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坟能用其它古建筑装修.旧书上的旧石头吗

什么样的墓穴才算得上是好墓?什么样的墓穴才算得上是好墓?小鑫说健康百家号多风水师讲能寻龙点穴,找到或富或贵,富贵双全又能成名的风水宝地。如凤凰地,天鹅地,鲫鱼地,青牛地等。真的能如此吗?非也!真能如此,为何不帮自己的祖先找个好地安葬,自己当个官也不用太大,做个省长市长的,或中几个巨奖。也不用平时不打牌玩麻将,少看电视,多年如一日的埋头读书,不断学习探索,访名师学艺。辛苦地为福主看风水择地,争一些为人民有偿服务费养家糊口。这种地有吗?肯定有!但少之又少。堪舆界有句古话“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大意是说探寻龙脉,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找到有生气的真龙脉;而找到真龙脉之吉穴,却要十年的功夫。可见寻龙点穴之难,非一朝一夕,就能得到天然佳穴。还要配合三元九运的理气安葬。(根椐风水宝地的形势,定一个穴位,选一个方向,再择一个特定的时间安葬。这个时间可能要等上几年或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才可以安葬。)此种风水宝地可遇而不可求也!一切与福主的根基有关。如果常有的话,一个国家会在同一个时间出五位主席,六位总统,或更多。那这个社会是要大乱的。天是不准许的!平常人家能求的小富小贵的小福地,或与其他墓穴相比略胜一筹的风水小地,其子孙也可有几十年的事业兴旺,或子孙不落后同地区同时代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许多墓园都是成片开发,千万别以为风水都一样或者差不多!其实只要墓穴的方位不同,那么风水的吉凶便差之甚远。从形势方面选择:1.藏风聚气。生气能凝聚的地方。忌在风口。2.明堂宽广。明堂者墓穴之前方,宜宽畅生气能汇聚,用之福力较厚。3.峦头决定后人之成就,宜完美有力。4.向水决定后人之财富,宜环抱有情。5.忌路冲反弓高压电线经过顶上等一切不吉祥物,风水中称恶煞。6.地基要结实不宜在软基松土上。7.小墓忌在大墓旁。8.墓旁的植物要茂盛,忌枯萎。 总之形势好,运来之时也能权贵一时,发富万财。理气方面的选择:1.宜旺山旺向。 七运:卯山酉向 酉山卯向 辰山戌向 戌山辰向 乙山辛向 辛山乙向 八运:乾山巽向 巽山乾向 丑山未向 未山丑向 巳山亥向 亥山巳向2.太岁不宜向 太岁十二地支也: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年轮一次。3.三煞不宜坐。 申子辰煞在巳午未 寅午戌煞在亥子丑 亥卯未煞在申酉戌 巳酉丑煞在寅卯辰4.五黄大煞忌坐 风水中最强烈的煞气,又名正关煞,戊己煞。除五运外忌用,流年遇到也忌修造动土,阴阳宅都忌。(流年五黄表见P34页) 孟二正八库入中,九宫顺飞定五黄。 遂月倒推是正机,开山立向应避之。(月五黄)5.坐山分金忌克年命分金 此点有条件者用之,一般情况就不要太严格了。只要有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因天气不同,罗盘仪(指南针)有正常误差。因此谁也不能保证罗盘仪(指南针)绝对准确,没一度误差。赵老师认为:只要大方向准确终究能到达目的地。 六十花甲子纳音五行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薄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网友提问:有墓穴的土是软的还是硬的?答:这个跟当地地理环境有关 要看土壤性质 和有无墓穴并没有太大关系 但别人选择入葬的土性质多数是软土 方便挖掘 多雨区也不行 难施工为什么乡下的土葬,坟墓上的土要堆的那么高?答:我国几千年来就有土葬习俗,坟墓堆土高重要作用是:1、表示厚葬,寄托哀思。2、标记明显,便宜祭拜。3、坟墓高大,子孙发达。大石头住墓穴好。还是土住墓穴好?答:中国传统墓葬讲究风水,须探龙点穴。下葬时还须葬于龙脊而不能伤龙,即不能挖破龙脊。凡是石头山都是老龙、病龙或死龙,没有了生气。只有土质肥厚之山才可能是新龙,才充满生机和活力。选择墓穴毫无疑问当然是要选土山墓穴啰。什么颜色坟土好?答:这里面学问很大,提供以下选择:1、在石山应该寻土穴,土色显红黄最好,意味气脉冲和,主吉。2、在土山应该寻石穴,石色为紫白最好,表示质地温润,主吉。3、如果石山上只找到石穴,要求石质颜色鲜明,似石而非石,意即石穴柔脆,主吉。墓地风水图解,墓地风水怎么看?答:从墓地风水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墓地的风水中“点穴”是非常之重要的。找到一个好的穴位,达到长效的好风水,庇佑后代子孙的前程和富贵。选择坟墓地址,寻找好墓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入山寻水口,登穴看名堂”。在风水学行业中,风水师寻找墓地,首先要看水是从何处来,又流往何处去;同时也更注意穴前明堂的水是什么样的情况。因此,墓地 选址和水关系密切。“山管人丁水管财”,墓地周围的水的好坏主宰子孙后代的财运,而墓地周围的沙土的好坏则关系到后代人丁是否兴旺了。墓地的选择,首先也 是水和土的选择。注意墓地风水的五大原则。其中包括依山傍水的原则,是好墓地的基本原则;前朝后靠左右抱的原则,这个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定位,简单的说 就是四面环山;明堂开阔的原则,这个有利于孕育人才和发展事业,要在墓穴前面有一片广阔平整的地方;回归自然的原则,讲究自然第一,天人合一;屈曲蜿蜒的 原则,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阻挡正面冲撞而来的煞气。人生的最终点就是墓地,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如何才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是后辈子孙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不单是孝顺长辈,还对福荫子孙后人也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风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趋吉避凶,选择一块好墓地总是不会错的。土壤对墓地风水的选择有多重要?答:对地上风水与地下风水都要面面顾及到,地上风水以砂水理论为原则,地下风水以见黄色土质较好; 忌见恶水(谷称软锥),因为冲死者背部位,对后辈多有不利趋势;忌见硬块石头(称称硬锥),以示后辈穷而硬,此也称为牦牛地; 忌见蚂蚁(俗称活锥),因蚂蚁吃掉死者的骨肉,对后辈有害无益;忌见棺上加棺(谷称死锥),此凶对死者害处较大或对地师有害;忌有寒风洞,试探有无风洞方法:用烛点燃对着洞口,如灯头不动则可用,如灯灭为风洞,用则必殃(应灾之人事按砂水吉凶断)。如此井可用则再嗅味,如乳味则为贵地,定财官印及子息必佳,有异味则有吉也减力;历史上名人名墓的好风水宝地有哪些?答:光一个洛阳铲,就应该知道是在洛阳的。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洛阳地处中原,古来为文人荟萃之地。此邙山雄浑逶迤,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历代帝王将相、富户巨贾,皆迷信北邙为风水宝地,多葬于邙山下,故民间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以致“北邙山上少闲土,说是洛阳人旧墓”、“北邙无卧牛之地”,成为我国最为集中浩大的墓葬区。中国好像一共300都个皇帝,100多个葬在洛阳。还有无数文人骚客,王勃、白居易、关羽、杜甫、苏秦、张衡数不过来,太多太多了。。。寻新墓地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吗?答:迁坟注意事项“穷改门,富迁坟”---传统祭祖节气“清明”即将来临,对清明节迁祖坟的朋友来说,迁祖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大事,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民间风水禁忌中流传的“富贵之家不改门,富家改门灾来临”是有一定依据和道理的。也就是说一个祥和安定的家运是不能擅自改变大门的出入方向。而“富迁坟”就是说家运衰败、子息、人烟稀少的家族,可以通过“迁”坟来改变这种状态,使家运及子孙兴旺发达。但是迁新坟地需要择生旺的龙脉凤地,要视野宽阔、前案后山、山环水抱的生气之地迁祖坟,这样才能起到“山管人丁,水管财,伸手摸到案,秀才、贵人门前站”的效果。因此对于迁坟不但要选择一块生旺的福地,还要注意迁坟中的一些事项。 修坟动土、移骨安葬的最佳时机。比如人体手术,其有一个手术的最佳时机,什么时侯作手术最好,按医学的观点一定是身体状况最好,气候最好、最不容易感染、伤口愈合最好的时段为手术的最佳时间,而地理也像人体一样,如果破土,也好像在龙脉上动手术,也有一个手术的最佳时机,那为什么清明最佳呢?因为清明是阳气上升阴气下降的时段,这时间地脉处于流动状态,如果这个时间内破土修坟,那么对地脉造成的伤口就会很快愈合,同时由于地脉处于活跃状态,如同作手术,愈合最快,也是结脉最快的时段,尸骨很快于地脉接合,同时风水也很快就会发挥作用,故我们的先祖将这个节令定为破土修坟的时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大众节日,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修坟动土不用选择日期,随便什么时间都可以。所以古往今来形成了一种传统的习俗,清明就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修坟动土、移骨安葬的最佳时间。第一,“起”坟时(动土)要摆案上香,祭祖烧钱,祷告先祖所迁原因、地址,祈求先祖对后人的祝福护佑之词等。第二,在迁坟的时间上,最好选择在清明节来临之前迁坟最佳,让先人在清明节这天“入土安身”护佑后人。第三,迁坟的过程在时辰上以不过“午”时最利,以免“午”时的阳气灼伤尸骨。如先祖人数过多,可以在“午”时停止“起”尸骨,同时用黑布蒙穴、盖骨。过“午”时后再起迁尸骨。第四,起穴后先祖的尸骨一定要安放整齐,把尸骨的各个关节原位安放,如有遗失的指节要仔细翻土查找,以免对后代子孙带来肢体上的伤害。第五,祖坟中先祖人数过多的老坟地,在“起”出尸骨后,一定要注意人员关系的配对安放,以免造成后代子孙的“淫、乱”之象。第六,先祖安放新坟地,一定要调好“山向”,以免好的“山向”虚脱,利用不到,体现不出好风水的价值。 而在移坟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一定要遵守,否则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1) 首要选地,必由主家有决断能力的人随同地师择定营地;(2) 对地上风水与地下风水都要面面顾及到,地上风水以砂水理论为原则,地下风水以见黄色土质较好;(3) 忌见恶水(俗称软锥),因为冲死者背部位,对后辈多有不利趋势;(4) 忌见硬块石头(俗称硬锥),以示后辈穷而硬,此也称为牦牛地;(5) 忌见蚂蚁(俗称活锥),因蚂蚁吃掉死者的骨肉,对后辈有害无益;(6) 忌见棺上加棺(谷称死锥),此凶对死者害处较大或对地师有害;(7) 忌有寒风洞,试探有无风洞方法:用烛点燃对着洞口,如灯头不动则可用,如灯灭为风洞,用则必殃(应灾之人事按砂水吉凶断)。如此井可用则再嗅味,如乳味则为贵地,定财官印及子息必佳,有异味则有吉也减力;(8) 井(墓坑)穿好后,用多层黄纸铺到井下平面上,用七星线(硬币)压黄纸上,然后用松香沫撒到黄纸上面点燃,俗称暖坑,以尽后辈之孝心,换取先辈辛寒抚养之恩,又为暖井以使吉气来的快,旨在后人速发福;(9) 阴宅立向,只用天干,不用地支。而材之大头以乾、震、坎、艮为上,故大头以乾、震、坎、艮方位最好;(10) 对下葬排列要有主次之分别:即东为上位,西为下位;东北为上位,西南为下位;北为上位,南为下位;西北为上位,东南为下位;(按后天八卦阳性位为上位记)。如一夫两妻下葬应夫在上位,先妻次位,后妻又次位;(11) 迁墓其目的:其一为男女合穴,其二又择一吉地营造。实迁墓有吉有凶,吉为使原墓不吉而又择一吉地而乘生气,凶为使原坟富贵之气因迁墓使元气泄散以致减吉或致凶;(12) 在迁墓地,一定要把原来棺材底下的血土再往下深挖八寸后,用干净的袋子装好移到新的营墓中去,否则吉凶效果不大,带走的土不可让原土丢在路上被人踩,这样会对死者的晚辈有害,对不起死者,犹如死者在世时被路人脚踩刀割一样,故此重要。另外因年岁多,墓地棺材板已拾不起来,用锨连骨连土铲也是很不对的,一定要让死者平辈用手拾骨为宜,死者的晚辈之人是不能用手拾取长辈尸骨白的,此切忌。(13) 如果迁墓葬墓无吉地怎么办呢?应先把骨灰盒放到纪念堂中,或把尸体先寄放在一个大荒中间。此为八个卦属平地,吉凶产生不大,此待时择吉营墓为最佳选择。又有在迁墓时看到墓穴有龟蛇藤子缠绕棺材,此类吉相,不可硬迁,以破吉庆之元气,求福反邀祸端也,殃及后人,故须切记。(14) 致丧要则:地师到主家办理丧事第一要先写某宅致丧文张贴在大门口,再写好回殃日期,六七日期,百日之期,张贴在大门口,抬头上写俸告诸亲或写俸诸君,注意要用红纸写俸诸君,用白纸写某宅致丧。 迁墓(洗骨,拾金,移葬)日需择日。迁墓(洗骨,拾金,移葬)日忌与生者犯冲!!! 启攒(洗骨,拾金,移葬)宜日:鸣吠对日忌日:建日 破日 平日 收日 劫煞 灾煞 月煞 刑日 害日 月厌日 四废日 五墓日 复日 重日又忌日:亢日 奎日 娄日 鬼日 牛日 星日 天火日 红沙日 岁破日 天克地冲日 本命日 在此提示你,迁坟是一个家族的大事,关系到后代子孙任途、官运,望慎之又慎,建议你请风水大师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亲临指导动土5大忌1忌见恶水 俗称软锥,因为冲死者背部位,对后辈多有不利趋势。2忌见硬块石头 俗称硬锥,以示后辈穷而硬,此也称为牦牛地。3忌见蚂蚁 俗称活锥,因蚂蚁吃掉死者骨肉,对后辈有害无益。4忌见棺上加棺 俗称死锥,此凶对死者害处较大或对地师有害。5忌有寒风洞 试探有无风洞方法:用烛点燃对着洞口,如灯头不动则可用,如灯灭为风洞,用则必殃。如此井可用则再嗅味,如乳味则为贵地。避煞10不要按照传统观念,所谓干扰为冲,严重干扰为煞。在墓地等建筑物周围目光所及范围内,要避免“冲”、“煞”,不能避免时则应有调整措施。1天堑迎面 墓地正前方面有高楼并立,形成狭缝效应。2孤峰对峙 墓地四周无拱卫与倚托,孤立无依。3强光污染 墓地面对玻璃反射墙。4尖刀劈面 有刀刃状、锥状建筑物直冲墓地。5脚底穿心 有隧道、暗河、溶洞、粗大水管埋于墓地下面。6山石尖射 有石笋、仙人掌、针刺状植物直冲墓地大门。7长路直冲 有大路、公路直冲墓地大门。8背倚怪山 墓地背后的山石如鬼怪状、狰狞恐怖、寸草不生。9粗带缠腰 带状建筑物包围墓地。10两门对峙 两家墓地大门正对而开,易起争端。10大凶地墓地必须符合传统礼乐秩序的准则,其形态也应与周边地形地势配合,方能陶冶情操、丰富灵感、净化灵魂。所谓凶地,就是不吉之地,绝对不宜在此迁坟安葬。1天败之地 曾经遭遇严重洪水推荡,犯之子孙流离。2天杀之地 曾被雷霆震霹,犯之子孙愁困。3天穹之地 独立孤单,犯之子孙孤独。4天衡之地 四面低垂,八面交吹,犯之子孙游手好闲。5天倾之地 地气聚合的地方倾泻,四水不归,犯之败帛星散。6天湿之地 地气聚合的地方浸水,草污臭秽,犯之疾病缠。7天狱之地 处于深坑之中,不见太阳,犯之子孙愚顽。8天狗之地 山脉反背,犯之子孙恶逆。9天魔之地 土色虚浮,脆弱不坚,犯之子孙贫贱。10天枯之地 此地焦硬干燥不滋,草木枯死,犯之子孙夭绝。选墓4穴穴位是指气流汇聚中心、原点、生活中心,四周环境、土壤、植物、气场、水流等的组合状况,地形隆起,略高于四围地形,移骨安葬时选择墓地的穴位相当重要。1、贵穴地理位置恰当,有龙蟠虎踞之态,风水自然流畅,地势略高于四周,无山水冲刷,土壤则润呈黄褐色,芳草裀褥,有如毡毯,左右有小峰或地物护卫。2、富穴位置恰当,顶圆方正,浑厚有气势,芳草裀褥,出入有道。3、贫穴位置不当,不能藏风,风走气散,四周地形错乱,无气无势,草木稀疏。4、贱穴风走气散,山水现凶象,砂土贫瘠,山石破碎零乱,草木枯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小鑫说健康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分享健康热点,坐看健康常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将军坟的简介_百度知道
将军坟的简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整个陵墓呈正方形,底部面积997平方米。”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776人关注)
&(222人关注)
&(161人关注)
&(183人关注)
&(312人关注)将军坟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东北约4公里的龙山脚下,因其造形颇似古埃及法老的,因此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推算为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王朝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高13.1米。墓顶面积270平方米,墓底面积997平方米,全部用精琢的花岗岩砌成。坟阶七层,每层由石条铺砌而成,每块条石重达几吨。第五阶有通往墓室的通道,盖棺石板重50多吨,每面三个护坟石各重10余吨,其势宏伟壮观。
将军坟背景
20代王陵墓,洞沟古墓群著名墓葬之一。位于市区东北4
.5公里的龙山脚下。系用精琢的花岗岩砌筑,是方坛阶梯石室墓的典型系用精琢的花岗岩砌筑。墓高12.40米,底边边长31.58米,底面积960平方米,共用1100余块精细加工的石条垒砌边缘,内以河卵石充填,分7级,墓室门位于第5级中央,有墓道,墓室为正方形,边长5米,高5.6米,墓顶大石封盖。墓底四面各有倚护的巨石3块,最小的重约15吨。墓北50米处原有陪坟5座,现存l座,外观呈“”状,墓门为西南向,已遭破坏。墓葬还修有排水涵洞、墓域设施等,出土过鎏金铜币、瓦、莲花瓦当、铭文铁链等文物。该墓为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陵,1961年,国务院批准公布洞沟古墓群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坟简介
这座方“坛阶梯石质”古墓,采用精琢花岗石砌筑,共七阶,第一阶为四层石条铺砌,其中最大一块长5.7米,宽1.12米,厚1.10米,重约32吨左右。其余六级,每阶皆由三层石条砌成。整个陵墓呈正方形,底部面积997平方米,顶部面积为270平方米。在陵墓 的第五阶正中,有早年打开的,可通墓室。墓室呈,边长5米,高5.5米,四壁用6层石条砌筑,墓顶覆盖一块巨大而完整的石板,平面达50余平方米,重约50多吨。墓室内的地面上并排置放着两个石棺床,棺木及随葬品早已荡然无存。坟的上下到处都是巨大石条,光是坟的外缘石条就用了1100多块。在坟的顶端,四边的石条上留有排列整齐的圆洞,墓顶的积土中有板瓦、莲纹瓦当和铁链一类构件,可以看出是亭阁建筑的遗迹,这与北方其他民族的丧葬习俗极为吻合。将军坟后面原有两至四座陪葬墓,一字等距排列;现仅存一座,建筑样式与主墓相同,规模则小的多,可能是近臣或妃子的墓葬。据考证,将军坟应是一座王陵,当在4世纪末到5世纪初建筑。高句丽王朝始建于
公元前37年,到这时已传到十九代王好太王和二十代王长寿王。好太王已有陵墓。将军坟距好太王陵不远,且墓道朝向太王陵。国内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此应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将军坟”之称是清末当地老百姓叫的,一直流传至今。昔有《别金相登将军坟》一诗曰:“将军坟墓几干秋,坟外年年江水流。伤往事,赋闲游。三辅霸业今何在,名邦早已休。独有英雄埋骨处,峨峨龙山头。”
将军坟高氏高丽
“高句(gōu)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史书中也写作“高句骊”,简称“句丽”“句骊”,现又叫“高氏”) 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地方政权。由于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朝鲜,韩国,双方都声称高句丽是属于他们本国的原始民族。
高句丽王族姓高氏,有多种说法。《晋书》载“朱蒙自以高辛氏之后,姓高氏”;《三国遗事》载“自言是天帝子,承日光而生,以高为姓”;李朝李承休《帝王韵记》载“朱蒙初诞,举国高之,故姓高氏”。不过记载都不大可信。
将军坟王氏高丽
(??),简称丽,是亚洲中世纪时一个位于东亚朝鲜半岛的王国(西元918年-1392年),由王建所建立。1287年起高丽王兼任达鲁花赤,成为元朝属国,1356年恢复独立。 13世纪至14世纪时曾向元朝称臣,被元朝划为行省之一,全称为“征东行中书省”,直到元朝灭亡为止。为免与混淆,在中国大陆又称之为。 历史
918年后高句丽国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推翻弓裔,定都于迁都至自己的家乡松岳,并改称为开京(即今朝鲜开城),改国号为。935年灭,936年灭后,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成立后,采用了中土国家的皇室制度,直到1275年向元朝称臣为止。这与后来朝鲜王朝采用比中国低一级的名称的诸侯制度区别很大。例如: 首都被称为“皇都”;
首都的皇宫被称为“”;
国王的命令称为“诏”;
国王的继任人被称为“太子”,而不是“”或“元子”;
国王的母亲被称为“太后”,而不是朝鲜王朝的“大妃”。
官制与中原相同,尚书省、、六部、枢密院等。
993年,高丽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北宋的关系,向辽国称臣。此后为防入侵,在北方修筑了千里长城。1127年被迫臣服金国。1135年西京平壤发生“之乱”,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农民暴动。 在抵御契丹和女真期间,军人势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挟持国王的“”政权。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国王和王室贵族迁都江华岛,高丽三别抄义军抵抗蒙古和元朝军队至1273年。 1275年,元朝命令高丽更改官职爵号,尚书省和中书省改为佥议府,枢密院改为密直司,御史台改为检察司,吏部和礼部改为典理司,刑部改为典法司,侍中改为中赞,平章事改为赞成事,朕改为孤,奏改为呈等等。同时废止了的庙号制度。之后的李氏朝鲜亦继承了高丽向中原称臣之后的官职及习惯。 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在沈阳设置,干涉高丽国政。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再设征东行省,这以后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属国,1356年时回复独立。 1359年红巾军侵入高丽。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87年要收复原东北元朝属地,高丽国王仍然依附蒙古残余势力北元,拒绝归还,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出兵,发动政变,1392年在废黜国王自立,改国号为朝鲜,高丽灭亡。
将军坟区别
立国于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名为的政权[1]
。一是立国于公元前37年,在我国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出现的名为“高句丽”的地方政权,我国史书也称之为“高丽”。另一个立国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名为“高丽”。为将其区分,学界一般以“高氏高丽”称呼前者,因为其统治者姓高;以“王氏高丽”称呼后者,因为其统治者姓王。因为两个政权都名为高丽,后人或以为二者有前后相继的关系,或将其混为一体,致使人们对高句丽历史的认识产生极度混乱,而实际上二者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政权,主要体现在:  历史发展归属不同  一、两个政权立国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  高氏高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最初为西汉玄菟郡高句丽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未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后,因其不遵从隋唐两朝诏令,不断扩张,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结果导致隋唐两朝的征讨。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府(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些辖境为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国占据,一些划归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权新罗,一些仍由安东管辖;高句丽族则绝大部分被唐朝迁徙到中国内地,后和汉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族之中,其王族后也绝嗣,立国7个世纪之久的高氏高丽最终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而王氏高丽立国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多年后的公元 918年,935年取代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 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其疆土发展为2013年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和韩国,人民发展为现在的朝鲜族和韩族。  统辖区域不同  二、统辖区域不同  高氏高丽初立国于我国境内的鸭绿江支流浑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后扩展到鸭绿江以东以南地区和图们江附近,统治中心最初在今辽宁桓仁县,后迁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迁至平壤。高氏高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达到极盛,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四至大致是:东至日本海,西以辽河为界,北达今吉林省珲春市一带,南到北汉江以北。据《高丽史·地理志》载,王氏高丽在建国110年后的疆域最北在今大同江以北龙兴江一线,其北是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渤海国的辖境,灭亡后是我国的边疆民族女真人的活动地域。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辖境基本上是继承了新罗的疆域,其北部地区虽然有一部分与高氏高丽的辖境重合,但在高氏高丽灭亡初期即已经归新罗所有。由此看,王氏高丽统辖的区域并非高氏高丽的旧地,早期在今平壤以南,一在南一在北,王氏高丽占据平壤以北是后来的事情,全部占有半岛以东和图们江以南地区则是14世纪末叶,但此时王氏高丽已经为李朝取代,因而在统治区域上两个高丽也难以构成继承关系。  民族构成不同  三、辖境内民族构成不同  高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我国上古时期古老民族秽貊人东迁后的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汉人、鲜卑人等。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王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本即是新罗国民所建政权,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氏高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氏旧”的。这些源于半岛南部的民族成员,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王氏高丽非高氏高丽后裔  四、王氏高丽非高氏高丽后裔王氏高丽的王族也并非是高氏高丽的后裔。关于王氏高丽建国者王建的族属,《高丽史》的作者认为“高丽之先,史阙未详”,但据我国学者考证,王建极有可能是西汉乐浪郡汉人的后裔,因为王氏是当时乐浪郡的望族,且人户很多。王建在临死时亲授的《十训要》中不仅未言自己是高氏高丽的后裔,而是说自己出身平民,并称“赖三韩山川阴佑”,统一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韩”,其后代也多以拥有“三韩”自居。以常理推之,如果王建是高氏高丽后裔,出于统治的需要,定当会大肆宣传,也可证王氏不是高氏的后裔。  王氏高丽难以和高氏高丽构成继承关系  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王氏高丽都难以和高氏高丽构成继承关系。  1. 高句丽民族是古代东北地区夫余人所建立的。其领土主要部分处于汉朝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国都为纥升骨。  2. 高句丽历史上,对中国时叛时附。高句丽帝国的扩张大致上始于大武神王高无恤时代,也就是王莽窜汉时代。王莽贬高句丽为下句丽,从此引发了战火。高句丽连战得手,击败新莽政权,占有乐浪。并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后光武帝刘秀击败高句丽,收复乐浪,以朝鲜半岛上清川江为界,以北归东汉,以南归高句丽。后来,高句丽趁五胡乱华时期大举入侵,名义上尊奉北方政权,但暗中掠夺土地,到南北朝末,不仅占有了辽东四郡,而且征服了上的新罗、百济政权,迫使其臣服。  3. 隋统一后,为收复辽东四郡地方,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隋炀帝失败引发国内的叛乱。隋亡后,唐王朝仍然不忘收复四郡,终于在公元668年灭亡高句丽,高句丽人大部分被唐军俘虏后带入内地,分布在河北山东地区,一部分逃入百济,新罗。百济,据说是高句丽贵族所建立的国家,后来唐也灭亡了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  4. 在高句丽灭亡后250年,新罗人的大将王建弑主自立,建立了王氏高丽政权。之所以叫高丽,是新罗曾经臣服于高句丽,自居为高句丽继承者。但是,新罗人是朝鲜半岛上的三韩人(马韩、弁韩、辰韩)的后裔,与夫余人的高句丽没有血缘关系,有高句丽人融入其中,不等于就是高句丽人。王氏高丽为李氏高丽取代,李氏高丽臣服于中国,自称“中国孝子”(朝鲜《宣祖本纪》37),明清都是如此,直到1910年日韩合并,李氏高丽灭亡。李氏高丽是南北朝鲜的前身。无论王氏高丽还是李氏高丽,领土都不出朝鲜半岛。  5. 朝鲜人自己以前也不认为是高句丽后裔。建立王氏高丽的王建在临终前的“十训录”中称自己建国“赖三韩山川庇佑”,可见自认为是三韩后裔,不是高句丽人。在文化传承上,王氏高丽直到今日朝鲜族继承了高句丽很多,但日本继承中国文化也很多,不能说中国历史就是日本历史。  6. 人们之所以将王氏高丽错误地看作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和我国的史书记载有一定关系。我国古代将高句丽简称为高丽。高句丽又称为“高氏高丽”。宋代以前,史书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是准确的,由于战乱导致的文献失散及王氏高丽的误导等原因,到了宋代之后史书的记载开始出现了混乱,乃至明显的错误。  史书对高句丽历史的混淆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 ”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作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将属于中国历史的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都纳入到了朝鲜史中。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因此,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汉代兴起于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发展为新罗、百济;百济为唐朝灭亡,新罗又为王氏高丽取代;后来李氏朝鲜取代王氏高丽,最终发展为韩国与的朝鲜半岛南北朝。这些政权的疆域从来就没有超出过朝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  王氏高丽对高句丽历史的歪曲  高丽王朝自称继承高句丽,自《旧五代史》开始,历代正史却将不分高氏高句丽与王氏高丽王朝,并承认两者有继承关系。关于中国史书不辨两个高丽的原因,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3宋元丰五年(1082)二月己巳条可以看出:“史馆修撰曾巩言:‘窃考旧史,高句骊自朱蒙得纥升骨城居焉,号曰高句骊,因以高为氏,历汉至唐,高宗时其王高藏失国内徙。圣历中,藏子德武安东都督,其后稍自为国。元和之末尝献乐工,自此不复见于中国。五代同光、天成之际,高丽王高氏复来贡而失其名。长兴三年乃称权知国事王建遣使奉贡,因以建为王。建子武,武子昭,昭子伷,伷弟治,治弟诵,诵弟询,相继而立。盖自朱蒙至藏,可考者一姓九百年,传二十一君而失国。其后,复自为国,而名及世次兴废之本末,与夫王建之所始,皆不可考。” 高句丽21王的谱系清晰可考,但高句丽灭亡之后几百年,怎么会出现一个王建的高丽来,史馆坦承“皆不可考”。然而,王氏高丽向宋朝奉上了一个将王氏高丽和高句丽连接起来的“高丽世次”,公式继承高句丽社稷。中国各政权从此不辨两个高丽,承认高氏高句丽与王氏高丽王朝有继承关系。  《资治通鉴》卷201中记载了唐高宗对高句丽的看法,他认为高句丽百姓也是他的百姓,这表明唐对高句丽所属的态度:“戊寅,上幸九成宫。夏,四月,丙辰,彗星见于五车。上避正殿,减常膳,撤乐。许敬宗等奏请复常,曰:“彗见东北,高丽将灭之兆也。”上曰:“朕之不德,谪见于天,岂可归咎小夷!且高丽百姓,亦朕之百姓也。”不许。戊辰,彗星见。”
将军坟混淆追源
将军坟简介
立国于918年,1392年为李氏朝鲜取代,时跨我国五代中期至明朝初期,故《》、《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都有《高丽传》或《朝鲜传》,并都将高氏高丽的历史略述于前,从而形成了王氏高丽为高氏高丽继承者的错误认识。
综观这些史书的记载,《》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
将军坟《旧五代史》
《.传》,北宋薛居正撰著,全文如下:
【高丽,本扶余之别种。其国都平壤城,即汉乐浪郡之故地,在京师东四千余里。东渡海至于,西北至于营州,南渡海至于,北至靺鞨,东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大者号,比一品,总知国事,三年一代,若称职者不拘年限;对卢已下官总十二级。外置州县六十余,大城置傉萨一人,比都督;小城置道使一人,比刺史;其下各有僚佐,分曹掌事。其王以白罗为冠,白皮小带,咸以金饰。唐贞观末,太宗伐之,不能下。至总章初,高宗命率军征之,遂拔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前王姓高氏。唐同光、天成中,累遣使朝贡。周显德六年,遣使贡紫白水晶二千颗。】
将军坟《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高丽传》,北宋欧阳修撰著,全文如下:
【高丽,本扶余人之别种也。其国地、君世见于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号略可晓其义。当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元年,遣使广评侍郎韩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岩来,而其国王姓名,史失不纪。至长兴三年,权知国事王建遣使者来,明宗乃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封国王。建,高丽大族也。开运二年,建卒,子武立。乾祐四年,武卒,子昭立。王氏三世,终五代常来朝贡,其立也必请命中国,中国常优答之。其地产铜、银,时,遣尚书水部员外郎韩彦卿以帛数千匹市铜于高丽以铸铁。六年,昭遣使者贡黄铜五万斤。高丽俗知文字,喜读书,昭进《别叙孝经》一卷、《越王新义》八卷、《皇灵孝经》一卷、《孝经雌图》一卷。《别叙》,叙孔子所生及弟子事迹;《新义》,以“越王”为问目,若今“正义”;《皇灵》,述延年辟谷;《雌图》,载日食、。皆不经之说。】
将军坟《宋史》
《宋史》为元人脱脱等撰写,书中为传单列一卷,其内容为:
【,本曰。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之国,汉之也。在辽东,盖夫余之别种,以平壤为国邑。汉魏以来,常通职贡,也累为边寇。隋炀帝再举兵,唐太宗亲驾伐之,皆不克。高宗命征之,遂拨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唐末,中原多事,遂自立为君长。后唐同光、天成中,其主高氏累奉职贡。长兴中,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遣使朝贡......】
后记述的是王氏高丽和宋朝交往的史实。
将军坟《元史》
《元史》,明宋濂、王韦等撰,也为王氏单列一传,其开头为:
【高丽本所封之地,又扶余别种尝居之。其地东至,南至,皆跨大海,西北度辽水接营州,而靺鞨在其北。其国都曰平壤城,即汉乐浪郡。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号鸭渌江,而平壤在其东南,因恃以为险。后辟地益广,并古新罗、百济、三国而为一。其主姓高氏,自初立国至唐乾封初而国亡。垂拱以来,子孙复封其地,后稍能自立。至五代时,代主其国迁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自建至焘凡二十七王,历四百余年未始易姓.......】
将军坟《明史》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此时李氏朝鲜已经取代了,故,《明史》所立传为《朝鲜传》,其开头为:
【朝鲜,所封国也。汉以前曰朝鲜。始为燕人卫满所据,汉武帝平之,置真番、、乐浪、玄菟四郡。汉末,有扶余人高氏据其地,改国号曰,又曰,居平壤,即乐浪也。已,为唐所破,东徙。后唐时,王建代高氏,兼并、地,徙居松岳,曰东京,而以平壤为西京。其国北邻契丹,西则女直,南曰日本,元至元中,西京内属,置东宁路总管府,尽慈岭为界。,王高丽者王颛。太祖即位之元年遣使赐玺书。二年送还其国流人。颛表贺,贡方物,且请封。帝遣符玺郎偰斯赍诏及金印诰文封颛为国王,赐历及锦绮......(洪武二十五年)冬,成桂闻皇太子薨,遣使表慰,并请更国号。帝命仍古号曰朝鲜。】
将军坟综述
从上述这些史书的记载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旧五代史》将高氏高丽和王氏高丽混杂在一起仅仅是之后各史误记的开端。如果说新旧五代旧对两个高丽关系的记载还不很明确,中间还缺乏有效的连接,那么《宋史》用“长兴中,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王句话就将二者紧密的联系在起。
《元史.传》从内容上看不仅是承袭了《宋史》的错误,而且将的史实也引入了《高丽传》。
《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情况做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
箕子朝鲜----&------&-------&-------&东徒复国---------&----------&李成桂改号前的朝鲜---------&李氏朝鲜
更为错误的是,为了使记载更加圆满,将唐王朝灭亡高句丽时对高句丽人的“
西徒”即迁入内地,变成了“东徒”(《明史》以前的史籍虽有‘东迁’说,但是指王都‘东迁’平壤),以使后述的“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地”合理化。
如此,不仅王氏高丽变成了高句丽的继承者,而高句丽也成了的继承者,更有甚者,李成桂在篡夺了王氏高丽政权后将国号改为朝鲜则成为了是对箕子朝鲜的继承。
就这样,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政权袭用,而且作为王氏高丽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由此也带来了今人在认识我国古代东北地区地方政权沿革状况方面出现了许多错误的看法。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我们指出古人的不足并不是指责古人,最主要的目的是澄清史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实际上王建是夺的之位,而其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这两支势力都是直接从分裂出来的。根据的记载,弓裔本为新罗王子。
弓裔所建之国,称为‘泰封’,甄萱所建之国称为‘后’(该政权实际上是纯粹是都是新罗人),王建夺弓裔之位后建立高丽。朝鲜半岛出现了,原新罗(已经衰败)以及(王氏)和后百济三只势力。
但是这三支势力全部都是出自新罗。与两百多年前的百济和高句丽已没有多大关系。
仔细看以下内容就可知,甄萱实际上是新罗人。弓裔的身份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其实公元十世纪上的半岛三国,全部都是新罗和从新罗分裂出的势力。和两百多年前的三国没有可比性。
将军坟《三国史记》
,尙州加恩也。本姓李,後以甄为氏。父介,以农自活。後起家为将军。初,萱生孺褓时,父耕于野,母饷之,以儿置于林下,虎来乳之。鄕党闻者。及壮,体貌雄奇,志气倜傥不凡,从军入王京,赴西南海防戍。枕戈待敌,其勇气恒为士卒先。以劳为。
元年, 是眞圣王在位六年。在侧,窃弄政柄,纲纪紊弛,加之以饥馑,百姓流移,群盗蜂起。於是萱窃有觎心,啸聚徒侣,行击京西南州县。所至响应,旬月之间,众至五千人,遂袭武珍州,自王。
犹不敢公然称王,自署为新罗西面都统指挥兵马制置持节都督全武公等州军事,行全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是时,北原贼雄强。弓裔自投为麾下,萱闻之,遥授良吉职为。萱西巡至完山州,州民迎劳,萱喜得人心,谓左右曰:“吾原三国之始,先起,後赫世勃兴,故辰、卞从之而兴。於是开国金马山,六百馀年,摠章中,唐高宗以新罗之请,遣将军,以船兵十三万越海,新罗,历黄山至泗比,与唐兵合攻百济灭之,今予敢不立都於完山,以雪义慈宿愤乎。”
将军坟是长寿王的陵墓长寿王自公元412年继位,自公元491年去世,为王近八十年。其间,以平壤为都的时间多于集安。以将军坟为长寿王的陵墓,即承认长寿王死后又归葬“故国”,这是一种可能,尽管无文献记载。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即长寿王继位后,在集安修筑了寿陵将军坟,而迁都平壤后就葬于平壤,将军坟最后并没有真正使用。此种情况在历史上也存在。
.网易新闻中心
[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坟头放石头啥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