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七大手法三不原则是指什么

制造业精益现场品质管理的三不原则制造业精益现场品质管理的三不原则灿烂艳丽百家号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华致赢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举办的《精益管理落地实践分享全国巡回讲座》培训课。有着十多年精益生产落地实施的授课老师,通过系统化的精益知识点讲解、丰富的行业经验总结和形象,生动的实例,让我受到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思想,管理知识教育。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企业创造利润。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必须投入人员、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并通过对它们的有效使用和优化组合制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下面是华致赢精益管理公开课上讲解的一些“精益品质管理的三不原则”知识点,我总结了一下,分享给大家。▌三不原则的基本做法一、不接受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在生产加工之前,先对前传递的产品按规定检查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问题则有权拒绝接受,并及时反馈到前工序。前道工序人员需要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继续加工造成的浪费。二、不制造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岗位加工时严格执行作业规范,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对作业前的检查、确认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对作业中的过程状况随野鸟留意,避免或及早发现异常的发生,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概率。准备充分并在过程中得到确认是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只有不产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三、不流出不合格品不流出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不良品处置并采取防止措施。本道工序应保证传递的是合格产品,会被下道工序或“客户”拒收。▌三不原则的实施要点一、谁制造谁负责一旦产品设计开发结束,工艺参数流程明确,则产品的质量波动就是制造过程的问题。每个人的质量责任从接受上道工序合格产品开始,规范作业确保本道工序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是员工最大的任务。一旦在本道工序发现不良或接到后道工序反馈的不良信息后,员工必须立即停止生产,调查原因,采取对策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到底。二、谁制造谁检查产品的生产者,同时出是产品的检查者,产品的检查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通过检查,确认生产合格,才能确保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通过自身检查,作业者对本工序加工产品的状态可以了解得更清楚,从而有利于员工不断提升加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三、作业标准化产品从设计开发、设定工艺参数开始,就要对所有的作业流程中作业步骤,作业细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并使其不断完善。每一个员工也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是该工序最佳的作业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的唯一途径,否则制造一大堆不良品却找不到不良的根本原因,这个时候“三不原则”只能制造混乱,而不是品质。四、全数检查所有产品,所有工序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必须由操作者实施全数检查。五、工序内检查质量是作业者制造出来的,如果安排另外的检查人员在工序外对产品进行检查或修理,即会造成浪费,也不能提高作业者的责任感,还会姑息作业者对其产品质量的漠视。六、不良停产在工序内一旦发现不良产品,操作者有权利也有责任停止生产,并及时采取调查对策活动。七、现时处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时,作业者必须从生产状态转变到调查处理状态,马上停止作业并针对产生不良品的人、机、料、法环等现场要素及时确认,调查造成不良的“真正元凶”并及时处理。八、不良曝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必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只有真正解决了发生不良的每个原因,才能控制制造不合格品,实现零缺点,才能让客户真正满意。因此对于发生不良,不仅作业者要知道,还必须让管理层知道,质量保证的人员知道,让设计开发的人员知道,大家一起认真分析对策,并改善作业标准,而不是简单地由作业对不合格品自行返工或报废;否则,下一次还会发生同样的问题。九、防错产品的品质不能够完全依赖操作业者者的责任心来保证,任何人都会有情绪,会有惰性,会有侥幸心理,会受一些意外因素干扰,从而使产品质量出现波动。因此,必须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设计使用防错装置来防止疏忽。同时在现场管理中,认真进行细节管理,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周全的计划,充分的准备,事先的预防,减少各种差异变动,把品质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十、管理支持作业者承坦产品的品质责任,但产品出现不良,管理层应该承坦更多的责任,因为现场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当员工发现问题并报告时,作为现场管理者应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一起调查并处理问题。对于不良品若只是轻率地推卸责任给作业者,不仅不能彻底解决不合格品的产生,而且易造成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对立。所以,若要对员工进行指导,事先预防问题的产生,和员工共同分析问题、调查解决问题,就必须配备员工所需的资源设施,必须帮助员工解除生活、工作上的后顾之忧。总之,管理者只有成为员工的坚强后盾,“三不原则”才能真正在生产中落实。通过这次华致赢精益管理公开课培班学习,使我系统、全面地了解了精益生产管理的深邃,学到了在落地实施过程中的经验要点,减去了不必要的自我摸索时间,洞悉了精益化管理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对于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深远意义。我将立足本职工作,放眼未来,与广大同仁们一起,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灿烂艳丽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只见那重瓣玫瑰花枝繁叶茂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平常说的“三不”原则是哪“三不”()
A、不接收不合格来料
B、不生产不合格产品
C、不做不规范的操作
D、不说不文明的话
E、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B、机器设备
D、工艺方法
E、环境条件
A、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B、不同的顾客的要求不同,其感受也不同
C、没有抱怨不一定表明顾客满意
D、若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顾客一定忠诚
E、顾客抱怨后,就不会再满意或忠诚
A.识别不同的产品
B.识别产品的状态
C.防止不合格品流转
D.A.+B.+C.
A.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B.营造整齐的工作环境
C.清楚过多的积压物品
D.缩短物品的寻找时间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安全三不原则标语.doc 6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安全三不原则标语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安全三不原则标语
质量、安全、环保
22.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争创一流 小失误诱发大事故。
管理上多一点失误,生产中多一个事故。
宁愿工人骂着来,不让工人哭着走。
职工生命系于管理,管理不可疏忽大意。
一人安全,全家幸福;一人违章,大家遭殃。
条条规程血铸成,不要再用血验证。
规程是生命之本,违章是安全祸根。
严是爱,松是害,出了事故害三代。
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
条条规程染成不可再用血验证。
规程是生命之本违章是安全祸根。
安全是效益的基石,隐患是事故的根源。
最珍贵是生命,最幸福的是安全。
安全为天,事故不添。
只有做到“三不伤害”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安全讲诚信,就是对生命作承诺。
事故来源侥幸,安全在于勤警,多说一句消灾,少讲一名胜遭殃。
处处小心,安全是金。
抓三违良言入耳三冬暖,保安全苦口婆心万人安。
安全是生命的延续,违章是生命的终结。
我不伤害他人,我不伤害自己,我不被人伤害。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导读:现场品质管理:三不原则,在精益品质管理中,坚持“三不”原则是对待不良品的基本原则,识所有实施具体保证品质零不良的基础,三不原则的基本做法,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三不原则的实施要点,规范作业确保本道工序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是员工最大的任务,提高产品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的唯一途径,这个时候“三不原则”只能制造混乱,而不是品质,还会姑息作业者对其产品质量的漠视,马上现场品质管理:三不原则 在精益品质管理中,坚持“三不”原则是对待不良品的基本原则,也是首先必须保证的,识所有实施具体保证品质零不良的基础。既“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
三不原则的基本做法
一、不接受不合格品 不接受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在生产加工之前,先对前传递的产品按规定检查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问题则有权拒绝接受,并及时反馈到前工序。前道工序人员需要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继续加工造成的浪费。
二、不制造不合格品 不制造不合格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岗位加工时严格执行作业规范,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对作业前的检查、确认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对作业中的过程状况随野鸟留意,避免或及早发现异常的发生,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概率。准备充分并在过程中得到确认是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只有不产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
三、不流出不合格品 不流出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不良品处置并采取防止措施。本道工序应保证传递的是合格产品,会被下道工序或“客户”拒收。 三不原则的实施要点
一、谁制造谁负责 一旦产品设计开发结束,工艺参数流程明确,则产品的质量波动就是制造过程的问题。每个人的质量责任从接受上道工序合格产品开始,规范作业确保本道工序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是员工最大的任务。一旦在本道工序发现不良或接到后道工序反馈的不良信息后,员工必须立即停止生产,调查原因,采取对策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到底。
二、谁制造谁检查 产品的生产者,同时出是产品的检查者,产品的检查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通过检查,确认生产合格,才能确保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通过自身检查,作业者对本工序加工产品的状态可以了解得更清楚,从而有利于员工不断提升加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三、作业标准化 产品从设计开发、设定工艺参数开始,就要对所有的作业流程中作业步骤,作业细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并使其不断完善。每一个员工也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是该工序最佳的作业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的唯一途径,否则制造一大堆不良品却找不到不良的根本原因,这个时候“三不原则”只能制造混乱,而不是品质。
四、全数检查 所有产品,所有工序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必须由操作者实施全数检查。
五、工序内检查 质量是作业者制造出来的,如果安排另外的检查人员在工序外对产品进行检查或修理,即会造成浪费,也不能提高作业者的责任感,还会姑息作业者对其产品质量的漠视。
六、不良停产 在工序内一旦发现不良产品,操作者有权利也有责任停止生产,并及时采取调查对策活动。
七、现时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时,作业者必须从生产状态转变到调查处理状态,马上停止作业并针对产生不良品的人、机、料、法环等现场要素及时确认,调查造成不良的“真正元凶”并及时处理。
八、不良曝光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必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只有真正解决了发生不良的每个原因,才能控制制造不合格品,实现零缺点,才能让客户真正满意。因此对于发生不良,不仅作业者要知道,还必须让管理层知道,质量保证的人员知道,让设计开发的人员知道,大家一起认真分析对策,并改善作业标准,而不是简单地由作业对不合格品自行返工或报废;否则,下一次还会发生同样的问题。
九、防错 产品的品质不能够完全依赖操作业者者的责任心来保证,任何人都会有情绪,会有惰性,会有侥幸心理,会受一些意外因素干扰,从而使产品质量出现波动。因此,必须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设计使用防错装置来防止疏忽。同时在现场管理中,认真进行细节管理,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周全的计划,充分的准备,事先的预防,减少各种差异变动,把品质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十、管理支持 作业者承坦产品的品质责任,但产品出现不良,管理层应该承坦更多的责任,因为现场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当员工发现问题并报告时,作为现场管理者应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一起调查并处理问题。对于不良品若只是轻率地推卸责任给作业者,不仅不能彻底解决不合格品的产生,而且易造成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对立。所以,若要对员工进行指导,事先预防问题的产生,和员工共同分析问题、调查解决问题,就必须配备员工所需的资源设施,必须帮助员工解除生活、工作上的后顾之忧。总之,管理者只有成为员工的坚强后盾,“三不原则”才能真正在生产中落实 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IT计算机、资格考试、专业文献、党团工作、办公文档以及现场品质管理:三不原则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23
毕业于医学院校,在医院工作,有相对丰富的护理经验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品质管理——三的原则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品质管理——三的原则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3|
上传日期: 18:10:4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品质管理——三的原则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质管理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