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以下,买哪个大疆无人机御新手教程好,练练手的。第一次玩,等到上班买个好的。

中国无人机历史及发展
我的图书馆
中国无人机历史及发展
第一章中国无人机起源大陆无人机师从苏联,事实上是以苏联不成熟无人机拉17为起点,中国和苏联各自从这个起点发展,形成两个分支。(拉17无人机)当年中国获得苏联不太成熟的拉17无人机,后来因为政治原因,苏联撤走技术力量。导致中国自己研发无人机。拉17之所以被我称之为不成熟,是因为该机飞机性能差,使用空域窄,续航时间短,只能飞十几分钟。也就是拉17的命运只能当做是靶机。中国在拉17的基础上,研制出长空一号无人机。定性依然是无人靶机。(长空一号无人机,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它与拉17比较,加装了副油箱提高航程)但经过改进后,具备电子侦察机的功能。可见,长空一号较拉17而言,品质上有飞跃。解决了拉17几个软肋。同时,拉17需要大型飞机作为母机投放。而长空一号,也可以,但中国当时缺乏大型母机,于是长空一号也可以通过地面滑车起飞。因为拉17和长空一号都没有起落架。所以降落方式都是机腹着陆的方式。对无人机本身是有一定损伤的。(无论是拉17还是长空一号,这种机腹硬着陆方式会影响飞机使用寿命)我有种感觉,当然没有细考。其实无人机应该来讲在二战的时候已经有了。战后,走了两条分支,一支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走的路比较扎实,一支是以苏联为主的东方,走的路比较前沿。美国走的路子是稳妥的,可回收。苏联走的是喷气的一次性,或者半回收或者是有限次数的回收。而苏联拉沃契金设计局出无人机靶机,而图波列夫设计局出无人机侦察机。中国正好在拉系列无人靶机里面,分支出来另成一级。在中国无人机系列里面,在最初的时候融合进东西方两种风格。需要指出的两点是1.从无人机的历史沿革来看,中国一直没有落下过。2.虽然在苏联作战思想的氛围里面,但中国无人机发展较苏联之前。理由:苏联拥有一只冷战时期庞大的无人机部队,美国也做不到。但是,苏联拥有米格25这类非常优秀的有人机,导致苏联无人机发展停滞不前。说起米格25,首先是侦察机然后才是战斗机。为什么?因为米格25高空,高速。(上图是苏联的米格25,下图是美国的SR71侦察机,也算是一代传奇)其高速在一定当然是有限的时间里,可以达到美国SR71战略侦察机的速度。理论上使其具备击落SR71的可能性。SR71侦察机,虽然在美军部队里退役,但我想放现在可能让各国空军依然很头痛。打不下来。作为苏联最后一款令人生畏的Tu-143无人机(还有款图-243根据图-143发展而来,主要针对核),因为有米格25的存在,而停止发展。苏联方面很简单,老子有了米格25虽然是有人驾驶的,但比你图143无人机先进。自然就不需要再发展了。这点可以看出,西方无人机体系思想超过了东方。所以我们能看到伊拉克战争美国捕食者无人机对地攻击的内容。(上图是苏联图123无人侦察机,一次性的,只回收机头侦察照相仓,中图是苏联的图-143,目测和图123外观区别不是很大,但储存上有改进,而且可以有限回收,可以回收10次。而颇为先进的图243无人侦察机主要是为核战而生的)而当时中国的思想依然和苏联一样,无人机的运用只局限于靶机,侦察。中国无人机发展为什么会比苏联强?原因无他,中国没有苏联这种财力。整出来的无人机都是一次性或者有限次数回收的。图143可回收10次。中国从美国手上得到无人机的新的启蒙。中国五十年代就开始运用无人机,到1966年底开始自己做无人机。而这个时间段发生了越战。老美空军在越南战场损失惨重,2500架各类飞机,5000多飞行员。开始运用BQM-34A“火蜂”无人机代替有人机作侦察活动。这玩意也顺道侦察一下中国。BQM-34A“火蜂”无人机(运八机翼下的原装火蜂,可见我们拿它试飞过)(C130机翼下的火蜂,和运八下的略微有点区别,我估计这张图片的火蜂是靶机版不是无人侦察版,火蜂的起源也是从靶机开始的)美国无人机发展,目测比苏联要晚,美国无人机研制和发展,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开始,用来替代U2侦察机。这个说法,我相信。因为在地球的另段,当来自台湾的U2,被大陆屡屡击落后,美制无人机开始入侵大陆。大概从1964年到1972年,美国有20多架无人机躺中国境内。SR71侦察机有个型号是母机搭子机。子机进入中国境内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扎在中国境内,绝对不是被中国击落,我见过,这玩意和SR71一样很科幻。现在还躺博物馆里面。很长时间里面,中国方面无人识这玩意,肯定是研究的,但叫不出具体型号,后来还是军迷认出来的,博物馆方面才发现这玩意是宝贝,摆出来。所以这段可以看出,本身SR71侦察机很长时间内绝密状态的,而它一种型号搭载的子机(传说中的D-21无人侦察机啊)更是绝密状态(好像是挂在树林里还是落在雪地了,保存非常之完好无损)。(D21无人机的真身,很有SR71风格)(上图D21无人侦探机,下图在中国的D21无人侦察机残骸,目测主体设备被拆除)(在SR71脊背上的D21无人机,确切的讲母鸡的型号叫A12牛车。)有人说,SR71侦察机被大陆击落过5次,我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这小子弄错了。被击落5次的是台湾黑猫中队的U2。不是美国的SR71。以SR71服役期来看,以当时中国防空技术能力,是无法击落它的。人家号称比导弹快不是随便说说的。扯远了,再讲被大陆俘获的美国无人机。这个蜂鸟无人机,大概是被歼六(米格19)弄下来的。(凭印象讲,可能细节有出入)大概只击中其航灯。又坠毁在一个恰当的地点,所以机体保持非常好。蜂鸟被中国击落多了,但这次机体保存良好,很有研究价值,所以这边拿过来研究。到了78年仿制成功。叫长虹一号。一说72年首飞。这点可以看出,机体早弄出来,机载设备研制拖后,但最后还是弄出来了。所以可以这么讲,蜂鸟无人机对中国无人机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长虹一号无人机又成无侦五。就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是款专业无人机。之前我还没有看到过中国专业无人机的型号,看见蜂鸟对中国无人机发展的份量。老美的到底是好货,回收模式都不同,同样没有起落架,但回收是用降落伞的。可见比苏联货要高个档次,可以反复使用了。据说出国参过战,我毛估应该是对越。这玩意还有一个名字DR5,为什么?外销啊,伊朗也整了一些。(中国当时俘获的火蜂,可见其完整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怎么关注中国无人机的发展。后来美国反对以色列升级售于中国的哈比无人机,我才知道中国从以色列也进口一批无人机。其实以色列给了中国一些东西,了解不是很多,也不愿意说太多。我记得以前军训一教官和我扯淡讲从以色列进口一批空空导弹很了得,你给它一个光源,它就会跟着光源来。具体型号我就不讲了。哈比无人机,是一种能够自主攻击雷达的无人机。说穿了就是一种反辐射导弹。只是它滞空时间长,具备一定智能系统,自己识别寻找。反辐射导弹,中国很早就直接面对见识了。当年越南和老美打,中国出防空部队穿越南军装支援越南。老美反辐射导弹也屡屡袭击防空部队的雷达。这种导弹叫百舌鸟。中国最后摸出对付这种导弹的方法,就是被导弹照住后,雷达关机,而后开机。导弹会失去目标。我相信中国对于这种类型的武器很有兴趣。90年代,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一批Kh-31反辐射导弹,该弹其实是近程反舰导弹。而从以色列进口的哈比无人机(其实称之为哈比反辐射导弹更恰当点),也是购自90年代末。(是我反复考证出来的)1997年哈比无人机第一次在国际公开展出,开始外销。2000年韩国赶紧买了100架,土耳其和印度也买了一些。中国下单子比他们稍稍早了点。(哈比无人机)Kh-31反辐射导弹对海,哈比对陆。后来台湾方面改变了雷达侦察搜索频段,中国需要通过升级来进一步增加无人机的雷达信号搜索 频段,并且加大战斗部威力。拿到以色列升级,被老美卡住了。老美讲你以色列升级这类导弹,用了老美的技术。以色列说没有。但美国不放行。但同时代美国阻拦中以军事合作也不是一两回了,例如预警机发展。也把他拦掉了。因为中以是签合同的。对于这种变数,以色列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也好,影响力也好,会作一些补偿性动作,例如技术传输,或者违约金赔偿。以我的感觉,基本是技术性传输。当然可能不是单单作为赔偿,而是可能以优惠价格等操作。(Kh-31反辐射导弹)(中国仿制Kh-31反辐射导弹的鹰击91)纵观90年代,乃至小马上台前,大陆和台湾关系紧张是可以理解的。要搞台独嘛。而大陆的军事行动和排铺围绕台湾转也是正常。其实说穿了,有些东西,你美国做梗只会让事情往另个方向发展。美媒还在猜测中国可能将哈比无人机的技术用在歼六改无人机上。而中国直接就出来山寨无人哈比机。还给你弹头装药增大。(疑似中国仿制哈比无人机。因为原装货已经被扣,而现在看到的明显弹头比原装要不同。疑似增加火药装量或者更改电子设备)为什么讲台独无出路?没有武力抗拒的资本啊。一件或者几件武器的更新,或者提升是不可怕的。没有花头的。关键是体系。所以当我看到Kh-31反辐射导弹和哈比无人机的时候,我吃了一惊,TG难道想逆天?这玩意如果往台湾招呼,让台军回到二战水平,然后和90年代的共军对攻?难怪听不多,为台独不惜一战的论调,怎么战?哈比无人机之后,到了09年阅兵,我们看到方队里面破天荒的出现无人机方队。也就是ASN-206型多用途无人机,西安工业大学下属企业研制,以色列Tadiran公司可能提供技术支持。96年成功,参与土耳其无人机招标,成不成忘记了。这玩意在1994年研制成功。我估计可能是在哈比卖给中国的同时,以色列人就参与进来了。我想看重和以色列人合作,可能看重的是出来的无人机使用的便利性,当然技术以色列人也很了得,以色列人的无人机技术还是很强悍的,加上中国无人机底子不薄。美军的捕食者无人机参加伊拉克战争,并参与对地攻击。是对全球无人机发展的里程碑。催化了全球无人机对地攻击的发展,甚至有人讲第六代作战飞机讲的是无人机时代。而美国走在前列。而这场伊拉克战争后,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了中国无人机出现了井喷状态。俄罗斯,却沦落到无无人机可用的状态,最后自己研制时间来不及,只能走与他人合作研制的道路或者直接购买国外无人机,竟然看种阿联酋的,我真的很无语。怎么简单讲这种现象?苏联军工体系是发达的,所以工程机电也是发达的,我们能看到苏联能建立起来冷战庞大的无人机部队。但作为当时世界领先的图143。苏联从1973年一直生产到1989年,跨度达二十多年,为什么?还是思想的问题。有了米格25有人作战机,无人机就不需要投入钱来研制了。到了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衣钵,基本就不发展无人机了。苏联末期好歹在图143基础上弄了款图243。更先进,但是主要是针对核战的。俄罗斯建立初期连起码的军工都停了,还搞什么无人机。所以,俄罗斯恢复军工有先后顺序,无人机就放最后了。等看到伊拉克战争美军这么一搞,俄罗斯才醒过来。发现落后了,也要搞无人机,发现当年先进的工程机电变的不先进了,而电子数码又落后的一塌糊涂。人才也流失光了。自然就搞不上了。中国不同,中国或许也和苏联一样,目光只是把无人机局限于靶机和侦察的功能上。同样也被美军无人机在伊拉克战场的表现而惊醒。但他的无人机一直在发展,当年俘获美国蜂鸟无人机,吃透美国里面的设备技术后,其实当时中国无人机和苏联无人机相比,但从电子技术来讲,已经相差不大。然后苏联停滞不前,中国找以色列继续发展,自然就高出俄罗斯不止一头。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数码民用市场的发展,这个是俄罗斯不可比拟的。给无人机技术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民用电子数码市场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无人机设备技术力量是不弱的。机体需要靠工业基础。今天我们看到中国无人机大发展,里面不单是军工弄的,还有其他企业甚至是民营企业来支撑的。还有一点,航天发达的国家,无人机发展不会弱的。目前来看,俄罗斯无人机的发展,还不如他的孙子伊朗。苏联是老爸,中国是儿子,伊朗无人机分支又是从中国分出去的,辈分上排,算孙子。按照我的逻辑,世界无人机强的国家,基本就能算出来。美国,无人机领跑者,概念制定者。以色列,无人机技术输出者。以色列无人机很强大倒是和我上面的逻辑稍微有点出入,因为他是另类。以色列是小国,又被阿拉伯世界包围。他摆正自己位置走尽量减少伤亡的路子。无人设备就是这种情况下催生出来的。以色列的安保设备也是世界很畅销的硬牌子,为什么?时刻面对恐怖袭击啊。以色列农业技术也非常发达,特别是沙漠浇灌技术。为什么?土地贫瘠啊。法国,法国无人机的种类也很多的。它的神经元隐形无人机也在弄。产品也在市场销售。中国,很多人以为中国无人机发展比较晚,只是后期走大跃进发展的路子。其实,中国无人机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而且西方,东方通吃。日本,日本无人机资料比较少,但我估摸着日本无人机不会特别差。虽然没有看见他什么产品,还要购美国的捕食者。但如果他要发展,也会成一支的。前提,美国没有政策限制。但日本的制约也很大的。第一,机体工程没有经验。第二,尽管电子技术发达,但如果要整合进美国作战体系,设备还是从美国这里购。所以我们看到日本整机进口捕食者。另外,我估计老美不会让日本自己搞这个东西,这个产业是战略性的,无人机做的好,巡航导弹也做的好。伊朗,有钱,中国辅导下的学生,只要有石油,他无人机就一定会得到发展。俄罗斯,尽管现在比较的窘迫,但回过神来,还是不能小视的。再讲讲台湾的无人机我真想不通台湾怎么会传出大陆要购台制无人机的消息,这……,这也太扯了。关键还是讲怕大陆窃取台湾无人机技术。典型的农民没见过世面心态。我相信,台湾弄无人机,还是可以弄弄的。我们很多人的概念,台湾无人机还在淘宝上买发动机的航模状态。其实这个只是民间搞搞的。(这个就是被网友讥笑的台湾成功大学研制的“黑面琵鹭”号,发动机好像淘宝的确有卖)台湾也是很早就看重无人机的潜在价值的。为什么?正因为无人机技术是巡航导弹技术的基础,所以台湾不惜代价外购或研发,想将这项技术纳为己有。但无人机是敏感军备,台湾外购无人机一直受到限制。说白了就是老美不给。台湾的无人机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与台湾的多数军事装备一样,这个无人机计划也是从外购开始的。1995年台湾中山科学院完成了第一架自制无人机“茶隼”,并且于次年启动了“中翔I”无人机生产计划,但是这些无人机都没有装备部队。1997年在台北航展上露面的001号无人战机,则是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与雷虎公司合作研制的产品。由于雷虎公司在无人机研制上的经验,该机虽未投产,但为台湾的无人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到了台湾“中翔2号”无人机,少量装备台军,目测是款无人侦察机。同时据称台湾研制类似以色列哈比无人机台湾“剑翔”反辐射无人机,也就是反辐射导弹,采用台湾天剑2A反辐射导弹技术。(全了,大陆台湾一家亲了,都山寨以色列的哈比)(台湾天剑2A反辐射导弹)(台湾仿哈比无人机的剑翔反辐射无人机)总结一下台湾无人机概况,台湾“中翔1号”无人机,台湾自己技术,没有装备部队。很简单,技术不稳定,设计存在缺陷。(台湾“中翔1号”无人机)台湾“中翔2号”无人机,国外技术。技术技术相对稳定。其实还是不稳定,否则不会少量装备部队。2012年首次投入测绘灾区。2012年台湾发生什么自然灾害?(台湾“中翔2号”无人机)台湾“中翔3号”无人机,本土技术为主。性能不稳定。2010年测试坠海。被台渔民捞出。中科院被批,一架上千万新台币的无人机丢了,不去寻找,被当时台媒口诛笔伐。其实我一看就明白,是因为无人机掉哪里都不知道,找不到。(无图片)台湾无人机师从美国,是不容置疑的。底子薄,所以屡次出状况。中科院无人机产品落下不可靠的名声。事实上无人机机体出来,上天是比较简单的,弄个“航模”不简单?但遥测控制,内部设备,乃至软件等等,完善到性能可靠是比较难的,需要厚实的基础。为什么能弄的出来无人机的国家就这么几家?就是这个道理。连俄罗斯都够呛。回头再看,台湾自诩无人机技术仅次美国 亚洲无对手这个现象。很多人喜欢拿台湾在淘宝上买发动机的“黑面琵鹭”号说笑台湾无人机状况。我是反对的,因为这个不是台湾无人机发展的现状。事实上台湾成功大学在无人机这块还是有建树的。事实上,像“黑面琵鹭”号这类结构简单的无人机性能还非常可靠。然,台湾无人机技术仅此美国,亚洲无对手这种讲法,吹牛太大,自打脸皮。台媒这种德性反映在方方面面上,谈纸面数据谁不会吹?台湾无人机方面是有建树和底子的,但还在蹒跚起步。2000年传出台湾研制台湾“中翔3号”无人机,2003年传出该机参加汉光演习。2012年坠海,被渔民捞出。台媒指责台湾中科院不去找。事实上这个不是态度问题,是技术问题。飞机掉哪里都不知道,自然无法找。我希望大家记住一点,无人机不是航模。是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各种能力的大成。涉及到工程机电,巡航导弹,电子数码,乃至航天技术。没三分三玩出来的只是航模。(台湾早期的001无人机)(台湾相对早期的天隼无人机)第二章 & &概述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从事研究和生产无人机,已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使用。10多个国家有对地攻击无人机。其中,尤以美国、以色列两国处于领先水平。(我没好意思加中国,因为低调一向是我的风格,保守一点比较好。虽然搞无人机的国家比较多,但成军的比较少。所以这点上看台湾无人机研制的挫折,小意思了。不单一家。为了争夺在这一领域的领头羊地位,两国个国家都把发展无人机作为发展航空产业的优先项目,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目前,世界无人机市场的主要销售国是美国、以色列、法国与英国等。 就中国而言,普遍眼光看法是:(保守看法,低调低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系统载重、空气动力、发动机、轻质结构及高精度导航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相当的差距,所以,目前仍处于追赶的态势。目前国内从事无人机研发的主要有西工大、北航、南航、中航工业、总参60所、天海翔、汉飞602、科斯特、普洛特等等。光看无人机研制单位就已经眼花缭乱了,有国营的,集体的,还有私营的,每个单位给你整出一两款,那里还够看?其实还要加一个,台湾的中科院。以上单位,可能都是国营或者国有的。我只是看名称随便分下成份。我随机搜索了科斯特公司,发现是造电动车的,或者是电子仪器公司。所以粗看名字好像是民营,其实我连网络搜索都查不到,看来水深着。又例如保利公司,好像搞拍卖的。其实我了解的保利是作进出口武备的。长虹我们都知道是弄彩电的,其实长虹也弄雷达显示屏。这玩意如果我摆弄全了,估计看者头也晕了。研发单位多,还不是普通的简单作坊,产品比较多就正常了。但可以肯定,研发的产品不可能都一一装备。会出现相互竞争择优而上的结果(当然也有可能倒过来,够用就好,因为一旦大批量列装,再更新就复杂了。当年巴基斯坦的歼六歼七,比中国先进,但问题是中国后来有了歼十,乃至歼二十),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企业要生存,竞争失败(不一定不够先进不够稳定价格可能也是考虑的一种)的企业,其产品只有一种流向,就是出口。今天我们看到中国无人机产品很多,实际上,很有可能中国制无人机会铺向全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让非洲的黑兄弟,南亚的铁哥们,南美的朋友等等都时髦一把,玩的上,玩的起无人机。为什么中国人确切的讲大陆人会被称之为蝗虫?西方还有一种老名词叫黄祸?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啊。原本老美可能想握紧无人机,作为高利润,以及国家关系控制手段,被TG这么一弄,基本就白瞎了。搞P啊,和其他中国产品一样,整个产业价格被拉低的一塌糊涂。中国彩虹4无人攻击机一百万美金一架?有没开玩笑,菜场价,连非洲土豪酋长没事都可以整一架当玩具玩。美国捕食者无人机大概450万美元一架。要买的化还要经过美国国会的审核。如果出售日本或者台湾价格会翻倍上蹭。其实隐形有人机又何尝不是?歼31变种很有可能全面铺下全世界,可以想象非洲黑兄弟玩高科技的得瑟劲,老美F35怎么办?我想起当年的雅戈尔西服了,宁波的雅戈尔西服是名牌,整一身穿身上很有面子。但后来雅戈尔西服牌子砸掉了。因为它从高端到低端西服都是雅戈尔牌子,没有做品牌细分。导致民工兄弟穿皱巴巴的雅戈尔,老板也穿雅戈尔。现在发达国家用隐形机,穷国落后国家也用隐形机,那自然把隐形机的高端神秘也破了。为什么西方诋毁中国的隐形机?那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深知商品销售原理,作的是品牌区分啊。你这个不叫隐形机就是一个壳子和模型而已,我这个才是高端的有品位的贵族隐形机。扯淡扯完,保持严肃,不嬉皮笑脸。进入正题第三章 & 中国现在或者将来无人机初探1.歼六无人机:中国歼六飞机产量是惊人的,大量的歼六飞机退役报废,如果扔那里会照成巨大浪费,我记得当年九几年吧,报废的歼五(歼六前一代)私人要收藏的话,价格是500万人民币。歼六要贵点,而且九十年代的500万和现在500万不是同个概念。而且歼六崭新封存的机子,我们也有一定的保有量。主要是当年,大跃进时期“多快好省”结果没有把握质,导致歼六甲大量生产而空军拒绝接受的情况,这批机子不能用但扔掉可惜所以就封存。其实歼六经历过两次研制,本身米格19(歼六的仿制机)定位就是前线作战机,为了战时大量的生产而出的飞机,不讲究使用寿命甚至有一定缺陷都不用花功夫改进,只求能战时大量生产,苏联被他的卫国战争打怕了。本身米格19战斗机,苏联没有大规模装备,而米格19战斗机的神话或口碑是歼六给他垫起来的。中国拿米格19仿制,本身原型机有一定问题,加上自己本身冒进,自然出来的东西不行,一定速度后容易解体,你说空军会不会要?所以当时可能是聂荣臻吧?一挥手,整顿,推倒重来。歼六又老老实实从绘图开始再来。等弄出来后,当时先进的飞机也变的不太先进了。歼六在中国服役很长时间,还出来一个对地攻击性的分支,强五。这个连苏联都没有。文革的时候林立国他们还想搞歼六垂直起降机。为什么歼六在中国大陆装备很长时间?因为花的代价太大,等出来后,世界战机有变化了,但歼六扔掉可惜,只求堪用。同时在中国人乃至巴基斯坦人手里弄出很多奇迹或者口碑。它的偶然性在于,把歼六放在国土防御上,在庞大的地面雷达支援下,面对小规模入侵敌人,取得辉煌战绩。必然性:同时我们也看到,当中越冲突的时候,中国和越南空军都没有深入对方国家参与作战。越南的米格21侦察机在87年的时候倒来中国走了一遭,被地空导弹打的尸骨无存。我仔细思考过为什么中越双方没有动空军。看到很多资料讲,中国在边境摆了好几个飞行团,越南不敢动。中国方面不想战事升级。毕竟中国大越南是节制的,有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没必要斩尽杀绝,可能有道理。但有个事实也要提下,中越双方作战飞机都是防御性的,中国歼六(米格19),越南要好一点米格21。但这类机头进气的喷气机都是靠地面雷达引导接近目标。无论谁进入对方腹地,没有地面雷达引导,都是白瞎。怎么扯到歼六上了,回题讲歼六无人机。在04年美国阻止以色列帮中国升级以色列产的哈比无人反辐射无人机的时候,美媒提出,中国可能会利用哈比的技术来弄歼六无人机,做成放大版的哈比无人机。目标指向台湾。我指出几点,首先歼六无人机是存在的,第二,从地理运用上,台湾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运用地。李登辉中后期,陈水扁全期,两岸关系紧张。是有可能的。现在据说进驻福建的歼六无人机队,目标指向日本,功能作用可能是引诱机的作用。2.歼七无人机,中国方面利用少量歼七作无人机改装。技术是互通的,因为歼七比歼六性能优越,所以歼七无人机也比歼六更好。可能只是技术尝试,应对歼七退役后,剩余价值利用。从世界无人机发展格局来看,将有人机改成无人机不是主流。只是废物利用而已,省钱即赚钱。市场前景,尤其是保有量很大的退役飞机的国家。既然是废物,自然不太可能整机出口,但不排除技术出口。即帮助当事国将退役有人机改装成无人机,后收取佣金和改装费以及控制设备费用。西方指出,中国无人机战术运用已经有二十多年。我掐指一算,差不多。可能它指的是实战。如果八十年代中越对峙,中国长虹一号对越运用,算起来的确二十多年了。其实我们也看到有无人机国家和无无人机国家之间的差距。越南没有无人机,所以米格21侦察机进入中国境内被击落。中国使用无人侦察机,平安无事。无人机隐蔽性也比有人机要好。同时也不怕人员伤亡,一个飞行员的培养,是用重金砸出来的。3.中国彩虹系列无人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发(简称中国航天),市面上见的比较多的是彩虹3(CH3)和彩虹4(CH4)两款都带有对地攻击功能,彩虹4被誉为中国捕食者。彩虹3,巴基斯坦买了一批彩虹3A无人机,但到了2012年都没有购买配套的AR-1反坦克导弹。巴铁有意思,让美国无人机搞的脸面无存,美国无人家当巴基斯坦是自己的厕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事还冲冲水。打又打不得,毕竟人家是进来反恐,不打又没面子,人家招呼不打直入你家。所以巴基斯坦对无人机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中国兄弟有,他也一定要整点玩玩。以巴铁买中国武器的特点分析巴基斯坦买机不买导弹的现象。他可能会根据自己需求特点要求中国改进售巴武器,可能想把自己库里的反坦克导弹整合上去。或者嫌中国AR-1反坦克导弹威力太小,等威力大的后续无人机配属导弹上来。或者讲,干脆AR-1反坦克导弹在南亚表现不是很好。彩虹4,中国捕食者。外界讲是彩虹3的升级版。具备侦察攻击两用功能。目前网上没有彩虹4的权威资料。(量产中的彩虹3)我个人觉得,彩虹系列的无人机,中国军方大规模装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我的判断三点:(1)彩虹系列也定位成军民两用。装导弹就是攻击机,不装导弹,设备换换可能就是地质勘探,城市交通疏导等等。(2)在出口,巴铁的中国无人机进过巴铁要求改进。就算中巴同款,可能也不一样。而其他外售地区国家,如果和中国同款一样,性质就有点悬了。一般规律在航展上的展品基本是要外销的,航展就跟广交会一样,只不过产品不同。当然没有展台只有飞行表演不完全算。我们很少在珠海航展上看到美国作战飞机展台,只有俄罗斯的。为什么?因为美国不会将作战飞机销售给中国,所以没这个必要。同时,俄罗斯航展上美国作战飞机也鲜有露面,为什么?同理。彩虹系列无人机没有少在航展上露脸。像什么阿布扎比航展等等不能细数。(3)控制界面用的是疑似微软墙纸界面。可能用的是微软系统。4.中国龙系列无人机(1)翼龙无人机,我没有专门很关注中国无人机的发展。说句实话,我翼龙和彩虹4我还不一定能分的清。但为了写好文章,我弄清这个问题,仔细对比翼龙和彩虹的区别。我个人觉得可能翼龙是中国装备的无人机。当然也不可能大量装备,因为近期中国无人机井喷,不宜盯牢一个产品大量装备。更新就复杂了。在有一定基础后,研发周期比较短,一般大概两年左右,在技术力量上升期,还是比较适合少量装备,磨合战术比较好。可能中国无人机发展会带动民用市场的发展,这个比较良性,民用带动军用。根据这个逻辑可以推断,中国军队无人机运用,可能是不普遍的,短时间能让排级小分队,像美军一样,对无人机有控制权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歼六大批量列装导致更新难度大就是教训。之后的歼七,我们会看到,不是全换,而是和歼六共存,歼八就数量更少了。这个就是我们有人机发展的现状。所以也不可能歼十全部都换上。苏联在冷战建立庞大无人机部队,又怎样呢?它图143无人机当时出来的时候算先进了,但生产跨度20多年,弄了快一千架,结果到最后无机可用。虽然苏联解体是一个因素,但苏联不解体,我看你如何一下子都换掉,然后没几年过时又得换。这玩意和手机和电脑类似。更新快,你永远更不上最新的科技步伐。两年的研发周期,估计好一点的手机研发,也是这点时间。翼龙是中航工业产的,也就是中国航空。和彩虹4不是同个厂家。中航工业说简单就是沈飞,成飞。弄有人机的。彩虹4的中国航天,那是搞火箭和宇宙飞船的。翼龙和彩虹4对比下来,是彩虹4比翼龙先进。两家互为竞争对手。彩虹4比翼龙要大。空间大自然设备就装的多或者设备小型化压力要轻点或者油料装多点,滞空时间长点。彩虹4能飞两天两夜,翼龙是20个小时。彩虹4的优势就出来了。其实,虽然两者都和美国捕食者相似,但抛开外界的讲法,我来讲的话,翼龙=捕食者。彩虹4=美国死神。美国的死神就贵的要死了,1000多万美金一架,彩虹4多少钱?100万美金,10倍。老美不重返亚太才怪呢。这算是什么?掘根啊。和当年温州人进军意大利普拉托有什么区别?低价服贸挤压意大利普拉托本土服装厂,然后占领,并向欧洲辐射。翼龙的起落架是不可收放的,彩虹4是可以的。一般低端无人机起落架是不收放的。收放起落架可以减少风阻,提高飞行性能。但得增加重量。翼龙的发动机是普通活塞发动机,彩虹4是涡桨发动机。这个就不一一科普了,涡桨肯定比活塞要好。另外体型大的另个没讲到的优点是,可以携带武器能力更强。我想,一定要给手抛无人机装备武器的话,可能只能装备钢针了,如果要增强威力的话,得用五毒梅花针。彩虹4除了有光电/红外探测球外,机腹还有雷达。意味着全天候作战/探测能力更强。翼龙没有机腹雷达。我们也看到了,彩虹4比翼龙更先进和复杂,翼龙出口阿联酋对地测试当年传出来的消息,效果不是很好。多次打靶过程中不太顺利,原因不明。中东地区的酷热天气可能影响了无人机与地面传感器之间的通信畅通。标题是中国无人机在外丢脸,多次脱靶无一命中。其实某地武器产出来,出口另一地,如果气候不同,的确会影响武器效能,需要做本地化改进和完善。另外如果收到外界干扰,同样会影响精度。例如伊拉克战争,这些都是美国媒体不报道的,美国攻击伊拉克,精确自导导弹射偏,打到沙特去,甚至误击英国战机,分析出来可能伊拉克有GPS干扰器。朝鲜也有这玩意,如果美国打朝鲜极有可能会误伤韩国和中国,这也是美国忌惮的。96年台海危机,大陆4发地地导弹飞跃台北上空,3中1丢。有说是2中2丢,其实是3中1丢,我反复考证和回忆当时新闻破绽得出结果,是美国紧急关闭了该区域的GPS。巴基斯坦常采购中国武器,所以深知武器适应本地化改进的道理。一方面,要适应当地气候,一方面要适合自己需求。当年中国售巴坦克,在巴基斯坦表现一塌糊涂。没办法,军工蹲点当地,坦克试验场,哪里有问题,现场分析改进,结果出来一款畅销世界的主力坦克。为什么讲巴铁是兄弟?确切的讲是异性行动。台湾是同宗的。但巴铁很多方面比台湾更亲近。他有耐心,你的武器放我在试,试到可用,稳定为止。然后就是金矿。所以彩虹3无人机,巴基斯坦想本土化,搞自己生产线,一句话而已。巴基斯坦对中国武器改进是起到很促进作用的,当年歼六导弹化,先从巴基斯坦开始,弄的好了,再中国自己搞。米格19可是不能配备导弹的。歼七的现代改进,也是某种意义上也是巴基斯坦逼和推一大把的,老巴搞得到西方设备。愣是让中国把歼七改成“穷人的F16”。接下来可能是枭龙,虽然外贸单子还在铺的当中,但前景比较广阔。这回是合营,利润大家分。巴铁推销枭龙积极性就足了。翼龙无人机出口国家被点名的是阿联酋和乌兹别克斯坦。有一些国家名字没有报出。估计可能翼龙的出口已经铺开。小挫折不算什么,关键你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口碑的树立,夸大神话广告是很重要的,品质也很重要,同时售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彩虹4比翼龙先进是必然的,你搞航空的搞的过人家弄航天的?(当然我也是说说笑笑乱扯)我比较看重翼龙之后的指挥控制系统,以美国无人机“捕食者”为例,整个系统包括4架无人机、1个地面指挥控制系统和数据链等组成,每个地面站配备有2名成员,即飞机操纵手和系统操纵手,他们都配备有系统工作站和大屏幕显示器。无人机更新是快的,老手国家2年一个周期,但地面指挥控制系统是无人机的灵魂所在。这玩意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所在无人机的运用发挥。搞不好,无人机飞着飞着就飞丢了。我认为台湾无人机的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可能无人机问题还算小的,关键是地面指挥控制系统出问题,这个是大问题。我说的是翼龙,其实包括所有中国大型无人机。翼龙实现无人机空中加油技术没有难度。无人机和无人机之间的空中加油技术,实际上是一种自动空中加油技术,有人机和有人机之间也可以做到这种程序性的空中加油,技术上只要解决了自主控制技术,不是一个难题。当然无人机的发展面临两个难题,一个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另一个是信息安全的问题,而且没有人敢以一场势均力敌的对手之间的战争来进行验证,战争中如果无人机系统的敌我属性被人为变更,结果就可想而知。美军在伊朗无人机被伊朗俘获,就暴露出无人机的软肋,我相信不单是美国,包括中国乃至所有使用无人机的国家,可能都面临这个难题。5.中国版哨兵“利剑”无人隐形机。伊朗在2012年11月成功俘获美国RQ170“哨兵”无人隐形机诨号“坎大哈怪兽”。并宣称要仿制。我一听大吃一惊,我还没从伊朗是否有能力俘获美国无人机缓过来,又听他要仿制,又晕。没有背后高人,伊朗是不会有这么大口气的。以色列情报网翻译过来的东西讲,俘获美国无人机的不是伊朗而是中国。中国的无人机网络小组,美国公开不承认有这款无人机被伊朗俘获。而以色列情报网讲,美国情报部门锁定在伊朗的中国无人机网络小组。伊朗的角色比较尴尬,需要别人告诉他,无人机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被俘获。而以色列情报网分析美国硬吞的原因是,美国当年是选举年,奥巴马不能给对手共和党把柄。可能,这种说辞,是美国看不起伊朗能力的原因。但伊朗宣称要仿制,我不得不想到中国。而今年6月爆出中国仿制RQ170成功,我不得不考虑美国坎大哈怪兽掉伊朗的中国因素。从美国无人机被俘获,到中国版推出,大概有就半年时间。我仔细对比两者网上图片,结合公开资料推断,我的判断如下:如果中国确实仿制了坎大哈怪兽,也只是机体部分。趁机出来没这么快。另外,中国本身就在研制自己的可能外形类似的无人机,只是巧合。而伊朗俘获美国无人机,我比较倾向以色列情报网的说法,背后推手是中国。因为我对比了中国版坎大哈怪兽,发现公布的机型有点小差异。可能情况是这样的,中国自己研制类似无人机,同时也仿制坎大哈怪兽,两种对比分析,取长补短。相同情况历史上也类似,本身成飞有在搞歼七升级版,机头进气的。而巴基斯坦要求成飞弄他们的“佩刀2”也就是超七计划(枭龙的前身),所以成飞出来两款以歼七为基础的尖头飞机,歼七不是尖头。后来都各种原因下马,成就了枭龙。伊朗好像本身对美制无人机很有兴趣,当年中国俘获美国火蜂作的长虹一号,伊朗也弄了一批去。而这次伊朗搞到美国RQ170坎大哈怪兽,可能还是走这路子。伊朗俘获的坎大哈怪兽无人机伊朗量产的坎大哈怪兽(开玩笑)机子,你中国尽管拿去玩,玩熟了,会过来教我怎么做。所以才有了伊朗要仿制这么大的口气。很有可能俄罗斯也插一脚分一杯羹。坎大哈怪兽无人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有几点:其一,内部设备。其二,外形隐形涂料,外形反倒不是很重要。其三,可能非常重要,中国可能要通过坎大哈怪兽,来逆推和猜测刚刚上舰的美国X47B无人机。虽然两者不是同个公司生产,但有点说头,我简单讲讲:美国X47B刚刚上舰,就提出新的指标搞下一代舰载攻击侦察无人机计划UCLASS无人机。向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洛克希德?马丁以及通用原子公司发出了合同公告。诺斯罗普?格鲁曼也就是X47B生产商,很可能以X-47B海军无人作战验证机为基础进行再投标。而洛?马公司也即是被伊朗俘获被中国仿制的坎大哈怪兽RQ-170“哨兵”无人机生产商。公布了其“海鬼”无人机概念,“海鬼”的设计应用了其研制 RQ-170“哨兵”无人机和F-35C联合攻击战斗机的经验以及负责其他海军项目时掌握的技术。不知道各位看客有没看懂我要表达的。同时,本身X47B和RQ-170外形也是比较相似的。总之,对老美来讲,坎大哈怪兽的丢失,不是好事情。而中国仿制也好,借鉴也好出来的“利剑”无人机,现在肯定没有定型,极有可能是将来解放军装备的主力无人机。(利剑无人机中的一款)我一直认为辽宁号航母角色是比较尴尬的,其实是整个苏系航母的尴尬。滑跃式起飞,消耗飞机油料,也让飞机作战效率打折扣,起飞飞机不能满载。我们把辽宁号定性为训练航母,又显得有点奢侈。辽宁号虽然是半成品拖了很长时间,但不是二手货。如果作为无人机航母,可能其发挥出来的影响力很恐怖。也解决了滑跃式航母的尴尬,因为无人机起飞重量不是特别大,而且一只航母可以装很多,量多机海战术,谁抗的住?可能,美国的RQ170无人机被俘获的意义和当年中国俘获美国火蜂的无人机的意义一样很重大,是中国无人机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这玩意这技术,以色列也不一定有。以色列无人机能在航母上自由起降吗?以色列没有航母。翔龙无人机:该机可能会被中国军方大规模装备。一般喷气式无人机只用来侦察,用来攻击的比较少,现在主流对地攻击机基本都是螺旋桨的。中国翔龙无人机。一般来看是和美国全球鹰对应的,体积不小。我们***无人机现状,感觉好像,产品,种类型号很多,有点一窝蜂的状态。其实不是,还是发展有序的,无论翼龙还是彩虹4无人机攻击机,是螺旋桨的。翔龙是喷气的,你说是不是重复?当然如果油料一样,螺旋桨肯定比喷气的滞空时间长。喷气的比较费油。但喷气的速度快。翔龙无人机具备对地攻击功能,也有侦察功能,以后可能会有空战功能。它装备的发动机是涡喷7,也就是歼七(米格21)早期型号的发动机不带加力的。由此可见,翔龙的体积是不小的。中国喷气发动机到目前为止,发展是有瓶颈的。涡喷7发动机开玩笑,重一吨,推力4200公斤,当年台湾飞行员飞米格21,直接感觉是有那种突然加速的推背感。和IDF软绵绵加速感觉是不同的。推重比0.56.只有有人机才有的推重比。但可以预见,当年老歼七发动机遇到的问题,在翔龙身上也体现,发动机寿命短。其实翔龙无人机用涡喷7也叫没办法,由于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水平低、产品线小,在公斤推力级别中缺乏可用的产品。所以只能利用涡喷-7发动机降级使用。这也导致其载荷能力较低且留空时间较短,只有10小时,和“全球鹰”接近20小时不能相比。重达14吨的“全球鹰”也不过使用一台3450公斤推力级别的发动机而已。以上讲的抽象,我做形象化类比。你买了一台车,那车2.0排量发动机就可以开,但没有2.0的发动机,只好用2.4排量发动机。结果,动力是十足的,就是耗油。那么你无人机耗油,就意味着飞的不长,滞空时间段,没有油了你怎么飞?你要节省油料,就必须减重。那么也就是载荷能力小,也就是装的导弹和炸弹重量小,这类东西重量小了,威力也就小了。所以翔龙在等WS-15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成熟。WS-15涡轮风扇发动机是用在飞豹上面的,现在还在试用,性能不完全稳定和可靠。WS-15又称秦岭2,而秦岭1发动机即WS-9发动机又是英国斯贝MK202发动机的仿制型,原装英国货曾经用在美制F-4鬼怪战斗机和A7海盗攻击机上。不太清楚秦岭2发动机是秦岭1的升级版还是另起炉灶搞的新的。WS-15发动机肯定是比现在翔龙用的老歼七发动机先进的多。先进的低油耗,优化了高空飞行品质,可以低速度慢速飞行。装备后翔龙品质和现在的全球鹰相同。超过,全球鹰可负载900公斤。而翔龙使用大推力的有人飞机发动机,负载900公斤以上,可能数据敏感所以就用以上来含糊处理。因为可以推算出飞豹战斗轰炸机的有效负载。最近传出台湾出现朱雀无人隐形机的电脑图片。个人此保留态度,从目前出来的网络信息来看,极有可能是闹出的笑话,个人暂时不做评论。以下附加一点小段子:“图-143”"航程"无人侦察机是根据俄罗斯空军的要求设计制造的,同时供俄陆军使用,该无人机于1973年投入生产,到1989年共生产了950架。年,“图-143”低空无人侦察机在前苏联军队服役,主要部署在西部边境地区和前苏联驻东德、捷克和蒙古军队。图-143”低空无人驾驶侦察机曾参加叙利亚与以色列的战争。战争期间,尽管以色列情报部门获悉叙利亚军队装备了“图-143”低空无人侦察机,但以色列人从未发现过它,更不用说击落它了。此外,“图-143”还具有防细菌沾染和防核辐射沾染的能力。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中,“图-143”曾担负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辐射侦察任务。在“图-143”的基础上,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还研制出了“图-143BM”无人驾驶靶机。来两段SR71飞行员与地面控制塔台的对话的(老美飞行员回忆,挺有幽默感)。“我永远记得那一天的无线通讯,当时我正和沃尔特(我的后座驾驶员)一起在13英里高度划过南加利福尼亚的天空。“在飞入洛杉矶空域的时候,我们一直监听着空中其他飞机和飞控中心的通讯。虽然飞控中心并不真正控制我们,但是它始终在自己的雷达上监视着我们。这时,我听到一个塞斯纳(一种螺旋桨民用飞机)飞行员请求塔台读出他的地速。“‘90节。’塔台回复。“沉默了片刻,一架双发比奇(一种螺旋桨民用飞机)也同样要求塔台读出它的地速。“‘120节。’塔台回答。“很明显那天并不只有我们对自己的地速感到自豪,因为几乎是立刻,无线电上传来一个F-18飞行员得意的声音‘哦,中心,‘灰尘52’需要地速读出。’“短暂的沉默之后,塔台回答‘地速525节,灰尘。’“又一阵短暂的沉默。正当我心里痒痒的考虑时机是否成熟的时候,我听到后座传来了熟悉的无线电开关的喀嗒声。就在这一瞬间,我明白我和Walt成了真正的拍档。“‘中心,我是‘白杨’20,需要地速读数,完毕。’“一阵比平常长的多的沉默之后:‘白杨’,我这里的读数是,呃……1742节。“那天那个频道没有更多的地速读数请求了。”以下是另一段著名的SR-71与洛杉矶塔台的对话:“请求60000英尺高度的空域使用权,over。”沉默了片刻,传来了塔台调度员略带惊奇和嘲讽的声音:“你打算怎么爬升到那个高度?”沉默。飞行员回复:“我们不打算爬升到那个高度。我们要下降到那个高度。over。”此帖被广东兄弟于 12:15:11置顶此帖于 14:28:56被首席版主黑夜里亮出加分(500分)加财富(500财富)此帖于 11:59:29被管理员加分(500分)加财富(50财富)
馆藏&148875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人机练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