据喜好决定是否购买。 三脚架 &三脚架基本是越贵的越好。不过只要不是在高原山地一类的有大风的地方,五百元以下,比较稳固的铝架已经完全够用。具体选择可根据当地环境以及个人预算决定三脚架价位,以及铝架还是碳架。出于稳定性考虑,建议三脚架节数不要超过四节。如果打算购买赤道仪,则需要考虑三脚架的载重能力。 快门线 快门线并不是必备的器材,只是在拍星轨,或者赤道仪跟踪长曝的时候可能会用到。平时拍摄三十秒内的单张星空照,可以利用相机的自拍延迟快门释放功能,以及反光板预升功能来减小机震。尼康很多中高端相机具有间隔拍摄功能,这样不用快门线的辅助也可以拍摄星轨。佳能一些相机刷了魔灯固件以后也可以拥有间隔拍摄功能(刷魔灯固件具体方法百度,我身边有人刷成功过,但是毕竟是破解原厂固件,有一定风险,如果出问题不在保修范围内,三思而行,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除雾带(发热带) 有时拍星空会遇到镜头结露的现象,原因很多,可能是环境温度变化过快,或者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可能是附近有面积较大的水面。这时候就需要给镜头加一条除雾带,利用除雾带发热驱散镜头水雾,降低废片率。(图片来源于网络) 星野赤道仪 赤道仪是一种用以抵消地球自转的仪器,利用这个特点可以让相机对星空进行长时间的曝光而不出现星点拖线的现象。没有赤道仪的辅助完全可以拍星空,只是利用赤道仪的跟踪可以让照片拥有更少的噪点并且拍出更多的细节。星野赤道仪款式众多,在此推荐几个稍常见的品牌。←艾顿卡片星野赤道仪(艾顿SkyTracker)不到两千元,重量轻,体积小,比较便携。但是相应的稳定性和精度也稍差,可在无强风环境下满足100mm以下焦段的跟踪。(图片来源于网络)信达大星野(信达Sky-Watcher)→&两千多元,重量稍大,但是精度、稳定性都要优于艾顿卡片,并且可以导星,能对长焦镜头或小型望远镜进行导星跟踪。&信达最近貌似要出一款便携星野赤道仪,重量更轻,手机可控制,具体以信达公司官方消息为准。(图片来源于网络)←剪刀脚星野赤道仪(AstroTrac TT320X AG Tracking Mount)&重量轻,但是载重和精度都很好,价格在四五千左右。(图片来源于网络)认识星空银河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第三条悬臂猎户臂上,属于银河系中偏向于边缘的位置。地球上的我们可以观测到夏季银河与冬季银河。对于生活在北半球的我们来说,夏季的时候,地球运行到太阳与银河中心(后文简称银心)的中间,所以我们可以拍出明亮且色彩丰富的夏季银河。冬季的时候,地球运行到太阳系中背离银心的方向,所以我们看到的冬季银河比夏季银河黯淡。(太阳系在银河系中所处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夏季银河明亮,色彩丰富,拍摄相对容易。冬季银河较黯淡,不过亮星较多,而且附近有众多的发射星云,拍摄难度和对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所以拍摄星空可以从夏季银河入手。没有天文基础的拍摄者,可以在电脑上下载“Stellarium”星空模拟软件,手机上可以下载“星图”或者“Stellarium”软件(两个软件的安卓和ios版本都有,ios版本的“Stellarium”收费),用以提前模拟出相应的时间和地点的星空状态。挑选没有光污染、晴朗、无月或者月光影响较小的环境进行拍摄,而且银河出现的方位不能有遮挡。对于没有做过改机处理的相机,一般只有在可以肉眼看到银河的环境下才能拍出银河。北极星的寻找北极星& & & & 拍摄星轨往往需要寻找北极星,北极星位于地理正北方仰角N度的位置(N为当地纬度数)。& & & & 也可以根据北斗七星或者仙后座寻找北极星,在网上找到了一个讲解视频,虽然比较老,但是讲的还不错,只看北斗七星和仙后座的部分就可以了。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yODgyMjEy.html拍摄技巧1对焦 & & & & 绝大部分镜头的无穷远对焦点并不是真正的无穷远,需要拧到底再往回拧一点。最实用且高效的对焦方法,就是把相机开启屏幕实时显示,对准天空的一颗亮星放大到最大,然后转动调焦环进行手动对焦,星点最小即为对焦成功。2参数设置 快门& & & & 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星空和太阳一样会自东向西转动,所以拍星空要把握好快门时间,快门时间太长星点会拖线出现星轨。& & & & 关于保证星点不拖线的最大快门时间,有一种计算方法,名叫“500法则”:用500除以镜头的焦段(全画幅焦段),得到的数字便是保证星点不拖线的最大快门时间。如果是C画幅机身,则需要先用焦段乘以等效换算系数(约为1.5),再用500除以这个数字,其余同理。例全画幅机身用18mm拍摄。500÷18≈27.8,则其保证不拖线的最长曝光时间为27秒。&&&&C画幅机身用18mm拍摄。500÷(18x1.5)≈18.5,则其保证星点不拖线的最长曝光时间为18秒。& & & & &“500法则”是网上流传较广的一种方法,经过作者多次实践后发现,利用“500法则”拍摄出的星空图在小图状态下的确是无拖线的星点,但是放大图片后便会发现有轻微的拖线情况。大家可根据自身对图片的要求,选择“400法则”、“300法则”甚至是“200法则”,其中,被星空摄影爱好者普遍接受的除数为350左右,计算方式和“500法则”相同。具体用多少快门时长可试拍后查看照片决定。光圈& & & & 建议使用最大光圈,如果相机高感出色,也可以收一档光圈以提升画质。感光度(iso)& & & & 快门和光圈基本确定以后,影响照片曝光程度的就只有感光度了,感光度越高,拍到的星星就会越多越亮,但是相应的,噪点也会越多。& & & & 相机像素数、画幅尺寸、数字影像处理器、CMOS构造等的不同,高感的效果以及高感控噪能力也不同,对噪点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比较主观的事情。作者在这里推荐暗环境下固定拍摄银河的感光度范围在之间,具体根据相机性能,光污染程度,以及自己对噪点数量的要求决定。& & & & 还有,在相同ISO值时,全画幅相机拍摄的照片的整体效果普遍优于C画幅相机。设置参数注意事项(1)使用RAW格式,最高画质拍摄,让照片拥有更大的后期空间;(2)如果镜头有UV镜,拍摄星空的时候最好摘掉UV镜;(3)如果是单反相机,开启反光板预升,以减小机震;(4)如果镜头有防抖功能,关闭。后期处理& & & & 对RAW格式照片调色等等基本处理,Lightroom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如果想对图片进行精细的修饰,则可以选用Photoshop。后期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表达了拍摄者对照片所期望的表现形式,所以在这里只是说一下后期的大致思路。& & & & 首先,将RAW格式照片导入软件。01白平衡&调节白平衡。通过调节色温与色调的值,鼠标指针放到天空暗部并观察直方图,使天空暗部的RGB三色数值接近,则白平衡准确。02.调节曝光度以及对比度,让银河看起来更明显,但是要注意不要让亮部过曝。03.高光和阴影可以调节照片中相应部分的亮度,具体根据照片决定是否需要调节。04.&调节清晰度,让星点更明显,如果照片中有银河,适当地增加清晰度数值也可以提升银河的细节。05.调节饱和度数值,让天空颜色更丰富。(饱和度的调节分为“自然饱和度”与“饱和度”两项。因为自然饱和度可以保护已经接近饱和的像素,重点提升不饱和像素的饱和度,使图片饱和度更自然,所以我在调节饱和度时更趋向于调节自然饱和度数值)06. 调整曲线,增加对比度使星空更明显。07. 降噪与锐化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是否要调节。08.如果对镜头的畸变和暗角不能接受,可以下载镜头校正文件对照片进行校正。镜头校正文件的下载和使用方法⑴&下载并安装Adobe Air,下载链接:http://get.adobe.com/cn/air/⑵&下载并安装Lens Profile Downloader。下载链接:http://labs.adobe.com/downloads/lensprofile_creator.html⑶&在Lens Profile Downloader中找到自己镜头对应的校正文件,下载。⑷&打开RAW格式照片以后,在镜头校正一栏中勾选“启用配置文件校正”。进阶1星轨星轨的拍摄采用固定拍摄多张星空图再叠加的方法。前期& & & &将相机架到三脚架上并确定稳固,对准天空某一方向,参数设置为基本的拍星参数,开启间隔拍摄连拍即可。& & &2. &后期& & & & 先用Lightroom对单张RAW图片进行精修,然后复制设置到所有图片,导出JPG格式,再导入“Startrails”星轨叠加软件进行叠加。& & & & 本来是想专门开一个Startrails的下载链接的,但是百度云盘的私密分享链接貌似有时间限制。在这里贴上一个牧夫天文论坛里别人几年前发的帖子,里面有Startrails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下载链接。帖子链接: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1.html(如果通过里面的链接下载的Startrails不能使用,可以联系我私发给你软件安装包,微信号在文章末。)拍摄星轨注意事项⑴建议总拍摄时长在20分钟以上,时间越长星轨越长。⑵如果用广角镜头拍摄,相邻两张照片间隔不要超过五秒,否则叠加后的星轨会有明显断点,使用更长焦段拍摄则需更短的间隔时长。⑶关闭相机的长曝光降噪功能以及高感光度降噪功能。⑷月光可照亮星轨照片中的地景,且让星轨不至于过密,所以星轨的拍摄基本不受月相影响。⑸星轨的叠加本身也是一种降噪的过程,所以开高感光度拍摄星轨时的噪点在叠加后也会有一定的减少。⑹在北半球拍摄星轨,拍摄北方可以拍到很多的同心圆弧,拍摄东方和西方会有倾斜的线条,拍摄南方也会有圆弧,但是看不到圆心。& & & & 另:恒星的温度不同从而导致其颜色不同,但是大部分人拍摄的星轨都是白色的线条。若想拍出彩色的星轨,需要找一处光污染很小的地方,如果加入前景,前景必须因光线不足而呈现死黑。在后期时调整出准确的白平衡,过度地提升图片饱和度(因为前景死黑所以不用担心饱和度过高造成的色彩不正常),然后叠加出的星轨图便是彩色的星轨。(提升饱和度的操作也可以放在叠加完成后进行)2银河全景拼接(银河拱桥)(14mm,20s,F2.8,ISO5000,竖幅6张拼接)(14mm,25s,F2.8,ISO5000,竖幅6张拼接)1前期:& & & & 因为银河全景图大多需要连带地景一起拍摄,所以建议相机竖幅拍摄。& & & & 首先调节脚架使其达到水平状态,然后利用相机的电子水平仪使相机竖直水平(如果相机没有电子水平仪则可通过云台的水平泡调整水平)。这两个步骤的目的是防止相机在转动拍摄的过程中银河偏离视野。& & & & 从银河的一侧开拍,拍完一张以后通过调节云台将相机水平旋转一定角度&1并拍摄下一张,直至拍下完整的银河,建议首张和末张给银河左右两侧留出稍大的空间,这样后期裁切全景图时可修剪范围更大。& & & & 地景和星空所占的比例根据自己想要的效果调节,同样是为了后期对全景图裁切时可修剪范围更大,在照片的上部和下部也要留出一些缓冲的空间。注1:为了方便后期的拼接,旋转角度的标准为“相邻两张照片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重叠部分”,因此不同焦段的镜头旋转角度不同。因为在黑夜中很难找到参照物,所以建议在白天试验,并利用云台的水平刻度记下该镜头需要旋转的角度。2后期& & & & 和普通的星空照后期思路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点需要注意。& & & & 1. 为了保证银河全景图的明暗色彩过渡自然,建议后期调节时所有照片使用相同参数。可导入Lightroom,精修一张图片,然后复制设置到所有图片。如果几张照片中明暗色彩变化幅度较大,可进行细微的调整,但是不要差别过大。& & & &2. &因为很多广角镜头光圈全开以后都会出现暗角明显的问题,从而导致拼接出的全景图里会出现明显的连续暗部,所以后期一定要消除照片暗角。照片暗角的消除可利用Lightroom或Photoshop中的镜头校正功能,手动调节晕影(暗角)达到合适效果即可,更推荐下载使用镜头配套的镜头校正文件进行校正。& & & &3. &所有图片后期完成后,导出JPG文件然后导入PTGui&2软件。如果镜头畸变严重,软件可能无法自动对齐图片,此时则需要手动选择控制点,即在相邻两张图片中选出相同的点。为了保证拼接质量,建议相邻两张图里至少选择5对以上的控制点,控制点数量越多,位置越分散,则拼接效果越好。图片拼接好以后可在图片编辑器中改变图片形状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注2:PTGui是一个全景图拼接软件,在电脑无法自动对齐图片时,该软件支持手动选择控制点对图片进行对齐利用PTGui软件拼接全景图的方法1. 打开PTGui软件,点击“加载图像”导入后期过的图片(导入JPG格式),图片的顺序要和所拍摄场景的顺序相同。2.点击图片下方的“对准图像”,然后等待进度条满。3.如果电脑可以自动对齐所有图片,则可跳过步骤3、4直接进入步骤5,如果图片没能自动对齐,则要在菜单栏中点击“控制点”选项,进行手动添加控制点。这时软件窗口里会分为左右两个小窗口,选择相邻的两张照片,在两张照片中寻找同一个星星或者同一处地景,点击选取,并对所有的电脑不能拼接的相邻图片都进行此操作。相邻两张图片的控制点数量不少于五对,控制点越多,位置越分散,则拼接效果越好。4.控制点添加完成后,回到最初的“方案助手”页面,再次点击“对准图像”,并等待进度条满。5.对准图像完成后,软件会自动进入“全景图编辑器”窗口,里面有拼接出的成品,这时可以长按图像拉动出自己想要的形状,或者通过图像上方的菜单栏进行改动。6.形状调节完毕后,回到原来的软件窗口,点击菜单栏中的“创建全景图”,选择图片的保存位置或使用默认位置,然后点击“创建全景图”并等待进度条满,全景图拼接完成。7.将导出的全景图导入到Photoshop,裁切掉多余的黑边,如果需要也可以进行第二次后期处理,完成后保存。& & & & 另外,对于圆形的天空全景图只需要拍到天空的每一个角落再拼接,其余方法相同,拼接完成后再“全景图编辑器”中选择“300°小行星投影”即可成图。& & & & 对齐图像后在PTGui的“全景图编辑器”中选择“小行星300°立体投影”。3广域星野(不含地景的局部星空照,旨在使用专业的星空摄影手法得到更多的星空细节)& & & & 建议阅读下文前先通过下面的链接了解叠加、亮场、暗场等名词含义(其中含有星空叠加专用软件“DeepSkyStacker”的使用方法及下载链接)。链接:http://art.lamost.org/7-xkgb/DSS/DSS.htm前期方法一:使用赤道仪和快门线,对同一片天区进行跟踪长曝,此时可降低感光度,收一或二档光圈以提升画质,利用低感长曝拍出细节多且噪点少的星空亮场素材。因为利用赤道仪可以获得数分钟的曝光时间并且摆脱星空拖线问题,所以可以使用稍长的焦段拍摄局部的星空,具体焦段和曝光时间根据拍摄目标的亮度、范围大小以及赤道仪跟踪精度决定。方法二:如果没有赤道仪,也可以固定住相机,对同一片天区高感短曝,在短时间内拍摄多张供后期叠加处理。这种拍摄方法对镜头焦段的要求较为严格:如果焦段太短,广角镜头的畸变严重,相差几分钟的两张星空图中的星点便无法完全对齐;如果焦段太长,为了保证星点不拖线,便不能获得足够的曝光时间,很难拍出星空细节。建议使用50mm~100mm之间的焦段(全幅焦段),感光度可使用1甚至更高,其选择标准是没有严重影响星空细节的最高感光度,快门时间为星空不拖线的最长曝光时间,光圈最大或收一档。在星空在视野内位移不大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拍摄更多的亮场素材。后期& & & & 后期主要分为两步:叠加与修图。& & & & 如果只拍了亮场,则可用PS中的堆栈功能,相对省时,具体方法请百度。DSS是一款天文摄影专用的叠加软件,相对于PS堆栈,DSS还可以加入暗场、偏压场等进行叠加处理,效果更好,所以在此说一下使用DSS叠加时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 DSS叠加注意事项⑴&星空照叠加时需要对线性文件进行叠加,否则无效,所以要把所有的素材由RAW格式转为TIF格式,再导入DSS进行叠加。⑵&格式转换前可对RAW图片进行诸如白平衡调节、镜头校正一类的TIF图片不方便进行的处理(特别是方法二受镜头畸变的负面影响较大,建议对RAW文件进行镜头校正后再导出TIF文件进行叠加)。⑶&叠加完成后导出TIF文件,在修图软件中进行最后的后期,此时照片已经拥有较高的信噪比,后期时可以下手更重。修图完成后便可导出JPG格式图片。⑷&叠加的实质是提高图片的信噪比,方便后期修图时处理出更多的星空细节,但是不会无中生有,所以如果单张原图中没有拍出星空细节,叠加处理也无济于事。& & & & 拍摄参数相同,单张星空照和使用方法二处理后的效果对比图:(75mm,8s,F5,ISO12800,亮场37张,暗场32张)(50mm左右,13s,F4.5,ISO12800,亮场20张,暗场50张,偏压场52张)& & & & 以上两张都是用尼康D600BCF改机加残幅镜头拍摄,如果使用大光圈定焦镜头能够拍出更好的效果。4利用赤道仪辅助拍摄带地景的星空如今大部分星野赤道仪拥有了半速跟踪功能,即转动速度为星空转速的一半。如果利用半速跟踪功能拍摄曝光时间为60S的含地景星空照,便可让星空与地景同时拥有可接受的30s脱线,而相对于固定拍摄,总曝光时间却增加了一倍,从而在不舍弃地景的前提下拍出更多的星空细节。写在后面这篇教程讲的是拍摄星空的入门方法,是我最近几年总结下来的一些经验。在文中故意避开具体的参数,是因为机身性能、镜头型号、拍摄环境等等都会对参数的设置造成影响,因此拍摄星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参数值,很多时候都要随机应变。摄影本身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很多星空照千篇一律,拍好的重点就在于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希望读者不要仅仅局限于这篇教程的文字理论,而是多拍多实践,慢慢便会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且星空摄影经常是在远离城市的郊外通宵拍摄,吃苦受累是家常便饭,但我相信真正的爱好者并不会受制于此。微信号&guaikaOguaika本期作者的私人微信,欢迎喜欢摄影的同好加好友交流。淮信院天文社团微信号:hxtwxh2014本期作者:李诚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帐号安全提示
即日起穷游网将实行手机绑定实名制,绑定手机后就可以正常使用穷游的写帖、创建行程、点评、足迹、问答等功能。
穷游大洋洲
壮美的南半球夜空,浅谈星空拍摄方法。
壮美的南半球夜空,浅谈星空拍摄方法。
本人摄影新手,喜欢星空题材的拍摄,现将一年以来的星空摄影经验与大家分享,如有错误望各位高手予以指正。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北半球的天文学家都会暗自为地球生来就“上下颠倒”而惋惜。他们希望地球能转180度,使北半球朝南。这样一来,天空中最富饶的部分就会位于地球上大多数居民的头顶,银河系的光辉能够在夜间完全展现出来,而不像现在----如果从北半球看,它靠近或者干脆就位于南方地平线之下。----以上文字摘自《夜观星空》一书。
大家去南半球旅行一定不要错过精彩的南半球夜空,既然本文发在新西兰版块,那么先介绍一下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星空保护区。
新西兰小镇特卡波(Tekapo),常住人口只有320人,他们认为星空景观也与地面景观一样,需要用心保护。
为了保护头顶上的美丽星空,小镇居民从1981年起就开始自发地减少灯光照明,严格按照科学计算安装灯具。他们在没有人群的地方尽量避免使用灯光,精确设计路灯,使光束准确地照到需要照明的地方而不向四周漫射,并且除了观光中心地带,所有纪念碑或建筑物外表的照明都严加控制,减弱眩光和夜空辉光,并且在午夜之后关闭观光和广告灯光。从2005年起,小镇更是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将这片天空划为“星空自然保护区”的申请,希望让全世界都能意识到拥有清澈星空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朋友为了追寻那久违的星空都会在行程里加入tekapo这一站,如果你想要拍摄南半球壮美的星空,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时间的选择,要避开太阳(这个貌似大家都知道...),很明显有太阳在的时候看不到星星...最好还能避开月亮,阴历十五,也就是满月的时候拍摄星空鸭梨很大..因为长时间的曝光过于明亮的月光遮蔽住了星光,不过有个好处就是地景由于长时间曝光也会被照亮,使得照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下面介绍一个tekapo天文相关资讯的查询网站
在左侧的导航栏中选择Takepo sky maps,然后点击下面的Cliek here for our world-wide Almanac进入如下界面
在其中的Date栏输入想要查询的日期就可以得知那天的各种天文信息,比如上图日期5.22月出时间为下午3点,月落时间为凌晨5点,硕大的月亮悬于夜空对于星空的拍摄影响很大。大家可以通过以上信息调整自己的行程。
其次,天气的选择,对于天气实在说不上什么选择...大家如果时间富裕尽量行程上在tekapo多停留一些,因为新西兰的天气实在是变化莫测...
再次,器材方面,有手动挡卡片机或者单反都可以,最好有广角镜头,一个够广的广角头除了拍摄时可以获取更大的拍摄范围以外,拍摄银河的时候更大的广角可以延长曝光时间而不使星星出现拖线。最好有三角架和快门线,如果实在没有,三脚架可以用放地上代替,快门线可以用延时自拍功能代替。
拍摄星空时请使用镜头手动对焦模式
基础准备工作做完我们可以开始拍摄了,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星轨的拍摄方法,现在数码相机时代基本采用叠加法来进行星轨的拍摄,使用较高的ISO设置(ISO800--1600),大光圈(F4--F2.8),相对短的曝光时间(25秒--1分钟)连续拍摄若干张照片,然后用一个叫 startrails的软件来进行叠加,以达到传统拍摄星轨连续曝光几个小时的效果。
这款软件这里可以下载到,很小很好用。
打开软件,点击第一个图标,然后把图片全部导进去
如果拍了暗场(简单的说就是盖上镜头盖拍两张),就点击第二个图片把暗场全部放进去。如果没有暗场,也不无所谓,这个作用只是去噪点
点击Startrails按钮开始进行星轨叠加
如果用所拍摄照片制作延时摄影,请点击Video按钮
耐心等待处理完毕点击Save image按钮进行保存,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的数值越高所生成的照片画质越好
下面这张照片由单张25秒曝光ISO 800的参数相同的10张照片叠加而成
如果大家想拍摄如上图这种星星转圈的效果,如果在北半球则拍摄时需要面向北方把北极星纳入构图,南半球则相反,需要面向南方,但是由于南半球没有一颗像北极星一样的亮星作为南极星,所以我们需要确定南天极方位。
先介绍一下南半球重要星座南十字座,出现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南半球国家的国旗中,半人马座的两颗亮星中国古代合称为南门双星,南十字座的长轴延长线和半人马座两颗亮星连线垂直线的焦点大约为南半球天极。
确定好方向后对着南方拍摄就可以形成转圈的星轨了。
顺便说一下,由于南半球星座是上下颠倒的,所以经常生活在北半球的我们需要适应一下,认星座的话可以下载一个实时的星空软件在手机或者电脑里就可以了。
然后我们来谈谈银河的拍摄,在南半球的秋季和冬季(4-8月),代表银河系中心的巨大核球位于天顶,是拍摄银河的最佳季节。拍摄银河不同于拍摄星轨为了拍摄出没有轨迹清晰的银河肖像,曝光时间不能太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调节感光度ISO和设置大光圈了
本张照片拍摄于2月晚10点左右,虽然没有明亮的银心,但是已经能够表现出南半球夜空的精彩了,船底座星云,南十字座,煤袋星云,半人马座尽收眼底
如果想要拍摄带地景的壮丽拱形银河,可以使用多张拼接全景的方法,基本方法和拍摄风光全景差不多,保证每张照片有40%的构图一致,然后使用PS进行拼接,不过由于地球自转问题拍摄出的银河会有位移,地面景观可能会衔接不上,可以手动修改一下。
以上两张全景银河来自于网络~~~
南半球除了漂亮的银河以外还有上图左侧的两个星云非常值得一看,它们在肉眼中是一块很大很亮的光斑,就像银河的一部分自己飘了下来。
大麦哲伦星云
小麦哲伦星云
其他的一些有用信息:
1、注意保暖,新西兰即使是夏天夜间温度也不高,长时间野外拍摄请大家注意身体~~
2、对焦问题,漆黑的夜空想要准确对焦不是很容易,可以先对着天空中亮星自动对焦,然后在对焦标尺上记住位置,拍摄时手动转到标尺处拍摄两张星空后放大看星点是否合焦就可以了,如果没有亮星就手动调到无穷远然后往回调一点拍几张试试。
3、结露问题,一些湿度大的夜间长时间拍摄镜头会结露,为了确保拍摄质量和镜头安全可以在镜头下面用皮筋绑个暖宝宝,如果湿度实在太大就不要拍摄了,以免损害相机和镜头。
4、光照问题,在你需要用光线照明的情况下如果身边还有其他拍摄者,请使用红光手电,既在手电前罩上红色的纸或者布,以免影响其他人拍摄。
5、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带个双筒望远镜,白天可以观鸟看企鹅,夜间观星效果非凡。
100% PURE NEW ZEALAND
超级强帖,佩服!佩服!
好快。。多谢朋友支持~~~
佩服!佩服!
很专业,学习了
多谢前辈支持~~
lz用心良苦啊
好贴!来学习
andywang616
为人民服务嘛
好贴!谢谢
好棒!我一直以为只有单反能拍星空呢。
相关阅读1/3
壮美的南半球夜空,浅谈星空拍摄方法。
穷游兴趣小组
https://www.baidu.com/s?w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20全景云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