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 专利免费下载两玩家的专利内战是怎样的

2被浏览225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 精选一对很多共享系创业者来说,2017的冬天已经提前到来。9月,先是酷骑单车曝出押金难退、CEO被罢免等诸多负面,其后,共享充电宝企业HI电又爆出恶意裁员、欠交社保等人事丑闻。10月11日,一家来自杭州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更是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停止运营的通知,作为行业首家公开宣布停摆的企业,乐电此举也被不少媒体看做是行业面临洗牌的信号。事实上,据界面创业了解,乐电并不是业内第一家黯然离场的企业。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乐电在内,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企业均已走到项目阶段。其中,河马充电还曾于今年4月获得过一轮梅花天使领投的数千万元。至于退出原因,上述人士介绍,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无法适应风口行业快速变换的市场风向,只能顺应趋势盲目铺设,最终导致转化率下降,而不理想的数据又影响了之后的融资,致使资金断裂,不得不黯然离场。被风口“杀死”的企业2016年年底,梅花天使的创始吴世春见到了正在为新项目“河马充电”奔波的王润。王润此前曾是按摩品牌”功夫熊“的创始人。2015年,伴随着O2O的大退潮,功夫熊的业务也一度停摆。尽管王润通过折价售股等方式艰难的保住了公司,但模式验证错误,继续下去也意义不大。于是,2016年底,团队又立项了一个全新的项目——河马充电。彼时业内的天使机构多多少少还有些为错过共享单车而痛心疾首的意思,吴世春也不例外。但后悔已晚,重要的还是压中下一个风口。一直以来,吴世春都对消费领域相当看好,在他看来,如果这个领域能出,那它一定是一种通过完成交付的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的商业模式。而王润的河马充电,正好有部分和吴世春当时所想的商业模式相吻合。于是,就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河马充电成功获得了梅花天使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然而,四个月后,当共享充电宝正因为陈欧和的一个赌局而走到风口浪尖,吴世春却主动找到王润劝他调转方向。为什么要放弃一个正在风口上的项目?“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大的市场,相比单车市场容量小太多了。在我决的时候,它还不是个风口,但4月份,大量积压的融资消息一齐爆发,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下子涌进来非常多的创业公司,商家也开始收高昂的入场费,一个本身低毛利的生意就这样变得无利可图。这个项目也就失去了当初的。”吴世春告诉界面创业。更重要的是,在资本的作用下,战争绝不会轻易结束,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为了赢得战争而增加的隐形成本也会越来越多。秉承着及时止损的心态,吴世春开始劝服王润将项目清算,他把这称作“为认知买单”,“,要敢于进场,也要勇于在发现问题后迅速离场。”现如今再回头来看这个行业,吴世春的态度依然消极:“即使创业者没有一涌而入,这种铺出去的硬件很难升级,灵活性差很多,总体也是很差的生意模式。”不仅是吴世春,对小电科技的朱啸虎来说,也没有过去那么富有想象力了。在10月的一场活动上,他甚至直白的告诉大家:“目前来看,今年风口已经转向了新零售,大家都在讲新零售,没人讲共享了。”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快,朱啸虎和王刚合投的一家新零售公司就会浮出水面,传闻这是一家把便利店开在滴滴快车里的公司。显然,朱啸虎已经开始为该项目造势,而他的态度也很能说明问题,今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风向转换的再明显不过——新零售和无人值守设备已经代替共享经济新宠。这不禁让我想起今年上半年,蓝湖资本合伙人殷明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的:“最近除了充电宝和还能投点什么?这是我半年来被同行友人问及最多的问题。这恐怕是中国TMT历史上最焦虑的一段时光。”而现在看来,这样的焦虑仍然没有过去。资本仍在扎堆,人造的风口也仍在继续。过去人们总说共享充电宝能在资本层面获得成功有赖于共享单车对人的教育,然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模式验证,大多数投资人都意识到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首先,从需求来看,出行是高频刚性需求,在室外给手机充电却是一种应急需求,不可否认这种需求切实存在,但它支撑不了十几家公司一同涌入。其次,充电宝要想触达用户需要比共享单车多经过一轮B端渠道,而目前行业内的大多数玩家都有着丰富的O2O经验,路径依赖会让他们不自觉的复制此前的惯用打法。过去的几个月,行业内出现了大量给商家分成或入场费的做法,这对整个行业的财务模型及竞争环境都有很大损害。最后,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次和可见性与共享单车也不可同日而语。想想看,十几辆单车放在地铁口,和十几个充电宝放在餐厅桌子上的效果完全不同,这说明充电宝要想通过规模铺设来达到教育市场、激发用户需求的目的也会比单车难很多。甚至一味追求规模有时还会起到反效果,据界面创业从小电BD那里了解到的情况,一家40平的店面,放2-4台桌面型充电宝就可以满足全部需求,再多就会造成浪费并拉低订单量。这也说明了共享充电宝无法像单车一样采取集中区域饱和投放的策略,事实上,对充电宝来说,单一区域越饱和,数据表现就会越差。然而,资本要听的故事却和规模有关。于是,大量企业开始不论网点流量如何,盲目铺设。交通枢纽,机场,医院,景区,商业综合体,大型政府机关,酒吧,KTV,洗浴,足疗按摩,咖啡厅,电影院,西餐,火锅,连锁餐饮。对共享充电宝来说,这些差不多就是所有能够赚钱的点位,但优质点位毕竟有限,如果要铺的快,就没得选,如果要铺的广,就一定会铺到一些流量很差的位置。最后就像吴世春所说的那样,“财务模型和当初所说的完全不是一码事。”据凤凰科技的报道,HI电之前遇到的资金问题,也是因为扩张太快,数据达不到标准,导致和投资人说好的款项一直没到位。HI电的一位前BD申某也和记者印证了这个说法,据申某介绍:“HI电早期只是单纯的考核商家数量和设备数量,七月份才改成了看设备使用率和订单量。那之后我们才慢慢撤掉了大部分转化很差的店面。但想必整改时间太短,数据未能达到投资人,不然也不会有8月中旬那次花样裁员。所以说,风口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对大多数迎风而上的创业者来说,你要面对的,不仅是数不清的对手,还有变幻莫测的局势,最重要的是,市场给你验证商业模式的耐心和时间也被极度压缩了,快则三个月,慢则一年,走错一步,满盘皆输。在这么低的容错率面前,风口能够成就你,也能杀死你。从百电大战到四国之乱半年前,来电科技的创始人袁炳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的采访时曾下了一个判断,“大战会先洗掉一批,剩下几家再来拼,是一个从‘百电大战’到‘七国之乱’,再到三国杀的过程。这不是闪电战,会是持久战,拼的是资本、资源、产品运营和用户体验。”这位草莽出身的创业者虽是互联网外行,但对商战的判断却没错。现如今,战况果然如他所说,第一次洗牌已经开始,大量二三梯队玩家掉队,仍冲在队伍前列的只剩四家:来电、街电、小电及怪兽充电。市场已经从百电大战逐步演变成四国之乱。最新的数据是,截止8月底,街电已经在130个城市里铺设出了35万台机柜,充电宝数量达到344万,日均订单则在20万左右。而小电则在全国覆盖70个城市,8月的日均订单在24万左右。怪兽充电虽然一直没有曝光数据,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在7月份时也进行过一轮激进的扩张,目前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地的市场份额已经盖过了小电。来电由于大机柜成本高昂的原因,在点位数量上一直不占优势,但由于其本身就是专注大场景,目前也没有其他玩家能够渗透到大场景与来电正面竞争。单纯从数据来看的话,目前还没有哪家真正做到了把对手甩在身后,但有趣的是,近几个月来,街电却隐隐有一种被众人围剿的趋势。率先点燃战火的是来电。作为行业内较为资深的玩家,来电此前已经申请了共享充电宝的相关专利共32项,其中大部分专利与吸纳式自动租赁设备和移动电源租赁的解决方法相关。5月17日、6月6日、6月27日及7月12日,来电先后于北京和深圳等地立案了一系列案件指控街电专利侵权。而街电也不是毫无准备,早在五月,陈欧就已经斥巨资购买了刘同鑫名下的共享充电宝相关专利。此次,作为反击,街电也将来电告上了法庭,同时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起了对“来电科技”6项专利无效的审查。目前,案件还未宣判,但双方已然是一种剑拔弩张的状态。小电也没闲着,理论上小电主打的桌面型设备和街电的小机柜好像没有形成正面冲突,但实际上,同样主攻小场景的二者已经走到了同店竞争的阶段,再加上,小电新的移动式设备也已经研发成功并逐步铺设。日前,小电还宣布将针对移动式设备面向全国重点城市大规模服务商,而此前各家中只有街电是采取服务商政策的。服务商政策是街电在5月份推出的市场扩张策略,具体而言,自营团队负责开拓重点渠道,服务商则负责开拓渠道。结算则是由一次性铺设奖金和后期服务商参与运维的营收分成组成。根据界面创业和街电BD了解到的情况,街电目前将点位分为了三级,不同级别店面谈成后会给服务商30-100不等的业务提成。而小电本次大规模招商,对优质服务商开出的价格是街电的两倍。刺刀已经伸出,只等见红。更糟糕的是,街电面临的问题还不仅仅来源于外部。9月29日,街电曾经的母公司海翼股份抛售了自身所持的15.236%的街电股份,并将其持转让给天津顺事通达科技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人民币4800万元。经过这一次抛售,海翼就是和街电完全无关的两家公司了,未来是否会继续在供应链上支持街电也未可知。换句话说,街电这次是完全要孤军奋战了。据一位接近该行业的知情人士分析,街电之所以会遭到众人围剿,除了太过高调、财大气粗之外,街电的小机柜无论和大场景还是小场景玩家都构成了正面竞争,再加上其从五月份开始的奋力扩张也让对手忌惮。过去的几个月,街电凭借服务商政策广铺了35万台机柜,袁炳松此前曾估算过,共享充电宝可以覆盖的商户大约只有600来万,而街电在短短几个月间就占据了其中的6%。城市方面,街电目前达到了130城的覆盖,占中国总地级市的近一半。这一点我的感受尤为明显,国庆期间,我在兰州,西宁等西部城市的商场里看到了不下10台街电机柜。而朋友也有在延庆、十渡及北京其他偏远郊区看到过街电。据我观察,大部分商户会把街电摆放在一进门就能看到的吧台位置,而街电的大小和外形本身也很显眼(相对桌面型设备而言)。换句话说,在既有量又显眼的情况下,街电可能很快就会在用户心智上占领高地,完成陈欧所期待的“说起共享充电宝就是街电”的目标。这不会是其他玩家想要看到的,尤其是小电。其实从日均订单量和表现来看的话,小电的数据还要比街电高出一点。据小电CEO唐永波介绍,从一开始,小电就坚持用设备转化率(单日订单量/总设备数)作为员工的kpi考核标准,这也是小电在密度不及街电的情况下还能在数据上跑赢街电的原因。但小电也有小电的焦虑,毕竟,桌面系之前提出的占领中国每一张餐桌的目标蓝图,以及建立在这张蓝图上的想象空间已经被验证难以做到。那桌面系的优势就只剩下成本低廉。但根据HI电BD及小电代理商向界面创业反映的情况,桌面设备在成本低的同时损坏率也高,多数情况下一天就要充一次电,对商家来说运维成本较高,目前已经遭到一些商家反弹。甚至于,在袁炳松看来,桌面充电的产品形态在战斗尾声可能会被淘汰。“虽然来电科技也做了桌面式的设备,但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防御性手段,总体来说这种产品形态依然有很大的技术问题,包括使用商家WiFi、需要商家充电等,对于很多场景来说都不适用。”目前,小电也已经推出了面包机式的移动机柜,针对大场景的大型机柜也在研发之中。据小电内部员工介绍,小电的面包机设备由于成本太高,目前数量还有限。“但年底之前肯定会重点铺(移动设备),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年底实现最高日订单突破100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跟怪兽和街电是要拼抢了。”至于桌面设备,该员工评价:“至少现阶段,桌面设备的营收能力还是不错的。”何处是终局?总体来说,第一阶段的激烈竞争已经迅速洗掉了一批追风的二三梯队玩家。接下来,头部玩家的战争也会迅速从蒙眼狂奔发展到贴身肉搏。街电北京的服务商安迪告诉界面创业,现在街电已经在逐步撤下北京的服务商,饱和近在眼前。对剩下的玩家来说,争夺更多高质量点位,并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展市场边界将成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竞争重点。而在一二线城市基本覆盖完成的情况下,下一步,为了扩展边界,共享充电宝或许也将重走共享单车的老路——进军海外市场。前不久,来电已经开始通过和旅游企业合作,变相在海外试水。而在国内竞争短期无法走到终局的情况下,进军海外未必不是一条路子,毕竟,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的财务模型还是成立的,从业者需要考虑的仅仅只是如何解决支付问题。但对那些仍然还在入不敷出的资金困境中煎熬的二三梯队玩家来说,比起如何扩张,更现实的事情还是思考何时止损。(本文作者郑洁瑶,由界面新闻授权钛媒体发布)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 精选二共享充电宝火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虽然共享充电宝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从3月31日到4月10日,短短10天时间,拿到了近3亿元投资,由此引发了广泛关注。就在昨天,陈欧作出了投资街电3亿元的决定,并表示,“聚美优品对该项目的投资无上限,未来3个月内,将继续注入几十亿的资金!”但是随后被王思聪泼了冷水:就在前几天,朋友圈还有人感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没有共享充电宝什么事了。但面对手机充电这件事,更常见的是,你拿着电量不足10%的手机,同时自问:为什么不把充电宝放包里,或者为什么放一部没有电的充电宝在包里!实际上,共享充电宝公司的创始人,大多都是从这样的经历中发现充电宝租赁这个机会的。共享充电宝究竟是风口还是伪需求,又为何又如此强的吸金能力?三大模式竞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共享充电宝这条赛道上的玩家有十余家之多,但依然可以把它们归为3种发展模式。1,大机柜:主攻商场、机场、火车站等大场景。可以随身携带进行充电,但需要在指定地方借取和归还。优势:可容纳充电宝的数量较多,能满足高频使用场景的需求;劣势:前期投入大、经营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2,小机柜:主攻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在内的小场景。租赁方式与大机柜式相同,可容纳6-12个充电宝,有些公司可提供异地归还服务。优势:场景更为聚焦,能形成规模优势;劣势:会面临和桌面模式的激烈的竞争。3,桌面模式:主攻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在内的小场景,线机一体,放在餐厅的桌子上。优势: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能主动激发人的充电需求,而不是被动的被寻找的使用场景,转化率更高、使用频次也更高。劣势:占用餐厅桌面,和小机柜产品抢占商户资源。共享充电宝之所以能得到资本的青睐,主要原因是人们已经几乎将社交和支付全部转移到了手机上,因此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充电需求的确是微小又实在的痛点——“没有手机,将寸步难行”并非夸张的形容。虽然共享充电宝的目标用户几乎人人都有充电宝,但在需要的时候是不是正好装在包里,而且有电?另一方面,手机应用越来越多,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而手机却越做越薄,导致电池技术的进步要落后于手机越来越耗电的趋势。据统计,在中国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其中1亿多次发生在家和办公室以外。虽然国内存量的充电宝有20多亿个,但就目前状况而言,电量需求与电池性能存在巨大缺口。理论上,共享充电宝确实有需求,这一点不可否认。百“电”大战,一触即发从2016年9月开始,共享单车加速竞争,虽然“洗牌”说迟迟没有得到业内认可,但现实是只有摩拜、ofo、小蓝单车等少数几家公司还保持着竞争力。也许比共享单车的竞争更残酷,共享充电宝的战争会更早打响,而且速度更快。在“疯狂的充电宝”风口汇上,小电科技CEO唐永波介绍,小电科技将开始大规模铺设,2017年计划全国铺360万台智能充电宝。就在上个月,公司正式开放城市扩张计划,除核心直营城市开拓外,进行城市代理商招募,全面实施投放计划。街电科技CTO严景也曾表示,街电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余座城市,铺设充电宝数量10万多台,用户数量已达到100万。从目前产能和地推速率来看,四月份开始将以每月10万台充电宝的速率继续铺点。Hi电CEO刘文源的野心也不小,希望一年铺设千万台,目标场景是“能让人坐下来待半小时以上的地方”。共享充电宝公司之所以希望快速拿到钱,扩充市场,是因为这个行业跟共享单车相比,有本质区别。虽然都挂着“共享”的标签,但是单车是纯粹的B2C模式,公司投放产品,用户使用产品即可。而共享充电宝是B2B2C模式,所以要想做成这门生意,就必须尽快渗透,拿下更多的商户资源。唐永波认为这条赛道确实存在马太效用,最终留下的只是少数玩家。作为投资人,红点中国合伙人张涵认为,“如果有渠道的掌控,速度会更快一些,利用时间换服务和市场还是合理的。”入局者已经站满了赛道,而资本的及时进入又助推了这场争夺线下资源的战争。在硝烟弥漫之前,道闸正在闭合。终局猜想:付费入驻OR免费充电?早在这批公司谋划租赁充电宝之前,就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只不过他们做的是不可移动的充电站——在商场、车站的充电站最初采用投币的方式提供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免费经济冲击,他们取消了收费,将盈利点转移到了充电时往用户手机里安装流氓软件。今年315晚会曝光此模式后,可移动的充电宝似乎更值得信赖,但它如何盈利呢?使用充电宝要花1元钱,但是造一部充电宝的成本才数十元。就算加上充电、维护费用,一部充电宝一天被使用4次,不出10天就能回本。更何况还有些公司会收取100元押金,随着用户的增长,押金池的规模将数以亿计。目前来看,主要的盈利指向有3种:1,靠充电宝本身的租赁费用要想靠1元钱的客单价走向盈利,公司必须形成规模优势。但是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有效铺设上百万台设备的难度可想而知。2,靠押金共享单车持续不断地遭受“靠押金盈利”的质疑,但是对于城市生活来说,3公里出行是介于打车和步行之间的尴尬地带,因而让单车成为了比较实惠的选择。但是在共享充电宝这件事上,除了收取押金的,还有免押金的产品可选择,因此这种方式也值得存疑。3,靠屏幕接广告如果把机柜放在A餐厅,却打了B餐厅的广告,A餐厅还会接纳共享充电宝吗?元璟资本陈洪亮简单直接地做了回应,“共享充电宝如果本身不能赚钱,就说明这是一个伪需求。”虽然小场景中用户集中度更高,在用户触达和广告信息上都有很强的作用,但是量不大的时候去讲商业渠道的扩展和广告,也没有基础。品途商业评论请教了一位实体商业经营者,他认为共享充电宝确实有需求,但是想在小场景(商家)下实现盈利很难。他目前正在想办法自己做一套产品,满足顾客的使用需求。对于那些小型商户来说,老板自己准备几个充电宝,加上店里的插座,完全可以满足顾客的充电需求;大型连锁商户,必然是共享充电宝公司的必争之地,但是这些商家要考虑桌面的占用、自己的耗电成本等实际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分红,商家为什么要接纳共享充电宝呢?为了更好的消费体验?吃个饭,还要扫码花钱充电的体验似乎并不美好。在此情景下,共享充电宝行业可能面临两条难走,但不得不走的道路:1,付费入驻这是抢时间的最有效方案,第一家入驻后,后来者就很难进来。但是共享充电宝公司要付出极高的成本。2,免费充电通过免费充电,切实提高餐厅顾客的消费体验。将铺设量提升后,在广告层面寻求盈利。阿里最早做淘宝的时候没有想过支付宝业务会分拆,支付宝分拆那一天没想过还要去做……公司最终的走向,都是在探索中慢慢沉淀出来的。现在还讨论租赁和共享毫无意义,随着陈欧携3亿元入局,行业已经到了枪上膛,弓开箭,挂弦,刀出鞘的时刻,共享充电宝的战争,速度上是闪电战,程度上是白刃战。王思聪的赌局已开,骰子将很快落下……《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 精选三共享充电宝行业现首家宣布退出企业 意外还是风向标?央广网北京10月14日消息(记者吴椿)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伴随共享经济的浪潮,共享充电宝成为创业风口。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近日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它被认为是共享充电宝行业首家宣布退出的企业。共享充电宝行业一直受到争议,乐电的退出是意外还是行业风向标?从去年以来,共享充电宝成为共享经济的香饽饽,来电、街电、小电、怪兽等共享充电宝企业都在扩张。有数据显示,今年已经有20多家企业在两个月内拿到了总计十几亿人民币的投资。不过,已经有企业“断了电”。10月11日,乐电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宣布,“根据公司政策,现已收回所有充电宝设备,本公司将停止运营该项目。”记者今天拨打乐电的客服电话,已经无人接听。网络上公布的公司联系人电话也无法打通。乐电为什么会倒下?今年3月,乐电方面总共在市场上投放了300多个共享充电宝柜。这样的规模跟几个头部玩家相比,差距甚大。但“来电”透露其目标是两年内铺设10万台大机柜、50万-80万台小机柜。“小电”在融资后曾宣布今年将在全国铺设360万台共享充电宝,而“Hi电”则计划今年在全国铺设1000万台共享充电宝。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行业洗牌已经开始,留给后来者的优质线下资源有限,“洗牌是早晚的事情,资金跟不上肯定就要关,这是行业,现在街店、小电把一些流量大的线下的店都铺了,其他店很难再进来。”共享充电宝的盈利能力也备受关注。以乐电为例,其覆盖范围包含公交站、商场、KTV、酒店等。公司创始人楼莹莹曾公开表示,一台小型的充电宝自助机柜成本大概在元不等,按照两千元计算,300个共享充电宝柜需要投入60万。有媒体计算,收回成本需要使用率需要保持在80%左右。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立即理财拿→(年化收益10%)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60154.html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 精选四在刚刚过去的4天里,共享充电宝们又拿到超7.5亿人民币。上周五陈欧3亿投资街电,王思聪隔空放话“共享充电宝要能成我吃翔”;Hi电刚公布近亿元A轮融资,小电科技又拿到了3.5亿行业内最高融资;说好的不追风口,腾讯加持,阿里系、分众系等入局。在一次次大额融资和话题炒作中,局中抢夺,局外人觉得疯狂。就像摩拜、ofo们拯救了已在边缘的自行车生产商,以共享充电宝为名的小电、来电、Hi电等,炒火了被小米、华为等挤压得奄奄一息的充电宝厂商。40家机构、12亿融资在上周聚美优品3亿入局时,陈欧宣称街电是他亲自抓的一个项目,并表示:“ 聚美优品对该项目的投资无上限,未来33个月内,将继续注入几十亿的资金。”随后,原淘票票高管原源也被爆离职,加入街电高层。还有王思聪的吐槽等等,共享充电宝的百度指数从未超过2000飙升到12000。错过了滴滴、错过了摩拜、错过了ofo,投资人不想再错过共享充电宝。(微信:pedaily2012)不完全统计,已公开披露融资的共享充电宝平台有12家、融资金额近12亿人民币,40多家机构入局。其中,小电科技融资速度最快,38天内完成3轮融资,累计融资超4.5亿人民币,是充电宝行业内拿到融资额数量最多、最快的公司。且投资方囊括腾讯、阿里系元Z资本、分众系众为资本,所有主流战略财务。“快速融资是为了筑起资本壁垒。”朱啸虎在电科技时解释道。疯了:不到100小时,共享充电宝宣布再融7.5亿,已有40家VC机构入局合伙人夏荛在投资小电时表示:“共享充电宝作为微信支付的场景们的一个核心考量。小电管理团队对互联网的理解、执行力和愿景规划是我们在如此早期催化剂。”电能是基础,百亿级别的市场足够大。手机、平板、手表、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用电设备需要移动充电解决方案。红点中国周韬略道:“投资来电主要基于1.公司非常健康的运营数据表现;2.CEO极其强的能力和产品导向商人特征,以及充满想象力的可扩拓展商业模式;3.来电在关键场景满足了用户日频真实需求,并随着用电设备数量的增加,来电能够在多场景通过多产品形态提供电能移动网络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电能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 。”在周韬略看来,快速大额融资是基于国内广大用户的日频需求的中国特色,资本快速跟进也反映了对行业的看好。更倾向于最终只有头部2-3家会得到资本认可并持续发展,新入局者几乎无机会。目前共享充电宝有2种模式:小电、Hi电为代表的桌面模式;以街电、来电为代表的机柜模式。前者主要是与线下商场、咖啡店、餐厅等场景进行合作,一次性消费;后者为定点借还。对比来看,机柜式用户使用更自由,扫码支付人工干预较少;桌面固定式相对使用场景受限较多,但无需押金,成本低铺设速度快。但服务人数有限,受商家影响大。此外共享充电宝也存在很多问题,本身就属于易燃易爆物品,若充电宝质量不过关,再加上频繁被使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还有数据读取安全等。很多人至今不敢相信充电宝就这么火了,其实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共享”,获取用户的成本较低;二是资本市场有大量的闲散资金。如42章经所说,任何一家充电宝铺设到足够多量以后,能更低成本获取线下流量,都很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分众,这就不难解释分众系的入局。此外,投资充电宝回本周期快、也赚钱。据说几乎每家都可以在一到六个月之内回本,且现金流都是正的,这么划算的生意很诱惑投资人。下一个共享单车?线上流量越来越贵,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创业者开始把目光聚焦在线下流量上。共享单车是一种,充电宝也是一种。但不管是速度还是融资额度,共享充电宝远比共享单车疯狂。数据方面,Hi电表示,已经进入5个城市(以北京、上海为主),其桌面型充电宝已经铺设近万台,并以每天数千台的规模生产。表现好的点位单台充电宝每日被打开3-5次。小电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经开通服务,已经有上万家商家加盟了小电共享充电服务。还将在今年5月份开通10个直营城市、15个渠道城市,1个月内完成30个城市的市场布局。来电科技已入驻80多个城市,并与万科、华润、海底捞等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朱啸虎接受《投资界》专访时表示,小电(或者说共享充电),硬件成本低,损耗率极小,所以商业模型比ofo更健康。疯了:不到100小时,共享充电宝宣布再融7.5亿,已有40家VC机构入局在小电创始人唐永波眼中,充电宝和自行车的区别是,需要先to B后to C。所以能进入B的参与者有一定的机会,但这个赛道存在的,最终只能剩少数玩家。由于用户基数的原因,在推广共享充电宝时显然相对较低。目前市场上有超过8亿的智能用户,用户在家以外的地点给手机充电的次数多达1亿多次。Hi电创始人刘文源解释道:“相比共享单车,使用充电宝的用户基数更大。且充电宝也已成为强刚需,容易快速规模化复制。”一根充电线解决的问题,背后暗藏手机电池研发和技术革新。当充电不再成问题,充电宝租赁市场或会变小。就当下而言,人们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广阔且能快速扩张。或许以后都可以充电1分钟,通话2小时。资本和创业者的热闹入局后,下一步,是不是共享充电宝也去用免押金或免租金等方式去激化这场战争?但相比共享单车而言,共享充电宝的战争不会是持久战,而它们也比共享单车更需要联合。共享经济的真假需求共享充电宝火了,共享KTV、共享篮球也来了。还有早前的共享WiFi、共享短租平台等等。更多的资本、巨头都在入局。当人们不再专注于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占有,新的生产关系将将催生更大的经济价值。万亿级市场的共享经济下,其每个细分领域都是钱啊。这其中,也在发挥极大的作用。芝麻信用资深业务拓展经理陈玲玲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芝麻信用为共享经济企业提供不少服务,以租借充电宝为例,达到600分及以上的用户,就可以通过芝麻信用,享受到免押金、支付宝扫一扫即可借用的服务;而芝麻信用让用户的使用门槛降低,提高了服务的用户量。共享经济一把火烧旺了与线下经济有关的大部分行业。似乎只要能和共享搭上关系,就能走上资本助力的快车道。很多人认为共享充电宝,其实跟共享经济没多大关系,和共享单车一样是分时租赁。但单车解决了短距离的痛点,而充电宝踩到的痛点是偶然的急需,不是刚需。“共享充电宝到底靠谱不靠谱?很多人都看不准。共享单车的模式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以发展的,免费骑车的模式、用户不用考虑将车停在哪里,需求就爆发了。”马化腾在“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表示,在选择投资之前会考虑其商业模式,“此前有上门洗车服务,但实际上这种服务没有毛利,这就是伪需求,腾讯就没有投资这样的项目。”摩拜投资方之一的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觉得共享充电宝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需求。”在他看来,一个是充电宝持有成本低;二是共享充电宝差,替代方案也很多。在经历了打车、外卖、共享单车等一轮轮风口后,巨头加持似乎已经成为创业公司获得阶段性胜利的标配,而在分别得到巨头加持后,创业公司间的厮杀会愈发血腥。从靠补贴烧出巨大市场和用户,回归到对商业本质的遵从,值得考虑的是,资本的理性回归之路在共享充电宝这一役中如何实现。《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 精选五核心提示:从今年3月起被资本催化成长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是否提前进入洗牌期?小电、街电、来电等其他主要玩家该如何收场?资料图从今年3月起被资本催化成长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是否提前进入洗牌期?小电、街电、来电等其他主要玩家该如何收场?在“40天达成超12亿元融资”后拔地而起的共享充电宝行业,近期正由于一些企业退出或其它负面消息的出现,迎来成长期的烦恼。10月11日,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宣布停止运营,并收回所有充电宝设备。乐电并非首家停运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此前已有河马充电黯然离场。另外在今年9月,获得光速中国A轮领投的“Hi电”,爆出变相裁员的新闻。从今年3月起被资本催化成长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是否提前进入洗牌期?小电、街电、来电等其他主要玩家该如何收场?洗牌速度比预期还快据了解,乐电的运营主体为杭州兔兔帮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今年3月,乐电共享充电业务正式上线。但公司运营该项目仅大半年时间,便正式退出市场。乐电创始人楼莹莹在对媒体发布的声明中表示,一家公司的倒闭并不代表整个行业或者领域出现了问题,共享充电宝的存在是有相当意义的。“只是目前大家脚步都太快了,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良好的调整。比如使用频率、投放的场景、产品安全等,就目前来看使用频率还是不达。”他说,自己已从共享充电宝行业转战新零售体验。“近期共享充电宝行业出现类似洗牌的现象,我们也在积极关注。在共享经济这条赛道上,一旦行业进入成熟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是单车和充电宝等行业都要面对的。”街电方面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种趋势符合我们的预期,但洗牌的速度和规模比我们判断的要更快,这也意味着共享充电宝的规模效应非常重要。”上述负责人表示,街电目前布局良好,已经成为微信小程序中靠前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坚持产品自主研发。在此基础上配合资本的力量,可以让产品快速升级优化,标准化的实现高效量产。二是在人力方面,街电的线下地推人员来自阿里、美团等。“他们经历过O2O和百团大战,手握线下资源,同时拥有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不过在今年8月底,街电也曾爆出融资不顺、服务商结款纠纷等传闻。随后,街电CEO原源在朋友圈晒出6.5亿银行账户余额辟谣。街电方面当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街电运营过程中,所有结款事项严格按照劳务合同进行清算。街电项目的现金流充裕、业务模式清晰,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有关“融资失败”的传闻纯属捏造和诽谤。街电代表的只是共享充电宝的一种模式,即小柜移动共享,适用于餐厅、KTV、酒吧等场地。共享充电宝还有其他两种主流模式,一种是大柜移动共享模式,以来电为代表,适用于火车站、大型会展、机场等人流密集场地。一种是桌面固定共享模式,以小电、怪兽充电为代表。它把充电宝一般配置在KTV、餐厅等的桌面上,用户不需要交押金,坐下即可进行付费充电。“来电基于大场景,场景黏度和用户复购比率会相对低一些。小电和怪兽充电采用的桌面机模式,不需要用户缴纳押金操作程序更简单,收益会相对好一些。”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运营数据表现难比共享单车据了解,小电与富士康、比亚迪(68.550, 0.00, 0.00%)达成合作,以保障共享充电宝的产能。公司目前已累计完成近5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高榕资本、腾讯、金沙江创投等。据内部人士透露,小电的新一轮融资将在近期宣布。怪兽充电由高瓴资本、顺为资本、蓝驰创投等投资,背靠小米生态链,同样在供应链、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在众多共享充电宝企业横向争取用户的同时,怪兽充电8月25日宣布成立组织“怪兽联盟”,试图通过会员体系挖掘用户的纵向需求。据怪兽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怪兽联盟将在两方面作突破。一是用户画像方面,通过用户使用场景的偏好、使用频率与复购比率等运营数据进行交叉分析,以优化充电宝的用户使用体验及渠道投放。二是用户礼遇方面,通过发放福利、建立积分体系及积分商城等,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除此之外,怪兽联盟还将切入会员用户的线下互动,为怪兽社群的建立注入社交化基因。群雄逐鹿的市场环境下,投放场景的多元、投放设备的密集、新用户的增长率,成了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必争指标。不过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了解,仍没有共享充电宝企业在运营数月之后,能够实现盈利。“原本共享充电宝企业靠充电就能实现盈利,比如说,如果充电宝每天单宝收益为0.5元,成本100元的充电宝200天就能收回成本。但激烈的线下场景竞争,让各家企业加大在B端商家上的投入,综合算下来想赚钱并不容易。”上述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不过他仍然认为,相比共享单车收集用户的出行数据,共享充电宝收集用户基于消费场景的消费数据,未来变现的玩法可能会更多。虽然行业没有特别明显的技术壁垒,但在供应链、场景运营和融资实力方面,都体现出行业竞争门槛并没有那么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两位投资人,对共享充电宝项目持有不太乐观的态度。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自己看到一些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的数据,发现市场并没有起来的很快,跟共享单车比还差很远。“问题可能在于共享充电宝是急需市场,不像单车那么刚需。”她说。另一位TMT领域投资人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经过大半年运营,共享充电宝体现出来的数据情况的确一般。“业务和场景有些相悖,餐饮商家(尤其是正餐类餐厅)并不希望用户在店里待的时间更长,毕竟这对翻台率会产生影响。”他说。对KTV、酒吧等场所来说,共享充电宝的使用情况或许会好一些。但共享充电宝本身并不能为商家带来流量,没有人会为了充电宝去进行餐饮等消费,共享充电宝起到的只是依附作用。(记者 申俊涵)《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 精选六本报记者申俊涵北京报道导读从今年3月起被资本催化成长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是否提前进入洗牌期?小电、街电、来电等其他主要玩家该如何收场?在“40天达成超12亿元融资”后拔地而起的共享充电宝行业,近期正由于一些企业退出或其它负面消息的出现,迎来成长期的烦恼。10月11日,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宣布停止运营,并收回所有充电宝设备。乐电并非首家停运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此前已有河马充电黯然离场。另外在今年9月,获得光速中国A轮领投的“Hi电”,爆出变相裁员的新闻。从今年3月起被资本催化成长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是否提前进入洗牌期?小电、街电、来电等其他主要玩家该如何收场?洗牌速度比预期还快据了解,乐电的运营主体为杭州兔兔帮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今年3月,乐电共享充电业务正式上线。但公司运营该项目仅大半年时间,便正式退出市场。乐电创始人楼莹莹在对媒体发布的声明中表示,一家公司的倒闭并不代表整个行业或者领域出现了问题,共享充电宝的存在是有相当意义的。“只是目前大家脚步都太快了,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良好的调整。比如使用频率、投放的场景、产品安全等,就目前来看使用频率还是不达标的。”他说,自己已从共享充电宝行业转战新零售体验。“近期共享充电宝行业出现类似洗牌的现象,我们也在积极关注。在共享经济这条赛道上,一旦行业进入成熟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是单车和充电宝等行业都要面对的。”街电方面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种趋势符合我们的预期,但洗牌的速度和规模比我们判断的要更快,这也意味着共享充电宝的规模效应非常重要。”上述负责人表示,街电目前布局良好,已经成为微信小程序中排名靠前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坚持产品自主研发。在此基础上配合资本的力量,可以让产品快速升级优化,标准化的实现高效量产。二是在人力方面,街电的线下地推人员来自阿里、美团等。“他们经历过O2O和百团大战,手握线下资源,同时拥有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不过在今年8月底,街电也曾爆出融资不顺、服务商结款纠纷等传闻。随后,街电CEO原源在朋友圈晒出6.5亿银行账户余额辟谣。街电方面当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街电运营过程中,所有结款事项严格按照劳务合同进行清算。街电项目的现金流充裕、业务模式清晰,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有关“融资失败”的传闻纯属捏造和诽谤。街电代表的只是共享充电宝的一种模式,即小柜移动共享,适用于餐厅、KTV、酒吧等场地。共享充电宝还有其他两种主流模式,一种是大柜移动共享模式,以来电为代表,适用于火车站、大型会展、机场等人流密集场地。一种是桌面固定共享模式,以小电、怪兽充电为代表。它把充电宝一般配置在KTV、餐厅等的桌面上,用户不需要交押金,坐下即可进行付费充电。“来电基于大场景,场景黏度和用户复购比率会相对低一些。小电和怪兽充电采用的桌面机模式,不需要用户缴纳押金操作程序更简单,收益会相对好一些。”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运营数据表现难比共享单车据了解,小电与富士康、比亚迪达成合作,以保障共享充电宝的产能。公司目前已累计完成近5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高榕资本、腾讯、金沙江创投等。据内部人士透露,小电的新一轮融资将在近期宣布。怪兽充电由高瓴资本、顺为资本、蓝驰创投等投资,背靠小米生态链,同样在供应链、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在众多共享充电宝企业横向争取用户的同时,怪兽充电8月25日宣布成立会员俱乐部组织“怪兽联盟”,试图通过会员体系挖掘用户的纵向需求。据怪兽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怪兽联盟将在两方面作突破。一是用户画像方面,通过用户使用场景的偏好、使用频率与复购比率等运营数据进行交叉分析,以优化充电宝的用户使用体验及渠道投放。二是用户礼遇方面,通过发放福利、建立积分体系及积分商城等,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除此之外,怪兽联盟还将切入会员用户的线下互动,为怪兽社群的建立注入社交化基因。群雄逐鹿的市场环境下,投放场景的多元、投放设备的密集、新用户的增长率,成了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必争指标。不过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了解,仍没有共享充电宝企业在运营数月之后,能够实现盈利。“原本共享充电宝企业靠充电就能实现盈利,比如说,如果充电宝每天单宝收益为0.5元,成本100元的充电宝200天就能收回成本。但激烈的线下场景竞争,让各家企业加大在B端商家上的投入,综合算下来想赚钱并不容易。”上述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不过他仍然认为,相比共享单车收集用户的出行数据,共享充电宝收集用户基于消费场景的消费数据,未来变现的玩法可能会更多。虽然行业没有特别明显的技术壁垒,但在供应链、场景运营和融资实力方面,都体现出行业竞争门槛并没有那么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两位投资人,对共享充电宝项目持有不太乐观的态度。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自己看到一些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的数据,发现市场并没有起来的很快,跟共享单车比还差很远。“问题可能在于共享充电宝是急需市场,不像单车那么刚需。”她说。另一位TMT领域投资人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经过大半年运营,共享充电宝体现出来的数据情况的确一般。“业务和场景有些相悖,餐饮商家(尤其是正餐类餐厅)并不希望用户在店里待的时间更长,毕竟这对翻台率会产生影响。”他说。对KTV、酒吧等场所来说,共享充电宝的使用情况或许会好一些。但共享充电宝本身并不能为商家带来流量,没有人会为了充电宝去进行餐饮等消费,共享充电宝起到的只是依附作用。(编辑林坤)《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 精选七原标题:共享充电宝迎来生死大考,虚火降温最终还是“剩”者为王?作者:龙飞虽然共享充电宝利用当下人们不想陷入手机没电的恐慌中对智能手机严重依赖的心理迅速席卷了市场,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充电宝之争归根结底是场景之争,谁能掌握最多的点位,掌握核心商户,最后才能“剩”者为王。10月11日,共享充电宝公司LeDian(乐电)在微信公号中发出通知,收回所有充电宝设备,停止运营该项目,并提示用户在10月31日前。这意味着在本月底,乐电将正式退出市场。共享充电宝可以说在共享风潮火爆之余凭借着“共享”的概念在资本市场广受追捧,小电科技在5月完成B轮融资3.5亿元人民币,红杉中国、高榕资本领投,腾讯亦参与其中。同时,Hi电也在今年4月完成了A轮融资,金额逼近亿元。还记得共享充电宝前期引来“国民老公”的恶评吗?5月4日晚,聚美优品宣布,以3亿元现金收购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约60%的股份,聚美优品CEO陈欧将出任街电科技董事长。“国民老公”王思聪几个小时后就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评论。他在朋友圈表示,“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不少人在该评论后留言表示赞同。陈欧随后在微博转发截图并表示:“谢谢思聪监督,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本来创业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为你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入驻万达”。虽然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但“国民老公”和陈欧的“助阵”让共享充电宝比起那些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共享项目的名号亮了许多,尽管如此,共享充电宝家族中的乐电依然传来了倒闭的噩耗,显然,凭借共享概念引发的资本狂潮正在迎来大洗牌。共享单车引发共享风潮 却给资本市场注入了一剂虚火中国创造了世界上首个共享单车模式,也创造了无桩自行车停车系统;成为5公里以下出行最合适依靠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解决方案的典型案例,同时更是共享经济中的一个成功案例。据比达咨询统计显示,年,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实现了从245万到1886万的巨大增幅。该机构预测,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或达5000万用户规模。从被称作资本寒冬的2016年开始,犹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的共享单车行业简直像是冬夜里的一把火,而这样的势头在2017年丝毫没有被扑灭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前段时间,摩拜正式对外公布已经完成E轮融资,此次融资仍然是由老股东腾讯领投,金额并非此前报道的8亿美金,而是6亿美金,略有缩水。截止目前,摩拜已经融资8轮,累计融资额11亿美金,估值位居行业第二,约为20亿~30亿美金之间。而据此前彭博社报道,ofo则正以高达30亿美元的估值寻找新一轮大约的融资。摩拜和ofo的融资金额频频走高,可以说羡煞了很多身处共享世界的创业者们,尤其是在马云演讲中提到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口号下,创业者们纷纷在共享经济中开辟战场,以致于以后诞生出了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项目,而在资本市场同样有着“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的时势名句。虽然说共享单车一度引发了共享经济的风口,这让很多创业者凭借着共享的概念开始在需求市场探索,而很多风构更是对带有共享概念的项目纷纷跃跃欲试,妄想通过创业者构想的需求存在论下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中分一杯羹,但需求引发的产物差异却不能同日而语,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相比,虽然同属创业者构想的共享经济领域,但对于用户的需求概念上却截然不同。“刚需”与“伪需”的博弈对于共享单车而言,可以说是在出行市场中短途领域的一个刚需,尤其是在一二线较为拥堵的城市,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上班族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堵车的窘境,地铁则成了他们出行的重要依工具,而连接地铁和家这一段短途距离的最具性价比的莫过于共享单车了,在这种出行需求下,共享单车也就成了这些上班族的刚性产物,而上班族呢?毫无疑问的也就成了共享单车的刚性用户,在二者互为刚性需求的匹配下共享单车自然成了共享经济中的佼佼者。而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相比则就有了显著不同,从用户的需求角度出发,充电宝是为用户手机充电需求而供给的,但从用户自身角度出发,充电宝的使用本身就是一种备用和偶然性的需求供给,因为现在的充电宝越来越小,用户完全可以自带备用,即使是手机没电了,用户如果没有紧急事务的情况下大可以等回家了充电,同时受手机品牌线下渠道拓展的影响,一些手机企业开始在公共场合建立免费充电桩,在给品牌打广告的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的充电需求,这种充电需求市场的压缩大大的减少了用户使用共享充电宝的概率,当然这种概率的偶然性也让共享充电宝成为了共享经济中的一个伪需求。当然了,在共享单车中,这种偶然需求的概率性问题也是存在的,不过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不同的是,由于产物本身不易携带的特性,用户的这种需求场景可以说是始终存在的,这就让共享单车相比共享充电宝而言有着独有的不可替代性。市场需求和用户沉淀让共享充电宝迎来生死大考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后,支付押金(一般在100元左右),即可享有充电宝的借还服务。大多数自助充电宝的价格是一小时1元。就乐电的运营模式来看,更是设计了24小时免费使用,归还按2元一天的价格收取费用。这种低门槛、易扩张的共享模式让资本市场一度疯狂。今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以惊人的融资进度及扩张速度闯入大众视野。公开资料显示,今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宣布获得融资的企业有Hi电、来电、街电和小电等。40天时间内有十多笔融资被披露出来,融资金额约12亿元人民币。中不乏IDG、红杉中国、腾讯投资、顺为资本和元璟资本等知名和王刚等。尽管共享充电宝这种可替代性的偶然需求饱受诟病,但智能手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确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最大的限度的榨取用户,一些密集的公众场合自然成了共享充电宝拼抢的地域,目前共享充电宝的应用领域基本上有三种场景:机场、火车站和地铁等大场景;商场、电影院、餐饮、酒吧和游乐园等中型场景;以及主打置于桌面小型场景。从目前存活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来看,其布局各大场景的策略也是不尽相同:来电采用城市合伙人的策略;街电采用城市服务商策略;小电采用直营+服务商策略;怪兽采用直营的策略。策略不同,导致各家铺设的速度与覆盖面也有所不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来电已经完成超过220个城市的覆盖;街电公布的最新数据是130个城市;小电为80个城市。针对目前共享充电宝的境况,来电科技CMO任牧认为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有四个维度:第一是核心专利和核心技术;第二是供应链的支撑;第三是渠道的铺设速度和线下运营能力;第四是融资和其他资源的获取能力。现在行业处于浪淘沙阶段,考验各位玩家的综合能力。第四季度到明年之前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是这个时候很多小玩家可能已经没有机会参与了。虽然共享充电宝利用当下人们不想陷入手机没电的恐慌中对智能手机严重依赖的心理迅速席卷了市场,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充电宝之争归根结底是场景之争,谁能掌握最多的点位,掌握核心商户,最后才能“剩”者为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 精选八你期待的共享充电系列第四篇终于来了。前三篇系列报道发布后,我们收到了来自创业者的“不正经”回复:“你可‘害惨’我了啊,我正融资呢,每家投资人见面第一句都问我:怎么真实的调研数据这么低啊?”当然,也有创业者发来“非常正经”的指责:“你们的行为伤害了行业。”但“无负面,不新闻”并不是我们的信仰。前三篇报道用数据说话,第四篇报道,我们则是替你跑了跑腿,和那些共享充电领域的CEO以及投资人们聊了聊,给你讲几个有意思的细节,让你了解融资背后发生了些什么。在看这篇文章之前,你也可以重温一下前面三期的系列报道:系列报道之一:行业梳理,一文看清共享充电行业系列报道之二:盈利分析,共享充电宝原来真的这么赚钱?系列报道之三:实地调查,有多少人真的使用了共享充电?系列报道之四:资本迷局,共享充电为何如此受投资人欢迎?01.一台“争气”的iPad2016年年底,唐永波带着自己的新项目“小电”,又一次和朱啸虎见面了。这回,他做了充分准备。在2015年做上一个创业项目——技能分享平台“空格”时,他已经和朱啸虎相识。虽然朱并没有投资“空格”,但很喜欢唐永波和他的团队,常会帮他出主意。这一次,唐永波提出要做一个关于共享充电的新项目,朱啸虎正好从上海坐高铁去杭州办事,就约了唐永波见面。朱啸虎是某创投的合伙人,他在2016年直播和共享单车这两条赛道最火的时候,早早投资了映客和ofo,因此被很多人称为“风口前的男人”。为了能“征服”朱啸虎,唐永波准备好测试数据,还细心地在约定见面的酒店大堂吧台上,提前放了一台小电的设备。“你手机还有电吗?”两人见面后,唐永波率先打开话题。“有啊。”令他失望的是,坐高铁时朱啸虎已经把手机充满了电。唐永波一时语塞,他正努力思考该怎么往下聊,朱啸虎忽然补了一句“哦,我的iPad没电了”。朱啸虎喜欢用iPad玩王者荣耀,下高铁后,打车到市区的路上很堵,他一直在玩游戏。唐永波暗自高兴,立即给这台“倍儿给面”的iPad充上了电,开始介绍小电的商业模式和数据,20分钟后,朱啸虎已经打算投资。朱啸虎后来说,当时他在心里算了一笔账:桌面式充电一共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连接插线板的设备,一台成本30块钱;一种是内有充电宝、可以不连接电源的设备,成本不到100块。如果每次充电收费1块钱的话,第一种只需要一两个月就能收回成本。此外,iPad没电不能继续玩王者 ,也让朱啸虎验证了用户充电的需求确实存在。这笔钱很快就敲定了。朱啸虎的影响力颇大,不少知名人士和同期加入。2017年3月末,小电宣布获得数千万元。这也是继滴滴、ofo等之后,朱啸虎和王刚再次联手的一个案子。让唐永波吃惊的是,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共享充电领域的融资速度和密集程度远比他预期的高:街电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来电获得A轮融资…… 总计38家基金宣布投资了22个共享充电领域的项目,总金额达到9亿元人民币以上。彼时,共享充电已被资本砸成了继共享单车后的又一个“风口”。有关共享充电是否是刚需、有没有门槛等等讨论也愈发火热,甚至连王思聪也卷入其中,发朋友圈打赌“吃翔”。充电这点事儿,正撩拨着所有人的神经。02.突如其来的“共享充电”热浪整个城市仿佛在一夜之间开始“手机缺电”。“我也想不明白啊,手机总没电不是早就有了吗?iPhone这种大屏手机费电的事情,又不是一两天了。”某投资机构投资人在今年4月份共享充电宝领域集中曝出融资消息时,这样对腾讯创业说。手机缺电的痛点一直存在,共享充电的热浪却是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一个看似并不太新的商业模式,为何能吸引这么多项目在同一时间密集涌入?此前,另一桩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生意率先火起来了,那就是共享单车。有人认为,共享充电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逐“共享”这个概念。事实上,也不乏嗅觉敏锐的创业者对共享单车的模式有所借鉴。“摩拜和ofo建立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Hi电创始人刘文源告诉腾讯创业。河马充电创始人王润把共享单车火起来的原因总结为:高频刚需、适用量广以及费用门槛低。“当时我一直在想,还有没有什么生意符合这个事儿,后来一想,哎,手机电池这事儿符合啊!”唐永波做共享充电的初衷就很简单:2016年8月,他到杭州火车站接一个朋友,由于头一天晚上没充电,到达火车站时,手机已经只剩4%的电量。结果自然是意料之中,手机没电无法联系,在人潮涌动的火车站里找朋友的过程费尽了周折。“把他送走后我就想,这是一个刚需嘛。”而我们从公司成立时间发现,来电科技其实是这些玩家中最早的。做了多年充电宝生产的“来电哥”袁炳松,在2013年小米进入充电宝行业后,发现自己深圳的充电宝工厂瞬间被打得落花流水,猝不及防中,他开始寻求转型。“小米的价格真的是底价了,可以说毫无利润。”来电科技CMO任牧对我们说,“转型是迫不得已的。”2015年,袁炳松受朋友之托,向其所开的餐饮店提供了一批充电宝,用于顾客平时的手机充电需求。结果没过多久,朋友又给袁炳松打电话,说还需要一批新的充电宝。“这不最近才给了你不少吗?”朋友说,餐厅里的充电宝经常丢失,有时候充电宝被客人弄脏了,还要进行清洁;此外,每次借还充电宝还要服务员做登记,太麻烦了。这句话点醒了袁炳松,做共享充电宝的想法也由此产生。2017年初,共享充电领域的创业公司不断崭露头角,截止到5月时已达22家之多。在我们采访的这些项目中,虽然他们进入这个行业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几乎所有的创始人都不约而同地达成了一致:“当时谁能想到共享充电宝现在会这么火?”言外之意,风口缔造者另有其人。03.“风口”就是这样起来的朱啸虎那台没电的iPad成了唐永波的幸运物,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此幸运。“今年1月份做这个事儿很多人就问,‘这是个什么鬼?’显然,很多人并不理解。”河马充电的王润则告诉腾讯创业。他说,还有投资人直接告诉他,自己每天都随身带着充电宝,根本没有使用共享充电设备的需求。一些基金内部也发生过热烈的讨论。熊猫资本合伙人梁维弘告诉腾讯创业,从去年9月开始,熊猫资本就陆续看了几个共享充电项目,也做了很多沙盘推演和实地调查,但结论是,从产品、技术、效率各个方面去考量,都达不到他们认为可以投资的标准。“有些投资人相信,有人不相信,”王润如是说,“但只要有几个人相信就好了。”也许是王润低估了相信这个模式的投资人数量,从4月开始,大量资本开始涌入共享充电。同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人提出,投资机构追捧共享充电,很大程度上因为是错过了共享单车这个风口。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对腾讯创业说,当时推掉了共享单车的案子,合伙人没看上,现在估值这么高,根本进不去,后悔也来不及了。“这不就了一个充电宝。在共享经济领域总得占个坑吧。”另一些投资人则认为,融资快并不是因为投资机构在追风口,而是已有模式可参考。红点中国合伙人张涵解释道:“当一个新项目有对标模型的时候,资方对这个项目的理解和调整都会更快、更容易,而全新的模式则要花更长的时间去理解。”而这个“对标模型”正是被多家基金“不小心”错过的共享单车。除了上述原因,腾讯创业在与创业者、投资人接触的过程中还发现,很多项目拿到融资的原因并不复杂:不少创业者都有过多次创业的经历,而支持他们做共享充电的这批投资人,很多都是之前项目的投资方。例如小电的投资方德同资本、招银国际和盈动资本,它们同时也是唐永波上一个O2O项目“空格”的投资方;而河马充电的投资方祥峰投资,也参投了创始人王润另一个已经营2年多的O2O项目功夫熊。显然,对创业者本身的信任也是投资人出手的一个重要因素。04.那些外界看不到的坑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充电宝也曾遭到如下质疑:产品很好研发,这件事没什么门槛,最后无非就是拼资本。但在看来,共享充电并非谁都能做。红点中国合伙人张涵说,在第一次与来电接触后他就意识到,这件事并没有原来想的那么简单。比如在硬件方面。来电CMO任牧表示,来电研发的自助借还充电宝终端机,目前已拥有32项专利。任牧表示,现在市面上出现的所有吸纳式的充电装置,在基础层面基本都绕不开来电所申请专利的底层逻辑。结果就是,那些和来电打了官司的项目,统统都把吸纳式机柜改成了“面包机”式的充电装置。“大柜子做小容易,但从小做大难”,任牧说,硬件背后不止是是技术门槛,机柜式共享充电涉及的产品及运营门槛都要高于竞品。除了充电装置,充电宝里电池的选择也需要慎重考虑。部分项目的充电宝中使用的是锂聚合物电池,部分项目采用的是18650锂电池。从成本角度来说,18650锂电池的造价更低,市场占有率也较高。但从安全性上来考虑,智能硬件供应链平台“硬蛋”的技术人员对我们说,18650锂电池比较容易爆炸,安全系数较低。“四个月”——这是很多创始人对腾讯创业提到时间窗口。硬件研发、嵌入式研发、工业设计、生产线……这些都需要时间成本。甚至连BD过程的小小一环,也有可能出现意外。唐永波回忆说,有一次,小电想把设备布到一家台球厅做测试。本来已经和店长谈妥,却有一个服务员小妹不愿配合,因为设备刚好在她的管辖区,给她的工作带来了额外的负担。“我们就跟她讲道理,请她吃饭,她还是不乐意,”唐永波苦笑着说,“后来(发现)这个小姑娘也很年轻,二十二三岁,我们就把组里最帅的小伙子派了过去,这样她才配合。”“因此,当我们开始曝光的时候,这个窗口其实就已经关上了。”Hi电刘文源对我们说。05.激战正酣,未来在何处?风口引来的不止是热议和质疑,还有抄袭者。任牧告诉腾讯创业,有竞品在开工头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其团队的上班地点基本就是来电铺设备的地方。很快,来电发动了专利攻势。从去年起,来电科技先后将云冲吧和街电告上了法庭,并在状告云充吧一案中获得胜诉。让一帮创业者更心惊的是,一些巨头也渐渐看到了“共享充电”的机会。一家O2O巨头企业对腾讯创业确认,其即将入局共享充电领域。各个入局者激战正酣,如何寻找差异化?由险峰长青投资的小宝充电正在筹备主攻还没有人涉及到的交通场景。其创始人韩迪对腾讯创业独家透露,到10月,公司将在全国范围内的地铁、公交站等铺设6000台设备,其中包括北京4号线地铁全线。河马充电则准备在特定场景展开精细化运营。王润表示,河马的2.0设备,将解决用户在商场、酒店等场景里需要二次验证(即输入手机号)才能连网的问题,新款设备利用与token类似的原理,会在无网情况下向用户发送密码,用户输入密码后即可使用。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充电的场景更为多元,也将带来更多机会。至此,共享充电从起步到迎来“风口”,再到走向未来的整个过程已经基本理清:共享充电并非没有门槛,起步时间本身即是门槛。资本入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共享单车的模式,但是否纯粹追逐风口的争议,依然各有说法。最后,除了资本,更重要的是跑马圈地,谁在线下占据的入口更多,谁的B端忠诚度更高,谁就能最终胜出。兑换码DM5B3PALM4QVJ5DM47NQGBKY5NT5DM46E7G4YUCLEE《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 精选九共享单车激战未果,共享充电宝又火起来了。据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不完全统计,从3月底到4月初,短短10天时间里,就有5家企业相继宣布获得融资,总金额近10亿元。IDG资本、腾讯、欣旺达、海翼股份与著名等纷纷入局,大有去年共享单车疯狂融资的势头。那么,什么是共享充电宝?它真的是个赚钱的生意吗?记者体验:模式大同小异▲“街电”充电宝(每经记者 范文茜摄)4月12日晚8点至9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在深圳市福田区商场CocoPark定位发现,附近1公里范围内可借到“街电”充电宝的网点超30个,基本上都是一些饭店、甜品店、网吧、酒吧等店铺。相比之下“来电”的覆盖率相对较低,相近范围内可借到“来电”充电宝的网点约为“街电”的一半,并以大中型商场为主,一个商场约有3~5台机子。而“小电”和“Hi电”的产品则难觅踪迹。(function(c){var x,d,g,s='script',w=window,n=c.name||'PLISTA';try{x=w.frameEw=x?w.top:w;}catch(e){}if(x){d=w.document.createElement('div');d.setAttribute(c.dataMode,'plista_widget_'+c.widgets[0].name||c.widgets[0]);x.parentNode.insertBefore(d,x);}if(!w[n]){w[n]=c;g=w.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0];s=w.document.createElement(s);s.async=s.type='text/javascript';s.src=(w.location.protocol==='https:'?'https:':'http:')+'//static'+(c.origin?'-'+c.origin:'')+'.plista.com/async'+(c.name?'/'+c.name:'')+'.js';g.parentNode.insertBefore(s,g);}
"publickey": "5cd03db33cec612ec6ac1a79",
"name": "PLISTA_OUTSTREAM",
"origin": "cn",
"dataMode": "data-display",
"noCache": true,
"widgets": [
"outstream"
}));记者先后体验了“来电”和“街电”两款产品。“来电”的机柜并不好找,记者在商场一层走了两圈都没有发现,最后询问保安才知道机柜放在了室外。“来电”使用的是立地式机柜,每个机柜容纳40个充电宝,押金100元(若达到600或以上免押金),使用的第1个小时免费,超时后1元/小时,10元封顶。除了超时收费,数据线也需要购买。“来电”的定价是10元/条,系统说明上写的是“长度约15cm”,首次购买五折优惠。数据线做这么短是为了节省成本?“来电”创始人袁炳松表示,“这是特殊材质做的,为了充电快。”记者在一家咖啡厅里面找到了同样是“机柜式”的“街电”,面积远比“来电”的机柜要小,被摆放在收银台显眼位置,容纳了12个充电宝,使用前半小时免费,超时后1元/小时,押金同样是100元,并配有数据线。从产品来看,两者只是在外观、大小、收费上有所差别,但模式并没有本质区别。“场景”争夺战正展开“来电”和“街电”的本质区别,在于“场景”的不同。以太资本高级孙菡浥认为,“场景的核心意义是抢占设备的流量入口,共享充电宝的场景又区分为大场景和小场景。”大场景指高铁、机场、地铁,大型酒吧、商场和景点等人流量较大的开放场景;而小场景即医院、小商超、餐厅、KTV等客流量较小的封闭场景。“来电”一开始切入的是“大场景”,而“街电”抢占的是“小场景”。孙菡浥分析,从布放门槛来说,小场景的布放相对容易,由此带来的竞争态势也会快速陷入白热化,伴随几个主要玩家的集中发力,小场景会在短期内厮杀成一片红海。袁炳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强调,大场景的布放需要与企业端客户进行难度较高的合作洽谈,且一般会签署3~5年的合同,因此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进入壁垒。无论是大场景还是小场景,都是“来电”要布局的入口。各家“明争”的火药味愈发浓烈。“来电”透露,其目标是两年之内铺设10万台大机柜、50万~80万台小机柜。据媒体报道称,“小电”在近期融资后曾宣布今年将在全国铺设360万台共享充电宝,而“Hi电”则计划今年在全国铺设1000万台共享充电宝。投资价值仍待观察袁炳松坦言,共享充电宝目前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尽管有广告、数据线、超时收费等收入,但整体还是很难赚钱的,“失败了就当作公益呗”。巧合的是,这句话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也说过。由于无法快速盈利,一些行业公司以给商户“补贴”的方式来抢占市场。袁炳松认为,在当前备受资本热捧的情况之下,“价格战”恐怕不可避免,“我们已经做好打一场恶战的准备”。“共享充电宝”如此火热,与资本的助推密切相关。联想创投执行董事顾正斌就谈道:“如果不是资本进入,我们很可能不会如此早地讨论共享充电宝。资本的力量在创业中逐渐大过模式、技术创新本身,这是一件比充电宝租赁更大的事。”松禾资本业务合伙人张海春对记者表示,去年年初就考察过多个共享充电宝项目,但最终没有出手投资。他认为:“投的意义不大,充电宝租赁为技术门槛较低、模式容易被复制。这是一门生意,但不容易做大。”顾正斌分析:充电是刚性、高频需求,如今线上流量枯竭,一些低成本、可快速铺量的线下“重资产”项目反倒成了流量入口。但共享充电宝是否适合VC投资,能否形成独角兽级别或以上的公司,仍待观察。每经编辑 文多 李净翰《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 精选十在“40天达成超12亿元融资”后拔地而起的共享充电宝行业,近期正由于一些企业退出或其它负面消息的出现,迎来成长期的烦恼。10月11日,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宣布停止运营,并收回所有充电宝设备。乐电并非首家停运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此前已有河马充电黯然离场。另外在今年9月,获得光速中国A轮领投的“Hi电”,爆出变相裁员的新闻。从今年3月起被资本催化成长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是否提前进入洗牌期?小电、街电、来电等其他主要玩家该如何收场?洗牌速度比预期还快据了解,乐电的运营主体为杭州兔兔帮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今年3月,乐电共享充电业务正式上线。但公司运营该项目仅大半年时间,便正式退出市场。乐电创始人楼莹莹在对媒体发布的声明中表示,一家公司的倒闭并不代表整个行业或者领域出现了问题,共享充电宝的存在是有相当意义的。“只是目前大家脚步都太快了,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良好的调整。比如使用频率、投放的场景、产品安全等,就目前来看使用频率还是不达标的。”他说,自己已从共享充电宝行业转战新零售体验。“近期共享充电宝行业出现类似洗牌的现象,我们也在积极关注。在共享经济这条赛道上,一旦行业进入成熟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是单车和充电宝等行业都要面对的。”街电方面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种趋势符合我们的预期,但洗牌的速度和规模比我们判断的要更快,这也意味着共享充电宝的规模效应非常重要。”上述负责人表示,街电目前布局良好,已经成为微信小程序中排名靠前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坚持产品自主研发。在此基础上配合资本的力量,可以让产品快速升级优化,标准化的实现高效量产。二是在人力方面,街电的线下地推人员来自阿里、美团等。“他们经历过O2O和百团大战,手握线下资源,同时拥有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不过在今年8月底,街电也曾爆出融资不顺、服务商结款纠纷等传闻。随后,街电CEO原源在朋友圈晒出6.5亿银行账户余额辟谣。街电方面当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街电运营过程中,所有结款事项严格按照劳务合同进行清算。街电项目的现金流充裕、业务模式清晰,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有关“融资失败”的传闻纯属捏造和诽谤。街电代表的只是共享充电宝的一种模式,即小柜移动共享,适用于餐厅、KTV、酒吧等场地。共享充电宝还有其他两种主流模式,一种是大柜移动共享模式,以来电为代表,适用于火车站、大型会展、机场等人流密集场地。一种是桌面固定共享模式,以小电、怪兽充电为代表。它把充电宝一般配置在KTV、餐厅等的桌面上,用户不需要交押金,坐下即可进行付费充电。“来电基于大场景,场景黏度和用户复购比率会相对低一些。小电和怪兽充电采用的桌面机模式,不需要用户缴纳押金操作程序更简单,收益会相对好一些。”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运营数据表现难比共享单车据了解,小电与富士康、比亚迪达成合作,以保障共享充电宝的产能。公司目前已累计完成近5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高榕资本、腾讯、金沙江创投等。据内部人士透露,小电的新一轮融资将在近期宣布。怪兽充电由高瓴资本、顺为资本、蓝驰创投等投资,背靠小米生态链,同样在供应链、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在众多共享充电宝企业横向争取用户的同时,怪兽充电8月25日宣布成立会员俱乐部组织“怪兽联盟”,试图通过会员体系挖掘用户的纵向需求。据怪兽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怪兽联盟将在两方面作突破。一是用户画像方面,通过用户使用场景的偏好、使用频率与复购比率等运营数据进行交叉分析,以优化充电宝的用户使用体验及渠道投放。二是用户礼遇方面,通过发放福利、建立积分体系及积分商城等,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除此之外,怪兽联盟还将切入会员用户的线下互动,为怪兽社群的建立注入社交化基因。群雄逐鹿的市场环境下,投放场景的多元、投放设备的密集、新用户的增长率,成了各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必争指标。不过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了解,仍没有共享充电宝企业在运营数月之后,能够实现盈利。“原本共享充电宝企业靠充电就能实现盈利,比如说,如果充电宝每天单宝收益为0.5元,成本100元的充电宝200天就能收回成本。但激烈的线下场景竞争,让各家企业加大在B端商家上的投入,综合算下来想赚钱并不容易。”上述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不过他仍然认为,相比共享单车收集用户的出行数据,共享充电宝收集用户基于消费场景的消费数据,未来变现的玩法可能会更多。虽然行业没有特别明显的技术壁垒,但在供应链、场景运营和融资实力方面,都体现出行业竞争门槛并没有那么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两位投资人,对共享充电宝项目持有不太乐观的态度。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自己看到一些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的数据,发现市场并没有起来的很快,跟共享单车比还差很远。“问题可能在于共享充电宝是急需市场,不像单车那么刚需。”她说。另一位TMT领域投资人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经过大半年运营,共享充电宝体现出来的数据情况的确一般。“业务和场景有些相悖,餐饮商家(尤其是正餐类餐厅)并不希望用户在店里待的时间更长,毕竟这对翻台率会产生影响。”他说。对KTV、酒吧等场所来说,共享充电宝的使用情况或许会好一些。但共享充电宝本身并不能为商家带来流量,没有人会为了充电宝去进行餐饮等消费,共享充电宝起到的只是依附作用。(编辑 林坤)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共享充电宝寒冬大逃杀:7家退出,更多人在资金断裂的边缘挣扎"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小骗的老母真好操
我们在选购短期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根据你的投入期限,资金用途,以及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来做出最终决定。只有通过这样层层的筛选,才会让你购买到更加靠谱的短期理财产品。现在监管都不让平台有风险保证金了,履约险应该是现在安全等级最高的了。就是保险公司和平台合作,给借款人买保险,保借款人能履约还钱。如果借款人不还钱,就有保费了呗。不过这个也不是一般平台能谈下来的,得是资产风控都非常好的平台才有可能做,不然谁都不还钱让保险公司赔保险公司又不傻。不过也要警惕有平台上假的履约险,要擦亮双眼。目前履约险我买过和信贷,XXXXX,米缸金融都还可以,合作的都是大公司。不过网贷有风险,不管是什么保证都要擦亮双眼比较好。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电宝 专利免费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